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二羟基苯甲醛改性的UiO-66-NH2要点

合集下载

一种功能化UIO-66-NH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吸附镓中的应用[发明专利]

一种功能化UIO-66-NH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吸附镓中的应用[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功能化UIO-66-NH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吸附镓中的应用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娄振宁,赵雯艳,张蒙蒙,崔俊硕,单炜军,于海彪,王月娇,熊英
申请号:CN202011479718.5
申请日:20201216
公开号:CN112705173A
公开日:
20210427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功能化UIO‑66‑NH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对吸附镓领域的研究应用,属于吸附剂技术领域。

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选取含有丰富羟基的3,4,5‑三羟基苯甲醛改性UIO‑66‑NH,随后与柔韧性、稳定性良好的聚氨酯共混经静电纺丝制备得到功能化UiO‑66‑NH复合膜。

本发明改进了因粉末状的金属有机骨架复合材料在液相分离中难、循环性能差的缺点,且提高了对镓离子的回收效率以及增强了循环性能。

在最佳pH为10,平衡时间为8h,温度为25℃,TPU/0.1THB/U6N‑1.5对Ga(III)的最大吸附量为96.18mg g,因此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性。

申请人:辽宁大学
地址:110000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道义南大街58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沈阳杰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金春华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3, 4-二羟基苯甲醛改性壳聚糖吸附Cu2+性能的研究

3, 4-二羟基苯甲醛改性壳聚糖吸附Cu2+性能的研究
161X 203Y 265Z m
2 结果与讨论 2.1 红外
D.S
Z X Y Z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cm-1
其中, c1 为 HCl 标准溶液浓度 ( mol·L-1) ; c2 为 NaOH
第 39 卷第 5 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 年 9 月
有限公司) , DF-101S 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 (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 , 101-1AB 电热鼓风干 燥箱(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 ,YP601N 电子 天平(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 DDS-11A 型 电导率仪(上海光学仪器厂) ,AA320N 原子吸收分 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 IR Affinity-1s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日本岛津公司) 。 壳聚糖(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脱乙酰 度 85% ) , 3, 4- 二 羟 基 苯 甲 醛 , 无 水 乙 醇 , CuSO4·5H2O 均为分析纯。 1.2 吸附剂 PCTS 的制备 称取 2.00 g 壳聚糖,加入 100 mL 无水乙醇于 80 ℃溶胀 2 h ,加入适量 3, 4- 二羟基苯甲醛,用 0.5 mol·L 的 NaOH 调节溶液的 pH 至 4-5,60-80℃ 在水浴中磁力搅拌回流 2-6 h。减压抽滤,将得到的 固体物质用无水乙醇洗涤三到四次后,放入索氏提 取器中用无水乙醇进行萃取,萃取时间为 6 h。取出 固体 85 ℃干燥 6 h ,得到棕黄色粉末状固体就是 PCTS。反应式如下:
-14-
图1
CTS 和 PCTS 的红外谱图

戎,等:3, 4-二羟基苯甲醛改性壳聚糖吸附 Cu2+性能的研究

羟基苯甲醛的精细合成工艺研究

羟基苯甲醛的精细合成工艺研究

羟基苯甲醛的精细合成工艺研究通过对羟基苯甲醛的合成工艺研究,能够进一步的确定羟基苯甲醛的工艺条件。

以工艺生产开展状况特点进行试验,能够对羟基苯甲醛中间产物生成以及整体工艺效果进行确认。

本文对羟基苯甲醛的精细合成工艺进行研究。

标签:羟基苯甲醛;精细;合成工艺对羟基苯甲醛的研究需要确认基本特点,能够根据化工生产的需求进一步的实现精细化合成效果的提升。

对于羟基苯甲醛的研究是化工生产工艺水平提升的关键。

1羟基苯甲醛特点羟基苯甲醛有3种异构体,即邻羟基苯甲醛、对羟基苯甲醛和间羟基苯甲醛,对羟基苯甲醛又名对甲醛苯酚。

从水中析出者为白色至浅黄色针状结晶。

有芳香气味。

在常压下可升华而不分解。

分子量122.12。

熔点115~116℃。

相对密度1.129 (130/4℃)。

折射率1.5705(130℃)。

微溶于水和苯,易溶于乙醇、乙醚、丙酮、乙酸乙酯,30.5℃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38,65℃时在苯中的溶解度为3.68。

小鼠腹腔注射LD50500mg/kg。

对羟基苯甲醛是医药、香料、液晶的重要中间体,与硫酸二甲酯反应可制得茴香醛,与乙醛作用可制得对羟基肉桂醛,进一步氧化可制得肉桂酸,本品直接氧化可制对羟基苯甲酸,还原制对羟基苯甲醇等,均可用作香料;医药中间体;液晶原料;其他有机合成中间体,用途较广泛。

