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小镇的早晨》教材分析
《小镇的早晨》教案:启示学生生活中的美好

【导读】《小镇的早晨》是一篇优美的文章,它让我们领略到生活中的美好,体会到时间的价值。
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从中受益并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解读和实践,帮助教师更好地应用《小镇的早晨》这篇文章,在学生中启示生活中的美好。
【正文】一、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了解《小镇的早晨》这篇文章的结构和主题;2、理解文章中所传递的信息,领悟生活中的美好;3、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特别是对于词汇、语法、段落结构和主旨方面的理解。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中的主体结构;2、掌握技巧和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观察和感受能力。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的主体结构;2、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所用的文学技巧和方法。
二、教学策略本节课主要以阅读理解为主。
在文字的层面,本文主要依靠词汇、语法、句式和文学技巧来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和品味。
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取以下策略:1、理解主体结构《小镇的早晨》是一篇典型的抒情散文,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一、午夜的敲门声二、清晨的美丽三、日出的景象四、小镇的风情在阅读这篇文章时,学生需要注意段落的结构、语法和用词的精细。
只有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揭示文章的主人公所看到的美好景物。
2、掌握技巧和方法在学生开始阅读文章之前,需要指导他们经过这样几步的互动式阅读:第一、先有一般的印象。
大声读出题目和文章标题,让学生猜测文章的大意,这有助于学生知道本文的主题和目的。
第二、纵向理解。
通读整篇文章,在理解的基础上,找出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概要。
第三、横向理解。
对每一段进行剖析和分析,找出段落中的重点和关键词汇。
第四、细读篇章。
在前几个阶段的基础上,通过细节分析,使文章的主题更加丰富和准确。
3、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在课堂上,我们需要从内容上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美好进行感性认识,例如可以进行如下的引导:1、学生们可以听一些优美的音乐,看看一些美好的画作,品味生活中的美好;2、让学生们走出校园,在自然景色中观察、感受、品味生活的美好。
小镇的早晨的教案反思与评议

《小镇的早晨》教案反思与评议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绘,了解小镇早晨的景象。
2. 学生能够运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型,表达对小镇早晨的观察和感受。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创作的方式,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提高口语表达和语言组织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体验到自然环境的美好,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内容【教材内容】1. 通过描绘小镇早晨的景象,让学生感受小镇的独特魅力。
2.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 学会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型描述小镇早晨的景象。
2. 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口语表达和语言组织能力。
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小镇早晨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或笔记本。
【课堂导入】1. 教师出示小镇早晨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新课呈现】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插图,让学生描述小镇早晨的景象。
2. 学生通过绘画或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小镇早晨的感受。
【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一幅描绘小镇早晨的画作。
2. 学生轮流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合作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四、作业布置【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观察自己家乡的早晨景象,用文字或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2. 学生与家长分享自己的作品,让家长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反思与评议【教师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体差异?2. 教师是否给予了学生足够的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学生评议】1. 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和参与度如何?2. 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六、教学评价【评价目的】1. 检查学生对小镇早晨景象的描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促进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评价方式】1. 学生作品评价:教师对学生的绘画或写作作品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观察角度、描绘细节和创意表现。
小镇的早晨的教案反思与评议

《小镇的早晨》教案反思与评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镇早晨的景象,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力。
2. 通过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对小镇早晨生活节奏的理解。
