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课程论文
景观生态学论文Word版
景观生态学在土地可持续利用上的应用摘要:在分析景观、景观生态学与土地的关系基础上, 探讨了景观生态学的景观结构与功能理论、生态整体性与空间异质性理论、等级尺度理论、景观变化与稳定性理论等对土地可持续利用内涵的诠释。
关键词:土地可持续利用;景观生态;土地;景观Research on Landscape Ecology and Sustainable Land UseAbstract S us t ai nab l e l an d u se is a l wa y s t he re se ar c h t op i c o f l an ds c ie n ce an d r el a ted d is ci p li ne s. I n th i s p ap e r, we ma k e r e se a rc h o ns u st a in ab le l an d us e un de r th e g ui d e o f ne wl y la nd sc a pe e c ol o gy. I ti s a b en e fi ci al a tte m pt to e xt en d t h e r e se a rc h s co p e o n su s ta i na bl el a nd us e. B a se d o n t he an al ys i s of th e r e la ti on s hi p b et w ee n l an d,l a nd s ca pe a n d la n ds c ap e e co lo g y, w e m a ke a ne w a nn ot a ti o n o f th ec o nn o ta ti on of s u st a in a bl e la nd use a c co r di ng t o s uc h l a nd s ca pee c ol o gy t he o ri es as st r uc tu re an df un c ti o n, e co l og ic a lh oli sm a nds p at i al he te r og en ei t y, hi e ra rc h y a nd s c al e, a nd la n ds ca pe c ha ng e an ds t ab i li ty.Key words s u st ai na b le la nd u s e; l a nd s ca p e ec ol o gy; l an d; l an ds ca p e1引言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最基本自然资源, 自从人类开始种植与定居, 便开始了土地利用的历史。
生态美学视野下园林景观设计优秀论文[5篇范例]
生态美学视野下园林景观设计优秀论文[5篇范例]第一篇:生态美学视野下园林景观设计优秀论文一、树立生态价值观,重塑生态人审美文化是人文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又是沟通和连接科技与人文文化的桥梁和纽带。
众所周知,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某种人文条件,因为社会是由人组成的,掌握科学技术的主体也是人,所以无论是发展科学技术还是促成它的社会应用,都离不开人。
人的具体状况构成了社会的人文条件,如其表现在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态度、人们的价值认同、人文素质等方面。
可见,重塑生态人是促进生态美学发展的重中之重。
生态人是指具有生态意识和生态价值观念,遵循生态伦理规则,能够用科学的生态观、价值观指导自身行为的人,是具有生态伦理素养和生态环境意识,并且日常行为生态化的人。
生态人必须具备生态意识、生态价值观、生态责任感、和尊重生命、爱护自然的生态人格。
个人理解“生态人”就好比一粒种子,要孕育成为一棵参天大树,首先要有一片土地,使它融入、取之、反哺于这片土地所在的环境之中,与环境共同协作成长,构建出一个生态环境,使它可以孕育出一片森林,且使这片土地与周围的环境和谐共存,同时使其可持续发展。
正如道家老子所言,道生成天地万物的过程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从无到有的一个过程,如同宇宙的诞生,可以造福人类、自然、福及子孙后代。
树立生态价值观对于促进生态美学的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
面对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生态危机的出现,重新审视、认识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变得越来越重要。
树立生态价值观首先需要我们将自身融入大自然中,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深入人心;其次国家应该加强生态教育,提高全民生态伦理素养,宣传生态文明理念,要建立完善的环保教育机制,从根本上规范人们的行为,让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态化;此外,要鼓励人们积极自觉地参与到环保行动和环保监督中去,使人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文明建设者,让建设生态文明成为人人有意愿而且有能力参与的自觉行动。
景观生态特征论文景观生态规划论文
景观生态特征论文景观生态规划论文摘要:景观是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景观生态规划和景观评价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我国应用的人不多。
目前我国的许多规划设计主要是凭经验行事,尤其是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盲目地追求短期经济利益,造成环境破坏很严重。
但是,现存的问题是暂时的,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加强和精神需求的提高,崇尚自然、回归自然已成为人们对完美生活品质的一种追求。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的源流主要来自于地理景观学理论和生态学理论,是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格局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
其研究核心是空间格局、生态学过程与尺度之间的相互作用。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总的来说可归为两类:一是景观空间格局和景观行为的研究;二是景观生态规划。
景观生态规划是实现景观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只有对景观进行正确、客观的评价,合理的进行生态规划,才能达到人与景观的和谐,才能实现景观的持续发展。
一、景观生态规划1. 含义及应用景观生态规划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是以一种多学科的知识为基础的,运用生态原理,在一定尺度对景观资源的再分配,通过研究景观格局对生态过程的影响,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景观资源的优化利用方案。
其基本任务是协调和改善景观内部结构和生态过程、保护人类健康,增强自然生态协调的经济价值,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发展经济生产与环境质量的关系,进而改善景观生态系统的功能,提高其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保护自然界的生态完整。
景观生态规划主要应用在土地利用的合理规划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两个方面。
随着经济的发展,适合生物生存的区域在不断地缩小,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景观生态规划的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
保护生物多样性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可分为两种途径:以物种为中心的途径和以生态系统为中心的途径。
既要保护物种的生存环境,还要重视保护影响物种生存和进化的生态学过程。
让我们看下面的例子:在美国华盛顿州进行的城市规划中,合理地运用了景观生态规划的原理,把溪沟作为廊道将城市中零散分布的动植物园与野外的天然的生物群落区直接联系起来,使这些野生的水禽类可以直接进入城市公园,同时,公园里的水生生物也可以直接进入野外的自然栖息地,既保护了物种,又节约经费,一举两得。
景观生态学实习论文
景观生态学实习论文生态景观规划实习论文湿地公园特色简析摘要:由于湿地的类型、区域以及周边环境等等各种因素,湿地公园多种多样,其各自的规划设计也不尽相同,通过对于公园的概况、总体规划等方面来发现湿地公园的特色。
关键字:湿地公园特色1.1 引言湿地作为地球之肾,有着难以言喻的生态功能,而近年来,随着湿地退化所呈现的种种问题,湿地公园应运而生,主要起到恢复与保护作用。
