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ppt
七.道路红线宽度及横断面的形式
• 道路红线:道路用地和两侧其他用地的分界 线,即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总宽度的边界 线。(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分隔带)
• 单幅路:也称为一块板,指车行道上不 设分割带,以路面划线标志组织交通, 或虽不做划线标志,但机动车在中间行 驶,非机动车在两侧靠右行驶。
• 优点:占地少,投资省,机动车,非机动车高 峰小时错峰时路面利用率高。
三.城市道路交通的特征
• 城市有大量的交通吸引点,吸引的车辆和行人 交通错综复杂。
• 城市大部分交通的流动路线和流量经常变化、 不稳定。
• 城市道路上的交通运输工具类型多、速度不一。 • 人流和车流以及车流和车流交叉多,相互干扰大。 • 城市道路交通需要大量的附属设施和交通管理设
施。
四.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
• 缺点:车种混杂,不安全。 • 适用情况:用地困难,拆迁量大或双向交通量
不均匀的路段以及车流量不大,出入口较多的 生活性道路。
• 双幅路:也称为两块板,指在车行道中间设置分 车带分隔对向机动车流,将车行道一分为二。
• 优点:解决机动车对向行驶的矛盾。
• 缺点:机动车外侧行驶非机动车时,仍属混 行;当交通量双向不均匀系数较大时,这种 断面车辆行驶灵活性差,车道利用率不高; 当车到宽度不够时,超车易发生交通事故。
–垂直式:车辆垂直于通行道的方向停放。单 位长度内停放的车辆数最多,用地比较紧凑, 但停车带占地较宽,进出车位时需要倒车一 次,因而要求通道至少有两个车道宽。
• 两者是同步形成的,城市的形成必包含城市 交通的因素,一般先有过境交通,再沿交通 线形成城市。
• 现代交通发展的历史:
• 利用天然河湖水系,开凿一定数量的运河。(产 业革命初期)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习题-练习选
道路与交通系统规划试题选一、填空题1、城市交通系统是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组成。
2、一条自行车道的通行能力为500-1000 辆/小时,宽度为1 _。
3、《周礼》中把城市道路网分为经涂、纬涂、环涂和野涂四个部分。
4、城市道路衔接的原则是:低速让高速、次要让主要、生活性让交通性和适当分离。
5、平面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较低,一般不适用于快速路和主干路的交叉口。
当进入交叉口的混行交通量超过2700 辆当量小汽车/小时或环形交叉口任何一个交织路段通过的交通量超过1400 辆当量小汽车/小时时,不宜采用平面环形交叉。
6、平面弯道设计时在限界内必须清除高于1.2 米的障碍物,包括灌木和乔木。
7、各类机动车分到行驶时,小客车每条车到宽度3.5 米;其他车型当设计车速小于40km/h时每条车到宽度3.5 米,当设计车速大于40km/h时每条车道宽度3.75 米。
8、机动车道的车道条数常采用偶数,路段上机动车道的车道数不宜过多,单向车道一般不超过 4 条。
9、一般城市公共交通线网类型有:棋盘型、中心放射型、环线型、混合型和主辅线型五种。
10、从地域关系上,城市综合交通可分为: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两大部分。
11、城市交通的四个基本因素:用地、人、车和路。
其中,城市用地是产生交通、吸引交通的“源”和“泽”。
12、道路红线内的用地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和_ 分隔带_ 四部分。
13、临近建筑交通组织和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把建筑内部的交通流线与外部城市道路的交通流线合理地组织成为有机整体。
14、横断面设计就是根据城市规划确定的道路性质、功能要求和规划交通量,合理确定道路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宽度和高差。
15、按修筑路面的材料,路面可分为: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路面和砂石路面。
16、《马丘比丘宪章》强调公共交通是城市发展和城市增长的基本要素。
17、城市道路景观要素可分为主景要素和配景要素两类。
二、单项选择题18、在以放射式道路交通为主的城市中心外围建环行道路在于( A D )A缓解过境交通对市中心的压力B扩大市中心的交通容量C缩短对角交通的直线距离D方便各个方向之间的横向联系19、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况的办法是( D )A城市工业尽量减少“三废“的排放量B广种花草树木,绿化美化交通道路C就近布局工业区和生活区,减轻道路负担D建造高架道路,立交桥和地铁20、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 )A交通线路拥堵B交通工具发展滞后C交通设施比较陈旧D城市交通空间不够21、解决城市交通线路拥堵的根本措施是( A )A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B 限制人行道发展C建设高架道路D让主干道通过市区22、城市道路网的布局原则有(BD )A增加市中心区的路网密度B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C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一应俱全D节约用地,保护环境23、从( D )上,将城市综合交通分为地上交通、地下交通、路面交通、轨道交通、水上交通。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ppt课件