3. 培养学生表达对小镇早晨的情感和看法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导入:展示小镇早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描述图片中的元素。
2. 课文阅读:《小镇的早晨》课文,让学生了解小镇早晨的生活情景。
3. 讨论:小组讨论小镇早晨的特色和生活节奏,分享各自的观察和感受。
4. 表达:让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表达对小镇早晨的情感和看法。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小镇早晨的图片,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力。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小镇早晨的理解和感受。
3. 表达法:鼓励学生通过艺术创作表达对小镇早晨的情感和看法。
四、教学评价1. 观察评价:评价学生在观察小镇早晨时的细致程度和描述能力。
2. 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观点表达。
3. 艺术评价:评价学生在绘画或写作中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与评议1. 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小镇早晨的景象?2.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积极性和观点表达是否达到预期?3. 学生在艺术创作中是否能够真实地表达对小镇早晨的情感和看法?4. 教学评价是否全面、公正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成果?5. 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六、教学准备1. 图片资料:收集小镇早晨的图片,用于导入和观察活动。
2. 课文材料:《小镇的早晨》课文,准备足够数量的副本供学生阅读。
3. 讨论指南:制定小组讨论的问题和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
4. 艺术材料:准备绘画和写作所需的材料,如画纸、颜料、笔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小镇早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元素。
2. 课文阅读:分发《小镇的早晨》课文,让学生独立阅读,理解小镇早晨的生活情景。
3. 小组讨论:根据讨论指南,让学生分为小组,就小镇早晨的特色和生活节奏进行讨论和分享。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0.小镇的早晨(说课稿)

10.《小镇的早晨》说课稿一、说教材《小镇的早晨》是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中第四单元塞北江南中第二篇主题课文。
这是一篇很经典、很美的文章,它主要描写是江南水乡一个小镇早晨的景象。
二、说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根据重点词概括自然段主要内容的方法。
3、了解江南水乡小镇早晨特有的景象,以及小镇的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三、说教法学法1、以读代讲法2、让学生展开想像的小舟,在江南水乡里漂流;让学生拥有自信,在读中品位小镇的古香古色四、说教学过程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江南风景的文章,我们的学生生活在北方,对那里的情况了解不多,比较生疏,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恰巧又是让学生从文本中去理解江南小镇早晨的美,所以要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学习未曾接触过的异域风格,似乎有些难度。
所以我必须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为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在设计导课时,我考虑到我们的学生生活在北方,对江南水乡了解甚少,所以我就用两三句话向孩子们作了以下简单的介绍,然后用相关的风景图片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拉近他们与水乡的距离,为后面的体悟文本打下基础。
这篇文章从小镇早晨的安静、热闹、忙碌三个方面来写小镇的美。
首先,我引导学生走进小镇的早晨,亲自体会小镇刚刚被唤醒时的安详,为此,我在这里重点让学生去模仿橹声,让女生模仿橹声说一段话唤醒男生,让男生闭眼休息,醒后说一说被唤醒的感觉是什么样的?这样的一个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并渗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肯定是在快乐中成长的。
被橹声唤醒的小镇是什么样的?自然的就进入了下一段的教学,也就是描写安静的段落。
第二自然段使我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表面上看它写的是小镇早晨的安静,但是细细琢磨之后,这份安静中还透着一些美,于是,我在教授这节课时,先抓住安静这个特点,应到学生去找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安静,那些字眼让他们体会到了安静,然后抓住这些描写安静的词语去体会朗读,在朗读时学生必定是有一些感受的,这种感受就体现了学生对安静的理解程度,学生也可以在朗读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以读带悟,突破了难点。
小镇的早晨的教案反思与评议

《小镇的早晨》教案反思与评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镇早晨的景象,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力。
2. 通过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对小镇早晨生活的认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小镇早晨的景象,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
2. 课文学习:学习《小镇的早晨》一文,了解小镇早晨的生活、景色和氛围。
3. 讨论分享:分组讨论各自对小镇早晨的观察和感受,分享给全班同学。
4. 创作练习:让学生以绘画、写作或表演等形式,表达对小镇早晨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小镇早晨的景象,提高观察力。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创作法:让学生通过绘画、写作或表演等形式,展现对小镇早晨的喜爱。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讨论、分享和创作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参与度和积极性。
2. 作品展示:对学生的绘画、写作或表演作品进行评价,关注其创意和表现力。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五、教学反思与评议1. 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如观察力、表达能力和情感培养等方面。
