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散文单元教学设计思考
高中语文_散文《我与地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散文《我与地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791e2dff46527d3250ce02d.png)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学习目标:诵读文本,理解内容;体味情感,感悟人生。
课时: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导语2010年12月31日凌晨,中国当代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史铁生因病去世。
有人这样评价他:生(齐读课件)他从不曾屈服于命运,双腿无法在现实中行走,就让思想在笔尖上行走。
面对着只剩下残垣断壁的地坛,他探求、叩问,一次次向灵魂深处进发,他的人生从不曾务虚,而是充实的,充满战斗精神的一生。
他的离开,是文学和思想的共同伤痛。
提到地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散文《我与地坛》(教师板书)。
看作者是怎样探求人生,叩问灵魂的。
本课的学习目标是诵读文本,理解内容;体味情感,感悟人生。
(课件)二、分析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同学们,课文自然分两部分,通过预习,每部分分别写了什么?我与地坛,我与母亲。
(板书)我、地坛、母亲2.诵读探究,我与地坛地坛是明清帝王用来祭祀大地的场所,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崇拜和“敬天法祖”的思想。
在史铁生眼中,地坛是一个怎样的地坛?(请同学们用文中的句子回答)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为何说它荒芜?请同学们读一读前3节,找一找关键词句。
废弃、荒芜冷落、一片野地、历尽沧桑、剥蚀、淡褪、坍圮、野草荒藤、远离闹市、宁静的去处并不衰败又体现在哪里?请同学读一下第5节。
诵读赏析描写小昆虫的文段,朗读要声情并茂。
(小组合作、诵读探究)请同学们四个一组交流、讨论,选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小动物,假设你就是那只小动物,想象一下它在向史铁生诉说着什么?(投影图片)每组代表(学习组长)想象诉说。
蜂儿:我的生命虽然如此弱小,但是我多么美丽。
我就是天使,我就是一只可爱的小精灵。
蚂蚁:我在摇头晃脑,捋着触须,我是多么快乐、悠闲、自在。
悠闲之余,我还要为了生活的美好继续“疾行”,继续奋斗。
奋斗为老婆,为孩子,为了一切爱我的人。
瓢虫:我是一只小瓢虫,我爬得很累,但是累并快乐着。
活着就是快乐。
蝉蜕:史铁生先生,你别觉得我是一个虚无的壳,但是我刚刚孕育了一个新的生命。
《散文诗两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散文诗两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c89b59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cc.png)
《散文诗两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散文诗两篇》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会分析散文诗的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散文诗,提高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体会散文诗的美感。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关注人生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散文诗两篇》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分析散文诗的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散文诗的艺术特色分析。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关注人生,提高审美情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散文诗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散文诗的特点。
(2)简介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针对课文内容,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合作探讨:(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2)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全班讨论。
4. 艺术特色分析:(1)引导学生从语言、形式、情感等方面分析散文诗的艺术特色。
(2)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散文诗的美感。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关注人生的价值观。
6. 总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学习视野。
六、课后作业设计1. 请结合课文《散文诗两篇》,谈谈你对散文诗艺术特色的理解。
2. 请举例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谈谈你的感受。
3. 选择一首你喜欢的散文诗,进行鉴赏分析,写下你的心得体会。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古代记叙散文”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古代记叙散文”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30ad0f0da38376baf1faea3.png)
3.目标是否能反映学科本质?是否能反映学科专家在该单元主题时所运用的知识、方法、过程、形式和价值观?
是
4.目标是否指向学生思维习惯养成和实际应用能力提升?
是
5.目标是否能具体清晰说明期望学生实际学到什么及学到何种程度?是否能告知学生?
是
单元学习活动
设计检验提示
检验指标
实现程度
1.是否能将单元学习目标转化成问题,形成对学生具有挑战性、趣味性的任务?在教学实施设计中是否把单元目标从陈述句转换成了引导深度学习的疑问句?
单元学习目标
设计检验提示
检验指标
实现程度
1.目标是否与课标相符合?是否切合单元学习主题?是否指向每一个学习活动的结果?国家课程标准、学年课程目标、单元学习目标和活动目标是否形成目标结构?
是
2.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知识经验水平和思维发展阶段?是否能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和问题?是否能适当地让学生参与制定?
是
是
2.学习活动是否直接针对目标中的关键概念和学科本质?
是
3.学习活动设计是否考虑了学生的多种学习倾向?
是
4.学习活动是否能促进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是否能在学生进行探究时提供必要的支持?
是
5.学习活动的阶段性是否清晰合理,符合导入、探究、总结、迁 Nhomakorabea的逻辑?
是
6.学习活动是否能展示出学生对目标的达成状况?
