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复习巩固练习七
安徽省界首市界首中学度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课时强化作业7 文言文分析综合(二)(含解析)不分版本
![安徽省界首市界首中学度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课时强化作业7 文言文分析综合(二)(含解析)不分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6bbd4879d0d233d4b04e691f.png)
安徽省界首市界首中学度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强化作业7 文言文分析综合(二)(含解析)不分版本课时强化作业七文言文分析综合(二)一、(XXXX届广东雷州市白沙中学摸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贞观四年,突厥颉利为李靖所.击败,其部落多来归降。
诏议安边之策。
中书令温彦博议:“请于河南处之,得为捍蔽,又不离其土俗,因抚之,一那么实空虚之地,二那么示无猜之心。
〞太宗从之。
秘书监魏徵曰:“匈奴自古至今,未有如斯破败,此是上天剿绝。
陛下以其为降,不之诛,即宜遣发河北,居其旧土。
陛下以.内地居之,且.今降者几至十万,数年之后,滋息过倍,居我肘腋,将为后患,尤不可处以河南也。
〞温彦博曰:“天子之.于万物也,有归我者那么必养之。
今突厥破除,余落归附,陛下弃而不纳,非天子之道,臣愚亦谓不可,宜处之河南。
〞魏徵曰:“晋代有魏时,胡部落分居近郡,江统劝逐出塞外,武帝不听其言,数年之后,遂倾漉、洛,前车之鉴也。
陛下必用彦博言,遣居河南,所谓养虎自遗患也。
〞彦博又曰:“臣闻圣人之道,无所不通。
突厥余魂,以.命归我,收居内地,教以礼法,选其酋首,遣居宿卫,畏威怀德,何患之.有?〞又曰:“隋文帝劳兵马费仓库树立可汗令复其国后孤恩失信围炀帝于雁门。
今陛下仁厚,从其所.欲,河南、河北,任情居住,各有酋长,不相统属,力散势分,安能为害?〞给事中杜楚客进曰:“北狄人面兽心,难以德怀,易以威服。
今令其部落散处河南,逼近中华,久必为患。
至如雁门之役,虽是突厥背恩,自由隋主无道。
中国以之丧乱,岂得云兴复亡国以致此祸?夷不乱华,前哲明训,存亡继绝,列圣通规。
臣恐事不师古,难以长久。
〞太宗嘉其言,方务怀柔,未之有也。
卒用彦博策,自幽州至灵州,置顺、佑、化、长四州都督府以处之,其人居长安者且.万家。
(《贞观政要·安边》,有删改) 1.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突厥颉利为李靖所.击败②今陛下仁厚,从其所.欲B.①且.今降者几至十万②其人居长安者且.万家C.①陛下以.内地居之②突厥余魂,以.命归我D.①天子之.于万物也②何患之.有解析:此题中,A项,助词,与“所〞构成“为……所〞,表被动/助词,与后面的动词构成所字结构。
高考语文文言文临考突破7 Word版含答案.doc
![高考语文文言文临考突破7 Word版含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c8c3ac0d58fb770bf78a55b3.png)
文言文复习题测试7(六)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蒙春季卷)徐九思,贵溪人,嘉靖中,授句容知县,始视事..,恂恂若不能,俄有吏袖空牒窃印者,九思摘其奸,论如法。
郡吏为叩头请,不许,于是人人惴恐..。
为治,于单赤①务加思,而御豪猾特严。
讼者,扶不过十。
诸所催科②,预为之期,逾期令里老逮之而已,隶莫敢至乡落。
县东西通衢七十里,尘土积三尺,雨雪..便之。
朝廷数..,泥没股,九思节公费,甓以石,行旅遣中贵③醮神三茅山,县民苦供应。
九思搜故牒,有盐引④金久贮于府者,请以.给赏,民无所扰。
岁侵,谷涌贵。
巡抚发仓谷数百石,使平玠粜而.偿直于官。
九思曰:“彼籴者,皆豪也。
贫民虽平玠不能籴。
”乃以时玠粜其半,还直于官:而以余谷煮粥食饿者。
谷多,则使称力分负以去,其山谷远者,则就旁富人谷,而官为偿之,全活..甚众。
积九载,迁工部主事,历郎中,治张秋河道。
漕河与盐河近而不相接,漕水溢则泛滥为田患。
九思议筑减水桥于沙湾,俾二水相通,漕水溢,则有所泄以入海,而不侵田,少则有所限而不至于涸。
工成,遂为水利。
[注] ①单赤:孤苦无依的平民。
②催科:催收租税。
③中贵:有权势的太监。
④盐引:商人运销官盐的凭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视事..,恂恂若不能。
视事:官吏到职开始工作。
B.不许,于是人人惴恐..。
惴恐:恐惧。
C.尘土积三尺,雨雪..,泥没股。
雨雪:下雪。
D.瓷以石,行旅..便之。
行旅:行走旅游。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是( )A.俄有吏袖.空牒窃印者 B.而以余谷煮粥食.饿者C.其山谷远者,则就旁.富人谷 D.而官为偿之,全活..甚众4.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隶莫敢至乡落——衙役中没有谁敢到乡村中去B.贫民虽平玠不能籴——贫苦民众即使是平玠也不能买进C.乃以时玠粜其半,还直于官——于是按时玠卖出其中一半,把钱交入官府D.谷多,则使称力分负以去——稻谷多,就让民众据自己体力分取背走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徐九思为民谋利的一组是( )①九思摘其奸,论如法②逾期令里老逮之而已③有盐引金久贮于府者,请以给赏④巡抚发仓谷数百石⑤乃以时玠粜其半,还直于官⑥少则有所限而不至于涸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③⑤⑥ D.②④⑤33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徐九思吏治严明,坚决处罚违纪官吏,尽管郡中上司求情也不赦免。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文言文阅读)好题练习(附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文言文阅读)好题练习(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b6ee94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a7.png)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文言文阅读)好题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贞观六年,文武官请封禅,上曰:“卿辈皆以封禅为帝王盛事,朕意不然。
