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数列知识点梳理
三角函数数列公式大全
三角函数数列公式大全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三角函数公式:(1).弧度制:180orad π=,'18015718oo rad π=≈弧长公式:l r α=,扇形面积公式:21122S r lr α==(2)定义式:设角α终边上一点为(),P x y ,22r OP x y ==+则:sin ,cos ,tan ;y x y r r xααα=== (3)同角基本关系式:22sin sin cos 1,tan ;cos ααααα+== (4)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5)两角和差公式:()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6)二倍角公式:22tan sin 22sin cos ,tan 2;1tan αααααα==- 2222cos 2cos sin 12sin 2cos 1ααααα=-=-=-;(7)降幂公式:()()22111sin cos sin 2,sin 1cos 2,cos 1cos 2;222ααααααα==-=+(8)合一公式:()22sin cos sin ,a b a b αααϕ+=++其中tan b aϕ=。
2.三角函数图像和性质:(二)、函数图像的四种变换:(三)、函数性质: 1.奇偶性:(1)定义:奇函数:对于定义域内任何自变量x ,都有()()f x f x -=-,则称()f x 为奇函数。
偶函数:对于定义域内任何自变量x ,都有()()f x f x -=,则称()f x 为偶函数。
(2)图像:奇函数图像关于原点对称,若自变量可以取0,则()00f =;偶函数图像关于y 轴对称。
高中三角函数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三角函数知识点归纳总结除了知识和学问之外,世上没有任何力量能在人的精神和心灵中,在人的思想、想象、见解和信仰中建立起统治和权威。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三角函数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中三角函数知识点归纳一、见“给角求值”问题,运用“新兴”诱导公式一步到位转换到区间(-90o,90o)的公式.1.sin(kπ+α)=(-1)ksinα(k∈Z);2. cos(kπ+α)=(-1)kcosα(k∈Z);3. tan(kπ+α)=(-1)ktanα(k∈Z);4. cot(kπ+α)=(-1)kcotα(k∈Z).二、见“sinα±cosα”问题,运用三角“八卦图”1.sinα+cosα>0(或<0)óα的终边在直线y+x=0的上方(或下方);2. sinα-cosα>0(或<0)óα的终边在直线y-x=0的上方(或下方);3.|sinα|>|cosα|óα的终边在Ⅱ、Ⅲ的区域内;4.|sinα|<|cosα|óα的终边在Ⅰ、Ⅳ区域内.三、见“知1求5”问题,造Rt△,用勾股定理,熟记常用勾股数(3,4,5),(5,12,13),(7,24,25),仍然注意“符号看象限”。
四、见“切割”问题,转换成“弦”的问题。
五、“见齐思弦”=>“化弦为一”:已知tanα,求sinα与cosα的齐次式,有些整式情形还可以视其分母为1,转化为sin2α+cos2α.六、见“正弦值或角的平方差”形式,启用“平方差”公式:1.sin(α+β)sin(α-β)= sin2α-sin2β;2. cos(α+β)cos(α-β)= cos2α-sin2β.七、见“sinα±cosα与sinαcosα”问题,起用平方法则:(sinα±cosα)2=1±2sinαcosα=1±sin2α,故1.若sinα+cosα=t,(且t2≤2),则2sinαcosα=t2-1=sin2α;2.若sinα-cosα=t,(且t2≤2),则2sinαcosα=1-t2=sin2α.八、见“tanα+tanβ与tanαtanβ”问题,启用变形公式:tanα+tanβ=tan(α+β)(1-tanαtanβ).思考:tanα-tanβ=九、见三角函数“对称”问题,启用图象特征代数关系:(A≠0)1.函数y=Asin(wx+φ)和函数y=Acos(wx+φ)的图象,关于过最值点且平行于y轴的直线分别成轴对称;2.函数y=Asin(wx+φ)和函数y=Acos(wx+φ)的图象,关于其中间零点分别成中心对称;3.同样,利用图象也可以得到函数y=Atan(wx+φ)和函数y=Acot(wx+φ)的对称性质。
数学高考必备三角函数与数列知识点梳理
数学高考必备三角函数与数列知识点梳理【数学高考必备】三角函数与数列知识点梳理数学一直是许多学生心中的痛点和难题,其中三角函数与数列是高考数学中重要的知识点。
掌握好这两个知识点,对于高考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数学高考必备的三角函数与数列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备考。
一、三角函数知识点梳理1. 基本概念三角函数是以角的弧度或角度为自变量,以正弦、余弦和正切等函数为代表的一类函数。
在高考中,我们常用的三角函数有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
2. 基本性质在求解问题时,我们需要掌握三角函数的基本性质。
比如,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周期性、对称性,正切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等。
3.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变换学习三角函数的图像与变换是非常重要的。
要了解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波形特点,理解振幅、周期、相位以及图像的平移、伸缩等基本变换。
4. 基本恒等式与解题技巧高考中,有许多与三角函数相关的方程、等式和恒等式需要我们灵活运用。
掌握基本的恒等式和解题技巧,能够帮助我们快速解决相关问题。
二、数列知识点梳理1. 基本概念与性质数列是一系列按照一定法则排列的数的集合。
在高考中,我们经常遇到的数列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等。
2. 数列的通项与特殊情况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数列中的一项与项下标之间的关系式。
对于不同种类的数列,我们需要掌握求解通项公式的方法,以及特殊情况的处理。
3. 数列的性质与运算数列的性质是数列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我们需要掌握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包括递推公式、前n项和的公式以及求和公式等。
4. 数列应用题高考中,数列应用题是非常常见的题型。
掌握数列的相关知识,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各种与实际问题相关的数学题目。
总结:三角函数和数列是高考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也是必备的数学基础。
在备考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理解基本概念和性质,学会应用基本公式和技巧解题。
此外,多做一些相关的习题和应用题,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解三角形数列知识点总结
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1. 高线定理:△ABC 中,a 边上的高B c C b h a sin sin ==2. 正弦定理:△ABC 中,A a sin =B b sin =Ccsin =2R ,推论c b a C B A ::sin :sin :sin = 3. 余弦定理:△ABC 中,a 2=b 2+c 2-2bc cos A ,推论 cos A =bcac b 2222-+4.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ABC 的面积C ab B ac A bc S sin 21sin 21sin 21===5. 解三角形的四种基本类型:(1)已知三边(SSS 型)----用余弦定理推论求三角(2)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SAS 型)----用余弦定理求第三边(3)已知两角和任一边(AAS 型)----用内角和定理求第三角,用正弦定理求另两边 (4)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SSA 型)----用正弦定理求另一边的对角 注1:SSS 型,SAS 型,AAS 型至多有一解. 注2:SSA 型解情况复杂:若正弦值小于1,则用大边对大角判定角范围,可能一解或两解;若正弦值大于1,则无解.若已知角为锐角,则可能一解或两解;若已知角为钝角,则至多一解.注3:SSA 型也可以用余弦定理求第三边,通过一元二次方程解的情况判断三角形解的情况!!! 6. 应用举例:(1)求河两岸两点的水平距离(一点可达,另一点不可达). (2)求河对岸两点的水平距离(两点均不可达).(3)求底部不可达的建筑物的竖直高度(即两点的垂直距离)(注意取测量点的两种方法). (4)求航行距离与航向(方向角或方位角). 7. 常用方法:(1)边角混合式的处理方法!!!(2)韦达定理、降次公式、二倍角公式、和差角公式、辅助角公式的运用方法!!! (3)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定义与坐标运算公式、两个向量夹角公式的运用方法!!!8. 其他有关结论:在△ABC 中, 下列结论也应熟记:B A B A <⇔<sin sinπ=+=⇔=B A B A B A 22222sin 2sin 或sin(A+B)=sinCcos(A+B) -cosCtan(A+B) -tanC ==2cos 2sinC B A =+ 2sin 2cos CB A =+ 12tan 2tan =+C B A tan tan tan tan tan tan A B C A B C ++=⋅⋅【典型题目】(学案)必修5第二章《数列》知识点归纳1.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知识点类比:2.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有关公式的推导方法: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推导方法----累差法,等比数列通项公式推导方法----累商法;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方法----倒序相加法,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方法----乘公比错位相减法.3.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函数特征: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是关于n的一次函数,等比数列通项公式是关于n的指数型函数;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是关于n的二次函数,且常数项为零;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形如)1(nqA -,其中1,0≠≠q A .4. 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方法!!!5. 求等差数列前n 项和S n 最值的方法------对称轴法与变号项法!!!6. 形如}{n nb a +的数列求前n 项和S n 的方法-----拆项重组法!!!(其中}{n a }{n b 为等差或等比数列)7. 形如}1{1+⋅n n a a 的数列求前n 项和S n 的方法-----裂项相消法!!!(其中}{n a 为等差数列)8. 形如}{n nb a ⋅的数列求前n 项和S n 的方法-----乘公比错位相减法!!!(其中}{n a 为等差,}{n b 等比)9. 由S n 求a n 的方法!!!10. 处理S n 与a n 混合式的方法!!!11. 求等差数列的绝对值数列的前n 项和S n 的方法. 12. 判断一个数列单调性的方法.13. 等差数列的单调性与什么量有关?有什么关系?!!! 14. 等比数列的单调性与什么量有关?有什么关系?!!! **15. 求两个等差数列的公共项的方法.**16. 求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的公共项的方法.【典型题目】(学案)。
高中数学必修知识点解三角形及数列
高中数学必修知识点解三角形及数列(一)解三角形:1、正弦定理:在C ∆AB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则有2sin sin sin a b cR C===A B (R 为C ∆AB 的外接圆的半径)2、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①2sin a R =A ,2sin b R =B ,2sin c R C =; ②sin 2a RA =,sin 2bR B =,sin 2c C R=;③::sin :sin :sin a b c C =A B ; 3、三角形面积公式:111sin sin sin 222CSbc ab C ac ∆AB =A ==B . 4、余弦定理:在C ∆AB 中,有2222cos a b c bc =+-A ,推论:222cos 2b c a bc+-A =第二章 数列11,(1),(2).n n n S n a S S n -=⎧=⎨-≥⎩注意通项能否合并。
2、等差数列:⑴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即n a -1-n a =d ,(n ≥2,n ∈N +), 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⑵等差中项:若三数a A b 、、成等差数列2a bA +⇔= ⑶通项公式:1(1)()n m a a n d a n m d =+-=+- 或(n a pn q p q =+、是常数). ⑷前n 项和公式:()()11122n n n n n a a S na d -+=+=⑸常用性质:①若()+∈ +=+N q p n m q p n m ,,,,则q p n m a a a a +=+; ②下标为等差数列的项() ,,,2m k m k k a a a ++,仍组成等差数列; ③数列{}b a n +λ(b ,λ为常数)仍为等差数列;④若{}n a 、{}n b 是等差数列,则{}n ka 、{}n n ka pb + (k 、p 是非零常数)、*{}(,)p nq a p q N +∈、,…也成等差数列。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第四章 三角函数、解三角形 第七节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第七节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一、基础知识 1.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c sin C=2R (R 为△ABC 外接圆的半径).正弦定理的常见变形(1)a =2R sin A ,b =2R sin B ,c =2R sin C ; (2)sin A =a 2R ,sin B =b 2R ,sin C =c 2R; (3)a ∶b ∶c =sin A ∶sin B ∶sin C ; (4)a +b +c sin A +sin B +sin C =a sin A. 2.余弦定理a 2=b 2+c 2-2bc cos A ; b 2=c 2+a 2-2ca cos B ; c 2=a 2+b 2-2ab cos C . 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1)S △ABC =12ah a (h a 为边a 上的高);(2)S △ABC =12ab sin C =12bc sin A =12ac sin B ;(3)S =12r (a +b +c )(r 为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二、常用结论汇总——规律多一点 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在△ABC 中,A +B +C =π;变形:A +B 2=π2-C2.2.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关系(1)sin(A +B )=sin C ;(2)cos(A +B )=-cos C ; (3)sin A +B 2=cos C 2;(4)cos A +B 2=sin C2.3.三角形中的射影定理在△ABC 中,a =b cos C +c cos B ;b =a cos C +c cos A ;c =b cos A +a cos B . 4.用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当b 2+c 2-a 2>0时,可知A 为锐角;当b 2+c 2-a 2=0时,可知A 为直角;当b 2+c 2-a 2<0时,可知A 为钝角.第一课时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一) 考点一 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考法(一) 正弦定理解三角形[典例] (1)(2019·江西重点中学联考)在△ABC 中,a =3,b =2,A =30°,则cos B =________.