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原理课程教学大纲概要
《机器人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机器人原理》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ae19078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7c.png)
《机器人原理》教学大纲课程代码:ABJD0424课程英文名称:RobotTechno1ogy课程类型:选修课学分:2学分学时:32学时适用专业:自动化专业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电工技术、电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工程测试与信息处理一、课程介绍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对机器人技术有一个明确的概念。
掌握机器人运动学、静力学、动力学计算及运动规划设计方法,对工业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及驱动系统的运动控制设计有一般性的了解。
了解机器人传感器、机器人控制、机器人编程、机器人的应用等,建立机器人系统的完整概念。
本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讲清基本概念的同时,以适当的机器人系统实例,结合在工程应用中的实际,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编制程序、操作和实验,掌握必要的知识,为学生将来运用机器人技术的理论和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选修课。
机器人技术融合了机械、电子技术、计算机及控制技术等多门学科,但由于教学对象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学时较少,教学内容的取舍上应尽可能结合机电控制的特点。
故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方向课,所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要求学生对在此前所学知识有较综合的理解及应用能力,所以,学生对本课程应予以足够重视。
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验课的内容和安排。
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安排观看机器人教学录像片、到工厂或者实验室进行现场参观,了解工业机器人和智能机器人的真实使用情况,建立直观的感性认识。
1 .机器人技术的基本概念主要介绍机器人的基本概念、机器人的发展历史、机器人的主要技术参数、机器人的主要研究领域和发展趋势。
2 .工业机器人的结构主要讲述机器人的基本组成、工业机器人的运动副、工业机器人的结构型式、并联机器人、机器人的腕、机器人末端执行器。
重点和难点:机器人的组成、机器人的运动副3 .机器人运动学介绍机器人位置与姿态的描述,然后重点讲述机器人运动学正问题、机器人运动学逆问题,最后对机器人的JaCobian矩阵进行介绍。
工业机器人 教学大纲
![工业机器人 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3669627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c0.png)
工业机器人教学大纲工业机器人教学大纲引言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自动执行各种任务的机器人系统,它在现代制造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培养适应工业机器人应用需求的人才,制定一份全面的工业机器人教学大纲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工业机器人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结构,以及其在培养学生技能和知识方面的重要性。
一、基础知识在工业机器人教学大纲中,首先应包括工业机器人的基础知识。
这包括机器人的定义、分类和应用领域。
学生需要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以及机器人在制造业、物流和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此外,还应介绍机器人的安全性和维护保养方面的知识,以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操作和维护机器人系统。
二、编程与控制工业机器人的编程与控制是培养学生技能的关键部分。
教学大纲应包括机器人编程语言的介绍,如G代码和Rapid语言。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编写程序,以实现机器人的自动化操作。
此外,还需要教授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和路径规划技术,使学生能够精确控制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和速度。
三、传感器与视觉系统工业机器人的传感器和视觉系统在实际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大纲应包括传感器的种类和原理,以及它们在机器人系统中的应用。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选择和配置传感器,并利用传感器获取环境信息,实现机器人的自主感知和决策能力。
此外,还应介绍机器人的视觉系统,包括图像处理和目标识别技术,以提高机器人的视觉感知能力。
四、应用案例分析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教学大纲应包括一些实际的应用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不同行业中的机器人应用案例,学生可以了解机器人在不同环境下的工作方式和应用效果。
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思考机器人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五、实践操作与项目工业机器人的实践操作和项目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教学大纲应包括一些实践操作的内容,如机器人系统的组装与调试,以及编写简单程序实现基本操作。
此外,还可以设计一些机器人应用项目,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业机器人教学大纲
![工业机器人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173d359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8a.png)
工业机器人教学大纲工业机器人教学大纲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工业机器人在现代生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范围广泛,从汽车制造到电子设备组装,从食品加工到药品生产,都离不开它们的帮助。
