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课题“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行动研究”开题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级课题“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行动研究”开题报告

一、核心概念界定

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ForInternationalUnderstanding)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增进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和不同区域、国家、地区的人们之间相互了解与相互宽容;加强他们之间相互合作,以便共同认识和处理全球社会存在的重大共同问题;促使“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对世界的进一步认识来了解自己和了解他人。将事实上的相互依赖变成为有意识的团结互助”。本课题中“国际理解教育”主要指通过开展各种国际交流活动,以及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有机渗透两种方式,学习中国与世界各国先进文化和先进教育理念、方法、制度等,以提高师生国际素养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国际素养,具体包括师生的外语水平,对国际惯例、各国文化的了解和尊重,国际交往和国际理解能力等方面的素养。

二、问题的提出

背景一:国际理解教育是二战以来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战以来,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高新技术的发展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极力倡导国际理解教育。194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章程规定教育应增进不同文化、种族与地区之间交流与理解;1948年国际公共教育大会建议各国教育部及其他教育当局鼓励培养青少年的国际理解精神;1974年第18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了《关于促进国际理解、合作与和平的教育以及关于人权与基本自由的教育的建议》;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日内瓦召开了第44届国际理解教育大会,通过了推进国际理解教育的各种规程和建议书。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推动下,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都在努力推进国际理解教育,国际理解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50年历程记载着国际理解教育在国际杜会上的曲折文化,体现出教育应增强受教育者的国际意识,使他们具备国际理解的态度,促进国际理解。面向全球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国际理解教育是让学生拥有理解、包容不同文化、习俗的胸怀和品质,并树立世界公民意识,形成“地球村”的概念。使学生具有国际责任感与国际意识。应该说,国际理解,是全球化背景下本着对不同民族的关爱提出的理念与策略,并试图通过国际理解实现全球不同文化民族的平等与团结。国际形势风云变化,我们将面临更多的全球性环境破坏、生态失衡、核毁灭的威胁、贫富差距等重大问题。迫使全人类必须携起手来保护共同享有的生存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谋求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各国人民之间的偏见、失信和敌意的心理因素需要教育来消除,要求各国教育从狭隘的民族情感中解脱出来,共同推动国际理解教育。以后地球的变化看谁,看我们的下一代。如果我们能在小学生心中种下一粒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爱好和平的种子,那我们的未来就会非常美好。

背景二:我国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及对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

中国目前处在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时期,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存在,新的教学模式正在形成。国际理解教育有助于配合与推动新课程改革对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倡导。让学生养成自尊自重、全面发展的人格基础和正确认识世界分析世界的能力。同时在中国开展国际理解教育还应包括中国的国情和特点: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中国近年来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等等。目的是让学生养成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在对本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上,与其他国家人们平等友好地交往,形成民族平等意识和民族团结合作精神。

背景三:深圳正在努力建设国际化城市

深圳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提出争取用二十年时间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奋斗目标。城市的国际化发展,必然要求大力提高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在此背景下,南山区教育局提出抢占教育国际化制高点的奋斗目标。国际理解教育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推进教育国际化发展,同样要求大力发展国际理解教育。可以说,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是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内在需要,是深圳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作为特区,深圳的对外贸易形式日趋多样化,外贸易的范围不断扩大,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境外游客日益增多,国际经济、科学、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这就要求作为深圳人,国际意识更应该逐渐提高,这既对我市的教育提出新的挑战,也为我们的国际理解教育的进行提供了外部环境。

背景四:我校在国际理解教育方面已有二年多的实践,为课题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我校自建校之初就提出了校本课题“我要走向世界”教育行动研究。两年来,围绕这一教育行动,我校强化了英语教学、开发多门中西文化校本课程,去年组织了“世界风情大巡游”,并与深圳、香港部分国际学校结成友好学校。作为课题支持人的王小维校长主持“我要走向世界”教育行动校本课题“我要走向世界”教育行动研究成果获得南山区2003- 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我要走向世界”教育行动研究所收集的

资料、开展的各种活动等,为本课题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通过邀请专家讲学和组织部分教师出国考察等形式也增强了教师对国际理解教育的认同感!

在“我要走向世界”教育行动研究中,我们已收集了联合国关于国际理解教育的部分文件与规程,收集了1994- 国内关于国际理解教育的相关论文、论著等资料。课题研究所需的进一步资料,将通过中国期刊网、杭州教育书林及委托图书馆专题查阅等途径获取。并成立了强强组合的课题研究组(附件一),回顾过去,课题研究主要停留在活动与知识层面上,如:英语方面主要体现活动英语特点,校本课程开发方面注重传统文化熏陶。课题研究要向纵深发展,必须与学科课堂教学结合,在继续做好活动英语和传统文化熏陶的研究同时,近阶段课题研究的重点是学科课堂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课题研究与学科课堂教学结合坚持三个结合:一是学习方式结合,二是知识性结合,三是素质性结合。各学科教师利用今年寒假休息时间,站在自己学科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思考确定了自己各自的实验子课题(附件二、三)。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历程已如前介绍,关于国际理解教育的研究现状,我们以“国际理解教育”为关键词查阅“中国期刊网”,结果表明:1994- 关于国际理解教育的文章只有17篇,其中主要内容有三类:一类是介绍美国、日本等国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状况;一类是讨论语文、英语等学科教学中如何开展国际理解教育,还有些文章对北京等地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提出了建议。在现有论文中,我们没有发现专门讨论一所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相关论文。

再以“国际理解教育”为关键词查阅1999- 我国教育类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结果表明只有中央民族大学刘洪硕士的学位论文《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研究》1篇。该论文主要讨论了如何培养学生国际理解的态度、能力以及与人交往、与人共处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在日益国际化的社会里与他人共同生活、相互合作?怎样使学生拥有更开阔的国际视野、国际意识?怎样使学生正确认识当今的国际问题以及面临的全球性问题?这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但该学位论文仍然缺乏中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个案研究,其成果长于理论思考而缺乏操作性建议。

总体来看,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论研究还不充分,特别是中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相关研究还比较薄弱。因此,这一问题成为国内外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关注与探索的焦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至今未取得重大突破,尤其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落实国际理解教育更有其现实意义。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国际理解教育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国外的语言文学,培养学生进行国际理解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从全人类利益,全球观点出发考虑问题,理解国际社会,关心和宽容异国文化的国际精神,即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的态度。让学生了解国际知识,掌握国际理解的技能,从而逐步具备国际理解的态度应是我们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的主要目标和内容。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讨能够切实提高小学生国际素养,特别是能够提高小学生英语学习水平、养成国际礼仪、了解国际文化、拓宽国际视野、增强国际交往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教育途径与方法,为学生成长为国际性人才奠定基础。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我们确定以下几方面作为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具体化内容:

1、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2、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4、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需要哪些基本条件?

5、如何通过国际理解教育促使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系统论理论:系统科学认为,每个有机体和客观事物都是由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各个要素所组成的分层次的整体系统。从方法论上看,系统论要求在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中进行综合研究。显然,要素的完善是整体完善或系统完善的前提,对民族、社会这样的系统而言,其主要的条件就是其成员的完善。故此,一国或一地区所有成员的个体素质关系到该国该地区的社会发展程度。而教育的目的恰恰在于通过帮助个人获得知识、发展技能、开发潜力、唤醒意识、培养观念,以改善其素质进而与他人一道参与社会文明建设的进程。

2.邓小平关于教育“三个面向”的理论:1983年,邓小平同志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教育的客观要求,它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为研究、解决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教育要面向世界”,指明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既要立足国情,也要追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