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案例1]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

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

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分析] 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

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案例2]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分析] 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案例3]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

”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

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

”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

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分析] 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

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案例4]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分析] 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

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

教师考试进城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练习题案例分析题

教师考试进城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练习题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1、相同的是,两个孩子都是上小学六年级,都偷拿了同学的10 元钱,不同的是他们遇到的是两个不同的老师和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

对于陕西省华阴市黄河工程机械厂子弟学校的小学生王某,他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崔某把他带到办公室,当着另外两个同学的面,将他的头按到墙上,残忍地用锥子在他的右面颊上刺了个“贼”字,以示“训诫”。

事发后,王某爷爷到当地派出所报了案,这位给孩子脸上刺字的老师被派出所构留。

而另外一个孩子就幸运多了,当北京市光明小学的王老师知道自己的学生中有人偷拿了学生的钱后,她来到班上,不慌不忙地说:“我知道钱是怎么丢的了,是讲台拿了这10 元钱!”孩子们瞪大了眼睛,王老师笑眯眯地说:“咱们全班每个同学都走过来对讲台说一句话,提醒它改正缺.氛,好吗?”聪明的孩子们立刻明白了老师的意思,有的说:“讲台呀,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我们应当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

”有的说:“我相信你是一时糊涂,可改正后就是好孩子!”王老师最后总结说:“大家吮得很好!讲台已经知道自己不对了,相信明天它一定会把钱放回原处!”第二天,丢钱的孩子果然在书包里发现了那10 元钱。

王老师开心极了,激动而高兴地说:“直到今天,我也不知道是谁拿了钱,可这有什么关系呢?改了就行了。

这件事肯定让这孩子记一辈子。

”请运用教育功能的有关理论分析此案例。

2、请用所学过的相关教学理论分析下面的案例。

有位老师在上生物课“昆虫的趋食性”这一节时,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在楚汉相争中,项羽被刘邦击败,星夜逃跑,当天亮到达乌江岸边时,突然发现,江边有几个黑色大字:‘项羽必亡。

’他走近仔细看,黑字全是蚂蚁拼成的。

顿时军中一片混乱,他们认为这是天公要灭项羽。

项羽无奈拔剑自勿l 了。

”这时同学们聚精会神,纷纷猜测其中的道理。

最后在教师的帮助下揭开了这个谜。

原来是刘邦的军师张良利用昆虫趋食性的道理,黑夜派人用食油和米糖在江边写下了那几个字,招来无数蚂蚁,造成项羽军心恐慌。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精选)案例1: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答: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案例2: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

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这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继母好奇地走近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戴尔•卡耐基.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等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答:所谓差等生就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

学生都是可教育的,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是不想学好,世界上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决没有不可教育的孩子。

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1)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

(2)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找出教育的切入点。

(3)给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爱,转变差等生并不难,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案例3: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

答: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

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

因此仅靠判断、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达到牢固保持的程度,往往借助于问答、填空等题型。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1、某小学三(1)班李老师发现班上有几个学生,作业总是潦草脏乱。

为了帮助这些学生,李老师专门雕刻了2枚印章和一些好孩子的小卡通画奖品,每当这几个同学一次作业工整干净,她就在练习本上加盖一个小红花印章,连续得到3次小红花,就加盖一个“一级棒”的大印章,连续得到2次“一级棒”就奖励一个好孩子的小卡通画,就把该学生的作业放在光荣榜上展览……。

请结合所学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对李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

2、幼儿园规定,午饭后小朋友都要休息,当小二班的别的小朋友都准备睡觉时,有一位叫亮亮的小朋友怎么也不去睡觉,非要去玩玩具。

这样一来,别的小朋友也不想睡觉,也想去玩玩具。

王老师看到这种情况,就对所有的小朋友说:“谁能先躺到床上睡10分钟,谁就可以先玩玩具,睡今天中午不睡觉,下午谁就不能玩玩具。

”这时小朋友都迅速地回到自己的床上安静地躺下了。

这是在幼儿园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试结合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这位幼儿教师的做法进行分析。

3、李晓辉怎么了?李晓辉不爱研究,他讨厌研究,甚至对研究恨之入骨。

他为何如此讨厌上学?因为他考试总是不及格。

物理不及格有他,数学考试他也不及格,而且,数学老师还甩着鲜艳的粗笔在他的试卷上批到:“卷面潦草,思维混乱,简直不是人写的!”因为他想争第一,却又认为自己怎么也无法争到第一。

