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

合集下载

社会主义发展史知识点总结

社会主义发展史知识点总结

社会主义发展史知识点总结一、空想社会主义阶段1.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2. 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 圣西门:他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黑白颠倒的世界”,认为社会应该由实业家和学者来领导,倡导实业制度。

他的思想包含了对未来社会实行计划经济、人人劳动等设想。

- 傅立叶:提出“和谐制度”,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着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贫富分化等弊病。

他主张人们按兴趣组织生产,建立法郎吉(一种生产 - 消费协作组织),在那里实现男女平等、劳动成为人们的乐趣等。

- 欧文:他在英国进行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实践。

他在新拉纳克工厂改善工人的劳动和生活条件,缩短工时,提高工资。

后来他还进行了“新和谐公社”的试验,试图建立一个财产公有、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理想社会,但最终失败。

空想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思想来源,它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天才的设想,但由于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社会发展规律,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力量和途径,所以具有空想性。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1. 社会历史条件- 经济基础:19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暴露。

周期性的经济危机频繁爆发,贫富分化加剧,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日益恶化。

- 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表明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他们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 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等)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思想源泉。

2.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贡献- 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继承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优秀成果,通过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中的地位和历史使命。

高一历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知识点

高一历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知识点

高一历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知识点高一历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知识点一、评价空想社会主义1、空想性:它没有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不公正的根源,仅仅停留在现象的层面上;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是改造社会的巨大力量;没有找到实现美好理想的真正动力,它们停留在道德的层面,寄希望于富人的道德情感来实现社会主义的理想,排斥阶级斗争。

2、积极性: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无情的鞭挞,把资本主义社会视为颠对象,提出了克服弊端的主张,具有进步的意义,且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条件:①“工业革命”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也使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日益暴露出来,这就为科学地认识资本主义本质及发展趋势提供了可能性,也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创造了经济基础。

②空想社会主义者对和谐社会的天才设想以及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③工人队伍的不断壮大,广大工人的政治觉悟也不断地提高,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这就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

④马克思、恩格斯还深入工人群众,积极投身于工人运动中,总结工人运动经验,最终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

3、意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导,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

三、巴黎公社1、革命措施:政权建设方面,废除旧军队、旧警察等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独立的治安、立法、司法机构,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公职人员;社会经济方面,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努力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2、失败原因: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正处在上升时期,还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社会生产力还没达到要摧毁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主观原因是没有掌握经济命脉,没有联系外省的革命力量和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使自己孤军奋战,得不到力量的补给,也没有建立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客观原因是国内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

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

1.社会发展观与政府观 发展的社会观:如同人的发展一样 每一种社会制度完美无缺,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首先,这种社会制度要有利于社会,即要给社会 带来实际效益; 其次,这种社会制度要同社会现状协调。
社会进步的四条标准: 1)尽可能使社会上的大多数人过着幸福的生活 2)内心修养高尚的、最有德行的人,拥有最多的 机会来获得较高的地位 3)把人数最多的人团结在一个社会里 4)鼓励劳动, 促进重大发明,导致文明和科学的最 大进步
实行普遍的义务劳动制 产品归公,按需分配,集体消费 以“贤人”治国 建立在优生学原则上的婚姻制度
实行普遍的义务教育
第二节 18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
17、18世纪,欧洲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又有所发展,出现了一
些空想社会主义和空想的平均共产主义思想的著作。 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资本主义迅速地战胜了封建主义,
社会发展历程就像一个人的成长一样,其苦难 时期在头尾两端 人类社会一定会走向社会运动的第二个阶段 即协调上升阶段,从而进入幸福时代。 资本主义制度正处在衰落的状况,最后必然 让位给新的社会制度——协作制度(和谐制 度,其基层组织成为“法郎吉”)。
2.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
资本主义是混乱、丑恶、欺诈、贫困和罪恶 的制度。集中了以前社会中一切卑鄙龌龊的 东西,是一个“颠倒世界”和“社会地狱” 。 雇佣劳动制度是“复活了得奴隶制”,是“ 一种巧妙地掠夺穷人而发财致富的艺术”。 资本主义社会下得商业充满着欺诈:囤积居 奇、投机倒把、买空卖空、哄抬物价、弄虚 作假、制造饥荒、贩卖黑奴等36中罪恶。
政府观: 为民造福应是国家、政府和各种社会组织 惟一的目的 造福的一般手段:科学、艺术和工艺,除此 之外再无其他手段

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解放人类的的阳光大道国际联合组织第一国际成立第二国际的斗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到实践巴黎公社运动由一国到多国无级政权的尝试俄国十月革命二战后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1经济基础2阶级基础3思想基础4马恩的主观努力听p49隐形深挖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是指它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矛盾和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认识不到无产阶级是推翻资般规律认识不到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
空想社会主义 思维点拨
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是指它不能揭示 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矛盾和社会发展的 一般规律,认识不到无产阶级是推翻资 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
书P137“资料卡片”
二、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
识记:《共产党宣言》的内容 (1)社会发展学说:社会发展有规律,社会主义 必来临。 (2)暴力革命学说:阶级斗争唯暴力,推动历史 向前进。 (3)工人专政学说:推翻旧制并专政,工人政党 做先锋。
从空想 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解 到科学

人 类 的
从理论 到实践
国际联合组织
第一国际成立 第二国际的斗争

无级政权的尝试 巴黎公社运动



由一国 到多国
俄国十月革命——二战后
一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1、经济基础 2、阶级基础 3、思想基础 4、马、恩的主观努力
听P49“隐形深挖”
曾对资本主义进行无情鞭挞的马克思主义再次受 到欧洲人的热捧。马克思主义重新风行的主要原 因是
A.资本主义制度已走向衰落
B.欧洲一些国家的领导人追捧马克思
C.实行社会主义可以避免经济危机

