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口语朗读训练教案
教师口语朗读训练教案
![教师口语朗读训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a873cfad51f01dc281f1e0.png)
三、各种文体的朗读
明确了朗读的基本要求,掌握了朗读的基本技能、技巧,这只是朗读的初级阶段,作为一名教师还必须抓住各类不同文体的朗读特点,形成朗读能力与风格的多样化,以期达到朗读的高水准阶段。
爱的感情是气徐声柔的;憎的感情是气足声硬的;悲的感情是气沉声缓;喜的感情是气满声高;惧的感情是气提声凝;欲的感情是气多声放;急的感情是气短声促;冷的感情是气少声淡;怒的感情是气粗声重。如:
他蓦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手来,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
“哲诗”庄子与“诗哲”屈原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文化高峰中文史哲互涵互动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战国时代,经济、政治经历着极度深刻的变化,文化上亦在历史继承和南北交流的基础上总结、革新、开创,从而掀起了中国文化史上灿烂辉煌的第一个高潮。在这个“高峰”和“源头”时代,出现了以“楚辞”为代表的文字,以《左传》、《战国策》为代表的史学和以诸子为代表的哲学,它们体现了整个历史时代的学术造诣和文化水平。而且,三者之间还表现出一种互涵互动的关系:无论是文学、史学还是哲学,其中任何一个学科,都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互相联系、渗透,彼此促进错综地发展的。(赵明《庄周屈原比较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朗读训练基本要领
1.规范化的朗读需要符合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语音标准规范 语意内涵明晰
语气轻重相宜 语调变化有致
速度快慢合体 节奏和谐协调
口语教案——朗读训练
![口语教案——朗读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83eccc14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2b.png)
口语教案——朗读训练
1. 引言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特别是朗读技巧。
通过朗读练,学生可以提高发音准确性、词汇理解和语调运用等方面的能力。
本教案适用于各个年级和水平的学生。
2. 目标
- 提高学生的发音准确性和流利度
- 增强学生的词汇理解和语调运用能力
- 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3. 教学内容和活动
3.1 语音练
- 学生自主听录音,模仿发音并纠正错误
- 分组朗读练,互相评价发音准确性
3.2 词汇理解
- 提供一段简短的文章或短篇小说,让学生阅读并标记不理解的词汇
- 引导学生使用词典或在线资源查找和理解这些词汇的含义
- 学生朗读文章,并在朗读过程中特别注意标记的词汇
3.3 语调运用
- 提供一段包含情感表达的对话或短文,让学生阅读并理解情感表达的语调特点
- 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表演,强调正确的语调运用和情感表达
4. 教学方法和策略
- 调整教学节奏,确保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时间参与朗读练
- 提供个人化的反馈和指导,鼓励学生不断改进
- 创造积极的研究氛围,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和互相支持
- 使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如录音、视频和在线工具
5. 评估和反馈
- 通过听力测试评估学生的发音准确性和流利度
- 提供书面反馈,指出学生在朗读练中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方面
- 鼓励学生和家长参与评估过程,以增强学生的研究动力
6. 结束语
通过本教案的朗读训练,学生将能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更自信地运用英语。
同时,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反馈,学生可以持续改进自己的发音准确性、词汇理解和语调运用等方面的能力。
普通话与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教案项目三 朗读训练:重音与语调课程教案
![普通话与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教案项目三 朗读训练:重音与语调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d35680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a9.png)
重音与语调一、重音(一)重音的含义朗读中,为了准确地表达语意和思想感情,需要加重加强部分读音,以强调文本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词句,使文章的重点内容听起来更清晰、更突出。
被强调的那些词句就称作重音。
朗读过程中,在同一句话中,由于重音位置不同,句子的意思会发生巨大变化。
【经典案例】①我请你吃饭。
(请你吃饭的不是“别人”)②我请你吃饭。
(怎么样,给面子吧?)③我请你吃饭。
(不请“别人”)④我请你吃饭。
(不请你“唱歌”)(二)重音的确定朗读前,要熟悉作品内容,分析出词语在表达意义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而明确每一句话中应该进行强调和突出的音节或词语。
注意“重音”与“非重音”是相对存在的一对概念。
确定重音时要遵循“少而精”的原则。
重音的确定没有固定模式和方法,只能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朗读的目标,才能准确地进行确定。
1.依据语法结构而确定的语法重音对于普通的句子,通常没有特殊的感情色彩,也没有要特别强调的用意,重音就需要依据语法结构去确定,这类重音叫做语法重音。
通常包括短句中的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代词等。
朗读时,对于语法重音不必过分强调,只要读得略重一点就可以。
2.依据语意感情而确定的逻辑重音作品中经常会有一些句子,情感特殊、结构复杂、意义曲折,重音的确定必须在特定的语境中,联系上下文加以观察和推敲,这类重音叫逻辑重音。
任何语句都是由语法、逻辑、感情三方面组成的,因而都具有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
朗读是用有声语言进行表达的动态过程。
在实际朗读中要综合使用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
逻辑重音同语法重音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
当二者不一致时,语法重音必须服从逻辑重音。
(三)重音的类型1.并列性重音在段落、语句中有并列关系的词或短语,通常用并列连词或者顿号体现,为了使事物的特征突出,需要并列性重音。
【经典案例】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呈给你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呈给吻过我的唇,呈给你泥黑的温柔的脸颜,呈给你养育了我的乳房,呈给你的儿子们,我的兄弟们,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
中职语文教案:口语交际——朗诵
![中职语文教案:口语交际——朗诵](https://img.taocdn.com/s3/m/ffc74f28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7f.png)
设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内容及组织过程
个案补充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内
容
一、复习回忆
1.教师口头提示:上学期学习了阅读知识,请大家回忆相关内容。
2.学生自由回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
3.学生讨论交流回忆的结果。
4.学生用笔勾勒阅读知识内容提要。
5.学生代表口答。
6.教师口头小结学生口答情况。
如何做到表现适度、不瘟不火?
