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血管病支架置入治疗

合集下载

症状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支架置入的探讨

症状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支架置入的探讨

症状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支架置入的探讨姚晓峰;陈东明【摘要】目的:探讨支架置入在症状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方法:对671例缺血性脑血管(脑动脉狭窄)的支架置入进行分析,其中锁骨下动脉支架置入57例,颈动脉支架置入496例,高颈动脉段及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39例(M1段72例,M2段3例).基底动脉支架置入2例,大脑后动脉放置支架1例,椎动脉支架置入76例.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3月内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359例,症状无明显变化44例,加重3例.其余无法随访.1例基底动脉支架置入后CT复查小脑有散在的出血,经治疗后康复.1例椎动脉V4段支架置入后患者出现闭锁综合征,4d后死亡.1例颈动脉支架置入球囊后扩张支架移位,内膜轻度撕裂,有血液外渗,经立即降血压及压迫止血10min后,渗血停止.3例大脑中动脉及1例颈内动脉C6段支架置入后出现出血,2例行手术治疗.存活留残.2例死亡.1例颈动脉支架术后出现同侧大面积脑梗,植物生存.结论:①脑血管支架置入创伤小、恢复快,病人几乎无痛苦.②效果明显,短期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③脑血管支架置入存在风险,而且越往颅内风险越高.【期刊名称】《陕西医学杂志》【年(卷),期】2016(045)005【总页数】3页(P541-543)【关键词】脑血管障碍/治疗;支架/治疗应用;支架植入【作者】姚晓峰;陈东明【作者单位】延安大学咸阳医院神经外科咸阳 712000;延安大学咸阳医院神经外科咸阳 71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1主题词脑血管障碍/治疗支架/治疗应用@支架植入急性脑卒中是脑血管病防治亟待解决的临床课题,而缺血性卒中占所有脑卒中的80%以上,动脉粥样硬化所致颅内外脑供血动脉狭窄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1,2]。

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是临床治疗的重点和难点。

近年来,由于安全有效的支架输送系统、投放工具、远端血管保护装置和支架的更新换代,介入治疗在脑动脉硬化性狭窄性疾病中的应用逐年增多,是目前治疗动脉狭窄有效的手段[3,4]。

脑血管支架植入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脑血管支架植入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脑血管支架植入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作者:陆农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11期【摘要】目的:总结脑血管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3年6月我院开展的36例脑血管支架置入术的临床记录资料。

结果:对:36例患者成功随访3个月至半年,疗效明显,患者家属均十分满意。

所有患者中,33例患者语言功能、神经功能有明显的好转,好转率为92.86%;另外,1例患者出现脑出血,未留后遗症,2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但对一过性脑缺血起预防作用,治疗仍具有一定的价值。

结论:术前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以及充足的准备是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成功的基础,术中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及医护间密切的配合为手术成功的关键,而术后认真的监测和全面的护理是可预防多种并发症的有力保障【关键词】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支架;脑血管狭窄;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5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324—01缺血性脑血管病(TIA)是导致人类致残或致死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血管内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脑血管支架成形术成为一种有效治疗脑动脉狭窄的新技术,可预防脑缺血发作,防止脑梗死的发生,降低其致死率、致残率。

我科2010年12月一2013年6月开展脑血管支架成形术47例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临床资料本组36例,男26例,女10例;年龄35—72岁,平均58.2岁。

均经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确诊,血管狭窄程度70%一90%。

其中颈动脉狭窄24例,椎动脉狭窄12例。

1.2手术方法颅内段动脉狭窄的患者全部实施全身麻醉,颅外段病变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完成手术。

术前均常规给予苯巴比妥钠、阿托品和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

患者取仰卧位,用Seldinger法经股动脉置人导管鞘,全脑血管造影显示狭窄部位(症状性狭窄大于50%,无症状性狭窄大于70%)。

颈动脉狭窄术中均予放置远端保护装置(保护伞)。

分析脑血管支架置入后并发症的原因发生机制及其预防方式

分析脑血管支架置入后并发症的原因发生机制及其预防方式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8 Vo1.18 No.6782投稿邮箱:sjzxyx88@·临床研究·分析脑血管支架置入后并发症的原因发生机制及其预防方式滕宇(伊春市中心医院 神内一科,黑龙江 伊春 153000)0 引言作为中老年人群当中一类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性的疾病,脑血管病是一类严重影响人类机体健康以及日常生活质量的疾病,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又是脑血管疾病当中发病比例最高的一类,中国每年有将近150万人会出现脑缺血症状。

诱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因是由于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导致血流不畅所导致的的,目前随着医用材料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是通过在患者血管中采取介入治疗的手段,颅内支架的出现因此也为狭窄性脑血管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手段[1-2]。

但在治疗过程中不容忽视的是会出现脑血管支架置入后并发症,如脑出血等,预防以及治疗此类并发症对于提高脑血管病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显著作用。

1 脑血管支架置入后并发症的原因发生机制脑血管支架广泛应用于出血性或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目前临床治疗选择颅内支架,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考虑:第一是支架的总长;第二是支架的柔韧性;第三是支架导丝的支撑力;第四是患者脑血管的走形、管径以及迂曲程度。

