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诗歌翻译的障碍分析

合集下载

诗歌的翻译挑战与策略

诗歌的翻译挑战与策略

诗歌的翻译挑战与策略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语言和文学的精华。

它牵扯着丰富的情感表达和深邃的意境描绘,因而在翻译过程中面临着独特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诗歌翻译的挑战,并提出一些策略以解决这些问题。

一、韵律和节奏的保留诗歌作为一种音乐性的表达形式,其语言的韵律和节奏对于意境的构建和传达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不同语言之间的韵律和节奏差别巨大,因此在翻译中如何保留原作的韵律和节奏成为了一个主要问题。

这需要翻译者在选择词汇和句子结构时,注重音韵的和谐和句子的流畅,以尽可能地还原原作的韵律和节奏。

二、意象和隐喻的翻译诗歌中常常使用意象和隐喻来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然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读者对于意象和隐喻的理解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在翻译中如何准确地传达原作的意象和隐喻成为了一个挑战。

对于这一问题,翻译者可以借助词典和注释,提供对意象和隐喻的解释,或者通过选择具有类似意象和隐喻的词语来代替。

另外,翻译时也可以采用一些文化转换的手段,将原作中的意象和隐喻转化为目标语言读者更容易理解的形式。

三、押韵的处理押韵是诗歌的重要特征之一,能够增强诗歌的音韵美感。

然而,不同语言的韵律和音韵规律存在差异,因此在翻译中如何处理原作中的押韵成为了一个难题。

一种策略是通过寻找目标语言中具有类似音韵的词语来还原原作的押韵效果。

另外,翻译者还可以在译文中运用其他修辞手法,如比喻和排比,来弥补押韵的损失。

四、文化因素的考虑诗歌是一种深刻地扎根于特定文化背景中的艺术形式。

因此,在翻译诗歌时,需要考虑原作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以便更好地传达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翻译者可以通过注释和解释来提供对原作中文化元素的解读,或者通过寻找目标语言中具有相似文化内涵的表达方式来实现跨文化的翻译。

五、保持诗歌的美感诗歌的翻译不仅要保持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还要追求美感的传达。

因此,翻译者需要注重语言的艺术表达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尽可能地还原原作的美感。

此外,翻译者还需关注诗歌的结构和格式,合理安排句子的长度和排列,使译文在排版上具有整洁美观的特点。

法语翻译教程常见汉译法句子正误分析

法语翻译教程常见汉译法句子正误分析

法语翻译教程常见汉译法句子正误分析翻译说到底就是一种解释,就是译者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另一种语言解释原文。

理解不同,解释便有差异。

所以,翻译不可也不应该指望有所谓的惟一正确答案,但一定有错误或者不当的译法,当然也一定有更好的译法。

本着这一信念,笔者在下文中所指“误”译,即包含着明显错误的翻译和不恰当的翻译两方面的问题;同样,下文中所指“正”译,只是一个改进建议,仅供参考,千万不能视为定论。

1. 一定要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应该说这是一个国人耳熟能详的句子,看似简单,但要译成准确、地道的法语,应注意避免下面的翻译:[误] Il faut augmenter sans cesse le niveau de vie du peuple.最主要的问题是,augmenter与其宾语名词le niveau属于比较常见的法语动宾搭配不当,因为augmenter虽然有“提高、增加”的意思,但其宾语一般都是内含数字或数量概念的名词,如augmenter lesalaire,augmenter la température,augmenter le prix等,而本句中的“水平”显然指的是生活质量,属抽象或概念化名词。

另外,“人民”这个词法译时,要尽可能少用le peuple,因为le peuple在法语里具有很强的政治和国家色彩,是个非常郑重的字眼。

即便希拉克讲话,也常用诸如Fran?aises et Fran?ais, mes chers等词语替代。

其实,汉语里所说的人民,compatriotes, la population多数情况下就是“民众、大众、老百姓”的意思。

所以,建议将上面那句汉语改译成:[正] Il faut que le niveau de vie de la population s'élève sans cesse / s'améliore de plus en plus. // Il faut rendre la vie de la population de meilleure en meilleure.2. 这场报告抓住了很多听众的心。

诗歌翻译中存在的难题及补偿策略

诗歌翻译中存在的难题及补偿策略
度 的 诗 人 。 如 杜 审 言 “ 霞 出海 曙 ,梅 又 云 /
念之极 或心爱 之人 ,比如李 白有诗 云 : “ 长地 远魂 飞苦 , 梦魂 不 到关 山难 。 天 /
客们总是无 比神往扬州 ,把扬州视作 一
幅曼妙鲜丽的 图画 ,编织在他们长 吟短 叹 的杯 盏之 中 , 梦里扬州 , 词扬州 , 诗 风 花雪月 的扬州 …… “ 腰缠十万贯 ,骑鹤 / 下扬州” 寥寥 数字 , 道尽 了文人 墨客们 对 扬州—— 温柔 富贵乡的无比神往。
i p s i e t e r ae t o o y o i r m o sbl or c e t hepr s d falt — e ay wo k c mpo e n o a u a e i a — r r o s d i ne lng g n n
在 分 析诗 歌 翻译 中存 在 的难, 之 难 , 也 有 成 功 的个 谓 总 例 , 马红 军 就 曾 将 拿 破 仑 的 “ be a I 如 A lws
吴文 英 的“ 处合 成愁 , 人心上 秋 ” 何 离 既 是 “ ” 加 “ ” 成 “ ”也 是 思 念 离 心 上 秋 合 愁 , 人的秋思之愁 , 比字 音 的 双 关 更 难 翻译 ,
关, 但是在翻译的时候 我们不得不 “ 二语 ” 才 能实现 “ 双关 ” ,采 用 “ edyi f e t a n ” h s i
( ) “ epi oe ( ) 表 达 。 又 如 晴 和 d e nl ” 情 来 v “ 蚕 到 死 丝 方 尽 ” 的 “ ” “ ” 双 春 中 丝 与 思 的 关 , 然 在 翻译 时采 用 了 “h lw r l 虽 te i om tl sk i
过程。但是 ,笔者比较赞 同江枫的观点 :

