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原理 7第七章 幼儿园课程
学前教育原理(高教版)教案 第七章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原理与方法
![学前教育原理(高教版)教案 第七章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原理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576bdd5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24.png)
学前教育原理(高教版)教案第七章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学前教育原理(高教版)教案第七章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原理与方法一、导言幼儿园的课程设计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课程设计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原理与方法。
本章将介绍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帮助教师提升课程设计能力,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服务。
二、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原理1. 个体差异原理每个幼儿都有其独特的发展特点和学习差异。
幼儿园课程设计应充分考虑幼儿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每个幼儿的发展需求。
2. 综合发展原理幼儿园课程要关注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包括智力、体育、情感、社会等多个方面。
课程设计应注重培养幼儿的全面素质,促进其综合发展。
3. 渐进性原理幼儿的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课程设计应按照幼儿的学习阶段,分阶段设置学习目标和任务,使其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
4. 活动性原理幼儿园课程设计要注重活动性,通过各种活动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游戏、互动等活动,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三、幼儿园课程设计的方法1. 主题方法主题方法是一种以主题为核心的课程设计方法。
通过确定主题,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纳入教学计划,促使幼儿在实际活动中学习和掌握。
2. 问题方法问题方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引导的课程设计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幼儿的思考能力,并帮助他们主动探究答案。
这种方法培养了幼儿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材法教材法是一种以教材为基础的课程设计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选择适合幼儿的教材,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和进度,以达到教学目标。
4. 游戏方法游戏方法是一种通过游戏活动促进幼儿学习和发展的课程设计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和学习。
5. 项目方法项目方法是一种以项目为组织形式的课程设计方法。
通过设立具体的项目,引导幼儿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其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幼儿园课程设计是提供优质学前教育的核心要素。
第七章-幼儿园教学活动(学前教育学-朱宗顺)
![第七章-幼儿园教学活动(学前教育学-朱宗顺)](https://img.taocdn.com/s3/m/bbb9b2b8be1e650e53ea99b1.png)
第七章幼儿园教学活动教学目标:1.理解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概念和特点。
2.认识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构成要素、原则和方法。
3.掌握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与指导策略。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构成要素、原则和方法、设计、组织与指导策略。
教学难点:掌握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与指导策略。
教学方法:讨论法、举例子、讲授法、实际操作法。
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幼儿园教学活动概述(1课时)第二节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指导(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资源:1.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与指导2(吴慧源)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与指导3(吴慧源)3.幼儿园教学活动考点视频4.幼儿园课程第一节幼儿园教学活动概述一、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含义、特点和意义活动有什么样的涵义实例:某幼儿园大班在一个星期一的早上,有幼儿说道自己周末上超市购物的经历,马上引起其他孩子的共鸣,大家争相回忆起自己上超市购物的经历。
“超市有文具卖吗”有个幼儿若有所思的问。
“有啊!”另一个孩子马上回答。
“那超市里还有什么东西呢”于是,从孩子的兴趣和实际水平出发,结合大班教育目标的需要,教师设计组织了以“超市”为主题的教学活动。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到超市参观。
每个孩子尝试用一元钱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孩子么不能和教师一起津津有味地分享自己采购的食物、谈论自己在超市购物过程中的发现……当谈到各自购买事物时,有个孩子说:“我买的酸奶最好喝。
因为这是我妈妈单位做出来的。
”(这个孩子的妈妈是某酸奶公司的)这一下,孩子们的新问题又来了:“我买的东西是从哪儿来到”面对幼儿的新问题,教师调整自己的方案,开始新的教育设计。
知识要点:(一)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界定幼儿园教育活动: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
教学: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
其特点是通过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掌握,促进学习者的身心发展。
幼儿园教学活动: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在《纲要》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开展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的基础性知识与技能的教与学的活动,目的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学前教育毕业设计教案(精选5篇
![学前教育毕业设计教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e6aa24f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80.png)
