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项脊轩志》
《项脊轩志》优秀课件一等奖(说课+课件)
返回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导入法、多媒体教学法、 朗读法、问题引导法等。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合作 探究法。
在作业布置时强化学生以旧知识类比得出新 知识的学习方法。
返回
第一课时
学
初
疏
案
读
通
检
感
文
测
知
意
第二课时
整
写
体
作
阅
提
读
升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读对字音句读。 2、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章内容,合作学习 疑难句子。 3、积累相关文言现象,归纳“而”“之”的 意义用法。
初读感知(10分钟左右)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温馨提示:读准字音 把握节奏 体现感情
2、听示范朗读,注意句读情感
H:\高三复习\项脊轩志\项脊轩志.f4v。
疏通文意(20分钟左右)
目标:疏通文意,解决重点文言虚实词。 要求: 1、小组学习,人人参与。 2、学习时,手不离笔,随时记录,争取大部
分解决问题,没解决的,组长记录好,准 备展示质疑。 3、每组推荐提出质疑问题的同学,其他同学 解答,教师补充。
•
(要求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分享“喜”(5分钟左右)
• 项脊轩之喜,喜在:______
要求: 1、先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2、然后简要地谈谈自己的感受
感受“悲”(7分钟左右)
• 归有光之悲,悲在______
• 提示: 试着将涉及的人物和事件概括为四字短语
作业布置
思: 课文选取了哪些家庭小事和平凡场景,
来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二十五 项脊轩志(公开课一等奖)
通过对项脊轩中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项脊轩志文学价值
情感真挚动人
归有光以朴实的语言和真挚的情 感,表达了对家族、亲情和生活 的深沉感慨和思考,使读者产生
共鸣。
叙事手法高超
归有光运用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场 景描绘,将家族故事和个人经历巧 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生 动的历史画卷。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鉴赏《项脊轩志》 ,提高其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教材选用及理由
教材选用
本课程选用《项脊轩志》作为主讲教材,辅以其他相关资料和文献。
理由
《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成就。通过对该作品的深入解读, 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古代散文的创作技巧和鉴赏方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同时,该作品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 和人文关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人文素养。
传统文化传承
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解 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 化自信。Fra bibliotek学生需求
针对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 的兴趣和需求,选取具有 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讲解。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掌握《项脊轩志》的作者、创作背景 、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文学风格独特
归有光的散文风格朴实自然、清新 流畅,注重抒发个人情感和思考, 对后世散文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03
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章结构分析
开篇
简述轩的修葺过程,以“ 喜”为感情基调。
项脊轩志一等奖教案
项脊轩志一等奖教案【篇一:项脊轩志教案】项脊轩志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2、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3、掌握“归”“过”“置”等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训练学生运用所学文言文知识及凭借有关工具书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重点、难点1、掌握“归”“稍”“置”等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提高学生借有关工具书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重点)2、学习本文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细节和场面,来表情达意的方法及语言清新凝练的特点。
(重点)3、领略本文记物、叙事和抒情融于一炉,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笔墨纡徐平坦,悱恻动人的散文艺术之美。
(难点)课时安排:三个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情境类比法,讨论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语文,同学们最头疼的是什么呢?我想,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同学都有同样的心声—-写作文。
写作文难在哪里呢?无“所谓的材料”。
为什么说“所谓的材料”呢?因为大家的思维都进入了一个无形的怪圈—作文必先有一个高大的主题,高大的主题必要有与之相配套的材料。
可同学们的生活阅历、学识水平又有限,于是就自然出现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局面。
孰不知“感人心者莫不先乎情”!凡人琐事亦可入文。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即是最典型的例子。
(二)古今的中国文人常喜欢给自己的书房取一个雅致的或富有深意的名字来表现自己的志趣追求,比如蒲松龄的聊斋,张溥的七录斋,姚鼐的惜抱轩,梁启超的饮冰室,周作人的苦雨斋等。