(2)设△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3,sin B =12,C =π6,则b =________.[解析] (1)由正弦定理可得sin B =b sin A a =2×sin 30°3=13,∵a =3>b =2,∴B <A ,即B为锐角,∴cos B =1-sin 2B =223. (2)∵sin B =12且B ∈(0,π),∴B =π6或B =5π6,又∵C =π6,∴B =π6,A =π-B -C =2π3.又a =3,由正弦定理得a sin A =bsin B ,即3sin 2π3=b sinπ6,解得b =1. [答案] (1)223 (2)1考法(二) 余弦定理解三角形[典例] (1)(2019·山西五校联考)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b cos A +a cos B =c 2,a =b =2,则△ABC 的周长为( )A .7.5B .7C .6D .5(2)(2018·泰安二模)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c -b2c -a=sin Asin B +sin C,则角B =________.[解析](1)∵b cos A +a cos B =c 2,∴由余弦定理可得b ·b 2+c 2-a 22bc +a ·a 2+c 2-b 22ac=c 2,整理可得2c 2=2c 3,解得c =1,则△ABC 的周长为a +b +c =2+2+1=5.(2)由正弦定理可得c -b 2c -a =sin A sin B +sin C =ab +c, ∴c 2-b 2=2ac -a 2,∴c 2+a 2-b 2=2ac ,∴cos B =a 2+c 2-b 22ac =22,∵0<B <π,∴B =π4.[答案] (1)D (2)π4[题组训练]1.△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b 2=ac ,c =2a ,则cos C =( ) A.24B .-24C.34D .-34解析:选B 由题意得,b 2=ac =2a 2,即b =2a ,∴cos C =a 2+b 2-c 22ab =a 2+2a 2-4a 22a ×2a=-24.2.△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sin B +sin A (sin C -cos C )=0,a =2,c =2,则C =( )A.π12 B.π6C.π4D.π3解析:选B 因为sin B +sin A (sin C -cos C )=0, 所以sin(A +C )+sin A sin C -sin A cos C =0,所以sin A cos C +cos A sin C +sin A sin C -sin A cos C =0,整理得sin C (sin A +cos A )=0.因为sin C ≠0,所以sin A +cos A =0,所以t a n A =-1, 因为A ∈(0,π),所以A =3π4,由正弦定理得sin C =c ·sin Aa =2×222=12, 又0<C <π4,所以C =π6.3.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sin 2B +sin 2C =sin 2A +sin B sin C .(1)求角A 的大小;(2)若cos B =13,a =3,求c 的值.解:(1)由正弦定理可得b 2+c 2=a 2+bc ,由余弦定理得cos A =b 2+c 2-a 22bc =12,因为A ∈(0,π),所以A =π3.(2)由(1)可知sin A =32, 因为cos B =13,B 为△ABC 的内角,所以sin B =223,故sin C =sin(A +B )=sin A cos B +cos A sin B =32×13+12×223=3+226. 由正弦定理a sin A =c sin C 得c =a sin C sin A=3×3+2232×6=1+263.考点二 判定三角形的形状[典例] (1)设△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b cos C +c cos B =a sin A ,则△ABC 的形状为(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不确定(2)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sin A sin B =ac ,(b +c +a )(b +c -a )=3bc ,则△ABC 的形状为( )A .直角三角形B .等腰非等边三角形C .等边三角形D .钝角三角形[解析] (1)法一:因为b cos C +c cos B =a sin A , 由正弦定理知sin B cos C +sin C cos B =sin A sin A , 得sin(B +C )=sin A sin A .又sin(B +C )=sin A ,得sin A =1, 即A =π2,因此△ABC 是直角三角形.法二:因为b cos C +c cos B =b ·a 2+b 2-c 22ab +c ·a 2+c 2-b 22ac =2a 22a =a ,所以a sin A =a ,即sin A =1,故A =π2,因此△ABC 是直角三角形.(2)因为sin A sin B =a c ,所以a b =ac,所以b =c .又(b +c +a )(b +c -a )=3bc ,所以b 2+c 2-a 2=bc , 所以cos A =b 2+c 2-a 22bc =bc 2bc =12.因为A ∈(0,π),所以A =π3,所以△ABC 是等边三角形.[答案] (1)B (2)C[变透练清] 1.变条件若本例(1)条件改为“a sin A +b sin B <c sin C ”,那么△ABC 的形状为________.解析:根据正弦定理可得a 2+b 2<c 2,由余弦定理得cos C =a 2+b 2-c 22ab <0,故C 是钝角,所以△ABC 是钝角三角形. 答案:钝角三角形 2.变条件若本例(1)条件改为“c -a cos B =(2a -b )cos A ”,那么△ABC 的形状为________.解析:因为c -a cos B =(2a -b )cos A , C =π-(A +B ),所以由正弦定理得sin C -sin A cos B =2sin A cos A -sin B ·cos A , 所以sin A cos B +cos A sin B -sin A cos B =2sin A cos A -sin B cos A , 所以cos A (sin B -sin A )=0, 所以cos A =0或sin B =sin A , 所以A =π2或B =A 或B =π-A (舍去),所以△ABC 为等腰或直角三角形. 答案:等腰或直角三角形 3.变条件若本例(2)条件改为“cos A cos B =ba=2”,那么△ABC 的形状为________.解析:因为cos A cos B =b a ,由正弦定理得cos A cos B =sin B sin A ,所以sin 2A =sin 2B .由ba =2,可知a ≠b ,所以A ≠B .又因为A ,B ∈(0,π),所以2A =π-2B ,即A +B =π2,所以C =π2,于是△ABC是直角三角形.答案:直角三角形[课时跟踪检测]A 级1.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sin A a =cos Bb ,则B 的大小为( )A .30°B .45°C .60°D .90°解析:选B 由正弦定理知,sin A sin A =cos Bsin B ,∴sin B =cos B ,∴B =45°.2.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b =40,c =20,C =60°,则此三角形的解的情况是( )A .有一解B .有两解C .无解D .有解但解的个数不确定解析:选C 由正弦定理得b sin B =c sin C, ∴sin B =b sin Cc =40×3220=3>1.∴角B 不存在,即满足条件的三角形不存在.3.(2018·重庆六校联考)在△ABC 中,cos B =ac (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则△ABC 的形状为( )A .直角三角形B .等边三角形C .等腰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解析:选A 因为cos B =ac ,由余弦定理得a 2+c 2-b 22ac =a c ,整理得b 2+a 2=c 2,即C 为直角,则△ABC 为直角三角形.4.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内角A ,B ,C 的对边.若b sin A =3c sin B ,a =3, cos B =23,则b =( )A .14B .6 C.14D.6解析:选D ∵b sin A =3c sin B ⇒ab =3bc ⇒a =3c ⇒c =1,∴b 2=a 2+c 2-2ac cos B =9+1-2×3×1×23=6,∴b = 6.5.(2019·莆田调研)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sin B cos C+c sin B cos A =12b ,且a >b ,则B =( )A.π6B.π3C.2π3D.5π6解析:选A ∵a sin B cos C +c sin B cos A =12b ,∴根据正弦定理可得sin A sin B cos C +sin C sin B cos A =12sin B ,即sin B (sin A cos C +sin C cos A )=12sin B .∵sin B ≠0,∴sin(A +C )=12,即sin B =12.∵a >b ,∴A >B ,即B 为锐角,∴B =π6. 6.(2019·山西大同联考)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2(b cos A +a cos B )=c 2,b =3,3cos A =1,则a =( )A.5 B .3 C.10D .4解析:选B 由正弦定理可得2(sin B cos A +sin A cos B )=c sin C , ∵2(sin B cos A +sin A cos B )=2sin(A +B )=2sin C ,∴2sin C =c sin C ,∵sin C >0,∴c =2,由余弦定理得a 2=b 2+c 2-2bc cos A =32+22-2×3×2×13=9,∴a =3.7.在△ABC 中,AB =6,A =75°,B =45°,则AC =________. 解析:C =180°-75°-45°=60°, 由正弦定理得AB sin C =ACsin B ,即6sin 60°=AC sin 45°,解得AC =2. 答案:28.设△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a =2,cos C =-14,3sin A =2sinB ,则c =________.解析:∵3sin A =2sin B ,∴3a =2b . 又∵a =2,∴b =3.由余弦定理可知c 2=a 2+b 2-2ab cos C , ∴c 2=22+32-2×2×3×⎝⎛⎭⎫-14=16,∴c =4. 答案:49.(2018·浙江高考)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a =7,b =2,A =60°,则sinB =________,c =________.解析:由正弦定理a sin A =bsin B ,得sin B =b a ·sin A =27×32=217.由余弦定理a 2=b 2+c 2-2bc cos A , 得7=4+c 2-4c ×cos 60°,即c 2-2c -3=0,解得c =3或c =-1(舍去). 答案:2173 10.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所对的边,sin A ,sin B ,sin C 成等差数列,且a =2c ,则cos A =________.解析:因为sin A ,sin B ,sin C 成等差数列,所以2sin B =sin A +sin C .由正弦定理得a +c =2b ,又因为a =2c ,可得b =32c ,所以cos A =b 2+c 2-a 22bc=94c 2+c 2-4c 22×32c 2=-14.答案:-1411.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A =2B . (1)求证:a =2b cos B ; (2)若b =2,c =4,求B 的值.解:(1)证明:因为A =2B ,所以由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得a sin 2B =bsin B ,所以a =2b cos B .(2)由余弦定理,a 2=b 2+c 2-2bc cos A , 因为b =2,c =4,A =2B ,所以16c os 2B =4+16-16cos 2B ,所以c os 2B =34,因为A +B =2B +B <π,所以B <π3,所以cos B =32,所以B =π6.12.(2019·绵阳模拟)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内角A ,B ,C 的对边,且2a sin A =(2b +c )sin B +(2c +b )sin C .(1)求A 的大小;(2)若sin B +sin C =1,试判断△ABC 的形状.解:(1)由已知,结合正弦定理,得2a 2=(2b +c )b +(2c +b )c ,即a 2=b 2+c 2+bc . 又由余弦定理,得a 2=b 2+c 2-2bc cos A , 所以bc =-2bc cos A ,即cos A =-12.由于A 为△ABC 的内角,所以A =2π3.(2)由已知2a sin A =(2b +c )sin B +(2c +b )sin C ,结合正弦定理,得2sin 2A =(2sin B +sin C )sin B +(2sin C +sin B )sin C , 即sin 2A =sin 2B +sin 2C +sin B sin C =sin 22π3=34.又由sin B +sin C =1,得sin 2B +sin 2C +2sin B sin C =1,所以sin B sin C =14,结合sin B +sin C =1,解得sin B =sin C =12.因为B +C =π-A =π3,所以B =C =π6,所以△ABC 是等腰三角形.B 级1.(2019·郑州质量预测)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2c os 2A +B2-cos 2C =1,4sin B =3sin A ,a -b =1,则c 的值为( )A.13B.7C.37D .6解析:选A 由2c os 2A +B2-cos 2C =1,得1+c os(A +B )-(2c os 2C -1)=2-2c os 2C -cos C =1,即2c os 2C +cos C -1=0,解得cos C =12或cos C =-1(舍去).由4sin B =3sin A及正弦定理,得4b =3a ,结合a -b =1,得a =4,b =3.由余弦定理,知c 2=a 2+b 2-2ab cos C =42+32-2×4×3×12=13,所以c =13.2.(2019·长春模拟)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c =3,2sin A a =t a n Cc,若sin(A -B )+sin C =2sin 2B ,则a +b =________. 解析:∵2sin A a =t a n C c =sin C c cos C ,且由正弦定理可得a =2R sin A ,c =2R sin C (R 为△ABC的外接圆的半径),∴cos C =12.∵C ∈(0,π),∴C =π3.∵sin(A -B )+sin C =2sin 2B ,sin C =sin(A +B ),∴2sin A cos B =4sin B cos B .当cos B =0时,B =π2,则A =π6,∵c =3, ∴a =1,b =2,则a +b =3.当cos B ≠0时,sin A =2sin B ,即a =2b .∵cos C =a 2+b 2-c 22ab =12,∴b 2=1,即b =1,∴a =2,则a +b =3.综上,a +b =3.答案:33.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2a cos C -c =2b . (1)求角A 的大小;(2)若c =2,角B 的平分线BD =3,求a .解:(1)2a cos C -c =2b ⇒2sin A cos C -sin C =2sin B ⇒2sin A cos C -sin C =2sin(A +C )=2sin A cos C +2cos A sin C ,∴-sin C =2cos A sin C , ∵sin C ≠0,∴cos A =-12,又A ∈(0,π),∴A =2π3.(2)在△ABD 中,由正弦定理得,AB sin ∠ADB =BDsin A ,∴sin ∠ADB =AB sin A BD =22.又∠ADB ∈(0,π),A =2π3,∴∠ADB =π4,∴∠ABC =π6,∠ACB =π6,b =c =2,由余弦定理,得a 2=c 2+b 2-2c ·b ·cos A =(2)2+(2)2-2×2×2c os 2π3=6,∴a = 6.第二课时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二) 考点一 有关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典例] (1)(2019·广州调研)△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b =7,c =4,cos B =34,则△ABC 的面积等于( )A .37 B.372C .9D.92(2)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ABC 的面积为34(a 2+c 2-b 2),则B =________.