学前教育毕业设计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学前教育专业教材》的第四章“幼儿教育原理”及第七章“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内容进行设计。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幼儿教育的基本理念、原则与方法,幼儿园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幼儿教育的基本理念、原则与方法。
2. 使学生能够独立设计符合幼儿发展特点的课程。
3. 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组织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幼儿园课程设计的方法与实施。
重点:幼儿教育的基本理念、原则;幼儿园课程目标、内容的设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引发学生的兴趣。
2. 理论讲解:(1)讲解幼儿教育的基本理念、原则。
(2)介绍幼儿园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
3. 例题讲解:(1)分析一个具体的幼儿园教学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2)讲解如何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设计课程。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简短的幼儿园教学活动。
(2)每组分享设计成果,其他组给予评价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幼儿教育基本理念、原则2. 幼儿园课程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3. 教学案例分析与课程设计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个完整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
答案要求:(1)明确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环节。
(2)结合幼儿发展特点,注重实践性、趣味性。
2. 作业上交时间:下周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应反思自己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关于幼儿教育的书籍,拓展知识面。
(2)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幼儿园,了解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
第七章《幼儿园课程》练习题
![第七章《幼儿园课程》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56166b91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77.png)
第七章《幼儿园课程》练习题1. 下面哪项选择不是课程的基本要素() [单选题] *A.课程组织B.课程评价C.课程反思(正确答案)D.课程目标2. 关于课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单选题] *A.学生是课程的主体B.课程是师生双向互动的实践活动过程C.课程即课程表(正确答案)D.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3. ()是课程的其他要素的抉择依据和标准,并对整个过程起导向作用。
[单选题] *A.课程目标(正确答案)B.课程内容C.课程组织D.课程评价4. ()是课程目标载体,是有关知识和经验。
[单选题] *A.课程内容(正确答案)B.课程组织C.课程编排D.课程评价5. 幼儿园课程以()基础,让幼儿获得直接经验为主。
[单选题] *A.教师讲授B.幼儿自学C.幼儿的间接经验D.幼儿的直接经验(正确答案)6. 课程的基本要素是() [单选题] *A.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形式B.课程内容课程要素课程评价C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评价(正确答案)D.课程方法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评价7. 幼儿园阶段主要是打基础,特别是为()打基础。
[单选题] *A.小学教育(正确答案)B.初中教育C.高中教育D.成人教育8. ()是为整个人生打根基。
[单选题] *A.幼儿阶段(正确答案)B.儿童阶段C.婴儿阶段D.青年阶段9. 幼儿看电视的时间越长,获得()经验的机会越少。
[单选题] *A.直接经验(正确答案)B.间接经验C.内部经验D.和新阶段10. 下列关于幼儿园课程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A.幼儿园课是终身教育的根基课程B.幼儿园课程是基础素质教育课程C.幼儿园课程是基础教育的根基部分D.幼儿园课程是义务教育课程(正确答案)11. 关于“幼儿园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的基础部分”说法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A.我国的基础教育由幼儿园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这四个联系的阶段构成(正确答案)B.幼小衔接工作应由幼儿园和小学共同完成C.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都必须站在整个基础教育甚至终生D.以上说法均不对12. 幼儿园课程是非义务教育教育课程,理解错误的是() [单选题] *A.幼儿园课程不是义务教育课程,不是免费的B.幼师在幼儿园中不需要强迫幼儿学习C.幼儿园课程不可留作业,进行考试或对因故未上幼儿园的幼儿进行补习D.幼儿园课程是非强制的,教师对孩子的和谐发展没有教育、引导和促进责任(正确答案)13. 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基本形式是() [单选题] *A.游戏(正确答案)B.生活C.上课D.专门组织的教学活动14. 幼儿园课程以促使幼儿获得对生活环境的()为主要目的幼儿园课程中,幼儿学习的主要是来源于生活环境的。
00398学前教育原理第七章课件
![00398学前教育原理第七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9478a1b03d8ce2f006623ed.png)
• 真题再现
1、幼儿教育的情境十分复杂,教师教无定法,而且幼儿园 一日生活中随时会发生一些偶发事件,需要教师迅速、恰当 德处理,体现了教师劳动具有() A 主体性 B 创造性 C 示范性 D 长期性 2、好模仿是幼儿的特点之一,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教师的 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幼儿产生影响,决定了幼儿教师应承担的 职业角色是() A 帮助者 B 研究者 C 示范者 D 终身学习者
• • • • • •
1.外控式的培养培训 (1)职前培养 (脱产学习) 师范类大专班 本科 硕士 博士 (2)职后培训 (继续教育) 非学历教育 (1)新任教师培训 (≧120学时) 学历教育 (2)教师岗位培训 (≧240学时/5年)
本科)(3)骨干教师培训
(大专
• • • • •
2.内趋式的自主发展 (1)自主发展的意识与动机 (成就动机) (2)自主发展的规划 (3)自主发展的行动 经验+反思=教师成长(波斯纳)
• (一)教师 • 教师是指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
• (二)教师角色(复杂的角色群)
