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709食用菌栽培学课程考试说明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简介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简介
我国食用菌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攸久。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遍及全国传授世界各地。
尤其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食用菌生产迅猛发展,无认是基础理论研究,还是在食用菌选育、资源开发、代料栽培和栽培技术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我国已成为食用菌生产大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作为营养保健的食用菌极有发展前途。
本课程以实际操作为主,辅以理论讲述。
着重介绍食用菌菌种的制作、生产条件、栽培方法及利用简易条件生产食用菌的全部过程及方法。
可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介绍多种食用菌(如:平茹、香茹、金针茹、草茹、木耳、猴头、灵芝等)的栽培方法及生产条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掌握生产食用菌的全部过程,并达到可独立操作生产食用菌的目的。
本课程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食用菌的制种技术,主要使学生掌握制种过程;第二部分是栽培技术,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几种常见的食用菌的生产方法;第三部分是病虫害防治,让学生了解食用菌几种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1052360课程名称:食用菌栽培学/Edible Mushroom Cultivation学时:54 (理论36,实验18)学分:2.5适用专业:园艺开课学期:3开课部门:生科院先修课程:微生物考核要求:考查使用教材:《食用菌栽培学》,杨新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食用菌栽培学主要研究大型真菌可供人类食用的真菌,主要任务是研究其生命活动规律、栽培技术和利用方法,目的是生产更多更好的食用菌产品,以满足人类生活的需要。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和生命活动规律,掌握食用菌栽培常用使用技术,为今后从事食用菌生产打下基础。
三、学时分配章节课程内容学时绪论绪论 2第一章食用菌的形态 2第二章食用菌的分类 2第三章食用菌的营养生理 2第四章食用菌的生态 2第五章食用菌的消毒与灭菌 2第六章食用菌的菌种生产 4第七章平菇栽培 4第八章香菇栽培 4第九章双孢蘑菇栽培 4第十章草菇栽培 3 第十一章金针菇栽培 3 第十二章食用菌病虫害防治 2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学好理论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能掌握食用菌的栽培技术。
五、教学内容绪论1、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食用菌的基本概念第二节食用的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第三节发展食用的意义、食用菌的发展前景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食用菌的基本概念和学习本课程的意义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食用菌的概念难点:广义食用菌与狭义食用菌的区别4、教学建议根据标本讲授。
第一章食用菌的形态1、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形态结构与分类地位第二节生理及生态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食用菌的生物学知识,生理及生态特点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食用菌的形态和分类地位,生长的环境条件难点:食用菌生长的环境条件4、教学建议重点讲述食用菌的形态和生长条件。
第二章食用菌的分类1、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食用菌的形态结构第二节食用菌的分类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食用菌的形态结构3、教学重点难点食用菌的形态结构4、教学建议重点讲述食用菌的形态和结构。
07-08食用菌栽培学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A
华中农业大学本科课程考试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考试课程:食用菌栽培学(通识课)学年学期:2009-2010-02试卷类型:A考试时间:2010-05-09一、单项选择题(1×10)1、C2、C3、B4、C5、B6、C7、A8、D9、D10、B二、名词解释(2×10)1、菌种:用来生产食用菌子实体的菌丝体。
按其级别不同可分为一级菌种、二级菌种和三级菌种。
2、灭菌:在一定范围内杀灭物体及容器内部所有微生物。
3、熟料栽培:与生料栽培相对,对生料先进行灭菌、发酵处理,然后再进行接种栽培。
4、搔菌:在菌丝体生长结束后,去掉其表面老化的菌皮,并划破表面的菌被,使菌丝体断裂,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出菇。
5、初生菌丝:直接由孢子萌发形成,初期多细胞核无隔膜,后期出现隔膜,单细胞单核。
两个相配的初生菌丝经过质配后可形成次生菌丝(双核菌丝)。
三、判断题(2×10)1、×2、√3、×4、×5、×四、简答题(3×10)1.堆制发酵过程:先将稻草和干牛粪预湿一天,在底层铺上宽2-2.5米,厚15厘米左右的稻草,长宽不限(1分)。
再在上面铺5厘米左右的湿牛粪,如此反复,直至推高导1.5米左右(1分)。
边推边浇水,叨叨底层不浇水,中层少浇水,上层多浇水,直至有水溢出(1分),在上面盖上塑料薄膜或草席(1分)。
注意事项:(1)尿素、硫酸胺应在建堆时用完,防止发酵过程中臭氨过浓;(1分)(2)石膏应在第一次翻堆时加入;(1分)(3)石灰应在第二次翻堆时加入,调节培养料的PH,以后不加任何物质;(1分)(4)翻堆时要做到“一湿二润三看”原则;(1分)(5)翻堆时培养料要内外互换,上下互换,并要抖松;(1分)(6)下雨天要用塑料薄膜覆盖,防止雨水冲淋使得养分流失。
(1分)2.简述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的工艺流程。
答: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全程52-61天包括接种--发菌--搔菌--催菇--驯化(抑制)--育成---采收3.在菌种生产中减少杂菌污染的措施包括:(1)菌种场应远离厕所、畜牧场等污染源(2分)(2)灭菌室应与冷却室、接种室、培养室相连,减少杂菌进入培养料的途径(2分)(3)装袋后应立即灭菌,减少杂菌自繁机会,灭菌要足时、彻底(2分)(4)在菌种培养过程中要经常检查,遇到污染的菌袋要及时清理深埋(2分)(5)接种过程一定要在严格无菌的环境中操作(2分)五.论述题(2×20)1.从培养料种类、培养料处理方式、栽培场所、栽培季节等方面,平菇栽培方法多样性十分明显。
食用菌栽培技术考试资料
1、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近况1产量的增长我国食用菌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迅速发展的,不过是30年的历史。
但是,这30年经历了房前屋后的庭院经济、特种蔬菜生产、成片的集约化和工厂化生产的4大阶段。
目前集约化的规模栽培已经占总产量的80%以上。
2栽培种类的多样性我国食用菌的栽培种类有70~80种,形成商品的有50种,具一定规模生产的有20种以上,年产20万吨以上的有13种。