间羟基苯甲醛除直接用作香料外,还用制作其他香料的中间体;医药原料,生产盐酸脱羟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奎宁等;镀镍光亮剂;化学分析试剂(糖定量分析);照相乳剂及杀菌剂等。

邻羟基苯甲醛又称水杨醛,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有特殊气味及苦杏仁味,化学性质活泼,可发生取代、缩合、氧化、维提希(Wittig)反应等。

与硫酸作用呈桔红色,与金属离子可形成有色螯合物。

遇三氯化铁溶液显紫色。

可被还原成水杨醇。

主要用于生产香料“香豆素”及“二氢香豆素”的原料,配制紫罗兰香料,还可用作杀菌剂。

对羟基苯甲醛制备方法:由苯酚为原料,使氯仿与苯酚钠盐在60℃反应。

氟改性UiO-66固载钼基过氧化物催化氧化含硫化合物

氟改性UiO-66固载钼基过氧化物催化氧化含硫化合物
收稿日期:2020-11-02. 网络出版日期:2021-03-12.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批准号: 2016YFE01098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21972014, 21603024, U1508205)和中央 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批准号: DUT19GJ205)资助 . 联系人简介:王 瑶, 女, 博士, 教授, 主要从事反应过程强化技术、微通道反应器及高性能催化剂方面的研究 .
氟改性 UiO-66 固载钼基过氧化物的制备涉及多个反应步骤,具体合成步骤如 Scheme 1 所示 . 不同氟含量修饰的 UiO-66-NH2的制备采用一锅煮的方法 . UiO-66-1/4NH2-x/4F 的典型制备方法如 下:将 H2BDC-NH(2 0. 140 g),H2BDC-F(0. 143 g)和 H2BDC(0. 258 g)按照摩尔比 1∶1∶2(总摩尔数为 3 mmol)与八水合氯氧化锆(1 g,3 mmol)溶于 30 mL DMA 中,再加入 12 mL 乙酸混合均匀,放置在一个 聚四氟乙烯高压反应釜中于 150 ℃加热 24 h. 冷却到室温,用 DMA 和无水乙醇分别离心洗涤 3 次,收集 粉末产物,用无水乙醇进行索式提取,干燥,所得固体产物命名为 UiO-66-1/4NH2-1/4F. 类似的,在 H2BDC-NH2,H2BDC-F 和 H2BDC 的总摩尔数不变(3 mmol)的前提下,保持 H2BDC-NH2 的加入量不变 (0. 140 g,0. 75 mmol),调节 H2BDC-F 的加入量,H2BDC 的加入量随之改变 . 在相同反应条件下,将得 到的系列固体产物命名为 UiO-66-1/4NH2-x/4F(x=0,1,2,3). 如 Scheme 1 所示,过氧化钼的修饰采用后合成修饰的方法 . 参考文献[23]方法制备了水杨酸亚胺改性 UiO-66-NH(2 UiO-66-1/4NH2-x/4F-sal). 将 0. 5 g UiO-66-

3,4-二羟基苯甲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格式说明(模板套用型word)

3,4-二羟基苯甲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格式说明(模板套用型word)

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3,4-二羟基苯甲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工程师:高建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3,4-二羟基苯甲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委托单位:XXXXXXXX有限公司项目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发证机关: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号:110106013054188法人代表:杨军委项目组长;高建编制人员:白惠工程师朱光明工程师李道峰工程师金惠子工程师秦珍珍工程师审定:郝建波项目编号:ZTXDBJ-20170322-5编制日期:2017年X月关于3,4-二羟基苯甲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模版型)【立项批地融资招商】核心提示:1、本报告为模版形式,客户下载后,可根据报告内容说明,自行修改,补充上自己项目的数据内容,即可完成属于自己,高水准的一份可研报告,从此写报告不在求人。

