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低体温及其护理

合集下载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和护理ppt课件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和护理ppt课件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主要经营: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 告等 公司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 户满意!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 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输入复温的库血液体可预防低体温的发生logo呼吸道加温利用呼吸蒸发器加热吸入氧气预防呼吸道散热在全身麻醉中应用湿热交换器能保持呼吸道的恒定温度和湿度防止体腔热量散失对于手术时间腹腔脏器长时间暴露者术中使用温热盐水垫覆盖脏器使用温热液体冲洗腹腔减少体热的散失logo用合理安全的体温监测方法在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要加强对病人皮肤温度的观察对早期出现低体温患者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手段进行适当的保暖logo目前通过术前和手术过程中控制体表和体腔的散热采取多种护理措施营造从体内到体外温暖舒适的内外环境可有效防止病人术中发生低体温
预防术中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4.电热毯的应用(3种) 1)电热毯 2)循环水毯 3)充气式保温毯 5.减少因消毒蒸发带走的热量 采用碘伏消毒 6.输入复温的库血、液体可预防低体温的发生
预防术中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7. 呼吸道加温 利用呼吸蒸发器加热吸入氧气, 预防呼吸道散热,在全身麻醉中应用湿热交 换器能保持呼吸道的恒定温度和湿度 8. 防止体腔热量散失 对于手术时间、腹腔脏 器长时间暴露者,术中使用温热盐水垫覆盖 脏器,使用温热液体冲洗腹腔,减少体热的 散失
Low temperature preventicn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 和护理
索引
1
低体温的定义
2
3 4 5
低体温的原因

围术期轻度体温降低及防治

围术期轻度体温降低及防治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2 围术期轻度体温降低的影 响
对患者生理功能的影响
01
02
03
心血管系统
体温降低可导致心率下降、 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
呼吸系统
体温降低可引起呼吸频率 加快,增加呼吸肌负担。
神经系统
体温降低可导致意识模糊、 反应迟钝等神经系统症状。
对手术效果的影响
手术难度
体温降低可影响手术视野,增加手术 难度。
减少暴露时间
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患 者暴露于低温环境中的时间,
以降低体温降低的风险。
药物治疗
在必要情况下,可以使用药物 预防体温降低,如使用抗胆碱
能药物或血管收缩剂。
治疗措施
复温措施
在手术后,采取适当的复温措 施,如使用加温床、加温毯等 设备,以促进患者体温的恢复

液体治疗
对于因体温降低而导致循环血 量不足的患者,需要进行适当 的液体治疗,以维持正常的血 液循环。
案例二:长时间手术导致的轻度体温降低
总结词
手术时间过长,热量流失增加
VS
详细描述
手术时间过长,导致患者身体长时间暴露 在手术台上,热量流失增加,进而引起轻 度体温降低。这种情况常见于大型手术或 复杂手术。
案例三
总结词
麻醉药物影响体温调节
详细描述
麻醉药物的使用会影响患者的体温调节功能, 导致轻度体温降低。此外,麻醉药物还可能 引起血管扩张,进一步加速热量的流失。
麻醉药抑制体温调节
麻醉药物会抑制患者的体温调节机制,使患者对寒冷环境的 适应性降低。
麻醉药影响产热和散热平衡
麻醉药物可能导致产热和散热平衡失调,使患者更容易出现 体温下降。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措施ppt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措施ppt

伤口愈合
低体温延缓伤口愈合,增加术后 并发症的风险。
对手术效果评估,了解其基础体温和低体温风险因
素,以便制定个性化的保温方案。
2. 环境温度调节
02
保持手术室温度适宜,避免不必要的暴露,及时给患者加盖保
温毯,减少体温散失。
3. 液体温度控制
03
使用加温设备对输注的液体和血液进行加温,避免因大量输液
对患者的影响
增加感染风险
低体温降低免疫功能, 使患者更容易感染。
心血管并发症
低体温可能导致心律失 常、心肌缺血等心血管
并发症。
凝血功能异常
低体温会影响凝血因子 的活性,增加术中出血
和术后出血的风险。
术后恢复延迟
低体温影响组织氧合和 能量代谢,延缓术后恢
复。
02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措 施
术前预防
导致体温下降。
对手术效果的影响
4. 体温监测
在围手术期持续监测患者体温,及时发现并处理低体温情况 。
5. 心理支持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焦虑和恐惧情绪,有助于保持正 常体温。
05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与 管理建议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培训内容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定义、危害、预防 措施等,提高医护人员对低体温的重 视程度和预防意识。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措施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contents
目录
•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概述 •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措施 •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监测与处理 • 低体温对围手术期患者的风险与影响 •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与管理建议
01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围手术期低体温是指在手术过程 中或手术后,患者的核心温度低 于36℃。

