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施工沉降观测技术.
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应用
物 、动 力设 备 基础 、连 续 生产 设 施 基础 、滑 坡监 测 及 重 要古 建 筑 物 等 均要 进 行 沉 降观 测 ,特 别 在 高层 建 筑 物 施 工过 程 中应 用沉 降 观 测 技术 加 强 过 程监 控 ,以免 造 成 巨大 经 济 损 失 。 因此 ,深 化 对
在 高层 建 筑 物 沉 降 观 测 中 .为 了 及 时 有 效 并 准确 的 掌 握 高层 建 筑 物沉 降情 况 .一般 对 沉 降观 测 设定 了五 大原 则 。 即基 准
点 、工 作 基 点和 被 观 测 物 的沉 降 观测 点 在 内的 沉 降观 测 点位 要 稳
精 密度 水 准仪 为 进一 步 降低 测 量 误 差 .还 需 选 择 受环 境 及 温 差
据。 4. 观 测 必 须 遵 循 的 原 则
物使 用 阶 段 都需 对 建 筑进 行 沉 降观 测 。 为 了能 精 确 反 映 出建 筑物
在荷 载 不 断 加大 的情 况下 的建 筑物 沉 降 情 况 ,我 们 规定 对 建 筑 物 沉 降观 测 需要 精 确 到 1 ~,又规 定 测量 的误 差 控 制在 0 1 OO 0 .一 .5。 为此 .这 就 要 求我 们 选择 精 确 度非 常高 的 仪器 ,如 选择 DS1 高 等
高 层 建 筑 物 沉 降 观 测 重 要 性 认 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加 强 观 测 技 术 的 应 用 ,对 保 证
( )筑物 沉 降带 来 的一 系列 不 良因素 。 构
3 对 观 测 点 的 要 求 .
为 了 能 准 确 的反 应 出 高 层 建 筑 物 准 确 的沉 降 情 况 .对 沉 降
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沉降观测技术探究
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沉降观测技术探究1观测基准点的布设应严格按照所实施的观测方案和布网原则进行布设,沉降观测方案应根据工程的特点现场条件规划基准点。
基准点设置3个以上为宜,相邻两点间距不大于100m,且与建筑物间距应大于建筑物基础深度的2倍。
基点可利用已有的、稳定性好的埋石点和墙脚水准点,也可以在该区域内基础稳定、修建时间长的建筑物上设置墙脚水准点。
不能按照上述条件的,可选择易观察且不易被损坏的位置,埋设应采用浇注埋设。
2 观测点的布设观测点的布设要能充分反映出建筑物的沉降情况,易于观测的位置,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0~15 m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
埋设时要充分考虑各阶段的施工情况,严禁因后期其他工序施工原因使观测点的丢失或不可视,促使更换观测点,造成与之前数据不统一计算。
首次观测应自基础开始,在基础的纵横轴线上按设计好的位置埋设沉降观测点,待观测点稳固好,方可进行首次观测。
3 观测周期的设置观测前应在工程总进度布置的基础上设置观测周期表,严格按照周期表进行观测,首次观测必须及时有效,不然就会使后续观测工作得不到统一,从而影响整个系统观测,在整个观测周期中不准漏测、不测,严格按表监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完整、系统、准确、真实的观测数据。
除按正常周期监测外,在遇到以下情况时也应单独进行观测。
4 观测数据的整理各次观测记录整理检查后,进行平差计算,求出各次每个观测点的高程值。
从而确定出沉降量。
根据各观测周期平差计算的沉降量,列统计表,进行汇总。
绘制各观测点的下沉曲线,建立下沉曲线坐标,横坐标为时间坐标,纵坐标上半部为荷载值,下半部为各沉降观测周期的沉降量。
将各观测点对应的观测周期所测得沉降量画于坐标中,并将相应的荷载值也画于坐标中,就得到对应于荷载值的沉降曲线。
沉降数据处理及分析回归分析是处理沉降数据数据统计的传统方法中最重要的一种方法。
只有在已经知道大样本、观测数据的特征分布的条件下,回归分析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外业的观测数据都包含有一定的误差,这种情况很难达到。
沉降观测技术在高层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沉降观测技术在高层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摘要沉降观测是针对被观测物体的高程变化所进行的观察测量,它是评估建筑物地基基础工程质量的重要依据,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是建筑物在施工及使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测量工作。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各种高层和超高层的建筑物日益增多,引起地基及周围地形压力增大而变形,这使得建筑物沉降观测更加重要。
本文论述了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步骤和观测技术。
关键词沉降观测;建筑施工;观测点;基准点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4-0119-02随着社会经济和建筑业的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普遍,要确保这些建筑物的安全,需要进行长期的变形监测,以确定建筑物的变形状态。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是变形监测的重要内容,做好沉降观测能得出建筑物的沉降规律,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因此产生结构裂缝或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损坏,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延长使用寿命。
对高层建筑进行沉降观测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引起建筑物沉降的原因高层建筑物发生沉降的原因非常复杂,与地基土的压缩模量、地基压缩层厚度以及附加应力都有直接的关系,当它们悬殊较大时,建筑物地基就可能发生不均匀沉降。
引起建筑物沉降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地基本身的不均匀性某些地区地基土由多种匀质材料构成,造成地基不均匀,通常为了方便计算将其假设成单一成分,这样得出来的结果误差较大,增加了建筑沉降的可能性。
1.2 地基处理方法选取不当地基处理方法有很多种,如孔内深层强夯法适宜于大厚度杂填土、风化岩、膨胀土,换填垫层法适宜于浅层软弱地基及不均匀地基,强夯法适宜于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等。
另外,还有砂石桩法、高压喷射注浆法、振冲法、石灰桩法等多种地基处理方法,施工时需根据不同的地基特征慎重选取。
通常在工程中可能要用到多种地基处理方法,但在实际工程中为了施工方便,往往会用一种方法来处理不同软弱的地基,这就可能导致差异沉降。
高层建筑施工中对沉降观测技术的有效应用
