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防控信息报送制度
值班紧急信息报送制度范本
![值班紧急信息报送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02bc6ee4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cb.png)
值班紧急信息报送制度一、总则为确保我国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准确、高效地处置突发事件,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紧急情况,以及可能引发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
三、紧急情况分类紧急情况分为特别重大紧急事件、重大紧急事件、较大紧急事件和一般紧急事件四个等级。
1. 特别重大紧急事件:指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或者社会稳定问题的突发事件。
2. 重大紧急事件:指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或者社会稳定问题的突发事件。
3. 较大紧急事件:指可能造成较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或者社会稳定问题的突发事件。
4. 一般紧急事件:指可能造成一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或者社会稳定问题的突发事件。
四、报送流程1. 发生紧急情况时,值班人员应立即核实情况,判断事件等级。
2. 值班人员应立即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通报。
3. 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处置,并向上级领导报告。
4. 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接到紧急情况报告后,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指导、协调、支持事发单位开展应对工作。
5. 紧急情况处置结束后,事发单位应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报告处置结果。
五、报送要求1. 报送内容:包括紧急情况的类别、发生时间、地点、影响范围、已采取的措施、需求支持等方面信息。
2. 报送形式:紧急情况报告应采用书面形式,同时可辅以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
3. 报送时间:紧急情况发生后,事发单位应在15分钟内电话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30分钟内书面报告。
4. 报送信息应真实、准确、完整,不得迟报、谎报、瞒报。
六、考核与责任1. 各级单位应建立健全紧急情况报送制度,明确责任,确保信息畅通。
学校传染病应急防控信息报送制度
![学校传染病应急防控信息报送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420fa056f1aff00bfd51e15.png)
学校传染病应急防控信息报送制度(用心整理的精品word文档,可以编辑,欢迎下载)作者:------------------------------------------日期:------------------------------------------定边镇西园子小学传染病应急防控信息报送制度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按上级部门相关要求,特建立传染病上报制度,内容如下:1、班级内发生传染病,班主任在第一时间教务处,上报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及联系方法、所患疾病、发病日期、诊断单位。
2、教工发生传染病,学科或部门负责人在第一时间报教务处,上报内容同1。
3、学校方在接到上报疫情后在第一时间上报疾控中心,根据要求采取相应措施。
4、传染病患者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实施办法》进行隔离治疗,传染期内不得复课复工。
5、对于班级或科室内发生疑似传染病的,班主任、部门负责人在第一时间报教务处,经查确有传染病可能的,同3进行处理。
6、对于瞒报,谎报,漏报,迟报及其他人为原因造成严重后果的,根据相关法律及规定有关责任人将被经济处罚、行政处分及追究有关法律责任。
(一)报告病种1、法定报告的甲类和按照甲类控制的乙类传染病。
学校内发现甲类(霍乱、鼠疫)传染病疑似或确诊的散发病例,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炭疽疑似或确诊散发病例。
2、法定报告的乙、丙类传染病。
(1)呼吸道传染病。
学校内在疾病最长潜伏期内发生麻疹2例及以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例及以上,丙类传染病中流行性感冒、风疹、流行性腮腺炎10例以上。
(2)肠道传染病。
学校内在疾病最长潜伏期内发生急性病毒性肝炎、伤寒、副伤寒5例及以上、痢疾及丙类肠道传染病10例及以上。
3、非法定报告的传染病。
学校班级内出现集聚性水痘、手足口病等非法定传染病病人以及集聚性不明原因疾病病人,应立即向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应急信息报送制度
![应急信息报送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7b98b57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bd.png)
领导应在收到专业审核通过的信息 报告后的8小时内完成最终审核。
专业审核时限
专业审核人员应在收到初步审核通 过的信息报告后的4小时内完成专业 审核。
回复时限
审核完成后,应在2小时内对信息报 告进行回复,告知报送人员审核结 果和后续处理建议。
05
信息报告的发布与公开
信息发布原则
及时性
应迅速、及时地报告信息,以确保信息的时效性。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应急信息报送制度
2023-11-06
目 录
• 制度概述 • 信息报送流程 • 信息报告内容 • 信息报告的审核与评估 • 信息报告的发布与公开 • 制度保障与监督
01
制度概述
目的与意义
及时、准确、完整地报送应急信息,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 提供决策依据,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重要支持。
强化应急管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的 生命财产安全。
事故类型
明确事故性质、范围及可能造成的后果。
事故涉及人员
包括事故责任人、受害者等。
事故发生时间、地点
详细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包括涉 及的地域范围。
事故造成的伤亡及损失情况
初步估算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情况 。
