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5图形的运动三教学分析素材新人教版20190621349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章《图形的运动三》教学设计(4)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章《图形的运动三》教学设计(4)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章《图形的运动三》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章《图形的运动三》》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旋转和平移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本章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图形的运动一、二的基础上进行的,旨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图形的运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运动知识,对旋转和平移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旋转和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旋转和平移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基本性质和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学生能够发现旋转和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旋转和平移的概念,它们的基本性质和运用。

2.教学难点:旋转和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旋转和平移的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引出旋转和平移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呈现旋转和平移的基本性质和运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运用旋转和平移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旋转和平移的掌握情况。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讲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旋转和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五年级数学下册 5《图形的运动(三)》教学分析素材 新人教版 素材

五年级数学下册 5《图形的运动(三)》教学分析素材 新人教版 素材

《图形的运动〔三〕》单元教学分析〔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2.能从对称、平移和旋转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运用它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进一步感受图形变换带来的美感以与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内容安排与其特点1.教学内容和作用。

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开展空间观念。

具体编排如下表。

“图形的旋转〞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关于“图形的运动〞的相关知识,《标准〔2011〕》对于该内容在义务教育阶段三个学段分别有不同的要求,如下表。

本套教材关于图形的运动的具体编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图形运动〔一〕:在二年级下册,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图形的运动〔二〕:在四年级下册,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将一个轴对称图形补充完整,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图形的运动〔三〕:在五年级下册,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能从对称、平移和旋转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运用它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显然,无论是第一学段还是第二学段,都不要求对三种变换做出一般化的描述,更不要求给出定义。

从整体上看,整个小学阶段都只是初步认识图形的运动,上面这些具体目标可概括为:积累感性认识,形成初步表象,其外显的表现就是“能识别〞“会画图〞。

离定性的认识、定量的研究还有一定距离。

因此,学习的主要方式是结合实例,通过观察与动手操作,如折纸、画图等活动来进展。

而且还规定了画图的行为条件“在方格纸上〞,为学生提供了参照系,自然也是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并能识别在旋转过程中旋转图形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

2、通过对具体图形旋转过程的观察和抽象,发展学生概括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欣赏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教学重、难点:1、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

2、能识别在旋转过程中旋转图形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钟表模型、风车模型教学过程:课前交流,师生谈话*师:老师做了一个手工作品,今天带到了现场,猜猜老师做的是什么?(生猜,师展示:风车)*师:认识吗?生:风车*师:谁做过风车?(生做过风车的举手。

)师:知道怎么玩吗?生:知道(师让会玩的同学,玩一会儿,生吹风车,让风车旋转)师:谁还会有其他的玩法?(生拿风车利用胳膊前后或左右运动带动风车转动)同学们,可真会玩。

不管怎么玩,我们都是为了让风车转动。

谁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吗?生:旋转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师:时间到了,上课,(生喊老师好)同学们好,请坐。

今天这一节课老师将和你们一起来学习跟旋转有关的内容。

(课前板书课题:图形的运动(三))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一)、认识旋转要素1、*师:二年级我们就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说说看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旋转现象?生:钟表生:秋千生:挡车杆、飞机的螺旋桨、电扇......*师:看同学们的表现,就知道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还有很多。

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图片,请看(出示:风车、钟表、秋千、挡车杆、旋转木马、摩天轮、电扇,旋转门等)2、借助图片,掌握旋转的含义(旋转木马、摩天轮、电扇,旋转门的图片)*师:你知道吗?旋转现象里面还藏着很多的知识呢。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把这些知识一点一点的挖掘出来。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章《图形的运动三》教学设计(2)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章《图形的运动三》教学设计(2)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章《图形的运动三》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章《图形的运动三》》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旋转和平移的概念、特点及运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旋转和平移的基本知识,能够识别和判断图形的旋转和平移,并能够运用旋转和平移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图形的运动相关知识,对旋转和平移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旋转和平移的概念和特点理解不透彻,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概念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旋转和平移的概念,掌握旋转和平移的特点及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旋转和平移的概念、特点及运用。

2.难点:旋转和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旋转和平移的实物图、练习题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旋转和平移的实物(如玩具、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一些旋转和平移现象,如旋转门、电梯、滑滑梯等,引导学生关注图形的运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旋转和平移的概念、特点及运用,然后展示一些实例,让学生观察、思考,引导学生发现旋转和平移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物,进行旋转和平移操作,并说明操作的原理。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旋转和平移的掌握程度。