2、客户可联系我公司,协助编写完成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跟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工程师:高建目录第一章总论 (10)1.1项目概要 (10)1.1.1项目名称 (10)1.1.2项目建设单位 (10)1.1.3项目建设性质 (10)1.1.4项目建设地点 (10)1.1.5项目主管部门 (10)1.1.6项目投资规模 (11)1.1.7项目建设规模 (11)1.1.8项目资金来源 (12)1.1.9项目建设期限 (12)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12)1.3编制依据 (12)1.4编制原则 (13)1.5研究范围 (14)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4)1.7综合评价 (15)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16)2.1项目提出背景 (16)2.2本次建设项目发起缘由 (16)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16)2.3.1促进我国3,4-二羟基苯甲醛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17)2.3.2加快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17)2.3.3满足我国的工业发展需求的需要 (17)2.3.4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 (17)2.3.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18)2.3.6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18)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19)2.4项目可行性分析 (19)2.4.1政策可行性 (19)2.4.2市场可行性 (19)2.4.3技术可行性 (20)2.4.4管理可行性 (20)2.4.5财务可行性 (20)2.53,4-二羟基苯甲醛项目发展概况 (21)2.5.1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21)2.5.2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21)2.5.3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22)2.5.43,4-二羟基苯甲醛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提出及审批过程 (22)2.6分析结论 (22)第三章行业市场分析 (24)3.1市场调查 (24)3.1.1拟建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24)3.1.2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24)3.1.3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25)3.1.4替代产品调查 (25)3.1.5产品价格调查 (25)3.1.6国外市场调查 (26)3.2市场预测 (26)3.2.1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26)3.2.2产品出口或进口替代分析 (27)3.2.3价格预测 (27)3.3市场推销战略 (27)3.3.1推销方式 (28)3.3.2推销措施 (28)3.3.3促销价格制度 (28)3.3.4产品销售费用预测 (28)3.4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29)3.4.1产品方案 (29)3.4.2建设规模 (29)3.5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30)3.6市场分析结论 (30)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 (22)4.1地理位置选择 (31)4.2区域投资环境 (32)4.2.1区域地理位置 (32)4.2.2区域概况 (32)4.2.3区域地理气候条件 (33)4.2.4区域交通运输条件 (33)4.2.5区域资源概况 (33)4.2.6区域经济建设 (34)4.3项目所在工业园区概况 (34)4.3.1基础设施建设 (34)4.3.2产业发展概况 (35)4.3.3园区发展方向 (36)4.4区域投资环境小结 (37)第五章总体建设方案 (38)5.1总图布置原则 (38)5.2土建方案 (38)5.2.1总体规划方案 (38)5.2.2土建工程方案 (39)5.3主要建设内容 (40)5.4工程管线布置方案 (40)5.4.1给排水 (40)5.4.2供电 (42)5.5道路设计 (44)5.6总图运输方案 (45)5.7土地利用情况 (45)5.7.1项目用地规划选址 (45)5.7.2用地规模及用地类型 (45)第六章产品方案 (46)6.1产品方案 (46)6.2产品性能优势 (46)6.3产品执行标准 (46)6.4产品生产规模确定 (46)6.5产品工艺流程 (47)6.5.1产品工艺方案选择 (47)6.5.2产品工艺流程 (47)6.6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 (47)6.7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48)6.7.1总平面布置原则 (48)6.7.2厂内外运输方案 (48)6.8仓储方案 (48)第七章原料供应及设备选型 (49)7.1主要原材料供应 (49)7.2主要设备选型 (49)7.2.1设备选型原则 (50)7.2.2主要设备明细 (50)第八章节约能源方案 (52)8.1本项目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52)8.2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52)8.2.1能源消耗种类 (52)8.2.2能源消耗数量分析 (52)8.3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 (53)8.4主要能耗指标及分析 (53)8.4.1项目能耗分析 (53)8.4.2国家能耗指标 (54)8.5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54)8.5.1工业节能 (54)8.5.2电能计量及节能措施 (55)8.5.3节水措施 (55)8.5.4建筑节能 (56)8.5.5企业节能管理 (57)8.6结论 (57)第九章环境保护与消防措施 (58)9.1设计依据及原则 (58)9.1.1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58)9.1.2设计原则 (58)9.2建设地环境条件 (58)9.3 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59)9.3.1 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59)9.3.2 项目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物 (60)9.4 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61)9.4.1 项目建设期环保措施 (61)9.4.2 项目运营期环保措施 (62)9.4.3环境管理与监测机构 (63)9.5绿化方案 (64)9.6消防措施 (64)9.6.1设计依据 (64)9.6.2防范措施 (64)9.6.3消防管理 (66)9.6.4消防设施及措施 (66)9.6.5消防措施的预期效果 (67)第十章劳动安全卫生 (68)10.1 编制依据 (68)10.2概况 (68)10.3 劳动安全 (68)10.3.1工程消防 (68)10.3.2防火防爆设计 (69)10.3.3电气安全与接地 (69)10.3.4设备防雷及接零保护 (69)10.3.5抗震设防措施 (70)10.4劳动卫生 (70)10.4.1工业卫生设施 (70)10.4.2防暑降温及冬季采暖 (71)10.4.4照明 (71)10.4.5噪声 (71)10.4.6防烫伤 (71)10.4.7个人防护 (71)10.4.8安全教育 (72)第十一章企业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 (73)11.1组织机构 (73)11.2激励和约束机制 (73)11.3人力资源管理 (74)11.4劳动定员 (74)11.5福利待遇 (75)第十二章项目实施规划 (76)12.1建设工期的规划 (76)12.2 建设工期 (76)12.3实施进度安排 (76)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77)13.1投资估算依据 (77)13.2建设投资估算 (77)13.3流动资金估算 (78)13.4资金筹措 (78)13.5项目投资总额 (78)13.6资金使用和管理 (81)第十四章财务及经济评价 (82)14.1总成本费用估算 (82)14.1.1基本数据的确立 (82)14.1.2产品成本 (83)14.1.3平均产品利润与销售税金 (84)14.2财务评价 (84)14.2.1项目投资回收期 (84)14.2.2项目投资利润率 (85)14.2.3不确定性分析 (85)14.3综合效益评价结论 (88)第十五章风险分析及规避 (90)15.1项目风险因素 (90)15.1.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 (90)15.1.3市场风险 (90)15.1.4资金管理风险 (91)15.2风险规避对策 (91)15.2.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规避对策 (91)15.2.2技术风险规避对策 (91)15.2.3市场风险规避对策 (91)15.2.4资金管理风险规避对策 (92)第十六章招标方案 (93)16.1招标管理 (93)16.2招标依据 (93)16.3招标范围 (93)16.4招标方式 (94)16.5招标程序 (94)16.6评标程序 (95)16.7发放中标通知书 (95)16.8招投标书面情况报告备案 (95)16.9合同备案 (95)第十七章结论与建议 (96)17.1结论 (96)17.2建议 (96)附表 (97)附表1 销售收入预测表 (97)附表2 总成本表 (98)附表3 外购原材料表 (99)附表4 外购燃料及动力费表 (100)附表5 工资及福利表 (101)附表6 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102)附表7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表 (103)附表8 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表 (104)附表9 流动资金估算表 (105)附表10 资产负债表 (106)附表11 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107)附表12 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108)附表13 项目投资现金量表 (110)附表14 借款偿还计划表 (112)............................................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种3,4-二羟基苯甲醛的合成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3,4-二羟基苯甲醛的合成方法[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678649.7(22)申请日 2018.06.27(71)申请人 胡婷地址 435400 湖北省黄冈市武穴市保康路251号(72)发明人 王存亮 许灵艳 严学文 黄焕军 王小桥 胡婷 (74)专利代理机构 黄石市三益专利商标事务所42109代理人 饶卓识(51)Int.Cl.C07C 47/565(2006.01)C07C 45/63(2006.01)C07C 45/64(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3,4-二羟基苯甲醛的合成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4-二羟基苯甲醛的合成方法,先将对羟基苯甲醛用有机溶液溶解,控制温度缓慢滴加溴,反应一段时间后过滤,重结晶,干燥,得到3-溴-4羟基苯甲醛;再将3-溴-4-羟基苯甲醛和催化剂加碱溶液溶解,加入高压釜中升温至150℃,搅拌反应1h后,过滤,滤液用稀盐酸调节PH值,搅拌反应0.5小时后有机溶液萃取两次,合并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干燥,蒸干溶剂即得;本发明原料易得,缩短了反应路线,提高了总收率,操作简单易行,成本低廉,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页CN 110642694 A 2020.01.03C N 110642694A1.一种3,4-二羟基苯甲醛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将对羟基苯甲醛用有机溶液溶解,控制温度缓慢滴加溴,反应一段时间后过滤,重结晶,干燥,得到3-溴-4羟基苯甲醛;再将3-溴-4-羟基苯甲醛和催化剂加碱溶液溶解,加入高压釜中升温至150℃,搅拌反应1h后,过滤,滤液用稀盐酸调节PH值,搅拌反应0.5小时后有机溶液萃取两次,合并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干燥,蒸干溶剂即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4-二羟基苯甲醛的合成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有机溶液为氯仿、四氯化碳、乙酸乙酯、异丙醇中的任意一种。