湿地公园是指保留该区域内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维持系统内部生物、植物、水体的平衡发展,在不破坏的基础上建设对公园有利的公共设施,将生态旅游和教育结合于一体,成为生态保护、生态科普教育、生态观光旅游和实地研究的多功能公园,它属于城市绿地系统的一部分。
由于湿地的类型、区域以及周边环境等等各种因素,湿地公园多种多样,其各自的规划设计也不尽相同,通过此次上海实习,我们了解到了上海梦清园、崇明东滩湿地公园、西沙湿地生态修复实验基地、后滩湿地的大体情况,下面就对于上述4个湿地公园的特色做个简单的分析。
2.1 梦清园简介梦清园依偎着苏州河,位于昌化路桥和江宁路桥之间,分为梦清馆、大鱼岛和人工湿地三大部分。
整个公园分为室内展示区(用保护的产业建筑改造而成)、环路内室外展示区(含人工湿地与人造风景林)和环路外的滨江景观带(由石阶竹露、曲水梦清等九个小景区连接而成),满足人们游园、休闲的多重需求。
2.2 总体规划梦清园在总体规划上以水体的净化再生为主题,把景观轴线与历史文脉用“活水”的主题串联起来,给整个生态休闲公园赋予园林的外观、科普的实质和文化的内涵。
总体布局采用“一心、一环、两轴线”的方针。
一心,即以活水广场为中心,统率全园。
一环,即以主环路为纽带串联景区,环路既作为一二期工程的分界线,又作为一二期景观沟通与联系的桥梁。
两轴线,即景观轴线和文脉科普轴线 ,体现对人类文化遗产的尊重,使梦清园既有西方园林之大气,又有中国园林特有的精致,同时体现对科学的热爱,在科普教育方面凸显亮点,具有较好的社会、文化、环境、生态和经济效益。
景观生态学期末论文-几个重要概念和其之间联系以及在本课中的地位
景观⽣态学期末论⽂-⼏个重要概念和其之间联系以及在本课中的地位《景观⽣态学》期末论⽂总体把握景观定义:景观是⼀个由不同⼟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态系统之上,⼤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态和⽂化的多重价值。
景观⽣态学以⼈类对景观的感知作为景观评价的出发点,通过⾃然科学与⼈⽂科学的交叉,实现建⽴宜⼈景观与保护⾃然景观的⽬标。
景观⽣态学以⼈类活动对于景观的⽣态影响作为研究重点,注重景观管理、景观规划和设计的研究,因⽽它应该属于应⽤⽣态学体系;相对于保护⽣态学和恢复⽣态学⽽⾔,不妨称之为建设⽣态学。
⼀. 临界阈(critical threshold)对于所提出的研究结果有时需要进⾏外推,及根据已知值进⾏推测,将信息从⼀个尺度转移到另⼀尺度,或从⼀个系统转移到另⼀个系统。
此时将系统在性质、属性或现象上产⽣变化的点称为临界阈值(critical threshold)。
*渗透理论与临界阈现象间的联系:渗透理论(percolation theory),它认为当介质密度达到某⼀临界值(critical density)时,渗透物突然能够从介质的⼀端到达另⼀端。
这种因为影响因⼦或环境条件到达某⼀阈值(threshold)⽽发⽣的从⼀种状态过渡到另⼀种截然不同状态的过程被称为临界阈现象,它在⾃然界⼴泛存在,显⽰出由量变到质变的特征。
⽣态学的限制因⼦定律和最⼩存活种群,流⾏病的传播与感染率,景观连接度对于种群动态、⽔⼟流失和⼲扰蔓延等影响,都属于⼴义的临界阈现象。
⼆. 空间异质性(heterogeneity)(⼀)异质性的定义由不相关或不相似的组成构成的系统(webster's new dictionary)。
景观是由异质要素组成,异质性作为⼀种景观的结构特性,对景观的功能和过程有重要影响,它可以影响资源、物种或⼲扰在景观中的流动与传播。
异质性同抗⼲扰能⼒、恢复能⼒、系统稳定性和⽣物多样性有密切联系,景观异质性程度⾼有利于物种共⽣,⽽不利于稀有内部物种的⽣存。
《景观生态学》结课论文
《景观生态学》结课论文Beijing ForestryUniversity目录1、东北虎的种群数量变动 (3)2、东北虎濒危的原因 (4)2.1人为直接干扰 (4)2.2生境遭到破坏,景观破碎化 (4)2.2.1生境的变化 (4)2.2.2景观破碎化造成猎物的减少 (5)3、应对措施 (6)3.1定期调查,长期监测 (7)3.1严禁捕杀 (7)3.2保护生存环境 (7)3.3保护现存走廊,建立生态走廊 (8)1. 建立保护区间的廊道,形成区域性保护区网络 (8)2. 建立中、俄两国的生态通道,促成东北虎跨国保护区网络 (8)参考文献 (8)东北虎濒危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景观生态学角度)摘要:东北虎是世界珍稀濒危物种之一。
目前在中国,野生东北虎种群数量已经不足20只。
本文站在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对东北虎濒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是人类的猎杀、栖息地破碎化和猎物密度降低等原因使得野生东北虎的数量急剧下降。
并且根据这些原因阐述了一些相关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东北虎;景观生态;景观破碎化;措施The Reason for Amur TigerEndangering and Measures to Protect Wild AmurTiger(Perspectives of Landscape Ecology)Abstract: Amur tiger is one of the most endangered species in the world. Currently in China, there are less than 20 surviving wild Amur tigers. This paper analyzedthe reason for the sharp decline of Siberian tiger popu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landscape ecology. The primary causes for the decline of the tiger population were poaching, habitat loss, and habitat fragmentation. In addition,thispaper elaborated som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based on these reasons.Key words: Amur tiger; landscape ecology; landscape fragmentation; measure 目前保护界普遍赞同把虎分为8个虎亚种,即孟加拉虎、东北虎、华南虎、里海虎、印度支那虎、爪哇虎、苏门达腊虎、巴厘虎,这些亚种在体型、骨骼特征、体色和斑纹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
景观生态学课程论文
景观生态学课程论文农学13-1 许家辉20136559景观生态学概念景观生态学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与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以及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学科。
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之间交叉学科,主体是生态学和地理学。
如今,景观生态学的研究焦点是在较大的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生态系统的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
景观生态学作用与意义强调尺度在研究生态格局和过程中的重要性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特色之一,尤其是研究宏观尺度上人类活动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揭示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之间的关系更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1、研究大尺度地域内各种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2、景观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分类、评价、规划、管理3、原理方法对促进景观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有直接指导作用,是人们从宏观方面认识自然并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有力手段4、应用领域:农业、林业、城市规划、园林设计、自然保护、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环境治理、资源开发利用等理论基础1、景观异质性与异质共生理论景观异质性的理论内涵是:景观组分和要素,如基质、镶块体、廊道、动物、植物、生物量、热能、水分、空气、矿质养分等等,在景观中总是不均匀分布的。
由于生物不断进化,物质和能量不断流动,干扰不断,因此景观永远也达不到同质性的要求。
日本学者丸山孙郎从生物共生控制论角度提出了异质共生理论。
这个理论认为增加异质性、负熵和信息的正反馈可以解释生物发展过程中的自组织原理。
在自然界生存最久的并不是最强壮的生物,而是最能与其他生物共生并能与环境协同进化的生物。
因此,异质性和共生性是生态学和社会学整体论的基本原则。
2、空间分异性与生物多样性理论空间分异性是一个经典地理学理论,有人称之为地理学第一定律,而生态学也把区域分异作为其三个基本原则之一。
景观生态学课程论文