(3)借助手势传情达意
手势,是用手和用胳膊的动作与造型来表达思想感情。手势的含义十分丰富,在姿态语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阅读文本54页,明确手势划分类型
师:语气、表情、手势,都具有传情达意的功能。在大方得体的前提下,与朗诵的内容相结合,突出朗诵重点就行了,切记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气足声硬易于表现愤恨之情
气缓声沉适宜表现悲哀之情
气舒声平可表现陶醉之情
总之、不同的语气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
(2)借助表情传情达意
表情,是指面部表情,即眼、眉、嘴以及头等配合的协同动作
运用面部表情要遵循以下原则
发自内心真诚自然
与表达内容和现声气氛相适应
表现适度、不瘟不火
有鲜明感
提问学生回答:
在愉快的场合和悲哀的场合分别该用什么样表情?
可以分成5个小组。
学生任一小组代表诵读其作品。
学生相互评价代表诵读质量。
教师公开、客观评价。
教师范读示例。
五、小结布置作业
教师小结全课内容。
布置本课作业:课后自己寻找诵读材料加以练习诵读技巧。
普通话与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教案项目三 朗读训练:停连与速度课程教案.pptx
![普通话与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教案项目三 朗读训练:停连与速度课程教案.pptx](https://img.taocdn.com/s3/m/57d4f578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ba.png)
于深入钻研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只有真正领会到位了,才能借助朗读的技巧,更好地表达作品和作者 的思想感情,发挥朗读的作用。语速通常与以下几方面直接相关。
(一)不同的场面
.急剧变化的场面宜用快读。
【经典案例】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雷声轰响。波 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 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看吧,它 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
在朗读实践中,要根据文本内容的实际和思想感情的变化,再结合个人的生活体验,再附以语速、节奏、重音 、语气等各项技巧,才能创造性地灵活地运用停连,达到效果的最优化。
二、语速
语速就是朗读时节奏的快慢。说话的速度是由人的感情决定的,朗读的速度则与文章的思想内容相联。不同文 章的内容不同,表达的思想情感也存在差别,所以,有的文章需要读快一些,有的文章需要读慢一些,有的文章是 部分内容读得快一些,其他部分读得慢一些,还有的部分需要逐渐加快或逐渐放慢。节奏的把握应当立足整篇文章 ,整合具体内容、结构层次、情感思想,掌握好节奏上的速度,以声音表现情感,声音和情感合并同行,需要考虑 结构层次、段落分布的区别和联系,需要考虑声音的力度和速度的主从、承续对比与分合。要正确地掌握语速,关 键在
幼师口语朗诵教案模板及范文
![幼师口语朗诵教案模板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172e183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1d.png)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口语朗诵的基本技巧,学会运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表达情感。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自信心和舞台表现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朗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口语朗诵的基本技巧,能够正确运用抑扬顿挫的语调。
2.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的舞台表现力,使他们在朗读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材、PPT、背景音乐、小奖品等。
2. 环境布置:宽敞明亮的教室,布置成舞台效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一段优美的背景音乐,引导幼儿进入课堂氛围。
2. 教师简要介绍本次口语朗诵课的内容和目标。
(二)基本技巧讲解1. 教师讲解口语朗诵的基本技巧,如:呼吸、发音、语调、节奏等。
2. 通过PPT展示相关技巧,使幼儿更加直观地了解。
(三)示范与模仿1. 教师示范一段口语朗诵,让幼儿跟随模仿。
2.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教师逐一指导。
(四)分组练习1.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段适合的朗诵材料。
2. 小组成员共同讨论,确定朗诵的分工和技巧。
3. 每组进行朗诵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展示与评价1. 每组轮流进行朗诵展示,其他组员认真倾听。
2. 教师对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3. 鼓励幼儿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六)总结与反馈1. 教师对本次口语朗诵课进行总结,强调口语朗诵的重要性。
2.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3.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口语朗诵练习。
五、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本次口语朗诵课的实际情况,总结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
2. 分析幼儿的学习情况和表现,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教案范文:《童年的故事》口语朗诵教学活动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口语朗诵的基本技巧,学会运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表达情感。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自信心和舞台表现力。
《教师口语》教案设计
![《教师口语》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e415f2e9e3143323868930d.png)
《教师口语》教案设计一般口语交际训练第一节、朗读技能训练一、朗读的基本要求二、朗读的基本技巧第二节演讲技能训练一、演讲的本质与特征二、演讲的有声语言三、演讲的无声语言四、演讲的分类五、演讲的应变技能第三节听说技能训练一、听话技能训练二、说话技能训练第二章一般口语交际训练第一节朗读技能训练所谓朗读,就是清晰响亮地把书面材料念出来,它是一种把诉诸视觉的书面语言转化为诉诸于听觉的有声语言活动。