• 从对事业的奉献角度讲,教师是“蜡烛”,是“孺子 牛”,是“人梯”; • 从对心灵的哺育与净化角度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 师”; • 从师生关系角度讲,教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人生 导师”; • 从亲师关系角度讲,教师是学生的“临时监护人”。
• 综合应用:结合实例分析幼儿园教师劳动的特点
第二节 幼儿园教师劳动的特点 选择题
• • • • • 一、劳动对象的主体性和幼稚性 二、劳动任务的全面性和细致性 三、劳动过程的创造性 四、劳动手段的主体性 五、劳动成效的长期性和潜在性
第三节 幼儿园教师的职责、权利和义务
第七章《学前教育原理》
![第七章《学前教育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f0611cd360cba1aa811da95.png)
第七章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原理与方法1.课程的几种定义(1)课程即学科:中古代:礼乐射御书数;欧中世纪: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数、几何、音乐、天文学。
(2)课程即计划:麦克唐纳:教育有四种交互的系统(1教导(2学习(3教学(4课程系统--计划(3)课程即目标:1918年博比特出版的《课程》一书中提出(4)课程即经验:杜威提出2.蒙台梭利教育法:1907年:罗马,第一所幼儿学校"儿童之家"1909写出《蒙台梭利法》,创立了以感观为基础的幼儿教育教学体系。
主要内容:①儿童具有天赋的潜能,处在不断成长和发展的状态,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使每个儿童的潜能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自由的发展。
②教育方法必须以了解儿童为基础,促进留意个性的发展,不能局限于单纯传授知识。
③课程和教学内容包括感观训练,实际生活训练,体格训练和基本知识技能的训练,尤其注重感观训练和肌肉训练,强调儿童适应环境必须以感观为基础。
教师的职责在于采用间接指导的方式提供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的环境和材料,帮助儿童实现自我教育。
积极评价:①以医学、生物学、心理学为基础,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论证,具有科学性和说服力。
②众多观训练符合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许多发展心理学及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证明,感观训练和教育是儿童发展的重要内容。
③强调儿童的成长是一个展开的过程,重视自由教育,反对教师的过多干涉。
局限:提供的教具过于机械;使用的方法呆板、枯燥、乏味,忽视游戏对儿童的教育价值:过多重视儿童读、写、算方面的教育;忽略了儿童的情感陶冶和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
3.如何理解多元智能理论的幼儿园课程模式?多元智慧理论是加德纳在1983 年的《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来的。
(1)课程的目标是教会幼儿理解和学习,发展幼儿的智慧,确认并培养幼儿的个别才能和兴趣。
(2)课程规划前,教师先仔细考虑所要教授的概念,确定哪些内容是沟通的最适当的方式,也可以从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找到切入点。
学前教育原理课件第7-8章
![学前教育原理课件第7-8章](https://img.taocdn.com/s3/m/c536d6650b4c2e3f57276379.png)
第七章
学前儿童发展特征与教育
要点提示
学前期是儿童身心各方面快速发展的重要 时期,保育和教育工作的开展必须以了解和遵 循0—6岁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为基础。 本章从0—6岁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入手, 呈现学前期各年龄阶段儿童发展的主要特征与 规律,并针对各年龄阶段学前教育工作的目标、 方向和特点提出力相应的教育建议。
(一)多种性质不同的活动并举,体现活动的多样性 (二)多种活动组织形式并用,体现活动集体性与个别性
的统一 (三)室内、室外活动轮流开展,体现活动的动静交替 (四)教师组织与幼儿自由活动并举,体现活动的统一性
和自由性 (五)“直接教”与“间接教”的活动并行,体现活动的
主导性与主体性
第二节
二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一)游戏活动组织的基本过程
3. 结束阶段 2. 进行阶段 1. 准备阶段
(二)游戏活动的指导方式 1.教师以旁观者身份进行指导 2.教师以游戏角色为媒介进行指导 3.教师以儿童同伴为媒介进行指导 4.教师以游戏材料为媒介进行指导
(三)游戏活动的指导方法 1.言语指导 2.非言语指导
第四节
四 幼儿园生活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离园
活动内容及过程
跟同伴一起看图书 在教师组织下,跟同伴一起做早操
吃早餐 跟同伴一起玩学习机 玩拼图和其他玩具
取杯子喝水 换裤子,帮助同伴穿脱衣服
做数学练习题,并与同伴交流解题方法
整理自己的书袋,并应教师要求整理全班的书袋
到户外找玩具玩 回室内翻看图书,又到处找玩具玩
领取教师发放的书,放回书袋并整理
到盥洗室洗手 吃午餐
在寝室看动画片 排队上厕所
在教师帮助下吃药 在寝室午休
起床,自己穿衣服 吃蛋挞,喝汤 换鞋子
学前教育原理 7第七章 幼儿园课程
![学前教育原理 7第七章 幼儿园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dfb8fb2edaef5ef7bb0d3c0d.png)
➢ 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具体包括:组织制度、 时间因素、物质空间因素和教师因素。
二、幼儿园课程的组成要素:目标 、内容、实施、评价
➢ 课程评价并非一次性完成,而是贯穿于课程实施前后:
一、我国幼儿园课程典型模式 二、国外幼儿园课程典型模式
课程模式可以理解为典型的、以简约的方式表 达的课程范式,它具有特定的课程结构和特定的课 程功能,与某类特定的教育条件相适应。
课程模式主要包含以下内容:理论基础、课程 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实施。
一、我国幼儿园课程典型模式 (一)陈鹤琴的五指活动课程 (二)张雪门的幼稚园行为课程
——摘自《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6)潜在性 “教师要注意通过环境影响、感染幼儿……善于 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 价值,把握教育时机,提供适当的引导。”
——摘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二、幼儿园课程的组成要素:目标 、内容、实施、评价 1.拟定目标 2.选择和组织内容 4.课程评价 3.课程实施
——摘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指南》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 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
——摘自《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1988年,7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一 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 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答道:“是 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些什么呢?”“把自己的东西 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拿;东西要放整齐; 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 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 是这些。”