【作业表单3:单元学习目标与活动设计及检验提示单】
单元学习主题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古代记叙散文”教学设计
单元学习目标
一、教学目标:德育目标1、学习文中人物“国家兴亡,我的责任”的责任意识和爱国情怀。2、培养学生从历史发展角度理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知识目标、积累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虚词、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部分古代文化常识,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名句等。能力目标、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章的妙处,把握文章行文的思路。、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散文教学设计思考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散文教学设计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fed33a2958f5f61fb636662d.png)
作业张玉春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散文教学设计思考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使用教材时,应改变教学中机械、呆板、繁琐的教学方式,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位,灵活运用教材,让教材成为传承文化的载体,真正成为学生实际的学习材料,寻找久已失去的语文乐趣。
第三册第三单元主要学习中国现当代散文,共有四篇文章——《记念刘和珍君》、《故都的秋》、《道士塔》、《泪珠与珍珠》。
四篇课文,都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并有高妙的艺术性,其风采与魅力难以一言尽叙,值得认真诵读和鉴赏。
但另一方面,散文,既没有小说那样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也没有诗歌那样动人的韵调节律;它所写的,常常是作者平日生活中的琐碎见闻,点滴感思,构思不拘一格,行文又信笔而书。
学生在预习时反映对这些课文毫无感觉,现在的学生对小说和诗歌都很麻木,让他们爱上散文,确是难上加难。
经常听到一些语文教师感叹:“越美的文章越难上。
”对于教材提供的文情并茂的散文佳作,怎么教才能充分展示文本之美,激发、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情感需要、审美需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趣味,这是一个难题,也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努力方向。
在这个单元散文教学中,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做了一些尝试:一、创设情境散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力求创设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或情绪,激发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感受和体验文本。
1、“入境动情”的开讲能一下子抓住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
奠定感情基调,让学生迅速进入角色,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
如《故都的秋》的导入:请同学们想想,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是如何描绘抒写秋景的?比如说,杜甫在《登高》中是如何描绘秋景的?王维在《山居秋暝》中又是如何描绘秋景的?而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又是如何描绘秋天的生机的?”随着这一串提示,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同学们背诵了一首又一首的诗文,唤起了对已学知识的回忆,千姿百态的秋景仿佛就呈现在眼前,这时再因势利导,要求学生朗诵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看作者是如何描绘故都的秋景的。
大单元视域下高中散文教学建议
![大单元视域下高中散文教学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04b950ad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9c.png)
大单元视域下高中散文教学建议大单元视域下高中散文教学建议散文是一种以故事、抒情或论述为主要方式的文学形式。
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散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在大单元视域下,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散文教学,以促进学生全面的语言素养和文化品味的培养。
一、精选经典散文作品在散文的选取上,除了传统名篇外,可以适度引入当代作家的散文作品,鼓励学生多读多警,拓宽阅读视野。
在选取散文作品时,可以根据大单元视域下的教材内容,选择与当下社会热点、生活话题等相关的作品,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散文的知识点。
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散文是一种以文本为基础的文学形式,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以文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外,还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情景再现、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高中散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可以通过让学生回答散文的读后题、进行课文理解的小组讨论、语言点的分析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同时,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发挥和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四、注重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散文作为一种抒情的文体,其情感表达和情感体验都是散文的重要特点。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朗诵、表演、情感引导等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散文的情感内涵,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五、加强思想品德的培养散文作为一种表达思想和价值观的文学形式,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
可以通过散文中的价值观思考题、伦理道德的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六、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高中散文教学不能只是限于教材中的作品,应该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给学生,并鼓励他们进行阅读。
