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压缩机选型主要计算公式
压缩空气系统的设备选型
压缩空气系统的设备选型压缩空气站的设备一般包括产生压缩空气的空气压缩机和使气源净化的辅助设备。
气源净化辅助设备分为油水分离器、贮气罐、干燥机和过滤器。
空气压缩机:用以产生压缩空气,一般由电动机带动。
其吸气口装有空气过滤器以减少进入空气压缩机的杂质。
贮气罐:用以贮存压缩空气,稳定压缩空气的压力并除去部分油分和水分。
油水分离器:用以分离并排出降温冷却的水滴、油滴、杂质等。
干燥机:用以进一步吸收或排除压缩空气中的水分和油分,使之成为干燥空气。
过滤器:用以进一步过滤压缩空气中的灰尘、杂质颗粒。
1、空气压缩机的选型首先要确定用气端所需要的工作压力,加上1-2 bar的余量,再选择空压机的压力,(该余量是考虑从空压机安装地点到实际用气端管路距离的压力损失,根据距离的长短在1-2 bar之间适当考虑压力余量)。
当管路通径的大小和转弯点的多少也是影响压力损失的因素,管路通径越大且转弯点越少,则压力损失越小;反之,则压力损失就越大。
因此,当空压机与各用气端管路之间距离太远时,应适当放大主管路的通径。
如果环境条件符合空压机的安装要求且工况允许的话,可在用气端就近安装。
根据容积流量选型:1、在选择空压机容积流量时,应先了解所有的用气设备的容积流量,把流量的总数乘以1.2(即放大20%余量);2、新项目上根据设计院提供的流量值进行选型;3、向用气设备供应商了解用气设备的容积流量参数进行选型;4、空压机站改造可参考原来参数值结合实际用气情况进行选型;合适的选型,对用户本身和空压机设备都有益处,选型过大浪费,选型过小可能造成空压机长期处于加载状态或用气不够或压力打不上去等弊端。
2、其他设备的选择2.1 储气罐的选型储气罐容积大小是要根据空压机的容积流量、调节系统和用气设备的耗气量来决定。
当一个系统由几台空压机组成时,储气罐的容积大小是根据最大空压机的容积流量而确定的。
下面的公式可用于储气罐容积大小的确定,应按如下公式计算得出:V=QS×t×P0/(P1-P2)式中: V:储气罐总容量;QS:供气设计总容量,NM3/min;t:5~20min保持时间;P0:大气压,绝压;P1:正常操作压力,绝压;P2:最低送出压力,绝压。
空压机轴功率的计算公式
空压机轴功率的计算公式
空气压缩机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一种设备,通过压缩空气来产生
动力,广泛应用于机床、化工、矿山、建筑等领域中。
作为一种高效
节能的设备,空气压缩机的设计和选择十分重要,而轴功率的计算是
其中的一项关键步骤。
空气压缩机轴功率的计算公式为P=Q*ΔP/(737*η)。
其中,P代
表轴功率,单位为千瓦;Q代表空气流量,单位为立方米/分钟;ΔP
代表压缩机出口与入口的压力差,单位为巴;737代表功率换算系数,η代表压缩机机械效率,通常取0.8-0.9之间。
轴功率是衡量空气压缩机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决定了压
缩机的能耗和工作效率。
因此,在进行轴功率计算时,必须准确测量
和确定各项参数,才能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需要确定空气流量。
这个参数取决于所选用的空气压缩机
的型号和规格,需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其次,需要测量出口和入
口的压力差,通过压力表或传感器来测量,确保精确度。
最后,机械
效率是空气压缩机设计参数之一,其值一般在0.8-0.9之间,在计算
时需按实际情况取值。
通过轴功率的计算,可以评估空气压缩机的性能和能耗水平。
在
选用空气压缩机时,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功率和型号,以求
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
同时,定期检查和维护机器,确保其正常运行,也是保持压缩机高效稳定运行的重要措施。
总之,空气压缩机轴功率的计算是空气压缩机设计和使用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只有准确计算出轴功率,才能选择合适的空气压缩机并进行科学化管理。
压缩机动力计算实例
压缩机动力计算实例压缩机动力计算的目的:1)求得施加于各零部件上的作用力及其力随转角α的变化规律,为压缩机的强度验算及基础设计提供计算依据;2)确定压缩机所需要的飞轮矩。
