【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2.2.蚕的生长变化》教案(5)
蚕的生长变化-教科2001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蚕的生长变化-教科2001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蚕的生长变化,并能简单描述蚕的从卵到成虫的完整生命周期。
2.掌握学习蚕的生长变化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蚕的生长变化2.蚕的生态意义3.与蚕有关的生活常识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投影,展示一组蚕的照片,让学生自由发言,引发学生对蚕的认知和兴趣。
2.生长变化1.教师通过投影或板书,展示蚕的完整生命周期,并让学生边讲边展示画出。
2.教师让学生一起看蚕蜕皮的过程,并与之前的成长变化进行比较。
3.教师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展示蚕从卵到蛹的成长变化,让学生对生长变化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4.教师让学生通过简单的实验或观察,观察蚕蜕皮的现象,并进行简单的记录与解释。
3.生态意义1.教师通过投影或板书,让学生了解蚕的生态环境,讲解蚕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探究蚕的生态意义和地位。
4.生活常识1.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蚕丝的来源和制作。
2.教师通过投影或板书,让学生了解蚕丝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服装、绝缘材料等。
5.课堂练习1.教师让学生针对蚕的生长变化进行归纳总结,并将结果用图表等形式呈现。
2.教师让学生根据所学,进行简单的创作,如画画、做手工等。
6.课堂反思教师与学生进行课堂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要点。
四、教学评价1.评价方式通过观察、作品展示、测试等方式进行评价。
2.评价标准(1)了解蚕的生长变化,并能简单描述蚕的从卵到成虫的完整生命周期。
(2)较好地掌握学习蚕的生长变化的方法和技巧,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基本上了解蚕的生态意义,并能谈到蚕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了解蚕丝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服装、绝缘材料等。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蚕长大了》教科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蚕的基本发育过程。蚕的发育过程包括卵孵化、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是蚕生长的关键,也是我们今天学习的重点。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蚕在不同阶段的生长变化,以及如何通过观察这些变化来了解蚕的生长需求。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和蚕吐丝结茧的原理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物展示和视频资料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蚕生长相关的问题,如蚕的食物选择、生活习性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观察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蚕的生长变化和观察方法。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蚕长大了》教科版
一、教学内容
《蚕长大了》选自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书,本章节主要内容包括:1.蚕的发育过程,从卵孵化、幼虫、蛹到成虫的各个阶段;2.蚕的食物来源,了解蚕对桑叶的依赖以及如何储存食物;3.蚕的生活习性,如吐丝、结茧等行为特点;4.观察和记录蚕的生长变化,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旨在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认识自然界生物的奇妙,提高科学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蚕长大了》这一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蚕的生长过程,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强化学生对生命观念的理解,认识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尊重生命,培养责任感;加强科学精神与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养成积极主动探索自然奥秘的习惯。这些核心素养目标与新教材要求相符,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2.蚕的生长变化》word教案(2)
蚕的生长变化【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
2、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
3、蚕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过程与方法1、学习给桑、除沙等养蚕的技能。
2、用测量等科学的方法观测蚕身体的变化。
3、用文字和图画记录及描述蚕的生长变化。
4、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后,再进一步去观察。
5、对蚕的生长变化进行预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现生命的生长变化,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2、认识到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怎样区别即将吐丝的蚕、怎样为它营造结茧的场所,以及指导学生帮助蚕顺利地吐丝结茧等。