3发展区域我国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遍及大江南北,从南到北,从山区到平原,食用菌产业在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我国食用菌区域间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食用菌栽培存在主要问题1产业标准建设滞后现有食用菌的国家、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相比尚存差距,难以与主要出口市场接轨。
发达国家通过立法等形式,对农药残留、放射性残留、金属含量、化学添加剂等制定苛刻的技术标准,目前仅在农药残留限量的指标上,我国出口食用菌就被多次检验不合格,这说明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违禁使用农药和蘑菇采后使用荧光增白剂的问题依然严峻,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生产规模小且加工技术落后中国食用菌生产方式仍然以千家万户的“手工作坊”种植栽培为主潮,种植户的素质和栽培条件不一,规模小,并且中国食用菌产业深、精加工是薄弱环节,技术、设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大部分加工企业还停留在保鲜、烘干、盐渍等粗加工的层次,产品质量差异大,这无法适应国际市场对食品安全的要求嗍。
3市场竞争无序且开拓力度不足中国食用菌市场基本上是一个既没有统一的市场交易原则,又长期处于无序甚至混乱的状态,各企业之间为争夺国外客户,竟相压低,甚至采取赔本做生意的方式,严重伤害的广大菇农,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影响了食用菌产品国际竞争力。
在市场开拓方面存在偏失,只注重国际传统市场,忽略国外新市场开拓与培育,未能把国内消费市场培育作为食用菌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加以发展,这将严重影响食用菌产业发展。
4产业缺乏有效管理与调控中国食用菌生产资料异地供货较普遍,且质量良莠不齐,基本上没有经检测就流入市场,坑农事件常有发生,政府缺乏权威性的宏观管理机构和调控手段。
《食用菌育种学》课程教学大纲
《食用菌育种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食药用菌育种学》是农学(食药用菌方向)专业本科和食药用菌专业专科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是遗传学、食药用菌栽培学、普通真菌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现代生物技术等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应用性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切实掌握食药用菌育种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品种选育的原则、技术与相关法规,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日后从事食药用菌育种科研、品种开发、推广应用等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三、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食药用菌育种的发展趋势,系统掌握食药用菌的遗传变异规律和育种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
基本建立起“食药用菌现代育种目标—种质资源—繁殖方式与育种的关系—育种的基本途径与技术—重要性状的遗传改良—品种审定—品种权保护—良种繁育”这样一个知识体系。
2.能力目标:使学生能综合运用遗传育种的理论知识,根据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之需要,采取适当的手段对食药用菌进行有效的遗传改良。
3.素质目标:一是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二是培养尊重他人的意识;三是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四、主要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菌种和菌株的差别,食药用菌品种的三大特性。
2、熟悉食药用菌品种选育的意义及方法,食药用菌育种学的任务和内容3、了解食药用菌育种的研究进展与展望【教学设计建议】菌种和菌株这两个词是食药用菌界常用的两个词,也是经常被混淆的两个词,在讲育种学前需先区分;介绍食药用菌品种的常见类型,使学生对育种的目标方向有直观的认识,丰富的图片可以激发学生兴趣。
本章以多媒体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讲授内容】1、食药用菌品种的概念及常见类型2、食药用菌品种选育的意义及方法3、食药用菌育种学的任务和内容4、食药用菌育种的研究进展与展望【自学内容】第二章食药用菌育种的遗传基础第一节食药用菌的主要遗传学特性【目的要求】1、掌握食药用菌锁状联合的形成、特点及意义,布勒杂交概念2、熟悉食药用菌的典型生活史过程3、了解高等担子菌性的发现历史【教学设计建议】本节总体介绍食药用菌的主要遗传学特性,重点是锁状联合的形成过程,意义和特点,用动画形象展示。
《食用菌栽培学》教案
《食用菌栽培学》教案教案:食用菌栽培学一、课程介绍食用菌栽培学是一门研究食用菌生长发育、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产品加工的学科。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食用菌栽培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成功地栽培多种食用菌,提高食用菌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课程目标1、掌握食用菌生长发育的基本理论,了解不同品种的特点和生长环境要求。
2、掌握食用菌栽培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学会选择适宜的场地、材料和气候条件。
3、了解食用菌病虫害的种类、症状和防治方法,保障食用菌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4、掌握食用菌产品的加工和保存方法,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储存寿命。
三、课程内容1、食用菌基础知识:介绍食用菌的定义、分类、营养和生长环境要求等。
2、食用菌栽培技术:包括栽培场所的选择、培养基的制备、接种技术、培养和出菇管理等。
3、食用菌病虫害防治:介绍食用菌常见病虫害的种类、症状和防治方法,以及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4、食用菌产品加工和保存:介绍食用菌产品的加工和保存方法,如烘干、冷藏、冷冻等。
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和PPT演示,让学生了解食用菌的基本知识和栽培技术。
2、实验操作: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手操作接种技术、培养基制备等,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食用菌栽培基地和加工企业,了解实际生产情况和问题,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成功的栽培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生产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知识掌握情况。
2、实验操作: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对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
