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第一章 早期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合集下载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一,人格: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人格的基本特性:人格的整体性:指人格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不是孤立的,都与其他方面密切联系。

①人格的稳定性:指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具有跨时间的连续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

②人格的复杂性:指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物种,任何一个人都是一个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

(这种一点都不专业的感觉是什么鬼……orz)③人格的独特性:指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第二章人格研究与评测一,人格研究方法:个案研究(寻求研究深度) 相关研究(寻求研究广度) 实验研究(寻求因果关系)二,人格测评:测评资料的类型:自我报告资料(S-data),观察者报告资料(O—data),测验资料(T-data),生活史资料(L—data)获取S-data的途径:(1)访谈,(2)由个体定期记录和汇报所发生的事件,(3)人格问卷,(4)投射测验人格问卷是最常用的方法。

问卷可以是非结构化的开放式问卷,也可以是结构化的问卷。

结构式问卷比开放式问卷使用的更多,它的反应选项是给定的,常见的形式还有多点评定。

投射测验是向被试提供一些没有组织的刺激,让被试在不受限制的情境中自由的表现他的反应。

投射测验的特点:(1)刺激材料没有明确的结构和固定的意义,被试有广泛自由的反应方式。

(2)测量目标具有隐蔽性,被试不知道他的反应如何解释,减少了伪装的可能.第三章特质理论一,奥尔波特的个体心理学1,人格结构:共同特质特质个人特质(首要特质,核心特质,次要特质)特质:是一种神经-心理结构,它可以使一个人对多项外在和内在刺激在机能上等值.共同特质:指的是同一文化形态下的群体具有的特质,它是在共同的生活方式下形成的,并普遍的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个人特质:为个人所独有,代表个人的行为倾向,只有个人特质才是真实的特质,共同特质只是为了测定复杂的人格特质而抽取出来的概念。

首要特质:是个体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人格特质,最能代表人格的特点,在个人人格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

第一章学习策略的理论

第一章学习策略的理论

第一章:学习策略的理论第一节学习原理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用S-R来表示,又称联结主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桑代克、华生、斯金纳等。

这里主要介绍桑代克和斯金纳的理论。

㈠桑代克的学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依据用动物所作的实验,提出了自己的学习理论。