由上班、上学引起的出行又称为通勤出行或生存出行。
P18
第二章 城市交通规划
LOGO
第二节 居民出行特征 二、出行特征
2、人均出行次数: 出行次数的定义有以下几点: (1〕凡是从甲地到乙地,同时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的即为一 次出行,A、完成一次有目的的活动,B、利用有路名的街 道或公路,C、步行单程时间在5分钟以上,或交通工具单 程在400米以上。 (2〕凡是以步行〔自行车〕方式出行,以购物为目的的连 续出行,以其出发点为始点,最远到达地点为终点,计为 P一19 次出行。
P28
第二章 城市交通规划
LOGO
P29
第二章 城市交通规划
LOGO
第二节 居民出行特征 二、出行特征
5、出行距离 C、与出行方式有关 a、步行范围:居民出门到某一地点,如果步行或乘车所花的时
间相等,则在这段时间内所到达的距离范围,称为步行范围 。 b、对于不同的交通方式,出行时耗的构成不同 对于步行出行,T步=出行距离/步行速度 对于自行车等个体出行 其时耗为T自=出行距离/自行车速度+t存取。 P对30 于公交出行,其时耗为T交=t步1+ t候+ t车内+ t步2。
第二节 居民出行特征 二、出行特征
城市规模 >200万人 100万-200万 <100万 中等城市 小城市
最大出行时耗 60分钟 50分钟 40分钟 35分钟 25分钟
P25
LOGO
第二章 城市交通规划
LOGO
第二节 居民出行特征 二、出行特征
• 4、出行时耗分布
指居民一次出行所消耗的时间,当出行距离一定时,平
p421城市人口规模1人口规模是决定城市居民出行总量的最主要因素2人口规模影响城市居民出行次数3人口规模影响城市居民的出行时耗4人口规模影响城市居民的出行距离5人口规模影响城市居民的出行时辰分布第二节居民出行特征四城市规划与居民出行关系logo当二次电子数最少为一个时可代替初始电子的作用继续不断从阴极发出电子形成不依赖外界因素的初始电子从而产生自持放电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
第一章1.概念解释:交通、城市交通系统、城市道路。
交通:是指“人和物的流动”,是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备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
交通更为广义的概念是“人、物、信息的流动”,是以某种确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方式,通过一定的空间进行的,涵盖了航空、水运、铁路等不同的交通方式。
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体现了城市生产、生活的动态的功能关系。
城市交通系统主要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所组成。
城市交通系统是为城市运输系统完成交通服务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则是整个城市交通系统正常、高效运转的保证。
城市道路:是城市中担负城市交通的主要设施,是行人和车辆往来的专用地。
2.城市道路如何分类分级,城市道路的功能有哪些?城市道路分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城市道路的功能:①城市交通的主要措施,是行人和车辆往来的专用地②组织城市布局结构的骨架③是通风、采光和防火的通道④公共工程基础设施(地上、地下管线)的主要空间⑤是城市面貌和建筑风格的媒介,是城市景观的组成媒介3. 现代道路系统规划思想是什么?①城市道路系统的交通分流②疏通性和服务性的分离是现代化城市交通和城市道路系统演变的必然和特点③注重城市非机动交通环境的营造④城市快速路与高架路:快速路应该与到达性的机动车流分离,采用立交或联系匝道的方式实现快速路交通与常速路交通之间的转换。
高速道路在城市中的建设应该慎之又慎。
第二章1. 名词解释:交通生成指标;车流密度;动力净空长度;停车视距;道路容量。
交通指标生成:确定不同性质、不同分类的城市用地生产和吸引交通的数量的指标,表示交通的生产和吸引量与城市用地等相关因素的关系。
人的交通活动特性: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平均出行距离;日平均出行次数。
车流密度:车流密度D指道路单位长度上的车辆数,D=Q/Vs(V速度.Q流量)动力净空长度:保证前后两车之间安全的车头距(车头间距)的长度,即一辆车所需的净空长度L。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
第二节 城市道路系统的空间布置
链式道路网 兰州
第二节 城市道路系统的空间布置
第二节 城市道路系统的空间布置
二、城市道路网的结构分工和功能分工 1. 结构分工 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
第二节 城市道路系统的空间布置
支路
第二节 城市道路系统的空间布置
2. 城市道路网的功能分工 交通性和生活性
人均道路用地面积、道路用地面积率 人均道路用地面积:7~15㎡/人 (道路6~13.5㎡/人, 交叉口、广场0.2~0.5㎡/人, 公共停车场0.8~1.0㎡/人)
用地性质
面积率 %
人均指标(㎡/ 人)
道路广场 8~15
18.0~28.0
居住
20~32 10.0~25.0
工业
15~25 8.0~15.0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