本计算实例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压缩机动力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选择压缩机热力计算中的例题2,压缩机的排气量为10min /3m 其结构型式为L 型空气动力用。
结构示意图如下一. 计算的原始数据由压缩机热力计算实例确定了有关的热力参数与结构参数如下一级气缸的实际进气压力 Pa p s 5111095.0⨯= 一级气缸的实际排气压力Pa p d 5111024.3⨯= 二级气缸的实际进气压力Pa p s 5121089.2⨯= 二级气缸的实际排气压力Pa p d 5121054.9⨯=L 型动力用空气压缩机结构示意图 一级气缸直径 D 1=270 mm 二级气缸直径 D 2=160 mm活塞杆直径 d=30 mm; 一级气缸的相对余隙容积 11.01=α 二级气缸的相对余隙容积 125.02=α 活塞行程 S=120 mm 曲轴的转速 n = 980 r/min 曲柄连杆比2.0=λ (113.56) 一级气缸的指示功率 N 1=25.8 KW 二级气缸的指示功率 N 2 =25.5 KW 机械效率 9.0=m η 由压缩机的零件结构图得出:连杆件的总质量 m 1 = 8 kg 十字头组件总的质量 m c = 4.5kg一级铝活塞总的质量 m p1 = 8.146 kg 二级铝活塞总的质量 m p2 = 8.13 kg在初步计算时,可以按照下式计算出名列最大往复运动质量:max 2=(1+)p Pm r ωλ P 活塞力二。
计算各级的气体力指示图气体力指示图可以采用图解法也可以采用计算法。
本例采用计算法进行。
计算时,可使用简化指示图,根据不同的曲柄转角,求取对应的活塞位移x , 然后按此位移求取对应的气体压力,力的正负号规定为:凡是使连杆受拉伸的力为正,反之为负。
0.6兆帕压缩空气流量计算公式
在工程学和物理学中,压缩空气流量计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特别是当我们需要设计和优化空气压缩系统时,准确计算压缩空气流量对于保证系统的高效运行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将共享关于0.6兆帕压缩空气流量计算公式的相关知识,并探讨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0.6兆帕压缩空气流量计算公式的基本概念。
在压缩空气系统中,0.6兆帕通常是系统的工作压力,用来表示系统在运行时所承受的压力大小。
而压缩空气流量,则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系统的空气量,通常以标准体积流量的形式表示。
0.6兆帕压缩空气流量计算公式可以用来计算在0.6兆帕压力下,单位时间内通过系统的空气流量。
针对0.6兆帕压缩空气流量的计算公式,通常可以用以下的方式来表示:Q=VAρ/60,其中Q表示空气流量,V表示容积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的空气体积),A表示空气的密度,ρ表示压力(在这里为0.6兆帕),而60是一个常数,用来将计算结果转换为标准体积流量的单位。
在进行具体计算时,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容积流量V和空气密度A的数值。
而这部分的计算通常会涉及到系统的具体参数、工作条件和环境因素等。
通过对这些参数的准确测量和计算,我们就能够利用0.6兆帕压缩空气流量计算公式来准确地计算出在0.6兆帕压力下单位时间内通过系统的空气流量。
在工程实践中,准确计算压缩空气流量对于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在空气压缩机的选择和使用中,我们需要根据系统的需求和工作条件来确定所需的空气流量。
而在系统的运行中,通过对空气流量的实时监测和调整,我们可以保证系统的高效运行和节能运行。
对于一些对空气流量有严格要求的工业领域,如食品加工、医药制造等,准确计算压缩空气流量更是至关重要。
