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知识专题01正确使用词语课件.ppt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ppt课件-语言基础(正确理解运用实词虚词-结合语境、精准辨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ppt课件-语言基础(正确理解运用实词虚词-结合语境、精准辨析)

【理解小练2】 根据语境,请你对网友甲的问题在横线处作出恰当的解释回复。每
处不超过30个字。 网友甲:“燃”本来是指一种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其反应过程极其复 杂。游离基的链锁反应是燃烧反应的实质,光和热是燃烧过程中发生的 物理现象。可是,最近常听人说,××歌曲好“燃”,电影《厉害了,我 的国》“燃”爆了!这里的“燃”,到底该如何理解? 回复:这里的“燃”是个网络热词。××歌曲好“燃”,是指①__________; 而在说电影“燃”爆了时,则常常是指②____________。
早早(叠词的 早早”,说说它们和“处、微、早” 第一阶段为2016~2021年,主要考查近义实词、虚
新高考 结构语义) 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3分) 词的选用。以实词为主,所选词语不偏不怪,皆为
Ⅰ卷 像……似的 语言文字运用Ⅰ和Ⅱ中画波浪线部分, 生活、学习中常见常用的,难度不大。所用题型为
语境可以消除歧义,明确语义。比如,“游击队对日寇的进攻是早 有准备的”“他没有听取导师的建议,对论文的观点加以修改,变更全 文的结论”之类的句子,孤立地看都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但在特定语境 中,语义却是明确的。
结合语境,也可以分析言外之意,如理解陈涉所说的“燕雀安知鸿 鹄之志”、王安石所说的“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的用意,并可深入 研讨语境对形成语言风格、表现人物性格的影响。同样,也可以清楚地 分析在特定语境中有意误解语意的原因。
第三人 名词,另外的人或事物。如:这件事不是排他的。
称“他” 指自己和对方以外的某个人,实指。如:这段时间,他很
辛苦。
人称代词
用法及举例
泛指,任何一个人。如:生活中总有这样一个人,他总是
第三人 很快乐。
称“他” 虚指,用在动词和数量词之间。如:最近事情太多,理不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语言文字应用专题1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课件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语言文字应用专题1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课件新人教版

④正确使用常见的 修辞手法
2.表 ⑤语言表达简明、 达应 连贯、得体,准确、 用 E 鲜明、生动
⑥正确使用标点符 号
全国卷三年考情 2020 年 2019 年 2018 年 ⅠⅡⅢⅠⅡⅢⅠⅡⅢ 卷卷卷卷卷卷卷卷卷
☆☆☆☆☆☆☆☆☆


复习风向标从近三年的全国卷考查情况看,字音、字形和修辞手法 连续多年没有直接设题考查;考查的重点是成语、病句和语言表达 的简明、连贯、得体、准确。对成语、病句、语言表达连贯的考 查,自2018年变为“一拖三”式的组合命题,2019年和2020年的三套全 国卷均考查了压缩语段。
错因分析:
大而化之:原指使美德发扬光大,进入化境,现常用来表示做事疏 忽大意,马马虎虎。此处误理解为“化解了,解决了”。
-17-
学案一 学案二
[即学即练]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今年五.风.十.雨.,自然灾害少,播种面积得以大幅增加,加上增产技术 得以有效推广,所以我市粮食生产喜获丰收。
①正确使用词语(包 2.表 括熟语) 达 ②辨析并修改病句
应用 ③选用、仿用、变 E 换句式,扩展语句,压
缩语段
全国卷三年考情 2020 年 2019 年 2018 年 ⅠⅡⅢⅠⅡⅢⅠⅡⅢ 卷卷卷卷卷卷卷卷卷
☆☆☆☆ ☆☆☆☆
☆☆☆☆☆☆☆☆☆
☆☆☆☆☆☆ ☆
考试大纲
板 块
能力 层级
考查内容
语言 文字 应用
置D,脏空气滔.滔.不.绝.地从塔顶进入后,能在塔中间得到净化。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解析 答答案案
-11-
4.(2016·全国Ⅰ卷)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ppt课件-语言基础(正确使用成语-识义记形、义境相符)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ppt课件-语言基础(正确使用成语-识义记形、义境相符)

