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病理学名词解释
兽医病理学知识点总结
兽医病理学知识点总结一、名词解释1、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或组根为另一种成熟的细胞或组纲所替代的过程。
2、代偿:在致病因素作用下,体内出现代热、功能障碍或组机结构破坏时,机名词解释体通过相应器官的代谢改变、功能加强或形态结构变化来补偿的过程。
3、肉芽组织: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能细胞分裂增瘴所形成的富有毛细血管的幼稚的结缔组织。
4、机化:坏死组织、炎性渗出物、血凝块和血栓等病理性产物被肉芽组织取代的过程。
5、豢血: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而引起局部姐织或器官中的Jb1.量增多,称为修脉性充血,倚称淤血。
6、血栓: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粘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7、梗死:由于动豚血液断绝,局部缺血而引起的坏死,称为梗死.&变性:指细胞或间房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加过多的现象。
9、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病理性死亡。
10、坏疽:坏死盥税发生腐败,称为坏疽。
11、溃痴:指皮肤、黏膜的坏死组织脱落后留下的较深的缺损。
12、炎症:活体细胞对致炎因子的局部损伤所产生的一种以防御为主的应答性反应。
13、炎症介质:指在炎症过程中由细胞葬放或由体液产生,参与或引起炎症反应的化学物质。
14、肿痛:在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机体对部分细胞正常生长的控制功能发生障碍,使细胞出现异常增生而形成的一种恶性新生物。
15、发焦:致皓源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体温调定点上移体温升高的过程.16、水肿:由于水盐代期障碍使体液在组饮间隙内存积过多,称为水肿.17、休克:机体受到超强度刺激或剧烈损伤所发生的主要以急性减循环障碍为特征的综合性病理过程。
18、败血症: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全身感染病理过程.19、代书性酸中毒:血浆中NaHCO3的含•原发性降低引起的酸中毒,称为代谢性酸中毒。
20、绒毛心:纤雏素性心包炎时,沿出在心包腔中或附着在心外膜上的纤雒蛋白随心脏的跳动而摩擦成绒毛状外观,这样的心脏称之。
兽医病理学
病理学名词解释病理学:是指研究动物疾病的原因、发生发展与转归规律及其发展过程中形态结构、代谢和功能变化的一门科学。
疾病的概念:指机体在外界致病因素和体内某些因素的作用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充血:指小动脉扩张而流入局部组织或器官中的血量增多的现象。
淤血:指由于静脉血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使局部组织和器官的静脉血含量增多的现象。
出血:血液流出心脏或血管之外的现象。
栓塞:指循环血液中不溶于血液的物质随血液运行引起血管堵塞的过程。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指机体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血液凝固性增高,使微循环内有广泛的微血栓形成的病理过程。
血栓形成:指在活体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成分析出并凝集形成固体团块的过程。
梗死:是指局部组织或器官因动脉血流断绝而引起的坏死。
休克:是指由于微循环有效灌流量不足而引起的各组织器官缺血、缺氧、代谢紊乱、细胞损伤以致严重危及生命活动的生理过程。
脱水:细胞外液容量明显减少的现象。
水肿:指等渗液体在细胞间隙或浆膜腔内聚集过多的现象。
萎缩:指已经发育成熟的器官或组织由于物质代谢障碍使其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数量减少,最终导致器官或组织体积缩小和功能减退的病理过程。
坏死:指机体局部组织的病理性死亡。
凝固型坏死:指以坏死组织发生凝固为特征的坏死。
干酪样坏死:指以坏死组织彻底崩解为特征的坏死。
蜡样坏死:是指肌肉组织发生的一种凝固型坏死。
机化:指坏死组织范围较大不能完全吸收、再生或腐离脱落时,可以由坏死灶周围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形成的肉芽组织逐渐生长进去,把坏死组织溶解和替代,最后形成瘢痕的过程。
坏疽:指组织发生坏死后,受外界坏境影响和不同程度的腐败感染而形成的特殊的病理变化。
变质:指炎灶局部组织、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和物质代谢障碍。
渗出:是指血液中的血浆成分、细胞成分从血管内逸出到炎区中的过程。
再生:指组织损伤后由周围健康细胞分裂增生来完成修复的过程。
动物病理学
动物病理学一、绪论1、动物病理学:又称兽医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的原因、发生机制及其发展过程中各器官组织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等变化的一门科学。
2、尸体剖检注意事项?①时间:死后12~24小时之间。
②地点:远离养殖区,专门剖检时最好。
③剖前做好自我防护。
④严格按照剖检程序。
⑤剖完后,妥善处理尸体及附属物。
第一章、疾病概论1、疾病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病因与动物体之间发生的损害与抗损害的复杂斗争过程。
2、动物疾病概念的基本特征?①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有原因和条件,没有原因的疾病是不存在的。
②任何疾病都有完整统一集体的复杂反应,呈现一定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变化,这些变化是疾病是机体产生各种症状和体征的内在基础。
③任何疾病都包括损伤与抗损伤两方面变化及其相互转化,而且两者的比例关系,决定着疾病的发展方向(恶化或好转)。
④疾病是一个过程,故其自身有发生、发展和转归的一般规律。
掌握疾病的变化规律,对认识疾病、预测其发展和转归以及进行有效的防治,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是积极意义。
⑤疾病实在正常生命活动基础上产生的一个过程,与健康有着本质的区别。
⑥疾病时,不仅动物的生命活动能力减弱,而且其生产性能和经济价值均降低。
这是动物疾病概念是最重要特征。
4、病因分为:外源性病因素和机体内部因素。
5、外源性致病因素种类生物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机体必需营养物质缺乏或过多。
6、生物性因素的致病特点:①有一定选择性。
②有一定特异性。
③有一定持续性。
④有明显潜伏期。
⑤产生有毒代谢产物。
7、机械性因素致病特点:8、物理性因素致病作用特点:①对组织没有选择性。
②除紫外线和电离辐射外,绝大多数机械致病因素所引起的疾病潜伏期很短或者根本无潜伏期及前驱期。
③大多数物理性致病因素只引起疾病,在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中其本身一般不再继续发挥作用。