事故现场情况
事故现场的地理环境
描述事故现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周边环境等。
事故现场气象条件
口头传达
通过会议、电话、口头传达等方式 ,向有关单位或个人传递重要信息 。
信息发布内容与标准
事件基本情况
包括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 、涉及范围、原因等基本信 息。
应对措施
说明已采取或计划采取的应 对措施,包括救援、疏散、 管控等。
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信息报送制度
![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信息报送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d4d8715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ad.png)
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信息报送制度
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信息报送制度是指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为了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疾控中心制定的一套针对卫生应急信息报送的规范和流程。
该制度旨在加强卫生应急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公布,确保相关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各级卫生部门和社会公众,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制度实施范围包括全国疾控中心及其各级分支机构、省级疾控中心、市级疾控中心和县级疾控中心等。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各级疾控中心应当按照制度规定,及时、准确地采集和报送卫生应急信息。
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信息报送制度包括以下内容:
1. 信息采集:各级疾控中心应当建立信息采集机制,及时收集和报送疫情、病例、病原体、诊断治疗、疫苗接种等信息。
2. 信息传输:各级疾控中心应当确保信息传输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信息传输,包括电话、邮件、传真、网络等方式。
3. 信息公布:各级疾控中心应当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众和媒体发布卫生应急信息,包括疾病预防控制措施、疫情数据、疾病防控指南等。
4. 信息保密:各级疾控中心应当建立信息保密制度,加强信息保护,确保信息安全。
该制度的实施可以提高各级卫生部门的应急反应能力,更好地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
学校应急管理信息报送制度
![学校应急管理信息报送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689a137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53.png)
一、总则为加强学校应急管理,提高学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学校应急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信息报送原则1.及时性:学校发生突发事件后,应及时收集、整理相关信息,并在第一时间上报。
2.准确性:报送的信息应真实、准确,不得隐瞒、歪曲事实。
3.全面性:报送的信息应包括事件的性质、时间、地点、原因、影响、处置措施等。
4.保密性: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信息,应严格保密。
三、信息报送范围1.自然灾害:地震、洪水、台风、暴雨、泥石流等。
2.事故灾难:火灾、爆炸、交通事故、校园设施事故等。
3.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校园环境安全事故等。
4.社会安全事件:校园周边治安事件、恐怖袭击、突发事件等。
四、信息报送流程1.学校各部门、各班级发现突发事件后,应立即向学校应急指挥部报告。
2.学校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应及时核实事件情况,并按照以下程序进行信息报送:(1)向学校主要领导报告,请求指示;(2)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3)向所在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报告;(4)根据事件性质,向相关行业协会、媒体等报告。
3.学校应急指挥部负责收集、整理、审核报送信息,确保信息准确、全面。
五、信息报送要求1.学校各部门、各班级应建立健全信息报送制度,明确责任人,确保信息报送渠道畅通。
2.学校应急指挥部应定期对信息报送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报送不及时、不准确、不全面的,予以通报批评。
3.学校应加强信息报送队伍建设,提高信息报送人员的业务素质。
六、奖励与处罚1.对在信息报送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对迟报、漏报、瞒报、谎报等违反信息报送规定的,依照相关规定追究责任。
七、附则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本制度由学校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3.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本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
应急信息报送制度
![应急信息报送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ed8bb99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55.png)
应急信息报送制度应急信息报送制度是指针对突发事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紧急情况,建立起来的一种报告及传达机制。
其目的是为了及时准确地汇集、整理和传播必要的信息,为应急事件的应对和处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应急信息报送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其主要内容和要求。
应急信息报送制度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急信息报送制度可以帮助及时发现和掌握突发情况。