文学翻译的困难和挑战

文学翻译的困难和挑战

文学翻译的困难和挑战文学翻译,作为一种跨越语言和文化界限的交际活动,旨在将源语言文学作品中的内容、形式、风格和韵味等转换成译入语言,使其具有与原文同等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效果。

然而,在实际翻译过程中,文学翻译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以下将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是文学翻译中最为显著的困难和挑战之一。

不同民族和国家拥有各自独特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宗教信仰和社会习俗。

这些文化差异往往导致源语言和译入语言之间存在无法完全对等的现象。

例如,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充满了丰富的诗词、成语、历史典故和民间传说,这些元素对于外国读者而言可能难以理解和接受。

因此,如何在译文中保留原文的文化内涵,同时又让读者感受到作品的艺术魅力,是文学翻译需要克服的重要难题。

2. 语言表达文学作品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其独特的语言表达,包括词汇、语法、修辞手法等。

然而,不同语言之间的表达方式和风格往往存在很大差异,这为文学翻译带来了诸多挑战。

例如,汉语中的四字成语、古诗律诗等独特的语言形式,在英语等西方语言中很难找到对等的表达方式。

此外,文学作品中的隐喻、象征、双关等修辞手法,在翻译过程中也容易丧失其原有的韵味和效果。

因此,如何在译文中保留原文的语言特色,同时使译文通顺、自然,是文学翻译需要关注的关键问题。

3. 情感传递文学作品往往承载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和心境,这也是其感染力和艺术价值的重要体现。

然而,在翻译过程中,由于语言、文化和认知差异,情感传递往往面临困难。

译者需要深入理解原文的情感内涵,并在译文中寻找对等的情感表达方式。

这不仅要求译者具备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其具备高度的共情能力和审美素养。

因此,如何在译文中准确传达原文的情感,是文学翻译的一大挑战。

4. 审美追求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而审美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时代和个体差异的影响。

因此,在文学翻译中,如何处理好原文的审美追求与译入语言读者的审美期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诗歌翻译的难题与艺术

诗歌翻译的难题与艺术

诗歌翻译的难题与艺术诗歌是一种高度艺术化的语言表达形式,它通过独特的韵律、节奏和意象,传达出丰富而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然而,由于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和文化背景的不同,诗歌翻译一直是一个相当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诗歌翻译所面临的难题,并探讨诗歌翻译的艺术。

首先,诗歌的语言特点和形式对翻译造成了困难。

诗歌通常使用特定的韵律和节奏,这是诗歌的魅力所在。

翻译诗歌时,译者需要尽可能地保持原诗的韵律和节奏,但这在不同语言之间是相当困难的。

例如,英语中的押韵通常是通过重音来实现的,而中文的押韵是通过声调来实现的。

这种语言差异导致了诗歌翻译时的困难。

其次,诗歌翻译还面临着文化背景和意象的差异。

每个语言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意象体系,这使得在翻译诗歌时需要对这些差异进行妥善处理。

例如,中国诗歌中经常使用的意象如“山水”、“月亮”等,在西方文化中可能没有完全相对应的表达方式。

译者需要借助适当的文化背景知识和创造力,将原诗中的意象传达到目标语言中。

诗歌翻译的艺术在于如何在保持原诗风貌的同时,使翻译后的作品在目标语言中具有相同的艺术魅力。

这需要译者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和丰富的文化知识。

译者不仅需要准确理解原诗的字面意思,还需要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只有真正理解原诗,才能将其恰到好处地表达到目标语言中。

为了克服诗歌翻译的难题,翻译者可以采用一些策略和方法。

首先,译者可以使用转译和移植的技巧来处理押韵和节奏的问题。

这意味着译者可能需要在某些情况下放弃严格的押韵或节奏,以保持意义的准确性。

其次,译者可以借助注释和解释,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诗中的文化背景和意象。

这有助于减少文化差异带来的困扰。

此外,翻译者还需要有良好的创造力和灵活性。

诗歌翻译并不是简单的从一种语言翻译到另一种语言,而是一种艺术的再创作。

翻译者需要在尊重原诗的前提下,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使译文在目标语言中得到最佳的效果。

总之,诗歌翻译是一项困难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浅论对等视角下的法语诗歌翻译问题

浅论对等视角下的法语诗歌翻译问题

浅论对等视角下的法语诗歌翻译问题摘要:诗歌是一格语言中重要的文学体裁,诗歌不仅受到了韵律等形式因素的限制,还集中体现了一个语言的思维和文化方式。

可以说,诗歌中所蕴含的文化、思维与情感与与诗歌的形式密不可分,所以,诗歌翻译一直是文学翻译中的焦点内容。

本篇论文意在以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

通过比较法语诗歌的汉译,以及中文古诗在法语中的翻译问题,分析这些诗歌在韵律等形式因素以及词汇、意象和典故等内容文化因素方面的差异,为英法诗歌与中文诗歌的互译提供借鉴。

关键词:诗歌翻译;对等理论;意象;典故1 理论背景:尤金·奈达的对等理论关于对等的理论问题,奈达也曾经做过相关表述“……重要的是,受众语言的信息应当尽可能地与源语中的不同成分相匹配。