④致病因素作用的强度、性质、作用部位和范围,与引起损伤的程度、性质和后果有直接关系,而一般不取决于机体的反应特性。
兽医病理学重要复习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的原因,发病机理及病理变化从而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
疾病:病因与动物机体相互作用的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过程。
充血:由于小动脉扩张而流入局部组织和器官中的血量增多的现象,称为动脉性充血,简称充血。
淤血: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里,引起局部组织中的静脉血含量增多的现象,称为静脉性充血,简称淤血。
虎斑心:发生脂肪变性的黄色心肌纤维和正常的红色心肌纤维间隔排列,在心腔表面和切面见到虎斑样的花纹。
渗出:血管中的液体成分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炎区的过程。
炎症:机体在致炎因素作用下产生的防御意义的应答反应。
炎症介质:在致炎因素的作用下,由细胞或血浆产生的参与引起炎症反应的化学活性物质。
脱水:机体内水分因摄入不足或丧失过多,所造成水的负平衡,称为脱水。
机化:肉芽组织取代各种病理产物的过程。
梗死:由于动脉血流断绝,局部组织或器官缺血而发生坏死,称为梗死。。
栓塞:血液循环中出现不溶性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并阻塞血管管腔的过程,称为栓塞。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
出血:血液流出血管或心脏之外,称为出血。血液流出体外称为外出血;血液流入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称内出血。
心内膜炎:是心脏内膜的炎症。
心包炎:是指心包的壁层和脏层的炎症,心包腔内常蓄积多量炎性渗出物。
心功能不全: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导致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过程。
贫血:是指单位容积血液中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压积值低于正常值,并伴有红细胞形态改变和运氧障碍的过程。
水肿:是指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
呼吸性酸中毒:是指由于CO2排出障碍或CO2吸入过多而引起的以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升高为特征的病理过程。
兽医病理学基础知识
兽医病理学基础知识兽医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的原因、特征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掌握兽医病理学基础知识对于兽医医生来说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兽医医生正确诊断和治疗动物疾病。
本文将介绍兽医病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病理学的概念、分类、病变过程和诊断方法等。
一、病理学概述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科学,它主要关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
病理学可以通过观察和研究病变,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病理学可以分为病因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两个分支。
病因病理学主要研究疾病的原因和发病机制,通过分析病因可以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
病理生理学则研究疾病对机体功能的影响和机制,揭示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二、病理学分类根据疾病的性质和发生机制,病理学可分为结构病理学和功能病理学。
1. 结构病理学结构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引起的器官和组织结构的变化。
它主要通过组织学和细胞学的研究方法,观察和描述病理变化,包括细胞增生、纤维化、坏死等。
结构病理学是病理学中最常见和重要的分支,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2. 功能病理学功能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引起的机体功能障碍和变化的学科。
它通过生理学和生化学的方法研究疾病对机体功能的影响,如代谢紊乱、免疫异常等。
功能病理学的研究可以揭示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三、病变过程病变是疾病引起的病理变化,它可以经历不同的过程和阶段。
1. 损害和病因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可以由于各种损害和病因引起,如感染、外伤、遗传等。
损害和病因导致机体产生反应,并引发病理变化。
2. 病理反应在损害和病因作用下,机体会产生各种病理反应,包括炎症反应、免疫反应、代谢紊乱等。
病理反应是机体对损害和病因的一种保护性反应,通过这些反应可以尽量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3. 病理变化病理变化是疾病的核心内容,它包括病理形态学和病理生理学的变化。
病理形态学变化主要指组织和器官的结构改变,如细胞增生、炎症细胞浸润、组织坏死等。
动物病理学名词解释
动物病理学名词解释动物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科学。
通过对动物器官、组织和细胞的形态学、生理学和化学变化进行研究,动物病理学可以帮助理解疾病的发展机制,为动物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在动物病理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名词需要解释和理解。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动物病理学名词,以及它们在疾病研究和诊断中的作用。
1. 病理学(Pathology)病理学是研究疾病本质和机制的科学。
它包括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进行观察、研究和解释。
病理学分为一般病理学和专门病理学两个方面。
一般病理学研究疾病的共性和规律,而专门病理学则研究某一特定疾病或器官系统的病理变化。
2. 病理变化(Pathological Changes)病理变化是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动物器官、组织和细胞出现的异常变化。
病理变化可以包括形态学、生理学和化学方面的改变。
通过观察和描述病理变化,可以帮助识别和诊断疾病。
3. 病理诊断(Pathological Diagnosis)病理诊断是通过对病理标本(组织、细胞等)的观察和分析,确定疾病的性质和类型。