高纯度3,4-二羟基苯甲醛的制备

高纯度3,4-二羟基苯甲醛的制备

高纯度3,4-二羟基苯甲醛的制备夏春年;陈利民;胡惟孝【摘要】研究了香兰素经脱甲基制备3,4-二羟基苯甲醛的反应.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香兰素7.8g(51mmol),CH2Cl2 15mL(234mmol),无水AlCl39.4g(70mmol),吡啶13.3g(168mmol)和TEBA 0.05g,反应温度48℃,回流时间28h,收率92.6%,纯度99.7%(HPLC).【期刊名称】《合成化学》【年(卷),期】2004(012)005【总页数】4页(P484-486,494)【关键词】香兰素;3,4-二羟基苯甲醛;脱甲基化【作者】夏春年;陈利民;胡惟孝【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浙江,杭州,310014;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浙江,杭州,310014;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浙江,杭州,31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25.41;TS264.33,4-二羟基苯甲醛(1)是生产量很大的合成食用香料之一,也是合成其它香料和药物的中间体,如用1合成肾上腺素[1]、咖啡酸[2,3] 以及咖啡酸苯乙醇酯[4,5] 等。

随着食品工业和制药工业的发展,对1的需求将递增。

1的合成方法很多,以原料分类主要有四种:(1) 以香兰素为原料,通过加入不同催化剂和脱甲基试剂,脱去甲基,再酸化水解得1[1,6~9];(2) 以邻苯二酚和乙醛酸为原料,用碱和碱金属作催化剂,在高压反应釜内反应后得1[10~12];(3)以3,4-二羟基扁桃酸为原料,用碱金属或酶作催化剂来制备1[13,14];(4) 以3-硝基-4-羟基苯甲醛为原料,硝基经还原后通过重氮化反应制备1[15]。