最著名的实验是用猫作的迷箱实验。

一只饥饿的猫被关进一个迷箱里,箱外放有食物,作为猫逃出迷箱的奖赏。

开始时,饥饿的猫在箱子里乱抓乱跳,偶然地碰到了箱子的门闩装置,便得以逃脱,吃到食物。

当第二次、第三次……将猫放进箱子里,猫触碰门闩装置并逃出箱外所需的时间越来越少。

最后经过24次的练习,猫似乎学会了如何逃出箱子的办法,不再乱抓乱碰。

猫学会了门闩装置与逃出箱外吃到食物之间的“联结”。

通过这个实验,桑代克认为,学习就是通过“试误”建立起情境和反应之间的联结。

学习是一个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即联结,心即人的联结系统”。

“从26个字母到科学或哲学,其本身都是联结造成的”,“人之所以善于学习,就是因为他形成了许多联结”。

根据这些认识,桑代克提出了三条学习律:⒈准备律在实验中,为了保证猫产生学习行为,必须让它处于饥饿状态,如果猫吃得很饱,就会在迷箱里睡觉。

学习首先必须解决动机问题,人类学习也是如此。

联结的加强和削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调节。

当任何传导单位准备传导时,给予传导就引起满意;当任何传导单位不准备传导时,勉强要它传导就引起烦恼。

⒉效果律为了保证学习的发生,除了要让猫处于饥饿状态,解决动机外,食物是必需的。

得到食物是一种奖赏。

一个联结形成时,伴随着令机体满意的情况时,该联结得到增强;反之伴随着烦恼的情况下,该联结受到削弱。

⒊练习律包括应用律和失用律。

一个联结形成以后若加以应用,这个联结就得以增强(应用律);反之,如不应用,这个联结就会减弱(失用律),强调练习的重复次数要多,而间隔的时间要短。

医学心理学知识点大全

医学心理学知识点大全

医学心理学知识点大全第一章绪论医学心理学:是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学科,这门学科是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研究心理因素在人类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医学心理学对疾病与健康的思考:L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2.人同时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3.人与环境是密切联系的4.心理因素在人类调节和适应内外环境活动中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研究过程分六个步骤:1提出假设2选择关键变量及其检查方法3确定临床研究范式4选定研究样本5检验假设6结果的解释和发布(医学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1个案研究2相关研究3实验研究第二章心理学基础心理现象分类: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两类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情绪的功能:1情绪的适应功能2.情绪的动机功能3心理活动的组织功能4情绪的信号功能认知情感意志三者之间的关系:意志过程和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共同构成了人的心理过程,认知是基础,情感是动力,意志是保证,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方面认知过程是意志过程的前提和基础,认知协助意志确定目的,制定计划,采取克服困难的合理方法,而情绪对意志具有动力作用,表现为情绪情感既能激发又能阻碍人的意志行动,另一方面意志过程又可以推动认识活动的不断深入,同时意志对情绪情感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1意志具有明确的目的性2意志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3意志是以随意活动为基础的意志的品质:1自觉性2果断性3.坚韧性4自制性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使每个人在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风格人格心理结构:1人格倾向性2人格心理特征3自我调节系统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1先天遗传因素2社会生活环境(社会生活环境和实践活动是人格发展的决定因素)3.教育马斯洛的需要层次: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力动机冲突:1双趋冲突2双避冲突3趋避冲突4双重趋避式冲突性格与气质的关系(区别与联系):区别:1气质是生来具有的,受到先天遗传素质的影响,而性格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环境中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2气质形成早,不易变化,而性格形成晚,变化要快3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有优劣之分联系:1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形成相同的性格特征2性格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掩盖和改造气质3气质影响性格的动态方面,性格形成的速度第三章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也称心理卫生,心理健康是以积极的,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对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自然环境以及自我内环境的变化具有良好的适应功能,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我国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正常2情绪良好3人际和谐4适应环境5人格完整青少年的心理健康:1培养良好的适应能力2及时解决情绪情感问题3防止性的困扰第四章主要理论流派人的心理活动分成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潜意识:是指人的心理结构的深层,那些我们意识不到的,但却激发我们大多数的言语,情感和行为的原始冲动或本能欲望及不愉快的经历人格的结构理论: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本我(服务于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至善原则)(本我自我超我之间发生冲突时,个体就可能产生焦虑)焦虑的分型:现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道德性焦虑自我防御机制:1压抑2否认3退行4投射5反向形成6置换7合理化8认同9理智化10.升华行为学习理论(刺激-反应理论):以可观察的行为,以及主观体验、意识等心理活动和内脏活动作为主要观测元素的一种心理学流派,在对动物和人类进行的实验研究基础上,发现并提出一系列有关学习的原理和规律强化物:凡是能增强某个行为概率的刺激操作性条件反射:又叫工具性条件反射,它描述了有机体(动物或人)做出一个特定的行为反应后,导致环境发生某种变化,即发生了一个事件行为强化:一个具体的行为的发生,有一个直接结果紧随着这个行为,导致了这个具体行为在将来被加强的过程正性加强:行为结果使积极刺激增加,进而使该行为反应逐渐加强负性加强:指行为结果使消极刺激减少,进而使该行为反应逐渐加强第五章心理评估心理评估:是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的心理品质及水平所做出的鉴定心理评估的作用:1辅助诊断2疗效评价3健康鉴定(人才选拔、新职工入职)4司法鉴定(案发时行为能力、精神状况)心理评估的方法:1观察法2会谈发3调查法4心理测验法及临床评定量表心理评估的一般过程:1确定评估目的2明确评估问题与方法3了解特殊问题4结果描述与报告智力水平分级:超常115~130平常85~115边界70~85第六章心理应激应激:应激是个体面临或察觉到环境变化对机体有威胁或挑战时做出的适应性和应对性反应的过程应激系统模型的基本特征(法则)包括:1应激是多因素的系统2各因素互相影响互为因果3各因素之间动态的平衡或失衡决定个体的健康或疾病4认知因素在平衡或失衡中起关键作用5人格因素起核心作用根据系统模型,心理应激可被定义为:个体的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人格特征和心身反应等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当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系统失衡,就是心理应激根据过程模型,心理应激可被定义为:个体在应激源作用下,通过认知、应对、社会支持和个性特征等中间多因素的影响或中介,最终以心理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作用〃过程〃应激源:是引起应激的刺激,也就是应激的原因。

学习论题库

学习论题库

学习论题库绪论(名词解释)学习:指有机体因经验而发生的行为、能力及心理倾向较为持久的变化。

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疾病或药物引起的,而且也不一定表现出外显行为。

简答一成熟与学习成熟是指发展上的,解剖学上的,生理学上的变化,这些特征建立在遗传特征的基础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生长和发展的,就好象是由遗传事先预定的方案的自然展开,这些内在的发展顺序和形式是不受外部力量影响的。

如婴儿走路、说话。

对于某种学习任务,学习者的成熟水平在达到某一最低限度之前,是不可能完成的。

(双生子爬梯试验)简答二怎样更好的理解学习一有机体包括人和动物;学习是后天的,区别本能与成熟;学习包括外显学习以及潜伏学习;暂时的变化不是学习(如疲劳心情不好导致的变化);变化包括好的变化也包含坏的变化,如学到打架骂人。

二学习产生的标志:行为、能力、心理倾向的变化三学习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是相对持久的。

四学习是因练习或经验而产生的(非先天的,区别于本能与成熟)第一章早期的刺激—反应理论(名词解释)试误说:认为联结是通过反复尝试从而逐渐减少错误而建立的,没有什么认识、理解、意识的作用,因而是一个盲目的过程。

条件作用:由条件刺激取代无条件刺激,从而建立条件刺激和条件反应之间的联结。

简答一桑代克的三大主律准备律:对学习的解释必须包括某种动机原则。

这就是他所谓的准备律。

换言之,学习者是否会对某种刺激作出反应,同他是否己作好准备有关练习律:是指反应重复的次数越多,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便越牢固效果律:凡是在一定的情境内引起满意之感的动作,就会和那一情境发生联系,其结果是当这种情境再现时,这一动作就会比以前更易于再现。

反之,凡是在一定的情境内引起不适之感的动作,就会与那一情境发生分裂,其结果是当这种情境再现时,这一动作就会比以前更难于再现。

”简答二桑代克的贡献与评价贡献:1.桑代克是第一个进行动物实验的人,.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是第一个系统的教育心理学理论。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学习理论一、奥斯贝尔意义接受理论1.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条件:(1)意义学习实质:意义学习就是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之间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联系(2)意义学习的条件: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学生认知结构中具备与性知识相联系的知识准备;学生具有意义,学习的倾向。

2.接受学习的实质与技术:(1)实质: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实质是概念同化的过程(2)先行组织者二、桑代克三大学习定律1.准备率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时。

当某一次给予某一反应,准备连接时,给予连接就引起学习者的满意,反之就会引起烦恼2.练习率是指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连结,也就是刺激-反应之间的连结,练习和使用越多,就越来越得到加强,反之会变弱。

3.效果率是指如果一个动作跟随着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景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导致满意后果的行为被加强,带来烦恼的行为则被削弱或淘汰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1.学习源于观察与模仿①观察学习,社会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可以通过直接经验产生的学习②替代强化,因看到别人的行为受到强化,因而自己的相应行为倾向间接地受到社会强化的情况2.已经习得的行为未必表现出来四、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1.如果一个人做出组织所希望的行为,那么组织就与此相联系提供强化这种行为的因素,如果做出组织所不希望的行为,组织就应该给予惩罚。