围手术期低体温护理

围手术期低体温护理
(1)低体温 体核湿度(肛门内5Cm处温度)常降至<35℃ , 重症<30℃。低体温早期,棕色脂肪代偿产热良好时,腋 温-肛温差值(腋-肛温差)为正值或0;重症、或病程长,能 量贮备耗竭时,腋-肛温差变为负值。
Page 13
(2)硬肿 由皮脂硬化和水肿所形成,其特点为皮肤硬肿, 紧贴皮下组织,不能移动,有水肿者压之有轻度凹陷。硬 肿发生顺序是:小腿→大腿外侧→整个下肢→臀部→面颊 →上肢→全身。
因此麻醉对体温调节系统的抑制是导致围术期低体温的最主要原全麻时意识的丧失意味着行为性调节机制的丧失药物抑制中枢性体温调节反应如全麻降低体温调节反应的阈值阈值间范围从02增至4且麻醉药多能直接扩张血管以及肌松药对寒颤反应抑制因此几乎所有的全麻患者都可出现低体温
围手术期低体温护理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复杂手术在临床开展 ,围手 术期 “低体温”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有文献报道,术中低 体温发生率为 50 %~70 %。低体温可影响凝血功能、药 物代谢、 肾脏功能和心肌收缩力,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率 ,对手术病人的危害较大。即使是轻度低体温也可以导 致很多并发症。
Page 18
谢谢观赏
(2)遵医嘱给予热量和液体;纠正器官功能紊乱;根据并 发症选用适当抗生素防止感染,给予其他对症处理。
Page 17
预防措施
(3)加强新生儿护理,保持适宜的产房和新生儿室内环境温 度(27-29°C),不应低于24℃;新生婴儿应立即擦干 羊水,注意保暖和用温热毛毡包裹;加强母乳喂养,补充 热量;新生儿转运过程中应有合适的保暧措施;预防早产、 感染、窒息等新生儿高危因素。
复合麻醉同时从中枢和外周抑制体温调节机制,较单纯全麻或单纯硬膜外麻 醉更早出现再分布低体温,线性期体温下降速度也更快。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护理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护理
外科手术患者,约50~70%的患者会发 生低体温症。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护理
二、围手术期低体温发生的原因
1. 麻醉剂对体温调节抑制作用
正常人的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状态 ,通过大脑和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 节和神经液的作用,使产热和散热保持 动态平衡,但麻醉剂的使用既损害中枢 温度调节,又损害周围温度调节,尤其 全身麻醉阻断了身体大部分的神经传导 ,因而机体较难随环境温度的变化来调 节体温,易受环境温度影响而出现体温 下降。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护理
2.分级: 轻度低体温:核心温度为34~35 ℃,患
者自我感觉不舒服,当寒颤出现时加速氧 消耗使病情不稳定而进入危险状态;
中度低体温:核心温度为30~34 ℃,患 者生理功能下降,然而早期在数小时内, 通过某些干预因素可使体温恢复;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护理
重度低体温:核心温度<30 ℃,此 时机体将完全丧失体温调节能力,只能被 动的接受或丢失热量,是一种对生命极具 威胁的状态。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护理
2.出血增加 低温使血小板减少,功能抑制,复温
后4h仍未恢复正常。低温降低凝血物质 活性,并且激活血纤维蛋白溶解作用系 统,从而导致出血时间延长,严重低温 可导致DIC。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护理
3. 心血管功能异常 有学者对接受胸部、腹部和血管手术
的高危心血管患者进行了研究,发现体 温较低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心血管不良事 件发生率增加了300%,这是由于引发了 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去甲肾上腺素水平 增加100%~700%和整个系统性血管收缩 。当体温在28℃以下时,心室激惹明显 ;25℃~30℃时出现心室颤动,可发生 死亡。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护理
三、低体温引起的并发症
1. 伤口感染率增加和住院时间延长 ,轻 度低温时由于直接削弱机体的免疫功能和 减少皮肤血流量,从而减少组织的氧供, 同时低温往往伴有蛋白质的消耗和胶原合 成的抑制,这些均可使患者对手术伤口感 染的抵抗力降低。有报道在择期大肠手术 期间发生低温的患者伤口感染率增加3倍 ,住院时间延长20%左右。