工程 不会产 生很 大的损 失。 下面本 文就 对沉降观 测技术在 要 能够 将 整 个 建筑 反 映 出来 而且 具 有 很 好 的 观 测 位 置 , 将 高层 建 筑 施 工 中 的 有 效 应 用 进行 探讨 。 建 筑 物 的 沉 降 准确 的 反应 出 来 。 对建 筑 物 的 沉 降观 测位 置 1 沉 降观测 的基本 要求 的选 取 一般 的 要 求 是 在 纵横 方 向上 呈 现 对 称 , 相 邻 的观 测 根据沉降观测 的高精度要求 , 可 以在施工 的过程中精 点之间 的距离保持在 1 5 ~ 3 0米之间是最合适 的, 而且观 测 确 的反映 出建筑物在负荷不断增加 的情 况下沉降 的效果。 点要均 匀的分布在建筑物 的周围 , 沉降观测 的观测 点在 建 对于测量 的误差只 允筑物的设计 图纸上都会标注 出来。 还 有就是对建筑物进行 其 对 精 度 的要 求 比较 高。 其 中沉 降观 测 的基 本 要 求 包括 : 的沉降观测要符合建筑物 的每个 阶段 的施 工要求 , 尤其是
中图分类号 : T U 7 4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 4 3 1 l ( 2 0 1 3 ) 2 1 - 0 1 2 8 — 0 2
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应用
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摘要】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物质需求越来越高,但是固有自然资源日渐紧张,就建筑物来说,其中建筑物越建越高成为有效使用土地资源的方法之一。
高层建筑的不断发展对施工有了更多层次的考验,本文就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沉降观测技术随着物质文明建设的不断进步,工业所用以及民用的建筑业不断发展,各种复杂而高层的建筑物日益增多。
因为工程建筑物的兴建,必然会改变地面原有的状态,并且对于建筑物的地基施加了一定的压力,会引起地基及周围地层的变形。
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以及建筑物的安全性,并且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以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越来越明显。
现行规范也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
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者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的基本要求(一)仪器设备和人员素质的基本要求。
为了保证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的有效进行,能准确地反映建筑物在不断增加负荷力之下的沉降情况,必须选择高精度的仪器设备。
对于沉降观测仪器的误差应该小于变形值的十分之一至二十分之一,为了达到这个精度,应该采用精密水准仪器,仪器的水准尺也需要用对环境或者温差的变化影响比较小的铟合金水准尺,如果没有铟合金水准尺,用一般的塔尺量代替时,尽可能用第一段标尺。
对于使用仪器设备进行沉降观测的施工人员,必须是接受过专业训练,能够非常熟悉沉降仪器的操作方法,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工程特点,采用最适合工程的观测方法,能够处理观测过程中所出现的不同问题并且能顺利地完成观测作业。
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报告
目录一、工程概况: (1)§1.1工程概况: (1)§1.2观测参考基准系统: (1)§1.3观测点的布置 (1)二、作业依据: (2)三、使用仪器与精度要求: (3)§3.1 水准标尺检验项目及检验结果 (3)§3.2水准仪检验项目及检验结果 (3)§3.3、沉降观测的仪器型号与观测方式 (4)§3.4、水准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和视线高度(m) (4)§3.5 沉降观测测站限差及闭合差应符合表四的规定: (4)四、人员组织与观测方法: (4)§4.1人员组织 (4)§4.2作业流程 (4)§4.3观测方法 (5)五、成果的检查验收 (5)§5.1 质量检查的情况 (5)§5.2 业检查 (6)六、分析及建议 (6)七、结论与建议 (7)八、附件 (8)附件1:数据成果表 (9)附件2、沉降曲线图 (12)附件3:资质证书 (17)附件4:仪器检定证书 (17)一、工程概况:§1.1 工程概况:随着工业与民用建筑业的发展,各种复杂而大型的工程建筑物日益增多,工程建筑物的兴建,改变了地面原有的状态,并且对于建筑物的地基施加了一定的压力,这就必然会引起地基及周围地层的变形。
沉降指建筑地基、基础及地面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竖向移动,包括下沉和上升。
建筑工程的沉降,尤其是不均匀沉降将导致建筑物的倾斜,裂缝,甚至是倒塌,危及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因此变形监测是建筑在施工和运营阶段必不可少的步骤,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现行规也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
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技术论文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技术论文摘要:高层建筑的沉降观测为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安全、保证其正常使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对高层建筑的沉降观测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规范组织观测工作,确保观测结果的精确可靠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高层建筑的安全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0.引言高层建筑是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由于目前的土地已无法满足人口增长的需求,更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高层建筑以其占地面积小、容纳人数多的特点,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然而高层建筑在实际施工中比较容易出现质量问题,这在一定程度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威胁。
为了减少高层建筑的不安全和不稳定因素,必须研究出一种有效减少损失的技术。
沉降观测技术作为高层建筑技术的一种,能够更好地满足高层建筑的质量需求。
因此,如何更好地将沉降观测技术应用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已经成为高层建筑施工人员关注的重点话题。