(学生有人喊还有项脊轩,教师回应)对,还有明代作家归有光的项脊轩,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项脊轩志》这篇文章,了解项脊轩的特点以及和项脊轩有关的一些人和事,深入领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深厚感情。
二、作者题解:板书课题:项脊轩志归有光(要求学生看注解,教师补充:)1、题解《项脊轩志》是散文家归有光的代表作。
项脊轩,书斋名。
是作者家中的一个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
为什么给书斋取这样一个名字呢?据说有双重意思: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故名;一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追念祖先的意思。
《项脊轩志》教案一等奖
《项脊轩志》教案一等奖《《项脊轩志》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项脊轩志》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作者选取生活琐事、平常景物表现人的音容笑貌,以朴素简洁的语言寄托自己深情的写作风格。
2.准确理解“当、洞、胜、凡、兹、过、竟、比、殆”9个实词,并归纳积累“顾、稍、置、归、去”5个实词的义项。
能力目标1.在熟读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把握脉络,体味作者思路清晰、语言流畅的特点。
2.根据上下文辨析实词和活用词的义项,做到熟练翻译课文,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德育目标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含的浓浓深情,感受亲情。
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对家道衰落的伤感和对故居亲人的眷恋深情。
2.研习三、五、六段,体味“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内涵。
教学难点1.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作者在叙事中营造出来的抒情氛围。
2.在诵读的基础上熟练背诵全文。
教学方法1.诵读法。
通过反复诵读,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巩固文言知识。
2.讨论法。
通过广泛讨论,培养学生的解析能力。
3.延伸法。
通过延伸练习,提高学生鉴赏文言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作者简介及作品简介。
2.细节描写进行探究性学习。
一、引入课题投影朱自清《背影》一文中父亲艰难地爬上月台的那一段细节描写,教师饱含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朱自清——《背影》教师表明自己非常喜爱这一段细节描写,因为它写得真实感人,“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
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课题就是对《项脊轩志》的细节描写进行探究性学习。
二、梳理课文1、出示文中的重点字词,全班朗读解决。
轩xuān 漉lù 葺qì 垣yuán 迨dài 爨cuàn 妪yù 妣b 闺guī 扉fēi 呱gū 阖hé 笏hù 扃jiōng 牖yu 殆dài2、全班齐读课文。
高中三年级语文《项脊轩志》教学设计一等奖
高中三年级语文《项脊轩志》教学设计一等奖1、高中三年级语文《项脊轩志》教学设计一等奖归有光[教学目标]1、学习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2、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教学重点]学习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深挚的感情。
[媒体设计]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导入1: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2: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3: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4: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5:借书满架二,质疑讨论:这满架的书真是借来的吗?明确不可能。
归有光出身于一个怎样的家庭中?明确官宦家庭,书香门第。
这能否从文中找出?明确吾家读书久不效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明确积书满架-----据《四部备要》本集中作“积书”三:1:这样一个大家庭,后来发生了怎样的变故?明确:分崩离析,连小轩也凡四遭火。
2:文中哪些语句最能渲染衰败的景象?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这里,抓住了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就将大家庭颓败破落,混乱不堪的情状和盘托出了。
板书:生活细节(投影:细节描写),这是我们这堂课的学习重点。
四:1:好端端一个家庭,弄得四分五裂,面对这样的变故,满含怎样的感情?2:能否用文中的一个字概括?板书:悲3:他的悲哀仅仅是由于家道中落吗?否。
他又追忆起了逝去的亲人――母亲、祖母、妻子。
五:回忆母亲、祖母、妻子,同样也是选取日常生活中一些平淡的事,通过典型的细节和场面来表现他深挚的感情。
1:自由朗读“家有老妪”,┉“令人长号不自禁”2:这些细节描写,你最欣赏哪一处?母亲a.“某所,而母立于兹。
”首先造成一种触景伤情的气氛。
b.借老妪之口说出“儿寒乎?欲食乎?”的关切话语,把母亲在世时对孩子关心爱护、问寒问饥的神情形神毕肖地表现出来。
2《项脊轩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2《项脊轩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项脊轩志》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目标:掌握本文内容,把握文章线索,了解作者与项脊轩之间“多可喜,多可悲"的生活往事;2、思维发展与提升目标:诵读—鉴赏—总结—拓展;3、审美鉴赏与创造目标:品味语言,学习作者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典型的生活细节来表达感情的写作技巧;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怀念之情,唤醒学生对亲情的感触,懂得感恩4、文化传承与理解目标:触摸民族文化血脉,增进我们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本文内容,把握文章线索,了解作者与项脊轩之间“多可喜,多可悲”的生活往事;2、教学难点:品味语言,学习作者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典型的生活细节来表达感情的写作技巧;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怀念之情,唤醒学生对亲情的感触,懂得感恩。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1、展示一张橘子的照片。
