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鉴定的试验步骤

合集下载

脂肪的鉴定实验步骤

脂肪的鉴定实验步骤

脂肪的鉴定实验步骤
嘿,咱今儿就来唠唠脂肪的鉴定实验步骤这档子事儿哈!
你想想看,脂肪这玩意儿,平时咱也看不见摸不着,可它就在咱身
体里呢。

那咱咋知道这东西到底是啥样的呀?这就得靠实验啦!
首先呢,得准备好实验材料。

就像咱做饭得有食材一样,做这实验
也得有家伙事儿。

比如说苏丹Ⅲ染液,这可是关键角色呢!还有切片
呀啥的。

然后呢,把要鉴定的东西切成薄薄的片儿,这就好比给它来个“梳
妆打扮”,让它能更好地展示自己。

接下来,就该苏丹Ⅲ染液上场啦!把这染液小心翼翼地滴在切片上,就像给它穿上一件特别的外衣。

等一会儿,你就会发现神奇的事情发生啦!那切片上如果有脂肪,
就会被染成橘黄色哦!你说神不神?就好像变魔术一样呢!
这时候你可能会问啦,为啥苏丹Ⅲ染液就能把脂肪染上色呢?嘿,
这就好比是一把专门识别脂肪的钥匙,对上号了就能打开那扇神秘的门,让脂肪现形!
再想想,要是没有这些步骤,咱咋能知道这里头到底有没有脂肪呀?这就好比在黑夜里找东西,没个亮光可不行。

实验过程中可得仔细着点,别毛手毛脚的,不然可就看不到那漂亮的橘黄色啦!而且呀,做实验可不能着急,得一步一步慢慢来,就像走路一样,得稳稳当当的。

咱再回过头来想想,这鉴定脂肪的实验步骤是不是挺有意思的?通过这么几步,就能把那看不见摸不着的脂肪给找出来,这多神奇呀!
所以呀,大家可别小瞧了这些实验步骤,它们就像是指引我们找到宝藏的地图呢!跟着它们走,就能揭开脂肪的神秘面纱啦!这就是脂肪的鉴定实验步骤,是不是挺好玩儿的呀?大家都可以自己动手试试哦!。

脂肪的测定方法

脂肪的测定方法

脂肪的测定方法
脂肪的测定方法主要包括索氏提取法、酸水解法和碱水解法等。

索氏提取法适用于各类食品中脂肪含量的测定,操作简便,准确度高,但提取时间长。

酸水解法适用于食品中游离态脂肪及结合态脂肪总量的测定,而碱水解法适用于乳及乳制品、婴幼儿配方食品中脂肪的测定。

此外,盖勃法也适用于乳及乳制品、婴幼儿配方食品中脂肪的测定。

在索氏提取法中,需要将粉碎或经处理而分散的试样放入圆筒滤纸内,利用乙醚在水浴中加热回流,提取试样中的脂类于接受烧瓶中,经蒸发去除乙醚,再称出烧瓶中残留物的质量,即可计算出试样中脂肪的含量。

具体操作步骤包括滤纸筒的制备、样品制备、索氏抽提器的准备、抽提和回收溶剂等。

请注意,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应根据具体的食品种类和脂肪类型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如何检测脂肪实验报告

如何检测脂肪实验报告

如何检测脂肪实验报告引言脂肪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但过量的脂肪摄入会增加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了解自身脂肪含量对于维护健康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如何通过简单的实验来检测脂肪含量。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检测脂肪含量并评估其在正常范围内还是过高。

实验材料- 体重秤- 长尺- 皮尺- 体脂测量仪(可选)实验步骤1. 量体重使用体重秤检测自己的体重。

记录下来,单位为kg。

2. 量身高使用长尺或身高测量仪量测身高。

保持站立直立,头部、肩膀、臀部和脚趾都要贴紧垂直墙壁。

记录下来,单位为m。

3. 计算BMIBMI(Body Mass Index)是体重和身高的函数,用来评估一个人的身体质量指数。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自己的BMI:BMI = 体重(kg)/ 身高(m)^24. 测量腰围使用皮尺测量自己的腰围。

腰围是指在胃和肋骨之间的最窄位置。

记录下来,单位为cm。

5. 计算WHRWHR(Waist-to-Hip Ratio)是腰围和臀围的比值,用于评估脂肪在躯干和臀部分布的情况。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自己的WHR:WHR = 腰围(cm)/ 臀围(cm)6. 使用体脂测量仪(可选)如果有体脂测量仪,可以使用它来进一步评估脂肪含量。

根据设备说明书进行操作,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数据分析将实验中收集到的数据整理在一张表格中,然后根据以下参考值来评估脂肪含量:- BMI:18.5 - 24.9 正常范围,25 - 29.9 超重,30+ 肥胖- WHR:男性:0.9以下正常,1.0+ 为高风险;女性:0.8以下正常,0.85+ 为高风险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和参考值,判断自己的脂肪含量处于何种状态,并参考医生或健康专家的建议制定相应的饮食和锻炼计划。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简单地检测脂肪含量并评估其在正常范围内还是过高。

由于我们的身体构成受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制定健康计划时应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的建议。

保持适当的脂肪含量对于维持良好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脂肪蛋白质鉴定实训报告

脂肪蛋白质鉴定实训报告

通过本次实训,掌握生物组织中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方法,了解实验原理,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二、实验原理1. 脂肪的鉴定:脂肪可以被苏丹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染液染成红色)。