景观生态学课程论文景观生态学结课论文景观生态学是地理学与生态学交叉形成的学科,它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在地球表层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的相互转化,研究景观的空间构造、内部功能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异质性发生发展及保持异质性的机理,建立景观的时空模型。
景观生态学把景观(Landscape)定义为一个空间异质性的区域,由相互作用的拼块(patch)或生态系统组成,以相似形式重复出现。
景观是由景观元素(Landscape element)组成。
景观元素是地面上相对同质的生态要素或单元,包括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可以视之为生态系统。
景观的这一定义尤其适合于土地利用的规划,自然与人文因素并重的共同特点使之同样能非常恰当地应用于城市园林绿化中。
景观生态学中“模地”、“廊道”、“网络”、“结点”等概念为城市园林绿化系统的整体描述提供了手段,把园林绿化与整体的城市景观联结起来,赋予了新的内涵。
城市景观规划目标城市景观规划目标为改善城市景观结构、完善城市景观功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促进城市景观的持续发展。
具体可以概括为如下目标:生态稳定性、通达性、舒适性、美观性。
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合理规划景观空间结构,使斑块、基质、廊道等景观要素及其空间分布合理,使信息流、物质流与能量流畅通,使景观不仅符合生态学原理,而且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还能适合人类居住。
具体包括进行景观设计、小区规划、土地发展规划、城市设计、区域景观规划、生态规划设计等内容。
景观异质性一、景观异质性的来源——系统和系统要素的原生差异。
如:时间差(进化度),空间差(进化位与生态位)、质量差、数量差、形状结构差、功能差、信息差等,统称系统差。
现实运动的不平衡与外来干扰,特别是人类错误生态行为的干扰。
二、就景观生态而言,异质性应从以下几方面认识:①时空两种异质性。
通常所谓异质性系指空间异质性,即空间分布不均匀性。
事实上,时间各区段和单元彼此也是异质的。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绿道设计中的应用论文[五篇范例]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绿道设计中的应用论文[五篇范例]第一篇: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绿道设计中的应用论文1、引言广东省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数量不断攀升领全国之先,日渐突出的环境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因而审视生态的声音也日益高涨。
因此,景观生态学适时地被人们寄予了厚望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景观生态学在整合城市资源、解决环境和发展问题方面有着很特别的意义,尤其在改善生态环境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更显得独特。
景观生态学从最初造园观赏过渡到重视环境保护,再过渡到重视生态建设为主,其核心在于促进环境的协调发展,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因此,运用景观生态学进行城市绿道设计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创建高质量的社会和生活环境。
本文欲以珠海绿道工程为例,阐述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绿道设计中的应用技术。
2、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及原理2.1景观生态学的概念景观生态学(LandscapeEcology)一词,人们公认为是德国生物地理学家特罗尔(CarlTrol1)于1939年撰写的“LuftbildplamandokologischeBodenforschung”一文中首次提出的,表示支配一个地区不同地域单位的自然—生物综合体的相关分析,是对景观中环境关系的研究。
2.2景观生态学的相关原理景观生态学原理很多,在此仅涉及到与景观密切相关联的原理,就本文而言就城市绿道设计所关涉到的景观生态学原理进行相应原则性的阐述与介绍。
其一,景观生态学景观概念,认为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的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人工干扰斑块,城市视为一个景观单元,是由基质、廊道、斑块等结构要素构成,且能共同完成生态系统所承担的生产、生活及还原自净等功能。
其二,景观生态学斑块理论,可以解释城市对绿地的尺度、数量、形状、位置进行因地制宜的整合。
并通过能量、物质和生物的正常循环和流动,构建完善的生态循环系统。
【格局】景观生态学论文
【关键字】格局2010年度《景观生态学》论文作业浅析临颍县景观与格局院系: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生态学班级:07级学生姓名:刘鹏学号:024指导老师姓名:田桂泉浅析临颍县景观与格局【摘要】景观尺度上的过程,包括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在形成景观结构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应地,已形成的结构对过程或流具有基本的控制作用。
景观单元间的相关、系统源与汇的并列,以及由风、水、动物和各种人类活动造成的流的延伸,就是最为关键性的结构—功能关联。
事实上,景观生态学的整体性原理正是表现为连接不同单元之间的各种过程。
【关键词】景观生态格局过程一、格局简介河南省临颍县地处中原腹地,因濒临颍水而得名。
全县辖9镇6乡,361个行政村,70万人,总面积821平方公里。
临颍县区位优势突出,地处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重要位置,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三条交通大动脉纵贯南北临颍县工业基础雄厚,形成了医药化工、食品加工、机械电器制造三大工业主导产业。
以全威制药为依托,建成了在全省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医药生产基地:全县有各类粮食加工企业183家,年加工能力8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小麦加工基地县,全国最大的膨化食品、油炸食品生产基地,是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命名为46个“全国食品工业强县”之一,河南省惟一的奥运会专用苗木基地和长江以北最大的“南水北调”绿化工程育苗基地。
二、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为对象,从整体综合的观点研究其空间格局、过程及其与人类社会之间相互作用,进而探讨景观优化利用的原理和途径。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正在发展的新兴交叉性学科。
对空间格局与过程相互关系研究是其主要特色和理论核心之一,加之它在解决各种宏观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现实问题中明晰的应用前景,近十几年内,已经引起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地理、生态、环境、农业及各种管理部门学者们的重视和参与。
国际上,景观生态研究从80年代后期开始,已经由侧重空间格局的定量和定性描述阶段转向强调其中各种生态过程的分析阶段。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解析论文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解析摘要:本文就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相关内容作了详细分析,首先介绍了景观生态学的几个概念,重点阐明了景观生态设计在房地产中的作用。
对以后的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前言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既有自然的组成要素,又有高度人工化的组成要素,而园林系统则是其中唯一具有自净功能的组成成分,在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美化景观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景观生态学的几个概念1.1 景观景观学生态学景观生态学1.1.1 景观“景观”一词,最早出现在西伯来文本的《圣经》的旧约书中,是一个含义覆盖范围广泛的术语,在地理、建筑和园林等许多方面使用。
现在我们所说的景观一般指自然景观、人文景观。
应该说,园林上“景观”概念比较容易理解,即“风景”、“景致”、“景色”。
1.1.2 生态学“生态学”由德国生物学家赫克尔首次提出。