2. 教学内容是否合适:评议所选课文和讨论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
3.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分析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参与和吸收,是否需要调整。
4. 教学评价是否全面:评价教学评价指标是否全面,是否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5. 学生反馈和教师改进:根据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总结教学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实地观察:在合适的天气下,带领学生前往小镇,实地观察和体验小镇的早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
2. 邀请家长参与:邀请家长来校参与课堂教学,通过家长和学生的分享,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小镇的早晨》教案

《小镇的早晨》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小镇的早晨》这篇课文,了解小镇早晨的景色和氛围,感受作者对小镇早晨的喜爱之情。
2. 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美妙,提高朗读能力。
3.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镇早晨的美景。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美妙。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子。
2. 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小镇早晨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
2. 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小镇早晨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1. 课文:《小镇的早晨》2. 多媒体课件3. 图片、音乐等教学资源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小镇图片,让学生想象自己身处在一个宁静、美丽的小镇早晨。
2. 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小镇?你们认为小镇的早晨是怎样的?二、朗读课文(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僻词汇和句子的理解。
2. 教师辅导学生理解生僻词汇和句子,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3. 学生分组朗读,互相交流,体会语言的美妙。
三、理解课文内容(10分钟)1.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加深对小镇早晨美景的理解。
2.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课文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情感体验(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自己身处在一个美丽的小镇早晨,感受作者对小镇早晨的喜爱之情。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小镇早晨的美景和作者的情感。
2. 学生表示本节课的收获,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六、教学拓展(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小镇早晨的图片、故事等资料,分享给其他同学。
2. 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认识和了解小镇早晨,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小镇的早晨》说课稿

《小镇的清晨》讲课稿一、说教材1 、这篇课文描绘蚕乡小镇清晨的情形,反应了改革开放给小镇带来的勃勃活力。
全文共4 个自然段,第1 自然段写小镇的清晨是木船的摇撸声唤醒的。
第2、3、4 自然段分别写小镇的清晨的安静、喧闹、紧张的情形。
2 、本课的课题意思理解,便于学生用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的方法阅读。
第2—4 自然段都是总分段式,便于学生学习,也可供学生仿写练习。
课文不长,但词语丰富,富裕感情,适合于朗诵、背诵。
二、说目标这篇课文总的目标是:认知目标:学会本课14 个生字,理解37 个词语的意思。
技术目标:1、能在指定的词语中正确使用“得、的、地”。
2、会用“价廉物美、吸引”各写一句话。
3、能给句子加上顿号,并能说出顿号的作用。
4、背诵课文1、2 自然段。
感情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感觉蚕乡小镇在改革开放春风洗浴下繁荣昌盛的氛围。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分三教时进行教课。
第一教时目标:1 、学会本课14 各省字,理解37 个词语的意思。
2 、持续用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的方法自学课文,初步感觉小镇清晨的特色。
3 、教课第一自然段。
第二教时目标:1 、理解“安静、遥遥相对、诉说、价廉物美”等词语的意思。
2 、能用“价廉物美”说话。
3 、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详细领会小镇清晨的情形,感觉蚕乡小镇在改革开放春风洗浴下繁荣昌盛的氛围。
第三教时目标:1 、能在指定的词语中正确使用“得、的、地”。
2 、能给句子加上顿号,并能说出顿号的作用。
3 、背诵课文1、2 自然段。
教课重难点:能抓住重点词领会小镇清早安静、喧闹、紧张的情形。
三、说教课程序1 、我在本课第二课时的教课中设计的问题是:“课文从哪几方面写出小镇清晨的特色,用圈出。
2 、你是从哪些词句中详细领会这一特色的,用划出,并用圈出重点词。
”永此问题贯串于2—4 自然段的教课中。
(这一问题的提出目的事项充足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有更多的时机说自己的想法,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年级语文上册《小镇的早晨》说课稿]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语文上册《小镇的早晨》说课稿] 三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94dcbac0a26925c52dc5bf24.png)
[三年级语文上册《小镇的早晨》说课稿] 三年级上册三年级语文上册《小镇的早晨》说课稿三年级语文上册《小镇的早晨》说课稿一一、说教材《小镇的早晨》是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中第四单元《塞北江南》的第二篇主题课文。
这是一篇很经典、很美的文章,它主要描写是江南水乡一个小镇早晨的景象。