患者进行脑血管支架置入治疗后易出现不同并发症,不同并发症的诱发原因不同。

其中颈动脉窦反应的发生是由于球囊扩张亦或者是支架置入后对患者颈动脉窦的压力感受器持续刺激所导致的的;穿刺部位出血则主要是由于穿刺方法不当、术后处置方法不当或剧烈活动从而导致假性动脉瘤引起的;支架处血栓形成的原因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置入治疗前抗凝准备不足以及置入治疗后抗血小板凝聚以及抗凝药物使用量不足;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原因则主要是由于介入材料以及造影剂对于患者血管壁的刺激所致或者是术者操作不规范以及操作时间过长所导致的[3]。

脑血管支架置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脑血管支架置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CHI NE S E GE NERAL P RACTI CE NURS I NG Ap r i 1 2 0 1 3 Vo 1 . 1 1 No . 4 C
脑 血 管 支 架 置 入 治 疗 缺 血 性 脑 血管病 的I 临床 观 察 与 护理
郭 曼
摘要 : 总结 4 5例 脑 血 管 支 架植 入 术病 人 围术 期 的 护 理 对 策 , 主要 包 括 病 人 的 术 前 评 估 、 心理护理 、 术 前 准备 、 术 后 护 理 及 并 发 症 的 预 防与 处理 , 经精心护理 4 5 例 病人 均 顺 利 康 复 出院 。 关键词 : 脑 血 管 支 架置 入 术 ; 并发症 ; 护 理
1 . 1 一般资料
本组 4 5例 病 人 , 男3 O 例, 女1 5例 ; 年龄 4 5岁 ~
换输液部位 , 局部用 2 5 %硫 酸 镁 湿 敷 。 低 血 压 是 病 人 输 注 尼 莫
同时 常 见 反 应 , 掌 握 好 尼 莫 同 剂 量 递 增 的“ 1 2 3 ” 阶梯疗法 , 其 原 则是逐渐加量 , 当 病 人 耐 受 良好 血 压 稳 定 后 再 增 加 剂 量 至 目标 剂量 , 从而启 动机体 的血压反馈机 制 , 避免低血压 , 达 到 有 效 抗 痉 挛 疗 效 。 随 时 观察 病人 是 否 有 颜 面 潮 红 、 心悸 、 血 压 下 降 等 现 象, 并注意病人意识情况 、 生命 体 征 变 化 等 。通 过 运 用 此 给 药 方 法 本 组 病 人 在 治 疗 中 未 出 现 低 血 压 反 应 。⑥ 术 后 给 予 病 人 充 分 安 静 的休 养 环 境 , 减 少 探 视 人 员 病 人 术 后 返 回 病 房 时 应 鼓 励 病 人 多饮 水 、 进食 , 以补充术 前禁 食、 水 引 起 的 血 容 量 不 足 。 宜 进食低 盐 、 低脂 、 高纤维 、 易消化 清淡饮 食 ; 嘱病人 多饮水 , 以 此 增 加造 影 剂 从 肾 脏 的 排 泄 , 从 而保 护 肾 功 能 。保 持 大 便 通 畅 , 避 免 剧烈咳嗽 , 以免 增 加 颅 内 压 。 3 . 3 并 发 症 的观 察 与 护理 3 . 3 . 1 脑 栓 塞 的观 察 与 预 防 脑 栓 塞 是 介 入 治 疗 中 最 具 挑 战 性的问题 , 置人 时斑 块 脱 落 是 脑 血 管 支 架 置 入 的 最 大 障 碍 , 随 着 各 种 栓 子保 护 装 置 的应 用 , 缺 血 性 脑 卒 中 风 险 已 降 至 2 . 3 ~4 . 4 8 %¨ 2 ] , 然而 , 脑 缺 血 事 件 仍 然 是 脑 血 管 支 架 置 入 的 严 重 并 发 症 之 一 。 ① 术 前 要 做 好 全 身 肝 素 化 的准 备 , 护 士 熟 知

脑血管支架置入术

脑血管支架置入术

2.2.2 血压的观察 观察病人 的神志情况,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的变化,尤其是血压的变化。经 支架置入术后狭窄的动脉得以扩 张,动脉血运重建,血压会改变, 因此严密监测24h(1h 1次)血压 变化,并详细的记录,发现异常 情况及时向医生报告。
2.2.3 并发症的观察 每15~30min巡视 患者1次,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出血及皮 下血肿,询问患者有无牙龈、口腔和鼻出血; 观察病人的大小便、呕吐物及皮肤黏膜有无 出血倾向。咳嗽、大小便时用手压迫穿刺点 防止出血,出现便秘及时处理。观察穿刺下 肢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脚趾的活动情况以 及穿刺侧下肢皮肤的温度和色泽,并做详细 记录。每1~2h可进行1次被动肢体按摩,以 促进血液循环,防止下肢血栓的形成。

1.2 治疗方法 在局麻下行 股动脉穿刺,然后从穿刺处插入 7F鞘导管,行血管造影,测量病 变血管的长度及血管的直径,选 取适合于病变的支架,通过导管 将精细的支架输送到狭窄处释放 支架撑开血管,最后行血管造影, 检查放置支架后血管狭窄段和远 侧段的血流情况。
对于有动脉硬化斑块,有斑 块脱落危险的患者,可以应用保 护伞。将保护伞放入狭窄的远段, 并释放。保护伞的导丝就作为导 引导丝,支架沿保护伞的导丝置 入。
2.2.5 防止支架塌陷 支架置入手 术目前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 疗方法,但极少的患者会发生塌陷, 此常发生在手术后1年内,按目前全世 界统计资料,每100个接受这种手术的 患者有5~6个会出现再狭窄或塌陷,所 以需向患者说明不要用力按摩颈部和 头部,在手术后3个月,来院复查B超, 手术后1年复查DSA。本组病例中由于 合理护理,未发生支架塌陷。
2.1.4 术前一般护理 为了防 止术中呕吐,手术前一天进食减 少,术前4h禁食禁水。执行术前 治疗医嘱,并为双侧腹股沟及会 阴部进行备皮,清洗皮肤。患者 在进入手术室之前肌肉注射地西 泮10mg或鲁米那钠0.1g及阿托品 0.5mg。