据此,就让组织成员学习组织所希望的行为,并促使组织成员矫正不符合组织要求的行为2.把重点放在外形的形容词上,而不是放在需要动词,需要的满足的内部心理方面3.强调环境条件和自己,但不否认人们具有需求价值信念以及意图4.讨论的重点是先行的刺激-反应行为-行为的结果五、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频率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练习越多,习惯形成的就越迅速,马上把反应出现的次数作为解释反应的保留或淘汰的原则2.记忆力当反应频繁发生时,最先进的反应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加强。

学习论

学习论

《学习论》施良方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2007-11-17 23:19《学习论》施良方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绪论学习与学习理论第一节学习的定义行为主义:学习是指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认知学派:学习是指认知结构的改变;人本主义:学习是指自我概念的变化。

必须处理好下列几对关系:1,本能(动物性,蜘蛛织网)与学习;2,成熟(生理和心理的成熟)与学习;3,学习与成绩(学习是内部活动,能测量的只能是学习结果);4,行为的暂时变化和相对持久变化。

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疾病或药物引起的,而且也不一定表现出外显的行为。

第二节学习理论概述学习理论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对学习规律和学习条件系统阐述,它主要研究人类与动物的行为特征和认知心理过程。

第三节学习理论的哲学基础心理学最初是从哲学中分离出来的。

1,亚里士多德与经验主义:认识是由感觉开始,由个别事实上升到一般概念。

换言之,知识是建立在由经验而获得的各种基本感觉的基础上的。

没有经验便不可能有知识。

他提出联想的三个原则:邻近;相似;对比。

2,柏拉图与理性主义:所有知识都是有机体与生俱来的,学习不过是一种错觉而已。

人们只是在不能回想起心灵中已有的知识时才需要学习。

经验主义者认为,观念是感觉材料的复本;而理性主义者认为,感觉材料(直接经验只能迷惑与生俱来的观念)是往往是靠不住的,更强调知觉的组织和心理的组织。

推理被认为是获得真理的手段。

第四节学习理论的流派1,刺激-反应学习理论;2,认知学习理论;3,折中主义学习理论(认知-行为主义);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完整的人,自我实现。

“行为与学习是知觉的产物,一个人大多数的行为都是他对自己看法的结果”)“在心理学上,你的进步是踩在前人的脸上的。

”尽管各种理论强调的重点不同,但还是有大量共性的。

第五节学习理论的应用早期的学习理论是以基础研究——尤其是动物行为研究——为中心展开的。

教育心理学复习章节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复习章节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是个体由于与外界环境的互动经验而产生的行为表现或心理的持久变化。

3、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最核心的研究内容。

4、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是当前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两种基本范式。

5、几种具体的研究方法:问卷法,实验法,观察法,访谈法,微观发生法。

6、1903 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第四章1、学习:是指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变化的过程2、学习的作用:( 1 )学习是有机体与环境取得平衡的条件。

(2)学习可以影响成熟。

(3)学习能激发人脑潜能。

3、按学习主体分类:动物学习和人类学习4、加涅的学习水平分类:( 1 )信号学习。

2)刺激-反应学习。

(3)连锁学习。

4)言语联想学习。

(5)辨别学习。

(6)概念学习。

(7)规则的学习。

(8)解决问题的学习。

5、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1 )言语信息。

2)智力技能。

(3)认知策略。

4)态度。

( 5 )动作技能。

6、学习性质和形式分类:( 1 )据学习方式分为接受的和发现的。

(2)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分为机械的和有意义的。

7、学习的意识水平分类:(1)内隐学习:个体不知不觉的获得经验,并引起相应行为变化的学习。

(2)外显学习:指有意识的、需要付出心理努力并需按照规则做出反应的学习。

8、(1)外显记忆:长时记忆中能够在意识水平上加以回想和思考的知识。

(2)内隐记忆:无法在意识水平上加以回想,但不知不觉地影响着行为和思维的学习。

9、学习的相关概念:(1)终身学习。

(2)远程学习。

(3)机器学习。

(4)学习科学。

10、学习理论的发展:(1 )两种倾向学习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初步发展:行为主义学派和德国的格式塔学派。

(2)行为、认知倾向学习理论的相互吸收。

(3)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出现。

(4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

11、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记忆遵循三条联想律:相似律、相对律和邻近律。

学习理论(刺激反映论)

学习理论(刺激反映论)