对空想社会主义空想性的认识和反思

对空想社会主义空想性的认识和反思

对空想社会主义空想性的认识和反思作者:张梦慧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9年第04期摘要:认识和实践发展的局限性使得空想社会主义最终仅仅是空想而没有成为现实,作为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国对社会主义的实践也处于一种初步探索的阶段。

空想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科学地认识并反思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有利于我们在进一步认识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推进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

关键词: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局限性;反思1 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1.1 社会历史发展的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9世纪资本主义逐步向全盛阶段过渡的时期,它的主要任务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模式产生的社会矛盾进行批判。

但由于当时的资本主义还没有发展完全,社会形态还不够成熟,因此空想社会主义对它的批判是不完全和不成熟的。

空想社会主义在这种背景下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对社会主义的构思也只能成为空想。

第一:资本主义的发展状态影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认识和批判。

19世纪的资本主义仍然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制度,代表先进的生产力水平。

虽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社会矛盾,但这种矛盾是可调和的,没有阻碍社会的进步。

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在社会的自我调节下也有一定程度的缓解,对社会的发展也没有达到主要矛盾的阶段。

而且资产阶级通过工资等形式对其剥削本质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掩饰和隐藏,从而削弱了社会矛盾的尖锐性和社会主义者对其批判的彻底性。

这就导致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的问题和矛盾没有深入的进行研究和把握,也就导致社会主义很难用批判推翻资本主义的统治。

第二:社会实践的发展水平对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影响。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在资本主义世界中,要想将自己的社会主义理论发扬壮大就必须将理论成果与现实相结合。

而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却没有将两者结合,造成社会主义理论缺乏相应的社会实践为基础,脱离现实社会,经不起现实世界复杂问题的考验。

社会主义脱离实践的理论创想,虽然有其合理成分但是由于没有现实世界作为基础,也没有找到正确的发展道路和力量依靠,只能是空中楼阁般的幻想,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最终也就不可能变为现实。

第一讲 空想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空想

第一讲  空想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空想

• 作为批判和否定资本主义的思潮 , 社会主义起源于 作为批判和否定资本主义的思潮, 人类社会刚刚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16世纪。 16世纪 人类社会刚刚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 16 世纪 。 这一思 潮伴随着资本主义在欧洲地位的确立而得到了相应 的发展, 的发展 , 它们成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 义理论的“已有的思想材料” 义理论的“已有的思想材料”。 • 当然 , 它与欧洲老早就有的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密切 当然, 相关。 柏拉图在其《 理想国》 相关 。 柏拉图在其 《 理想国 》 就有对理想社会的描 对欧洲的影响巨大。 绘,对欧洲的影响巨大。
空想社会主义普遍描述和 规划了未来美好社会。 规划了未来美好社会。 莫尔设计的乌托邦岛, 莫尔设计的乌托邦岛,状如 半月,两角间一汪碧水。 半月,两角间一汪碧水。岛上城 市分散,住宅宽敞,交通便利, 市分散,住宅宽敞,交通便利, 景色宜人,宛若花园。 景色宜人,宛若花园。 康帕内拉的太阳城更是华丽 壮观,连人都个个体格匀称、 壮观,连人都个个体格匀称、相 貌俊美、气质高雅。 貌俊美、气质高雅。
• 这一时期,欧洲出现了第二代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 这一时期,欧洲出现了第二代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 其代表人物及作品是法国人让·梅叶的 遗书》 梅叶的《 其代表人物及作品是法国人让 梅叶的《遗书》、 摩莱里的《自然法典》 马布利的《 摩莱里的《自然法典》、马布利的《论公民的权利 和义务》 论法制和法律的原则》和巴贝夫《 和义务》、《论法制和法律的原则》和巴贝夫《平 等共和国 》等。 • 这些思想家跳出了文学描写和幻想小说的窠臼,从 这些思想家跳出了文学描写和幻想小说的窠臼, 理论上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 理论上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论证从私有制过渡到 公有制的必然性, 公有制的必然性,以法律条文的形式阐述了理想社 会的纲领和原则。 梅叶和摩莱里还提出了 梅叶和摩莱里还提出了“ 会的纲领和原则。让·梅叶和摩莱里还提出了“人 人参加劳动,实行平均主义的按需分配, 人参加劳动,实行平均主义的按需分配,消灭货币 和贸易,实行严密的计划经济”等思想。 和贸易,实行严密的计划经济”等思想。

论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

论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

论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陈一龙(经济法 20102170520)摘要:本文从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其缺陷谈起,具体分析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的原因,包括历史条件、方法论、理论、实践的局限性等等,以便更好的理解和学习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

关键词:空想社会主义缺陷性空想性空想社会主义在英、法、德等国家历史上从16世纪到19世纪中叶经历了三百年的发展,涌现了数十位著名思想家,提出了一系列光辉思想,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先驱。

因此它理应是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逻辑起点。

但是受时代背景的影响,以及思想家本身的局限性等一系列的因素的限制,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存在许多消极成份,具有空想性。

首先了解一下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历史和其缺陷,这对于理解其空想性有很大帮助。

空想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1516 年托马斯·莫尔所写的《乌托邦》。

空想社会主义历经了300 余年,分为三个阶段:一是16 世纪至17 世纪中期封建社会时期产生的空想社会主义。

其代表人物是英国的莫尔、德国的闵采尔、意大利的康帕内拉。

二是17 世纪中至18 世纪末资本主义初期产生的空想社会主义。

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温斯坦莱、法国的马布利和摩莱里。

三是18 世纪末至19 世纪前半叶资本主义发展时期产生的空想社会主义。

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法国的欧文。

他们中大多数人都激烈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主张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消费品的平均分配。