麻醉与围术期低体温护理课件

麻醉与围术期低体温护理课件

03
04
免疫系统
低体温可能降低免疫力,增加术 后感染的风险。
低体温护理措施
保温措施
使用保温毯、加温输液等措施来保持患者体 温。
调整手术室温度
尽量减少患者暴露部位,特别是手术区域以 外的部位。
减少暴露
将手术室温度调整至适宜范围,避免过低或 过高。
监测体温
密切监测患者体温,及时发现并处理低体温 问题。
麻醉影响
麻醉药物抑制了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产热减少。
手术操作
长时间手术、大量失血等手术操作可能导致低体 温。
低体温对人体的影响
呼吸系统
低体温可能影响呼吸功能,导致 呼吸抑制或呼吸困难。
其他影响
低体温还可能影响凝血功能、药 物代谢等。
01
02
心血管系统
低体温可能导致心率失常、血压 下降等心血管系统问题。
术后护理Βιβλιοθήκη 疼痛管理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采取适当 的疼痛缓解措施,如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等。
监测并发症
密切观察患者术后情况,及时发 现和处理并发症,如出血、感染
等。
康复指导
指导患者进行术后康复训练,促 进术后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03
低体温护理
低体温原因
环境因素
手术室温度过低、患者暴露过多等环境因素可能 导致低体温。
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麻醉药,以达到 更好的麻醉效果。
麻醉方式
01
02
03
全身麻醉
通过呼吸道吸入或静脉注 射麻醉药,使患者意识消 失、痛觉消失。
局部麻醉
将麻醉药注射到手术部位 的神经周围,使该部位的 神经传导被阻断。
区域麻醉
将麻醉药注射到神经区域 ,使该区域的神经传导被 阻断。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标签:手术病人;低体温;预防;护理围手术期低体温是指人体在麻醉和手术期出现的非控制性体温下降的现象,是麻醉和外科手术期常见的并发症,有研究显示大约有50%的手术病人中心体温低于36℃,33.3%病人中心体温&lt; 35℃[1]。

低体温会对机体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减慢药物代谢导致麻醉苏醒延迟,呼吸抑制、循环功能抑制导致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凝血功能障碍导致出血量增多,免疫功能抑制导致术后感染,术后寒战导致组织耗氧增加组织缺氧等等。

维持患者手术过程中体温恒定是降低术中、术后和麻醉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1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原因1.1 心理因素病人因恐惧、紧张、焦虑等情绪波动,使血液重新分配,影响回心血量和微循环,术中易致低体温。

1.2 环境温度过低手术室的适宜温度为22℃~25℃。

暴露的体表面积越大,经皮肤丧失的热量越多,这是由于皮肤和环境温度差值过大,辐射和对流散热显著增加。

1.3 气管插管和麻醉剂的影响当气管插管后,气体不经鼻腔上呼吸道的加温加湿作用,低温干燥的气体直接进入肺内,可使中心体温下降约1~2℃[2]。

麻醉药抑制体温调节中枢,肌松药使全身骨骼肌处于松弛状态,消除了肌紧张及肌肉运动的产热而导致体温下降。

1.4 输液输血对体温的影响手术过程中患者输入大量与手术间等温的液体或血液,有冷稀释作用,可导致机体温度下降。

1.5 手术因素:胸、腹部手术术野消毒范围广,面积大,因消毒液挥发带走体内大量热量,手术时间长,体表暴露面积大,手术切口大,肠管、腹膜等腹腔内容物暴露时间长,术中反复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患者身体覆盖巾部分被冲洗水浸透,也可导致机体温度下降。