可以引导学生多读散文文章、报刊杂志、名人散文等,丰富学生的阅读素材,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高中语文_散文的梳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散文的梳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9b254d8f78a6529657d5319.png)
散文的梳理·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这种新的教学论,通过老师的诱导,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以实现其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与交换。
教材在编写时总能体现设计者力图教给学生的某种方法,但寻找的路径却需要学生自己探究。
教师应组织学生对体裁相同的课文进行梳理,引领学生思考、碰撞、交流,从而使学生在梳理中建构知识体系,提升语文素养,获得生命的成长。
【学情分析】新教材按照话题编写学习单元,散文的学习零零散散见于不同单元,大部分学生对经典篇目的理解停留在熟知“语料”的层面,何以成为经典,同类文字有何异同,则不甚了了。
同时,单元教学模式的固定使学生在关注共性知识的同时,弱化了文体知识,从而导致课堂文本学习与阅读、写作相剥离的局面。
因此,“语文知识的重构,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重构应是一件踏踏实实的事情”(王荣生)。
【学习目标】1能独立阅读并分析散文的文体知识,掌握阅读散文的一般方法。
2.体验文本的内涵,洞悉文本所承载的价值观,促成文化品格的生成。
【梳理内容】《现代文诵读》(三级达标教材)精选散文篇目《藤野先生》《背影》《荷塘月色》《白杨礼赞》《家》《敬畏自然》《跨越百年的美丽》《文天祥千秋祭》《我不是个好儿子》《都江堰》《谁是最可爱的人》《听听那冷雨》【重点与难点】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式梳理,梳理掌握散文的特点是教学重点。
结合散文的特点指导课外阅读是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一、课前一级梳理阶段(明确任务)1.通读规定篇目按照表达方式的不同给这些文章分类。
2.试感知每一类文章的大致特点。
重点明确:1.什么是散文?散文,是指五四运动以后出现的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必中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必中第三单元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95da4e5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da.png)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必中第三单元教学反思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部编版高中语文选必中第三单元主要包括《岳阳楼记》、《观沧海》、《浪淘沙》等课文。
这些课文以其深刻的意境、优美的语言、富有哲理的内容而被广泛选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理解课文的表层含义,更要引导他们深入思考,体味其中的情感、人生哲理。
在教学《岳阳楼记》时,我们可以通过讲解作者屈原及其时代背景,引导学生理解屈原的离乡思念、对国家苍凉的感叹。
还可以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家国深情的表达。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学生可以体会到一个思想家对国家兴亡的忧虑,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珍惜。
教学《观沧海》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读懂作者的文字描绘,领略到海的宏大景色、人生无常、大自然的伟大等主题。
引导学生思考海的无垠背后蕴含的哲理,感受到人生的短暂与无常,进一步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浪淘沙》这篇课文描写了浪花的壮美和力量,以及人生的坎坷和变迁。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浪花与沙滩的对比,引导学生品味文章中所传递出的人生哲理,让学生明白人生的坎坷和变迁是无法避免的,但只有坚韧不拔,才能抵御生活的风雨。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必中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贴近学生生活,突出美与哲理的结合。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辨、感悟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使得语文课堂不再是枯燥的知识灌输,而是一次心灵的震撼和灵魂的洗礼。
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感受到文学之美,体味到人生之理,培养出真正具有品质的人。
【文章2000字已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二篇示例:第三单元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必中的一篇散文教学内容,这篇散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自然和人类相互关系的故事。
在教学反思中,我发现这篇散文具有深刻的哲理,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还能够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平衡。
这篇散文通过描述自然界的美丽和恢弘来引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大单元视域下高中散文教学建议
![大单元视域下高中散文教学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f2224ecb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72.png)
大单元视域下高中散文教学建议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文学形式,常常以个人经历、情感和观察为题材。
高中散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目前高中散文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单元视角狭隘、教学方式单缺乏整体规划等问题。
因此,本文将从大单元视域下出发,探讨高中散文教学的建议,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我们需要梳理思路。
高中散文教学应该从大单元视角出发,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具体而言,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制定整体规划。
教师应该在开学前明确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和目标,并按照单元、课题和课时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
