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说课稿PPT课件
合集下载
教科版四年上册科学《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说课课件
4. 小组继续讨论一个研究问题的方案,比如:怎么改变弦的长短,怎么 改变琴弦的松紧,等等。 5. 请各小组学生汇报本组要研究的问题和预测,并说说研究方案,再讨 论和完善各组的方案。
6. 开始实验前,教师提醒学生: (1)每种方法都要用相同的力量反复试弹; (2)在听声音、比较发出声音高低不同时,还要仔细观察琴弦发出声音 时的振动快慢情况。
提示:旋转调弦螺丝,可以改变弦的松紧;同一根琴弦,用按压不同部 位的方法,可以改变琴弦发出声音时的长度。 各小组领取乐器,根据研究方案反复试弹,来验证推测是否准确,并把
设计意图:本课一开始没有把乐器直接发给学生,是为了避免学生把注 意力用在试弹上,避免学生因盲目试弹而忽略了对问题本身的研究。
7. 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发现影响弦音高的因素和变化规律后,教师引导学 生设计能让弦的音高发生连续变化的方案。这是对研究活动的拓展和延 伸,针对影响弦的音高的某个因素,让弦发出更多的、高低不同的声音, 并能从低到高或从高到低连续发出。 根据上面实验中发现的影响弦发出音高不同的因素来设计方案,并设计 用不同的方法来改变这些因素,通过不断试弹来修改方案。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四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八、教学反思
在课堂中,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们 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 动之中,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很高。我很善于评价学生,增强了 他们的自信心,学生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尝试到了成功的喜 悦。
设计意图:同学之间交流,阐明观点,并在践中验证。
板块五、活动总结 全班讨论:琴弦的不同状态与声音的高低有关系吗?有怎样的关系? 预设:通过以上实验,发现琴弦的粗细、松紧、长短与声音的高低有关 系,
小学科学教案精选ppt
适应未来社会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具 备科学素养的人才能更好 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和 变革。
科学课程的内容和结构
01
02
03
04
生命科学
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生 长和演化等。
地球与宇宙科学
研究地球的构造、气候变化、 天文学等。
物质科学
研究物质的性质、变化、组成 等。
技术和工程
研究技术的原理、应用和设计 等。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
描述植物从种子发芽到生 长、开花、结果的整个过 程,以及植物的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等生理过程。
植物的分类与识别
介绍植物的分类系统,以 及如何通过观察植物的特 征对其进行识别。
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探讨植物如何适应不同的 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 、光照等,以及植物对环 境的影响。
动物学教案
科学课程的教学方法
探究式学习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 验、思考等方式自主探
究科学现象和问题。
合作学习
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 同探究、讨论和解决问
题。
情境教学
创设与现实生活相关的 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
应用科学知识。
信息技术应用
利用多媒体、网络等信 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
02
自然科学教案
植物学教案
数据处理
教授学生如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 如计算、绘图、误差分析等,以便更 好地理解实验结果。
结果分析
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包括 对数据的解释、推理和归纳等,以得 出科学结论。
结论总结
帮助学生总结实验结论,并指出实验 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以便更好地进 行科学探究。
THANKS
感谢观看
教科版(2017)小学科学六年上册《不简单的杠杆》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ppt
教学重点
了解杠杆的组成,体会杠杆的作用,了解杠杆在日常生 产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模拟测试,体会杠杆的作用。
五、说教法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 设课堂的教学情景,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 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
根据课程标准与本年级学情情况,这节课需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记忆,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本节课的实验探究任 务并不难,同时充满了乐趣,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本节课在 操作上并没有难度,学生可以将更多的时间聚焦在实验数据的收集、处 理和研讨上。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学生活动手册、小石块、大石块、木 板、杠杆模拟测试记录表、杠杆模拟测试刻度纸等等。
二、说学情
六年级学生对 杠杆"在生活中的使用已有经验积累,但很多学生没有 系统地探索过杠杆在不同情况、不同组合工具中所发挥的作用。 学生在《斜面》一课中已对简单机械做了研究,《不简单的杠杆》这一 课安排了一个贴近 杠杆"发明的探究活动,这样的活动学生大多看到过, 但是不一定有实操经验。这样的安排既减小了难度梯度,同时为学生研 究杠杆增加了趣味性。
4.引导学生将杠杆组成示意图以及古人利用木棒撬石头的图片进行比较, 想一想在古人用木棒撬石头的图片中,什么是用力点?什么是阻力点? 什么是支点? 预设: 用力点就是古人手握在木棒的地方,主力点就是大石头和木棒接触的地 方,支点就是地面上的小石块。
5.引导学生利用大石块、小石块以及木板条组成一个简单的杠杆,进一步 体会杠杆的组成。
本课以生活中的常见情境——工人使用撬棍撬动水泥板来进行引入, 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本课通过设置一个用小 石块撬动大石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基本结构,认识到利用 杠杆可以帮助我们撬起一些重物;改变支点的位置、支点的高度会影响杠 杆的作用效果。最后的拓展部分通过介绍不同类型的杠杆,让学生认识 到在不同情况下使用的杠杆,它们的作用是不同的。