第一节 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
副律三:联结转移律 【总情境不变,反应可以在相近条件下表现出来。 有机体已习得的对一组刺激的反应,可以逐渐转换成 对一组新的刺激的反应。具体的做法是:先在刺激情 境中加上一些新的刺激成分,然后减去原来的刺激成 分,直到只需新的刺激,完全没有原来刺激时也能唤 起这种反应为止。】 副律四:类化反应律 【在新情境中出现与最类似情境中的反应,即迁 移的原理。或称“类推”的原则。当有机体对新的刺 激情境作出反应时,这种反应往往是与他(它)在以 往类似情境中习得的反应像类似的。】
第一节 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
猫的学习实验: 问题箱→尝试与错误 【桑代克把一只饥饿的猫放入设有打开门闩装置 的迷箱,迷箱外有一盘食物。在猫第一次偶然打开门 闩逃出迷箱之后,又将它放回迷箱,进行下一轮尝试。 “逃出—放回”如此重复多次。研究发现:猫初进笼 时,其动作是紊乱的,偶然踏到机关,门自动开启, 因而得到外面的食物。以后重复练习之后,发现猫在 笼中的紊乱动作,随重复练习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少, 而踏到机关的动作则逐渐增多,最后达到入箱后就能 打开笼门逃出。桑代克记下猫每次逃出迷箱所需要的 时间,发现经过多次连续尝试,猫逃出迷箱所需的时 间越来越少,以至到了最后,猫一进迷箱,就能打开 门闩,跑出迷箱,获得食物。】
第二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第二节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第二节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三、主要观点 后人在他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以下学习理论: (1)习得律:通过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的配对可引起条件反射。 (2)消退律:消退是指条件刺激(如铃声)多次重复而不伴随无 条件刺激(如肉),条件反射逐渐消弱直至消失的过程。条件 反射的消退是一种主动的抑制过程,但条件反射可自发恢复, 自发恢复的生理基础是抑制的解除。 (3)泛化)律:某一种条件反射一旦确立,就可以由类似于原来 条件刺激的刺激引发。 (4)辨别律:当条件作用过程开始时,有机体需要辨别相关刺激 与无关刺激。通过辨别学习,有机体有选择地对某些刺激作出 反应,而不对其他刺激作出反应。辨别是与泛化相反的过程。 (5)高级条件作用律:巴甫洛夫在实验中发现,可以用其他各种 刺激来替代原来的条件刺激,以唤起已确定的那种条件反射, 换言之,原来的条件刺激可以在后来的尝试中起无条件刺激的 作用。 有机体对替代原来刺激的另一种条件刺激形成条件反射 的过程,也就是高级条件作用的过程。

第六章 行为主义倾向学习理论

第六章 行为主义倾向学习理论

经典条件反射实验情境
基本观点
(一)巴甫洛夫认为学习是大脑皮层暂时神经联系 的形成、巩固与恢复的过程 • 巴甫洛夫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联系的形成,而 联系的形成就是思想、思维、知识”。他所说的 联系就是指暂时神经联系。 • 例如:一定频率的节拍器声响(条件刺激CS)与 肉粉(无条件刺激US)多次结合,原先只由肉粉 (US)引起狗的唾液分泌(无条件反应UR),现 在节拍器单独出现可以引起类似的唾液分泌反应 (CR)。也就是说当CS—CR之间形成了巩固的 联系时,学习出现了。
2. 学习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学习的目标是怎样实现的?(强调过程)
3. 学习有哪些规律和条件?
学习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怎样才能有效地学习?
• 学习理论的分类 1.联结学习理论 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 作用,以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强化在刺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刺激—反应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 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习惯一旦形成 ,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 惯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五、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 桑代克(1874—1949)曾担任过美国哥伦比亚 大学师范学院的心理学教授,联结理论的首创者 。他从1896年起对动物的学习进行实验研究,后 又研究了人类的学习及其测量方法。出版了《人 类的学习》、《学习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等著作。
桑代克迷笼示意图
(一)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 桑代克指出:学习即联结。所谓联结,指的是某 种情境仅能引起某种反应,而不能唤起其它反应 的倾向。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 联结,二者之间是直接的因果关系,不需要任何 中介因素。 • 学习(联结)的公式可写为:“S → R”。

第一节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

第一节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

第一节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主要指的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它们对认知发展和学习过程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理论的发展背景、关键理念以及对教育实践的启示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理论背景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是在20世纪中期形成的,一方面是受到行为主义学派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对认知心理学的兴起作出的反思。

在行为主义学派看来,学习是通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来实现的,而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有意义的过程,涉及到个体的思考、组织和理解。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是早期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性作品。

他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操作阶段、具体操作阶段和形式操作阶段。

在感知运动阶段,婴幼儿通过感觉和运动探索世界;在前操作阶段,儿童开始使用符号来代表对象;在具体操作阶段,儿童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在形式操作阶段,儿童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和假设推理。

三、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提出了“区域发展”和“近似发展”这两个重要概念。

他认为学习和认知发展是在社会交往中进行的,个体通过与他人的互动,逐渐掌握文化工具和思维模式。

区域发展指的是个体在成人的辅助下能够完成的任务和问题,而近似发展则指的是在成人指导下,个体能够完成的任务和问题。

四、两种理论的关联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存在一些共同的理念。

首先,两者都认为学习和认知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个体通过逐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将其应用到具体的情境中。

其次,两种理论都将发展看作是与社会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个体的学习和认知能力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与社会交往的促进。

五、对教育实践的启示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对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教师应该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各种具体操作的机会,帮助他们将抽象的概念与实际问题相联系。

其次,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潜能,并通过个体化的指导来促进他们的学习。

%83理资料——早期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83理资料——早期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语言习得理论介绍—刺激-反应论(后天环境论)发表日期:2010年8月18日有420位读者读过此文刺激-反应论(后天环境论) ,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这是一种行为主义的理论.理论内容:1、华生的主要观点:心理学必须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个体的行为,而不是意识。

研究动物行为的结果,可以用来解释人的行为。

人类一切行为的构成要素都只是反应,或多种反应的组合。

反应多数是在环境中由刺激—反应的联结形成的。

2、斯金纳的观点:人类语言行为只是刺激和反应。

看见、听见和感觉到的东西是刺激,说出的话是反应。

3、刺激—反应的哲学基础是洛克的白板论,强调后天经验的重要性。

认为语言也是一种行为,学会某种语言就是在后天环境中养成某种习惯,儿童的语言能力来自一系列的刺激(成人语言)他们通过模仿做出反应,如果反应正确就会得到强化,一定的刺激和相应的反应多次重复就成为习惯从而学会语言。