朗读的特点是口语化、艺术化和针对性。
一、朗读的基本要求(一)发音准确(二)吐字清晰吐字归音总的要:咬住字头和字颈,发响字腹,收全字尾。
30(三)传情达意(四)自然流畅二、朗读的基本技巧(一)重音重音是指在句子中某个词语说得特别重或者特别长。
1、分类结构重音:这类重音与句子的结构有关;老王看.了。
(重音在“看”)如果句中有了宾语,则宾语较重,如老王看书.了。
(重音在“书”)如果句中有修饰语,则修饰语较重,如楼.上的老王看书了。
(重音在“楼”)如果句中出现疑问词,那就表明了人们关心所在,如谁.看书了?(重音在“谁”)强调重音:这类重音与演讲者强调的某个潜在语义有关。
(谁说不是啊!)(不是别人。
)(不是举着。
)(提着的是灯笼)(不是在跑。
)可是我们联系上文:“不信,请看那朵流星”,就可以判定,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重音应该落在“灯笼”上,因为只有这样,才30能与“流星”挂起钩来。
2、表现方法①重音重读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写吧!②重音慢读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进亲人坏。
③重音轻读我站在天安门前,深情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着,盼望练习:我的“自白书”然任脚下响着沉重的脚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祈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30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家王朝。
幼师口语朗诵教案模板范文
![幼师口语朗诵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190fc5e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e4.png)
适用年龄: 4-6岁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培养幼儿对朗诵的兴趣,学习基本的朗诵技巧。
2.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表现力,激发他们对语言艺术的热爱。
3. 能力目标:提高幼儿的语音表达能力,增强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1. 诗歌或故事材料,适合幼儿朗诵的版本。
2. 适合朗诵的背景音乐。
3. 口语朗诵示范视频或录音。
4. 适合幼儿使用的朗诵道具(如小话筒、小帽子等)。
5. 小组讨论用的白板或黑板。
活动过程:一、热身活动(5分钟)1.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简单的呼吸练习,如深呼吸、慢吐气等。
2. 通过简单的绕口令或儿歌,让幼儿熟悉声音的抑扬顿挫。
二、导入活动(5分钟)1. 教师播放朗诵示范视频或录音,引导幼儿观察朗诵者的表情、语调和肢体语言。
2. 提问幼儿:“你们觉得这位朗诵者朗诵得怎么样?为什么?”三、朗诵技巧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朗诵的基本技巧,如呼吸控制、节奏感、情感表达等。
2. 通过具体的例子,如诗歌中的押韵、节奏等,帮助幼儿理解。
四、小组讨论与实践(15分钟)1.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诗歌或故事进行朗诵。
2. 每组讨论如何分配角色,如何配合朗诵。
3. 教师提供道具,如小话筒、小帽子等,增加朗诵的趣味性。
五、小组朗诵展示(15分钟)1. 每组轮流进行朗诵展示。
2. 教师和同学给予评价和鼓励。
3. 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分享朗诵过程中的心得。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强调朗诵的重要性。
2.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朗诵练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延伸:1. 安排家庭作业,让幼儿在家中与家人一起朗诵,增进亲子关系。
2. 定期举办幼儿朗诵比赛,提高幼儿的朗诵水平。
注意事项:1. 教师在讲解朗诵技巧时,要尽量简单明了,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
2. 鼓励每个幼儿都参与朗诵,给予每个幼儿展示自己的机会。
3. 关注幼儿的情感变化,适时给予鼓励和安慰。
口语教案——朗读训练
![口语教案——朗读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0c7cd62d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10.png)
口语教案——朗读训练1. 引言本教案旨在提供一种针对口语训练的朗读训练方案。
通过朗读训练,研究者可以提高发音、语调和语速,增强口语表达的自信。
本教案适用于各级口语研究者,可以在课堂上或者个人自学中使用。
2. 教学目标- 提高研究者的发音准确性和语音语调的自然性;- 培养研究者的朗读技巧,包括表达感情和强调重点;- 增加研究者的口语流利度和语速;- 培养研究者的自信心,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
3. 教学内容3.1 选择合适的朗读材料选择适合研究者口语水平和兴趣的朗读材料非常重要。
可以选择短篇文章、诗歌、对话等。
3.2 分析文本结构和意义在开始朗读之前,研究者应该先理解文本的结构和意义。
可以提供适当的背景知识和词汇解析。
3.3 注重发音和语调训练通过朗读,重点训练发音准确性和语音语调的自然性。
可以利用录音设备进行自我评估和改进。
3.4 强调感情和重点研究者在朗读过程中应该注重表达感情和强调重点。
可以通过变换语速、音量和语调来达到这个目的。
3.5 提高语速和流利度逐渐增加朗读的语速,帮助研究者提高口语流利度。
可以使用计时器进行练。
4. 教学步骤4.1 意义解析解释文本的意义和背景,帮助研究者理解朗读的内容。
4.2 声音练进行发音和语调的练,帮助研究者提高口语表达的自然度。
4.3 朗读训练研究者开始朗读指定的材料,并尝试表达感情和强调重点。
4.4 语速练逐渐增加朗读的语速,让研究者适应更快的口语表达。
4.5 反馈和评估提供研究者的朗读录音和反馈,帮助他们改进发音、语调和语速。
5. 教学评估通过研究者的朗读录音进行评估,主要考察发音准确性、语音语调的自然性、口语流利度和表达感情的能力。
6. 教学资源- 适合口语训练的朗读材料;- 录音设备或手机录音功能;- 计时器。
7. 总结通过朗读训练,学习者可以提高口语表达的准确性、自然性和流利度。
本教案提供了一套针对口语训练的朗读训练方案,旨在帮助学习者达到更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大学教师口语朗读教案模板
![大学教师口语朗读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4273df5f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de.png)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普通话的语音、语调、语速等基本要素,提高朗读水平。