教科版(2017)科学六年上册《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ppt
如果没有 如果没有手机与亲朋好友联 系,就非常麻烦。
没有电脑无法查阅资料,不 能及时的把资料传输给对方
如果没有温度计就不知道物 体的温度 如果没有称,就不知道物体 的重量和质量 如果没有螺丝刀,螺丝就很 难拧上去或者拧下来 如果没有自行车,就要走路 过去,费时费力 如果没有飞机,我们就无法 在短时间内从一个城市到达 另一个城市。
3.教师引导,我们不仅会经常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还会运用一些技术。 这些工具和技术是用来做什么的?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今天这节课, 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板块三、探索 (一)感受工具的发明与发展过程(剥核桃仁活动) 活动1:不用工具剥核桃仁,感受徒手工作的困难。 活动2:利用一般工具剥核桃仁,感受工具带来方便、省时、省力的同时 发现一般工具的安全等问题。 活动3:感受专用工具剥核桃的便利,总结专用工具带来的优势。
(四)形成工具与技术的关系的认识 学生讨论:使用工具与不使用工具有什么区别?不同的工具使用方法相 同吗?效果又怎么样呢?使用核桃夹之后,你解决问题的技巧有什么变 化? 在研讨活动中引导学生明确工具和技术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 通过韦恩图的填写,帮助学生明确工具与技术的联系。
板块四、拓展 1.请同学们说一说,你认为工具和技术有什么关系? 2.在生活中没有了通讯工具,对你的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3.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工具与技术的应用。
常见工具记录表
工具
用处
手机 联系亲朋好友
电脑
编写资料、传 输资料、查阅 资料
温度计 测量温度
秤 称物体重量
螺丝刀 拧螺丝
自行车 代步工具
飞机 交通工具
用法 打电话、发微信、发短信、 视频
上网查阅资料、传输资料
放在需要测量的物体中
三年级下册科学说课课件1.3热的传递 | 湘教版(三起) (共12张PPT)
❖ 拓展准备:酒精灯、火柴、三角架、石棉网、烧 杯、水、茶叶及有关热传递的图片、录像资料等。
六、说教学过程:
❖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采用“生活情景——
(猜想)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释问题——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透过与生活
息息相关的教学情景,驱动学生的好奇心,根据生活经验对该教学情景可能产生的结果进
因为“热”沿着物体传递时,不能靠视觉观察,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 困难,所以实验只有做成功了,才能使学生认识热传导的特征。要学生体 验、经历科学探究活动,就不能只是通过教师为他们设计好的实验,让学 生照着教师安排好的步骤操作一遍就行了,教师要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 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活动是否围绕问题在研究就非常重要了。因此我确 定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有效组织学生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
行猜测,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并在这一问题的引领下,进行有目的地探究,寻找问题的
答案,再利用答案,解释相类似的生活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帮助他们运用各种思维的技巧来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 据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
❖ (一)、情景引入
❖ 1、老师这里有一个汤匙,你来摸一下它的柄,冷的还是热的? 如果老师把汤匙放入热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122021/8/122021/8/122021/8/128/12/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12日星期四2021/8/122021/8/122021/8/12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2021/8/122021/8/122021/8/128/12/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122021/8/12August 12,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122021/8/122021/8/122021/8/12
六、说教学过程:
❖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采用“生活情景——
(猜想)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释问题——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透过与生活
息息相关的教学情景,驱动学生的好奇心,根据生活经验对该教学情景可能产生的结果进
因为“热”沿着物体传递时,不能靠视觉观察,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 困难,所以实验只有做成功了,才能使学生认识热传导的特征。要学生体 验、经历科学探究活动,就不能只是通过教师为他们设计好的实验,让学 生照着教师安排好的步骤操作一遍就行了,教师要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 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活动是否围绕问题在研究就非常重要了。因此我确 定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有效组织学生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
行猜测,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并在这一问题的引领下,进行有目的地探究,寻找问题的
答案,再利用答案,解释相类似的生活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帮助他们运用各种思维的技巧来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 据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
❖ (一)、情景引入