对刺激-反应论的评价:“刺激-反应论”虽然受到很多批评,但并非一无是处,有很多合理成分。

它所说的儿童学习语言的模仿、强化,都是有道理的。

要掌握语言也的确必须养成一定的习惯。

总的说来,刺激-反应论可以解释儿童语言习得过程中的某些现象。

但用这种理论不能全部解释儿童母语的习得过程。

积极意义:儿童最先学会接触最多的那种语言(假定他处于多语环境)。

儿童常因观察、模仿成人和同伴的话语而获得快乐。

模仿确实是儿童习得语言的重要手段。

词语与反复出现的语境之间的联系确实能使儿童理解语义。

儿童最初习得的词语很可能就是通过刺激-反应-强化的过程建立的。

在语言教育中,巧妙地使用示范,练习与评价(强化)等方法,对儿童达到语言目标有积极的意义。

家庭和幼儿园语言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儿童的语言水平(缺乏语言交际环境的儿童,语言发展的进程要比正常儿童推迟一年多)。

不足:言语行为十分复杂,既有可观察可测量的外部因素,也有很多难于观察、测量心理因素,不同于一般的动物行为,不能只用“刺激-反应”来解释。

学习理论(刺激反映论)

学习理论(刺激反映论)

第一节 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
第一节 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
二、基本观点 (1)关于学习实质 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 间形成联结(S—R) 学习的过程或联结建立的过程是尝试错 误的过程 学习遵循精简原则,而不是推理原则 学习即形成刺激-反应联结
第一节 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
(2)关于学习规律 主律一:效果律 【某情境与某反应间联结因伴随中满意的结果而增 强,伴随中烦恼的结果而减弱,只有当反应对环境产生某 种效果时,学习才会发生。如果反应的结果是令人愉快的, 那么学习就会发生;如果反应的结果是令人烦恼的,那么 这种行为反应就会削弱而不是加强。】 主律二:准备律: 【学习者是否会对某种刺激作出反应,同他是否已 做好准备有关,只有当有机体准备接受某种事物的时候, 这种事物才能成为令人满足的事物】 主律三:练习律 【包括使用律(law of use)一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 若加以应用,这种联结的力量变会增强;失用律(law of disuse)。一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若不予以使用,这 种联结的力量变会减弱。】
第一节 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
副律一:多重反应律 【某一反应不能导致令人满意的结果时,将进行另 外的反应。学习者对同一刺激情境可能会作出多种多样的 反应。当某一反应不能产生满意的效果时,就会作出其他 反应,直到有一种反应最终导致满意的效果为止。学习者 的学习之所以成功,原因便在于此。在桑代克看来,多重 反应的原则至少遍布动物和人类的90%的学习中。】 副律二:心向与态度 【有机体学习时的状态,将决定什么因素给有机体 带来烦恼或愉快。或称“态度”或“顺应”的原则。桑代 克在实验中发现,动物可能会以某种特定的态度对待某种 外部情境,这取决于它的年龄、饥饿状态、精力状态或瞌 睡程度等。反应是学习者态度的产物,如打瞌睡的猫不急 于出笼。】

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复习资料

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复习资料

第一章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概述名解:1.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思想和方法,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来计划和安排教学过程的诸环节和各要素,以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的一种计划过程或操作程序。

2.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实际上就是教师通过教学设计,将对生物学课程标准的理解、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分析等加以整合,做出对教学的整体规划、构想和系统设计,形成一种思路,对一系列具体操作层面的教学事件做出整体安排,形成一个个体现一定教育思想观念、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案。

知识点:一、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简答,小标题+简单描述)1.传播学理论传播学理论说明了教学传播过程所涉及的要素,揭示了教学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2.教学理论教学理论既是一门理论科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它既要研究教学的现象、问题,揭示教学的一般规律,也要研究利用和遵循规律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法、策略和技术。

3.学习理论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学习理论的研究试图解释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学习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等。

教学设计以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必要性:教学设计的目的决定了其必须要充分了解人类学习本质与学习形成机制。

4.一般系统理论系统科学是“三论”(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和“新三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和突变论)的总称。

系统科学理论可以归纳综合为三个基本原理,即反馈原理、有序原理和整理原理。

系统方法是按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具有一定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整体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

具体地说,即从系统与要素之间、要素与要素之间、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中综合地研究对象的一种方法。

二、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学生、目标、策略和评价构成教学设计的四大基本组成要素。

三、传统面授教学、在线学习和混合式学习的比较第二章中学生物学课程前端分析名解:起始能力:又称初识能力或起点能力,是学生在从事特定学科内容的学习前已经具备的知识技能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内容的认识与态度。

《网络消费者行为学》网上考试题库【勿删】

《网络消费者行为学》网上考试题库【勿删】

A.需求者
B.现实消费者
C.购买者
D.未来消费者
E.使用者
答案:ACE
三、判断题
1.消费者行为学以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学科为基础。
答案:错误
2.消费生活是人们获取和使用消费物品或服务的行为来构成的。
答案:错误
3.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包括个人因素与环境因素。
答案:正确
4.消费者行为学密切相关的认知学习理论主要是顿悟学习理论、方位学习理论、潜伏学习理
论和观察学习理论。
答案:正确
5.消费者行为学是所有营销方法之母,也是营销管理的公理假设基础
答案:正确
6.行为学习理论关注的重点是学习的心理过程,又称刺激-反应理论。
答案:错误
第二章 消费者知觉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消费者记忆机制里,影响消费者信息提取有哪些因素()
A.刺激提取的线索 B.刺激的连续性
答案:错误
5.从学习心理学的观点看,学习过程包含着由坏变好或由好变坏。
答案:正确
6.狭义的学习是指一切经过重复的练习而产生的较为持久的认知或行为上的变化。
答案:错误
7.信息作为一个刺激物因素,消费者对信息的接受和处理有限,因此信息量并非越多越好。
答案:正确
第四章 消费者态度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传递特征对消费者态度改变的影响因素是() A.态度信息与原有态度的差异 B.ACD 均是 C.恐惧的唤起、幽默应用 D.单面论述或双面论述 答案:B
D.传递着的权威性
E.传递着的可靠性
答案:ABCDE
三、判断题
1.信念是主观判断。
答案: 正确
2.消费者的态度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但消费者态度和购买行为之间也不一致。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知识点与概念(详细版)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知识点与概念(详细版)

