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夜书怀》公开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旅夜书怀》
![公开课教案《旅夜书怀》](https://img.taocdn.com/s3/m/a8bc0daf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cd.png)
公开课教案《旅夜书怀》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旅夜书怀》的诗句,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背景及其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诗句的理解与背诵。
2. 分析诗人的情感及其表达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句中的意境与情感的把握。
2. 杜甫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诗人杜甫的生平介绍、《旅夜书怀》的原文、翻译和赏析。
2. 准备相关的古典诗词鉴赏资料,供学生讨论和分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诗人杜甫的生平背景及其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引导学生对杜甫产生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旅夜书怀》,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翻译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对诗句进行翻译,理解诗文内容。
4. 分析鉴赏: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句中的意境与情感,教师给予指导。
5. 联系背景:介绍杜甫创作《旅夜书怀》的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6.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8.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背诵《旅夜书怀》,并写一篇简短的鉴赏心得。
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杜甫及其他唐代诗人的研究热情。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引导学生比较杜甫的《旅夜书怀》与其他唐代诗人的作品,如王维的《相思》、李白的《静夜思》等,分析各自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2. 文学鉴赏:邀请专家或教师进行专题讲座,介绍杜甫诗歌的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教师针对诗句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句的赏析,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促进课堂互动。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4篇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4篇](https://img.taocdn.com/s3/m/1e260288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23.png)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4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文档、教学教案、企业文案、求职面试、实习范文、法律文书、演讲发言、范文模板、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job reports, work reports, resignation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es, lesson plan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旅夜书怀》教学设计4篇《旅夜书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句。
《旅夜书怀》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旅夜书怀》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07260be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5a.png)
《旅夜书怀》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旅夜书怀》的诗句。
学生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的情感。
学生能够解释诗中的生僻词语和古代文化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学生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提高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学生能够理解诗人在异乡的孤独和思念之情,培养对家庭和故乡的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教学文本为唐代诗人杜甫的《旅夜书怀》。
2.2 教学重点:诗中的意象和表达的情感。
诗中的生僻词语和古代文化背景。
2.3 教学难点:解释诗中的生僻词语和古代文化背景。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诗人的画像和简介,引导学生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2 朗读: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3.3 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解释生僻词语和古代文化背景。
3.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5 写作: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背诵诗歌的情况。
4.2 学生对诗中的意象和情感的分析能力。
4.3 学生对诗中的生僻词语和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能力。
4.4 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诗人的画像和简介。
5.2 诗歌的文本和注释。
5.3 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资料。
5.4 写作纸张和文具。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前活动:教师布置学生预习诗歌,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学生收集与诗歌相关的资料和图片,准备进行课堂展示。
6.2 课后活动:学生进行诗歌创作,以《旅夜书怀》为灵感,创作自己的诗歌。
学生可以自愿参加诗歌朗诵会,展示自己的朗诵才华。
第七章:教学策略7.1 互动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旅夜书怀》公开课教案
![《旅夜书怀》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9d4752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a3.png)
《旅夜书怀》公开课教案《旅夜书怀》公开课教案一、主题:本节课的主题为“旅夜书怀”,通过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情感,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杜甫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人“旅夜书怀”的情感内涵。
2、掌握诗歌中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比喻等。
3、引导学生通过本诗的学习,培养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1、介绍杜甫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所处时代的社会状况和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阅读诗歌,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大意和情感内涵。
3、分析诗歌中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比喻等,让学生掌握诗歌的表现技巧。
4、通过比较本诗与其他杜甫诗歌的作品风格,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特点和艺术风格。
四、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杜甫的《登高》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旅夜书怀”。
2、介绍杜甫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包括唐代社会状况、杜甫的个人经历和心境等。
