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客观题上课用
最新诗歌鉴赏——客观题-(教师版)
最新诗歌鉴赏——客观题-(教师版)精品文档诗词鉴赏专题——客观题一、高考大纲对诗歌鉴赏的要求和情况分析新课标全国卷《考试大纲》中对“古代诗文阅读”考点提出的考查重点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题型的变化:诗歌鉴赏的考查内容由之前的两道主观题,变成选择题加主观题。
考查侧重点的变化: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到注重在理解的基础上鉴赏。
二、回顾2017年高考真题,探究命题角度1.【新课标I卷】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礼部贡院进士就试(宋?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A ?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 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 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 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 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提示:请同学们在每个选项后面的写出该选项的命题角度[命题角度小结】命题范围:局部赏析和整体赏析。
命题角度:①内容理解②情感态度③表现手法④语言赏析(炼字、炼句)三、常见命题角度归纳与应对策略(一)内容理解方面:2?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题李凝幽居(唐?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 、“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
C 、“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 、“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错误选项分析】【类型】词语解释有误。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客观题(含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客观题一、对点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张直公归南郑①拜省岑参夫子思何速,世人皆叹奇。
万言不加点,七步犹嫌迟。
对酒落日后,还家飞雪时。
北堂②应久待,乡梦促征期。
【注】①南郑:地名,今属陕西省汉中市。
②北堂:古指士大夫家主妇居室,后代称母亲。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交代了诗歌写作背景,这首诗是岑参为送别友人归家探望父母所作。
B.诗人写送别,却不落俗套,从极力赞美友人开始,语言富有盛唐的豪迈。
C.颈联虚实结合,第五句虚写两人分别,第六句实写友人回家路途的情形。
D.尾联写母亲对友人的思念,这种思念之情促使友人想要早日返乡归家。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桐庐郡斋书事①千峰秀处白云骄,吏隐云边岂待招。
数仞堂高谁富贵,一枝巢隐②自逍遥。
杯中好物闲宜进,林下幽人静可邀。
莫道官清无岁计,满山芝③术④长灵苗。
【注】①此诗作于景佑元年(1034),当时范仲淹被贬睦州。
②《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③芝:灵芝,菌类植物,古以芝为瑞草,故名灵芝。
④术:草名。
根茎可入药。
有白术、苍术等数种。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一“骄”字用拟人手法将“白云”悠然飘逸、无拘无束的秀姿写得活灵活现。
B.首联第二句“吏隐云边岂待招”暗含了诗人被贬后内心的无奈和不甘的隐秘情怀。
C.颔联“数仞堂高”和“一枝巢隐”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诗人不求富贵、打算隐居的意愿。
D.道家的隐逸情怀和儒家的担当精神在诗人心中共存,这是中国士大夫的典型人格。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辛弃疾有甚闲愁可皱眉?老怀无绪自伤悲。
百年旋逐花阴转,万事长看鬓发溪上枕,竹间棋。
怕寻酒伴懒吟诗。
十分筋力夸强健,只比年时病起时。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作开头以自问自答的方式直抒胸臆,点明自己老是怀着莫名其妙的情绪独自伤悲。
(教师版)高考诗歌鉴赏客观题解法分析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教师版)高考诗歌鉴赏客观题解法分析教案[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教师版)高考诗歌鉴赏客观题解法分析教案高考诗歌鉴赏客观题解法分析教案考试说明: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鉴赏评价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客观题的设题角度(考什么?)2、分析诗歌鉴赏客观题的设题陷阱(怎么考?)3、摸索诗歌鉴赏客观题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怎么解?)一、考试情况说明:二、示例分析:(1)次韵尹潜感怀(陈与义①)胡儿又看绕淮春,叹息犹为国有人。