腔内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腔内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生服 用 。
2 结 果
ig P n , TAS 可通 过解 除颈部 血 管狭窄 而治疗 缺 血性 )
脑 卒 中。我科 自 2 0 0 4年 3月 以来共 开 展 P TAS治
疗 缺血性 脑血 管疾 病 患 者 2 7例 。 现就 并 发 症 发 生 的原 因及相 应 的护理措 施作 一探 讨 。
注射地 西泮 l 。 0mg 1 2 手术 方 法 . 在 神经 安定 镇痛麻 醉 下 ( 一侧 颈 另 动 脉闭塞 的患 者 采 用 全 身麻 醉 ) 采 用 S lig r , edn e 技 术行 股动 脉穿 刺 , 置 6F或 8 F动 脉鞘 。在 全 身 放
肝 素化下 , 行病 变侧 的颈 总动 脉造影 , 次确 认狭 窄 再
得 长足进 步 ] 。经皮 腔 内血 管成 形 及 支 架 植 入术
( r ut ne s t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s u i a ng o a t nd t n — pe c a ou r n l m n la i pl s y a s e t
术 中常规 监 测心 率 、 血压 和血 氧饱和度 。 1 3 术 后 处理 送 人 神 经 监 护 病 房 监 护 2 , . 4h 监 测 神经 系统 的症 状 、 征 以及心 率 、 体 血压 , 制 血 压 控 在术 前 的血 压 范 围 。2 4 h后 颈 部 超 声 复 查 手术 部 位 血管 通 畅 情 况 和 支架 形 态 。术 后 予 肝 素 4 0 0 ~
l 资料与 方法
2 7例患 者共 植 入 3 1枚 支 架 , 中 4例 患 者 植 其
1 1 临 床 资料 我 院 2 0 . 0 4年 3月 ~ 2 0 0 6年 3月 入 2枚 支 架 。术 前 平 均 狭 窄 率 为 7 . ( 0 ~ 5 3 6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及相关问题探讨--动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及相关问题探讨--动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
2 溶 栓 方 法
溶栓的优点是能使尿激酶持续地激活纤 溶酶 , 降低纤维蛋 白
原 , 机 体 处 于 低 凝状 态 , 改 善 侧 支 循 环 , 进 梗 死 后 再 灌 使 对 促
注更为有 利。因此 , 动脉溶栓成功后再进行一段时间的静脉
溶栓 , 能有助于防止动脉溶栓 成功后 发生再梗 死 , 且静 可 而
预测 因素 目前还存在争议 。④ MR : /弥散加权 成像可观察 到
脑缺血 3 i 后 的细胞性脑水肿 , 0r n a 呈现高信号 , 而高信号 区 域将不可逆转地缺血坏死 ; 灌注成像可 以实时地检测 到脑组 织 的缺血程度 ; 灌注成像异常 区域和弥散加权成像异 常区域
的差 为 目前 影 像 学 上 可见 的 缺 血半 暗带 ; 有 当影 像 学 上 可 只 见 的缺 血 半 暗 带 足 够 大 时 , 栓 治 疗 才 能 收 到较 好 的疗 效 。 溶
实时检测血 流速度 、 脉动性 和微栓子 情况 , 具有一定 的局 但
限性。③c 急性脑卒 中患 者 , T可 见到 以下征象 :. T: C a 未见 明显异 常 ;. b 陈旧梗死灶 : 在界 限清晰的极低 密度灶并 结 存 合 既往病史判断 ;. c可疑低密度 : 白质界限 的丧失 , 占位 灰 无 效应 ; . d 新鲜梗死 : 临床 认为缺血 的动脉供应 区 内出现低 在 密度灶 ;. e 出血性梗死 : 缺血 区域内出现片状 高密度影 ; 脑 f .
不超过 10万 u为宜并 不会增加 闭塞血管再通率 , 0 而很 可能 引起 出血。术 中应结合梗死部位 、 间窗及年龄等 因素调整 时 用量。对 于 M1 段梗死 、 尿病及 老年 患者 应慎 重 , 防颅 糖 以
内出 血 。 3 溶栓 后 的处 理 溶栓 术 后 立 即行 C T检 查 排 除 颅 内 出血 ; 1天 皮 下 注 第

脑供血不足的治疗方案

脑供血不足的治疗方案

脑供血不足的治疗方案
脑供血不足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由于脑血管受到阻塞或收缩,导致大脑
缺氧、缺血,从而引起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针对脑供血不足的治疗,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案:
一、药物治疗。

1. 血管扩张药物,通过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脑部血液供应。

常用的药
物有硝酸甘油、酚磺乙胺等。

2. 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减少血栓对脑血管的影响。

常用的药物有阿司匹林、华法林等。

3. 脑血管舒张药物,通过扩张脑血管,增加脑部血流量,改善脑供血不足症状。

常用的药物有曲普坦、酮曲普坦等。

二、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脑供血不足患者,可以考虑进行血管重建手术,通过扩张或修复受
损的脑血管,恢复脑部血液供应。