浙师大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知识点、概念注:知识点—选择题,概念—名词解释(24选8),问答题—简答题、论述题第一章一、知识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作为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学科有具有极为鲜明的实践性与应用性。

(1)从学科范畴来看,它是一门交叉学科(教育学与心理学);(2)从学科作用来看,它具有实践性与应用性。

3.教育心理学的独立与发展(详见P12-19):正式成为一门学科的标志是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出版。

第二章一、知识点:1.学习的类别:(1)按学习结果划分:(由心理学家加涅(1999)提出)①言语信息的学习,②智力技能的学习,③认知策略的学习,④态度的学习,⑤动作技能的学习。

(2)按学习活动的性质划分:(由奥苏贝尔提出)按学习的实现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同时考虑学习材料和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将其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我国的心理学工作者常将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策略的学习,技能的学习以及道德品质的学习。

2.不同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实质:⎧⎪⎨⎪⎩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形成联结,即形成S-R 之间的联结。

华生提出了经典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实质的巴浦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基本观点:有机体的学习就是通过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建与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立,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学习是指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

国家开放大学《儿童心理学》章节自测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儿童心理学》章节自测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儿童心理学》章节自测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1.参照我国学制对儿童发展阶段的划分,学前儿童是指进入小学阶段学习前的儿童的统称。

其中幼儿阶段是指____的儿童。

A.4-6岁B.3-6岁C.受精卵形成到3岁2.学前儿童的发展是一个系统的整体。

但在研究和学习中,我们会可以将儿童的发展划分为生理发展、认知发展、____发展三大领域。

A.情感和社会性B.游戏C.感知觉D.道德3.中世纪以前,人们多半认为儿童是成人的雏形,是____A.成人的翻版B.环境的产物C.有自己特点的成长中的个体D.“小型成人”4.系统地对儿童进行研究开始于____。

A.十九世纪末期B.中世纪C.中世纪以前D.上世纪六十年代5.____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在出生时就如一块白板,一切知识和观念及行为模式都是从经验中获得的。

他强调要培养儿童的兴趣、发展儿童的独立能力,并认为良好习惯的培养应从小开始。

A.法国思想家卢梭B.英国哲学家洛克D.达尔文6.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以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的____《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A.普莱尔B.弗洛伊德C.皮亚杰D.华生7.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____用学习理论进行了一些开创性的实验,____提出了精神分析理论及早期经验重要性的假设,____在瑞士开始了他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这三个理论最后成为现代儿童心理学的支柱。

A.皮亚杰、埃里克森、华生B.华生、弗洛伊德、皮亚杰、埃里克森C.弗洛伊德、皮亚杰、埃里克森D.华生、弗洛伊德、皮亚杰8.强调教育必须贯彻适应自然的原则,遵循自然界的“秩序”的是____。

A.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B.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C.英国哲学家洛克D.法国思想家卢梭9.认为儿童是“高贵的野蛮人”,他们生来就被赋于了一套有序、健康成长的普遍进程表的是____。

A.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B.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C.英国哲学家洛克D.法国思想家卢梭10.不同学术背景的研究者开始观察、记录自己子女的发展,并以婴儿传记的形式出版,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婴儿传记作者是____。

02 第一章 早期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02 第一章 早期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2.效果律 例如,迷宫是一个刺激,小鸡在迷宫中会 作出多种行为反应,但大多数反应都不能 帮助它们逃出迷宫,而另一些行为则使它 们得以逃脱并得到食物。因此,小鸡就记 住了这些有效的行为,将迷宫这个刺激和 这些有效的行为联系起来了。以后,一进 迷宫,它们就知道作出什么反应。 猫要是逃出迷箱后得到的是惩罚而不是奖 励,那么猫就不会再试图跑出迷箱了。
桑代克实验中五只猫的学习曲线—由慢到快。
联结说的提出



迷笼试验的数据表明,所有猫的操作水平都是相 对缓慢地、逐渐地和连续不断地改进的。 动物可以有习得的刺激-反应联结,人从动物进化 而来,人的心理与动物相比只是复杂程度不同而 已 由此,桑代克作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猫的 学习是由刺激情境与正确反应之间形成的联结构 成的。 这样,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联结说。
条 件 作 用 前
重 复 作 用 中 作 用 后
1 无条件刺激(UCS)
(食物)
无条件反应(UCR) (流口水)
引起注意但无唾液反应 【本无关系】
2 条件刺激(CS)
(铃声) 条件刺激(CS) (铃声) 无条件刺激(UCS) 3 (食物) 【已有关系】 条件刺激(CS) 4 (铃声) 【新建关系】

附律(又称学习的原则)P36


1.多重反应律:某一反应不能导致令人满意的结 果时,将进行另外的反应,直到有一种反应最终 导致满意的结果为止。 2.心向或意向(定势律):学习者自身条件影响 联结的形成。 3.选择性反应律:对情境中的某些因素进行选择 性反应。 4.同化(类推)律:在新情境中出现与最类似情 境中的反应。 5.联想性转换律:逐渐的变化情境中的刺激,直 至使反应与新情境形成联结。
第一节 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

心理学与外语教学-重难点汇总

心理学与外语教学-重难点汇总

第一章心理学与外语教学一、名词解释1、发现学习:即让学生通过对所学对象的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活动自己发现应予学习的规则、原理。