2.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
3.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普通话语音、语调、语速等基本要素的讲解与示范。
2. 朗读技巧的讲解与示范,包括停顿、重音、语气、节奏等。
3. 选择适合学生的文学作品进行朗读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关注朗读在大学课堂中的重要性。
2. 简要介绍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二)语音、语调、语速讲解与示范1. 讲解普通话语音、语调、语速的基本要素,并举例说明。
2. 通过示范朗读,让学生直观感受语音、语调、语速在朗读中的重要性。
(三)朗读技巧讲解与示范1. 讲解朗读技巧,如停顿、重音、语气、节奏等。
2. 通过示范朗读,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朗读技巧。
(四)文学作品朗读练习1. 选择适合学生的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朗读错误。
(五)朗读比赛1. 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
(六)总结与反馈1. 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 收集学生反馈意见,改进教学方法。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普通话语音、语调、语速等基本要素的掌握程度。
2. 学生朗读技巧的运用能力。
3. 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普通话语音、语调、语速等基本要素的教学视频。
2. 朗读技巧讲解与示范的教学视频。
3. 适合学生的文学作品。
六、教学时间安排1. 导入:5分钟2. 语音、语调、语速讲解与示范:10分钟3. 朗读技巧讲解与示范:15分钟4. 文学作品朗读练习:20分钟5. 朗读比赛:15分钟6. 总结与反馈:5分钟七、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3. 注重朗读技巧的实践运用,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大学教师口语朗读教案
![大学教师口语朗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3c6f59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d3.png)
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朗读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
2.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3. 帮助学生掌握朗读的基本技巧,提高朗读水平。
教学内容:1. 朗读的基本概念及重要性2. 朗读的技巧与方法3. 朗读的实践与应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朗读的概念及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朗读的经历和感受。
二、朗读的基本概念及重要性1. 教师讲解朗读的定义、目的和意义。
2. 学生思考并讨论朗读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作用。
三、朗读的技巧与方法1. 教师介绍朗读的基本技巧,如呼吸、吐字、停顿、语调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朗读技巧,体会其作用。
四、朗读实践1. 教师挑选一篇适合学生朗读的文章,进行朗读示范。
2. 学生分组朗读,互相点评,共同进步。
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朗读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朗读心得。
二、朗读技巧深化1. 教师针对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2.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错误。
三、朗读实践与应用1. 教师挑选一篇适合学生朗读的文章,进行朗读比赛。
2. 学生分组朗读,评选出最佳朗读者。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朗读技巧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朗读感受,反思自己的不足。
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朗读水平的提升。
3. 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资源:1. 朗读教材及相关教学视频。
2. 适合学生朗读的文章。
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 适当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3.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
朗诵口才训练小班教案
![朗诵口才训练小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27b939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49.png)
朗诵口才训练小班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朗诵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朗诵兴趣和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朗诵习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的朗诵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朗诵,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朗诵习惯。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熟悉朗诵的技巧和方法,准备好朗诵的文本和音乐。
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好自己喜欢的朗诵文本,如诗歌、散文等。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朗诵的氛围。
2. 教师示范朗诵,让学生感受到朗诵的魅力和美感。
3. 讲解朗诵的技巧和方法,如语调、语速、停顿等。
4. 组织学生进行朗诵训练,让学生分组进行朗诵比赛。
5. 对学生的朗诵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朗诵的水平。