可使翠华周宇县,谁持白羽静风尘。
五年天地无穷事,万里江湖见在身。
共说②金陵龙虎气,放臣迷路感烟津。
(注)①陈与义,南宋诗人,少即有才名。
此诗写于1129年,诗人遭受贬谪,仍未复官。
又因金兵南下,连陷三州。
故避乱江汉,转徙湘湖。
②金兵南犯,南宋政府对定都何处存在争议。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联诗人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了金人南犯的情景,表达了他为自己是一个有国家的人的幸运之情。
B、颔联用借代的手法。
“翠华”是皇帝仪仗队中用翠鸟羽做的旗,常用来指皇帝;“白羽”指白羽扇,古代将军指挥作战的白色羽毛扇。
C、诗人用“风尘”比喻战乱,与戴叔伦诗句“山中旧宅无人住,来往风尘共白头”中“风尘”之意相同。
D、颈联上句言五年间国多战乱,下句叹万里路奔走江湖,两句形成因果关系,对仗工整,一气呵成。
E、尾联中“共说”一词照应文题,表明作者与尹潜定都南京的主张一致。
(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闻笛(李益①)寒山②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注)①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身在江淮。
②寒山,在今江苏徐州市东南。
下列对这两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A、“谁家玉笛暗飞声”一个“暗”字写出了笛声清晰、哀婉的特征,令听者黯然神伤,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引发了深夜无眠之人的无限愁思。
诗歌客观题(三个课时)
常见诗歌结构技巧
(二)各部分常见技巧 1.就诗句开头提问的术语有: 内容—先景后情(先情后景)、叙事或议论开篇、比兴、 统领全诗、设置悬念,制造波澜、交代背景(人、时、 地、事、环境)、渲染气氛,烘托感情,奠定基调。 结构—伏笔铺垫、蓄势、引起下文、抑扬、照应题目 主旨—开宗明义、开门见山
常见诗歌结构技巧
主要表现2:弄错对象或动作的双方,以混淆视听。
辋川别业 王维 不到东山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D 项 诗 人 披 衣 倒 屣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与 乡 邻 相 见 ” 错 , 优娄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是“乡邻披衣倒屣 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与诗人相见”。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高考回顾 2020全国卷 读 史 王安石 2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 历史人物而作。 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功立业,但无法避免身后 湮没无闻的可能。 C.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 传言中更会失真。 D.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 首诗的警策之语。
主要表现3:语言特色分析有误
己 泽 生 凭亥 国 民 君岁江何莫其二山计话一首 入 乐 封•战 樵 侯僖图 苏 事宗, 。 ,广明传两谁元闻岸道年一强沧战兵江其曹百过总二神未无松愁休事,。,D有后掷下项些 地 更一偏 有 觉句对颇 声 字十其字分, ,一千刻的其 相钧意说一 形。,法最 之 一将功成万骨枯。 近来长共血争流。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客观题解答技巧课件
2.形象画面的判断
主要从归纳概括诗歌中的人、事、景、物等的形象特征设计题目,
设误 要求判断选项给出的形象特征的正误。 类型 常见的设错类型有形象身份理解错误、形象(意象)特点概括不
当、形象作用分析不当、画面(意境)描绘不当、意境概括有误等。
失误 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不当,对诗歌形象的意义理解不当,概括的方法 原因 不当,不知常见意象的特点。
试每年都举行,中举的机会还有很多。
D.“应无惆怅沧波远”一句,是说朋友远涉江河,不应该有惆怅之情,给读者以轻 快之感,表达了深厚的情谊,别具一格。
“路上行人”错误,属于身份理解不当。
解析答 案
从诗中来看,本句的“行人”应指“朋友”,而不是“路上行人”
。综上,答案是B。
• (2022新高考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 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
• 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
3.表达技巧的判断
主要从诗歌使用的修辞手法、人物与景物之间的关系、景物与情 感之间的关系,以及诗歌的结构等角度设计题目,要求判断选项中涉
设误
及的有关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内容的正误。