笔者多年从事高层建筑施工工作,现对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工作进行浅谈。
1.地表沉降成因分析(1)地基处理方法选取不当建筑物下面的地基承载者建筑物的全部荷载,这就说明地基土、处理方法对建筑物的影响比较大,这就需要施工技术人员对不同的工程和地基土的性质,合理选择处理方法。
由于地质条件随着地区变化比较大,同一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施工技术人员在施工中合理选择地基土处理方法,有效的减小建筑物的沉降。
(2)地基土本身的不均匀性地基土的性质比较复杂,其组成成分不是由单一的匀质材料组成,有些性质不能定量的表示,只能在计算过程中根据经验和简化处理进行计算,如土的压缩模量、容重和密实度等指标,采用简化处理,提高了计算简便性,计算出来的结果和实际也有较大的差别,但是我们可以对这些指标进行范围控制,保证这些指标满足规范和标准,控制高层建筑的不均匀沉降。
(3)施工设计问题因为高层建筑的基坑比较深,地质勘察对施工的影响比较大,如地质勘察中未发现暗洪、坑洞等,施工中就未做相应的防范处理,严重的会产生施工事故,导致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在施工中,施工人员未按照相关规范、标准进行施工,或施工质量不能满足、未考虑到相邻基坑的相互影响、地基处理方法不当、地基补救措施不力等都会造成高层建筑物发生不均匀沉降。
高层沉降观测的步骤
高层沉降观测的步骤高层沉降观测是一种重要的地质勘探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下岩层的情况,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指导工程建设等。
下面将介绍高层沉降观测的步骤。
1. 确定观测区域:首先需要确定需要进行高层沉降观测的区域,通常是在进行工程建设或者地质灾害预测的地区进行观测。
选择观测区域时需要考虑地质条件、地形地貌、人口密集度等因素。
2. 布设观测点:在确定观测区域后,需要在地面上布设观测点,通常采用GPS或者全站仪等设备来确定观测点的坐标。
观测点的布设需要均匀分布在整个观测区域内,以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3. 安装测量设备:在确定观测点后,需要安装高精度的测量设备,用于测量地面的沉降情况。
常用的测量设备包括测距仪、激光测距仪、位移传感器等。
安装设备时需要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4. 开展观测工作:一旦测量设备安装完毕,就可以开始进行高层沉降观测工作了。
通常会定期对观测点进行测量,记录地面的沉降情况。
观测数据需要及时上传至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分析。
5. 数据处理和分析:收集到的观测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地面沉降的具体情况。
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可以了解地下岩层的变化情况,预测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为工程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6. 结果呈现和报告:最后,需要将观测结果进行呈现和报告。
可以通过绘制曲线图、制作报告等形式来展示地面的沉降情况。
同时,还需要对观测结果进行解读和分析,提出建议和措施。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进行高层沉降观测工作,了解地下岩层的情况,预测地质灾害,指导工程建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高层沉降观测是一项重要的地质勘探工作,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设备支持,才能取得准确可靠的观测结果。
愿我们的工作能够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应用论文
浅谈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摘要】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高速发展,物质文明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建筑设计施工的技术水平也日趋成熟和完善,与此同时,物质文明和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也因为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土地资源的日益减少产生了突出的矛盾。
高层建筑物或者超高层建筑物也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建筑物得安全性以及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并且为以后的建筑勘察设计施工提供相应的沉降参数或者完全可靠的资料,建筑物沉降的观测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其重要性和必要性越来越明显。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沉降观测技术;应用;浅谈现行的相关规范也对高层建筑施工沉降观测技术进行了规定,高耸构筑物、连续生产设施基础、重要古建筑物、高层建筑物、滑坡监测以及动力设备基础等等都要进行沉降的观测。
特别是在那些高层建筑物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对沉降观测进行应用,并且加强其过程监控,对施工工序进行指导,预防在其施工过程中不均匀沉降的出现,及时的进行信息的反馈,这样做能够为勘察的设计部门提供可靠、详尽的一手资料。
并且避免了因为沉降造成的建筑物主体结构破坏,或者是产生影响结构的使用功能裂缝,最终造成经济的巨大损失。
下面,笔者就对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
1 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的特征及其发展规律1.1 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特征一般来说,高层建筑施工中具有以下的特征:1.1.1 高层建筑施工中特征之沉降量比较大由于高层建筑施工中路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粉粒以及黏粒,并且天然含水量很大,粘粒的含量也很高,一般的孔隙比是e>1.0,所以,受到负荷以后其压缩量大,高层建筑施工路基中的沉降量远远超过一般的路堤沉降量。
1.1.2 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特征之侧向变形比较大在饱和软土受到负荷的初期,软土中的水并不能得到及时的排除,这就使软土的土体更加容易被侧向挤出,并且会随着水的排除而逐步排除,高层建筑施工中土体进行收缩,就促使了高层建筑施工中竖向沉降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对于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