1.6 患者自身因素:患者如果自身体质较差,对于冷刺激敏感性强,术前禁食使机体释放化学能减少,慢性消耗性病人的体温调控能力不足,机体代谢率下降,易引起体温下降。

1.7年龄对体温的影响小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健全,体温易随室温下降而下降,如1岁婴儿常温下手术1 h体温可下降0.5℃,手术2 h体温可下降3~4℃[3]。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措施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措施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措施首先,术前的准备非常重要。

医疗团队应仔细评估患者的体温调节功能,并采取预防措施。

例如,对于易患低体温的患者,可以使用温热毯、暖室、暖床等措施来保持患者的体温。

此外,患者术前需要禁食禁饮,避免因饥饿和脱水导致体温下降。

其次,手术团队应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调整手术环境。

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应适宜,以帮助维持患者的体温。

此外,围手术期低体温往往与麻醉药物和麻醉操作有关,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调整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和方式,减少对体温调节的干扰。

再次,手术团队应采取有效的术中措施保持患者的体温。

例如,在手术操作开始之前,可以在患者的皮肤表面涂抹保暖药物,或者使用电热毯、热水袋等方法对患者进行局部加热。

同时,手术团队应在手术操作期间随时监测患者的体温,发现体温下降时立即采取措施,如:增加室温,调整麻醉药物和输液速度等。

此外,患者还需要在术后得到持续的护理和照顾,以防止低体温的发生。

术后应尽快将患者移至温暖的恢复室,给予温热毯、热水袋等保暖措施。

同时,围术期低体温患者还应避免剧烈运动、大量出汗等活动,以减少身体散热。

最后,合理用药也是预防围术期低体温的重要措施之一、有些药物会导致体温调节失常,对影响体温的药物使用要特别关注。

此外,手术团队应密切监测患者的液体平衡,避免脱水导致体温下降。

对于需要长时间手术的患者,可能需要给予外源性热源,如在输液中加热。

在实施上述预防措施的同时,医疗团队还应积极教育患者和家属,在手术前和术后告知他们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危害和预防方法,使其能够主动参与预防工作。

总之,围手术期低体温是一种常见的手术并发症,在手术过程中采取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通过准确评估和有效干预,医疗团队可以降低患者低体温的风险,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ppt课件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ppt课件

传导:传导是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同它接触 的转冷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机体深部的热 量以传导的方式传到机体表面皮肤,再由后 者直接传给同它接触的物体。
对流:对流散热是通过气体和液体来交换热 量的一种方式。人体周围总是绕着一薄层同 皮肤接触的空气,人体的热量传给这一层空 气,由于空气不断地流动(对流),便将体 热散发到空间。
需要
* 低温又导致静脉淤滞和局部组织氧供减少,进一步
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
低温对心血管的影响
* 寒战可增加氧耗109%~468%。术后患者的体温降低
0.3~1.2℃,平均增加氧和致
死性心律失常
* 中心体温低于30℃时,常见心房颤动,体温再下降
时可发生心室颤动
蒸发散热: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 时,辐射、传导和对流的散热方式不起作用 。此时 蒸发就成为机体唯一的散热方式。
低体温发生的原因
心理因素 *病人因恐惧、紧张、焦虑等情绪波动,使血液重新分
配,影响回心血量和微循环,易致术中低体温。
患者四肢冰凉、湿冷
年龄因素
*青春期----正值发育旺盛期,体温控制不稳定 *老年人----皮下脂肪少,血液循环慢,新陈代谢低,
麻醉因素
* 全身麻醉 * 气管插管 * 区域阻滞麻醉 * 肌松剂
* 全身麻醉 * 全麻后人体核心温度的变化可由原有的0.2℃
增加至4℃,高达正常体温调节阈值区间的20倍
* 气管插管 * 气管插管→气管直接与外界空气相通→丧失
滤过、加温和湿化作用→冷而干燥的空气直接
进入肺部→带走体内大量热量→体温下降
60% 3、新生儿及早产儿手术室室温保持在27~29℃。 4、外科手术病人热量丢失最多的是在手术后的1 h
内;当手术室温度高于22℃时,保持手术室温度 手术1 h会减少病人热量丢失。