❖ 1、老师这里有一个汤匙,你来摸一下它的柄,冷的还是热的? 如果老师把汤匙放入热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122021/8/122021/8/122021/8/128/12/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12日星期四2021/8/122021/8/122021/8/12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2021/8/122021/8/122021/8/128/12/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122021/8/12August 12,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122021/8/122021/8/122021/8/12
教科版(秋)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6《我们来做“热气球”》说课课件(共25张PPT)
(三)、拓展(预设5分钟) 孔明灯为什么会升上高空呢? 设计意图:本环节学生很容易观察到孔明灯下面悬挂着燃料,能不断给 空气加热,在燃料熄灭前,保证孔明灯内始终有热空气。 (四)、课堂小结(预设2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到空气受热后会膨胀变轻而上升,变冷后又 下降。
七、说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下课!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3年9月1日
2023
下课!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3年9月15日
六、说教学过程
(一)、聚焦 揭示课题(预设3分钟) 1.引入:播放一段关于热气球的视频。 2.谈话:根据你的了解和刚才观看的视频,说一说热气球是怎样升空和 下降的。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记录。 本环节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将空气的冷热与热气球的升降建立起直接的 逻辑关系。
(二)、探索 模拟“热气球”升空的活动(预设22分钟) 1.首先材料准备:每个小组塑料袋1个,蜡烛2支,纸筒1个,点火器1个,学
一、说教材
通过前面五课的学习, 学生已经知道空气具有质量、能占据空间,还可 以被压缩,本课从热气球的升降现象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通过指导学生 制作“热气球”,让学生对“热空气会上升”的现象形成感性认识,并 尝试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热气球现象”。学生通过简 单的热气球模拟实验,对空气的这种物质有一个感性、直观的认知,知 道“热空气会上升,空气变冷后会下降”这一原理。
习单,学生活动手册。 反复提醒学生注意用火安全。 2、让学生明确活动要求。 ①手感觉到的袋子中空气的温度变化。 ②手拎袋子的力量变化。 ③塑料袋绷紧程度的变化。 ④袋子上升和下降的变化。
3.学生操作实验。 (1)将蜡烛点燃,然后将纸筒罩住蜡烛,再将塑料袋子罩住纸筒,加热 袋中的空气。 (2)用手贴住袋子的外壁,当感觉到袋子变热了,松开双手,观察接下 来发生的现象。 (3)重复几次实验,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完整ppt课件
实验操作规范
实验器材使用
教授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显微镜等。
实验步骤清晰
指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确保实验过程规范、安全。
实验记录完整
要求学生详细记录实验过程、观察到的现象及数据。
数据记录和分析技巧
数据记录准确
教授学生如何准确记录实验数据,避免主观臆断和误差。
数据分析方法
指导学生运用图表、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 花结果等,通过图片展示 生长阶段。
植物繁殖方式
介绍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两种方式,举例说明。
动物习性及分类
动物习性
食性、栖息环境、繁殖方式等, 比较不同动物的习性特点。
动物分类
简要介绍哺乳动物、鸟类、昆虫等 不同动物类群的特点和代表物种。
动物保护意识
强调保护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的重 要性,呼吁学生们树立保护意识。
动物迁徙
一些动物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进行迁徙,以适应气候和食物供应的 变化。
天气现象
不同季节有不同的天气现象,如春季多风、夏季多雨、秋季凉爽 、冬季寒冷。
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
观察天空
注意天空的颜色、云层 的形状和高度等变化。
测量气温
使用温度计测量室内外 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记录降水
注意降水的类型(雨、 雪等)、强度和持续时
天气与气候
通过学习天气和气候的相关知识,了 解天气和气候的变化规律和对人类生 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应 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动物的特征与习性
通过观察不同动物的特征和习性,了 解动物的分类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 的分类思维和探究能力。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 质,包括物质的形态、颜色、气味等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实 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大象版科学四年上册呼吸与运动说课稿课件
板块五、拓展延伸 1、教师展示测量肺活量仪器。 2、请同学上台测量肺活量,了解肺活量意义和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增加肺 活量,有利于身体健康。 3、肺活量与呼吸之间又有什么关系?课后研究。
设计意图:师生互动,拓展延伸,将课程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认识到 锻炼有利于呼吸和健康。
板块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知道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 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教学难点
理解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吸 的次数要比平时多,呼出和吸入气体的数量也比平时多。
五、说教法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 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 四年级的学生对科学知识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对未知事物有很强的探究 愿望。在老师引导下能自行完成探究活动,教师可以进行大胆的放手。