第三章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城市道路系统的空间布置 第三节 城市道路系统的技术空间布置 第四节 城市专用道路系统空间布置 第五节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思路与评析 第六节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第七节 城市道路系统的容量估算
第一节 概述
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 1. 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外部交通联系和自然地理条件) 2. 城市用地布局形态(城市骨架关系) 3. 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市内交通联系)
3. 满足城市环境的要求
4. 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二、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程序 1. 现状调查,资料准备 2. 城市道路系统初步方案设计 3. 综合交通规划初步方案 4. 修改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方案 5. 绘制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图 6. 文字说明
三、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指标问题
城市规划原理第七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1、 研究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是城市规划的首要任务之 一 2、 居住、交通、工作、游憩是城市四大功能 3、城市四大生命线:能源、交通、给水、电信 4、现代城市交通是一个组织庞大、复杂、严密而又 精细的体系,现代城市的特征是高效益和高效率。 其中的效率则主要是指城市的运转,其重要组成之 一就是城市交通。 5、所以城市交通对于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布局有 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机动车停车位的确定
公共建筑配建停车位指标
七、城市交通调查
1、交通量调查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基础
1)交通量调查的对象
机动车、自行车、人行
2)交通流量调查分析
– 概念 单位时间(小时、日)内通过某一道路断面
的双向车辆数
高峰小时交通流量
– 典型区域、典型时间进行调查
– 交通量的时间分布
– 交通量的空间分布
C. 客运港位于货运港的上风方向
D. 综合考虑船舶航行、货物装卸、库场储存 及后方集疏
4 城市道路衔接的原则归纳起来是——
规范--------大城市为5-7km/km2;中等城市 为5-6 km/km2。
建议-----6-8 km/km2。
干道恰当的间距为600----1000m,相应 的干道网密度为2—3km/km2பைடு நூலகம்
2、利于环境,美化城市
与主导风向的关系 废气扩散、抵御寒风
过境交通的布置
减少噪音和尾气污染、加置音障
– 红线宽度
快速干路 60—100米 主干路 40—70米 次干路 30—50米 一般道路 20—30米
2、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1)一条车道的宽度
快速路:3.75米,一般道路:3.5米,
2)自行车道宽度:1.0米/条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PPT(37张)
80 60 40 20
0
机动车保有总量 私人汽车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
道路标准低
特大城市人均用地
北美、西欧 (发达国家)
836.5m2
我国 61.55 m2
道路面积率
17.05%
5.通讯导航要求 保证机场通讯、导航的正常进行,机场导航台、定
向台对周围环境的要求如表所示
1
6.生态学影响 主要是避免鸟祸问题 机场选址应避开大量鸟类集中栖息的生态环境
如容易吸引鸟类的植被、食物和掩蔽物地区,就不 选作机场基地。
1
从城市布局方面考虑
1.机场与城市的距离
建议航空港与城市边缘的距离10~30km为宜。
(2)提高港-城道路的技术标准:采用高速路、快 路,快慢交通分离,以保证车速。
1
成都为例
航空港站
1
第六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6.1 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 6.2 城市对外交通用地布局 6.3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1
从构成上讲,城市交通是城市的骨架,城市的其 用地可以说是城市的肌体;从功能上讲,城市交通 保证城市运转和城市其它用地功能实现的基础设施
北京万车交通事故死亡率为6人,而东京仅为1.9 美国和澳大利亚为2.6人,英国为2.7人。
2
3. 交通环境问题 汽车废气是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运行速度、车辆排放标准
交通噪声也是城市噪声的重要来源。
隔离设施、禁止鸣镝、货运专用道
2
二、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对策