[教学难点]要鼓励学生全面、细致和科学地观察,必要时应该数一数、量一量,[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直尺,天平;学生自己饲养的蚕。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蚕的外形特征、行为,以及蜕皮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饲养是小蚕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观察蚕的生长变化。
二、学习新课1、交流蚕的生长变化学生交流汇报前一段时期养蚕活动的发现和体会。
(交流时,让学生出示自己的记录单、照片、图画、标本等。
从体长、吃食情况、排便情况、活动情况、蜕皮情况等方面进行汇报和交流。
)关于蜕皮学生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也有一些问题,希望与同学交流。
交流活动能帮助学生们进一步感受生命的变化,(活动的目的提高对养蚕的兴趣。
)2、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1)蚕的外形是指蚕身体的颜色、形状,以及它的头部、胸部、腹部、足等。
行为是指蚕用什么爬行,怎样爬行?蚕是怎样吃桑叶的等。
(2)讨论蚕的身体结构和它的生存有什么关系。
3、蚕还会长成什么样预测蚕将会怎样变化,并指导学生下一步进行观察和记录的内容及方法。
(教学的要点是怎样区别即将吐丝的蚕、怎样为它营造结茧的场所,以及指导学生帮助蚕顺利地吐丝结茧等。
)板书设计:2蚕的生长变化日期体长(毫米)吃食情况排便情况活动情况教学后记:。
三年级科学下册2.2蚕的生长变化教案教科版
蚕的生长变化教学背景分析:学生手里的小蚕开始慢慢长大,孩子们每天认真观察小蚕如何吃叶子,坚持给小蚕清理粪便,坚持观察记录小蚕的运动,外形变化(小蚕身体逐渐由黑变灰,变白,脚丫数量越来越数得清了,蚕粪便越来越有形状了,脚丫的力量越来越强了),还发现了小蚕有睡眠、蜕皮现象,但是还不是很清楚这叫什么现象,为什么会这样。
教师经常和孩子一起交流,鼓励孩子深入细致观察,坚持记录,鼓励孩子思考探究小蚕的生活习性,身体各部分的功能,让孩子对幼蚕的认识有了一定的积累。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
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
蚕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2.过程与方法学习给桑、除沙等养蚕的技能。
用测量等科学的方法观测蚕身体的变化。
用文字和图画记录及描述蚕的生长变化。
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后,再进一步去观察。
对蚕的生长变化进行预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发现生命的生长变化,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认识到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通过带领学生交流养蚕记录及发现,学生认识到蚕在生长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各方面都在不断发生变化。
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
教学难点关注小蚕的下一步发展变化,引导学生为蚕吐丝结茧做好准备。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直尺,天平,透明塑料片;学生自己饲养的蚕。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蚕的外形特征、行为,以及蜕皮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教师为学生也准备一些蚕。
学生准备:养蚕记录(要求每周记两次就可以,或者有了新发现就记录,所有教师可平时加强与学生共同发现交流,督促记录)板书设计:教学过程学习评价:课堂观察记录单。
蚕有几只脚,分别有什么重要作用?蚕怎样吃食?附件:1.蚕蜕皮的观察记录表(说明不要求记四次,有2,3次观察发现就不错了,且应该在小蚕出生后不久下发,第一次蜕皮大约在出生3,4天,很难发现)2.一张记录单(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3.蚕吐丝的观察记录。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2.2.蚕的生长变化》教案(5)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第2课蚕的生长变化(一)背景和目标教学进行到这里时,蚕孵出已经2周多了,蜕过3次皮,成了四龄蚕。
蚕不仅身体长大了不少,颜色也逐渐由黑色变成了白色。
在养蚕过程中,学生已经有不少发现,也可能产生了许多问题。
应该创造机会让他们交流和讨论。
教师也需要对学生养蚕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下一阶段的观察给予指导,本课教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教科书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交流蚕的生长变化;第二部分,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第三部分,蚕还会长成什么样。
科学概念.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
.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
.蚕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过程与方法.学习给桑、除沙等养蚕的技能。
.用测量等科学的方法观测蚕身体的变化。
.用文字和图画记录及描述蚕的生长变化。
.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后,再进一步去观察。
.对蚕的生长变化进行预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现生命的生长变化,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认识到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直尺,天平;学生自己饲养的蚕。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蚕的外形特征、行为,以及蜕皮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三)教科书说明第一部分:交流蚕的生长变化学生从小蚕孵出开始,观察、测量蚕的生长变化情况,并记录下来。