若天下义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何伤乎!且事天扫地而祭,何必登泰山之巅,然后可以展其诚敬乎!”群臣请之不已,上欲从之,魏征独以为不可。
上曰:“公不欲朕封禅,以社稷..未安邪?”曰:“安矣。
”“四夷..未服邪?”曰:“服矣。
”“然则何为不可封禅?”对曰:“陛下虽有此数者,然今户口未复,仓廪尚虚,且远夷君长,皆当扈从,此乃引戎狄入内且示以虚弱也。
况赏赍不赀,未厌远人之望;给复连年,不偿百姓之劳。
崇虚名而受实害,陛下将焉用之!”会河南、北数州大水,事遂寝。
十二月,癸丑..,帝与侍臣论安危之本。
中书令温彦博曰:“伏愿陛下常如贞观初,则善矣。
”帝曰:“朕比来怠于为政乎?”魏征曰:“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帝拊掌大笑曰:“诚有是事。
”辛未,帝亲录系囚,见应死者,闵之,纵使归家,期以来秋来就死。
仍敕天下死囚,皆纵遣,使至期来诣京师..。
贞观七年,所纵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无人督帅,皆如期自诣朝堂,无一人亡匿者,上皆赦之。
是岁,公卿以下复请封禅者前后相属,上谕以“旧有气疾,恐登高增剧,公等勿复言”。
贞观十四年,陈仓折冲都尉鲁宁坐事系狱,自恃高班,谩骂陈仓尉刘仁轨,仁轨杖杀之。
上怒,命追至长安面诘之。
仁轨曰:“鲁宁对臣百姓辱臣如此,臣实忿而杀之。
”征曰:“陛下知隋所以亡乎?百姓强而陵官吏,如鲁宁之比是也。
”上悦,擢仁轨为栎阳丞。
上将幸同州校猎,仁轨上言:“今秋大稔,民收获者才一二,使之供承猎事,治道葺桥,动费一二万功,实妨农事。
愿少停銮舆旬日,俟其毕务,则公私俱济。
”上赐玺书嘉纳之,寻迁新安令。
(节选自《资治通鉴ꞏ唐纪》)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B.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C.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D.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神,两者是农业社会最重要的根基,后借指国家。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短文断句强化练习(共10组,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短文断句强化练习(共10组,附参考答案和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1d15f66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87.png)
高考语文文言短文断句强化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1.(韩)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于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2.孙吴奄有江左亢衡中州固本于策权之雄略然一时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者真所谓社稷心膂与国为存亡之臣也自古将帅未尝不矜能自贤疾胜己者此诸贤则不然孙权初掌事肃欲北还瑜止之而荐之于权曰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后瑜临终与权笺曰鲁肃忠烈临事不苟若以代瑜死不朽矣肃遂代瑜典兵吕蒙为寻阳令肃见之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蒙遂亦代肃蒙在陆口称疾还权问谁可代者蒙曰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无复是过也逊遂代蒙四人相继居西边三四十年为威名将曹操刘备关羽皆为所挫虽更相汲引而孙权委心所之吴之所以为吴非偶然也(二)1.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不得见也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傲爵禄者固轻其主其主傲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傲爵禄吾庸敢傲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见天下闻之皆曰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2.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苟有所长必有所短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加以情有爱憎趣有异同假使圣如伊周贤如墨杨求诸物议孰免讥嫌昔子贡问于孔子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盖以君子小人意必相反其在小人之恶君子亦如君子之恶小人将察其情在审其听听君子则小人道废听小人则君子道消(三)1.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2.勃海鲍宣妻者桓氏之女也字少君宣尝就少君父学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宣不悦谓妻曰少君生富骄习美饰而吾实贫贱不敢当礼妻曰大人以先生修德守约故使贱妾侍执巾栉即奉承君子唯命是从宣笑曰能如是是吾志也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着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拜姑礼毕提瓮出汲修行妇道乡邦称之(四)1.