“看到这张照片,你们会想到什么?"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背影》朱自清我们对《背影》如此深刻的原因,不外乎于其中的真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好文章应有真情其情。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项脊轩志》,一起去了解一株枇杷树背后的故事。
二、听读文章知整体1、播放名家诵读,听准字音,并标注在课文中;听读过程中,思考以下问题。
行文中的哪一句话,概括了作者在项脊轩中生活的感受?围绕项脊轩,作者写了哪些人哪些事?文中哪一个场景或者哪一句话最能打动你?2、整体感知三、此情可待成追忆探究活动:文中哪一个场景或者哪一句话最能打动你?活动流程:当一名小作家,写出触动心灵的场景;(要求:请以归有光的身份,以“忘不了——忘不了——"的句式,写一段文字,内容忠于原文,抓住细节描绘,50字左右。
)做一名朗读者,读出琐事中的深情;做一名评论员,品析细微处的深意。
四、平常微事见真情(做一名评论员,品析细微处的深意。
)1、《项脊轩志》写母亲: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高二项脊轩志》教学设计一等奖
《高二项脊轩志》教学设计一等奖《《高二项脊轩志》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高二项脊轩志》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一)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二)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难点重点(一)课文第1段里,写了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景象,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小屋的眷恋之情。
说说作者这种深挚的感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分析:明人王锡爵在《归公墓志铭》中说,归有光的散文“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怛(“惨怛”,忧伤,痛苦。
“怛”读dá)之思溢于言语之外”。
究其原因,归有光善于将感情融注在叙事和描写之中,因此,读他的文章,往往能感受到一种浓重的抒情气氛。
课文第1段,写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景象,略前而详后。
项脊轩原是陈年旧屋,又小,又破,又漏,又暗,简直不堪人居。
但作者对它却很有感情。
首先,修葺之时,不但“使不上漏”,而且“杂植兰佳竹木于庭,旧时栏媚,亦遂增胜”,着意对书斋周围的环境加以美化。
其次,修葺之后,作者“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满架的书都是“借”来的,说明作者当时处境之清寒,但他寒窗苦读,似有无穷乐趣。
正因为作者具有高洁的情操,所以他能够从朴素的环境中看到无穷诗意。
白天,“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在他笔下的庭院显得多么幽静,多么迷人!如是“三五之夜”,则“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正是诗一样的语言,画一样的意境。
皓月当空,月色如水,桂枝的倩影投落在粉墙上,错落有致,别具情味。
微风过处,顿见光影摇动,但闻幽香阵阵,更觉心旷神怡。
这里作者写的是景,但景中含情。
从作者笔下那“珊珊可爱”之景,读后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项脊轩那种深挚的眷恋之情。
(二)课文第2段记叙了母亲哪几件往事?这些事情是怎样串连起来的?回忆起这些琐事,为什么会“语末毕,余泣。
妪亦泣。
”呢?分析:这一段里一共记叙了母亲两件琐事:一是母亲当年曾经来过轩中,二是大姊在老姬怀中呱呱啼哭,母亲闻声赶来问饥问寒的情景。
《项脊轩志》课件一等奖
0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了团队协作 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自 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充分 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需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的教学能力 和专业素养,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 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教学环境 和学生需求。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课件和说课内容, 将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抽象 的知识更加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 解和记忆。
课程改进建议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教师可以设计更加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以满足不 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更加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技术,如虚拟现实、人工智 能等,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掌握《项脊轩志》中的文学技巧和语言特色,理解文章 的主旨和深层含义。
0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和合作学习能力。
0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和尊重。
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
详细介绍《项奖(说课+课
件
目录
• 说课部分 • 课件部分 • 教学效果 • 获奖感言
01
说课部分
课程背景
时代背景
介绍《项脊轩志》所处明朝的历 史背景,强调当时的社会风貌和 文化氛围。
作者介绍
简述归有光的生平事迹,以及他 创作《项脊轩志》时的生活状态 和心境。
教学目标
01
知识与技能
难点解析
针对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 ,采用图解、视频、文字 解析等多种方式进行解析 ,降低学习难度。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项脊轩志》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项脊轩志》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项脊轩志》教学目标:1.掌握本文基础文言知识。