围手术期大面积烧伤病人低体温的预防和护理

围手术期大面积烧伤病人低体温的预防和护理

高一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测试题姓名 班级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设集合22{|0},{|0}A x x x B x x x =-==+=,则集合A B =( )A .0B .{0}C .∅D .{}1,0,1-2、已知22(2)5y x a x =+-+在区间(4,)+∞上是增函数,则a 的范围是( )A.2a ≤-B.2a ≥-C.6-≥aD.6-≤a3、已知集合{}{}13,25A x x B x x A B =-≤<=<≤=,则( )A. {x |2<x <3}B. {x |-1≤x ≤5}C. {x | -1<x <5}D.{x | -1<x ≤5} 4、已知函数)127()2()1()(22+-+-+-=m m x m x m x f 为偶函数,则m 的值是( )A. 1B. 2C. 3D. 4 5、下列函数中,在(,0)-∞上为增函数的是 ( )A 21y x =- B 11y x =+ C 22y x x =+ D 1x y x =-6、函数()1+=x xx f 的值域为( ); A ()+∞∞-, B ()()+∞∞-,11, C ()()+∞∞-,00, D()+∞,17、已知集合{}2|10,A x x x R =+=∈,若AR φ=,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A .4<mB .4>m C .40<≤m D .40≤≤m8、若偶函数)(x f 在(]1,-∞-上是增函数,则下列关系式中成立的是( )A .)2()1()23(f f f <-<-B .)2()23()1(f f f <-<-C .)23()1()2(-<-<f f fD .)1()23()2(-<-<f f f9、已知)(x f 在R上是增函数,a b R ∈,且0a b +≤,则有( )A ()()()()f a f b f a f b +≤--B ()()()()f a f b f a f b +≥--C()()()()f a f b f a f b +≤-+- D ()()()()f a f b f a f b +≥-+-10、已知)(x f y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当0≥x 时,x x x f 2)(2-=,则)(x f 在R 上的表达式是 ( )A)2(-=x x y B )1(-=x x y C )2(-=x x y D )2(-=x x y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1、设集合{}{}{}1,2,1,2,3,2,3,4A B C ===则A B =()C 。

围手术期低体温其护理

围手术期低体温其护理

围手术期低体温及其护理【摘要】围手术期低体温是外科患者在手术期间常见的护理问题,是一种常见的麻醉和外科并发症。

本文综述术中低体温发生的原因、围手术期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及防止术中病人低体温的护理。

【关键词】围手术期;低体温;护理正常情况下,机体通过产热和散热间的动态平衡维持正常体温,而围术期由于各种原因使该平衡破坏。

人体体温调节系统通常将中心体温设定在37℃,而术中低体温是指病人在手术过程中的体核体温低于36℃以下,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可达50%-70%。

围手术期的低体温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发生,如导致麻醉药物代谢减慢、凝血障碍、免疫功能抑制、心肌缺血、术后渗血量增多、术后切口感染和住院时间的延长等应引起重视。

1 术中低体温发生的原因1.1心理因素患者因恐惧、紧张、焦虑等精神因素,对外界事物反应加强,会使血液重新分配,影响了回心血量和微循环灌流量,过于紧张焦虑的患者容易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低体温。

1.2室温手术室环境的温度通常控制在22-24℃,室温60岁)自身体质较差,对于冷刺激敏感性较大,易引起体温下降。

2 围手术期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2.1低温对代谢的影响低温可降低代谢率和氧供,每降低1℃约降低需氧量7%,低温药物在肝脏的代谢速度减慢,因肌松药、麻醉药大部分在肝脏代谢,使患者清醒时间明显延长,易发生呼吸抑制、呕吐、误吸等意外并发症。

2.2低温对全麻后清醒期的影响低温使多种药物的代谢速度慢,使苏醒期延迟,全麻恢复过程出现寒战、不适感增加40%;肾上腺功能显著增强;使中枢神经系统变迟缓,影响机体识别和运动能力。

