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城镇化发展现状资料
陕西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陕西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abd82431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3b.png)
陕西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作者:来源:《新西部》2019年第01期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对陕西实现追赶超越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同时,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并且仍将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陕西应聚焦高质量发展,坚持新发展理念,聚精会神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最大限度释放县域经济追赶超越动力和潜能。
陕西县域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县域增速高于全省,区域之间更趋均衡。
前三季度,陕西全省77个县(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44亿元,同比增长8.6%,高于全省平均0.2个百分点,有36个县(市)增速高于全省平均。
区域发展更加协调,2017年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关中占据5席,陕北占据3席,陕南占据2席,结束了陕南没有十强县的历史。
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投资保持高速增长。
围绕中省“十三五”规划、特色优势产业、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积极包装谋划大项目。
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县乡公路和农村道路的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农村电网改造等为重点,夯实县域发展基础。
一手抓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引进,一手抓就业密集型项目引进,大力开展靶向招商、产业链招商,确保项目加快落地。
前三季度,全省77个县(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9%,高于全省平均增速5.9个百分点,有61个县(市)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增速。
三次产业稳定增长,新动能加快成长。
以农业特色产业“3+X”工程为统领,茶叶、冷凉蔬菜、时令水果、食用菌、小杂粮等区域特色产业加快发展,预计全年粮食总产1218.3万吨,连续八年稳定在1200万吨左右。
县域工业集中区发展到198个,形成以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文化旅游等县域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前三季度,全省77个县(市)实现工业增加值3823.10亿元,同比增长9.5%。
农村电商销售规模稳居西北第一,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达71个,涌现出袁家村、马嵬驿、茯茶小镇等一批乡村旅游知名品牌。
陕西省人口发展现状、挑战与对策
![陕西省人口发展现状、挑战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b03e6901ba1aa8114431d9fc.png)
中图分类号: C 9 2 4
文献标识码: A
人 口均衡发展是影响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认 相 比, 仍低 3 . 9 8 个百分点 。 具体到各地 市, 关 中地区城镇化程 清陕西省人口发展 的现状 、 挑战, 不仅是解决陕西省人 口和经 度较高,如铜 川市和 西安市居 陕西省城镇化前列 。陕南地 区
( 数据 来源: 六普数据 )
陕西省 的人 口地理分布表现出人 口密度、比重与城镇化 水平有着较强 的趋 同性 。但是,受地理地形和 自然资源分布 的影 响,陕北和陕南地区 的人 口分布与城镇化进 程也有一定
差异 。陕北地区黄土高原地形复杂 , 适宜生存 的地区有 限, 虽
然近年来交通条件有所 改善, 城镇化水平进程加快 , 但人 口分 布还是 比较稀疏 。陕南地区秦 岭山脉严重阻隔了陕西省南北 交通 , 多丘陵山地 , 阻碍 了陕南城市扩张发展 , 极大地影响了
几年 内进入一个人 口生育高峰期 。三是计划生育政策推行 三 十年 以来, 1 9 7 6至 1 9 9 3 年 出生 的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全部进 入婚育期 , 符合双独二胎生育政策 的生育人群开始增多 , 2 0 0 多万独生子女群体将进入婚育高峰期 ,这些人按政策可以生 育二个孩子,形成政策性生育回潮 。四是根据今年陕西省大 型居 民生育意愿调查, 二胎是大部分育龄人群的理想选择 , 现 行生育政策将承受更多的来 自民众的生育期许压力 。 受以上因素影响 ,陕西省人 口总量逐年增长 的势头不会
数量 全国 陕西 l 3 4 7 3 5万人 3 7 4 3万人 出生人 口 1 6 0 4万人 3 6 5 万人 出生率 I 】 9 3 9 7 5 死亡 率 7 l 4 6 0 6 自增率 4 7 9 3 6 9 关中 西安
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战略
![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55c9a839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69.png)
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战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已经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陕西省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也积极探索县域经济的新路径。
本篇论文将从陕西省县域经济的现状出发,分析县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发展战略。
一、陕西省县域经济现状陕西省地处关中平原和陕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为落后。
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陕西省地区生产总值(GDP)为2.79万亿,人均GDP为7.96万元。
而在陕西省31个县市的经济发展中,大多数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以人均GDP为例,全省有10个县市的人均GDP低于陕西省平均水平。
同时,陕西省的城镇化水平较低,2019年城镇化率为49.56%。
在产业结构方面,陕西省的经济主要集中在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化工和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
其中,煤炭行业是陕西省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但在国家能源转型的背景下,煤炭行业的发展趋势受到了限制。
而陕西省的新兴产业如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光电信息等尚未形成规模。
此外,农业在陕西省的经济中也扮演重要角色。
但大多数农业企业经营规模较小,缺乏市场影响力。
二、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1. 产业结构不合理陕西省的经济主要集中在传统的重化工业和煤炭行业,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
这导致陕西省在国家大背景下的竞争能力相对较弱。
同时,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陕西省的经济增长方式存在重度依赖于资源和补贴的因素。
这样的模式难以为长远发展提供支持。
2. 面临城市化转型陕西省的城市化水平较低,但随着城市化转型的加速,城市化进程呈现加速趋势。
但在城市化过程中,存在资源稀缺、城市规划不合理、换届选举影响项目实施等多重问题。
这些问题都制约了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步伐。
3. 农业经营规模小陕西省的农业在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
但大多数农业企业经营规模较小,制约了农业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同时也限制了农业企业的市场影响力和盈利能力。