第七章 幼儿园教学活动(学前教育学 朱宗顺)
![第七章 幼儿园教学活动(学前教育学 朱宗顺)](https://img.taocdn.com/s3/m/d66bfc63b8f67c1cfbd6b809.png)
第七章幼儿园教学活动教学目标:1.理解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概念和特点。
2.认识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构成要素、原则和方法。
3.掌握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与指导策略。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构成要素、原则和方法、设计、组织与指导策略。
教学难点:掌握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与指导策略。
教学方法:讨论法、举例子、讲授法、实际操作法。
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幼儿园教学活动概述(1课时)第二节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指导(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资源:1.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与指导2(吴慧源)https:///v_show/id_XMTQyMjY4MjM3Mg==.html?spm=a2hbt.13141534.app.5~5!2~5!2~5~5~5!2~5~5!2~5!2~5!2~5~5~A2.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与指导3(吴慧源)https:///v_show/id_XMTQwNzUwMTU4NA==.html?spm=a2hzp.8244740.0.0https:///v_show/id_XMTQwNzUwMTU4NA==.html?spm=a2hzp.8244740.0.03.幼儿园教学活动考点视频https:///v_show/id_XNTA4OTkyMjA0.html4.幼儿园课程https:///x/page/j0720tc85rz.html第一节幼儿园教学活动概述一、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含义、特点和意义活动有什么样的涵义实例:某幼儿园大班在一个星期一的早上,有幼儿说道自己周末上超市购物的经历,马上引起其他孩子的共鸣,大家争相回忆起自己上超市购物的经历。
“超市有文具卖吗?”有个幼儿若有所思的问。
“有啊!”另一个孩子马上回答。
“那超市里还有什么东西呢?”于是,从孩子的兴趣和实际水平出发,结合大班教育目标的需要,教师设计组织了以“超市”为主题的教学活动。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到超市参观。
每个孩子尝试用一元钱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第七章 幼儿园课程(一二三节)
![第七章 幼儿园课程(一二三节)](https://img.taocdn.com/s3/m/4e2b853bb4daa58da0114a18.png)
• •
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 幼儿园的环境条件等
资料分析: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五条规定的幼儿园保 教目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规定的各 领域目标、某个幼儿园幼儿园课程的总目标 、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和一个具 体活动的目标 •分析要点:高层次目标比较抽象概括,中下 层目标要逐步具体可操作;中下层目标要与 上位目标一致。
课程目标与教育目标的异同:
• 1、 由于课程体现的是教育的具体过程, 因此,课程目标与教育目标实质上是一回 事,只不过是把它们放在教育学科的不同 范畴加以讨论时冠以了不同的名称而已。 (实践中,人们一般习惯于只使用“教育 目标”这个词来进行表述) • 2、课程目标与教育目标在具体化过程中都 可分解成相应的不同层次的目标,因此课 程目标与教育目标彼此之间存在着一致性
•幼儿园课程、幼儿园教育活动、幼儿园教学活 动的区别与联系: (1)幼儿园教育活动是幼儿园开展和幼儿参加 的所有活动,包括各项教育活动(如:教学活动 、游戏活动、生活活动、节日娱乐活动等)。是 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具体途径。 (2)幼儿园教学活动存在于幼儿园教育活动中 ,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3)幼儿园课程不仅指“教育教学活动”,还 包含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不仅是“显性课程” ,还包含“隐性课程”;不仅是“正规课程”, 还包含“非正规课程” 。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 动设计和实施的依据和基础。
幼儿园课程内容是指依照幼儿园课程目标 选定的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和组织的基本知 识、基本态度、基本行为。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
《学前教育原理》总第七章
![《学前教育原理》总第七章](https://img.taocdn.com/s3/m/fbd3a183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52.png)
日期:contents •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学前教育的基本原理•学前教育的实践应用•学前教育的挑战与对策•学前教育的案例分析•学前教育的未来展望目录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01学前教育是指从出生到6岁儿童的保育和教育,包括幼儿园、亲子班、早教班等各种形式的教育。
广义定义学前教育是指3-6岁儿童在幼儿园接受的教育过程。
狭义定义学前教育的定义自工业革命以来,学前教育逐渐受到重视,经历了从慈善事业到公共福利的发展过程,最终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20世纪初以来,我国学前教育逐渐发展,经历了不同阶段,如蒙养院、幼稚园等,现在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
学前教育的历史与发展中国学前教育发展国外学前教育发展培养良好习惯和行为学前教育可以帮助儿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对未来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缩小教育差距通过学前教育,可以为家庭条件不佳的儿童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缩小城乡和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
促进儿童发展学前教育对儿童的认知、语言、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为后续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学前教育的意义与重要性学前教育的基本原理0203儿童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的规律阐述儿童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对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01遗传和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探讨儿童发展的内因和外因,以及两者如何相互作用促进儿童发展。