因此,导致麻醉苏醒延迟,气管拔管时间延长。

2.3低温对伤口的影响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均表明,术中低体温会增加切口感染的风险,因其降低血循环、加重组织缺氧、增加蛋白质消耗并使骨胶质合成减少、致蛋白质衰竭、负氮平衡、使伤口延迟愈合及感染率增加。

2.4低温对循环系统的影响低温时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收缩。

预防手术患者低体温管理制度

预防手术患者低体温管理制度

预防手术患者低体温管理制度一、目的为手术室护士提供手术患者体温护理管理的实践指导原则,以维持患者正常体温,防止围术期(尤其是术中)低体温的发生。

该制度针对计划外低体温的预防,计划内或治疗性低体温不在范围内。

手术患者低体温是指在手术中非计划性的对机体有害的低体温,患者核心温度(一般指直肠温度)低于36 ℃。

二、预防措施及注意事项1、手术室护士应和手术团队(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共同评估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低体温发生的风险,评估包括病人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影响围术期低体温的风险因素,采取术前、术中、术后全程的保暖措施。

2、设定适宜的环境温度: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前打开层流手术间风机,调节室温至适宜温度,应维持在21~25℃。

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和年龄等设定个性化室温,高危患者(婴儿、新生儿、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患者等)在手术开始前适当调高室温。

3、严密关注手术进展,根据手术不同时段及时调节温度。

如手术区皮肤消毒时,室温应适当调高。

4、注意覆盖,尽可能减少皮肤暴露。

根据手术部位,术中非手术区域如患者的四肢和躯干可用棉被、肩垫、手臂保暖棉垫等覆盖。

5、合理配置各种保温用具,包括保温毯、电热毯、恒温箱、加温输血器等。

6、使用安全的加温设备,并按照生产商的书面说明书进行操作,做好病情观察及交接班工作,尽量减少对患者可能造成的损伤。

根据环境温度、手术类型、患者实时体温及患者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温度和档位,并与医生确认。

7、术中补液、冲洗液、皮肤消毒液应加温使用。

用于静脉输注及体腔冲洗的液体必须严格控制水温,宜加温至37℃。

在使用加温冲洗液前需再次确认温度。

加温后的静脉输液袋或灌洗瓶不应用于患者皮肤取暖,其保存时间应遵循静脉输液原则及产品使用说明。

血液输注如需加温时必须使用专用血液加温器。

8、科室配备体温计,加强术中病人的体温检测,以早发现患者体温过低的症状和体征( 如寒战、肢体末端冰冷),并及时采取相应的保暖措施。

对于神经阻滞等术中清醒患者可询问患者感受并观察其状态,对全麻患者必须常规行体温监测。

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护理

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护理

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护理术中低体温可能会导致围手术期多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预后恢复情况。

因此医护人员应重视患者术中低体温的护理。

在手术期间,患者适当的体温下降,能够降低机体组织代谢,从而增强人体对损伤的耐受性,进一步保护机体。

但若人体体温下降过度,可能会增大患者伤口感染、酸中毒的发生风险,引发凝血功能障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直接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

通过了解患者手术中体温过低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防止术中低体温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

1.手术中患者低体温的原因分析人体通过体温调节系统实现产热和散热,以此来保持人体动态平衡,维持人体正常的体温。

人体在接受手术时,低体温出现的原因,多数是由于患者自身因素、环境温度、麻醉剂以及术中保暖措施不到位等。

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精神状态、心理因素,会增强患者对冷刺激的敏感性,从而影响回心血量,出现低体温的情况。

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能穿着过多的衣物,因此暴露部位较多,再加上手术时间过长,手术室的温度较低,可能会使患者体热过度散失。

现阶段手术室采用空气净化层流设备,能够提高室内温度。

胸腹腔大手术时,手术切口会直接将患者体内器官暴露,在手术中使用未加温的清洗液,也会加快人体散失热量的速度。

而大量低于体温的液体的使用,不仅会导致患者体温降低,还有可能会使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症状。

手术中使用的麻醉药物能够抑制体温调节中枢,从而影响患者的体温情况。

由于医护人员缺少患者保暖意识,在将患者送入移出手术室的过程中,保暖工作不到位,也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低体温。