同时,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分析学生的答题思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章《图形的运动三》(例1)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章《图形的运动三》(例1)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章《图形的运动三》(例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章《图形的运动三》主要让学生掌握图形旋转的特征及旋转的性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旋转的概念,掌握旋转的度数、方向,并能运用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例1为本章的起始例题,主要引导学生认识旋转现象,探索旋转的性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对图形变换(平移、轴对称)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对旋转的概念、性质及运用还存在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深入理解旋转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旋转的概念,掌握旋转的度数、方向。

2.培养学生运用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旋转的概念及旋转的度数、方向。

2.运用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创设:通过生活情境引入旋转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观察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发现旋转的性质。

3.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4.引导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旋转的规律,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5.练习巩固:设计适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旋转现象。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图片、卡片等教学素材。

3.学具:为学生准备圆片、直线等学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旋转现象,如旋转门、风车等,引导学生关注旋转现象。

提问: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旋转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例1,引导学生观察图形,提问:这个图形发生了什么变化?它是如何变过来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旋转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旋转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讲解,给予评价。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章《图形的运动三》说课稿(1)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章《图形的运动三》说课稿(1)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章《图形的运动三》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章《图形的运动三》的内容包括平移和旋转两种图形的运动。

这一章节旨在让学生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性质,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概念,但对平移和旋转的性质和应用还不太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和总结,进一步深化对平移和旋转的理解。

此外,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需要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性质,掌握平移和旋转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平移和旋转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和总结,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性质,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学生能运用平移和旋转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本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平移和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和总结,探究平移和旋转的性质,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本质。

3.巩固练习: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巩固所学内容。

4.拓展延伸: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索平移和旋转在实际问题中的创新应用。

5.总结反思: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学习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平移和旋转的性质和特点。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章《图形的运动三》教案(5)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章《图形的运动三》教案(5)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章《图形的运动三》教案(5)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章《图形的运动三》》主要让学生掌握图形旋转的特征,会画指定角度、边数的旋转图形。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移和轴对称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移和轴对称的知识,对图形运动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旋转的规律和特点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探究。

此外,学生对于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可能有所了解,但缺乏系统性的认识和归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图形旋转的特征,理解旋转的概念。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空间想象的能力。

3.使学生能够运用旋转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图形旋转的特征,旋转的概念。

2.教学难点:图形旋转的规律,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导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提升”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关于旋转的图片,如风扇、车轮等。

2.准备旋转的教具,如圆规、直尺等。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关于旋转的图片,如风扇、车轮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是如何运动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都是旋转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旋转的知识。

2.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展示旋转的定义和特征,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旋转。

然后,教师通过实际操作教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旋转的过程,并提问:“旋转是如何进行的?旋转的中心在哪里?旋转的角度是多少?”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旋转是物体围绕某一点或轴进行转动,旋转的中心称为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称为旋转角。

3. 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并描述旋转的过程。

2019年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图形的运动(三)

2019年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图形的运动(三)

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教材分析:1、图形的旋转是第二个领域“空间与图形”的内容,该课题从小学阶段至初中阶段的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建构来说,前面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基本认识与图形的位置,在五年级设置图形的旋转,其一个目的就在于将图形的静态通过平移、旋转等手段使其转化为动态,为后面学到的更复杂的图形的旋转打下基础。

2、本单元的内容是图形旋转的有关知识,这些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指示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区,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1、旋转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化之一。

五年级学生的能力差别较大,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有不同的层次,对空间图形的理解水平参差不齐,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也应有不同的要求。

本单元旋转知识的运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变换,发展它们的空间观念。

2、教学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注重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在不同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还可以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2、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数学思考: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初步学会运用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从实物对称抽象出轴对称图形,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

正确判断旋转与平移现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在探索、实践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章《图形的运动三》教案(4)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章《图形的运动三》教案(4)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章《图形的运动三》教案(4)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章《图形的运动三》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学会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发生了平移或旋转,以及如何通过平移和旋转改变图形的位置和方向。

本节课的内容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概念,但对一些复杂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判断还不够熟练。

此外,学生对图形的运动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其本质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及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发生了平移或旋转,并学会用适当的方法表示平移和旋转。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发生了平移或旋转,以及如何用适当的方法表示平移和旋转。

2.难点:对复杂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判断,以及平移和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入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平移和旋转。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图形的变化,从而加深对平移和旋转的理解。