02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系分析儿童生理发展对心理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教育方法促进两者协调发展。
儿童发展理论根据儿童的年龄、性格、兴趣和能力,制定适宜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以满足儿童个性化的发展需求。
适宜性原则学前教育应注重儿童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不应过分偏重某一方面。
全面性原则学前教育应针对不同的儿童和不同的文化背景,制定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儿童的需求。
多样性原则学前教育应着眼于儿童的未来发展,注重培养儿童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儿童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课程》讲义-7
![《幼儿园课程》讲义-7](https://img.taocdn.com/s3/m/f8c7bd2f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7a.png)
目录结构:第一节当代西方著名早期教育课程模式和教育方案 (3)一、早期教育课程模式和教育方案 (3)二、当代西方著名早期教育课程模式和教育方案 (3)(一)斑克街(Bank Street)早期儿童教育方案 (3)1.斑克街早期儿童教育方案的理论基础 (3)2.斑克街早期儿童教育方案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 (3)(1)目标 (3)(2)内容 (3)(3)方法 (4)(4)评价 (4)3.教师的作用 (4)4.与家庭的共同工作 (4)5.对斑克街教育方案的评价 (4)(二)蒙台梭利课程模式 (4)1.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 (4)2.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 (4)3.蒙台梭利课程中教师的作用 (5)4.对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评价 (5)(三)直接教学模式 (5)1.直接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5)2.BE 直接教学模式 (6)3.DI 直接教学模式 (6)4.直接教学课程模式中教师的作用 (6)5.对直接教学模式的评价 (7)(四)海伊斯科普(High/Scope)课程 (7)1.伊斯科普课程的理论基础 (7)2.伊斯科普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7)3.海伊斯科普课程中教师的作用 (7)4.对海伊斯科普课程评价 (7)(五)方案教学(Project Approach) (8)1.方案教学的历史渊源和教育理念 (8)2.方案教学的组织和实施过程 (8)3.方案教学中教师的作用 (8)4.对方案教学的评价 (8)(六)瑞吉欧教育体系 (8)1.瑞吉欧教育体系的理论基础和文化背景 (9)2.瑞吉欧教育体系的课程 (9)3.瑞吉欧教育体系中教师的作用 (9)4.对瑞吉欧教育体系的评价 (9)第二节西方早期儿童教育课程的发展趋向 (10)一、未来对早期儿童教育课程的挑战 (10)(一)来自未来的挑战 (10)1.来自科学技术的挑战 (10)2.来自社会关系变化的挑战 (10)3.来自人口流动的挑战 (10)(二)脑研究的新发展对早期教育课程的影响 (10)(三)后现代主义对学前儿童教育未来的观点 (10)(四)对面向未来的早期儿童教育发展的思量 (10)二、西方国家早期儿童教育课程的发展趋向 (10)(一)课程多元文化化 (10)(二)保育和教育相整合 (10)(三)课程全纳化 (11)(四)课程综合化 (11)(五)课程个性化 (11)(六)课程科技化和信息化 (11)与幼儿园的普通教育方案有所不同,作为称得上幼儿园课程模式的教育方案,它是一个对教育目的、管理政策以及课程内容和方法进行理想化的理性结构,它能为教育思想和观念转化为教育实践提供样板。
学前教育学(第七章)
![学前教育学(第七章)](https://img.taocdn.com/s3/m/fcf80cc350e2524de4187e05.png)
四、如厕
(一)如厕注意事项 (二)男女厕所分开 (三)如厕时间
(1)不对孩子“尿床”的事反应过 度而横加指责,以免孩子自责和焦虑。 (2)在孩子午睡前适量控制孩子饮 水喝汤的量,并提醒孩子在睡前先小 便。 (3)耐心对自理能力较弱、不
虽然生理健康的婴幼儿,生长到一定阶段几乎都会如厕,但有必要在孩子 能使用手纸和整理衣裤的幼儿。 生理成熟的基础上对幼儿进行如厕训练,以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
案例二:教师取出许多不一样长短的木棒,选了其中的两根,边把木棒的 一端对齐边说:“小朋友们注意了。看老师是怎样比较的?”幼儿边看着教 师操作边发表自己的意见:“用手抓住木棒。”“是用手指。”“是……” 但都没有说出关键。教师把小伟叫了起来:“小伟,你来告诉老师。怎么 比较?”小伟摸了摸额头说:“把木棒放到一起。”“还有呢¨教师继续问, “你看老师怎么把木棒放到一起的?”在教师的启发下,小伟忽然间发现了 操作的重点。高声地说:“是把木棒的一端对齐放到一起的!”教师听到小 伟的回答,满意地笑了笑,说:“小伟真棒,说对了!”教师把小伟抱了抱 以示奖励。之后教师强调了好几次“一端要对齐”。
案例五 :小红把木棒一把抓在手里,然后小心翼翼地摆放,既不是从长到短, 也不是从短到长。教师看到了,提示了一句“从长到短”,然后就走开了。 小红把木棒从桌子上拿起又握在手里,再次小心翼翼地无规则地摆放。幻灯 片 17
2、幼儿园教学
(二)幼儿集体学习活动的特点 的、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主动活动的学习活动,
主要是集体教学。 集体教学的特点是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内做基本相同的事情,活动 过程一般是在教师的组织和直接指导下进行,当把这种组织形式运 用于教学时,就是集体教学。
二、幼儿集体学习活动的设 计与组织
第七章幼儿园课程组织与实施
![第七章幼儿园课程组织与实施](https://img.taocdn.com/s3/m/7fb0ad4258fafab069dc02df.png)
案例分析
• 当我拿着这本书时,心中有股喜悦,可是也有点 不安,虽然孩子们通过各种方法对我们的幼儿园 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在运用这些关联词上却不 得不承认老师的指导性太强,我的心中觉得有问 题,觉得很牵强,但也似乎一时难以解决。 • 这时,我将这本书递给陈老师看,她看后对我说: “编得还可以,可是我觉得一下子就用关联词编 书,可能幼儿未能真正理解。”我立刻说:“我 也知道,可是如何解决呢?不知从何入手,关联 词好像对幼儿来说太难了。”她也皱起眉头,一 会儿她说:“我只是觉得应该先听听孩子们在日 常活动中的谈话,看看他们是否应用了这些关联 词,然后再进行整理,加深印象,逐步引导。” 我觉得有道理,决定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幼儿的语 言,给予幼儿在一定的情况下学习使用这些关联 词的机会。
(3)好的单元主题的基本特征 符合幼儿的兴趣与需要;
蕴涵着多方面的教育价值; 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可以涵盖多个学习领域的内容; 其所需的材料容易获得,具备可行性; 能为幼儿提供与先前的单元活动相连接的学习经 验等。
2、区域活动设计 (1)区域活动的定义 区域活动,也叫活动区活动,在当前的幼 儿园,特别是在城市幼儿园中颇受重视。它 指的是这样一种活动形式:教育者以幼儿感 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活动 室的空间相对划分为不同区域,让他们自主 选择活动区域,在其中通过与材料、环境、 同伴的充分互动而获得学习与发展。
案例分析
以下是一位教师对幼儿建筑游戏“搭高速公路”的指导记录: 几个男孩在搭建高速公路。我开着车停下来问“我的车在 哪里交费?“对不起,还没有建好呢,请过一会再来!”……我 注意到他们只搭了两条同向通行的车道,于是又问:“回来 时我从哪里走?”孩子们一看不对劲儿。“哎呀!对面来的车 要是也从这儿过,不是要撞上了吗!赶快在旁边搭条反向的 车道吧!”可是,建筑区已经没有地方了。孩子们你看我,我 看你,不知如何是好。我在旁边出主意:“有没有什么资料 可以查一查啊!”一句话提醒了他们。一位小朋友从一幅公路 图片上受到启发:“我们可以像搭立交桥似的,搭一个立体 双层公路收费站!” • 请运用相关原理分析这位教师的行为。