二、说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根据重点词概括自然段主要内容的方法。
3、了解江南水乡小镇早晨特有的景象,以及小镇的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
三、说教法学法 1、以读代 _ 、让学生展开想像的小舟,在江南水乡里漂流;让学生拥有自信,在读中品位小镇的古香古色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二)、检查字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教师小结 (五)、课后拓展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江南风景的文章,我们的学生生活在北方,对那里的情况了解不多,比较生疏,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恰巧又是让学生从文本中去理解江南小镇早晨的美,所以要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学习未曾接触过的异域风格,似乎有些难度。
所以我必须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为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在设计导课时,我考虑到我们的学生生活在北方,对江南水乡了解甚少,所以我就用两三句话向孩子们作了以下简单的介绍,然后用相关的风景图片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拉近他们与水乡的距离,为后面的体悟文本打下基础。
这篇文章从小镇早晨的安静、热闹、忙碌三个方面来写小镇的美。
首先,我引导学生走进小镇的早晨,亲自体会小镇刚刚被唤醒时的安详,为此,我在这里重点让学生去模仿橹声,让女生模仿橹声说一段话唤醒男生,让男生闭眼休息,醒后说一说被唤醒的感觉是什么样的?这样的一个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并渗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肯定是在快乐中成长的。
被橹声唤醒的小镇是什么样的?自然的就进入了下一段的教学,也就是描写安静的段落。
第二自然段使我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表面上看它写的是小镇早晨的安静,但是细细琢磨之后,这份安静中还透着一些美,于是,我在教授这节课时,先抓住安静这个特点,应到学生去找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安静,那些字眼让他们体会到了安静,然后抓住这些描写安静的词语去体会朗读,在朗读时学生必定是有一些感受的,这种感受就体现了学生对安静的理解程度,学生也可以在朗读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以读带悟,突破了难点。
《小镇的早晨》

《小镇的早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课题:《小镇的早晨》教材分析:《小镇的早晨》是北师大版第五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
作者依循由“分”到“总”的结构方式,抓住小镇早晨“安静”、“热闹”、“忙碌”这三方面的特征写出了它的美丽。
课文篇幅短小,结构清晰,语言浅显、流畅。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通过抓住文中重点词句,感受小镇的早晨“安静、热闹、忙碌”的特点。
2、初步了解总分结构和抓住特点具体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仿写片段。
3、体会作者对家乡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感受小镇的早晨“安静、热闹、忙碌”的特点。
教学难点:渗透总分结构的写作特点,进行片段仿写练习。
教学方法:读中感悟,引导学生由“导学”到“扶学”到“自学”。
教学过程:————出示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通过抓住文中重点词句,感受小镇的早晨“安静、热闹、忙碌”的特点。
2.初步了解总分结构和抓住特点具体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仿写片段。
3.体会作者对家乡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
一、揭示课题,复习导入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去哪里欣赏美景?(课件播放图片)2、回顾课文,小镇的早晨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3、这节课,我们继续到江南水乡小镇的早晨领略美景。
(板书:小镇的早晨)4、小镇的早晨有什么特点?(板书:安静、热闹、忙碌)————出示阅读提示:1.抓住文中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想想从哪些词句能体会出小镇的“安静、热闹和忙碌”的特点?2.勾画句子,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小组同学可以进行交流,不懂得地方在文中做标记。
二、细细品读,美读欣赏同学们,水乡早晨“安静、热闹、忙碌”的景色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读课文,小组同学可以进行交流。
(一)感受小镇的“安静”:(导学)1、当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时,木船的橹声就把小镇唤醒了,刚刚苏醒的小镇那么安静,谁来说说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安静?2、让学生给句子标序号,提问这几个句子之间是什么关系?师总结。
小镇的早晨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小镇的早晨教学设计(精选10篇)《小镇的早晨》教学设计(精选10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镇的早晨》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镇的早晨》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讨论学习课文2、3自然段,感受小镇早晨的恬静与热闹,并感情朗读2、学习总分写法,仿写片段《校园的早晨》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昨天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
回忆一下,课文写了小镇早晨的哪些特点?2、这节课,让我们坐上小船出发,去小镇感受一下唤醒后的小镇是怎样的一番情景。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这段话主要围绕哪个词语来写的?2、理解恬静。
(安静)3、默读课文,找找你从哪些句子感受到这份安静?4、交流,汇报。
指导读出静5、辩析:恬静与安静有无区别?老师在备课时也查阅了好些资料,发现恬静就是安静。
那么它们之间到底有无区别呢?不如我们先来看画面,可能会有新发现。
(1)播放课件,让学生感受(2)交流。
你觉得最美的是什么?找出相关的句子读读想想:美在哪里?(3)反馈。
教师点拨学生发现美、感悟美。
随机指导朗读。
6、小结:是啊!除了安静之外,恬静还给人以美的`感受,美的色彩。