[解析] (1)法一:由余弦定理b 2=a 2+c 2-2ac cos B ,代入数据,得a =3,又cos B =34,B ∈(0,π),所以sin B =74,所以S △ABC =12ac sin B =372. 法二:由cos B =34,B ∈(0,π),得sin B =74,由正弦定理b sin B =csin C 及b =7,c =4,可得sin C =1,所以C =π2,所以sin A =cos B =34,所以S △ABC =12bc sin A =372.(2)由余弦定理得cos B =a 2+c 2-b 22ac ,∴a 2+c 2-b 2=2ac cos B . 又∵S =34(a 2+c 2-b 2),∴12ac sin B =34×2ac cos B , ∴t a n B =3,∵B ∈()0,π,∴B =π3.[答案] (1)B (2)π3[变透练清] 1.变条件本例(1)的条件变为:若c =4,sin C =2sin A ,sin B =154,则S △ABC =________. 解析:因为sin C =2sin A ,所以c =2a ,所以a =2,所以S △ABC =12ac sin B =12×2×4×154=15.答案:15 2.变结论本例(2)的条件不变,则C 为钝角时,c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B =π3且C 为钝角,∴C =2π3-A >π2,∴0<A <π6 .由正弦定理得ca =sin ⎝⎛⎭⎫2π3-A sin A=32cos A +12sin A sin A =12+32·1t a n A.∵0<t a n A <33,∴1t a n A>3, ∴c a >12+32×3=2,即ca >2. 答案:(2,+∞)3.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2b -a )cos C =c cos A . (1)求角C 的大小;(2)若c =3,△ABC 的面积S =433,求△ABC 的周长.解:(1)由已知及正弦定理得(2sin B -sin A )cos C =sin C cos A , 即2sin B cos C =sin A cos C +sin C cos A =sin(A +C )=sin B , ∵B ∈(0,π),∴sin B >0,∴cos C =12,∵C ∈(0,π),∴C =π3.(2)由(1)知,C =π3,故S =12ab sin C =12ab sin π3=433,解得ab =163.由余弦定理可得c 2=a 2+b 2-2ab cos C =a 2+b 2-ab =(a +b )2-3ab , 又c =3,∴(a +b )2=c 2+3ab =32+3×163=25,得a +b =5.∴△ABC 的周长为a +b +c =5+3=8.[解题技法]1.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1)若三角形中已知一个角(角的大小或该角的正、余弦值),结合题意求解这个角的两边或该角的两边之积,代入公式求面积.(2)若已知三角形的三边,可先求其一个角的余弦值,再求其正弦值,代入公式求面积.总之,结合图形恰当选择面积公式是解题的关键.2.已知三角形面积求边、角的方法(1)若求角,就寻求夹这个角的两边的关系,利用面积公式列方程求解. (2)若求边,就寻求与该边(或两边)有关联的角,利用面积公式列方程求解. 考点二 平面图形中的计算问题[典例] (2018·广东佛山质检)如图,在平面四边形ABCD 中,∠ABC =3π4,AB ⊥AD ,AB =1. (1)若AC =5,求△ABC 的面积; (2)若∠ADC =π6,CD =4,求sin ∠CAD .[解] (1)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AC 2=AB 2+BC 2-2AB ·BC ·c os ∠ABC , 即5=1+BC 2+2BC ,解得BC =2,所以△ABC 的面积S △ABC =12AB ·BC ·sin ∠ABC =12×1×2×22=12.(2)设∠CAD =θ,在△ACD 中,由正弦定理得AC sin ∠ADC =CDsin ∠CAD ,即AC sin π6=4sin θ, ① 在△ABC 中,∠BAC =π2-θ,∠BCA =π-3π4-⎝⎛⎭⎫π2-θ=θ-π4, 由正弦定理得AC sin ∠ABC =ABsin ∠BCA ,即AC sin 3π4=1sin ⎝⎛⎭⎫θ-π4,② ①②两式相除,得sin 3π4sin π6=4sin ⎝⎛⎭⎫θ-π4sin θ,即4⎝⎛⎭⎫22sin θ-22cos θ=2sin θ,整理得sin θ=2cos θ. 又因为sin 2θ+c os 2θ=1,所以sin θ=255,即sin ∠CAD =255.[解题技法]与平面图形有关的解三角形问题的关键及思路求解平面图形中的计算问题,关键是梳理条件和所求问题的类型,然后将数据化归到三角形中,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建立已知和所求的关系.具体解题思路如下:(1)把所提供的平面图形拆分成若干个三角形,然后在各个三角形内利用正弦、余弦定理求解;(2)寻找各个三角形之间的联系,交叉使用公共条件,求出结果.[提醒] 做题过程中,要用到平面几何中的一些知识点,如相似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平行四边形的一些性质,要把这些性质与正弦、余弦定理有机结合,才能顺利解决问题.[题组训练]1.如图,在△ABC 中,D 是边AC 上的点,且AB =AD,2AB =3BD ,BC =2BD ,则sin C 的值为________.解析:设AB =a ,∵AB =AD,2AB =3BD ,BC =2BD ,∴AD =a ,BD =2a 3,BC =4a 3. 在△ABD 中,c os ∠ADB =a 2+4a 23-a22a ×2a 3=33,∴sin ∠ADB =63,∴sin ∠BDC =63. 在△BDC 中,BD sin C =BCsin ∠BDC, ∴sin C =BD ·sin ∠BDC BC =66.答案:662.如图,在平面四边形ABCD 中,DA ⊥AB ,DE =1,EC =7,EA =2,∠ADC =2π3,且∠CBE ,∠BEC ,∠BCE 成等差数列.(1)求sin ∠CED ; (2)求BE 的长. 解:设∠CED =α.因为∠CBE ,∠BEC ,∠BCE 成等差数列, 所以2∠BEC =∠CBE +∠BCE ,又∠CBE +∠BEC +∠BCE =π,所以∠BEC =π3.(1)在△CDE 中,由余弦定理得EC 2=CD 2+DE 2-2CD ·DE ·c os ∠EDC , 即7=CD 2+1+CD ,即CD 2+CD -6=0, 解得CD =2(CD =-3舍去). 在△CDE 中,由正弦定理得EC sin ∠EDC =CDsin α,于是sin α=CD ·sin 2π3EC =2×327=217,即sin ∠CED =217.(2)由题设知0<α<π3,由(1)知cos α=1-sin 2α=1-2149=277,又∠AEB =π-∠BEC -α=2π3-α,所以c os ∠AEB =c os ⎝⎛⎭⎫2π3-α=c os 2π3cos α+sin 2π3sin α=-12×277+32×217=714. 在Rt △EAB 中,c os ∠AEB =EA BE =2BE =714,所以BE =47.考点三 三角形中的最值、范围问题[典例] (1)在△ABC 中,内角A ,B ,C 对应的边分别为a ,b ,c ,A ≠π2,sin C +sin(B -A )=2sin 2A ,则角A 的取值范围为( )A.⎝⎛⎦⎤0,π6 B.⎝⎛⎦⎤0,π4 C.⎣⎡⎦⎤π6,π4D.⎣⎡⎦⎤π6,π3(2)已知△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cos 2A +cos 2B =2cos 2C ,则cos C 的最小值为( )A.32B.22C.12D .-12[解析] (1)在△ABC 中,C =π-(A +B ),所以sin(A +B )+sin(B -A )=2sin 2A ,即2sin B cos A =22sin A cos A ,因为A ≠π2,所以cos A ≠0,所以sin B =2sin A ,由正弦定理得,b=2a ,所以A 为锐角.又因为sin B =2sin A ∈(0,1],所以sin A ∈⎝⎛⎦⎤0,22,所以A ∈⎝⎛⎦⎤0,π4. (2)因为cos 2A +cos 2B =2cos 2C ,所以1-2sin 2A +1-2sin 2B =2-4sin 2C ,得a 2+b 2=2c 2,cos C =a 2+b 2-c 22ab =a 2+b 24ab ≥2ab 4ab =12,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故选C. [答案] (1)B (2)C[解题技法]1.三角形中的最值、范围问题的解题策略解与三角形中边角有关的量的取值范围时,主要是利用已知条件和有关定理,将所求的量用三角形的某个内角或某条边表示出来,结合三角形边角取值范围等求解即可.2.求解三角形中的最值、范围问题的注意点(1)涉及求范围的问题,一定要搞清已知变量的范围,利用已知的范围进行求解, 已知边的范围求角的范围时可以利用余弦定理进行转化.(2)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A +B +C =π,0<A <π,b -c <a <b +c ,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等.[题组训练]1.在钝角△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B 为钝角,若a cos A = b sin A ,则sin A +sin C 的最大值为( )A.2B.98C .1D.78解析:选B ∵a cos A =b sin A ,由正弦定理可得,sin A cos A =sin B sin A ,∵sin A ≠0,∴cos A =sin B ,又B 为钝角,∴B =A +π2,sin A +sin C =sin A +sin(A +B )=sin A +cos 2A =sin A +1-2sin 2A =-2⎝⎛⎭⎫sin A -142+98,∴sin A +sin C 的最大值为98. 2.(2018·哈尔滨三中二模)在△ABC 中,已知c =2,若sin 2A +sin 2B -sin A sin B =sin 2C ,则a +b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解析:∵sin 2A +sin 2B -sin A sin B =sin 2C ,∴a 2+b 2-ab =c 2,∴cos C =a 2+b 2-c 22ab =12,又∵C ∈(0,π),∴C =π3.由正弦定理可得a sin A =b sin B =2sin π3=433,∴a =433sin A ,b =433sin B .又∵B =2π3-A ,∴a +b =433sin A +433sin B =433sin A +433sin ⎝⎛⎭⎫2π3-A =4sin ⎝⎛⎭⎫A +π6.又∵A ∈⎝⎛⎭⎫0,2π3,∴A +π6∈⎝⎛⎭⎫π6,5π6,∴sin ⎝⎛⎭⎫A +π6∈⎝⎛⎦⎤12,1,∴a +b ∈(2,4]. 答案:(2,4]3.已知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cos B b +cos C c =sin A 3sin C .(1)求b 的值;(2)若cos B +3sin B =2,求△ABC 面积的最大值.解:(1)由题意及正、余弦定理得a 2+c 2-b 22abc +a 2+b 2-c 22abc =3a 3c ,整理得2a 22abc =3a3c ,所以b = 3.(2)由题意得cos B +3sin B =2sin ⎝⎛⎭⎫B +π6=2, 所以sin ⎝⎛⎭⎫B +π6=1, 因为B ∈(0,π),所以B +π6=π2,所以B =π3.由余弦定理得b 2=a 2+c 2-2ac cos B , 所以3=a 2+c 2-ac ≥2ac -ac =ac , 即ac ≤3,当且仅当a =c =3时等号成立. 所以△ABC 的面积S △ABC =12ac sin B =34ac ≤334,当且仅当a =c =3时等号成立.故△ABC 面积的最大值为334.考点四 解三角形与三角函数的综合应用考法(一) 正、余弦定理与三角恒等变换[典例] (2018·天津高考)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 b sin A =ac os ⎝⎛⎭⎫B -π6. (1)求角B 的大小;(2)设a =2,c =3,求b 和sin(2A -B )的值. [解] (1)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可得b sin A =a sin B .又因为b sin A =ac os ⎝⎛⎭⎫B -π6, 所以a sin B =ac os ⎝⎛⎭⎫B -π6, 即sin B =32cos B +12sin B , 所以t a n B = 3.因为B ∈(0,π),所以B =π3.(2)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及a =2,c =3,B =π3,得b 2=a 2+c 2-2ac cos B =7,故b =7. 由b sin A =ac os ⎝⎛⎭⎫B -π6,可得sin A =37. 因为a <c ,所以cos A =27. 所以sin 2A =2sin A cos A =437,cos 2A =2c os 2A -1=17.所以sin(2A -B )=sin 2A cos B -cos 2A sin B =437×12-17×32=3314. 考法(二) 正、余弦定理与三角函数的性质[典例] (2018·辽宁五校联考)已知函数f (x )=c os 2x +3sin(π-x )c os(π+x )-12.(1)求函数f (x )在[0,π]上的单调递减区间;(2)在锐角△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f (A )=-1,a =2,b sin C =a sin A ,求△ABC 的面积.[解] (1)f (x )=c os 2x -3sin x cos x -12=1+cos 2x 2-32sin 2x -12=-sin ⎝⎛⎭⎫2x -π6, 令2k π-π2≤2x -π6≤2k π+π2,k ∈Z ,得k π-π6≤x ≤k π+π3,k ∈Z ,又∵x ∈[0,π],∴函数f (x )在[0,π]上的单调递减区间为⎣⎡⎦⎤0,π3和⎣⎡⎦⎤5π6,π. (2)由(1)知f (x )=-sin ⎝⎛⎭⎫2x -π6, ∴f (A )=-sin ⎝⎛⎭⎫2A -π6=-1, ∵△ABC 为锐角三角形,∴0<A <π2,∴-π6<2A -π6<5π6,∴2A -π6=π2,即A =π3.又∵b sin C =a sin A ,∴bc =a 2=4, ∴S △ABC =12bc sin A = 3.[对点训练]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的对边,(2a -c )cos B -b cos C =0. (1)求角B 的大小;(2)设函数f (x )=2sin x cos x cos B -32cos 2x ,求函数f (x )的最大值及当f (x )取得最大值时x 的值.解:(1)因为(2a -c )cos B -b cos C =0, 所以2a cos B -c cos B -b cos C =0, 由正弦定理得2sin A cos B -sin C cos B -cos C sin B =0, 即2sin A cos B -sin(C +B )=0,又因为C +B =π-A ,所以sin(C +B )=sin A . 所以sin A (2cos B -1)=0.在△ABC 中,sin A ≠0,所以cos B =12,又因为B ∈(0,π),所以B =π3.(2)因为B =π3,所以f (x )=12sin 2x -32cos 2x =sin ⎝⎛⎭⎫2x -π3, 令2x -π3=2k π+π2(k ∈Z),得x =k π+5π12(k ∈Z),即当x =k π+5π12(k ∈Z)时,f (x )取得最大值1.[课时跟踪检测]A 级1.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cos 2A =sin A ,bc =2,则 △ABC 的面积为( )A.12 B.14C .1D .2解析:选A 由cos 2A =sin A ,得1-2sin 2A =sin A ,解得sin A =12(负值舍去),由bc =2,可得△ABC 的面积S =12bc sin A =12×2×12=12.2.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所对的边,若(2a +c )cos B +b cos C =0,则角B 的大小为( )A.π6 B.π3C.2π3D.5π6解析:选C 由已知条件和正弦定理,得(2sin A +sin C )cos B +sin B cos C =0.化简,得2sin A cos B +sin A =0.因为角A 为三角形的内角,所以sin A ≠0,所以cos B =-12,所以B =2π3. 3.在锐角△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sin A =223,a =3,S △ABC =22,则b 的值为( )A .6B .3C .2D .2或3解析:选D 因为S △ABC =12bc sin A =22,所以bc =6,又因为sin A =223,A ∈⎝⎛⎭⎫0,π2, 所以cos A =13,因为a =3,所以由余弦定理得9=b 2+c 2-2bc cos A =b 2+c 2-4,b 2+c 2=13,可得b =2或b =3. 4.(2018·昆明检测)在△ABC 中,已知AB =2,AC =5,t a n ∠BAC =-3,则BC 边上的高等于( )A .1 B.2 C.3D .2解析:选A 法一:因为t a n ∠BAC =-3,所以sin ∠BAC =310,c os ∠BAC =-110.由余弦定理,得BC 2=AC 2+AB 2-2AC ·ABc os ∠BAC =5+2-2×5×2×⎝⎛⎭⎫-110=9,所以BC =3,所以S △ABC =12AB ·AC sin ∠BAC =12×2×5×310=32,所以BC 边上的高h =2S △ABCBC =2×323=1.