三、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战略1. 突破传统产业限制,培育多元化新兴产业传统产业逐渐被限制,尽管陕西省的新兴产业发展尚不完善,但新兴产业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
陕西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陕西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85f8f203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71.png)
陕西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汇报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陕西省国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经济总量不断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以下将对陕西国民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汇报。
一、经济总量稳步增长。
近年来,陕西省国民经济总量持续增长。
2019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6%,经济总量稳居全国前茅。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下降,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不断提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陕西省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不断升级。
特色产业如航空航天、新能源、装备制造等蓬勃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同时,传统产业如煤炭、化工、机械等也在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中焕发新活力。
三、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
陕西省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
大力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强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复,严格控制工业和农业污染排放,取得了显著成效。
蓝天、碧水、净土成为陕西省的鲜明特色。
四、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陕西省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同时,全省各地积极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努力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五、未来发展展望。
展望未来,陕西省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时,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以上就是陕西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希望各位领导和同事们能够对陕西省的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共同推动陕西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陕西城镇化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其变化趋势探析
![陕西城镇化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其变化趋势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77e454e5102de2bd960588df.png)
式 由传统 落后 的 乡村 型社会 向现 代城 市社 会转 化 的
多方 面 内容综 合统 一 的过程 。 自从 2 O世 纪 9 0年代 以来 , 国农村 改革 与 发展所 面 临 的许 多难 题 ( 我 特别
评价无论 采取哪种方 法 , 学者们 都不可 否认 指标权 重 确定 的重 要性 , 且均采 取 了不 同的权重确定方法 。
收 稿 日பைடு நூலகம் : O O 1 - 3 2 l 一2 2
作者简介 : 凯(91 )男, 赵 1 7 一 , 西北 农 林科 技 大学 经 济管 理学 院 副 教授 , 士 , 博 主要 从 事 土地 资 源 管 理 和 区域 经 济 学 等 领 域 研 究
甚至远远 超过 2 O个 , 目前 还没 有 一个 明确 的标 准 但
的探 讨主要是 采用复合 指标法 , 研究 大致 可 以分为 三 类 : 一类是采 用模糊综 合评价法 对城镇 化水 平进 行 第 评价 , 如任海亮 、 峰瑞 等采 用层 次 模 糊评 价 法 对河 双
来衡量指 标体系 的优劣 。另一方 面 , 城镇 化水平 的 对
是“ 三农 ” 问题 ) 都直 接或 间接 地 与城镇 化有 关 。 由于城镇化是 一种 比较 复杂 的社会 现象 , 因而 只
采用 单一 的市 ( ) 口 占全 部人 口的百 分 比来 测定 镇 人 显然 有很 多缺陷 , 如不 同的统计 口径差异 较大 以及 不 能全面反 映城 镇化水平 等问题 。】 要准 确地 测算 城 L但 镇 化水平并非 易事 。近 年来 , 学者 们对 于城镇 化水 平
第 1 2卷 第 1 期 21 年 1月 02
陕西社会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陕西社会现状调查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038cdb6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d4.png)
陕西社会现状调查分析报告引言陕西是中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作为西部省份,它具有独特的社会经济背景和发展现状。
本报告将通过调查分析陕西社会的各个方面,对其现状进行全面评估和解读,以期了解陕西社会的特点和挑战。
人口与就业根据调查数据,陕西省人口总数在近年来有稳定的增长。
然而,陕西的人口结构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老龄化趋势明显,年轻人口比例相对较低。
这对于陕西的未来发展意味着不容忽视的压力。
其次,由于人口流出和就业机会的有限,陕西的社会就业形势相对严峻。
许多年轻人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机会,选择了外出打工或去其他发达地区就业,这对陕西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经济与产业陕西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主要以农业和重工业为主导。
尽管近年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经济转型,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陕西缺乏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相对薄弱。
其次,陕西的产业结构仍然单一,对于市场的适应能力相对有限。
这些因素制约了陕西经济的全面发展,并带来了一定的发展压力。
教育与文化陕西是中国优秀的文化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然而,教育和文化事业在陕西省仍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特别是在农村地区。
这导致了不少学生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
其次,陕西省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支持力度相对不足,导致文化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这些问题对于陕西的人才培养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构成了制约。
社会保障与医疗卫生陕西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对完善,涵盖了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领域。
然而,在医疗卫生方面,陕西仍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发展不够平衡。
特别是在偏远地区,医疗资源紧缺,群众难以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其次,医疗费用相对较高,负担较重,特别是一些高端医疗服务。
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加大力度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环境与生态保护陕西省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但也面临一些环境和生态保护问题。