一、说教材
《呼吸与运动》是大象版最新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课。 本课主要从学生平时的生活体验出发,关注到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呼 吸也产生了变化,引出对呼吸系统的进一步了解,并且通过数字化 的技术手段让学生对于呼吸的本质—气体交换有更加直接和深刻的 认识,明白运动后呼吸加快的现象和原因.
二、说学情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四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肺活量
《呼吸与运动》
→ 运动
呼吸加快 ?
呼吸后的空气:氧气↓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
气体交换
八、教学反思
在课堂中,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们 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 动之中,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很高。我很善于评价学生,增强了 他们的自信心,学生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尝试到了成功的喜 悦。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导体与绝缘体》说课课件
检测物体导电性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 温馨提醒: 1.检测时先要检测电路检测器是否正常。 2.在检测前先进行预测。 3.为了提高检测的准确性,要重复检测
多次。 4.要认真及时地记录检测结果,合理得
分析后说说自己的发现。
小组分工合作 教科版《科学》第四册“导体与绝缘体”说课稿
小组长:负责监督汇报工作。 材料员:负责领取材料,整理材料。 操作员:负责具体实验操作。 记录员:负责好数据的记录。 观察员:负责观察整个实验过程。
我知道: 教科教科版版科《科学学四》第年四册级“下导体册与《绝缘导体体”说与课绝稿缘体》说课稿
1.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橡皮是否导电时,要先把电路 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观察灯泡是否发
光。.................................................................(√ ) 2.金属材料一般都是导体。..............................(√)
3.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因此我们要好好的保护这些绝缘体。.........( √) 4.电线外面用塑料包裹,是因为塑料是绝缘体。(√)
5.不要用湿布擦拭电器、插座和开关,也不能用湿
手触摸它们。..................................................(√ )
教科教科版版科《科学学四》第年四册级“下导体册与《绝缘导体体”说与课绝稿缘体》说课稿
教学目标
1、学会并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身边常 见物体的导电性。
2、建立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知道常 见物体中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3、学会与人合作,形成认真细致的探究 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 温馨提醒: 1.检测时先要检测电路检测器是否正常。 2.在检测前先进行预测。 3.为了提高检测的准确性,要重复检测
多次。 4.要认真及时地记录检测结果,合理得
分析后说说自己的发现。
小组分工合作 教科版《科学》第四册“导体与绝缘体”说课稿
小组长:负责监督汇报工作。 材料员:负责领取材料,整理材料。 操作员:负责具体实验操作。 记录员:负责好数据的记录。 观察员:负责观察整个实验过程。
我知道: 教科教科版版科《科学学四》第年四册级“下导体册与《绝缘导体体”说与课绝稿缘体》说课稿
1.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橡皮是否导电时,要先把电路 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观察灯泡是否发
光。.................................................................(√ ) 2.金属材料一般都是导体。..............................(√)
3.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因此我们要好好的保护这些绝缘体。.........( √) 4.电线外面用塑料包裹,是因为塑料是绝缘体。(√)
5.不要用湿布擦拭电器、插座和开关,也不能用湿
手触摸它们。..................................................(√ )
教科教科版版科《科学学四》第年四册级“下导体册与《绝缘导体体”说与课绝稿缘体》说课稿
教学目标
1、学会并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身边常 见物体的导电性。
2、建立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知道常 见物体中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3、学会与人合作,形成认真细致的探究 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小学科学说课稿课件
改进实验装置
→
一般பைடு நூலகம்过滤装置
改进后的实验装置
教 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溶解的特征:变 成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不 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2)初步认识溶解现象,形成 关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
教 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物质溶解和不易溶 解现象的观察、描述、解释的 过程和对液体混合物进行过滤 操作的活动过程。 (2)学习过滤的方法。
说课
教科版科学 四年级上册
《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武汉市东西湖区吴家山三小 姚文勇
教材分析
第一部 分: 食盐在 水里溶 解了
教材分析
第二部 分: 面粉在 水里溶 解了吗
1、调整食盐和高锰酸钾在教学中 出现的顺序。
——增强直观效果
2、替换实验材料。
——便于过滤操作
3、改进实验装置。
——缩短过滤时间
学
过
程
高锰酸钾 黑色 小粒 化了、水都变
紫了、像丝…
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木屑