手设计题目,要求判断选项给出的诗(词)句理解或诗(词)人的思 设误 想情感是否正确。 类型
常见的设错类型有望文生义、以今律古、对象错误、哀乐颠
倒、情感风格判断错误等。
失误 原因
没有正确理解诗意,不会利用诗歌中的某些暗示性词语进行推导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典型
临江仙① 李清照
例题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②树,人老建康城。
古诗鉴赏客观题教学设计
古诗鉴赏客观题教课方案教知识与技术回首一轮复习古诗鉴赏知识点掌握古诗鉴赏客观题错误种类学过程与方法经过讲堂活动、议论概括能正确判断选择正确的选项。
目感情态度与提升古诗阅读鉴赏能力。
标价值观教课要点掌握古诗鉴赏客观题错误种类教课难点正确判断选出正确选项教课方法议论法、概括法教具PPT教课过程:一、导入以本次考试诗歌鉴赏题导入。
一轮知识凝缩能力要求 :能阅读简易的古典诗歌详细要求:1.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感情的体察。
(写了什么)(为何写)2.古典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境界的鉴赏。
(如何写的)二、先存问题剖析问题之一——读不懂诗问题之二——只懂大体,阅读粗拙不认真问题之三——缺少文本义识,只看选项想自然三,考题回首与错因剖析1,12.27 市联考试题深湾夜宿王勃津涂①临巨壑,村宇架危岑②。
堰③绝滩声隐,风交树影深。
江童暮理楫,山女农调砧④。
此时故土远,宁知游子心。
【注】①津涂:道路。
②岑:小而高的山。
③堰:拦河蓄水的土坝。
④砧:捣衣石。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A.夜宿的深湾是个荒僻的地方,道路面对巨大的山谷,村庄建在危险的山上。
B.一个“隐”字,写滩声时隐时现地传来,可想象出诗人凝思远听的神情。
C.一个“深”字,写出江边的树木随风起伏,树影晃动时的情形。
D.第一联是写近景,第二联是写远景,远近交替写深湾的地理环境和自然风景。
E.前三联,写出诗人眼中的他乡风景风情,第四联抒发游子乡思,情形相生3,11 月调研考试综合练习题江楼感旧赵嘏独上江楼思渺然⑵,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哪处?风景隐约似昨年⑶。
说明:⑴江楼:江边的小楼。
感旧:感怀故人往事。
⑵思渺然:思路迷惘。
渺(miǎo)然:悠久的样子。
⑶隐约:忧如;仿佛。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适合的两项是()A一二情形交融,表达了诗人登临江楼,瞭望江月时心里涌动的浩渺情思。
B第三句说约好同来望月的朋友未能按期而至,隐约表露出诗人的遗憾。
诗歌鉴赏客观题说课稿5篇
诗歌鉴赏客观题说课稿5篇诗歌鉴赏客观题说课稿5篇结合课堂教学和小组合作,让学生进行互动对话,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歌鉴赏客观题说课稿,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诗歌鉴赏客观题说课稿【篇1】一、说设计思想1、通过对十年来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两个明显的变化:其一是诗歌鉴赏由客观选择改变为主观表达,题型的转换利于中学素质教育;其二是作文的体裁要求从“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改为“文体不限”。
这两种变化指向同一个信息,即高考命题者对于诗歌这种文学体裁越来越关注,对诗歌鉴赏能力的考查越来越具有普遍性,即面向所有考生,要求高中毕业生具备对诗歌的初步鉴赏能力。
2、本专题的设计思想可以用如下表述概括:扎实立足课本,紧密联系高考,倡导合作探究,落实方法技巧,重点品味语言,培养综合能力。
二、说学生情况从训练及考试情况来看,本人所教两个班的学生对于诗歌鉴赏这一知识点的掌握不够好,答题失误频频,得分的情况很不理想。
究其原因有:忽略信息答非所问;审题不当任意发挥;寻章摘句任意罗列;生搬硬套术语;先入为主,妄加推断;就诗论诗,分析不深;不能迁移,弄错诗意等。
三、说教学目标1、明确考纲要求,明辨复习重点;2、构建古典诗歌相关知识网络,以培养和强化学生的鉴赏基础;3、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4、总结高考试题规律,预测20__年古典诗歌鉴赏试题走向,提出有针对性的备考方略。
四、说教学重点:构建古典诗歌鉴赏以及相关知识网络和体系,教会学生答题模式和方法。
五、说教学难点:培养如何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六、教学方法:1、讲授法。
通过教师的示范讲授,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消除对诗歌鉴赏的神秘感,增强诗歌鉴赏兴趣。
2、讨论法。
刚开始进行诗歌鉴赏,会有一定难度,组织有效地讨论,会激活学生的思维。
3、练习法。
通过一些经典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规律。
研究课:诗歌鉴赏客观题解题PPT课件
面都是厢房,南面是倒座。东西南北都是房子,中间是天井。
D.本词表现出词人多种感情,既有对时光飞逝,自己已入暮年的
感慨,又不乏羁旅在外的哀愁,还借助重阳这一主题寄托了思亲怀
乡的苦闷。
E.“秋色”“雁声”和“斜阳”是词人对景思亲及其人生感慨,
如周邦彦有“雁背夕阳红欲暮”之叹,李商隐有“夕阳无限好,只
是近黄昏”的哀伤。