有的还采取拍照、画图、写观察日记、制作标本等方式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小蚕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本课首先是交流汇报前一段时期养蚕活动的发现和体会。
课文提示从体长、吃食情况、排便情况、活动情况、蜕皮情况等方面进行汇报和交流。
书中第24页的两个表格,第一个是日记式的记录,记录蚕每天的生长变化。
第二个是专门记录蚕蜕皮后的变化和蜕皮的过程。
两个表格都要求学生尽量用数据说明问题。
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也是学生们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和交流的重点。
蚕生长到一定的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2019春教科版科学三下2.2《蚕的生长变化》word教案
2019春教科版科学三下2.2《蚕的生长变化》word教案教学背景分析:学生手里的小蚕开始慢慢长大,孩子们每天认真观察小蚕如何吃叶子,坚持给小蚕清理粪便,坚持观察记录小蚕的运动,外形变化(小蚕身体逐渐由黑变灰,变白,脚丫数量越来越数得清了,蚕粪便越来越有形状了,脚丫的力量越来越强了),还发现了小蚕有睡眠、蜕皮现象,但是还不是很清楚这叫什么现象,为什么会这样。
教师经常和孩子一起交流,鼓励孩子深入细致观察,坚持记录,鼓励孩子思考探究小蚕的生活习性,身体各部分的功能,让孩子对幼蚕的认识有了一定的积累。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
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
蚕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2.过程与方法学习给桑、除沙等养蚕的技能。
用测量等科学的方法观测蚕身体的变化。
用文字和图画记录及描述蚕的生长变化。
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后,再进一步去观察。
对蚕的生长变化进行预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发现生命的生长变化,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认识到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通过带领学生交流养蚕记录及发现,学生认识到蚕在生长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各方面都在不断发生变化。
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
教学难点关注小蚕的下一步发展变化,引导学生为蚕吐丝结茧做好准备。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直尺,天平,透明塑料片;学生自己饲养的蚕。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蚕的外形特征、行为,以及蜕皮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教师为学生也准备一些蚕。
学生准备:养蚕记录(要求每周记两次就可以,或者有了新发现就记录,所有教师可平时加强与学生共同发现交流,督促记录)板书设计:教学过程学习评价:课堂观察记录单。
蚕有几只脚,分别有什么重要作用?蚕怎样吃食?附件:1.蚕蜕皮的观察记录表(说明不要求记四次,有2,3次观察发现就不错了,且应该在小蚕出生后不久下发,第一次蜕皮大约在出生3,4天,很难发现)2.一张记录单(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3.蚕吐丝的观察记录附送: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科学2019春教科版科学三下3.1《温度和温度计》word教案教材分析: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在我国通常使用摄氏温标来标志。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蚕变了新模样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蚕变了新模样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具体内容为第四章《动物的一生》中的第2节“蚕变了新模样”。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蚕的变态发育过程,认识蚕的不同生长阶段及其特点,探讨蚕为何会发生变化。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蚕的变态发育过程,掌握蚕的各个生长阶段及其特点。
2. 通过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对生物生长变化的认识,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点。
难点:蚕为何会发生变化,如何通过观察蚕的变化了解其生长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的发育过程图解、显微镜、蚕宝宝、观察盒等。
2. 学具:记录表、画笔、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蚕的发育过程图解,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蚕的生长变化。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蚕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讲解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引导学生了解蚕的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2)通过观察蚕宝宝,讲解各阶段的特点,让学生深入了解蚕的生长变化。
3. 随堂练习(1)分组观察蚕宝宝,记录其生长变化,填写观察记录表。
(2)讨论蚕为何会发生变化,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生长的奥秘。
(1)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蚕变了新模样2. 内容: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各阶段特点:幼虫期吐丝、蛹期变形、成虫期繁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生物,记录它们的生长变化,并尝试分析变化的原因。