常见的手术包括颅内血管成形术、颅内血管搭桥术等。

三、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导管在血管内进行治疗,可以减少手术创伤,
恢复更快。

常见的介入治疗包括血管支架植入术、血管球囊扩张术等。

四、脑血管康复治疗。

脑供血不足患者在治疗后,需要进行脑血管康复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帮助患者恢复脑部功能,预防复发。

综上所述,针对脑供血不足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和脑血管康复治疗等多种方法,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同时,平时应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脑供血不足的发生。

颅内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观察

颅内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观察
架 置 入 术 。支 架释 放 后 再 次 造 影 确 认 支 架 张 开 良好 。术 中 间断 应 用 肝 素 生理 盐 水 冲 洗 导 管 。术 中常 规 检 查 患者 意 识 状 态 、瞳
兴趣 。而 随着介入技术 、器材和 设备 的不 断发展 ,颅 内血管支
架 置 入 取 得 了长足 的 发展 。
M eh d : r wiv o h 6 p t n s i u o p t l t s h mi e e r v s u a ie s , t nr c a ilv s u a t n mp a tt n t o s A e e n t e 4 a i t n o rh s i h ic e c c r b o a c lrd s a e isi ta r n a a c lrse ti ln a i . e a wi o Co cu i n T e t g ic e i e e r v s u a ie s y i t c a il tn l c me t a o de e t n l so : r a i h m cc r b o a c lrd s a eb r r n a e t a e n sag o f c . n s n a s p h
者,对其进行 了颅 内血 管 内支架置入术。结果:手术成功,无 1 死亡 ,随访 6个月后 未出现血管再狭窄。结论 :颅 内外动脉狭 例
窄支架置入术具有 成功率高、创伤小 、痛苦轻、并发 症少等优点.
I 关键 词 】 血 管 内支 架 置 入 ;缺 血 性脑 血 管 病 ; 远 期 疗 效 [ b tat O jcv : oi et a l i l f cs fran ce ccrbo aclr i ae yit cailtn lcmet A src] bet e T v sg t ci c et o et gi h mi eerv sua s s r rna s t ae n. i n i e n ae t i s de b na e p

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成形支架植入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成形支架植入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可释放成预定 大小 , 因此可以预制成锥形 , 适用于颈 内与劲总动脉 直径差异较大的血管 , 它对 温度条件要求高 , 但 操作较复杂 。 如今 , 药物涂层支架也被 一些研究 中心逐步借鉴到脑血管疾病 中来 。 : 如 Q rsi I1 踪观察 1 ueh [ A- 追 8例高危有 症状的颅 内动脉狭窄 患者使用
缺 血 性 脑 血 管 病 方 面有 着广 阔 的应 用 前 景 。
术上也 同样可行 , 观察 到短期有小 比例的术后再狭窄 , 但 长期 预后
尚需要更 长时 间的随访 明确 [ 3 1 。另外 , 目前市场上支架新产品也不
断涌现 , 如内皮 细胞接种支架 、 临时性金属支架 、 多聚物涂层支架 、
10 5
3 N 2 e 2 9 安徽医学 2 0 0 9年第 3 0卷第 2期 A h iMei l o r a Vol 0, o. F b.00 nu dc unl aJ






缺血性脑血管病血 管成形 支架植入术治疗 的研究进展
朱余友 综述 李淮玉 审校
[ 关键词】 缺血 性脑血管病 ; 血管成形术 ; 内支架植入术 ; 血管 研究进展
管壁 间不存在相对位移 , 支架对血管壁 的支持力恒定 , 不会持续压
迫血管壁 ; 缺点是支 架柔 韧性差 , 变形断裂发 生率高 , 导致再狭 可
窄。适用 于走行迂 曲的椎动脉狭窄和周围组织压迫力较小 的颅 内 血管狭窄 ; 后者柔韧性好 , 易变形断裂 , 不 但扩张后对血 管壁 有持 续压力 , 可产生相对 位移 。 适用于颅外颈内动脉狭窄的血管成形和
所致 的缺血性脑血管病除采用药物治疗外 也已广泛应用动脉 内膜

