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班级管理概述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一章 班级管理概述 班级管理课件

第一章  班级管理概述 班级管理课件


初为班主任,对学生平等相待、对工作尽心尽责,
制定安排好值日名单,我会在较早的时间到达学校,指
导、监督学生。但我渐渐发现,凡事做到事必躬亲,真
的很累。当你未亲临现场时,总会有一些不如愿的结果。
我开始反思,这样以班主任为主导的管理模式,表面上 能使班级相对稳定,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其弊端也暴露 无遗。学生的依赖性增强,习惯在教师的监督下学习和 生活。不论对于班级的长远管理还是对于学生的长远发
(二)班级的概念界定
❖ 班级就是在学校内根据一定的规章制 度,由学校教师和一群年龄相近、知识水 平相似并有着共同的学习目标和需求的学 生,按一定人数规模,与一个适宜环境共 同组成的集体组织,按照学校要求通过师 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相互影响的活动过程完 成预定的教育目标。
(三)班级组织的特点
1.班级是由未成年人构成的特殊性社会组织 2.班级是以学习为中心开展活动的教育性组织 3.班级是由多元化背景构成的文化性组织 4.班级是以人格化特点表现出来的生态性组织
皇(教宗)从枢机主教当中选出,枢机则为教宗的助手
和顾问,由教宗直接任命,大部份枢机由主教担任。枢
机的职责主要为辅佐教皇(教宗),负责协助教皇(教
宗)管理普世教会。社区教士(神父)为 主教的协助者,
协助主教牧养天主的子民(即管理堂区事务、教导教友)。
在将近2000年中,这种管理结构基本上没有变化。
(二)管理的概念界定
二、什么是管理
❖ (一)管理的历史背景 小资料
管理系统示例:罗马天主教会的管理

罗马天主教会是在公元2世纪建立的,最高权力集中
在罗马,教会建立了一个简单的权力等级机构,管理教
会事务。这个权力等级结构由五个层次组成,由下至上

班级管理课件:班级管理概述

班级管理课件:班级管理概述

班级管理概述
(一) 坚持全面管理原则的意义 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他们在德、智、体、美、 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中一项极为重要的责任。 坚持全面管理原则,就是要把思想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贯 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鼓励学生 积极参加,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端正学生的思 想作风,组织多种形式的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德才兼备的 高素质人才。
班级管理概述
一、方向性原则 方向性原则就是指班级管理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
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这是班级工作受社会政治、经济制 约的客观规律的反映,也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目 的、任务及其特点所决定的。
班级管理概述
(一) 坚持方向性原则的意义 只有坚持方向性原则,班级工作才能确立正确的目标, 班级的各任课教师和学生才能有向心力、凝聚力。如果管理 方向发生偏差,它所造成的消极影响一般很难纠正。 学校教育以育人为目的,育人质量是学校管理活动的最 终成果。
班级管理概述
(1) 中差生的转化工作前提在于组织师生做深入细致的 调查研究,找到“差生”形成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设计 出行之有效的转化措施。
班级管理概述
由班级管理的产生过程可以看到,传统教育的班级管理 就其方式而言,主要倾向于专制式的管理,但随着教育的发 展,特别是现代教育产生以后,班级管理的理念、理论方式 与方法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班级管理概述
(二) 班级管理的发展趋势 传统教育认为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育,在这种理念下, 班级管理方式是专制式的。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班级管理 逐渐走向科学,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1.教师角色由“领导者”向“引导者”过渡 教师是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当我们重视 并突出班级的组织特性,遵循组织管理的一般原理时,教师 的角色就很容易被窄化为“领导者”,但是领导不能代替教 育,教师角色由“领导者”向“引导者”转变已是一种趋势。

