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优质高产概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物高产考试复习题

水稻部分

1.试述水稻高产栽培理论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答:水稻高产栽培理论:作物产量构成理论、光合性能理论、源库理论理论。

作物产量构成理论

现状: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1. 三因素的动态形成过程 2. 三因素之间的关系及最佳配置 3. 环境条件和人工措施对三因素的影响 4. 三因素的潜力分析和形成机理。总结出了群体自动调节的“四大规律”:1群体调节的时间性、顺序性 2调节有一定的限度3群体的稳定性和个体的变异性 4调节能力与生活力有关。明确了人工调节必须以自动调节为基础的思想和三因素协作夺取高产的思路。提出了三大规律:(1)分蘖成穗规律;(2)幼穗发育规律,和(3)籽粒灌浆规律。五项指标:①群体动态指标;②施肥技术指标③灌溉技术指标④因苗管理形态指标⑤生产成本构成指标。各地结合当地的生产具体情况,探索和总结了相应的产量形成或促控栽培技术体系。

发展:进一步将增产的潜力放在穗粒数的增加上,从基因表达、激素平衡、酶代谢等水平上对花粒退化、败育的机理进行研究。

光合性能理论

现状:1,光合性能各因素间及其与作物产量的相互关系;2,光合性能与环境的关系;3,作物生育过程中各因素的动态变化;4.作物进化和品种更换过程中光合性能的变化;5,光合速率遗传规律与高光效育种;6. 光合性能的生理基础等。

作物源库理论现状

现状:源、库、流对作物产量的限制;群体、个体水平上源库关系的比值分析;源库端的生理特性和装入与卸出的机理;激素对源、库及两者关系的调控等。

水稻高产栽培理论发展方向:产量三理论也在互相渗透,综合发展。特别是源库理论通过物质的流向已逐渐的把光合生产与产量构成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综合三理论特点的完整理论模

2 .何谓水稻群体质量?试述水稻群体质量指标及其调控技术

群体质量值各项指标中最优化的数值。

指标:①抽穗至成熟期群体光合生产量是衡量水稻群体质量的核心指标。②LAI是水稻高产群体的基础指标。光合势=绿叶面积*光和时间③在适宜叶面积条件下提高总颖花量。④在适宜LAI条件下粒叶比是衡量水稻库源协调水平的综合质量指标。⑤提高有效叶面积率和高效叶面积率。⑥提高单茎茎鞘重。⑦提高颖花根活量和颖花根流量是高产群体质量的重要指标。⑧在稳定适宜穗数的同时提高茎蘖成穗率。

调控技术:①培育壮秧。壮秧是育秧的核心,是早发、足穗、壮杆大穗的基础,高产栽培的第一个环节。包括适宜播期的确定因为高产水稻必须和当地的季节气候条件保持良好的同步性,才能保证这一时期群体具有高的光合生产积累能力。②合理基本苗的确定。合理基本苗是大田期建立合理群体的起点,在壮秧的基础上配合合理的基本苗,才能为全面提高群体质量,协调穗数,粒数,粒重的矛盾和源库的矛盾,提高后期光合生产积累能力,为夺取高产奠定基础。③扩行,扩大行距,缩小株距,可以提高粒叶比和产量④肥料的合理运筹。合理基本苗确定后,施肥是调控群体发展的主要因素,根据产量水平测定总量,前氮后移,增加磷钾肥的使用比例⑤水的调空技术。水的调空技术是群体质量调节控制技术的重要内容,表现在要提浅水田——搁田——间隙湿润灌溉,返青后的有效分蘖湿润为主。

3.水稻高产群体主要生育期的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生产量和茎蘖动态?

