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典型例题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证明方法归纳及典型例题
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面积相等.寻找对应边和对应角,常用到以下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常是对应边.(4)有公共角的,公共角常是对应角.(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常是对应角.(6)两个全等的不等边三角形中一对最长边(或最大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一对最短边(或最小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要想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找出对应的元素是关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边角边定理(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角边角定理(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边边边定理(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角角边定理(AAS):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5)斜边、直角边定理(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运用三角形全等可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两直线垂直等问题,在证明的过程中,注意有时会添加辅助线.拓展关键点:能通过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证明两条线段间的位置关系和大小关系.而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相等是几何证明的基础.专题1、常见辅助线的做法典型例题找全等三角形的方法:(1)可以从结论出发,寻找要证明的相等的两条线段(或两个角)分别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2)可以从已知条件出发,看已知条件可以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3)可从条件和结论综合考虑,看它们能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4)若上述方法均不可行,可考虑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三角形中常见辅助线的作法:①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②利用翻折,构造全等三角形;③引平行线构造全等三角形;④作连线构造等腰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知识点精讲与典型例题(含答案)
轴对称例1.如图是由两个等边三角形组成的图形,它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不是,请移动其中一个三角形,使它与另一个三角形一起组成轴对称图形,有几种移法?(至少画四种,相同类型的算一种),怎样移动才能使所构成的图形具有尽可能多的对称轴?解:不是。
有以下几种移动方法(如图所示),其中,第3个图的对称轴最多。
例2. 如图所示,C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的一点,垂足为D,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A.AD=BD;②AC=BC;③∠A=∠B;④∠ACD=∠BCD;⑤∠ADC=∠BDC=90°A. 2个B. 3个C. 4个D. 5个分析:由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可以直接得出①和⑤;由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出②;由△ADC≌△BDC可得到③和④。
解:D例3. 写出下列各点关于x轴和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
(-2,3),(1,-2),(-2,-4),(0,2)。
例4.(2007年烟台)生活中,有人喜欢把传送的便条折成形状,折叠过程是这样的(阴影部分表示纸条的反面):例5. 如图所示,已知线段AB,画出线段AB关于直线l的对称图形。
解:(1)画出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2)画出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3)连结A'B',则线段A'B'即为所求。
例6.要在河边修建一个水泵站,分别向张村、李庄送水(如图)。
修在河边什么地方,可使所用水管最短?解:设张村为点A,李庄为点B,张村和李庄这一侧的河岸为直线l。
(1)作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2)连结,交直线l于点C,点C就是所求的水泵站的位置。
(如图所示)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关于某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一定能完全重合B. 全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关于某直线对称C.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至少有一条D. 线段是轴对称图形2.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A. 直线B. 线段C. 射线D. 以上都有可能3. 下面各组点关于y轴对称的是()A. (0,10)与(0,-10)B. (-3,-2)与(3,-2)C. (-3,-2)与(3,2)D. (-3,-2)与(-3,2)*4. 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一条线段B. 两条相交直线C. 有公共端点的两条相等的线段D. 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相等的线段5. (2007年河南)如图,ΔABC与ΔA'B'C'关于直线l对称,则∠B的度数为()A. 30°B. 50°C. 90°D. 100°6. (2008年江苏苏州)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7. (2008年武汉)如图,六边形ABCDEF是轴对称图形,CF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若∠AFC+∠BCF =150°,则∠AFE+∠BCD的大小是()A. 150°B. 300°C. 210°D. 330°**8. (2008年全国数学竞赛浙江预赛)如图,直线l1与直线l2相交,∠α=60°,点P在∠α内(不在l1,l2上)。
初二数学练习题人教版上册
初二数学练习题人教版上册1. 解方程(1) 解方程 3x + 4 = 14。
解:从方程 3x + 4 = 14,我们可以通过逆运算得到解。
首先,我们将等式两边同时减去 4,得到:3x = 10。
然后,将等式两边同时除以 3,得到:x = 10/3。
2. 分数运算(1) 将分数 3/5 和 1/4 相加并化简结果。
解:要将分数相加,我们需要找到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LCM)。
在此例中,5 和 4 的最小公倍数为 20。
然后,我们将两个分数化为相同的分母,并进行加法运算:3/5 + 1/4 = 12/20 + 5/20 = 17/20。
3. 几何题(1) 在直角三角形 ABC 中,AB = 3, AC = 4。
求 BC 的长度。
解:根据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平方等于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
在此例中,BC 就是直角边。
所以,BC 的长度可以通过计算得到:BC^2 = AB^2 + AC^2BC^2 = 3^2 + 4^2BC^2 = 9 + 16BC^2 = 25BC = √25BC = 5。
4. 比例题(1) 若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它们是平行线还是重合直线?解:如果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那么它们是平行线。
因为斜率是直线的倾斜程度的度量,相等的斜率表示两条直线的倾斜程度相同,因此它们将是平行的。
5. 数据统计(1) 某班级有 30 名学生,他们的身高数据如下:140 cm, 145 cm, 150 cm, 155 cm, 160 cm, 165 cm, 170 cm, 175 cm, 180 cm, 185 cm, 190 cm, 195 cm, 200 cm, 205 cm, 210 cm, 215 cm, 220 cm, 225 cm, 230 cm, 235 cm, 240 cm, 245 cm, 250 cm, 255 cm, 260 cm, 265 cm, 270 cm, 275 cm, 280 cm, 285 cm。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证明方法归纳及典型例题
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面积相等.寻找对应边和对应角,常用到以下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常是对应边.(4)有公共角的,公共角常是对应角.(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常是对应角.(6)两个全等的不等边三角形中一对最长边(或最大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一对最短边(或最小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要想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找出对应的元素是关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边角边定理(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角边角定理(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边边边定理(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角角边定理(AAS):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5)斜边、直角边定理(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运用三角形全等可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两直线垂直等问题,在证明的过程中,注意有时会添加辅助线.拓展关键点:能通过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证明两条线段间的位置关系和大小关系.而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相等是几何证明的基础.专题1、常见辅助线的做法典型例题找全等三角形的方法:(1)可以从结论出发,寻找要证明的相等的两条线段(或两个角)分别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2)可以从已知条件出发,看已知条件可以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3)可从条件和结论综合考虑,看它们能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4)若上述方法均不可行,可考虑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三角形中常见辅助线的作法:①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②利用翻折,构造全等三角形;③引平行线构造全等三角形;④作连线构造等腰三角形。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经典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OM 、ON 、OP 分别是AOB ∠,BOC ∠,AOC ∠的角平分线,则下列选项成立的( )A .AOP MON ∠>∠B .AOP MON ∠=∠C .AOP MON ∠<∠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2.如图,点O 是△ABC 中∠BCA ,∠ABC 的平分线的交点,已知△ABC 的面积是12,周长是8,则点O 到边BC 的距离是( )A .1B .2C .3D .43.如图,若DEF ABC ≅,点B 、E 、C 、F 在同一条直线上,9BF =,5EC =,则CF 的长为( )A .1B .2C .2.5D .34.如图,已知ABC DCB ∠=∠,添加一个条件使ABC DCB △△≌,下列添加的条件不能使ABC DCB △△≌的是( )A .A D ∠=∠B .AB DC = C .AC DB =D .ACB DBC ∠=∠5.如图,AB⊥CD,且AB=CD.E、F是AD上两点,CE⊥AD,BF⊥AD.若CE=a,BF=b,EF=c,则AD的长为( )A.a+c B.b+cC.a+b-c D.a-b+c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以原点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x轴的负半轴和y轴的正半轴于A点,B点,分别以点A,点B为圆心,AB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P点,若点P的坐标为(m,n),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m=2n B.2m=n C.m=n D.m=-n7.如图,AB与CD相交于点E,AD=CB,要使△ADE≌△CBE,需添加一个条件,则添加的条件以及相应的判定定理正确的是()A.AE=CE;SAS B.DE=BE;SASC.∠D=∠B;AAS D.∠A=∠C;ASA8.下列各命题中,假命题是()A.有两边及其中一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有两边及第三边上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有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平分线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D.有两边及第三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9.如图,已知AC⊥BC,DE⊥AB,AD平分∠BAC,下面结论错误的是()A .BD +ED =BCB .∠B =2∠DAC C .AD 平分∠EDC D .ED +AC >AD10.如图,在ABC 和△FED 中,AD FC =,AB FE =,下列条件中不能证明F ABC ED ≌△△的是( )A .BC ED =B .A F ∠=∠C .B E ∠=∠D .//AB EF 11.如图,在OAB 和OCD 中,OA OB =,OC OD =,OA OC >,40AOB COD ∠=∠=︒,连接AC 、BD 交于点M ,连接OM ,下列结论:①AC BD =;②40AMB ∠=︒;③OM 平分BOC ∠;④MO 平分BMC ∠,其中正确的为(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 12.如图,C 是∠AOB 的平分线上一点,添加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OC ≌△BOC 的是( )A .OA =OB B .AC =BC C .∠A =∠BD .∠1=∠213.如图,已知AE 平分∠BAC ,BE ⊥AE 于E ,ED ∥AC ,∠BAE =34°,那么∠BED =( )A .134°B .124°C .114°D .104°14.根据下列条件,能画出唯一ABC 的是( )A .3AB =,4BC =,7CA =B .4AC =,6BC =,60A ∠=︒ C .45A ∠=︒,60B ∠=︒,75C ∠=︒D .5AB =,4BC =,90C ∠=︒ 15.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AE 是BAC ∠的平分线,且AE CE ⊥.若,AC a BD b ==,则四边形ABDC 的周长为( )A .1.5()a b +B .2a b +C .3a b -D .2+a b二、填空题16.如图,∠ABC=∠DCB ,要使△ABC ≌△DCB ,还需要补充一个条件:___.(一个即可)17.如图,ABC 中,D 是AB 上的一点,DF 交AC 于点E ,AE CE =,//CF AB ,若四边形DBCF 的面积是26cm ,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2cm .18.如图,ABC 中,∠C =90°,AC =BC ,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 ,DE ⊥AB ,垂足为E ,且AB =10cm ,则DEB 的周长是_____cm .19.如图,在△ABC 中,∠C =90°,AD 是∠BAC 的角平分线,若BC =8cm ,BD =5cm ,AB=10cm,则S △ABD =______.20.如图,在△ABC 中,∠ACB =120°,BC =4,D 为AB 的中点,DC ⊥BC ,则点A 到直线CD 的距离是_____.21.如图,ABC 的三边AB 、BC 、CA 长分别是10、15、20,三条角平分线交于O 点,则::ABO BCO CAO S S S 等于__________.22.如图,在Rt ABC 中,90C ∠=︒,AD AC =,DE AB ⊥,交BC 于点E .若26B ∠=︒,则AEC ∠=______︒.23.如图,△ABC 中,∠C=90°,AC=40cm ,BD 平分∠ABC ,DE ⊥AB 于E ,AD :DC=5:3,则D 到AB 的距离为__________cm .24.如图,在ABC 中,AB CB =,90ABC ∠=︒,AD BD ⊥于点D ,CE BD ⊥于点E ,若7CE =,5AD =,则DE 的长是______.25.如图,已知AB AC =,D 为BAC ∠的角平分线上面一点,连接BD ,CD ;如图,已知AB AC =,D 、E 为BAC ∠的角平分线上面两点,连接BD ,CD ,BE ,CE ;如图,已知AB AC =,D 、E 、F 为BAC ∠的角平分线上面三点,连接BD ,CD ,BE ,CE ,BF ,CF ;…,依此规律,第n 个图形中有全等三角形的对数是______.26.如图,ABC ∆中,90,6,8ACB AC cm BC cm ∠=︒==,点P 从点A 出发沿A C -路径向终点C 运动.点Q 从B 点出发沿B C A --路径向终点A 运动.点P 和Q 分别以每秒1cm 和3cm 的运动速度同时开始运动,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在某时刻,分别过P 和Q 作PE l ⊥于,E QF l ⊥于F .则点P 运动时间为_______________时,PEC ∆与QFC ∆全等.三、解答题27.如图所示,△ABC 中,∠ACB=90°,AC=BC ,直线EF 经过点C ,BF ⊥EF 于点F ,AE ⊥EF 于点E .(1)求证:△ACE ≌△CBF ;(2)如果AE 长12cm ,BF 长5cm ,求EF 的长.28.如图,已知A ABC ∠=∠,D CBD ∠=∠,ABD CBD ∠=∠,点E 在BC 的延长线上.求证:CD 平分ACE ∠.29.已知:在△ABC 中,AC =BC ,∠ACB =90°,点D 是AB 的中点,点E 是AB 边上一点.(1)直线BF 垂直CE 于点F ,交CD 于点G (如图1),求证:AE =CG ;(2)直线AH 垂直于CE ,垂足为H ,交CD 的延长线于点M (如图2),找出图中与BE 相等的线段,并说明理由.30.已知:如图,AB = AD .请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BC ≌△ADC ,然后再加以证明.。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五章《分式》经典测试(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若整数a 使得关于x 的方程3222a x x-=--的解为非负数,且使得关于y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322222010y y y a --⎧+>⎪⎪⎨-⎪≤⎪⎩至少有3个整数解,则所有符合条件的整数a 的和为( )A .23B .25C .27D .28B解析:B【分析】表示出不等式组的解集,由不等式至少有3个整数解确定出a 的值,再由分式方程的解为非负数以及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求出满足题意整数a 的值,进而求出之和.