颈动脉支架植入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的效果

颈动脉支架植入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的效果
, w i t h s i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b e t w e e n t h e m( 6. 9 0, P<0. 0 5 . C o n c l u s i o n C a r o t i d a r t e r s t e n t i n i s s a f e g p g y g χ =2
2 ) 。 支架组脑卒中及死亡联合发 生 率 为 3. 学意义 ( 药物组为3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9 2% , 2. 2 2% , χ=
) 。 结论 颈动脉支架植入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 , 疗效较单纯药物治疗好 。 9 0, P<0. 0 5 2 6. [ 关键词 ] 支架 ; 治疗结果 ; 随访研究 颈动脉狭窄 ; [ ( )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志码 ] 文章编号 ] 7 4 3 [ 6 7 2 4 4 8 8 2 0 1 2 0 1 0 0 5 4 0 3 R A [ 1 - - -
颈动脉支架植入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的效果
马欢欢1 , 王雁1 , 王春玲2
(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 山东 青岛 2 6 6 0 0 3 1 神经内科 ; 2 放射科 )
[ 摘要 ]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颈动 脉 支 架 植 入 术 后 长 期 临 床 结 果 。 方 法 回 顾 性 分 析 颈 动 脉 狭 窄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 1 其中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 支架组) 病人1 单纯药物干预( 药物 9 2 例的临床结果 , 0 2例, 病人 9 比较其疗效 。 结果 两组病人性 别 、 年 龄 及 高 血 压、 糖 尿 病、 吸 烟、 高 脂 血 症 例 数 比 较, 差异无统计 组) 0例,
T H E E F F C A C Y O F C A R O T I D A R T E R Y S T E N T I N G F O R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I S C H EM I C C E R E B R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 MA ,T H u a n h u a n, WANG Y a n, WANG C h u n l i n D e a r t m e n t o f N e u r o l o h e A f f i l i a t e d H o s i t a l o f Q i n d a o U n i v e r s i t M e d i c a l p g y p g y g ( ,Q ) i n d a o 2 6 6 0 0 3, C h i n a C o l l e e g g ] [ A B S T R A C T b e c t i v e T o e v a l u a t e t h e l o n t e r m r e s u l t o f c a r o t i d a r t e r s t e n t i n C A S) i n a t i e n t s w i t h i s c h e m i c c e r e O - - g y g( p j b r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 I C V D) . M e t h o d s A r e t r o s e c t i v e a n a l s i s w a s d o n e i n 1 9 2p a t i e n t s w i t h I C V D c a u s e d b c a r o t i d a r t e r p y y y , ) , ) , s t e n o s i s o f w h o m, a C A S w a s i m l a n t e d i n 1 0 2c a s e s( s t e n t i n r o u d r u t h e r a a l o n e( d r u r o u i v e n t o 9 0c a s e s t h e e f - p g g p g p y g g p g , f i c a c w a s c o m a r e d . R e s u l t s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s b e t w e e n t h e t w o w e r e n o t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s i n i f i c a n t i n t e r m s o f s e x, a e h r o u s T - y p y g g y g p ) a n d d i a b e t e s( P>0. 0 5 . T h e c o m b i n e d i n c i d e n c e o f s t r o k e a n d d e a t h i n s t e n t i n w a s 3. 9 2% , a n d t h a t i n d r u e r t e n s i o n r o u g g p g p

支架置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支架置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杨增烨 ,郭改艳
( 延安大学附属 医院神经 内科二病区 , 陕西 延安 , 7 1 6 0 0 0 )
关键词 :支架 置入 ;缺血. 陛脑血管疾病 中图分类号 :R 7 4 3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 2 3 5 3 ( 2 0 1 5 ) 1 5 — 1 0 0 — 0 3 D OI :1 0 . 7 6 1 9 / j c mp . 2 0 1 5 1 5 0 3 0
者 。排除标 准 : ① 失 访 或 随 访 不满 1 2月 者 ;②
处 于 孕产 期 的女 性 患 者 ;③ 痴 呆 或 卒 中导致 的 严重 残 疾 者 ;④ 肾 、 肝、 心 严 重 者 以 及 未 能 理想
分析 2 0 1 1年 8月一2 0 l 3年 7月在 本 院神 经
术 先确定 缺血 区域 的侧 支循 环 状况 以及 动脉狭 窄
内科治疗 的 I C V D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符合 2 0 1 0年 中 国缺 血 性 脑 卒 中防 治 指 南 标 准 。入 选 标准 : ① 急性脑梗死动脉 内溶栓后无显著心肺 功能 障碍 ( 如残余 狭 窄等 ) 者 ;② 由于压 迫 ( 如 颈 部肿 瘤等 ) 致使狭 窄 者 ; ③ 创 伤性 颈 动脉 狭 窄或
缺血 I 生脑血管疾病( I c v D) 是基于供 应脑血 管 的血流 受抑 或血 管壁发 生病 变而 导致脑 部供 血
出现障碍 , 最终 由于缺氧 、 缺血 引起 相应 的脑组 织 供血 区发 生脑 组 织 软化 或 坏 死 , 且 持久 或 短 暂 的 弥漫或局 部脑 受 损 现 象 , 在神 经 系 统 中是 一 种 多
术前 1 个 月 内发 生 生殖 泌 尿 系 统 或 消 化 道 出 血 者; ⑦ 1个 月 内预 估 需 进 行 其 他 外 科 手 术 的 患 者; ⑧动 脉严重 迂 曲或硬化 致使 导管无 法通 过者 ; ⑨ 颅 内 曾有 出血 病史 , 或相 应供 血 区 内有动 静 脉 畸形 、 动静 脉瘘 及 动脉 瘤 出现 者 ; ⑩ 颈 动脉 完 全 性 闭塞者 ; 造影 剂 过 敏 者 以及 对 某 些抗 血 小 板 类 药物( 如 阿 司 匹林 、 肝素等) 有禁忌者 ; 1 2周 内 出