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对象是两个方面的关系,其一为生物之间的关系,其二为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简而言之: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1.1.3 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一词是德国著名的地植物学家c·特罗尔于1939年在利用航空照片研究东非土地利用问题时提出来的。
从一开始,troll 就认为:“景观生态学的概念是由两种科学思想结合而产生出来的,一种是地理学的( 景观) ,另一种是生物学的( 生态学) 。
景观生态学表示支配一个区域不同地域单元的自然—生物综合体的相互关系的分析”( 贾宝全杨洁泉《景观生态学的起源与发展》) 。
1.2 园林景观生态学园林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生态学为依托,在对园林景观设计时,园林景观生态学可理解为两个层次:1.2.1 园林的景观特性园林作为一种特殊的自然、人文景观,艺术性和功能性兼而有之,对人类生理、心理的影响是有积极意义的。
园林景观生态学在景观层面上来说,强调的是对人的作用,中国的古典园林侧重于意境的渲染,而西方的园林则偏重于美学视觉效果。
生态学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生态学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摘要:经济发展伴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目标与方针。
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所应用的生态学,在提升风景园林设计水平及生态环境效益的同时,还对生活品质及可持续发展方针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以福建海峡环保有限公司办公楼景观设计项目为例,论述了生态学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意义,并探讨了生态学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生态学;风景园林;水资源生态调控生态学具体指的是将有机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进行具体研究的一门学科,其中的环境主要分为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两种,具体包括某些人体生物,生物圈以及空气和海陆的变化等,这些环境的变化相应地都会引起生物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性也发生变化[1]。
而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对这些生态环境的变化进行研究,可以让设计工作更贴进实际,让园林的风景更美丽怡人,在提升设计水平的同时也提高了园林的生态效益。
1福建海峡环保有限公司办公楼景观设计项目概况福建海峡环保有限公司办公楼位于福建省福州市,而该项目地处福州市区的东南角,在鼓山脚下、铁路西侧的洋里村内,位于洋里污水处理厂四期工程东侧,拟建综合楼布置在现有一、二期综合楼和生活楼的东侧位置,临近大门,进出方便。
该项目在总体环境设计上结合了周边污水处理厂的特质,在办公楼入口处打造了“活水景观”的景观设计理念,来演示水与自然界由“浊”变“清”、由“死”变“活”的生命过程,生动地体现了污水处理厂的本质———为大众带来健康和环保的观念;该项目还结合了绿化景观布置,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人性化、多元化的新型综合办公场所,使人有很好的归属感[1]。
2生态学在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生态调控原理是生态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时,结合生态调控原理,可以实现资源与材料的再生与回收利用。
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能源物质的循环利用是其宗旨,在充分结合生态学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与资源的潜力,物尽其用,不仅节省了材料资源成本,减少了对新材料的使用需求,而且也真正体现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主旨思想。
城市园林景观生态学论文
城市园林景观生态学论文城市园林景观生态学论文1景观的组成部分1.1廊道是指不同于两边基质的线性地带,它的多种类结构跟随不同宽度的廊道而随之变化。
绿廊建设和块状绿地的连接度不断加强,可以使走廊起到分隔作用,作为城市园林绿地设计的重要依据,作为城市道路、河流等狭长线性结构设计的重要依据。
现实应用中廊道理论中的核心保护作用还体现在不同树种、狭长带、狭长带与二维面的互相制约等方面。
1.2基质是指连通性最好、面积最大、能起控制作用的景观要素。
例如园林的铺地或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缓斑块的“岛屿化”效应影响,影响着生态环境中斑块与斑块间互换物质、能量,同时影响了连接全局的景观。
研究景观生态学是为了协调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维持生态平衡,营造和谐的人类居住环境。
将景观生态学中的和谐共生理念贯通到实际的城市园林设计中,理论结合实践,迎合社会需要,创造高质量的生态环境。
2景观生态学在城市园林绿地设计中的应用案例现今,景观生态学的`理念应用在城市园林绿地的建设中的案例比比皆是。
例如天津的“绿岛园”,占地面积大,其园林规划里涵盖了三种特色景观生态,湿地景观、高地树林景观和保留了原生态景观的缓坡草坪,有利于恢复本土动植物群落,维持了生物多样性。
园林全局景观设计是根据“斑块—廊道—基质”的景观模式为依据的,这也是景观生态学在实际应用中最基础的模式。
在进行“绿岛园”绿地规划之时,按照“源”、“流”、“展”三岛相合的设计思路,营造了具有空间层次的景观生态格局。
公园的景观水体是由大面积的沼泽地开挖整改形成,同时将瀑布茶室、嬉水广场等人文景观融合,即维护了湿地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又发挥了斑块在环境资源中的作用。
车场和广场采用的硬质铺装,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道路不同感空间,完善了经管的层次感、充实感。
假山、小桥、鹅卵石等硬质铺装的巧妙设置使不同的廊道连接了不同的斑块,化零为整,充分发挥了廊道中的整体作用。
壁画、浮雕、陶雕丰富了“绿岛园”的历史沉淀感,增加自然景观的可观赏性。
景观生态学课程论文
景观生态学结课论文景观生态学是地理学与生态学交叉形成的学科,它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在地球表层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的相互转化,研究景观的空间构造、内部功能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异质性发生发展及保持异质性的机理,建立景观的时空模型。
景观生态学把景观(Landscape)定义为一个空间异质性的区域,由相互作用的拼块(patch)或生态系统组成,以相似形式重复出现。
景观是由景观元素(Landscape element)组成。
景观元素是地面上相对同质的生态要素或单元,包括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可以视之为生态系统.景观的这一定义尤其适合于土地利用的规划,自然与人文因素并重的共同特点使之同样能非常恰当地应用于城市园林绿化中。
景观生态学中“模地”、“廊道”、“网络”、“结点”等概念为城市园林绿化系统的整体描述提供了手段,把园林绿化与整体的城市景观联结起来,赋予了新的内涵.城市景观规划目标城市景观规划目标为改善城市景观结构、完善城市景观功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促进城市景观的持续发展。
具体可以概括为如下目标:生态稳定性、通达性、舒适性、美观性。
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合理规划景观空间结构,使斑块、基质、廊道等景观要素及其空间分布合理,使信息流、物质流与能量流畅通,使景观不仅符合生态学原理,而且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还能适合人类居住。
具体包括进行景观设计、小区规划、土地发展规划、城市设计、区域景观规划、生态规划设计等内容.景观异质性一、景观异质性的来源-—系统和系统要素的原生差异.如:时间差(进化度),空间差(进化位与生态位)、质量差、数量差、形状结构差、功能差、信息差等,统称系统差。
现实运动的不平衡与外来干扰,特别是人类错误生态行为的干扰。
二、就景观生态而言,异质性应从以下几方面认识:①时空两种异质性。
通常所谓异质性系指空间异质性,即空间分布不均匀性.事实上,时间各区段和单元彼此也是异质的.因此,有两种异质性:空间异质性和时间异质性。
规划设计领域下景观生态学的应用论文
规划设计领域下景观生态学的应用论文规划设计领域下景观生态学的应用论文一、景观生态学模式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城市景观的各项景观元素在空间结构特征方面都可以归结为斑块—廊道—基质三种结构形式,不同类型的斑块和廊道在不同质地的景观基质中的分布模式共同组成了城市景观的整体结构和布局。