”(奈达,1964:158)。

所谓功能对等,“是一种翻译原则,译者据此原则致力于翻译源语的意思,以至于同源语的行文对源语读者的影响相比,目标语的行文会对目标语受众产生同样的影响。

”(奈达,1964)所谓的形式对等,是“译者要让译语中的信息尽量与源语中的各种因素吻合”。

可见,功能对等强调的是文本对文本读者所造成的影响,而形式对等强调的是目标语文本与源于文本在内容上是否忠实、可靠。

功能对等与形式对等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同方面,两者的关系密不可分。

不过,有时考虑到了文体、风格、翻译目的和读者的文化水平等种种因素,不同的译者也会在两者之间各有侧重。

诗歌是一种表达型文本,所以在翻译时,译者要注意将原作者寄托在诗歌中的情感抒发出来,然而情感的宣泄也要张弛有度,不能逾越诗歌这一体裁的规范。

所以,有的译者能够将源语中的诗歌在另一种语言中得到升华,而有的译者虽然看似对原文亦步亦趋,却使得译诗不伦不类,自己也落得“翻译匠”的嫌疑。

2 法语诗歌与中文诗歌的异同之处法语属于表音文字,中文属于表意文字。

人们可以通过丰富的汉字产生视觉联想,而前者难以达到。

法语的语法层级与主次结构分明,而中文在这方面则略显不足。

评析程抱一对唐诗《黄鹤楼》的法语译本-最新年精选文档

评析程抱一对唐诗《黄鹤楼》的法语译本-最新年精选文档

评析程抱一对唐诗《黄鹤楼》的法语译本英国翻译理论家哈特姆与梅森认为,翻译是一个动态的交际过程。

译者站在这个动态过程的中央,在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之间充当协调者的作用。

译者不仅具有两门语言知识,而且还具有两种文化事业,他在两种不同文化中为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协调意义。

这就对译者提出了很高的双重语言和文化要求。

在各种文体的翻译中,诗歌翻译被普遍认为是最难的,而翻译中国古代诗歌尤其之难。

因为中国古诗高度凝练,音律讲究,修辞丰富,典故颇多,意味深远,同时兼具“意美、音美、形美”。

对此,闻一多在《唐诗杂论》中早已有所论述,像这一类浑然天成的名句,它的好处太玄妙了,太精微了,是禁不起翻译的……‘美’是碰不得的,一黏手它就毁了。

”翻译家许渊冲针对中国诗歌的特点,提出了诗歌翻译的标准――“三美论”,即意美、音美和形美。

诗歌翻译不但要传达原文的内容,不能错译、漏译、多译,而且要选择和原文相似的韵脚,借助双声、叠韵、重复、对仗等方法来表达音美。

此外语句要对仗工整,长短大体整齐。

在这三美中,意美是第一位的,音美是第二位的,形美是第三位的。

崔颢的《黄鹤楼》位列《唐诗三百首》七律第一篇,该诗以七古笔法运律调,浑浩流转。

难怪李白登黄鹤楼,见到崔颢这首诗后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至今《黄鹤楼》已有多种法语译本。

而程抱一的译本尤为突出,兼具“三美”。

程抱一,法籍华人,法兰西院士,作家、诗人、翻译家、艺术评论家及汉学家。

他的《中国诗语言研究》(L’?criturepoétique chinoise)被誉为西方汉学研究中的一个转折点。

作为长期生活在法国的华人,程抱一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角度分析中国诗歌的内涵,又引进西方结构主义理论分析诗歌的构架,同时将中国诗歌和汉字、书法、绘画、神话、音乐等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加以分析,视角独到、论点精辟。

此外,他还大量翻译了中国古代诗歌,其译本具有相当的权威性。

程抱一对于崔颢的《黄鹤楼》特别偏爱,在《中国诗语言研究》中也多次提及该诗。

以雨果小诗为例浅析法语诗歌翻译中的“信、达、雅”

以雨果小诗为例浅析法语诗歌翻译中的“信、达、雅”

J e p a r t i r a i . V o i s — t u , j e s a i s q u e t u m’a t t e n d s . J ' i r a i p a r l a f o r  ̄ t , J ’i r a i p a r l a m o n t a g n e .
流 的 目的 而 所谓 的翻译 标准其 实是 衡量翻 译的尺 度 ,同 时还 能给翻译 实践 指 明方 向 。在 我 国翻 译 史上 曾出现过 几 种极 具代表 性 的翻 译标准 与原 则 ,其 中 ,严 复是 我国近 代 翻译 史极 具影响 力与划 时代意 义 的翻 译大 家 ,亦 是为我 国 创 立完 整 翻 译标 准 的 先锋 人 物 。1 8 9 8 年 ,他 在 出版 译 作 《 天演论》的 “ 译 例 言 ”中 提 出 了翻 译 的 “ 信 、达 、雅 ” 三 原则 。他 在文 中 日:“ 译事 三难 :信、达 、雅 。求其信 , 已大 难 矣 !顾 信 矣, 不 达 ,虽译 犹 不 译 也 ,则 达 尚 焉 。 ” 此后 一 百多年 ,严复之 说 曾引起众 多争论 ,却 一直是 译者
译诗:
译事 的指 向标 。 我们 知道 ,诗 ,是艺术 性最强 的语言 艺术 。诗歌 的翻 译 也就更 为困难 。诗 歌翻译要 讲求 方法 与美感 ,然而 要使 音律 、结 构等各 方面达 到标准 ,实属不 易。诗歌 是法 国文 学 的重 要 组成部 分 。法 国诗被 译 为中文 已有至少 1 2 0多年 的历 史 了。要 完成 法语 诗歌翻 译 , 需 要悉 心 了解 诗歌创 作 的情境 ,揣摩 诗人 的感情 ,尽力挖 掘文 字 的特 点 。只有在 准确把握诗歌字里行问隐藏的语言实义的前提下,才有可 能实 现 真正 的 “ 信 、达 、雅 ” 。 下面 笔者 以维 克 多 ・ 雨 果 悼 念亡 女 的著 名小 诗 ( ( D e ma i n , d e s l ’a u b e  ̄为例 ,分 析