【详解】 解:322222010y y y a --⎧+>⎪⎪⎨-⎪≤⎪⎩, 不等式组整理得:2y y a -⎧⎨≤⎩>, 由不等式组至少有3个整数解,得到-2<y≤a ,解得:a≥1,即整数a=1,2,3,4,5,6,…,3222a x x-=--, 去分母得:2(x-2)-3=-a ,解得:x=72a -, ∵72a -≥0,且72a -≠2, ∴a≤7,且a≠3,由分式方程的解为非负数以及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得到a 为1,2,4,5,6,7, 之和为1+2+4+5+6+7=25.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以及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2.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某企业临时增加甲、乙两个厂房生产口罩,甲厂房每天生产的数量是乙厂房每天生产数量的2倍,两厂房各加工6000箱口罩,甲厂房比乙厂房少用5天.则甲、乙两厂房每天各生产的口罩箱数为( )A .1200,600B .600,1200C .1600,800D .800,1600A解析:A【分析】 先设乙厂房每天生产x 箱口罩,则甲厂房每天生产2x 箱口罩,根据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且两厂房各加工6000箱口罩时甲厂房比乙厂房少用5天,可得出关于x 的分式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设乙厂房每天生产x 箱口罩,则甲厂房每天生产2x 箱口罩, 依题意得:6000600052x x-=, 解得:x =600, 经检验,x =600是原分式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2x =1200.故答案选:A .【点睛】该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分式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3.已知2,1x y xy +==,则y x x y +的值是( ) A .0B .1C .-1D .2D 解析:D【分析】 将y x x y+进行通分化简,整理出含已知条件形式的分式,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2222()2221=21y x y x x y xy x y xy xy ++--⨯+===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的混合运算,熟练运用完全平方公式是解题的关键.4.若方程21224k x x -=--有增根,则k =( ) A .4-B .14-C .4D .14B 解析:B【分析】先根据题意对原分式方程去分母,化为整式方程,然后根据增根的情况代入整式方程求解即可.【详解】去分母得:()()22421x k x --+=, 整理得:22290x kx k ---=,∵原分式方程有增根,∴240x -=,解得增根即为:2x =±,当2x =时,代入整式方程得:82290k k ---=,解得: 14k =-, 当2x =-时,代入整式方程无意义,∴14k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分式方程的增根,熟记增根是使最简公分母为零的数同时是对应整式方程的解,两者缺一不可.5.如图,若a 为负整数,则表示2a 111a a 1⎛⎫÷- ⎪-+⎝⎭的值的点落在( )A .段①B .段②C .段③D .段④C 解析:C【分析】将所给式子化简,根据a 为负整数,确定化简结果的范围,再从所给图中可得正确答案.【详解】 解:2a 111a a 1⎛⎫÷- ⎪-+⎝⎭=()()a a 111a 1a a 1a 1+⎛⎫÷- ⎪+-++⎝⎭=()()aa 1a 1a a 1÷+-+ =()()a a 11a 1a a+⋅+- =11a -; ∵a 为负整数,且a 1≠-,∴1a -是大于1的正整数,则1101a 2<<-.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及分式加减运算,同时考查了分式值的估算,总体难度中等. 6.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A .()23233412ab a b -=- B .()222(2)2224x xy y x y xy x --++=+-C .()2422842a ba b b -÷=- D .()325339a b a b -=- A解析:A【分析】根据单项式乘单项式,幂的乘方,单项式除单项式,单项式乘多项式运算法则判断即可.【详解】 A 、()23233412a b a b -=-,故这个选项正确;B 、()222(2)2224x xy y x y xy x --++=--,故这个选项错误;C 、()24222842a b a b b -÷=-,故这个选项错误;D 、()3263327a b a b -=-,故这个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单项式乘单项式,幂的乘方,单项式除单项式,单项式乘多项式,重点是掌握相关的运算法则.7.若实数a 使关于x 的不等式组313212x x a xx +⎧+≥⎪⎪⎨+⎪-≥⎪⎩有解且最多有4个整数解,且使关于y 的方程3233y a y y --++ 1=的解是整数,则符合条件的所有整数a 的个数是( ) A .4B .3C .2D .1D 解析:D【分析】解不等式组得到a+2≤x ≤﹣3,利用不等式组有解且最多有4个整数解得到﹣7<a+2≤﹣3,解关于a 的不等式组得到整数a 为﹣8,﹣7,﹣6,﹣5,再解分式方程得到y =12a +且y ≠﹣3,利用分式方程的解为整数且12a +≠﹣3即可确定符合条件的所有整数a 的值. 【详解】解:313212x x a x x +⎧+≥⎪⎪⎨+⎪-≥⎪⎩①②, 由①得:x ≤﹣3,由②得:x ≥a+2,∴a+2≤x ≤﹣3,因为不等式组有解且最多有4个整数解,所以﹣7<a+2≤﹣3,解得﹣9<a ≤﹣5,整数a 为﹣8,﹣7,﹣6,﹣5, 方程3233y a y y --++ 1=去分母得3y ﹣a +2=y +3, 解得y =12a +且y ≠﹣3, ∴12a +≠﹣3, 解得a ≠﹣7,当a =﹣8时,y =﹣3.5(不是整数,舍去),当a =﹣6时,y =﹣2.5(不是整数,舍去),当a =﹣5时,y =﹣2(是整数,符合题意),所以符合条件的所有整数a 为﹣5.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解:求出使分式方程中令等号左右两边相等且分母不等于0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叫方程的解.也考查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8.2a ab b a++-的结果是( ). A .2a- B .4a C .2b a b -- D .b a- C 解析:C【分析】根据分式的加减运算的法则计算即可.【详解】 222()()a a b a b a b a b b a a b a b a b+-++=-=-----.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加减运算的法则,熟记法则是解题的关键.9.如果关于x 的不等式组0243(2)x m x x -⎧>⎪⎨⎪-<-⎩的解集为1x >,且关于x 的分式方程1322x m x x -+=--有非负整数解,则符合条件的所有m 的取值之和为( ) A .8-B .7-C .15D .15- B解析:B【分析】解出不等式组,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确定m 的取值范围,再解出分式方程,找到分式方程的非负整数解,进而求出m 的值即可.【详解】 解:0243(2)x m x x -⎧>⎪⎨⎪-<-⎩①②,解不等式①得:x m >,解不等式②得:1x >,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x >,∴1m ;1322x m x x -+=-- 方程两边同时乘以()2x -得:()132x m x --=-; 解得:52m x +=, ∴25m x =-,1m ,∴251x -≤,∴3x ≤,分式方程有非负整数解且20x -≠,∴x 的值为:0,1,3,此时对应的m 的值为:5-,3-,1,∴符合条件的所有m 的取值之和为:()5317-+-+=-.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解以及不等式的解集,求得m 的取值范围以及求出分式方程的解是解题的关键.10.使分式2221x x x ---的值为0的所有x 的值为( ) A .2或1- B .2-或1 C .2 D .1C解析:C【分析】先根据分式为零的条件列出不等式组,然后再求解即可.【详解】解:∵2221x x x ---=0 ∴222=010x x x ⎧--⎨-≠⎩,解得x=2.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式为零的条件,根据分式为零的条件列出不等式组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1.规定一种新的运算“ JX x A B →+∞”,其中A 和B 是关于x 的多项式,当A 的次数小于B 的次数时. 0JX x A B →+∞=;当A 的次数等于B 的次数时, JX x A B→+∞的值为A 、B 的最高次项的系数的商,当A 的次数大于B 的次数时, JX x A B →+∞不存在,例如: 201JX x x →+∞=-,2 2212312JXx x x x →+∞+=+-,若223410211A x x B x x -⎛⎫=-÷ ⎪--⎝⎭,则 JX x A B →+∞的值为__________.【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化简分式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的次数等于的次数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的混合运算熟练分解因式是解题的关键 解析:12【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化简分式即可求出答案.【详解】 解:223410(2)11A x xB x x -=-÷-- ()()()225223111x x x x x x ---⎛⎫=÷ ⎪-+-⎝⎭ ()()()1125112252x x x x x x x x +--+⎛⎫=⨯= ⎪--⎝⎭ 12x x+=, ∵A 的次数等于B 的次数,∴12x A JX B →+∞=, 故答案为:12.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分式的混合运算,熟练分解因式是解题的关键.12.已知关于x 的分式方程239133x mx x x ---=--无解,则m 的值为______.1或4【分析】先去分母将原方程化为整式方程根据一元一次方程无解的条件得出一个m 值再根据分式方程无解的条件得出一个m 值即可【详解】解:去分母得:2x-3-mx+9=x-3整理得:(m-1)x=9∴当m解析:1或4【分析】先去分母,将原方程化为整式方程,根据一元一次方程无解的条件得出一个m 值,再根据分式方程无解的条件得出一个m 值即可.【详解】解:去分母得:2x-3- mx+9 =x-3,整理得:(m-1)x=9,∴当m-1=0,即m=1时,方程无解;当m-1≠0时,由分式方程无解,可得x-3=0,即x=3,把x=3代入(m-1)x=9,解得:m=4,综上,m 的值为1或4.故答案为:1或4.【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解,熟练掌握分式方程及整式方程无解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13.若分式方程13322a x x x--=--有增根,则a 的值是________.【分析】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由分式方程有增根求出x 的值代入整式方程计算即可求出a 的值【详解】去分母得:1-3x+6=-3a+x 由分式方程有增根得到x−2=0即x =2把x =2代入得:1-6+6 解析:13【分析】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由分式方程有增根求出x 的值,代入整式方程计算即可求出a 的值.【详解】去分母得:1-3x+6=-3a+x ,由分式方程有增根,得到x−2=0,即x =2,把x =2代入得:1-6+6=-3a+2,解得:a =13, 故答案为:13. 【点睛】此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增根,增根确定后可按如下步骤进行:①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②把增根代入整式方程即可求得相关字母的值.14.A B 两地相距36千米,一艘轮船从A 地顺流行至B 地,又立即从B 地逆流返回A 地,共用9小时,已知水流速度为4千米/时,若设该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x 千米时,则可列方程为__________.【分析】设该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x 千米/时则一艘轮船从A 地顺流航行至B 地已知水流速度为4千米/时所花时间为;从B 地逆流返回A 地水流速度为4千米/时所花时间为根据题意列方程即可【详解】解:设该轮船在静 解析:3636944x x +=+- 【分析】设该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x 千米/时,则一艘轮船从A 地顺流航行至B 地,已知水流速度为4千米/时,所花时间为364x +;从B 地逆流返回A 地,水流速度为4千米/时,所花时间为364x -根据题意列方程3636944x x +=+-即可. 【详解】解:设该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x 千米时,根据题意列方程得:3636944x x +=+- 【点睛】本题考查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关键是正确列出分式方程,找出题干中等量关系式即可. 15.分式2222,39a b b c ac的最简公分母是______.【分析】常取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与字母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公分母这样的公分母叫做最简公分母【详解】分式的分母分别是3b2c9ac2故最简公分母是9ab2c2故答案为:9ab2c2【点睛】本题考查了解析:229ab c【分析】常取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与字母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公分母,这样的公分母叫做最简公分母.【详解】分式222239a b b c ac、的分母分别是3b 2c 、9ac 2,故最简公分母是9ab 2c 2. 故答案为:9ab 2c 2.【点睛】 本题考查了最简公分母的定义及求法.通常取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与字母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公分母,这样的公分母叫做最简公分母. 一般方法:①如果各分母都是单项式,那么最简公分母就是各系数的最小公倍数,相同字母的最高次幂,所有不同字母都写在积里. ②如果各分母都是多项式,就可以将各个分母因式分解,取各分母数字系数的最小公倍数,凡出现的字母(或含字母的整式)为底数的幂的因式都要取最高次幂. 16.计算:()222333a b a b --⋅=_______________.【分析】根据单项式乘单项式计算法则以及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负整数指数幂计算即可【详解】原式=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单项式乘单项式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负整数指数幂属于基础计算题 解析:3a b【分析】根据单项式乘单项式计算法则以及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负整数指数幂,计算即可.【详解】原式=44334343113333a a b a b a b a b b----+-=== 故答案为:3a 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单项式乘单项式,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负整数指数幂,属于基础计算题.17.甲、乙二人做某种机械零件,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少做8个,甲做160个所用的时间比乙做160个所用的时间多1小时,设甲每小时做x 个零件,列方程为________.【分析】设甲每小时做x 个零件根据甲做160个所用的时间比乙做160个所用的时间多1小时得出方程解答即可【详解】解:设甲每小时做个零件则乙每小时做个零件依题意得:即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由实际问 解析:16016018x x -=+ 【分析】设甲每小时做x 个零件,根据甲做160个所用的时间比乙做160个所用的时间多1小时得出方程解答即可.【详解】解:设甲每小时做x 个零件,则乙每小时做(8)x +个零件,依题意,得:16016018x x -=+, 即16016018x x -=+. 故答案为:16016018x x -=+. 【点睛】本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方程,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分式方程是解题的关键.18.已知1112a b -=,则ab a b-的值是________.-2【分析】先把所给等式的左边通分再相减可得再利用比例性质可得再利用等式性质易求的值【详解】解:∵∴∴即∴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加减法代数式求值解题的关键是通分得出是解题关键解析:-2【分析】 先把所给等式的左边通分,再相减,可得12b a ab -=,再利用比例性质可得()2ab a b =--,再利用等式性质易求ab a b -的值. 【详解】解:∵1112a b -=, ∴12b a ab -=, ∴()2ab b a =-,即()2ab a b =--, ∴2ab a b=--. 故答案为:-2.【点睛】 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加减法,代数式求值,解题的关键是通分,得出12b a ab -=是解题关键. 19.某公司生产了A 型、B 型两种计算机,它们的台数相同,但总价值和单价不同.已知A 型计算机总价值为102万元;B 型计算机总价值为81.6万元,且单价比A 型机便宜了2400元.问A 型、B 型两种计算机的单价各是多少万元.若设A 型计算机的单价是x 万元,请你根据题意列出方程________.【分析】设A 型计算机的单价是x 万元/台则B 型计算机的单价是(x-024)万元/台根据单价=总价÷数量即可得出关于x 的分式方程此题得解【详解】解:设型计算机的单价是万元/台则型计算机的单价是解析:10281.6x x 0.24=- 【分析】设A 型计算机的单价是x 万元/台,则B 型计算机的单价是(x-0.24)万元/台,根据单价=总价÷数量即可得出关于x 的分式方程,此题得解.【详解】解:设A 型计算机的单价是x 万元/台,则B 型计算机的单价是()x 0.24-万元/台, 根据题意得:10281.6x x 0.24=-. 故答案为:10281.6x x 0.24=-. 【点睛】 本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方程,根据数量关系单价=总价÷数量列出关于x 的分式方程是解题的关键.20.若关于x 的分式方程11222mx x x-=---无解,则m =______.2或1【分析】将分式方程化成整式方程按照一元一次方程无解的条件及分式方程无解的条件求得m 的值即可【详解】解:方程两边同时乘以(x ﹣2)得:1﹣mx =-1﹣2(x ﹣2)整理得:(2﹣m )x =2∵无解∴解析:2或1【分析】将分式方程化成整式方程,按照一元一次方程无解的条件及分式方程无解的条件求得m 的值即可.【详解】 解:方程11222mx x x-=---两边同时乘以(x ﹣2)得: 1﹣mx =-1﹣2(x ﹣2),整理得:(2﹣m )x =2,∵无解,∴当2﹣m =0,即m =2时,方程无解;当x ﹣2=0时,方程也无解,此时x =2,则2(2﹣m )=2,解得m =1.故答案为:2或1.【点睛】 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解,明确分式方程和整式方程无解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21.某商店购进 A B 、两种商品,购买1个A 商品比购买1个B 商品多花10元,并且花费300元购买A 商品和花费100元购买B 商品的数量相等(1)求购买一个A 商品和一个B 商品各需要多少元(2)商店准备购买A B 、两种商品共80个,若A 商品的数量不少于B 商品数量的4倍,并且购买A B 、商品的总费用不低于1000元且不高于1060元,那么商店有哪几种购买方案? 解析:(1)购买一个A 商品需要15元,购买一个B 商品需要5元;(2)商店有3种购买方案,方案①:购进A 商品66个,B 商品14个;方案②:购进A 商品65个,B 商品15个;方案③:购进A 商品64个,B 商品16个【分析】(1)设购买一个B 商品需要x 元,则购买一个A 商品需要()10x +元,列出分式方程求解;(2)设购买B 商品m 个,则购买A 商品()80m -个,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组求出m 的范围,取整数解.