对于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沉降观测技术的探讨【摘要】沉淀观测技术是在建筑物或者是构筑物在在施工甚至使用的过程中都不可缺少的工作,同样也是技术资料当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它不仅仅关系到了建筑物的质量,更加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
但是在我们的日常施工过程中或者是使用中,却不能引起足够高的重视。
在现在的高层建筑施工中对沉淀观测的认识,一般都是不够重视,主要的问题是:第一点就是负责建筑设计的部门根本就没有在设计图纸上没有灌区沉淀观测方面的要求或者是明确的图标或者标注;第二就是观测点的设计不合理、不符合规定;第三就是观测时间不按照规定的时间或者是规定;第四就是沉淀观测的记录造假或者就是没有观测而自己凭空填报;五就是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并没有按照要求进行必要的观测。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民的物质文明不断的提高以及建筑施工技术水平的不断完善,但是也因为土地资源的不断减少与人口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使得高层或者是超高层的建筑物越来越多。
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以及建筑物正常使用的情况下的寿命,并且为了以后的勘探设计施工能够提供可靠的信息以及相应的沉淀参数,所以高层建筑物的沉淀观测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现在的规定也规定了队医高层的建筑物、重要的古建筑物以及高耸的构建物等等都必须要进行沉淀的观测。
【关键词】高层建筑;沉淀观测技术;技术探讨在高层的建筑施工中应用沉淀观测中要加强过程的监控,指导施工工序的合理性,预防在施工的时候出现沉淀不均匀,要能够及时的反馈信息到勘测设计施工部门,为其提供详细的一手资料,避免因为沉淀的问题而造成主要建筑物的结构或者是产生影响正常使用的裂缝,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高层沉淀观测的基本要求(1)仪器、人员的基本要求因为高层的沉淀观测的所需要的精确度比较高,为了能够精确的反应建筑物在不断增加负荷的情况下沉淀的情况,所以一般规定测试的误差必须要小于变形值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所以要求在沉淀观测中必须使用精密的水准仪,水准尺也要使用受环境或者温度的变化所造成的影响比较小的高精度的合金水准待尺。
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浅析
2沉 降 观 测 的周 期及 施测 过 程 .
2 沉 降观测 的周期应该正确反映建构筑物 的沉 降规律 . . 1 对建构 筑物进行沉降观测 时 . 对观测 时间的要求格按照规定 的时间进行 . 必 否则 无法获得原始数 据 . 成整体观测任务 因原始数据 的缺失而失去观测意义 通常情 会造 况下 , 基础 为砂类土层 的建筑物 的沉降在施工阶段基本 已经完成 . 不 过基 础为粘 土类 的建筑物 的沉降在施工阶段仅完成一小部分 . 以其 所 沉降周期不 是固定 的。根据多年工作经验 . 在施工过程 中此类建筑物 的沉 降观测频率较 高 , 以三天 、 通常 七天和十五天为一个观测周期 . 或 者以建筑层数为观测 周期 . 同时在确 定观测周期 时. 应考虑施工期 还 间的地基和加荷情况 。比如 因某些原因需要暂停施工 . 那么在停工 和 复工 时都要对建筑物 的沉 降进行观测 . 从而掌握建筑物在这段期 间的 沉降量 . 为复工后沉降观测方法及频率等方面的调整提供依据 当建 筑物竣工后 , 对其进行沉 降观测 的频率 可适当减少 . 根据建 筑物的地 基特 点及沉降速度 . 以将其沉 降周期划分 为不同时间段 . 可 通常为 3 O 天、O 、O 6 天 9 天和 10 8 天等。通过对沉 降量与时间所形成的 曲线来判 定建构筑物 的沉降是否进人稳定期 对重点工程项 目而言 . 如果在最 后 三个 观测周期 内. 建筑 物的沉降量不超 过两倍的测量误差 . 则可判 定其沉 降已进入稳定期 。 对一般工程 而言. 如果其沉降速度低于 0 1 .~ O 0 4 md . m / 的话 . 0 则表明其 步入稳定期[ 2 1 2 根据既定 的沉降观测计划 . . 2 待建 筑物的观测点稳定后应及时 实施首次沉降观测 高层建筑的沉降观测应从地 基开始 . 在基础的从 横轴线上将临时观测点埋设在预先测定好 的位置 . 待其稳固后及时进 行首次观测 。由于首次观测的高程值是之后 每次 观测的 比较依据 . 因 此必须采用 N 级精密水准仪进行观测 . 2 同时每个观测点应进 行两次 观测 , 对观测结果进行 比较 . 以便 如果 同一 观测点的高差上下 幅度 不 超过 05毫米 时 , . 我们 可以认定首次观测结果真实可靠f1 3。之后建 筑 层每增加一层 , 临时观测点也 随之上移一层 . f oo 当 ̄ + .o点时 . l 根据 相 关规定埋设永久观测点 .然后建筑物 每完工一层就进行 一次复测 . 直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高层建筑在城市中是比较常见的建筑物之一,许多高层建筑的建设不仅需要考虑到设计、施工等因素,也要考虑到建成后的运行和维护。
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建筑物的沉降问题。
高层建筑因其自身重量大、高度高、基础条件复杂等因素,其沉降问题往往比普通建筑物更为突出,因此对高层建筑的沉降控制与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并讨论该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
高层建筑沉降的原因高层建筑沉降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
首先,是地基条件的影响。
大多数高层建筑都建在软土地基上,地基的筏板厚度和地基土性质成为了建筑物稳定性关键要素。
在地基土遭受挤压时,地基土的应变模量和剪切模量随时间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了淤积和沉降现象。
其次,建筑物自身重量也是引起沉降的因素。
高层建筑物材料、人员、设备、家具等的重量超过了其完工后承受的重量,导致地基所受压力超过设计承载能力,从而引起了沉降现象。
此外,环境条件的影响也会影响建筑物的沉降。
例如,物理因素如雨水的入渗和蒸发等,气候因素如气压等都会对建筑物沉降产生影响。
这些因素的复合作用会导致建筑物沉降多变,往往难以准确测量。
高层建筑沉降的影响由于高层建筑的沉降问题往往比普通建筑物更为突出,因此沉降问题会对高层建筑的性能产生严重影响,甚至会威胁到建筑的安全。
高层建筑的沉降会导致建筑物整体不平衡,增加建筑物的倾斜程度,并加剧建筑物的结构受力,破坏原有的结构设计,导致建筑物的倒塌。
另外,由于高层建筑的沉降会导致其与周围建筑物的相对高度变化,进而影响到周围建筑物的使用和安全。
高层建筑沉降还可能导致管道爆裂、接缝开裂、设备功能不良等问题。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技术为了及时控制和监测高层建筑的沉降,不断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能,科学家们研发了许多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技术。