景公问晏子曰国何患晏子对曰患夫社鼠公曰何谓也对曰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往托焉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会故也夫国亦有社鼠人主左右是也内则蔽善恶于君上外则卖权重于百姓不诛之则为乱诛之则为人主所案据腹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2.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以赈贫穷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五)1.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玄龄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2.(唐)德宗问陆贽以当今切务贽以乡日致乱由上下之情不通劝上接下从谏乃上疏其略曰臣谓当今急务在于审察群情若群情之所甚欲者陛下先行之所甚恶者陛下先去之欲恶与天下同而天下不归者自古及今未之有也夫理乱之本系于人心况乎当变故动摇之时在危难向背之际人之所归则植人之所去则倾陛下安可不审察群情同其欲恶使亿兆归趣以靖邦家乎此诚当今之所急也(六)1.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2.(陈)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七)1.(唐)太宗问魏徵观近古帝王有传位十代者有一代两代者亦有身得身失者朕所以常怀忧惧或恐抚养生民不得其所或恐心生骄逸喜怒过度然不自知卿可为朕言之当以为楷则徵对曰嗜欲喜怒之情贤愚皆同贤者能节之不使过度愚者纵之多至失所伏愿陛下常能自制以保克终之美则万代永赖2.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阳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之令诘其官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服其量(八)1.甘戊使于齐渡大河船人曰河水间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长谨愿敦厚可事主不施用兵骐骥騄駬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干将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子亦不如戊矣2.吕僧珍在任平心率下不私亲戚从父兄子先以贩葱为业僧珍既至乃弃业欲求州官僧珍曰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汝等自有常分岂可妄求叨越但当速反葱肆耳僧珍旧宅在市北前有督邮廨乡人咸劝徒廨以益其宅僧珍怒曰督邮官廨也置立以来便在此地岂可徙之益吾私宅姊适于氏住在市西小屋临路与列肆杂处僧珍常导从卤簿到其宅不以为耻(九)1.王帝第五子元杰也尝作假山召僚属置酒众皆褒美坦独俯首王强使视之坦曰但见血山安得假山王惊问故坦曰坦在田舍时见州县督税上下相急父子兄弟鞭笞苦楚血流满身此假山皆民租所出非血山而何时帝亦为假山未成闻之亟毁焉2.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于是受命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十)1.狄梁公与娄师德同为相狄公排斥师德非一日则天问狄公曰朕大用卿卿知所自乎对曰臣以文章直道进身非碌碌因人成事则天久之曰朕比不知卿卿之遭遇实师德之力因命左右取筐箧得十许通荐表以赐梁公梁公阅之恐惧引咎则天不责出于外曰吾不意为娄公所涵而娄公未尝有矜色2.(杨)震少好学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附:参考答案(一)1.(韩)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高考语文复习题:考点集训七文言文阅读 Word版含答案 (2)
![高考语文复习题:考点集训七文言文阅读 Word版含答案 (2)](https://img.taocdn.com/s3/m/a685613ea6c30c2259019edd.png)
考点集训七文言文阅读(二)(时间:120分钟满分:126分)(36分)一、(2015·江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8分)欧阳伯和墓志铭张耒君欧阳氏,讳发,字伯和,庐陵人,太子少师文忠公讳修之长子也。
为人纯实不欺.,内外如一,淡薄无嗜好,而笃志好礼,刻苦于学。
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
是时文忠公已贵,君年十有五,师事瑗,恂恂惟谨,又尽能传授古乐钟律之说。
既长,益学问,不治.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
其学不务为抄掠应目前,必刮剖根本见终始,论次使族分部列,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也。
呜乎!其志亦大矣。
然其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申.其意,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
而君之死也,今眉山苏公子瞻哭之,以为君得文忠之学,汉伯喈、晋茂先之徒也。
君为殿中丞时,曹太后崩,诏定皇曾孙服制。
礼官陈公襄疑未决,方赴临,召君问.其制,君从容为言,襄即奏用之。
是时,方下司天监讨论古占书是否同异,折中为天文书,久未就,而襄方总监事,即荐君刊修。
君为推考是非,取舍比次,书成,诏藏太史局。
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