3、呈现诗歌,让学生阅读并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大意。
4、分析诗歌中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比喻等,让学生掌握诗歌的表现技巧。
5、引导学生比较本诗与其他杜甫诗歌的作品风格,进一步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特点和艺术风格。
6、总结:通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明确杜甫诗歌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7、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五、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杜甫在“旅夜书怀”时的情感内涵,以及诗歌中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
2、通过比较本诗与其他杜甫诗歌的作品风格,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特点和艺术风格。
六、教学反思:1、在导入环节,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入学习状态。
2、在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时,应注重举例说明,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高二选修旅夜书怀教案(最新10篇)
![高二选修旅夜书怀教案(最新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465fb9ba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cd.png)
高二选修旅夜书怀教案(最新10篇)高二选修《旅夜书怀》教案1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诵读并背诵《旅夜书怀》,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等方式,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体会杜甫晚年漂泊无依的孤寂心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感受诗人虽处逆境仍不失豁达的人生态度,增强对生活的热爱与坚韧不拔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
难点:深入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借景抒情、对比等,以及这些手法如何服务于主题表达。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杜甫的生平背景,特别是其晚年漂泊的经历,引出《旅夜书怀》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初读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节奏和韵律。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注意情感投入。
学生尝试背诵,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味。
3. 精读分析:意象分析:引导学生找出诗歌中的关键意象(如细草、微风、危樯、独舟等),分析这些意象如何构成了一幅孤寂的旅夜图景。
情感探究:结合诗歌内容,探讨杜甫在旅途中的心境变化,从“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壮阔景象中感受到的孤独与渺小,到“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自我比喻,体会诗人的无奈与豁达。
修辞手法:分析诗歌中的借景抒情、对比等修辞手法,理解这些手法如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4.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比较杜甫其他描写漂泊生活的诗作,如《登高》,探讨其异同点。
讨论杜甫诗歌对后世的`影响,以及他作为“诗圣”的地位。
5. 总结归纳:总结本课学习的重点,强调诗歌中意象、情感与修辞手法的结合。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6. 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旅夜书怀》。
写一篇短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句诗的理解与感悟。
高二选修《旅夜书怀》教案2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旅夜书怀》这首诗,掌握诗中关键词句的含义,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旅夜书怀》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旅夜书怀》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1d3b0b3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0f.png)
《旅夜书怀》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旅夜书怀》,使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理解诗文的主旨和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解读古诗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的孤独与无奈,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勇敢面对困境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诗歌内容的理解。
2. 诗文主旨的把握。
3.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关键词语的理解。
2. 诗文情感的体会。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文情感。
2.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诗人杜甫的图片,简介诗人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诗人。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诗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理解诗文主旨。
4.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诗文情感的理解。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的主旨和情感。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诗文内容、主旨和情感的理解程度。
2. 练习批改:批改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七、教学拓展1. 诗人简介:介绍杜甫的其他诗作,引导学生了解更多关于杜甫的知识。
2. 诗歌鉴赏:选取与《旅夜书怀》主题相近的诗歌,进行比较阅读,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完整版)《旅夜书怀》公开课教案
![(完整版)《旅夜书怀》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2e5df703d8ce2f01662399.png)
《旅夜书怀》公开课教案一、导入新课中国自古是诗歌的国度,唐诗更负盛名。
唐朝盛产的诗人也有很多。
唐代诗人中,有一个人好像一直是皱着眉头生活的,这个人名叫杜甫。
他瘦而高,拄着一根拐杖,走路慢吞吞,活像人们形容的老朽。
他的眼睛是向下的,有时还半闭着,看上去昏昏欲睡。
这双眼睛却能看见普天下的倒霉事儿,好比观音菩萨能看见人间的疾苦.所不同的,是观音菩萨法力无边,她能含着动人的微笑救苦救难,而杜甫,只能眉头紧锁,把无边的苦难写进他浩如烟海的诗作中。
今天,我们一起去鉴赏他的一篇这样的诗作——《旅夜书怀》。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杜甫,字子美,有“诗圣”之誉,与李白并称“李杜".2.杜甫的作品《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绝句》《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3.杜甫人生的四个阶段(1)读书壮游时期(712—745)(涉世不深)(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忧国忧民)(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4.本诗的写作背景当时,杜甫已满53岁,他这一年多来一直寄居在朋友严武家,生活暂时安定.但不料这一年四月严武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四川,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
且他常年有病,国家时局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生齐读诗歌2。
解析题目“旅”:旅居、旅途。
“夜”:点出时间。
“书”:写. “怀":情怀,感想。