首先,陕西的工业化进程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空气和水质受到较大影响。
陕西省城镇化改革实施方案
![陕西省城镇化改革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1ca172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d3.png)
陕西省城镇化改革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进程在陕西省不断加快,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率不断提高。
然而,城镇化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基础设施滞后、城乡差距拉大等。
因此,为了更好地推进城镇化改革,提高城市发展质量,陕西省制定了城镇化改革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陕西省城镇化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城市化率稳步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城乡差距逐步缩小,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具体包括:到2025年,全省城市化率达到65%,城市基础设施覆盖率达到95%,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1。
三、重点任务1. 完善城市规划通过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优化城市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城市建设朝着现代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同时,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和古建筑的保护,提升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品位。
2.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道路、桥梁、给排水、供电、供气等方面,确保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备和健全。
同时,推动新能源、智能交通等现代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城市的科技含量和智能化水平。
3.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提高产业附加值,增强城市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促进就业增长,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 推进农村改革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
5. 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资源要素的有机流动,实现城乡发展的协调和一体化。
同时,加强对农民工、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关爱和保障,实现城乡居民的共同富裕。
四、保障措施1. 完善政策法规建立健全城镇化改革的政策法规体系,明确政府职责和市场机制,为城镇化改革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2. 加大财政投入增加财政对城镇化改革的投入力度,确保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升级改造的资金需求得到充分保障。
陕西关中地区城市群发展分析【精选资料】
![陕西关中地区城市群发展分析【精选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caf4932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a9.png)
陕西关中地区城市群发展分析一、陕西关中城市群发展现状1.关中地区概况关中地区位于陕西中部,西起宝鸡,东至潼关,东西相距360公里,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9%。
这里地势平坦,物产丰富,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省2/3,号称“八百里秦川”。
关中地区省属城市五个,即西安、咸阳、宝鸡、铜川、渭南等;陕西省七个主要城市,关中就占了五个。
并有西安、杨凌、宝鸡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咸阳、渭南两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县级市3个,县城35个,市辖区1个,镇408个,456个乡。
关中地区人口占全省53%,集中了全省80%的工业固定资产和科技力量。
2.城市(镇)分布情况关中地区城市城镇主要分布在东西长南北窄的平原带上,即新亚欧大陆桥沿线,真正成带状分布(见下图):关中城市带主要存在三个相对密集的城市(镇)区域,即存在三个中心,中有陕西大城市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及咸阳,西有宝鸡,东有渭南,两者东西呼应,与西安、咸阳共同形成关中城市带。
宝鸡现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据宝鸡政府讲,新城区、老城区也将合并为一处,形成关中西部的小城市群落。
渭南现有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与华阴、潼关、阎良、韩城等可形成关中东部的小城市群。
最为明显也最为重要的是以西安—咸阳为中心的关中中部城市群落。
西安、咸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汇集了大量高科技人才及现代管理人才,在现代工业和电子信息技术方面优势明显,加上杨凌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农业高科技研究,况且三者在地理位置上亦十分邻近,交通方便,联系密切,从而成为陕西最大的城市密集区域,也是陕西最大的科技人才汇集区。
3.关中城市群的交通、区位情况关中城市群地处八百里秦川,自古就是物产丰富之地,是陕西的粮仓,土地肥沃,水利条件便利,交通发达。
省会西安是关中地区最大的城市,是陕西最大的城市,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上中国段内最大的中心城市,一直是国家重点投资建设的城市之一。
目前已经成为区域性的科技中心,成为我国北方中西部结合带最大的商品流通和物资集散中心。
西安市场报告
![西安市场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796deff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83.png)
西安市场报告
摘要:随着西安城市的快速发展,其市场经济也呈现出繁荣的发展趋势。
本文从市场规模、市场特点、主要行业、市场前景等方面分析了西安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企业投资和市场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
市场规模:
西安是陕西省的省会城市,国家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依靠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西安市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根据现有数据显示,目前西安市场规模约为5000亿元左右,年增长率在7%左右。
市场特点:
西安市场特点是多元化,呈现出“三化”特点:即城市化、现代化、经济化。
由于地理位置最能贡献很多机会,从央企到民营企业均在西安市有着稳定和长期的合作关系,市场的经济特点主要表现在产业集聚和类型多元化上。
主要行业:
西安市场的产业结构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主要产业包括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化工及新材料、文化创意、现代服务
业等。
其中,机械制造业是西安市主要的支柱产业,已成为西北
地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近年来得到大力发展,成
为一个重要的新兴产业;生物医药和现代服务业在未来的市场竞
争中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市场前景:
从市场规模、特点、主要行业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西安市
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未来市场将会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规范市场秩序和完善产业结构,从而推动市场向更高水平、更广
领域发展。
结论:
综上所述,西安市场发展态势喜人,已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城市