同时,教师应该遵循教学规律,按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教学设计。
二是丰富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情景教学、游戏教学、合作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是加强课堂互动。
教师应该注重课堂互动,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我们应该明确自己的观点:高中散文教学需要注重大单元视角,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为目标。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寻找论据来支撑这一观点:一是高中散文教学应该注重整体规划。
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和目标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是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通过情景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意境;通过游戏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是课堂互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我们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阐述自己的建议。
针对目前高中散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对高中散文教学的重视。
高中语文 示范教案(第三单元 散文(1)12 我与地坛(节选) 设计方案) 粤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示范教案(第三单元 散文(1)12 我与地坛(节选) 设计方案) 粤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85ec9ebc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7e.png)
12 我与地坛(节选)设计方案(一)总体设计[教材概述《我与地坛(节选)》被认为是当代少有的富有深度和力度的散文。
作者史铁生以质朴深挚的语言,沉静地向读者讲述了自己经受命运打击之后的心路历程,袒露了自己在地坛中多年静思人生之所得。
文章主要围绕生死、命运等人生终极命题展开,也涉及作者对亲情、爱等永恒话题的感悟。
情感深挚真诚,感人至深,文笔优美自然,既富有一种庄严恢弘的沉郁大气,又处处显现出一种哲学家般的思想光辉。
《我与地坛》写于1989年5月,改定于1990年1月,全文1.3万字。
原文篇幅较长,课文节选的是第一和第六部分。
与其他教材相异的是,编者在选辑编排课文时,并不是以突出人生思考和亲情感悟两条线索为出发点,而是将侧重点放在了思考人生,感悟作者面对厄运的态度这一层面。
对于缺少人生阅历和足够思悟能力的高一学生来说,这篇文章的思想深度及其略显沉重的语言是一个不小的障碍。
但对于自我心灵的审视和人生意义的思考是每一个人将不得不从事的工作。
因此,如果能在充分调动学生人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为人熟知的相关例子,引导学生品味出文章思想之醇美和语言之优美,则这样的一节课将是学生人生路上难得的精神洗礼。
思路方法由于文章阅读量大,在课程设置上又只是一篇拓展性阅读的文章,不宜丛生枝节,讲得过于繁杂。
因此教学设计应力求凝练简洁,通过对几个核心的问题的设置与研讨来突出品味思想内涵和品赏写景语言两个重点。
本文课堂教学设计首先是引导学生通读全文,扫除阅读障碍,把握文章大意。
其次,通过阅读课文第一部分,筛选相关的写景语言,交流讨论,了解“我”与“地坛”之间的关系,并品味沉静、优美的语言。
再次将研读重点放于课文第二部分,结合为人熟知的名人与厄运作顽强抗争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史铁生面对人生问题的认识和态度,尝试对生命之意义作有价值的追索。
最后,作为对文章的延伸和拓展,引导学生由人及己,学会面对自己的人生,面对不测的命运。
拟安排2课时。
高中语文选修教材散文部第六单元说教材
![高中语文选修教材散文部第六单元说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a7bba54b767f5acfa1c7cdb6.png)
教材地位作用
古代诗歌散文 选修旨在扩展阅读。教 材文本选择与前五册必修 欣赏(选修) 联系,形成一条由浅入深、 三个单元 由易到难的理解、感悟、 鉴赏、表达螺旋状上升的 链条。在整套教材中起到 了巩固提升的作用。
兰亭集序 赤壁赋
山中与裴秀 才书
巩固运用提升
游褒禅山 记 必修一
廉颇蔺相 如列传苏 武传 张衡传 李贺小传 必修二 必修三 必修四
滕王阁序 归去来兮 辞 陈情表
必修五
《种树郭橐传》柳宗元
赏析 示例
《游沙湖》苏轼 《苦斋记》刘基
推荐 作品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 《项脊轩志》 归有光
就本单元所提出 的学习要求,介 绍相关知识和鉴 赏方法。
赏析指导
提供了教师指导 下的学生赏析活 动的具体凭借。
自主赏析 赏析示例
对所选散文作 具体分析,起 了总领和示范 作用
引导学生利用 刚刚学到的鉴 赏方法自行进 行文学鉴赏
教 材 编 相关链 推荐作品 排 接 资料丰富,最 大限度地提供 特 选修教材的编探究空间 排有强烈的方 点
法指导意识。
思考题是 探究,注意多 探究讨方面比较、引 申、参见深入 论 作品肌理
1.文言知识积累 2.学习本文成功 地运用对话和 人物动作来塑造 人物形象的写法 领略孔子因材 施教的教学风格 和孔子思想
1.熟读并背诵 2.把握文章内 容,体味本文 诗意的语言
1.学习作者善于 从琐事中选取富 有特征的生活 细节来抒写 感情的技巧 2.体会平淡的语 言中蕴含的深情
评价作者思想
态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教
关于推荐作品
教学策略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四《中国现代散文选读》教学设计四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四《中国现代散文选读》教学设计四](https://img.taocdn.com/s3/m/a80a7dee0975f46527d3e1a4.png)
“青春”“生命”,永远是一个“年轻”的话题。只要我们珍爱生命,我们就可以得到我们所想要的东西。只要我们不荒废自己的生命,这样的生命对我们来说就是有意义的。台湾散文名家张晓风的《只因为年轻啊》一文以自身的体验,以她那敏锐的观察视角,诠释了青春、生命的真谛。在女性写作的细腻中,糅合了刚毅和深沉的独特元素,使她的作品流动着生活的元气,又充溢着艺术的才气,读之如饮不加糖的黑咖啡,主题丰富,苦甜交织,意味久远。
▲ “走近了汉家寨”,主要写了在汉家寨的所见所感——神秘、隔绝、真实、坚忍。 (可通过“猛然间感到所谓‘大漠孤烟直’并没有写出一种残酷”“在那块绝地里,他们究竟怎样生存下来,种什么,吃什么,至今仍是一个谜”及“但是这不是幻觉也不是神话”“从宋至今,汉家寨至少已经坚守着生存了一千多年了”来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汉家寨所体现出来的“坚守”精神。)
三、单元学法导引
1、把握作者思考的独创性和深刻性。
2、感受体会作品是如何借助意象和想象,通过意境的营造和文中带有思辨色彩的优美语言,将抽象的精神写得灵动鲜活、具体可感的。
3、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4、学习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突显主题的手法。
▲人物描写的作用:两个木讷而近乎静态的人物形象(老人、小女孩)恰恰是对汉家寨天荒地老地存在的一种最佳诠释。汉家寨的寂寞、荒僻从人物的行动中一览无遗。