支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分析

支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分析
c u n7 0 0 h a 5 0 4,C ia hn )
[ src] Obet e T td h f c ad cm lai s o ne etnlteay o sh m c crboac l i Abtat jci o s y te e et n o pi t n fi r ni a hrp fi e i ee r sua ds v u f c o tv o c v r —
马斌 武 , 杜彦 辉 , 陈桂 生
[ 摘要 ]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疗效、 并发症。方法 对1 0例适合介入治疗的患者行经皮血
管 内支 架成 形 术 (ect eu as mi l ni l t ads ni ,T S , 后 即刻 造 影 评 价 并 随访 1— 1 月 。结 pru nost nl n g pa y n t t g P A ) 术 a r u aa o s e n 2个
4 a e 1 h v 0% 一2 0% r mane tno i. Onepa in d c mpl a in sic e c c r brv s lrdie s n lo r s u e d c e s e i d se ss te tha o i to s a s h mi e e o a cua s a e a d b o d p e s r e r a e. c
果 ( )0例患者的 1 11 0支血 管, 均成功完成支架植入 , 即刻造影显示 支架位置 良好 , 支架植入技术成功率 10 。即 0%
刻造影显示支架置入后 6支血管无残余狭窄 , 4支血管残余 狭窄 1% 一 0 , 0 2% 1 0支血管平均残余狭窄 <1%。( )0 0 2 1 例患者中 1 例发生了缺血性卒中和血压下降 ; 例发生 了心率减慢 、 压下降 ; 1 血 1例发生 了穿 刺部位血肿。( )0例 31

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观察王健;陈德文;姚敏【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8(024)027【摘要】目的探讨血管支架成形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2例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进行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血管支架成形术+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平均流速及舒张末期流速均显著降低,脉动指数及阻力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12个月后平均流速及舒张末期流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脉动指数及阻力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3.87%)(P<0.05).结论血管支架成形术能够显著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总页数】3页(P28-30)【作者】王健;陈德文;姚敏【作者单位】枣庄矿业集团枣庄医院,山东枣庄 277100;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山东枣庄 277100;枣庄矿业集团枣庄医院,山东枣庄 2771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脑血管支架置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J], 郭曼2.术前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变颅内血管支架成形术凝血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J], 贾耀辉;陈慧敏;郭贤利;代永庆3.脑血管支架植入手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48例临床分析 [J], 林凯龙;许业强;罗静芳;李洪芳;段梦葵;马利纯4.颅内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观察 [J], 凌维汉;俞万香;余伟雄5.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血管支架植入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 [J], 王廉;吕美萱;许高权;徐佳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观察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观察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观察
魏艳花;蔺慕会
【期刊名称】《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8(35)1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86例ICV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接受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观察组接受血管内支架植入术(CA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术后1年患者的血管狭窄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NHISS)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1年,观察组血管狭窄程度和NHI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AS治疗ICVD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血管狭窄程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并发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
【总页数】3页(P109-111)
【作者】魏艳花;蔺慕会
【作者单位】辽宁省人民医院,沈阳 110016;辽宁省人民医院,沈阳 1100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4
【相关文献】
1.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J], 程慧冉
2.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报告 [J], 陶中海;荣良群;魏秀娥;袁勇;朱本亮;杨森;王虎;龚爱平
3.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J], 李远志;段传志;张炘;李西锋
4.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J], 王勇
5.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J], 王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颅内支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颅内支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颅内支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秦柱贵(综述);钟维章(审校)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新医学》
【年(卷),期】2015(000)008
【摘要】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和经皮介入技术的发展并日臻成熟,将颅内支架成形术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患者带来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其微创性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认可,但其疗效及安全性也越来越受重视。

该文就颅内支架内成形术的发展历程、病例的选择以及近期远期并发症的防治进展作一综述。

【总页数】4页(P782-785)
【作者】秦柱贵(综述);钟维章(审校)
【作者单位】530021 南宁,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530021 南宁,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3
【相关文献】
1.颅内血栓抽吸系统联合可视性取栓支架治疗颅内大动脉急性梗死5例 [J], 蒋文贤;齐立;唐永刚;聂容荣;何伟;潘鸿华;李荣宗
2.颅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 [J], 喻明;蒋世杰;顾成武;杨小芳;聂本刚
3.颅内支架治疗动脉狭窄性缺血性脑血管病89例护理干预 [J], 李晓霞;姚立新
4.新型颅内支架植入联合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临床研究 [J], 张莉
5.颅内支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96例的观察及护理 [J], 王萍;王淑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的诊断、治疗流程和住院患者组织化管理

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的诊断、治疗流程和住院患者组织化管理

通过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手段,观察脑 组织病变范围及程度。
实验室检查
诊断流程
检测患者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了解患 者全身状况及是否存在相关并发症。
通过以上检查手段,结合患者病史及临床表 现,进行综合评估并作出诊断。同时需根据 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02
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治疗
药物治疗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
金标准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是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金标准,可清晰 显示脑血管狭窄、闭塞等病变。
指导治疗
可直接对病变血管进行治疗,如动脉溶栓、机械取栓等,有助于 及时恢复缺血脑组织的血供。
评估预后
可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评估患者的预后及病情严重程度, 指导后续治疗方案。
05
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治疗新技术
02
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初步判断脑组织缺血程
度。
分类标准
03
根据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不同类型,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完全性脑卒中(CSA)等。
个性化治疗方案
常规治疗
包括吸氧、心电监测、血压控制、血糖管 理等。
抗血小板治疗
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 ,以防止血栓再次形成。

01
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概述
定义与病因
定义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指由于血流动力学异常、血管壁病变或血 液成分异常等因素导致的脑供血不足,引起脑组织缺血、缺 氧甚至坏死。
病因
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饮酒、肥胖、年 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等。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害
神经功能缺损
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 能缺损,如偏瘫、失语、感觉障碍 等。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现状-缪中荣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现状-缪中荣