3、作业和报告:布置相关作业和报告,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教材和参考书:选用权威的食用菌栽培学教材和相关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课程学习资料。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大纲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大纲《食用菌栽培学》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食用菌栽培学(英文):Edible Mushroom Cultivation课程编号:12371093课程学分:2.0课程总学时:32课程性质:专业课二、课程内容简介(300字以内)《食用菌栽培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林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我国食用菌的自然资源丰富,人工栽培历史悠久,且我国是农林业大国,具有丰富的原材料。
可见,我国发展食用菌的广阔前景。
本课程主要介绍——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分类、生活史及食用菌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管理方法;食用菌生产全过程的基本操作技术:制种程序及设备仪器的使用、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各级菌种的制作方法,菌种质量检查及选育和保藏等;介绍蘑菇、香菇、平菇、木耳、草菇等等食用菌的栽培方法和技术。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本课程属于应用微生物范畴,技术性强,是农林业与生物类学生的专业选修课。
通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食用菌栽培相关知识,掌握食用菌各级菌种培养基的制备过程;学会制作各级菌种的基本、技能。
掌握主要食用菌栽培技术,以便在今后实践中运用于新产业的开拓。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绪论(2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简要介绍食用菌的概念、种类,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及在我国农林业生产中的位置及现状。
以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
2. 教学重点与难点:要求学生掌握食用菌及食用菌学的概念;理解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了解我国发展食用菌的有利条件。
广义食用菌与狭义食用菌的区别是本章内容的难点。
第一节概述(0.5学时)一、食用菌的概念二、食用菌的营养价值三、食用菌产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第二节中国古代食用菌发展简史(0.5学时)一、发展简史二、早期的食用菌栽培技术第三节食用菌生产的现状及展望(0.5学时)一、国内外食用菌生产的性质和地位二、展望与思考第四节食用菌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0.5学时)一、食用菌栽培学的性质和地位二、食用菌栽培学的任务三、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基本要求作业与思考题:(1)谈谈你对食用菌的基本认识。
食用菌栽培学实验指导书详解
食用菌栽培学实验指导书(请仔细阅读实验内容步骤,每组必须完成实验,每次实验实习签到制,学习委员负责签到,实验分组按照调整后的快速繁殖实验分组)1.资源方向六个实验,发酵两个,选前两个!2.资源的第一个已经做完(培养基我们已陪完,做后五个,其中第三个不做,到时候改蘑菇组织分离)3、发酵方向的实验不用做,直接抄报告就行前言1.实验总体目标《食用菌栽培》是农学、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三个专业的选修课程。
根据课程性质要求,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基本技术的实训和制种能力、栽培能力的培养,主要任务是完成食用菌生产技术的操作训练,掌握制种中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具备制作母种、原种和栽培种的能力;掌握食用菌生产中的主要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具备当前主栽品种的栽培能力和生产经营能力。
培养学生具备独立进行食用菌生产的能力。
⒉适用专业年级:农学,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第5学期⒊实验课时分配实验项目实验要求实验类型每组人数实验学时实验一母种培养基的制备必做验证 5 3 实验二无菌操作与母种转接扩繁必做综合 3 3 实验三组织分离与孢子分离培养技术(这个实验不做,到时候改做蘑菇组织分离)必做综合 3 3 实验四原种与栽培种的制种技术必做综合 5 3 实验五平菇栽培技术与管理方法必做探索 5 44. 实验环境:环境洁净,用房较多。
食用菌生产最怕污染,需要洁净的环境条件;贮料、配料、灭菌、接种、发菌、出菇等对环境要求各不相同,需要相对隔离。
5. 实验总体要求:本实验体系为学生独立进行食用菌生产能力所必需的最低要求。
学生必须掌握每个实验的主要技术要点。
6. 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建议(1)重点:无菌操作技术,平菇栽培技术与管理方法(2)难点:无菌操作技术,出菇管理(3)教学方法建议:对无菌操作多进行严格训练,对各个实验技术要点进行抽查考核,对平菇栽培成立兴趣小组,由兴趣小组负责出菇管理。
实验一母种培养基的制备(培养基已配完,大家直接去把木耳菌种和观赏性平菇接到PDA培养基上即可)一、实验目的:使学生掌握母种培养基的制备技术、试管棉塞的制作技术、试管捆扎技术等。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
高纲2049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28709 食用菌栽培学苏州大学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特点《食用菌栽培学》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代园艺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应考者系统地学习食用菌栽培学领域的基本知识,了解食用菌栽培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食用菌栽培学各研究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深刻认识食用菌栽培学在现代科技、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为食用菌栽培学在我国的发展与利用培养专门的管理和技术人才。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共分为20章。
在对食用菌栽培学的学科基础、研究和应用领域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食用菌的形态结构、生理生态、遗传育种、病虫害防治、保鲜与加工以及各类主要食用菌的栽培技术。
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要求应考者对食用菌栽培学有一个全面和正确的了解。