他们要把社会改造成“人人都是富人,人人都是穷人,人人平等,人人自由,人人皆兄弟”的美好社会。

空想式社会主义的思想家们虽然描绘出了一个幸福美满的社会,但是这个美好的愿望里却存在着两个最致命性的缺陷:一、公有制内部所有权的“公有性”与支配权、使用权的“私有性”之间的悖论。

空想主义者认为剥削阶级社会的根本属性是“私有制”,而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就是“公有制”。

只有处理好所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三者的关系,社会主义才能在各领域废除“私有制”。

浅谈中国近现代史的空想社会主义

浅谈中国近现代史的空想社会主义

浅谈中国近现代史的空想社会主义【内容摘要】空想社会主义也叫做乌托邦主义,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现象,据《简明哲学百科辞典》解释“乌托邦主义是缺乏科学根据而设想建立社会制度的社会政治思想。

通常指空想社会主义,也形容空想的、不能实现的改革。

”所以根据这一概念,中国在近现代的发展历程中也产生了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譬如康有为的“大同”思想,甚至付出的实际的行动譬如太平天国运动,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大锅饭。

上述三者都是中国人民在寻求自强,致富道路上进行的探索。

特别是康有为的“大同”思想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大锅饭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西欧空想社会主义或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影响。

但殊途同归,都以失败而告终。

本文就是从早期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形成以及对近现代中国的社会的影响以及失败的原因进行简要的分析论述。

关键词空想社会主义中国近现代影响原因苏联科学院院士鲁缅采夫主编的《科学共产主义辞典》:“社会主义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并实行全社会规模的有计划的商品生产特征的、取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是共产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第一阶段。

”为实现这一目标先人们经过了数百年的探索,逐渐从空想社会主义发展成为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人民也在做同样的努力,逐步的探索新的出路。

而正是这些艰辛的过程才会有历史的逐步进步,使后人踏在先人的脚印上前进。

一,西欧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空想社会主义从产生到19世纪初的300年间,共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1)16——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以英国的托马斯·莫尔(1478-1535)、德国的托马斯·闵采尔(约1490-1525)和意大利的托马斯·康帕内拉(1568-1639)为代表。

一般认为,英国人托马斯·莫尔1516年出版的《乌托邦》是空想社会主义的第一部代表作。

在书中,莫尔所描绘的乌托邦是一个完全理性的共和国,一个他所憧憬的美好社会,那里一切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生活用品按劳分配,人人从事生产劳动,而且有充足的时间从事科学研究和娱乐。

(备用)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备用)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一、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是站在唯心主义的立场上,从抽象的人性出发,把资本主义看作是违背人的理性的表现,认为共产主义就是人的理性的千年王国的实现;在实现共产主义的方法上,认为就是从人们头脑中重新发明一套原则,取代资本主义现实中的原则,也就是说,空想社会主义仅仅是一种对资本主义的价值批判,对共产主义的形而上学理想。

科学社会主义则是从“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是从彻底的唯物主义立场出发,从分析资本主义现实的经济运动过程的内在矛盾出发,揭示资本主义发展的未来趋势,根据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现实力量的对比和当时国内外的复杂形势,制定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斗争的路线、方针和策略,也就是说,科学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进行科学批判的结果,是建立在客观事实之上的科学结论。

空想社会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各种社会主义思潮(主要指欧洲)的统称。

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主要是:不了解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持用理性原则改造社会;不了解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作用和意义,主张用说服和示范的方法改变社会;不了解工人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把它们仅视为同情的对象。

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通常可以从三个层面去理解:第一,它是人类所追求的一种价值理想;第二,它是在这种价值理想的指导下所实际开展的社会运动;第三,是人类最终能够实现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

科学社会主义的大旗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揭橥的。

科学社会主义有其特定的内涵。

它是相对于空想社会主义而言的。

马克思说:“科学社会主义”,也只是为了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应时才使用,因为空想社会主义力图用新的幻想欺蒙人民,而不是仅仅运用自己的科学认识去探讨人民自己进行的社会运动。

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是马克思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划时代的伟大贡献。

恩格斯指出:“欧文、圣西门、傅立叶的著作是有价值的,并且将来也是有价值的,可是要攀登最高点把现代社会关系的全部领域看得明白而且一览无遗,就像一个观察者站在最高的山巅观赏下面的山景那样,这有待诸一个德国人。

空想社会主义失败的原因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点启示

空想社会主义失败的原因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点启示

空想社会主义失败的原因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点启示作者:潘彤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2013年第05期[摘要]空想社会主义最终走向失败主要是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

虽然其走向了失败,但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逻辑起点,对其失败原因的分析有利于我们深刻的把握科学社会主义,有利于我国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关键词]空想社会主义;局限性;空想性;启示一、空想社会主义失败的原因空想社会主义失败的原因主要包括:历史条件的局限性,即还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和阶级状况,这是空想社会主义沦为空想的根本原因以及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主观空想性,这是空想社会主义走向失败的关键性因素。

(一)空想社会主义历史条件的局限性第一,社会历史条件的局限性使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不够深刻。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阶段。

空想社会主义者亲眼目睹了早期的资本家为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而对工人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然而,由于资本主义大工业还没有发展到使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尖锐化而导致经济危机的程度,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还没有充分暴露出来。

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固然存在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下得到了有效的缓解。