1. 建立多系统综合交通体系
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笔记整理
第一章 总论1城市交通含义:a 广义上城市交通是指城市范围内的交通,或称为城市各种用地之间人和物的流动。
b2城市交通系统是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组成的。
城市道路系统是为城市运输系统完成交通行为而服务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则是整个城市交通系统正常高效运转的保证。
3 .TOD 模式Peter以公共交通线路为轴线,以轴线上公交站点为中心的“点轴式”的完整社区型的集约发展。
不能适应城市中心地区密集型、高强度综合发展的客观实际,不符合形成功能基本完备的城市基本组合体缩需的规模的要求,也忽略了城市双向和多向发展的必然性,是与一般城市的发展规律不相符的。
1898年英国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
1901年法国建筑师戛涅提出工业城市。
4 雅典宪章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局部放宽、改造道路已经不能解决问题,要从整个道路系统的规划入手,考虑适应机动交通发展的全新的道路系统;应该对街道进行功能分类,分为交通干路、市内客运交通 对外客运交通 自行车交通、其他交通 步行交通 小汽车通 公共交通 专业货运交通 出租货运交通 市内货运交通 城市综合交通 城市对外交通 城市交通 单位个体货运交通 对外货运交通住宅区街道、商业区街道、工业区道路等;要按照交通资料确定道路的宽度。
5 邻里单位一是以细胞来组织居住区。
二是力图解决现代机动车交通对居民,特别是小学生上学的安全的影响。
6 扩大街坊(警官屈普)把城市主、次干路同地方支路分开,在城市中开辟容量高、速度快的干路,划出大街坊,干路上设置少量交叉口以允许和限制交通进入大街坊内的地方支路,街坊内有自己的地方性商业服务设施,还可以组织内部的步行道路系统。
7 立体交通德国规划师希尔博赛默在不同平面把行人交通和车行交通分开的立体交通方案双层城市模式:建筑底层为商业和企业事业使用,与地面车行交通道路相联系,而建筑的上层为居住房屋,用架空的人行道相互连接,形成双层城市模式。
城市道路交通
城市交通道路问题一、城市交通相关概念1.城市交通及城市交通系统。
(1)城市交通。
城市交通是指城区范围内的交通,是城市各种用地之间的人和物的流动。
城市交通是一个独具特色、由多种类型交通组合而成的交通系统。
这些流动都是以一定的城市用地为出发点,以一定的城市用地为终点,经过一定的城市用地而进行的。
(2)城市交通系统。
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社会经济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现代城市交通系统已经发育为一种立体化综合化的系统。
城市交通系统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第一,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系统,包括城市道路、桥梁、轨道系统等;第二,城市客货运输系统,包括公共汽车、电车、出租汽车、地铁、轻轨、人力三轮车、自行车、摩托车、私人汽车系统、个体客运系统,以及城市内部的货运系统;第三,城市交通控制系统,包括交通标志、信号系统、交通信息采集、传输、控制等交通管制系统。
城市交通是一个集经济性与社会公益性于一体的领域,包括管理体制、城市规划布局、投融资体制、交通方式选择、公共交通运营组织、交通需求管理、交通流量控制与管理方面的内容,涉及管理、法规、规划、工程、财政、教育、环境、能源、信息以及人文等社会经济诸多学科领域。
这些方面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城市交通系统。
二、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问题和原因1.道路容量严重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
以太原市为例,2006年全国城市人均道路面积10.6平方米,太原市人均道路面积6.8平方米,而国外城市人均道路面积15-20平方米。
尽管近几年太原市加大了城市道路改造力度,城市实有道路面积由2000年的1427万平方米增加到2006年的2357万平方米,平均每年增长8.7%,增长幅度较快,但仍赶不上城市民用汽车保有量年均14.9%的增长速度。
据调查,目前全国37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
有31个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道路建设不断上升交通拥挤却还如此严重,其直接原因是道路面积严重不足。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道路纵断面设计
3.2.2城市干路网类型城市道路系统是为适应城市发展,满足城市用地和城市交通以及其他需要而形成的。
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城市自然条件和建设条件下,不同城市的道路系统有不同的发展形态。
从形式上,常见的城市道路网可归纳为四种类型,其中前三类为基本型。
1.方格网式道路系统方格网式又称棋盘式,是最常见的一种道路网类型,适用于地形平坦的城市。
用方格网道路划分的街坊形状整齐,有利于建筑的布置;由于平行方向有多条道路,交通分散,灵活性大,但对角线方向的交通联系不便。
有的城市在方格网的基础上增加若干条放射干线,以利于对角线方向的交通,但因此又将形成三角形街坊和复杂的多路交叉口,既不利于建筑布置,又不利于交叉口的交通组织。