3.诗中哪些诗句与题目相对应?“旅夜":“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4.诗歌体裁律诗(五言、七言)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绝句(五言、七言)四、精读诗歌,深入探究首联“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1.首联内容与诗题的关系?首联点明地点、时间和环境。
旅夜书怀公开课教案
![旅夜书怀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9c0070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68.png)
旅夜书怀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旅夜书怀》;(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分析诗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2)学会欣赏和评价古代诗歌;(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旅途中的孤独;(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2.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3. 诗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三、教学难点:1. 诗文中生僻词语的解释;2. 诗歌意境的感悟;3.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2. 诗文原文及注释;3. 相关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杜甫及《旅夜书怀》的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大意;(2)分组讨论,解答生僻词语和句子的含义;(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3. 合作探讨:(1)分组分析诗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感悟诗文的意境。
4. 朗读训练:(1)学生朗读诗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2)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改进朗读技巧;(3)全班共同背诵诗文。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诗歌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课下多读多背;(3)布置作业: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以“旅夜书怀”为主题的短文。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学生的反馈。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回家后,将《旅夜书怀》背诵给家人听,并解释诗文的意义;2. 写一篇关于《旅夜书怀》的读后感,谈谈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和感受;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进行朗读训练,准备在下节课上展示。
《旅夜书怀》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旅夜书怀》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4c22646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be.png)
《旅夜书怀》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旅夜书怀》。
(2)理解诗歌的字词、句意,了解诗歌的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句意理解。
2. 诗歌背景及作者情感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意境的把握。
2.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杜甫及其作品《旅夜书怀》。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字词、句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背景及作者情感。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意境美。
(2)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5. 拓展延伸:(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推荐类似题材的诗歌,进行拓展阅读。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鉴赏的方法及意义。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旅夜书怀》。
2. 写一篇关于家乡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3. 阅读推荐的诗篇,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诗歌背诵、短文写作等。
3. 诗歌鉴赏能力:通过课堂讨论、提问等方式,评估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1. 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
2. 开展诗歌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旅夜书怀》公开课教案
![《旅夜书怀》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fd3ac3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72.png)
《旅夜书怀》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杜甫的生平、思想及创作风格。
2、理解诗歌中情景交融、以乐写哀、欲扬先抑等手法。
3、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深沉感慨,并汲取其精神力量。
【教学重点】1、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理解诗人杜甫的内心世界。
2、感受诗人的艺术风格和语言魅力。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以及这种情感如何通过诗歌语言表达出来。
2、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如“孤舟”、“独”、“凄冷”等词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PPT,包括诗人简介、诗歌背景、创作风格等内容。
2、学生准备笔、纸以及工具书,如字典等。
3、安排一次预习作业,要求学生通读全诗并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介绍杜甫的生平和思想,以及他在唐代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杜甫诗歌,并简要评价其创作风格。
3、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引入本课的教学内容。
二、朗读诗歌,感受韵律1、教师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听读并模仿。
2、教师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注意停顿、重音、语调等技巧,并强调抑扬顿挫的感觉。
3、学生自由朗读,并选取几名同学展示朗读成果。
三、分析诗歌,深入理解1、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景交融的手法,如“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等。
2、探讨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以及这种情感如何通过诗歌语言表达出来。
例如“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这句诗中,诗人用反语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3、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意象进行深入分析,并总结其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意义。
4、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总结,并强调重点和难点内容。
四、品味语言,感受魅力1、教师选取几个典型的诗句,引导学生品味其中的语言和修辞手法,如“飘飘何所似?”、“一卧沧江惊岁晚”等。
2、学生自由选取自己喜欢的诗句进行品味和分析,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3、教师对学生的品味进行点评和总结,并强调诗歌语言的精炼和优美。
公开课教案《旅夜书怀》
![公开课教案《旅夜书怀》](https://img.taocdn.com/s3/m/b14bfa87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49.png)