因此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仅局限于资本主义显性的矛盾和问题,都是比较肤浅的,不科学的。

第二、空想社会主义没有实践的支持,注定了它的不科学性。

19世纪,刚刚从无财产群众中分离出来的无产阶级,还无力采取独立的政治行为。

也就是说,19世纪的无产阶级还相当不成熟,无法形成一股力量独立进行实践。

因此,缺乏实践的支持,使得社会主义只能是空中楼阁。

(二)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观总的来说是唯心主义的,他们既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和历史使命,也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革命的作用。

首先,空想社会主义将实现理想社会的希望寄托在“天才人物”的身上,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

在他们看来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只是一个受苦最深的阶级而加以同情,而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的先进性,革命的彻底性,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才是革命的主力,从而没有找到社会变革的真正力量,只能沦为空想。

对空想社会主义的看法

对空想社会主义的看法

对空想社会主义的看法空想社会主义可以说是一个不仅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而且在人类思想上都很有影响的学派。

即使在今天,不论我们意识到与否,我们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都或多或少地受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

而就其发展历程而言,它对历史发展有其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不免产生过消极的影响。

下面就几个方面谈谈我对空想社会主义的看法。

空想社会主义的科学因素: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与批判,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思想材料。

更加重要的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在预测和论证未来社会基本原则的过程中,萌发了许多进步的、引导人类历史发展方向的思想。

这些光辉思想具有合理的科学因素,它们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

择其荦荦大者,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关于社会发展规律性的思想。

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时期,三大空想家已经开始把人类历史看成是一个有规律的前进过程,并已认识到每一新的社会制度的出现都是过去全部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每一社会都包含着前一社会制度的残余以及未来社会的萌芽。

(2)关于废除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制度,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新社会的思想。

他们认为私有财产是一切罪恶的根源,雇佣劳动造成社会贫富两极分化,所以要消灭罪恶、实现公平,就要废除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制,实现财产公有制,人人参加劳动,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或“按需分配”。

(3)关于劳动改造、劳动光荣与劳动竞赛的思想。

废除雇佣劳动制是几乎所有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共识。

以莫尔、温斯坦莱等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强调理想社会人人都应当参加劳动的同时,又把劳动视为一种惩戒手段。

他们认为,对于那些犯有过错或罪行的人,强迫他们劳动比把他们处死将会更有益于社会。

如果撇开其中蕴涵的奴役思想,通过劳动改造挽救过错者与罪犯的思想不能说没有其合理成分。

另外,以康帕内拉、梅叶、摩莱里等人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则把劳动视为公民的一种不可剥夺的权利,并提出了劳动光荣的思想。

最新-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精品

最新-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精品

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1、李卫红,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质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空想论,《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6月第18卷第3期2、李皓,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990年第6期3、卢继元、胥静,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看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4、杨彬,科学社会主义再认识,《北方论丛》,2002年第4期5、贾成,划清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界限,《社会科学》,1981年第3期6、葛洪泽,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5月第4卷第3期7、于凤梧,坚持科学社会主义——读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5期8、段瑞华,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过程的两次飞跃,《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6月第26卷第2期9、信德初,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的两重性质——兼论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关系,《现代哲学》,2000年第2期10、赵小芒,唯物史观与社会主义从空想科学的发展——读《反社林论》,《国防大学学报》,1990年5月27-32期11、颜晓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方法论转变,《新疆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12、黄达强,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划清空想与科学的界限,《教学与研究》1980年第6期13、林萍,驳毛泽东思想的乌托邦来源论—评《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乌托邦主义》,《龙岩学院学报》,2005年8月第23卷第4期14、胡瑞华,超越乌托邦——论邓小平关于破除空想社会主义影响发展社会主义的思想,《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 年3月第29卷第1期15、孙代尧,科学社会主义是否存在“空想成分”之争的有关历史考察与辨析,《社会主义研究(武汉)》,1991年第5期16、朱旭红,论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原则,《浙江大学学报》,1994 年9月第8卷第3期17、茶娜、高利英,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理论研究》,2001年第3期18、张彭松,王雪冬,乌托邦与历史的终结——马克思理论视角的历史反思与批判,《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3月第6卷第1期19、祝福训、申存良,划清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界限,《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3期20、伍林生,空想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空想,《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2月总19卷21、徐毅鹏,乌托邦与科学共产主义理想,《新长征》,1986年4月12-14期22、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回顾与新近发展,《宁波党校学报》2004年第6期关于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的研究观点摘录一、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是站在唯心主义的立场上,从抽象的人性出发,把资本主义看作是违背人的理性的表现,认为共产主义就是人的理性的千年王国的实现;在实现共产主义的方法上,认为就是从人们头脑中重新发明一套原则,取代资本主义现实中的原则,也就是说,空想社会主义仅仅是一种对资本主义的价值批判,对共产主义的形而上学理想。

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

浅谈空想社会主义从客观历史条件看,这种不成熟的理论是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的产物。

19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不成熟,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还没有充分暴露,无产阶级在政治上尚未成熟,这种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决定了他们的社会主义必然是空想的。

首先,在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时期,或者是完全没有大工业,或者是大工业刚刚产生时期,资本主义的社会化生产还不够发达。

所以,在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制度一般说来还只是表现出它的社会弊病,而没有鲜明地暴露出它的内在基本矛盾。

因此,当时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也只能从抽象的理性观念出发,对资本主义进行道义上的批判,不能深刻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也就不能通过对资本主义矛盾运动规律的考察阐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

其次,由于没有大工业,或大工业还很不发达,这一时期或者根本没有现代无产阶级,或者只有萌芽中的现代无产阶级,即无产阶级还没有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