经济的重要支柱。
然而,市场的发展也需要不断地创新和进步,
企业需要在市场的开发和拓展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西安发展趋势
![西安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f4299757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f7.png)
西安发展趋势
西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陕西省省会,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西安也在不断提升自身的发展水平。
未来西安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快城市建设:西安作为中国最早的四个古都之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但与此同时,城市现代化程度相对较低。
未来,西安将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提升城市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水平,改善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
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西安拥有较为完善的科研机构和高校,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西安将加大创新力度,培育新兴产业,推动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加速推进西安的转型升级。
三、加强教育资源建设:西安是中国重要的教育中心之一,拥有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
未来,西安将加强对教育资源的投入,提升教育产业的发展水平,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四、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西安地理位置优越,是中国的西北门户,交通对于城市发展至关重要。
西安将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西安的交通运输能力,加强与其他城市的联系,推动西安成为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
五、挖掘文化旅游资源:西安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中外游客热衷的旅游胜地。
西安将加大对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力度,打造国际一流的旅游目
的地。
六、加速构建创新型城市:西安将积极构建以创新为核心的城市发展模式,通过创新驱动发展,引领产业升级,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总而言之,未来西安将加快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教育资源建设,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加速构建创新型城市。
这些举措将助力西安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和文化名城,提升西安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西安城镇化发展水平分析
![西安城镇化发展水平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299a44d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6d.png)
西安城镇化发展水平分析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西安,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和中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其城镇化发展具有独特的特点和规律。
一、西安城镇化发展的现状近年来,西安的城镇化进程取得了显著成就。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建成区面积持续增加。
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交通、能源、通信等领域的发展为城市的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人口方面,西安的城镇人口数量持续增长,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
这不仅改变了人口的分布结构,也为城市的发展带来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产业结构也在逐步优化。
传统的制造业不断升级,新兴产业如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蓬勃发展,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逐渐提高,为城镇化的推进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也有了明显提升,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更加丰富,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
二、西安城镇化发展的优势1、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这为城市的发展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人才,促进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城镇化进程。
2、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我国中西部的交汇地带,是连接东西部的重要枢纽。
便捷的交通网络使西安能够更好地与周边城市进行经济交流和合作,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协同发展。
3、教育科研资源丰富拥有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也为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智力保障。
4、政策支持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如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转移等,为西安的城镇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西安城镇化发展面临的挑战1、资源环境压力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市的资源需求不断增加,水资源、土地资源等面临着短缺的压力。
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如空气质量、水污染等,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
西安市经济发展现状
![西安市经济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6b4505f3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d1.png)
西安市经济发展现状西安市作为陕西省的省会城市,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
近年来,西安市取得了长足的经济发展。
首先,西安市的工业发展蓬勃。
西安市是中国重要的装备制造基地之一,拥有众多的重点企业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尤其是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西安的飞机制造业占据了中国的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西安中车的列车在国内外市场上也十分有竞争力。
同时,西安市民营经济也十分发达,有众多的私营企业在市场上活跃。
其次,西安市的服务业也蓬勃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服务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西安市的旅游业发达,西安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人文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另外,餐饮、住宿、金融、电信等服务业也在西安市占据了重要位置。
西安市的商业区日益繁荣,各种商场和购物中心纷纷涌现。
再次,西安市投资环境优越。
近年来,西安市注重改善投资环境,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来吸引外资。