3.交流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平移和旋转的实例及操作过程。

2.学具:准备一些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等,以便学生动手操作。

3.作业:设计一些有关平移和旋转的练习题,以便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如电梯、旋转门等,引导学生关注平移和旋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呈现(5分钟)介绍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让学生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章《图形的运动三》教案(7)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章《图形的运动三》教案(7)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章《图形的运动三》教案(7)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章《图形的运动三》主要让学生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性质,并能在实际问题中运用。

本章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对平移和旋转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平移和旋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练习和引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性质,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性质,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难点: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灵活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动手操作法: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交流讨论法: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平移和旋转的图片,用于教学演示。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平移和旋转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平移和旋转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体验平移和旋转的特点。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进行解决。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人教版小数五下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数五下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数五下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教材分析《图形的运动(三)》教材分析在本单元教学之前,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认识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将一个轴对称图形补充完整,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本单元将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能从对称、平移和旋转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运用它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进一步感受图形变化带来的美感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时既要关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又要为中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切实把握好“图形旋转”的具体目标及其要求的“度”。

例1:旋转的含义例1借助钟面指针的运动,明确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与旋转角度。

教学中要注意通过观察、想象、操作、描述等多种活动帮助学生认识旋转变化。

比如,先让学生观察钟表的指针,独立思考如何准确地描述指针从“12”到“1”的旋转过程,然后再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顺时针和逆时针的含义,明确要想表述清楚指针的旋转,一定要说清“指针是绕哪个点旋转”“是向什么方向旋转”“转动了多少度”这几点。

也可以将操作和描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钟表上边拨指针边用三要素描述其运动过程,体会旋转的含义。

例2:认识图形旋转的特点例2让学生观察图中旋转前后的三角尺位置变化,明确图形旋转的特征:旋转中心的位置不变,三角形的边都绕O点逆时针旋转了90°。

还要让学生知道旋转后的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不变,并且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发现,每个顶点旋转前后到O点的距离都没变,为例3的教学画图做好铺垫。

例3:把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例3借助前面图形旋转的特征,让学生交流讨论,逐步引出画图的方法。

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如果有问难,可以提示只要找到三角形AOB的几个顶点的对应点,再连线就可以了。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章《图形的运动三》说课稿(3)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章《图形的运动三》说课稿(3)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章《图形的运动三》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章《图形的运动三》是本章的最后一节内容。

在前两节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而本节内容则是对这两种图形的运动的进一步拓展和应用。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图形的综合运动,二是图形的运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材内容安排合理,逻辑清晰,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练习,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图形的运动。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图形的平移和旋转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图形的综合运动和运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途径,自主探究图形的运动规律,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图形的综合运动,以及图形的运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图形的综合运动,图形的运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习卡片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图形的综合运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讲解图形的综合运动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等途径,自主探究图形的运动规律。

3.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图形的运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4.练习与交流: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决,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章《图形的运动三》(例4)》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章《图形的运动三》(例4)》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章《图形的运动三》(例4)》教案一. 教材分析《图形的运动三》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章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图形旋转的性质,学会用旋转的方法进行图形的变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图形的平移和轴对称知识,对图形变换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对旋转的度数、旋转方向等概念理解不够深刻,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旋转的性质,学会用旋转的方法进行图形的变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理解旋转的性质,学会用旋转的方法进行图形的变换。

2.教学难点:学生对旋转的度数、旋转方向等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PPT课件,包含图形旋转的动画、实例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彩笔、剪刀等。

3.教学素材:生活中常见的旋转现象图片、旋转动画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旋转现象,如旋转门、旋转木马等,引导学生关注旋转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现象是怎么实现的吗?”让学生思考旋转的原理。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图形旋转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旋转的过程。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旋转前后的图形,发现旋转的性质。

在此基础上,教师讲解旋转的定义和性质,如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等。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每人拿一张白纸,按照教师给出的旋转指令,将白纸进行旋转。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教案
掌握图形运动三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能够识别和判断图形运动三的实例。
能力目标
学会分析和解决图形运动问题Biblioteka 掌握图形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能够识别和判断图形运动的类型
培养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帮助学生树立空间观念,提高几何直观能力,增强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方式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学生对图形运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作业评估: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对图形运动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测试与考试:定期进行测试和考试,以检测学生对图形运动的学习效果。
学生自评与互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相互学习。
反馈机制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美和魅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和态度。
03
教学内容与过程
教学内容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教学内容: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
教学目标:掌握图形运动三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教学重点:平移、旋转、对称的几何意义和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平移、旋转、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教案
目录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教学目标
03
教学内容与过程
04
教学评价与反馈
05
教学反思与总结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教学目标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图形的运动(三)说课稿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图形的运动(三)说课稿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图形的运动(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图形的运动(三)”,主要包括了平移和旋转两种图形的运动。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认识、画图和位置的基础上进行的,旨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图形的运动特点,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分析现实世界。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既包括对平移和旋转的定义、特点的讲解,也包括对实际生活中图形的运动的观察和分析。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这两种运动方式的理解,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图形的运动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平移和旋转的深入理解,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这两种运动方式,仍然是他们的学习难点。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定义,掌握它们的特点,能够用语言和图形描述一个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定义,掌握它们的特点。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本质,能够运用平移和旋转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案例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习单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滑滑梯、转转盘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图形的运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平移和旋转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这两种运动方式。