2.理解文中作者细腻、深沉、复杂的情感,体会文章的情感美。
3.引导学生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书写自己内心的情感。
《项脊轩志》是高中语文2003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里的一篇文章。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诗歌与散文制定的课程目标是:1、培养兴趣,丰富情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 理解思想内涵,探索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重在发挥想象和联想,注重情感和审美的体验,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同时,作为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高中古诗文学习的重要补充部分,其目的在于巩固学生古诗文基础,扩大知识积累,提升品鉴能力,加强实践运用。
《项脊轩志》是传统抒情散文中的名篇,被誉为“明文第一”。
以口头语说家常事的笔墨与意境,是归有光在唐宋八大家之后的一种创造。
这篇文章中,作者围绕“项脊轩”选取家庭生活小事、平凡场景来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从而表达了对祖母、母亲和妻子深情怀念,并抒发人亡物在、抑郁萧索的身世之感。
本节课执教的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虽然他们的高中文言知识积累和语感的培养才刚刚开始,但是,这篇文章相对较为浅显,又比较贴近生活,所以,在预习过程中,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对文言字词及文章大意的掌握并不难解决。
体会本文作者细腻、深情、复杂的感情和学习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写作手法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充分利用优秀文本以情育情,以情激情,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感悟点滴真情,用细节描写来表达内心的深沉感情。
重点难点:理解文中作者细腻、深沉、复杂的情感,体会文章的情感美。
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猜谜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同学们,咱们先来一起猜个谜语,这个谜语的谜面是一个成语“衣锦还乡”,打一明代著名散文家的名字。
项脊轩志教案一等奖
项脊轩志教案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情感变化。
2.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修辞手法。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重点字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文知识,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2)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2.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针对学生阅读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解答。
3.分析课文(1)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如“志”“项脊轩”“悲”等。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
4.感悟作者情感(1)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语句。
(2)分组讨论,分享对作者情感变化的理解。
5.课堂讨论(1)讨论课文中的经典语句,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
(2)探讨课文中所表达的人生观、价值观。
6.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提到的历史人物,如文天祥、岳飞等。
(2)分享关于这些历史人物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四、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分析课文、感悟作者情感等方式,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提高了文言文阅读能力。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感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在拓展延伸环节,时间把握不够,导致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注意调整教学节奏,确保每个环节都能顺利进行。
六、附录:课文原文项脊轩志昔余居于此,屋如舟,舟如屋。
余既为此志,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余既为此志,而又自为之序,使后人得以观之,亦足以传之。
余既为此志,而又自为之跋,使后人得以观之,亦足以传之。
项脊轩,余之幼时所居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以为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项脊轩志》 (1)
《项脊轩志》案例[教学目标]1、感受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特点。
2、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特点。
[教学方法]诵读、品读、讨论、探究、思维导图[教学过程]一、初读感知明末清初的大学者黄宗羲说在读归有光的文字时,总能感受到他“一往深情,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
盖古今来事无巨细,唯此可歌可泣之精神,长留天壤。
”这“长留天壤”的可歌可泣之精神”指什么?(生答:“一往深情”或永恒的动人的感情)对,正是这“一二细事”中蕴涵的感情感人至深。
同学们在课下已经选择了一件令自己动情的细事进行了构图,现在请同学们围绕“动情点”,在小组内部进行交流讨论。
(PPt显示交流步骤及要求:1、每位同学分别向小组成员介绍自己的思维导图作品,介绍完毕后,再分别对同学的发言及作品做出评价,提出意见或建议。
2、在介绍自己的作品时,要用简洁的语言对自己的构图进行说明;并用流畅的语言说清楚是什么让自己动情。
)(生在小组内部进行交流讨论,之后,各小组推荐优秀作品,进行全班交流。