方法(1)中文献[7]收率高达93%,但要使用大量的硝基苯和昂贵的AlBr3;文献[1,8]收率87.0%~88.3%,但也要使用大量溶剂(CH2Cl2约为香兰素的15.3倍摩尔量,吡啶为香兰素的3.3倍摩尔量)(Scheme 1)。

改性蓖麻油-UiO-66-LDH复合加脂剂的制备及阻燃性能研究

改性蓖麻油-UiO-66-LDH复合加脂剂的制备及阻燃性能研究

改性蓖麻油-UiO-66-LDH复合加脂剂的制备及阻燃性能研究改性蓖麻油/UiO-66/LDH复合加脂剂的制备及阻燃性能研究摘要: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火灾安全意识的逐渐增强,阻燃材料的研究备受关注。

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改性蓖麻油/UiO-66/LDH复合加脂剂,并对其阻燃性能进行了探究。

通过改性蓖麻油与UiO-66/LDH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中,分析了不同配比的合成工艺,以及对复合材料基础性质的表征。

在此基础上,通过火焰试验和热失重试验对其阻燃性能进行了评估。

关键词:改性蓖麻油/UiO-66/LDH复合加脂剂;阻燃性能;火焰试验;热失重试验1. 引言近年来,火灾事故频发,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阻燃材料的研究备受关注。

蓖麻油是一种生物基油脂,具有很好的可再生性和环境友好性。

UiO-66是一种具有良好稳定性和可调控孔径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LDH是一种层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较好的导热性。

本研究将改性蓖麻油与UiO-66/LDH复合材料进行加脂剂的制备,并对其阻燃性能进行评估。

2. 材料与方法2.1 材料本研究使用的材料包括改性蓖麻油、UiO-66和LDH。

改性蓖麻油是通过将蓖麻油与改性剂进行反应合成得到的。

UiO-66是通过水热法合成得到的,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径;LDH是通过共沉淀法制备得到的。

2.2 制备过程通过改性蓖麻油与UiO-66/LDH的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中,首先将UiO-66和LDH分别与改性蓖麻油进行超声处理,使其充分分散。

然后将两种纳米材料与改性蓖麻油进行混合,并在搅拌的同时加入适量的交联剂。

最后,在恒温条件下进行固化,得到改性蓖麻油/UiO-66/LDH复合加脂剂。

2.3 性能表征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复合材料的形貌进行观察,以了解其分散性和表面形貌。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材料的化学结构进行分析。

通过差热分析仪(DSC)测试其热稳定性。

3,4-二羟基苯甲醛 用途

3,4-二羟基苯甲醛 用途

3,4-二羟基苯甲醛用途英文回答:3,4-Dihydroxybenzaldehyde (DHB) is an organic compound with the formula C7H6O3. It is a white to pale yellow solid that is soluble in water and ethanol. DHB is a precursor to a variety of other compounds, including dopamine, norepinephrine, and epinephrine. It is also used as a reagent in a number of chemical reactions.DHB is a member of the class of compounds known as phenols. Phenol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a hydroxyl group (-OH) attached to a benzene ring. DHB has two hydroxyl groups, one on each of the two positions on the benzene ring that are adjacent to the aldehyde group (-CHO).DHB is a relatively weak acid. It has a pKa of 9.3, which means that it is about 100 times less acidic than benzoic acid. DHB is also a reducing agent. It can beoxidized to 3,4-dihydroxybenzoic acid.DHB is used in a variety of applications. It is used as a precursor to a number of other compounds, including dopamine, norepinephrine, and epinephrine. These compounds are all neurotransmitters that are involved in a variety of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including mood, attention, and memory. DHB is also used as a reagent in a number of chemical reactions. For example, it is used as a catalystin the synthesis of polymers.中文回答:3,4-二羟基苯甲醛的用途。

离子液体中3_4_二羟基苯甲醛的简便合成

离子液体中3_4_二羟基苯甲醛的简便合成

文章编号:1003-9015(2011)04-0724-05离子液体中3,4-二羟基苯甲醛的简便合成刘长春, 卢卫平, 金德宽(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化工系, 江苏淮安223003)摘要:研究了对羟基苯甲醛在离子液体中经溴化、水解一锅法合成3,4-二羟基苯甲醛的简便方法。

对羟基苯甲醛首先与离子液体[bmim]Br3 进行溴化反应得到3-溴-4-羟基苯甲醛,在对羟基苯甲醛与[b mi m]B r3 物质的量比1:1,20℃,30 min 和无溶剂条件下,单溴化产物的选择性为99.7%。