0.6兆帕压缩空气流量计算公式是工程实践中的重要工具,它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计算系统中压缩空气的流量,为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提供重要参考。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系统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计算中涉及的参数,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
螺杆压缩机功率计算公式
螺杆压缩机功率计算公式螺杆压缩机是一种常用的工业设备,广泛应用于空气压缩、制冷、液压和化工等领域。
在设计和运行螺杆压缩机时,计算其功率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本文将介绍螺杆压缩机功率的计算公式及其相关内容。
一、螺杆压缩机的功率计算公式螺杆压缩机的功率计算公式为:P = (Q × P1) / (η × 3.6)其中,P为螺杆压缩机的功率,单位为千瓦(kW);Q为螺杆压缩机的排气量流量,单位为立方米/分钟(m³/min);P1为螺杆压缩机的进气绝对压力,单位为巴(ba);η为螺杆压缩机的总压缩效率,无单位;3.6为单位换算系数,将立方米/分钟转换为立方米/小时。
二、螺杆压缩机功率计算公式的解释1. 流量(Q):螺杆压缩机的流量指的是单位时间内通过螺杆压缩机的气体体积。
它是衡量螺杆压缩机工作能力的重要参数。
通常情况下,流量越大,螺杆压缩机的功率需求也就越大。
2. 进气绝对压力(P1):螺杆压缩机的进气绝对压力是指螺杆压缩机在工作状态下的进气压力。
它影响着螺杆压缩机的工作效率和功率需求。
进气压力越高,螺杆压缩机的功率需求也会相应增加。
3. 总压缩效率(η):螺杆压缩机的总压缩效率是指螺杆压缩机在实际工作中所能达到的压缩效率。
它受到螺杆压缩机结构、工作条件以及维护保养等因素的影响。
总压缩效率越高,螺杆压缩机的功率需求也就越低。
4. 单位换算系数(3.6):由于功率单位是千瓦(kW),而流量单位通常为立方米/分钟(m³/min),所以需要将流量的单位进行换算,使其与功率单位保持一致。
在这里,将流量单位从立方米/分钟转换为立方米/小时,需要乘以3.6。
三、螺杆压缩机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螺杆压缩机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设计螺杆压缩机系统时,可以根据所需的流量、进气压力和总压缩效率,通过计算公式得出所需的功率。
这样可以选择适当的螺杆压缩机型号,并合理配置其电机功率。
在实际运行中,螺杆压缩机的功率计算也非常重要。
冷干机选型计算公式
冷干机选型计算公式
冷干机选型计算公式可以根据以下参数进行确定:
1. 空气流量需求(Qa):表示冷干机需要处理的空气流量,通常
以单位时间内处理的空气体积或质量来表示,单位为m3/h或
kg/h。
2. 空气干燥度要求(Xa):表示从冷干机出口处的干燥空气
中所含水分的含量。
通常以绝对湿度、相对湿度或露点温度来表示。
3. 进口空气温度(Ta):表示冷干机中进入的空气的温度,
通常以摄氏度或开尔文度量。
4. 出口空气温度(Td):表示冷干机中处理后的空气的温度,通常以摄氏度或开尔文度量。
5. 压缩机出口温度(Tc):表示压缩机出口的空气温度,通
常以摄氏度或开尔文度量。
6. 冷干机能力(Qc):表示冷干机所能提供的制冷量或能量,通常以千瓦或千焦耳每小时来表示。
冷干机选型计算公式如下:
Qc = Qa * (Xa - Xd) * Cw
其中,Qc为冷干机能力;Qa为空气流量需求;Xa为进口空
气的干燥度要求;Xd为出口空气的干燥度;Cw为空气的比热容。
此外,根据具体的冷干机型号和参数,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压缩机功率、制冷剂种类、冷却器和蒸发器的传热能力等。
因此,实际选型计算过程中还需结合相关设备的需求和性能参数进行综合考虑。
空气压缩机选型计算
空气压缩机选型计算
空气压缩机的选型计算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 空气需求量:根据工业生产所需的空气用量来选择合适的空气压缩机,通常以单位时间内的气体流量为衡量标准。
2. 压力要求:根据工业生产所需的气体压力来选择合适的空气压缩机。
3. 压缩机的工作状态:根据空气需求量和压力要求来选择合适的单级或多级压缩机。
4. 空气质量要求:根据工业生产的要求和环境的要求选择空气过滤器和空气干燥器等附件。
5. 能源消耗:根据工业生产的需求和能耗要求选择合适的节能型空气压缩机,以节约生产成本。