其著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其未成者尚数十篇。
夫人吴氏,故丞相正宪公充之女,封寿安县君。
男一人,曰宪,滑州韦城县主簿。
女七人。
元祐四年十一月甲子,葬君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之兆,而宪来求铭。
(选自《张耒集》,有删节)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人纯实不欺.欺:欺骗。
B.不治.科举文词治:研究。
C.要必申.其意申:施展。
D.召君问.其制问:询问。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欧阳发学习刻苦,尊师重道。
十五岁时拜胡瑗为师,后来能够传授古乐钟律方面的学问。
B.欧阳发为人诚实,淡薄名利,爱好礼义。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7 文言文阅读(五) 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7 文言文阅读(五)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ecd3e76763231126edb1184.png)
课时作业(七)文言文阅读(五)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解析:最终杀了牙兵十六人,并非全军战士都免于丧命。
答案:C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之官而农不加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尝为舒亶所劾,及在尚书,亶以赃抵罪,独申救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现在恢复了用词赋选用士人但士人并不知道劝勉(或“并未受到鼓励”),撤销了常平之官但农民并不更加富裕。
(2)曾经被舒亶弹劾,等他任尚书时,舒亶因贪赃被治罪,李清臣独独为他辩护救他(或“为他申冤予以救助”)。
【参考译文】李清臣字邦直。
七岁就知道读书,每天读书几千字。
他家有客人从京城来,和他哥哥谈到佛寺遭火灾,李清臣在旁边插嘴说:“这就是所谓灾,可能是为害人民太甚,老天要儆戒吧?”他的哥哥惊异地说:“他一定会光大我家门户。
”治平二年,应秘阁考试,欧阳修说:“不把李清臣放在第一,就荒谬了。
”当时大雨成灾,几次出现灾异,议论此事的人归罪于濮王之议。
到朝廷对答之时,有人说:“应该用《五行传》说的‘简宗庙,水不润下’为证,一定能升任上等官职。
”李清臣说:“我不相信。
民间难道没有疾苦可以上奏的吗?善于制止天地灾异的人,不是去制止灾异本身,而是要解除百姓的疾苦而已。
2022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7)
![2022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7)](https://img.taocdn.com/s3/m/416764c0376baf1ffd4fada1.png)
2022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7)一、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桓康,北兰陵承人也。
勇果骁悍。
宋大明中,随太祖为军容。
从世祖在赣县。
泰始初,世祖起义,为郡所絷,众皆散。
康装担,一头贮穆后,一头贮文惠太子及竟陵王子良,自负置山中。
冠军府参军,除殿中将军。
桂阳事起,康弃县还都就太祖,会事平,除员外郎。
元徽五年七月六日夜,少帝①微行至领军府,帝左右人曰:“一府人皆眠,何不缘墙入。
”帝曰:“我今夕欲一处作适,待明日夜。
”康与太祖所养健儿卢荒、向黑于门间听得其语。
明夕,武陵王中兵、宁朔将军,常卫左右。
太祖诛黄回,回时将为南兖州,部曲数千,欲收,恐为乱。
召入东府,停外斋,使康将数十人数回罪,然后杀之。
回初与屯骑校尉王宜与同石头之谋,太祖隐其事,犹以重兵付回而配以腹心。
宜与拳捷,善舞刀楯,回尝使十余人以水交洒,不能著。
既虑宜与反己,乃先撤其军将,宜与不与,回发怒不从处分,擅斩之。
诸将因此白太祖,以回握强兵,必遂反覆。
康请独往刺之,太祖曰:“卿等何疑甚,彼无能为也。
”及回被召上车,爱妾见赤光冠其头至足,苦捉留,回不肯止。
时人为之语曰:“欲侜张②,问桓康。
”太祖谓康曰:“卿随我日久,未得方伯,亦当未解我意,政欲与卿先共灭虏耳。
”虏动,遣康行,假节。
寻进冠军将军。
三年春,于淮阳与虏战,大破之,进兵攻陷虏樊谐城。
太祖喜,敕康迎淮北义民,不克。
明年,以康为持节,督青冀二州诸军事,青冀二州刺史,冠军如故。
世祖即位,转骁骑将军,复前军郡。
其年,卒。
诏曰:“康昔预南勋,义兼常怀,倍深恻怆。
凶事所须,厚加料理。
”年五十七。
(节选自《南齐书·桓康传》)【注】①少帝:指南朝宋后废帝刘昱。
②侜张:欺骗;欺诳。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所经村邑/恣行暴害江南/人畏之/以其名怖/小儿画其形以辟/疟无不立愈B.所经村邑/恣行暴害/江南人畏之/以其名怖小儿/画其形以辟疟/无不立愈C.所经村邑/恣行暴害江南/人畏之以其名/怖小儿/画其形以辟疟/无不立愈D.所经村邑/恣行暴害/江南人畏之/以其名怖/小儿画其形以辟/疟无不立愈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员外郎,官名,原指设于正额以外之郎官;晋以后称指员外散骑侍郎,属皇帝近侍官。
【文言文阅读复习宝典】专题07 实词(七)(基础知识)-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复习宝典】专题07 实词(七)(基础知识)-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3efc0995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3f.png)
高考120个常见实词学习运用百宝箱7实词知识积累73.适【词义分析】《说文解字》的解释是:疾也。
从辵声。
意思是疾速。
我们来看一下“适”的词义引申脉络: 由适本义往、到,引申女子到男家即出嫁,由父母决定,毫无自主权,故引申出“顺从”之义,并进一步引申出“适应”“舒适”“恰好”等义。