具体应达到以下要求:1、了解食用菌栽培学的发展过程、现状和发展趋势,食用菌栽培学的研究与应用领域,食用菌栽培学在农业科技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2、理解并掌握食用菌栽培学各研究领域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3、掌握各类食用菌的栽培方法与高产技术。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食用菌栽培学所涉及的学科领域非常广泛,它是以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等学科为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因此本课程的前修课程包括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这些课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食用菌栽培学的应用技术。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一)课程内容本章简要地介绍了食用菌的概念及类别;食用菌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食用菌的发展历史、现状与前景展望。
(二)学习要求了解食用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食用菌栽培学的性质与任务;明确食用菌生产的意义及发展趋势。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学习食用菌栽培学的目的和意义。
2、掌握:食用菌栽培学的基本概念、特点、研究领域及应用。
28食用菌课程大纲
《食用菌栽培》教学大纲(2015级)适用专业:生物科学(职业师资方向)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授课学时:36学分:2总纲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农业微生物学、真菌学、蔬菜学、发酵工艺学、生物技术等科学相互交叉渗透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是植物生产类专业的一门实专业必修课。
主要内容包括食用菌生物学基础知识和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多种食用菌的栽培技术,食用菌的保鲜贮藏与加工、食用菌病虫害的防治等进行较全面的介绍。
课程基本任务:《食用菌栽培》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在教学中密切联系生产实际,强化实践教学,在理论上要求使学生了解食用菌的概念、基本形态及在生物分类中的地位;食用菌的食用价值、栽培意义和生产潜力;掌握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生长繁殖方式,营养要求和生态要求及与其他生物的关系。
使学生掌握食用菌生产中各种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设施环境调控的基本措施。
使学生掌握与食用菌生产相关的理论知识,食用菌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和防治方法;食用菌贮藏保鲜与加工的原理及方法。
理论教学力求创新,突出新的科技成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技能上使学生掌握消毒药品的使用和消毒方法,高压灭菌和常压灭菌技术,培养料发酵技术,母种、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制备与无菌接种技术,菌种分离和提纯技术,生产中的拌料、装袋、灭菌、接种、环境调控、病虫害防治等技术。
使学生具备食用菌制种能力,主要菇类的栽培能力,产品保鲜加工能力。
课程内容概要:我国食用菌的自然资源,人工栽培历史、产量水平、营养价值及我国食用菌生产在世界上的地位和我国发展食用菌的广阔前景。
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分类、生活史及食用菌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管理方法。
食用菌生产全过程的基本操作技术:制种程序及设备仪器的使用、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各级菌种的制作方法,菌种质量检查及选育和保藏等。
介绍蘑菇、香菇、平菇、木耳、草菇等等食用菌的栽培方法和技术。
课程教学形式: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形式,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课堂讲授,使课堂教授生动反映食用菌的生物学和生产特征。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大纲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食用菌栽培学(英文):Edible Mushroom Cultivation课程编号:12371093课程学分:2.0课程总学时:32课程性质:专业课二、课程内容简介(300字以内)《食用菌栽培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林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我国食用菌的自然资源丰富,人工栽培历史悠久,且我国是农林业大国,具有丰富的原材料。
可见,我国发展食用菌的广阔前景。
本课程主要介绍——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分类、生活史及食用菌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管理方法;食用菌生产全过程的基本操作技术:制种程序及设备仪器的使用、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各级菌种的制作方法,菌种质量检查及选育和保藏等;介绍蘑菇、香菇、平菇、木耳、草菇等等食用菌的栽培方法和技术。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本课程属于应用微生物范畴,技术性强,是农林业与生物类学生的专业选修课。
通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食用菌栽培相关知识,掌握食用菌各级菌种培养基的制备过程;学会制作各级菌种的基本、技能。
掌握主要食用菌栽培技术,以便在今后实践中运用于新产业的开拓。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绪论(2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简要介绍食用菌的概念、种类,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及在我国农林业生产中的位置及现状。
以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
2. 教学重点与难点:要求学生掌握食用菌及食用菌学的概念;理解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了解我国发展食用菌的有利条件。
广义食用菌与狭义食用菌的区别是本章内容的难点。
第一节概述(0.5学时)一、食用菌的概念二、食用菌的营养价值三、食用菌产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第二节中国古代食用菌发展简史(0.5学时)一、发展简史二、早期的食用菌栽培技术第三节食用菌生产的现状及展望(0.5学时)一、国内外食用菌生产的性质和地位二、展望与思考第四节食用菌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0.5学时)一、食用菌栽培学的性质和地位二、食用菌栽培学的任务三、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基本要求作业与思考题:(1)谈谈你对食用菌的基本认识。
《食用菌栽培学》教案
教学组织
教学方法
2学时
一、生理生态的基本概念
二、营养物质
三、营养特点
四、生长与发育
1、生活史
2、生长
3、发育
五、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营养
2、温度
3、水分和湿度
4、氧气和二氧化碳
5、光照
6、酸碱度
7、生物因子
理论讲授,
举例说明
名 称
第三章食用菌制种及菌种保藏
目 的
要 求
掌握食用菌菌种扩繁和保藏方法,了解食用菌菌种的分离方法
三、生长发育的条件10分
四、栽培技术
(一)菇房设计5分
(二)菌种繁育5分
(三)栽培技术20分
5、接菌
(1)无菌室准备
(2)接菌
6、培养
四、菌种保藏
五、菌种复壮
理论讲授
名 称
第四章食用菌生产方式及工艺