根据以上因素,可以进行以下空气压缩机选型计算公式:
Q = m×n(单位时间内的气体流量,m3/min)
p = F/A(气体压力,bar)
功率P=Q×p/η(压缩机功率,kW)
其中,m为每单位时间内需要的空气质量(kg/m³),n为生产所需空气的流量(m³/min),F为液缸工作力(N),A为
液缸面积(m²),η为压缩机效率(通常为0.7~0.8)。
根据以上公式可以得出所需空气压缩机的技术参数,以便选择合适的压缩机型号,从而满足生产所需的空气质量和压力要求,并节约能源成本。
制冷压缩机与设备的选型计算
低压循环贮液器 低压循环贮液器是用制冷剂泵强制供液制冷系统的重要设备,起着容纳贮存制冷剂液体供给制冷剂泵,调节对蒸发器的供液和气液分离,保证压缩机安全地运行。
低压循环贮液器容积 下进上出系统 上进下出系统
低压循环贮液器直径
第三节 辅助设备的选型计算
第三节 辅助设备的选型计算
分离捕集设备的选型计算
选型计算
01
冷凝器传热面积 冷凝器的对数平均温差⊿tm
02
(K或℃)
03
第二节 换热设备的选型计算
第二节 换热设备的选型计算
(2)冷凝器的传热系数K 由冷凝器的结构型式、制冷剂种类、冷却介质的速度、温度差、传热面上的污垢系数、传热管的材质等因素所支配。
冷凝器种类
油分离器
气液分离器 气液分离器的作用是使混合的气体和液体制冷剂进行分离,按照不同的蒸发系统分别设置,并按设置位置的不同,分为机房气液分离器和库房气液分离器。
机房气液分离器
库房气液分离器
第三节 辅助设备的选型计算
节流机构
第三节 辅助设备的选型计算
节流机构的作用是为蒸发器提供适量的制冷剂液体,同时又维持系统高、低压侧的压力差,保证蒸发器中适宜的蒸发压力。 常用节流机构 手动调节的节流装置—手动膨胀阀; 用制冷剂蒸气过热度调节的节流装置—包括热力膨胀阀及电子膨胀阀等; 不能调节的节流装置—恒压膨胀阀和毛细管等; 浮球调节阀。 应用
进热交换器的制冷剂气体温度
出热交换器的制冷剂气体温度
第二节 换热设备的选型计算
第三节 辅助设备的选型计算
第三节 辅助设备的选型计算 一、液体储存设备 1.高压储液器 高压贮液器的选择主要是确定容积,保证制冷装置在运行时,最大贮液量小于容积的70%,最小贮液量大于容积的10%。
压缩空气流量计算
压缩空气流量计算1. 引言在压缩空气系统中,流量的准确计算对系统性能的评估和调整非常重要。
压缩空气的流量计算可以帮助工程师确定系统的空气消耗量,并为正确选择适当的设备和管路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压缩空气流量计算的原理和方法。
2. 压缩空气流量单位在进行压缩空气流量计算之前,我们需要明确使用的流量单位。
一般而言,压缩空气的流量常用的单位有以下几种:•标准升每分钟(SLM)•标准立方英尺每分钟(SCFM)•标准立方米每小时(Nm³/h)•标准立方米每分钟(Nm³/min)•其他地区特定的流量单位3. 基本压缩空气流量计算公式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我们可以推导出基本的压缩空气流量计算公式。
以下是常用的公式:3.1 标准升每分钟(SLM)计算公式SLM = V / t其中,V为压缩空气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体积,t为单位时间。
该公式适用于一些特定的压缩空气设备。
3.2 标准立方英尺每分钟(SCFM)计算公式SCFM = (V * P) / (T * Z)其中,V为压缩空气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体积,P为绝对压力,T为绝对温度,Z为气体的压缩因子。
3.3 标准立方米每小时(Nm³/h)计算公式Nm³/h = (V * P) / (T * Z)该公式与SCFM计算公式类似,只是单位不同。
4. 压缩空气流量计算实例为了更好地理解压缩空气流量计算,我们来看一个实例。
假设某工厂需要一台压缩机,要求输出压缩空气的流量为5000 SCFM。
已知压缩空气的绝对压力为100 psi,绝对温度为298 K,压缩因子为1.1。
我们可以使用上述的计算公式来计算所需的压缩机容量。
首先,将给定的参数代入SCFM计算公式:5000 SCFM = (V * 100 psi) / (298 K * 1.1)然后,通过变形求解,得到压缩空气通过的体积V为:V = (5000 SCFM * 298 K * 1.1) / 100 psi ≈ 16231 ft³/min因此,所需的压缩机容量为约16231 SCFM。