当突发事件发生时,通过及时报送相关信息,可以使上级部门迅速了解事件的原因、影响范围和紧急程度,从而更加精准地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其次,应急信息报送制度可以保证防灾减灾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建立健全的报送制度可以明确信息汇总的流程和责任人,确保信息的采集和传递有条不紊,减少信息传递中的漏洞和错误,提高应急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再次,应急信息报送制度可以加强与社会各方的沟通和合作。
通过及时报送突发事件的信息,可以使社会各方迅速得知事件的情况,进而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与支援。
这不仅有助于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事态的发展和减少损失,还能够增强社会各方的共识和凝聚力。
应急信息报送制度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急信息报送制度应明确报送的信息内容。
包括突发事件的基本信息、影响范围和预估损失等方面的数据,以及应急工作的进展、成果和存在的问题等相关信息。
其次,应急信息报送制度应明确报送的时间要求。
不同紧急情况可能要求不同频率和时效的信息报送,因此应明确具体的报送时间要求,以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再次,应急信息报送制度应明确报送的渠道和方式。
包括报送信息的途径和接收方,报送信息的形式和格式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信息的畅通和顺利流转。
最后,应急信息报送制度应明确信息报送的责任主体。
不同级别的单位和部门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中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因此应明确具体的信息报送责任主体,以保证信息的全面和有效传达。
总之,应急信息报送制度是保障应急工作的重要手段和保障措施。
突发灾害事件防控信息报送机制
![突发灾害事件防控信息报送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60f6304c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32.png)
突发灾害事件防控信息报送机制1. 概述突发灾害事件防控信息报送机制是为了加强对灾害事件的监测和防控工作,及时获取和传递灾害情报,以便及早采取预防和应对措施。
本文档旨在规范突发灾害事件防控信息的报送流程和要求。
2. 报送对象突发灾害事件防控信息的报送对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部门和人员:- 政府相关部门(如应急管理部门、气象部门等)- 监测和预警机构- 救援队伍和工作人员- 媒体和公众3. 报送内容突发灾害事件防控信息的报送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 灾害事件的类型、规模和危害程度- 灾害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影响范围- 灾害事件可能对公众和环境安全造成的影响- 已采取和拟采取的应对和救援措施4. 报送流程突发灾害事件防控信息的报送流程如下:1. 监测机构或相关部门获取到灾害事件的信息后,及时进行核实和确认。
2. 核实和确认无误后,将信息报送给应急管理部门或其他相关部门。
3. 应急管理部门根据需要将信息进一步传递给其他相关部门和人员。
4. 相关部门和人员根据接收到的信息,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并报告应急管理部门。
5. 应急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向媒体和公众发布相关的灾害防控信息。
5. 报送要求突发灾害事件防控信息的报送要求如下:- 报送信息应准确、及时和完整。
- 报送信息应采用统一的格式和标准,以方便信息的整合和分析。
- 报送信息应注明来源和报送时间,方便追溯和核实。
6. 报送效益突发灾害事件防控信息的及时报送能够帮助相关部门和人员了解灾情、判断危害、采取措施,从而有效地提高灾害防控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最大程度地保护公众和环境的安全。
7. 总结突发灾害事件防控信息报送机制是一项关乎公众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
各相关部门和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流程和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送信息,以保障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应不断完善和优化报送机制,提高信息的采集和传递效率,为防控工作提供更大的支持和保障。
---以上内容为突发灾害事件防控信息报送机制的文档,并旨在规范报送流程和要求。
安全应急报送管理制度
![安全应急报送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7c5cc78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a1.png)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员工,包括但不限于生产、管理、服务、后勤等部门。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规范安全应急报送工作,确保信息畅通,提高应急处置效率,降低事故损失。
第二章报送原则第四条及时性原则:发生安全事故或突发事件时,应立即上报,不得迟报、漏报、谎报。
第五条准确性原则:报送的信息应真实、准确、完整,不得隐瞒或夸大事实。
第六条完整性原则:报送内容应包括事故或事件的基本情况、影响范围、处理措施等。
第七条分级报送原则:根据事故或事件的严重程度,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分级报送。
第三章报送程序第八条事故或事件发生后,事发部门负责人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调查,了解事故或事件的基本情况。
第九条确定事故或事件性质后,事发部门负责人应立即向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报告。
第十条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赶赴现场,进行现场勘查。
第十一条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根据现场勘查情况,确定事故或事件的级别,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二条上级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处理,并根据情况采取措施。