病理诊断是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4. 病理标本(Pathological Specimen)病理标本是指从患动物体内采集的组织、细胞等样本,用于病理学分析和诊断。
常见的病理标本包括手术切除标本、活检标本和尸检标本等。
通过对病理标本的检查和分析,可以了解病变的性质、范围和程度。
5. 病理报告(Pathology Report)病理报告是病理学家对病理标本进行观察、分析和总结后所撰写的文书。
病理报告通常包括标本来源、临床信息、镜下观察、病变描述、诊断结论等内容。
病理报告是医生和研究人员了解疾病性质和发展趋势的重要依据。
动物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科学。
通过对疾病的病理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帮助识别和诊断疾病,并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兽医病理学复习确定版答案
《兽医病理学》复习参考题一、名词解释1.兽医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形态(眼观、镜检)、机能和代谢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结局的科学。
2.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条件下,与致病因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斗争过程,在这个斗争过程中,动物的生产力下降、适应能力降低。
3.变性——是机体发生物质代谢障碍时的形态学表现,在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一些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的数量增多、部位改变。
4.脂肪变性——指在变性的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的脂肪小滴。
5.玻璃样变性——在某些慢性病理过程中,在间质或细胞内出现均匀一致的、半透明的、无结构的蛋白质样红染物质,这种现象称为玻璃样变6.淀粉样变性——指淀粉样物质沉着于某些组织器官的网状纤维、血管壁和组织间的病理过程。
7.坏死——指活的机体内局部组织细胞或器官的病理性死亡。
8.干酪样坏死——死组织变成松软易碎、灰白色或灰黄色、似干酪或豆腐渣样物质。
如乳房结核、肺结核。
9.坏疽——坏死组织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继发不同程度的腐败杆菌的感染,外观为灰褐色或黑色色彩的坏死灶,称为坏疽(gangrene)。
10.充血——是指由于局部组织或器官的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动脉血含量增多的现象,简称充血(hyperemia)。
又称主动性充血(active hyperemia)。
11.淤血——当静脉血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内静脉血含量增多的现象称静脉性充血(venous hyperemia),简称淤血(congestion)。
12.发绀——可视粘膜呈蓝紫色的现象。
13.槟榔肝(豆蔻肝)——肝脏发生脂肪变性时,同时伴发淤血,这样肝脏切面形成暗红色的淤血区与黄褐色的脂变区相交错,好似槟榔或豆蔻样的花纹,故称“槟榔肝 (豆蔻肝)”。
14.虎斑心——心肌脂变时,有时在左心室乳头肌处心内膜下,出现整齐排列的黄色条纹,与未发生变性的红色心肌相间,形成虎斑样的花纹,故称“虎斑心”。
兽医病理学名词解释
左心衰竭-肺淤血-心衰细胞(铁血黄素颗粒巨噬细胞)右心衰竭-肝淤血-槟榔肝白色血栓-血栓头-心瓣膜-灰白色-心血管壁紧密连接红色血栓-静脉血栓尾-静脉-红色-易脱落混合血栓-血栓体部-静脉+流速慢-红和白-粗糙圆柱状微血栓-透明血栓-微循环小血管-纤维蛋白-休克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绒毛心-纤维素性炎-浆膜浮膜性炎hyperemia 充血:某器官或局部组织血液增多的现象,动脉性和静脉性充血arterial hyperemia 动脉性充血(active hyperemia 主动性充血):小动脉扩张而流入局部组织或器官中的血量增多的现象,简称充血静脉性充血(passive hyperemia 被动性充血):局部组织或器官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内,引起静脉血管含血量增多,简称淤血(congestion)heamorrhage 出血:血液流出心脏或血管之外heamorrhage by rhexis 破裂性出血heamorrhage by diapedesis 渗出性出血hematocele 积血/内出血thrombosis 血栓形成:在活体的血管或心脏中,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粘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thrombus 血栓:血栓形成过程中出现的固体质块embolism 栓塞: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液运行并阻塞血管腔的过程embolus 栓子: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infarction 梗死:由于动脉血液断绝所引起的缺血性坏死atrophy 萎缩:发育成熟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发生体积缩小的过程degeneration 变性:在物质代谢障碍下,在细胞内外出现过多或异常的具有各种特殊理化性质的物质cell swelling 细胞肿胀:细胞内水分增多体积增大,胞浆内出现细微颗粒或大小不等的水泡fatty degeneration 脂肪变性:细胞胞浆内出现脂滴或脂滴增多hyaline degeneration 透明变性:间质或细胞内出现一种均质、无结构的毛玻璃样半透明物质,可被伊红或酸性复红染成鲜红色Russell'body 慢性炎症的浆细胞胞浆内红染圆形玻璃样物质Mallory'body 病毒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炎时,细胞内红染玻璃样物质mucoid degeneration 黏液样变性:结缔组织中出现类似粘液的物质amyloid degeneration 淀粉样变性:组织中出现淀粉样物质沉着necrosis 坏死: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下细胞生命活动终止,细胞崩解并引起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为不可逆损伤gangrene 坏疽:坏死组织继发腐败菌感染所形成的特殊型坏死dry gangrene 干性坏疽wet gangrene 湿性坏疽gas gangrene 气性坏疽apoptosis 凋亡PCD:程序性细胞死亡,基因调控下,主动有序的细胞自我消亡过程apoptosis body 凋亡小体:具有完整膜质结构的内含细胞器、核碎片或仅含细胞浆的adaptation 适应:组织细胞在内外环境条件改变时所发生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主要是形态结构的变化reconstruction 改建:器官或组织为适应新的功能需要而发生形态结构变化metaplasia 化生:已分化成熟的组织在环境条件改变的情况下,在形态和功能上转化为另一种组织的情况,是一种异常的增生,可发生恶变hyperplasia 增生:器官或组织内实质细胞数量增多而引起的体积增大,是细胞有丝分裂活跃的结果compensation 代偿:在代谢、功能障碍或组织结构破坏时,机体通过相应器官的代谢改变、功能加强或形态结构变化来补偿的过程hypertrophy 肥大: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并伴有功能增强,称为肥大repaire 修复:组织损伤后的重建过程。