2. 答案:学生需根据自己的观察,描述生物的生长变化,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蚕的发育过程,学生对生物生长变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科学探究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其他生物的生长变化,了解自然界中的生物多样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了解蚕的变态发育过程,掌握蚕的各个生长阶段及其特点。
三年级科学下册蚕的生长变化教案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蚕的生长变化教案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掌握蚕的各个阶段的特征。
2.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科学现象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的生命变化,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命观念。
二、教学内容:1. 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2. 蚕的各个阶段特征:形态、生活习性、生长发育。
三、教学重点:1. 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及其特征。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难点:1. 蚕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细节现象。
2.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和分析。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图片、视频等资料。
2. 蚕的生长变化观察记录表。
3. 学生分组,每组一份蚕的生长资料。
4. 实验器材:放大镜、显微镜等。
5. 教学奖品和激励措施。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利用PPT展示蚕的生长变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蚕的美丽。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蚕的了解。
3.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深入学习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领取一份蚕的生长资料。
2. 学生阅读资料,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3. 学生互相交流,总结蚕的各个阶段的特征。
三、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利用PPT讲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2. 教师详细讲解蚕的各个阶段的特征,引导学生关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细节现象。
3. 学生观看蚕的生长变化视频,加深对蚕的了解。
四、实践观察(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器材。
2. 学生观察蚕的生长变化过程中的形态、生活习性等特征。
3. 学生记录观察到的现象,与组内同学进行交流。
五、总结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观察实验中的发现和感悟。
3. 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总结课堂收获。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和观察实验,完成蚕的生长变化观察记录表。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2.蚕的生长变化》word教案(3)
蚕的生长变化【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
2.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
3.蚕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过程与方法1.学习给桑、除沙等养蚕的技能。
2.用测量等科学的方法观测蚕身体的变化。
3.用文字和图画记录及描述蚕的生长变化。
4.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后,再进一步去观察。
5.对蚕的生长变化进行预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现生命的生长变化,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2.认识到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怎样区别即将吐丝的蚕、怎样为它营造结茧的场所,以及指导学生帮助蚕顺利地吐丝结茧等。
【教学难点】要鼓励学生全面、细致和科学地观察,必要时应该数一数、量一量。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直尺,天平;学生自己饲养的蚕。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蚕的外形特征、行为,以及蜕皮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饲养是小蚕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观察蚕的生长变化。
二、学习新课1.交流蚕的生长变化学生交流汇报前一段时期养蚕活动的发现和体会。
(交流时,让学生出示自己的记录单、照片、图画、标本等。
从体长、吃食情况、排便情况、活动情况、蜕皮情况等方面进行汇报和交流。
)关于蜕皮学生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也有一些问题,希望与同学交流。
交流活动能帮助学生们进一步感受生命的变化,(活动的目的提高对养蚕的兴趣。
)2.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1)蚕的外形是指蚕身体的颜色、形状,以及它的头部、胸部、腹部、足等。
行为是指蚕用什么爬行,怎样爬行?蚕是怎样吃桑叶的等。
(2)讨论蚕的身体结构和它的生存有什么关系。
3.蚕还会长成什么样预测蚕将会怎样变化,并指导学生下一步进行观察和记录的内容及方法。