幼儿园班级管理 全套课件

幼儿园班级管理 全套课件
展的需要,更是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 ❖ 3、学习幼儿园班级管理是培养和提高幼儿园管理队伍素质
和管理水平的需要。
二、学习幼儿园班级管理的要求
❖ 1、加强学习,具有扎实的理论和基础知识 ❖ 2、理论联系实际 ❖ 3、创造性地学习
第一章 小结
幼儿园管理概述 一、管理概述
二、幼儿园管理的对象和内容
幼儿园班级管理
(二)幼儿
《幼儿园教育指导 纲要》明确指出: “尊重幼儿在发展 水平、已有经验、 学习速度与风格等 方面的个体差异, 允许幼儿以自己的 方式学习,并给予 必要的支持与帮助, 使每一个幼儿都能 感受到安全、愉快 和成功”。
幼儿园班级管理
关于幼儿编班与班级人数《规程》规定:
年龄段 (岁)
幼儿园班级管理
2.保育员的主要职责《规程》规定:
(1)负责本班房舍、设备、环境的清洁卫生和 消毒工作; (2)在教师指导下,科学照料和管理幼儿生活 ,并配合本班教师组织教育活动; (3)在卫生保健人员和本班教师指导下,严格 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 (4)妥善保管幼儿衣物和本班的设备、用具。
当,因此,每班幼儿男女性比例也应 该大体相当。
幼儿园班级管理
幼儿园班级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关注 幼儿个体差异: 1、每个领域的教育内容的选择要体现“ 以幼儿健康发展为本”的观念; 2、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各种素材和教具的 选择要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3、在师生互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引导和 点拨要“充分尊重幼儿个体差异”。
(2)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合理组织教育内容,提供 丰富的玩具和游戏材料,开展适宜的教育活动;
(3)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并配 合保育员管理本班幼儿生活,做好卫生保健工作;

班级管理课件

班级管理课件

(三)保障教师身体健康的建议 1、保持健康的体质 2、提高保健意识(营养、医疗) 3、养成锻炼习惯,持久坚持 4、政府积极推行教师健康保障政 策 5、提升人文关怀,为教师适当减 压
二、心理素质 • 心理素质是指个体在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等方面所具有的基本特 征和品质。是一个人在思想和行 为上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 倾向、特征和能动性。
(二)班主任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 意义 1、有助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 理成长和愉快学习的环境。 2、有助于协调师生关系。 3、给学生提供了观察模仿的良 好榜样,利于健全人格的养成。
• 许多研究表明,教师的学历、知 识水平和学生的发展并没有必然 的联系,而教师的心理品质对学 生发展的影响则是长期的、潜移 默化的,并且学生年龄越小越容 易接受教师语言态度、行为习惯 的影响。
二、班级的构成
• • • • • • 班级目标 组织机构 组织规范 教育活动 教育场地 教育资源
三、班级的产生和发展
• (一)班级的产生 • 班级是班级授课制的产物 • 班级授课制的奠基人:夸美纽斯
三、班级的产生和发展
• • • • • (二)班级的发展 开放式班级的出现 分层变动式班级的出现 班级规模适当缩小,趋于合理化 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运用
(一)班主任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1、良好的心理过程品质 积极向上的态度、乐观稳定的情绪、 坚强不屈的意志 2、良好的个性品质 3、广泛的适应性
• 在教师诸多心理品质中,对学生 有直接影响的人格特征有以下几 项:(1)精神振作还是沮丧; (2)兴趣广泛还是是狭窄;(3) 性格暴躁还是稳定、和蔼;(4) 意志坚强还是懦弱,果断还是犹 豫不决;(5)生活有条理还是杂 乱无章。
二、能力结构 • 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 活动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 理特征。

班级管理(课件)

班级管理(课件)
班级目标应该注重长期和短期 相结合,既有长远的发展规划 ,也有短期的实施计划。
03
CHAPTER
班级管理流程
班级计划制定
制定目标
根据学校整体教学计划和学生实 际情况,制定班级学期、月度和
周度的教学目标。
安排课程
根据学校课程安排和学生需求, 合理安排班级的课程表,确保课
程进度和教学质量。
制定计划
制定班级日常管理计划,包括学 生考勤、作业布置与批改、考试 安排等,确保教学秩序的稳定。
学生心理健康管理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自卑 等。
管理策略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服务,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
家校合作问题处理
家校合作问题
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合作等方面的问题,如家长参与度 低、家校矛盾等。
班级规章制度
01
02
03
04
班级规章制度是班级管理的重 要保障,它规定了班级成员的
行为准则和奖惩措施。
规章制度应该全面覆盖学生的 学习、生活、纪律等方面,确
保班级的正常运作。
规章制度应该明确具体,易于 理解和执行。
规章制度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 性,以适应不同的情况和需求