目 的
要 求
掌握国内外主要生产方式及特征,掌握国内外几种主要生产方式的工艺流程及生产标准
重 点
难 点
重点:国内外几种主要栽培方式及各工艺标准
难点:理解各生产模式间的差别
时 间
教学组织
教学方法
2学时
难点:香菇的转色技术及催蕾和催花技术
时 间
教学组织
教学方法
4学时
第一节产业生态与市场分析
一、概述
(一)价值
(二)产业动态
二、产业发展趋势
第二节生物学基础
一、形态特征
二、子实体分化
三、生长发育对环境的要求
第三节栽培技术
一、香菇露地栽培技术
(一)特点
(二)季节、场地选择
(三)配料、拌料
食用菌学9食用菌实验详解
食用菌学实验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加入时间』2008/5/22 16:58:40 『点击次数』529实验课编号:课程属性:选修实验属性:非独立课程学时学分:总学时:40 总学分:2 实验学时:20实验课应开学期:秋季理论课开课后第三周安排每周4学时先修课程:植物学、园艺原理与技术、遗传学、植物生理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食用菌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因此,在教学实验和实践中,首先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同时,作为一个大学本科生,不仅要学会如何栽培食用菌,而且应当理解某些技术步骤和技术程序中的具体措施或组合栽培的原理,使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的水平。
这样的毕业生就能在生产实践中,具备较多的自由权,具有更高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技术革新的能力。
本课程是食用菌的理论教学同步开设的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通过本实验课的开始,使学生了解食用菌的类型,掌握食用菌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二、实验目的与基本要求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的开展,应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点,并培养以下能力:1.了解掌握食用菌制种的生产工艺流程和制作各级菌种的基本技能。
2.了解不同温度和营养条件下对平菇、木耳、金针菇等菌丝生长的影响。
3、了解食用菌采后处理的基本知识。
实验要求:要求教师结合理论课教学要求,调查食用菌生产加工情况,观察各类食用菌的特色以及如何栽培食用菌,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分组讨论,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三、实验考核方式及办法结合实验报告、课堂讨论、实验过程综合评分,采取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的评分方式。
四、实验项目一览表食用菌学实验项目一览表五、实验项目的具体内容:实验一母种培养基的配制与菌种分离与培养实验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学会母种培养基的配制方法,掌握母种转管继代培养技术,了解食用菌母种制作的工艺流程和制作母种的基本技能。
2、实验内容或原理(1)母种培养基配制。
工艺流程:培养基配方培养基的配制分装试管理灭菌摆斜面(2)菌种分离与培养(本实验以组织分离为例)工艺流程:种菇的选择与消毒组织块的切取菌丝培养3、需用的仪器或试剂等仪器: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电炉、天平、试管、试管架、解剖刀、漏斗、漏斗架、橡皮管、玻璃管、止水、牛角勺、棉花、纱布、酒精灯。
《食用菌栽培》课程教学大纲
《食用菌栽培》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食用菌栽培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园艺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32学时 2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食用菌栽培学是现代生物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是园艺、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之一。
它是在近代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等基础课的基础上发展迅速的一门新兴的应用科学。
其目的就是研究食用菌高产的理论和栽培技术。
具体来说,要研究食用菌生长发育规律和产量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并探讨和解决食用菌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措施,从而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二、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食用菌栽培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1).基本知识:掌握食用菌栽培学的基本概念,了解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及生活史。
2).基本理论:理解食用菌的生长与发育规律,掌握食用菌的制种与栽培的理论,使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
3).基本技能:掌握食用菌栽培学的一些基本实验技术及原理,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掌握食用菌的制种技术与主要菇种的栽培技术。
三、先修课程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四、课程教学重、难点食用菌栽培学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生理生态、制种技术、病虫害防治以及栽培管理技术等方面。
由于食用菌栽培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需要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等专业基础知识,在讲授内容时一定要讲清基本概念,通过习题、实验、实习掌握食用菌的制种与栽培技术。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本课程可根据实际情况因此施教,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教师授课与学生自学、教学实习相结合,充分利用投影、幻灯、录像等手段或应用多媒体教学,以求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实验课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如何栽培食用菌。
六、课程教学内容绪论(2学时)1.教学内容(1)食用菌栽培学的定义,食用菌栽培学的内容和任务;食用菌栽培的意义;(2)食用菌栽培的发展及现状。