(教学的要点是怎样区别即将吐丝的蚕、怎样为它营造结茧的场所,以及指导学生帮助蚕顺利地吐丝结茧等。
)【板书设计】蚕的生长变化日期体长(毫米)吃食情况排便情况活动情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3.蚕变了新模样》word教案(5)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第3课蚕变了新模样(一)背景和目标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观察蚕蛹和蚕茧,所以教学活动最好在蚕吐丝后几天进行。
蚕结茧后经过2天一3天,就会变成蛹。
相信对于没有养过蚕的学生,在观察蚕吐丝结茧的过程中,一定会有很多激动人心的发现,需要和同学交流,也有很多问题急切地想要知道为什么。
例如,蚕为什么要做茧把自己包起来,茧里面的蚕变成什么样子了?这个时候,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说出自己的疑问很有必要。
同时,蛹是蚕的另一种形态,让学生观察蛹是否还有生命,哪些地方和蚕的幼虫时期相似,哪些是新发育出来的部分,对下面的教学及认识蚕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观察蚕蛹;第二部分是观察蚕茧和蚕丝。
科学概念.变蛹前的蚕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幼虫,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个形态。
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
.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蚕茧是由一根丝组成的,蚕丝可以织成丝绸或被加工成各种丝织品。
过程与方法.观察、猜测和描述蚕蛹和蚕茧。
.估计蚕丝的长度和抽取蚕丝。
.用画图、语言文字记录和交流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动物研究的兴趣。
.理解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环境,并可以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对我国古代劳动人们的创造发明及对世界做出的贡献表示敬佩和自豪。
(二)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蚕茧,放大镜,小剪刀,手电筒。
教师演示器材:热水,小碗,竹签,丝绸制品。
(三)教科书说明第一部分:观察蚕蛹本课的活动是先观察蚕蛹,再观察蚕茧。
茧在外面,蛹在里面,为什么要先观察蚕蛹呢?这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的?因为外面的蚕茧学生已经看见,而里面的蚕蛹却看不见,这就更增加了学生对它的好奇。
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使活动在学生的强烈求知欲中进行,所以先安排学生观察蚕蛹。
另外,观察蚕蛹也是本课的重点活动。
对蚕蛹的观察主要围绕教科书上提出的五个问题进行。
(1)蛹的外形和蚕有什么不同?(2)还能找到眼睛和足吗?身上的环节还在吗?(3)蛹会动吗?它的身上长出了什么东西?(4)在剪开的茧里还发现了什么,它可能是什么?(5)其他发现。
蚕的生长变化-教科2001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蚕的生长变化-教科2001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描述蚕从卵到蛹的生长变化;2.能够观察蚕的生长变化,了解其生长发展;3.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尊重生命。
二、教学重点1.理解蚕的生长变化;2.能够简单描述蚕的不同阶段的外观、行动和能力。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蚕不同阶段的生长变化和发展理解程度深度不同;2.如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去了解蚕的生长变化及其规律。
四、教学内容1.生长变化蚕在生长期内,从卵子到成蚕分为四个阶段:卵期、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
每个阶段都有明显的生长变化,学习生长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蚕。
(1)卵期蚕的卵期为7-10天,它在这一阶段内,从卵子孵化出来并开始了自己的生长。
此时没有办法辨认它们未来的性别和品种。
(2)幼虫期在幼虫期,蚕的头部分有6个黑色小点,并且能够长出7双腹足,可以爬动。
蚕的第一次蜕皮发生在第三天,每蜕皮一次,身体会变大,并且皮肤会脱落。
蚕的幼虫期通常持续25-30天,根据品种和孵化温度的不同,时间可能有所差异。
(3)蛹期蚕在最后一次换皮后变成了蛹,但是它此时并不会再长大。
在蛹期间,腹部的凹陷区反复收缩,蚕的形状越来越像成虫。
蛹期大约持续9-10天,但同样也会因品种和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4)成虫期最后,蚕会在蛹中转化成为成虫。
成虫呈白色,翅膀无力,不会飞,只能在树叶间爬行。
它们的寿命很短,通常只有5-7天。
在成虫期,雌蚕产卵,雄蚕则寻找新的伴侣进行交配。
这是蚕的一生中最后的阶段。
2. 了解蚕的生长发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生长变化,我们将提供一些活动和实验,以加深学生对蚕的了解。
通过观察和记录蚕的生长变化,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蚕,并培养爱护动物的意识。
(1)观察蚕的生长变化学生们可以观察自己家中或学校里培育的蚕,记录这些蚕在不同阶段的生长发展情况,包括外观特征、行动和能力等,激发学生们对于蚕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让蚕在不同环境下生长在教学实验中,我们可以提供不同的环境,例如在不同温度的环境下培育蚕,观察蚕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变化。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蚕的生长变化教科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蚕的生长变化教科版【运用教材】教育迷信出版社小学迷信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蚕的生长变化»【说课内容】一、教材剖析〔一〕教学背景«蚕的生长变化»是小学科先生命迷信范围的学习内容,本单元以先生饲养蚕、观察蚕为途径,了解蚕的生命历程,经过观察探求、整理记载,发现蚕的终身所阅历的不同阶段,以及各个阶段的特征,进而感知植物的生命周期。