PPt显示要求:台上同学诵读相关文字,用简洁的语言对构图进行说明,用流畅的语言说清楚是什么让自己动情。
台下同学认真倾听,对同学发言及作品做出评价,提出意见或建议。
)请各组推荐优秀作品进行全班交流。
我们按文本内容的先后顺序进行。
先是“忆慈母”这件细事。
学生上台展示(一生读,一生讲)师:你主要是用文字来构图的。
我想问一下:文本中的相关文字有八十余字,你为什么筛选出这十几个字?生:这些文字很让我动情,我能感受到这些文字背后的东西。
师:那这些让你动情的文字有什么特点?生:能引发我的联想。
比如:读“儿寒乎?欲食乎?”,就好象看到了归有光的母亲焦急的神情,仿佛感受到了母爱的气息。
师:好。
这些文字属于对人物语言、动作的细节描写,它们之所以能够打动人,是因为它们具有这样的特点:(板书)有画面感,可以定格;能引发人的联想想象;具有强大的穿透力,能直击人的内心,引发人的共鸣。
《项脊轩志》优秀2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房子西边和内室相连,先母曾经来过一次。老婆婆 常对我说:“这里,曾是你母亲站立过地方。”
30/73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 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 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而:表修饰 以:用。 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地哭泣; 你母亲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是冷呢?还 是想吃东西呢?’我在门外一一回答。”话还 没有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泪。
这个象笏是一件官宦人家才有 东西,并为象牙制成,可见归 有光外祖 为官不小,在朝堂 之上面向皇帝陈说国事,是外 祖 家当年荣耀,老祖母言行 举止充分说明其对孙子深切期 望。
41/73
相关背景
• 归有光自幼饱读诗书,天资聪明,9岁 能文,但屡试不第,直到35岁才中举人,其 后二十余年,八次会试不第,会试是三年一 次。直到六十多岁才中进士,当了湖州长兴 县县令。因为作官正直,不与上级官吏及地 方豪绅同流合污,三年后被明升暗降为顺德 府通判。以后在大学士高拱保荐下做了南京 太仆寺丞,但只做了一年就病死任上。
存放
⑥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
坐
26/73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 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先是:即“先于是”,在此以前。 原先。
B
为客一逾:组庖成而一宴体。
迨:等到。
,“一”是B数顺词接作连名词词
C 内呱外呱:在而里泣面在外面,名词做C状修语饰连词 D 往而而往:庭: 表修处阶饰处寂。。寂还有其它是使:用这方么D法。转:折连词
• 上:从上面,名词做状语
• 使不上漏:使之不上漏,省略句 前:在前面,名词做状语
• 垣墙:筑起围墙,名词做动词 • 以:用来 • 当:同“挡”,阻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项脊轩志》 (4)
(二)任选其一,品读鉴赏
1、某所,而母立于兹 2、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 3、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 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4、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5、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 已亭亭如盖矣。
课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项脊轩志
人教2003课标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
项 脊 轩 志
归 有 光
予读震川文之为女妇者,一往 深情,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 欲涕。盖古今来事无巨细,唯此 可歌泣之精神,长留天壤。
——黄宗羲
品读鉴赏
(一)品读鉴赏的方法
1、展开联想想象,再现画面 2、让自己置身于画面情境,感受深情 3、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项脊轩志》
假如我又看见你,隔了那悠长的岁月,我该如 何致意?以沉默,以眼泪? 而我们说:
以微笑吧,因为生者心中珍藏的
学习目标
• 1、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探究作者 归有光的柔情和责任感。
• 2、培养学生根据表层信息和隐含信息解读 文章内涵的能力。
• 3、引导学生学会体验、学会感恩、自觉立 志。
合作探究
• 作者喜从何来? • 作者悲从何来?
• 历史上的归家,曾有过五世同堂的记录,他祖 父的高祖死前留有遗训:“吾家自高(曾以来, 累世未尝分异传至于今,先考所生吾兄弟姊五 人,吾遵父存日遗言,切切不能忘也为吾子孙, 而私其妻子求析生者,以为不孝,不可以列于 归氏
• 吾归氏虽无位于朝,而居于乡者甚乐,县城东 南,列第相望,宾客过从饮酒无虚日,而归氏 世世为县人所服,时人为之语曰:”县官印, 不如归家信”。高祖与诸弟出,常乘马,行者 为之避道宾客盈门,势力很大,盛极一时。
合作探究
• 室——轩——室称呼的变 化,作者有何用意?“轩” 对于作者有何特殊的意味?
学而有思,学而有悟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项脊轩志》
大母亡故 小屋遭火(第三自然段) 夫妻永诀 (第四、五自然段)
(三)细读文本,理解作者感情
喜从何来?悲自何生?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 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 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 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 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 影动,珊珊可爱。”
幽静可爱,屋陋情怡
“诸儿见家人哭,则随之泣”,见母亲一
动不动,“犹以为母寝也,伤哉”。直到他 自己已经娶妻生子,仍“益念孺人”,“中 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并发 出“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先妣事略》)
诸父异爨
物永诀
(四)小组合作,探究细节描写
琐碎、平淡
黄宗羲《张节母叶孺人墓志铭》:“予 读震川文之为女妇者,一往情深,每以一二 细事见之,使人欲涕。”
细节描写——情感表达的灵魂
找出文章中让你感触最深的细 节,说说让你感动的理由。
有人说我们的生活太平淡,缺少让人感动的东西, 其实,生活中不是缺少感动,而是缺少一颗善于发现 的敏锐的心 。在如烟的岁月里,在成长的过程中,很 多事都成为过往,很多人音容还在眼前。
请同学们试着从平凡的生活中撷取珍贵一段记忆, 来书写自己的深情。
谢谢指导,再见!