拿起书来一起分享这份美。
7、配乐朗读。
(小镇的景色很美,文章的语句很美,你们读得也很美。
相信三者结合起来会更美。
)三、学习课文第三片段引:刚才我们领略了小镇早晨恬静的美,再来感受一下早晨热闹的场面。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这会儿,谁来凑热闹?2、检查反馈,教师板书:人、土特产3、选择最让你感到热闹的句子,读一读。
4、指名读出热闹的句子。
说说你从哪能些词感受到了热闹?(第二句,不由自主、拥挤体会人多,指导时可从一个人到一排人到全部人三到五句:从摆满、各种体会土特产的多)5、想象说话。
假如你就是赶集的农民,当你带着自己的产品来到这样热腾腾的集市,你觉得怎样的吆喝最能吸引人?6、小结:是啊!农民的吆喝声双为这原来就热闹的集市平添了更多的热闹,让我们也来热闹的读一读。
(三年级语文教案)《小镇的早晨》说课稿

《小镇的早晨》说课稿三年级语文教案●一、说教材《小镇的早晨》是苏教版第九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
作者依循由“分”到“总”的结构方式,抓住小镇早晨“恬静”、“热闹”、“紧张”这三方面的特征写出了它的美丽。
课文篇幅短小,结构清晰,语言浅显、流畅。
依据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指导学生自由朗读,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语言材料,领悟叙述方法”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并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小镇的早晨多美啊!”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学习由“分”到“总”的叙述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凭借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水乡小镇的意境美,增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学程序针对这篇课文内容简单、结构清晰的特点,我在教学时分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渗透由“分”到“总”的叙述方法。
第二课时,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体会小镇早晨“恬静”、“热闹”、“紧张”的特点;感受水乡小镇的意境美,增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下面,着重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思路,共分五个环节进行。
(一)复习导入上课伊始,我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小镇的早晨是_______的。
”这一句式说一说。
这样,既复习了旧课,又为学习新课作了铺垫。
(二)导学第二自然段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
分成三步教学:1、充分诵读,找出特点。
我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一段写出了小镇早晨的什么特点,在学生充分读之后,引导学生画出总起句,初步感知小镇早晨“恬静”的特点。
2、再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文字中流露的小镇早晨“恬静”的特点。
学习时,指导学生用“△△”标出文中是通过哪些景物来表现小镇早晨这一特点的。
接着,让学生说说自己是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教师再相机启发、诱导。
3、激发想象,感情朗读。
小镇的早晨教学设计

小镇的早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小镇的早晨》以散文的体裁,清丽的文字把人、景、物融为一体,描绘了江南水乡的小镇安静、忙碌、热闹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小镇新貌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欣赏这篇文质俱美的散文,会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培养爱国主义感情,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优秀文化的营养,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课文第1自然段介绍了小镇所在的地方和交通工具的特点,从而使读者初步了解水乡的特色。
第4至6自然段的段式相同,将主题进行深化,是全文的重点。
在第2段中,淡淡的霞光、平静的河面、清澈的河水、停泊的船群、遥相对峙的石桥以及轻漂的小船,这一切都浸在霞光柔和美丽的色调中,使读者感受到小镇早晨的恬静之美。
作者以生动形象的语言,通过对各种事物的描写,突出了江南小镇早晨特有的美景,最后一句是烘托出了小镇恬静的气氛。
学生能通过第2段,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第3段主要写了人多和货物多,表现了小镇热闹非凡的景象,通过作者生动的描写,读者能感受人群熙熙攘攘但有序的生活之美。
第4段通过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展现了小镇忙碌紧张的景象,通过今昔对比,表明小镇在变化,在前进。
第5段是作者情感的抒发,由衷地表达了作者对小镇早晨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1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引导学生自学课文,了解小镇的早晨恬静、热闹、紧张的特点,感受蚕乡小镇在改革开放春风的沐浴下欣欣向荣的气氛。
3、培养学生质疑问难、合作探究、敢于创新的语文能力,养成自能读书的良好习惯,在读中学会体会作者对小镇的喜爱之情。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运用综合识字方法认识1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在读书中体会作者对小镇的喜爱之情,理解小镇早晨的恬静。
教学难点理解“小镇的早晨为什么既是恬静的又是热闹的;既是紧张的又是美丽的。
”教学建议教学这篇课文,应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的“美点”,通过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感受水乡小镇的魅力,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使语文实践与人文精神水乳交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镇的早晨》课文 [《小镇的早晨》]
![《小镇的早晨》课文 [《小镇的早晨》]](https://img.taocdn.com/s3/m/ac4f38e92f60ddccda38a0ed.png)
《小镇的早晨》课文[《小镇的早晨》]《小镇的早晨》教材分析:一课,以散文的体裁、清丽的文字把人、景、物融为一体,描绘了江南水乡小镇的早晨安静、热闹,忙碌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小镇新貌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江南水乡小镇早晨特有的美景以及小镇的发展与变化,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继续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细细品读。