【链接课本】①到……去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②出嫁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孔雀东南飞》)③顺从,适合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孔雀东南飞》)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④舒适,满足,享用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黄州快哉亭记》)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前赤壁赋》)⑤恰好而适类于予(柳宗元《愚溪诗序》)⑥刚才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孔雀东南飞》)⑦(zhé)通“谪”,流放,贬职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涉世家》)【相关成语】无所适从:适:往;从:跟随。
形容做事没有目标,无头绪。
适得其反:适:正,恰好。
恰恰得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
其他如;削足适履适可而止适逢其时无所适从【速记故事】苏辙自乡适(到……去)临安见兄,路遇一女子,此女始适(出嫁)还家门,按乡俗避之。
后于临安,兄怪其未允而至,辙日:“处分适(依照)兄意,吾已来矣,心安之。
”兄邀其赴赤壁游,观美色,叹曰:“此等美色,吾与子共适( 享受)。
”【高考速递】此乃盖滞于所见,不知适变适:适时,顺应而珪适卒,年五十七适:恰巧,正好【真题演练】1.(2021秋·黑龙江哈尔滨·高三哈尔滨三中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聊.乘化以归尽(姑且);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远);生生所资.,未见其数(凭借);前已降及物故..(去世);而控.于地而已矣(落下)B.而刘夙婴.疾病(缠绕);十旬休假,胜.友如云(超过);《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载);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往);门衰祚.薄,晚有儿息(福分)C.三餐而反,腹犹果然..(很饱的样子);臣以险.衅(危险);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而且);羝乳.乃得归(产子);本图宦达,不矜.名节(自夸)D.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效仿);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且相如素.贱人(本来);皆为陛下所成就..(提拔);策.扶老以流憩(拄着)【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高中语文2023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方法+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2023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方法+练习)(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bdf13f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86.png)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注意:补出的省略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桃源中人)一见到捕鱼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2.增补原文省略的谓语。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士气最盛,第二次(击鼓)士气会衰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就会竭尽。
3.增补原文省略的宾语。
君与具来。
您和(他)一起来。
4.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
不治将益深。
(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二、删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1.发语词“夫”等不译。
(例句加粗字)夫战,勇气也。
战斗,靠的是勇气。
2.倒装句标志“之”等不译。
(例句加粗字)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3.无意义的语气助词等不译。
(例句加粗字)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三、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
1.前置谓语后移的。
甚矣!汝之不惠。
你真是太不聪明了!(汝甚不惠!)2.后置定语前移。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能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大臣、官吏和人民,受到上等赏赐。
(能面刺寡人之过之群臣吏民,受上赏。
)3.前置宾语后移。
何以战?凭什么战斗?(以何战?)4.介宾短语前移。
还自扬州。
从扬州回来。
(自扬州还。
)四、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1.人名、地名、年号等进行保留。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