在高层建筑沉降监测技术中,点式监测方法和替代式监测方法是较为常用的方法。
点式监测方法在点式监测方法中,传感器被安装在建筑物体系中的关键部位上,以便实时检测地面变形和建筑物的沉降。
高层建筑施工中对沉降观测技术的有效应用
高层建筑施工中对沉降观测技术的有效应用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高层建筑施工也越来越多,沉降观测是高层建筑施工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对建筑施工质量以及安全具有直接影响。
下面本文就对沉降观测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有效应用进行探讨。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there is more and more 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as an essential part of 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settlement observation technique has direct influence on construction quality and safety. here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settlement observation technique in the 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is discussed.关键词: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技术;应用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settlement observation technique;application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1-0128-020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高层建筑施工也越来越多。
高层建筑可以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所以,对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要做到完善。
在建筑物的施工中沉降观测是必不可少的,沉降观测决定着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然而在日常的建筑施工中却常常忽视这一项,对沉降观测不太重视。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应该用沉降观测技术来提高对工程的监督工作。
高层建筑中沉降观测技术应用
试析高层建筑中沉降观测技术应用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高层建筑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因此在进行施工过程中要想保证高层建筑施工沉降过程的准确度,必须采用先进的沉降观测技术进行观测,防止高层建筑施工出现误差。
本文通过对高层建筑沉降观测中的基本要求进行分析,明确了沉降观测技术的施工步骤以及需要重视的两个问题,从而进行正常的施工,提高了建筑物的安全性能与质量。
关键字: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技术;应用前言:沉降观测技术应用于高层建筑中,有利于保证沉降数据的精确性,其作为施工方案的基础是一份十分重要的数据资料,有利于避免施工建筑过程中的误差,防止出现主体结构裂缝以及其他质量问题等。
一、高层建筑中沉降观测概述在沉降观测的过程中,必须应该满足其相关要求,才能够保证观测的正确性与施工的安全性。
1.基本要求观测人员能够熟练运用相关观测仪器且必须持证上岗,上岗前必须经过正式的培训与考核。
在进行观测之前,必须检查观测仪器的精准度与合格度,并测试团队之间的配合度、协和性、认真度等。
2.对观测人员与仪器设备的要求沉降观测对于观测精度的要求十分高,因此在进行高层建筑沉降观测之前,必须对观测人员以及记录人员的观测技术进行培训,使其能够熟练掌握观测的准确性,能够及时了解高策过程中建筑物的不同特点。
当沉降观测过程中出现误差时,相关观测人员能够立即发现并找出原因进行纠正,在不同的情况下能够运用不同的观测方法以及观测程序,在进行平差计算时,能够做到速度快、思维敏捷、精确度高等。
在进行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过程中必须保证观测仪器测量数值的准确性,当建筑物的负荷增加时,也能够及时推断出建筑物沉降的相关情况,将误差减小到最低值,避免因环境影响出现的误差等。
3.观测精度的要求附和或环线闭合差等必须满足以下公式要求:≤1,其中表示测站数。
前后视距差应该保持在1米之内,前后视距不大于30米。
累积的前后视距差应该保持在3米之内,且后视点以及沉降观测点之间的高差容差应该保持在1米之内,水准仪的精度大于等于n2级别。
高层建筑施工沉降观测技术
高层建筑施工沉降观测技术摘要:目前,在我国的建筑物中,高层建筑占据的比例是越来越大。
楼层不断增高、荷重不断增大增强,建筑物的沉降量也必然会不断地增加。
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就显得越来越必要和重要。
文章阐述了高层建筑施工沉降观测的必要性,详细分析了引起高层建筑物沉降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对沉降观测的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沉降观测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加快推进,带来了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
高层建筑由于可以更好地利用空间和增加更多的建筑面积,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较好地解决我国目前建筑用地紧张的局面,从而导致我国目前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
高层建筑物在建筑期及其运营过程中,都会产生形变。
这种形变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严重时还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
因此,在建筑物的施工与运营期间,必须对其进行监视观测。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是建筑物在施工和使用阶段经常进行的一项重要观测内容,其主要职责在于监测建筑物是否有不均匀沉降,其不均匀沉降的速度是多少,是否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等,目的是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杜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是指测定建筑物上一些点的高程随时间而变化的工作叫沉降观测,也就是说,用水准测量的方法,周期性测量布设在建筑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相对于水准基准点之间的高差随着时间的变化量,即沉降量,以便了解建筑物的上升或下降情况。