较高的适宜LAI:7.5-9

抽穗期茎生绿叶数与伸长节间相等

合理动态:N-n(2加减0.25);穗分化(4加减0.25);孕穗(7.25);抽穗(7);乳熟(5.25);收割(2.5)

茎蘖合理动态:秧苗移栽SN,适宜基本苗

有效分蘖期N-n,达到适宜穗数的苗数

高峰苗(N-n+3),总茎蘖苗数控制为适宜穗数的1.1-1.3倍

抽穗期,完成适宜穗数值无效分蘖存活在5%以下

成熟期,最佳穗数

超高产群体的干物质积累( t/ hm 2),在叶龄期(N-n) 为3~ 4,拔节始期7. 5~ 8. 8, 抽穗期15.5~18, 乳熟期> 20, 蜡熟期> 22, 成熟期为23~ 28。抽穗期干重占成熟期总干重的60%~ 65% , 抽穗至成熟期积累的干物质占总干重的35%~40%。

茎与鞘干重的变化, 如以茎鞘干重占总干重的百分比表示, 则: 叶龄期(N - n ) 和拔节始期为55%~ 60% , 抽穗期为60% , 乳熟期约为40% , 蜡熟期为35% 左右, 成熟期为30%~ 33%。抽穗至成熟茎鞘物质的表观运转率为10% (穗数型品种)~ 20% (大穗型品种)。收获指数为0. 51~ 0. 53。

4.何谓有效叶面积、高效叶面积、粒叶比、颖花根活量、颖花根流量?

有效茎蘖的叶片为有效叶面积,

有效茎上部三张叶片的叶面积称高效叶面积。

高效叶在群体有效叶面积中所占的比例称高效叶面积率。

颖花根活量=根量*根系活力/颖花量

颖花根活流:单位时间根伤流量/颖花

粒叶比:用最带叶面积期的叶面积和该群体的总颖花数、总实粒数和总粒重进行比较,将颖花/叶(cm2)、实粒/

叶(cm2)和粒重(mg)/叶(cm2)

5.何谓叶龄模式?试述叶龄与穗分化进程、叶龄与分蘖、叶龄与拔节、叶龄与上位根发生的关系

叶龄模式:也叶龄生育进程为诊断指标并采取相应栽培措施的理论与技术。

叶龄与穗分化:(1)倒4叶出生的后半期,苞分化=穗轴分化期,(倒3.5)(2)倒3叶出生期,枝梗分化期,(倒3.0-2.1)(3)倒2叶出生期,颖花分化期,(倒2.0-1.1)(4)倒1叶出生期,花粉母细胞形成及减数分裂期,(倒1.0-0)(5)孕穗期,花粉充实完成期

叶龄与拔节:拔节(营养生长于生殖生长的指标),n-2的倒数叶龄期,顺数N-n+3

叶龄与上位根(生育期最后长的三台根):上位根的最上一层根:n-3倒数叶龄根;上位根的第二层根:n-2倒数叶龄根;上位根的第三层根:n-1倒数叶龄根,每台根经过三个叶龄结束

6.试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和江苏省水稻生产的发展情况(单产、总产、种植面积、主要栽培技术)

中国种植面积4亿亩,单产420kg/亩,总产1.7亿吨,

江苏584 kg/亩,种植面积3500万亩,总产2000万吨,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的水稻的栽培技术:1.水稻抛秧栽培水稻抛秧是指用塑料软盘或常规育秧等方法培育带土秧苗,以人工或机械将秧苗往空中定向抛撒,利用带土秧苗自身重力落入田间定植的一种水稻秧苗移植方式。我国不同地区先后形成了纸筒育苗抛秧、方格塑料硬盘育苗抛秧、蜂窝式薄型压塑软盘育苗抛秧,机械抛秧、旱育抛秧、高吸水种衣剂旱育苗抛秧等技术,建立了多种栽培制度的抛秧技术体系。目前年应用面积达8×106hm2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2水稻机械栽插栽培我国1953年开始试验,1979年引进日本技术示范,至今机插栽培已在江苏、浙江、吉林、江西、福建等省应用,展示出广阔的前景。3.水稻直播栽培水稻直播栽培是指直接将稻种播于本田而省去育秧和移栽环节的种植方式。近年来,农业结构的调整、化学除草剂的广泛应用及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水稻直播栽培的发展。据统计,目前我国水稻直播面积已近135×104hm2,并呈不断扩大的趋势。4再生稻栽培再生稻是利用头季稻稻桩上的腋芽,在适宜条件下萌发成苗并抽穗结实再次收获的稻。目前,我国再生稻种植面积达80×104hm2 以上,主要分布在重庆、四川、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一般单产1500~3750kg/hm2,在广东、湖北等地出现了不少超过7500 kg/hm2的高产典型田块。5.水稻旱种栽培水稻旱种就是选用耐旱性较强、丰产性能好的水稻品种,充分利用自然降雨和辅之以必要的灌溉,满足其生理需求,达到丰产的一种最佳节水型种稻方式。