变成微粒
先沉后浮、
均匀分布
集中、有的
过滤不能分离 沉有的浮…
谢谢!
教 学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培 养细致的观察习惯和尊重事 实、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2)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 逐步发展科学探究的乐趣和 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 解在水中的物质不能被过滤出来。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顺利进行面粉与水 的混合物过滤的实验,通过实验 发现面粉不溶于水。
1、紧抓关键词
——逐步引导 突出本质
小学科学说课稿PPT课件
THANKS
期末考试应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避免单纯的记忆性题目,同时注意题目的难度和覆盖面 ,以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05
教师团队
教师资质
学历要求
小学科学教师应具备本科或以上 学历,且所学专业与科学相关。
教师资格证
持有小学教师资格证,并具备相 关学科的教学资格。
教学经验
教龄要求
教师教学风格
学生对教师的教学风格有何评价,是否易于接受 和理解。
学习资源利用
学生是否充分利用了学习资源,如实验器材、课 件等。
学习建议
教学方法改进
学生对于教学方法有何建议,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课程内容调整
学生对于课程内容有何建议,如何更好地满足学习需求。
学习资源优化
学生对于学习资源有何建议,如何更好地利用资源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科学说课稿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课程介绍 • 教学方法 • 教学内容 • 课程评估 • 教师团队 • 学生反馈
01
课程介绍
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 规律,了解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 应用。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树立 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 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观察教学法
观察目的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 他们从观察中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观察内容
选取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如植物生长、天文地理等。
观察步骤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 现象,记录观察结果,并 进行分析和总结。
互动教学法
互动目的
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科版(2017)科学六年上册《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ppt
《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说课稿
教科版(2017)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新教材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教科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科 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的第五课《观察更 多的生物细胞》。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 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 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 请大家批评指正。
板块四、拓展 1. 我们知道,生物体不同部位有其不同的功能与作用。而不同的部位都 是由不同形态的细胞组成的,那是不是意味着不同形态的细胞,也有着 不同的功能呢?
2. 以植物的叶表皮细胞和叶肉细胞为例,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了气孔, 是气体、水分进出的通道;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3. 向学生简单介绍细胞的其它作用,如细胞在生物体中具有呼吸、消化、 运动、遗传、排泄、生长等作用,不同部位的细胞承担着不同的作用。
3. 简单回顾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提醒注意事项。 (1)步骤:取镜——对光——上片——调焦——观察记录。 (2)注意:切片标本轻拿轻放。
4. 学生开始观察记录,将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5. 教师巡视指导 (1)关注学生操作显微镜是否准确。 (2)关注是否做到边观察边记录。若存在困难,可以适当放宽要求,但 务必要求画图要真实客观,不能凭空想象。 (3)关注如叶片表皮的气孔、植物花粉、人血细胞、蛙卵等单个细胞形 态较为清楚的记录单,并让学生将这些细胞形态在黑板上进行板画。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细胞的作用有所了解。细胞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 当然这些功能不是由某一种细胞就能完成的。生物体内有各种各样的细 胞,它们有着严密的分工,它们共同作用完成了生命的所有活动。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六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教科版(2017)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新教材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教科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科 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的第五课《观察更 多的生物细胞》。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 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 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 请大家批评指正。
板块四、拓展 1. 我们知道,生物体不同部位有其不同的功能与作用。而不同的部位都 是由不同形态的细胞组成的,那是不是意味着不同形态的细胞,也有着 不同的功能呢?