【详解】解:()1设购买一个B 商品需要x 元,则购买一个A 商品需要()10x +元,依题意, 得:30010010x x=+, 解得:5x =,经检验, = 5x 是原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 1015x ∴+=,答:购买一个A 商品需要15元,购买一个B 商品需要5元;()2设购买B 商品m 个,则购买A 商品()80m -个,依题意,得:()()804158051000158051060m m m m m m ⎧-≥⎪-+≥⎨⎪-+≥⎩,解得:1416m ≤≤, m 为整数,14m ∴=或15或16,∴商店有3种购买方案,方案①:购进A 商品66个,B 商品14个,方案②:购进A 商品65个,B 商品15个,方案③:购进A 商品64个,B 商品16个.【点睛】本题考查分式方程的应用和不等式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根据题意列分式方程和不等式的方法.22.解方程(1)22211x x x =-+. (2)2127111x x x +=+--. 解析:(1)无解;(2)2x =【分析】(1)先把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然后解方程,再进行检验,即可得到答案; (2)先把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然后解方程,再进行检验,即可得到答案;【详解】(1)解:原方程可变形为()()()21111x x x x =+-+, 方程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11x x x +-,得21x x =-.解得:1x =-.检验:把1x =-代入最简公分母()()11x x x +-,得()()()()11111110x x x +-=--+--=,因此,1x =-是增根,从而原方程无解.(2)原方程可变形为:()()1271111x x x x +=+-+- 方程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11x x +-,得()1217x x -++=解得,2x =检验:把2x =代入最简公分母()()11x x +-,得()()113130x x +-=⨯=≠因此,2x =是原方程的解.【点睛】本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解分式方程的步骤,注意解分式方程需要检验.23.(1)计算:22y x x y x y-++ (2)解方程:4322x x x=+-- 解析:(1)y x -;(2)5x =. 【分析】(1)根据分式运算的性质,结合平方差公式计算,即可得到答案;(2)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得到x 的值,经检验即可得到分式方程的解.【详解】(1)22y x x y x y-++, =22y x x y-+, =()()x y x y x y +--+,=()x y y x --=-,y x =-;(2)4322x x x=+--, 去分母得()4=32x x --,去括号得436x x =--,移项合并得210x =,系数化1得5x =,当x=5时,25230x -=-=≠,所以x=5是原方程的解.【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的混合运算及解分式方程,能正确根据分式的运算法则进行化简以及掌握解分式方程的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注意解分式方程要验根.24.解方程:(1)3311x x x +=-- (2)23425525x x x +=-+- 解析:(1)3x =;(2)1x =【分析】(1)先去分母,再解整式方程求解,检验解是否为原方程的解即可;(2)先去分母,再解整式方程求解,检验解是否为原方程的解即可.【详解】解:(1)方程两边同乘1x -,得33(1)x x +=-,解得3x =,检验:当3x =时10x -≠,∴原分式方程的解为3x =;(2)方程两边同乘(5)(5)x x -+,得3(5)4(5)2x x ++-=,解得1x =,检验:当1x =时,(5)(5)0x x -+≠,∴原分式方程的解为1x =.【点睛】此题考查解分式方程,掌握解方程的步骤:先去分母,再解整式方程求解,检验解是否为原方程的解.25.某快餐店欲购进A ,B 两种型号的餐盘,每个A 种型号的餐盘比每个B 种型号的餐盘费用多5元,且用120元购进的A 种型号的餐盘与用90元购进的B 种型号的餐盘的数量相同.(1)问A ,B 两种型号的餐盘单价为多少元?(2)若该快餐店决定在成本不超过1900元的前提下购进A ,B 两种型号的餐盘100个,则最多购进A 种型号餐盘多少个?解析:(1)A 种型号的餐盘单价为20元,B 种型号的餐盘单价为15元;(2)最多购进A 种型号餐盘80个【分析】(1)设A 型号的餐盘单价为x 元,则B 型号的餐盘单价为(x ﹣5)元,根据用120元购进的A 种型号的餐盘与用90元购进的B 种型号的餐盘的数量相同这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即可;(2)设购进A 种型号餐盘m 个,结合“该快餐店决定在成本不超过1900元的前提购进A 、B 两种型号的餐盘100个”列出不等式并解答.【详解】解:(1)设A 种型号的餐盘单价为x 元,则B 种型号的餐盘单价为(5x -)元, 由题意可列方程120905x x =-, 解得20x .经检验,20x 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则520515x -=-=.答:A 种型号的餐盘单价为20元,B 种型号的餐盘单价为15元.(2)设购进A 种型号餐盘m 个,则购进B 种型号餐盘()100m -个.依题意可得()20151001900m m +-≤,解得80m ≤.答:最多购进A 种型号餐盘80个.【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找到符合题意的数量关系.准确的解分式方程或不等式是需要掌握的基本计算能力. 26.秋冬来临之际,天气开始慢慢变冷,某商家抓住商机,在十一月份力推甲、乙两款儿童棉服.已知十一月份甲款棉服的销售总额为8400元,乙款棉服的销售总额为9000元,乙款棉服的单价是甲款棉服单价的1.2倍,乙款棉服的销售数最比甲款棉服的销售数量少6件.(1)求十一月份甲款棉服的单价是多少元?(2)十二月份,为了加大推销力度,该商家将甲款棉服的单价在十一月份的基础上下调了%a ,结果甲款棉服的销量比十一月份多卖了24件;乙款棉服的单价在十一月份的基础上下调3%2a ,结果乙款棉服的销量比十一月份多卖了50件.要使十二月份的总销售额不低于22200元,求a 的最大值,解析:(1)十一月份甲款棉服的单价是150元;(2)20【分析】(1)设十一月份甲款棉服的单价是x 元,则十一月份乙款棉服的单价是1.2x 元,根据题意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不等量关系,列出关于a 的不等式,即可得到结论.【详解】(1)设十一月份甲款棉服的单价是x 元,则十一月份乙款棉服的单价是1.2x 元,根据题意得,8400900061.2x x-=, 解得:x =150,经检验:x =150是原方程的根, 答:十一月份甲款棉服的单价是150元;(2)由题意得:150(1-%a )(8400÷150+24)+1.2×150(1-3%2a )(8400÷150-6+50)≥22200,解得:a≤20,∴a 的最大值为20.【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正确的理解题意,列出方程和不等式,是解题的关键.27.为了安全与方便,某自助加油站只提供两种自助加油方式:“每次定额只加200元”与“每次定量只加40升”.自助加油站规定每辆车只能选择其中一种自助加油方式,那么哪种加油方式更合算呢?请以两种加油方式各加油两次予以说明.(分析问题)“更合算”指的是两次加油后平均油价更低由于汽油单价会变,不妨设第一次加油时油价为x 元/升,第二次加油时油价为y 元/升.①两次加油,每次只加200元的平均油价为:_______________元/升.②两次加油,每次只加40升的平均油价为:_______________元/升.(解决问题)请比较两种平均油价,并用数学语言说明哪种加油方式更合算.解析:【分析问题】①2xy x y +;②2x y +;【解决问题】22x y xy x y +≥+,当x y =时,两种加油方式均价相等;当x y ≠时,每次加200元更合算【分析】分析问题:①计算出两次加油的总价400元,总的加油量为200200+xy ⎛⎫ ⎪⎝⎭升,从而得到两次加油的平均价格;②计算出两次加油的总价()4040x y +元,总的加油量为80升,从而得到两次加油的平均价格; 解决问题:利用作差法可得22x y xy x y +-+()()22x y x y -=+,再判断()()22x y x y -+的符号,从而可得结论.【详解】解:分析问题:① 第一次加油时油价为x 元/升, ∴ 第一次加油的数量为:200x升,第二次加油时油价为y 元/升,∴ 第二次加油的数量为:200y 升, 所以两次加油的平均价格为每升:()200+2004004002200200200200200xy xy x y x y x y x y xy===++++(元) 故答案为:2xy x y+ ②两次加油,每次只加40升的总价分别为:40x 元,40y 元, 所以两次加油的平均价格为每升:()40404080802x y x y x y +++==元, 故答案为:2x y +. 解决问题:()()()()()222422422x y x y x y xy xy x y x xy y x y x y +++-=--=++++()()22x y x y -=+ x ,y 为两次加油的汽油单价,故0x y +>,()20x y -≥ ()()22022x y x y xy x y x y -+∴-=≥+-,即22x y xy x y +≥+. 结论:当x y =时,两种加油方式均价相等;当x y ≠时,每次加200元更合算.【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列代数式,分式的化简,分式的加减运算的应用,分式除法的应用,代数式的值的大小比较,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28.先化简,再求值:213(1)211x x x x x +--÷-+-,其中x =12. 解析:1x x -,-1. 【分析】 先计算括号内,再将除法化为乘法,分别因式分解后约分,将x =12代入计算即可. 【详解】 解:原式=222113211x x x x x x x -+---÷-+- =2233211x x x x x x --÷-+- =2(3)1(1)3x x x x x ---- =1x x -, 当x =12时, 原式=121112=--. 【点睛】本题考查分式的化简求值.属于常考题型,熟练掌握分式混合运算的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2章全等三角形综合应用题解析
原创百度文库VIP 专属文档,侵权必究!GEAC FB A BD C 全等三角形综合应用经典题解析1、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CD ,∠A=∠D ,求证:∠B=∠C.2、如图,AP 平分∠EAF ,PC ⊥AE 于点C ,PB ⊥AF 于点B ,AP 交BC 于点H . 求证:AP·BC=2AB·PB.3、已知:如图,DC ∥AB ,且DC=AE ,E 为AB 的中点,(1)求证:△AED ≌△EBC . (2)除△EBC 外,请再写出两个与△AED 的面积相等的三角形.4、如图,在△ABC 中,BG=CG ,∠ACG=∠ABG ,求证:AG ⊥BC .5、如图,已知AB =DC ,AC =DB ,BP =CP ,求证:AP =DP.6、如图所示,已知AE ⊥AB ,AF ⊥AC ,AE=AB ,AF=AC 。
求证:(1)EC=BF ;(2)EC ⊥BF.7、如图:BE ⊥AC ,CF ⊥AB ,BM=AC ,CN=AB. 求证:(1)AM=AN ;(2)AM ⊥AN.8、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 的长.9、已知:BC=DE ,∠B=∠E ,∠C=∠D ,F 是CD 中点,求证:∠BAF=∠EAF.10、已知:AD 平分∠BAC ,AC=AB+BD ,求证:∠B=2∠C.AB CD AEC O B P C AD FA NEM BA BCPE H CF DABE ABC G原创百度文库VIP 专属文档,侵权必究!CA EB D F11、已知:AD 平分∠BAC ,CD=DE ,EF//AB ,求证:EF=AC.12、已知:AC 平分∠BAD ,CE ⊥AB ,∠B+∠D=180°,求证:AE=AD+BE.13、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DC ,BE 、CE 分别平分∠ABC 、∠BCD ,且点E 在AD 上,求证:BC=AB+DC.14、已知△ABC 中,AB=AC ,∠A=100°,∠B 的平分线交AC 于D ,求证:AD+BD=BC.15、如图所示,AB ∥CD ,在AB 、CD 、BC 上各有一点E 、F 、P ,且BE =CF ,P 是BC的中点,试说明三点E 、F 、P 恰好在一条直线上.16、已知∠ABC=3∠C ,∠1=∠2,BE ⊥AE ,求证:AC -AB=2BE.18、如图,△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 =90°,AD 是BC 边上的中线,过C 作AD的垂线,交AB 于点E ,交AD 于点F ,求证:∠ADC =∠BDE .19、已知:如图,AB =AD ,BC =DC ,E 、F 分别是DC 、BC 的中点,求证:AE =AF.20、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60º,AD+BC=AB=CD=2,求该四边形的面积.C AB D E B DC C B A DE DABCA FB E D C1 2 AB EC C F DP•A EB ••C原创百度文库VIP 专属文档,侵权必究!P DA CB21、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AC ,∠ABD=60°,∠ADB=75°,∠BDC=30°,求∠DBC的度数.22、P 是∠BAC 平分线AD 上一点,AC >AB ,求证:PC -PB <AC -AB.23、如图,P 是∠MAN 平分线上一点,PB ⊥AM 于点B ,点C 、D 分别在AM 、AN 上,∠ACP+∠ADP=180°,若AB=3cm ,求AC+AD 的长.24、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M 是AB 的中点,MN ⊥MD ,BN 平分∠CBE ,求证:MD=MN.25、如图,已知B 、C 、E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BC 与△DCE 都是等边三角形.其中线段BD 交AC 于点G ,线段AE 交CD 于点F. 求证:(1)AE=BD ;(2)GF ∥BE.26、如图,△ABC 中,AB=AC ,点E 在AB 上,点F 在AC 延长线上,BE=CF ,连接EF ,交BC 于点D ,求证:DE=DF.27、如图,∠AOB=30°,OA=1,OB=3,点M 、N 分别为∠AOB 两边上的动点,求AN+NM+MB 的最小值.28、已知等边△ABC 内一点M ,AM=1,BM=3,CM=2,求∠AMC.29、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CD ,AB≠CD ,BD=AC ,求证:AD=BC.30、如图,△ABC 中,AB =AC ,AD ⊥BC ,CE ⊥AB ,AE =CE .求证:(1)△AEF ≌△CEB ;(2)AF =2CD .A B D C AD ACMB AD BCEA M EAFA D EB CN A C MP B原创百度文库VIP 专属文档,侵权必究!M DC ENE A BM D CN31、在△ABC 中,∠ACB=90°,BC=AC,直线MN 经过点C,且AD ⊥MN 于D,BE ⊥MN 于E.(1)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①△ADC ≌△CEB ;②DE=AD+BE. (2)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证明; 若不成立,说明理由.32、求证: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意一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和等于腰上的高.33、如图,在△ABC 中,CA=CB ,∠ACB=90°,E 、F 分别是CA 、CB 边上的点且AE=2CE ,将BF=2CF ,△ECF 绕点C 逆时针旋转α角(0°<α<90°),得到△MCN ,连接AM ,BN .(1)求证:AM=BN ;(2)当MA ∥CN 时,若AC=3,求AM 的长.34、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AB=5,BC=7,点E 是AD 上一个动点,把△BAE 沿BE 向长方内部折叠,当点A 的对应点A1恰落在∠BCD 的平分线上时,求CA1的长.【提示:若a·b =0,则a =0或b =0】35、如图,在△ABC 中,∠ABC=45°,CD ⊥AB 于点D ,BE 平分∠ABC ,且BE ⊥AC 于点 E ,与CD 相交于点F ,点H 是BC 边的中点,连结DH 与BE 相交于点G .(1)求证:BF=AC ; (2)求证:CE=0.5BF ;(3)CE 与BG 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试证明你的结论.36、如右图,把矩形ABCD 沿直线BD 向上折叠,使点C 落在C′的位置上,(1)若AB=4,BC=8, 求重合部分△EBD 的面积;(2)若CD=2,∠ADB=30°,求DE 的长.37、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AEFG 有公共顶点A ,将正方形AEFG 绕点A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记旋转角∠DAG=α,其中0°≤α≤180°,连结DF ,BF ,如图。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1.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典型例题
例析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这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应用广泛,下面以例说明.一、求三角形的内角例1 在△ABC中,∠B=40°,∠C=80°,那么∠A的度数为〔〕A.30° B.40° C.50° D.60°解: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A=180°-∠B-∠C=180°-40°-80°=60°,答案选D.例2 如图,∠1=100°,∠2=140°,那么∠3=______.54321解:∠4=180°-∠1=180°-100°=80°,∠5=180°-∠2=180°-140°=40°,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3=180°-∠4-∠5=180°-80°-40°=60°.说明:在求出∠4=80°后,也可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得∠2=∠4+∠3,所以∠3=∠2-∠4=140°-80°=60°.例3 △ABC中,假设∠A-2∠B+∠C=0°,那么∠B的度数是〔〕A.30°B.45°C.60°D.75°解析:在△ABC中,有∠A+∠B+∠C=180°,可适当变形为∠A+∠C=180°-∠B,而条件∠A-2∠B+∠C=0°,也可变形为∠A+∠C=2∠B,所以可知180°-∠B=2∠B,解此方程即可得到∠B=60°,答案选C.二、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例4 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2:3:7,这个三角形一定是〔〕C B A 21O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锐角三角形D .钝角三角形 解:设三个内角分别为2k ,3k ,5k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2k+3k+5k=180°.解得k=15°,所以2k=30°,3k=45°,7k=105°,所以这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答案选D .三、求角平分线的夹角例5 △ABC 中,∠A=60°,∠ABC 、∠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O ,那么∠BOC 的度数为______.解:如图,由BO 平分∠ABC ,得∠1=12∠ABC ; 由CO 平分∠ACB ,得∠2=12∠ACB . ∴∠1+∠2=12(∠ABC +∠ACB) =12(180°-∠A) =12(180°-60°)=60°. 所以∠BOC=180°-〔∠1+∠2〕=180°-60°=120°例6 ,如图,在△ABC 中,AD 、AE 分别是△ABC 的高和角平分线,〔1〕假设∠B=30°,∠C=50°,求∠DAE 的度数.〔2〕假设∠C >∠B ,试写出∠DAE 与〔∠C -∠B 〕的数量关系.〔不需要证明〕解析:(1)有三角形内角和180°,可知△ABC 中∠BAC=100°,AE 是∠BAC 的角平分线,所以∠EAC=50°,在△ADC 中,∠C=50°, ∠ADC=90°,由三角形内角和知∠DAC=180°-∠C -∠ADC=40°,∠DAE=∠EAC -∠DAC=50°-40°=10°(2)由〔1〕的求解过程可知,要求得∠DAE 的度数,需知道∠EAC 与∠DAC 的度数,而我们知道∠DAC=180°-∠C -∠ADC=90°-∠C ,∠EAC 的度数为1218011802-1180-90-212EAC BAC BAC B C EAC B C DAE EAC DACB C C C ∠=∠∠=︒-∠-∠∠=︒-∠-∠∠=∠∠=︒-∠-∠︒∠=∠-∠B ,而,则(),所以()()()。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3章 对称轴及最值问题专项练习