3.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

4.练习: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巩固所学内容。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图形的运动(三)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图形的运动(三)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图形的运动(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主要让学生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移和旋转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和运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图示,引导学生发现平移和旋转的规律,进而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概念,对于如何进行平移和旋转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发生了平移或旋转,如何确定平移和旋转的方向和距离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这些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性质,能够运用平移和旋转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平移和旋转的性质。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平移和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示,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性质。

2.探索教学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发现平移和旋转的规律。

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对平移和旋转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练习题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图形卡片、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如滑滑梯、旋转门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是如何发生的?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图形卡片,引导学生发现平移和旋转的性质。

如:将一个图形卡片进行平移或旋转后,其形状和大小是否发生变化?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平移和旋转的性质进行图形变换。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图形的运动(三)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图形的运动(三)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图形的运动(三)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图形的平移、旋转、镜像运动。

2.能够自如地对图形进行平移、旋转、镜像操作。

3.掌握图形运动的相关概念与性质。

二、教学重点1.理解图形的旋转运动。

2.理解图形的平移运动。

3.理解图形的镜像运动。

三、教学难点1.理解不同运动方式对图形的改变。

2.知道如何利用运动来判断图形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备好相应的图形和纸张。

2.准备足够的纸笔供学生练习。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图形的运动概念,简单回顾一下平移、旋转、镜像运动的定义。

第二步:新知讲解1.旋转运动:–给出一个具体的图形,讲解如何对其进行旋转运动,并说明旋转的性质。

2.平移运动:–引导学生感受平移运动的过程,让他们自己尝试平移一个图形并展示出来。

3.镜像运动:–示范给出一个图形,可以通过镜面反射来实现镜像运动,让学生亲身经历这种运动方式。

第三步:练习•学生进行练习,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让他们练习旋转运动,然后练习平移运动,最后练习镜像运动。

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第四步:拓展•让学生举一反三,尝试用新学的知识解决其他类型的图形运动问题。

第五步: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三种图形运动方式的区别与联系。

六、课堂作业1.练习册上相关练习题。

2.自主探索其他图形的运动方法并写出对应的运动规律。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图形的运动展开,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各种运动方式。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拓展内容,让学生对图形的运动有更深入的理解。

注:以上为参考教案,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学生情况作适当调整。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章《图形的运动三》教学设计(5)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章《图形的运动三》教学设计(5)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章《图形的运动三》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章《图形的运动三》主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平移和旋转的特点,能在实际情境中找出平移和旋转的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平移后的对应图形,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旋转得到的。

本章内容包括:旋转的定义、旋转的特点、在方格纸上画旋转后的图形、在实际情境中欣赏和创造平移和旋转的现象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概念,对平移和旋转的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旋转得到的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旋转的性质,提高他们的判断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平移和旋转的特点,能在实际情境中找出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2.让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平移后的对应图形,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旋转得到的。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判断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旋转的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旋转后的图形。

2.教学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旋转得到的。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结合实际情境引入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2.采用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实际情境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3.采用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旋转得到的。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方格纸和绘图工具,以便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际情境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引导学生回顾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它们有什么特点?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旋转的特点。

提问:你们能总结出旋转的性质吗?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旋转得到的?3. 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然后沿着某条直线进行平移。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图形的运动(三)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图形的运动(三)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图形的运动(三)教案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图形的运动(三)”主要让学生掌握平移和旋转的特征,学会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平移和旋转进行设计和创作。

这一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图形运动知识,对平移和旋转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运用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平移和旋转的差别和应用场景区分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点,提高他们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图形运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平移和旋转的特征及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平移和旋转进行设计和创作的创新能力。

3.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性质,学会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平移和旋转进行设计和创作。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点,以及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图形运动知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情境,让学生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现象,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平移和旋转的操作,加深对这两种图形运动的理解。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合作,共同探索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及应用。