兽医病理学详解
兽医病理学〔Veterinary Pathology〕绪论一、兽医病理学的任务1.概念兽医病理学( Veterinary Pathology)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原因、发生、开展和转归规律及患病机体的形态构造、物质代、机能活动变化的一门学科。
分类:病理生理学是着重研究患病机体的物质代和机能活动变化的一门学科。
病理解剖学是着重研究患病机体的形态构造变化的一门学科。
分子病理学、免疫病理学、分子遗传病理学、超微病理学、环境病理学等。
2.任务提醒本质3.学习病理学的目的要求①掌握根本概念和病变②认识各器官和系统的常见病变③学会畜禽尸体剖检技术④了解畜禽常见病的病变特点二、病理学的地位具有权威性的一级诊断三、容根底病理病症病理器官和系统病理疾病病理①疾病论②局部血液循环障碍③组织的损伤和修复④炎症⑤肿瘤⑥病症病理学〔发热、休克、败血症〕⑦器官系统病理学〔肺炎、脑炎、肾炎〕四、研究方法1 大体观察2组织学观察①尸体剖检3细胞学观察4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观察5超微构造观察6分子病理学五、学习方法①局部和整体的辩证统一的观点②运动与开展的观点③因果关系与对立统一④对动物疾病的第一手资料⑤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第一章疾病概论第一节疾病学一、疾病概念疾病是机体与外界致病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斗争过程,在此过程中机体对环境的适应力下降,动物的生产力降低。
二、疾病的特点1.疾病是在一定条件下,病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
2.疾病是完整机体的反响。
3.疾病是一个矛盾斗争过程。
4.生产力降低是疾病的一个标志。
感冒是以上呼吸道粘膜发炎为主的症侯群。
风寒流感病毒上呼吸道粘膜损伤粘膜上皮变性、坏死、脱落、食欲下抗损伤强、喷嚏毒因和环三、疾病的分类1.依据病因分类传染病: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氏体等〕侵入引起的寄生虫病:寄生虫侵入普通病:一般的致病因素所引起的疾病〔、外、产、胃肠炎、骨折〕2.依据病程长短分类依病程长短可将疾病分为最急性病、急性病、亚急性病、慢性病四种。
兽医病理学复习资料
兽医病理学复习资料一、概述兽医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学科,是兽医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
通过对动物疾病的形态学、组织学和细胞学等方面的研究,可以帮助兽医师诊断和治疗动物疾病,保障动物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发展。
二、兽医病理学的分类1. 一般病理学:研究疾病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包括病因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化学等内容。
2. 特殊病理学:研究特定动物种类或特定疾病的病理学,如兽医寄生虫学、兽医微生物学、兽医肿瘤学等。
三、兽医病理学的主要内容1. 病因学:研究疾病的原因和发生机制,包括遗传因素、感染因素、环境因素等。
2. 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对机体功能的影响和机体对疾病的适应机制。
3. 病理化学:研究疾病发生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和代谢紊乱。
4. 病理形态学:研究疾病在组织和细胞水平上的形态学变化,包括病理组织学和病理细胞学。
5. 病理诊断学:根据病理形态学的变化,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6. 病理预后学:研究疾病的预后和预后因素,为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
四、兽医病理学的研究方法1. 病理学检查:通过对动物的临床症状、体征和病理变化的观察,进行病理学诊断。
2. 组织学检查:通过对动物组织标本的切片和染色,观察组织细胞的形态学变化,进行病理学诊断。
3. 细胞学检查:通过对动物细胞标本的涂片和染色,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进行病理学诊断。
4. 免疫组化检查:通过对动物组织标本的免疫染色,检测特定抗原的表达,帮助确定病理诊断。
5. 分子生物学检查:通过对动物组织标本的DNA、RNA等分子的检测,研究疾病的分子机制。
五、兽医病理学的应用1. 疾病诊断:通过对动物病理学的研究,帮助兽医师确定疾病的种类和病因,为治疗提供依据。
2. 疫病监测:通过对疫区动物的病理学检查,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3. 养殖业发展:通过对养殖动物的病理学研究,改善养殖环境和管理措施,提高养殖效益。
4. 药物研发:通过对动物病理学的研究,评价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为药物的研发提供依据。
西南大学兽医病理学名词解释
1、兽医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的原因、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及患病动物物质代谢、机能活动和形态变化的一门学科。
2、变性:指由于物质代谢障碍而在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出现某些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蓄积过多的现象。
3、虎斑心:为心肌脂肪变性的一种情况,常发生在严重贫血时,可见心内膜下尤其是乳头肌处出现成排的黄色条纹,与正常心肌的暗红色相间排列,状若虎皮斑纹,故有“虎斑心”之称。
4、休克:是由于微循环有效灌流量不足而引起的各组织器官缺血、缺氧、代谢紊乱、细胞损伤,以致严重危及生命活动的病理过程。
5、出血:血液流出心脏或血管之外的现象。
6、肉芽组织:组织操作后的修复过程中,常出现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分裂增殖所形成的富有新生毛细血管的幼稚结缔组织。
7、水肿:等渗性体液在细胞间隙积聚过多称为水肿。
8、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发生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
9、肿瘤: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机体局部组织细胞发生质变,并异常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细胞团块。
10、血栓:在活体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成分析出并凝集形成固体团块,这个团块称为血栓。