法二:在△ABC 中,因为t a n ∠BAC =-3<0,所以∠BAC 为钝角,因此BC 边上的高小于2,结合选项可知选A.5.(2018·重庆九校联考)已知a ,b ,c 分别是△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且a sin B =3b cos A ,当b +c =4时,△ABC 面积的最大值为( )A.33B.32C.3D .23解析:选C 由a sin B =3b cos A ,得sin A sin B =3sin B cos A ,∴t a n A =3,∵0<A <π,∴A =π3,故S △ABC =12bc sin A =34bc ≤34⎝⎛⎭⎫b +c 22=3(当且仅当b =c =2时取等号),故选C.6.(2019·安徽名校联盟联考)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bc =1,b +2c cos A =0,则当角B 取得最大值时,△ABC 的周长为( )A .2+3B .2+2C .3D .3+2解析:选A 由b +2c cos A =0,得b +2c ·b 2+c 2-a 22bc =0,整理得2b 2=a 2-c 2.由余弦定理,得cos B =a 2+c 2-b 22ac =a 2+3c 24ac ≥23ac 4ac =32,当且仅当a =3c 时等号成立,此时角B 取得最大值,将a =3c 代入2b 2=a 2-c 2可得b =c .又因为bc =1,所以b =c =1,a =3,故△ABC 的周长为2+ 3.7.在△ABC 中,B =120°,AC =7,AB =5,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__. 解析:由余弦定理知72=52+BC 2-2×5×BC ×cos 120°, 即49=25+BC 2+5BC ,解得BC =3(负值舍去). 故S △ABC =12AB ·BC sin B =12×5×3×32=1534.答案:15348.(2019·长春质量检测)在△ABC 中,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 12b cos A =sin B ,且a =23,b +c =6,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__.解析:由题意可知cos A 2=sin B b =sin Aa ,因为a =23,所以t a n A =3,因为0<A <π,所以A =π3,由余弦定理得12=b 2+c 2-bc =(b +c )2-3bc ,又因为b +c =6,所以bc =8,从而△ABC 的面积为12bc sin A =12×8×sin π3=2 3.答案:239.已知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BAC =π2,点D 在边BC上,AD =1,且BD =2DC ,∠BAD =2∠DAC ,则sin Bsin C=________.解析:由∠BAC =π2及∠BAD =2∠DAC ,可得∠BAD =π3,∠DAC =π6.由BD =2DC ,令DC =x ,则BD =2x .因为AD =1,在△ADC 中,由正弦定理得1sin C =x sin π6,所以sin C =12x,在△ABD 中,sin B =sin π32x =34x ,所以sin B sin C =34x 12x=32.答案:3210.(2018·河南新乡二模)如图所示,在△ABC 中,C =π3,BC =4,点D 在边AC 上,AD =DB ,DE ⊥AB ,E 为垂足,若DE =22,则cos A =________.解析:∵AD =DB ,∴∠A =∠ABD ,∠BDC =2∠A .设AD =DB =x , ∴在△BCD 中,BC sin ∠BDC =DB sin C,可得4sin 2A =xsin π3. ①在△AED 中,DE sin A =AD sin ∠AED ,可得22sin A =x1. ② 联立①②可得42sin A cos A =22sin A 32,解得cos A =64.答案:6411.(2019·南宁摸底联考)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 c (1+cos B )=b (2-cos C ).(1)求证:2b =a +c ;(2)若B =π3,△ABC 的面积为43,求b .解:(1)证明:∵c (1+cos B )=b (2-cos C ),∴由正弦定理可得sin C +sin C cos B =2sin B -sin B cos C , 即sin C cos B +sin B cos C +sin C =sin(B +C )+sin C =2sin B , ∴sin A +sin C =2sin B ,∴a +c =2b .(2)∵B =π3,∴△ABC 的面积S =12ac sin B =34ac =43,∴ac =16.由余弦定理可得b 2=a 2+c 2-2ac cos B =a 2+c 2-ac =(a +c )2-3ac . ∵a +c =2b ,∴b 2=4b 2-3×16,解得b =4. 12.在△ABC 中,AC =6,cos B =45,C =π4.(1)求AB 的长; (2)求c os ⎝⎛⎭⎫A -π6的值. 解:(1)因为cos B =45,0<B <π,所以sin B =35.由正弦定理得AC sin B =AB sin C ,所以AB =AC ·sin Csin B =6×2235=5 2.(2)在△ABC 中,因为A +B +C =π,所以A =π-(B +C ), 又因为cos B =45,sin B =35,所以cos A =-c os(B +C )=-c os ⎝⎛⎭⎫B +π4=-cos Bc os π4+sin B sin π4=-45×22+35×22=-210.因为0<A <π,所以sin A =1-c os 2A =7210. 因此,c os ⎝⎛⎭⎫A -π6=cos Ac os π6+sin A sin π6=-210×32+7210×12=72-620. B 级1.在锐角三角形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B =2A ,则2ba的取值范围是( )A .(2,2)B .(2,6)C .(2,3)D .(6,4)解析:选B ∵B =2A ,∴sin B =sin 2A =2sin A cos A ,∴ba =2cos A .又C =π-3A ,C为锐角,∴0<π-3A <π2⇒π6<A <π3,又B =2A ,B 为锐角,∴0<2A <π2⇒0<A <π4,∴π6<A <π4,22<cosA <32,∴2<b a <3,∴2<2ba< 6. 2.△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a sin A sin B +bc os 2A =2a ,则角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由已知及正弦定理得sin 2A sin B +sin Bc os 2A =2sin A ,即sin B (sin 2A +c os 2A )=2sin A ,∴sin B =2sin A ,∴b =2a ,由余弦定理得cos A =b 2+c 2-a 22bc =4a 2+c 2-a 24ac =3a 2+c 24ac ≥23ac 4ac =32,当且仅当c =3a 时取等号.∵A 为三角形的内角,且y =cos x 在(0,π)上是减函数,∴0<A ≤π6,则角A 的取值范围是⎝⎛⎦⎤0,π6. 答案:⎝⎛⎦⎤0,π6 3.(2018·昆明质检)如图,在平面四边形ABCD 中,AB ⊥BC ,AB =2,BD =5,∠BCD =2∠ABD ,△ABD 的面积为2.(1)求AD 的长; (2)求△CBD 的面积.解:(1)由已知S △ABD =12AB ·BD ·sin ∠ABD =12×2×5×sin ∠ABD =2,可得sin ∠ABD =255,又∠BCD =2∠ABD ,所以∠ABD ∈⎝⎛⎭⎫0,π2,所以c os ∠ABD =55. 在△ABD 中,由余弦定理AD 2=AB 2+BD 2-2·AB ·BD ·c os ∠ABD ,可得AD 2=5,所以AD = 5.(2)由AB ⊥BC ,得∠ABD +∠CBD =π2,所以sin ∠CBD =c os ∠ABD =55. 又∠BCD =2∠ABD ,所以sin ∠BCD =2sin ∠ABD ·c os ∠ABD =45,∠BDC =π-∠CBD -∠BCD =π-⎝⎛⎭⎫π2-∠ABD -2∠ABD =π2-∠ABD =∠CBD , 所以△CBD 为等腰三角形,即CB =CD .在△CBD 中,由正弦定理BD sin ∠BCD =CDsin ∠CBD ,得CD =BD ·sin ∠CBDsin ∠BCD=5×5545=54, 所以S △CBD =12CB ·CD ·sin ∠BCD =12×54×54×45=58.。
三角数列知识点总结材料
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1. 角的概念的推广(1) 终边相同的角:所有与α角终边相同的角(连同α角在)可以用式子k ⋅360︒α,k ∈Z 来表示。
与α角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可记作:{β|βk ⋅360︒α,k ∈Z}或{β|β2k πα,k ∈Z}。
※ 角的集合表示形式不是唯一的;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同,相同的角一定终边相同。
(2) 象限角:角的顶点与坐标轴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角的终边落在第几象限,就称这个角为第几象限的角。
象限角 集合表示 象限角 集合表示 第一 象限 ⎭⎬⎫⎩⎨⎧∈+<<Z k k x k x ,222πππ第二象限 ⎭⎬⎫⎩⎨⎧∈+<<+Z k k x k x ,ππππ222第三 象限⎭⎬⎫⎩⎨⎧∈+<<+Z k k x k x ,2322ππππ第四 象限⎭⎬⎫⎩⎨⎧∈+<<+Z k k x k x ,ππππ22232※ 角的终边在坐标轴上,就认为这个角不属于任何象限。
(3) 轴线角:角的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称为轴线角。
轴线角 集合表示 轴线角集合表示x 轴非负半轴 {x |x 2k π,k ∈Z } x 轴非正半轴{x |x 2k ππ,k ∈Z }x 轴 {x |x k π,k ∈Z } y 轴非负半轴⎭⎬⎫⎩⎨⎧∈+=Z k k x x ,22ππy 轴非正半轴⎭⎬⎫⎩⎨⎧∈+=Z k k x x ,232ππy 轴⎭⎬⎫⎩⎨⎧∈+=Z k k x x ,2ππ坐标轴⎭⎬⎫⎩⎨⎧∈=Z k k x x ,π212. 弧度制(1) 1弧度的角:等于半径长的圆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
(2) 度数与弧度数的换算: ①180︒π弧度; ②1801π=︒弧度; ③1弧度O⎪⎭⎫ ⎝⎛π180。
(3) 有关扇形的一些计算公式:①R =α; ②R S 21=;③221R S α=;④C(α2)R ;⑤)sin (212αα-=-=∆R S S S 扇形弓。
数学高一最难吗知识点归纳
数学高一最难吗知识点归纳数学作为一门科学,无论在高一阶段还是其他任何阶段,都拥有一系列知识点。
然而,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有些知识点可能会被认为是最难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数学高一阶段最难的几个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1. 数列与数列求和数列是高一数学中最基础,却也是最具挑战性的一个知识点。
从最简单的等差数列到复杂的等比数列,数列的特点和求和公式都需要学生进行深入理解。
此外,数列的推导和证明也需要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
2. 三角函数三角函数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包括正弦、余弦和正切等。
学生需要掌握三角函数的图像、周期、性质以及相关的导数和积分公式。
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三角函数的概念和运用可能较为抽象和难以理解。
3. 复数复数是数学高一阶段的一项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复数的定义、运算规则以及复数在平面坐标系中的表示方式。
此外,复数的共轭和辐角也是需要重点掌握的难点。
4. 概率与统计概率与统计是高中数学中的一门实际应用课程,但也是被许多学生所认为的难点。
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概率的概念、性质以及常见的概率分布,如二项分布和正态分布等。
统计方面,学生需要学习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方法和技巧。
5. 空间几何高一的空间几何是从平面几何进阶而来,涉及到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夹角和距离等。
学生需要通过立体图形的投影和旋转等变换,加深对空间几何的理解和应用。
以上所列的知识点只是数学高一阶段的一部分,而是否认为最难的知识点则取决于个人的学习经历和认知能力。
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数列和三角函数可能是最具难度的,而对于另一些学生来说,概率和统计可能是难题。
因此,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而是需要根据个人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提高。
总之,在高一数学学习中,以上所述的数列、三角函数、复数、概率与统计以及空间几何都是较为重要和有挑战性的知识点。
通过合理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态度,相信每个高一学生都能够克服难点,取得优异的成绩。
数学三角函数和数列的中考重点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数学三角函数和数列的中考重点知识点归纳与总结在中考数学考试中,三角函数和数列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掌握好这两个知识点,不仅能够解决一些常见的问题,还能够建立起对数学的整体认知。
本篇文章将对数学中关于三角函数和数列的重点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三角函数1.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是最基本的三角函数,在中考中经常出现。
它们可以表示直角三角形中的角度与边长的关系。
其中,正弦函数表示某个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而余弦函数则表示某个角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
掌握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是解决与角度有关问题的基础。
2. 正切函数和余切函数正切函数和余切函数是另外两个常用的三角函数。
它们可以表示某个角的对边与邻边之间的比值。
正切函数用于求解两直线间的夹角,而余切函数则用于求解两直线的斜率之差。
在解决与直线有关问题时,正切函数和余切函数是非常有用的工具。
3.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掌握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有助于解决与函数图像有关的问题。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像是周期性的波形,它们的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1。
而正切函数和余切函数的图像则呈现出周期性的上升下降趋势。
4. 三角函数的计算掌握三角函数的计算能力,是解决与角度有关问题的关键。
在计算中,可以利用特殊角的数值关系、和差化积等方法,简化计算过程。
此外,了解三角函数的反函数和逆函数,可以帮助我们求解一些特殊的问题。
二、数列1.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一种常见的数列,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相等。
在中考中,经常会涉及到等差数列的求和、求项数等问题。
掌握等差数列的求解方法和性质,对于解决与等差数列有关的问题非常重要。
2.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一种常见的数列,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比都相等。
在中考中,也会涉及到等比数列的求和、求项数等问题。
掌握等比数列的求解方法和性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与等比数列相关的各种问题。
3. 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是一种特殊的数列,其中每一项都是前两项的和。
解三角形最全知识点总结