2、功能法: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外语教学法流派之一。

功能法的出发点是要在交际活动过程中表达意念。

功能法以培养学生掌握交际技能为目的,要求教学过程交际化,强调在真实的社会情景中使用真实的语言进行交际活动。

3、习得:就是在自然的交际情景中使用语言而发展语言能力。

二、单选题1、外语教学法中的直接法的理论基础是( D )A、桑代克的构造主义心理学B、马斯洛的构造主义心理学C、巴甫洛夫的构造主义心理学D、冯特的构造主义心理学2、40至60年代在外语教学中占据统治地位的自觉对比法是在什么学说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 A )A、巴甫洛夫学说B、斯金纳学说C、桑代克学说D、马斯洛学说3、主张从自觉学习外语到直觉掌握外语的是( C )A、帕墨B、巴甫洛夫C、别里亚耶夫D、冯特4、沃森侧重条件反射学说,提出了行为主义心理学公式是(B)A、R-SB、S-RC、S-O-RD、R-O-S三、填空题1、(冯特)是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奠基人。

2、过去一般认为第一语言是习得的,而第二语言是通过学习掌握的。

(克拉欣)则认为第二语言也应该通过习得来掌握。

3、对外语教学的比较系统的心理学研究,以苏联(别里亚耶夫)1959年出版的《外语教学心理学概论》为先导。

4、外语教学心理学按学科分类,应该是(教育心理学)的一门分科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分支。

5、克拉欣认为,儿童在第二语言习得方面最终会比较好,是由于(情感)的因素。

四、判断题1、从心理学到教学法,意味着理论指导实践。

从教学法到心理学,则意味着从实践中探索规律。

二者结合才能发挥最佳效果。

(✓)2、帕墨是直接法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赞成外语学习的联想主义心理学。

(✓)3、言语是个人心理现象,而语言则是社会现象。

(✓)五、简答题1、机械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什么?答:他们认为一切语言起源于一种语言,各种语言的语法是共同的,词汇所表达的概念也一样,差别只在与发音与书写形式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尝试错误说(联结说)基本观点

一切学习过程都是不断尝试,不断发生错 误及失败,最后才取得成功的过程。 桑代克认为人的本性也就是先天所能形成 的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倾向。这些“先 天的联结”是一切教育和人类其他控制作 用的起点。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把其中的某 些联结加以永久保持,把某些联结加以消 除,并把另一些联结加以改变或利导”。
一、桑代克的实验
桑代克迷箱(Puzzle Box)
实验内容


桑代克将13只猫轮流放入迷笼里,观察猫的反应, 记录它们逃出迷笼所花费的时间。桑代克发现13只 猫中有11只被放入迷笼后都有一种逃脱拘束的行为。 它们先是乱抓、乱咬,竭力要从笼中逃出来,作出 许多无效的动作。最后偶然触动了开门的装置,逃 出来获得了食物。 如此反复多次,猫从被关进笼内到打开开关、冲出 笼外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桑代克把这段时间称为 “潜伏期”,也就是逃出迷箱所需的时间;并根据 试验次数和潜伏期的长短,绘制出一条条实验曲线。
第一节 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

桑代克起初用小鸡做实验,训练小 鸡走用书隔起来的迷津。 由于房东讨厌他养小鸡,他去求詹 姆斯帮忙,詹姆斯就让他住在自家 地下室使得实验得以继续下去。由 于私人原因他再哈佛的学业没有完 成,而到了哥伦比亚大学在卡特尔 的指导下继续他的动物学习研究。 1898年,他的博士论文《动物的智 慧:动物联想过程的实验研究》发 表,同年,他成为哥伦比亚大学师 范学院心理学讲师,1903年升任教 授。
第一节 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他根据卡特尔的建议,开始以 人为被试。他的研究领域很广, 包括动物和人类的学习、教育 过程、教学原理以及英语学习 的性质等。从他发表的论文和 著作的数量看,他是最多产的 心理学家之一,达507项之多, 其中许多巨著和专着。 1912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 席,1917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 院士。在20世纪最著名的心理 学家中名列第19位。

1.习得(aquisiiion)律: 条件作用是通过条件刺激反复与无条件刺激相 匹配,从而使个体学会对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的 过程建立起来的,在刺激物的呈现时间顺序上有着 显著的差异: 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必须同时或近于同时呈 现,间隔太久则难于建立联系;条件刺激作为无条 件刺激出现的信号,必须先于无条件刺激呈现,否 则也将难以建立联系
1891年开始研究消化生理, 揭示了消化系统活动的一些 基本规律,并总结发表在 《主要消化腺讲义》一书中。 为此他获得1904年诺贝尔生 理学或医学奖。
开创了条件反射的研究,并 建立了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 后又提出第二信号系统的概 念,用来说明人类的语言功 能。在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 学家中名列第24位。
1875年,从彼得堡大学数理 系生物科学部毕业后入军事 医学院深造,1879年在军事 医学院获学士学位,1883年获 博士学位,任生理学讲师。 1890~1924年任军事医学院 药理学教授, 1891年起兼任实验医学研究 所生理研究室主任。 晚年他又领导了苏联科学院 生理研究所(现巴甫洛夫生 理研究所)。
第一章 早期刺激-反 应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的流派
1879: 心理学的诞生 行为主义 信息加工理论
格式塔理论, 早期的认知理论 20世纪前半叶
认知结构理论 人本主义 50年代
建构主义
80年代
学习理论的发展脉络
导入--
人与动物存在着本质差异(两千年来的认同)
人与动物的情绪表现方式有明显的关联 ——(达尔文《人和动物的情绪表达》)
条 件 作 用 前
重 复 作 用 中 作 用 后
1 无条件刺激(UCS)
(食物)
无条件反应(UCR) (流口水)
引起注意但无唾液反应 【本无关系】
2 条件刺激(CS)
(铃声) 条件刺激(CS) (铃声) 无条件刺激(UCS) 3 (食物) 【已有关系】 条件刺激(CS) 4 (铃声) 【新建关系】