以观察、实验、探求作为主要的学习手腕,在取得生命迷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艺及相关方法的同时,接受迷信肉体、迷信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二、实验改良方法实验原型:本单元是围绕生命周期展开的学习,先生需求经过养蚕、观察蚕来了解蚕的形状变化,这也是本单元学习的前提。
实验资料限制:由于地域条件的局限性,在我们西北很多地域难以找到蚕,购置饲养需求一定的人力、财力和时间,也缺少养蚕的技术,并且这一单元的学习周期比拟长,饲养蚕也有一定的困难。
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时分只能经过展现蚕标本、图片、视频等教学手腕让先生了解蚕的生长变化,没有经过系统的观察,先生对蚕的印象也不够深入。
创新方法:为了能让先生亲身体验观察、饲养的进程,我寻觅与之生命形状变化相似,并且在各地较为罕见的菜青虫〔大菜粉蝶幼虫〕来替代蚕,让先生去观察、体验、探求,在此基础上感受生命的变态进程,也为以后生命迷信范围的观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教学目的依据新课程规范的要求及对教材的了解,我在以下四个方面都确立了详细的目的。
知识目的:1.大约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进程。
知道环境对蚕的生长变化的影响。
2.概括出菜青虫幼虫的形状特征。
探求目的:1.掌握观察生物的方法。
2.看法到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锲而不舍地观察记载的重要性。
情感目的:体会生物作为自然界物质的一种存在方式,也在不时运动、不时变化着。
社会与环境目的:引导先生珍惜生命、关注菜青虫与我们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三年级先生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对自然迷信的学习已积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但是由于三年级先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才干不强,所以需求教员停止适当的引导。
三年级下册科学蚕的生长变化教案
(活动的目的提高对养蚕的兴趣。)
2、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
(1)蚕的外形是指蚕身体的颜色、形状,以及它的头部、胸部、腹部、足等。行为是指蚕用什么爬行,怎样爬行?蚕是怎样吃桑叶的等。
(2)讨论蚕的身体结构和它的生存有什么关系。
附件:喀什市xx学校电子教案模板
喀什市xx学校电子教案模板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课题
蚕的生长变化
授课时间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给桑、除沙等养蚕的技能。
2、用测量等科学的方法观测蚕身体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反思与后记:必须手写
备课组/学科组长签字(盖章) Nhomakorabea教务处/教研室签字(盖章)
3、蚕还会长成什么样
预测蚕将会怎样变化,并指导学生下一步进行观察和记录的内容及方法。(教学的要点是怎样区别即将吐丝的蚕、怎样为它营造结茧的场所,以及指导学生帮助蚕顺利地吐丝结茧等。)
二、全课小结
小结:今天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蚕的生长变化
日期体长(毫米)
吃食情况排便情况活动情况
二次备课
布置作业:
身体结构和它的生存有什么关系?
民族团结教育内容
自觉维护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饲养是小蚕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观察蚕的生长变化。
二、学习新课
三年级科学下册蚕的生长变化教案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蚕的生长变化教案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掌握蚕的各个生长阶段。
2.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科学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动物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2. 蚕的各个生长阶段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1. 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2.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科学现象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1. 蚕的各个生长阶段的特点。
2. 如何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科学现象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蚕的生长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观察蚕的生长变化,做好记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蚕的生长变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蚕的生长过程。
2. 学生分享自己观察蚕的生长变化的经历。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讲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2. 学生通过PPT、实物等资源,了解蚕的各个生长阶段的特点。
三、观察与记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蚕的生长变化,要求学生做好记录。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蚕的生长变化规律。
四、分析与总结(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享观察结果,引导学生分析蚕的生长变化特点。
2. 学生总结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及特点。
五、实践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观察其他动物的生长变化,做好记录和分析。