颅内外动脉血管成形术现状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北京市脑血管病中心缪中荣缺血性脑中风是由于脑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或血栓形成后出现的一系列的病变,轻者表现为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重者导致永久残废或死亡,占所有中风发作(包括出血性中风)的85%以上。

缺血性中风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其他的原因有动脉夹层、心脏病、动脉炎、血液病、免疫性疾病等等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导致脑血管狭窄或闭塞。

缺血性中风也被认为是最有可能预防和治愈的疾病,其最佳的治疗时机有两个,急性发作期和第一次中风发作后,绝大多数的病人在大中风发作之前都会有一些小发作,而这些小发作就像是预警警报一样,往往被忽略,失去第一次最佳治疗时机,而一旦较大的中风发作后一般都要去医院就诊,许多医生可能单纯给与输液或保守治疗而忽视了病因学检查,从而错过第二次治疗时机。

传统的内科保守治疗手段非常有限,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介入治疗技术在中风急性期治疗和预防中风再发作显示出明显优于内科治疗。

绝大多数的中风是由于动脉狭窄所致,其机制是1、动脉狭窄造成远端脑组织的低灌注,就像水渠水流不够造成土地干旱一样,当狭窄程度较高时,侧支循环不能代偿,远端血流降低,此时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使血管反射性扩张,同时脑实质也会主动增加从血液中吸取的氧气量,以维持脑正常代谢功能,一旦这种代偿不能维持脑的代谢需求就会发生卒中。

2、造成动脉狭窄的主要原因是局部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斑块破裂导致栓子脱落堵塞正常脑动脉致中风。

3、狭窄部位血管内膜粗糙导致动脉血栓形成引发中风。

介入治疗是在X-线监视下,从大腿根部血管穿刺植入鞘管,通过鞘管伤口约2毫米,然后通过鞘管使用导管插入到相应的脑动脉,通过导管做诊断和治疗。

中国神经介入治疗是凌锋教授1984年首先开展的。

缺血性中风介入治疗的目的针对脑血管狭窄或脑血管急性闭塞,包括两个主要的技术,即血管成形技术和动脉内溶栓技术,前者是使用球囊扩张或在狭窄的血管腔内植入支架,使狭窄的血管管径恢复正常,从而使缺血脑组织恢复正常血流,另外植入支架后使狭窄部位粗糙的内膜重新修复,防止斑块的脱落和血栓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动脉窦反应
多处血管病变支架成形术风险性
• 多合并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基础 • 血管危险因素多 • 血管病变多严重,血管条件差
• 延长手术操作时间
• 一次处理可能会增加操作并发症 • 分次处理又增加血压调控难度,可引起成形术相关区 域的高灌注或未成形术相关区域的低灌注
挑战:风险与效益评估
P T A S 作 用 • • 缩短手术时间
• 减轻患者痛苦
• 降低患者医疗费用
• 更好地、有利的开通脑血
流灌注,患者临床症状得
到更明显的改善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重庆市介入脑血管病研究所 2004年6月16日
多血管病变支架植入的思考
• 临床评估非常重要 “罪犯”血管与相关脑缺血“病变”
区域关系
• 手术风险评估 血管病变严重程度与手术者操作技能 的关系 • 介入操作技能培养
应补充窦性心动过缓 < 60bpm或窦性停搏、交界性逸搏
Leisch F, et al. carotid sinus reactions during carotid artery stenting: predictions, incidence and influence on clinical outcome. Catheter Cardiovasc Interv, 2003; 58(4):516-523.
2004年6月16日
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病因
• 国外对一组无症状未加治疗的颈内动脉狭窄
患者进行5年以上超声学随访,发现中风和
TIA累计发生率在狭窄超过75%的患者为
60%,狭窄小于75%者仅为12.7%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重庆市介入脑血管病研究所
2004年6月16日
后循环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
• Aspirin • Statins • ACEI • Probucol • Clopidogrel, Ticolopidine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重庆市介入脑血管病研究所 2004年6月16日
PTAS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重庆市介入脑血管病研究所
2004年6月16日
DSA术前所见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重庆市介入脑血管病研究所
2004年6月16日
双支架置入后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重庆市介入脑血管病研究所
2004年6月16日
病例2
• 患者,代开明,男性,58岁,临床诊断 为椎基底A供血不足。
• DSA检查显示:双侧颈内A严重狭窄达 95%以上,左侧椎A颅内段局限性狭窄, 右侧椎A闭塞。
2004年6月16日
支架置入前后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重庆市介入脑血管病研究所
2004年6月16日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重庆市介入脑血管病研究所
2004年6月16日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重庆市介入脑血管病研究所 2004年6月16日
DSA术前所见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重庆市介入脑血管病研究所
2004年6月16日
双支架置入后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重庆市介入脑血管病研究所
2004年6月16日
病例5
• 患者,李某,男,67岁,TIA
• DSA检查所见:双侧颈内A狭窄达95%以上,
术前超声示病变部位形成湍流
术前超声示病变部位有粥样硬化斑块
术后超声示病变部位血流通畅
术后超声示SMART支架贴血管壁良好
• 罗兴福,男性,54岁,临床诊断:短暂 性脑缺血发作。DSA检查所见:左锁骨下 动脉起始段狭窄。行左侧锁骨下动脉支 架置入。
• 刘邦琼,女性,临床诊断:多发性大动 脉炎,DSA所见:头臂干狭窄。行头臂干 支架置入,球囊扩张。
缺血性脑血管病多支血管病变支 架植入治疗的可行性探讨与分析
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医学中心 重庆市介入脑血管病学研究所 迟路湘
超选择性动脉内靶向溶栓
典型病例:男性,56岁,以突发左侧肢体无 力伴麻木6小时入院。查体左上肢肌力1级, 左下肢3级,左侧偏身痛觉减退。溶栓治疗后 10分钟患者左上肢肌力恢复至3级,次日左侧 肢体肌力完全恢复正常,左侧偏身感觉障碍 消失。
迟路相,颈动脉窦综合征。起搏与心脏。1992;6(1):50
高灌注综合征的发生及处理 ( hyper-perfusion syndrome )
• 理论上,多支血管狭窄导致长期脑低灌注,狭窄一次解 除、血运重建,易产生高灌注综合征,表现脑水肿、脑 出血 • 处理:
– 严重串联病变可能发生 ①血压控制非常重要,原则上不要超过自身基础血压 Bayliss效应:SBp 60-160mmHg, (SBp控制100-120mmHg为宜) ②激素:地塞米松 10mg iv. ③利尿剂:速尿 10-20mg iv. – 前、后循环病变不易发生 颈动脉支架植入,血压多表现为下降 甚至还需升血压治疗,但血压也应控制 SBp 100-120mmHg
• 置入左颈内A支架、椎A颅内支架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重庆市介入脑血管病研究所 2004年6月16日
DSA术前所见
双支架置入后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重庆市介入脑血管病研究所
2004年6月16日
病例3
• 患者,陈某,男,74岁。脑梗塞 • DSA结果:左颈内A膨大后局限性狭窄; 左椎A开口局限性狭窄。 • 置入颈内A支架及椎A支架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 药物治疗差(refractory to medicine) • 严重的串联病变(tandem lesion) • 外科手术不能处理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重庆市介入脑血管病研究所 2004年6月16日
颈 内 动 脉 支 架 与 缺 血性 脑血管病当前的药物治疗
• 椎动脉起始部 ostial 75%