解 三 角 形正弦定理要点1 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所对角的正弦值的比相等,即a sinA =b sinB =csinC.要点2 解三角形三角形的三个角A ,B ,C 和三条边a ,b ,c 叫做三角形的元素,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其它元素的过程叫做解三角形. 正弦定理可以解决的问题1.已知两角及一边解三角形,只有一解.2.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可能有两解、一解或无解.方法1:计算法.方法2: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用正弦定理,可能有两解、一解或无解.在△ABC 中,已知a ,b 和A 时,解的情况如下:要点3 正弦定理的变式CB A c b a sin :sin :sin ::)1(=RA aC B A c b a C A c a C B c b B A b a 2sin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2(==++++=++=++=++A c C aB cC b A b B a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3(===B Cb A C ac A B a C B c b C A c B A b a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4(======(边化角)C R c B R b A R a sin 2;sin 2;sin 2)5(===要点5 常用结论1.A +B +C =π.2.在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大角对大边.3.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4.sin(A +B )=sin C ;cos(A +B )=-cos C ;tan(A +B )=-tan C ;sin A +B 2=cos C 2,cos A +B 2=sin C 2.5.∠A >∠B ⇔a >b ⇔sin A >sin B ⇔cos A <cos B .6.若A 为最大的角,则A ∈[π3,π);若A 为最小的角,则A ∈(0,π3];若A 、B 、C 成等差数列,则B =π3.7.sin A =sin B ⇔A =B ; sin(A -B )=0⇔A =B ; sin2A =sin2B ⇔A =B 或A +B =π2A 为锐角 A 为钝角或直角图形关系式 a<bsinA a =bsinA bsinA <a <b a ≥b a >b a ≤b 解个数 无解 一解 两解 一解 一解 无解(角化边)R c C R b B R a A 2sin ;2sin ;2sin )6(===要点4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Bac A bc C ab S ABC sin 21sin 21sin 21===∆题型一 解三角形例1 已知在△ABC 中,c =10,A =45°,C =30°,求a ,b 和B.例2(1)在△ABC 中,(1)a =6,b =2,B =45°,求C ;(2)A =60°,a =2,b =233,求B ;(3)a =3,b =4,A =60°,求B.题型二 判断三角形解的个数(1)在△ABC 中,a =1,b =3,A =45°.则满足此条件的三角形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无数个(2)在△ABC 中,已知b =30,c =15,C =26°,则此三角形解的情况是( ) A .一个解 B .两个解 C .无解 D .无法确定(3)已知△ABC 中,a =x ,b =2,B =45°,若这个三角形有两解,求x 的取值范围【解析】 例1 ∵a sinA =c sinC ,∴a =csinA sinC =10×sin45°sin30°=10 2.B =180°-(A +C)=180°-(45°+30°)=105°.又∵b sinB =c sinC ,∴b =csinB sinC =10×sin105°sin30°=20sin75°=20×6+24=5(6+2).例2(1)由正弦定理a sinA =b sinB ,得sinA =asinB b =6×222=32.又0°<A<180°,且a>b ,∴A>B.∴A =60°或120°.∴C =75°或C =15°. (2)由正弦定理,得sinB =bsinAa=233×322=22.∵a =2=323>b ,∴A>B ,∴B =45°. (3)由正弦定理,得sinB =bsinA a =4×323=23>1.∴这样的角B 不存在.练习(1)A . (2) B. (3)2<x<2 2题型三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例3 (1)在△ABC 中,已知a 2tanB =b 2tanA ,试判断△ABC 的形状.(2)在△ABC 中,若sinA =2sinB ·cosC ,sin 2A =sin 2B +sin 2C ;(3)在△ABC 中,cosA a =cosB b =cosCc.【解析】 (1)由已知,得a 2sinB cosB =b 2sinAcosA.由正弦定理a =2RsinA ,b =2RsinB(R 为△ABC 的外接圆半径),得4R 2sin 2AsinB cosB =4R 2sin 2BsinAcosA.∴sinAcosA =sinBcosB ,∴sin2A =sin2B.∵2A ∈(0,2π),2B ∈(0,2π),∴2A =2B 或2A =π-2B ,即A =B 或A +B =π2.∴△ABC 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2)由已知a 2=b 2+c 2.∴A =90°,C =90°-B.由sinA =2sinB ·cosC ,得1=2sinB ·cos(90°-B).∴sinB =22(负值舍去).∴B =C =45°.∴△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3)由已知,得cosA sinA =cosBsinB.∴cosA ·sinB =cosB ·sinA.∴tanA =tanB.∵A ,B ,C ∈(0,π),∴A =B.同理可证:B =C.∴△ABC 为等边三角形.题型四 正弦定理中的比例性质例4 (1)已知在△ABC 中,A ∶B ∶C =1∶2∶3,a =1,求a -2b +csinA -2sinB +sinC.(2)在△ABC 中,若(b +c)∶(c +a)∶(a +b)=4∶5∶6,求sinA ∶sinB ∶sinC . 【解析】 (1)∵A ∶B ∶C =1∶2∶3,∴A =30°,B =60°,C =90°.∵a sinA =b sinB =c sinC =1sin30°=2,∴a =2sinA ,b =2sinB ,c =2sinC.∴a -2b +c sinA -2sinB +sinC=2. (2)若(b +c)∶(c +a)∶(a +b)=4∶5∶6,则存在常数k(k>0),使得b +c =4k ,c +a =5k ,a +b =6k ,解得a =72k ,b =52k ,c =32k. ,则有a ∶b ∶c =7∶5∶3,所以sinA ∶sinB ∶sinC =a ∶b ∶c =7∶5∶3题型五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例5 (1)在△ABC 中,A =30°,c =4,a =3,求△ABC 的面积. (2)若△ABC 的面积为3,BC =2,C =60°,求边AB 的长.(3)在△ABC 中,已知AB =2,BC =5,△ABC 的面积为4,若∠ABC =θ,求θcos .(4)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若a =2,C =π4,cos B 2=255,求△ABC 的面积S.【解析】(1)由正弦定理,得sinC =csinA a =4sin30°3=23.,∵c>a ,A 为锐角,∴角C 有两解.①当角C 为锐角时,cosC =1-sin 2C =53,sinB =sin(180°-30°-C)=sin(150°-C)=sin150°cosC -cos150°sinC =12·53+32·23=16(5+23), ∴S △ABC =12acsinB =12×3×4×16(5+23)=5+23;②当角C 为钝角时,cosC =-53,sinB =sin(150°-C)=16(23-5), ∴S △A B C =12acsinB =23- 5.综上可知:△ABC 的面积为23+5或23- 5.(2)在△ABC 中,由面积公式,得S =12BC ·CA ·sinC =12×2·AC ·sin60°=32AC =3,∴AC=2.∴△ABC 为等边三角形,∴AB =2.(3)∵S △ABC =12AB ·BCsin ∠ABC =12×2×5×sin θ=4,∴sin θ=45.又θ∈(0,π),∴cos θ=±1-sin 2θ=±35.(4)因为cosB =2cos 2B2-1=35,故B 为锐角,sinB =45.所以sinA =sin(π-B -C)=sin ⎝ ⎛⎭⎪⎫3π4-B =7210.由正弦定理得c =asinC sinA =107,所以S =12acsinB =12×2×107×45=87.1.1.2 余 弦 定 理要点1 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即:C ab b a c cos 2222-+=;A bc c b a cos 2222-+=;B ac c a b cos 2222-+=要点2 余弦定理的推论bc a c b A 2cos 222-+=;ac b c a B 2cos 222-+=;ab c b a C 2cos 222-+= 要点3 由余弦定理如何判断三角形形状是锐角三角形是锐角是钝角三角形是钝角是直角三角形是直角ABC A c b a ABC A c b a ABC A cb a∆⇒⇔+∆⇔⇔+>∆⇔⇔+=<222222222要点4 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解决的问题(1)已知两边和夹角解三角形(2)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 (3)已知三边解三角形题型一 已知两边和夹角解三角形例1 (1)在△ABC 中,已知a =2,b =22,C =15°,求A.【解析】 方法一:∵cos15°=cos(45°-30°)=6+24,sin15°=sin(45°-30°)=6-24, 由余弦定理,得c 2=a 2+b 2-2abcosC =4+8-22×(6+2)=8-4 3. ∴c =6- 2.又b>a ,∴B>A.∴A 为锐角.由正弦定理,得sinA =a c sinC =26-2×6-24=12.∴A =30°.方法二:∵cos15°=cos(45°-30°)=6+24,sin15°=sin(45°-30°)=6-24, 由余弦定理,得c 2=a 2+b 2-2abcosC =4+8-22×(6+2)=8-4 3.∴c =6- 2.∴cosA =b 2+c 2-a 22bc =32.又0°<A<180°,∴A =30°.题型二 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例2(1)在△ABC 中,已知b =3,c =33,B =30°,求角A ,角C 和边a.(2)在△ABC 中,已知a =2,b =2,A =45°,解此三角形. 【解析】(1)方法一:由余弦定理,得b 2=a 2+c 2-2accosB ,得32=a 2+(33)2-2a ×33×cos30°.∴a 2-9a +18=0,得a =3或6. 当a =3时,A =30°,∴C =120°.当a =6时,由正弦定理,得sinA =asinBb=6×123=1.∴A =90°,∴C =60°.方法二:由b<c ,B =30°,b>csin30°=33×12=332知本题有两解.由正弦定理,得sinC =csinB b =33×123=32.∴C =60°或120°.当C =60°时,A =90°,由勾股定理,得a =b 2+c 2=32+(33)2=6. 当C =120°时,A =30°,△ABC 为等腰三角形,∴a =3.(2)由a 2=b 2+c 2-2bccosA ,得22=(2)2+c 2-22ccos45°, c 2-2c -2=0,解得c =1+3或c =1-3(舍去).∴c =1+ 3.cosB =c 2+a 2-b 22ca =22+(1+3)2-(2)22×2×(1+3)=32.∴B =30°,C =180°-(A +B)=180°-(45°+30°)=105°.题型三 已知三边解三角形例3 在△ABC 中,已知a =7,b =3,c =5,求最大角和sinC.【解析】 ∵a>c>b ,∴A 为最大角.∴cosA =b 2+c 2-a 22bc =32+52-722×3×5=-12.又∵0°<A<180°,∴A =120°.∴sinA =sin120°=32. 由正弦定理,得sinC =csinAa=5×327=5314.∴最大角A 为120°,sinC =5314. 题型四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例4 (1)在△ABC 中,cos 2A2=b +c 2c(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判断△ABC 的形状.(2)在△ABC 中,已知(a +b +c)(a +b -c)=3ab ,且2cosA ·sinB =sinC ,试确定△ABC的形状.【解析】(1)方法一:在△ABC 中,∵cos 2A2=b +c 2c ,∴1+cosA 2=b 2c +12,∴cosA =b c.又由余弦定理知cosA =b 2+c 2-a 22bc ,∴b 2+c 2-a 22bc =bc,∴b 2+c 2-a 2=2b 2.∴a 2+b 2=c 2.∴△ABC 是以C 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方法二:由方法一知cosA =b c ,由正弦定理,得b c =sinB sinC,∴cosA =sinBsinC .∴sinCcosA =sinB =sin[180°-(A +C)]=sinAcosC +cosAsinC.∴sinAcosC =0,∵A ,C 是△ABC 的内角,∴sinA ≠0.∴只有cosC =0,∴C =90°. ∴△ABC 是直角三角形.(2)方法一(角化边):由正弦定理,得sinC sinB =cb.由2cosA ·sinB =sinC ,得cosA =sinC 2sinB =c 2b .cosA =c 2+b 2-a 22bc ,∴c 2b =c 2+b 2-a 22bc.即c 2=b2+c 2-a 2,∴a =b.又∵(a +b +c)(a +b -c)=3ab ,∴(a +b)2-c 2=3b 2,∴4b 2-c 2=3b 2,∴b =c. ∴a =b =c ,∴△ABC 为等边三角形.方法二(边化角):∵A +B +C =180°,∴sinC =sin(A +B).又∵2cosA ·sinB =sinC ,∴2cosA ·sinB =sinA ·cosB +cosA ·sinB. ∴sin(A -B)=0.又∵A 与B 均为△ABC 的内角,∴A =B.又由(a +b +c)(a +b -c)=3ab ,得(a +b)2-c 2=3ab ,a 2+b 2-c 2+2ab =3ab.即a 2+b 2-c 2=ab ,由余弦定理,得cosC =12.而0°<C<180°,∴C =60°.又∵A =B ,∴△ABC 为等边三角形.1.2 应用举例(第一课时)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要点1 基线(1)定义:在测量上,根据测量需要适当确定的线段叫做基线.(2)性质:在测量过程中,要根据实际需要选取合适的基线,使测量具有较高的精确度.一般来说,基线越长,测量的精确度越高.要点2 仰角和俯角在视线和水平线所成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仰角,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俯角,要点3 方位角指从正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所成的角,如图中B点的方位角为α.要点4 方向角从指定方向线到目标方向线所成的小于90°的水平角,如南偏西60°,指以正南方向为始边,顺时针方向向西旋转60°.如图中∠ABC为北偏东60°或为东偏北30°;正南方向:指目标在正南的方向线上.依此类推正北方向、正东方向和正西方向.要点5 坡度坡面的铅直高度和水平宽度L 的比叫做坡度(或叫做坡比).即坡角的正切值.要点6 测量距离的基本类型及方案类别两点间不可通或不可视两点间可视但点不可达两点都不可达图形方法用余弦定理用正弦定理在△ACD中用正弦定理求AC 在△BCD中用正弦定理求BC 在△ABC中用余弦定理求AB结论AB=a2+b2-2abcosC AB=asinCsin(B+C)①AC=asin∠ADCsin(∠ACD+∠ADC)②BC=asin∠BDCsin(∠BCD+∠BDC)③AB=AC2+BC2-2AC·BC·cos∠ACB要点7测量高度的基本类型及方案类别点B与点C,D共线点B与点C,D不共线图形方法先用正弦定理求出AC或AD,再解直角三角形求出AB在△BCD中先用正弦定理求出BC,在△ABC中∠ACB可知,即而求出AB结论AB=a1tan∠ACB-1tan∠ADBAB=asin∠BDC×tan∠ACBsin(∠BCD+∠BDC)题型一 有关距离问题例1 要测量对岸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选取相距 3 km 的C ,D 两点,并测得∠ACB =75°,∠BCD =45°,∠ADC =30°,∠ADB =45°,求A ,B 之间的距离.【解析】 如图所示,在△ACD 中,∠ACD =∠ACB +∠BCD =120°,∠CAD =∠ADC =30°,∴AC =CD = 3.在△BCD 中,∠BCD =45°,∠BDC =∠ADB +∠ADC =75°,∠CBD =60°. ∴BC =3sin75°sin60°=6+22. 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AB 2=(3)2+⎝ ⎛⎭⎪⎫6+222-2×3×6+22×cos75°=3+2+3-3=5,∴AB =5,∴A ,B 之间的距离为 5 km.题型二 测量高度例2 A ,B 是海平面上的两个点,相距800 m ,在A 点测得山顶C 的仰角为45°,∠BAD =120°,又在B 点测得∠ABD =45°,其中D 是点C 到水平面的垂足,求山高CD. 【解析】 如图,在△ABD 中,∠BDA =180°-45°-120°=15°. 