溴化反应产物不经分离,直接在离子液体[b mi m]B r 中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水解反应得到3,4-二羟基苯甲醛,在氢氧化钠用量1.25 mol·(mol 对羟基苯甲醛)−1,100℃和2 h 条件下,产率84.7%,纯度99.3%。

离子液体重复使用6 次,3,4-二羟基苯甲醛的产率和纯度无明显降低。

该方法简便易行,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选择性好,不使用有机溶剂,对环境友好。

关键词:3,4-二羟基苯甲醛;对羟基苯甲醛;离子液体;[bmim]Br3中图分类号:O625.41; TQ244.1 文献标识码:AFacile Synthesis of 3,4-Dihydroxybenzaldehyde in Ionic LiquidLIU Chang-chun, LU Wei-ping, JIN De-kuan(Department of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iangsu Food Science College, Huai’an 223003, China)Abstract: A facile one-pot method for synthesis of 3,4-dihydroxybenzaldehyde from p-hydroxybenzaldehyde via bromination and hydrolysis in ionic liquid was studied.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he molar rati o of p-hydroxybenzaldehyde to ionic liquid 1-butyl-3-methylimidazolium tribromide ([bmim]Br3) 1:1, reaction temperature 20℃, reaction time 30 min and solvent-free, the p-hydroxybenzaldehyde was brominated with ionic liquid [bmim]Br3 to give 3-bramo-4-hydroxybenzaldehyde with 99.7% selectivity; and then without separation, the product of bromination was further hydrolyzed with NaOH aqueous solution in ionic liquid 1-butyl-3-methylimidazolium bromide ([bmim]Br), which is formed from [bmim]Br3 after the process of bromination, to form 3,4-dihydroxybenzaldehyde with 84.7% yield and 99.3% purity under the conditions as follows: the NaOH dosage is 1.25 mol·(mol p-hydroxybenzaldehyde)−1, reaction temperature is 100℃ and reaction time is 2 h. The ionic liquid can be reused at least six times without significant decrease of the yield and purity of 3,4-dihydroxybenzaldehyde. This method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nvenience, mild reaction conditions, good yield, high selectivity, solvent-free and environ mental friendliness.Key words: 3,4-dihydroxybenzaldehyde; p-hydroxybenzaldehyde; ionic liquid; [bmim]Br31 前言3,4-二羟基苯甲醛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及医药中间体,可用于合成多种抗菌素和消炎药物,如合成具有抗菌、抗病毒及抗癌等生物活性的3,4-二羟基苯甲醛缩氨基脲;合成具有扩张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等作用的丹参素;与锗配位合成在医学上具有抗癌、抗衰老、抗菌、抗炎、营养保健等药物作用的有机锗;作为丹参注射液的主要成分,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护肝抗凝等作用;合成环状缩原儿茶醛类抗炎药及抗休克的血管活性药盐酸多巴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UiO-66(NH)壳聚糖复合抗菌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发明专利]

UiO-66(NH)壳聚糖复合抗菌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UiO-66(NH)壳聚糖复合抗菌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王晓娟,顾汉卿,杨永芳,周雪剑
申请号:CN201910170466.9
申请日:20190307
公开号:CN110229359A
公开日:
20190913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属于医疗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UiO‑66(NH)壳聚糖复合抗菌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乙酸水溶液中加入UiO‑66(NH)纳米粒子,超声处理形成悬浮液;2)将壳聚糖倒入步骤1)得到的悬浮液中并室温下搅拌以达到充分溶解与分散得到溶液;3)将步骤2)得到的溶液倒在玻璃片上,放入真空烘箱抽真空以除去溶液中的气泡;之后烘干得到薄膜;4)将步骤3)得到的薄膜浸泡在无水硫酸钠溶液中,取出后用水洗涤得到UiO‑66(NH)壳聚糖复合抗菌膜。

本发明合成方法简单:其简单地由具有光催化的MOF UiO‑66(NH)的纳米粒子和壳聚糖CS共混即可而成的均匀性良好的膜。

申请人:天津市泌尿外科研究所
地址:300000 天津市河西区平江道23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杨欢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3,4-二羟基苯甲醛的药物应用[发明专利]

3,4-二羟基苯甲醛的药物应用[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3,4-二羟基苯甲醛的药物应用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杨纯正,邵晓枫,王彩云,刘述文,熊冬生,彭晖,齐静,许元富,杨铭,范冬梅,王金宏
申请号:CN03130020.0
申请日:20030612
公开号:CN1565431A
公开日:
20050119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属于已知化学物质的药物应用,特别是3,4-二羟基苯甲醛的药物应用,具体是3,4-二羟基苯甲醛作为有效成分在制备治疗或预防肺部纤维化和治疗或预防肺间质水肿的药物中的应用,肺部纤维化和肺间质水肿是由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和/或一般肺炎和/或肺结核病引起的。