对称轴及最值问题专项练习【例题1】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下面四个京剧脸谱的剪纸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练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一个图形都有对称轴B.两个全等三角形一定关于某直线对称C.若△ABC与△A′B′C′成轴对称,则△ABC≌△A′B′C′D.点A,点B在直线1两旁,且AB与直线1交于点O,若AO=BO,则点A与点B•关于直线l对称【练1-2】如图,点P在∠AOB的内部,点M、N分别是点P关于直线OA、OB•的对称点,线段MN交OA、OB于点E、F,若△PEF的周长是20cm,则线段MN的长为 .EABPMNF【练1-3】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EM,FM为折痕,折叠后的C点落在MB'或MB'的延长线上,那么∠EMF的度数是 .【练1-4】如图,ΔABC中,点A的坐标为(0,1),点C的坐标为(4,3),点B的坐标为(3,1),如果要使ΔABD与ΔABC全等,求点D的坐标.【例题2】对称点点P(-3,5)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点P(3,-2)关于直线x=2对称点的坐标是 . 【练2-1】已知P1点关于x轴的对称点P2(3-2a,2a-5)是第三象限内的整点(横、纵坐标都为整数的点,称为整点),则P1点的坐标是 .【练2-2】已知A(-1,-2)和B(1,3),将点A向平移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点与点B关于y轴对称.【练2-3】已知M(2a+b,3)和N(5,b﹣6a)关于y轴对称,则3a﹣b的值为 .【2-4】已知点A坐标为(3-2a,3a-9)在第三象限,且a为整数.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a= ;A点坐标为;(2)A点关于x轴对称的点坐标为;A 点关于y轴对称的点坐标为;A点关于原点对称的点坐标为;(3)A点关于直线 x=2 对称的点坐标为;A点关于直线 x=-2 对称的点坐标为;(4)连接OA,将OA绕点O旋转90°,则旋转后A点对应坐标为 .【练2-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①点P(−2,1)与点Q(2,−1)关于x轴对称;②点M(-2,1)与点N(2,1)关于y轴对称;③与点(-3,3)关于y轴对称的点在第二象限;④点P(2,a)与点Q(b,-3)关于x轴对称,则a-b的值为1.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练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过一点分别作x 轴,y 轴的垂线,若坐标轴围成矩形的周长与面积相等,则这个点叫做和谐点.给出以下结论:①点M (2,4)是和谐点;②不论a 为何值时,点P (2,a )不是和谐点;③若点P (a ,3)是和谐点,则a=6;④若点F 是和谐点,则点F 关于坐标轴的对称点也是和谐点. 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例题3】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如图,已知线段AB ,BC 的垂直平分线l 1,l 2交于点M ,则线段AM ,CM 的大小关系是( ) A.AM >CM B.AM=CM C.AM <CM D.无法确定【练3-1】如图,在△ABC 中,分别以点A 和点C 为圆心,大于21AC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M ,N ,作直线MN 分别交BC ,AC 于点D ,E .若AE=3cm ,△ABD 的周长为13cm ,则△ABC 的周长为( ) A .16cm B .19cmC .22cmD .25cm【练3-2】如图,△ABC 和△ADE 关于直线L 对称,下列结论:①△ABC ≌△ADE ;②L 垂直平分DB ;③∠C=∠E ;④BC 与DE 的延长线的交点一定落在直线l 上.其中错误的有( )A.0个B.1个C.2个D.3个【练3-3】如图,在△ABC中AB=AC,∠BAC=54°,∠BAC的平分线与AB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O,将∠C沿EF折叠,点C与点O恰好重合,则∠OEC为度【练3-4】如图,已知AB-AC=2cm,BC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交BC于点E,△ACD的周长为14cm,求AB,AC的长.【练3-5】如图,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N,交BC的延长线于点M.(1)若∠A=40°,求∠NMB的度数;(2)如果将(1)中∠A的度数改为70°,其余条件不变,再求∠NMB的度数;(3)由(1)(2)你发现有什么样的规律,试证明.【例题4】尺规作图尺规作图要求:Ⅰ、过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Ⅱ、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Ⅲ、过直线上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Ⅳ、作角的平分线.如图是按上述要求排乱顺序的尺规作图:则正确的配对是()A.①﹣Ⅳ,②﹣Ⅱ,③﹣Ⅰ,④﹣Ⅲ B.①﹣Ⅳ,②﹣Ⅲ,③﹣Ⅱ,④﹣ⅠC.①﹣Ⅱ,②﹣Ⅳ,③﹣Ⅲ,④﹣Ⅰ D.①﹣Ⅳ,②﹣Ⅰ,③﹣Ⅱ,④﹣Ⅲ【练4-1】如图,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四边形ABCD的四个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点E在BC边上,且点E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连接AE.(1)在图中画出△AEF,使△AEF与△AEB关于直线AE对称,点F与点B是对称点;(2)请直接写出△AEF与四边形ABCD重叠部分的面积.【4-2】如图,某城市规划局为了方便居民的生活,计划在三个住宅小区A,B,C之间修建一个购物中心,试问:该购物中心应建于何处,才能使得它到三个小区的距离相等?【例题5】几何最值问题: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1)如图,在l 找一点P ,使PA+PB 最小.BAl(2)如图,在l 找一点P ,使PA+PB 最小.(3)如图,点P 在锐角∠AOB 的内部,在OB 边上求作一点D ,在OA 边上求作一点C ,使△PCD 周长最小.(4)如图,点C 、D 在锐角∠AOB 的内部,在OB 边上求作一点F ,在OA 边上求作一点E ,使四边形CEFD 周长最小.三、温故知新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lBADCA OA.轴对称涉及两个图形,轴对称图形涉及一个图形B.如果两条线段互相垂直平分,那么这两条线段互为对称轴C.所有直角三角形都不是轴对称图形D.有两个内角相等的三角形不是轴对称图形2.已知∠AOB=30°,点 P 在∠AOB 的内部,P1与 P 关于 OA 对称,P2与 P 关于 OB 对称,则△P1OP2是()A.含 30°角的直角三角形B.顶角是30°的等腰三角形C.等边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3.已知点 P 在线段 AB 的中垂线上,点 Q 在线段AB的中垂线外,则()A.PA+PB>QA+QBB.PA+PB<QA+QBC.PA+PB=QA+QBD.不能确定4.(1)若点(5﹣a,a﹣3)在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求a的值;(2)已知两点A(﹣3,m),B(n,4),若AB∥x轴,求m的值,并确定n的范围;(3)点P到x轴和y轴的距离分别是3和4,求点P的坐标;(4)已知点A(x,4﹣y)与点B(1﹣y,2x)关于y轴对称,求y x的值.5.已知△ABC中∠BAC=130°,BC=18cm,AB、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E、F,与AB、AC分别交于点D、G.求:(1)∠EAF的度数;(2)求△AEF的周长.6.如图,在旷野上,一个人骑马从A出发,他先使马从A出发,他先使马到草地边l1吃草,再到河边l2饮水,最后返回A,他是怎样走才能使总路程最短?7.如图,已知Rt△ABC,∠ACB=900,AD平分∠BAC与BC交于D点,M、N分别在线段AD、AC上的动点,连接MN、MC,当MN+MC最小时,画出M、N的位置.已知△ABC的面积为12cm2,AB=6cm,求MN+MC的最小值.8.如图,在Rt△ABC中,∠ACB=90°,AC=6,BC=8,AB=10,AD是∠BAC的平分线.若P,Q分别是AD和AC上的动点,则PC+PQ的最小值为多少?。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13《轴对称》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教版⼋年级上册数学-13《轴对称》知识点及典型例题第⼗三章《轴对称》⼀、知识点归纳(⼀)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1、有⼀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也叫做轴对称.2、轴对称图形:如果⼀个图形沿⼀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对称轴必须是直线)3、对称点: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4、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类似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连接任意⼀对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相等。
5.画⼀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步骤:找到关键点,画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按照原图顺序依次连接各点。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区别: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之间的形状与位置关系,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轴对称图形是⼀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把⼀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并且成轴对称.联系:1:都是折叠重合2;如果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个图形那么他就是轴对称图形,反之亦然。
(三)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经过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或线段的中垂线)(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反过来,与⼀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证明是必须有两个点)所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能够看成与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四)⽤坐标表⽰轴对称2、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五)关于坐标轴夹⾓平分线对称点P(x,y)关于第⼀、三象限坐标轴夹⾓平分线y=x对称的点的坐标是(y,x)点P(x,y)关于第⼆、四象限坐标轴夹⾓平分线y=-x对称的点的坐标是(-y,-x)(六)关于平⾏于坐标轴的直线对称点P(x,y)关于直线x=m对称的点的坐标是(2m-x,y);点P(x,y)关于直线y=n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2n-y);(七)等腰三⾓形1、等腰三⾓形性质:性质1:等腰三⾓形的两个底⾓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性质2:等腰三⾓形的顶⾓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相互重合。
八年级数学上册 整式的乘除(习题及答案)(人教版)
整式的乘除(习题)➢ 例题示范例1:计算328322(2)(2)(84)(2)x y y x y x x ⋅-+-+÷-.【操作步骤】(1)观察结构划部分:328322(2)(2)(84)(2)x y y x y x x ⋅-+-+÷-① ②(2)有序操作依法则:辨识运算类型,依据对应的法则运算.第一部分:先算积的乘方,然后是单项式相乘;第二部分: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3)每步推进一点点.【过程书写】解:原式62634(2)(42)x y y x y =⋅-+-6363842x y x y =-+-6342x y =--➢ 巩固练习1. ①3225()a b ab -⋅-=________________;②322()(2)m m n -⋅-=________________;③2332(2)(3)x x y -⋅-; ④323(2)(2)b ac ab ⋅-⋅-.2. ①2223(23)xy xz x y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31422xy y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2241334ab c a b abc ⎛⎫-⋅= ⎪⎝⎭___________________; ④222(2)(2)ab a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32(3231)a a a a -⋅+--=____________________.3. ①(3)(3)x y x y +-;②(2)(21)a b a b -++;③(23)(24)m n m n ---; ④2(2)x y +;⑤()()a b c a b c -+++.4. 若长方形的长为2(421)a a -+,宽为(21)a +,则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为()A .328421a a a -+-B .381a -C .328421a a a +--D .381a +5. 若圆形的半径为(21)a +,则这个圆形的面积为( )A .42a π+πB .2441a a π+π+C .244a a π+π+πD .2441a a ++6. ①32223x yz xy ⎛⎫÷= ⎪⎝⎭__________________;②3232()(2)a b a b -÷-=________________;③232(2)()x y xy ÷=___________;④2332(2)(__________)2x y x y -÷=;⑤23632()(6)(12)m n m n mn -÷⋅-=_________.7. ①32(32)(3)x yz x y xy -÷-=____________; ②233242112322a b a b a b a b ⎛⎫⎛⎫-+÷-= ⎪ ⎪⎝⎭⎝⎭_______________;③24422(48)(2)m n m n mn --÷=_______________;④()221___________________32m mn n ÷=-+-. 8. 计算:①322322(4)(4)()(2)a c a c a c ac -÷--⋅-;②224(2)(21)a a a -+--;③33(2)(2)(2)()a b a b a b ab ab +-+-÷-.➢ 思考小结1. 老师出了一道题,让学生计算()()a b p q ++的值.小聪发现这是一道“多×多”的问题,直接利用握手原则展开即可. ()()a b p q ++=小明观察这个式子后,发现可以把这个式子看成长为(a +b ),宽为(p +q )的长方形,式子的结果就是长方形的面积;于是通过分割就可以表达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___.∴()()a b p q ++=请你类比上面的做法,利用两种方法计算(a +b )(a +2b ).【参考答案】➢ 巩固练习1. ①445a b ②522m n③12272x y - ④3524a b c -2. ①222336+9x y z x y ②428xy xy -+ ③232321334a b c a b c - ④442584a b a b - ⑤432323a a a a --++3. ①229x y - ②2242a b a b -+-③224212m mn n -++④2244x xy y ++ ⑤2222a b c ac -++4. D5. C6. ①223x z②12 ③48x y④34x y - ⑤22mn7. ①223x z x -+ ②2246b ab a -+-③222n m --④3222132m n m n m -+- 8. ①322a c②7 ③23a ab + ➢ 思考小结()()a b p q ap aq bp bq ++=+++ 22()(2)32a b a b a ab b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2章全等三角形(已编辑可直接打印)角平分线典型例题练习及解析
角平分线典型例题练习及解析一. 复习内容:1. 角平分线的作法.2. 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3. 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的应用.二. 知识要点:1. 角平分线的作法(尺规作图)①以点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OA、OB于C、D两点;②分别以C、D为圆心,大于CD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③过点P作射线OP,射线OP即为所求.2. 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1)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①推导已知:OC平分∠MON,P是OC上任意一点,PA⊥OM,PB⊥ON,垂足分别为点A、点B.求证:PA=PB.证明:∵PA⊥OM,PB⊥ON∴∠PAO=∠PBO=90°∵OC平分∠MON∴∠1=∠2在△PAO和△PBO中,∴△PAO≌△PBO∴PA=PB②几何表达:(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如图所示,∵OP平分∠MON(∠1=∠2),PA⊥OM,PB⊥ON,∴PA=PB.(2)角平分线的判定: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①推导已知:点P是∠MON内一点,PA⊥OM于A,PB⊥ON于B,且PA=PB.求证:点P在∠MON的平分线上.证明:连结OP在R t△PAO和R t△PBO中,∴R t△PAO≌R t△PBO(HL)∴∠1=∠2∴OP平分∠MON即点P在∠MON的平分线上.②几何表达:(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如图所示,∵PA⊥OM,PB⊥ON,PA=PB∴∠1=∠2(OP平分∠MON)3. 角平分线性质及判定的应用①为推导线段相等、角相等提供依据和思路;②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一个工厂,在公路西侧,到公路的距离与到河岸的距离相等,并且到河上公路桥头的距离为300米.在下图中标出工厂的位置,并说明理由.4. 画一个任意三角形并作出两个角(内角、外角)的平分线,观察交点到这个三角形三条边所在直线的距离的关系.三. 重点难点:1. 重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2. 难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的应用【考点分析】本讲内容作为基础内容来讲,它在中考题中偶尔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但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有时出现在综合题题目当中,因此还是比较重要的.【典型例题】例1. 已知:如图所示,∠C=∠C′=90°,AC=AC′.求证:(1)∠ABC=∠ABC′;(2)BC=BC′(要求:不用三角形全等判定).分析:由条件∠C=∠C′=90°,AC=AC′,可以把点A看作是∠CBC′平分线上的点,由此可打开思路.证明:(1)∵∠C=∠C′=90°(已知),∴AC⊥BC,AC′⊥BC′(垂直的定义).又∵AC=AC′(已知),∴点A在∠CBC′的角平分线上(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ABC=∠ABC′.(2)∵∠C=∠C′,∠ABC=∠ABC′,∴180°-(∠C+∠ABC)=180°-(∠C′+∠ABC′)(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BAC=∠BAC′,∵AC⊥BC,AC′⊥BC′,∴BC=BC′(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评析: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问题证明对平面几何的学习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会产生消极作用,在解题时,要能打破思维定势,寻求解题方法的多样性.