说起从前,他也有过辉煌的学绩:小学连续三年三好学生,在市“希望杯”竞赛中获过二等奖,小学毕业被保送到初中。

然而。

升入次摸底测验。

他只排在第21名。

从此李晓辉便丧失了自心,连他最擅长的数学也爱听不听,作业也马马虎虎……以上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请利用所学过的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并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做法。

..4、张明是某市一中的学生,他身体健康,可就是有一不好的毛病,总爱与同学动手打架,每次打架过后,他也知道这样不好,并一再向老师和家长保证要改正这个坏毛病。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考试卷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考试卷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考试卷(答案见尾页)一、选择题1. 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对象是什么?A. 教育现象的心理过程B. 教育方法C. 学校管理D. 学生人际关系2. 以下哪个理论强调认知结构在学习中的作用?A.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B.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C.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D.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3.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学生在学校中最基本的需求是什么?A. 自我实现的需求B. 归属与爱的需求C. 安全的需求D. 尊重的需求4.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策略不包括以下哪项?A. 复述策略B. 组织策略C. 精细加工策略D. 寻求他人帮助的策略5. 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内部因素?A. 智力水平B. 学习动机C. 学习习惯D. 教师的教学方法6.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不包括以下哪项?A. 知识的传授者B. 学习的引导者C. 课堂的管理者D. 学生的朋友7. 下列哪项不属于学习迁移的种类?A. 正迁移B. 负迁移C. 顺向迁移D. 逆向迁移8. 在教育心理学中,'区域性发展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维果茨基B. 皮亚杰C. 弗洛伊德D. 艾里克森9.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挫折时,教师应该采取哪种策略来帮助学生?A. 鼓励学生放弃B. 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C. 惩罚学生D. 增加作业量10.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A. 家庭环境B. 学校环境C. 个人的生活习惯D. 遗传因素11. 在教育心理学中,'认知失调'是指什么?A. 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存在困难B. 学生在两种互相矛盾的认知之间感到不适C. 教师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D. 学生之间的社交冲突12.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儿童认知发展的哪个阶段是以自我为中心为主要特征的?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13. '最近发展区'这个概念是由谁提出的?A. 维果茨基B. 皮亚杰C. 弗洛伊德D. 斯金纳14. 在教育心理学中,'归因理论'主要探讨的是什么?A. 学生学习的动机来源B. 教师教学方法的优劣C. 学生成绩的好坏D. 学校管理策略15.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认为最低层次的需求是什么?A. 自我实现的需求B. 安全的需求C. 社交的需求D. 生理的需求16. 在学习过程中,'强化'和'惩罚'分别指的是什么?A. 强化是增加某种行为的发生频率,惩罚是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B. 强化是减少某种行为的发生频率,惩罚是增加不良行为的发生C. 强化是增加某种行为的发生频率,惩罚是增加不良行为的发生D. 强化是减少某种行为的发生频率,惩罚是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17. 教育心理学中的'观察学习'是指什么?A. 学生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获得新行为的过程B. 学生通过阅读书籍学习知识的过程C. 学生通过实验学习科学原理的过程D.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获取知识的过程18.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人类至少有几种不同的智能?A. 3种B. 7种C. 10种D. 15种19. 在教育实践中,如何运用'情感教育'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A. 通过讲述大量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情感B. 严格要求学生,使其产生敬畏教师的心理C.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学习知识D. 单纯通过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20. 在教育心理学中,"认知失调"是指什么?A. 学生对学习内容理解不一致B. 学生在两种相互矛盾的信念之间感到不适C. 教师对学生期望与现实不符D. 学生对考试结果的焦虑21.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儿童认知发展的哪个阶段是以自我为中心思维为特征的?A. 感觉运动期B. 前运算期C. 具体运算期D. 形式运算期22.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中,他认为人的心理活动由哪三部分组成?A. 本我、自我、超我B. 认知、情感、意志C. 意识、前意识、潜意识D. 理智、情感、行为23. 下列哪项属于学习动机中的内在动机?A. 获得表扬B. 达到预期目标C. 兴趣爱好D. 避免惩罚24.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习"是由谁提出的?A. 布鲁纳B. 斯金纳C. 加涅D. 皮亚杰25.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哪一层次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A. 安全需求B. 社交需求C. 尊重需求D. 自我实现需求26. 在教育心理学中,"区域性发展理论"是由谁提出的?A. 维果茨基B. 皮亚杰C. 弗洛伊德D. 艾里克森27. 下列哪项不属于影响学生学习的心理因素?A. 智力水平B. 学习动机C. 家庭背景D. 教师个人喜好28. 在教育实践中,如何运用正强化来增加学生某种行为的发生频率?A. 惩罚学生错误的行为B. 及时给予学生想要的奖励C. 忽视学生的良好行为D. 增加作业的难度29. 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提出了认知结构学习理论?A. 皮亚杰B. 弗洛伊德C. 斯金纳D. 艾里克森30. 在学习过程中,哪种学习策略属于元认知策略?A. 精细加工策略B. 组织策略C. 计划策略D. 复述策略二、问答题1. 请分析个学生在课堂上不参与讨论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学校教育心理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六、实例分析题请运用所学过的心理学知识,对下列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