然而,要想充分发挥工业机器人的作用,就需要对其进行系统的教学和培训。
本文将探讨工业机器人教学的大纲,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一技术。
一、工业机器人的基本原理在开始学习工业机器人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它们的基本原理。
工业机器人是由多个部件组成的复杂系统,包括机械结构、电子控制、传感器和软件等。
学习者需要了解机器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各个部件之间的协调和配合。
此外,还需要学习机器人的编程语言和编程方法,以便能够对其进行控制和操作。
二、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不同的行业和工作环境都需要不同类型的机器人。
学习者需要了解各个行业的特点和需求,以便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机器人。
例如,在汽车制造行业,机器人主要用于焊接、喷涂和装配等工作;在电子设备组装行业,机器人主要用于精密组装和测试等工作。
学习者还需要了解机器人在各个行业中的具体应用案例,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机器人技术。
三、工业机器人的编程和操作工业机器人的编程和操作是学习的重点内容。
学习者需要学习机器人的编程语言和编程方法,以便能够编写程序来控制机器人的运动和动作。
此外,还需要学习机器人的操作方法和技巧,以便能够熟练地操作机器人进行各种工作。
学习者还需要学习机器人的安全操作规范,以确保机器人的安全运行和人员的安全。
四、工业机器人的维护和保养工业机器人的维护和保养是保证其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的关键。
学习者需要学习机器人的日常维护和保养方法,包括清洁、润滑、更换零部件等。
此外,还需要学习机器人的故障排除和维修方法,以便能够及时解决机器人出现的故障和问题。
学习者还需要了解机器人的安全维护规范,以确保机器人的安全运行和人员的安全。
五、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趋势工业机器人技术在不断发展和演进,学习者需要了解工业机器人的最新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工业机器人原理教学大纲
![工业机器人原理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4fb3062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b3.png)
工业机器人原理教学大纲工业机器人原理教学大纲工业机器人是现代工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高效、精确和可靠的特点,为企业提供了巨大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为了培养具备工业机器人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制定一份全面的工业机器人原理教学大纲是非常必要的。
一、引言在引言部分,我们可以简要介绍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以及工业机器人教学的重要性。
通过引言,可以让学生对工业机器人的背景和意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基本概念与分类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介绍工业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包括机器人的定义、机器人系统的组成、机器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等内容。
同时,可以对工业机器人按照应用领域、结构形式等进行分类,让学生对不同类型的机器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三、传感器与控制系统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详细介绍工业机器人中常用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
包括接触式传感器、非接触式传感器、视觉传感器等各种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以及控制系统的组成、控制算法和控制策略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一部分,学生可以了解到工业机器人如何通过传感器获取环境信息,并通过控制系统实现精确的运动控制。
四、运动学与动力学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介绍工业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原理。
包括机器人坐标系、关节角度和末端执行器位置之间的关系,以及机器人的速度、加速度和力矩等动力学参数的计算方法。
通过学习这一部分,学生可以了解到工业机器人的运动规律和力学特性,为后续的路径规划和力控制提供基础。
五、路径规划与轨迹控制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介绍工业机器人的路径规划和轨迹控制原理。
包括机器人的直线运动和圆弧运动的规划方法,以及机器人的插补算法和轨迹跟踪控制策略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一部分,学生可以了解到工业机器人如何实现复杂的运动轨迹,并保证运动的精确性和稳定性。
六、力控制与安全保护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介绍工业机器人的力控制原理和安全保护措施。
包括机器人的力传感器和力控制器的原理和应用,以及机器人的碰撞检测和急停保护等安全机制。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31fc62b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27.png)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地位与作用工业机器人技术是近年来新技术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是以微电子技术为主导的多种新兴技术与机械技术交叉、融合而成的一种综合性的高新技术。
这一技术在工业、农业、国防、医疗卫生、办公自动化及生活服务等众多领域有着越来越多的应用。