刍议法国诗歌的翻译

刍议法国诗歌的翻译
嚼 译 诗 时 ,能 有 原 文读 者 相 同 的感 受 吗 ?他 们 可 能 会 因意 识 形 态 的不 同而 感 到 诗 韵尽
失 ,索 然 无 味 ,连 阅 读 的 欲 望 都 可 能维 持不 下 去 ,更 别 说 朗 朗上 口了 。 民族 语 言 写 就 的 诗 歌 因其 民族 性 与 惟 一 性 ,令 许 多人 都 认 为 诗 歌 是 不 可 译 的 ,但 【 键 词】法 国诗歌诗歌翻译
诗歌 翻译的特点
诗歌翻译 的原则
I s m6 L o s , ’s l r d a g g , i n x r rO u g rrp rl rtme R ̄u 】 ap 6i cet ' t u l a e vs t e pi H asg 6e a e yh e a n a a me
什么是诗歌 ?诗歌是话语在韵律 、形态、语义上 的最高艺术形式。这种语言形式不仅 极具 民族 性 ,而 且还 具有 民族 的惟 一 性 。诗 歌 的特性 不仅 体现 在语 言方 面 ,而 且还渗透 着
社会 文化 、甚至 哲学 的影 响 。前面 我们 已经 多次介 绍过 ,翻译 讲求 形义 兼备 ,小说可 以如 此 ,散文基 本可 以如 此 ,但诗 歌却 几 乎不 可 以如此 ,因为 诗歌 除 了形义 之外 ,还 多了一个 要求 :音律 。如果想 原 汁 、原 味 ( 括 原 韵 )地 将 法 语 诗 用 另一 种 语 言 形 式 来 移 植 ,几 包 乎 是 不 可 能 的任 务 。退 一 万 步 讲 ,译 者 姑 且 真 的做 到 形 义 兼 顾 ,但 是 诗 歌 的诗 韵 ,诗 歌 的 寓 意 与 意 境 呢 ? 目的 语 文 字 或 许 勉 强 顾 及 到 形 义 、或 许 能 强 自成 诗 ,但读 者在 咀

诗歌翻译中的不可译因素及对策浅析

诗歌翻译中的不可译因素及对策浅析

诗歌翻译中的不可译因素及对策浅析
李明;董瑞虎
【期刊名称】《科技信息》
【年(卷),期】2010(000)008
【摘要】由于诗歌独具的特点和语言与文化差异,英汉语诗歌互译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可译现象.本文首先分析了英汉诗中的一些不可译因素,即译诗中的意美、形美、音美及神韵的不可译性;然后提出要解决不可译性,翻译者首先要深入研究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其次注意处理好原诗内容和意境、形式和韵律,最后强调要有广博的知识、深厚的文化修养,以对这些不可译因素进行再创造性翻译.
【总页数】2页(P174,176)
【作者】李明;董瑞虎
【作者单位】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诗歌翻译中的不可译因素及对策浅析 [J], 王旗英
2.浅析翻译地理学视域下的口译中的“不可译” [J], 陈晨
3.中国古典诗歌翻译中的不可译性 [J], 杨群;刘益
4.论《红楼梦》中诗歌翻译的不可译性 [J], 邸正宏
5.浅析奈达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在诗歌翻译中的应用——以周建新译《艾米莉·狄金森诗选》1-300首为例 [J], 宋晓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法语诗歌翻译——以勒·克莱奇奥作品中的两首小诗为例

浅谈法语诗歌翻译——以勒·克莱奇奥作品中的两首小诗为例

样 的。翻译 的三个 过程则是 理解 、 脱离 、 表达 。 充分研 究原
个 给译者 极少 空间 的任务 , 译 者要 最大 限度地 还原 原文 .
语言 ( t e x t d ’ o r i g i n e ) 的词语 、 句法 结构 、 交 际情 境 、 文化 语境 ,
并不 能随 意地加减 词句 , 更 不 能多加 修辞 。一个 句子 . 若 在
翻 译 就是 将 意思 传 达 出来
通 过 查字 典 也能 完 成 翻译
9 7 %
7 l %
外 国是 否 好看 跟 翻译 者 有 很大 关 系
5 4 %
国有著名 的亚历山大 体 。 即每行诗都有 1 2 个音节 。法 国诗歌
讲究 音节数 量 的整齐 , 从 二音 诗到 十三音 。毛 泽东 说 : 诗 要 “ 精炼 、 大体 整 齐 、 押韵 ” 。我 觉得这 个原 则不 但可 以用 于写 诗, 而且 可以用于译 诗 。 “ 精炼 ” , 就要 传达原 诗的 “ 意美 ” ; “ 大
读 译 文 就 容 易 看 出 不 妥 的 地 方 。最 后 是 表 达 阶 段 。顾 名 思
翻译 并 非 易 事 , 而 是一 门需 要 不 断修 炼 、 不 断 学 习 的 学 问。其 中 , 文学 翻译对 译者 的要 求更 高些 . 诗 歌 的翻译 显 得 更 困难 , 一 听 到诗 歌 翻译 , 很 多译 者 都会 “ 一 个头 变 成两
因为你生活就在你去过的每一座城市你就像坠落在大地的雨珠让人欣赏着优美的景致在人性的眼中你就像花朵你的光芒引导着行者直到尽头是漆黑夜空的一轮明月上帝从未错过你到过的每一个角落深深地你嵌入到了我们的记忆中嵌入到了我们的身体和灵魂的深处第一就意内容来说起初以为与原诗没有太大出入但是隔了几日再次阅读译诗后发现有许多地方用词是不恰当的有些诗句的翻译与原诗有不小的出入