3、认识并理解生字词,借助一些词句帮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具:幻灯片、课文伴奏带(建议选择钢琴曲或丝竹乐)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实际自然走入教材。
导入:同学们早晨几点到学校?每天上学的路上,都能听到些什么声音?看到些什么景象?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
总结:这些都是我们北方小县城早晨特有的景象。
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到另外一个不同的地方去看一看、听一听,一起去领略一下江南水乡小镇的早晨。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看了课题,你猜这篇课文会写什么?你想知道些什么?老师这就带大家去,满足你的愿望。
(设计意图:江南水乡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所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自然走入教材,既构成对比,又创设了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范读课文,听读识字,初步领略课文内容。
1、放伴奏带,范读课文。
2、你觉得小镇怎么样?有什么特点?学生谈听读后的感受。
3、愿意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吗?那就读一读吧!你们觉得怎么读好呢?给自己提提要求。
(自己解决生字词的读音、互相交流对难点的理解)表扬读书习惯好的同学,树立榜样。
4、教师巡视,随时指导学生的读书习惯。
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5、出示学生朗读中遇到困难的词语,鼓励学生教一教,读一读。
掌握扎实。
6、通过读书,大家不仅学会了许多生字词,还了解到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又是热闹的,还是忙碌的。
接下来就让我们随着木船的橹声,走进小镇安静的早晨,去听一听,看一看。
(设计意图:课文篇幅长,学生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读通课文,教师的范读既创设了优美的情景,便于学生感悟课文内容,又能使学生在听读时识字,可谓事半功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小镇的早晨》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江南水乡小镇——桃源,早上安静、热闹、忙碌的景象,反映了改革开放给小镇带来的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小镇新貌的赞扬。
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
第2—4自然段都是总分段式,既便于学习抓住重点句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又可供学生进行仿写练习。
课文不长,但文字优美,情蕴恬淡,格调清新,词语丰富,富有感情,适宜于朗读、背诵,是一篇借以学习语言,陶冶学生性情的好文章。
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点出了我国江南水乡一个小镇——桃源的特点:水多、船多。
船橹声唤醒小镇,迎来桃源小镇的早晨。
第2自然段的首句“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是重点句。
后面的五句按河面——河水——河边——河上的顺序对重点句做具体的说明。
河面静,只有银鳞闪烁;河水清得透明,静静地穿过小镇;河边各式各样的小船静静地停着不动。
河上虽然不时有小船驶过,也是悄悄钻出来,轻轻漂过。
船驶远了,但船工哼的小调还在河上轻轻荡漾,更衬托了小镇早晨的恬静。
第3自然段的重点句是“小镇的早晨又是热闹的”。
围绕这句话从人多、货物多来说明。
人群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如欢闹的海洋。
这一比喻句形象地展现出大街上热闹的景象。
沿街上摆满了各种土特产,令人目不暇接,卖东西的人热情地介绍着自己的产品。
一派热闹与欢乐的景象。
第4自然段的重点句是“小镇的早晨更是忙碌的”。
围绕这句话具体地描写了小孩蹦蹦跳跳去上学,妇女已从集市上购物归来,个体户忙着做生意,农家姑娘衣着鲜艳、步态轻盈地去新建的工厂上班。
人们趁这大好晨光共同创造着小镇美好的新生活。
小镇在变化,小镇在前进。
第5自然段抒发了作者对小镇晨景的赞美之情。
附送: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小镇的早晨》教案北师大版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江南水乡小镇——桃源,早晨安静、热闹、忙碌的景象,反映了小镇的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小镇新貌的赞扬。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第2—4自然段是总-分段式,既便于学习抓重点句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又可供学生进行仿写练习。
课文不长,但文字优美,情蕴恬淡,格调清新,词语丰富,富有情感,适宜于朗读,是一篇借以学习语言,陶冶学生性情的好文章。
学情分析:
本文文字优美,学生喜爱阅读,但是对于学生而言,江南水乡比较陌生,因此可以借助课件让学生了解,在教学时,要抓住重点段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1、重点了解江南水乡小镇早晨特有的美景以及小镇的发展变化,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激发学生
对生活的热爱。
2、继续学习抓重点词句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本文的生动优美的句子可引导学生画出来,细细
品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继续学习抓重点词句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本文的生动优美的句子可引导学生画出来,细细品读。
教学流程: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回忆小镇早晨的特点→学习第二自然段→自学三、四自然段→总结、作业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江南水乡,有许多古朴的小镇,那里小桥流水,绿树成荫,唐朝诗人白居易曾写下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赞美江南,那么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这江南水乡的桃源——小镇的早晨(齐读课题,板书)。
二、回忆小镇早晨的特点
请大家打开书第34页,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小镇的早晨是怎样醒来的?醒来后的小镇有什么特点?