将景观生态学理论与城市景观设计实践相结合,根据斑块—廊道—基质三种结构形式,综合分析城市景观元素的属性和空间配置模式,可以为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二、景观生态学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景观生态学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用于指导帮助园林规划的适宜性评价和园林规划设计生态学后果预测。
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多样性原理、异质性原理、景观个性原理、自然优先原理、整体优化原理、生态关系协调性原理等景观生态规划原理同样适用。
在具体规划设计任务中,需要结合不同规划设计的'特殊性要求,有选择、有侧重的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
如风景区规划需要重点考虑景观的多样性原理和生态关系协调原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需要特别注意景观的整体优化原理和多样性原理,风景名胜和纪念性园林规划需要优先考虑景观个性原理和自然优先原理。
将景观生态学引进园林规划设计中,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开展园林的生态建设,对园林规划设计的科学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景观生态学在公路视觉景观影响分析中的应用一般而言,公路的建设都会给沿线景观产生影响,比如增加新的斑块和斑块类型,增加视觉景观类型,改变沿线原有的自然景观。
在公路的建设中产生的一些干扰斑块,会影响到景观的空间结构和稳定性,给公路视觉景观带来一定的冲击效应,通过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如恢复植被、绿化边坡等可以有效减少干扰斑块的视觉景观影响。
在公路典型路段,建设过程中对视觉景观造成的影响效果,可通过综合分析各个视觉景观单元,找出影响视觉景观质量的主要评价指标和关键因素,为恢复和改善公路视觉景观提供指导建议。
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及前景—论文
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及前景作者:指导老师:专业:年月日摘要景观生态学是生态学中一门年轻的分支学科,它的理论与方法和传统生态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注重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与过程的影响。
最近几年,园林生态学受到人们的关注。
它是一项全新的生态学内容。
它不但分析体系本身的发展和变化特征,分析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景观生态学为综合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因而近年来受到高度重视。
从景现生态学的理论框架、一般原理、研究方法和实际应用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焦点问题是景观结构、景观动态与景观功能。
综述了景观格局、景观动态、景观异质性、景观尺度与景观功能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了景观生态学理论的最新应用领域,展望了景观生态学的研究。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理论框架;应用;发展趋势AbstractLandscape ecology is a young discipline, its theory and method and the traditional ecology are essentially different, it pays attention to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on landscape pattern and process. In recent years, landscape ecology concern. It is a new ecology. It not only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the system itself,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in the future. Landscape ecology provides a new theory and method for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in recent years, attention.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theory, landscape ecology principles, research method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Are a research focus in landscape ecology landscape structure, landscape and landscape function. Stud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andscape pattern, landscape dynamics, landscape diversity, landscape scale and landscape function were reviewed, and discusses the theory of landscape ecology in the new application field, the prospect of the landscape ecology.Keywords: landscape ecology; theory;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trend目录第一章 (1)第二章 (2)1.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框架 (2)1.1景观结构(格局)和功能(过程) (2)1.2景观研究的尺度性 (2)1.3景观异质性与干扰 (2)1.4景观价值的多重性 (3)2.景观生态学的一般原理 (3)2.1养分再分配原理 (3)2.2景观稳定性原理 (3)3.景观生态学的实际应用与发展 (3)3.1在景观规划建筑学中的应用 (3)3.2在自然保护中的应用 (4)3.3在生态系统管理中的应用 (4)3.5在非点源污染研究中的应用 (4)4.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5)5.景观格局的研究方法 (5)6.景观功能 (5)7.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动向 (6)8.景观生态学理论的应用 (6)总结 (7)参考文献 (8)第一章景观生态学( landscape ecology)是生态学中年轻且发展迅速的一门分支学科。
以生态学思想探析城市的园林景观设计论文[合集5篇]
以生态学思想探析城市的园林景观设计论文[合集5篇]第一篇:以生态学思想探析城市的园林景观设计论文园林景观生态学是研究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由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即景观)的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协调功能及动态变化的一门生态学新分支,生态思想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占有不可忽略的重要地位。
文章首先阐述了生态思想对城市园林景观营造的影响,然后对城市园林景观营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高城市园林景观营造的有效措施,以更好地解决城市环境污染和资源缺乏等问题。
园林行业在当代中国是一个逐渐兴盛的行业,在发展的道路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团队建设、部门设计、领导人物的决策等。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1)没有健全科学的法律法规性文件;(2)行业规范不够完善,缺乏具有高素质、较强业务水平的管理人员做决策;(3)设计团队的水平参差不齐,队伍在施工建设方面缺少较为规范化的指导。
以上多种因素说明我国在建设城市园林景观时,在绿化率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生态工程带给城市系统的好处,导致现代多地区展现出的是一种生态效益较为低下的城市园林景观,也可以说是一种病态的城市园林景观,从根本上缺乏了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1、生态思想对城市园林景观营造的影响当前城市化推进让城市人口密度越来越大,建立宜居生态城市势在必行,就要园林景观设计不断创新设计思维,不仅要优化平面园林设计,更要创新多元的立体生态空间。