完全方格网的大城市,如果不配合交通管制,容易形成不必要的穿越中心区的交通。
一些大城市的旧城区历史形成的路幅狭窄,间隔均匀,密度较大的方格网,已不能适应现代城市交通的要求,可以采用组织单向交通的方法解决交通拥挤问题。
方格网式的道路也可以顺依地形条件弯曲变化,不一定死板地一律采用直线直角。
2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起源于欧洲以广场组织城市的规划手法,最初是几何构日产物,有的是由港口城市或中心城市的对外交通特性所自然形成的,多用于大城市。
这种道系统的放射形主干道有利于市中心同外围市区和郊区的联系,环形道路又有利于中心城区外的市区及郊区的相互联系,在功能上有一定的优点。
但是放射形干路又容易把外围的交通引入市中心地区,引起交通在市中心地区过分的集中,同时会出现许多不规则的街坊,交通灵活性不如方格网道路系统。
环形干路也容易引起城市沿环路的发展,促使城市呈同心圆式不断向外扩张。
为了充分利用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的优点,避免缺点,国外一些大城市在原有的环形放射路网基础上部分调整改建形成快速路系统,对缓解城市中心的交通压力,促使城市转向沿放射形交通干线向外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自由式道路系统自由式道路常是由于地形起伏变化较大,道路结合自然地形呈不规则状布置形成的。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道路与交通_图文
1、城市交通与城市形成
• 城市交通自始至终于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之中 • 城市交通与城市同步形成 • 先有过境交通,再沿交通线形成城市 • 随着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内部交通也随之形成与
发展
8
2、城市活动范围
马车时代:
3-5km
有轨电车时代: 10-15km
11
2)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结合
12
轨道交通 汽车交通 步行交通 公汽交通
适用高密度大量人流中长距离。 适用高密度少量人流中长距离。 适用高密度大量人流短距离。 介于轨道交通与步行之间。
13
3)城市内外交通的延续与相互渗透 4)高速干道系统、城市街道系统以及步行系统的分离 5)城市交通组织的立体化 6)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组织
15
16
(三)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关系
1、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 国民经济四大生产部门(农业、采掘、加工、交通运输)之一 • 城市化过程中的必备条件 • 城市大多位于水陆交通枢纽
2、对城市规模的影响 • 对工业的性质与规模有很大影响 • 城市贸易、旅游活动必须有交通条件保证 • 交通枢纽作为城市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所在城市的人口与用地
规模
17
3、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 运输设备的位置影响到城市其他组成部分 • 城市干道的走向 • 城市的发展方向与布局 • 城市面貌的反映 • 城市道路系统是城市的骨架
18
三、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一)城市交通分布与城市道路系统
1、城市交通(实质是道路系统)体现城市用地空间联系
交通吸引点(工业企业、住宅区、公共服务区、车站、码头、 仓库等)引起交通的发生、流向、流量,形成全局分布。
城市规划原理——第六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2、现代城市交通的特点 现代城市交通的灵魂就是速度
(1)交通工具的高速、大型、远程化 (2)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结合 (3)城市内外交通的延续与相互渗透 (4)高速干道系统、城市街道系统以及步行系统的分离 (5)城市交通组织的立体化 (6)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组织
精选课件
三、 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关系 1、交通运输位置对城市性质的确定起到一定作用
精选课件
“汽车消费的春天来了” “车有行,必有停” “据专家估计,70%—80%的机动车都处于静 止状态”
需求——空间——城市用地 主要问题
车辆增 长过快
缺乏对停 车问题的 系统研究
问题根源
精选课件
2 停车场的特点
(1) 不可储存性:表现在非高峰时段容量过剩,高峰 时段容量不足
(2) 不可运输性:表现在无法实行空间转移,如不能 把城市边缘地区停车场的剩余容量输送到中心区去
以上二种形式的结合
– 自由式
青岛
山区、丘陵地区常用
– 混合式
成都
精选课件
方格 棋盘 式道 路网
精选课件
方格 棋盘 式道 路网
精选课件
环形放射 式道路网
精选课件
环形放射 式道路网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 3、城市道路的衔接与分离
衔接的目的是方便联系,分离的目的是避免干扰
– 高速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与分离
精选课件
压缩中央分隔带开辟左转专用车道
精选课件