要求原理运用恰当、条理清楚、言之有理。

1、在美国人们为了保护鹿,就杀掉了鹿的天敌──狼。

于是鹿的数量剧增。

鹿们由于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结果体态变得蠢笨,植物因为鹿群迅速繁殖和践踏而调零,继而鹿由于缺少充分的食物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捕捉而大批死亡。

无奈,人们又只有把狼再请进来,鹿们又恢复了蓬勃生机。

试分析引狼捉鹿与“磨难教育”的关系,如何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

2、甲同学表现为兴奋,易激动,以奔放不羁为特征;乙同学表现为抑制,胆小、脆弱、消极、防御等品质,试分析甲乙二位同学各属什么气质类型,应该怎样对其教育。

、年,在印度西北部的山区,发现两个“狼孩”。

当她们回到人间时,仍用四肢行走,膝盖着地,用嘴舔地面上的水;不肯穿衣服,怕强光,深夜嚎叫。

其中一个名叫卡玛拉的女孩大约七、八,其智力仅相当于在人类社会生活中6个月婴儿的智力水平。

这一事例说明了什么?、某校有一名初中生,其特点是:情绪发生慢,心理平衡,善于克制忍让,生活有规律,爱思考,喜独居,内心少外露,注意力不易转移,做事心细,认真、仔细、谨慎,习惯做熟悉的工作,适应新环境慢,接受新事物慢。

根据上述特征,判断该生气质类型,并提出相应的教育措施。

、全世界每年至少有100万人,因吸烟而死亡。

目前在大学校园里,也有相当一批学生吸烟。

据一项调查,抽烟的比例高达70%,而且有逐年上升趋势。

结合你自己对周围的观察,加以分析,请说出吸烟大学生们种种心态?、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了一个实验。

他从小学每个年级中抽出部分学生,进行所谓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试,学生名单交给任课教师。

实际上,罗森塔尔并末做任何真正实际的测验,只是随意抽取部分学生的名字,在这些学生中,有的是教师意料到的,有的却不然。

过了一学期后重测,发现那些随意抽出的学生各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进步,成绩明显提高。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1.基本情况:(青春期逆反心理)吴某是初二年级的一名男同学,学习成绩在班上属于中上水平,智力较好,对教学比较感兴趣。

但是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

在家里,一旦父母不能满足他的要求就使性子,甚至离家出走。

父母都从事旅游事业,经常在外,与之交流时间比较少。

上一学期的一天早上,因洗头与母亲大闹一场。

他母亲认为,早上时间太紧,因而要他晚上再洗。

中午,他与同学喝酒,借此来气他的母亲。

还有一次,放学路上与一群社会青年一起玩耍,其中有几人抽烟,邻居发现后告诉了他的家长。

在教育过程中,他趁机跑出家门,在外流浪两天后才回家。

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也很尖锐。

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眼睛直瞪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与老师讲道理。

在初一年级上学期的时候,老师发现他与其他班级的同学打架,把他叫过来进行教育,本来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但他担心老师会惩罚他,于是就一口否认,并且与老师大吼大叫,叫老师找出证据和证人。

答:一、原因分析吴某的叛逆行为时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

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1.家庭教育方式不当2.受家庭生活环境影响3.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通过以上原因,可将吴某视为青春期逆反心理。

二、解决方案首先,应该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

其次,对吴某进行心理疏导。

第一,了解自己。

与他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让他了解自己。

第二,学会自我调节,而且要学会接受他人意见。

第三,建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

第四,改善与家长的关系,学会理解父母。

第五,经常找老师谈心,把老师当朋友。

三、小结对于逆反心理,从青少年自身的角度看,应学会理解。

从家长的角度看,必须学习青少年心理学知识,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顺应孩子心理和生理的成长,逐步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态度,避免出现几种错误的教育方法。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案例1:赵老师是某中学的一名青年教师,现在正担负着班主任工作,他深深服膺于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格言,发誓要做一名热爱学生的优秀教师。

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他一心扑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上。

为了解和接近学生,以便取得学生的依赖,他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甚至校外活动,如打球、下棋、逛电子游戏厅等,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