6. 鼓励学生多加练习,培养良好的朗诵习惯。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的朗诵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学生的朗诵兴趣也得到了培养。
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学生的朗诵表情和语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下节课我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帮助学生提高朗诵的水平。
六、教学延伸。
1. 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的朗诵兴趣。
2.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朗诵比赛和活动,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
3. 组织学生进行朗诵交流会,让学生相互学习、交流,提高朗诵的水平。
七、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的朗诵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学生的朗诵兴趣也得到了培养。
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学生的朗诵表情和语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下节课我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帮助学生提高朗诵的水平。
八、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朗诵的兴趣很大,但是在朗诵的表情和语感上还有一定的欠缺。
下节课我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帮助学生提高朗诵的水平。
九、教学延伸。
1. 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的朗诵兴趣。
朗诵训练教案
![朗诵训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b9b416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bb.png)
朗诵训练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朗诵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包括语音、语调、重音、停顿等。
2、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使他们能够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各类文学作品。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增强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纠正学生的语音错误。
(2)学会运用语调、重音、停顿等技巧来表达作品的情感和意境。
2、难点(1)如何让学生在朗诵中自然地融入情感,避免做作和夸张。
(2)对于不同体裁和风格的作品,如何选择合适的朗诵方式。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朗诵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巧,让学生有初步的了解。
2、示范法教师进行示范朗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朗诵的魅力和正确的表现方式。
3、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逐渐掌握朗诵技巧,提高朗诵水平。
4、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作品的内涵和朗诵要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精彩的朗诵音频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学生对朗诵的感受和理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知识讲解(15 分钟)(1)介绍朗诵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讲解语音的基本知识,如声母、韵母、声调的正确发音方法,纠正学生常见的语音错误。
(3)讲解语调的变化,包括高升调、降抑调、平直调、曲折调等,以及它们在表达不同情感时的运用。
(4)讲解重音和停顿的作用和类型,如语法重音、逻辑重音、感情重音,以及语法停顿、逻辑停顿、感情停顿等。
3、示范朗诵(10 分钟)教师选择一篇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或小说片段,进行示范朗诵。
在朗诵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刚才讲解的技巧,将作品的情感和意境充分展现出来,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朗诵的魅力。
4、学生练习(20 分钟)(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进行练习朗诵,可以是个人练习,也可以是小组练习。
(2)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在朗诵中出现的问题。
5、讨论与分享(15 分钟)(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在朗诵练习中的体会和遇到的问题。
普通话教案——朗读说话训练
![普通话教案——朗读说话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b621ec0f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d2.png)
普通话教案——朗读说话训练概述本教案旨在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朗读和说话的能力,特别是在普通话方面。
通过这个训练,学生将能够更加流利、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增强口语表达的自信。
目标- 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朗读准确性和流利度。
-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 增强学生自信心,减少语言障碍。
教学步骤第一步:词汇练在开始朗读训练之前,进行一些词汇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词汇。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词汇练题,让学生逐个进行朗读并熟练掌握这些词汇。
第二步:模仿朗读教师可以选择一段适合学生水平的短文或句子,进行朗读示范。
学生应模仿教师的发音、语调和语速进行朗读练。