小镇的早晨是怎样醒来的?
被吱嘎的橹声轻轻唤醒的小镇的早晨有什么特点?(板书:安静、热闹、忙碌)
谁看出来这些是每个自然段的什么句子?总起句概括了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那么下面我们就具体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些特点的。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刚被唤醒的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
请大家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相关的词句,并画下来。
读一读,看有什么感受。
谁来说说,哪些词句具体写出了“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
(1)淡淡的霞光下,河面闪烁着一片片银鳞。
银鳞指什么,在怎样的情况下出现,说明什么?
(2)河水清得透明,静静地和街道并行穿过小镇。
(板书:静静)怎么才能读出这种美呢?
(3)沿街的河边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船,一只紧挨着一只。
(4)两座拱形的石桥遥遥相对,坐落在镇两头。
(5)不时有一只小船从半月形桥洞中悄悄钻出来,从河上轻轻漂过。
(课件:有小船从半月形桥洞中驶出来,从河上驶过。
)哪句好?为什么?(板书:不时、一只、悄悄、轻轻)
(6)船驶远了,但船工哼的小调,还在河上轻轻荡漾。
清晨当一抹淡淡的霞光投向大地时,小镇的早晨是这样的安静,这样的平和。
那静静的河水,悄悄漂过的一只小船,还有轻轻荡漾的小调,你们觉得怎么样?谁能来读一读?我们一起再来感受这安静吧。
(配乐朗读)
四、自学三、四自然段
刚才我们通过找小镇的早晨的特点是安静的,之后再具体画出相关词句体会安静的特点,知道这样的段式是总分段式。
那么安静过后的小镇的早晨又是(热闹的),更是(忙碌的),请大家默读第3、4自然段,按照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自学这两个段落。
安静过后的小镇的早晨又是——热闹的。
(1)走在街上,仿佛置身在欢闹的海洋里。
(板书:欢闹)
(2)路不宽,人很多,你会不由自主地随着人群向前走。
(板书:不由自主)为什么“不由自主”能看出热闹?
(3)沿街摆满了各种蔬菜、水果和土特产。
(4)那刚从地里拔下来的小白菜、油菜,还带着晶莹的露珠,鲜嫩嫩的;那刚从河里捕来的大鱼小虾,又蹦又跳,水灵灵的;还有雪白的小羊、长毛兔、大鹅……真叫人目不暇接。
(板书:目不暇接)
沿街的物产仅仅是文中描写的那些吗?谁能用“那……那……还有……”的句式说一说?
这热闹的小镇的早晨给你什么感觉?那就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这热闹的小镇的早晨吧!
真是热闹的小镇的早晨啊!看,学生、妇女,还有农家姑娘也来了,他们使小镇的早晨更——热闹了。
在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1)河对岸移动着一条彩色的人流,那是去工厂上班的农家姑娘。
(板书:上班)为什么是“彩色”的?
(2)她们衣着鲜艳,步态轻盈。
(3)小镇在变化,小镇在前进!
(板书:变化、前进)过去,一尺丝绸一根丝线都要从外面买进来的蚕乡小镇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巨大的变化呢?所以,这句话总结了这变化。
我们一起再来感受这忙碌的小镇的早晨吧。
五、总结、作业
看,被轻轻的橹声唤醒的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继而又是——热闹的,更是——忙碌的,这样的小镇的早晨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读出来吧——啊,多美的小镇的早晨!(板书:美)
所以,不难看出,这篇文章按照总-分-总的谋篇方式来写的,分段谁来说?
像这样先概括写特点,然后再用词句围绕特点具体进行描写的段式叫总-分段式,那今天的作业就是仿写一段话:学校(家里)的早晨是___________的。
要求:1. 将这个句子补充完整。
2. 围绕你补充的特点分方面进行具体描写。
3. 写成总-分段式。
板书设计:
小镇的早晨唤醒总
安静:静静、不时、一只、悄悄、轻轻
热闹:欢闹、不由自主、目不暇接分
忙碌:上班、变化、前进
美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