工业机器人在提高产品质量、加快产品更新、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制造业的柔性化、增强企业和国家的竞争力等诸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课程是以工业机器人概述、基本组成及技术参数、本体与控制器连接、末端操作器、工业机器人的环境感觉技术、编程语言介绍、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项目流程等为研究对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二、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熟知工业机器人使用及搬运安全事项;了解工业机器人常见国际品牌与国内品牌;掌握工业机器人的三大组成部分和六个子系统;工业机器人的主要技术参数和常用软件,工业机器人末端操作器种类与应用等,让学生对工业机器人的定义、发展历史及前景、运用领域、基本组成、主要技术参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后面的专业核心课程打下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长期的学习计划。
同时树立示教器、专用设备、教具使用的安全意识及保养意识,使学生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基础技术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设计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1.掌握工业机器人行业典型应用、市场前景;2.熟知工业机器人品牌认识及行业应用前景;3.熟知使用机器人安全注意事项以及机器人的分类。
【重点难点】1.工业机器人的应用环境;2.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安全;【教学内容】1.机器人的分类;2.工业机器人的应用环境,工业机器人的历史发展;3.工业机器人家族介绍;4.工业机器人应用安全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与设计】1.本章主要采用哪些教学方法?通过实际工程案例的讲解来引导知识点的学习和应用。
通过讲授和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并结合板书进行教学,在讲解过程中注重与学生互动。
2.如何组织教学?运用哪些教学手段?在课堂中针对重难点内容不仅要通过多媒体展示,还要进行关键词组的板书。
机器人工程课程大纲
![机器人工程课程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65e4496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4f.png)
机器人工程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机器人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技术和应用。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对机器人设计、编程和控制的技能,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理解机器人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机器人工程的设计、制造和编程技术;3. 熟悉机器人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5.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机器人工程概述- 机器人定义和分类- 机器人发展历程- 机器人在工业、医疗和服务等领域的应用2. 机器人感知技术- 传感器的种类和工作原理- 视觉感知技术- 声音和触觉感知技术3. 机器人运动学与控制- 机器人运动学基础- 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方法- 机器人轨迹规划和运动控制算法4. 机器人编程与智能算法- 机器人编程语言和环境- 机器人行为控制与决策制定- 机器人的人工智能算法5. 机器人应用实践- 机器人设计与制造- 机器人路径规划和导航系统- 机器人在工业、服务和农业等领域的应用案例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教学,介绍机器人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知识。
2. 实验操作:设置机器人编程和操作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操作和实践。
3. 团队项目:组织学生进行机器人设计和开发项目,培养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4. 研讨讲座:邀请相关行业专家进行讲座,分享机器人领域的最新进展。
五、考核方式1. 课堂表现:包括参与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和总结。
3. 团队项目:完成机器人设计和实现,并进行演示和报告。
4. 期末考试:对课程所学内容进行综合考核。
六、教材与参考书目1. 教材:- 《机器人工程导论》- 《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机器人原理与控制》2. 参考书目:- 《机器人学导论》- 《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 《机器人路径规划与导航》七、备注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物理和计算机基础知识,并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
《机器人学》教学大纲
![《机器人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090a72b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a2.png)
《机器人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机器人学是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中一门高度交叉、前沿的重要专业必修课程,融合了运动学/动力学分析、机械学、控制理论与工程、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内容的综合性新技术应用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机器人学相关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现代机器人系统设计、分析、应用等基本能力和以后从事相关科学研究和技术工作的能力。
本课程针对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特点,主要介绍机器人数学基础、工业机器人、服务机播人的基本机械结构设计、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以及机器人传感器和控制技术等基础理论和技术基础知识,并以实际工程应用为背景,安排各类机器人实样参观、专题讲座、实验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教学,不但使学生掌握机器人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对各类机器人技术和开发方法有所了解,同时通过课程设计等活动培养其在逻辑思维、科学研究和设计实践上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器人技术解决智能制造领域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学习并掌握现代机器人的基本理论及方法,具有应用机器人解决工程问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支撑毕业要求1)课程目标2:学习并掌握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的状态检测和控制技术,具有利用先进控制理论和方法进行机器人控制并完成具体工程应用的能力;(支撑毕业要求2)课程目标3:学习并掌握现代机器人的总体设计、技术设计和详细结构设计及控制系统设计等内容,具有根据实际工程问题设计相应机器人解决方案的能力:(支撑毕业要求3)课程目标4:评定方法包括课后作业(15%)、实验(20%)、项目研究(15%)和期末考试(50%)环节,总评成绩以百分计,满分100分,各考核环节所占分值比例和根据具体情况微调。