西安市的交通、基础设施等条件也不断完善,给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尤其是西安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吸引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入驻,成为西安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最后,西安市的人才引进工作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西安市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通过高级人才计划,吸引了大量的优秀人才来到西安市工作。
同时,西安市加大对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打造了一批高水平的创新团队,推动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总的来说,西安市经济发展现状十分可喜。
工业发展蓬勃,服务业蓬勃发展,投资环境优越,人才引进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然而,西安市还面临一些挑战,比如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矛盾等。
为了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西安市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陕西省经济发展状况
![陕西省经济发展状况](https://img.taocdn.com/s3/m/9c755c3758f5f61fb6366695.png)
陕西省经济发展状况篇一:陕西经济第三产业发展状况基于计量经济学的1991年以来的陕西经济第三产业发展状况宏观环境:十一五期间,陕西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20xx年全省GDP总量居全国16位(由20xx年的20位提升至20xx的16位),正式跨入国内“万亿省份俱乐部”。
20xx年陕西省人均GDP达2.6万元人民币,突破4000美元大关。
从1978年至20xx年26年间,陕西省人均GDP从87美元起步发展到突破一千美元大关,达到1037美元,又经过5年发展实现突破4000美元的提升和跨越。
20xx年全省GDP总量为14457.84亿元,较上年增速15.51%。
快于全国平均水平6.2%,居西部第一。
在全国排名16位,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人均GDP为38608元人民币,合6204美元(20xx年末)继续领跑西部,人均GDP(接近湖北省38642元)居全国14位。
分析过程:一、明确研究分析任务分析近二十年陕西省经济发展状况,明确陕西省第三产业总值与陕西省总产值的关系。
二、模型设计自变量:陕西省三产总值因变量:总产值建立模型:三、确定统计指标陕西三产总产值陕西省总产值四、模型参数估计五、模型检验R检验:R 2 = 0.995919说明上式的拟合情况较好。
yi变差的99.59%由变量xt解释。
︱R︱=0.99796>R0.05(21-2)=0.4329,表明变量之间线性相关显著,检验通过。
T检验:检验回归系数显著性的原假设和备择假设是(给定? = 0.05)H0:?1 = 0; H1:?1 ? 0因为t = 68.05606 > t0.05 (19) = 2.093,所以检验结果是拒绝?1 = 0,即认为三产值和总产值之间存在回归关系。
上述模型的经济解释是,对于三产值每增加1亿元,总产值将增加2.783442亿元。
篇二:浅析陕西省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浅析陕西省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作者:吴春静来源:《职业·中旬》20xx年第03期县域经济是衔接城乡文明、沟通城市和农村的重要纽带。
专题研究报告三:深入推进陕西城镇化中农村人口转移转化研究
![专题研究报告三:深入推进陕西城镇化中农村人口转移转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a77d703f12d2af90242e692.png)
标, 在 农 村人 口转 移 转 化 中存 在 一 些 突 出 问题 和 矛盾 。 因此 , 如何在 新时期、 新 形势下 , 选择 科 学适 宜 的发展理 念 , 积极 稳妥 地促进 农村 人 口
全国“ 十 二五” 规 划提 出要 积 极 稳 妥 地 推 进城 镇 化 , 要把 符 合 落 户条 件 的农 业 转 移 人 1 2 逐 步转 为城 镇 居 民 作 为推 进 城 镇 化 的 重要 任
西加 大城镇 空 间布 局优 化调 整 , 《 陕 西省 城 镇 体
系规划》 、 《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城镇 体 系规划》 、
向城 市转移转 化 , 推 进 陕 西的城 镇 化 进 程 , 对促
进 全省 经济社会 协调发 展 、 构建 区域 城 乡发 展 新
格局 具 有重要 意 义。
一
、
当前 陕 西推 进 城 镇 化 中现 状 与 存
进, 城镇 化发展 步伐 加快 , 以3 1个 重点 示范镇 为 抓手 , 推 动农 村居 民进 城 落 户 1 I 5万人 , 城 镇 化 率达 4 7 %; 城镇居 民人 均可 支配收入达 到 1 8 2 0 0
的经验 和教训 , 对 农村 人 口转移 转 化 从 经济 效 益 进行 分 析 , 从把握节奏、 强化 空 间
载体 、 强化产 业支撑 、 强化体 制保 障 等方 面 相 应地 提 出推 进 路径 、 措 施 及 建 议。 本 课题 认 为农村 人 口转移 转化 必须 强化 城 镇 空 间和 产 业 支 撑 , 而在 户籍 、 土地、 社 会 保 障等体 制机 制进行 创 新才 是解决 制 约的关键 。
陕西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状况的实证分析情况
![陕西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状况的实证分析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b67f50f0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1c.png)
陕西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状况的实证分析情况陕西省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省份,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
其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状况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城乡差距等。
下面是对陕西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情况。
1. 居民消费支出结构分析:根据相关数据显示,陕西省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呈现出食品消费、住房消费、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和其他消费等方面的特点。
其中,食品消费是陕西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最大部分。
这与陕西省农业发达、物价较低以及人们普遍注重饮食有关。
住房消费占据了较大的比例,这与城镇化进程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关。
2. 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分析: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陕西省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
特别是教育领域,为了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陕西省的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在教育方面增长迅速。
交通通信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居民对通信设备和服务的需求也相应增加。
3. 城乡差距分析:陕西省城乡差距较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
由于农业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有限,因此农村居民对消费品的需求较少。
相反,城镇居民由于收入水平较高,消费需求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因此,在陕西省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中,居民对食品、住房以及其他生活必需品的消费较多,而农村居民则更多地集中在基本生活需求上。
综上所述,陕西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主要受到居民收入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差距等因素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