因此,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思想家不能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社会力量,当然也不可能找到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等实现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

从主观认识看,他们不懂得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不懂得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历史使命和伟大力量,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头脑格式是玄学的,它使社会主义脱节了实际。

他们看到事物的差异时看不到它们的关联,看到关联时看不到差异。

空想社会主义者以为可以议决臆想出理智的和美好的制度来处置社会问题,而且计划为人类指出将来成长的门路,连细枝小节都给规矩下来,这是空想性的一个重要体现。

其次,空想社会主义者抵制阶层斗争和社会革命,梦想议决和谐途径实现社会改革,空想社会主义者勤奋探究社会抵触的症结地点,寻觅社会成长的善策。

由于空想社会主义者在阶层主张上不精确.因而他们由调和阶层抵触走向抵制阶层斗争,寄期望于资产阶层的本意天良觉察。

另外,空想社会主义者始终无法找到安葬资本主义旧制度。

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正文)

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正文)

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空想社会主义本身不能发展成为科学是必然的,其原因就是它的空想性。

1、形而上学的思维形式,全盘否定资本主义,使社会主义脱离了现实。

空想社会主义的思维方式是形而上学的,他们抱定“非此即彼”的公式,在绝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他们在看到事物的差别时,看不到它们的联系,看到联系时看不到差别。

表现在对资本主义持全盘否定的态度上。

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尖锐的批判,这对工人阶级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启发工人的觉悟是非常有用的,但是空想社会主义只看到资本主义同想象中的社会主义的区别,而没有看到资本主义作为历史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同社会主义是有着的联系的。

看不到联系同看不到区别一样都是错误的。

由于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同社会主义没有任何联系,他们只能从头脑中想象出一些方案,再加到社会中来。

这是空想性的一个重要表现。

事实上,社会主义决不是抛弃资本主义同社会主义联系的方面凭空产生的,恰恰相反正是在这些联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制度。

首先,资本主义的出现是同社会化的大生产联系在一起的,社会化的大生产不仅是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而且也是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没有社会化的大生产,社会主义革命是不能胜利的,胜利之后也是不能巩固的。

正是社会化的大生产给生产方式带来了根本性的革命。

它不仅为资本主义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而且也为社会主义准备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其次,发达的商品经济也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共有的。

我们知道,资本主义社会化的生产方式的革命也引起了经济体系的革命。

即使与小生产相适应的自然经济变为商品经济,形成了与社会化大生产,形成了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商品经济。

这种商品经济冲破了那种自然经济的闭关自守的状态,形成了开放性的经济。

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不仅促使了资本主义的巩固和发展,而且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巩固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再次,先进的科学技术也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共有的东西。

科学技术不仅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重要结构因素,而且也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重要因素。

简论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及人性

简论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及人性

简论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及人性一、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简述四、五百年前,伴随着西方文艺复兴和某某改革运动和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成长,从城市平民和破产农民中产生了近代无产阶级的始祖。

他们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不仅遭受封建力量的剥削和压榨,同时还受到新生的资产阶级在原始积累中的欺凌。

因此,他们不仅与封建势力存在着深刻的矛盾,而且又与资产阶级存在着矛盾。

于是他们一方面与资产阶级一起反对封建主义,另一方面又开始探索求得自己解放的独立道路。

社会主义学说就是这种探索的理论表现,其中。

空想社会主义便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前身与依据。

(一)什么是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即社会学家、哲学家关于理想社会的描述所形成的一系列的理论,其核心是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及对现行社会体制的不满;其目标不仅在于对未来美好社会的构想,更在于对社会的改造,以使得社会向有利于大多数人的利益方面发展,并且,他们及其注重实践,其中以英国杰出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为典型代表。

(二)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空想社会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16--17世纪的对理想社会制度的空想描写阶段、18世纪的空想共产主义阶段、19世纪前半期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阶段。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始创于16世纪。

此时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往往披上某某神学的外衣,采取虚幻的文学游记形式表达自己的政治主X,表现出“共产主义思想的微光”。

英国人托马斯·莫尔(1478—1535)的《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1516年出版)提出一种乌托邦国家的理想社会制度来代替私有制,这种制度叫做社会主义制度,以公有制为基础,共同生产,共同占有。

他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并提出空想共产主义原则,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的心声,成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奠基人,莫尔及其《乌托邦》至今还享有盛誉,其作品不失现实意义。

17世纪空想共产主义者意大利人托马佐·康帕内拉(1568—1639)的《太阳城》(1623年出版)阐述了共产主义理想,设想出没有私有制、没有社会不平等和压迫,为科学技术和艺术繁荣创造前提的社会。

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名词解释(⼀)社会社会⼀词来源于拉丁⽂的socius, 意思是同志、同伙、同伴等, 看来, 从辞源学上来说, 社会⼀词是指⼈的⾮孤独性和相互联系性, 他有⾃⼰的同伙、同伴, 直⾄同志、同盟。

很简单, 社会⼀词所对应的反意应该是单个的⼈、孤⽴的⼈。

到近代这个拉丁词汇演变为英⽂和法⽂的social, 意为社会的.朱洁陈晶莹:《关于空想社会主义的若⼲思考》,《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社会主义据有关专家考证, 早在18 世纪中叶欧洲就有⼈使⽤社会主义⼀词, 但那时只是偶尔出现。