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它体现了班 级的价值观念和精神风貌。
纪律管理
制定班级纪律规定,对学生日常行为进行规范和 管理,维护班级秩序。
学习监督
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跟踪和 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安全监督
对学生安全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学生在校期间 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班级管理(课堂PPT)

班级管理(课堂PPT)

2020/6/26
.
14
班级社会化的主要内容: 传递思想意识、价值观念; 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 习得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 培养良好品行和行为习惯; 培养适应社会环境和群体生活的能力; 培养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意识
核心:个体作为社会成员履行成人角色的 “个人责任感和能力的发展”
2020/6/26
或群体。这种集体具有:
第一,高度的社会倾向性(合社会性)
第二,高度的组织性(纵横层次、联系与差异、整 体效应等)
第三,高度的社会主体性(作为集体的班级有目标 、价值、规范、准则、氛围等)
.
23
概括地说来就是,建立合格的集体,建立 集体对个人的合理影响。
1、尊重与要求相结合原则。教育经验的 本质是“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 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他指出,在集体初 建时期,领导者应当以“不许反对的方式 ”提出要求。以后,集体本身就能向其成 员提出要求。
2020/6/26
.
17
P7 您认为究竟如何理解班级管 理?它的目标、内容、手段应该
是什么?
2020/6/26
.
18
班级管理的内含 1、谁是班级管理者 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委员会、班委会 2、班级管理的目标是什么 班集体 3、班级管理的内容是什么
班级中各种管理资源的处置(学生、家长 、任课教师、教室布置、环境、座位安排 、班级制度制定等)
概括地讲就是,一个人对自己有自我认识, 能够自己安排自己的事,能够强制自己,战 胜自己,能够主动去关心别人,才是真正地 开始了自我教育。
2020/6/26
.
29
“什么地方和什么时候开始自我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应当在童年时期和少 年早期,即从7岁到10岁,就教给一个人自 己安排自己的事,并在必要的时候能够强 制自己,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那么以后 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再教育的问题。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模块三PPT课件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模块三PPT课件

多样性原则 计划性原则 生活性原则
三、班队活动的类型
四、班队活动的有效组织与指导
选择合适主题 做好精心准备
给学生自主权利 活动形式多样
第六章 课外活动
一、 课外活动概述 二、 课外活动的内容 三、 课外活动的形式 四、 课外活动的指导
一、课外活动概述
(一)课外活动的概念
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为了发展学生 的个性、兴趣、爱好和特长,开发学生的智力,根据学 生自由选择参加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 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
二、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基本特征
(一)明确的共同目标 (二)一定的组织结构 (三)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 (四)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
容的氛围
三、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
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四、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组建阶段 初步形成阶段 发展阶段 成熟阶段
二、班主任的作用
(一)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二)班主任是学校进行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 (三)班主任是各任课教师的协调者 (四)班主任是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
三、班主任的基本素养
四、班主任的任务和职责
(一)班主任的根本任务 (二)班主任的职责
1.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2.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3.指导学生课外、校外生活和活动 4.管理班集体,指导少先队工作 5.协调各任课教师的工作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第一章 班级管理概述 班级管理课件

第一章  班级管理概述 班级管理课件

西亚本地人,强烈反对奖励个人机制,认为高绩效的奖金应该奖励
整个团队,给雇员增加年薪。很显然摩托罗拉文化和马来西亚文化
有共同的价值观,双方都认为有功的员工应当受到奖励,不同的是
价值分配标准不同。英美文化的个人主义思想认为,奖励团体会让
那些出力不多的成员也得到奖励,而这是不公平的,如果对美国人
实行这种奖励方式会造成业绩下降;马来西亚文化的注重团体思想
二、什么是管理
❖ (一)管理的历史背景 小资料
管理系统示例:罗马天主教会的管理