法国诗歌翻译问题论文

法国诗歌翻译问题论文

法国诗歌翻译问题论文摘要:若想重现诗歌的文字恐怕要展开无休止的争论,但若想再现精神,自由是必须的。

成功翻译的背后是对原文的阐释和语言外知识的参与。

无论是翻译法国诗歌还是中国诗词,力求达到“形美、音美、意美”,更好地传达两国文化。

一、诗歌翻译的困难——文字、文学和文化首先,不同语系的语言在形式上存在着差异。

法语属表音文字,汉语属表意文字。

法语格律诗的音节并不完全等同于汉语的字数;而且汉语也无法翻译出法语单词音形一致的特点。

如Joachim du Bellay 的Ceux qui sont amoureux, leurs amours chanteront/Ceux qui aiment l’honneur chantetront de la gloire...本诗为十四行诗,其中有十三行均以Ceux qui开头,既冲击视觉,也冲击听觉,翻译时使用汉语根本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其次,诗歌翻译不仅要关注诗歌的“神”,还有诗歌的“形”。

就法语的格律诗而言,诗句分布整齐,特定的诗体在行数上有着特殊的要求,如回旋曲为十三行。

还有音节、韵及节奏特点。

谈到翻译,许渊冲认为优秀的译文,就是具有意美、音美、形美的译文,这在诗词翻译中更加明显。

诗歌是意、音、形三者的有机结合,要忠实于原诗的意象,很有可能会破坏原诗在形式和音韵上的美感。

最后,这里所说的文化层面,主要是指传达原诗的意象。

由于中法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法汉两种语言在词汇选择以及词义选择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法国诗歌中的某些意象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是陌生的,如fromage(奶酪),中国没有这种食物,所以即便直译过来中国读者也不能理解。

这种语义的空缺,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历史方面的,自然环境,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等。

这使得翻译变得非常困难。

二、分析Chanson d’automne在以上三个方面中的处理关于Chanson d’automne的译文版本众多,在搜集阅读了各个版本,经过比较之后,本文选取了程曾厚先生的译文。

西方文学翻译中的文化障碍

西方文学翻译中的文化障碍

西方文学翻译中的文化障碍作为跨文化交流的一种形式,翻译在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交融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西方文学的翻译是其中的一种深受推崇的翻译形式,但在其翻译过程中,译者面临着许多文化障碍的挑战。

本文将从文学翻译的角度探讨西方文学翻译中的文化障碍。

一、词汇文化障碍西方文学中的词汇往往具有复杂的文化内涵,译者需要了解词汇的背景和文化语境,才能确保其翻译准确无误。

例如,“soulmate”(灵魂伴侣)这个词在英语中被广泛使用,但在汉语中缺少相对应的词汇。

因此,译者需要结合中文语境和文化,选择合适的翻译方式,例如“知己”、“心灵伴侣”等。

二、语法文化障碍西方文学中的语法结构往往与汉语不同,这也是翻译过程中的一大文化障碍。

例如,英语中的复杂从句结构、倒装语序等都是汉语所不具备的。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根据汉语的语言习惯,将西方文学中的语法结构转化为汉语中较为常见的结构,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三、文化差异文化障碍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信仰、习俗等都会对西方文学的翻译产生影响,也是其中最重要的文化障碍之一。

例如,基督教文化在西方文学中的表现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在中国就不同。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在尊重原著文化的基础上,结合译入语文化,选择合适的文化转换方式,使读者能够准确地理解原著的文化内涵。

四、文学风格文化障碍西方文学翻译中的文学风格也是一大文化障碍。

不同的文学风格代表着不同的文化风格和艺术理念。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根据原著的文学风格,选择合适的翻译方式,以传达其独特的文学风格。

例如,在翻译浪漫主义小说《红楼梦》时,译者需要采用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以表现原著的浓郁文学风格。

总之,作为跨文化交流的一种形式,西方文学翻译中的文化障碍无可避免。

但只要译者具备良好的跨文化素养和多元文化视野,以及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理解力,就有可能突破文化障碍,将原著的文化内涵传达给读者。

法语诗歌翻译的语境因素以及可实践性的翻译方法

法语诗歌翻译的语境因素以及可实践性的翻译方法
功 能 , 握 原 诗 字 句 中 的 内 涵 义 和 关 联 义 。 握 意 象 与 情 把 把
格律 , 主要在反 映出其 文化 内蕴 。所 以进 行翻译时 . 特别
是 浓 缩 文 化 精 粹 的诗 歌 翻 译 时 ,只 按 照 字 面 意思 把 话 语
领会这首诗 中的意蕴 。可是对 于译语读者而 言 , 这些君王
的 掌 故 大 多 数 都 不 了 解 。如 果 不 了解 这 些 文 化 语 境 就 很 有 可 能 不 能 理解 诗 歌 所 要 表 达 的 含 义 。所 以社 会 文 化 语 境 同样 是 诗歌 翻 译 的一 大 障 碍 之 一 。对 于 这 种 情 况 , 译者
件 、 合 、 物 的活 动 及 其 角 色 关 系等 。 为 了使 译 文 恰 当 场 人
时 甚 至 是 多方 )c 内蕴 的理 解 体 味程 度 和能 力 。诗 歌 的 3化
翻译 常 常 被 认 为是 最 困 难 的 ,但 困难 不 在 语 言 的 压 韵 和
地反 映出原文的情感语境 并发挥与原文语 篇相同 的交际
喻 , 有 诗 人 的 个 性 与 情趣 的 浸 润渗 透 。原 诗 作 家 的情 感 必
译 目标 的实现不仅 仅依 赖于译者语 言功底 的深厚程度 和
语 言技 巧 的运 用 能 力 , 是 更 多地 有 赖 于 译 者 对 双 方 ( 而 有
经 历语境指 语篇赖 以产生 的语 言环境 , 如时 间 、 地点 、 事
段 贝
( 东技 术 师 范 学 院 , 东 广 州 5 0 6 ) 广 广 16 5

要 : 法 语诗 歌 的翻 译 中 , 往 遵 循 一 定 的规 律 和 方 法 。 过 探 讨 法 语诗 歌 翻 译 的创 作 语境 , 在 往 通 即社会 文 化语 境 、 原