但是,一学年下来,赵教师却感到非常沮丧;不仅学校领导批评他过于放纵学生,而且班上的同学也对他的管理方式颇有微辞,抱怨老师有偏向。

为此,赵老师非常苦恼,几乎动了辞掉班主任职务的念头。

问题:(1)请从教育学有关原理的角度,指出赵教师工作的主要问题在哪里?(2)试结合教师素养的理论观点,谈谈如何改进赵老师的工作答:(1)赵老师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来鞭策自己是正确的,立下的志愿也很好,但他为了取得学生的依赖,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德育的基本原则,德育要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赵老师方法失当,爱严相失.(2)赵老师应加深教师的基本素养,特别是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能力素养,要懂理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到的知识分析,再创造,制定一套可行的方案.要尊重信任学生,也要严格要求学生.案例2:最近一项调查结果显示:98.6%的学生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或打招呼,而只有不到9%的老师主动跟学生问好或打招呼。

问题: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及师关系角度进行分析。

答:这个现象说明在现今的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的缺点以及教师对学生亲切关怀耐心帮助平等相待,作学生的知心人.教师对学生的这种爱应是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的统一,应做到公正无私,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需要帮助的落后生,差生做为教师应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而不要扮演高高在上,遥不及的"老师".案例3 :70%的学生恐惧开家长会据北京汇文中学主管德育的副校长谢海涛介绍,从调查结果看,至少有70%的学生在开家长会的时候提心吊胆,剩下的30%是那些被公认的好学生。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4)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4)

教育心理学案例案例1小华今年上小学六年级,学习不太自觉,也不刻苦,常说“考前三名太累,后三名太丑,就在班上中游,蛮好!“父母用金钱刺激他读书,考100给100元,90给90元,80分以下则要挨打。

请用学习动机变化的规律分析这一现象。

案例2学生林某,上课经常打瞌睡,但下课时精神十足,喜欢打篮球,作业经常没有完成,极少预习、复习。

基础较差,成绩不佳。

案例3学生陈某,学科基础较好,但自从迷上电脑以后,成绩一落千丈,发展到上课无心听讲,喜欢搞一些滑稽动作或一些好笑的话引发全班同学大笑,破坏课堂纪律.案例4项某,18岁,男,武汉市某高级职业中学中专二年级的学生,大约半年前由该校高中部转入中专部,从此他变得更为消沉,对学习毫无兴趣,并表现出很不满意现状的情绪,在班上小打小闹不断,经常被老师批评.这个学期以来,状况更为不佳,近来,据说项某与班上一女生王某(17岁)恋爱,两人经常晚自习逃课,被学校值班老师记录有6次之多,引起政教处及班主任的注意。

另外,据了解,项某自小父母离异,与爷爷奶奶同住,虽然他们对项某关怀备至,但毕竟年事已高,对项某的管教无法面面俱到分析角度:1 成就动机2 环境转换3 该年龄期的身心特点4 家庭教育5 老师教育管理案例5王某,男,17岁,湖北某重点中学一年级学生。

赶进入高中时,满怀激情,希望三年后考入自己梦想的大学。

几个月后,他发现高中并不是他想象的那样美好。

他变得伤感、消沉,表现出很不满足自己的现状。

原来,他在初中时是普通中学,成绩名列前茅,同学羡慕,老师器重,他有“众星捧月”的优越感。

到了重点高中,同学都是佼佼者,他的比较优势就不在了,因此感到很不自在,尤其是入学后的几次考试,他的成绩只排在全班的中等水平,这就彻底打破了他入学时的美好幻想,情绪也一落千丈。

他努力学习,成绩还是没有明显提高,他感到力不从心,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他开始上课迟到,有时旷课,最后他要求退学。

分析角度:1 环境改变2 归因3 学习动机案例6王某,男,就读于武汉市某中学,初一时学习成绩中等,进入初二后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常常在最后几十名徘徊,物理成绩尤其差。

教育心理学应用案例分析练习题

教育心理学应用案例分析练习题

教育心理学应用案例分析练习题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教育情境中人类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对于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分析教育心理学在实际教育场景中的应用。

案例一:小明的学习困扰小明是一名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一直感到十分吃力。

尽管他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也花费大量时间做练习题,但成绩始终不理想。

他开始对数学产生恐惧和厌恶情绪,甚至出现了逃避学习的行为。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明的问题可能在于他的学习方法不当。

他可能只是机械地记忆公式和定理,而没有真正理解其背后的原理和逻辑。

此外,小明可能缺乏学习数学的内在动机,仅仅将学习视为完成任务,而不是出于对知识的渴望和兴趣。

针对小明的情况,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育心理学策略。

首先,帮助小明调整学习方法,引导他通过理解和推导来掌握数学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