由AB sin15°=AD sin45°,得AD =AB ·sin45°sin15°=800×226-24=800(3+1)(m). ∵CD ⊥平面ABD ,∠CAD =45°,∴CD =AD =800(3+1)≈2 186(m).所以,山高CD 为2 186 m.题型三 测量角度例3 某货船在索马里海域航行中遭海盗袭击,发出呼救信号,我海军护航舰在A 处获悉后,立即测出该货船在方位角为45°,距离为10海里的C 处,并测得货船正沿方位角为105°的方向,以10海里/小时的速度向前行驶,我海军护航舰立即以10 3 海里/小时的速度前去营救,求护航舰的航向和靠近货船所需的时间.【解析】 如图所示,设所需时间为t 小时,则AB =103t ,CB =10t. 在△ABC 中,根据余弦定理,则有AB 2=AC 2+BC 2-2AC ·BCcos120°, 可得(103t)2=102+(10t)2-2×10×10tcos120°,整理得2t 2-t -1=0, 解得t =1或t =-12(舍去).舰艇需1小时靠近货船.此时AB =103,BC =10,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得BC sin ∠CAB =AB sin120°.所以sin ∠CAB =BCsin120°AB =10×32103=12.所以∠CAB =30°.所以护航舰航行的方位角为75°.1.2 应用举例(第二课时)题型一 有关面积问题三角形面积公式(1)S =12a ·h a (h a 表示a 边上的高).(2)S =12ab sin C =12 bc sin A =12 ac sin B .(3)S =12·r ·(a +b +c )(r 为内切圆半径 ).(4),))()((c p b p a p p S ---=其中2cb a p ++=例1 (1)已知△ABC 的面积为1,tanB =12,tanC =-2,求△ABC 的边长以及△ABC 外接圆的面积.(2)在△ABC 中,内角A ,B ,C 对边的边长分别是a ,b ,c ,已知c =2,C =π3.①若△ABC 的面积等于3,求a ,b ; ②若sinB =2sinA ,求△ABC 的面积.【解析】(1) ∵tanB =12,∴0<B<π2.∴sinB =55,cosB =255.又∵tanC =-2,∴π2<C<π.∴sinC =255,cosC =-55.则sinA =sin(B +C)=sinBcosC +cosBsinC =55×⎝ ⎛⎭⎪⎫-55+255×255=35. ∵a sinA =b sinB ,∴a =bsinA sinB =35b.则S △ABC =12absinC =12·35b 2·255=1. 解得b =153,于是a = 3.再由正弦定理,得c =asinC sinA =2153. ∵外接圆的直径2R =a sinA =533,∴R =536.∴外接圆的面积S =πR 2=25π12.(2)①∵S =12absinC =12ab ·32=3,∴ab =4. ①∵c 2=a 2+b 2-2abcosC =(a +b)2-2ab -2abcosC =(a +b)2-12=4,∴a +b =4. ② 由①②可得a =2,b =2.②∵sinB =2sinA ,∴b =2a.又∵c 2=a 2+b 2-2abcosC =(a +b)2-3ab =4,∴a =233,b =433.∴S =12absinC =233题型二 正余弦定理的综合问题例2 (1)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内角A ,B ,C 的对边,且2asinA =(2b +c)sinB +(2c +b)sinC.①求A 的大小;②求sinB +sinC 的最大值.(2)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长分别为a ,b ,c ,已知a 2-c 2=2b ,且sinAcosC =3cosAsinC ,求b.【解析】 (1)①由已知,根据正弦定理,得2a 2=(2b +c)b +(2c +b)c ,即a 2=b 2+c 2+bc.由余弦定理,得a 2=b 2+c 2-2bccosA.故cosA =-12,∴A =120°.②由(1),得sinB +sinC =sinB +sin(60°-B)=32cosB +12sinB =sin(60°+B). 故当B =30°时,sinB +sinC 取得最大值1.(2)由余弦定理,得a 2-c 2=b 2-2bccosA.又a 2-c 2=2b ,b ≠0,所以b =2ccosA +2.① 又sinAcosC =3cosAsinC ,∴sinAcosC +cosAsinC =4cosAsinC. ∴sin(A +C)=4cosAsinC ,sinB =4sinCcosA.由正弦定理,得sinB =bc sinC.故b =4ccosA.② 由①②解得b =4.例3 如图,在平面四边形ABCD 中,AD =1,CD =2,AC =7. (1)①求cos ∠CAD 的值;②若cos ∠BAD =-714,sin ∠CBA =216,求BC 的长.(2)如图所示,在△ABC 中,∠B =π3,AB =8,点D 在BC 边上,且CD =2,cos ∠ADC =17.①求sin ∠BAD ; ②求BD ,AC 的长.【解析】(1)①在△ADC 中,由余弦定理,得cos ∠CAD =AC 2+AD 2-CD22AC ·AD,故由题设知,cos ∠CAD =7+1-427=277.②设∠BAC =α,则α=∠BAD -∠CAD.因为cos ∠CAD =277,cos ∠BAD =-714,所以sin ∠CAD =1-cos 2∠CAD =1-⎝⎛⎭⎫2772=217,sin ∠BAD =1-cos 2∠BAD =1-⎝⎛⎭⎫-7142=32114.于是sin α=sin(∠BAD -∠CAD)=sin ∠BADcos ∠CAD -cos ∠BADsin ∠CAD =32114×277-⎝ ⎛⎭⎪⎫-714×217=32.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得BC sin α=AC sin ∠CBA .故BC =AC ·sin αsin ∠CBA=7×32216=3.(2)①在△ADC 中,因为cos ∠ADC =17,所以sin ∠ADC =437.所以sin ∠BAD =sin(∠ADC -∠B)=sin ∠ADCcosB -cos ∠ADCsinB =437×12-17×32=3314.②在△ABD 中,由正弦定理,得BD =AB ·sin ∠BADsin ∠ADB =8×3314437=3.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AC 2=AB 2+BC 2-2AB ·BC ·cosB =82+52-2×8×5×12=49.所以AC =7.题型三 证明恒等式例4 (1)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证明:a 2-b 2c 2=sin (A -B )sinC.(2)在△ABC 中,记外接圆半径为R.求证:2Rsin(A -B)=a 2-b2c .(3)已知在△ABC 中,a 2=b(b +c),求证:A =2B.【证明】 (1)由余弦定理,得a 2=b 2+c 2-2bccosA ,b 2=c 2+a 2-2cacosB , 两式相减,得a 2-b 2=b 2-a 2-2bccosA +2cacosB.∴a 2-b 2c 2=acosB -bcosAc.由正弦定理,知a c =sinA sinC ,b c =sinB sinC .∴a 2-b 2c 2=sinAcosB -sinBcosA sinC =sin (A -B )sinC .(2)由正弦定理的变形形式:sinA =a 2R ,sinB =b 2R 及由等号左边的a 2,b 2,c 2,运用余弦定理进行转化,即可得.左边=2R(sinAcosB -cosAsinB)=a ·a 2+c 2-b 22ac -b ·b 2+c 2-a 22bc =a 2-b2c =右边.(3)方法一:∵a 2=b(b +c),根据正弦定理,得sin 2A =sinB(sinB +sinC),即sin 2A -sin 2B =sinBsinC. ∴cos2B -cos2A2=sinBsinC.∴sin(A +B)sin(A -B)=sinBsinC.又在△ABC 中,sin(A +B)=sinC ≠0,∴sin(A -B)=sinB.∴A -B =B 或(A -B)+B =π(舍去).∴A =2B. 方法二:2bcosB =2b ×a 2+c 2-b 22ac =b (c 2+bc )ac =b (b +c )a =a ,即2bcosB =a ,根据正弦定理,得sinA =2sinBcosB ,即sinA =sin2B.∴A =2B 或A +2B =π. 若A +2B =π,则B =C.由a 2=b(b +c),知a 2=b 2+c 2. ∴B =C =π4,A =π2,∴A =2B.。
2023高考数学重要考点
2023高考数学重要考点数学作为三大主科之一,是高考必考的一门科目,所以同学们在复习时尤其要多加注意,以下是整理的一些高考数学重要考点_高考数学复习内容总结,欢迎阅读参考。
高考理科数学的考点1.【数列】【解三角形】数列与解三角形的知识点在解答题的第一题中,是非此即彼的状态,近些年的特征是大题第一题两年数列两年解三角形轮流来, 202x、2202x大题第一题考查的是数列,2202x大题第一题考查的是解三角形,故预计2202x大题第一题较大可能仍然考查解三角形。
数列主要考察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数列的求和。
解三角形在解答题中主要考查正、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
2.【立体几何】高考在解答题的第二或第三题位置考查一道立体几何题,主要考查空间线面平行、垂直的证明,求二面角等,出题比较稳定,第二问需合理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并正确计算。
3.【概率】高考在解答题的第二或第三题位置考查一道概率题,主要考查古典概型,几何概型,二项分布,超几何分布,回归分析与统计,近年第1页共5页来概率题每年考查的角度都不一样,并且题干长,是学生感到困难的一题,需正确理解题意。
4.【解析几何】高考在第20题的位置考查一道解析几何题。
主要考查圆锥曲线的定义和性质,轨迹方程问题、含参问题、定点定值问题、取值范围问题,通过点的坐标运算解决问题。
5.【导数】高考在第21题的位置考查一道导数题。
主要考查含参数的函数的切线、单调性、最值、零点、不等式证明等问题,并且含参问题一般较难,处于必做题的最后一题。
6.【选做题】今年高考几何证明选讲已经删除,选考题只剩两道,一道是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问题,另一道是不等式选讲问题。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题主要考查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参数方程、直线参数方程的几何意义的应用以及范围的最值问题;不等式选讲题主要考查绝对值不等式的化简,求参数的范围及不等式的证明。
高考数学答题方法审题要点审题包括浏览全卷和细读试题两个方面。
三角数列知识点总结
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1. 角的概念的推广(1) 终边相同的角:所有与α角终边相同的角(连同α角在内)可以用式子k ⋅360︒+α,k ∈Z 来表示。
与α角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可记作:{β|β=k ⋅360︒+α,k ∈Z}或{β|β=2k π+α,k ∈Z}。
※ 角的集合表示形式不是唯一的;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同,相同的角一定终边相同。
(2) 象限角:角的顶点与坐标轴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角的终边落在第几(1) 1弧度的角:等于半径长的圆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
(2) 度数与弧度数的换算: ①180︒=π弧度;②1801π=︒弧度; ③1弧度=O⎪⎭⎫⎝⎛π180。
(3) 有关扇形的一些计算公式:①R =α; ②R S 21=;③221R S α=;④C =(α+2)R ;⑤)sin (212αα-=-=∆R S S S 扇形弓。
3.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1) 商数关系:αααtg =cos sin ;(2) 平方关系:sin 2α+cos 2α=1,4.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2π的奇数倍还是偶数倍),符号看象限(原三角函数名)”。
5.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 βαβαβαs i n c o s c o s s i n )s i n (±=±; βαβαβαs i n s i n c o s c o s )c o s ( =±; βαβαβαtg tg tg tg tg 1)(±=± (变形:)1()(βαβαβαtg tg tg tg tg ⋅±=±)。
6. 倍角、半角公式 (1) 二倍角公式:sin2α=2sin αc os α,c os2α=c os 2α-sin 2α=2c os 2α-1=1-2sin 2α,α-α=α2tg 1tg 22tg ;7. 倍角、半角公式的功能(1) 并项功能:1±sin2α=(sin α±c os α)2 (类比:1+c os2α=2c os 2α,1-c os2α=2sin 2α); (2) 升次功能:c os2α=c os 2α-sin 2α=2c os 2α-1=1-2sin 2α;(3) 降次功能:22cos 1cos 2αα+=,22cos 1sin 2αα-=。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梳理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梳理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梳理一、函数1.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方式2.函数的图象及性质3.初等函数:常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及其图象性质4.反函数的概念及求法5.函数的基本性质: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等6.复合函数的概念及求法7.函数的极值及最值问题8.函数的图象平移及变形二、数列1.数列的概念及常数数列、等差数列的定义2.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 n 项和公式3.等差数列的性质及其应用4.等比数列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5.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 n 项和公式6.等比数列的应用:几何意义、基本不等式等三、三角函数1.角度制和弧度制的转换2.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概念及图象3.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同角三角函数值的求法、函数值的范围4.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及解三角形的基本方法5.简单三角方程的解法及应用6.三角函数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四、解析几何1.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性质2.直线的斜率及其性质3.直线的解析式及方向角4.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及其判定5.直线与圆的方程及其交点的判定6.二次方程的图象及其基本性质7.圆的方程、标准式、参数式及一般式8.圆心、半径的求法及切线的斜率五、数学归纳法1.数学归纳法的概念及原理2.数学归纳法的步骤及应用3.综合运用数学归纳法求解数列问题六、解方程与不等式1.解方程和不等式的概念及意义2.一次方程和不等式的解法及其应用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其应用4.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5.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6.一元高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7.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七、三角形1.三角形的元素:边、角、高、重心、垂心、外心、内心2.角的概念、角的平分线、垂直平分线及其作用3.三角形的内角和及其性质4.三角形内心、外心、垂心、重心的概念及性质5.三角形的相似性质及判定6.三角形中垂线定理、角平分线定理及其应用以上是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的梳理,涉及到函数、数列、三角函数、解析几何、数学归纳法、解方程与不等式以及三角形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既是数学学科的基础,也是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
数学中的数列和三角函数知识
数学中的数列和三角函数知识一、数列知识1.数列的定义:数列是由一些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数构成的序列。