(3)三幅路 俗称“三块板”路面,各类车辆车辆均有专用通道通行。
精选课件
交通组织形式:双向不分离、机非分离 优点:消除了混合交通,提高了通行能力;有利于交
通安全、绿化、道路照明和市政工程管线的敷设
第八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75页PPT
车站不能象机场一样远离市区,应该靠近市区边缘, 同时要提高便捷快速、强有力的集输运交通能力。
2019/11/17
50
三、公路交通规划
1、公路交通的特点和现状
1.1汽车运输的特点
机动灵活
可以直接运输到用户门口
装卸方便
短途速度较快
1.2我国公路建设现状
2019/11/17
31
分割城市
2019/11/17
32
(2)三角形,十字形枢纽 城市位于枢纽某一象限
2019/11/17
33
城市被铁路枢纽分割为两部分,受较大干扰
2019/11/17
34
城市跨铁路枢纽三个象限发展,受到严重干 扰
2019/11/17
35
(3)顺列式枢纽,带状城市常用的方式
(1)路网性编组站 (2)区域性编组站 (3)地区性编组站
2019/11/17
29
2019/11/17
30
结合地形地质条件,节约土方,少占 良田。
5、铁路枢纽与城市的关系
在铁路网的交叉点或尽端,有几个协 同作业的专业车站与线路组成的整体, 叫铁路枢纽。
(1)一站枢纽
与城市关系简单,但也要防止分割城 市
2.2世界随对外交通的发展而变小
空间距离与时间距离 信息的传播
2019/11/17
8
3、对外交通方式的基本原则
按照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运营特点、货流条 件与地区条件,合理组织城市对外交通综合 运输体系(综合利用、共同发展、互相协助、互相
补充、各尽其长、各尽其用)
满足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要求
Ⅰ级铁路
铁路网中起骨干作用的铁路,远期年客货运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
部分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城市道路分类及各类道路特点 城市道路分类:按道路地位分: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2.道路网结构类型:1线形式或带状式道路交通系统线形式或带状式道路交通系统 2 2方格式道路交通系统方格式道路交通系统 3 3环形放射式道路交通系统系统 4 4自由式道路系统自由式道路系统 5 5混合式道路系统混合式道路系统3.城市交通存在问题:1用地布局与交通分布欠合理用地布局与交通分布欠合理 2 2道路建设缺乏系统性道路建设缺乏系统性 3 3对城市交通问题重视不够 4城市交通流较为混乱城市交通流较为混乱 5 5城市交通管理相对落后城市交通管理相对落后 6 6道路交通规划难以实施。
道路交通规划难以实施。
第二章:城市交通规划1.交通规划含义。
研究土地使用与出行选择规律,其结论用来对现有土地使用或交通系统的改善提供决策支撑,同时,还要对交通相关若干管理规定、政策提出建议。
规划是渐进的、动态的、面向决策的、民众参与的过程4.道路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
道路通行能力是指道路上某一点某一车道或某一断面处,单位时间内能通过的最大交通实体数。
大交通实体数。
服务水平式指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式指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与管制条件、交通与管制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
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
5.交通三参数:流量、速度、密度基本概念。
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交通实体的数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交通实体的数量,亦称为亦称为流量。
车速是指单位时间内车辆行驶的距离。
密度是指单位长度车道上,某一瞬时所存在的车辆数。
车辆数。
6机动车车流的交通特点。
1.1.机动车流速度、流量和密度关系机动车流速度、流量和密度关系机动车流速度、流量和密度关系2.2.机动车道路容量(机动车道路容量(机动车道路容量(11)机动车道路通行能力()机动车道路通行能力(22)服务水平和服务流量)服务水平和服务流量7.交通调查包含的主要内容。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知识
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或城市布局分散或呈狭长带形时, 应分设两个或两个以上。
3.客运站与城市交通的关系
城市客运站必须与城市的主要干道相联,直接通达市中 心或其它联运点(车站、码头等)。
成都市火车北站设计
4. 站前广场
利用城市特有的自然环境和周围公共建筑有机结合 为一个建筑群体,使客运站站前广场集交通、服务于 一体反映城市的面貌,展示当地文化窗口。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知识
It is applicable to work report, lecture and teaching
第六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6.1 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 6.2 城市对外交通用地布局 6.3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6.2 城市对外交通用地布局