例如,在讲解一个新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小明理解。

其次,激发小明的内在学习动机。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但又在小明能力范围内的问题,让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给予小明及时的正面反馈和鼓励,让他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进步得到了认可。

案例二:小红的课堂注意力问题小红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经常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周围的环境所干扰。

老师多次提醒,但效果不佳。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小红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由于她的年龄特点导致的。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注意力稳定性相对较差。

此外,教学内容的枯燥乏味、教学方法的单一也可能是影响小红注意力的因素。

为了帮助小红提高课堂注意力,教师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使用多媒体教学、游戏化教学等,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小红的注意力特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将重要的知识点放在她注意力相对集中的时间段进行讲解。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案例一:抑郁症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初中生,最近出现了明显的情绪低落和自卑感,没有兴趣参与课堂活动,成绩下降明显。

他的父母感到很担心,决定寻求心理辅导的帮助。

问题分析:从描述来看,小明可能患有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常表现为情绪低落、无助感、失去兴趣和快乐感等。

这种情绪和行为变化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的影响,需要通过心理辅导来帮助他恢复正常。

干预策略:1.初步评估:心理辅导师应与小明进行初步的面谈,了解他的个人情况、学习状况以及最近的情绪变化,以评估其抑郁症的程度和类型。

2.建立信任关系: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心理辅导师需要与小明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

通过倾听和理解,让他感受到被尊重和接纳,减轻他的焦虑和抑郁感。

3.情绪管理:帮助小明学习有效的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和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他在面对负面情绪时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

4.认知重建:通过认知重建,帮助小明改变消极的观念和想法,培养积极的自我认知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通过正反馈和引导,帮助他重新评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5.家庭支持:鼓励小明与家人建立积极的互动和沟通,让他感受到家庭的支持和理解。

家长可以积极参与心理辅导的过程,学习如何帮助孩子管理情绪和应对压力。

效果评估: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心理辅导师需要定期评估小明的情绪变化和学习情况。

通过与他的互动和观察,判断干预策略的有效性,并进行适当的调整。

同时,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反馈小明的情况,并提供必要的建议和支持。

结论:通过心理辅导的综合干预,可以帮助抑郁症学生恢复情绪和学习能力。

关键是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开展有效的情绪管理和认知重建,同时得到家庭的支持和配合。

案例二:学习焦虑学生的压力缓解案例背景:小芳是一名高中生,最近在备战高考期间出现了严重的学习焦虑。

她经常感到紧张和压力巨大,导致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效果不佳。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案例一:小明的焦虑症状小明是一名七年级学生,最近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明显的焦虑症状,如失眠、食欲减少、注意力不集中、烦躁易怒等。

他的家长十分关注这些问题,并带他去医院进行检查,结果发现身体并没有任何问题。

家长便来找我进行咨询,希望我能帮助小明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与小明的谈话,我发现他一直担心自己的表现不够好,害怕在学习和生活中失败。

小明的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秀,但他一直为了维持这种状态而压力过大。

我认为他需要学会对自己设定适当的目标,并不要过分追求完美,应该放松心态,同时可以采用适当的放松训练帮助他减轻压力。

我建议小明和他的家长一起制定一个计划,帮助他逐渐学会放松自己,放宽对自己的要求。

同时,我也向他的父母建议他们给予小明更多的支持和理解,以减轻他的焦虑症状。

案例二:小刚的学习困难小刚是一名三年级的学生,最近在学习中出现了困难。

他的家长非常关心他的学习情况,询问他的老师和同学后发现,小刚的成绩开始下滑,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常常无法完成作业等问题。

他的家长怀疑小刚患上了ADHD(多动症)。

我进行了针对小刚的一系列评估,发现他确实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并把这个情况告知了小刚的父母和老师。

我建议他们采用多种策略来帮助小刚,如加强睡眠、饮食注意等生活习惯,制定学习目标,建立规律的学习习惯,并采用一些注意力训练方法。

我也向小刚的家长建议他们在家中为小刚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他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和支持,小刚的学习和认知能力都有了提高。

他的家长和老师也更加了解他的特点,并采取了更多有效的措施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

案例三:小文的自卑情绪小文是一名五年级学生,最近表现出强烈的自卑情绪。

她非常缺乏自信心,总是试图隐藏自己的不足。

她甚至开始逐渐远离平常喜欢的活动和好朋友,变得愈发孤独。

她的父母十分担心,希望能找到适当的方式帮助她缓解情绪。

我首先对小文进行了评估,发现她的自卑感来自于自己觉得自己的能力不如别人,以及觉得别人对自己不太友好。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材料分析题【案例1】2004年《中国教师》杂志对儿童的生存状态进行了调查。