(2)小庄从小就对机器人玩具特别感兴趣,上学后喜欢收集机器人模型, 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模型已经汗牛充栋,整整一间屋都摆满了。 答案 错误。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这里用来形容“模型”,用错 对象。
规避方法
(1)明辨对象 有些成语的适用对象具有特定的方向性或针对性,有的指自 然界,有的指人类社会;有的指个体,有的指群体;有的专用于 男女或夫妻之间;有的只适用于某一领域。 (2)明辨场合 有些成语的意思只能在固定的场合使用,如不注意就可能发 生误用的情况。
(2)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来到苏北农村,其间耳濡目染了当地的一些怪异 之事,经历了种种不曾遭遇的事件。 答案 错误。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见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从语法搭配习惯看,“耳濡目染”后面一般不带宾语。
规避方法
在理解运用过程中,应注意一些成语的不同语法功能: (1)只作状语。如:不约而同。 (2)不带宾语。如:求全责备、出奇制胜、习以为常、心领神
一、成语特点
成语是指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成的固定短语(词组),它是 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一个词的语言单位。大多由四个字组成。
成语具有以下特点: 1.意义的整体性。成语的词义往往超出字面,不能望文生义。例如: 水落石出、三头六臂、泥牛入海。 2.结构的凝固性。一般不能变动词序或更换其中的成分。 3.色彩的文言性。保留了文言词和文言的格式。例如:草菅人命(草 菅,意动用法)、富国强兵(富、强,使动用法)。
成语选择填空题(选恰 ④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由选择题改为主
当的一项)
观填空题的题型变化,标志着考查重点由
过去的近义成语辨析转向常见常用成语的
积累运用,答案拟制难度加大。
成语使用不当(选择题) ⑤2023年新高考Ⅰ卷成语题是与病句修改

新高考语文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课件—2021年高考语文考点重点突破复习 (共62张PPT)

新高考语文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课件—2021年高考语文考点重点突破复习 (共62张PPT)

二、虚 词
正确使用虚词,一要弄清虚词的语法功能和搭配习惯, 掌握某些易错虚词的常见用法;二要注意辨析易混虚词的 细微差别;三要正确使用关联词语,注意关联词语搭配使用 的特点。
[典题导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 1] 同一语境实词辨析填空题
人以能讲英语为荣,说话时夹上许多“洋文”,而母语的使用白字连
篇,真是出尽“洋相”。
①总要__________
②却是__________
③更__________
④但__________
⑤随着__________
答题思路 补充虚词,既考查了虚词的正确使用,又考查了语句 连贯。答题时一要注意虚词的语气和提示的关系。如在“夹上” 前加上“总要”,就更好地描画出“某些人”的神情。二者还需 分析句间关系以及句子成分,如②③④⑤处。 答案:①总要夹 上 ②却是白字连篇 ③更应该 ④但同时 ⑤随着中国
②[2016·全国新课标卷Ⅲ]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 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 冰.释.,生机勃勃。
答题思路 ①“目不交睫”,意思是没有合上眼皮,形容夜间不睡 觉或睡不着。而有的考生看到成语中有一个“交”字,且“睫”为 “睫毛”,便以为这个成语表达“看不过来”的意思,再加上整个 句意表达的是布景快速变幻,就极易误认为该成语使用正确。根据 句意,此处应用“目不暇接”。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太多,眼睛看不 过来。②涣然冰释: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而有的考 生看到成语中的“冰释”,加上语境中的“天寒地冻、滴水成冰”“春 天”等词便误认为是“冰雪融化”的意思,犯下望文生义的错误。

(新课标)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单元语言文字应用第一节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核心知识三课件