第四章报送内容第十三条报送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一)事故或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名称、涉及的人员及设备情况;(二)事故或事件的性质、原因、经过及造成的损失;(三)事故或事件的影响范围及应对措施;(四)事故或事件的调查进展情况;(五)其他需要报告的相关信息。
第五章处理与反馈第十四条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及时处理事故或事件,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处理结果。
第十五条事发部门负责人应积极配合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调查处理工作,提供必要的证据和资料。
第十六条事故或事件处理后,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第十七条对迟报、漏报、谎报事故或事件的行为,将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完整word版)卫生应急信息报送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标准及响应级别
![(完整word版)卫生应急信息报送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标准及响应级别](https://img.taocdn.com/s3/m/5c67378827d3240c8547ef05.png)
卫生应急信息报送制度一、卫生应急信息传递制度1、医院建立与市卫生局应急办有效的联系通道,保证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过程中,上传、下达的信息畅通和准确.2、接到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时,应问清“事件”发生和发展的一般情况(时间、地点、事故单位、事故类别、事故原因)以及伤情或毒物种类,危害波及范围和程度,下达给本院的具体救援任务及各项要求,认真做好电话记录,立即向医院应急医疗救治领导小组组长报告.3、接到报告,医院卫生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立即通过院应急办向所有领导小组成员发出指令,迅速到指定地点集合;根据指令要求,启动医院应急救援预案;组织、部署、指导、协调本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工作.4、领导小组各成员在接受任务后,按各自职责和预案的要求迅速开展工作,并将各自信息及时反馈给领导小组组长;组长综合所有信息后再向局应急办报告医院的准备情况和能承受的最大急救能力,包括:床位预留、技术力量、特殊药品和设备等,以供其统筹决策。
5、医务部应根据应急预案,立即布置应急医疗救治工作。
医疗救治组成员接到指令后立即赶往指定地点,按预案要求进行各项准备和开展工作。
6、医院对参加院内应急救援网络的所有成员建立有效、畅通的通迅联络并宣布相关纪律。
7、有现场救援任务时,应保证救援小组人员落实,及时掌握所有“一线”及“替补"队员的通讯信息,随时能拉得出、用得上;装备、物品的数量和质量符合应急救援“清单”的要求;平时药品和器械必须定期检查,常换常新,保证在有效期的范围内;急救车辆由急诊科管理,保持常备不懈,车况良好,不得随意挪作他用。
8、在应急处置过程中,随时接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的指令,接受专家组关于诊断的意见、救治的方案、出院的标准和出院的时限等指导.9、指定专人对本院应急救治全过程作信息收集和统计汇总工作,全面掌握院内应急救治进展情况,对事件中所有进入本院的诊治者都应登记造册.10、每日向市卫生局应急办报告在院的患者及医学留观者的情况(数量、病情)、医疗救治进展等,重要情况要随时报告。
煤矿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制度
![煤矿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5ec5dc7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08.png)
煤矿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制度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为了及时有效地应对煤矿事故及其他突发情况,确保煤矿生产安全和员工生命财产的安全,我们制定了,以便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实施紧急救援和应对措施。
请各位严格执行该制度,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一、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制度的目的为了及时准确地掌握煤矿的安全生产情况,有效应对突发事故,保障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的范围该制度适用于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各类突发事件、事故及其他紧急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人身伤亡事件、火灾、瓦斯、矿灾、塌方等。
三、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的流程1. 发现突发事件或事故:发现煤矿生产中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或事故时,立即按照煤矿应急预案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置和报告。
2. 确认信息准确性:报告人员在报告前需对信息进行核实确认,确保信息准确性。
3. 报告程序:(1)立即向生产主管部门或值班领导报告事故情况,同时通知现场相关人员配合应对措施。
(2)生产主管部门或值班领导收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相关部门、单位及领导。
(3)生产主管部门或值班领导将事故情况及应对措施及时传达到现场,指导现场人员做好事故应对工作。
4. 信息传递:(1)根据情况,将事故情况通过电话、短信、对讲机等方式及时传达给相关人员,确保信息的快速传递。
(2)对于重大事故或紧急情况,可以启动应急通报系统,向上级主管部门及相关单位发送紧急通知。
四、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的注意事项1. 报告人员应当保持冷静,及时向主管部门或值班领导报告事故情况,不得隐瞒或虚报。
2. 报告人员应熟知煤矿应急预案和相关规定,掌握应对措施,做到知情、迅速、准确。
3. 生产主管部门或值班领导收到报告后,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应对措施,确保事故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5. 各相关部门应当配合主管部门的指挥和统一领导,积极配合应对工作,做好信息的传递和沟通,确保事故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总结煤矿生产事故及突发事件时有发生,我们必须要有一套科学完善的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制度,以便在第一时间内做好应对工作,最大限度减少损失,确保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煤矿的生产稳定。