例2. 如图所示,已知△ABC中,PE∥AB交BC于E,PF∥AC交BC于F,P是AD上一点,且D点到PE的距离与到PF的距离相等,判断AD是否平分∠BAC,并说明理由.分析:判定一条射线是不是一个角的平分线,可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和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根据题意,首先由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推导出∠1=∠2,再利用平行线推得∠3=∠4,最后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得证.解:AD平分∠BAC.∵D到PE的距离与到PF的距离相等,∴点D在∠EPF的平分线上.∴∠1=∠2.又∵PE∥AB,∴∠1=∠3.同理,∠2=∠4.∴∠3=∠4,∴AD平分∠BAC.评析:由角平分线的判定判断出PD平分∠EPF是解决本例的关键.“同理”是当推理过程相同,只是字母不同时为书写简便可以使用“同理”.例3. 如图所示,已知△ABC的角平分线BM,CN相交于点P,那么AP能否平分∠BAC?请说明理由.由此题你能得到一个什么结论?分析:由题中条件可知,本题可以采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来解答,因此要作出点P到三边的垂线段.解:AP平分∠BAC.结论: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理由:过点P分别作BC,AC,AB的垂线,垂足分别是E、F、D.∵BM是∠ABC的角平分线且点P在BM上,∴PD=PE(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同理PF=PE,∴PD=PF.∴AP平分∠BAC(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例4.如图所示的是互相垂直的一条公路与铁路,学校位于公路与铁路所夹角的平分线上的P 点处,距公路400m,现分别以公路、铁路所在直线为x轴、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1)学校距铁路的距离是多少?(2)请写出学校所在位置的坐标.分析:因为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所以点P到铁路的距离与到公路的距离相等,也是400m;点P在第四象限,求点P的坐标时要注意符号.解:(1)∵点P在公路与铁路所夹角的平分线上,∴点P到公路的距离与它到铁路的距离相等,又∵点P到公路的距离是400m,∴点P(学校)到铁路的距离是400m.(2)学校所在位置的坐标是(400,-400).评析:角平分线的性质的作用是通过角相等再结合垂直证明线段相等.例5.如图所示,在△ABC中,∠C=90°,AC=BC,DA平分∠CAB交BC于D,问能否在AB上确定一点E,使△BDE的周长等于AB的长?若能,请作出点E,并给出证明;若不能,请说明理由.分析:由于点D在∠CAB的平分线上,若过点D作DE⊥AB于E,则DE=DC.于是有BD+DE=BD+DC=BC=AC,只要知道AC与AE的关系即可得出结论.解:能.过点D作DE⊥AB于E,则△BDE的周长等于AB的长.理由如下:∵AD平分∠CAB,DC⊥AC,DE⊥AB,∴DC=DE.在R t△ACD和R t△AED中,,∴R t△ACD≌R t△AED(HL).∴AC=AE.又∵AC=BC,∴AE=BC.∴△BDE的周长=BD+DE+BE=BD+DC+BE=BC+BE=AE+BE=AB.评析:本题是一道探索题,要善于利用已知条件获得新结论,寻找与要解决的问题之间的联系.本题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将要探究的结论进行转化.这是初中几何中常用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总结】学过“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与“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这两个结论后,许多涉及角的平分线的问题用这两个结论解决很方便,需要注意的是有许多同学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问题已经很熟悉了,所以证题时,不习惯直接应用这两个结论,仍然去找全等三角形,结果相当于重新证明了一次这两个结论.所以特别提醒大家,能用简单方法的,就不要绕远路.练习题一. 选择题1. 如图所示,OP平分∠AOB,PC⊥OA于C,PD⊥OB于D,则PC与PD的大小关系是()A. PC>PD B. PC=PD C. PC<PD D. 不能确定2. 在R t△ABC中,∠C=90°,AD是角平分线,若BC=10,BD∶CD=3∶2,则点D到AB的距离是()A. 4 B. 6 C. 8 D. 103. 在△ABC中,∠C=90°,E是AB边的中点,BD是角平分线,且DE⊥AB,则()A. BC>AEB. BC=AEC. BC<AED. 以上都有可能4. (2007年浙江义乌)如图所示,点P是∠BAC的平分线AD上一点,PE⊥AC于点E,已知PE=3,则点P到AB的距离是()A. 3B. 4C. 5D. 65. 如图所示,在△ABC中,∠C=90°,AD平分∠BAC,AE=AC,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 DC=DE B. ∠AED=90° C. ∠ADE=∠ADC D. DB=DC6. 到三角形三边距离相等的点是()A. 三条高的交点B. 三条中线的交点C.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D. 不能确定7. 如图所示,△ABC中,∠C=90°,AC=BC,AD平分∠CAB交BC于D,DE⊥AB于E,且AB=6cm,则△DEB的周长为()A. 4cmB. 6cmC. 10cmD. 以上都不对8. 如图所示,三条公路两两相交,交点分别为A、B、C,现计划修一个油库,要求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可供选择的地址有()A. 一处B. 二处C. 三处D. 四处二. 填空题9. 如图所示,点P是∠CAB的平分线上一点,PF⊥AB于点F,PE⊥AC于点E,如果PF=3cm,那么PE=__________.10. 如图所示,DB⊥AB,DC⊥AC,BD=DC,∠BAC=80°,则∠BAD=__________,∠CDA=__________.11.如图所示,P在∠AOB的平分线上,在利用角平分线性质推证PD=PE时,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12. 如图所示,∠B=∠C,AB=AC,BD=DC,则要证明AD是∠BAC的__________线.需要通过__________来证明.如果在已知条件中增加∠B与∠C互补后,就可以通过__________来证明.因为此时BD与DC已经分别是__________的距离.13. 如图所示,C为∠DAB内一点,CD⊥AD于D,CB⊥AB于B,且CD=CB,则点C在__________.14. 如图所示,在R t△ACB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点D.(1)若BC=8,BD=5,则点D到AB的距离是__________.(2)若BD∶DC=3∶2,点D到AB的距离为6,则BC的长为__________.15. (1)∵OP平分∠AOB,点P在射线OC上,PD⊥OA于D,PE⊥OB于E,∴__________(依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2)∵PD⊥OA,PE⊥OB,PD=PE,∴OP平分∠AOB(依据:___________).三. 解答题16. 已知:如图,在R t△ABC中,∠C=90°,D是AC上一点,DE⊥AB于E,且DE=DC.(1)求证:BD平分∠ABC;(2)若∠A=36°,求∠DBC的度数.17.如图:△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E、F分别为AB、AC上的点,且∠EDF+∠BAF=180°.(1)求证:DE=DF;(2)若把最后一个条件改为:AE>AF,且∠AED+∠AFD=180°,那么结论还成立吗?18. 如图,∠1=∠2,AE⊥OB于E,BD⊥OA于D,AE与BD相交于点C.求证:AC=BC.18.如图所示,某铁路MN与公路PQ相交于点O,且夹角为90°,其仓库G在A区,到公路和铁路距离相等,且到铁路图上距离为1cm.(1)在图上标出仓库G的位置.(比例尺为1∶10000,用尺规作图)(2)求出仓库G到铁路的实际距离.四. 探究题20. 有位同学发现了“角平分线”的另一种尺规作法,其方法为:(1)如图所示,以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OM、ON于点A、B;(2)以O为圆心,不等于(1)中的半径长为半径画弧交OM、ON于点C、D;(3)连接AD、BC相交于点E;(4)作射线OE,则OE为∠MON的平分线.你认为他这种作法对吗?试说明理由.。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从分数到分式》典型例题
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
( x 2)( x 3) 0 ,所以 x 2 且 x 3
解 C 说明 当分母等于零时,分式没有意义,这是学习与分式有关问题时需要
特别注意的一点 例 3.分析 要使分式的值为零,不仅要使分子等于零,同时还必须使分母不 等于零
1 1 解 ( 1)由分子 2 x 1 0 ,得 x .又当 x 时,分母 x 2 0 . 所以 2 2 1 2x 1 当 x 时,分式 的值为零。 2 x2
1
例 8.
当 x 是什么数时,下列分式的值是零:
2 x 2 3x 2 ; x2
( 1)
( 2)
x 3 x 3
。
2
参考答案 例 1.解答 B 说明 ①分式与整式的根本区别在于分母是否含有字母; ② 是一个常
数,不是一个字母 例 2.分析 因为零不能作除数,所以分式要有意义,分母必不为 0,即
例 3.当 x 取何值时,下列分式的值为零? (1)
2x 1 ; x2
(2)
x 3 x3
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
例 4.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知识点精讲与典型例题(含答案)
轴对称例1.如图是由两个等边三角形组成的图形,它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不是,请移动其中一个三角形,使它与另一个三角形一起组成轴对称图形,有几种移法?(至少画四种,相同类型的算一种),怎样移动才能使所构成的图形具有尽可能多的对称轴?解:不是。
有以下几种移动方法(如图所示),其中,第3个图的对称轴最多。
例2. 如图所示,C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的一点,垂足为D,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A.AD=BD;②AC=BC;③∠A=∠B;④∠ACD=∠BCD;⑤∠ADC=∠BDC=90°A. 2个B. 3个C. 4个D. 5个分析:由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可以直接得出①和⑤;由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出②;由△ADC≌△BDC可得到③和④。
解:D例3. 写出下列各点关于x轴和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
(-2,3),(1,-2),(-2,-4),(0,2)。
例4.(2007年烟台)生活中,有人喜欢把传送的便条折成形状,折叠过程是这样的(阴影部分表示纸条的反面):例5. 如图所示,已知线段AB,画出线段AB关于直线l的对称图形。
解:(1)画出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2)画出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3)连结A'B',则线段A'B'即为所求。
例6.要在河边修建一个水泵站,分别向张村、李庄送水(如图)。
修在河边什么地方,可使所用水管最短?解:设张村为点A,李庄为点B,张村和李庄这一侧的河岸为直线l。
(1)作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2)连结,交直线l于点C,点C就是所求的水泵站的位置。
(如图所示)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关于某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一定能完全重合B. 全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关于某直线对称C.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至少有一条D. 线段是轴对称图形2.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A. 直线B. 线段C. 射线D. 以上都有可能3. 下面各组点关于y轴对称的是()A. (0,10)与(0,-10)B. (-3,-2)与(3,-2)C. (-3,-2)与(3,2)D. (-3,-2)与(-3,2)*4. 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一条线段B. 两条相交直线C. 有公共端点的两条相等的线段D. 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相等的线段5. (2007年河南)如图,ΔABC与ΔA'B'C'关于直线l对称,则∠B的度数为()A. 30°B. 50°C. 90°D. 100°6. (2008年江苏苏州)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7. (2008年武汉)如图,六边形ABCDEF是轴对称图形,CF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若∠AFC+∠BCF =150°,则∠AFE+∠BCD的大小是()A. 150°B. 300°C. 210°D. 330°**8. (2008年全国数学竞赛浙江预赛)如图,直线l1与直线l2相交,∠α=60°,点P在∠α内(不在l1,l2上)。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经典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已知ABC ∆中,12AB AC cm ==,B C ∠=∠,8BC cm =,点D 为AB 的中点.如果点P 在线段BC 上以2/cm s 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 上由C 点向A 点运动.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为v ,则当BPD ∆与CQP ∆全等时,v 的值为( )A .1B .3C .1或3D .2或3D解析:D【分析】 设运动时间为t 秒,由题目条件求出BD=12AB=6,由题意得BP=2t ,则CP=8-2t ,CQ=vt ,然后结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分两种情况列方程求解.【详解】解:设运动时间为t 秒,∵12AB AC cm ==,点D 为AB 的中点.∴BD=12AB=6, 由题意得BP=2t ,则CP=8-2t ,CQ=vt ,又∵∠B=∠C∴①当BP=CQ ,BD=CP 时,BPD ∆≌CQP ∆∴2t=vt ,解得:v=2②当BP=CP ,BD=CQ 时,BPD ∆≌CPQ ∆∴8-2t=2t ,解得:t=2将t=2代入vt=6,解得:v=3综上,当v=2或3时,BPD ∆与CQP ∆全等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如图,点O 在ABC 内,且到三边的距离相等.若110BOC ∠=°,则A ∠的度数为( )A .40︒B .45︒C .50︒D .55︒A解析:A【分析】 由条件可知BO 、CO 平分∠ABC 和∠ACB ,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可求得∠A .【详解】解:∵点O 到ABC 三边的距离相等,∴BO 平分ABC ∠,CO 平分ACB ∠,∴ ()180A ABC ACB ∠=︒-∠+∠()1802OBC OCB =︒-∠+∠()1802180BOC =︒-⨯︒-∠()1802180110︒=︒-⨯-︒40=︒.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掌握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3.已知如图,AC ⊥BC ,DE ⊥AB ,AD 平分∠BAC ,下面结论错误的是( )A .BD +ED =BCB .DE 平分∠ADBC .AD 平分∠EDC D .ED +AC >AD B解析:B【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DE =DC ,然后利用AAS 证明△ACD ≌△AED ,再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详解】解:∵AC ⊥BC ,DE ⊥AB ,AD 平分∠BAC ,∴DE =DC ,A 、BD +ED =BD +DC =BC ,故本选项正确;在△ACD 与△AED 中,90DAC DAE ACD AED AD AD ︒∠=∠⎧⎪∠=∠=⎨⎪=⎩,∴△ACD ≌△AED (AAS ),∴∠ADC =∠ADE ,∴AD 平分∠EDC ,故C 选项正确;但∠ADE 与∠BDE 不一定相等,故B 选项错误;D 、∵△ACD ≌△AED ,∴AE =AC ,∴ED +AC =ED +AE >AD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故本选项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证明ACD AED △≌△是解题的关键.4.到ABC 的三条边距离相等的点是ABC 的( )A .三条中线的交点B .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C .三条高的交点D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D 解析:D【分析】由于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而已知一点到ABC 的三条边距离相等,那么这样的点在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上,由此即可作出选择.【详解】解:∵到ABC 的三条边距离相等,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这点在这个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上,即这点是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性质: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5.如图,AB BC ⊥,CD BC ⊥,AC BD =,则能证明ABC DCB ≅的判定法是( )A .SASB .AASC .SSSD .HL D解析:D【分析】直接证明全等三角形,即可确定判断方法.【详解】解:∵AB BC ⊥,CD BC ⊥,∴ABC 与△DCB 均为直角三角形,又AC DB =,BC CB =,∴()ABC DCB HL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属于基础题.6.如图,已知∠A=∠D , AM=DN ,根据下列条件不能够判定△ABN ≅△DCN 的是()A .BM ∥CNB .∠M=∠NC .BM=CND .AB=CD C 解析:C【分析】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断方法进行求解即可.【详解】A 、因为 BM ∥CN ,所以∠ABM=∠DCN ,又因为∠A=∠D , AM=DN ,所以△ABN ≅△DCN(AAS),故A 选项不符合题意;B 、因为∠M=∠N ,∠A=∠D , AM=DN ,所以△ABN ≅△DCN(ASA),故B 选项不符合题意;C 、BM=CN ,不能判定△ABN ≅△DCN ,故C 选项符合题意;D 、因为AB=CD ,∠A=∠D , AM=DN ,所以△ABN ≅△DCN(SAS),故D 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 、SAS 、ASA 、AAS 、HL .注意:AAA 、SSA 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7.如图,在OAB 和OCD 中,OA OB =,OC OD =,OA OC >,40AOB COD ∠=∠=︒,连接AC 、BD 交于点M ,连接OM ,下列结论:①AC BD =;②40AMB ∠=︒;③OM 平分BOC ∠;④MO 平分BMC ∠,其中正确的为(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B解析:B【分析】 由SAS 证明AOC BOD ≅得出OCA ODB ∠=∠,=AC BD ,①正确;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OAC OBD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AMB OAC AOB OBD ∠+∠=∠+∠,得出40AOB COD ∠=∠=︒,②正确;作OG MC ⊥于G ,OH MB ⊥于H ,如图所示:则90OGC OHD ∠=∠=,由AAS 证明OCG ODH ≅(AAS ),得出OG=OH ,由角平分线的判定方法得出MO 平分BOC ∠,④正确;由AOB COD ∠=∠,得出当∠=∠DOM AOM 时,OM 平分BOC ∠,假设∠=∠DOM AOM ,由AOC BOD ≅得出COM BOM ,由MO 平分BMC ∠得出∠=∠CMO BMO ,推出COM BOM ≅,得出OB=OC ,OA=OB ,所以OA=OC ,而OA OC >,故③错误;即可得出结论.