颈部 cervical
5%
颅内 10% intracranial
基底动脉起始部 、PICA分叉处
• 锁骨下动脉
锁骨下盗血综合征
颈动脉支架(carotid artery stenting, CAS )
• 颈动脉窦反应(carotid sinus reaction, CSR) defined as: asystole ≥ 3 second hypotensio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 90mmHg • 我们认为:
• 万成贵,男性,临床诊断:脑梗塞、TIA 造影所见:右侧颈内动脉起始处偏心性 狭窄,右侧椎动脉闭塞,左侧椎动脉局 限性狭窄。行右颈内、左椎动脉支架置 入。
治疗后
病例9
• 患者,张某,男,58岁,间歇性跛行; • DSA检查所见:右髂A局限性狭窄; • 置入Wallstent支架。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重庆市介入脑血管病研究所
– 栓塞性:支架可防止TIA发作和再次 栓塞发生
– 动力性:支架可血运重建 (revascularization)改善脑灌注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重庆市介入脑血管病研究所 2004年6月16日
多处血管病变支架成形术的必要性
• 患者易发生TIA、脑梗塞
• 长期低灌注
高卒中危险性
易发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置入左侧颈内支架前后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重庆市介入脑血管病研究所
2004年6月16日
病例6
• 患者,蒋某,男57岁,多发性腔梗、椎基底动 脉供血不足; • DSA检查所见: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与右侧椎 动脉起始段狭窄,左侧椎动脉变细; • 第一次手术于右侧颈内动脉、双侧椎动脉起始 处置入三个支架;
右侧椎A开口处及中段局限性狭窄,左侧椎A
先天发育变细并多处狭窄;
• 置入右颈内A支架。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重庆市介入脑血管病研究所
2004年6月16日
DSA所见
支架置入前后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重庆市介入脑血管病研究所
2004年6月16日
支架置入前后
支架置入前
支架置入后
• 龙义国,男性,67岁,临床诊断:脑梗 塞。DSA检查所见:左颈内动脉起始段 狭窄。右头臂干开口处狭窄。行左颈内 动脉支架植入术。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重庆市介入脑血管病研究所 2004年6月16日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重庆市介入脑血管病研究所
2004年6月16日
手 术 操 作 过 程 并 发 症
• 血压下降 多巴胺、阿拉明 • 血管痉挛 罂粟碱:30 mg iv.
• 心动过缓、窦性停搏、
心脏骤停 阿托品 临时心脏起搏 心脏按压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重庆市介入脑血管病研究所
2004年6月16日
DSA术前所见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重庆市介入脑血管病研究所
2004年6月16日
双支架置入后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重庆市介入脑血管病研究所
2004年6月16日
病例4
• 患者,王某,男,58岁,脑梗塞。
• DSA检查显示:右侧颈内A起始处局限 性狭窄伴内膜病变,左侧锁骨下A局限 性狭窄 • 于两处病变处置入双支架。
• 颈动脉手术模拟演示
前循环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
• 颈内动脉起始部
岩段
海绵窦段
虹吸段
• 大脑中动脉主干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重庆市介入脑血管病研究所
2004年6月16日
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
• 缺血性脑血管病占脑卒中的75-90% • 1997年新发病例300万。 • 脑血管病连续5年为我国第二位死亡 原因,其中多数为ICVD。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重庆市介入脑血管病研究所
2004年6月16日
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病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