2. 以植物的叶表皮细胞和叶肉细胞为例,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了气孔, 是气体、水分进出的通道;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3. 向学生简单介绍细胞的其它作用,如细胞在生物体中具有呼吸、消化、 运动、遗传、排泄、生长等作用,不同部位的细胞承担着不同的作用。
3. 简单回顾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提醒注意事项。 (1)步骤:取镜——对光——上片——调焦——观察记录。 (2)注意:切片标本轻拿轻放。
4. 学生开始观察记录,将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5. 教师巡视指导 (1)关注学生操作显微镜是否准确。 (2)关注是否做到边观察边记录。若存在困难,可以适当放宽要求,但 务必要求画图要真实客观,不能凭空想象。 (3)关注如叶片表皮的气孔、植物花粉、人血细胞、蛙卵等单个细胞形 态较为清楚的记录单,并让学生将这些细胞形态在黑板上进行板画。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细胞的作用有所了解。细胞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 当然这些功能不是由某一种细胞就能完成的。生物体内有各种各样的细 胞,它们有着严密的分工,它们共同作用完成了生命的所有活动。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六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教科版(2017版)科学五年上册《学会管理和控制自己》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共48张PPT)
4.教师小结:是的,长期的压力会损害我们的身体健康,不仅可能会让我 们感觉到头疼、胃疼、睡不好觉、吃不下饭,还会使我们不能集中注意 力,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很难学会新东西,因此我们要学会管理压 力。
活动二:管理压力和冲突 1.有压力有的时候会产生动力,但是长期的压力会损害我们的身体健康。 我们该如何管理这些压力和冲突呢?下面我们就具体的情境来分析。
板块二、探索 活动一:身体对压力的反应 1.教师引导: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有没有遇到过特别有压力的时候?
是什么事情让你感觉特别有压力呢? 2.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压力的情景。
3.大家能说一说,当你感到有压力的时候,身体会有哪些感觉吗? 预设: 感觉有压力的时候,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感觉有压力的时候,浑身没有力气,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注意 力也集中不起来。 感觉有压力的时候,我会感觉头非常疼
本课对于帮助学生认识情绪对自身的影响以及学会管理和控制自己的 情绪尤为重要。通过第 4、第5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建立了"人体的神经 系统能够感受外部环境刺激并支配人体做出相应的反应"的认知,本课可 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生活中的压力也会刺激我们的身体, 使我们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和行为表现。
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情绪对自身的影响,进而学会管理和控制自己 的情绪,保持身心健康,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学习效率。
《学会管理和控制自己》说课稿
教科版(2017)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小学科学五年 级上册第四单元《健康生活》的第六课《学会管理和控 制自己》。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 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 批评指正。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纸》说课ppt课件
3
1.知识与能力:知道纸的一般特性和常见用途,并能把纸的性质和用途联系起来。 2.过程与方法: (1).收集多种多样的纸。能够运用感官和工具,对纸进行深入的探究。 (2).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4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保护天然资源的重要性。 (2).养成节约用纸的好习惯。 (3).体会到与人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纸的一些性质和特点。 (2)、用形象化的方法交流研究纸的结果。
10
2、纸 结实程度 性质 透明度 吸水性 节约用纸
11
生共同总结,课件出示结论。 3、吸水性实验。先讨论实验方法,接着明确实验要求,再抽生前来
9
演示,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然后交流发现(课件出示结论)。 (三)总结全课,节约用纸。
1、出示课件了解现代造纸过程。 2、了解造纸术的发明。 3、出示课件,学生观察,谈感受,知道节约用纸。 4、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应当怎样做?