(新课标)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单元语言文字应用第一节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核心知识三课件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 短句。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形式短小,格式固
定,能独立地、灵活地表达意义,常常能收到一般词语无
法收到的意想不到的效果,是汉语词汇中十分重要成部 分。高考卷对成语的考查主要有两种形式:一为近义成语 辨析,2018、2019 年高考卷都采用这种形式,且语言材 料也由之前的单个句子变成了整体的情境语段;一为判断 使用正误,这一形式在 2017 年之前使用较多。
道理。该成语在句中被误解为“坐下来谈论事情”的意思。 B.坐拥百城:比喻藏书极为丰富。句中将该成语误解为 “拥有一百座城池”的意思。C.久而久之:经过了相当长 的时间。使用正确。D.曾几何时:时间过去没有多久。此 处将“曾”误解为“曾经”的意思。
[答案]C
误用对象,张冠李戴
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有特定的指向 性。比如:有的只适用于人,有的只适用于物;有的只能 用于群体,有的只能用于个体;有的专用于特定的关系(如 只能用于男女或夫妻之间),有的专用于特定的范围(如只 能用于写文章或文学艺术);等等。如果不注意其使用对 象或范围,就容易出错。例如:
起。不能形容物品,此处用错对象。②句中“广开言路” 指尽量给下属和群众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这里显然用错 对象。③句中“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不能用来修饰
“橙子”,故使用错误。
类似“汗牛充栋”这一类易用错的成语还有“信手 拈来”“抛砖引玉”“豆蔻年华”“破镜重圆”“比翼 双飞”“炙手可热”“一劳永逸”“起死回生”“妙手 回春”“落落大方”“鳞次栉比”“登堂入室”“奔走 相告”“藕断丝连”“萍水相逢”“雨后春笋”等。请注 意上述成语在联系对象上的特殊性。
褒贬颠倒,感情失当
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贬义和中性三类。具 有褒义色彩的成语通常表达肯定、赞扬的情感态度,具有 贬义色彩的成语则表达否定或批判的情感态度,具有中性 色彩的成语则不表达褒义或贬义的感情态度。在使用过程 中,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褒贬色彩失当。例如:

【高考语文】高考复习语文基础知识——词语部分ppt

【高考语文】高考复习语文基础知识——词语部分ppt

近义词的辨析
一、从词义方面辨析:理解掌握词
义是辨析近义词的根本途径,语言感 悟能力和领会能力是其重要资本。
1、重视语素意义比较:
例如:“终止”和“中止”, “终止” 之“终”是最后之意,“中止”之 “中”,是“中途”之意;“细心”和 “悉心”,“细”是细密细致之意, “悉”是全部之意,推知:“细心”是 用心细密,“悉心”是用尽心思。
5、区分个体和集体:这一角度主要针对名 词近义词,看起来没有区别的一些近义词, 意义差异并不大,但有的表示个体或具体概 念,有的表示集体或抽象概念,表示个体或 具体的概念一般可数,表示集体或者抽象的 概念往往不可数。 例如:
树 树林
布 布匹
人 人口
个体 集体
二、从色彩方面辨析:
1、注意区别感情色彩:有些词语附加有说话 者的主观感情,有些词语又不带有说话者的 主观感情。使用这些词语要注意这种附加的 感情,避免闹笑话。
1、能根据语境辨析多义词的意义。
2、能根据语境,恰当地使用同义词、 近义词和反义词。 3、能根据语境,准确地理解词语的 特定意义和临时意义。 4、能正确地运用虚词,特别是“关 联词语”。

高考试题大多选取近义词来考查。 近义词又大多具有相同语素,因此,两 词的相异语素就成了辨析的关键点。辨 析近义词可以从词义、色彩、功能三方 面着手。仔细分辨其词义在大小、轻重、 褒贬、表达的侧重点等差异;分辨其在 使用的对象、范围以及上下文的照应、 搭配上的差异。
1、不要做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 2、相遇总是猝不及防,而离别多是蓄谋已久,总有一些人会慢慢淡出你的生活,你要学会接受而不是怀念。 3、其实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并不是谁都有勇气表达出来。渐渐才知道,心口如一,是一种何等的强大! 4、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的人永远走不到头。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 5、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6、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一定要放下。学会狠心,学会独立,学会微笑,学会丢弃不值得的感情。 7、成功不是让周围的人都羡慕你,称赞你,而是让周围的人都需要你,离不开你。 8、生活本来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9、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总会安排一些让你不顺心的人或事刺激你。 10、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11、有一些人的出现,就是来给我们开眼的。所以,你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 12、不要像个落难者,告诉别人你的不幸。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13、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而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14、不要那么敏感,也不要那么心软,太敏感和太心软的人,肯定过得不快乐,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你都要胡思乱想一整天。 15、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独立行走 ,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 16、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对别人要宽容,能帮就帮,千万不要把人逼绝了,给人留条后路,懂得从内心欣赏别人,虽然这很多时候很难 。 17、做不了决定的时候,让时间帮你决定。如果还是无法决定,做了再说。宁愿犯错,不留遗憾! 18、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19、时间不仅让你看透别人,也让你认清自己。很多时候,就是在跌跌拌拌中,我们学会了生活。 20、与其等着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努力爱自己,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21、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22、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 23、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24、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 时间来定夺。 25、没什么好抱怨的,今天的每一步,都是在为之前的每一次选择买单。每做一件事,都要想一想,日后打脸的时候疼不疼。 26、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 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一轮复习】正确使用词语知识清单PPT精品课件