食用菌栽培教学大纲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之巴公井开创作《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年夜纲(生物技术专业适用)编写单元:生物技术系生物技术应用教研组编写人:张平审核人:审批人:批准日期:2006年9月1日目录课程说明第一部份教学基本要求第二部份教学时数分配表第三部份理论教学内容第四部份实验教学内容第五部份实训教学计划及考核标准第六部份课程考核方案说明本年夜纲是根据2005级三年制高职生物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计划而制订的.食用菌栽培技术为生物技术应用专业的必修课之一.为适应高职教育的改革要求, 也为了适应我国、我省农村财富结构调整的需要, 本年夜纲根据2005级教学年夜纲的基础重新修订.修订后的教学年夜纲在教学内容上注重了理论知识的实用性, 并引进了食用菌科研生产功效, 增加了各论方面与栽培相关的内容.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在于使学生掌握食用菌栽培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入手技能和技巧, 从而掌握系统食用菌栽培技术, 为从事食用菌栽培方面的工作奠基基础.本课程以课堂讲授和实验、实习三种形式进行教学, 其中理论讲授为62学时, 课堂实验66学时, 总计128学时, 8学分.本课程于第四学期和第五学期开设.执行本年夜纲时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如下:1、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 课堂讲授注意少而精, 强调理论的应用性, 并做到学以致用.2、本课程涉及学科较多, 难度较年夜, 理论讲授时应注意采纳启发式、讨论式等有效方法, 做到深入浅出, 通俗易懂, 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3、采纳多媒体教学注意课件与教学内容的适合性, 并注意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协调运用, 以提高教学效果.4、突出学生的主体位置, 采纳生动教育法, 加强教学互动, 注重学生素质教育, 做到教书育人.5、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 加强过程考核, 注重教学信息反馈和教研, 保证教学效果.第一部份《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基本要求一、课程的性质、位置、任务《食用菌栽培学》是微生物学的农业应用的重要组成部份, 是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以生物技术应用为研究对象的重要专业课程.通过《食用菌栽培学》的课程学习, 使学生掌握食用菌的基础理论, 掌握食用菌栽培的生产、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了解食用菌的储运加工、工厂化生产的基本方法, 了解国内外食用菌研究的最新静态.为从事食用菌栽培和食用菌资源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教学基本要求(一)理论部份1、掌握食用菌及食用菌学的概念;了解我国和我省发展食用菌的有利条件.2、掌握成熟食用菌的的形态结构;在了解食用菌的遗传知识的基础上, 掌握食用菌的良种选育3、了解食用菌的生理生态4、掌握食用菌菌种生产5、熟练掌握平菇、金针菇、草菇栽、毛木耳栽培技术, 掌握蘑菇、黑木耳等食用菌的栽培技术6、掌握1-3种珍稀和药用食用菌的栽培技术7、掌握食用菌主要病虫害的防治8、了解食用菌的保鲜与加工(二)实践部份1、能熟练制作标本片, 在显微镜认识食用菌的营养体和繁殖体的微观结构.认识各种食用菌的子实体活动类型和特征, 并能根据子实体的外形进行分类.2、掌握正确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的使用方法;熟悉接种箱的消毒灭菌方法;掌握食用菌母钟转管技术, 熟悉母钟培养基的配制方法.3、掌握菌种的类型和制种的工艺流程;掌握一级菌种、二级菌种、三级菌种的制备方法.4、掌握用分歧原料制作食用菌原种、栽培种的方法5、掌握组织分离的方法和技术.6、掌握高温矿油收藏食用菌菌种的方法.7、识别食用菌主要病虫害8、学会掌握平菇、金针菇(或其他季节性食用菌)等栽培技术6、学会1-3种珍稀和药用食用菌的栽培技术7、初步掌握菇类盐渍的基本方法.8、了解简单的食用菌深加工的方法, 激发学生的立异意识.第二部份教学时数分配表第三部份理论教学内容绪论目的要求:掌握食用菌及食用菌学的概念;理解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了解我国和我省发展食用菌的有利条件;明确学习本门课的目的和意义.教学内容:第一节食用菌概述第二节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意义第三节我国食用菌业第四节本门课的目的要求第一章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及分类目的要求:本章要求学生掌握成熟食用菌的组成成份;重点掌握菌丝体和子实体的一般结构及特殊结构;了解食用菌子实体的发育形式.掌握食用菌的形态结构;了解食用菌的分类;在了解食用菌的遗传知识的基础上, 掌握食用菌的良种选育教学内容:第一节食用菌的形态结构一、菌丝体二、子实体三、休眠体第二节形态发生第三节食用菌的分类第四节毒菌的识别实验一:食用菌形态结构观察经常使用食用菌菌种的早期识别第二章食用菌的生理生态目的要求:掌握食用菌的营养;了解食用菌的理化环境;了解用菌的生物环境.教学内容:第一节食用菌的营养一、营养物质二、生理类型第二节食用菌的理化环境一、温度二、水分和湿度三、酸碱度四、氧与二氧化碳五、光照第三节食用菌的生物环境一、食用菌与微生物二、食用菌与植物三、食用菌与植物第三章食用菌的生活史与遗传育种目的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食用菌的生殖方式, 重点掌握食用菌生活史中单核、双核菌丝形成, 双核菌丝生长的过程;掌握食用菌胞子萌发的方式;食用菌遗传育种的基础知识.教学内容:第一节食用菌的生殖方式一、食用菌的无性生殖和准性生殖二、食用菌的有性生殖第二节、食用菌生活史第三节食用菌的遗传与育种第四章食用菌菌种生产目的要求:掌握菌种、制种的概念;掌握菌种的类型和制种的工艺流程;掌握一级菌种、二级菌种、三级菌种的制备方法;明确制种所需的设备和菌种场建筑的合理规划.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菌种的概念二、菌种的类型三、制种法式第二节食用菌制种的条件一、厂房规划二、厂房设施三、制种的主要设备(一)、配料设备(二)灭菌设备(三)接种设备(四)培养及收藏设备(五)分装及检测用具第三节、消毒与灭菌一、消毒与灭菌的概念二、经常使用消毒与灭菌方法第四节、食用菌菌种的培养基一、培养基(料)的配制原则二、培养基的类型三、固体培养基(一)、一级种(母种)培养基(二)、二级种、三级种培养基四、液体培养基第五节、食用菌菌种分离一、菌种资源的取得二、组织分离法三、胞子分离法四、菇木分离法第六节固体菌种的接种培养一、一级种的扩年夜培养二、二级种的扩年夜培养三、三级种的扩年夜培养第七节、菌种的质量鉴定一、母钟质量的鉴定二、原种和栽培种质量的鉴定第八节液体菌种制作一、生产设备二、工艺流程三、接种四、培养条件五、发酵质量的监测第九节食用菌菌种的退化、复壮和收藏一、菌种退化二、菌种复壮三、菌种收藏实验二:食用菌母钟的制作4实验三:食用菌原种的制作4实验四、食用菌栽培种的制作2实验五、食用菌菌种收藏技术2实验六、食用菌的组织分离技术4实验七、食用菌胞子分离技术(多孢和单孢)4第五章平菇栽培目的要求:掌握平菇的生物学特性;学会掌握平菇栽培技术;重点塑料筒生料栽培平菇技术.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生物学特征第三节罕见的栽培品种第四节栽培技术实验九平菇栽培技术第六章金针菇栽培目的要求掌握金针菇的生物学特性、学会金针菇栽培技术、了解罕见的栽培品种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生物学特征第三节罕见的栽培品种第四节栽培技术第七章蘑菇栽培目的要求:掌握蘑菇的生物学特性、掌握蘑菇栽培技术、了解罕见的栽培品种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生物学特征第三节罕见的栽培品种第四节栽培技术第八章草菇栽培目的要求:掌握草菇的生物学特性;学会香菇的栽培技术;了解罕见的栽培品种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生物学特征第三节罕见的栽培品种第四节栽培技术实验十草菇栽培技术第九章香菇栽培目的要求:掌握香菇的生物学特性;掌握香菇的木屑菌筒栽培技术;了解香菇的段木栽培技术, 了解罕见的栽培品种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生物学特征第三节罕见的栽培品种第三节栽培技术第十章黑木耳栽培目的要求掌握黑木耳的生物学特性、掌握黑木耳栽培技术、了解罕见的栽培品种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生物学特征第三节罕见的栽培品种第四节栽培技术实验十一毛木耳栽培技术第十一毛木耳栽培目的要求掌握毛木耳的生物学特性、掌握毛木耳栽培技术、了解罕见的栽培品种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生物学特征第三节罕见的栽培品种第四节栽培技术实验十一毛木耳栽培技术第十二章银耳栽培目的要求:掌握银耳的生物学特性、掌握银耳栽培技术、了解罕见的栽培品种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生物学特征第三节罕见的栽培品种第四节栽培技术第十三章珍稀和药用食用菌的栽培目的要求:掌握部份珍稀和药用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重点掌握一些品种的栽培技术.