法语诗歌翻译的障碍分析

法语诗歌翻译的障碍分析

法语诗歌翻译的障碍分析严复曾经提出翻译的最好标准就是信、达、雅,就是要求翻译出来的文字要忠实于原文的意思,以一种精准的方式将文中内含以优美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这个原则和标准对于法语的诗歌翻译,显然是存在很大的难度。

法语诗歌翻译受到的局限性和障碍因素比较多,包括诗歌的韵律、节奏、意境等方面的差异和中法两个不同的文化系统差别,都是影响法语诗歌翻译的因素所在。

一、法语诗歌翻译的障碍法语诗歌翻译的障碍有很多,在这里主要分析法语诗歌的节奏韵律翻译障碍和感情意境翻译障碍。

(一)法语诗歌的节奏韵律翻译障碍法语诗歌通常充满着节奏韵律美,读起来和谐自如,如我们所知道的八音节诗行、十音节诗行、十二音节诗行等都充满了韵律美。

但是,在保证原文的意思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翻译的时候很难做到将法语诗歌的音节分别翻译为汉语,而不失去原有的韵律美。

这就给翻译工作者带来了不小的难度,一方面要保证原诗的内容不失真,另一方面还要恢复原诗的韵律美。

因此,法语诗歌的节奏韵律障碍翻译确实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二)法语诗歌的感情意境翻译障碍法语诗歌和中文诗歌的表达方式和手段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创作者又处于不同的文化环境中,语言表达的差异直接影响法语诗歌的翻译。

法语诗歌表达的情感比较直接干脆,而中文诗歌的作者善于采用委婉的表达方式,如果直接按照法语诗歌的情感表达方式来翻译,无疑会破坏原诗的美,还会另中国读者难以接受和任何法语诗歌的感情意境。

如此,既能保持原诗的感情意境,又能翻译出符合中国文化环境的作品,是需要翻译者对两国的历史、文化背景等信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才行。

二、准确把握法语诗歌创作情景法语诗歌翻译中的节奏韵律翻译障碍和感情意境翻译障碍,看似毫无联系,其实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解决这些障碍的有效手段,就是把握法语诗歌创作的情景。

把握诗歌完成时的社会情景,可以增加对诗歌的社会意义、发展阶段有所了解。

诗歌创作者的情感语境,为较好地解决翻译中的感情意境障碍创造条件。

外国诗歌出版翻译难点与艺术性体现

外国诗歌出版翻译难点与艺术性体现

外国诗歌出版翻译难点与艺术性体现作者:韩雪来源:《出版广角》2016年第02期【摘要】翻译出版是诗歌进行文化交流的途径,但是在对外国诗歌的翻译过程中,由于受到一些综合性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文分析外国诗歌出版翻译的难点,提出了解决外国诗歌翻译出版问题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外国诗歌;出版;翻译;难点;艺术性【作者单位】韩雪,牡丹江师范学院。

诗歌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文学题材,作为一种艺术性、创造性较强的语言艺术表达形式,诗歌的发展对推动中外文学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翻译出版是诗歌进行文化交流的途径,但是在对外国诗歌的翻译过程中,由于受到一些综合性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外国诗歌出版翻译的难点诗歌翻译对加强不同国家间的思想文化交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在外国诗歌的出版翻译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克服的难点问题。

1.对诗歌主体的描述明显不足中国诗歌在实际的语言表达过程中常常使用第一人称“我”,即喜欢以作者的口吻来直接抒发心怀,表达自己所要表达的重要情感。

而在很多外国诗歌作品中,抒情的主体往往并不明显,因此,编辑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必须注意到这一细节。

在此基础上,编辑还要充分尊重诗歌主体形式的多样性,即区分主体是人物事件还是实际的景色生活,真正掌握诗歌的形式主体,才能把握好诗歌所蕴藏的内涵。

此外,由于诗人所要表达的自身思想情感往往不会离开诗歌主体,因此翻译者必须关注作者生存的文化背景、思维习惯以及其他与作者有关的信息,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无形中给翻译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2.诗人的情感意志不易把控任何诗歌的内容都是诗人创作过程中真实的情感流露,其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某种情感,体现了作者在某些方面的意志,然而作为一个抽象性的要素,诗歌带有很强的主观意识和主观色彩,因此只有合理地把控诗人的这种情感,才能彻底发掘出诗歌所要表达的真正意思。

在很多的中国诗歌创作过程中,诗人往往习惯将自己的某些情感和意志用关联的意象和所营造的气氛表现出来,而在外国诗歌的创作过程中,外国人喜欢在情态形象上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而不单单是以一种抒情描述的方式。

法语翻译工作有哪些常见的挑战

法语翻译工作有哪些常见的挑战

法语翻译工作有哪些常见的挑战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法语翻译工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无论是在商务交流、学术研究、文化传播还是国际合作等领域,准确而流畅的法语翻译都起着至关重要的桥梁作用。

然而,从事法语翻译工作并非一帆风顺,其间存在着诸多挑战。

首先,法语语言本身的复杂性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法语的语法规则严谨而繁琐,动词变位、名词阴阳性、形容词配合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例如,动词根据不同的主语、时态和语态会有多达数十种的变位形式,这需要翻译者熟练掌握并准确运用。

名词的阴阳性不仅影响到冠词和形容词的形式,还可能在某些特定语境中传达出微妙的语义差别。

此外,法语中的代词、副词等也有各自复杂的用法和规则,一个不小心就可能导致翻译错误。

词汇方面的挑战也不容小觑。

法语拥有丰富的词汇,包括大量的专业术语、行业用语和俚语。

对于特定领域的翻译,如法律、医学、科技等,掌握相关的专业词汇是必不可少的。

这些专业词汇往往具有精确的定义和特定的用法,翻译时需要准确无误,否则可能会造成误解或法律纠纷。

而俚语则是法语口语中的常见元素,它们往往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对于不熟悉当地文化背景的翻译者来说,理解和翻译俚语可能会相当困难。

文化差异是法语翻译工作中另一个常见的挑战。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法语中蕴含着丰富的法国文化元素。