2.数列的表示方法:–列举法:直接将数列中的各项写出来;–通项公式法:用公式表示数列中任意一项的值。
3.数列的分类:–整数数列:数列中的每一项都是整数;–有理数数列:数列中的每一项都是有理数;–实数数列:数列中的每一项都是实数。
4.数列的性质:–单调性:数列可以分为单调递增、单调递减或常数数列;–周期性:数列中存在周期性的重复项;–收敛性:数列的各项逐渐趋近于某一确定的值。
5.等差数列:数列中任意两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
–定义:数列{a_n}中,如果对于任意的n,都有a_n - a_(n-1) = d,那么数列{a_n}就是等差数列,其中d为常数,称为公差。
–通项公式:a_n = a_1 + (n - 1)d–前n项和公式:S_n = n/2 * (a_1 + a_n)6.等比数列:数列中任意两项的比值都相等的数列。
–定义:数列{a_n}中,如果对于任意的n,都有a_n / a_(n-1) = q,那么数列{a_n}就是等比数列,其中q为常数,称为公比。
–通项公式:a_n = a_1 * q^(n-1)–前n项和公式:S_n = a_1 * (1 - q^n) / (1 - q)(q ≠ 1)二、三角函数知识1.三角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是用来描述直角三角形中角度与边长之间关系的函数。
2.基本三角函数:–正弦函数(sin):sinθ = 对边 / 斜边–余弦函数(cos):cosθ = 邻边 / 斜边–正切函数(tan):tanθ = 对边 / 邻边3.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sin30° = 1/2,cos30° = √3/2,tan30° = 1/√3–sin45° = √2/2,cos45° = √2/2,tan45° = 1–sin60° = √3/2,cos60° = 1/2,tan60° = √3–sin90° = 1,cos90° = 0,tan90° = 无穷大4.三角函数的性质:–周期性:三角函数具有周期性,如sinθ和cosθ的周期都是2π;–奇偶性:sinθ和tanθ是奇函数,cosθ是偶函数;–单调性:三角函数在各自的定义域内具有单调性。
三角函数_高中数学知识点详细总结
一、集合与简易逻辑1.集合的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和互异性.2.对集合,时,必需注意到“极端”环境:或;求集合的子集时能否注意到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3.对待含有个元素的无限集合,其子集、真子集、非空子集、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依次为4.“交的补等于补的并,即”;“并的补等于补的交,即”.5.判断命题的真假关键是“抓住关联字词”;注意:“不‘或’即‘且’,不‘且’即‘或’”.6.“或命题”的真假特性是“一真即真,要假全假”;“且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假即假,要真全真”;“非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真一假”.7.四种命题中“‘逆’者‘交流’也”、“‘否’者‘否认’也”.原命题等价于逆否命题,但原命题与逆命题、否命题都不等价.反证法分为三步:假定、推矛、得果.注意:听说三角函数。
命题的否定是“命题的非命题,也就是‘条件不变,仅否定结论’所得命题”,但否命题是“既否定原命题的条件作为条件,又否定原命题的结论作为结论的所得命题”?.8.充要条件二、函数1.指数式、对数式,,,2.(1)映照是“‘具体射出’加‘一箭一雕’”;映射中第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必有像,但第二个集合中的元素不一定有原像(中元素的像有且仅有下一个,但中元素的原像可以或许没有,事实上知识点。
也可大肆个);函数是“非空数集上的映射”,其中“值域是映射中像集的子集”.(2)函数图像与轴垂线至少一个公共点,但与轴垂线的公共点可能没有,也可任意个.(3)函数图像一定是坐标系中的曲线,但坐标系中的曲线不一定能成为函数图像.3.枯燥性和奇偶性(1)奇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若有单调性,听听反三角函数表。
则其单调性完全相同.偶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若有单调性,则其单调性恰恰相同.注意:(1)确定函数的奇偶性,务必先判定函数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确定函数奇偶性的常用方法有:定义法、图像法等等.对于偶函数而言有:.(2)若奇函数定义域中有0,则必有.即的定义域时,是为奇函数的必要非充满条件.(3)确定函数的单调性或单调区间,在解答题中常用:定义法(取值、作差、判断)、导数法;在挑选、填空题中还有:数形结合法(图像法)、特殊值法等等.(4)既奇又偶函数有无量多个(,定义域是关于原点对称的任意一个数集).(7)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特点是:“异性得增,想知道三角函数。
高三数学复习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三数学复习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三数学复习知识点总结第一、高考数学中有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不等式、立体几何等九大章节。
主要是考函数和导数,这是我们整个高中阶段里最核心的板块,在这个板块里,重点考察两个方面:第一个函数的性质,包括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第二是函数的解答题,重点考察的是二次函数和高次函数,分函数和它的一些分布问题,但是这个分布重点还包含两个分析就是二次方程的分布的问题,这是第一个板块。
第二、平面向量和三角函数。
重点考察三个方面:一个是划减与求值,第一,重点掌握公式,重点掌握五组基本公式。
第二,是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这里重点掌握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性质,第三,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来解三角形。
难度比较小。
第三、数列。
数列这个板块,重点考两个方面:一个通项;一个是求和。
第四、空间向量和立体几何,在里面重点考察两个方面:一个是证明;一个是计算。
第五、概率和统计。
这一板块主要是属于数学应用问题的范畴,当然应该掌握下面几个方面,第一……等可能的概率,第二………事件,第三是独立事件,还有独立重复事件发生的概率。
第六、解析几何。
这是我们比较头疼的问题,是整个试卷里难度比较大,计算量的题,当然这一类题,我总结下面五类常考的题型,包括:第一类所讲的直线和曲线的位置关系,这是考试最多的内容。
考生应该掌握它的通法;第二类我们所讲的动点问题;第三类是弦长问题;第四类是对称问题,这也是2008年高考已经考过的一点;第五类重点问题,这类题时往往觉得有思路,但是没有答案,当然这里我相等的是,这道题尽管计算量很大,但是造成计算量大的原因,往往有这个原因,我们所选方法不是很恰当,因此,在这一章里我们要掌握比较好的算法,来提高我们做题的准确度,这是我们所讲的第六大板块。
第七、押轴题。
考生在备考复习时,应该重点不等式计算的方法,虽然说难度比较大,我建议考生,采取分部得分整个试卷不要留空白。
这是高考所考的七大板块核心的考点。
八年级数学三角形高频考点知识梳理
八年级数学三角形高频考点知识梳理单选题1、用直角三角板作△ABC的边AB上的高,下列直角三角板位置摆放正确的是()A.B.C.D.答案:D解析: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底边作垂线,垂足与顶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根据高线的定义即可得出结论.解:A、作出的是△ABC中BC边上的高线,故本选项错误;B、作出的是△ABC中AC边上的高线,故本选项正确;C、不能作出△ABC中BC边上的高线,故本选项错误;D、作出的是△ABC中AB边上的高线,故本选项错误;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的是作图-基本作图,熟知三角形高线的定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和为2160°,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A.9B.10C.11D.12答案:D解析:依题意,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该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总和为2160°,故内角和为1800°.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易求解.解:该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故内角和为2160°-360°=1800°,故(n-2)•180°=1800°,解得n=12.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的是多边形内角与外角的相关知识,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是解题的关键.3、如图,已知a//b,∠1=120°,∠2=90°,则∠3的度数是( )A.120°B.130°C.140°D.150°答案:D解析:延长∠1的边与直线b相交,然后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求出∠4,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式计算即可得解.如图,延长∠1的边与直线b相交,∵a//b,∴∠4=180°−∠1=180°−120°=60°,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得,∠3=90°+∠4=90°+60°=150°.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熟记各性质并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4、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一定在A.三角形的内部B.三角形的外部C.三角形的内部或外部D.三角形的内部、外部或顶点答案:D解析:根据高的概念知: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的高所在直线的交点位置不同.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内部,交点在其内部;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中,两条就是直角边,第三条在内部,交点是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有两条在外部,一条在内部,所在直线的交点在外部.A. 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是直角顶点,不在三角形的内部,错误;B. 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是直角顶点,不在三角形的外部,错误;C. 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是直角顶点,既不在三角形的内部,又不在三角形的外部,错误;D.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在其内部;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是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在其外部,正确.故选D.小提示:此题考查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其性质定义性质.5、如图所示的图形中具有稳定性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③答案:B解析: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只要图形分割成了三角形,则具有稳定性.解: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一个多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引出的对角线将其分成(n−2)个三角形,此时这个多边形就具有稳定性了,图①③便具有稳定性,故选B.小提示: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注意根据三角形的稳定性进行判断.6、△ABC中,它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为O,若∠B=80°,则∠AOC的度数为()A.100°B.130°C.110°D.150°答案:B解析:先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OAC=12∠BAC,∠OCA=12∠BCA,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AOC=180°−12(∠BAC+∠BCA),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BAC+∠BCA=100°,由此即可得出答案.如图,∵AO,CO分别是∠BAC,∠BCA的角平分线∴∠OAC=12∠BAC,∠OCA=12∠BCA∴∠AOC=180°−∠OAC−∠OCA=180°−12∠BAC−12∠BCA=180°−12(∠BAC+∠BCA)又∵∠B=80°∴∠BAC+∠BCA=180°−∠B=180°−80°=100°∴∠AOC=180°−12×100°=130°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知识点,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解题关键.7、如果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5倍,那么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A.10B.11C.12D.13答案:C解析: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根据多边形外角和与内角和列式计算即可;解: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根据题意可得:(n−2)×180=360×5,化简得:n−2=10,解得:n=12;故选:C.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结合一元一次方程求解是解题的关键.8、下列多边形中,内角和最大的是()A.B.C.D.答案:D解析: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可直接进行排除选项.解:A、是一个三角形,其内角和为180°;B、是一个四边形,其内角和为360°;C、是一个五边形,其内角和为540°;D、是一个六边形,其内角和为720°;∴内角和最大的是六边形;故选D.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多边形内角和,熟练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公式是解题的关键.填空题9、如果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为2、x、6,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答案:4<x<8解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列出不等式组,解不等式组即可求解解:根据题意得:6−2<x<6+2,即4<x<8.所以答案是:4<x<8.小提示: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本题需要理解的是如何根据已知的两条边求第三边的范围.10、如图,点D在△ABC的边BA的延长线上,点E在BC边上,连接DE交AC于点F,若∠DFC=3∠B=117°,∠C=∠D,则∠BED=________.答案:102°解析:首先根据∠DFC=3∠B=117°,可以算出∠B=39°,然后设∠C=∠D=x°,根据外角与内角的关系可得39+x+x=117,再解方程即可得到x=39,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ED的度数.解:∵∠DFC=3∠B=117°,∴∠B=39°,设∠C=∠D=x°,39+x+x=117,解得:x=39,∴∠D=39°,∴∠BED=180°−39°−39°=102°.所以答案是:102°.小提示: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关键是掌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11、如图,如图,∠A+∠B+∠C+∠D+∠E+∠F+∠G=________.答案:540°解析:连接BC、AD.