项
归 有 光
脊 轩
志
(一)初读文本,掌握字音句意
要求:
自由朗读,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读准 字音,理解句意。
(二)再读文本,概括文章内容
要求:
快速默读全文,理清作者思路,概 括文章写了哪些可喜和可悲的事 。
文中概括作者感情句子是什么?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项脊轩志》 (2)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项脊轩志》教材分析:《项脊轩志》选自《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的自主赏析的第三篇文章。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不仅要让同学们积累丰富的文言文只是,更要使学生精神充实,感情丰富,达到人格的提升。
《项脊轩志》是一篇明代的文言文,浅显易懂,希望学生通过朗读法,画图法来感受它的生活气息,感受其中的情趣。
《项脊轩志》中记录的是归有光和亲人们的深情,容易引发学生们的共鸣,通过挖掘细节描写,让学生感受细节描写的魅力,提高记人叙事的能力,培养感恩意识,更加热爱自己的生活。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经具备有一定的文学知识的储备,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把握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归有光的散文成就,掌握细节描写的作用,将叙事抒情、借景抒情的抒情方法运用到写作中。
2、过程与方法:课前预习,结合文章制作图画。
反复诵读,揣摩关键字词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细心去品味生活的美,对周围的人和事物怀着感恩之心。
于平淡的文章中抓住细节,结合归有光的生平,品味细节传达出的情感。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让学生结合文本用画图出项脊轩志中最感动自己的片段,并说明画图原因。
2、朗诵法,以读促理解,感悟深情。
3、自主学习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探讨,挖掘细节,成员汇报,品读细节。
4、练习法,拓展写作,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细节,以写激情。
培养感恩意识。
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目标:1、通过细节,让学生感知细节描写的作用,从中感悟归有光的深情。
2、学习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来塑造鲜明的人物特色3、培养感恩意识,珍惜周围的人与事。
学时重点:通过细节感知人物的音容笑貌,感悟归有光的深情。
学以致用,感受所塑造形象的音容笑貌,品味归有光对笔下女性的深情,并将细节描写的方法运用到写作当中。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师:明代著名的经学家黄宗羲曾这样评价归有光的散文:“予读震川文为女妇者,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项脊轩志》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项脊轩志》教学目标:1.掌握本文基础文言知识。
2.理解文中作者细腻、深沉、复杂的情感,体会文章的情感美。
3.引导学生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书写自己内心的情感。
《项脊轩志》是高中语文2003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里的一篇文章。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诗歌与散文制定的课程目标是:1、培养兴趣,丰富情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 理解思想内涵,探索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重在发挥想象和联想,注重情感和审美的体验,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同时,作为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高中古诗文学习的重要补充部分,其目的在于巩固学生古诗文基础,扩大知识积累,提升品鉴能力,加强实践运用。
《项脊轩志》是传统抒情散文中的名篇,被誉为“明文第一”。
以口头语说家常事的笔墨与意境,是归有光在唐宋八大家之后的一种创造。
这篇文章中,作者围绕“项脊轩”选取家庭生活小事、平凡场景来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从而表达了对祖母、母亲和妻子深情怀念,并抒发人亡物在、抑郁萧索的身世之感。
本节课执教的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虽然他们的高中文言知识积累和语感的培养才刚刚开始,但是,这篇文章相对较为浅显,又比较贴近生活,所以,在预习过程中,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对文言字词及文章大意的掌握并不难解决。
体会本文作者细腻、深情、复杂的感情和学习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写作手法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充分利用优秀文本以情育情,以情激情,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感悟点滴真情,用细节描写来表达内心的深沉感情。
重点难点:理解文中作者细腻、深沉、复杂的情感,体会文章的情感美。
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猜谜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同学们,咱们先来一起猜个谜语,这个谜语的谜面是一个成语“衣锦还乡”,打一明代著名散文家的名字。