经药效学实验、药理作用实验、毒理试验等动物实验证明3,4-二羟基苯甲醛对肺部纤维化和肺间质水肿具有显著的治疗和预防效果,并且无毒副作用、无致突反应。

申请人: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地址:300020 天津市和平区南京路288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天津德赛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江增俊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4-二氟甲氧基-3-羟基苯甲醛标准

4-二氟甲氧基-3-羟基苯甲醛标准

一、概述二氟甲氧基-3-羟基苯甲醛(2,4-Difluoro-3-hydroxybenzaldehyde)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文旨在对二氟甲氧基-3-羟基苯甲醛的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质量指标、生产工艺等内容。

二、物理性质1. 外观:二氟甲氧基-3-羟基苯甲醛为白色至浅黄色固体。

2. 溶解性:二氟甲氧基-3-羟基苯甲醛在常见有机溶剂中溶解度较大,在水中溶解度较小。

3. 沸点:约150-155°C。

4. 熔点:约75-80°C。

三、化学性质1. 反应性:二氟甲氧基-3-羟基苯甲醛是一种具有活性的醛类化合物,可发生多种有机合成反应,例如缩合反应、氧化反应等。

2. 稳定性:在常温下,二氟甲氧基-3-羟基苯甲醛较为稳定,但在强酸、强碱或高温条件下可能发生分解反应。

四、质量指标根据国家标准《二氟甲氧基-3-羟基苯甲醛技术要求》,二氟甲氧基-3-羟基苯甲醛的质量指标包括外观、纯度、水分、杂质含量等。

具体要求如下:1. 外观:白色至浅黄色固体。

2. 纯度:不低于98。

3. 水分:不大于1.0。

4. 杂质含量:重要杂质不得超过规定限量。

五、生产工艺二氟甲氧基-3-羟基苯甲醛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原料准备、反应合成、提取、纯化等步骤。

具体步骤如下:1. 原料准备:准备对氟硝基苯、二氟甲醇、氢氧化钠等原料。

2. 反应合成:将对氟硝基苯与二氟甲醇在酸性条件下反应制得2,4-二氟硝基甲苯,再将2,4-二氟硝基甲苯在还原剂的作用下得到二氟甲氧基-3-羟基苯甲醛。

3. 提取:采用适当的有机溶剂对合成产物进行提取。

4. 纯化:对提取得到的溶液进行结晶或柱层析等方法进行纯化。

六、应用领域二氟甲氧基-3-羟基苯甲醛作为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染料、香料等领域,主要用作合成抗癌药物、杀虫剂、染料中间体等。

七、结论二氟甲氧基-3-羟基苯甲醛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3,4-二羟基苯甲醛的制备

3,4-二羟基苯甲醛的制备

3,4-二羟基苯甲醛的制备
佚名
【期刊名称】《精细化工经济与技术信息》
【年(卷),期】2004(000)012
【摘要】3,4-二羟基苯甲醛(Ⅰ)是生产量很大的合成食用香料之一,也是合成其它香料和药物的中间体。

随着食品工业和制药工业的发展。

对Ⅰ的需求将递增。

【总页数】1页(P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244
【相关文献】
1.3,4-二羟基苯甲醛改性壳聚糖吸附Cu2+性能的研究 [J], 马戎;曾琼
2.高纯度3,4-二羟基苯甲醛的制备 [J], 夏春年;陈利民;胡惟孝
3.3,4-二羟基-5-硝基苯甲醛的合成 [J], 马小双;刘艳军
4.3,4-二羟基苯甲醛合成藜芦醛的研究 [J], 刘宇;刘长清;于湧涛;刘绍岩;方键
5.3,4-二羟基苯甲醛改性UiO-66-NH2及其对U(Ⅵ)的吸附性能研究 [J], 张小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4-二羟基苯甲醛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2,4-二羟基苯甲醛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根据企业修改填写
供应商地址:
根据企业修改填写
供应商电话:
根据企业修改填写
供应商应急电话:
根据企业修改填写
供应商传真:
根据企业修改填写
供应商Email:
根据企业修改填写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无资料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本品,对身体有害。本品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无资料
TLVWN:
无资料
接触限值:
美国TLV-TWA:未制订标准美国TLV-STEL:未制订标准
监测方法:
无资料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带防毒口罩。必要时建议佩戴供气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工作服。
手防护:
戴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
无资料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生态毒理毒性:
无资料
生物降解性:
无资料
非生物降解性:
无资料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无资料
其它有害作用: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废弃处置方法:
无资料
废弃注意事项:
无资料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环境危害:
无资料
燃爆危险:
无资料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2,4-二羟基苯甲醛
含量:100%第Fra bibliotek部分:急救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论文题目(中文)3,4-二羟基苯甲醛改性的UiO-66-NH2对U(VI)的吸附行为研究论文题目(外文)Adsorption of U(VI) on 3,4-dihydroxybenzaldehyde modified UiO-66-NH23,4-二羟基苯甲醛改性的UiO-66-NH2对U(VI)的吸附性能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在120℃条件下在DMF中回流用ZrCl4和2-氨基对苯二甲酸合成了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UiO-66-NH2,再在氮气保护下在乙醇中回流用3,4-二羟基苯甲醛对UiO-66-NH2进行了功能化修饰,获得了UiO-66-OHBA。