【详解】∵40AOB COD ∠=∠=︒,∴AOB AOD COD AOD ∠+∠=∠+∠即AOC BOD ∠=∠在AOC △和BOD 中OA OB AOC BOD OC OD =⎧⎪∠=∠⎨⎪=⎩∴AOC BOD ≅(SAS )∴OCA ODB ∠=∠,=AC BD ,①正确;∴OAC OBD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AMB OAC AOB OBD ∠+∠=∠+∠,∴40AOB COD ∠=∠=︒,②正确;作OG MC ⊥于G ,OH MB ⊥于H ,如图所示:则90OGC OHD ∠=∠=,在OCG 和ODH 中OCA ODB OGC OHD OC OD ∠=∠⎧⎪∠=∠⎨⎪=⎩∴OCG ODH ≅(AAS ),∴OG=OH∴MO 平分BOC ∠,④正确;∴AOB COD ∠=∠∴当∠=∠DOM AOM 时,OM 平分BOC ∠,假设∠=∠DOM AOM∵AOC BOD ≅∴COM BOM ,∵MO 平分BMC ∠∴∠=∠CMO BMO ,在COM 和BOM 中 OCM BOM OM OMCMO BMO ∠=∠⎧⎪=⎨⎪∠=∠⎩∴COM BOM ≅(ASA )∴OB=OC ,∵OA=OB ,∴OA=OC ,与OA OC >矛盾,∴③错误;正确的有①②④;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角平分线的判定等知识;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8.如图,AD 是ABC 的高,AD BD 8==,E 是AD 上的一点,BE AC 10==,AE 2=,BE 的延长线交AC 于点F ,则EF 的长为( )A .1.2B .1.5C .2.5D .3A 解析:A【分析】先证明Rt ACD ≌()Rt BED HL ,得CD ED AD AE 6==-=,CAD EBD ∠∠=,再证BE AC ⊥,然后由三角形面积关系求出BF 11.2=,则EF BF BE 1.2=-=.【详解】解:AD 是ABC 的高,AD BC ∴⊥,ADC BDE 90∠∠∴==︒,在Rt ACD 和Rt BED 中,AC BE AD BD =⎧⎨=⎩, Rt ACD ∴≌()Rt BED HL ,CD ED AD AE 826∴==-=-=,CAD EBD ∠∠=,C CAD 90∠∠+=︒,C EBD 90∠∠∴+=︒,BFC 90∠∴=︒,BE AC ∴⊥, ABC 的面积ABD =的面积ACD +的面积,111AC BF AD BD CD AD222∴⨯=⨯+⨯,AC BF AD BD CD AD∴⨯=⨯+⨯,即10BF8886112=⨯+⨯=,BF11.2∴=,EF BF BE11.210 1.2∴=-=-=,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面积等知识;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9.在尺规作图作一个角的平分线时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是()A.SAS B.AAS C.SSS D.HL C解析:C【分析】根据作图过程可知用到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SSS.【详解】解:尺规作图-作一个角的角平分线的作法如下:①以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AO、BO于点F、E,②再分别以F、E为圆心,大于12EF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M,③画射线OM,射线OM即为所求.由作图过程可得用到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SSS.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基本作图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关键是掌握作一个角的平分线的基本作图方法.10.已知,如图,OC是∠AOB内部的一条射线,P是射线OC上任意点,PD⊥OA,PE⊥OB,下列条件中:①∠AOC=∠BOC,②PD=PE,③OD=OE,④∠DPO=∠EPO,能判定OC是∠AOB的角平分线的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D解析:D【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判断即可.【详解】解:∵∠AOC =∠BOC ,∴OC 是∠AOB 的角平分线,① 符合题意;∵PD ⊥OA ,PE ⊥OB ,PD =PE ,∴OC 是∠AOB 的角平分线,② 符合题意;在Rt △POD 和Rt △POE 中,OD DE OP OP=⎧⎨=⎩ , ∴Rt △POD ≌Rt △POE ,∴∠AOC =∠BOC ,∴OC 是∠AOB 的角平分线,③ 符合题意;∵∠DPO=∠EPO ,PD ⊥OA ,PE ⊥OB∴在△POD 和△POE 中,DPO EPO PDO PEO OP OP =⎧⎪=⎨⎪=⎩∠∠∠∠∴△POD ≌△POE (AAS ),∴∠AOC =∠BOC ,∴OC 是∠AOB 的角平分线,④ 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掌握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1.如图,在Rt ABC △中,90C ∠=︒,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 .若3BC =,且:5:4BD DC =,5AB =,则ABD △的面积是______.【分析】过点D 作DE ⊥AB 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CD =DE 再利用线段的比求得线段DC 的长度进而即可求解【详解】过点D 作DE ⊥AB ∵AD 平分∠BACDE ⊥ABDC ⊥AC ∴CD =DE 又∵且BD :DC =5 解析:103 【分析】过点D 作DE ⊥AB ,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CD =DE ,再利用线段的比求得线段DC 的长度,进而即可求解.【详解】过点D 作DE ⊥AB ,∵AD 平分∠BAC ,DE ⊥AB ,DC ⊥AC∴CD =DE又∵3BC =,且BD :DC =5:4,∴DE =DC =3÷(5+4)×4=43. ∵5AB =,∴ABD △的面积=43×5÷2=103 故答案是:103【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添加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12.如图,△ABC ≌△DEF ,由图中提供的信息,可得∠D =__________°. 【分析】先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A 的度数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出答案即可【详解】∵∠A+∠B+∠C=∴∠A=-∠B-∠C=∵△ABC ≌△DEF ∴∠D=∠A=故答案为:【点睛】此题考查全等三角 解析:70︒【分析】先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A 的度数,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出答案即可【详解】∵∠A+∠B+∠C=180︒,∴∠A=180︒-∠B-∠C=180506070︒-︒-︒=︒,∵△ABC ≌△DEF ,∴∠D=∠A=70︒,故答案为:70︒【点睛】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13.如图,两根旗杆间相距22米,某人从点B 沿BA 走向点A ,一段时间后他到达点M ,此时他分别仰望旗杆的顶点C 和D ,两次视线的夹角为90°,且CM DM =.已知旗杆BD 的高为12米,该人的运动速度为2米/秒,则这个人运动到点M 所用时间是________秒.5【分析】根据题意证明利用证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米再利用时间=路程÷速度计算即可【详解】解:∵∴又∵∴∴在和中∴∴米(米)∵该人的运动速度他到达点M 时运动时间为s 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了全解析:5【分析】根据题意证明C DMB ∠=∠,利用AAS 证明ACM BMD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12BD AM ==米,再利用时间=路程÷速度计算即可.【详解】解:∵90CMD ∠=︒,∴90CMA DMB +=︒∠∠,又∵90CAM ∠=︒,∴90CMA C ︒∠+∠=,∴C DMB ∠=∠,在 Rt ACM △和Rt BMD △中, A B C DMB CM MD ∠=∠⎧⎪∠=∠⎨⎪=⎩,∴()Rt ACM Rt BMD AAS ≌,∴12BD AM ==米,221210BM =-=(米),∵该人的运动速度2m/s ,他到达点M 时,运动时间为5210=÷s .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利用互余关系找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对应角相等,并巧妙地借助两个三角形全等,寻找所求线段与已知线段之间的等量关系.本题的关键是求得Rt ACM Rt BMD ≌.14.如图,在Rt ABC △中,90C ∠=︒,10AC =,5BC =,线段PQ AB =,P ,Q 两点分别在线段AC 和过点A 且垂直于AC 的射线AD 上运动,当AQ =______时,ABC 和PQA △全等.5或10【分析】分两种情况:当AQ=5时当AQ=10时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定理得到结论【详解】分两种情况:当AQ=5时∵∴AQ=BC ∵AD ⊥AC ∴∠QAP=∠ACB=∵AB=PQ ∴≌△PQA (解析:5或10【分析】分两种情况:当AQ=5时,当AQ=10时,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定理得到结论.【详解】分两种情况:当AQ=5时,∵5BC =,∴AQ=BC ,∵AD ⊥AC ,∴∠QAP=∠ACB=90︒,∵AB=PQ ,∴ABC ≌△PQA (HL );当AQ=10时,∵10AC =,∴AQ=AC ,∵AD ⊥AC ,∴∠QAP=∠ACB=90︒,∵AB=PQ ,∴△ABC ≌△QPA ,故答案为:5或10.【点睛】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定理,运用分类思想,动点问题,熟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5.已知点A 、E 、F 、C 在同一条直线l 上,点B 、D 在直线l 的异侧,若AB=CD ,AE=CF ,BF=DE ,则AB 与CD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AB//CD 【分析】先利用SSS 证明△ABF ≌△CDE 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CE=∠BAF 最后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解答【详解】解:∵AE=CF ∴AE+EF=CF+EF 即AF=EC 在解析:AB//CD【分析】先利用SSS 证明△ABF ≌△CDE ,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CE=∠BAF ,最后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解答.【详解】解:∵AE=CF ,∴AE+EF=CF+EF,即AF=EC在△ABF 和△CDE 中,,,,AB CD AF EC BF DE =⎧⎪=⎨⎪=⎩∴△ABF ≌△CDE (SSS ),∴∠DCE=∠BAF .∴AB//CD .故答案为:AB//C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平行线的判定,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得到∠DCE=∠BAF 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16.如图,在△ABC 中,AD 是∠BAC 的平分线,AB =8 cm ,AC =6 cm ,S △ABD ∶S △ACD =________.4:3【分析】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出△ABD 的边AB 上的高与△ACD 的边AC 的高相等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ABD 与△ACD 的面积之比等于对应边之比;【详解】∵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设△解析:4:3【分析】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出△ABD 的边AB 上的高与△ACD 的边AC 的高相等,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ABD 与△ACD 的面积之比等于对应边之比;【详解】∵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设△ABD 的边AB 上的高与△ACD 的边AC 的高分别为1h ,2h ,∴ 1h =2h ,∴△ABD 与△ACD 的面积之比=AB :AC=8:6=4:3,故答案为:4:3.【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熟练掌握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7.如图,AB ⊥BC ,DC ⊥BC ,垂足分别为B 、C ,垂足为B 、C ,AC 与BD 相交于点E ,AC=BD 且∠A=50°,则∠BEA=___________.80°【分析】先证明△ABC ≌△DCB 得∠DBC=∠ACB进一步得∠ACB=40°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求出∠BEA 【详解】解:∵AB ⊥BCDC ⊥BC ∴∠ABC=∠DCB=90°在Rt △ABC 和Rt解析:80°【分析】先证明△ABC ≌△DCB 得∠DBC=∠ACB ,进一步得∠ACB=40°,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求出∠BEA .【详解】解:∵AB ⊥BC ,DC ⊥BC ,∴∠ABC=∠DCB=90°,在Rt △ABC 和Rt △DCB 中,AC BD BC CB ⎧⎨⎩==, ∴Rt △ABC ≌Rt △DCB (HL );∴∠DBC=∠ACB ,∵∠A=50°,∴∠ACB=∠DCB=40°∵∠AEB=∠DBC+∠ABC∴∠AEB=40°+40°=80°,故答案为:8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以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8.如图,ABC 中,90C ∠=,AD 平分BAC ∠,若2DC =,则点D 到线段AB 的距离等于________.【分析】过D 作DE ⊥AB 于E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DE=DC 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过D 作DE ⊥AB 于E ∵∠C=90°AD 平分∠BACDC=2∴DE=DC=2即点D 到线段AB 的距离等于2故答案为:2 解析:【分析】过D 作DE ⊥AB 于E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DE=DC ,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过D 作DE ⊥AB 于E ,∵∠C=90°,AD 平分∠BAC ,DC=2,∴DE=DC=2,即点D 到线段AB 的距离等于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能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DE=DC 是解此题的关键. 19.如图,12∠=∠,要用“SAS ”判定ADC BDC ≌△△,则可加上条件__________.AD=BD【分析】要判定△BCD≌△ACD已知∠1=∠2CD是公共边具备了一边一角对应相等注意SAS的条件;两边及夹角对相等只能选AD=BD【详解】解:由图可知只能是AD=BD才能组成SAS故答案为解析:AD=BD【分析】要判定△BCD≌△ACD,已知∠1=∠2,CD是公共边,具备了一边一角对应相等,注意“SAS”的条件;两边及夹角对相等,只能选AD=BD.【详解】解:由图可知,只能是AD=BD,才能组成“SAS”,故答案为:AD=BD.【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的判定,掌握“SAS”的条件是两边及夹角对相等是解题的关键.20.如图,在△ABC和△DBC中,∠ACB=∠DBC=90°,E是BC的中点,DE⊥AB,垂足为F,AB=DE.若BD=8cm,则AC的长为_________.4cm【分析】由DE⊥AB可得∠BFE=90°由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可得∠ABC+∠DEB=90°由∠ACB=90°由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可得∠ABC+∠A=90°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A=∠DE解析:4cm.【分析】由DE⊥AB,可得∠BFE=90°,由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可得∠ABC+∠DEB=90°,由∠ACB=90°,由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可得∠ABC+∠A=90°,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A=∠DEB,然后根据AAS判断△ABC≌△EDB,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即可得到BD=BC,AC=BE,由E是BC的中点,得到BE=12BC=12BD=4.【详解】解:∵DE⊥AB,可得∠BFE=90°,∴∠ABC+∠DEB=90°,∵∠ACB=90°,∴∠ABC+∠A=90°,∴∠A=∠DEB ,在△ABC 和△EDB 中,ACB DBC A DEBAB DE ∠∠⎧⎪∠∠⎨⎪⎩===, ∴△ABC ≌△EDB (AAS ),∴BD=BC ,AC=BE ,∵E 是BC 的中点,BD=8cm ,∴BE=12BC=12BD=4cm , ∴AC=4cm .故答案为:4cm .【点睛】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普通两个三角形全等共有四个定理,即AAS 、ASA 、SAS 、SSS ,直角三角形可用HL 定理,但AAA 、SSA ,无法证明三角形全等,本题是一道较为简单的题目,找准全等的三角形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如图,在Rt ABC △和Rt DEF △中,90C F ∠=∠=︒,点A 、E 、B 、D 在同一直线上,BC 、EF 交于点M ,AC DF =,AB DE =.求证:(1)CBA FED ∠=∠;(2)AM DM =.解析:(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根据HL 定理可得Rt △ABC ≌ Rt △DEF ,从而得到∠CBA=∠FED ;(2)由(1)所得结论和已知条件可以证得△AEM ≌△DBM ,从而可得AM=DM .【详解】证明:(1)在Rt ABC △和Rt DEF △中,90C F ∠=∠=︒AC DF AB DE =⎧⎨=⎩∴()Rt Rt HL ABC DEF ≌△△∴CBA FED ∠=∠.(2)∵CBA FED ∠=∠∴ME MB =,且AEMDBM ∠=∠ 又∵AB DE =∴AB EB DE EB -=-即AE DB =在AEM △和DBM △中AE DB AEM DBM ME MB =⎧⎪∠=∠⎨⎪=⎩∴()AEM DBM SAS △≌△∴AM DM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HL 、SAS 及三角形全等的性质是解题关键.22.已知:如图,BAD CAE ∠=∠,AB AD =,AC AE =.(1)求证:ABC ADE △≌△.(2)若42,86B C ∠=︒∠=︒,求DAE ∠的度数.解析:(1)详见解析;(2)52︒【分析】(1)先证明∠BAC=∠DAE ,即可根据SAS 证得结论;(2)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AC 的度数,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答案.【详解】(1)∵∠BAD=∠CAE ,∴∠BAD+∠DAC=∠CAE+∠DAC .即∠BAC=∠DAE .在△ABC 和△ADE 中AB AD BAC DAE AC AE =⎧⎪∠=∠⎨⎪=⎩,∴ABC ADE △≌△;(2)∵42,86B C ∠=︒∠=︒,∴18052BAC B C ∠=︒-∠-∠=︒.∵ABC ADE △≌△,∴52DAE BAC ∠=∠=︒.