110kw空压机每产出1立方气的耗电算法
110kw空压机每产出1立方气的耗电算法空气压缩机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机械设备,用于将空气压缩成高压气体,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电力、医药等领域。
而110kw 空压机是其中一种常见的压缩机型号,其产出1立方米的空气所耗电量是工业生产中一项重要的能耗指标。
如何计算110kw空压机每产出1立方米的耗电算法,对于企业节能降耗具有重要意义。
1.理论基础110kw空压机每产出1立方米的耗电算法首先要从理论基础出发。
空气压缩机在压缩空气的过程中需要用电,而根据热力学原理,理想状态下,空气在等温压缩的情况下,压缩功(即压缩机的功率)与气体压缩比是相关的。
压缩机的功率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功率 = (P2/P1)^((k-1)/k) * Q * P1 * (1/η - 1)其中,P1是压缩前空气的压力,P2是压缩后空气的绝对压力,k是空气的绝热指数,Q是压缩机排气量,η是压缩机的等效效率。
2.实际情况但是在实际的工业生产中,由于空气压缩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压力损失等非理想因素,因此需要对上述公式进行修正。
根据实际情况,110kw空压机每产出1立方米的耗电算法可以根据以下步骤进行计算:Step 1:确定110kw空压机的排气量Q(m³/min)110kw空压机的排气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产出的压缩空气的体积,通常以每分钟立方米(m³/min)为单位。
可以通过压缩机的技术参数或测试得到。
Step 2:确定110kw空压机的等效效率η压缩机的等效效率是指考虑到实际压缩中的各种损失因素后的效率,可以通过压缩机的性能曲线或实际测试得到。
Step 3:测量110kw空压机的实际耗电功率P(kW)通过电表等工具,测量110kw空压机在工作状态下的实际耗电功率。
Step 4:计算110kw空压机每产出1立方米的耗电算法通过上述数据,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110kw空压机每产出1立方米的耗电算法:每产出1m³的耗电量(kWh/m³)= P / (Q * η)3.应用范围及意义110kw空压机每产出1立方米的耗电算法对于工业生产中的节能降耗具有重要的意义。
空压机如何确定和计算用气量
如何确定和计算用气量确定一个新厂的压缩空气要求的传统方法是将所有用气设备的用气量(m3/min)加起来,再考虑增加一个安全、泄露和发展系数在一个现有工厂里,你只要作一些简单的测试便可知道压缩空气供给量是否足够。
如不能,则可估算出还需增加多少。
一般工业上空气压缩机的输出压力为0.69MPa(G),而送到设备使用点的压力至少0.62 MPa。
这说明我们所用的典型空气压缩机有0.69 MPa(G)的卸载压力和0.62 MPa(G)的筒体加载压力或叫系统压力。
有了这些数字(或某一系统的卸载和加载值)我们便可确定。
如果筒体压力抵于名义加载点(0.62 MPa(G))或没有逐渐上升到卸载压力(0.69 MPa(G)),就可能需要更多的空气。
当然始终要检查,确信没有大的泄露,并且压缩机的卸载和控制系统都运行正常。
如果压缩机必须以高于0.69 MPa(G)的压力工作才能提供0.62 MPa(G)的系统压力,就要检查分配系统管道尺寸也许太小,或是阻塞点对于用气量还需增加多少气量,系统漏气产生什么影响以及如何确定储气罐的尺寸以满足间歇的用气量峰值要求。
一、测试法——检查现有空气压缩机气量定时泵气试验是一种比较容易精确的检查现有空气压缩机气量或输出的方法,这将有助于判断压缩空气的短缺不是由于机器的磨损或故障所造成的。
下面是进行定时泵气试验的程序:A.储气罐容积,立方米B.压缩机储气罐之间管道的容积立方米C.(A和B)总容积,立方米D.压缩机全载运行E.关闭储气罐与工厂空气系统之间的气阀F.储气罐放弃,将压力降至0.48 MPa(G)G.很快关闭放气阀H.储气罐泵气至0.69 MPa(G)所需要的时间,秒现在你已有了确定现有压缩机实际气量所需要的数据,公式是:C=V(P2-P1)60/(T)PAC=压缩机气量,m3/minV=储气罐和管道容积,m3(C项)P2=最终挟载压力,MPa(A)(H项+PA)P1=最初压力,MPa(A)(F项+PA)PA=大气压力,MPa(A)(海平面上为0.1 MPa)T=时间,s如果试验数据的计算结果与你工厂空气压缩机的额定气量接近,你可以较为肯定,你厂空气系统的负荷太高,从而需要增加供气量。