比如,法国的历史、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知识都会在语言中有所体现。

在翻译过程中,如果不了解这些文化背景,就可能无法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甚至会出现文化误解。

例如,法国的一些节日、传统习俗、社会观念等在翻译时需要进行恰当的解释和转换,以使目标语言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

语境的理解和把握也是至关重要的。

同一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含义。

翻译者需要根据上下文、说话者的语气、场合等因素来准确理解原文的意思,并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式进行翻译。

有时候,一个词在特定的语境中可能具有隐喻、象征或双关的意义,这就需要翻译者具备敏锐的语感和深厚的语言功底,才能准确捕捉到这些细微之处。

刍议法国诗歌的翻译

刍议法国诗歌的翻译

刍议法国诗歌的翻译
马彦华;程家荣
【期刊名称】《法国研究》
【年(卷),期】2011(000)001
【摘要】诗歌作为语言的最高艺术形式,用精练的语言形式通过节奏和音律来反映生活和抒发感情.无论在语言形式上还是在文化内涵上,诗歌都完美地体现着这个民族的惟一性.法国诗歌,是法国语言形式的最高体现,有着特有的音节与韵律的要求.我们希望在了解法国诗歌的同时,探讨翻译诗歌翻译的特点和难点."诗歌是不可译的"主要原因,是诗歌极难用语言在音形义上做对等转换.然而由于诗歌深厚的意境与华美的用词,仍旧有不少人在孜孜不断地努力,希望中文的读者也能够鉴赏到法语诗歌.【总页数】10页(P23-32)
【作者】马彦华;程家荣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刍议英汉诗歌翻译中文化的传承 [J], 张静
2.当前诗歌出版和翻译的若干问题刍议 [J], 张子清
3.刍议诗歌翻译的创造性——以一首英文诗歌为例兼议意象之传达 [J], 崔丞
4.“翻译过来”不如“画下来”——高中古典诗歌教学刍议 [J], 马英
5.刍议视域融合对诗歌翻译的影响 [J], 陆少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议法语诗歌翻译的障碍

浅议法语诗歌翻译的障碍

University Education2013年12月December ,2013University Education[收稿时间]2013-06-29[作者简介]吕培林(1986-),女,甘肃天水人,硕士,研究方向:法语语言文学。

[摘要]本文从法语音韵节奏的翻译障碍、情感意境的翻译障碍两个方面浅议了法语诗歌翻译的障碍,指出了法语翻译时应该从法语文化的本质及法语表达方式上,结合中国文化及文学特征,找出共同事物的不同语言表达方式,从而为法语诗歌的准确翻译奠定基础。

[关键词]法语诗歌翻译障碍[中图分类号]H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24-0161-02一、法语诗歌思想的翻译障碍上个世纪,严复提出翻译须以“信、达、雅”为基本准则,也就是说,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遵守原作者的表达意图,尽可能较精确地将译者所述思想以优美的目标语文字再次表达出来。

然而英国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 )说过:“不存在完美的,理想的或‘正确’的翻译”。

因此有人将翻译的完美目标称之为“翻译学上的哥德巴赫猜想”。

因而将法语诗歌所表达出的思想准确翻译成为汉语尤为困难。

但我们只要抓住法语语言对平常事物的诙谐、风趣的表达方式,联系汉语的对同样事物的表达方式,就会将法语诗歌所蕴含的思想用汉语准确地表达出来。

二、法语诗歌节奏和音韵的翻译障碍节奏是诗歌有序和规律美的表现,音韵又是诗歌具有歌唱及演奏般旋律音乐美的体现。

法语诗歌有八音节诗行(octosyllabe ),十音节诗行(d écasyllabe ),十二音节诗行(alexandrin )等。

在法语诗歌翻译的过程中常常难以将法语诗歌的音节形式对等地译为汉语,比如,波德莱尔《夜的和谐》(Harmonie du soir )全部采用了十二音节诗行,其中第一节:Voici venir les temps o ùvibrant sur sa tige;Chaque fleur s ’évapore ainsi qu ’un e-ncensoir;Les sons et les parfums tournent dans l ’air du soir;Valse m élancolique et langoureux vertige !只能将其翻译成为:时辰已到,在枝头颤动的每朵花,如同香炉散出芳香,那声音与芬芳在夜晚的天空中回旋,忧伤又无精打采的华尔兹使人昏眩!但这种翻译已体现不出原文的十二音节特征。

陈树才:诗歌翻译的困境-

陈树才:诗歌翻译的困境-

陈树才:我利用这个机会讲一点我对诗歌翻译的思考,因为汉学家和翻译家基本没有涉及,我觉得有它特殊的原因,就是小说有市场,诗歌几乎没有市场。

所以不能想象有一个什么文学经济人去经济诗歌的翻译,更不能想象一个出版去操心诗歌的翻译,因为这里面无利可图。

但是我听介绍,在美国小说翻译有这样和那样的历史造成的不爱读翻译小说,还有比较随意的改写、节选等等。

但是我觉得诗歌翻译这块,像昨天的马教授,他的夫人昨天过来了,她提到那个事情实际上反映中国90年代诗歌创作的,我们也在探讨一种模式。

我觉得整个劳动和所得极不相称,会影响他们的积极性。

再一个是诗歌本身的困难,现在在很多地方语言本身的运用到了一种不可译的极限,就是非常明显的。

所以我听了两天的会议,我觉得合作的方式也许是最合适的。

在美国另一个国度,我们国内有一些翻译家精通英语的先译了一个初稿,诗歌夫妻他们实际上不计报酬,有好对他们也在反复讨论。

我觉得英语表达的活力或者是现代诗歌的敏感性就可以体现出来,在诗歌翻译里面,我觉得中国的母语的翻译家,甚至我觉得诗人翻译家会做得更好一些。

因为我是学法文的,在外文所里面我翻译一些诗,外文所外面我写了一些诗,我到现在为止只翻译诗歌,因为我觉得我太重视诗歌了,我看到小说总是能够看到译者,诗歌几乎找不到想译它的译者,它的发表和出版都有一系列的困难,从一开始它把译者的积极性挡在行动的门槛之外。