为优化城市环境,有效利用资源,要将生态学理念融入到城市园林景观实践中,使园林景观因为生态思想的加入而更具魅力与吸引力。
目前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在城市园林景观建设过程中,生态学思想为城市注入了更加符合人类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但也存在用人工景观取代很多自然景观,打破了原有的自然生态平衡,同时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有利有弊。
还有观点认为,在生态思想与园林景观相结合的作用下,最重要的是要强调自然美,比如要懂得保护当地不可再生资源,特别应该注意的是,要学会尊重当地的乡土知识和传统文化,达到人文、文化、景色相得益彰的效果[1]除此以外,还有学者坚持因地制宜的理念,认为要重视和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和气侯条件及污染程度,针对性的选择一些能够改善环境污染并适合当地的物种在当地种植,以确保生态环境平衡和可持续的发展。
景观生态学的发展趋势——景观科学【论文】
景观生态学的发展趋势——景观科学景观生态学的发展趋势——景观科学景观生态学家们将继续在未来欧洲政策、研究和规划等更广阔的范围内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
景观生态学正在日益增长的重要性是同人们要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人们对自然和环境的关注并不仅仅是生物多样性,还有其他有价值的景观特性。
由许多不同的文化和生态系统背景国家组成的欧洲更是如此。
景观生态学家们将继续在未来欧洲政策、研究和规划等更广阔的范围内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
景观生态学正在日益增长的重要性是同人们要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人们对自然和环境的关注并不仅仅是生物多样性,还有其他有价值的景观特性。
由许多不同的文化和生态系统背景国家组成的欧洲更是如此。
但是,随着问题的不断复杂化,传统的景观生态学已越来越不适应问题的解决。
为了保持未来景观生态学的活力,景观生态学需要发展得更全面和更平衡。
景观生态学不仅要保持其自然科学的属性,还要加强同经济、社会和政治等其他学科的联系,不断地改造和创新。
这样,景观生态学才能拓展成为综合的景观科学。
发展景观科学遵循的3个途径是:尺度一致性即在时间和空间上必须同社会、行政和管理中相关的过程保持尺度一致性。
由于景观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许多土地利用和自然保护问题只有在景观框架下才能有效地解决,全球变化的影响及反应在景观尺度上也变得非常重要,因而不同时间和空间的景观生态过程研究十分重要。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欧洲农业、环境和自然保护问题的国际管理格局的形成,尺度将越来越大,这些不可避免地需要采用相关科学的研究方法。
但是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科学研究结果均来源于小尺度研究,这些小尺度研究结果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定大尺度问题研究,但是其准确程度有多大还不清楚,所以需要研究选择相关尺度的必要性及如何使用可靠的方式把一种尺度的成果推广应用到另一种尺度,同时还必须特别重视景观、社会问题和决策过程中的尺度协调。
生态学原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论文[推荐五篇]
生态学原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论文[推荐五篇]第一篇:生态学原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论文【摘要】在现在,随着社会的不段发展。
我国的生态遭到了越来越严重的破坏,景观生态越来越受人关注,于是提出了生态环境主义这一概念。
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学和生态学作为基础,以生物多样性为蓝本来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达到生态可持续发展。
景观生态学是开展景观评价、对景观进行规划与管理的应用性学科。
其重点是探讨生态景观的空间格局、景观的系统功能和动态变化,以及景观与文化的协同性问题。
【关键词】生态学原理;园林景观设计;分析1引言随着世界经济不段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一味地寻求经济的发展,而忘记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导致环境恶化。
我们需要在全球倡导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并在这影响下,尊重自然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越发深入人心[1]。
2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生态学原理2.1生态平衡原理生态平衡是自然界中一个十分重要法则,在景观园林的建设中,景观园林设计师们就会着眼于整个景观园林的内部结构和布局形式,与自然的地貌地形和江河湖海甚至城市各部分功能区的分布关系。
景观园林的合理布局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达到生态平衡的目的,并且可以长期保持,生生不息[2]。
2.2互利共生原理互利共生是共生中的一种形态,是生物之间存在的某种关系,它指的是共生的物种双方互相都能从对方身上获得所需要的营养。
在生态系统中,各个物种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关系,比如竞争、捕食等等。
2.3生物多样性原理生物多样性的种类越多、越复杂,生态系统就会比较稳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就会越强,景观园林就能更长久地存在。
因此,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园林景观设计师一定要考虑到生物多样性的问题,从而更好地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生态学原理在景观设计中的主要作用3.1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知识,保护并利用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无论是哪方面的景观的建设和设计,都应该基于当地的自然风情和文化背景来建设,就是在不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的情况下,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一定的文化设计及。
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及前景—论文
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及前景作者:指导老师:专业:年月日摘要景观生态学是生态学中一门年轻的分支学科,它的理论与方法和传统生态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注重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与过程的影响。
最近几年,园林生态学受到人们的关注。
它是一项全新的生态学内容。
它不但分析体系本身的发展和变化特征,分析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景观生态学为综合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因而近年来受到高度重视。
从景现生态学的理论框架、一般原理、研究方法和实际应用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焦点问题是景观结构、景观动态与景观功能。