【点睛】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3.已知:D ,A ,E 三点都在直线m 上,在直线m 的同一侧作ABC ,使AB AC =,连接BD ,CE .(1)如图①,若90BAC ∠=︒,BD m ⊥,CE m ⊥,求证ABD ACE ≅;(2)如图②,若BDA AEC BAC ∠=∠=∠,请判断BD ,CE ,DE 三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解析:(1)见详解;(2)DE =BD +CE .理由见详解【分析】(1)根据BD ⊥直线m ,CE ⊥直线m 得∠BDA =∠CEA =90°,而∠BAC =90°,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得∠CAE =∠ABD ,然后根据“AAS”可判断△ABD ≌△CAE ;(2)由∠BDA =∠AEC =∠BAC ,就可以求出∠BAD =∠ACE ,进而由ASA 就可以得出△ABD ≌△CAE ,就可以得出BD =AE ,DA =CE ,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证明:如图①,∵D ,A ,E 三点都在直线m 上,∠BAC =90°,∴∠BAD +∠CAE =90°,∵BD ⊥m ,CE ⊥m ,∴∠ADB =∠CEA =90°,∴∠BAD +∠ABD =90°,∴∠ABD =∠CAE ,在△ABD 和△CAE 中,ADB AEC ABD CAE AB AC ∠∠⎧⎪∠∠⎨⎪⎩===,∴△ABD ≌△CAE (AAS );(2)DE =BD +CE .理由如下:如图②,∵∠BDA =∠AEC =∠BAC ,∴由三角形内角和及平角性质,得:∠BAD +∠ABD =∠BAD +∠CAE =∠CAE +∠ACE ,∴∠ABD =∠CAE ,∠BAD =∠ACE ,在△ABD 和△CAE 中,ABD CAE AB ACBAD ACE ∠∠⎧⎪⎨⎪∠∠⎩===, ∴△ABD ≌△CAE (ASA ),∴BD =AE ,AD =CE ,∴DE =AD +AE =BD +CE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综合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24.如图,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D 、E 分别在AC ,BC 上,且CD BE =.(1)从图中找出一对全等三角形,并说明理由;(2)求AFD ∠的度数.解析:(1)ABE BCD △≌△或,理由见解析;(2)60°.【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BC ,∠BAC=∠C=∠ABE=60︒,根据SAS 推出△ABE ≌△BCD ;(2)根据△ABE ≌△BCD ,推出∠BAE=∠CBD ,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求出∠AFD 即可.【详解】解:(1)()BC ABE A D S S ≌,理由如下:∵△ABC 是等边三角形,∴AB=BC ,∠C=∠ABE=60︒在△ABE 和△BCD 中,AB BC ABE C BE CD =⎧⎪∠=∠⎨⎪=⎩,∴△ABE ≌△BCD(SAS);(2)∵△ABE ≌△BCD ,∴∠BAE=∠CBD ,∵∠AFD=∠ABF+∠BAE ,∴AFD ABF CBD ABC=60∠=∠+∠=∠︒.【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求出△ABE ≌△BCD .25.如图,在△ABC 中,90ACB ∠=︒,AC =BC ,BE ⊥CE 于E ,AD ⊥CE 于D . (1)求证:AD =CE(2)AD =6cm ,DE =4cm ,求BE 的长度解析:(1)证明见解析;(2)2cm .【分析】(1)先根据垂直的定义可得90ADC E ∠=∠=︒,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等量代换可得CAD BCE ∠=∠,然后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即可得证;(2)先结合(1)的结论可得6CE cm =,再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2CD cm =,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详解】(1),AD CE BE CE ⊥⊥,90ADC E ∠=∠=∴︒,90CAD ACD ∴∠+∠=︒,90ACB ∠=︒,90BCE ACD ∴∠+∠=︒,CAD BCE ∴∠=∠,在ACD △和CBE △中,ADC E CAD BCE AC CB ∠=∠⎧⎪∠=∠⎨⎪=⎩,()ACD CBE AAS ∴≅,AD CE ∴=;(2)由(1)已证:AD CE =,6AD cm =,6CE cm ∴=,4DE cm =,2CD CE DE cm ∴=-=,又由(1)已证:ACD CBE ≅,2BE CD cm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等知识点,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是解题关键.26.已知:AB BD ⊥,ED BD ⊥,AC CE =,BC DE =.(1)试猜想线段AC 与CE 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若将CD 沿CB 方向平移至图2情形,其余条件不变,结论12AC C E ⊥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3)若将CD 沿CB 方向平移至图3情形,其余条件不变,结论12AC C E ⊥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解析:(1)AC CE ⊥,见解析;(2)成立,理由见解析;(3)成立,理由见解析【分析】(1)先用HL 判断出Rt Rt ABC CDE ≌△△,得出A DCE ∠=∠,进而判断出90DCE ACB ∠+∠=︒,即可得出结论;(2)同(1)的方法,即可得出结论;(3)同(1)的方法,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AC CE ⊥理由如下:∵AB BD ⊥,ED BD ⊥,∴90B D ∠=∠=︒在Rt ABC △和Rt CDE △中AC CE BC DE =⎧⎨=⎩∴()Rt Rt HL ABC CDE △△≌, ∴A DCE ∠=∠∵90B ∠=︒,∴90A ACB ∠+∠=︒,∴()18090ACE DCE ACB ∠=︒-∠+∠=︒,∴AC CE ⊥;(2)成立,理由如下:∵AB BD ⊥,ED BD ⊥,∴90B D ∠=∠=︒,在1Rt ABC 和2Rt C DE △中121AC C E BC DE =⎧⎨=⎩, ∴()12Rt Rt HL ABC C DE ≌△△,∴2A C E D ∠=∠,∵90B ∠=︒,∴190B A AC ∠+∠=︒,∴2190DC E AC B ∠+∠=︒,在12C FC 中,()122118090C FC DC E AC B ∠=︒-∠+∠=︒,∴12AC C E ⊥;(3)成立,理由如下:∵AB BD ⊥,ED BD ⊥,∴190ABC D ∠=∠=︒在1Rt ABC 和2Rt C DE △中121AC C E BC DE =⎧⎨=⎩, ∴()12Rt Rt HL ABC C DE ≌△△,∴2A C E D ∠=∠,∵190ABC ∠=︒,∴190B A AC ∠+∠=︒,在12C FC 中,()2112180=90C FC DC E AC B ∠=︒-∠+∠︒,∴12AC C E ⊥.【点睛】此题是几何变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判断出12Rt Rt ABC C DE ≌△△是解本题的关键.27.如图,已知Rt ABC △中,90ACB ︒∠=,CA CB =,D 是AC 上一点,E 在BC 的延长线上,且CE CD =,BD 的延长线与AE 交于点F .求证:BF AE ⊥.解析:证明见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得到△ACE ≌△BCD ,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垂直的定义可以证明结论成立.【详解】证明:∵90ACB ︒∠=∴90ACE BCD ︒∠=∠=在ACE △和BCD △中,CA CB ACE BCD CE CD =⎧⎪∠=∠⎨⎪=⎩∴()ACE BCD SAS =∴CAE CBD ∠=∠∵Rt ACE △中,90CAE E ︒∠+∠=,∴90CBD E ︒∠+∠=,∴90BFE ︒∠=∴BF AE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垂直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数形结合的思想作答.2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1,A a a b -+,(),0B a ,且()2320a b a b +-+-=,C 为x 轴上点B 右侧的动点,以AC 为腰作等腰三角形ACD ,使AD AC =,CAD OAB ∠=∠,直线DB 交y 轴于点P .(1)求证:AO AB =;(2)求证:AOC ABD ∆∆≌;(3)当点C 运动时,点P 在y 轴上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为什么?解析:(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不变,理由见解析.【分析】(1)先根据非负数的性质求出a 、b 的值,作AE ⊥OB 于点E ,由SAS 定理得出△AEO ≌△AEB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2)先根据∠CAD=∠OAB ,得出∠OAC=∠BAD ,再由SAS 定理即可得出结论; (3)设∠AOB=∠ABO=α,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ABD=∠AOB=α,故∠OBP=180°-∠ABO-∠ABD=180°-2α为定值,再由OB=2,∠POB=90°可知OP 的长度不变,故可得出结论.【详解】(1)证明:∵()2320a b a b +-+-=, ∴30,20,a b a b +-=⎧⎨-=⎩解得2,1.a b =⎧⎨=⎩∴()1,3A ,()2,0B .作AE OB ⊥于点E ,∵()1,3A ,()2,0B ,∴1OE =,211BE =-=,在AEO ∆与AEB ∆中,∵,90,,AE AE AEO AEB OE BE =⎧⎪∠=∠=︒⎨⎪=⎩∴AEO AEB ∆∆≌,∴OA AB =.(2)证明:∵CAD OAB ∠=∠,∴CAD BAC OAB BAC ∠+=∠+∠∠,即OAC BAD ∠=∠.在AOC ∆与ABD ∆中,∵,,,OA AB OAC BAD AC AD =⎧⎪∠=∠⎨⎪=⎩∴AOC ABD ∆∆≌.(3)解:点P 在y 轴上的位置不发生改变.理由:设AOB α∠=. ∵OA AB =,∴AOB ABO α∠=∠=.由(2)知,AOC ABD ∆∆≌,∴ABD AOB α∠=∠=.∵2OB =,1801802OBP ABO ABD α∠=︒-∠-∠=︒-为定值,90POB ∠=︒,易知POB ∆形状、大小确定,∴OP 长度不变,∴点P 在y 轴上的位置不发生改变.【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三角形常考题型例题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三角形常考题型例题单选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①若三条线段中有两条线段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则以这三条线段为边可作一个三角形;②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小于60°;③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意一个内角;④一个多边形的边数每增加一条,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就增加180°;A.1个B.2个C.3个D.4答案:C解析:分别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以及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逐一判断即可.解:①若三条线段中有两条线段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则以这三条线段为边可作一个三角形,说法错误;改正为:若任意两条线段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则以这三条线段为边可作一个三角形;②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小于60°,说法正确;③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意一个内角,说法正确;④一个多边形的边数每增加一条,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就增加180°,说法正确.所以正确的个数有3个.故选:C.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以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熟记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如图,将一张含有30°角的三角形纸片的两个顶点叠放在长方形的两条对边上,若∠2=44°,则∠1的大小为()A.14°B.16°C.90°−αD.α−44°答案:A解析:如图,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2=∠3,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得答案.如图,∵长方形的对边平行,∴∠2=∠3=44°,∵∠3=∠1+30°,∴∠1=44°﹣30°=14°.故选:A.小提示: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及三角形外角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3的度数是解题关键.3、如图,在△ABC中有四条线段DE,BE,EF,FG,其中有一条线段是△ABC的中线,则该线段是()A.线段DEB.线段BEC.线段EFD.线段FG答案:B解析:根据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此边所对顶点的连线叫做三角形的中线逐一判断即可得.根据三角形中线的定义知线段BE是△ABC的中线,其余线段DE、EF、FG都不符合题意,故选B.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中线,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此边所对顶点的连线叫做三角形的中线.4、一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为540°,则这个正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等于()A.108°B.90°C.72°D.60°答案:C解析:首先设此多边形为n边形,根据题意得:180(n-2)=540,即可求得n=5,再由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即可求得答案.解:设此多边形为n边形,根据题意得:180(n-2)=540,解得:n=5,∴这个正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等于:360°=72°.5故选C.小提示:此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知识.注意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2)•180°,外角和等于360°.5、下图所示的五角星是用螺栓将两端打有孔的5根木条连接构成的图形,它的形状不稳定,如果在木条交叉点打孔加装螺栓的办法使其形状稳定,那么至少需要添加()个螺栓A.1B.2C.3D.4答案:A解析:用木条交叉点打孔加装螺栓的办法去达到使其形状稳定的目的,可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释.如图,A点加上螺栓后,根据三角形的稳定性,原不稳定的五角星中具有了稳定的各边所以答案是:A.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稳定性的问题,掌握三角形的稳定性是解题的关键.6、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5cm 2cm 3cmB.5cm 2cm 2cmC.5cm 2cm 4cmD.5cm 12cm 6cm答案:C解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分析判断.解: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得A、3+2=5,不能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B、2+2=4<5,不能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C、4+2=6>5,能够组成三角形,符合题意;D、5+6=11<12,不能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了能够组成三角形三边的条件,解题的关键是用两条较短的线段相加,如果大于最长的那条线段就能够组成三角形.7、下列长度的3根小木棒不能搭成三角形的是()A.2cm,3cm,4cmB.1cm,2cm,3cmC.3cm,4cm,5cmD.4cm,5cm,6cm答案:B解析:看哪个选项中两条较小的边的和大于最大的边即可.A.2+3>4,能构成三角形,不合题意;B.1+2=3,不能构成三角形,符合题意;C.4+3>5,能构成三角形,不合题意;D.4+5>6,能构成三角形,不合题意.故选B.小提示:此题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解题关键在于看较小的两个数的和能否大于第三个数.8、当n边形边数增加2条时,其内角和增加()A.180°B.360°C.540°D.720°答案:B解析:根据n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解:原来的多边形的边数是n,则新的多边形的边数是n+2.(n+2−2)•180−(n−2)•180=360°.故选:B.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多边形的边数每增加一条,内角和就增加180度.填空题9、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4,第三边长为整数,则该三角形的周长最大值为_________ 答案:11解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第三边大于两边之差,而小于两边之和”,求得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再根据第三边是整数,从而求得周长的最大值.解:设第三边为a,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4−2<a<2+4,即2<a<6,∵a为整数,∴a的最大整数值为5,则三角形的最大周长为2+4+5=11.所以答案是:11.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10、如图,D,E,F分别是△ABC的边AB,BC,AC上的中点,连接AE,BF,CD交于点G,AG:GE=2:1,△ABC的面积为6,设△BDG的面积为S1,△CFG的面积为S2,则S1+S2=______.答案:2解析:根据同高三角形的面积比就是相应底的比进行推导即可求得答案.解:∵E是BC的中点∴BE=CE∵S△ABC=6∴S△ABE=S△ACE=12S△ABC=3∵AG:GE=2:1∴S△ABG=23S△ABE=2,S△ACG=23S△ACE=2∵D、F分别是AB、AC的中点∴AD=BD,AF=CF∴S△BDG=12S△ABG=1,S△CFG=12S△ACG=1∵设△BDG的面积为S1,△CFG的面积为S2∴S1+S2=2.故答案是:2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与三角形中线有关的三角形面积问题,涉及到了三角形中线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同高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相应底的比等,难度不大.11、如图,将分别含有30°、45°角的一副三角板重叠,使直角顶点重合,若两直角重叠形成的角为65°,则图中角α的度数为_______.答案:140°##140度解析:如图,首先标注字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求解∠ADC,再利用对顶角的相等,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可得答案.解:如图,标注字母,由题意得:∠ACB=90°−65°=25°,∵∠A=60°,∴∠BDE=∠ADC=180°−60°−25°=95°,∵∠B=45°,∴α=∠B+∠BDE=45°+95°=140°.所以答案是:140°小提示: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2、若三角形的两边长是5 和2 ,且第三边的长度是偶数,则第三边长可能是_____________.