应急信息报送制度
![应急信息报送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e389500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c2.png)
应急信息报送制度为切实加强和规范我区突发事件重大信息的报送工作~根据国家及省、市的有关规定~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信息类别分级依据突发事件紧急重大程度~分为一级信息,特别重大,、二级信息,重大,、三级信息,较大,、四级信息,一般,四个级别。
二、信息报送程序发生职责范围内的突发事件~属于一级、二级、三级信息的~责任部门或单位要立即以口头形式报告区政府分管领导~分管领导接到报告后立即报告区政府主要领导~由区政府主要领导向市政府分管秘书长和分管市长报告~同时由责任部门或单位报告区政府应急办,区政府办公室,。
需要书面报告的~由责任部门或单位进行补报。
属于四级信息的~原则上采取书面形式报送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和区政府应急办。
与业务工作有关的应急信息在报告上级主管部门之前~要先报告区政府主1管领导和区政府应急办。
应急信息的报告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相关部门或单位要认真做好接收、登记工作~并及时传递、报告、处理~避免信息滞留、延误。
对于区政府领导的批示意见~要及时组织落实。
三、信息报送时限应急信息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按照程序逐级报告。
口头报告必须说明时间、地点、现场状况、采取的措施及报告人姓名、联系电话等。
书面报告最迟不得超过事发后1小时~并随时续报工作进展情况。
一级、二级信息~每1小时续报一次事态发展及处置进展情况。
四、信息综合及签发以书面形式向区政府报送的信息~由责任部门或单位负责文字综合~经主要领导审阅后报区政府应急办。
向市政府报送书面信息~须经区政府主管领导或办公室主任签字并加盖公章。
未经区领导批准或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同意~一律不得接受新闻单位关于应急信息方2面的采访报道。
五、信息报送责任追究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公共事件重要情况和在应急信息处理过程中有失职、渎职行为的~以及擅自将信息向新闻媒体透露的~对有关责任人要追究责任。
六、信息的反馈、督办和归档对于应急信息处置的承办部门或单位~要认真落实好区政府领导的批示精神~并将有关的报告材料、领导批示等资料做好留存备查~涉密的还要认真做好保密工作。
学校应急信息报送管理制度
![学校应急信息报送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5e52e8a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97.png)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学校应急管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校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
第三条学校应急信息报送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及时性:对突发事件信息要及时收集、报告和处理。
(二)准确性:报送的信息应真实、准确、完整。
(三)保密性: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信息,应依法予以保密。
(四)协同性:各部门、各年级应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应急信息报送工作。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四条学校设立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校应急信息报送工作。
第五条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第六条各部门、各年级应设立应急信息报送责任人,负责本部门、本年级应急信息报送工作。
第三章应急信息报送流程第七条发生突发事件时,事发部门或个人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按照以下流程报送信息:(一)事发部门或个人应在第一时间向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
(二)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及时核实情况,并向上级部门报告。
(三)上级部门根据情况,可要求事发部门或个人补充相关材料。
(四)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将信息报送至相关部门。
第四章应急信息报送内容第八条应急信息报送内容包括:(一)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人员、影响范围等基本信息。
(二)事件性质、原因、发展态势、可能产生的后果等。
(三)已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及效果。
(四)事件对学校教育教学、师生员工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五)其他需要报告的情况。
第五章应急信息报送要求第九条应急信息报送应做到:(一)及时、准确、完整。
(二)信息内容真实、客观。
(三)报送渠道畅通,确保信息传递迅速。
(四)保密工作到位,防止信息泄露。
第六章责任追究第十条对在应急信息报送工作中玩忽职守、弄虚作假、迟报、漏报、瞒报的,将依照相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应急信息报送制度
![应急信息报送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6f2f898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0b.png)
应急信息报送制度应急信息报送制度是指在紧急情况下,为传递有效信息、加强信息交流而建立的一套体系,是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措施之一。
应急信息报送制度能够在急难险重的环境下,为有关部门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减轻应急处置的压力,同时也能给广大民众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指引,消弭恐慌和不必要的误解。
本文将从应急信息报送制度的意义、基本原则、实施流程和建设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有关部门的工作提供参考和帮助。