7
(一)激趣导入,了解用途。 出示纸制品,让学生观察它的制作材料,由此导入新课。接下来让学生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纸制品,再出示课件,指导观察图片,了解纸的用途很多。
8
பைடு நூலகம்
(二)师生互动,共同探究。 1、研究纸的结实程度。先指名演示,其余的学生观察,师引导思考,然后
明确实验条件及实验要求,接着分组动手操作,然后课件出示结论 2、透明度试验。把准备的不同的纸分别蒙在书上观察,然后汇报交流,师
2
三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科学,对这门学科比较感兴趣,也喜欢动手动脑, 但由于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鉴于此,本节课根据学生 这一实际情况,再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事物的经验(看、摸、闻等),来探 究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材料——纸的性质。然后再联系生活中的一些浪费纸 的现象,加强对学生进行节约用纸的教育,增强环保意识。
1.知识与能力:知道纸的一般特性和常见用途,并能把纸的性质和用途联系起来。 2.过程与方法: (1).收集多种多样的纸。能够运用感官和工具,对纸进行深入的探究。 (2).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4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保护天然资源的重要性。 (2).养成节约用纸的好习惯。 (3).体会到与人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纸的一些性质和特点。 (2)、用形象化的方法交流研究纸的结果。
10
2、纸 结实程度 性质 透明度 吸水性 节约用纸
11
生共同总结,课件出示结论。 3、吸水性实验。先讨论实验方法,接着明确实验要求,再抽生前来
9
演示,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然后交流发现(课件出示结论)。 (三)总结全课,节约用纸。
1、出示课件了解现代造纸过程。 2、了解造纸术的发明。 3、出示课件,学生观察,谈感受,知道节约用纸。 4、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应当怎样做?
7
(一)激趣导入,了解用途。 出示纸制品,让学生观察它的制作材料,由此导入新课。接下来让学生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纸制品,再出示课件,指导观察图片,了解纸的用途很多。
8
பைடு நூலகம்
(二)师生互动,共同探究。 1、研究纸的结实程度。先指名演示,其余的学生观察,师引导思考,然后
明确实验条件及实验要求,接着分组动手操作,然后课件出示结论 2、透明度试验。把准备的不同的纸分别蒙在书上观察,然后汇报交流,师
2
三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科学,对这门学科比较感兴趣,也喜欢动手动脑, 但由于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鉴于此,本节课根据学生 这一实际情况,再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事物的经验(看、摸、闻等),来探 究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材料——纸的性质。然后再联系生活中的一些浪费纸 的现象,加强对学生进行节约用纸的教育,增强环保意识。
小学科学说课稿_PPT幻灯片
❖ (三)扩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科学、用科学热 情。
❖ 1、师生一起做有趣的实验:分层漂浮实验、铜砝码 在水银中漂浮的实验。
❖ 2、师生共同介绍死海的有关奇特现象。
❖ 3、利用“加盐可以增大水的浮力”的道理,我们可 以做些什么事情?
❖ 师生一起做有趣的实验,进一步扩展了学生的探究 活动。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死海的奇特现象展现在 学生眼前,使学生看到这一奇观之后,萌发用科学 的热情。接着让学生课后思考,令科学知识从书本 走向实践,由课堂走向社会。
因为在水中溶入了盐。
❖ (2)寻找盐水浮力大的原因。
❖ 1、学生产生疑问:为什么在水中溶入了盐就 可以使马铃薯上浮呢?
❖ 2、用量筒分别从两个水槽中取出同量的液体, 放在天平上比较,结果发现同体积的盐水比 清水重,因而盐水比清水浮力大,可以使马 铃薯浮起来。
❖ 3、通过不断的探究实验,推理出相同体积的 液体越重的浮力越大,越轻的浮力越小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活动中,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 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说教学法
❖ 教法:本课主要采用“探究-研讨”的教学 方法,通过让学生对水槽里的马铃薯进行观 察、研讨、推测、验证,以及进一步寻找盐 水浮力大的原因。同时综合运用了发现法、 实验法、演示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 组织课堂教学。
❖ 学生交流发现:水槽中的液体也是也是影响物 体沉浮的因素。
❖(二)组织探究活动,得出探究结 论。
❖ (1)观察比较两个水槽的液体。 ❖ 1、鼓励学生讨论研究:用什么方法可以知
道它们是不同的液体。
❖ 2、引导学生用火烤的方法来检验水。 ❖ 3、验证实验:在清水中慢慢加盐。 ❖ 4、通过实验得出结论:马铃薯可以上浮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物质溶解和不易溶 解现象的观察、描述、解释的 过程和对液体混合物进行过滤 操作的活动过程。 (2)学习过滤的方法。
.