既要有利于城市的运营,又要尽量减少给城市带来干扰。
2. 客站、货场对侧
优点:是客货干扰小,各自发展余地大; 缺点:是铁路切割城市,且产生跨越铁路的交通量。
1)客站、货场对侧,客站和城市同侧 2)客站、货场对侧,货场和城市同侧
1)客站、货场对侧,客站和城市同侧
适用情况: 将铁路运输量大、职工人数少的工业企 业有组织地安排在货场同侧;而将城市市区的主要部 分仍布置在客站一边。
区外围有城市干道相联结的地区。
无直接关系(编组站、客车整备场、迂回线等及其他设 备)— ——布置在离城市外围有相当距离的地方。
一、中间站的位置选择 1. 客站、货场和城市三者同侧 优点:铁路不切割城市,城市使用方便; 缺点:客货有一定干扰,对运输量有一定限制。 适合情况:适宜于一定规模的小城市及一定规模的工业区。
2.货运站应与城市道路系统紧密配合;
3.货运站与编组站之间应有便捷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铁路交通场站规划
1、按与城市关系铁路建筑与设备分为二类
与城市直接有关的——可设在市区或接近城市中心,
或在城市外围有城市干道连接的地区。如客运站、 货运站、工业站、专业站
与城市无直接关系——尽可能布置在城市外围有相
当距离的地方。如编组站、车辆段、列车段、客车 整备场
2. 铁路线路的分类
①按轨距宽度分:
标准轨距:1435毫米 中国及大多数国家 宽轨: 1524毫米 前苏联国家、东欧国家 窄轨: 1070毫米 日本(不含新干线)、中国部分地区 其它轨距:1000毫米、762毫米、600毫米 极少使用
②按铁路等级分:
按照其在铁路网中的作用、性质和远期客货运量确定。 Ⅰ级铁路 铁路网中起骨干作用的铁路,远期年客货运量大 于或等于15Mt 者;行车最高时速120公里/时;最小转弯半 径1000米; Ⅱ级铁路 骨干作用,7.5Mt—15Mt,100公里/时,800米; Ⅲ级铁路 区域运输,小于7.5Mt,80公里/时,600米。
例:北京、成都 ①方格网+环形放射式的道路系统,是大城市
后期形成的效果较好的道路网形式
②链式道路网,由一两条主要交通干道作为
纽带,串联小范围道路网形成的,如兰州。
成 都 道 路 网 系 统
四、城市各级道路的衔接
1.城市道路衔接的原则: ①低速让高速 ②次要让主要 ③生活性让交通性 ④适当分离
2.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
4、停车场的位置选择
(1)城市对外道路的出入口附近车位约占5%~10% (2)市中心和分区中心 应占全部停车位的 50%~70% (3) 对外交通设施附近 (4)大量人流汇集的文化生活设施附近 (5)结合道路网布置停车场 (6)自行车公共停车场位置
宜多 , 分散到其服务对象附近 , 规模视建筑的性质而定。
唐 长 安 城
2.环形—放射式道路
例:莫斯科、华 盛顿 ①与边缘地区有 最短的距离; ②锐角地区不易 建设、方向性差; ③利于中心城区 外市区与郊区的 联系。
3.自由式道路
例:随州;青岛 ①因地制宜,不规 则布局; ②易形成活泼、丰 富的景观效果; ③山区、丘陵地区 常用。
青岛市交通图
4.混合式道路系统
2.利于环境,美化城市
①与主导风向的关系 ②减少噪音和尾气污染
废气扩散、抵御寒风
过境车辆不穿越市 区 ; 控制货运车辆和有轨车辆穿越居住区 ; 在道 路宽度上考虑必要的防护绿地;沿街布置建筑物 时 , 在建筑设计中应作特殊处理。
干道组织借 景、对景
③将自然、人文景观引入城市
3.结合现状,节约用地
①山区与平原城市的路网不同 山区城市路网应符合地形,不要追求宽大平直 要考虑地质、水文情况 尽量利用原有设施,避免拆迁量过大 ②道路设计要与其他城市基础设施相协调 管线综合 地下交通和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
三、城市道路系统 的基本形式
1.方格网式道路系统(棋 盘格式 )
例:唐长安、芝加哥 ①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 ②方向性好、建筑容易布置; ③交通分散,灵活性大
2.依据调查结果规划城市交通
以公共交通为例: 满足市民出行要求 提高服务面积,使流量均匀 开辟直通线路,减少换乘次数
优 先 发 展 城 市 公 共 交 通
《石家庄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提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重视交通需求管理, 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力争打造一个“不堵 车”的城市。 全面实施公交优先政策,规划期内建设快速公 交系统和轨道交通系统。 合理控制与引导交通工具发展。在现行摩托车 严格限制措施的基础上,逐步限制电动自行车的使 用和发展。根据近年来中心城区摩托车拥有量的下 降趋势,规划期中心城区摩托车将下降至2万辆以 下。考虑电动自行车对未来城市道路可能造成的影 响,确定中心城区电动自行车拥有量应控制在10万 辆以内。
五、道路宽度及横断面确定
1. 城市道路红线:城市道路用地的界线
①与道路的性质、位置、与两侧建筑的关系、街景设计的要 求有关 ②红线内包括车行道(机动车、非机动车)、人行道、绿化 带、分隔带
红线宽度:通行机动车、非机动车以及行人交通所需的道路
宽度,预设地下、地上工程管线,其它城市公用设施所需增 加的宽度和种植行道树所需的宽度。 快速干路 60~100米 主干路 40~70米 次干路 30~50米 支路 20~30米
第三节 城市对外交通设施与用地布局 一、概述
1.城市对外交通的概念 以城市为基点,与城市外部空间(其他城市、乡 村)进行联系的各种交通运输的总称。
交通工具主要包括铁路、公路、航空、水运