学生:归有光教师:对,同学们很聪明,反应很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细节描写表现情感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文本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诵读讨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化对亲情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习细节描写表现情感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文本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探究品析文本中的看似平易的细节所饱含的深切情感,并能自己去发掘这样的细节并作品析。
三、教学创意这节课,设计用“一二三”为线索,串起对全文的探究,即“一间书房,两种情感,三位亲人”。
“多可喜,亦多可悲”连接了归有光书房生活的喜悦和对三位亲人离世的悲痛。
在对归有光书房生活和三位亲人的记叙探究时,重在对细节进行品析,探究看似平淡的细节中饱含的丰富情感。
在经过了细节表达情感的强烈感染后,学生自然悟出鲜活生动的细节描写在写作中的巨大魅力。
这时,设计细节解读,进行拓展,同时进行细节片段训练。
这样来完成对亲情的体验和手法的掌握。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生命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为了不让它在逝去时了无痕迹,我们努力记住那些歌哭欢笑,美丽过往……明代归有光的散文被后世赞誉为“明文第一”。
思考:文章写了什么?请用“一、二、三”概括。
明确:这篇课文写了“一间书房,两种情感(一喜一悲),三位亲人(先妣、先大母、妻子)。
”(二)文本探究探究一:一间书房问: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项脊轩修葺前后的变化的?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项脊轩怀有怎样的感情?修葺前:小---室仅方丈老---百年老屋破---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暗---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修葺后:亮---日影反照,室始洞然美---杂植兰桂……风影移动静---万籁有声,庭阶寂寂对比手法,突出对书房的喜爱之情——多可喜取名“项脊轩”是作者在昆山时的书斋名,以此为名,评论界有这样几种看法: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一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纪念意义,含有怀远追宗之意。
同时,“项脊”二字,含有脊梁的意思,作者自号“项脊生”,也可理解为归有光要博取功名,光宗耀祖,成为家族中顶天立地的脊梁骨的人生理想。
问:品读句子,归有光束发读书时,十八九岁,比同学们大不了几岁,文中哪个句子让你联想起了你的读书生活?明确:“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等。
探究二:两种情感由喜到悲提问:在这样的一间书房里潜心读书,是可喜的,但是一个人独坐书房,想起阴阳两隔的亲人又是何其悲痛啊。
大家说,文中情感的文眼是什么?“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问:文中除了写修葺后的项脊轩使归有光可“偃仰啸歌,冥然兀坐”,让其觉得“珊珊可爱”之喜外,还写了什么可表达喜悦之情的事?夫妻情深、琴瑟和谐:问余古事,凭几学书,转述妹语——多可喜问:文中写了几种悲情?请根据文本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悲一:大家庭的衰败离析——先是……凡再变矣。
悲二:亲人阴阳两隔——先妣、先大母、先妇的逝去悲三:自身科举不利,家族重振无望探究三:三个亲人。
问:文中写了先妣、先大母、先妇三个女人,作者分别从哪个角度描写他们的?这些描写流露出了作者对她们的什么感情?母亲:“儿寒乎?欲食乎?”(语言、侧面)祖母:“吾儿……大类女郎。
以手阖门……则可待乎。
持一象笏至……他日汝当用之。
(动作、正面)妻子:从余问古事……且何谓阁子也。
庭有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生活场景、侧面)感情:怀念、愧疚先妣“儿寒乎?欲食乎?”(慈爱)“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
年十六来归。
逾年生女淑静。
淑静者,大姊也。
期而生有光。
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
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
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
——归有光《先妣事略》”先大母问:先妣是一位慈爱的母亲,那么先大母呢,又是怎样的一个人?找出最感动你的细节,说说你为何深受感动?“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表达了祖母对归有光的期望很高。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这里祖母在责怪他不爱惜身体。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祖母把象笏给归有光,希望他光宗耀祖。
为什么先大母只将笏板传给有光呢?结合本段的前4句讨论讨论。
因为“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以为篱,再为墙,凡再变矣。
”先修了篱笆,后来改成墙,变了好几次。
异爨、置小门,看不见了才清净了,说明弟兄之间闹到了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所以祖母对有光期望甚厚,想到祖母的疼爱和期待,情不自禁地长号不已。
亡妻夫妻情深,但半途中其妻撒手西去,其时,归有光29岁,刚刚步入中年,中年丧妻,人生之大不幸归有光又占其一,这是对归有光的又一次沉重打击。
归有光想起母亲,潸然泪下,想起祖母,长号不自禁,想起爱妻,他哭了吗?哪些句子最能感动你?没有哭,但他心中有泪。
哪些细节体现了他心中有泪?“从余问古事”说明他们关系很亲密,无话不谈。
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这里妻子转述的小妹的话,小妹的语言中透露著羡慕的语气。
看出他们的感情很好。
“凭几学书”是个很浪漫的场景。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这里描写枇杷树,实际上寄托了自己的悲伤的情感。
十几年后的续篇,就只写了这么两段,结尾,又只写了枇杷树,这里包含着深情啊,多少日日月月,逝去的岁月里,树的生长中,浇水施肥,这枇杷树浇的恐怕是睹物思人的泪水!(三)小结:本文情感:小小项脊轩中,凝聚了少年读书的勤奋喜悦,幼年丧母的悲伤,至今功业未成的愧疚,中年丧妻的哀痛。