2.古今同义的字进行保留,多为名词。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皮都不存在了,毛要附着在哪里呢?五、扩就是扩展,一般古代汉语中一个字就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词,往往需要对每个字所表达的意思进行扩展。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文言文重点字词解析练习(共四道2023高考真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文言文重点字词解析练习(共四道2023高考真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a513cdd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ea.png)
高考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解析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2)纭至邑,不复他察,第以所闻荐之。
二、2023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昔者晋公子重耳出亡,过于曹,曹君袒裼而观之。
釐负羁与叔瞻侍于前。
叔瞻谓曹君曰:“臣观晋公子,非常人也。
君遇之无礼彼若有时反国而起兵即恐为曹伤君不如杀之。
”曹君弗听。
釐负羁归而不乐,其妻问之曰:“公从外来而有不乐之色,何也?”负羁曰:“吾闻之,有福不及,祸来连我。
今日吾君召晋公子,其遇之无礼。
我与在前,吾是以不乐。
”其妻曰:“吾观晋公子,万乘之主也;其左右从者,万乘之相也。
今穷而出亡过于曹,曹遇之无礼。
此若反国,必诛无礼,则曹其首也。
子奚不先自贰焉。
”负羁曰:“诺。
”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加璧其上,夜令人遗公子。
公子见使者,再拜,受其餐而辞其璧。
公子自曹入楚,自楚入秦。
入秦三年,秦穆公召群臣而谋曰:“昔者晋献公与寡人交,诸候莫弗闻。
献公不幸离群臣,出入十年矣。
嗣子不善,吾恐此将令其宗庙不祓除而社稷不血食也。
如是弗定,则非与人交之道。
吾欲辅重耳而入之晋,何如?”群臣皆曰:“善。
”公因起卒,革车五百乘,畴骑二千,步卒五万,辅重耳入之于晋,立为晋君。
重耳即位三年,举兵而伐曹矣。
因令人告曹君曰:“悬叔瞻而出之,我且杀而以为大戮。
”又令人告釐负羁曰:“军旅薄城,吾知子不违也。
其表子之闾,寡人将以为令,令军勿敢犯。
”曹人闻之,率其亲戚而保釐负羁之闾者七百馀家。
此礼之所用也。
故曹,小国也,而迫于晋、楚之间,其君之危犹累卵也,而以无礼莅之,此所以绝世也。
(节选自《韩非子·十过》)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圈出正确答案的标号,每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
(3 分)君遇之A无礼B彼若有时C反D国E而起兵F即恐为曹伤G君H不如杀之。
11.下列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穷,指困窘、困厄。
与《送东阳马生序》中“穷冬烈风”的穷”意思相同。
高考语文复习题:考点集训七文言文阅读 Word版含答案
![高考语文复习题:考点集训七文言文阅读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10625cddccda38376baf6a.png)
考点集训七文言文阅读(一)(时间:120分钟满分:122分)(78分)古今异义词——确认,拆分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商君者,名鞅,姓公孙氏。
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
语数日不厌。
以卫鞅为左庶子,卒定变法之令。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
(有删改) (1)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
(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3)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南越王尉陀)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指陆贾)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踦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
备战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项综合练及答案
![备战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项综合练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8369256529647d26285232.png)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论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间的许多对话,如《先进》篇:子路问:“闻斯①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②,故退之。
”注释:①斯:就。
②兼人:勇于作为。
请简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并说明短文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答案】概述:孔子对子路和冉有同样的问题,给出了不同答案(一个是听到不能马上去做,要询问父兄;一个是听到就去做),通过回答公西华解释了原因(二人性格进退有别)。