综述了景观格局、景观动态、景观异质性、景观尺度与景观功能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了景观生态学理论的最新应用领域,展望了景观生态学的研究。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理论框架;应用;发展趋势AbstractLandscape ecology is a young discipline, its theory and method and the traditional ecology are essentially different, it pays attention to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on landscape pattern and process. In recent years, landscape ecology concern. It is a new ecology. It not only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the system itself,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in the future. Landscape ecology provides a new theory and method for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in recent years, attention.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theory, landscape ecology principles, research method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Are a research focus in landscape ecology landscape structure, landscape and landscape function. Stud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andscape pattern, landscape dynamics, landscape diversity, landscape scale and landscape function were reviewed, and discusses the theory of landscape ecology in the new application field, the prospect of the landscape ecology.Keywords: landscape ecology; theory;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trend目录第一章 (1)第二章 (2)1.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框架 (2)1.1景观结构(格局)和功能(过程) (2)1.2景观研究的尺度性 (2)1.3景观异质性与干扰 (2)1.4景观价值的多重性 (3)2.景观生态学的一般原理 (3)2.1养分再分配原理 (3)2.2景观稳定性原理 (3)3.景观生态学的实际应用与发展 (3)3.1在景观规划建筑学中的应用 (3)3.2在自然保护中的应用 (4)3.3在生态系统管理中的应用 (4)3.5在非点源污染研究中的应用 (4)4.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5)5.景观格局的研究方法 (5)6.景观功能 (5)7.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动向 (6)8.景观生态学理论的应用 (6)总结 (7)参考文献 (8)第一章景观生态学( landscape ecology)是生态学中年轻且发展迅速的一门分支学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观生态学课程论文学院(系):林学院专业:生态学班级:101学号:1036180108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覃林2013 年06 月25 日城市化过程中的景观生态学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城市和乡村的发展共同构成了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然而长期以来,重城市轻乡村的发展思想导致了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不断尖锐。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加入WTO后的国际化冲击,未来的10-20年问,中国将进入一个乡村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这将使得中困本来紧张的人地关系变得更加严重,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乡村发展将而临更大的挑战,同时也将是中圈乡村发展的重要契机。
本文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的方法,通过研究乡村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景观的组合、结构、功能以及变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城乡协调、全盘布局和保留自身特色等相应的生态规划治理措施和对策,尽可能使乡村景观格局呈现多样性、异质性,并在功能上表现出稳定性和连续性,最终实现城乡景观和谐发展的局面。
关键词:乡村城市化;景观生态学;对策1 乡村城市化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乡村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缩小城乡之间差距,建立新型城乡之间关系,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实现农业集约化、乡村现代化与工业化的关键途径和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快了小城镇建设和乡村城市化的步伐,以往长期落后的农村,在社会经济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与发展。
但是,在此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到,南于急功近利、缺乏合理规划和不顾及地方的实际情况等原因,使得乡村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许多景观生态问题,阻碍了乡村城市化的发展。
从总体来看,目前中围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相同的同家比较,落后5个百分点以上,也就是说经济发展的水平高于城市化发展的步伐。
南于这种现象的存在,在未来10~20年间,中国必定会进入一个乡村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其主要的推动力一是继续高速增长的经济形势,另一重要的因素就是来自加人WTO后的国际化冲击,必然加速农村T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从而激发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镇化的发展。
由此,无论是在国家的宏观层面上的规划,还是各方面专家的研究预测,未来中国的城市化发展目标是:2010年城市化水平应当达到45%,2020年将达到50%,2050年则达到60%-70%,才能适应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而目前中国的城市化基数仅为30%左右,可见这一速度是前所未有的。
伴随着如此快速的乡村城市化步伐,必然会使中国本来紧张的人地关系变得更加严重,资源与环境问题更加突出,乡村发展将面临更加严重的挑战。
因此,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乡村景观的结构、布局、功能和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中国目前乡村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改善乡村景观的结构,完善乡村景观的功能,协调好乡村发展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提高乡村景观的美学价值和生态效益,使乡村城市化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乡村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景观生态问题普遍意义上的乡村城市化,是指农村中大量农业劳动力就地转移到非农领域,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渐演变为城市性特征的过程,它是一个自然、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变化的复合过程,其中伴随着农村地区农村人口减少,城镇人口的增加,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等现象。
现代意义上的乡村城市化,不能理解为高楼大厦和宽阔的马路,而应该在保持地方特色风貌的基础上,用生态化的思想和理念来推进小城镇建设和乡村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小城镇和乡村的生态化水平,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中围乡村城市化的开始,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解放了生产力的桎梏,至今已有20多年。
一方面,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乡村城市化发展速度和水平较高,正在逐步带动内陆地区的乡村发展。