7.试述水稻品质的评价指标与调优栽技术

稻米品质的评价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碾磨(加工)品质:指标有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2)外观品质:指标包括粒型、垩白、透明度等。(3)蒸煮食味品质:指标包括直淀粉的含量、糊化温度、胶稠度等。(4)贮藏品质:含水率为其指标。(5)营养品质:包括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和稻米蛋白质的含量、组成、分布。

优质的调控技术为:

(1)依据优良品种区域分布特点,合理确定品种;(2)依据最佳抽穗结实期,确定适宜的播期:要求灌浆期温度低、时间长;(3)减少小分蘖,穗型要整齐;(4)增施有机肥和P、K肥。减少作为穗肥的N肥;(5)灌浆期要湿润灌溉(6)适时收获

8.讨论水稻高产和再高产的途径和技术

高产栽培途径:1、稳穗增粒扩库容(稳定穗数,促进大穗,提高粒重) 2、稳收获指数,增生物产量 3、优化群体结构,提高群体质量 4、培育健壮根系,提高结实期物质生产能力

关键栽培技术:1、培育壮秧。壮秧是育秧的核心,是早发、足穗、壮杆大穗的基础,高产栽培的第一个环节。包括适宜播期的确定因为高产水稻必须和当地的季节气候条件保持良好的同步性,才能保证这一时期群体具有高的光合生产积累能力。 2、合理确定基本苗。合理基本苗是大田期建立合理群体的起点,在壮秧的基础上配合合理的基本苗,才能为全面提高群体质量,协调穗数,粒数,粒重的矛盾和源库的矛盾,提高后期光合生产积累能力,为夺取高产奠定基础。 3、合理施肥。合理基本苗确定后,施肥是调控群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4、水的调控技术。水的调控技术是群体质量调节控制技术的重要内容,表现在要提早搁田,节水灌溉等方面。

9.水稻产量源库关系的研究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答:关于源库理论的研究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内容:源、库、流对作物产量的限制;群体、个体水平上源库关系的比值分析;源库端的生理特性和装入与卸出的机理;激素对源、库及两者关系的调控等。

应用:一是日照量较强,作物能充分进行光合作用的由库容决定产量,而在日照较弱,光合作用不充分的则由产量内容物的生产 (源) 决定产量。二是曹显祖等(1987)按源库特征与产量的关系将水稻品种分为增源增产、增库增产以及源库互作3种类型。三是粒叶比(颖花(粒)/叶(cm2),实粒(粒)/叶(cm2),粒重(mg)/叶(cm2)作为衡量和反映水稻群体源库是否协调的一个指标,并推断当叶面积发展到一定限度时,可提高粒叶比来继续提高产量。四是研究表明胚乳细胞数目与籽粒体积,灌浆速率及粒重均呈高度正相关,胚乳细胞分裂发生在停滞期,该阶段一旦结束,籽粒重量及体积的潜力便决定了。因而人们更应注意早期影响库因素。

综上可见,源库关系在品种间不是单一的类型,且会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我国地域辽阔、生态条件复杂、作物品种繁多,要想概括出一个统一模式是不可能的,而弄清在一定具体生态条件、栽培条件下品种的源库特征,找出限制产量的因素则是可能的,这对于因种栽培及设计新品种选育方案都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