罗马天主教会是在公元2世纪建立的,最高权力集中
在罗马,教会建立了一个简单的权力等级机构,管理教
会事务。这个权力等级结构由五个层次组成,由下至上
是社区教士(神父)、主教、大主教、枢机主教和教皇
(或称教宗)。主教通常负责管理一教区所有事务。 教
目前我国中小学常用的班级管理模式有 以下几种:
❖ (一)班级层级管理模式 ❖ (二)班级平行管理模式 ❖ (三)班级目标管理模式 ❖ (四)合作小组管理模式
第二节 班级管理的理念
❖ 一、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 ❖ 二、系统优化的班级管理理念 ❖ 三、民主管理的班级管理理念 ❖ 四、素质提升的班级管理理念
第一章 班级管理概述
第一节 班级管理内涵
❖ 一、什么是班级
(一)班级组织的历史发展
率先正式使用“班级” 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 教育家伊拉斯谟(Desiderius Erasmus)。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J. A. Comenius)奠定了 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
贝尔-兰卡斯特制 道尔顿制 特朗普制
序进行。管理的这些职能为管理者提高了一个明确的框架,使管理
者明白他在管理过程中的所作所为。

《班级管理概述》PPT课件

《班级管理概述》PPT课件
成员的个人目标; 将班级管理的总目标按班级工作的性质或学生发展的各方面的要
求分解为子目标。 另一方面,班级管理目标的层次性还体现为不同时期的目标制定:
近景目标、中景目标、远景目标。 4. 可评价性
整理ppt
12
(四)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依据 1. 依据学校教育目标 2. 依据一定的社会背景和学校具体情况 3. 依据班级实际情况
1、以人为本的原则 尊重个体的生命价值和尊严及个性。 发挥主体性,培养批判性,鼓励创造性。 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幸福生活,而不只是为了
升学和考试。
整理ppt
35
2、方向性原则
教育是独立的,但不是孤立的。任何已有的教育都是 具体现实社会的教育,并为社会发展服务的,纯粹的 教育只有在理论中才有可能存在。
学校教育体现着他存在的社会对人的要求,社会不仅 关心教育是什么,也关心是谁的教育,更关心培养什 么人,特别是在当代全球化语境下,教育的社会主义 方向必须坚持,民族精神、民族人格格外重要。所以 班级管理工作的方向性原则就是坚持社会主义的教育 方针,培养具有全球意识和民族精神的社会主义的 “四有”新人。
整理ppt
27
C(check)检查。分析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 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A (action) 处理、评价和总结。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 理,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对于失 败的教训也要总结,引起重现。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 应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10
(二)班级管理目标的作用 1. 导向作用 2. 驱动作用 3. 激励作用 4. 评价作用
整理ppt
11
(三)班级管理目标的特点 1. 发展性——班级管理中制定的目标应当体现学生发展的要求。 2、针对性——班级管理目标应当能反映班级学生发展的实际要求

《初中班会班级管理》课件

《初中班会班级管理》课件
心理危机干预
掌握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技巧,如倾 听、引导、鼓励等,帮助学生应对心 理困扰。
学生安全危机管理
安全意识教育
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教导他们如何预防意外事故,如火灾 、地震等。
紧急情况处理
教会学生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如何冷静应对,如火灾逃生、地 震避难等。
学生行为危机管理
行为规范教育
明确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班级管理的组织架构
01
02
03
班主任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 ,负责协调班级内各种资 源,制定和执行班级管理 计划。
班干部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助手, 负责协助班主任开展班级 管理工作,组织班级活动 。
学生家长
学生家长是班级管理的重 要资源,可以通过家长会 、家访等方式参与班级管 理,促进家校合作。
02
总结词
培养团队精神
详细描述
通过集体参与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 团队协作精神,增强班级凝聚力。
总结词
激发创造力
详细描述
鼓励学生自主策划和组织文化活动, 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组织能力。
班级体育活动
总结词
增强身体素质
详细描述
定期开展体育活动,如运动会、户外拓展等, 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总结词
培养竞争意识
映学生意见和建议。
学生干部的素质
02
具备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有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学生干部的管理方式
03
选拔优秀学生担任干部,定期培训和指导,建立考核机制,激
励学生干部积极工作。
05
班级危机管理
Chapter
学生心理危机管理
心理危机识别