▲教师评析:万里绝地,几户人家。在这生生不息的人类历史中,作者似乎触摸到了某种支持人类繁衍下去的潜在本能,那就是“坚守”。
周国平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学家。女儿的夭折和父亲的猝然去世,使他比常人更多了些对苦难刻骨铭心的体会,也更促成了他对苦难更为深刻的认识。《面对苦难》一文中指出,人生在世,免不了要承受苦难,苦难直接和灵魂有关,具有某种精神价值,要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语言既饱含哲理,表达上又富于诗意,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学的魅力,融理性和激情于一体,笔调清新自然,内涵睿智深刻,指引我们对苦难的认识逐步深入。
高中语文散文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散文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7e14978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a5.png)
高中语文散文教学设计(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简历模板、心得体会、工作材料、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es, contracts, agreements,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resume templates, experience, work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高中语文散文教学设计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3课《当你老了》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3课《当你老了》教学设计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515f1ac31126edb6f1a10be.png)
《当你老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诵读诗歌,领略“抒情”诗歌的魅力过程和方法:欣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体会诗歌“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的抒情方式,学会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爱情的圣洁,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教学重点:在诵读中领略“抒情”内涵,体会诗歌“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的抒情方式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的抒情方式教学方法:诵读探究鉴赏设计说明:《外国诗歌鉴赏》是高中语文的选修教材,《当你老了》是其中诗歌鉴赏部分的第二单元的第三首诗。
第二单元导读标题是“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
无论是中国诗歌还是外国诗歌,抒情都是诗歌的基本特征,因此要引领学生读懂外国诗歌,同样要在诵读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情感。
鉴赏外国诗歌也要通过品读意象,把握表现手法来鉴赏诗歌抒情的方式。
鉴于此,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在诵读的基础上,把鉴赏如何自然地表达情感作为教学重点。
同时将这个问题作为小组合作探究内容,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展示,以期达到更好地鉴赏目的。
语文课标明确了语文的课程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必要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形成健康的爱情观。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课前热身:播放水木年华的《一生有你》带入情境刚刚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是水木年华的成名作《一生有你》,动人的歌词和自然的旋律,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年华飞逝的岁月里,凄美而浪漫,温情而青涩的故事。
它的歌词来源于当代伟大的爱尔兰诗人叶芝的著名诗歌《当你老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解读这首诗,感悟作者的情怀。
板书文题二、背景介绍(ppt展示)1.作者简介:叶芝(1865-1939),四个关键词介绍:爱尔兰:爱尔兰的身份和民族意识使叶芝找到了创作源泉,也给予了他至高无上的荣耀。
诗歌:他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英语诗人之一,“以其高度艺术化且洋溢着灵感的诗作表达了整个民族的灵魂”。
高中语文现代散文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高中语文现代散文单元教学设计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f1d33c7bc5da50e2524d7fef.png)
第二 ,教 师应把握幼 儿的年龄特 点。根据幼 儿不 同年龄 特 点,在 渗透音 乐元 素时 ,注 重选择 小班年 龄 段适合 凸现人物个性 的、简单 的节奏和烘托 气氛 的背 景音 乐 。中班选 用 的音 乐对 比鲜 明,个性 突 出,有 简 单 的配 唱。随着 选用 教材 范围 的扩大 ,内涵 的延 伸 , 大班配置 的音 乐 内容更宽泛和复杂 。
社 ,2004.
[2】卢 家楣 .情感教 学心理 学 [M】.上海 :上海教 育 出版 社 ,2000.
50
教 学 研 究 .案 例 分 析
I! ! 苎 l
养 的 全 面 提 升 。
诗情画意议散文——高中语文散文教学策略探析
![诗情画意议散文——高中语文散文教学策略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a9c3898c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c1.png)
探索篇誗教学研究散文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不仅能够带给人一种美的感受,还具有强大的教化作用。
因此,高中散文课堂应当充满人文魅力,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穿透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品位。
基于此,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以散文作为支点,对散文的课堂教学策略展开探析,以期能够为高中语文散文教学开创出一片蓝天碧海。
一、强化朗读,感知文本朗读教学是数千年来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
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不仅仅只是文字材料的阅读,更是用心去感悟文字的过程,读出文字中所蕴含的作者情感。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散文大都是散文名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体会到散文的魅力,并获取更多的思考空间,以对文章内容和文章情感有一个完整的感知。