答案:4或6.解析:能够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第三边大于两边之差,而小于两边之和”,求得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再根据第三边是偶数这一条件,求得第三边的值.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第三边的取值范围是大于3而小于7,又∵第三边的长是偶数,则第三边的长为4或6,所以答案是:4或6.小提示: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关键是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13、已知正n边形的一个外角是45°,则n=____________答案:8解析:解:∵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45°,∴多边形得到边数360÷45=8,所以是八边形.故答案为8解答题14、问题情景:如图1,在同一平面内,点B和点C分别位于一块直角三角板PMN的两条直角边PM,PN上,点A与点P在直线BC的同侧,若点P在ΔABC内部,试问∠ABP,∠ACP与∠A的大小是否满足某种确定的数量关系?(1)特殊探究:若∠A=55°,则∠ABC+∠ACB=_________度,∠PBC+∠PCB=________度,∠ABP+∠ACP=_________度;(2)类比探索:请猜想∠ABP+∠ACP与∠A的关系,并说明理由;(3)类比延伸:改变点A的位置,使点P在ΔABC外,其它条件都不变,判断(2)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说明理由;若不成立,请直接写出∠ABP,∠ACP与∠A满足的数量关系式.答案:(1)125,90,35;(2)∠ABP+∠ACP=90°-∠A,证明见解析;(3)结论不成立.∠ABP-∠ACP=90°-∠A,∠ABP+∠ACP=∠A-90°或∠ACP - ∠ABP =90°-∠A.解析:(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即可得出∠ABC+∠ACB,∠PBC+∠PCB,然后即可得出∠ABP+∠ACP;(2)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等量转换,即可得出∠ABP+∠ACP=90°-∠A;(3)按照(2)中同样的方法进行等量转换,求解即可判定.(1)∠ABC+∠ACB=180°-∠A=180°-55°=125度,∠PBC+∠PCB=180°-∠P=180°-90°=90度,∠ABP+∠ACP=∠ABC+∠ACB -(∠PBC+∠PCB)=125°-90°=35度;(2)猜想:∠ABP+∠ACP=90°-∠A;证明:在△ABC中,∠ABC+∠ACB=180°-∠A,∵∠ABC=∠ABP+∠PBC,∠ACB=∠ACP+∠PCB,∴(∠ABP+∠PBC)+(∠ACP+∠PCB)=180°-∠A,∴(∠ABP+∠ACP)+(∠PBC+∠PCB)=180°-∠A,又∵在Rt△PBC中,∠P=90°,∴∠PBC+∠PCB=90°,∴(∠ABP+∠ACP)+90°=180°-∠A,∴∠ABP+∠ACP=90°-∠A.(3)判断:(2)中的结论不成立.证明:在△ABC中,∠ABC+∠ACB=180°-∠A,∵∠ABC=∠PBC-∠ABP,∠ACB=∠PCB-∠ACP,∴(∠PBC+∠PCB)-(∠ABP+∠ACP)=180°-∠A,又∵在Rt△PBC中,∠P=90°,∴∠PBC+∠PCB=90°,∴∠ABP-∠ACP=90°-∠A,∠ABP+∠ACP=∠A-90°或∠ACP - ∠ABP =90°-∠A.小提示:此题主要考查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等角转换,熟练掌握,即可解题.15、(1)如图1,D1是△ABC的边AB上的一点,则图中有哪几个三角形?(2)如图2,D1,D2是△ABC的边AB上的两点,则图中有哪几个三角形?(3)如图3,D1,D2,…,D10是△ABC的边AB上的10个点,则图中共有多少个三角形?答案:(1)3;(2)6;(3)66.解析:(1)根据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进行分析即可;(2)根据三角形的定义结合图形进行分析即可得;(3)根据直线AB上有几条线段就有几个三角形,由线段的计数方法进行计算即可得答案.(1)图中三角形有:△ABC、△AD1C、△AD1B共3个;(2)图中三角形有:△ACD1、△ACD2、△ABC、△D1CD2、△D1CB、△D2CB共6个;(3)∵直线AB上有12个点,∴直线AB上的线段共有:12×(12−1)=66(条),即图中共有66个三角形.2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三角形,规律题,关键在数三角形个数时要做到不重不漏.。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期末思维点拨:巧解三角形典型例题
思维点拨:巧解三角形典型例题【例1】如图,五角星ABCDE,求∠A+∠B+∠C+∠D+∠E的度数和.【思考与分析】我们可以连结DE,在由三角形ACF和三角形DEF构成的图形中,∠A+∠C=∠CED+∠EDA,从而把五角星ABCDE的五个内角放到了三角形BED中,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A+∠B+∠C+∠D+∠E的度数.解:连结DE,由以上结论可知:∠A+∠C=∠CED+∠EDA,又因为在三角形BED中,∠B+∠BEC+∠BDA+∠CED+∠EDA=180°,所以∠B+∠BEC+∠BDA+∠A+∠C=180°.即∠A+∠B+∠C+∠D+∠E=180°.【例2】如图,求∠1+∠2+∠3+∠4+∠5的度数和.【思考与分析】我们按照例1的思路,连结CD,那么在三角形AEF和三角形DCF所构成的图形中,∠3+∠4=∠EDC+∠DCA,这样就把∠1、∠2、∠3、∠4、∠5同时放到了三角形BDC中,即可求出∠1+∠2+∠3+∠4+∠5的度数和.解:连结CD,那么∠3+∠4=∠EDC+∠DCA,又因为在三角形BDC中,∠1+∠5+∠2+∠EDC+∠DCA=180°,所以∠1+∠5+∠2+∠3+∠4=180°,即∠1+∠2+∠3+∠4+∠5=180°.【小结】按照这种思路,以上两题还有多种解法,大家不妨试一试,看能找到多少种解法.【例3】如图,三角形ABC中,AD平分∠BAC,EG⊥AD,且分别交AB、AD、AC及BC的延长线于点E、H、F、G,以下四个式子中正确的选项是〔〕.【思考与解】因为EG⊥AD,交点为H,AD平分∠BAC,所以在直角三角形AHE中,∠1=90°-12BAC在三角形ABC中,易知∠BAC=180°-〔∠2+∠3〕,所以∠1=90°-12[180°-〔∠2+∠3〕]=12〔∠3+∠2〕.又因为∠1是三角形EBG的外角,所以∠1=∠2+∠G.所以∠G=∠1-∠2=12〔∠3+∠2〕-∠2=12〔∠3-∠2〕.所以应选C.【例4】如图,点D为三角形ABC内的一点,∠ABD=20°,∠ACD=25°,∠A =35°.你能求出∠BDC的度数吗?【思考与解】延长BD,与AC交于E点,因为∠DEC是三角形ABE的外角,所以∠DEC=∠A+∠ABD=35°+20°=55°.又因为∠BDC是三角形CDE的外角,所以∠BDC=∠DEC+∠ACD=55°+25°=80°.【小结】记准一些常用的结论,有助于我们快速地、正确地解题.【例5】如图,∠B=10°,∠C=20°,∠BOC=110°,能求出∠A的度数吗?【思考与分析】要求∠A的度数,我们可以设法让∠A成为某个与角相关的三角形的内角.我们可延长BO交AC于D,那么∠A、∠B即为三角形ABD的两个内角.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欲求∠A的度数,可先求∠ODC的度数,由∠BOC=110°,∠C=20°即可求出∠ODC的度数.解:延长BO交AC于D.因为∠BOC是三角形ODC的外角,所以∠BOC=∠ODC+∠C.因为∠BOC=110°,∠C=20°,所以∠ODC=110°-20°=90°.因为∠ODC是三角形ABD的外角,所以∠ODC=∠A+∠B.因为∠B=10°,所以∠A=90°-10°=80°.【例6】如图,点D是三角形ABC内一点,连结BD、CD,试说明∠BDC>∠BAC.【思考与分析】∠BDC和∠BAC在两个不同的三角形内,而且不能直接比拟它们的大小,必须做辅助线把这两个角联系起来.我们延长BD交AC于P,或连结AD并延长交BC于Q,都可以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题.解:延长BD交AC于P,那么∠BDC>∠DPC,∠DPC>∠BAC,所以∠BDC>∠BAC.【反思】我们还可以连结AD并延长交BC于Q,如图,请大家试一试,看能不能得到一样的结论.【例7】三角形ABC的一个内角度数为40°,且∠A=∠B,你能求出∠C的外角的度数吗?【思考与分析】在三角形ABC中,∠A=∠B,因此三角形ABC是一个等腰三角形,我们必须要讨论40°的角是三角形ABC的顶角还是底角,应分两种情况解答.解:〔1〕设∠α=40°,当∠α是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时,那么∠α的外角等于180°-40°=140°,而∠C=∠α,所以∠C的外角的度数为140°.〔2〕设∠α=40°,当∠α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时,∠A=∠B=∠α=40°,此时∠C的外角=∠A+∠B=80°.【例8】非直角三角形ABC中,∠A=45°,高BD和CE所在的直线交于H,你能求出∠BHC的度数吗?【思考与分析】三角形的形状不同,高的交点的位置也就不同.高的交点的位置可能在三角形的内部,也可能在三角形的外部,因此我们应该分两种情况进展讨论.解:〔1〕当三角形ABC为锐角三角形时,如图1所示.因为BD、CE是三角形ABC的高,∠A=45°,所以∠ADB=∠BEH=90°,∠ABD=90°-45°=45°.所以∠BHC=∠ABH+∠BEH=45°+90°=135°.〔2〕当三角形ABC为钝角三角形时,如图2所示.因为H是三角形的两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A=45°,所以∠ABD=90°-45°=45°.所以在直角三角形EBH中,∠BHC=90°-∠ABD=90°-45°=45°.由〔1〕、〔2〕可知,∠BHC的度数为135°或45°.【小结】我们在解题中,经常遇到题目中某些条件交代不清,此时,我们一定要注意分情况考虑,用分类讨论的方法使解完整.【例9】如图,三角形ABC中,∠B=∠C=2∠A,你能求出∠A的度数吗?【思考与分析】我们由三角形内角和可知,∠A+∠B+∠C=180°,又因为∠B=∠C=2∠A,可得∠A+∠B+∠C=∠A+2∠A+2∠A=180°,即可求出∠A 的度数.我们还可以用方程来解这道题,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与∠B=∠C=2∠A 这两个条件求未知量∠A的度数.用方程解决问题,我们必须在弄清题中数量和未知数量的关系的根底上,要抓住题中的不变量,建立等量关系.题中的不变量是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其等量关系是∠A+∠B+∠C=180°,然后我们用数学语言把这个等量关系式转化为方程.设∠A的度数为x,那么可以用2x分别表示∠B、∠C的度数,将这个等式转化为方程x+2x+2x=180°,即可求出∠A的度数.解法一:因为∠B=∠C=2∠A,∠A+∠B+∠C=180°,所以∠A+∠B+∠C=∠A +2∠A+2∠A=180°,即∠A=36°.解法二:设∠A的度数为x,那么∠B、∠C的度数都为2x,列方程得x+2x +2x=180°,解得x=36°,即∠A=36°.【例10】判断适合以下条件的三角形ABC是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还是直角三角形.〔1〕∠A=80°,∠B=25°;〔2〕∠A-∠B=30°,∠B-∠C=36°;【思考与分析】根据角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我们只需求出三角形中各角的度数就可以了,此题判断三角形是否是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只需求出三角形中最大角的度数即可.〔1〕题通过直接计算就可以求出∠C的度数,〔2〕〔3〕题不便于直接计算,可以运用方程思想抓住等量关系,列方程进展求解.解:〔1〕因为∠A=80°,∠B=25°,所以∠C=180°-80°-25°=75°,所以三角形ABC是锐角三角形.〔2〕设∠B=x°,那么∠A=〔30+x〕°,∠C=〔x-36〕°,所以x°+〔30+x〕°+〔x-36〕°=180°,解得x=62,所以最大角∠A=92°,所以三角形ABC是钝角三角形.〔3〕设∠A=x°,∠B=2x°,∠C=6x°,那么x°+2x°+6x°=180°,解得x =20,所以∠C=120°,所以三角形ABC是钝角三角形.【小结】利用方程求角度是我们常用的方法之一.在三角形中,给出的条件不能直接求出结果,且各角之间有相互关系,我们可以设其中一个角为未知数,再把其它角用此未知数表示,然后列方程即可求解.1.利用高线与边垂直的性质求度数【例11】△ABC的高为AD,∠BAD=70°,∠CAD=20°,求∠BAC的度数.【思考与分析】由于AD为底边BC上的高,过A做底边BC的垂线时,垂足D可能落在底边BC上,也有可能落在BC的延长上.因此,我们需要分情况讨论.解:〔1〕当垂足D落在BC边上时,如图,因为∠BAD=70°,∠CAD=20°,所以∠BAC=∠BAD+∠CAD=70°+20°=90°.〔2〕当垂足D落在BC的延长线上时,如图,因为∠BAD=70°,∠CAD=20°,所以∠BAC=∠BAD-∠CAD=70°-20°=50°.所以∠BAC为90°或50°.【小结】由于三角形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与钝角三角形,在题目所给条件中如果没有确切说明三角形的具体类型时,我们就要分类讨论,以防遗漏.2. 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线段的长度【例12】如图,△ABC中,AD,CE是△ABC的两条高,BC=5cm,AD=3cm,CE=4cm,你能求出AB的长吗?【思考与分析】由于三角形面积等于底与高乘积的一半.因此,三角形的面积就有三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我们假设设△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c,对应边上的高分别为h a,h b,h c,那么三角形的面积S=12ah a=12bh b=12ch c.此题中三角形的两条高与其中一条高所对应的边,求另一条边,利用三角形面积S△ABC=12BC·AD=12AB·CE,解决十分方便.解:S△ABC =12BC·AD=12AB·CE1 2×5×3=12AB·4,解得AB=154〔cm〕.【小结】用同一个三角形不同的面积表达式建立等式求线段的长度,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应注意这种方法的运用.【例13】如图,AD、AE分别是三角形ABC的中线、高,且AB=5cm,AC=3cm,那么三角形ABD与三角形ACD的周长之差为,三角形ABD与三角形ACD的面积之间的关系为.【思考与解】〔1〕三角形ABD与三角形ACD的周长之差=〔AB+BD+AD〕-〔AD+CD+AC〕=AB+BD-CD-AC.而BD=CD ,所以上式=AB-AC=5-3=2〔cm 〕.〔2〕因为S 三角形ABD =12BD×AE ,S 三角形ACD =12CD×AE ,而BD=CD ,所以S 三角形ABD =S 三角形ACD .【例14】如图,在三角形ABC 中,∠1=∠2,G 为AD 的中点,延长BG 交AC 于为AB 上的一点,CF ⊥AD 于H.以下判断正确的有〔 〕.〔1〕AD 是三角形ABE 的角平分线.〔2〕BE 是三角形ABD 边AD 上的中线.〔3〕CH 为三角形ACD 边AD 上的高.个 个 个 个【思考与解】由∠1=∠2,知AD 平分∠BAE ,但AD 不是三角形ABE 内的线段,所以〔1〕不正确;同理,BE 虽然经过三角形ABD 边AD 的中点G ,但BE 不是三角形ABD 内的线段,故〔2〕不正确;由于CH ⊥AD 于H ,故CH 是三角形ACD 边AD 上的高,〔3〕正确.应选A.【例15】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ACB =90°,CD 是AB 边上的高,AB =13cm ,BC=12cm ,AC=5cm.〔1〕求三角形ABC 的面积.〔2〕求CD 的长.【思考与分析】求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有两种方法:①S △=12ab 〔a 、b 为两条直角边的长〕;②S △=12ch 〔c 为直角三角形斜边的长,h 为斜边上的高〕.由此可知ab =ch ,在a 、b 、c 、h 四个量中,其中三个量,就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解:〔1〕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ACB =90°,BC=12cm ,AC=5cm , 所以S △ABC =12AC×BC =30〔cm 2〕.〔2〕因为CD是AB边上的高,所以S△ABC =12AB×CD,即12×13×CD=30.解得CD=6013cm.【例16】如图1所示,你能求出∠A+∠B+∠C+∠D+∠E+∠F的度数吗?【思考与解】我们可以连结EF,把∠A+∠B+∠C+∠D+∠E+∠F的度数转化为求四边形BCEF的内角和.如图2所示.因为∠A+∠D+∠AOD=∠OFE+∠EOF+∠OEF=180°,所以∠A+∠B+∠C+∠D+∠E+∠F=∠OFE+∠OEF+∠C+∠B+∠E+∠F=360°.【例17】如图3,凸六边形ABCDEF的六个角都是120°,边长AB=2cm,BC=8cm,CD=11cm,DE=6cm,你能求出这个六边形的周长吗?【思考与分析】要求六边形的周长,必须先求出边EF和AF的长.由六边形ABCDEF的六个角都是120°,可知六边形的每一个外角的度数都是60°,如图4,如果延长BA,得到的∠PAF=60°,延长EF,得到的∠PFA=60°,两条直线相交形成三角形APF,在三角形APF中,∠P的度数为180°-60°-60°=60°,因此三角形APF是等边三角形.同样的道理,我们分别延长AB、DC,交于点G,那么三角形BGC为等边三角形.分别延长FE、CD交于点H,那么三角形DHE也是等边三角形.所以∠P=∠G=∠H=60°.所以三角形GHP也是等边三角形.于是我们得到三角形APF、三角形BGC、三角形DHE、三角形GHP四个等边三角形.于是就把多边形的问题转化为和等边三角形有关的问题.利用等边三角形的三边相等的性质,可以轻松的求出AF和EF的长,从而求出六边形ABCDEF的周长.解:如图4,分别作直线AB、CD、EF的延长线使它们交于点G、H、P.因为六边形ABCDEF的六个角都是120°,所以六边形ABCDEF的每一个外角的度数都是60°.所以三角形APF、三角形BGC、三角形DHE、三角形GHP都是等边三角形.所以GC=BC=8cm,DH=DE=6cm.所以GH=8+11+6=25cm,FA=PA=PG-AB-BG=25-2-8=15cm,EF=PH-PF-EH=25-15-6=4cm.所以六边形的周长为2+8+11+6+4+15=46cm.【反思】此题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多边形和三角形的关系,通过添加辅助线,利用六边形构造出等边三角形,从而利用转化的思想,把多边形问题转化为和三角形有关的问题,利用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来解答多边形的问题.方程思想是我们学习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之一.用方程思想求解数学问题时,应从题中的量与未知量的关系入手,找出相等关系,运用数学符号语言将相等关系转化为方程,再通过解方程,使问题得到解决.方程思想应用非常广泛.我们不但能用方程思想解决代数问题,而且还能够解决有关的几何问题.【例18】三角形的第一个内角是第二个内角的倍,第三个内角比这两个内角的和大30°,求这三个内角的度数.【思考与分析】题中的量是“第一个内角是第二个内角的倍,第三个内角比这两个内角的和大30°〞,未知量是这三个角的度数.题中没有给出三角形内角的度数.但第一个内角和第三个内角与第二个内角的度数相关联,所以解这道题的关键是求出第二个内角的度数.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不妨设第二个内角的度数为x,利用方程思想来解.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等式关系:第一个内角+第二个内角+第三个内角=180°.当我们用数学语言表示第二个内角为x,第一个内角为,第三个内角为x+1.5x+30°,利用代换法,将上述的等量关系转化为方程:+〔x+1.5x+30°〕=180°.通过解这个方程就能使问题得到解决.解:设这个三角形的第二个内角的度数为x,那么第一个内角的度数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为〔x++30°〕,列方程可得+〔x+1.5x+30°〕=180°,解得x=30°.所以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45°,30°,105°.【例19】如图,在三角形ABC中,∠C=∠ABC=2∠A,BD是AC边上的高,求∠DBC的度数.【思考与分析】我们欲求∠DBC的度数,因为∠DBC是直角三角形DBC 的一个内角,因此问题转化为求∠C的度数,由条件知三角形ABC的三个内角关系为∠C=∠ABC=2∠A,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有等量关系:∠A+∠ABC+∠C=180°,从而我们用一个角的度数来表示另外两个角,代入这个等量关系求三个内角的度数,即用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可设∠A=x,那么∠C=∠ABC=2x,代入上述等量关系得方程x+2x+2x=180°,可解得x的值,从而可求得∠DBC的度数.解:设∠A=x,∠C=∠ABC=2x,在三角形ABC中,x+2x+2x=180°,解得x=36°,那么∠C=72°.因为BD是AC边上的高,所以∠BDC=90°.在直角三角形BDC中,∠DBC=90°-72°=18°.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