运输方式 运价低 速度快 2 2 铁 路 4 3 公 路 航 空 内 河 海 洋 5 3 1 1 5 4 运载量大 2 5 4 3 1 连续性好 灵活性强 备注 1 2 2 1 短途高速可 高于铁路 3 3 5 4 运价可低于 铁路 4 5
2.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一条车道的宽度 快速路:3.75米 一般道路:3.5米,路缘:0.5米 自行车道宽度:1.0~1.1米/条;一般4条以 上可以设独立车道 道路横断面综合设计: 道路横断面类型 一块板、二块板、三块板
六、停车场布置 停车场地分类: 配建停车场:居住区或企事业单位内部 车辆用; 公共停车场: 社会上的车辆用,在道路 外独立地段(露天或室内)。
3、 交通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l) 运输设备的位置影响到城市其他组成部分的布局。 (2) 车站、码头等交通设施的位置影响到城市干道的走向。 (3) 对外交通用地布置 , 如铁路选线的走向、港口选址、 岸线位置等均关系到城市的发展方向与布局。 (4) 城市交通是城市面貌的反映,对外交通是城市的门户 。 (5) 城市道路系统则是城市的骨架 , 更影响到城市的用地 布置。
1、公共停车场规模 计算公式: F=A × n × a 式中 F 一一全市停车场所需总面积 ; A 一一城市规划期末的汽车总数 ; n 一一使用停车场的汽车百分数 ; α一一每辆汽车所占用的面积。 (1)A取值推荐数字 : 工业发达的大城市大致 按 30~50 个居民占有一辆汽车计算 ; 一般城市 150~200; 市中心的停车场按 50~70 。 (2)使用停车场的汽车百分数 n 的推荐值 : 约为远景汽车总数的 5%~8%。
②世界随对外交通的发展而变小
空间距离与时间距离 信息的传播
京 杭 大 运 河
3. 对外交通规划原则
——合理组织城市对外交通运输体系
——满足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要求和发展 可能性: 各种运输方式都有各自的技术要求和用地要求 ——尽量减少对城市道路交通和环境的干扰
尽量在城市的外围安排
——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节约投资和用地
三、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关系
1.对城市形成与发展产生影响 2.对城市规模的影响 3.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1、 交通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交通是城市形成、发展的重要条件 , 是构成城市 的主要物质要素。
2、 交通对城市规模的影响
(l) 对工业的性质与规模有很大影响。 (2) 城市贸易、旅游活动必须有交通条件保证 , 而大量流动人口及服务人口是形成城市规模的主要因 素之一。 (3) 交通枢纽 ( 如站场、港区 ) 作为城市主要组 成部分 , 直接影响到所在城市的人口与用地规模。
如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公路运输、 航空运输 以及管道运输等。
( 2 )按其运输方式:轨道交通、道路交通 、 水上交通、空中交通、管道运输与电梯传送带 等 ;
(3)按运行组织形式: 公共交通、个体交通 ; (4)按输送对象:客运交通、货运交通。
2.现代交通发展趋向的特征
①交通工具的高速、大型、远程化 ②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结合 ③城市内外交通的延续与相互渗透 ④高速干道系统、城市街道系统以及步行 系统的分离 ⑤城市交通组织的立体化 ⑥城市交通枢纽的组织
。
七、城市交通规划
1、城市交通调查
交通量调查: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基础
交通量调查的对象:机动车、自行车、人行 交通流量调查分析:
概念 单位时间(小时、日)内通过某一道路 断面的双向车辆数 典型区域、典型时间进行调查 交通量的时间分布 交通量的空间分布 交通量的种类分布 交叉口的流量流向分布 交通出行调查
第二节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一、城市道路分类: 1. 按城市道路的等级分: 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2. 按城市道路的功能分:
过境道路 生活性道路 旅游性道路 公共汽车专用路 交通性道路 工业区道路 自行车专用路 步行专用路
二、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基本原则
1.交通流畅、快速安全,体系完整
①联系各功能用地
(3)α值可采取如下指标 : 小汽车为 30~50m2, 大型车辆为 70~l00m2, 自行车为 1.5~1.8m2 。
2、规模符合设计规范规定: 用地总面积:每人 0.8~1.0m2 , 其中机动车80%~90%, 自行车为10%~20%
3、停车场的服务半径 (1)机动车 : 市中心地区不大于 200m; 一般地区不大于 300m; (2)自行车: 50~100m, 不大于200m 。
3. 铁路场站的分类
按使用性质分:
中间站、客运站、货运站、工业站、专业站、 编组站、枢纽站
按在线路中的位置分:
尽端站、中间站、混合站
4. 铁路场站在城市中的布置
①中间站的位置选择 位置选择原则:尽量减少跨越铁路的交 通量。 客货同侧布置 客货对侧布置 市区主要部分设在客站同侧 市区主要部分设在货站同侧
第一节 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
一、城市与城市交通发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