以《故都的秋》这篇文章教学为例,首先,在教学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下先将文章朗读几遍,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并将自己初读文章时的感受和对文章的见解简单地记录下来。
为了促进学生的课前朗读,防止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浑水摸鱼,教师要在上课之前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提问。
通过提问,来掌握学生对于这篇文章的朗读情况和理解程度,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下一步的教学。
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于重点段落和语句,教师要让学生再次朗读,加深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
第3~11自然段是《故都的秋》描写的重点,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这些文字的朗读,思考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来描述故都秋的特点,并找出其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
从而引导学生找到文章中作者所描述的秋晨院落、秋槐落蕊、秋蝉残鸣、秋雨话凉、秋日胜果这五幅秋景图,通过这五幅秋景图,我们可以很好地感知到作者笔下的“秋声”与“秋色”,并从“秋声”“秋色”中感受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等特点。
这样,学生便能够跟随作者,走进文章之内,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所描述的内容。
最后,文章教学的结束,并不等于朗读的结束。
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要让学生不断地朗读文章。
这一阶段的朗读对于学生的学习非常必要。
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散文教学写作训练探究——以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为例刘姝麟
![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散文教学写作训练探究——以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为例刘姝麟](https://img.taocdn.com/s3/m/6959c9b9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ac.png)
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散文教学写作训练探究 ——以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为例刘姝麟发布时间:2023-06-05T07:06:56.828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3年6期作者:刘姝麟[导读] 写作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一个最好方法,现行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每一个单元之后都有对应的写作训练。
本文以散文写作训练为助推,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范文展示和教考勾连,对散文写作的落实进行的实际教学指导,在以学生为本中关注教考衔接、关注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云南省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三中学云南昆明 650503摘要:写作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一个最好方法,现行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每一个单元之后都有对应的写作训练。
本文以散文写作训练为助推,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范文展示和教考勾连,对散文写作的落实进行的实际教学指导,在以学生为本中关注教考衔接、关注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散文写作技法指导教考衔接现行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议论文一支独大,其它文体畸形发展。
部编版教材中,每单元的学习任务中都附有作文写作指导,针对本单元的教学实际,进行作文的写作指导。
在学习任务群中,设置了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以期通过文学写作,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教师进行教学后,检验教学成果的举措不单有考试,还应该配合本单元教学进行写作训练。
鼓励学生自主创作,既能够检测教学的实施,也与新课标倡导的理念相吻合,是学生社会认知、精神品质、情感体验的过程。
现以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为例,进行散文教学训练。
一、扎实推进课堂、为写作做好铺垫本单元属于写景抒情散文,围绕“自然情怀”的单元主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指导:技法指导教学要点散文创作技巧点拨文章结构《故都的秋》对比手法+五幅秋景图;《荷塘月色》圆形结构;《我与地坛》母爱的伟大;《赤壁赋》主客问答+苏子豁达的人生态度;《登泰山记》精心布局结构,使文章思路合理有序。
高中语文写景抒情散文单元教学探微
![高中语文写景抒情散文单元教学探微](https://img.taocdn.com/s3/m/5b17e1cd8bd63186bcebbcde.png)
他 们不 能 站 在课 程 高 度上 整 体 规划 设 计 自己 的
教学 . 有形成 高 中语文 现代 散文 阅读 教学 的序 没
列化 。
笔 者对 高 中语 文教 材 中的现 代 散 文 阅读 教
学 进行 了较 为深 入地研究 . 定人 教版必 修 二第 选
一
单元“ 写景状 物类 散 文单元 ” 为研究 对象 . 作 依
中图分 类号 : 6 33 G 3,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0 8 2 8 2 1)5 0 7- 4 10 — 2X(0 1 —0 4 0 0
写 景 抒情 散 文 中的语 言 . 外 乎 两类 : 类 无 一 是 情语 , 即直 抒 胸臆 的抒 情 句 和议 论 句 ; 类 是 一 景语 。 即间接 抒情 的描 写句 。作 者往往 是两 类语 言兼用 . 而尤 以景 语 的分量 最重 。因为在 这类 散 文 中 , 是作 者 之情 的 主要 载体 . 景 作者 常会 缘 情 选景 。 意藏 于景 , 以景显 情 , 自己的情思借 绘 景 将 传 达给读 者 ,一切 景语 皆情 语 ” “ 。那 一片 自然 风 景 既然是 作 者心灵 之光 的反 射 . 孕着 一个 丰 富 包 的心灵 世界 , 以 , 者在 阅读 、 所 读 鉴赏 这类散 文 时 就 必须 缘景 悟情 . 析景 悟情 。 散 文有 “ 形散 神 聚” 的特 点 。形散 . 使得 作 者 既可 以思接 千载 . 也可 以心 游万仞 。 一特 点 . 这 使 得 呈现 于读 者眼前 的寄 托着 作者 情感 的 “ 心灵 风 景” 常不 只一个 , 常 而往 往可 能有 多个 。 教社语 人 文 必修 二 第 一单 元 “ 景 状 物类 散 文 单元 ” 写 三篇 选文中, 就有 两篇 这样 的文 章—— 《 塘月 色》 荷 与