二、术中低体温对术后康复的影响在手术过程中,患者低体温情况的出现,可能会加重机体应激反应,从而增加术后感染风险,延长麻醉清醒时间,容易出现脑供血不足,降低患者的免疫力。

机体代谢率及需氧量与体温有一定关联,术中低体温的发生会降低机体代谢率和氧的供给,导致患者出现代谢性酸中毒。

诱发心脑血管系统并发症,当人体处于低体温时,交感神经过于兴奋,使人体心率加速,心脏做功增加,从而加重心肌缺血症状,引发心律失常。

围手术期低体温预防及管理PPT课件

围手术期低体温预防及管理PPT课件
持续改进计划制定
根据患者反馈和团队成 员经验分享,制定持续 改进计划并付诸实施, 不断提高围手术期低体 温预防及管理水平。
06
围手术期患者教育与宣传
患者术前教育内容设计
术前低体温风险告知
向患者解释手术期间可能发生的低体温风险及其后果。
保暖措施介绍
指导患者了解并掌握术前、术中和术后的保暖措施,如使 用保温毯、穿戴保暖衣物等。
分类
根据发生原因,低体温可分为原发性低体温和继发性低体温。原发性低体温多 由于机体产热减少或散热增加导致,而继发性低体温则与疾病、手术、麻醉等 因素相关。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发生原因主要包括手术室环境温度低、麻 醉药物抑制体温调节中枢、手术时间长导致热量散失过多等 。
危险因素
麻醉医生
负责麻醉管理,确保患者术中无痛且生命体征平稳,协助主刀医生 预防低体温等并发症。
手术室护士
负责手术器械、物品准备和消毒,协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同时监 测患者体温变化并及时采取保暖措施。
团队间信息传递与共享机制建立
术前讨论
团队成员共同讨论患者病情、手术方案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明 确各自职责和沟通方式。
提高患者舒适度
预防低体温可以减少患者 畏寒、寒战等不适症状, 提高患者围手术期的舒适 度。
02
围手术期患者评估与监测
患者基本情况评估
年龄、性别、体重等基本信息收集
01
了解患者的生理特点,评估低体温风险。
疾病史、手术史及用药史询问
02
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影响体温调节的因素。
术前生命体征检查
03
包括体温、心率、血压等指标,评估患者的手术耐受性。
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手术期低体温及其护理
作者:周明珍温丽娟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8期
【摘要】围手术期低体温是外科患者在手术期间常见的护理问题,是一种常见的麻醉和外科并发症。

本文综述术中低体温发生的原因、围手术期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及防止术中病人低体温的护理。

【关键词】围手术期;低体温;护理
正常情况下,机体通过产热和散热间的动态平衡维持正常体温,而围术期由于各种原因使该平衡破坏。

人体体温调节系统通常将中心体温设定在37℃,而术中低体温是指病人在手术过程中的体核体温低于36℃以下,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可达50%-70%。

围手术期的低体温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发生,如导致麻醉药物代谢减慢、凝血障碍、免疫功能抑制、心肌缺血、术后渗血量增多、术后切口感染和住院时间的延长等应引起重视。

1 术中低体温发生的原因
1.1心理因素患者因恐惧、紧张、焦虑等精神因素,对外界事物反应加强,会使血液重新分配,影响了回心血量和微循环灌流量,过于紧张焦虑的患者容易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低体温。

1.2室温手术室环境的温度通常控制在22-24℃,室温
1.3手术床、棉被手术病人躺在太凉的手术床或盖太凉的棉被可通过传导作用丧失体内热量。

1.4通风设备气流的交换室内通风设备通过对流散热的比例高达61%,蒸发散热为19%。

1.5麻醉及麻醉用药的影响麻醉剂对体温调节抑制作用正常人的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状态,通过大脑和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和神经液的作用,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但麻醉剂的使用既损害中枢温度调节,又损害周围温度调节。

1.6输液和输血术中病人输入大量低温的液体或快速输注大量冷藏库血,则对病人机体中液体造成“冷稀释”作用,从而导致病人体温下降。

1.7皮肤的暴露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皮肤是体内热量散发的主要部位,手术过程皮肤消毒时裸露皮肤面积较大、碘酒酒精涂擦病人皮肤上的挥发作用、使用冷液体冲洗体腔、大手术胸腹腔长时间暴露等,使外周血管出现收缩反应,热量丢失,体核温度可下降至33-35℃之间。