1A4.首.下联列由对景本人诗题的,理远解望,“不西正山确白的雪两三项城是戍③微”涓小,埃。近:看细“流南与浦微清尘江,万比里喻
桥”,景象开阔辽远。
B.颈联写自己“迟暮多病”“未报圣朝”,含蓄地批判了皇帝昏庸
无能,荒淫误国,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悲叹之情。
无批判和报国无门之意,应该是“虽处危难,忧国忧民”
写得绝妙,也隐约道出自己具有登高能赋的才情。
C.“悄无人,舟横野渡”化用韦应物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 人舟自横”,但着一“悄”字,那种落寞孤寂的心境全出。
D.“惆怅相思迟暮”上承“关情”,下启追忆,表现作者在人生迟 暮之年登临次楼,自然引发对杜牧的思念之情,内心倍感惆怅 。
E.词作上片和下片的表达方式明显不同,上片写景叙事,下片集 中抒情,全词景物切换自然,意境清新,语淡而情切。
人里不朱忆见颜昔改,碧西。云池春暮会去合,鹓也空鹭,相同飞对飞红。盖万②点考 内。愁查 容携如方 的手海处。向 理,今一 解谁:在?
曲解文意 日边(③忽清视梦断时,镜
注:①本词作于诗人因元祐党祸(被贬写期间什。么②指)作者当时在京师令供职)秘书省,
与僚友西池宴集赋诗唱和,鸩鹭,谓朝官之行列。③日边,典出《世说新语》,
共游旧事,越意识到往日不可回,愁苦无限。“日边”指帝京,京城。
D.“飞红万点愁如海”运用了借代、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以茫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客观题+课件22张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诗第二句把枝头的梅花比作雪堆,既写出梅花洁白的特点,也表现了梅
花漫山遍野开放的盛况。
B.陆诗前两句写梅,后两句写人,前两句写梅为后两句写人作铺垫,后两句
虽是翻新,但诗意盎然。
C.汪诗中,“江上一枝开”D一“句故是园回百过花头开来放描”写错客误馆,的“梅故花园,花与落首尽句”“中孤馆
池上早秋【白居易】① 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 露饱蝉声懒,风干②柳意衰。过潘二十岁③,何必更愁悲。 [注]①唐宝历元年(825),白后易出任苏州刺史:次年作本诗,诗人36岁因 病去职,与刘禹锡结伴归洛阳。②风干;柳树经秋,风吹叶落,暗指年迈 体衰。③过潘二十岁:潘安32岁鬓生白发,应是52岁知天企的年龄. 判断:《池上早秋》前六句写景,结尾抒发了作者对中唐衰败的惋惜之情, 堪称写景诗的典范之作。
燕①李录事【韦应物】 与君十五侍皇闱,晓拂炉烟上赤墀。花开汉苑经过处,雪下骊山沐浴时。 近臣零落今犹在,仙驾飘飘不可期。此日相逢思旧日,一杯成喜亦成悲。
[注]①燕:通“宴”。(②赤墀:宫中殿庭前涂成朱红色的台阶。 判断:颔联承首联的“侍”字,回忆皇帝的奢靡生活,暗示唐朝必然走向衰败。
[答案]错误。从“花开汉苑”“雪下骊山”“经过处”的气势以及“沐浴时” 的奢华中,可以看出诗人因随从皇帝出游而感到骄傲自豪。
)
A.本诗的首联以问句领起全算,自然引出下文诗人对儿子的谆谆教诲。
B.诗人指出,不论是侍奉父母还是服务国家,“不欺”都是至关重要的。
C.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科理想状态。
D.诗人在最后强调,自己传授给儿子的人生道理足最为真切、确实的
C项,作者认为无论是出仕朝延,为官一方,还是成为平民石姓,躬耕珑庄, 都要“事国”以忠,“事亲”以孝,并没有在两和方式中作出比较选择。
高考诗词鉴赏选择题客观题公开课PPT-优秀课件
仔细审题,明确方向。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 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 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 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 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 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 后世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高 考 诗 词 鉴 赏选择 题客观 题公开 课PPT- 精品课 件ppt( 完美版 )
高 考 诗 词 鉴 赏选择 题客观 题公开 课PPT- 精品课 件ppt( 完美版 )
汨罗遇风 柳宗元
南来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 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
[注]柳宗元因“永贞革新”失败而贬为永州司马(今湖南零陵)十 年,十年后,朝廷诏其回京听用。此诗大概作于此时。
挑战自我勇尝试
对点练习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沙丘城下寄杜甫 李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高 考 诗 词 鉴 赏选择 题客观 题公开 课PPT- 精品课 件ppt( 完美版 )
高 考 诗 词 鉴 赏选择 题客观 题公开 课PPT- 精品课 件ppt( 完美版 )
7.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首句“南来”一词,点明白己的处境,写诗人仰慕屈原而前来汨罗江悼念
屈原。
词句解说曲解原意
B. “不作楚臣悲”,采用对比的手法,意指自己不会再像屈原那样为报国无