公开课教案《旅夜书怀》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旅夜书怀》。
(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诗文的艺术特色,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在旅途中的孤独与忧愁,理解人生的无奈与感慨。
(2)学会珍惜生活中的点滴美好,积极面对人生的困境。
(3)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诗文意境和情感的领会。
三、教学难点1. 诗文中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 诗文艺术特色的分析。
3. 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杜甫的生平事迹和文学地位。
(2)引导学生关注诗文《旅夜书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注意字词的正确读音和语气。
(2)学生结合诗文注释,理解诗文内容,感知作者情感。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文中的意象和意境。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文中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进行情感交流。
5. 拓展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杜甫其他诗作,进行比较阅读。
(2)学生自主选择一首杜甫的诗作,进行欣赏和分析。
6.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背诵并默写《旅夜书怀》。
2. 写一篇关于《旅夜书怀》的赏析文章,不少于300字。
3. 选择一首杜甫的其他诗作,进行阅读和分析,下周分享给同学。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旅夜书怀》。
2. 学生能够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正确表达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3. 学生能够分析诗文的艺术特色,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
4.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旅夜书怀》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旅夜书怀》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7f9cb59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6e.png)
《旅夜书怀》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旅夜书怀》,使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剖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旅夜书怀》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和无奈,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2.2 学情分析学生已有一定的古诗词基础,通过引导,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第三章:教学重点、难点3.1 教学重点熟读并理解《旅夜书怀》的内容,掌握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3.2 教学难点分析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以及如何运用诗歌表现手法来抒发情感。
第四章: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课堂导入以图片或故事形式导入,激发学生对《旅夜书怀》的兴趣。
5.2 新课展示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讲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5.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以及如何运用诗歌表现手法来抒发情感。
5.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5.5 课后作业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过程性评价在课堂讨论环节,关注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情感分析,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及时给予反馈。
6.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提交,评估学生对诗歌的掌握程度和个人的感悟能力。
第七章:教学资源7.1 教材《旅夜书怀》全文及其注释、译文。
7.2 多媒体资源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诗人杜甫的生平等,可通过PPT或视频形式展示。
7.3 网络资源如有必要,可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的学术讨论或诗歌解读,以丰富教学内容。
第八章:教学时间本节课计划教学时间为45分钟,具体分配如下:8.1 导入:5分钟8.2 新课展示:15分钟8.3 合作探讨:20分钟8.4 课堂小结:5分钟8.5 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第九章:教学拓展9.1 诗人生平介绍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旅夜书怀》公开课教案
![旅夜书怀》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f37951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5e.png)
旅夜书怀》公开课教案1.颔联中的“星”和“月”有何寓意?星”和“月”都是夜晚的常见景象,也是寓意着孤独和迷茫。
诗人在流浪途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孤独和无情,也体现了他自身的孤独和迷茫。
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这句话是怎样描写景物的?这句话通过描写星空和江水的运动,来表现大自然的壮阔和无限。
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命运和生命的无常。
颈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1.颈联中的“名”和“官”有何寓意?名”和“官”都是人们追求的荣誉和地位。
但诗人在流浪途中,深刻地认识到这些虚名和权位的无足轻重,将自己的命运看作是一场孤独的旅行。
2.“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领悟。
他认为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名利,而在于心灵的成长和追求内心的真正意义。
尾联“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尾联中的“沙鸥”有何寓意?沙鸥”是一种孤独的鸟类,常常独自飞翔在大海上。
诗人通过这个形象,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无助,也象征了人类的命运和追求。
2.“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他认为自己的人生就像飘荡的沙鸥一样,随波逐流,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但他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无限,对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五、诗歌鉴赏本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流浪途中的孤独和无助,以及对人生和命运的深刻思考和领悟。
诗人通过对细节的把握和情感的融入,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外在景象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思想内涵。
这首诗作不仅是XXX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
1.赏析“垂”“涌”的表达作用。
诗中的“垂”形象地描绘了群星低垂在广阔的原野上,突出了原野的广袤无垠之感。
而“涌”则形容月亮随波起伏,随着大江滚滚而动荡不定。
这种句法的严谨和“涌”字的奇特,使得这两个词语在诗中的表达作用更加突出。
杜甫诗《旅夜书怀》教案
![杜甫诗《旅夜书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8f1f4c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a8.png)
杜甫诗《旅夜书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旅夜书怀》。
(2)理解诗中的生僻词语和典故,翻译诗句。