这是手术导致体内热量散失的重要原因。

1.8年龄因素儿童由于体表面积相对体重大,且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易受外界环境影响。

如年龄60岁)自身体质较差,对于冷刺激敏感性较大,易引起体温下降。

2 围手术期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
2.1低温对代谢的影响低温可降低代谢率和氧供,每降低1℃约降低需氧量7%,低温药物在肝脏的代谢速度减慢,因肌松药、麻醉药大部分在肝脏代谢,使患者清醒时间明显延长,易发生呼吸抑制、呕吐、误吸等意外并发症。

2.2低温对全麻后清醒期的影响低温使多种药物的代谢速度慢,使苏醒期延迟,全麻恢复过程出现寒战、不适感增加40%;肾上腺功能显著增强;使中枢神经系统变迟缓,影响机体识别和运动能力。

因此,导致麻醉苏醒延迟,气管拔管时间延长。

2.3低温对伤口的影响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均表明,术中低体温会增加切口感染的风险,因其降低血循环、加重组织缺氧、增加蛋白质消耗并使骨胶质合成减少、致蛋白质衰竭、负氮平衡、使伤口延迟愈合及感染率增加。

2.4低温对循环系统的影响低温时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收缩。

外周阻力增加和血液粘稠度升高,会增加心脏负担,导致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

2.5低温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低温时循环血流速度减慢,血中血小板数减少,降低血小板的功能和凝血物质的活性,血细胞聚集升高,并且有激活血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作用。

从而导致出血时间延长,增加手术输血的机会。

3防止术中病人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3.1保持病人情绪稳定由于术前病人情绪的波动在术中容易发生低体温,因此,加强术前病人的心理疏导有助于低体温的发生。

手术室护士参与术前讨论及术前访视,了解病人病情,对病人进行综合评估,针对性制定术中护理方案。

3.2术前预保温术前预保温2H或1H均能有效减少麻醉后第1小时中心温度的快速降低,因此,围手术期病人的保温应包括术前的保温。

患者入手术室前的体温需保持在正常的体温范围内,冬天季节宜对使用的接送车、盖被和手术床做好预先加温的工作。

3.3调节合适的室温研究表明,外科手术病人热量丢失最多的是在手术后的1h内,当手术室温度高于22℃时,保持手术室温度,手术1h会减少病人热量的丢失。

但手术室温度过高,手术医生会有不适,会增加细菌繁殖。

因此,目前主张病人入室前30 min将手术间空调开启,手术室室温宜保持在22-24℃之间,相对湿度宜为50-60%。

3.4减少因消毒液蒸发而带走的热量因为酒精能在皮肤上迅速蒸发、吸收带走大量热量,可使体温在短时间内降低,因此,在手术消毒过程中不采用挥发性的消毒液。

3.5覆盖体表防止暴露皮肤由于约90%的代谢产热量是通过皮肤表面丧失,保证皮肤温度可有效地防止体温降低,可使体热丢失减少30%;在皮肤表面覆盖保暖物品是减少皮肤热量散失最简易的方法。

3.6输注液和冲洗液加温实验表明,术中若静脉输注大量低温液体,可诱发寒战。

而输注预热(37℃~38℃)的液体可有效地预防体温降低。

如非手术特殊需要,冲洗液宜加温至40℃,方可在手术台上使用。

3.7正确使用保温仪器设备术中能给患者直接的保暖仪器设备多种多样。

如加压充气式保温毯、加温床垫(循环水变温毯、立体加热垫)、加热毯、保暖水袋、保湿加温气道过滤器等。

4小结
目前,很多医院手术室已意识到维持手术病人正常体温以及围手术期保温护理的重要性,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常常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叠加,单一的保温措施很难达到保温效果,只有对手术病人进行全手术期(包括手术前、中、后)的综合性的体温维护措施,才能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刘旭垚.围手术期低体温预防的护理进展:医药前沿,2095-1752(2012)17-0268-02
[2] 常后婵.防止手术患者低体温:手术室安全管理学习班讲义.广东省手术室质量控制中心,200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