班级管理第一编.ppt班级、班级管理与班主任

班级管理第一编.ppt班级、班级管理与班主任

三、班主任的工作任务

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开展班级工 作,全面教育、管理、指导学生,使他们成为有理 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体魄健康的公民。 —— 《中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
(1)建立良好的班集体——首要任务 (2)促进全班学生全面发展——中心任务

第二章 班集体
思考: 班级是否就是班集体?

二、班级管理的要素





管理者——班主任 班上每一个学生 任课教师 管理对象——班级生活的全部构成方面,包括: 全体班级成员(学生和相关教师) 空间 时间 班级活动可利用的物质设施和资源(包括经费) 管理手段——班主任实施班组管理的各种措施
三、班级管理的功能
(一)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二)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 (三)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主义意识,自觉维 护集体利益和荣誉;集体在发展和丰富自己的同时, 也不断为每个成员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创造条件, 使个体在集体中找到自我实现的位置。
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向集体提出更高层次的奋斗目 标,进一步提高班干部素质,扩大积极分子队伍; 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提高班集体活动的质 量,发展学生的个性。

一、何为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 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 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 织活动过程。 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 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 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班级管理的对象是班级中的各种管理资源,而主要 对象是学生,班级管理主要是对学生的管理。 班级管理的主要手段有计划、组织、协调、控制。

《班级管理》教学ppt课件

《班级管理》教学ppt课件

三、案例讨论
1.结合案例理解小学班级管理的意义。 2.结合案例理解班级、小学生的生活与小学生的发展的关系
1.提供小学生相互支持的社会基础,为小学生的成长提供独特的不可替代 的成长空间; 2.是小学生获得一些课程以外的知识的主要来源; 3.能够满足对小学生社会性情感等多方面的需求; 4.也可能对小学生的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
2010.09 07特教、07小教 12
(三)网络

网络:
小学生生活的第三重世界(相对于“成人世界”、“儿 童世界”),它扩展了小学生交往的范围,满足了小学生平等 的需求,同时还搭建了小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平台。
2010.09
07特教、07小教
9
四、小学班级管理的对象

(一)班级 (二)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 (三)网络 (四)儿童的权利
2010.09
07特教、07小教
10
(一)班级

学生成长的环境
1.班级与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2.班级与小学生的个性发展

校内基层的教育组织
领导;有相对的独立性。
《班级管理》 教学课件
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课程概述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小学班级管理理论概述 小学班级管理目标 小学班级管理 小学班级管理优化【弹性内容】
2010.09
07特教、07小教
2
《班级管理》课程概述
一、课程地位: 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班级管理
(学)”确立为当今师范学校教育类课程中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重新理解“班级管理”工作。

网络的管理资源
1.从网络的丰富资源中提取与班级管理要求相一致的内容; 2.考虑将网络作为一种交流和沟通的手段,加强班级建设。

幼儿园班级管理PPT课件

幼儿园班级管理PPT课件

06 幼儿园班级管理案例分享
管理成功的案例分享
案例一: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
有效沟通、明确规则
教师通过与幼儿建立良好的沟通,明确班级规则,使得班级秩序井然,幼儿行为规 范。
管理成功的案例分享
案例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多元活动、全面发展
教师通过设计各种有趣的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创造力,促进幼儿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 发展。
安全意识教育
定期开展安全意识教育活动,提高幼儿的安全意 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安全知识教育
教授幼儿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如交通安全、 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
安全实践教育
通过模拟演练等形式,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掌握 安全知识和技能。
安全环境管理
设施设备安全
定期检查幼儿园设施设备的安全性,确保无安全隐患。
场地安全
教师应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通过设 计各种有趣的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和创造力。
建议一: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明确 规则和有效沟通。
教师需要与幼儿建立良好的沟通,明 确班级规则,维持良好的班级秩序。
启示二: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教师需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采用不 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满足不同幼 儿的需求。
03
对安全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安全危机处理
制定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和责 任人。
进行危机演练
定期进行危机演练,提高幼儿和教师的危机应对能力。
及时处理危机
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幼儿 的安全。
04 幼儿园班级家长沟通管理
THANKS
在职培训