在进行高层建筑施工的实际过程中,普遍使用沉降观测技术,并不断加强对高层建筑的各个阶段的沉降观测技术的使用。
高效及时的沉降观测不仅能为今后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提供准确可靠的技术指数和相关参数,而且能为设计部门提供详尽的地质勘测资料,为杜绝以后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建筑主体结构损坏或者出现裂缝等质量问题提供了重要保证,同时还可以使得建筑项目的安全性与使用年限符合国家相关检验标准。
为能保证高层建筑物结构的安全,确保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加强高层建筑物各个阶段的沉降观测是非常必要的,应引起高层建筑设计者的高度重视。
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应用技术与注意问题
固
BMJ一2 l 【
圆
图1
高 程 控 制 点 如 上 图 1 示 , B I l 已 知 点 , 现 布 设 所 MI— 为
B I 一 、B I 一 、 B I 一 作 为 工 作 基 点 ,与 B 一 组 成 一 个 MI 1 MI 2 MI 3 I I I MI 1 I 一
降 观 测 点 要 埋 设 在 最 能 反 映 沉 降 特 征 且 便 于 观 测 的位 置 。
一
般要求建筑物 上设置 的沉 降观测 点纵横 向要对称 ,且相
邻 点之 间间距 以l ~3m 5 0 为宜 ,均匀地 分布 在建筑 物 的周
围 。通 常 情 况 下 , 建 筑 物 设 计 图 纸 上 有 专 门 的 沉 降观 测 点
厂 垄 堕 ' ]
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狈I 用技术与注意问题 ! = 应
魏垂 场 。
马广 恩
( . 建 水 利 电力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福 建 永 安 6 0 0 . 京 建 筑 工 程 学 院 , 北 京 10 4 ) 1福 3 6 0 ;2北 0 4 0
摘
要 : 本文主要 阐述 了高层建 筑施 工 中沉 降观 测技 术要 求和操作 过程 ,并提 出 了注意 问题 ,希 望能为广 大同仁提 供借
纵横轴线 上 ,按照之 前设计好 的位置 ,埋设沉 降观测 点,继
而 进 行 观 测 。第 一 次 观 测 的数 据 要 求 精 度 严 格 , 因为 这 个 数
据会 是 以后 每 一次 观测 的基 础 ,所 以在 施测 的 时候 ,要 用
N 或 N 级 的精 密水 准 仪 , 并 且 要 观 测 两 次 以 后 再 决 定 。 2 3 ‘
高层建筑施工沉降观测技术应用论文
高层建筑施工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1 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或s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肉小的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
在不具备铟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人员素质的要求,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会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2、观测时间的要求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而是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
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
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如:次/30天)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一层(或数层)为一观测周期,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3、观测点的要求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
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米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
通常情况下,建筑物设计图纸上有专门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
再就是,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不能连续观测而失去观测意义。
4、沉降观测的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的要求与应用
架 设 仪器 站 点 与 转 点 处作 好标 记 桩 ,保
证 各 次观 测 均 沿统 一 路 线。 3)沉 降 观 测 :根 据 编 制 的 工 程 施 测 方 案及 确 定 的 观测 周 期 ,首 次观 测 应 在 观 测 点设 置 稳 固 后及 时 进 行 。一 般 高
Z O G H UC N T U T N H N Z O O SR C I O
高层建筑施工 中沉降观测技术的要求与应用
时建 兵
现 行规 范 规 定 ,高 层 建 筑 物 、 高 耸
构 筑 物 、重 要 古 建筑 物 及 连 续 生 产 设施 基 础 、动 力 设 备 基础 、滑 坡 监 测 等均 要
至 少 后视 到2 水 准 点 ,并 且 场 区 内各 个
息 ,为 勘察 设计 施 -= 门 提供 详 尽 的第 T= -B
一
水 准 点 构 成 闭合 图形 ,以便 闭合检 校 ; ③ 各 水 准 点 要设 在 建 筑物 开 挖 、 地 面沉
降 和 震 动 区范 围 之 外 ,水 准 点 的埋 深 要 符 合 二 等 水 准 测 量 的 要 求 ( 于 15 , 大 .m) 根 据 工 程 特 点 , 建 立 合 理 的 水 准 控 制
张 祺云
曹雷 鸣
测 方案 由建 设单 位 提供 的水 准 控 制 点 ( 城 市 精 密 导 线 点) 据 工 程 的测 量 施 或 根
观 测点 要 埋 设 在最 能反 映 沉 降特 征 且 便 于 观 测 的位 置 。一 般 要 求 建 筑物 上设 置
的 沉 降观 测 ,平 差 计 算 出 各水 准
点 的 高程 。 2)建 立 固定 的 观 测 路 线 :由 场 区
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
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
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应用。