一、应急信息报送制度的意义应急信息报送制度的建立,是为了有效协调各方资源,及时、准确地发布应急信息。
它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能够快速、广泛地传达信息,助力政府和企业应急求助、疏导民众等方面的工作。
在突发事件的处理中,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应急信息报送制度的存在,能够及时向公众提供相关信息,减轻人们的恐慌和不必要的误解,做好风险隐患管理,避免一些严重的事态发生,有利于信息的传递和信息的核查,更好地协调应对措施,有利于防范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
二、应急信息报送制度的基本原则1.及时:及时传递应急信息是应急信息报送制度最基本的原则,只有信息准确及时传递,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错误。
2.准确:应急信息必须准确、详细、全面,以便在应急事件发生时采取正确的行动。
3.公开:应急信息报送制度要求信息的公开性,政府对公众的信息和应急操作必须开放、透明。
4.负责:对于已经发布的信息,发布者必须对其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三、应急信息报送制度的实施流程应急信息报送制度是由政府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众构成的应急信息网络。
实施流程大体包含三个阶段:监测预警、信息报送和信息发布。
1.监测预警阶段在监测预警阶段,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需加强各自独立的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及早发现各种可能影响公众安全的事件。
同时政府部门也需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信息系统,预先向市民通报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情况,为政府及相关单位的处置和救援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应急信息报送制度
![应急信息报送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22f3cff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09.png)
应急信息报送制度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突发事件的频率逐渐增加。
面对各种突发事件,及时、准确地发布应急信息至关重要。
针对应急信息发布存在的不足,加强应急信息报送制度,有效地提高了应急信息发布的质量和效率,提升了全社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 定义和范围2.1 定义应急信息报送制度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实现相应信息的快速采集、报送和发布。
2.2 范围应急信息报送制度应作用于国家、地方、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等所有组织,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与突发事件相关的信息报送至应急管理机构,以便于相关应急措施的采取。
3. 主要内容3.1 报送信息的分类按照应急管理要求,报送信息可以分为两类:•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非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指社会影响重大、涉及面广、危害性大的突发事件。
非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是指除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外,危害性较小的突发事件。
3.2 报送信息的类型应急信息报送制度的具体类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事件描述:对所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简单、准确地描述。
•信息来源:获取信息的来源,以便核实和采取有效措施。
•影响范围:事件对哪些区域造成了影响和危害。
•事件等级:按照应急管理等级标准,对事件进行评估分级。
•事件进展:随时更新事件的进展和情况,以便于权威部门及时了解事态。
•应急措施:应急管理机构向相关单位下达的应急预警、指示等。
3.3 报送渠道应急信息报送制度一般采用多种渠道同时报送的方式,以保证信息快速、准确地传递:•报送电子邮件:将信息以电子邮件的形式进行报送。
•报送短信:将信息通过短信的方式进行报送。
•报送电话:直接通过电话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报送网络:通过事先建立的网络平台进行报送。
3.4 报送标准为了保证报送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应按照以下标准进行应急信息的报送:•报送信息要求简单明了,便于接收方快速理解。
•报送信息要求全面准确,真实反映当前突发事件。
•在报送信息时,应注意不泄露重大信息和商业机密。
应急政务信息报送制度范本
![应急政务信息报送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3612a5bc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1f.png)
应急政务信息报送制度范本第一条总则为确保应急政务信息报送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提高政务信息服务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应急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信息报送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在应急管理、突发事件、安全生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等方面的重要政务信息报送。
第三条信息报送原则(一)及时性:政务信息应尽快报送,确保紧急情况下政府决策的及时性、准确性。
(二)准确性:政务信息内容应真实、准确,不得虚构、歪曲、隐瞒事实。
(三)完整性:政务信息应包括事件基本信息、发展趋势、影响范围、应对措施等。
(四)规范性:政务信息报送应遵循统一的格式和标准,便于信息处理和资源共享。
第四条信息报送主体(一)事件发生单位:应及时向上级政府部门报告事件信息,并根据事件发展情况适时更新。
(二)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本领域政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和报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三)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发现重大政务信息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第五条信息报送流程(一)事件发生单位在发现重大政务信息时,应立即进行核实,并在1小时内向上级政府部门报告。