简答-学前教育课程论
![简答-学前教育课程论](https://img.taocdn.com/s3/m/4941a315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02.png)
第七章学前教育组织的基本原则1.学前教育课程组织的三大基本原理?151一、相互作用原理二、整体教育原理三、环境陶冶原理2.学前教育课程组织的基本原则?172一、目标定向原则二、生活化原则三、活动化原则四、游戏化原则五、综合化原则六、家园同步原则七、师生同构原则3.相互作用原理的内涵及其具体化(活动化、游戏化、师生同构)152、157内涵:只有经过教育者、学习者与教育环境的相互作用,才能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课程组织才是真正的教育。
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发展观、系统科学、心理科学和人类发展生态学。
4。
整体教育原理的具体内容及其在实践中的具体化(综合化、家园同步教育)159、163内涵:学前儿童是身心有机统一发展的整体;要保证这一整体和谐健全的发展,必须以整体观看待他,并整合各影响因素,发挥整体育人功能.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人学和人的全面发展说、系统论和人类发展生态学、(我国的教育目的和学前儿童发展观)关于什么样的课程才算是好课程的评价标准变为:能顾及学前儿童心理、身体、情谊、人格等和谐发展的“完整性”;能为学前儿童提供适宜的身心发展的各种经验的“广博性";能顾及不同儿童的天赋、生长背景、学习意愿、发展倾向等个别差异的“可弹性”;能综合利用各种教育因素与手段,发挥整体效力,具有“整合性”等等。
这些观念及其实践化,演化出课程组织的综合化原则。
5.环境陶冶原理的基本内涵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创造优美的自然环境,形成和谐的社会环境)164、171内涵:环境对学前儿童发展具有特殊价值;充分创设和优化教育环境,使学前儿童在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学前儿童的完整人格主要是人文环境陶冶的结果;儿童年龄越小,环境的陶冶功能越大;特征不同的环境,对学前儿童的感染力不同。
理论基础:儿童生理学与儿童心理学、儿童生态学、儿童人类学和文化生态学.在实践中的运用:错误!创设优美的自然环境,发挥其美育功能,陶冶幼儿美的心灵,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如绿树成荫、花草芬芳,给幼儿以美的享受,有利于培养他们对美的感受、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第七章 幼儿园课程试题及答案
![第七章 幼儿园课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9af44ac77da26924c5b056.png)
第七章幼儿园课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幼儿园课程的性质不包括()。
[单选题] *A.基础性B.非义务性C. 强制性(正确答案)D.启蒙性答案解析:幼儿园课程是整个课程的基础部分,具有基础性、非义务性、启蒙性、直接经验性。
不具有强制性。
2.幼儿园课程是整个教育课程的(),也是非义务教育课程。
[单选题] *A.重要部分B.关键部分C.组成部分D.根基部分(正确答案)答案解析:幼儿园课程是整个教育课程的基础部分,是非义务教育课程。
3.从评价对课程实施过程的影响看,它的作用是()。
[单选题] *A.选拔作用、分层作用、鉴定作用、导向作用B.鉴定作用、选拔作用、促进作用、诊断作用C.鉴定作用、诊断作用、改进作用、导向作用(正确答案)D.导向作用、发展作用、改进作用、选拔作用答案解析:从评价对课程实施过程的影响看,它具有鉴定、诊断、改进和导向的作用。
4.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设施材料、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
这说明幼儿园的课程有()的特点。
[单选题] *A.潜在性(正确答案)B.全面性C.生活性D.基础性答案解析:幼儿园课程具有潜在性或隐蔽性,即通过环境影响幼儿的发展。
有人甚至将其视为幼儿园课程与中小学课程的最根本的不同。
题干中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设施材料、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这就是潜在性的体现。
5.根据教师的指导方式,幼儿园教育活动分为() [单选题] *A.直接教学、间接教学(正确答案)B.集体活动、小组活动C.直接进行、集体活动D.间接教学、小组活动答案解析:根据教师的指导方式,幼儿园教育活动分为:直接教学、间接教学。
6.对幼儿来说,进餐、盥洗、喝水、如厕、午睡等都是重要的学习活动,都属于幼儿园课程的内容。
这体现了幼儿园课程的()。
[单选题] *A.生活化(正确答案)B.游戏化C.启蒙性D.科学性答案解析:学前教育的生活化原则指出,一日活动中的各种活动不可偏废,无论是儿童的生活活动,还是学习活动,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对儿童的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
学前教育原理(高教版)教案:第七章 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原理与方法
![学前教育原理(高教版)教案:第七章 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原理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e83b1fd6c85ec3a86c2c5a7.png)
第七章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原理与方法(218-286)第一节幼儿园课程基础一、课程的概念课程的词源:从历史上看,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唐代;在西方教育史上,课程从拉丁语“currere”一词派生出来,意为“跑马道”,据此,课程最常见的意思是“学习的进程”,有引导学生继续前进并达到预期培养目标的含义。
不同的课程定义:1.课程即学科:我国古代课程有礼、乐、射、御、书、数;欧洲中世纪的课程有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音乐、天文学。
我国《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等均把课程定义为学科或学科总和。
这种课程定义是以知识为中心,其课程设计为学科课程,重视知识的逻辑与结果。
在课程实践上,这种课程观导致只重视学生的知识和智力的发展,忽视直接经验,不利于学生情感的陶冶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2.课程即计划:麦克唐纳是主张课程作为计划。
这种课程定义是20世50年代流行起来的。
其局限是把重点放在可观察到的教学设计上,而不是放在学生的心理体验上;不能把课程和教学单元区分开来;不能很好地把课程与教学区分开来;课程评价集中在教学活动上,忽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
3.课程即目标:博比特认为“课程是儿童和青年获得这些目标所必须具有的一连串经验”。
这种课程定义建立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科学管理原理之上,强调预测、控制和效率,把目标看得至高无上。
从理论上来讲,教师作为课程的实施者,重视课程目标并根据目标来组织教学活动,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但从客观上讲必然导致忽视师生互动,忽视学校的潜在课程,这种取向强调目标而非手段。
4.课程即经验:杜威认为教育目的和手段是不可分割的部分,反对课程作为一套活动或预先设定的目标。
课程是学生在学校通过各种活动获得的学习经验。
一些学者把课程定义为“有计划的、有意图的、有指导的”学习经验。