调查发现:833名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学生中,有4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童年不快乐。

主要表现是:受考试折磨、没有自由、压抑、紧张、忙碌。

期中考试时学生认为童年不快乐的主要原因。

学生的年龄越高越觉得自己的童年不快乐。

一位每逢考试就会犯“间歇性精神错乱“的学生,高考后却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了。

后来是他给中学班主任的信揭了谜。

原来,为了逃避每月一次的考试排名和在排名中总位居30多名时所遭受到的同学鄙夷目光、父母的数落和自己的失望,他精心设计了骗局,瞒过老师、同学和父母。

为了避免他再次“犯病”,学校允许他仅把考卷作为作业来完成,也不参加成绩排名。

父母不再苛求他的成绩,转而开始担心他会因学习而熬坏身体。

父母丢掉了过重的幻想和期望后,生活也开始变得轻松。

自己也没有了来自家庭和排名的压力,心情变得舒展、学习也感到了轻松,学习效果也变得更好。

问题:从调查数据以及上面的案例分析,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案例2】对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基础的差异和个性品质的不同,对课程也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

比如,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学习,就有很多学生不知所措。

一个班少则有四五十人,多则六七十人,要进行有效的合作的探究,难度很大。

椐上课教师分析,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有哪些主动性强的学生受益,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跟着走或跟不上。

在众多的课堂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只能做旁观者。

这种善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

问题:对于新课程改革者遇到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采取臬的方法,才能使所有学生在教改中收益?【案例3】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步能发现问题,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了。

小学教育心理学案例题(3篇)

小学教育心理学案例题(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8岁,就读于某小学二年级。

小明性格开朗,聪明伶俐,但近期在学校和家庭中表现出强烈的“反抗期”。

在学校,小明经常不遵守纪律,上课不认真听讲,与同学发生冲突;在家里,小明对父母的要求和安排表现出强烈的抵触情绪,经常与父母发生争执。

二、案例分析1. 小明“反抗期”的原因(1)生理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明进入青春期,身体发育迅速,心理发展也趋于成熟。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形象和地位,渴望独立和自主。

因此,小明表现出“反抗期”的生理原因。

(2)心理因素:小明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和观念。

当父母或老师的要求与他的观念发生冲突时,他会产生抵触情绪。

此外,小明可能在学校或家庭中受到了不良影响,导致他产生了逆反心理。

(3)教育因素:父母和老师的教育方式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

例如,父母过于溺爱或严厉,老师过于权威或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都可能导致小明产生“反抗期”。

2. 小明“反抗期”的表现(1)在学校:小明不遵守纪律,上课不认真听讲,与同学发生冲突。

这表明他在学校中寻求关注和认可,试图通过逆反行为来达到目的。

(2)在家里:小明对父母的要求和安排表现出强烈的抵触情绪,经常与父母发生争执。

这表明他在家庭中寻求独立和自主,试图摆脱父母的束缚。

三、教育建议1. 家庭教育(1)父母要尊重小明的个性和意愿,给予他适当的自主权。

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小明自己解决问题,培养他的独立能力。

(2)父母要关注小明的情感需求,多与他沟通交流,了解他的内心世界。

当小明产生逆反心理时,父母要耐心引导,帮助他调整心态。

(3)父母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避免溺爱和严厉。

在家庭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小明的责任感、自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学校教育(1)教师要根据小明的个性和特点,采取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在课堂上,关注小明的学习情况,给予他适当的鼓励和指导。

(2)教师要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在和谐、融洽的环境中成长。

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案例分析题及答案[案例1]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

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

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分析] 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

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案例2]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分析] 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案例3]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

”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

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

”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

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分析] 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

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案例4]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分析] 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

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学生自尊心建设的挑战1. 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初中生,他在学习上一直表现得非常出色,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但是,他在与同学交往中却总是显得有些自卑,常常被同学取笑、排挤,甚至被欺负。

这让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一度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如何帮助小明建立自信心,提高他的自尊心,是一项亟待解决的任务。

2. 问题分析小明的自尊心低下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2.1 同龄人的评价:小明总是被同学们拿来作为对比的对象,他们觉得自己的能力都不如小明,因此在竞争中排挤、嘲笑他,这种评价对小明的自尊心产生了直接的打击。

2.2 家庭环境:小明的家庭对他的要求很高,父母总是期望他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这给小明带来了额外的压力和焦虑,导致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