2.(三)评分标准通过机器人的实验,获得相关实验设计和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应用相关实验方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支撑毕业要求5)(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三、教学内容第1章:绪论(3学时)通过本章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机器人学的起源与发展,讨论机器人学的定义,分析机器人的特点、结构与分类。
机器人 教学大纲
![机器人 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c06c377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38.png)
机器人教学大纲机器人教学大纲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人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还是在日常生活中的辅助,机器人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培养和发展机器人领域的人才,制定一份全面而有深度的机器人教学大纲显得尤为重要。
一、机器人概述在机器人教学大纲的开篇,我们需要对机器人进行一个全面的概述。
包括机器人的定义、发展历程、分类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机器人的概述,学生们可以对机器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机器人技术基础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对机器人技术的基础知识进行讲解。
包括机器人的硬件组成、传感器技术、控制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们可以通过学习这些基础知识,了解机器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为后续的实践应用打下基础。
三、机器人编程机器人编程是机器人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机器人编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包括编程语言的选择、编程环境的搭建、算法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机器人编程,学生们可以掌握如何通过编程来控制机器人的行为,实现各种功能。
四、机器人应用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广泛,涉及到工业、医疗、农业、教育等多个领域。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机器人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案例。
学生们可以通过学习这些案例,了解机器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培养对机器人应用的创新思维。
五、机器人伦理与法律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伦理和法律问题也日益凸显。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对机器人伦理和法律问题进行探讨。
包括机器人与人类关系、机器人的道德责任、机器人法律框架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机器人伦理与法律,学生们可以对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六、机器人创新设计机器人创新设计是机器人教学大纲中的重要一环。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引导学生们进行机器人创新设计的实践。
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设计并制作自己的机器人项目。
通过实践,学生们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机器人教学大纲
![机器人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95b5a1c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54.png)
机器人教学大纲第一篇:机器人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机器人学《机器人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地位、性质何任务本课程是自动化、机械类专业为培养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而开设的硕士研究生选修课程。
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机遇与挑战,人类(地球人)正在以非凡的智慧构思新世纪的蓝图。
世界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但是,地球人在发展中也面临着环境、人口、资源、战争和贫困等普遍问题,同时还要学会与机器人共处,这是21世纪地球人必须正视和处理的紧要问题,是影响地球人生存和发展的休戚与共的重大事件。
机器人学是一门高度交叉的前沿学科,机器人技术是集力学、机械学、生物学、人类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控制论与控制工程学、电子工程学、人工智能、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之大成,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新技术。
自第一台电子编程工业机器人问世以来,机器人学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正如宋健教授1999年7月5日在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第14届大会报告中所指出的:“机器人学的进步和应用是本世纪自动控制最有说服力的成就,是当代最高意义上的自动化。