教师可以逐句进行示范和指导,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和语调。
第三步:小组练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段落或对话进行练。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朗读并互相提供反馈。
教师可以提供指导和纠正学生发音错误的地方。
第四步:个人朗读学生个人进行朗读练,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或材料。
学生应尽量让自己的发音准确、流利,并注重语调和语速的控制。
第五步:对话练学生可以结对或分成小组进行对话练。
通过训练,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对话内容,并且能够自如地用正确的普通话回答问题或进行表达。
参考材料- 普通话教材- 普通话发音录音资料以上是一份普通话教案,通过这个训练,学生将能够提高普通话朗读和说话的能力,并增强自信心。
希望此教案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口语小学五年级朗读练习教案
![口语小学五年级朗读练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9bc79a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a5.png)
口语小学五年级朗读练习教案一、引言口语交流能力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而朗读是培养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本教案旨在为小学五年级学生设计一节朗读练习课,以提高他们的发音准确性和表达流利度。
二、目标1. 能准确朗读课文中的单词、句子和段落。
2. 能流利地朗读课文,注重语音语调的使用。
3. 能通过练习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 课前准备教师将准备一篇适合五年级学生水平的短文。
可以选择一篇小故事、诗歌或简短的新闻报道作为朗读材料。
2. 导入活动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如:“你们知道朗读是什么吗?”、“平时你们都喜欢用什么方式朗读?”等等。
3. 听读练习教师先以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整篇课文,让学生跟读。
此时教师要注意语音语调的突出,例如强调句子中的关键词、使用正确的停顿等。
4. 词汇练习教师将课文中一些生词或难读的单词提取出来,让学生集中练习。
学生可以分组或个别朗读这些单词,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和纠正。
5. 句子练习教师将课文中的句子提取出来,让学生依次朗读。
可以使用多种方式进行练习,如分角色朗读、快速朗读、慢速朗读等。
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发音、语调的正确使用。
6. 段落练习将整篇课文分为几个段落,让学生分组朗读各自负责的段落。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段落之间的转折和衔接,加强语音语调的适应。
7. 表演环节为了增加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可以设置一些表演环节。
例如,让学生选择一个角色,表演出课文中的对话或故事情节。
教师可以给予表演时的鼓励和赞赏。
8. 总结评价课程结束前,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总结评价的环节。
例如,分别评选出最准确朗读、最流利朗读、最有感情表达等不同方面的学生表现,并给予奖励和鼓励。
四、课堂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表现,包括发音准确性和流利度等方面。
2. 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例如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五、拓展活动1. 让学生自己找一篇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朗读,鼓励他们在课后继续练习。
幼师口语朗诵教案模板范文
![幼师口语朗诵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969fb33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23.png)
课时安排:1课时年级:大班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朗诵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2. 让幼儿学会正确的朗诵技巧,包括停顿、语调、语速等。
3. 通过朗诵活动,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1. 幼儿能够正确、流畅地朗诵课文。
2. 幼儿能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适当的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1. 幼儿能够掌握朗诵的基本技巧,如停顿、语调、语速等。
2. 幼儿能够在朗诵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使朗诵更具感染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课文内容、图片、音乐等)。
2. 口语朗诵示范视频。
3. 朗诵活动道具(如头饰、道具等)。
4. 舒适的朗诵场地。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引导幼儿静心聆听。
2. 提问:“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让我们一起用心去感受故事中的美好吧!”二、新课导入1. 教师展示课文内容,带领幼儿朗读课文,注意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刚才听到了什么?请说一说你们对课文的理解。
”三、朗读示范1. 教师播放一段优秀的朗诵示范视频,引导幼儿观察朗诵者的动作、表情、语调等。
2. 分析示范视频中的朗诵技巧,如停顿、语调、语速等。
四、分组练习1. 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篇课文进行朗诵练习。
2. 教师巡视指导,对每个小组的朗诵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五、朗诵展示1. 每个小组进行朗诵展示,其他小组认真聆听。
2. 教师点评每个小组的朗诵,对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表扬。
六、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次课的收获,强调朗诵的重要性。
2. 鼓励幼儿课后多进行朗诵练习,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朗诵表现,了解他们对朗诵技巧的掌握程度。