【一轮复习】正确使用词语知识清单PPT精品课件
【2021一轮复习课件】正确使用词语 知识清 单 课件(103张PPT)
【2021一轮复习课件】正确使用词语 知识清 单 课件(103张PPT)
【过度·过渡】“过度”是形容词,指超过适当的限度,如“过度疲劳”; “过渡”是动词,指事物由一个阶段或一种状态逐渐发展变化而转入另一 个阶段或另一种状态,如“过渡时期”。 【化装·化妆】“化装”指演员为了适合所扮演的角色的形象而修饰容貌; 也指改变装束、容貌;假扮,如“化装舞会”。“化妆”指用脂粉等使容 貌美丽,如“她每次出门都要精心化妆”。
【2021一轮复习课件】正确使用词语 知识清 单 课件(103张PPT)
【2021一轮复习课件】正确使用词语 知识清 单 课件(103张PPT)
【精致·精制】相同点:都有精细的意思。不同点:“精致”是形容词,表 示制造精巧细致,如“这个工艺品很精致”;“精制”是动词,指在粗制 品上加工或精工制造,如“在生橡胶里加硫黄精制,就成了普通橡胶”。 【截止·截至】“截止”,(到一定期限)停止,突出停止日期,如“报名已 截止”。“截至”,截止到(某个时候),突出延续时间,如“截至本月15日 已有850人报名”。 【利害·厉害】“利害”指利益和损害,如“这是利害攸关的事”。“厉害” 指难以对付或忍受;剧烈;凶猛;了不起;严厉,如“这人可厉害了”。
【察访·查访】“察访”指通过观察和访问进行调查,如“他常深入社区察 访市民生活”;“查访”指调查打听(案情等),如“暗中查访”。 【草拟·起草】“草拟”指初步设计,粗略地拟出计划、方案、提纲等; “起草”指打草稿,对象为文章、文件、报告等文字材料。 【窜改·篡改】二者都有改动的意思,但改动的对象和动机不同。“窜改” 指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不含贬义,如“他将‘柬埔寨’窜改为‘简 朴寨’当作饭店名称”;“篡改”指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 政策等。

2021届高考语文人教版大一轮总复习课件:1-1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2021届高考语文人教版大一轮总复习课件:1-1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解析:因为A、D两项使用了关联词,所以导致后半句缺 主语,B项“使得”和“是”不能搭配使用。
二、2019·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中国画是融中国哲学思想、美学精神、绘画理念于一体的
民族艺术。20世纪以来,新的文化思潮和艺术观念不断对中国
画领域产生冲击,画家们既要突破传统观念推陈出新,又要继
4.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A.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使画家对中国文化有不同的理解 B.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体现着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 C.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影响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 握 D.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使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不 同
解析:结合下文,主语不能是“画家”,排除C、D两 项。A项逻辑有误,因此选B项。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D ) A.边缘化 获得 制约 放松身心 B.私人化 获得 制约 修身养性 C.私人化 焕发 约束 放松身心 D.边缘化 焕发 约束 修身养性
解析:由第一空后面的句子“甚至被社会遗忘”,可排除 “私人化”一词,排除B、C两项。第二空,与“生机”搭配 的词应为“焕发”,可推知应选D项。“制约”比“约束”语 气更重,不符合语境。“修身养性”指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 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放松身心”更强调身心放松,没有反 省体察之意。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A.正因为古琴音量小,所以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 流的最个人化的乐器。
B.正是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 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
C.正是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 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
D.正因为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 最个人化的乐器。