2.3 自身评价:小明在学习上的优秀表现引起了班级和老师的关注,但他对自己的能力一直有着质疑和否定的态度,认为自己并没有那么出色。

3. 解决策略针对小明自尊心建设的挑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3.1 建立合作关系:老师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让小明与其他同学一起完成一些课堂活动和项目,增加他在团队中的自信心和认同感。

3.2 提供积极反馈:老师应该及时发现小明的优点并给予鼓励,适时地表扬他的努力和进步。

同时,引导班级其他同学对小明的评价从竞争转变为合作和支持,帮助他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

3.3 建立良好的家庭支持体系:父母需要调整对小明的期望和要求,不把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关注他的兴趣爱好和个人发展,给予他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发展自己的能力和兴趣。

3.4 引导自我反思和自我肯定:通过心理辅导,帮助小明更加客观地看待自己的能力,消除自我怀疑和否定的想法。

教育他学会从自己的努力中获得乐趣和满足感,并逐渐建立起积极的自我评价体系。

4. 效果评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辅导后,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估效果:4.1 学业成绩方面:可以通过观察小明的学习状态和成绩的稳定性来评估他的自信心是否得到了提高。

10个学前教育心理学典型案例分析题

10个学前教育心理学典型案例分析题

10个学前教育心理学典型案例分析题1.下面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教师应如何加以注意,试举例。

在幼儿园,小班孩子常在午睡后将左脚的鞋穿在右脚上,将右脚的鞋穿在左脚上,即使教师告诉他这只鞋是左脚的,他也会出错。

而大班孩子很少出现这种现象。

参考答案:这是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方位知觉发展水平存在差异造成的。

在幼儿方位知觉上,3岁儿童仅能辨别上下,4岁儿童能辨别前后,这正是小班幼儿的知觉水平。

5岁使,方位知觉有跃进的倾向,开始能正确的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

2.如果在幼儿园,一个小孩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而是自己在一个角落自己玩。

你怎样看待这样的孩子?参考答案:这个现象可能有不同的原因:有的孩子可能是由于和某个小朋友闹矛盾,生气了;有的可能是想引起老师的注意,希望被老师关注;还有的可能是性格比较孤僻,不爱和小伙伴交往等。

因此老师对待同一种行为表现(孤僻),要分析其真正的原因,要了解孩子的个性,在孩子的个性的整天中,了解孩子行为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

如果我们不具体分析其原因,而采取同样的策略,就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甚至产生反作用。

3.“一个孩子问:妈妈,您知道世界上最骄傲的动物是什么吗?我告诉你吧,是金鱼!它总是摇头晃脑。

”为什么这个孩子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请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这是因为儿童概括的反映客观事物的能力,是逐渐发展的。

儿童概括的发生发展可以分成三个阶段:(1)直观的概括。

儿童最初用对物体最鲜明最突出的外部特征进行概括,这时语词只有标志的功能。

(2)动作的概括。

儿童对学会使用的实物能够进行概括,但对不会使用的实物则借助于动作,在头脑中形成表象。

(3)2岁左右,出现了语词的概括。

儿童开始能够按照物体的某些比较稳定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舍弃那些可变的次要特征。

因此可以说,直观的概括是感知水平的概括,动作的概括是表象水平的概括,而语词的概括才是思维水平的概括。

4.下面这个事例说明了什么?宋朝有个“神童”方仲永,幼小聪慧,五岁赋诗,文才过人,深得当时大文学家王安石的赞赏。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一)汇总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一)汇总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一)汇总《教育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一)【案例一】听蚂蚁唱歌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听蚂蚁唱歌呢。

”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

“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

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

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请你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参考答案】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该事例摘自《人民教育》中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蚂蚁唱歌”,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1)教育观: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

在教育取向上,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尤其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研究的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

(2)学生观: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人。

(是人,而不是)学生是研究的主体,是研究的主人,在一切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发展。

要尊重、信任、引导、帮助或服务于每一个学生。

师生要平等相待。

(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平等对话,实行等距离教学)要坚持教学民主,要废除教学中的权威主义、命令主义。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该案例的问题是“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围绕该教师的行为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1)“听蚂蚁唱歌呢。

”孩子具有童心、童真与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想象力,教师要善于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新的教育取向不只关注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

“听蚂蚁唱歌”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教师要尊重并保护孩子的兴趣与想象。

)(2)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学生在津津有味地窥察着什么,处于其本身的活动过程,学生是能动的、发展的人,教师要善于保护,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而该教师不尊重学生的客观能动性。