(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掌握杜甫的诗歌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从诗人的生活背景出发,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杜甫忧国忧民、关爱苍生的情怀。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旅夜书怀》。
(2)理解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3)掌握杜甫的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诗中生僻词语和典故的理解。
(2)从诗人的生活背景出发,深入解读诗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杜甫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的韵律和意境。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中的生僻词语和典故。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的结构和主题。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中的意象。
(2)引导学生从诗人的生活背景出发,深入解读诗歌。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旅夜书怀》。
3. 调查杜甫的其他诗作,了解其诗歌创作特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旅夜书怀》。
2. 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生僻词语和典故,翻译诗句。
3. 学生能够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掌握杜甫的诗歌风格。
4. 学生能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中的意象。
5.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得到提高。
六、教学策略1. 情景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杜甫生活的时代背景,如唐朝安史之乱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旅夜书怀 公开课
![旅夜书怀 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6628d3f204a1b0717fd5ddd4.png)
旅夜书怀教案教学目标:1、分析诗中的意象特征,总结并掌握诗歌意境型的答题步骤3、把握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教学方法:小组合作。
诵读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都知道一直穷困潦倒的杜甫,好不容易在成都有了一处安身立命之地,好友严武病死,杜甫不得不离开成都,再次开始颠沛流离的漂泊之旅,而这一次的漂泊其实是一条不归路。
《旅夜书怀》就作于离开成都的途中。
那这个“旅”就不同于我们所说的旅游,而充满着人在羁旅的辛酸。
任务一1、反复诵读。
请一生读,要求节奏分明2、再读。
全班齐读。
诗眼是“独”。
任务二1、首联诗人抓住哪些意象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明确:首联抓住“微风”、“细草”、“危樯”、“夜”等意象,描绘了一副微风习习,岸草如丝,夜色茫茫,危樯孤泊的画面,营造了一种宁静孤寂的意境。
可以直接感受到今夜诗人内心的孤寂凄苦之情。
拓展:诗歌鉴赏技巧方法之意象意境题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氛围?说说它与诗歌所表达的感情的关系……)答题步骤:①用生动的较有文采的语言去描绘诗句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描述时注意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运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去理解描绘画面,语言表达要力求准确优美。
②要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尽量多用几个双音节词表述,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与之相吻合的情调的特点的词语。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表述切忌空洞,问答要具体。
例如只答出“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还应答出为什么(或怎么)而“感伤”和来修饰感伤的词语古诗赏析题模式之一:分析诗歌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旅夜书怀公开课教案
![旅夜书怀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b0a897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79.png)
旅夜书怀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旅夜书怀》这首诗;(2)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3)分析诗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2)学会欣赏和评价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旅途生活的感慨;(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2. 诗歌朗读和背诵的技巧;3. 诗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解释。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境的把握和情感的体会;2. 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文、注释、图片等;2. 学生准备《旅夜书怀》诗文文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杜甫及其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思考旅夜书怀的主题和情感。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
4. 诗歌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意境和艺术特色;(2)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
5. 诗歌朗读和背诵(1)学生分组朗读诗文,注意语气和情感的表达;(2)教师挑选学生进行背诵展示,给予评价和建议。
6. 小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2)学生课后拓展学习,欣赏杜甫的其他诗作。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回顾课堂教学过程,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3. 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七、作业布置1. 抄写《旅夜书怀》诗文,加强记忆;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准备参与学习。
八、课后评价1.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2. 学生互评,互相学习,共同进步;3. 家长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鼓励和建议。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贵州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贵州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da1639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1a.png)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贵州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旅夜书怀》的诗意和背景。
1.1.2 分析杜甫的诗歌风格和表达技巧。
1.1.3 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自读、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1.2.2 学会欣赏古典诗歌,培养审美情趣。
1.2.3 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1.3.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1.3.3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内容2.1.1 课文《旅夜书怀》的阅读与理解。
2.1.2 杜甫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的了解。
2.1.3 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的分析。
2.2 教学资源2.2.1 相关杜甫的诗歌资料。
2.2.2 课堂多媒体教学设施。