教学内容:第一节猴头菇栽培第二节杏鲍菇栽培第三节白灵菇栽培第四节年夜球盖菇栽培第五节金福菇栽培第六节真姬菇栽培第七节茶树菇栽培第八章灵芝栽培第九节茯苓栽培第十四章食用菌病虫害及防治目的要求:本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食用菌病害、虫害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了解引起食用菌病虫害的微生物种类及害虫种类.教学内容:第一节、病害及其防治一、细菌性病害及其防治二、真菌性病害及其防治三、生理性病害及其防治第二节、虫害及其防治一、昆虫类害虫及其防治二、食用菌害螨及其防治三、食用菌线虫、软体植物的防治实验八、食用菌病虫害的识别第十五章食用菌的保鲜与加工目的要求:使学生了解食用菌的采后生理, 了解食用菌加工的基本方法.教学内容:第一节食用菌的采后生理第二节食用菌的加工第四部份实验教学内容年夜纲实验教学内容在注重实验技能培养的同时, 尽量防止与实践教学的重复.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在于对使学生加深和巩固对理论教学中基本概念、基来源根基理的理解.在实践教学中通过一系列把持,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使其熟练掌握各级菌种的培育技术, 熟悉制种流程及主要栽培管理技术, 并能利用其原理对生产技术进行实践及立异.培养学生在实验前认真预习, 实验中规范把持、仔细观察、认真记录数据的习惯;实验后正确分析及处置实验结果的能力, 为日后能自力从事食用菌生产及研究等工作奠基坚实基础.第一学期实验为28课时, 第二学期为36课时.一、实验教学时数分配表实验一食用菌形态结构观察目的要求:认识各种食用菌的子实体活动类型和特征, 并能根据子实体的外形进行分类.能熟练制作标本片, 在显微镜认识食用菌的营养体和繁殖体的微观结构.教学内容:1、菌丝体的形态特征观察2、子实体形态特征观察实验二食用菌母钟的制作目的要求:了解食用菌母钟培养基的配方, 熟悉母钟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掌握正确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的使用方法;熟悉接种箱的消毒灭菌方法;掌握食用菌母钟转管技术.教学内容:1、母钟培养基的配制2、培养基的灭菌3、接种箱的消毒灭菌4、母钟培养5、食用菌母钟转管技术6、母钟的质量鉴定实验三食用菌原种的制作目的要求:掌握用分歧原料制作食用菌原种的方法教学内容:1、原种培养料的配制(麦粒和棉籽壳)2、培养料的装瓶打孔3、灭菌4、接种5、培养6、质量鉴定实验四食用菌栽培种的制作目的要求:掌握用分歧原料制作食用菌栽培种的方法教学内容:1、栽培种培养料的配制2、培养料的装瓶打孔3、灭菌4、接种5、培养6、质量鉴定实验五食用菌菌种收藏技术目的要求:了解是食用菌菌种容易变异和退化的特性, 掌握利用高温、干燥缺氧进行菌种收藏原理, 学会怎样坚持食用菌菌种的生活力优良性的主要方法.教学内容:1、斜面高温收藏法2、木屑培养基收藏法3、矿物油收藏法4、胞子滤纸收藏法实验六食用菌组织分离法目的要求:通过组织分离实验, 使学生掌握组织分离的方法和技术.教学内容:1、伞菌组织分离和培养2、胶质菌类组织分离和培养3、组织分离质量检查实验七食用菌胞子分离技术目的要求:使学生学会食用菌的胞子分离方法, 掌握把持技术技术.教学内容:一、多孢分离法二、单孢分离法实验八平菇栽培技术目的要求:通过平菇袋料栽培和管理, 掌握平菇的栽培方法和技术.教学内容:1、配料、拌料2、装袋、消毒3、发菌管理4、出菇管理实验九菇栽培技术目的要求:通过草菇袋料栽培和管理, 掌握草菇的栽培方法和技术.教学内容:1、配料、拌料2、装袋、消毒3、发菌管理4、出菇管理实验十毛木耳栽培目的要求:通过毛木耳栽培和管理, 掌握毛木耳的栽培方法和技术.教学内容:1、配料、拌料2、装袋、消毒3、发菌管理4、出菇管理实验十一稀和药用食用菌的栽培(根据季节选择3个品种栽培)目的要求:1、通过猴头菇栽培和管理, 掌握猴头菇的栽培方法和技术.2、通过白灵菇栽培和管理, 掌握白灵菇的栽培方法和技术.3、通过杏鲍菇栽培和管理, 掌握杏鲍菇的栽培方法和技术.4、掌握金福菇的栽培方法和技术.5、通过年夜球盖菇栽培和管理, 掌握年夜球盖菇的栽培方法和技术.6、通过真姬菇栽培和管理, 掌握真姬菇的栽培方法和技术.教学内容:(根据季节和菌种资料选三种)1、猴头菇栽培2、白灵菇栽培3、杏鲍菇栽培4、金福菇栽培和管理5、年夜球盖菇栽培6、真姬菇栽培实验十二食用菌病虫害的识别目的要求:识别食用菌杂菌、病虫的形体特征及危害状态, 了解食用菌病虫害对食用菌生长的影响和危害.教学内容:1、食用菌主要杂菌的识别2、食用菌子实体主要病虫害的识别3、食用菌主要虫害的识别实验十三盐渍菇的制作目的要求:熟悉菇类加工的基来源根基理, 了解菇类盐渍的基本制作工艺流程, 初步掌握菇类盐渍的基本方法.教学内容:平菇的盐渍实验十四食用菌保健食品制作目的要求:了解简单的食用菌深加工的方法, 认识食用菌深加工的经济效益, 激发学生的立异意识.教学内容:1、木耳糖的制作2、香菇汽水的制作第五部份实训教学计划内容及考核标准一、实训教学应培养的能力(一)中高温型罕见食用菌品种栽培通过食用菌栽培和管理, 在掌握其栽培方法、所栽培食用菌的栽培特点、栽培关键技术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经常使用食用菌菌种的早期识别通过几种罕见食用菌的菌丝及担胞子的显微观察,掌握它们的基本形态特征, 并能根据这些特征进行菌种的早期鉴别.(三)菇类标本的野外收集与观察学会菇类标本的收集技术,熟悉菇类标本的观察和描述.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四)、到食用菌企业观赏通过观赏, 了解工厂化生产食用菌的设备、工艺流程.(五)、培养料堆制发酵掌握发酵料的堆制方法, 为下一个栽培实验打好基础.(六)二种以上种珍稀菇栽培学会二种管理难度较年夜的珍稀菇栽培,二、实训教学的具体内容第四学期(一)中高温型罕见食用菌品种栽培(累计8课时)1、配料、拌料2、装袋、消毒3、发菌管理4、出菇管理(二)、经常使用食用菌菌种的早期识别(2课时)1、菇类菌丝识别2、菇类胞子识别(三)、菇类标本的野外收集与观察(6课时)(四)、蛹虫草(或其他栽培难度教年夜)的食用菌栽培(12课时)总计28课时第五学期(四)、到食用菌企业观赏(4课时)(五)、培养料堆制发酵(12课时)(六)两种珍稀菇栽培(12课时)1、配料、拌料2、装袋、消毒3、发菌管理4、出菇管理三、主、副带教师及分工主带教师:张平主要负责:设计实习方案, 组织、安插整个实习、现场指导、跟踪检查并对学生实习效果进行考核.副带教师:主要负责:辅助主带老师共同完成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四、实训教学考核方案第四学期(一)中、高温型食用菌及蛹虫草的栽培1、菌丝是否萌发健壮(5分)2、菇产量(5分)3、栽培管理日志(20分)4、两种食用菌的栽培总结(20分)(二)、经常使用食用菌菌种的早期识别1、能识别菇类菌丝(20分)2、能识别菇类胞子(20分)(三)、菇类标本的野外收集与观察(出勤8分、初步识别毒菌2分)总评:上述各项分值总和100分第五学期(四)、到食用菌企业观赏(出勤10分)(五)、培养料堆制发酵根据出勤和劳动暗示综合打分(40分)(六)两种珍稀菇栽培(根据季节定品种)1、菌丝是否萌发健壮(5分)2、食用菌产量(5分)3、栽培管理日志(20分)4、栽培总结(20分)总评:上述各项分值总和100分第六部份课程考核方案说明:本课程是实践性教强的学科.课程考核两学期分别计算, 期末总评分为100分, 其中实践考核占30%, 期中测试占10%, 作业占10%, 期末考试占50%.实训成果独自计算.一、实践教学考核方法二、理论教学考核方法参考文献:吕作舟主编, 食用菌栽培学, 高等教育出书社, 2006王贺祥主编, 食用菌学, 中国农业年夜学, 出书社2004黄毅主编编, 食用菌栽培, 高等教育出书社, 2001。
28709食用菌栽培学课程考试说明