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以及X射线粉末衍射实验证明了3,4-二羟基苯甲醛成功修饰了UiO-66-NH2,且修饰后获得的UiO-66-OHBA骨架结构并未发生改变。

以UiO-66-NH2和UiO-66-OHBA为吸附剂吸附U(VI)并研究了pH、固液比、反应温度、离子强度、平衡时间等对吸附行为的影响,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UiO-66-NH2和UiO-66-OHBA均对U(VI)表现出比较良好的吸附能力,并且经修饰后的吸附剂吸附性能得到了提升。

pH值对吸附性能有较大影响,两者均在pH为4.5处吸附速率最大。

温度对UiO-66-OHBA吸附性能的影响要小于UiO-66-NH2,它们的吸附模型与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吻合良好。

关键词:MOFs;UiO-66-NH2;3,4-二羟基苯甲醛;吸附;铀酰ADSORPTION OF U(VI) ON 3,4-DIHYDROXYBENZALDEHYDE MODIFIED UiO-66-NH2AbstractUsing ZrCl4and 2-aminoterephthalic acid,the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UiO-66-NH2was synthesized in refluxing DMF at 120℃.Then under the protection of nitrogen UiO-66-NH2 was functionally modified by 3,4-dihydroxy benzaldehyde in refluxing ethanol,yielding UiO-66-OHBA.The obtained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powder X-ray diffraction,FT-IR and elemental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dification was successful.We studied how different pH value,solid-to-liquid ratio,ionic strength,temperature and time would influence the adsorption effect of uranyl 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UiO-66-NH2 and UiO-66-OHBA.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both UiO-66-NH2and UiO-66-OHBA had good adsorption capacity for U(VI),and the adsorption performance of UiO-66-OHBA was better than UiO-66-NH2.The pH value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adsorption performance,both of them reached the largest adsorption rate at ph 4.5.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UiO-66-OHBA was less than UiO-66-NH2,and the adsorption model wa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Freundlich isotherm adsorption model.Key words: MOFs; UiO-66-NH2; 3,4-dihydroxy benzaldehyde;absorption;uranyl目录摘要-----------------------------------------------------------------------------------------------------------2 Abstract----------------------------------------------------------------------------------------------------3第一章绪论-----------------------------------------------------------------------------------------------71.1能源现状-----------------------------------------------------71.2 核能--------------------------------------------------------81.2.1 核能的优势---------------------------------------------81.2.2核能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81.2.3含铀放射性废水的处理方法--------------------------------91.3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101.3.1 MOFs材料简介-------------------------------------------101.3.2 新型MOFs材料UiO-66------------------------------------101.4 选题意义----------------------------------------------------11第二章 UiO-66-NH2及UiO-66-OHBA的合成及表征-------------------------------112.1引言---------------------------------------------------------112.2 实验--------------------------------------------------------112.2.1 UiO-66-NH2的合成---------------------------------------112.2.2 UiO-66-OHBA的合成--------------------------------------122.3 表征--------------------------------------------------------122.3.1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122.3.2 C、H、N元素分析----------------------------------------132.3.3 X射线粉末衍射(PXRD)------------------------------------132.3.4 结论---------------------------------------------------14第三章 3,4-二羟基苯甲醛改性的UiO-66-NH2对U(VI)的吸附实验---153.1 实验所用试剂及仪器------------------------------------------153.2 实验部分----------------------------------------------------153.2.1 U(VI)的标准曲线----------------------------------------153.2.2 实验方法----------------------------------------------163.3不同条件对吸附剂吸附行为的影响---------------------------173.3.1 pH值对吸附U(VI)的影响---------------------------------173.3.2 离子强度对吸附U(VI)的影响-----------------------------183.3.4 平衡时间对吸附U(VI)的影响-----------------------------223.3.5 固液比对吸附U(VI)的影响-------------------------------233.4 本章小结---------------------------------------------------24第四章结论及思考---------------------------------------------------------------------------------254.1结论--------------------------------------------------------254.2 思考及展望-------------------------------------------------25参考文献---------------------------------------------------------------------------------------------------26致谢-------------------------------------------------------------------------------------------------------27第一章绪论1.1能源现状社会的发展和生产水平的进步,人类对能源的消耗量越来越大。

据有关数据显示,在1950年以前,人类消耗能量约为2.6×109t标准煤;到1987年,全球能源消耗上涨到了大约1.1×1010t标准煤;而到了2000年,全球能源消耗就已经超过了2.0×1010t标准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