在桑代克看来,“学习即联结,心即人的联结系 统”,“学习是结合,人之所以长于学习,即因他 形成这许多结合”。 所谓联结(connection),即指某情境仅能唤起某种反 应的倾向而言 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二者 之间是直接的因果关系,不需要任何中介因素。如 果我们以“S”(situation)和“R”(response) 分别作为情境与反应的符号,以“→”作为引出或 导致的符号,学习(联结)的公式可写为: “S → R”。
2.效果律 例如,迷宫是一个刺激,小鸡在迷宫中会 作出多种行为反应,但大多数反应都不能 帮助它们逃出迷宫,而另一些行为则使它 们得以逃脱并得到食物。因此,小鸡就记 住了这些有效的行为,将迷宫这个刺激和 这些有效的行为联系起来了。以后,一进 迷宫,它们就知道作出什么反应。 猫要是逃出迷箱后得到的是惩罚而不是奖 励,那么猫就不会再试图跑出迷箱了。
无条件反应(UCR) (流口水)
条件反应(CR) (流口水)
实验结果
条件作用之前: 给出铃声(条件刺激)并无唾液分泌 给出肉(无条件刺激)产生唾液分泌 条件作用期间: 铃声+肉(条件刺激+无条件刺激),产生唾 液分泌 条件作用之后: 给出铃声(条件刺激),产生唾液分泌

二、巴甫洛夫的学习律
二、桑代克的学习律
1.准备律(Law of Readiness)
指学习者在学习时的预备定势。如果
学习者有准备,并按其准备活动做, 学习者就会产生满足感;如果有准备 而没有按其准备活动做,就会产生烦 恼感;如果没有准备而强制其活动, 就会产生厌恶感。此定律强调了学习 开始前预备定势的作用。 教学活动开始前的预热
在猫学习打开疑难笼的过程中,经过多次尝试与失 败,在复杂的刺激情境中发现门闩作为打开笼门的 刺激(S)与开门反应(R)形成了巩固的联系,这 时学习便产生了。



尝试错误说(联结说)基本观点
桑代克在他的博士论文《动物的智慧:动 物联想过程的实验研究》(1898年)中对 动物实验研究进行总结,提出其著名的联 结学习理论。 学习的过程:动物的学习是一个渐进的、 盲目尝试而逐步减少错误的过程。 学习的实质:是建立刺激情境与正确反应 之间的联结,即形成S-R的联结。 实验对象--鱼、鸡、猫等动物学习行为 实验工具--迷箱、迷路圈、迷笼


两种基本的学习形式
桑代克认为学习有两种基本情况: (1)情境与反应之间联结力量的变化 (2)新反应的获得 联结力量变化的学习 所谓某情境(如S1)和某反应(如R27)间的联 结力量,即指S1将为R27所随的机率程度 (degree Of Probability)而言。 新反应的获得:某一情境与一个新的反应相联结, 并使这种联结的力量得到加强,而使这种情境与以 前旧反应的联结力量减少为零。
经典条件作用实验
图2:巴甫洛夫关于条件作用研究的实验装置
巴甫洛夫的实验 (1904诺贝尔奖)
狗、食物、唾液、铃声 无条件刺激 ——(unconditioned stimulus;UCS)=食物 无条件反应 ——(unconditioned response;UCR)=流口水 中性刺激(neutral stimuli) 条件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CS)= 铃声 条件反应 ——(conditioned response;CR) = 流口水 经典条件作用(classical conditioning)
三、评论

贡献:
(1)第一个用动物进行学习研究者,学习理论的第一人。 (2)首次注意到了行为的影响(效果律)。 (3)奠定了联结派学习理论的基础。

不足:
(1)把复杂的学习简单化。 (2)未能揭示学习的意识性和能动性。 (3)抹杀了人的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 另外,他特别强调先天本性及满意、烦恼、定势、态度等因素, 不能把他认为是完全意义上的行为主义者。难怪华生在建立行为主 义心理学体系时把桑代克的效果律作为主要对象进行抨击了。 “应当承认,在科学领域中,批评是颂扬的最高形式。微不足道 的理论很少受到批评,它们只能受到轻视,在冷落中悄悄离世。” (希尔加德)
第二节 巴甫洛夫条件作用理论
关于狗的实验的四个发现 经典条件作用实验
1849-1936
巴甫洛夫(Ivan Pavlov, 1870~1932) 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 诺贝尔奖获得者(1904) 1849年9月26日,出生在俄 国中部小城梁赞 1870年,他读了刘易斯的 《普通人生生理学》后,放 弃当牧师的年头,前去圣彼 得堡大学学习,开始追求科 学。

无条件刺 激皮层代 表区与无 关刺激皮 层代表区 建立了机 能的暂时 联系
关于假饲实验的四个发现
胃里的食物会引起胃液 分泌(生理反射) 嘴里的食物会引起唾液分 泌(生理反射)
嘴里的食物也会引起胃液分泌 (生理反射) 特定经验(看到食物.盘子.人. 铃声)会引起胃液分泌(条件 反射)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
几个基本概念: 反应(response)是学习者的外显行为。 刺激(stimulus)是观察到的环境事件,拥有控制行为反 应的潜力 诱发刺激(eliciting stimulus)是紧挨着反应之前、并能 自动引发或产生反应的可观察的环境事件。 后果(consequence)是紧挨着反应之后立即出现的环 境事件,它会影响反应再次发生或减少的可能性。后果 是根据对反应的效果来界定的,要确认某一刺激为后果 刺激,必须确认它是增加还是减少某种反应的可能性。 前因(antecedent)又叫线索,是先于反应的刺激,它 会提示学习者,如果他们要得到强化或避免惩罚而应该 做出的某些反应方式。 刺激-反应-刺激 → ABC
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
二、桑代克的学习律
2.效果律
在对同一情境所做的若干反应中,
那些对学习者伴有满足的反应或紧 跟着满足的反应,在其它条件相等 的情况下,就越加牢固地与这种情 境相联结。桑代克认为,哪一种行 为会被“记住”,会与刺激建立起 联系,取决于这种行为产生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