压缩机计算实例
第五章计算示例5.1 确定压缩空气装置规格的实例以下给出确定压缩空气装置的某些标准计算。
目的是阐明怎样使用前几章列出的公式和数据。
示例的依据是想要的压缩空气需要量和得到的计算数据以及该压缩空气装置可以选用的部件。
本例之后,附有一些补充,说明可以怎样处理特殊情况。
5.2 输入数据在开始进行结算之前,必须建立压缩空气的需要量和环境条件。
除了需要量之外,还需决定是用润滑压缩机还是无油压缩机,设备应当用水冷的,还是一定要用风冷的。
5.2.1 空气需要量假定全部需要量由三个压缩空气用户组成。
它们有如下数据:5.2.2 大气条件计算用的环境温度:20℃最高环境温度:30℃大气压力:1bar(a)相对湿度:60%5.2.3 其它风冷设备有油润滑压缩机出来的压缩空气品质可以满足要求。
5.3 各项设备的选则在开始确定各项设备的大小规格之前,最好要重新计算5.2.1节的数据表的全部输入数据,使之有统一的单位。
流量:一般说压缩机流量使用的单位定义为1/s ,表中用户1使用的单位是Nm 3/min ,必须进行换算。
12Nm 3/min =12×1000/60=200Nl/s将当前的输入数据代入下式,得出:Q FAD =()11N P 273013.1T 273Q ⨯⨯+⨯=()0.74273013.135273200⨯⨯+⨯= 3091l/s(FAD)压力:对于压缩空气设备,常将压力定义为表压,单位为巴,用bar(e)表示。
用户2是用绝对压力表示,为bar(a)。
因此要从7bar 中减去大气压力,得出表压。
由于这时大气压力是1bar 。
对于用户2的压力可写为7-1bar(e)=6bar(e) 经重新计算用上述结果替代后空气需要量表统一为:5.3.1 确定压缩机的规格总的空气消耗量是三个用户需要量之和,即255+67+95=387l/s 。
该数值应当加上10~20%的安全余量,计算的流量为387×1.15=445l/s (安全余量为15%)。
第3章 制冷压缩机与设备的选型计算
第3章制冷压缩机与设备的选型计算3.1制冷压缩机的选型计算制冷压缩机是制冷装置的核心部件,在制冷系统中吸入蒸发器出口的低温、低压气体制冷工质,经压缩机压缩至高温、高压状态,在较高温度下向外界放出热量,完成制冷工质和热量的输送任务。
制冷压缩机的选择影响制冷装置的运行特性、经济指标和安全可靠性。
用于制冷装置的制冷压缩机种类很多,按照压缩气体制冷工质的方式分类,可分为往复式制冷压缩机和回转式制冷压缩机;按照电动机与制冷压缩机的布置形式分类,可分为开启、半封闭和全封闭式;按制冷压缩机的工作温度分类,可分为高温压缩机、中温压缩机和低温压缩机;按制冷压缩机的压缩级数分类,可分为单级制冷压缩机和双级制冷压缩机;按制冷工质的热力性能及对环境的影响分类,又可分为合成制冷工质的制冷压缩机和自然工质的制冷压缩机。
3.1.1制冷压缩机的选型原则制冷压缩机的选型应遵循以下原则:1)所选制冷压缩机(以下简称压缩机)的制冷量应与制冷装置的机械负荷相等或接近,相近蒸发温度的冷间尽可能把必需的制冷量集中在一个机组中,按不同的蒸发温度系统分别选配压缩机,尽可能使每台(组)压缩机分别提供一种蒸发温度,以确保制冷系统运行可靠、经济合理。
除特殊的要求外,一般不设专门的备用机,压缩机的工作条件应在制造厂家限定的工作条件范围内。
2)为便于压缩机的维护和零部件的更换,同一制冷系统中如需多台压缩机,应选同一系列,且台数要适宜,以满足高、低峰负荷变化的需要。
当机械负荷较大时,应选用大型压缩机,减少台数,简化系统,降低成本,可以减少占地面积,节省建设投资。
3)为使压缩机安全、可靠和经济地运行,当氨制冷系统中冷凝压力与蒸发压力的比值>8、氟利昂制冷系统中冷凝压力与蒸发压力的比值>10时,应采用双级压缩;但氨系统的压力比<8、R134a系统的压力比<10时,采用单级压缩。
当要求制冷温度低于-60℃时,可采用复叠式制冷装置。
4)压缩机在不同的工况下运行,消耗的功率也不同,压缩机配用电动机的功率应按照运行的工况校核。
单级压缩机制冷计算公式