2. 学生进行课后实践,培养观察、记录和分析科学现象的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蚕的生长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要教育学生关爱动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观察记录和课后实践,评价学生在蚕的生长变化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蚕的生长变化特点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在观察、记录和分析科学现象方面的能力提升情况。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2.2《蚕的生长变化》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2.2《蚕的生长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蚕的生长变化》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掌握蚕的各个时期的特点,以及蚕的生长变化对环境的需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对昆虫的生长变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但是对于昆虫的生长变化可能还缺乏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物展示、图片观察等方式,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掌握蚕的各个时期的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的生长变化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蚕的生长过程和各个时期的特点。
2.蚕的生长变化与环境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实物展示法:通过展示蚕的实物,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蚕的生长过程。
2.图片观察法:通过观察蚕的图片,使学生了解蚕的各个时期的特点。
3.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蚕的实物或图片。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相关教学课件。
4.学生分组讨论的准备工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蚕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蚕的实物,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同时讲解蚕的各个时期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观察蚕的图片,分析蚕的生长过程,总结蚕的各个时期的特点。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蚕的生长过程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蚕的生长变化与环境的关系,讨论如何保护蚕的生活环境。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蚕的生长过程和各个时期的特点,以及蚕的生长变化与环境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第2课蚕的生长变化
(一)背景和目标
教学进行到这里时,蚕孵出已经2周多了,蜕过3次皮,成了四龄蚕。
蚕不仅身体长大了不少,颜色也逐渐由黑色变成了白色。
在养蚕过程中,学生已经有不少发现,也可能产生了许多问题。
应该创造机会让他们交流和讨论。
教师也需要对学生养蚕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下一阶段的观察给予指导,本课教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教科书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交流蚕的生长变化;第二部分,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第三部分,蚕还会长成什么样。
科学概念
.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
.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
.蚕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过程与方法
.学习给桑、除沙等养蚕的技能。
.用测量等科学的方法观测蚕身体的变化。
.用文字和图画记录及描述蚕的生长变化。
.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后,再进一步去观察。
.对蚕的生长变化进行预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现生命的生长变化,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认识到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直尺,天平;学生自己饲养的蚕。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蚕的外形特征、行为,以及蜕皮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三)教科书说明
第一部分:交流蚕的生长变化
学生从小蚕孵出开始,观察、测量蚕的生长变化情况,并记录下来。
有的还采取拍照、画图、写观察日记、制作标本等方式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小蚕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本课首先是交流汇报前一段时期养蚕活动的发现和体会。
课文提示从体长、吃食情况、排便情况、活动情况、蜕皮情况等方面进行汇报和交流。
书中第24页的两个表格,第一个是日记式的记录,记录蚕每天的生长变化。
第二个是专门记录蚕蜕皮后的变化和蜕皮的过程。
两个表格都要求学生尽量用数据说明问题。
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也是学生们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和交流的重点。