4.启发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发现平移和旋转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动画等,以便于生动展示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情境的图片、卡片等,用于引导学生运用平移和旋转进行设计和创作。

3.练习题:编写一些有关平移和旋转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如电梯、旋转门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平移和旋转的定义及性质,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两种图形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形的运动(三)》单元教学分析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2.能从对称、平移和旋转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运用它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进一步感受图形变换带来的美感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
1.教学内容和作用。

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具体编排如下表。

“图形的旋转”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关于“图形的运动”的相关知识,《标准(2011)》对于该内容在义务教育阶段三个学段分别有不同的要求,如下表。

本套教材关于图形的运动的具体编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图形运动(一):在二年级下册,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图形的运动(二):在四年级下册,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将一个轴对称图形补充完整,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图形的运动(三):在五年级下册,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能从对称、平移和旋转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运用它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显然,无论是第一学段还是第二学段,都不要求对三种变换做出一般化的描述,更不要求给出定义。

从整体上看,整个小学阶段都只是初步认识图形的运动,上面这些具体目标可概括为:积累感性认识,形成初步表象,其外显的表现就是“能识别”“会画图”。

离定性的认识、定量的研究还有一定距离。

因此,学习的主要方式是结合实例,通过观察与动手操作,如折纸、画图等活动来进行。

而且还规定了画图的行为条件“在方格纸上”,为学生提供了参照系,自然也是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仔细分析不难看出,两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呈现螺旋上升式的递进。

第一学段从感知实际生活中的图形变换现象(包括对称、平移和旋转)开始,学习特殊方向的平移,以及直观地认识轴对称图形。

第二学段对平移、旋转、轴对称要求略有提高,主要是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画出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和在方格纸上将图形旋转90°,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图案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本单元学习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既要关注新旧知识的联结点,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又要为中学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时要切实把握好“图形旋转”的具体目标及其要求的“度”。

2.教材编排特点。

本元的编排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图形的旋转。

教材的编排,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

如,让学生观察钟表指针和三角尺旋转的过程,认识它们是怎样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

再如,运用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将一组打乱的图形还原等。

这些都是借助具体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和探索图形的运动。

(2)通过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旋转,增强空间观念。

教材设计了大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旋转,发展空间观念。

不仅设计了看一看、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等操作活动,而且注意设计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如,解决问题的教学,利用七巧板拼出一个小鱼图案,既需要学生利用图形的运动动手操作,不断尝试,同时也需要根据图形的特点进行判断和推理。

在此过程中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建议
1.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探究。

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是提高图形运动教学成效的一条重要策略。

首先,这一教学策略迎合了小学生好动的年龄特征,把“好动”引导到数学学习上来,体现了“做中学”的课改理念。

其次,它又切合了教
学内容的特点,因为小学主要是从运动角度去认识图形的旋转。

2.指导学生探索在方格纸上转摆、画旋转图形的方法。

在方格纸上画图,是一种特殊的操作活动,它在图形变换初步认识的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因为学会画图是学生必须达成的学习目标,同时它又是反映学生是否理解有关概念,掌握有关特征的表现形式与检测手段。

教学在方格纸上画旋转90°的图形时,可以先让学生用学具,比如三角形,放在方格纸上,按要求转一转,再画下来。

然后讨论三角形上的两条边转动了哪里,由此逐步引出画图步骤。

之所以先“转”再“画”,是由于动手旋转学具比画图容易。

学生通过操作,看清楚了旋转后图形的位置,再来讨论怎样画,就比较容易找到画图的方法。

3.恰当把握旋转性质的教学目标。

图形的变换,从概念到性质,再到应用,内容本身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因此,教师必须注意把握教学目标的适切性。

前面,我们把这部分内容的学习目标,从可操作、可测量的角度概括为两个外显的学习行为“能识别”与“会画图”。

这里“能识别”的范围,是指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和典型的、常见的平移、旋转现象;“会画图”的限制条件,一是利用方格纸,二是简单的图形,三是两个特殊方向上的平移和90°的旋转。

控制在这样的范围内,一般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要求。

更具体地,教师在确定各课时的教学目标时,除了依据课程标准,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的“度”之外,还应参照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并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教学目标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否则,容易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欲速而不达。

4.注意知识的科学性。

这部分知识虽然不要求用精确的语言描述图形旋转的特征,但也要注意知识的科学性。

在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能概括出“绕一个点旋转”“向什么方向旋转”“转动多少度”这几点就可以了。

同时,也要避免学生在操作和画图时出现不规范的情况。

5.建议用3课时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