这种课程定义把课程、材料转到了重视学生的学习经验,是一种人文主义的努力。
二、幼儿园课程的概念不同幼儿园课程定义:我国幼教界普遍使用幼儿园课程一词是在20世纪上半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然而五指活动课程也存在一些不足:在理论 层面虽强调应避免课程中的知识中心倾向,但在实 践层面上仍比较注重教材;尽管一再强调“五指” 并不是五个学科,而应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但在 推行时仍被以分科的方式进行。
思考 陈鹤琴先生的五指活动课程对当前学前教
育领域有何启示或借鉴?
(二)张雪门的幼稚园行为课程
三、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
• 把儿童当作儿童,强调儿童的幸福童年; • 注重儿童的主体性,强调儿童的实际探究和操作; • 注重儿童个性,强调儿童个性与社会性的和谐发展; • 注重儿童的全面发展,强调课程的统整性。
第七章 幼儿园课程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典型模式简介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典型模式简介
第七章 幼儿园课程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典型模式简介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概述
一、幼儿园课程的内涵 二、幼儿园课程的组成要素 三、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
思考 什么是课程?你所了解的幼儿园课
程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特点?
一、幼儿园课程的内涵 (一)课程的内涵 (二)幼儿园课程的内涵
前评价 教学过程中的评价 后评价 追踪评价
➢ 学前课程评价主要包括课程方案 、课程实施过程、课程 效果三方面 。
1、对课程方案的评价主要了解以下两方面内容:
课程方案是否依据科学原理、原则制定,是否以先进理 念或理论为指导;
课程结构是否合理,各要素之间是否都具有较高的内部 一致性。
2、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主要了解以下内容:
(二)幼儿园课程的内涵 1、幼儿园课程的概念
(1)“学前课程是反映幼儿园某一门科目客观规律的 整体教育结构,或反映幼儿园整体教育客观规律的 总体结构”。(赵寄石、唐淑,1988)
(2)“学前课程是幼儿在幼儿园教育环境中进行的, 旨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冯晓霞,1997)
2、课程目标 :
培养受教育者有合作的精神、同情心、服务的精神; (做人)
培养受教育者有健康的体格,养成卫生的习惯,并有 相当的运动技能;(身体)
培养受教育者有研究的态度,充分的知识,表达的能 力;(智力)
培养受教育者能欣赏自然 美和艺术美,养成欢天喜 地的快乐精神,消除惧怕 的情绪。(情绪)
(一)陈鹤琴的五指活动课程
陈鹤琴(1892-1982),浙江 上虞人,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 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是我国现 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国 幼教之父”,主要著作有《活教育理 论与实施》、《家庭教育》等。
1、五指活动课程的理论基础:“活教育”思想体系 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方法论: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
——摘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5)整合性 “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从不 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 等方面的发展。”
——摘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 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 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
2、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2)全面性 “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启蒙性的,可 按照幼儿学习活动的范畴相对划分为健康、社会、 科学、语言、艺术等五个方面。”
——摘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幼儿学习与 发展结构图:
5个领域 11个子领域 32个目标
2、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3)生活性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
——摘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指南》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 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
——摘自《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1988年,7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一 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 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答道:“是 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些什么呢?”“把自己的东西 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拿;东西要放整齐; 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 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 是这些。”
5、课程实施:游戏和小团体教学
陈鹤琴认为,游戏法是整个教学法的具体化实施方法。 游戏有统整作用,儿童在游戏中学习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学前幼儿个体差异性,采用小团体式的教学,可以 照顾每个幼儿的不同需要,并且可以使处于不同发展水平儿 童在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
陈鹤琴先生的五指活动课程方案以“活教育” 理论为基础,创立了从课程理论到课程目标、课程 内容、课程实施等一整套理论体系,为建立中国本 土化的学前课程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实践基础。
(3)“学前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保 证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的 各种活动的总和”。(李季湄,1997)
(4)“学前课程是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特定的社会 文化背景出发,有目的地选择、组织和提供的综合性 的、有益的经验”。(虞永平,2001)
2、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1)基础性 “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 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要为幼儿一生的 发展打好基础。”
讨论 书中包含了哪些教育价值? 孩子在阅读时可以有哪些学习?