2. 收集幼儿课后朗诵练习的情况,了解他们的进步情况。
备注: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确保教学效果。
教师口语训练教案
![教师口语训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a4a224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ea.png)
教师口语训练教案教案标题:教师口语训练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教师改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其自信心;2. 培养教师良好的发音、语调和流利度;3. 提供有效的口语训练方法,以便教师能够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沟通。
教案步骤和活动:1. 热身活动(5分钟)- 提供一些简单的发音练习,如舌头卷曲、唇齿发音等,以锻炼教师的嘴部肌肉。
- 进行简单的口语练习,如快速说数字、字母等。
2. 口语模仿(15分钟)- 播放录音或教师朗读一段简短的对话或短文。
- 让教师跟读并模仿录音或朗读,注意发音、语调和音调。
- 提供一些常见发音错误的例子,并纠正教师的发音错误。
3. 对话练习(15分钟)- 将教师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份对话题目。
- 要求小组内的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准备并表演对话。
- 鼓励教师使用正确的语音、节奏和语调表达。
4. 角色扮演(20分钟)- 提供一些真实场景的角色扮演情境,如家长会、学生问题咨询等。
- 教师分成小组,轮流扮演不同的角色,并进行对话练习。
- 给予教师反馈和建议,提醒他们注意发音、流利度和语调。
5. 讲解技巧和策略(10分钟)- 向教师介绍一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技巧和策略,如练习口语的习惯、学习常用短语、提高说话速度等。
- 与教师分享一些自信心建设的方法,如参加演讲比赛、与同事分享教学经验等。
6. 总结和反思(5分钟)- 与教师讨论他们对本节课程的感觉和经验。
- 鼓励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运用所学的口语训练技巧。
教案评估方法:1. 对话表演评分:根据教师的发音、语调和流利度进行评分。
2. 口语训练心得:要求教师写下自己在此次训练中的体会和收获,并通过教师讨论或个人面谈的方式进行评估。
教案延伸活动:1. 提供教师口语训练的资源和网站链接,让教师可以在自己的时间进行口语练习。
2. 定期组织教师口语俱乐部,提供一个交流和实践口语技能的平台。
3. 建立一对一的教师培训计划,根据每位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和辅导。
“教师口语”课教案4
![“教师口语”课教案4](https://img.taocdn.com/s3/m/2d1e6cc38762caaedd33d4d9.png)
---------------------------------------------------------------最新资料推荐------------------------------------------------------“教师口语”课教案4教师口语课教案教学课题:朗诵施教时间:第七、八周教学目标:1、思想:激发学生对朗诵的热爱。
2 、知识:朗诵的特点、要求;朗诵的前期准备技巧与现场表达技巧。
3、能力:正确感受作品、生动朗诵的能力。
教学难点、重点:朗诵的前期准备技巧与现场表达技巧教学准备:练习材料教学课时:2 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朗诵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源远流长;同时又是一门年轻的艺术,永葆青春。
成功的朗诵可以通过有声语言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弥补书面语言情感表达的局限性,使文学作品富有更强的感染力。
(一)关于朗诵 1、朗诵的含义。
朗,指声音清晰、响亮;诵,即诵读。
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1 / 18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亦即把文学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
2、朗诵与朗读的区别。
首先,朗诵的手段比朗读要多。
朗诵带有明显的表演成分。
其次,朗诵的语调比朗读丰富。
朗诵很注重语势、重音、停顿和节奏的处理,富有很强的音乐性;而朗读虽然也讲究抑扬顿挫,但只要注意语意清楚、舒缓不迫、字字分明就行,语调变化不必太大。
再次,朗诵的文体范围比朗读小。
朗诵的对象一般是文学性的作品,主要是诗歌、散文,兼及小说、寓言以及话剧和影视剧中的台词等;而朗读则涵盖各种文体。
3、朗诵的特点(1)音声性练声既是基础性的工作它是进行诗歌朗诵的必备条件,也是贯穿始终的工作它制约着诗歌朗诵水平提高的幅度。
(2)规范性规范性主要表现在朗诵所选择的文字作品和所使用的语言上。
一般来说,朗诵时选择的文字作品都是规范的,另一方面,要求朗诵诗歌要使用普通话。
幼教口语朗读教案模板范文
![幼教口语朗读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bc25932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39.png)
一、课程名称:幼儿口语朗读教学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朗读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2. 让幼儿学会正确地朗读,注意语气、语调、节奏和停顿。
3. 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教学重点:1. 让幼儿学会朗读的方法和技巧。
2. 让幼儿在朗读过程中注意语气、语调、节奏和停顿。
五、教学难点:1. 如何让幼儿在朗读时保持专注,提高朗读质量。
2. 如何让幼儿在朗读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朗读课文、图片、音频等。
2. 教学工具:朗读书籍、卡片、录音设备等。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用生动的语言介绍朗读的重要性,激发幼儿的兴趣。
2. 展示一些朗读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内容。
(二)朗读示范1. 教师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节奏和停顿。
2. 教师对朗读技巧进行讲解,如:如何把握节奏、如何停顿等。
(三)分组朗读1. 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个朗读代表。
2. 教师指导各小组进行朗读练习,注意纠正发音错误。
(四)朗读比赛1. 各小组进行朗读比赛,评选出最佳朗读小组。
2. 教师对朗读比赛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五)朗读延伸1. 教师播放音频,让幼儿跟读。