高中语文_散文阅读《窗子以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散文阅读《窗子以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e477a4759eef8c75fbfb385.png)
《窗子以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2、理解文章,了解文章蕴含的哲理及情感;3、完成课堂探究及检测。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了解文章蕴含的哲理及情感【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课时安排】自主课一课时展示课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部分:自主课学生自主阅读《窗子以外》,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尝试作答。
第二部分:展示课一、导入新课有这样一句话,“上帝关上一扇门,同时也为你打开了一扇窗。
”这里的“窗子”代表着美好和希望。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林徽因的《窗子以外》,来领略和感受一下林徽因“窗子”以外的风景和内涵。
二、明确学习目标1、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2、理解文章,了解文章蕴含的哲理及情感;3、完成课堂探究及检测。
重点是“了解文章蕴含的哲理及情感”。
三、展示小组问题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请梳理文章脉络。
2、“窗内”处于一种什么状态?3、“窗子”的含义是什么?4、“窗子”是自己内心的抗拒还是现实生活中的限制?5、第一段的作用及含义。
6、如何理解文章最后“隐隐约约你看到一些颜色……天知道那是罪过!”四、朗读课文朗读课文并思考第一个问题——本文的线索及梳理文章思路。
五、梳理文章思路明确:文章的线索是窗子。
第1段:交代自己的“渺茫”之感。
第2、3段:写了自家铁纱窗以外的情景及感叹。
(奔波赶路者)第4、5段:4段是从大处概括窗子以外的景和事。
(自然、人事—劳作)5段从小处具体写院内窗外的景和事。
(自然、人事)第6、7段:“无形的窗子”及其感受。
整体上由实到虚,逐渐深入,揭示了“窗子”的内涵。
六、小组合作探究每个小组选择共同感兴趣的2—3个问题,进行合作交流,形成统一答案。
附:问题及其参考提示2、“窗内”处于一种什么状态?窗内人的身份是富足的知识分子,文中“沉闷”“无生气”表现了她对自己生活的不满和反抗。
3、“窗子”的含义是什么?(1)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不同的生活场景;(2)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关于高中语文散文教学的思考与策略
![关于高中语文散文教学的思考与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f61e775a7cd184254b353558.png)
关于高中语文散文教学的思考与策略作者:杨美安来源:《速读·上旬》2019年第03期摘要:散文的主要特点是抒发作者心中的情感。
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往往是随着自己情绪的变化进行描写,而没有一条明显的主线。
高中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尚有不足,对于文章的理解也往往停留在文字中直白浮现出的情感,教师对散文阅读的教学太过注重考试,忽视了对学生阅读审美的培养。
学生也就逐渐失去对散文阅读的兴趣。
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学生接受和理解能力的不同以及学习中感受的变化。
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压力大,对于散文这种形散神不散的体裁,阅读本身就有很大的难度,很容易让人感到乏味和无趣,学习难度大。
面对教学模式单一的情况,学生自然会对散文阅读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学习效率自然也会逐渐降低。
本文就当阶段高中语文散文教学出现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对广大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一、以生为本,设定教学计划针对新课改的要求,结合散文阅读的特点,教师需要对现有的教学计划进行修改。
教学计划的设定应当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切实考虑学生在散文阅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且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学习需求,制定出适当的教学计划。
高中阶段的学生阅历不深,不同学龄对于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也不同。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内心向往新奇有趣的事物,枯燥乏味的内容会使得他们丢失对学习的兴趣。
因此,教师在设定教学计划时,一方面要考量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他们的阅读基础,另一方面则要考虑到学生的情感需求。
在进行散文阅读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和划分,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制定出不同阶段的学习目的。
依据散文的特点,教师还要制定出循序渐进的教学计划,在实际教学时,可以先向学生讲授文章背景,以及散文的行文技巧,然后再带领学生逐渐领会散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二、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与实际相结合在学习散文的时候,教学着重强调借景抒情,虚实结合,以乐称哀等表现手法的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散文单元教学设计思考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使用教材时,应改变教学中机械、呆板、繁琐的教学方式,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位,灵活运用教材,让教材成为传承文化的载体,真正成为学生实际的学习材料,寻找久已失去的语文乐趣。
第三册第三单元主要学习中国现当代散文,共有四篇文章——《记念刘和珍君》、《故都的秋》、《道士塔》、《泪珠与珍珠》。
四篇课文,都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并有高妙的艺术性,其风采与魅力难以一言尽叙,值得认真诵读和鉴赏。
但另一方面,散文,既没有小说那样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也没有诗歌那样动人的韵调节律;它所写的,常常是作者平日生活中的琐碎见闻,点滴感思,构思不拘一格,行文又信笔而书。
学生在预习时反映对这些课文毫无感觉,现在的学生对小说和诗歌都很麻木,让他们爱上散文,确是难上加难。
经常听到一些语文教师感叹:“越美的文章越难上。
”对于教材提供的文情并茂的散文佳作,怎么教才能充分展示文本之美,激发、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情感需要、审美需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趣味,这是一个难题,也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努力方向。