(二)上级政府部门收到报告后,应在1小时内进行确认,并根据事件性质和影响范围,决定是否上报本级政府。
(三)政府部门应在事件发生后的2小时内向本级政府报告,并在事件处理过程中及时更新信息。
(四)政府部门在接到上级政府或相关部门的指令后,应立即组织力量进行应急处置,并实时报告进展情况。
第六条信息报送格式政务信息报送应采用以下格式:(一)标题:简洁明了地反映信息内容。
(二)正文:包括事件基本信息、发展趋势、影响范围、应对措施等。
(三)附件:如有需要,可附上相关文件、图片、视频等资料。
第七条责任追究(一)迟报、谎报、瞒报、漏报政务信息,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二)政务信息报送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的,责令改正,并对相关单位及人员进行通报批评。
应急信息报送制度
![应急信息报送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11f4355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ca.png)
应急信息报送制度第一条为规范应急信息报送工作,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应急信息,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应急信息报送的主要内容1.可能发生、即将发生、已经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的时间、地点、单位和涉及的相关人员。
2.突发事件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及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3.突发事件发生后已采取的初步处置措施、下一步将采取的处置措施、事故控制情况及未来走势预测。
4.应急信息报送单位、签发人、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第三条应急信息报送程序、时间和方式1.紧急信息要随事件发生随时报送,报送以书面报告为主,情况特别紧急时,可用电话口头初报,随后再书面报告。
在第一时间报送紧急重大事件信息时,情况尚不清楚,还需进一步核实的,可先报告初步所掌握的基本情况,再根据事态发展和对情况了解的深入,进行后续跟踪报送。
报送紧急信息最迟不得晚于事件发生后1小时。
2.应急办电话xxxxxxx、传真xxxxxxx,值班室电话xxxxxxx。
第四条应急信息报送必须实事求是、及时准确,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
对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的部门,公司将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由监察机关对主管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五条本制度自敲章之日起执行。
附1:富喜尔化学20年度应急管理职员通讯录报表附2:富喜尔化学突发事件情况的情况敷陈附3:XXX突发事件评估报告附1:富喜尔化学20年度应急管理职员通讯录报表上报单位(公章):上报时间:地址单位值班电话主要领导姓名单县徐寨镇经济园区传真办公电话室庐电话手机办公电话分管领导姓名住宅电话手机应急小组卖力人姓名办公电话室庐电话办公电话住宅电话手机办公电话室庐电话手机应急小组工作人员姓名应急小组工作职员姓名备注报表人:联系审核人:附2富喜尔化学突发事件情况的情况敷陈年代日时,我公司,发生了(突发事件)。
到现在,已造成人员伤亡数量、财产损失等情况)。
最新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安全事故应急防控信息报送制度
![最新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安全事故应急防控信息报送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961202ffab069dc502201e1.png)
xx中心小学
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为及时掌握食品安全事故准确情况,迅速采取应对措施,加以妥善处理,依据国家有关规定,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特制定本制度。
1、本镇所有完小、幼儿园和个人均应遵守本制度。
2、本制度所称食品安全事故是指因食用食品导致的群体中毒事件。
3、本制度所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是指在食物、食品、储藏、经营、消费等活动中对学校及教职员工健康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损害的食品安全事故。
4、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发生后必须及时报告。
具体为:发现少量(5人以下)轻度症状(入腹泻)及时向学校校长报告,由校长报检查小组备案,发现较严重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应立即向领导小组(组长)报告,由领导小组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当地政府报告,同时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请求医疗救援,同时立即启动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应急方案。
5、报告应采用电话、传真、电子邮件或其他快捷有效的方式(文字报告根据需要可后补)
6、各学校及相关单位和个人对食品安全事故不得瞒报、缓报、谎报,不得阻碍他人报告。
7、学校领导及相关单位领导和有关工作人员违反上述规定,将按照《洋县戚氏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规定予以处理。
xx中心小学
二〇二一年三月七日。
学校传染病应急防控与信息报送制度
![学校传染病应急防控与信息报送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ed84257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27.png)
学校传染病应急防控与信息报送制度学校是一个人群聚集的地方,因此在传染病爆发的时候,学校需要制定应急防控与信息报送制度,以便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传染病,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学校的正常运转。
一、应急防控制度2.疫情监测与发布机制:学校应建立健全疫情监测与发布机制,定期组织疫情监测,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并向师生、家长进行告知。