教育心理学案例解析30例

教育心理学案例解析30例

教育心理学案例解析30例1.案例背景:小明是一个初中生,他在学业和社交方面都有一些困难。

学校的老师和同学都对他的表现感到担忧。

问题分析:小明的学业和社交困难可能是由于缺乏学习方法和沟通技巧。

他可能需要接受一些学习和沟通方面的培训。

解决方案:学校可以提供小明学习方法和沟通技巧的辅导课程,同时鼓励他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通过关注他的学习和社交进展,可以帮助他逐步克服困难。

2.案例背景:小红是一个小学生,她经常感到焦虑和压力,尤其是在考试前。

她的学习成绩也受到了影响。

问题分析:小红的焦虑和压力可能是由于学习压力过大和自信心不足。

她可能需要学习应对焦虑和提高自信心的方法。

解决方案: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帮助小红学习应对焦虑和提高自信心的技巧。

同时,老师和家长也需要给予她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帮助她建立积极的心态。

3.案例背景:小华是一个高中生,他在学习上非常努力,但却总是考不好。

他感到很沮丧,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问题分析:小华的学习困难可能是由于学习方法不正确或者学习动机不足。

他可能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动机。

解决方案:学校可以为小华提供学习方法的辅导和指导,帮助他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同时,老师和家长也应该关注他的学习进展,给予他支持和鼓励。

4.案例背景:小李是一个小学生,在课堂上时常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问题分析:小李的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包括学习内容的难度和学习环境的干扰等。

他可能需要学习提高注意力和集中力的方法。

解决方案:学校可以为小李提供专门的注意力训练课程,帮助他提高注意力和集中力。

同时,老师还可以通过调整课堂环境和学习内容的方式,减少干扰和提高他的学习效果。

5.案例背景:小明是一个高中生,他在学习上非常优秀,但是在与人交往时,常常显得有些内向和害羞。

问题分析:小明的内向和害羞可能是由于社交不熟悉和自信心不足。

他可能需要学习一些社交技巧和提高自信心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1、某小学三(1)班李老师发现班上有几个学生,作业总是潦草脏乱。

为了帮助这些学生,李老师专门雕刻了2枚印章和一些好孩子的小卡通画奖品,每当这几个同学一次作业工整干净,她就在练习本上加盖一个小红花印章,连续得到3次小红花,就加盖一个“一级棒”的大印章,连续得到2次“一级棒”就奖励一个好孩子的小卡通画,就把该学生的作业放在光荣榜上展览……。

请结合所学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对李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

2、幼儿园规定,午饭后小朋友都要休息,当小二班的别的小朋友都准备睡觉时,有一位叫亮亮的小朋友怎么也不去睡觉,非要去玩玩具。

这样一来,别的小朋友也不想睡觉,也想去玩玩具。

王老师看到这种情况,就对所有的小朋友说:“谁能先躺到床上睡10分钟,谁就可以先玩玩具,睡今天中午不睡觉,下午谁就不能玩玩具。

”这时小朋友都迅速地回到自己的床上安静地躺下了。

这是在幼儿园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试结合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这位幼儿教师的做法进行分析。

3、李晓辉怎么了?
李晓辉不爱学习,他讨厌学习,甚至对学习恨之入骨。

他为何如此讨厌上学?
因为他考试总是不及格。

物理不及格有他,数学考试他也不及格,而且,数学老师还甩着鲜艳的粗笔在他的试卷上批到:“卷面潦草,思维混乱,简直不是人写的!”
因为他想争第一,却又认为自己怎么也无法争到第一。

说起从前,他也有过辉煌的学绩:小学连续三年三好学生,在市“希望杯”竞赛中获过二等奖,小学毕业被保送到初中。

然而。

升入初中后的第一次摸底测验。

他只排在第21名。

从此李晓辉便丧失了自信心,连他最擅长的数学也爱听不听,作业也马马虎虎……
以上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请利用所学过的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并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做法。

4、张明是某市一中的学生,他身体健康,可就是有一不好的毛病,总爱与同学动手打架,每次打架过后,他也知道这样不好,并一再向老师和家长保证要改正这个坏毛病。

老师和家长为此做了许多工作,可两个学期下来,张明的打架次数虽然有所减少,可还是时不时地犯打架的毛病。

老师和家长都感到很为难。

请结合所学的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对于张明、老师和家长的做法加以分析。

并提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建议。

5、李老师经过一定的学习,认识到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于是,他在上课时总是先拿出5分钟的时间专门给学生讲解各种学习方法,比如如何划重点、如何加深理解、如何复习和归纳整理所学的知识等。

然而,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学习成绩并没有得到什么显著的变化。

请结合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对李老师的这种做法加以分析,并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