这个词的真正流⾏是到19 世纪30 年代, 1832 年2⽉13 ⽇, 法国⼈戎西埃雷在圣西门派办的5环球6杂志上⾸先使⽤了这个词, 并⽐较严谨地表达了这个词的含义, 他把⼈与⼈之间有组织的联系称为社会主义⾼放:《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新论》,⿊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三)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词的使⽤⽐社会主义⼀词要晚, 它是由经济学家⽇洛姆布朗基提出的,1839 年, 他在⾃⼰的著作<政治经济学史>>⼀书中⾸先使⽤这个词, ⽤它来概括圣西门、傅⽴叶和欧⽂所代表的三个派别的社会主义思想, 在此之后,这个词被⼴泛接受并流传开来, 包括马克思、恩格斯也接受并使⽤了空想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者这样的词汇。

朱洁陈晶莹:《关于空想社会主义的若⼲思考》,《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四)乌托邦⼀词则来源于英国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家托马斯#莫尔的同名著作, ⽽莫尔在著作中暗⽰, 他的所谓的乌托邦不仅仅是乌有之乡, ⽽且是福祉之乡, 他特意⾃造了⼀个希腊语词汇eutopia0, 赋予乌托邦( utopia) 以福祉之乡的含义.朱洁陈晶莹:《关于空想社会主义的若⼲思考》,《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五)社会主义空想建⽴了⽆产阶级政权的国家, 按照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或科学社会主义创始⼈对社会主义的设计, 将其中的某些原则转化为现实政策。

2020版新教材高中政治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20版新教材高中政治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20版新教材⾼中政治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案新⼈教版必修1课时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素养⽬标1.阐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轨迹。

2.在全球视野中⽐较各国发展道路,认同我国的发展道路,坚定道路⾃信。

3.阐述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轨迹。

4.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理解社会发展的⼀般规律。

要点晨背1.空想社会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的⼀个历史前提。

2.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的另⼀个历史前提。

3.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奠定了理论基⽯,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飞跃。

4.1848年2⽉《共产党宣⾔》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

5.“⼗⽉⾰命”将马克思主义关于⽆产阶级⾰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开启了⼈类历史的新纪元。

⾃主学习【学新知】⼀、科学社会主义产⽣的历史条件1.空想社会主义产⽣(1)地位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的⼀个历史前提。

1516年,英国⼈托马斯·莫尔发表了《乌托邦》⼀书,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

(2)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6世纪初到17世纪末,是早期空想社会主义阶段;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三个阶段分别与资本主义⽣产⽅式发展所经历的家庭⼿⼯业、⼿⼯⼯场和机器⼤⼯业三个阶段相适应。

(3)代表⼈物托马斯·莫尔、圣西门、傅⽴叶、欧⽂等。

他们未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反对阶级⽃争与社会⾰命,因⽽得不到⼈民群众特别是⼴⼤⽆产阶级群众的⼒量。

(4)评价:③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

(3)意义:《共产党宣⾔》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

共产党宣⾔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对全世界的⽆产阶级⾰命运动起了巨⼤的推动作⽤。

并在百年之后直接影响了中国⼏代领导⼈的政治⽅针,助推了中国的发展。

俄国⼗⽉社会主义⾰命是⼈类历史上第⼀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命,世界上第⼀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

为什么说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而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

为什么说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而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

为什么说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而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这两种主义的出发点都是由人出发的,从出发点来看,两者都具有共同点,这无论在那时还是现在看来都是非常先进和有意义的。

但是两者对人的本质的这一问题的回答,则不尽相同,我觉得这就是为什么说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而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空想主义对于人的认识,仅仅看到了当时正被剥削压迫的社会底层人民的表面需求,以为只要消除剥削,不被压迫就可以了,缺乏对人的本质问题的一系列科学的诠释。

因此,使得空想社会主义缺乏理论指导。

另外,在上次交的文章中,也分析了空想社会主义对人性的考虑不周,其表面看来是为人性而服务,其实是一种忽略人性的思想。

这里不在详述了。

但科学社会主义不同,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多次提到“作为人的人”这一概念,而且他整个理论的构架的确都是基于从人的本质这一问题。

他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关于“劳动是人的本质”的思想,其进步性体现在以科学的实践概念对人的本质问题做了解答,以物质生产劳动把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对象化活动观改造成唯物主义对象化活动观。

马克思充分意识到了人的本质,以及人的需求形态,意识形态,物质的,精神的,将种种因素辨证结合起来。

全面客观地以综合的角度回答了人的本质的问题。

具体说来,他意识到了人的自我实现需求。

认为人通过实践,首先是物质生产活动以及这种活动的产物来确证自己是客观存在物。

我觉得这个即使在现在看来,也是十分站的住脚的。

任何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求。

不管是多么入世,或者多么出世的人,总是以自己的实践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存在的。

接下去,从人的实践性出发,他推导出了其他一系列的概念,包括社会生活的本质,社会的基本结构,社会的动力系统,社会历史的主体等等。

最终完善并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这里就不一一展开了,但是仔细理下脉络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科学社会主义的根基是以人为本的,因此其理论根基是非常牢固的,我觉得这便是两者的最大区别。