” 机器人技术的出现与发展,不但使传统的工业生产面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而且将对人类的社会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严谨的求学态度,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了解机器人的特点、结构与分类。
了解机器人学的研究领域及其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2)掌握机器人运动方程的表示及运动方程的求解。
(3)掌握机器人动力学方程。
(4)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控制原则,初步掌握机器人的位置控制和柔顺控制以及机器人的分解运动控制。
(5)了解机器人规划的作用和任务,初步认识机器人的轨迹规划问题。
(6)了解机器人编程的要求和分类、机器人语言系统的结构和基本功能。
此外,还必须重视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时分配表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机器人学的数学基础第三章机器人运动方程的表示与求解第四章机器人动力学第五章机器人的控制第六章机器人学的现状与未来合计授课学时10 12 14 14 2 54实验学时三、课程的内容与要求本课程具体内容与要求如下:第一章:绪论通过本章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机器人学的起源与发展,讨论机器人学的定义,分析机器人的特点、结构与分类。
工业机器人 课程教学大纲
![工业机器人 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e67b832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fc.png)
工业机器人课程教学大纲一、引言在当前快速发展的数字化时代,工业机器人已经成为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业机器人拥有高效、精确、灵活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物流业、医疗等领域。
为了适应行业需求,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工业机器人的全面了解与应用能力。
二、课程简介1. 课程名称:工业机器人2. 学时安排:40学时(理论课程20学时,实践操作20学时)3. 授课方式:理论课程采用讲授与小组讨论相结合,实践操作课程注重实际动手操作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4. 主要教材:《工业机器人原理与应用》三、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1. 了解工业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2. 掌握工业机器人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式;3. 能够理解工业机器人的编程与控制技术,并能够进行简单编程;4. 具备工业机器人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能力;5. 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问题。
四、课程内容1. 工业机器人概述1.1 工业机器人的定义与基本原理1.2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与应用领域1.3 工业机器人与传统制造方式的比较2. 工业机器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2.1 工业机器人的组成结构与分类2.2 机器人的运动学与坐标系2.3 手、眼、脑一体化技术3. 工业机器人的编程与控制技术3.1 机器人编程语言与编程方式3.2 传感器与反馈控制技术3.3 机器人控制系统与通信技术4. 工业机器人的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4.1 工业机器人的安装与调试4.2 工业机器人的运行与监控4.3 工业机器人在不同应用领域的实际案例探讨五、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1.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 评价方式本课程的评价方式将综合考虑学生的理论学习、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等方面表现,主要包括课堂表现、作业与实验报告、期末考试等。
六、参考资料1. 教材:- 《工业机器人原理与应用》2. 扩展阅读:- 《工业机器人控制技术与应用》- 《工业机器人编程实践指南》七、教学团队1. 主讲教师:李老师- 专业背景:自动化工程硕士- 研究方向:工业机器人应用与控制- 联系方式:邮箱:*******************.cn2. 助教团队:- 负责辅助实践操作课程的实施与指导- 联系方式:邮箱:*****************.cn八、学生要求1. 具备自动控制基础知识与计算机编程基础知识;2. 积极参与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完成课堂作业与实验报告;3. 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机器人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机器人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本科)](https://img.taocdn.com/s3/m/81405eff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27.png)
《机器人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注:课程类别是指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课程性质是指必修/限选/任选。
一、课程地位与课程目标(-)课程地位Use of the industrial robot, which became identifiable as a unique device in 1960s, along with computer-aided design (CAD)systems and 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 (CAM)systems, characterizes the latest trends in the automation of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This course focuses on the mechanics and control of the most important form of the industrial robot, the mechanical manipulator. This course will give introduction to robotics to students. In this course, students will study robot kinematics, dynamics, Jacobians matrix, and trajectory generation, linear control of manipulator and nonlinear control of manipulator. Robotics is very important to develop and use the robots. So this course is very useful to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filed students, can make them master new robot technology of automation.