3.学生入校健康检测:学校应对学生实行健康检测制度,包括测量体温、询问疾病症状、了解旅行史等,并及时通报异常情况。
4.紧急疫情处置预案:学校应制定紧急疫情处置预案,明确各种疫情的应对措施,包括疫情隔离、消毒、封控等。
5.健康档案管理:学校应建立学生的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对学生的健康状况进行记录和跟踪,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6.疫情教育与宣传:学校应加强疫情教育与宣传,例如开展卫生健康知识讲座、制作宣传册等,提高师生的防病意识。
7.校园环境卫生管控:学校应加强校园环境的卫生管控,包括加大校舍消毒力度、确保食堂卫生等。
1.疫情信息搜集与报送:学校应设立疫情信息搜集和报送机制,及时向相关部门上报疫情信息。
2.疫情通报与告知:学校应定期向师生、家长发布疫情通报和告知,包括疫情防控措施、疾病预防知识等。
3.学校内部信息沟通:学校应建立良好的内部信息沟通机制,确保各部门之间的信息畅通。
4.信息保密与发布:学校应加强疫情信息的保密工作,防止信息泄露,并及时发布可公开的疫情信息。
5.信息监测与反馈:学校应对疫情信息进行监测和反馈,及时调整应急预案,保障学校的防疫工作。
6.外部信息报送:学校应及时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卫生健康部门报送疫情信息,确保信息流通。
总之,学校传染病应急防控与信息报送制度对于保障师生的健康和学校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应急防控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健全疫情监测与发布机制,加强学生入校健康检测,制定紧急疫情处置预案,强化健康档案管理,加强疫情教育与宣传,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管控等。
同时,学校还应建立健全信息报送制度,确保疫情信息的搜集、报送、通报、告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应急防控与信息报送制度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按上级部门相关要求,特建立传染病上报制度,内容如下:
1、班级内发生传染病,班主任在第一时间教务处,上报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及联系方法、所患疾病、发病日期、诊断单位。
2、教工发生传染病,学科或部门负责人在第一时间报教务处,上报内容同1。
3、学校方在接到上报疫情后在第一时间上报疾控中心,根据要求采取相应措施。
4、传染病患者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实施办法》进行隔离治疗,传染期内不得复课复工。
5、对于班级或科室内发生疑似传染病的,班主任、部门负责人在第一时间报教务处,经查确有传染病可能的,同3进行处理。
6、对于瞒报,谎报,漏报,迟报及其他人为原因造成严重后果的,根据相关法律及规定有关责任人将被经济处罚、行政处分及追究有关法律责任。
(一)报告病种
1、法定报告的甲类和按照甲类控制的乙类传染病。
学校内发现甲类(霍乱、鼠疫)传染病疑似或确诊的散发病例,
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炭疽疑似或确诊散发病例。
2、法定报告的乙、丙类传染病。
(1)呼吸道传染病。
学校内在疾病最长潜伏期内发生麻疹2例及以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例及以上,丙类传染病中流行性感冒、风疹、流行性腮腺炎10例以上。
(2)肠道传染病。
学校内在疾病最长潜伏期内发生急性病毒性肝炎、伤寒、副伤寒5例及以上、痢疾及丙类肠道传染病10例及以上。
3、非法定报告的传染病。
学校班级内出现集聚性水痘、手足口病等非法定传染病病人以及集聚性不明原因疾病病人,应立即向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4、发热事件。
同一班级内在1天或3天之内突然出现有3例以上的体温大于38度,并伴有头痛、咽痛、肌肉酸痛等类流感症状的病人应向学校保健教师报告;同一学校内在1天或3天之内突然出现有5例以上的体温大于38度,并伴有痛、咽痛、肌肉酸痛等类流感症状的病人应立即向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5、食源性疾病
学校在短期内发生因食品原因引起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伴有发热症状的病人10例及以上,应立即向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二)报告要求
1、学校校长、老师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分管领导为传染病信息报告的责任人。
学校指定专人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应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和传染病报告登记簿,加强对师生健康情况晨检或巡查,及时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及时报告。
2、学校师生中一旦发现有上述情况的,学校保健教师应做好学校传染病病人登记,在第一时间内以电话和网络形式报区教育局办公室或体卫科艺科,同时报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发现学校内上述传染病暴发或流行、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集体性发热事件和水痘、手足口病等非法定传染病暴发疫情应立即电话向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做好新续发病人的动态报告。
三、传染病预防
1、学校应认真执行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做好对新生的预防接种凭证入学,配合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所在地的卫生服务中心做好相关疫苗免疫接种、传染病监测等工作。
2、学校每年应拨出一定比例的传染病预防控制专项经费,用于学校肠道、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疫情的应急预防控制,包括应急药物储备、疫苗储备、消毒药械以及现场疫情控制等。
3、每年组织对校内从事饮食、饮水、保育行业人员定期体检,发现属法律规定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应及时调离岗位。
4、加强对学校内食堂卫生工作管理,建立规范工作制度,防
止食品在加工制作过程中交叉污染。
做好师生饮水卫生、确保提供师生安全、卫生、合格的食品与饮用水。
做好校内粪便管理和苍蝇、蚊虫等媒介昆虫消杀灭工作。
5、做好对学生健康查检和巡查,进行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预防的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