门而悲伤白怜。
C. “重入修门自有期”表明诗人已受到皇上的赏识,准备励精图治,再干一
番事业。
高 考 诗 词 鉴 赏选择 题客观 题公开 课PPT- 精品课 件ppt( 完美版 )
古诗鉴赏客观题教学课件
•
• • 【注释】 • 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
•
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 如
• 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壮健的样子。
•
•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频临溪流,从马上下
• • E尾联写诗人看到下雨后道路泥泞,对邀请朋友前来之举感到非常后悔。
•
(BE11)
错因归类
• 三,手法判断失误,效果分析不准 • 关注选项中手法的判定 • 关注选项中手法效果与用意的分析
12
• 正月初七考试试题
• 阮郎归 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①
•
• 辛弃疾
•
•
•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
• 问题之三
• 项想当然
——缺乏文本意识,只看选
3
考题回顾与错因归类
• 12.27市联考试题 • 深湾夜宿 王勃
• • 津涂①临巨壑,村宇架危岑②。 • 堰③绝滩声隐,风交树影深。 • 江童暮理楫,山女夜调砧④。 • 此时故乡远,宁知游子心。
•
•
【注】①津涂:道路。②岑:小而高的山。③堰:拦河蓄 水的土坝。④砧:捣衣石。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开始四句,诗人将胡笳之声与“胡人”的吹奏情形相结合,渲染异 域情调,同时用“楼兰征戍儿”的“愁杀”来衬托胡笳声音之悲。 B.中间四句,将胡笳之声与边地的荒凉冷落情景结合起来,写出了边 塞的荒寒之境,使得胡笳之声倍增其悲。
C.“秦山遥望陇山云”,是指颜真卿走后对诗人的怀念,但云遮雾障, 望而不 见,流露出一丝怅惘,正与胡笳的悲声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题心思了然心
归纳高考诗歌客观题的设题角度和设题陷阱:
设题角度
意象 内容 情感 意境 语言 手法 技巧 主旨
设题陷阱
望文生义,曲解原意。(字 词、内容) 以偏概全,故意反说 弄错对象,张冠李戴 无中生有,横生枝节 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 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基础 知识,文化常识,技巧及作 用)
锦囊妙计求高分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诗歌鉴赏选择题解法探究
三台中学补习中心 李俊科
【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的设题角度(考什么?)。 2、探究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的设题陷阱(怎么考?)。 3、探究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怎么解?)。 4、提高诗歌鉴赏选择题的得分能力。
研题读纲明方向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4题。 野望 (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 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 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3.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中的“白雪”与“清江” 。 B.第三、四句中的“诸弟”与“一身”。 C.第五、六句中的“供多病”与“答圣朝” 。 D.第七、八句中的“时极目”与“日萧条”。
确保选项得满分
(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①—②题。 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 审清题目明要求 王维 细读选项划要点 松菊荒三径,图书共五车。 运用知识作判断 烹葵邀上客,看竹到贫家。 鹊乳先春草,莺啼过落花。 对照诗句细分析 自怜黄发暮,一倍惜年华。 对照陷阱明师意 ①这首律诗共有几联对仗?回答正确的一项是( )。 A.一联 B.两联 C.三联 正选排除巧妙用确 D.四联 ②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保选项得满分 A.首联用典贴切,反映了诗人的精神追求。 B.颔联流露出诗人因家贫待客不周的歉意。 C.全诗将写景、叙事、抒情三者融为一体。 D.全诗的语言清晰流畅,不见雕琢的痕迹。
注:安史之乱开始,他一直流亡颠沛,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 成都,这首诗是杜甫流寓巴蜀时期写的 。此诗作于766年, 当时杜甫正在从云安前往夔州的船上。①漫成:即诗人一时应 手之作。②联拳:通连蜷,蜷身之意。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与“江清月近人” 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 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 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 安宁生活的向往。