但是另一方面,由于人们对单纯经济利益的追求,没有顾及乡村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使得各地浓郁的地方特色消失,随之而来的是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由此可见,乡村城市化不单是一种人口、社会、经济现象,也是自然、文化发生变化的复杂过程。
它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不免由于人们过度强调经济生产价值而产生一些问题。
从目前乡村城市化的现状来看,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自然、半自然景观退化,生态平衡失调在乡村城市化的进程中,农田、果园、池塘等具有乡村景观特征的自然、半自然斑块在大量的退化与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柏油路、建筑物等硬质界面的人工景观斑块,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之间缺乏连续性,过渡生硬。
自然景观单元主要以城镇绿地形式存在,但往往构成类型单一,覆被稀松,缺乏空间上层次感,既难以完成应有的生态功能又使自然环境的舒适度与美学价值的降低。
由于受到急功近利思想与短期利益的驱使,乱砍乱伐和毁林开荒等不合理开发,造成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草地资源退化、森林覆盖率剧减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乡村城市化的发展。
同时,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致使生境类型趋于简单化、破碎化、生物多样性锐减,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生态系统内部固有的联系和秩序被打乱,空间上的完整性被破坏,加剧了生态系统的脆弱性,降低了生态系统自身的调控能力,甚至发生了不可逆转的情况,生态平衡严重失调。
2.2 景观格局混乱,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农村和城镇内部景观元素,大体上可分为斑块、廊道和基质,表现为不同的空间形态、格局和功能。
而在更大尺度上,农村之间、城镇之间以及农村和城镇之间也构成城镇格局体系,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对区域小城镇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目前,中国很多地区的小城镇建设布局混乱,缺乏合理和统一的规划,城镇内部住宅、丁业和商业等功能分区不明确,城镇基础设施较差。
城镇建设不考虑实际情况,片面的追求“高、大、新、全”,道路体系不完善,既不利于交通运输,也不利于土地的合理利用,造成景观的破碎化现象严重。
而日.城镇和农村没有纳入到区域尺度的城镇体系发展格局中考虑,各部分自行发展,重复建设颇多,既没有考虑到景观整体格局与规模发展,也没有意识到集约、节约利用资源。
目前,农村中比较热的行业,往往是造纸、制革、炼油和印染等技术含量低、污染性强资源型行业,一些污染严重的工厂和行业逐步从城市向小城镇和乡村迁移,虽然暂时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人,但其对农村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构成了巨大的破坏。
从长远来看,人类不良活动给原来的自然、半自然斑块带来了毁灭性的干扰和破坏,其潜在的更大的危害必将转嫁到子孙后代身上。
同时,由于乡村管理无序,生活垃圾种类多样、复杂,垃圾乱扔乱丢现象严重,生活污水与丁业废水未经处理或不达标直接排入河流、沟渠与耕地之中,这也是影响乡村生态环境质量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2.3 传统文化景观与现代文化景观不协调,乡土特色风貌逐渐丧失在乡村城市化的过程中,具有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的传统景观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而变得高度破碎化,并月.失去了自身的特质【2】。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各民族人民为适应自然,经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地方风貌和建筑风格,这是我们应该保护和发扬的民族文化。
这些保留下来的历史文化景观是长久以来人们对当地自然环境主动适应的结果,体现了人类生产生活与自然和谐的景致。
而各地为经济发展的需要经常把一些古建筑拆除和破坏或在古文物和古建筑周围盖起了高楼,甚至是盲目的追求欧式风格的建筑,这与地方特色建筑和风貌极不协调,给人不伦不类的感觉,同时也破坏了景观稳定性,极大的损害了乡村景观的整体风貌和传统的文化特色,民族文化特色将面临着失去光辉和走向衰落的危险。
2.4 人地关系矛盾突出,土地浪费现象严重近些年来,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而月.农村建设用地规划多相对滞后,用地规模、布局、功能定位不尽合理,导致了粗放、低效利用土地。
许多地方兴办乡镇企业大量的占用耕地,乡镇企业分布极其分散,缺乏合理系统的规划,多圈多占、占而不用或不充分利用等土地利用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农村内部自身用地布局结构不合理,随着中国农村人口增加,农村居民点也在不断的扩大,许多地区盲目的把耕地划为宅基地,而村庄内部多为一些老宅旧宅,甚至无人居住,出现了“空心村”等问题。
同时,各地农业发展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农业耕作过于粗放,基本上是以农户为单位的家庭经营模式,集约度低,很难形成规模效益。
南于缺乏规划与管理,乡村城市化过程中引进的多数项目各自进行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的配套,分散配置的非农产业相对于城市的相对集中发展不但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形成资源利用率低下局面,造成了土地利用的严重浪费。
2.5 农田面源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除了城市和企业发展带来的“三废”污染之外,农业耕作过程中造成的空气、土壤和水体等面源污染问题也很严重。
其影响较广泛,危害也较为严重,亟待妥善解决。
化学农药和化肥具有两面性,它既是农业高产丰收的有效保障,又是有毒物质和环境污染物。
由于农民对农药认识的局限性,不能合理有效的喷施,致使化学农药产生许多负面的效应【3】,如农药残留、水体污染和土壤中的微生物死亡等等,不利于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也破坏了土壤的生态服务功能。
目前,中国农业生产中的化肥施用量在不断增加,而有机肥和农家肥逐渐的被忽略和遗忘,化肥的过度使用导致土壤板结、退化,不利于植物生长。
同时,由于化肥中的很多氮、磷、钾不能被作物完全吸收,通过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湖泊,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致使河流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此外,由于塑料薄膜难以腐烂和溶解,没有及时清理,也造成农田的白色污染。
3 乡村城市化过程中景观生态问题的对策景景观生态学是一门介于地理学和生态学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人类活动与景观结构、功能和景观动态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生态空间的镶嵌稳定性来寻求持续发展中的稳定性,建立生态持续景观,其特别强调综合整体观,其指导思想、研究方法与可持续发展理论是高度一致的。
景观生态学通过研究乡村景观内部的斑块.廊道.基质模式来反映乡村景观的空间结构和布局,研究景观内部能流、物流、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和乡村景观的演化等【4-5】,从而为下一步开展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服务。
针对目前乡村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考虑,应该重点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加以治理。
3.1 实施景观生态规划,重整景观整体布局乡村景观是自然斑块和人类经营斑块组成的镶嵌体,受到自然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6】,其不仅包括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大农业生产系统,同时也包括人文建筑生活系统,三大系统相互影响,相互支持,体现出乡村景观的环境服务、生物生产和文化支持三大功能。
由于人类活动的盲目性,致使自然景观、农业景观和人文景观受到巨大破坏,环境服务功能一直没有受到重视,产生了乡村景观的结构单一、功能不完善,异质性低、破碎化现象严重和连通性差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