综上,空想社会主义虽然也是从人出发,但看到的只是人被压迫这一表象。

空想社会

空想社会

返回
贡献:
①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研究 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 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珍贵的思想材料。 ②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对未 来社会的设想,包含着趋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合理因素和 许多精辟的思想及论证。 ③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 的品格。 ④揭示和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成为其后“田园城市”和“卫星城镇” 等理论渊源
发展特点
出现的问题
1 :不能有效吸引市区人口。 2 : 发展方向不够明确。 3 : 发展不平衡。 4 : 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5 :卫星城管理的体制尚未理 顺。
• • 1 :规划建设进展有所加快。 • • 2 :分担主城区的作用逐步提 • 高。 • • 3 :产业支撑力日趋明显。 • • 4 :辐射力和带动力大大增强 。 • 5 :社会事业水平逐步提高。
卫星城镇作用
1:分担中心城市的一部分功能 ,是中心城市职能的延伸 ,限制大城市恶 性膨胀的方法之一 。 2:卫星城镇对于自由涌入大城市的人口有一定的截流作用;而疏散大城市 人口的效果相对较弱 . 3 : 疏散大城市的人口﹑工业或科学研究机构;大城市外围发展新的工业或 第三产业 . 4 :人口规模适当增大;职能向多样性发展;尽量使工作与生活居住就地达 到平衡;采用先进的交通系统与母城取得便捷联系。 5 :提供就业机会,平衡男女劳动力,提高公共设施水平,强化卫星城的独 立性有着重要作用。
主张:
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社会主义的理想社会应该建立在人类的理性和正义 的基础上。这种社会至今还未出现,是由于人们不认识和承认的缘故。 他们觉得只要有天才掌握了这种思想,并推广出去,就能实现他们心中 的理想社会。空想社会义者反对资本主义,并认为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 是由于人类在道德和法律上犯了错误,背弃了人类的本性的缘故,莫尔 揭露了资本原始积累,痛斥了剥夺农民土地的圈地运动,指出这是羊吃 人。圣西门把无政府状态称作“一切灾难中最严重的灾难”,认为经济自 由必然导致这一状态。傅立叶认为雇佣劳动制度是“恢复奴隶制度”,资 本主义工厂是“温和的监狱”。欧文抨击了资本主义私有制,认为私有制 是一切阶级之间纷争的根源。他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阶级剥削关系, 工人创造了巨量的社会财富,却被工厂主、商人、银行家、经纪人、收 租者、食利者以及达官显贵所瓜分。他们的目的是要消灭这种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 ZNRJ空想社会主义本身不能发展成为科学,其原因就是它的空想性。

1、形而上学的思维形式,全盘否定资本主义,使社会主义脱离了现实。

空想社会主义的思维方式是形而上学的,他们抱定“非此即彼”的公式,在绝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他们在看到事物的差别时,看不到它们的联系,看到联系时看不到差别。

表现在对资本主义持全盘否定的态度上。

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尖锐的批判,这对工人阶级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启发工人的觉悟是非常有用的,但是空想社会主义只看到资本主义同想象中的社会主义的区别,而没有看到资本主义作为历史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同社会主义是有着的联系的。

看不到联系同看不到区别一样都是错误的。

由于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同社会主义没有任何联系,他们只能从头脑中想象出一些方案,再加到社会中来。

这是空想性的一个重要表现。

事实上,社会主义决不是抛弃资本主义同社会主义联系的方面凭空产生的,恰恰相反正是在这些联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制度。

首先,资本主义的出现是同社会化的大生产联系在一起的,社会化的大生产不仅是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而且也是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没有社会化的大生产,社会主义革命是不能胜利的,胜利之后也是不能巩固的。

正是社会化的大生产给生产方式带来了根本性的革命。

它不仅为资本主义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而且也为社会主义准备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马克思主义既指出了社会化的大生产对确定的资本主义时代和对先进生产力的解放作用,同时又指出了社会化大生产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成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进而揭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消灭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建立适合社会化大生产的社会占有制。

这里一个根本的问题是指出了两个社会的共同基础是社会化的大生产。

如果离开了这个基础,不管什么形式的社会主义都不免带有空想的性质。

其次,发达的商品经济也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共有的。

我们知道,资本主义社会化的生产方式的革命也引起了经济体系的革命。

即使与小生产相适应的自然经济变为商品经济,形成了与社会化大生产,形成了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商品经济。

这种商品经济冲破了那种自然经济的闭关自守的状态,形成了开放性的经济。

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不仅促使了资本主义的巩固和发展,而且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巩固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而在空想社会主义设想的方案中,商品交换被取消了,商品经济被看成似乎是资本主义社会专有的。

这既不符合历史,也不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

商品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它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出现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都存在商品经济,到资本主义社会只是发达起来了。

再次,先进的科学技术也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共有的东西。

科学技术不仅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重要结构因素,而且也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重要因素。

因为科学技术不为某个阶级所专有,也不为某个时代所专有。

科学技术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仅就几次产业革命来看,18世纪大机器的采用,不仅确立和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而且也预示了社会主义的产生。

人们称为第二次技术革命的是电机技术革命,还有今天真在进行的新技术革命,都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如果说产业革命和电力革命是对人类体力的解放,那么今天的新技术革命是对人类脑力的解放。

关于体力和脑力是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并不是某个阶级或某个特定的社会形态所特有的,更不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是的。

空想社会主义由于其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看不到同资本主义的联系,从而使社会主义脱离了现实基础,表现了其空想性。

2、坚持唯心史观,使社会主义脱离了历史的规律空想社会主义者无论是在理论阶段还是在实践阶段,由于唯心史观的支配,他们追求的社会主义方案是脱离了历史发展规律的。

空想社会主义者尽管对18世纪的启蒙学者的各项原则做了进一步的发展,但在哲学上没有跳出旧哲学的圈子。

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历史观方面确实比18世纪的启蒙学者前进了一大步。

如圣西门承认历史发展有自己的规律性,并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财富关系和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欧文还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阶级对立的物质原因。

然而他们没有找到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他们错误地认为研究人类历史就是要研究人类理性进步的整个历史。

这中历史观就是人道主义的历史观,用人性理性解释历史的发展。

这样,空想社会主义在历史观上回到“意识理性支配环境”的唯心主义观点上去了。

既然理性意识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那么具有高的的理性的人对社会的发展必然起决定性作用。