11、疾病:是机体与外界致病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斗争过程,并表现出机体生命活动障碍,动物的生产能力下降及经济价值降低。
12、脱水: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液容量的明显丢失,称为脱水。
13、DIC :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指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引起的以血液凝固性增高、微循环内有广泛的微血栓形成为特征的病理过程。
14、淤血:是由于静脉血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使局部组织或器官的静脉血含量增多的现象,又称被动性充血,简称淤血。
15、癌:由上皮组织形成的恶性肿瘤称为癌。
16、充血:由于小动脉扩张而流入局部组织或器官中的血量增多的现象称为动脉性充血,简称充血。
17、坏死:活的机体内局部组织细胞或器官的病理性死亡。
18、肥大:组织、器官因其实质细胞体积增大而使整个组织、器官体积增大并伴有功能增高,称为肥大。
兽医病理学
兽医病理学概述兽医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的原因、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及患病动物物质代谢、机能活动和形态结构变化的一门学科。
任务:揭示本质学习病理学的目的要求:①掌握基本概念和病变②认识各器官和系统的常见病变③学会畜禽尸体剖检技术④了解畜禽常见病的病变特点兽医病理学的性质:兽医病理学的目的主要是为诊断和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兽医病理学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具有临床性质,因为它可以直接参与疾病的诊断和预防。
专业基础课具有权威性的一级诊断病理学的地位:兽医病理学的性质也就决定了其地位,其双重性(基础性和临床性)决定了其在兽医学科中的桥梁作用。
病理诊断在兽医学诊断中具有权威性,国外将病理医生称之为“doctor’s doctor”。
在医学科学研究中,病理学是重要的支撑点。
兽医病理学的研究方法(1) 研究手段大体观察组织细胞观察组织(细胞)化学观察超微结构观察其他方法:原位杂交,流式细胞仪,原位PCR,生物芯片等第二部分疾病概论第一节疾病概述学习要求:掌握疾病的概念掌握疾病的特点●一、疾病的概念●健康: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各器官的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维持着正常的协调关系,而机体与变化着的外界环境也保持着相对平衡。
即内外平衡。
●疾病:机体与外界致病素互相作用而产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斗争过程,并表现机体生命活动障碍(主要表现于机体的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与改变)在此过程中,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生产力下降。
第二节疾病的分类学习要求:掌握疾病分类内容按病程长短分类中各种类型的特征第三节疾病的经过与结局学习要点:病程的概念病程中四个阶段的划分及特点转归的分类和概念死亡的分类及不同阶段的划分一、病程:疾病从发生、发展到结束的过程。
根据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动物的不同表现,通常可分为4个阶段:潜伏期前驱期明显期转归期潜伏期(隐蔽期):从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开始,到机体出现疾病的最初症状为止,这一阶段称为潜伏期。
兽医病理学
兽医病理学绪 论一、兽医病理学含义: 研究动物疾病的原因、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及患病动物代谢、机能活动和形体结构变化的一门学科。
二、兽医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大体观察1. 尸体解剖 ① 观察器官的位置,器官的颜色及大小 ② 寻找病变部位 ③ 取样(病健结合部分) ④ 组织观察2. 组织学观察: ① 10%福尔马林(效果好,时间长: 2d ~7d 。
取0.5×0.5×0.5㎝) ② 70%酒精(使蛋白质交联,时间短,使机体组 织强烈收缩。
1×1×1㎝) ③ 两者混合使用 取样→固定→还水→脱水(各种级别的酒精)→透明(二甲苯,处理后似舍利子)→浸蜡(低沸点蜡)→包埋(高沸蜡)→修块→切片→染色→ 观察3. 细胞学观察:疾病诊断。
实验动物4. 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观察:活体检查5. 超微结构观察:组织培养与细胞培养6. 分子病理学观察:临床病理学考察 第一章 疾病概论第一节 疾病概述一、疾病的概念: 疾病(disease):疾病是机体与外界致病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过程,并表现出机体生命活动障碍,动物的生产能力下降及经济价值降低。
二、疾病的特点: 1. 疾病是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2.疾病是完整机体的反应; 2. 疾病是一种矛盾斗争的过程;4.生产力下降是动物患病的标志。
第二节 疾病的分类一、按疾病的经过分类(根据疾病缓急和病程长短) 1.依据病因分类 传染病 :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氏体等)侵入引起的 寄生虫病:寄生虫侵入普通病:一般的致病因素所引起的疾病(内、外、产、胃肠炎、骨折) 2.依据病程长短分类 依病程长短可将疾病分为最急性病、急性病、亚急性病、慢性病四种。
①最急性病特点:突然死亡,生前无明显症状,病理变化不显著。
如:炭疽、兔瘟、鸡霍乱等流行早期 ②急性病 特点:起病急,病程短,3周以内,具有急剧而明显的临床表现,病理变化显著。
兽医病理学:病理——名词解释
病理——名词解释1、充血:局部组织或器官,静脉端血液流出量正常,动脉端血液流入量增多,从而使得动脉血含量增多的现象。
又叫主动充血。
2、淤血:局部组织器官内动脉端血液流入量正常,静脉端血液流出受阻,使静脉血蓄积的病理现象。
又叫被动充血,简称淤血。
3、发绀:淤血发生在可视粘膜或无毛和少毛的皮肤时,淤血部位呈蓝紫色,此变化称为~。
4、心衰细胞:心衰引起慢性肺淤血时,巨噬细胞吞噬含铁血黄素颗粒,称为心衰细胞。
5、槟榔肝:肝淤血时,切面肝小叶中心淤血呈紫红色,周围常因脂变呈黄褐色,这种红黄相间的结构,似槟榔,故称槟榔肝。
6、缺血:局部组织或器官动脉端血液流入量减少,静脉端血液流出量正常,使局部血液含量减少的病理现象。
7、出血:血液全部成分流出到心血管外,称为出血。
8、血栓: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凝结成块或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
9、血液中不易溶解的物质,随血液运行至其它血管,而阻塞其它管腔的过程称为“栓塞”。
阻塞管腔的物质称为“栓子”。
(栓子根据其性质不同又可分为:血栓栓子、脂肪栓子、气性栓子、瘤细胞栓子、寄生虫栓子等。
)10、梗死:局部组织因缺血造成的坏死,称为~。
11、萎缩:已经发育成熟的组织器官,由于物质代谢障碍,而发生体积缩小或功能减退的过程,称为~生理性萎缩:也称年龄性萎缩,当动物到达一定年龄时,某些组织器官即发生萎缩,生理机能自然减退。