《班级管理概述》课件

《班级管理概述》课件
理解和应 用知识。
VS
详细描述
情境式教学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 真实的或模拟的情境,让学生在其中扮演 角色或进行实践操作,以增强其对知识的 理解和应用能力。
互动式教学
总结词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教学效率和 学生学习效果。
详细描述
互动式教学注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 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讨论、辩论、小组合 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其学 习效果。
02
班级管理的组织结 构
班级组织的设计
确定班级组织的目标
设定班级组织的结构
明确班级组织的目标,确保班级成员 了解并认同这些目标,以指导班级组 织的活动和决策。
设计班级组织的结构,包括组织层级 、管理幅度、部门设置等,以确保班 级组织的高效运作。
划分班级组织的职能
根据班级组织的任务和目标,划分不 同的职能部门,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 工作范围。
教师工作压力的缓解
减轻教师工作压力的策略。
教师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工作量大、学生问题行为、家长沟通等,可以通过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寻求同事支持、进行适当的 锻炼等方法来缓解压力。
家校合作的促进
加强家校合作的方法。
家校合作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建立家校沟通机制、鼓励家长参与班级 活动等方式促进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对班级组织变革的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 验教训,持续改进和优化班级组织的结构 和运作。
03
班级管理的日常事 务
学生考勤管理
总结词
掌握学生出勤情况,维护课堂秩序
详细描述
记录学生的出勤情况,及时了解缺勤学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严 格管理课堂纪律,确保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变化期:20世纪后,班级处于弱化和法制化并存的 变化期。在欧美出现否定班级授课制的倾向,而 苏联、日本则在20世纪40年代相继颁布法规, 充分肯定班级和班主任的地位作用,使班级制度 法制化。
二、班主任
“每个班指派固定的教师”,…… “教师应当占据适当 的位置,使他能看见所有人,而且被所有人所看见 ……” —夸美纽斯《泛智学校》
❖ 按班主任工作任务方法分类的学科理论体系:班级学习指导、心 理指导、人际关系指导、闲暇指导、班级工作艺术等
❖ 按交叉学科研究的成果分类:班主任教育哲学、班级心理学、班 级社会学、班级文化学等
❖ 2.以经验型著述居多。 ❖ 3.出现专业期刊。
(四)班主任的任务
(1)管理班级 (2)指导班级活动 (3)教育影响学生(4)协调同事 (5)沟通家长 (6)联系社会 (7)服务学生
班级管理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班级与班主任概述
一、班级 (一)班级的涵义 班级是按教育目的,把年龄相近、文化程度基本相同、有 共同学习任务的学生,划分为固定小范围集合的一种组织 形式,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层单位。
(二)班级的产生与发展 1.萌芽期:中外均出现各类学校,但以个别教学为主,未
形成年级、班级. 思想萌芽——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大多数的教学可 以用同样大小的声音传达给全体学生”。
(三)管理理论
1.古典管理理论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 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 韦伯:官僚行政组织 2.行为管理理论 霍桑实验与人际关系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 阿吉里斯的成人个性理论
泰勒:科学管理的四条行为准则
1.对工作的每种要素均规定一种科学的方法,包括动作准则、标 准化作业和合适的工作条件等。 2.科学地甄选具备合适工作能力的工人。 3.对工人进行培训并给予他们适当的激励,保证一切均按照既定 的科学原则运作。 4.帮助工人制定工作计划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 民国时期,学堂一律改为学校,实行分班教学,并 设有级任教员(小学)或学级主任(中学)。