2. 教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对课文内容进行创编。
(六)总结与反思1. 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朗读的重要性。
2. 幼儿分享自己的朗读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表扬。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朗读过程中的表现,了解其朗读水平。
2. 收集幼儿朗读作品,评估其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
2. 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附注】1. 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认知水平,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2.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幼儿的朗读兴趣,激发其创造力和想象力。
3.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语法停顿。又叫自然停顿,一个词中间是不能停顿,如“新疆代表团长途跋涉来到北京”,念成“新疆代表团长,途跋涉来到北京”,就把意思搞反了。从语法上说中心语与附加语往往有一个小小的停顿,书面语用标点符号表示的地方要停顿,停的时间长短不一样,哪些地方该停呢?停顿时间是:句号(包括问号、感叹号)>分号>冒号>逗号>顿号。从结构上,是段落>层次>句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朗读训练基本要领
1.规范化的朗读气轻重相宜 语调变化有致
速度快慢合体 节奏和谐协调
停顿长短恰当 情感鲜明适度
2.不同文体,朗读风格不一:
政论性文字材料——庄重(语音发音饱满,以中音区为主)
记叙文体——逼真、生动、绘声绘色、入情入景
连接的表现力。连接就是在书面上标有停顿的地方赶快连起来,不换气、不偷气,一气呵成,连接的作用,第一,是渲染气氛,第二,增强气势,能表达激情推进内容;表现停连技巧有三:一是气息要调解。比较大的停顿地方要换气,小的停顿要偷气(不明显的换气),另外要就气(一气呵成);第二,接头要扣“环”。即两个内容相联的句子,第一句的节尾压低,第二句的起音也要低,这样两个句子中的音位差就小,给人感觉环环相扣。第三,层次要“抱团”。句子的末尾音节不要往下滑,每层的意思要有鲜明的起始感、整体感。
教师口语朗读训练教案
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掌握朗读的技巧及各种文体的朗读
教学
重点
1.朗读的技巧
2.各种文体的朗读
教学
难点
1.朗读的技巧
2.各种文体的朗读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朗读的技巧及各种文体的朗读 3课时
朗读检测 1课时
授课内容
【新课导入】
朗读是口语交际表达的基础。练习好朗读有利于我们掌握口语交际的语言表达。
慢节奏:叙述一件事情,描写一处景物,表现一次行动的迟缓节奏宜慢;表现平稳,沉郁、失望、悲哀情绪节奏宜慢。快节奏:表现情绪紧张、热烈、欢快、兴奋、慌乱、惊惧、愤怒、反抗、驳斥、申辩时宜快节奏。
节奏调度的几个原则:1、感情原则。2、语境原则。根据语言的环境调整。3、内容原则。根据内容调整。
节奏美体现方式:1、步韵。如:写文章时要体现节奏美,可用几个句子像散文诗那样压一下韵;2、对应。包括运用对比句和对偶句;3、排比句。4、复沓。反复使用形式和意义相近的词、句、段;5、层递。一层递一层;6、联珠和回环。联珠即把第一个句子末尾的词作第二个句子开头的词,回环即是一个词反复运用,如:“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2)语调的基本类型。一般分四类:平直调,上扬,曲折,下降。用不同的语调所表达的意思就完全不一样。平直调:多用于陈述、说明的语句。表述庄重、严肃、回忆、思索的情形,表现平静、闲适、忍耐、犹豫等感情或心理。下降调:多用于感叹。有些陈述句,常表示祈求、命令、祝愿、感叹等方面内容,表现坚决、自信、肯定、夸奖、悲痛、沉重等。上扬调:多用于疑问句、反问句,或某些感叹句、陈述句。适用于提问、称呼、鼓动、号召、训令等场合,表达激昂、亢奋、惊异、愤怒等情绪。曲折调:多用于语意双关、言外之意、幽默含蓄、意外惊奇、有意夸张等地方,表示惊讶、怀疑、嘲讽、轻蔑等心绪。在实际应用中四个语调不是孤立的,语调变化不以句子为单位体现,而表现在语流中的千差万别的变化。
b.逻辑停顿。是根据要强调的停顿,苏联研究表演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如果没有逻辑的停顿的语言是文体不通的话,那么没有心理停顿的语言是没有生命的。逻辑停顿是表达感情的需要。
c.感情停顿。又叫心理停顿,逻辑停顿为理智服务,感情停顿为感情服务,表示一种微妙和复杂的心理感受而作的停顿。 D.特殊停顿。为加强某种特殊效果或应付某种需要所作的停顿。停顿的表现力:第一,可以变含糊为清晰,如:“最贵的一张(停)值一千元”,表示最贵的只有一张,其它的不足一千元;第二,变平淡为突出;第三,变平直为起伏。如“大堤上的人/谁/都明白”就有起伏:第四,变松散为整齐;有些排比句通过停顿变得很美,节奏很好,如写交通安全的一篇演讲稿:“每天的太阳是您的,晚霞是您的,健康是您的,安全也是您的”,要声断,气不断,情不断。要重复强调的是停顿不是中断,只是声音的消失,它绝对是气流与感情连起来的,有停就有连,而且某种激烈、紧张的情况下需要连接。
3.节奏变化技巧
说话要有节奏,该快的时候快,该慢的时候慢,该起的时候起,这样有起伏有快慢,有轻重,才形成了口语的乐感和乐耳动听,否则话语不感人,不动人,口语中有带规律性的变化,叫节奏,有了这个变化语言才生动,否则是呆板的,有位意大利的音乐家,他上台不是唱歌,他把数字有节奏的、有变化的从1数到100,结果倾倒了所有的观众,甚至有的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可见节奏在生活中是多么重要。节奏与语速有关系,但不是一回事,语速只表示说话的快慢,节奏包括起伏、强弱。
议论文体——立场鲜明、褒贬色彩鲜明、语言铿锵有力、表达简洁利落
说明文体——关键词、中心词加重分量
二、朗读的技巧训练
(一)外部技巧:
1.重音运用
生活中经常运用重音,重音在生活中必不可少。如,“这篇文章的大意是什么”,“大意”是大概的意思,如果把“意”轻念,就是“粗心”的意思。所以,重音具有区别词意的作用,读重读轻表达的意思不一样,重音可分为三种:1、语法重音。是按句子的语法规律重读的音,2、逻辑重音。是根据演讲说话的内容和重点自己确定。3、感情重音。是表达强烈的感情或细微的心理来安排。重音不一定重,有时放轻也起了强调的作用。重音有二种,一种是重重音,一种是轻重音。重音怎样体现?一是加大音量,二是拖长音节,三是一字一顿,四是夸大调值(调值有一个五度表:一声55,二声35,三声214,四声51)。
4.语气的控制技巧
语气包含五个涵义:一是“式”指语法形式;二是“调”指语音的调,三是“理”指逻辑的推理,四是“采”修辞的文采,五是“色”发声的气色,由这五个方面综合包括在一个“情”字,要恰到好处表达感情必须要在这五个方面下工夫。
(1)语气的感情色彩。是指语句内在的具体感情的积极运动的显露,它表现在声音气息的变化上。一般说,表达“爱”气徐声柔,表“憎恨”气足生硬,表“急”气短声促,表“喜”气满声高,表“怒”气粗声重,表“悲”气沉声缓,表“惧”气提声滞,表“疑”气细声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