难言的伤痛,不老的亲情!亲情是一盏灯,在晦暗的时光里照亮自己;亲情是一棵树,是你倦极而归时的依靠。
(四)探究四:黄宗羲说:“予读震川文之为女妇者,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
盖古今来事无巨细,唯此可歌可泣之精神,长留天壤。
”(《张节母叶孺人墓志铭》)此文在选材上有何独特之处?对我们的写作有何启示?取材:选材生活描写:细节描写不必写惊天动地的大事,曰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只要你用心感受,抓住富有特征的细节,定能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因为亲身经历过的,写起来最真切;自己懂过感情的,写起来最美好。
正是:平平淡淡总是真微之处见真情(五)拓展——认识细节(一)细节是自然中那最富诗意的一抹风景细节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细节是“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细节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细节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细节是“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细节是“庭中枇杷树,亭亭如盖矣”……(二)细节人世中那最富深情的一言一行细节是诗仙“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细节是诗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细节是送友出使时“劝君更尽一杯酒”;细节是深秋修书时“行人临行又开封”;细节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细节是“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三)经典的细节: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背影》(六)研习——运用细节细节是景的最不起眼处,为其不起眼故最真实;细节是人的最不经意处,为其不经意故最真挚练习:或许母亲的一声叮咛、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缕白发,父亲的一声呵斥,仍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里。
请模仿本文,选取生活中小事,平凡场景,感人细节,对人物动作、语言等进行细节描写,不少于200字。
体验:回去观察父母的手和自己的手有什么区别,给父母一个拥抱,对父母说声我爱你。
推荐名篇:老舍《我的母亲》史铁生《秋天的怀念》《项脊轩志》学案(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细节描写表现情感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文本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诵读讨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化对亲情的理解。
二、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习细节描写表现情感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文本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探究品析文本中的看似平易的细节所饱含的深切情感,并能自己去发掘这样的细节并作品析。
三、学习过程(一)导入生命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为了不让它在逝去时了无痕迹,我们努力记住那些歌哭欢笑,美丽过往……明代归有光的散文被后世赞誉为“明文第一”。
思考:文章写了什么?请用“一、二、三”概括。
(二)文本探究探究一:一间书房问: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项脊轩修葺前后的变化的?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项脊轩怀有怎样的感情?修葺前:示例:小---室仅方丈修葺后:情感:取名“项脊轩”是作者在昆山时的书斋名,以此为名,评论界有这样几种看法: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一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纪念意义,含有怀远追宗之意。
同时,“项脊”二字,含有脊梁的意思,作者自号“项脊生”,也可理解为归有光要博取功名,光宗耀祖,成为家族中顶天立地的脊梁骨的人生理想。
问:品读句子,归有光束发读书时,十八九岁,比同学们大不了几岁,文中哪个句子让你联想起了你的读书生活?探究二:两种情感由喜到悲提问:在这样的一间书房里潜心读书,是可喜的,但是一个人独坐书房,想起阴阳两隔的亲人又是何其悲痛啊。
大家说,文中情感的文眼是什么?问:文中除了写修葺后的项脊轩使归有光可“偃仰啸歌,冥然兀坐”,让其觉得“珊珊可爱”之喜外,还写了什么可表达喜悦之情的事?问:文中写了几种悲情?请根据文本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探究三:三个亲人。
问:文中写了先妣、先大母、先妇三个女人,作者分别从哪个角度描写他们的?这些描写流露出了作者对她们的什么感情?示例:母亲:“儿寒乎?欲食乎?”(语言、侧面)祖母:妻子:感情:先妣“儿寒乎?欲食乎?”(慈爱)“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
年十六来归。
逾年生女淑静。
淑静者,大姊也。
期而生有光。
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
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
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
——归有光《先妣事略》”先大母问:先妣是一位慈爱的母亲,那么先大母呢,又是怎样的一个人?找出最感动你的细节,说说你为何深受感动?为什么先大母只将笏板传给有光呢?结合本段的前4句讨论讨论。
亡妻夫妻情深,但半途中其妻撒手西去,其时,归有光29岁,刚刚步入中年,中年丧妻,人生之大不幸归有光又占其一,这是对归有光的又一次沉重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