分析:
数学方面:日期的认知 自然科学方面:蝴蝶变成毛毛虫,水果蔬菜的认识 健康方面:合理饮食 语言方面:学习量词,不断重复来帮助孩子发展语言 艺术方面:感受丰富的色彩
思考 请同学们以“水”为主题,谈谈 你所能想到的课程活动。
➢ 课程的实施存在三种取向: 1、教师完全忠于教学计划的取向; 2、教师适当调整教学计划的取向; 3、师生生成课程的取向 。
➢ 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具体包括:组织制度、 时间因素、物质空间因素和教师因素。
二、幼儿园课程的组成要素:目标 、内容、实施、评价
➢ 课程评价并非一次性完成,而是贯穿于课程实施前后:
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
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
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
的需要。”
——摘自《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4)活动性 “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 特点和认识规律……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 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
(2)课程即儿童在学校获得的学习经验。强调尊重儿 童的兴趣需要,主张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为课程。代 表人物有杜威、卡斯韦尔等。
(3)课程即目标。强调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在这种 课程观的指导下,教育教学目标的选择和制定成为 核心任务。代表人物有泰勒、加涅、约翰逊等。
2、课程的形态和结构
影响课程的主要要素有三个:知识、儿童和社 会。因此课程往往呈现三种形态:
二、幼儿园课程的组成要素:目标 、内容、实施、评价 ➢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应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1、符合幼儿发展的适宜性原则; 2、符合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儿童兴趣 ; 3、符合儿童的长远发展和全面发展原则。
➢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形式可分为两种:
1、知识与经验
知识是学前儿童形成能力的基础和继续认识的条件, 一般作为静态形式存在;经验的个人性较突出,往往具 有动态性。泰勒、杜威等人常用“经验”指代课程内容, 就是强调学习者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及各种体验的过程。
4、课程组织:单元教学法
单元教学法是指把儿童所应学习的东西,整个地 、有系统地教给儿童,以单元主题来组织活动,使各科 形成整体。
单元主题活动的设计
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主题)来组织的教育 教学活动。
例:《好饿好饿的毛毛虫》
月光下,一颗小小的蛋躺在叶子上。
啊!毛毛虫变成了一只好漂亮的蝴蝶。
➢ 一般来说,幼儿园 课程目标可划分为 五个层次:
幼儿园课程总目标 年龄阶段目标 学期目标
月计划的教育目标
某一教育活动的目标
➢ 学前课程目标的分类主要有三种方式:
按照儿童心理结构 的维度,可划分为 认知领域目标、情 感领域目标、技能 领域目标
按照教育内容五大领 按照幼儿年龄段 域的维度,可划分为 维度,可划分为 健康领域目标、科学 3-4、4-5、5-6 领域目标、社会领域 岁三个年龄段的 目标、语言领域目标、 目标 艺术领域目标
二、幼儿园课程的组成要素:目标 、内容、实施、评价
回忆 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结构和分类。
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结构
教育目的 幼儿园教育目标 各个幼儿园的具体教育目标
教育活动 目标
教育领域 分类目标幼儿园教育 目标幼儿身心素 质发展目标
单元主题 教育目标
学段目标
二、幼儿园课程的组成要素:目标 、内容、实施、评价
一、我国幼儿园课程典型模式 二、国外幼儿园课程典型模式
课程模式可以理解为典型的、以简约的方式表 达的课程范式,它具有特定的课程结构和特定的课 程功能,与某类特定的教育条件相适应。
课程模式主要包含以下内容:理论基础、课程 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实施。
一、我国幼儿园课程典型模式 (一)陈鹤琴的五指活动课程 (二)张雪门的幼稚园行为课程
张雪门(1891-1973),浙江鄞县人, 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与陈鹤 琴先生有“南陈北张”之称。主要 著作有《幼稚园教育概论》、《幼 稚园的研究》、《课程组织法》、 《中国幼稚园课程研究》等。
儿童在活动中的反应(主动性、参与程度、情绪表现等); 教师的教育态度和行为(对儿童的控制程度、课堂管理方 式、教育机智和技巧等); 教师与儿童互动的质量; 儿童学习环境的创设和利用等。
3、对课程效果的评价主要了解以下内容:
儿童学习后的发展状况; 发展状况与课程目标的符合程度; 产生了哪些非预期的结果; 了解教师发生了哪些变化,有怎样的提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