病理性萎缩:是指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引起组织器官的萎缩。
恶病质:一种病理性、全身性、衰竭性的萎缩12、变性:细胞新陈代谢障碍引起的一类形态变化,表现为实质细胞和细胞间质内出现一些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显著增多。
西米脾:淀粉样变沉积于脾脏、淋巴结滤泡部位时,称为滤泡型。
肉眼观察脾脏呈散在的灰白色半透明的颗粒,形如西米故称“西米脾”。
火腿脾:当沉着于红髓部分的网状细胞时,称漫散型。
肉眼观察:病变红髓呈灰白色,与正常暗红色的红髓互相交织,似火腿样花纹,故称“火腿脾”。
兽医病理学基本概念
兽医病理学基本概念兽医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的起因、发展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通过对疾病的细胞、组织、器官和整体水平的观察和研究,兽医病理学能够帮助诊断和治疗动物疾病,提高动物健康水平。
本文将介绍兽医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病理学的定义、分类、病因和病理变化等内容。
一、病理学的定义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和病理变化的科学。
它通过对异常细胞、组织和器官的观察和研究,探讨疾病的病因、病理变化和病理机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病理学分为两个主要分支: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
病理解剖学主要研究病变的形态学特征,包括病变的位置、大小、形状等;病理生理学则研究病变对机体功能的影响,探讨疾病对机体的病理生理影响。
二、病理学的分类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病理学可分为一般病理学和特殊病理学。
一般病理学主要研究疾病的共同特点和普遍规律,如病因、病变和病理机制等;特殊病理学则研究某些特定疾病的病理特征和发展过程,如循环系统病理学、呼吸系统病理学等。
病理学还可按照疾病的表现形式分为结构病理学和功能病理学。
结构病理学研究病理变化的形态学特征,如病变的结构、形状等;功能病理学则研究病理变化对机体功能的影响,如病理变化引起的功能障碍等。
三、病因的分类病因是指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
根据病因的来源和性质,可以将病因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类。
内源性病因是指与机体自身有关的因素,如遗传因素、免疫因素、内分泌因素等。
这些因素可以导致机体发生功能上的异常或结构上的改变,从而引发疾病。
外源性病因是指与环境或病原体有关的因素,如感染、药物、化学物质等。
这些因素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机体的正常功能,并引发疾病。
四、病理变化的基本过程病理变化是指疾病发展过程中机体发生的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
病理变化可分为一般性病理变化和特殊性病理变化。
一般性病理变化是指疾病过程中机体普遍发生的病理变化,如细胞增生、结构破坏、功能障碍等。
这些变化可以在很多不同类型的疾病中观察到。
兽医病理学名词解释
家畜病理学:是一门通过研究疾病的原因、发病机理和患病机体所呈现的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变化,来阐明动物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基本规律的学科。
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和动物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过程。
√充血:由于小动脉扩张而使流入局部组织或器官中的血量增多,称为动脉性充血、主动性充血,简称充血。
淤血: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而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血量增多,称为静脉性充血,又称被动性充血,简称淤血。
发绀:在可视黏膜和皮肤发生淤血时,由于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得淤血部位呈蓝紫色的一种表现。
心力衰竭细胞:在肺淤血时,可吞噬肺泡腔中的红细胞,将血红蛋白分解为含铁血黄素的一种巨噬细胞。
肺褐色硬化:长期的左心衰竭和慢性肺淤血使肺间质结蹄组织增生,肺组织被结蹄组织取代而硬化,加上大量含铁血黄素的沉积使硬化的肺组织呈棕褐色,故称肺褐色硬化。
槟榔肝:慢性淤血时,肝小叶中央静脉和窦状隙淤血呈暗红色,肝小叶周边区肝细胞因淤血性缺氧而发生脂肪变性呈现灰黄色,所以在肝脏切面形成暗红淤血区和灰黄色脂变区相间的纹理,眼观形似槟榔花纹,故称“槟榔肝”。
破裂性出血:是指因心脏或血管壁破裂引起的出血。
渗出性出血(漏出性出血):是指由于血管壁通透性增高,红细胞通过内皮细胞间隙和损伤的血管基底膜漏出到血管外。
出血性浸润:是指漏出性出血时,在组织器官出现的弥漫性出血。
血栓形成:是指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成分析出,黏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血栓:是指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或血液中某些成分析出凝固成的固体质块。
血栓的机化:是指血栓形成后1~2d,开始从血管壁向血栓内长入由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组成的肉芽组织,并逐渐取代血栓的过程。
血栓的钙化:是指血栓形成后,如没有被溶解吸收或完全机化,在其中可发生钙盐沉积使血栓变为坚硬的钙化团块的过程。
栓塞:是指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并阻塞血管腔的过程。
病理-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兽医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的原因、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及患病动物物质代谢、机能活动和形态结构变化的一门学科。
家畜病理学主要研究方法:1 尸体剖检: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细胞学观察,组织化学观察,超微结构观察,核酸技术2 动物实验3 临床病理学4 活体组织检查5 组织、细胞培养疾病:在致病因素的损伤与机体的抗损伤作用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动脉性充血:因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使局部组织和器官中血量增多的现象,简称充血静脉性充血:动脉输入正常,但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里,引起局部组织中静脉血含量增多的现象,简称淤血。
出血:血液流出心脏或血管之外。
血栓:在活体的心血管内,从血液成分形成固体物质的过程。
梗死:局部组织或器官因血流断绝而引起的坏死栓塞:循环血流中出现异常物质阻塞血管腔的过程,称为栓塞,这些异常物质被称为栓子。