2.2.3 教学挂图或黑板报。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3.1.1 利用多媒体展示《旅夜书怀》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3.1.2 简介杜甫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
3.2 自主学习3.2.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诗意。
3.2.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3.3 课堂讲解3.3.1 对诗歌进行逐句解析,解释生僻词汇和句式。
3.3.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3.4 课堂练习3.4.1 学生进行诗歌翻译练习。
3.4.2 学生进行诗歌创作练习。
3.5 课堂小结3.5.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
3.5.2 强调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4.1.1 学生能回答出《旅夜书怀》的诗意和背景。
4.1.2 学生能分析出杜甫的诗歌风格和表达技巧。
4.2 课后作业4.2.1 学生能正确翻译《旅夜书怀》。
4.2.2 学生能创作出类似情感的诗歌。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5.1.1 学生对《旅夜书怀》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否提高。
《旅夜书怀》公开课教案
![《旅夜书怀》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6e783e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cd.png)
《旅夜书怀》公开课教案教案:《旅夜书怀》公开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用教材为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旅夜书怀》,文章作者为唐代诗人杜甫。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诗歌的字词理解、句意解析、意象分析、情感抒发以及写作技巧的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 学习并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歌的字词理解、句意解析、意象分析、情感抒发。
难点: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的情感变化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教具:PPT、视频资料。
2. 学具: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播放古典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宁静的学习氛围,然后提问:“你们曾经有过旅行的经历吗?旅行中你们有何感受?”2. 诗歌朗读:学生齐读诗歌,教师指导朗读的节奏与情感。
3. 字词解析: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诗歌,解释生僻字词,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4. 意象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等,理解作者通过意象表达的情感。
5. 情感抒发: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如“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等,理解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忧愁。
6. 写作技巧探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写作技巧,如对仗、排比等,让学生学会欣赏诗歌的修辞美。
7. 课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诗歌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景象,并尝试创作一首小诗。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旅夜书怀》杜甫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背诵《旅夜书怀》。
2. 请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诗歌《旅夜书怀》的讲解,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有所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培养了他们的文学素养。
2023杜甫《旅夜书怀》教案(精选5篇)
![2023杜甫《旅夜书怀》教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ea81c30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e9.png)
2023杜甫《旅夜书怀》教案(精选5篇)杜甫《旅夜书怀》教案篇1【学习要求】1、学习诗歌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表现手法。
2、体会诗人孤苦寂寞、飘泊无依的感情。
3、欣赏杜诗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学习重难点】学习诗歌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表现手法。
【学时安排】1学时【学习过程】一、课前学习(一)学法指导:1.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解,疏通字词,在此基础上反复诵读,感知全诗,背诵诗歌。
2.了解诗歌创作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事迹,仔细阅读全诗,找出文中写景的意象,初步体会诗歌的情感。
(二)尝试练习1、生字(给加点字注音)⑴危樯(qiáng)⑵月涌(yǒng)⑶沙鸥(ōu)⑷何所似(sì)2、词语(解释词语)⑴旅夜:旅途的夜晚⑵危樯:高高的桅杆⑶月涌:月光映着奔流汹涌的长江⑷飘飘:漂泊3、填空⑴本诗的作者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因为所担任的官职又被称为杜拾遗、杜工部。
⑵本诗作者的诗歌大多涉及社会的动荡、人民疾苦,在他的诗歌中可以看到唐代由盛转衰的演变,因此他的诗歌又被称为“诗史”。
他以律诗、古体诗见长,诗歌风格沉郁顿挫。
和李白并称“李杜”,被后人尊为“诗圣”。
⑶本诗写于诗人(年龄段),此时作者正离开四川顺流东下。
在途中,作者看到了非常壮阔的自然之景“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写出原句),在这样的壮景之下却反衬出了诗人孤寂与渺小。
作者希望一生声名是由功业铸就,而非__,但无奈在政治上受人排挤。
对于这一生的漂泊,作者感慨自己就如天地间一沙鸥一样。
⑷“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运用了比喻(修辞)。
诗歌中写近景的句子是“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4、联系书下注解,尝试把诗歌翻译成现代白话文二、课堂探究(一)问题探究1、“旅夜”、“书怀”分别和诗中的哪些诗句对应?作者选择了哪些意象来“书怀”的?答:旅夜对应前四句;书怀对应后四句。
细草、微风、危樯、星垂、月涌2、首联写出这些意象的什么特点?它有什么深意?答:(1)渺小、孤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夜书怀》公开课教案
一、导入新课
中国自古是诗歌的国度,唐诗更负盛名。
唐朝盛产的诗人也有很多。
唐代诗人中,有一个人好像一直是皱着眉头生活的,这个人名叫杜甫。
他瘦而高,拄着一根拐杖,走路慢吞吞,活像人们形容的老朽。
他的眼睛是向下的,有时还半闭着,看上去昏昏欲睡。
这双眼睛却能看见普天下的倒霉事儿,好比观音菩萨能看见人间的疾苦。
所不同的,是观音菩萨法力无边,她能含着动人的微笑救苦救难,而杜甫,只能眉头紧锁,把无边的苦难写进他浩如烟海的诗作中。
今天,我们一起去鉴赏他的一篇这样的诗作——《旅夜书怀》。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1.杜甫,字子美,有“诗圣”之誉,与李白并称“李杜”。
2.杜甫的作品
《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绝句》《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3.杜甫人生的四个阶段
(1)读书壮游时期(712-745)(涉世不深)
(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忧国忧民)
(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
(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
4.本诗的写作背景
当时,杜甫已满53岁,他这一年多来一直寄居在朋友严武家,生活暂时安定。
但不料这一年四月严武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四川,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
且他常年有病,国家时局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无
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生齐读诗歌
2.解析题目
“旅”:旅居、旅途。
“夜”:点出时间。
“书”:写。
“怀”:情怀,感想。
3.诗中哪些诗句与题目相对应?