在大型高层建筑的新建或者加固工程中,为了保证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必须对其周围的地基土壤以及建筑物本身进行长期地位移监测和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技术主要是通过安装测量仪器来对土壤和建筑物的沉降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
在施工过程中,工程人员可以通过不断地监测数据来掌握建筑物和地基土壤变化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沉降观测数据也是影响土建工程设计的重要参数之一。
设计者需要根据实际的观测数据对建筑物及其周围的土壤性质进行评估和预测,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
此外,沉降观测数据还有助于调整施工方案和技术,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总之,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是保证建筑安全和质量的关键之一。
只有在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高层建筑施工沉降观测技术论文
高层建筑施工沉降观测技术摘要:本文对高层建筑施工沉降观测有各方面要求,并安具体步骤进行施测,得出结论。
关键词:沉降观测要求程序1 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1.1 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或s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肉小的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
在不具备铟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1.2 观测时间的要求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而是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
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
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如:次/30天)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一层(或数层)为一观测周期,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1.3 观测点的要求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
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米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
通常情况下,建筑物设计图纸上有专门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
1.4 沉降观测的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
1.5 施测要求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与观测程序要熟悉、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层建筑施工沉降观测技术
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
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 /20,为此要
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或S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肉小的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
在不具备铟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人员素质的要求,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会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2、观测时间的要求
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而是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
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
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如:次/30 天)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一层(或数层)为一观测周期,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3、观测点的要求
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
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 米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
通常情况下,建筑物设计图纸上有专门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
再就是,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不能连续观测而失去观测意义。
4、沉降观测的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
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以上措施
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
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
5、 施测要求
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与观测程序要熟悉、正确。
在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 仪器的各
项指标进行检测校正,必要时经计量单位予以鉴定。
连续使用 月重新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校。
在观测过程中,操作人员要相互配合,工作协调一致,认真仔细,做到步 步有校
核。
6、 沉降观测精度的要求
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和建设、设计单位的要求选择沉降观测精度的等级。