10
教 学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培 养细致的观察习惯和尊重事 实、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2)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 逐步发展科学探究的乐趣和 能力;
学 高锰酸钾和木屑在水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过
程
.
14
2、引发矛盾
—学习方法 深化认识
教
面粉在水里溶解了吗?
学
过
程
.
15
3、验证实验
——设置“障碍” 培养态度
教
你们有什么办法或理由让 我也接受你们的观点呢?
学
过
程
.
16
高锰酸钾 黑色 小粒 化了、水都变
紫了、像丝…
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变成微粒 均匀分布
木屑 先沉后浮、 集中、有的
过滤不能分离 沉有的浮…
.
17
谢谢!
.
18
说课
教科版科学 四年级上册
《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武汉市东西湖区吴家山三小 姚文勇
.
1
.
2
.
3
教材分析
第一部 分: 食盐在 水里溶 解了
.
4
教材分析
第二部 分: 面粉在 水里溶 解了吗
.
5
教材分析
第三部 分: 观察高 锰酸钾 和砂糖 的溶解
.
6
1、调整食盐和高锰酸钾在教学中 出现的顺序。
——增强直观效果
2、替换实验材料。
——便于过滤操作
3、改进实验装置。
——缩短过滤时间
.
7
改进实验装置
→
一般的过滤装置
改进后的实验装置
.
8
教 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溶解的特征:变 成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不 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2)初步认识溶解现象,形成 关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
.
9
教 学目标
.
11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 解在水中的物质不能被过滤出来。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顺利进行面粉与水 的混合物过滤的实验,通过实验 发现面粉不溶于水。
.
12
1、紧抓关键词
——逐步引导 突出本质
教 高锰酸钾和木屑在水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学
过
程
.
Hale Waihona Puke 131、紧抓关键词教
——逐步引导 突出本质
(1)经历对物质溶解和不易溶 解现象的观察、描述、解释的 过程和对液体混合物进行过滤 操作的活动过程。 (2)学习过滤的方法。
.
10
教 学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培 养细致的观察习惯和尊重事 实、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2)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 逐步发展科学探究的乐趣和 能力;
学 高锰酸钾和木屑在水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过
程
.
14
2、引发矛盾
—学习方法 深化认识
教
面粉在水里溶解了吗?
学
过
程
.
15
3、验证实验
——设置“障碍” 培养态度
教
你们有什么办法或理由让 我也接受你们的观点呢?
学
过
程
.
16
高锰酸钾 黑色 小粒 化了、水都变
紫了、像丝…
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变成微粒 均匀分布
木屑 先沉后浮、 集中、有的
过滤不能分离 沉有的浮…
.
17
谢谢!
.
18
说课
教科版科学 四年级上册
《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武汉市东西湖区吴家山三小 姚文勇
.
1
.
2
.
3
教材分析
第一部 分: 食盐在 水里溶 解了
.
4
教材分析
第二部 分: 面粉在 水里溶 解了吗
.
5
教材分析
第三部 分: 观察高 锰酸钾 和砂糖 的溶解
.
6
1、调整食盐和高锰酸钾在教学中 出现的顺序。
——增强直观效果
2、替换实验材料。
——便于过滤操作
3、改进实验装置。
——缩短过滤时间
.
7
改进实验装置
→
一般的过滤装置
改进后的实验装置
.
8
教 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溶解的特征:变 成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不 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2)初步认识溶解现象,形成 关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
.
9
教 学目标
.
11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 解在水中的物质不能被过滤出来。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顺利进行面粉与水 的混合物过滤的实验,通过实验 发现面粉不溶于水。
.
12
1、紧抓关键词
——逐步引导 突出本质
教 高锰酸钾和木屑在水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学
过
程
.
Hale Waihona Puke 131、紧抓关键词教
——逐步引导 突出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