单级压缩机制冷计算公式计算准备公式:1、单位质量制冷量蒸进蒸出i i q −=0kj/kg (kcal/kg)压缩机产冷量蒸进压进i i q −=02、单位容积制冷量吸v q q v 0=kj/m 3(kcal/m 3)计算制冷量Q 0公式:3、制冷剂流量0q Q G O =kg/h 4、压缩机实际输气量v 0q Q Vs =m 3/h 计算耗功AL 公式:5、压缩机单位理论耗功压进压出i i Al −=kj/kg (kcal/kg )6、压缩机总理论耗功AL=G ×Al kj/kg (kcal/kg )计算散热量Q K 公式:7、冷凝器单位理论散热量冷出冷进i i q k −=kj/kg (kcal/kg )8、冷凝器总理论散热量Q k =G ×q kkj/h (kcal/kg )计算电机功率理论制冷系数公式:9、压缩机电机理论功率3600AL Nt =kw (按千焦计算)计算制冷系数公式:10、理论制冷系统Al q AL Q εh 00==计算理论输气量公式:11、压缩机理论输气量λVs Vh =㎡/h (λ-压缩机输气系数)为0.7左右功率计算公式:12、压缩机指示功率ηi NtNi =kw (i η指示功率一般为0.8~~0.9)13、轴功率ηe Nt ηm ηi Nt ηm Ni Ne =•==Kw (9.0~8.0机械效率一般为m η)(8.0~64.0机械效率一般为e η)14、轴功率Ne=Ni+Nmkw 15、电机需配功率N D =(1.1~1.2)Nekw 计算散热量公式:16、冷凝器实际散热量Q K =Q 0+Nikw 计算热交换器公式:17、换热器换热量Q 计算公式Q=KF △tmkj/h (Kw )(Kcal/h)18、传热系统K 计算公式α21λδα111K ++=kj/m 2h℃kW/m 2℃(λ导热系数δ厚度α对数放热系数α1管传热阻λδ管壁传热阻α2管内传热阻)19、对数平均温差△tm 计算公式Δt Δt 2.3lg ΔtΔt Δtm −=℃20、水、空气传热Q 计算公式Q=CW △t kj/h (kw )(kcal/h)C 比热(水:1kcal/kg=4.19kj/kg 风:1kcal/kg=0.24kj/kg 冰:1kcal/kg2.1kj/kg )W 水量lg1=0lg2=0.301lg3=0.4771lg4=lg22=2lg22lg 10lg 210lg 5lg −==Lg6=lg (2×3)=lg2+lg3Lg8=lg23=3lg2Lg9=lg32=2lg3Lg10=1理论输气量公式:21、压缩机理论输气量)/(60432h m n Z S D Vh ×××=π(M 3/h)S 单位为米功率计算:22、指示效率00bt T T i k+=η氨机b=0.001氟机b=0.002523、摩擦(机械)功率72.36VhNm α=氨机α=0.4氟机α=0.6能效比计算:24、实际制冷系数Ne Q s 0=ε相当于COP。
压缩机电流计算公式
压缩机电流计算公式
压缩机电流计算公式如下:
压缩机电流(A)= 吸气流量(m³/min)×空气比热比(J/kg℃)×压缩机功率(kW)÷压缩机效率(%)×60
其中,吸气流量表示压缩机每分钟吸入的空气体积,单位为m³/min;空气比热比表示空气在不同温度下的比热,单位为J/kg℃;压缩机功率表示压缩机的额定功率,单位为kW;压缩机效率表示压缩机的能量利用率,一般在80%以上;60表示将每分钟的值转换为每小时的值。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公式仅为理论计算公式,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压缩机排气温度、进气温度、绝缘等级等因素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波义目定律:假设温度不变则某一定量气体的体积与绝对压力成反比。
V1/V2=P2/P1
2.查理定律:假设压力不变,则气体体积与绝对温度成正比。
V1/V2=T1/T2
3.博伊尔-查理定律
(P1V1)/T1=(T2V2)/T2
P:气体绝对压力
V:气体体积
T:气体绝对温度
4.排气温度计算公式
T2=T1×r(K-1/K)
T1=进气绝对温度
T2=排气绝对温度
r=压缩比(P2/P)P1=进气绝对压力 P2=排气绝对压力
K=Cp/Cv 值空气时K 为1.4(热容比/空气之断热指数)
5.吸入状态风量的计算(即Nm3/min 换算为m3/min)
Nm3/min:是在0℃,1.033kg/c ㎡ absg 状态下之干燥空气量
V1=P0/(P1-Φ1·PD) (T1/T0)×V0 (Nm3/hr dry)
V0=0℃,1.033kg/c ㎡ abs,标准状态之干燥机空气量(Nm3/min dry)
Φa=大气相对湿度
ta=大气空气温度(℃)
T0=273(°K)
P0=1.033(kg/c ㎡ abs)
T1=吸入温度=273+t(°K)
V1=装机所在地吸入状态所需之风量(m3/hr)
P1:吸入压力=大气压力Pa-吸入管道压降P1 △=1.033kg/c ㎡ abs-0.033kg/c ㎡=1.000kg/c ㎡ abs