脱水: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液容量的明显丢失称为脱水。
水肿:体液在组织间隙蓄积过多。
高渗性脱水:以水分丧失为主,盐类丧失较少的脱水。
低渗性脱水(缺盐性脱水):盐类丧失多于水分丧失。
等渗性脱水:水及电解质同时大量丧失,血浆渗透压基本保持不变代谢性酸中毒:血浆内NaHCO3原发性减少,CO2结合力(CO2CP)降低,血液PH值低于正常范围。
呼吸性酸中毒:血液中H2CO3原发性增高,PCO2增高,pH值低于正常范围萎缩:发育正常的组织器官或细胞,由于物质代谢障碍而使其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数量减少,导致器官组织体积缩小、功能减退的过程。
变性:指在细胞和组织损伤时,在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异常量的正常物质。
细胞肿胀:是指细胞内水分增多,胞体增大,胞浆内出现微细颗粒或大小不等的水泡。
玻璃样变性:是指在间质或细胞内出现一种光镜下呈均质、无结构、半透明的玻璃样物质的现象。
脂肪变性:在变性细胞内出现大小不等的游离脂肪小滴。
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或细胞的死亡。
为一种不可逆的病理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畜病理学:是一门通过研究疾病的原因、发病机理和患病机体所呈现的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变化,来阐明动物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基本规律的学科。
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和动物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过程。
√充血:由于小动脉扩张而使流入局部组织或器官中的血量增多,称为动脉性充血、主动性充血,简称充血。
淤血: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而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血量增多,称为静脉性充血,又称被动性充血,简称淤血。
发绀:在可视黏膜和皮肤发生淤血时,由于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得淤血部位呈蓝紫色的一种表现。
心力衰竭细胞:在肺淤血时,可吞噬肺泡腔中的红细胞,将血红蛋白分解为含铁血黄素的一种巨噬细胞。
肺褐色硬化:长期的左心衰竭和慢性肺淤血使肺间质结蹄组织增生,肺组织被结蹄组织取代而硬化,加上大量含铁血黄素的沉积使硬化的肺组织呈棕褐色,故称肺褐色硬化。
槟榔肝:慢性淤血时,肝小叶中央静脉和窦状隙淤血呈暗红色,肝小叶周边区肝细胞因淤血性缺氧而发生脂肪变性呈现灰黄色,所以在肝脏切面形成暗红淤血区和灰黄色脂变区相间的纹理,眼观形似槟榔花纹,故称“槟榔肝”。
破裂性出血:是指因心脏或血管壁破裂引起的出血。
渗出性出血(漏出性出血):是指由于血管壁通透性增高,红细胞通过内皮细胞间隙和损伤的血管基底膜漏出到血管外。
出血性浸润:是指漏出性出血时,在组织器官出现的弥漫性出血。
血栓形成:是指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成分析出,黏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血栓:是指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或血液中某些成分析出凝固成的固体质块。
血栓的机化:是指血栓形成后1~2d,开始从血管壁向血栓内长入由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组成的肉芽组织,并逐渐取代血栓的过程。
血栓的钙化:是指血栓形成后,如没有被溶解吸收或完全机化,在其中可发生钙盐沉积使血栓变为坚硬的钙化团块的过程。
栓塞:是指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并阻塞血管腔的过程。
栓子:是指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
局部缺血:由于动脉管腔狭窄或完全闭塞导致局部组织或器官血液供应不足或完全断绝,称为局部缺血,又称局部贫血。
梗死:是指由于动脉血流断绝,局部组织或器官缺血而发生的坏死。
√水肿:是指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
水中毒:是指由于体内水含量过多引起的低钠血症。
又称稀释性低钠血症、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盐中毒:是指由于体内盐含量过多引起的高钠血症。
又称高渗性体液容量过多、高容量性高钠血症。
脱水:细胞外液容量减少。
低渗性脱水:失钠多于失水,细胞外液容量和渗透压均降低,又称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高渗性脱水:失水多于失钠,细胞外液容量减少,渗透压升高,又称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脱水热:细胞外液容量减少,使皮肤水分蒸发减少,影响散热,细胞内脱水引起分解代谢的增强,以增加内生性水,同时使产热增加,产生脱水热。
等渗性脱水:体液中的钠与水按血浆中的比例丢失,细胞外液容量降低,渗透压不变。
萎缩:发育成熟的细胞、组织、器官体积缩小、功能减退的过程。
√全身性萎缩:是指在病因作用下,全身各组织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
变性:是细胞和组织损伤时所发生的一类形态学变化,表现为细胞或间质中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增多。
细胞水肿:是指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内水分增多,胞质内出现微细胞颗粒或大小不等的水泡的一种病理变化,又称水变性。
颗粒变性:细胞体积增大,胞质内出现细小颗粒的一类细胞变性。
水泡变性:由颗粒变性发展而来,变性细胞内水分明显增多,胞质内形成大小不等的水泡,细胞呈空泡状,又称空泡变性。
脂肪变性:是指细胞胞质内出现脂滴或脂滴增多。
(细胞本身存在小脂滴)虎斑心:心脏发生脂肪变性时,在心内外膜下和心肌切面可见灰黄色条纹或斑点,与正常暗红色的心肌相间,呈虎皮状斑纹,故称“虎斑心”西米脾:脾脏局灶型的淀粉样变,淀粉样物质沉着于白髓部位的中央动脉壁与淋巴滤泡的网状纤维上,且此脾脏的切面出现半透明灰白色颗粒状病灶,外观如煮熟的西米,俗称“西米脾”。
火腿脾:脾脏弥漫型的淀粉样变,淀粉样物质大量弥漫地沉着于脾髓细胞之间和网状纤维上,呈不规则的团块或条索,淀粉样物质沉着部位的淋巴组织萎缩消失,眼观脾脏切面出现不规则的灰白色区,与残留的固有暗红色脾髓互相交织呈火腿样花纹,俗称“火腿脾”。
坏死:是指活体内部局部组织或细胞的死亡。
坏疽:是组织坏死后,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或腐败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变化。
肥大:是指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并伴有功能增强的过程。
假性肥大:是指器官内实质组织发生萎缩,而间质组织增生导致器官的外形增大代偿:是指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动物体内某组织、器官的代谢、功能发生障碍或结构遭到破坏时,机体通过相应的组织、器官的代谢改变、功能加强或形态结构的变化来进行替代、补偿的过程。