❖ 我国教育实践中最早使用“班主任”这一名称是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老解放区。
❖ 新中国建立之后,在学校设置“班主任”,并作为 一种制度固定下来。
(三)班主任相关理论的发展 1、学科体系初步形成。
❖ 按学级分类的班主任理论体系:幼儿园班主任、小学班主任、初 中班主任、高中班主任、大学班主任等
法约尔:管理的五大要素
1.计划:为未来拟定行动计划。 2.组织:提供并合理配置资源以完成计划。 3.指挥:领导、选择和评估合适的员工去完成计划。 4.协调:共同努力,确保信息的共享和问题的有效解决。 5.控制:确保工作按计划完成,及时改正缺点和错误。
韦伯:官僚行政组织的特征
• 合理的分工:明确划分各组织成员的职责权限,并且成员 能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霍桑实验与人际关系
• 1927年,由哈佛大学的梅奥带领的研究小组开始着手研究 工人的疲劳生产对产出的影响。这个精心设计的科学试验 排除了之前照明试验时推断出的心理因素的影响。他们选 出6名工人在一间特殊的实验室中进行绕线圈的工作。工人 们的休息时间、工作日和一周总的工作时间都不相同,其 产量被准确记录。但研究者还是没有发现外部工作环境的 变化和产出之间的直接联系,无论工作环境如何变化,产 量忍让持续增长。
• 清晰的职权等级体系:每个人的职权和责任都很明确,并 且每个职位都向更高层级的职位汇报。
• 正式的规章和程序:工作中的行为和决策有正式的规章制 度可循,书面文件存档备查。
• 非个人化:组织中的制度和程序公平公正,对所有人一视 同仁。
• 基于业绩的职业生涯:量才用人,任人唯贤,管理者是组 织中的职业化雇员。
积极的管理方式打破了玻璃天花板效应
• 贝齐·霍尔登出任卡夫食品公司的总裁和首席执行官后, 创造了事业的辉煌。霍尔登拥有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 的硕士学位,她从部门品牌经理升迁到首席执行官只用 了16年。人们称赞霍尔登是“工作努力、专心和负有创 造力”的人,并且具有“积极、乐观、热情、合作和团 队导向”的领导风格。她说:“我认为自己善于激发员 工的热情,设置共同愿景并去努力实现,专注团队工作 以凝聚所有人的力量实现目标。”职业发展对她来说非 常重要。在帮助别人时,她会问:“你需要身么技能, 什么经历,如何发展提高自己?”也许,她的管理方式 可以归纳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如何帮助你使这些成 为现实?”
(一)班主任的涵义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级学生的思想品德、学 习生活、身心健康等方面工作的教师。
(二)我国班主任的实践历史 ❖ 我国在学校中设置具有“班主任”性质的教师,始于
清朝末年的京师同文馆。当时称之为“学监”或“正教 采用 班级教学形式。
2.产生期:16世纪的欧洲,在基督教兄弟会学校和古典中 学(将全校分为十个年级)出现了班级授课的雏形 。
1632年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发表, 标志着“班级授课制”在理论上的确立,班级制度正式 形成,班主任也相应产生.
3.发展期:17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普及教育成为时 代课题,学校教育系统形成了校—年级—班级三层结 构,校长—中层领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也有了明确 分工。班级制度此时处于颠峰时期。
第二节 班级管理概述 一、管理 (一)涵义 (二)要素 (三)管理理论
(一)管理的涵义
• 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以人为中心,对组 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决策、计划、组织、领 导、控制,以便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
(二)管理的要素
• 管理的主体 • 管理的客体 • 组织目标 • 组织环境或条件
• 结论:社会环境的变化(团队氛围、员工态度)影响了工 人的工作效率。
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
• 根据麦格雷戈的观点,支持X理论的管理者往往认为员工都 不喜欢工作,缺乏雄心壮志,没有责任心,抵制变革且喜 欢被别人领导而不是领导他人。麦格雷戈认为这种想法是 不合适的,并提出用Y理论来代替X理论。Y理论认为人们 愿意工作,能自我控制,用于承担责任,具有想象力和创 造力,可以进行自我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