φ1=吸入状态空气相对湿度=φa×(P1/P0)=0.968φa
PD=吸入温度的饱和蒸气压kg/c ㎡ Gabs(查表)=查表为mmHg 换算为kg/c ㎡ abs 1kg/c ㎡=0.7355mHg
例题: V0=2000Nm3/hr ta=20 φa=80% ℃
则V1=1.033/(1-0.968×0.8×0.024)×﹝(273+20)/273﹞
×2000=2220
6.理论马力计算
A 单段式HP/Qm3/min=﹝(P/0.45625)×K/(K-1)﹞×
﹝(P2/P1)(K-1)/K-1﹞
B 双段式以上HP/Qm3/min=﹝(P/0.45625)×nK/(K-1)﹞×﹝(P2/P1)(K-1)/nK-1﹞
P1=吸入绝对压力(kg/c ㎡ Gabs)
P2=排气绝对压力(kg/c ㎡ Gabs)
K =Cp/Cv 值空气时K 为1.4
n =压缩段数
HP=理论马力HP
Q=实际排气量m3/min
7.理论功率计算
单段式 KW=(P1V/0.612)×K/(K-1)×﹝(P2/P1)(K-1)/K-1﹞双段式以上KW=(P1V/0.612)×nK/(K-1)×
﹝(P2/P1)(K-1)/nK-1﹞
P1=吸入绝对压力(kg/c ㎡ Gabs)
P2=排气绝对压力(kg/c ㎡ Gabs)
K =Cp/Cv 值空气时K 为1.4
n =压缩段数
KW=理论功率
V=实际排气量m3/min
8.活塞式空压机改变风量之马达皮带轮直径及马力之修正Dm=Ds×(Qm/Qs)
Ds=马达皮带轮标准尺寸(mm)
Qs=标准实际排气量(m3/min)
Qm=拟要求之排气量(m3/min)
Dm=拟修改之马达皮带轮直径(mm)
例题:本公司YM-18 型空压机之马达皮带轮之标准为440mm,实际排气量为
7.56m3/min,今假设客户要求提高风量至8.7m3/min,应将马达皮带
轮如何修改?
解:已知Ds=400mm,Qs=7.56 m3/min,Qm=8.7 m3/min。
Dm=Ds×(Qm/Qs)=400×8.7/7.56=460mm
Nm=Ns×(Qm/Qs)
Nm=修正后之马力数(HP)
Ns=标准之马力数(HP)
Qm、Qs 如上。
例题:马达皮带轮加大后,必须跟着加大使用马达之马力数,上例中之标准马
力数为75HP,排气量提高为8.7 m3/min 后,所需马力为何?解:已知Qs=7.56 m3/min,Qm=8.7 m3/min,Ns=75HP
Nm=75×8.7/7.56≒86HP
9.空气桶容积之计算
QA=(π/4)×D2×L×0.91
D=空气桶直径(cm)
L=空气桶高度(cm)
例题:780φ×1524 mm之空气桶容积为多少L。
解:已知D=78cm,L=152.4cm
Qa=(π/4)×782×152.4×0.91=728.223cm×0.91≒6621
10.现有空压机风量不足,欲维持额定工作压力之风量计算Qs=Q×(P1+1.033)/(P2+1.033)
Qs=实际状况下系统所需要之空压机之排气量(l/min)
Q=原使用空压机之排气量(l/min)
P1=原使用空压机之工作压力(l/min)
P2=实际状况下系统所需之工作压力(kg/cm2·g)
例题:一部一马力之空压机,现工作压力仅能维持在
4kg/cm2·g,但工作需要
维持在7kg/cm2·g 方能顺利工作,问须使用风量多大之空压机才能符合上述要求?
解:已知1HP 在7kg/cm2·g 时实际排气量为110 l/min Os=110×(7+1.033)/(4+1.033)=176 l/min
※即一台空压机若其实际排气量大于176 l/min,即可保证系统压力维持在7 kg/cm2·g。
11.气压缸之空气消耗量计算:
Q=﹝(A1+A2)×L×(P+1)N﹞/1000×e(L/min)
Q=单支气缸之空气消耗量(L/min)
A1=头端活塞有效面积(c ㎡)
A2=杆端活塞有效面积(c ㎡)
L=冲程(cm)
P=使用压力数(kg/c ㎡)
N=每分钟往复数
e=系数1.5-2
例题:100φmm 之气压缸,冲程300mm,每分钟往复式10 次,
使用压力5kg/c ㎡。
解:依下图(比依上列公式计算较方便)找出粗线所示,自
5kg/c ㎡纵线往上
看,与100φmm 曲线之交点,向左相对之耗气量即为0.9
l/min(冲程
100mm,每往复一次)。
因冲程为300mm,每分钟往复10 次,故耗气量
Q=0.9×(300/10)×10=270 l/min
270 l/min×1.5(消耗系数)=405 l/min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