未来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城乡差距的缩小,陕西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还将经历进一步的变化。
4. 文化娱乐消费:陕西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包括秦始皇兵马俑、西安城墙、华清池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居民的关注。
西安经济发展现状
![西安经济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6d97b7a5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00.png)
西安经济发展现状西安作为陕西省的省会城市,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近年来,西安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导向,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首先,西安的经济结构逐渐优化。
城市经济已经由传统的第一产业转向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结构。
特别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
在一系列政策的驱动下,金融、物流、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行业不断壮大,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其次,西安积极引导科技创新发展。
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西安一直以来都具有丰富的科技资源和人才储备。
近年来,西安市政府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优势,推动科技研发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相继涌现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第三,西安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
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工业中心,西安有着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和成熟的制造业基础。
在国家战略引领下,西安加快推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不断提升产值和技术水平。
一些知名企业如航天科工和华为等都在西安设有重要的生产基地,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最后,西安加强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
借助"一带一路"倡议,西安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和技术引进。
与此同时,西安也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推动跨国企业在当地设立生产基地,进一步促进了本地区的经济繁荣。
综上所述,西安的经济发展呈现出蓬勃的态势。
通过持续的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西安正逐渐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
然而,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如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于陕西省城镇化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关于陕西省城镇化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4dc3457231b765ce050814d8.png)
研 究生 部 , 西 西 安 陕
706) 1 0 1
小 城 镇 建 设 已成 为 当前 紧 密联 系域 多 , 速 农村 经 济发 展 的 一 条 有 效 造 径 和 现 实选 择 。陕 西抓 住 西 部 走 开 发 的 机 遇 , 现 跨 越 式 发 展 , 须做 好 整 体规 化 并 作 出 具 体 政 策 选 择 。 实 必 中国分类号 F 9. 2 11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 号 10 — 6 6 ( 0 2 0 — 04 -0 08 1 1 2 0 ) 1 0 2 3
长 的地理环 境, 使得绝大 部分地 区都处 于山塬区 . 农 增 长 ;小 城 镇 还 能 引 导农 民 追 求 文 明 富 足 的 生 活 方 村 农 民 居 住 点 偏 僻 分 散 ,自 然 环 境 恶 劣 . 础 设 施 式 一 高 农 民 的生 活 质 量 和 综 台 素 质 。 实 上 , 城 镇 基 提 事 小
径 。
一
信息的牵引龙头在 小城镇 . 劳动力和生 产资料来 自于
、
对 于 目 前 陕 西 省 城 镇 化 发 展 的 认 识
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期——访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李子青
![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期——访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李子青](https://img.taocdn.com/s3/m/e78b5777a26925c52cc5bf3a.png)
闲旅 游 ,加 大区域 合作 ,促 进此项 业 务 员 ” 的 浓 厚 氛 围 , 着 力 完 善 旅 游 咨 询 服 策 、激 励机 制和责 任考 核机 制 。加 大政
快速 发 展 。
务 体系 ,健全 旅游 标识 体系 , 营建 良好 府 对旅 游产业 的 引导性 投入 ,并将 宣传 ;
加快长 城沿线 ̄ 2 0 H 1 国道 “ ”字形城镇 人
带 建 设 。陕 南地 区 ,加 快 三个 城 市 发 展 片 区 、汉 丹 江 两 个生 态 功 能 拓展 带 的 建采取扶持 “ 照城镇 化发 展的 一般规 律 ,一 按
个 地 区 城 镇 化 水 平 达 到 3 % ,人 均 G O DP
建 设 如 何 发 展 ? 李 厅 长 谈 了 如 下 几 个 主 程 ,作为推 进城 镇化 发展 的核心 内容 , 要 方 面 的 工 作思 路 :
加快实施保障性安居 工程
一
是 加 快 实 施 保 障 性 安 居 工 程 ,解
决 低 收 入 住 房 困 难 家 庭 住 房 问 题 。 通 过
业 参 与 高 星 级 酒 店 和 旅 游 购 物 商 场 的 建
整 体形 象宣传 为核 心 ,以营销 渠道建 设 与 此 同 时 ,加 快 沿 黄 公 路 建 设 ,促 进 北 设 和 管 理 ,推 动 旅 游 企 业 在 更 大 范 围 、
为 途 径 , 全 面 提 高 旅 游 市 场 推 广 工 作 的 部 环 线 全 部 贯 通 ,改 善 城 市 间 的 通 达 能 更 宽 领 域 和 更 高 层 次 上 参 与 国 际 竞 争 与
促 进 人 口聚 集 、产 业 聚 集 及 城 市 功 能 的 配 建 、 新 建 、 收 购 、改 建 、实 施 城 市 棚
历史发展背景下陕西的经济变迁分析
![历史发展背景下陕西的经济变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8cf5991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76.png)
历史发展背景下陕西的经济变迁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陕西位于中国西北,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胜古迹众多的省份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
陕西的经济发展受到历史发展背景的影响,经历了清朝时期的封建经济、近现代的殖民统治和内战时期的混乱局面,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
清朝时期,陕西的经济以农业为主,传统农耕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陕西开始有了一定规模的商业和手工业,但整体经济水平仍较低,人民生活水平也较为贫困。
近现代以来,陕西经历了殖民统治和内战的动荡时期,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陕西的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发展水平较为落后。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资和技术引进,推动了陕西的经济转型。
陕西也加快了城镇化进程,推动了现代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未来,陕西经济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清朝时期的陕西经济清朝时期的陕西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粮食和棉花是陕西的主要农产品。