高考专题复习正确使用词语课件130张

高考专题复习正确使用词语课件130张
解析: 企图:图谋,打算,含贬义。 联系语境,“这种‘智慧竞争’不只是人类脑科学研究 的 自 我
赶 超 … … 这 是 时 代 赋 予 我 们 的 使 命 ” , 能 看 出 作 者 对 “人脑项目” 持褒奖的态度,所以此处“企图”使用不当,可改为“试图”。
(3)文段中划线的词,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有人曾将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存在的微妙关系,称为“智
解析: 开启:打开,开创。符合语境,词语使用正确。
(3)文段中划线的词,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有人曾将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存在的微妙关系,称为“智 慧争夺战”。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欧洲开启了“人脑项目”, 集神经科学、医学和计算机等多领域为一体,企图从科学高地 上把握技术。这种“智慧竞争”不止是人类脑科学研究的自我 赶超,更包括心理与情绪在内的自我认知。
③保险丝是电路安全的报警器。当电路里的电流超过允许值时,保 险丝就会 熔化 ,从而切断电源,保障线路和电器的安全。
A.原形 处置 融化 C.原型 处置 熔化
B.原型 处治 融化 D.原形 处治 熔化
单选题 3分
(3)文段中划线的词,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有人曾将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存在的微妙关系,称为“智慧争夺战”。也 是在这个意义上,欧洲开启了“人脑项目”,集神经科学、医学和计算机 等多领域为一体,企图从科学高地上把握技术。这种“智慧竞争”不止是 人类脑科学研究的自我赶超,更包括心理与情绪在内的自我认知。
险丝就会
,从而切断电源,保障线路和电器的安全。
第二空: 处置:处理、安置。
处治:处分、惩罚。
②句中指对交通事故现场的人、物进行处理、安置,所以 此处应用“处置”。
(2)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文学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作家塑造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以现 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为 原型 创作而成的。 ②一辆运载盐酸的货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了侧翻事故,交通、消 防等部门的人员迅速赶赴出事现场,并做出了紧急 处置 。 ③保险丝是电路安全的报警器。当电路里的电流超过允许值时,保 险丝就会 熔化 ,从而切断电源,保障线路和电器的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使用词语
任务情境:
正确使用词语作为语言文字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从未缺席过任 何时候、任何类型的高考试卷。既然如此,如何复习好这一考点呢? 事实上,它无捷径可走,必须具备一定量的积累与记忆,要结合实 例,深度理解,强化记忆;要在大量的读写实践中有意识地培养对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养成字斟句酌、推敲词语的良好习惯。当 然,也要定期训练,不断反复。
熟悉”,后者侧重指“不热闹,不热情”。 不少近义词在语义上有轻 重之分:有的适用于重要 “嘲笑”与“讥笑”都含有“看不起人、取笑人” 词义 的事物,有的适用于一般 的意思,只是语义轻重程度不同:“嘲笑”指一 轻重 的事物;有的表示程度深、般的取笑,语义较轻;“讥笑”指带有讽刺、挖 性质重,有的表示程度浅、苦意味的取笑,语义较重。 性质轻。
辨析角度
举例
辨析词 语的感 情色彩
感情色彩分褒、贬、中三种。熟 悉词语的感情色彩,便于我们准 确使用它们。
①成果 — 结果 — 后果 (褒) (中) (贬) ②发动 — 煽动 称赞 — 奉承 (中) (贬) (褒) (贬)
辨析词 语的语 体色彩
分清口语与书面语。口语较通俗。①爸爸—父亲 见面—会见
书面语分为公文语体、科技语体、(口语)(书面语) (口语)(书面语)
B.退去 虚弱 味道 D.退去 衰弱 味道