正如恩格斯所说:这种学说必然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高出社会之上。

这样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就走上了理性决定历史的发展,天才人物决定历史发展的唯心史观的老上上去了。

恩格斯指出: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历史观认为真正的理性和正义至今没有统治世界,这只是因为它们没有被人们正确地认识,所缺少的只是个别的天才人物。

现在这种人物已经出现,真理正是现在被认识到,……这种天才人物在500年前也可能诞生,这样地就能使人类免去500年的迷误、斗争和痛苦。

空想社会主义从唯心史观出发就不可能发现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也无法证明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因此,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在一系列问题上表现出了模糊的观念。

第一,在阶级关系上,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在阶级观点上尽管有很多价值的思想,但总体上是不科学的。

他们强调的阶级对立是指科学家、艺术家和手工业者同王公显贵、元帅、省长等的对立。

傅立叶认为,阶级融合乃是协作结构的基础。

他的协作社成了富有阶级、中产阶级和贫苦阶级接近统一和融合的组织。

傅立叶要求富人为穷人服务,穷人为富人服务。

由于空想社会主义者在阶级观点上不明确,所以他们由调和阶级矛盾走向反对阶级斗争。

圣西门还错误地总结了法国革命的经验,公开表示厌弃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

在他后期的著作中并没有改正这个观点。

这样他们就不能阐明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找不到明确的革命对象,看不到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根本对立,这就离开了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现实。

第二,在依靠力量问题上,空想社会主义者把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同样看待,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因而找不到新社会的创造者,他们企图靠乞求统治阶级发善心来帮助他们实现社会主义方案。

圣西门只是笼统地说:“法国居民”是一种物质力量,但他始终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是推翻旧制度和建立理想制度的物质力量。

他们认为群众的物质力量只有依靠天才人物才能显示出来。

傅立叶把希望寄托在统治阶级上层任务发善心和拿破仑一世以及波旁王朝的明智上,把革命前景只是作为吓唬君主和私有者们的手段,劝说他们帮助实现积极合作的方案。

他们没有找到真正的依靠力量,这样就离开了轰轰烈烈的群众革命斗争的现实,离开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现实。

第三,在建立理想制度的道路上,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想王国是要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和压迫,消灭阶级。

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要建立的这种理想的制度并不是被看作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不是无产阶级推翻的资产阶级阶级建立起来的。

而是从人的头脑里设想出来的方案,是从外面强加给社会的。

尽管他们这种方案设想的很周密,特别是欧文提出了用共产主义移民区的办法来解决贫困和失业问题。

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是行不通的,只能是空想而已。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在当时的情况下,设想越周密,越陷入空想。

因为问题并不在于从人们头脑里臆想出尽善尽美的方案,把它强加于社会,而在于客观地考察和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用革命的手段改造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新社会。

空想社会主义者不懂得这个道理,因此找不到建立新制度的道路。

第四,在对待社会更替的问题上,空想社会主义者把社会制度的更替,归结为认识问题。

把社会主义制度的实现看成是一个认识问题,又把认识问题归结为天才问题。

而天才人物的出现又归结为纯粹偶然的事。

天才人物500年出现,人类就可以免除500年的迷误、斗争和痛苦。

这样就把社会发展、社会主义的出现看成是纯粹主观的、偶然的。

因此,他们就不能发现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

我们说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并不是由于人们认识上的正确,而且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因为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资本主义制度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

同样资本主义制度被社会主义制度代替也并不是由于人们认识到了它和正义、平等的原则相矛盾,也不是由于人们希望废除这种制度,而是由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变成了发展生产力的障碍。

所以,社会主义制度的出现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空想社会主义者离开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就不能不陷入空想。

3、坚持了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使社会主义脱离了经济规律如果说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哲学思想是直接从18世纪的旧唯物主义出发的,那么他们的经济学理论就是直接从古典经济学那里得来的。

恩格斯说:欧文的整个共产主义在进行经济学论战时是以李嘉图为依据的。

因此,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从经济上对资本主义批判比以前的空想社会主义深刻得多,特别是欧文曾提出了资产阶级的利润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产品的观点。

他还指出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的财富和工人的贫困是同时增长的观点。

他们依据的李嘉图的经济存在有两个致命的缺点:一是他只研究了剩余价值的形式如地租、利息等,而没有认识到剩余价值本身;二是没有区分劳动和劳动力的概念,因而没有解决剩余价值的来源,解决不了剩余劳动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问题。

这样空想社会主义者就无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经济规律,无法理解经济运动的规律。

从经济运动的规律来看,实行什么样的经济形态不是主观臆想的,而是由于生产发展的水平决定的。

每种经济形态的出现都有自己的必然性,随着生产的发展,经济形态要依次经过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和产品经济,这些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个自然历史过程。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即共产主义的第一个阶段,都是商品经济形态,而区别只在于社会主义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而空想社会主义主张取消商品经济和货币,如欧文主张的劳动券取代货币就是如此。

这当然是违背社会主义时期的经济规律。

正如列宁所说:“空想社会主义没有能够指出真正的出路。

它既不会阐明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奴隶制的本质,又不会发现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也不会找到能够成为新社会的创造者的社会力量。

”[《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23卷,47页。

]正是因为上述的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就不仅不能变为科学,而且向前发展变成了不伦不类的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意义,是同历史的发展成正比的。

阶级斗争愈发展和愈具有确定的形式,这种超于阶级斗争的幻想,这种反对阶级斗争的幻想,就愈失去任何实践意义和任何理论根据。

因此,必然将社会主义置于现实的基础上,具体地考察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阐明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