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进行分析求解.解:如图,连接BC、AD.在四边形BCEG中,得∠E+∠G+∠ECB+∠GBC=360°,又因为∠1+∠2=∠3+∠4,∠5+∠6+∠F=180°,∠4+∠5+∠3+∠6=∠CAF+∠BDF,即∠1+∠2+∠5+∠6=∠CAF+∠BDF,所以∠CAF+∠B+∠C+∠BDF+∠E+∠F+∠G=540°,即∠A+∠B+∠C+∠D+∠E+∠F+∠G=540°.所以答案是:540°.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四边形内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是能够巧妙构造四边形,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进行求解.12、若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为15°,则另一个锐角等于________.答案:75°解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即可.解:∵另一个锐角为15°,∴另一个锐角为180°-90°-15°=75°,所以答案是:75°.小提示: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13、如图,AB∥CD,则∠1+∠3—∠2的度数等于 __________.答案:180°解析:解:∵AB∥CD∴∠1=∠EFD∵∠2+∠EFC=∠3∠EFD=180°-∠EFC∴∠1+∠3—∠2=180°所以答案是:180°解答题14、问题情景:如图1,在同一平面内,点B和点C分别位于一块直角三角板PMN的两条直角边PM,PN上,点A与点P在直线BC的同侧,若点P在ΔABC内部,试问∠ABP,∠ACP与∠A的大小是否满足某种确定的数量关系?(1)特殊探究:若∠A=55°,则∠ABC+∠ACB=_________度,∠PBC+∠PCB=________度,∠ABP+∠ACP=_________度;(2)类比探索:请猜想∠ABP+∠ACP与∠A的关系,并说明理由;(3)类比延伸:改变点A的位置,使点P在ΔABC外,其它条件都不变,判断(2)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说明理由;若不成立,请直接写出∠ABP,∠ACP与∠A满足的数量关系式.答案:(1)125,90,35;(2)∠ABP+∠ACP=90°-∠A,证明见解析;(3)结论不成立.∠ABP-∠ACP=90°-∠A,∠ABP+∠ACP=∠A-90°或∠ACP - ∠ABP =90°-∠A.解析:(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即可得出∠ABC+∠ACB,∠PBC+∠PCB,然后即可得出∠ABP+∠ACP;(2)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等量转换,即可得出∠ABP+∠ACP=90°-∠A;(3)按照(2)中同样的方法进行等量转换,求解即可判定.(1)∠ABC+∠ACB=180°-∠A=180°-55°=125度,∠PBC+∠PCB=180°-∠P=180°-90°=90度,∠ABP+∠ACP=∠ABC+∠ACB -(∠PBC+∠PCB)=125°-90°=35度;(2)猜想:∠ABP+∠ACP=90°-∠A;证明:在△ABC中,∠ABC+∠ACB=180°-∠A,∵∠ABC=∠ABP+∠PBC,∠ACB=∠ACP+∠PCB,∴(∠ABP+∠PBC)+(∠ACP+∠PCB)=180°-∠A,∴(∠ABP+∠ACP)+(∠PBC+∠PCB)=180°-∠A,又∵在Rt△PBC中,∠P=90°,∴∠PBC+∠PCB=90°,∴(∠ABP+∠ACP)+90°=180°-∠A,∴∠ABP+∠ACP=90°-∠A.(3)判断:(2)中的结论不成立.证明:在△ABC 中,∠ABC +∠ACB =180°-∠A ,∵∠ABC =∠PBC -∠ABP ,∠ACB=∠PCB -∠ACP ,∴(∠PBC +∠PCB )-(∠ABP +∠ACP )=180°-∠A ,又∵在Rt △PBC 中,∠P =90°,∴∠PBC +∠PCB =90°,∴∠ABP -∠ACP =90°-∠A ,∠ABP+∠ACP =∠A-90°或∠ACP - ∠ABP =90°-∠A .小提示:此题主要考查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等角转换,熟练掌握,即可解题.15、(1)如图,在△ABC 中,∠B=40°,∠C=80°,AD ⊥BC 于D ,且AE 平分∠BAC ,求∠EAD 的度数.(2)上题中若∠B=40°,∠C=80°改为∠C >∠B ,其他条件不变,请你求出∠EAD 与∠B 、∠C 之间的数列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1)20°;(2)∠EAD=12∠C ﹣12∠B .理由见解析.解析:(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AC ,求出∠CAE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CAD ,代入∠EAD=∠CAE-∠CAD 求出即可;(2)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AC ,求出∠CAE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CAD ,代入∠EAD=∠CAE-∠CAD 求出即可.(1)∵∠B=40°,∠C=80°,∴∠BAC=180°-∠B-∠C=60°,∵AE 平分∠BAC ,∴∠CAE=12∠BAC=30°, ∵AD ⊥BC ,∴∠ADC=90°,∵∠C=80°,∴∠CAD=90°-∠C=10°,∴∠EAD=∠CAE-∠CAD=30°-10°=20°;(2)∵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BAC=180°-∠B-∠C ,∵AE 平分∠BAC ,∴∠CAE=12∠BAC=12(180°-∠B-∠C ), ∵AD ⊥BC ,∴∠ADC=90°,∴∠CAD=90°-∠C ,∴∠EAD=∠CAE-∠CAD=12(180°-∠B-∠C )-(90°-∠C )=12∠C-12∠B .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性质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是求出∠CAE和∠CAD的度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1. 角的概念的推广(1) 终边相同的角:所有与α角终边相同的角(连同α角在)可以用式子k ⋅360︒α,k ∈Z 来表示。
与α角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可记作:{β|βk ⋅360︒α,k ∈Z}或{β|β2k πα,k ∈Z}。
※ 角的集合表示形式不是唯一的;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同,相同的角一定终边相同。
(2) 象限角:角的顶点与坐标轴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角的终边落在第几象限,就称这个角为第几象限的角。
象限角 集合表示象限角 集合表示第一 象限 ⎭⎬⎫⎩⎨⎧∈+<<Z k k x k x ,222πππ第二 象限 ⎭⎬⎫⎩⎨⎧∈+<<+Z k k x k x ,ππππ222第三 象限⎭⎬⎫⎩⎨⎧∈+<<+Z k k x k x ,2322ππππ第四 象限⎭⎬⎫⎩⎨⎧∈+<<+Z k k x k x ,ππππ22232 ※ 角的终边在坐标轴上,就认为这个角不属于任何象限。
(3) 轴线角:角的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称为轴线角。
轴线角集合表示 轴线角集合表示 x 轴非负半轴 {x |x2k π,k ∈Z }x 轴非正半轴{x |x2k ππ,k ∈Z }x 轴 {x |x k π,k ∈Z } y 轴非负半轴⎭⎬⎫⎩⎨⎧∈+=Z k k x x ,22ππy 轴非正半轴⎭⎬⎫⎩⎨⎧∈+=Z k k x x ,232ππy 轴⎭⎬⎫⎩⎨⎧∈+=Z k k x x ,2ππ坐标轴⎭⎬⎫⎩⎨⎧∈=Z k k x x ,π212. 弧度制(1) 1弧度的角:等于半径长的圆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
(2) 度数与弧度数的换算: ①180︒π弧度; ②1801π=︒弧度; ③1弧度O⎪⎭⎫⎝⎛π180。
(3) 有关扇形的一些计算公式: ①R=α; ②R S 21=; ③221R S α=;④C(α2)R ;⑤)sin (212αα-=-=∆R S S S 扇形弓。
3.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1) 商数关系:αααtg =cos sin ;(2) 平方关系:sin 2αcos 2α1, 4.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2π的奇数倍还是偶数倍),符号看象限(原三角函数名)”。
5.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 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 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 =±; βαβαβαtg tg tg tg tg 1)(±=± (变形:)1()(βαβαβαtg tg tg tg tg ⋅±=±)。
6. 倍角、半角公式 (1) 二倍角公式:sin2α2sin αc os α,c os2αc os 2αsin 2α2c os 2α112sin 2α,α-α=α2tg 1tg 22tg ; 7. 倍角、半角公式的功能(1) 并项功能:1±sin2α(sin α±c os α)2 (类比:1c os2α2c os 2α,1c os2α2sin 2α); (2) 升次功能:c os2αc os 2αsin 2α2c os 2α112sin 2α;R(3) 降次功能:22cos 1cos 2αα+=,22cos 1sin 2αα-=。
8. 辅助角公式:)sin(cos asin 22ϕααα++=+b a b (其中22sin ba b +=ϕ、22cos ba a +=ϕ)二、解三角形 1. 正弦定理:R CcB b A a 2sin sin sin ===。
2. 余弦定理:a 2b 2c 22bcc os A ,b 2a 2c 22acc os B ,c 2a 2b 22abc osC 。
3. 斜三角形的解法已知条件 定理选用一般解法一边和两角(如a 、B 、C )正弦定理由AB C 180︒,求角A ,由正弦定理求出b 与c 。
B ac S sin 21=∆。
在有解时只有一解。
两边和夹角(如a 、b 、C )余弦定理 有余弦定理求出第三边c ,由正弦定理求出小边所对的角,再由AB C 180︒求出另一角。
C ab S sin 21=∆。
在有解时只有一解。
三边(如a 、b 、c )余弦定理由余弦定理求出角A 、B ,再利用A +B C 180︒,求出角C 。
C ab S sin 21=∆。
在有解时只有一解。
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如a 、b 、A )正弦定理 由正弦定理求出角B ,由AB C 180︒求出角C 。
再利用正弦定理求出c 边。
C ab S sin 21=∆。
可能有两解、一解或无解。
A ≥90︒ A <90︒ a >b一解一解a b 无解一解a<b无解a>b sin A:两解;a b sin A:一解;a<b sin A:无解三、三角函数1. 三角函数的图像正弦函数y sin x余弦函数y c os xyxO1-1π2π-πyxO1-1π2π-πxyOπ-π正切函数ytg x正弦型函数)sin(ϕω+=x A y 的对称轴为∈-+=k k x (2ωϕππZ);对称中心为∈⎪⎭⎫⎝⎛-k k (0,ωϕπZ);类似可得余弦函数型的对称轴和对称中心。
2. 三角函数的性质y sin x y cos x y tg x [1,1] [1,1]T 2π T 2π T π在[2k ππ,2k π]上是增函数;在[2k π,2k ππ]上是减函数 (k ∈Z)函数y sin xy c os x y tg x最大(小)值22ππ+=k x ,y m ax 1;22ππ-=k x , y min 1(k ∈Z)x 2k π, y m ax 1; x 2k ππ, y min1(k ∈Z)无3. 求三角函数最小正周期 (1) 函数yA sin(ωx ϕ)B (A ≠0)、y Ac os(ωx ϕ)B (A ≠0)的最小正周期||2ωπ=T ; (2) 函数y A tg(ωx ϕ)B (A ≠0)、y Ac tg(ωx ϕ)B (A ≠0)的最小正周期||ωπ=T ; (3) 用函数图像求函数的最小正周期;如:y|sin x |注意:两个周期函数的和或差不一定为周期函数,如ysin xsin πx )数列知识点总结1. 等差、等比数列的证明须用定义证明!2. 若给出一个数列的前n 项和n S ,则其通项为⎩⎨⎧≥-==-)2()1(11n S S n S a n n n (n ∈N),若11S a =满足,则通项公式可写成1--=n n n S S a 。
O xy3. 数列计算是本章的中心容,利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 项和公式及其性质熟练地进行计算,是高考命题重点考查的容。
4. 解答有关数列问题时,经常要运用各种数学思想:(1) 函数思想: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都可以看作是n 的函数,所以等差等比数列的某些问题可以化为函数问题求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和公式d n n na S n 2)1(1-+= 2)(1na a S n n += ⎪⎩⎪⎨⎧=≠--=--=)1()1(11)1(111q na q qqa a q q a S n n n重要性质n d a n d S n ⎪⎭⎫ ⎝⎛-+=2212 d >0:抛物线开口向上d <0:抛物线开口向下n n q qaq a S ⨯---=1111 (q ≠1) 令A qa =-11,则S nA A ⋅q n ,即S n A B ⨯q nA B 0:{a n }为等比数列; A B ≠0:{a n }从第二项起为等比数列。
S n an2bn cc 0:{a n }为等差数列; c ≠0:{a n }从第二项起为等差数列。
如: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1k ⋅2n 1,数k 。
(2) 分类讨论思想:①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应分为)1(1)1(1≠--=q qq a S n n 及)1(1==q na S n ;②已知n S 求n a 时,也要进行分类;一、基本概念:1. 数列的定义及表示方法:2. 数列的项与项数;3. 有穷数列与无穷数列;4. 递增(减)、摆动、周期数列;5. 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6. 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S n ;7. 等差数列、公差d 、等差数列的结构; 8. 等比数列、公比q 、等比数列的结构。
二、基本公式:1. 一般数列的通项a n 与前n 项和S n 的关系:⎩⎨⎧≥-==-)2()1(11n S S n S a n n n (n ∈N);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 na 1(n 1)d ,a n a k (n k )d (其中a 1为首项、a k 为已知的第k项) ⎪⎭⎫ ⎝⎛--=m n a a d m n ;当d ≠0时,a n 是关于n 的一次式;当d 0时,a n 是一个常数;3.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S nd n n na 2)1(1-+,S n2)(1n a a n +; 当d ≠0时,S n 是关于n 的二次式且常数项为0;当d 0时(a 1≠0),S n na 1是关于n 的正比例式;4.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a na 1 q n 1,a na k q n k (其中a 1为首项、a k 为已知的第k 项,a n ≠0)⎪⎪⎭⎫ ⎝⎛=-m n m n a a q ; 5.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1()1(11)1(111q na q qqa a q q a S n n n 。
注意:公比q =1和q ≠1的分类讨论!如:在等比数列{a n }中,已知233=a ,293=S ,求a 5。
三、有关等差、等比数列的一些重要结论1. 等差数列{a n }的任意连续M 项的和构成的数列S M 、S 2M S M 、S 3MS 2M 、S 4MS 3M 、…仍为等差数列。
2. 等差数列{a n }中,若m n p q ,则q p n m a a a a +=+;3. 等比数列{a n }中,若mn p q ,则q p n m a a a a ⋅=⋅;4. 等比数列{a n }的任意连续M 项的和构成的数列S M 、S 2MS M 、S 3MS 2M 、S 4M S 3M 、…(且每项都不为0)仍为等比数列。
5. 两个等差数列{a n }与{b n }的和差的数列{a nb n }、{a n b n }仍为等差数列。
6. 两个等比数列{a n }与{b n }的积、商、倒数组成的数列{a n ⋅b n }、⎭⎬⎫⎩⎨⎧n n b a 、⎭⎬⎫⎩⎨⎧n b 1仍为等比数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