蚕生长到一定的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蚕一生要蜕好几次皮。
蚕蜕皮前食欲逐渐地有所减退乃至完全停食,它吐出少量的丝,将腹足固定在蚕座上,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作“眠”。
眠性是蚕的生长特性之一,眠性是蚕的遗传性状,同时也受环境的影响。
眠中的蚕,外表看似静止不动,体内却进行着脱皮的准备,脱去旧皮之后,蚕的生长就进人一个新的龄期,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共蜕皮4次。
从蚁蚕到第一次蜕皮为第一龄;眠起后进人第二龄;再次蜕皮后进人第三龄;第三次蜕皮后进人第四龄,第四次蜕皮又称大眠。
大眠后就进人第五龄。
关于蜕皮学生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也有一些问题,希望与同学交流。
交流活动能帮助学生们进一步感受生命的变化,提高对养蚕的兴趣。
第二部分: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
蚕长大了,对它的外形特点和行为也就容易观察清楚了。
蚕的外形是指蚕身体的颜色、形状,以及它的头部、胸部、腹部、足等。
行为是指蚕用什么爬行,怎样爬行?蚕是怎样吃桑叶的等。
蚕的外形特征是怎样的?蚕的形态是圆筒形,分头、胸、腹3部分。
头小,两侧各分布着6只黑褐色的单眼;下方具咀嚼式口器;下唇中间有1小孔,为吐丝孔。
胸部由3个体节组成,各具1对胸足。
进食时,胸足能协助口器把持桑叶。
腹部由10个体节组成,第3, 4,5, 6节各生1对腹足,为蚕的运动器官。
第10节有1对尾足,可用来挟持它物,并固着身体。
第8节背面,生有一尖形肉质突起,称尾角。
在胸部第1节和腹部前8节每节两侧各生有1个黑点是气门,是蚕呼吸器官的开口。
因为任何生物的身体结构都有维持它生存的功能,所以教科书要求学生思考、讨论蚕的身体结构和它的生存有什么关系。
比如,蚕的口器对它吃桑叶有什么好处,如果它是像蚊子一样的刺吸式口器行不行,蚕的足对它的爬行和进食有什么作用等。
最后把观察和讨论记录在教科书第25页“我们的观察和记录”上。
第三部分:蚕还会长成什么样
这部分内容是预测蚕将会怎样变化,并指导学生下一步进行观察和记录的内容及方法。
教学的重点是怎样区别即将吐丝的蚕、怎样为它营造结茧的场所,以及指导学生帮助蚕顺利地吐丝结茧等。
蚕到了五龄末期(蜕皮四次以后的5天一8天),就逐渐体现出老熟的特征:先是排出的粪便由硬变软,由墨绿色变成叶绿色;食欲减退,食桑量下降;前部消化管空虚,胸部呈透明状;继而完全停食,体躯缩短,腹部也趋向透明,蚕体头胸部昂起,口吐丝缕,左右上下摆动寻找营茧场所。
在蚕吐丝前需要为它搭个小架子,或用纸做些小格子,以便它在那里结茧。
教科书第26页左上图所示的是即将吐丝的蚕,身体短缩,发黄而透明。
第26页下
左的两幅图,从上到下是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在教师用书的参考资料中有详细的介绍),下右的两幅图分别是纸做的格子房和草扎支架的示范。
如何观察记录呢?第26页最下面是一个提供给学生在课后观察时填写的记录表,对观察记录的内容作了提示。
要求学生填写的内容有:吐丝前的蚕,吐丝后的蚕、蚕怎样吐丝、其他发现。
(四)教学建议
建议本课的教学在蚕孵出2周后进行。
这样做的好处:一,这时的蚕食量逐渐增大,长得也很快,身体的变化较大,体色也逐渐变淡;二,它已经从那个黑黑的蚁蚕变成又白又壮的四龄蚕了,学生们可交流的话题较多;三,对蚕2周时间的观察记录进行小结,为继续观察好蚕的生长做准备。
课前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养蚕情况,通知学生把自己养的蚕连蚕盒及桑叶一起带来。
如果学生蚕的数量不够,教师也要准备一些供观察的蚕,要保证每个组都有几条蚕供学生观察。
1.交流蚕的新变化。
在进行这个活动时,教师要让学生把带来的蚕先放在一边,以免影响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出示自己的记录单、照片、图画、标本等。
交流的内容有蚕的身体变化,如体长、颜色、重量等,另外还有吃食、粪便、活动等情况。
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也是交流的重点。
由于蚕一次蜕皮的时间较长,学生们观察起来有困难,对蚕蜕皮过程的描述,可以相互补充,在此基础上,教师再作补充。
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利用影像资料向学生们再现蚕蜕皮的过程。
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在恰当的时候告诉学生:蜕皮之前,蚕不吃食物,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好像睡着了一样,这样的现象叫做“眠”。
眠中的蚕,外表看似静止不动,体内却进行着脱皮的准备。
另外教师还要强调,蚕每蜕一次皮,其生长就进人一个新的龄期。
2.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
这个活动是本课的重点。
教师要鼓励学生全面、细致和科学地观察,必要时应该数一数、量一量,比如:量量蚕的身体长度或称称重量,数数身体有多少环节,多少对足,多少只眼睛等。
对蚕行为的观察,重点观察吃食和爬行行为。
为了便于学生观察,可给学生准备一些玻璃片或透明塑料片,让学生把蚕放在上面,这样学生不仅可以从上面观察,还能从下面清楚地观察到蚕足的形态和爬行的特点。
蚕足的功能较多,提醒学生认真观察不同部位的足其功能是否相同。
胸部的三对足能够把持桑叶帮助进食,腹部的四对足能够使身体前进,腹部最后的一对尾足可以和腹足附着在物体上,使身体的前半部分抬起来,进行各种活动。
昆虫的嘴叫做口器,各种昆虫因食性和取食方式不同,口器有不同的类型。
蚕的口
器是咀嚼式,非常适于咀嚼桑叶。
关于蚕的呼吸器官一身体两侧的小黑点(气门),学生往往很感兴趣,并且觉得不可思议。
教师可告诉学生气门和蚕体内的气管相连,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进出口。
有研究者做过实验,如果仅把蚕的头部放人水中,身体留在外面,蚕不会死。
相反,如果把蚕的身体放人水中,头部留在外面,蚕就会死掉。
这样做比较残忍,不提倡学生去做。
3.蚕还会长成什么样。
“蚕还会长成什么样”这个问题应先让学生进行预测,然后教师补充。
教师可出示图片或多媒体课件,介绍蚕下一阶段会怎样,重点指出蚕会吐丝结茧,并提出观察的要求和注意事项,以及如何为蚕的吐丝结茧做准备。
蚕什么时候结茧呢?这是学生们非常感兴趣的问题,除了教师介绍,更需要学生们在养蚕的过程中细心观察。
一般情况下,蚕蜕皮四次后进人五龄蚕,再经过约一个星期的时间,蚕就不再吃桑叶,身体也发黄发亮了,自己悄悄地爬到盒子的角落寻找吐丝的地方。
要告诉学生,为了方便蚕结茧,事先要用草梗扎小架子、用纸做圆筒或格子房,也可以为蚕用小棍搭架子。
教师可出示事先做好的小架子、圆筒或格子房,还可以演示一下怎么做。
提醒学生一旦发现具有上述特征的蚕,就可以把它放到格子房或架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