再生:指组织器官的一部分遭受损伤后,由邻近健康的细胞分裂增殖来修复损伤组织的过程。
肉芽组织:是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分裂增殖形成的幼稚的结缔组织。
机化:是指机体内的坏死组织、炎性渗出物、血栓及血凝块等病理产物,由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的过程。
包裹形成:不能完全被机化的病理产物或异物,由肉芽组织包裹的过程。
肺肉变:肺泡腔被结缔组织填塞,病变部肺脏质地变实,失去正常肺组织的弹性和呼吸功能,在颜色和质地上犹如肌肉,称为肺肉变。
干酪样坏死:炎症:是动物机体对致炎因素的损伤所产生的以防御为主的局部应答性反应。
败血症:是指病原生物侵入血液循环,大量繁殖,持续存在,产生毒素,与代谢产物共同引起患畜以防御功能衰竭为基本特征的严重中毒症状和全身病理变化。
菌血症:是指病原菌侵入血液,但不在血液中繁殖的现象。
毒血症:指病原菌产生的细菌毒素、机体有毒代谢产物和组织坏死时分解的有毒物质进入血液循环而引起全身剧烈中毒的病理现象。
脓毒败血症:由化脓菌引起的伴有全身组织器官多发性脓肿的败血症。
代谢性酸中毒:是指由于体内固定酸增多或碱性物质丧失过多而引起的以NaHCO3浓度原发性减少为特征的病理过程。
呼吸性酸中毒:是指由于CO2排出障碍或CO2吸入过多而引起的以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升高为特征的病理过程。
√代谢性碱中毒:是指由于体内碱性物质摄入过多或酸性物质丧失过多而引起的以血浆NaHCO3浓度原发性升高为特征的病理过程。
呼吸性碱中毒:是指由于CO2排出过多而引起的以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降低为特征的病理过程。
缺氧:是指当组织细胞供氧不足或其利用氧的过程发生障碍时,机体的代谢、功能以及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低张性缺氧:是指因各种原因引起的PaO2降低、C-O2减少和组织细胞供氧不足所造成的缺氧。
血液性缺氧:是指由于Hb含量减少或其性质发生改变,使血液携氧能力降低或Hb结合的氧不易释出,导致组织细胞供氧不足所造成的缺氧。
又称等张性低氧血症。
循环性缺氧:是指因组织器官的血流量减少,使组织细胞供氧不足所造成的缺氧。
又称低动力性缺氧。
组织性缺氧:是指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过程发生障碍而引起的缺氧。
又称氧化障碍性缺氧。
发热:是在内生性致热原的作用下,使机体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升高而引起的一种高水平的体温调节活动。
黄疸:是由于胆色素代谢障碍或胆汁分泌与排泄障碍,导致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巩膜、黏膜、皮肤以及骨膜、浆膜、实质器官出现黄染的病理过程。
√肝硬变:也称肝硬化,是肝组织严重损伤后,大量结缔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而导致的肝脏变硬变形。
假小叶:肝脏正常结构破坏,小叶间和汇管区增生的结缔组织,将肝组织分割成含有数量不等肝细胞的区域称为“假小叶”。
乳斑肝:寄生虫幼虫在肝脏移行时,肝组织破坏后,结缔组织增生,形成肉眼可见的白色花纹。
贫血:是指单位容积血液中红细胞数或/和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值,并伴有红细胞形态改变和运氧障碍的病理过程。
神经胶质瘤:星形胶质细胞大量增生。
卫星现象:增生的小胶质细胞围绕在变性的神经细胞周围。
噬神经元现象:神经细胞坏死后,小胶质细胞也可进入细胞内,吞噬神经元残体。
胶质小结:在神经细胞出现灶状坏死、崩解形成的软化灶处,小胶质细胞呈小灶状增生,形成胶质小结。
血管周围管套形成:在脑组织受到损伤时,血管周围间隙中出现围管性细胞浸润(炎性反应细胞),环绕血管如套轴状。
肝功能不全:某些致病因素严重损伤肝细胞和枯否细胞,导致肝脏形态结构和功能出现异常,进而引起水肿、黄疸、出血、继发性感染、肝性脑病等一系列症状的病理过程。
√呼吸功能不全:是指由于外呼吸功能(肺通气和肺换气)发生严重障碍,使机体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正常范围,伴有或不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升高的病理过程。
心功能不全:由于致病因素的作用,导致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病理过程。
肾功能不全:各种原因引起肾脏泌尿及重吸收功能发生障碍,肾脏不能排出机体的代谢产物和毒性物质,不能重吸收水分和电解质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病理过程。
过热:是指动物体温调节发生障碍、产热与散热失衡、散热过程发生障碍等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发热激活物:凡能刺激机体产生和释放内生性热原引起发热的物质。
内生性致热源:某些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升高的物质。
肿瘤:是在体内外致瘤因素的作用下,机体的细胞异常分裂、增殖、分化形成的新生物。
渗出:是指炎症过程中,随着血流变慢和血管通透性升高,血液的液体成分可通过微静脉和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或到达组织器官表面的现象。
组织损伤:发炎组织的物质代谢障碍和在此基础上引起的局部组织、细胞发生变性、坏死或凋亡。
白细胞渗出:是指在炎症过程中外周血白细胞主动通过微血管壁进入炎区的现象。
白细胞浸润:炎症过程中渗出的白细胞在炎区内聚集的现象。
变质性炎症:是指炎症内组织和细胞变性、坏死或凋亡的变质性变化很突出,而渗出和增生过程比较轻微的一类炎症。
渗出性炎症:指发炎组织以渗出性变化为主,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变质和轻微增生过程的一类炎症。
增生性炎症:指以细胞或间质增生过程占优势,而变质和渗出性变化轻微的一类炎症。
趋化作用:是指在炎症过程中,白细胞在某些化学刺激作用下所进行的单一方向运动。
炎症介质:指在炎症过程中由细胞释放或由体液产生或引起炎症反应的化学物质。
创伤愈合:是指创伤造成组织缺损的修复过程。
休克: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有害因子作用时所发生的,以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组织器官微循环血液灌流量严重不足为特征,并由此而导致的各重要器官功能代谢障碍和结构损害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生理性再生:在正常生命活动中,不断衰老、死亡的细胞被分裂新生的同种细胞补充,以保持原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的再生。
病理性再生:是指组织在病因作用下发生损伤,由邻近细胞再生而修复的过程。
修复:是指组织损伤后的重建过程。
化生:是指已经分化成熟的组织为了适应环境条件的改变或理化刺激,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完全转变成另一种成熟组织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