再 未有特除
要求情况下,一般性的高层建构筑物施工过程中,采用二等水准测量 的观测方法就能满足沉降观测的要求。
我们在河北省交通培训中心工程施工过 程中就采用二等水测量的观测方法。
各项观测指标要求如下:
(1) 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 △ h =Ea -刀b <I V n —,表示测站 数。
(或△
h =Ea -刀b < 1.0V L —, L 表示观测路线距离)
前后视距累积差 < 3.0m
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 :W 1.0mm (6)水准仪的精度
不低于N2级别
7、 沉降观测成果整理及计算要求
原始数据要真实可靠,记录计算要符合施工测量规范的要求,依据正确,
严谨有序,步步校核,结果有效的原则进行成果整理及计算。
具体施测程序及步骤
1、建立水准控制网
根据工程的特点布局、现场的环境条件制订测量施测方案,由建设单位提 供的水准
控制点(或城市精密导线点)根据工程的测量施测方案和布网原则的 要求建立水准控制网。
要求: ( 1 )一般高层建筑物周围要布置三个以上水准
点,水准点的间距不大于 100 米。
3-6 个 2) 前后视距:< 30m
3) 前后视距差:< 1.0m
5)
(2)在场区内任何地方架设仪器至少后视到两个水准点,并且场区内各水准点构成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检校。
(3)各水准点要设在建筑物开挖、地面沉降和震动区范围之外,水准点的埋深要符合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大于1.5 米)根据工程特点,建立合理的水准控制网,与基准点联测,平差计算出各水准点的高程。
2、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
由场区水准控制网,依据沉降观测点的埋设要求或图纸设计的沉降观测点布点图,确定沉降观测点的位置。
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作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
3、沉降观测
根据编制的工程施测方案及确定的观测周期,首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稳固后及时进行。
一般高层建筑物有一或数层地下结构,首次观测应自基础开始,在基础的纵横轴线上(基础局边)按设计好的位置埋设沉降观测点(临时的),等临时观测点稳固好,进行首次观测。
首次观测的沉降观测点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基础,其精度要求非常高,施测时一般用N2或N3级精密水准仪。
并且要求每个观测点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观测两次后决定。
随着结构每升高一层,临时观测点移上一层并进行观测直到十0.00 再按规定埋设永久观测点(为便于观测可将永久观测点设于十500mm。
然后每施工
一层就复测一次,直至竣工。
4、将各次观测记录整理检查无误后,进行平差计算,求出各次每个观测点的高程值。
从而确定出沉降量。
某个观测点的每周期沉降量:△ c= Hh, I —Hn, I -1 .N 表示某个观测
点,I表示观测周期数(I = 1, 2, 3 )且H1 = H0累计沉降量:△ 0=刀^ c (n), n 表示观测点号。
5、统计表汇总
1)、根据各观测周期平差计算的沉降量,列统计表,进行汇总。
2)、绘制各观测点的下沉曲线
首先建立下沉曲线坐标,横坐标为时间坐标,纵坐标上半部为荷载值,下半部为各沉降观测周期的沉降量。
将统计表中各观测点对应的观测周期所测得沉降量画于坐标中,并将相应
的荷载值也画于坐标中,连线,就得到对应于荷载值的沉降曲线。
(3)根据沉降量统计表和沉降曲线图,我们可以预测建筑物的沉降趋势,将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的反馈到有关主管部门,正确地指导施工。
特别座在沉陷性较大的地基上重要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的观测显得更为重要。
利用沉降曲线还可计算出因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建筑物倾斜度:
q= !△ Cm- △ Cn| /LmCm, △ Cn分别为m, n点的总沉降量,Lmn为m, n点的距离。
对沉降观测的成果分析,我们还可以找出同一地区类似结构形式建筑物影
响其沉降的主要因素,指导施工单位编好施工组织设计正确指导施工大有裨益,同样也为勘察设计单位提供宝贵的一手资料,设计出更完善的施工图纸。
6. 观测中的注意事项:
1)严格按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
2)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
各次观测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进行。
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各观测环境基本一致。
5)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
6)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气阿成。
在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
(8)将各次所观测沉降情况及时反馈有关部门,当建筑物每天(24h)连续沉降量超过1mm寸应停止施工,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应急措施。
探讨的两个问题
(1)确定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的合理性。
由于现行规范对施工单位施工过程的沉降观测要求不明朗,这对施工单位在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选择随意性较大,但是精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沉降观测成败。
对沉降观测精度选择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合理适宜,适合工程特性的需要。
既不造成无谓的浪费也要保证观测结果的准确性。
这样,本人认为一般高层及重要的建(构)筑物在首次观测过程中适用精密仪器的设备(高级水准仪、铟合金尺等)在± 0.00 以上部分按二等以上水准测量方法,采用放大率倍数较大的
S2或S3水准仪进行
观测,也可以测出较理想的结果。
(2)在沉降观测过程中,沉降量与时问关系曲线不是单边下行光滑曲线, 而是起伏状现象。
这就分析原因,进行修正。
①第二次观测出现回升,而以后各次观测又逐渐下降。
可能是首次观测精过低,若回升超过5mm寸,第一次观测作废,若回升5mn内,第二次与第一次调整标高一致。
②曲线在某点突然回升。
原因:水准点或观测点被碰动所致且水准点碰动后标高低于碰前标高,观测点碰后高于碰前。
处理措施:取相邻另一观测点的相同期间沉降量作为被碰观测点之沉降量。
③曲线自某点起渐渐回升
原因:一般是水准点下沉所致。
措施:确定水准点下沉值,与高级水准点符合测量,确定下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