在农业方面,陕西人口众多,土地肥沃,种植业发达,尤其以种植小麦和苹果最为著名。
陕西还以养殖业和渔业为辅助,养鸡、养羊、养牛等业也相当发达。
除农业之外,清朝时期的陕西还有一定的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手工业以纺织业、皮革业和陶瓷业为主要代表,其中以纺织业最为繁荣。
陕西的商业发达主要体现在西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吸引了大量商贾,形成了繁荣的商品交易市场。
在清朝时期,陕西经济相对独立,自给自足,区域特色鲜明。
但由于交通限制和科技水平落后,陕西经济规模较小,发展速度较慢。
清朝时期的陕西经济以农业为主导,手工业和商业为辅助,缺乏系统的产业结构和现代化发展思路。
2.2 近现代陕西的经济发展近现代陕西的经济发展经历了明清时期的封建经济逐步转变为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过程。
清朝时期,陕西经济受到封建统治的制约,农业生产主要以传统耕作方式为主,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发展缓慢。
简析西北五省区城镇化
![简析西北五省区城镇化](https://img.taocdn.com/s3/m/0964cbe1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b1.png)
简析西北五省区城镇化⼀、城镇化的涵义和界定 城市是⼈们经济、政治和社会⽣活的中⼼,是⼀个主要由⾮农业活动⼈⼝构成的、占有⼀定空间的⼈们⽣产、⽣活的聚集区域。
20世纪国际上通⾏的城市⼈⼝规模最低标准是2000⼈以上,并且把20万⼈以下定为⼩城市;20—50万⼈为中等城市;50—100万⼈为⼤城市;100万⼈以上为特⼤城市。
每个学科研究⾓度各有侧重,因此对城镇化的关注点也就不同。
⼈⼝学讲的城镇化是农业⼈⼝转化为城市⼈⼝的过程,即以农村⼈⼝不断向城市迁移和聚集为特征的⼀种历史过程;社会学的⾓度来说,城市化就是农村⽣活⽅式转化为城市⽣活⽅式的过程;地理学上的城镇化是农村地貌转变为城市景观的过程:从经济学⾓度看,城镇化则是由农村传统的⾃然经济转化为城市化⼤⽣产的过程。
总之,城镇化是⼈⼝由农村向城市迁移聚集的过程同时,⼜是地域景观、产业结构、⽣产⽣活⽅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是⼈⼝、地域、社会经济组织形式和⽣产⽣活⽅式由传统落后的乡村型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化的多⽅⾯内容综合统⼀的过程,是⼀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主要反映和重要标志。
⼈⼝城镇化反映的是⼈⼝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和程度,通常⽤市镇⼈⼝占全部⼈⼝的百分⽐来表⽰,称城镇化率或城镇化⽔平,本⽂中⽤城镇化这⼀概念。
⼆、西北地区城镇化现状 新中国成⽴以来,西北地区城市发展的总体有了很⼤提⾼,表现在:城市数量已由⼏个增加到60个,城镇⼈⼝也增加了⼗⼏倍,⼈⼝的城镇化⽔平达到32.6%。
但与东部地区相⽐,仍有较⼤差距。
西北省区城镇化现状概括起来表现为以下⼏个⽅⾯。
1.城镇化进程明显滞后。
西北地区城镇化发展滞后集中反映在数量和质量两个⽅⾯:从数量上看,与全国平均⽔平相⽐,2000年的⾮农产业增加值占GDP的⽐例低4.24个百分点,⾮农业⼈⼝占总⼈⼝的⽐例低2.5个百分点。
在21个地级城市中,第⼆产业⽐例超过50%的只有12个,第三产业⽐例超过50%的只有呼和浩特、西宁和乌鲁⽊齐3个省会城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十二五城镇化发展规划一“十一五”城镇化发展回顾(一)主要成就1. 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化的经济效应进一步显现2. 非农产业规模迅速壮大,城镇化的产业和就业推动效应明显3. 城镇化规模进一步扩大,城镇建设水平大幅提升4. 县域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城乡一体化建设稳步推进5. 城镇化的政策引导不断加强,城乡规划编制工作成绩斐然(二)存在问题1. 城镇化水平仍显落后,城镇规模总体偏小2. 城镇化的产业支撑有待进一步加强,小城镇特色产业基础薄弱3. 城镇特色不鲜明,城镇设施水平偏低4. 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城镇化发展不均衡5. 城镇管理方式落后,管理水平亟待提高6. 城镇化的资源环境制约凸显,城镇生态安全问题突出二“十二五”城镇化发展机遇与挑战(一)发展机遇1. 我省已进入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关键时期2. 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形成了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外在推力3. 新时期农民进城发展的强烈需求构成了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内在动力4.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5. 区域发展战略的进一步明晰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导向和机遇(二)面临挑战1. 新时期的社会矛盾使城镇化发展面临考验2. 大规模劳动力转移给城镇化带来了巨大挑战3. 村庄人口的持续减少提出了重构城乡居民点体系的要求4. 两型社会和安全城镇的建设给城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三“十二五”城镇化发展思路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发展战略1. 新型城镇化战略2. 统筹城乡战略3. 低碳、环保、安全战略4. 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战略(三)发展目标1. 城镇化发展进入快车道2. 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3. 县城和重点镇建设达到新水准4. 城镇体系呈现新格局四“十二五”城镇化发展重点(一)打造核心,全力建设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1. 构筑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骨架2. 加快推进西咸新区建设3. 加强和完善综合交通体系4. 强化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利用(二)强化多级,切实推进大中城市建设1. 宝鸡——重点推进宝鸡—蔡家坡一体化发展2. 渭南——着力打造“一区两组团”城市空间格局3. 榆林——大力推进榆横一体化发展4. 汉中——切实改善外围组团发展环境5. 延安——率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6. 铜川——着力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7. 安康——全面建设月河川道城镇带8. 商洛——大力推进商丹一体化9. 杨凌——积极推动撤区设市(三)做强县城、做大集镇,强力推进县域城镇化进程1. “以城带镇”,促进大中城市周边卫星城镇建设2. 做强县城,推进一批县城设市设区3. 做大集镇,优先建设标准化重点示范镇(四)统筹城乡,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1. 开展城乡统筹试点示范建设2. 促进有条件农村人口转移转化3. 推进城乡居民点体系重构4. 加强城镇社区和社区化新村建设(五)完善功能,着力增强城镇承载力1. 加强城镇设施承载能力2. 增强城镇住房保障能力(六)质量并重,积极提升城镇化品质1. 优化城镇生态环境2. 彰显城镇文化特色3. 强化城镇安全建设五“十二五”城镇化发展的保障措施(一)强化城镇规划引导作用(二)改善城镇化政策制度环境(三)完善城镇组织管理体系(四)构建城镇建设资金保障机制陕西城镇化水平相对偏低面临四大难题2014-02-1709:39:15西安日报(参与讨论)提要:同时,城镇化质量的地区特征主要表现为东部地区的城镇化质量显著高于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陕西城镇化总体质量和水平相对偏低。
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
截至2012年底,中国城镇人口达到7.12亿,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52.57%,陕西非农人口比重35.59%,城镇化水平50.0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陕西城镇化发展现状和特征从城镇人口、空间形态标准来看,陕西已经上升至S形曲线的加速期,即将进入平稳期;但从生活方式、文化、生态和城乡协调发展等标准看,陕西的城镇化质量并没有与城镇化水平同步提高。
在近期发布的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城镇化质量水平排名中,西安城镇化率排在33位,城镇化质量排在38位;同时,城镇化质量的地区特征主要表现为东部地区的城镇化质量显著高于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陕西城镇化总体质量和水平相对偏低。