(括号里的内容可有可无)思想: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
【解析】【分析】此题要求概括回答的内容,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用自己的话作答,同一问题,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做出不同的回答,体现的因材施教的思想。
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回答不同自然有原因的。
关于合于义理的事,孔子三次回答不同:要求子路要向父亲兄长请教,因为子路胆大,需要约束。
主张冉立刻做到,因为冉求做事易退缩,需要鼓励。
通过孔子向公西华做出的解释,考生明白了为何同样的事不同的人问会有不同回答。
而孔子的回答恰恰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
故答案为:概述:孔子对子路和冉有同样的问题,给出了不同答案(一个是听到不能马上去做,要询问父兄;一个是听到就去做),通过回答公西华解释了原因(二人性格进退有别)。
(括号里的内容可有可无)思想: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理解能力与概括能力,作答的关键是理解文本内容。
题有两问,属于递进关系,第一问的答案是作答第二问的基础。
作答第一问关键是在于对材料的理解,材料主要是孔子对两个学生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回答,对于子路,孔子要求他不要冒进,对于冉求则鼓励他不要退缩。
据此进行概括即可。
第二问在第一问的基础上再结合公西华和孔子的对话,可知孔子是针对不同的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此可以概括为“因材施教”。
新高考新教材广西专版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任务突破练17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新高考新教材广西专版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任务突破练17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https://img.taocdn.com/s3/m/7aa58e69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be.png)
任务突破练十七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先解释加框文字的含义,再完成1~5题。
(20分)刘仁恭求救于( )河东,前后百余辈( )。
李克用恨仁恭返覆,竟未之许。
其子存勖谏曰:“今天下之势,归朱温者什七八,自河以北,能为温患者,独我与幽、沧耳( )。
今幽、沧为温所困,我不与之( )并力拒之( ),非我之( )利也。
夫为( )天下者不顾小怨,且彼尝困我而( )我救其急,以( )德怀之,乃( )一举而名实附也。
此乃( )吾复振之时,不可失也。
”克用以为然( ),乃( )许仁恭和。
二年春,晋王病笃。
命其弟克宁,监军张承业,大将李存璋、吴珙,掌书记卢质立其子晋州刺史存勖为嗣.,曰:“此子志气远大,必能成吾事,尔曹( )善教导之。
”又谓克宁等曰:“以亚子累汝。
”言终而卒。
将吏欲谒见存勖,存勖方哀哭,久未出。
张承业入谓存勖曰:“大孝在不坠基业,多哭何为( )?”因扶存勖出,袭位为河东节度使...、晋王。
五月辛未..朔,晋王伏兵三垂冈下。
诘旦,大雾,进兵直抵夹寨。
梁军无斥候,不意晋兵之至,将士尚未起,军中惊扰。
晋王命周德威、李嗣源分兵为二道,填堑烧寨,鼓噪而( )入。
梁兵大溃,南走。
失亡将校士卒以万计,委弃资粮器械山积。
(梁)帝闻夹寨不守,大惊,既而叹曰:“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 )不亡矣!”晋王归晋阳,休兵行赏,以周德威为振武节度使、同平章事。
命州县举贤才,黜贪残,宽租赋,抚孤穷,伸冤滥,禁奸盗,境内大治。
晋王劳军于魏县,因帅百余骑循河而上,觇刘寻阝营。
会天阴晦寻阝伏兵五千于河曲丛林间鼓噪而出围王数重王跃马大呼帅骑驰突所向披靡会李存审救兵至,乃( )得免。
王顾谓从骑曰:“几为( )虏嗤。
”皆曰:“适( )足使敌人见大王之英武耳。
”同光元年,晋王筑坛.于魏州,即皇帝位,国号大唐。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后唐灭梁》,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会天阴晦/寻阝伏兵五千于河曲丛林间/鼓噪而出/围王数重/王跃马大呼/帅骑驰突/所向披靡/B.会天阴晦/寻阝伏兵五千于河曲/丛林间鼓噪而出/围王数重/王跃马大呼帅骑/驰突所向披靡/C.会天阴晦/寻阝伏兵五千于河曲/丛林间鼓噪而出/围王数重/王跃马大呼/帅骑驰突/所向披靡/D.会天阴晦/寻阝伏兵五千于河曲丛林间/鼓噪而出/围王数重/王跃马大呼帅骑/驰突所向披靡/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嗣,指诸侯传位给嫡长子,有接续、继承的意思,后也指家族继承人。
高三语文巩固练习_文言知识梳理
![高三语文巩固练习_文言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e3724abe2e3f5727a4e96233.png)
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于休烈,河南人也。
至性贞悫,机鉴敏悟。
自幼好学,善属文。
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
转比部员外郎,郎中。
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
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
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曰:“君举必书,良史也。