“旅夜”:“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
“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
4.诗歌体裁
律诗(五言、七言)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绝句(五言、七言)
四、精读诗歌,深入探究
首联“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
1.首联内容与诗题的关系?
首联点明地点、时间和环境。
2.“微风习习,江岸细草如丝,一只竖有高桅的小船,孤伶伶地行驶在江上”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凄凉孤寂,是作者孤独感伤之情的外化。
3.从景物描写中你能说说诗人杜甫的形象吗?
从诗人对细草微风的感知中,看到他夜愁不寐的形象;从“危樯独夜舟”看到他飘泊中的孤寂:融情于景。
颔联“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
1.赏析“垂”“涌”的表达作用。
“垂”,低垂。
因平野广阔,所以群星低垂。
一垂字写出了原野的广阔无边。
“涌”随波起伏。
因大江滚滚,所以水中的月亮才随波起伏。
《四溟诗话》评价说“句法森严,‘涌’字尤奇”。
2.颌联的意境。
雄浑阔大
3.与诗人的情感关系是怎样的?
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
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更显出了诗人的孤独凄苦。
颈联“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
颈联用了反问的语气,若改为陈述句就是:名声不应该因为文章而显著,做官只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辞职。
其言外意为:名声应该因为大济天下而显著,做官不应该因为被排挤而被辞。
委婉的写出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尾联“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
1.尾联的修辞手法:比喻、设问
2.体会这一比喻的情感内涵。
如此江湖落拓,到处飘泊,像个什么?就像那天地之间到处飘飞的一只沙鸥。
诗人自叹身世飘零,无论是身后之名,还是生前之功业,似乎都游离于他。
当这种悲愤交集的情感,外化投射在一只飘零于茫茫天地之间的白鸥时,诗人晚年飘零、孤独、寂寥的形象,便由此铸就了。
五、鉴赏点拨,拓展延伸
1.艺术特色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2.杜甫诗风
沉郁顿挫
如果此时不是杜甫而是李白,大家试想会怎样?
李白会大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样愤世嫉俗之语,李白会“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容不得委屈,有委屈就要像黄河之水一样一泻千里,奔涌而出,所以世人常常用“豪放飘逸”来描述李白,而杜甫,世人常常用另外的四个字“沉郁顿挫”。
“沉郁”意境雄浑开阔,感情深沉悲凉。
“顿挫”,主要指诗歌情感表达的波澜起伏,反复低回。
2.比较《登高》与《旅夜书怀》的相同点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登高》与《旅夜书怀》一样,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与直接抒情相结合。
都体现杜甫的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六、指导朗读,尝试背诵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语调很缓慢,读起来有淡淡的忧伤;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眼前出现一望无际的平野还有波光粼粼的东
流江水,语调低沉而雄浑,这时的杜甫已经感受到自己的孤寂无助,凄苦茫然的漂泊之伤痛;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中杜甫的愤激不平呼之欲出,可是杜甫最后只是无可奈何不无感伤说了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那份呼之欲出的愤激之言就这样硬生生的堵在喉颈。
七、课堂小结
本诗为五言律诗,分成两部分抒写。
前四句为第一部分,写旅夜之景;后四句为第二部分,抒写诗人抑郁苍凉的心情。
孤寂的夜景和悲凉心情浑然融为一体,构成很美的艺术境界。
我们在学着鉴赏这首诗的同时,要学会举一反三,运用我们所学的方法去鉴赏其他诗歌。
八、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本诗
尝试赏析《登高》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