在这个单元散文教学中,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做了一些尝试:
一、创设情境
散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力求创设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或情绪,激发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感受和体验文本。
1、“入境动情”的开讲能一下子抓住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
奠定感情基调,让学生迅速进入角色,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
如《故都的秋》的导入:请同学们想想,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是如何描绘抒写秋景的?比如说,杜甫在《登高》中是如何描绘秋景的?王维在《山居秋暝》中又是如何描绘秋景的?而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又是如何描绘秋天的生机的?”随着这一串提示,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同学们背诵了一首又一首的诗文,唤起了对已学知识的回忆,千姿百态的秋景仿佛就呈现在眼前,这时再因势利导,要求学生朗诵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看作者是如何描绘故都的秋景的。
如《道士塔》的开讲:利用课件,展示敦煌及莫高窟的图片资料(佛像、壁画、曲子词等),告诉学生这只是敦煌文化的沧海一粟,让他们感受到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
既而指出一个现状“中国的研究者如今只能一次次从外国博物馆购买胶卷”,在学生感到诧异时提出“谁之过”,使学生产生阅读课文,探究问题的兴趣。
2、对这些抒情性很浓的散文佳品,我们可以适当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一个与文章基调相一致的情境或氛围,唤起学生的情感需求,带学生置身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之中。
如《故都的秋》中品味“秋晨静观”这一环节,让班德瑞的音乐萦绕始终,营造出悠闲、恬静的氛围,教师深情范读,再让学生自由读,在音乐中边听边联想,边读边品味,无需多
讲解,学生可以在音乐声中联想、想象,化静为动、虚实结合,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文字的内涵。
3、用背景情境——展示与文章相关的事件、历史背景、时代特色、作家生平等材料,拉近与文本的距离。
如《记念刘和珍君》上课之前布置学生阅读读本中的朱自清的《执政府大屠杀记》和林语堂的《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让学生了解“三一八”惨案,了解刘和珍这个人,对于我们解读《记念刘和珍君》,有很大的帮助。
如《故都的秋》的教学中,介绍郁达夫生平经历,知人论世,通过对背景的了解,学生感受到郁达夫特别的人生经历和特别的个人气质对《故都的秋》一文的影响,很容易沉浸到“清、静、悲凉”的气氛中,与作品产生共鸣。
二、品味语言
散文本来就是文学语言的范本,课本所选的又都是名文,字字珠玑、声情并茂,字里行间蕴涵着丰富的美感。
古罗马文艺批评家郎吉弩斯说过:“就真正的意义来说,好的文辞就是思想的光辉。
”由此可见,咀嚼语言,推敲语言,品味语言,让学生感受语言艺术美尤显必要。
本单元学习课文语言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如诵读、默读、抄写、批注、选词、填词、仿句、改句等。
如《记念刘和珍君》可用改写、比较的方法来揣摩语言,以第四部分第一段为例,可以把这一段的虚词去掉让学生朗读,再读原文,一对比,学生很容易就感受到虽然意思相同,但情感内涵相差甚远,从而体会到大师语言的精深之处。
如《故都的秋》,在找出五幅秋景图后,可采用反复品读批注式――让学生挑选自己最喜爱、觉得最有意味的段落、句子,反复诵读、体会、勾画、批注,把这些句子、语段标划下来,作评点,写感悟,然后全班交流,以赏析的形式深入课文,教师给予适时的点拨和提升性指导。
如《道士塔》,可以设计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单独成诗的句子,例“沙漠上,两道深深的车辙”,“一个民族的伤口在滴血”等,反复诵读。
通过寻找散文中的诗句来体会本文语言诗化的特点。
三、鉴赏情感
人们一贯认为,散文是作者个人的自叙传,也就是说在散文中最能见到作者的本来面目、真实面目。
所以鉴赏散文,要揣摩作品的思想感情的内涵、来由和线索,发现作者的独特的情怀、抱负和气质。
深入文本,发挥想象,换位思考,是深入体会散文思想情感的有效途径。
“事非经历不知难,情非感受不知味”,若只是冷眼旁观,漠然置之,怎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此时,唯有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换位思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将学生从一个旁观的毫不相关的角色引导成与作品之中的人物、内容息息相连的角色,才能深切意会到作品中思想情感。
如《记念刘和珍君》的教学中提出这样的假设:“如果“微笑”“和蔼”的刘和珍是你同学和朋友,她去请愿被杀害,还要受诬蔑,你内心会有怎样感受?”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设身处
地感受到鲁迅的悲愤之情。
同样是《记念刘和珍君》这篇课文,在教学最后设计这样一个讨论题:请以刘和珍、鲁迅和一个现代人的身份来思考请愿的意义。
学生讨论后认为:
刘和珍:“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在民族没有自由、独立的情况下,何谈个人的生命价值和自由追求,请愿在当时有积极作用,值得。
鲁迅:请愿对于人类历史的进步来讲是无谓的牺牲,但在当时可以激励民众。
现代人:应当改进运动的方式,使生命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讨论中,学生结合对课文的理解,换位思考,深入感受作者的情感,体会鲁迅思想的深刻之处。
如《故都的秋》中设计“如果是让你来写故都的秋,你会写些什么?作者为何不写故都的宫殿、园林,也不写远近郊区众多优美的自然风光,而写寻常巷陌中随处可见的景物?”体会郁达夫平民意识,忧郁而优美的情怀,独特的生活感受、兴趣爱好、文化品位。
如《道士塔》的教学中可以设计这两个自读思考、讨论题:
1、敦煌的罪人到底是谁,是王道士,中国官员,还是洋人?如果你是他们,在当时,你会怎么做?
2、如果给你非凡的神力,穿越时空拦下车队,敦煌的文物你将让它走向何方?
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讨论,学生不难发现作者思想情感的复杂性,不难体会浸透在文中的历史意识、文化气息和爱国精神。
如《泪珠与珍珠》教学中可以设计:
1、这些眼泪分别为什么而流?
2、结合你的感受和亲身经历,谈谈对书中这些眼泪的看法。
借这两个问题让学生联系生活,交流彼此心声,读懂文中几种泪水的包含的情感,感受琦君怀乡之情和深邃的爱心。
以上是我在这个单元教学中一点粗浅尝试和一些具体的做法。
散文教学是语文学科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构成,中学语文新教材所选入的中外散文作品,大多情意浓厚,文辞优美,构思绵密,语言富有情感和哲理,在一个广阔的空间中再现了人类丰富多样的情感世界,凸现了异彩纷呈的艺术表现形式。
只有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解读和鉴赏这些文学作品,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趣味,真正体现出语文学科对人文的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