解析 “褪去”指脱掉(衣服、羽毛、颜色等)。“退去”指去除、离开。“退 去”一般强调的是退出这个行为的过程或结果;“褪去”一般表示形象、外表 或颜色的变化。此处“褪去”的用法带有比喻性质。“虚弱”,空虚薄弱不结 实,侧重于“虚”;“衰弱”,侧重于由强转弱。“气息”,侧重于嗅觉; “味道”,侧重于味觉。
边练边悟2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外面出现了第一片接近南方的________,如同水墨画一片模糊。
(2)当我忧从中来、无可告语的时候,一想到大海,心胸就________起来。
(3)地皮________,这是通达公司在市中心建造摩天大楼的重要原因。
A.景点 开阔 紧缺
√C.景色 开阔 紧俏
边练边悟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________了天真,生命也就失去了生动,剪掉了羽翼。当一个人的灵魂因饥
饿而狼吞虎咽,并因不节食而变得臃肿,他就真的________了,生命亦变得
可疑。就像煮熟的扇贝,你已听不到涛声,嗅不出海的________了。
A.褪去 虚弱 气息
√C.褪去 衰弱 气息
很多近义词的适用范围是不同的,有的 “年龄”与“年纪”:“年龄”
词义 大一些,有的小一些;有的概括的是事 指人或动植物已生存的年数,
范围 物的总的方面,有的概括的是其中的某 词义范围大;“年纪”专指人
大小 一部分;有的是事物的集合体,有的是 的年龄,词义范围小。
事物的个体,如“河流”与“河”。
(2)辨析方法 主要使用“语素区分法”。所谓“语素”,就是词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大多数情况下就是指单个字了。两个近义词往往含有相同的语素,而这些相近 词语的意义差别,往往落在两词相异的语素上。通过比较相异的语素,就能把 握两词的差别。所以,只要提取出相异的语素来加以研究,就可以相对容易地 找到两个近义词的区别。例如“疏离”与“疏远”,两词明显的相异语素是 “离”和“远”,这两个语素在原词中均表示“疏”的结果,只是结果不同: “离”只表“疏”的状态,并不强调“疏”的程度;而“远”则是“疏”的程 度,且程度较重。
B.景色 开朗 紧缺 D.景点 开朗 紧俏
解析 (1)“景点”和“景色”都有“风景”之意,但范围大小有区别,前者强 调某一处风景,后者可以含多处风景。从上下文看,“第一片”只能与“景色” 连用。 (2)“开阔”突出心胸广阔的程度,“开朗”重在表现思想乐观、畅快。从上下 文看,这里用“开阔”正好表现“我”大海一样的胸怀。 (3)“紧缺”指(物资等)因短缺而供应紧张;“紧俏”指(商品)销路好,供不应 求。从上下文看,公司建造摩天大楼是商业行为,用“紧俏”合适。
区别往往在所指动作 力集中,仔细思考”的意思;但“沉思”侧重指思
的方式、方法或动作 考的“全神贯注”,“深思”侧重指思考的“深
的结果方面。
入”,“寻思”侧重指思考的“反复”。
①“陡峭”与“峻峭”,前者侧重指“陡直”, 词义 形容词近义词的侧重点区
后者侧重指“高峻”。 侧重 别往往在所指状态和性质
②“冷僻”与“冷落”,前者侧重指“偏僻,不 点 方面。
1.意义辨析
(1)辨析角度
辨析角度
举例
“场面”与“局面”都指“在一定环境中呈现出来 名词近义词的侧重点
的情况”;但“场面”侧重指“一定场合下的情 区别往往在所指的事
况”,而“局面”侧重指“一个时期内事情发展变 词义 物、现象的特点方面。
化所呈现出的状态”。 侧重
动词近义词的侧重点 “沉思”“深思”“寻思”这一组词,都有“注意 点
文艺语体、政论语体等,较庄重 ②玉米—苞米/苞谷/棒子
文雅。使用时应分清场合。
(普通话) (方言)
微积累
词义前轻后重的近义词组 请求—恳求 批评—批判 担心—担忧 研究—研讨 损伤—破坏 固执—顽固 希望—期望—渴望 轻视—蔑视—藐视 词义范围由大到小的近义词组 年华—年岁 年代—年月 风俗—风尚 书籍—书 事情—事件—事故 时代—时期 战争—战役—战斗 广阔—宽阔 出现—涌现—呈现
2.色彩辨析
任务活动:
内 容
活动 1
正确使用实词、虚词

活动 2
正确使用成语

活动 3
掌握词语选择题的答题方法和步骤
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
正确使用实词、虚词
一、正确使用实词 (一)掌握辨析近义实词的角度与方法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近几年高考对 实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动词和形容词上,偶尔也会涉及名词。 实词的考查以近义词辨析为主。要掌握和运用好近义词,关键在于能辨 析近义词的意义和用法。辨析近义词是为了使思想感情表达得更精确,更细 腻,语言表达效果更加鲜明生动。辨析近义词,辨异是重点。辨异首先要求 同。所谓求同,就是要找到一组近义词共同的基本义,然后在这个共同的基 本义之内,辨析其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