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曰:“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
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
休烈奏曰:“《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
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
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
”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
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
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体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
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
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
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
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
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
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
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
儒者之荣,少有其比。
(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幼好学,善属文属文:撰写文章。
B.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践祚:帝王即位。
C.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励精:专心致志。
D.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荡覆:动荡倾覆。
2、对下面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巩固练习七
1、下面各句没有通假字的是()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B虽有槁暴
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写出上面的通假字并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各句没有古今异义的是()
A河内凶B蟹六跪而二螯
C蚓无爪牙之利D则移其民于河东
写出上面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各句词类活用不一样的是()
A填然鼓之B非能水也C顺流而东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解释上面的词类活用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各句词类活用不一样的是()
A有泉侧出B秦军汜南C下饮黄泉D箕踞以骂曰
解释上面的词类活用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各句词类活用不一样的是()
A其曲中规B谨庠序之教C常在于险远D群贤毕至
解释上面的词类活用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就砺则利指金属的刀类
B.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词动词,游泳
D.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已学问渊博
7、翻译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吾尝终日而.思矣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
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1).对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渐之滫渐:渐渐
B.形乎动静形:体现
C.游必就士就:接近
D.端而言蠕蠕:微动
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教使之然.也輮使之然.也
不扶而.直蟹六跪而.二螯
A.两个“然”字相同,两个“而”字不同
B.两个“然”字相同,两个“而”字也相同
C.两个“然”字不同,两个“而”字相同
D.两个“然”字不同,两个“而”字也不同
3).对“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喻人本性无善无恶,惟在教育与学习,论证学习与教育的重要性。
B.喻人善恶无常,惟在学习,论证教育的重要性。
C.喻人是可塑的,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D.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同义,强调学习环境与内容的重要。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译文:
(2)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译文:
(3)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