注:①徂晖: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鹓鸾: 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读懂诗歌是关键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审清题目明要求 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 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细读选项划要点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对照诗句细分析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 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参照陷阱明师意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鹓鸾竟巢于恶树 正选排除巧妙用, 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阅读下面三首诗歌,探究高考诗歌选择题的设题 角度和设题陷阱(考什么?怎么考?)。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题 宿武陵即事 孟浩然[1] 川暗夕阳尽,孤舟泊岸初。 岭猿相叫啸,潭影似空虚。 就枕灭明烛,扣舷闻夜渔。 鸡鸣问何处,人物是秦余[2]。 注[1]孟浩然:早年有志用世,但仕途困顿。 [2] 人物是秦余:引用《桃花源记》中的典故。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川暗夕阳尽”以景物的光影变幻,写诗人对暮中江 水的印象。 B. “潭影似空虚”则表现诗人对夜色中深潭倒影天光的 独特感受。 C. 夜猿的啼声与望去深不可测的潭水表现出武陵之夜的 壮阔美好。 D. 颈联写诗人吹灭蜡烛在夜色里就枕安眠,耳畔传来渔 夫的阵阵歌声。
反思总结再提高
小结本堂课,可谈谈本堂课的收获 或者分享自己做高考诗歌鉴赏客观题的 的方法、技巧、心得体会等。
9.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 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下列四首诗中与这种写法相同 的一首是( )。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4.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本诗,恰当的一项是 ( )。 A.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 B.第三、四句“海内”“天涯”切合“野望”二字。 C.第五、六句中的“迟暮”“涓埃”切合“望”字。 D.第七句中的“出郊”“极目”切合“野望”二字。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4-15题。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4、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 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 居紧挨着作伴。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 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 表示不违背诺言。
结合考什么,怎么考的分析、以前做 题经验探究高Hale Waihona Puke 诗歌选择题真题的解题方 法和解题技巧。
(北京卷) 1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问题。 古风(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鹓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1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 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 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 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 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
读懂诗歌是关键
解题方法及技巧:
读懂诗歌是关键, 主客变化不离宗。 审清题目明要求, 细读选项划要点。 运用知识作判断, 对照诗句细分析, 参照陷阱明师意, 正选排除巧妙用, 确保选项得满分。
挑战自我勇尝试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8—9题。 漫成①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②静,船尾跳鱼拨剌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