(二)课程目标1.介绍我国机器人发展现状,围绕智能制造、机器人领域全面提升国家的实力,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增强民族自信和专业自信,会通过文献研究寻求可替代的解决方案;(支撑毕业要求2-3M)2.理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掌握建立六自由度机器人系统的建模方法,理解牛顿欧拉和拉格朗日动力学方法优劣;(支撑毕业要求1-1M)3.熟练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相关的模型、控制算法等,并利用MATLAB对算法效果进行评估,能通过网络获取开源的机器人工程示例,并在MATLAB中进行仿真验证,有效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
《工业机器人原理与操作》教学大纲
![《工业机器人原理与操作》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c8ee261bd64783e09122b70.png)
《工业机器人原理与操作》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工业机器人原理与操作》是本专业核心课,它是培养学生具有机器人设计和使用的能力,本课程主要研究机器人的结构设计与基本理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工业机器人基本概念、机器人运动学理论、工业机器人机械系统设计、工业机器人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基本要求基本理解机器人的一般特征,坐标系统、位置运动学、速度运动学和动力学等。
具备机器人世界坐标系统和手坐标系统的转化,根据位置运动学、速度运动学、动力学及自动控制理论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要求学生做到:1.掌握工业机器人运动系统设计方法,具有进行总体设计的能力;2.掌握工业机器人整体性能、主要部件性能的分析方法;3.掌握工业机器人常用的控制理论与方法,具有进行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的能力;4.了解工业机器人的新理论,新方法及发展趋向。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任务一概论……4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事由和历程,机器人的定义。
教学重点:介绍工业机器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掌握机器人的概念、熟悉工业机器人的常见分类及其行业应用。
教学难点:工业机器人的常见分类及其行业应用任务主要内容(理论):第一节什么是工业机器人第二节为什么发展工业机器人第三节机器人的发展概况一、工业机器人的诞生二、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第四节工业机器人的分类及应用一、工业机器人的分类二、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任务二机器人的结构设计……16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相关的参数含义及设置2.掌握机器人的基本结构组成3.了解机器人设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教学重点:机器人的基本结构组成,关节、自由度等概念。
教学难点:机器人关节、自由度的概念任务主要内容(理论):第一节机器人的基本组成及技术参数(4学时)一、机器人的基本组成二、机器人的技术参数第二节机器人总体设计(4学时)一、零部件的初认识二、机械臂设计工艺三、机械臂的装配任务主要内容(实训):的三维实体零件,并完成零件的组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器人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机器人原理Robotics
二、课程编码:
三、学时与学分:24学时/1.5学分
四、先修课程: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及控制技术、单片机技术
五、课程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获得机器人的基本知识,了解机器人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掌握机器人研究的一般方法;
2、使学生了解机器人技术在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机器人控制和应用的技术途径,促进全面素质的提高。
六、适用学科专业
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物流管理(系统工程方向)
七、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章绪论(2学时)
1.1 机器人的发展史
1.2 机器人的定义与分类
1.3 工业机器人
1.4 机器人的应用
●第二章齐次坐标变换(4学时)
2.1 引言
2.2 点向量、平面和坐标系的描述
2.3 齐次坐标变换
2.4 逆坐标变换
●第三章轮式机器人运动学(6学时)
3.1 引言
3.2 轮式机器人运动控制
3.3 几种常用机器人传感器
3.4 多传感器智能机器人
●第三章关节型机器人运动学(6学时)
4.1 引言
4.2关节坐标变换
4.3运动学方程和求解
4.4逆运动学方程和求解
●第五章轨迹规划(4学时)
5.1 引言
5.2 目标和任务的描述
5.3 机械手的运动轨迹
5.4 关节运动
5.5 直角坐标运动
●第六章机器人控制(2学时)
6.1 引言
6.2 单连杆机械手的控制
6.3 稳态伺服误差
6.4 多连杆机械手的控制
八、教材及参考书
Richard P.Paul. Robot Manipulators: Mathematics, Programming and Control. The MIT Press, Cambridge, MA, USA, 1981
黄心汉,机器人原理及控制技术,ppt.课件,2005
蔡自兴,机器人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熊有伦等,机器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
秦志强. 《C51单片机应用与C语言程序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年7月.
九、考核方式
书面考试+课堂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