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杨修之死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杨修之死》
设计范书颖
教师寄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2、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3、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助读资料
曹操:魏国的首领,小说中有“奸雄”之称。所谓“奸雄”指的是他既有雄才大略,是个大英雄,同时又非常奸诈多疑。是三国演义中反面人物的典型形象。这同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曹操大不一样。
杨修:《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等历史书上,都有杨修事迹的记载,可以说是一个才子。他字德祖,出身于一门四世三公的士族官僚家庭,其父杨彪曾任太尉,始终跟着被曹操挟持的汉帝,杨修则当了丞相主簿,杨修聪颖过人,史有传载。《世说新语〈捷悟〉》篇所辑的七则故事中关于杨修的就占了四则。他以自己杰出的才华闻名洛阳,也因为才华被曹操罗致并委以主簿要职。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杨修之死》即后半回“曹阿瞒兵退斜谷”的主要内容。原回目是从战争发展的进程着眼,反映三国交战情况,曹操遣大军去蜀,兵败;蜀兵渡汉水,曹操退守阳平关,再败,复兵退斜谷,此时,曹操心中进退犹豫不决,课文节选由此开始。节选部分着力叙写曹操杀杨修的前因后果,改题为“杨修之死”是耐人寻味的。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对照注释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故事。
2、曹操为什么要杀杨修?
二、细读课文,理解探究,完成下列表格
三、合作探究
1、概括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点。
2、曹操杀杨修,是否杀得有理?关于杨修死因,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之于杨修,有人说另有他因。你持何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四、课文链接
杨修这个素负才名的文士,当他自以为能读解曹操的心思时,等待他的却是死亡。
后人诗曰: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
阅读材料,说说杨修和纪晓岚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更赞同哪一种做法?
清朝时,皇帝命纪晓岚编《四库全书》,纪晓岚故意屡次在一些字眼上犯错,让皇帝指出,皇帝觉得很高兴,“连纪晓岚这样有学问的人都让朕指出错来”,龙颜大悦,纪晓岚更得到重用。
请大家谈谈如何看待这两件事。(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当堂练习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1)庖官( ) (2)食讫( ) (3)佯惊( )
(4)伺查( ) (5)谮害( ) (6)诈败( )
(7)麾军( ) (8)绰刀( )
2.你认为本文中曹操的形象和你在历史上学的曹操一致吗?你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课文中反映的作者认识来看,杨修之死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本文在写法上有哪些方面是值得你去学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杨修之死》一、2、因为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二、
三、1、杨修:恃才放旷、狂妄轻率、好耍小聪明
曹操:虚伪奸诈、老谋深算、阴险多疑、嫉贤妒能
2、有理之处:杨修身为曹操的高级幕僚,不思帮助军队渡过难关,反而影响军心,确实该杀。
无理之处:一是曹操确定了具有暗示性的口令,自己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二是处罚不公,斩杀了杨修,对夏侯惇却没有丝毫处罚。
杨修:聪明反被聪明误,聪慧机智知识渊博,可谓英才;恃才放旷目中无人,终尝苦果。为人不可恃才放旷,做事定要三思而行。
四、当堂练习
1.(1)páo (2)qì (3) yáng (4)sì
(5)zèn (6)zhà (7)huī (8)chāo
2.不一致。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在分裂混乱的三国时期,对统一我国北方曾起过相当重要的作用,与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是不等同的。
3.一方面由于杨修自身原因,恃才放旷,无所顾忌,凡事不考虑利害得失,任意为之。另一方面是由于曹操的嫉贤妒能,阴险奸诈。
4.主要有两点:A.让事实说话。作者对曹、杨的性格特点不是通过评论来表现,而是用一件又一件的事实来反映的。每件事同时表现了曹、杨两个人物,生动形象。B.在记叙的顺序上,本文很好地运用了插叙,比顺叙更引人入胜,曲折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