一是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
在陕西内部,三大区域之间发展不均衡由来已久,关中集各种资源优势、科教优势等于一身,发展速度最快;陕北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资源类产业迅猛发展;陕南由于秦巴山地地理条件的限制,发展较为落后。
二是陕西非农产业与非农就业不足。
目前陕西产业结构中仍以第二产业为主导,2005年至2012年,第二产业比重由49.61%提高到55.86%,提高了6.2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由39.32%下降到34.66%,下降了4.66个百分点;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由11.08%下降到9.48%,就业比重从48.43%下降到38.67%;2012年非农产业总比重达到90.52%,非农就业比重仅为61.33%。
在城镇化发展之初,工业对就业的带动非常明显,发展到工业化后期,第三产业迅速崛起,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将逐渐超过50%,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目前陕西省一产就业比重偏高,第三产业就业吸纳非农就业的能力没有充分发挥。
三是陕西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突出。
截止到2012年统计数据,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农村居民纯收入7917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10∶1,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仍保持“3”倍以上的差距。
3.10∶1已经是10年来的最低值。
陕西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34元(全国2456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763元(全国7917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6∶1。
而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城乡收入之比仅为二点多,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城乡收入差距一般是在1.5左右,可见我省的城乡收入差距是很大的。
此外,我省的城乡二元结构还表现在城乡居民文化素质思想状态、生产生活方式、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
四是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不和谐。
物质文明、生态文明共同构成城镇化质量的衡量标准。
但随着城镇数量的逐步增加、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镇物质文明的迅速提升,城镇的生态文明问题日趋严重,传统的粗放的工业化导致污染物排放超标,空气、水源、土壤污染日益严重。
关中地区城镇发展面临着缺水和用地紧张问题,陕南秦巴山地面临由于地理因素,用地较为紧张,还面临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问题,陕北黄土高原尤其是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同时,由于资源利用过度还产生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的问题。
陕西城镇化发展的思路——科学规划完善城镇等级结构体系。
首先要打造核心,依靠现有区域优势发展,借丝绸之路经济带契机,进一步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
西安大都市圈在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应凸显其扩散和辐射效应,有利于带动引领整个关中城市群,继而发挥关中带动陕南、陕北共同发展的效应,但是为了防止“摊大饼”式的扩张和“城市病”的蔓延,未来要逐步限制西安城市发展的规模,设定人口和地域面积的上限。
其次,强化多级,推进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将宝鸡、渭南、榆林、汉中建成百万人口大城市,以及和其他省份毗邻区域中心城市,抓好43个重点县城的建设,如人口在20万以上的神木、户县、兴平、韩城、华阴等,人口在10万—20万的蓝田、高陵、周至、岐山、眉县、礼泉、定边、府谷、洛川、旬邑、洛南、丹凤等,发挥重点区域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增长极作用。
同时“以城带镇”,促进大中城市周边卫星城镇建设,重点示范镇以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增强产业支撑为突破,立足地理环境特征和资源优势。
最终形成完善的城镇等级结构。
——注重生态文明突出陕西文化特色。
陕西是中国古人类和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称。
首先要把加强文化传承创新与生态文明融合起来,建设具有陕西特色的生态文明之路。
注重特色资源的挖掘和培养,弘扬地方文化,打造城乡特色文化品牌,策划系列文化活动,重点突出历史文化品牌、革命文化品牌、民俗文化品牌、现代文化品牌、宗教文化品牌等。
充分依托城镇的自然条件、山形水态、环境空间、历史文脉和特有的建筑风格,挖掘城镇文化内蕴,放大比较优势,突出文化特色、地方特色和生态特色,彰显城镇个性,提升城镇品位。
如关山镇大力发展文化生态乡村游,草堂镇发展设施农业休闲观光旅游业,滦镇街办大力发展文化生态和乡村旅游,汤峪镇创建国际化温泉旅游名镇等。
其次,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健全生态经济区生态保护法律体系。
对各产业的资源消耗可以通过税收等途径进行控制,开征环境保护税等,制定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对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进行科学、统一的安排,用法律制度保障相关群众的发展权。
此外,加大对能源节约、生态文明的宣传,倡导人们摒弃高能耗的生活模式和社会行为,引导、培养全社会形成文明节约意识。
——加快制度创新破解城镇化难题。
目前,陕西城镇化也面临“土地财政”、“城乡割裂、人地分割”等普遍性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还要从制度层面入手。
土地所有制是城镇化问题的核心,从短期看,要有效规范地方政府在土地市场的行为,扩展土地自愿交易空间和市场。
从长期看,要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实施新的激励机制,要明确规定地方政府在土地市场行为的界限,政府只参与那些涉及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类土地(基础设施建设等)的征收。
一般经营性的土地征收,政府不参与只引导,杜绝地方政府“经营土地”的行为,让经营性土地能够真正进入市场,按照市场价格进行交易。
政府要定位到“服务人民,经营城市”的理念上来,加强相关监督和管理,制定好政策和规划。
同时,不能过度依赖“土地财政”,将城镇化过程中由“政府主导”转变为“多方参与、政府引导”,实施新的激励机制,打破政府垄断,鼓励社会民间资本的介入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民生领域,选择适当时机开征房产税。
人地分割的城镇化是“物的城镇化”而非“人的城镇化”。
“人的城镇化”主要就是户籍、就业和社保等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实现农民在城市安居乐业。
在户籍制度改革方面,要逐步剥离附着在城市户籍上的福利制度,农转非享受同等待遇,促进城乡人口自由流动。
就业方面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的力度,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采取区域间合作、厂校间对接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岗位职业技能培训;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农村职业技能培训和教育的引导和支持,充分保障职业技术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场所、人力、经费扶持。
把促进“农转非”人口的社会保障、就业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问题纳入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予以整体考虑;免除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解决进城农民子女上学问题,严格执行新进城人口子女接受平等教育的有关政策;扩大城镇社保覆盖面,积极推动城镇就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措施覆盖新进城人口;同时,加强对农村留守人口的社会服务,努力消除农民进城就业的后顾之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