所以我想到别人在译小说,我把这个精力用在翻译已法语的诗歌。

我觉得经过中法文化年这样一个好的契机,每年法国通过驻法使馆文化处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间我们有时候做翻译的试验或者是翻译的室。

我觉得安妮在法国的方向,我们各自创造了条件,把对方的文学和诗歌介绍过来,而且翻译家在相遇之中有一种交流。

我觉得汉语和法语之间的国际交流,翻译研究也好,还有作家和译者之间的联系也好,我觉得都开展的比较好。

你在翻译汉语作品,不管是小说、诗歌、戏剧,我觉得你一定会有更大的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语诗歌翻译的障碍分析
严复曾经提出翻译的最好标准就是信、达、雅,就是要求翻译出来的文字要忠实于原文的意思,以一种精准的方式将文中内含以优美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这个原则和标准对于法语的诗歌翻译,显然是存在很大的难度。

法语诗歌翻译受到的局限性和障碍因素比较多,包括诗歌的韵律、节奏、意境等方面的差异和中法两个不同的文化系统差别,都是影响法语诗歌翻译的因素所在。

一、法语诗歌翻译的障碍
法语诗歌翻译的障碍有很多,在这里主要分析法语诗歌的节奏韵律翻译障碍和感情意境翻译障碍。

(一)法语诗歌的节奏韵律翻译障碍
法语诗歌通常充满着节奏韵律美,读起来和谐自如,如我们所知道的八音节诗行、十音节诗行、十二音节诗行等都充满了韵律美。

但是,在保证原文的意思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翻译的时候很难做到将法语诗歌的音节分别翻译为汉语,而不失去原有的韵律美。

这就给翻译工作者带来了不小的难度,一方面要保证原诗的内容不失真,另一方面还要恢复原诗的韵律美。

因此,法语诗歌的节奏韵律障碍翻译确实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二)法语诗歌的感情意境翻译障碍
法语诗歌和中文诗歌的表达方式和手段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创作者又处于不同的文化环境中,语言表达的差异直接影响法语诗歌的翻译。

法语诗歌表达的情感比较直接干脆,而中文诗歌的作者善于采用委婉的表达方式,如果直接按照法语诗歌的情感表达方式来翻译,无疑会破坏原诗的美,还会另中国读者难以接受和任何法语诗歌的感情意境。

如此,既能保持原诗的感情意境,又能翻译出符合中国文化环境的作品,是需要翻译者对两国的历史、文化背景等信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才行。

二、准确把握法语诗歌创作情景
法语诗歌翻译中的节奏韵律翻译障碍和感情意境翻译障碍,看似毫无联系,其实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解决这些障碍的有效手段,就是把握法语诗歌创作的情景。

把握诗歌完成时的社会情景,可以增加对诗歌的社会意义、发展阶段有所了解。

诗歌创作者的情感语境,为较好地解决翻译中的感情意境障碍创造条件。

关于诗歌创作者的写作风格,则同时为诗歌翻译中的节奏韵律和感情意境提供了模版和借鉴的作用。

(一)诗歌完成时的社会情景
翻译法语诗歌必须了解诗歌完成时的社会情景,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环境。

每一首诗歌都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中创造出来的,体现或反映着一个时代的变革和风貌。

对文化背景的了解可以增加对诗歌翻译的操作性,能够更加准确、全面地了解诗歌创作的目的和意义。

在法语诗歌翻译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对社会情景的了解,社会情景可以为法语诗歌翻译指明具体时代语境。

在考虑法语诗歌翻译的音律节奏和感情意境时,可以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认知诗歌创作时的社会所流行或主导的诗歌韵律。

较好地翻译出法语诗歌作品,需要的是对两国的历史、文化发展有着深厚的认识和了解,能够在两种语言中轻松驾驭,自由穿梭。

尤其是翻译那些浓厚文化氛围凝聚的诗歌,如果脱离了社会背景和文化底蕴的直接字面翻译,必然会显得浅显、单薄,缺少原诗中的文化内涵。

(二)诗歌创作者的情感语境
诗歌创造者都是基于一定的情感而完成的诗歌作品,翻译者在翻译法语诗歌作品时,要深入到创造者的内心世界,体会创造者创作诗歌的情感语境,全面了解创造者的情感经历和变化过程。

翻译出来的作品不能失去原诗中作者情感的流露,而且要结合本国语言,恰当地展示给读者。

这就需要翻译者准确把握创作者创作诗歌的时间、地点、环境,把自己当成创作者,还原诗歌创作者的内心情境,只有这样,才可以深入到创作者的内心世界,翻译出具
有感染力的诗歌作品。

而一旦原诗的情感在翻译作品中得到真情流露,那么翻译出来的诗歌整体水平就会上升,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三)诗歌创作者的写作风格
诗歌创作者有着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翻译者在翻译法语诗歌时,要注重体现创作者写作风格。

诗人用独特的风格写出的诗,自然是能代表一个诗人的特点和气质,留给读者固有的情感印象。

翻译者如果忽略了诗歌创作者的写作风格,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将诗中的情感意境表达出来,显然是不符合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和标准的。

翻译者要想准确翻译出,具有诗歌创作者写作风格的作品,需要对诗歌创作者的写作风格有所了解,在翻译中及时总结特有的翻译规律,不断总结翻译经验,久而久之,翻译出来的作品就会逐渐符合诗歌创作者的写作风格了。

翻译法语诗歌,只是忠实地翻译原诗的意思是不行的,需要全面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尊重原诗的社会文化语境,理解和把握创作者的情感经历,有效结合两国之间的共同文化因素,创造性地开创出法语诗歌翻译的新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