28709食用菌栽培学课程考试说明28709食用菌栽培学课程考试说明、本课程使用教材、大纲食用菌栽培学课程使用的教材为《食用菌栽培学》,杨新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版。
本课程《食用菌栽培学大纲》由苏州高校编写,2022年版、本课程的试卷题型结构及试题难易度1.试卷题型结构表2.试卷按识记、领悟、容易应用、综合应用四个认知层次命制试题,四个认知层次在试卷中的所占的比例大致分离为:识记占20%、领悟占30%、容易应用占30%、综合应用占20%。
3?试卷难易度大致可分为“简单、中等偏易、中等偏难、难”。
按照课程的特点,每份试卷中,不同难易度试题所占的分数比例大致依次为易占30分、中等偏易占30分、中等偏难占20分、难占20分。
三、各章内容分数的大致分布四、各章内容的重难点五、各题型试题范例及解题要求1.单项挑选题(每小题1分,共15分)要求: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例:按照子实体的质地,木耳属于()A.多孔菌B.革盖菌C.胶质菌D.伞菌解答:C2.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要求:直接将答案填在横线上例:食用菌属于担子菌亚门中的腹菌纲和______________ ;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中的盘菌纲。
解答:层菌纲3.推断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10分)要求:在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打“V” ,错误的打“x”并在题下空处举行改正。
例:草菇属于食用菌中的木腐菌。
解答:X “木腐菌” 应改为“粪草菌”4.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要求:直接写出相关词语的涵义,不要绽开说明。
例:搔菌解答:将食用菌培养料表面的老菌块拿掉,并轻轻耙去料面老化菌丝的工作称为搔菌。
5 ?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要求:直接写出相关问题的要点,不要绽开谈论。
例:简述食用菌菌种生产中杂菌污染的缘由。
解答:⑴培养基消毒不彻底;(2分)⑴菌种带杂菌;(2分)⑴接种操作中污染;(1 分)⑴培养室内外环境污染。
食用菌栽培学实验指导大纲(上实验课用)
实验一食用菌分类与形态观察•目的:了解食用菌分类方法,学会观察食用菌形态结构。
•材料:各种伞菌的新鲜子实体(香菇、平菇、金针菇、茶树菇、白灵菇、杏孢菇、白平菇),子囊菌的干品,野生食用菌的标本。
平菇、香菇的孢子印。
分类参考书,显微镜等。
•方法:1.取新鲜子实体观察伞菌的结构,绘图说明。
2.观察平菇孢子印颜色、大小、形状。
完成下列表中内容。
食用菌分类与形态观察表1.中生2.偏生3.侧生4.无菌柄5。
圆柱形6.棒状7.纺锤形8.棒锤形9.分枝状10.基部联合11.基部膨大呈球形12.基部膨大呈臼状13.菌柄扭转14.基部延长呈假根状圆形2.半圆形3.圆锥形4.卵圆形5.钟形6.半球形7.斗笠形8.匙形9.扇形10.漏斗形11.喇叭形12.浅漏斗形13.圆筒形14.马鞍形1.子囊菌门盘菌目羊肚菌科(子囊果具蜂窝形或吊钟形菌盖)块菌目块菌科和地菇科角菌目麦角、虫草2.担子菌门木耳目、银耳目、花耳目属于胶质菌类,非褶菌目、伞菌目鬼笔目和马勃目属于腹菌类实验二母种培养基制作一、实验目的掌握斜面试管培养基的配制、消毒与灭菌等制作过程,为菌种转管、组织分离制作母种打下基础。
二、常用培养基配方1.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去皮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pH自然。
2. PDA综合培养基去皮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磷酸二氢钾3.0克,硫酸镁1.5克,维生素B10.05克,水1000毫升,pH自然。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天平、电炉,18×180毫米试管,止水夹。
纱布,棉塞,牛皮纸,皮筋,手套、菜板、刀、恒温箱,三角漏斗、支架(每组一套)。
手提式高压灭菌锅。
马铃薯、葡萄糖、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琼脂等。
四、实验步骤与方法1.PDA培养基的配制2.装管、捆把3.灭菌锅内加适量水→灭菌物品放内锅→加热→压力表时放气→压力表(121-126℃)时计时30分钟。
4.摆斜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709食用菌栽培学课程考试说明
、本课程使用教材、大纲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使用的教材为《食用菌栽培学》,杨新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
社,1996年版。
本课程《食用菌栽培学大纲》由苏州大学编写,2008年版
、本课程的试卷题型结构及试题难易度
1.试卷题型结构表
2.试卷按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
个认知层次命制试题,四个认知层次在试卷中的所占的比例大致分别为:识记占20%、领会占30%、简单应用占30%、
综合应用占20%。
3•试卷难易度大致可分为“容易、中等偏易、中等偏难、难”。
根据课程的特点,每份试卷中,不同难易度试题所占的分数比例大致依次为易占30分、中等偏易占30分、中等偏难占20分、难占20分。
三、各章内容分数的大致分布
四、各章内容的重难点
五、各题型试题范例及解题要求
1.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要求: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例:根据子实体的质地,木耳属于()
A.多孔菌
B.革盖菌
C.胶质菌
D.伞菌
解答:C
2.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要求:直接将答案填在横线上
例:食用菌属于担子菌亚门中的腹菌纲和______________ ;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中的盘菌纲。
解答:层菌纲
3.判断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要求:在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打“V” ,错误的打“x”并在题下空处进行改正。
例:草菇属于食用菌中的木腐菌。
解答:X “木腐菌” 应改为“粪草菌”
4.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要求:直接写出相关词语的涵义,不要展开说明。
例:搔菌
解答:将食用菌培养料表面的老菌块拿掉,并轻轻耙去料面老化菌丝的工作称为搔菌。
5 •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要求:直接写出相关问题的要点,不要展开议论。
例:简述食用菌菌种生产中杂菌污染的原因。
解答:⑴培养基消毒不彻底;(2分)
⑵菌种带杂菌;(2分)
⑶接种操作中污染;(1 分)⑷培养室内外环境污染。
(1 分)
6. 论述题(每小题10 分,共20 分)要求:不仅要回答问题的要点,而且要加以阐述,必
要时还要联系实际。
例:试述食用菌杂交配对的不同方式及杂交原理。
解答:食用菌的杂交配对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单核体之间的杂交,另一种是单核体与双核体之间的杂交,简称单、双杂交。
(3 分)单核体之间的杂交是指两个可亲和的单核体在同一琼脂平板上培养,当两者的菌丝汇合后,通过细胞融合,发生质配,形成双核化的杂种菌丝体。
(3 分)单核体和双核体之间的杂交,这是布勒发现的真菌杂交的一种现象,故称布勒现象。
(2分)其涵义是,当把可亲和的单核体与双核体培养在一起时,双核体能把其中可亲和的一个核授给单核体,使之双核化。
(2 分)
六、考试注意事项
本课程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 分钟。
考生参加考试时只允许携带钢笔、签字笔、圆珠笔等文具用品,不允许带有有记忆功能的计算设备,有关参考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