脂肪在显微镜下呈现为大小不一的橙黄色或红色颗粒。

2. 蛋白质的鉴定: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蛋白质在显微镜下呈现为大小不一的紫色颗粒。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 实验材料:花生仁、黄豆、鸡蛋清、蓖麻籽等。

2. 试剂:苏丹染液、双缩脲试剂、酒精、碘液等。

四、实验步骤1. 脂肪鉴定:(1)取花生仁,切片,用苏丹染液染色。

(2)用显微镜观察花生仁子叶细胞中的脂肪颗粒。

2. 蛋白质鉴定:(1)取黄豆或鸡蛋清,制备样液。

(2)向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观察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后的颜色变化。

(3)用显微镜观察蛋白质颗粒。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脂肪鉴定结果:花生仁子叶细胞中的脂肪颗粒被染成橘黄色,符合实验预期。

2. 蛋白质鉴定结果:黄豆或鸡蛋清中的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后,产生紫色。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蛋白质颗粒呈紫色。

1. 通过本次实训,掌握了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方法,了解了实验原理。

2. 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了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3. 发现了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如样品处理不当、试剂配比不准确等,为今后的实验提供了借鉴。

4. 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注意事项,如避免污染、保持实验环境整洁等。

5. 通过本次实训,对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和蛋白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生物学学习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七、实验反思1. 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调整实验参数,提高实验效果。

3.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重实验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4. 加强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5. 深入学习生物学知识,为今后的生物学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生物实验1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生物实验1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苏丹Ⅲ染液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观察到染色的脂肪颗粒。

蛋白质的鉴定原理
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发生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
该反应基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肽键的特性。
02
实验原理
还原糖的鉴定原理
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 淀:还原糖中含有醛基,能与斐林试 剂中的铜离子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 成氧化亚铜的砖红色沉淀。
双缩脲试剂由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混合而成, 使用时需先加A液(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加B液(硫 酸铜溶液)。
03
实验步骤
还原糖的鉴定步骤
制备组织样液
将生物组织研磨成匀浆,然后 过滤制成组织样液。
加入斐林试剂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组织样 液和斐林试剂,混合均匀。
加热
将试管放入沸水中加热一段时 间,观察颜色变化。
脂肪鉴定
通过苏丹Ⅲ染色,待测组织中的脂肪颗粒被染成 橘黄色,说明组织中存在脂肪。
蛋白质鉴定
待测组织与双缩脲试剂混合后,呈现紫色反应, 说明组织中存在蛋白质。
分析实验结论与实际应用的联系
01
还原糖鉴定在实际应用中可用于食品质量检测,判 断食品是否符合安全标准。
02
脂肪鉴定可用于食品营养成分标注和营养学研究。
03
蛋白质鉴定在食品、生物医药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如蛋白质纯度检测、药物研发等。
对实验过程的反思与改进建议
反思
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确保试 剂的新鲜度和准确性,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 靠性。
改进建议
建议在实验前对实验器材进行清洁,避免交 叉污染;在脂肪鉴定的过程中,应掌握好苏 丹Ⅲ染色的时间,以获得最佳染色效果;在 蛋白质鉴定的双缩脲试剂使用中,应控制好 试剂的浓度和pH值,以确保紫色反应的明 显性。

高中生物脂肪的鉴定实验

高中生物脂肪的鉴定实验

高中生物脂肪的鉴定实验
实验名称:脂肪的鉴定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脂肪的检测方法和鉴定方法。

实验原理:脂肪是一类较为简单的脂类化合物,主要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

常用的脂肪鉴定方法有油滴实验、酸值测定法、皂化值测定法等。

实验材料:
1. 油脂样品:可选植物油、动物油或人工合成的脂肪。

2. 96%乙醇
3. 酚酞指示剂
4. 氢氧化钠(NaOH)
5. 硫酸
实验步骤:
1. 接受待测样品,将其倒入实验室用品杯中。

2. 向样品中加入少量的酚酞指示剂,并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均匀。

3. 在取另外一个已干燥的实验室用品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用试纸检查其是否为碱性。

4. 将第2步中得到的样品沿着试管壁缓缓滴入第3步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同时用玻璃棒轻轻搅拌,直至样品完全加入。

5. 在此时,颜色变化为红色,接下来加入96%乙醇,直到试管填满,并用试管摇晃均匀,使两层液体充分混合。

6. 将试管置于离心机中离心,离心过程大约需要5分钟左右。

待离心完毕之后,观察试管中的液体。

实验结果:
1. 在试管底部,观察到了白色、类似油滴的物质,这就提示了该样品中含有脂肪。

2. 如果样品中含有较高的脂肪含量,可以看到较大的油滴。

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需要非常注意安全,不要直接用手触摸实验室用品杯和试管,避免触摸到化学药品。

2. 实验结束后需要及时清理实验器材,并注意正确处理化学废液。

脂肪鉴定脂类细胞化学实验报告

脂肪鉴定脂类细胞化学实验报告

脂类细胞化学(苏丹Ⅲ染色法)1.实验目的:用苏丹Ⅲ染液对小鼠的肠系膜细胞染色,观察细胞颜色,掌握苏丹Ⅲ染液的染色方法。

2.实验用品:(1)仪器及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手术剪、解剖盘、胶头滴管(2)实验药品:蒸馏水、甲醛钙溶液、70%乙醇水溶液、苏丹Ⅲ染液(3)实验材料:小鼠3.实验原理:(1)由脂肪酸和醇作用生成的酯及其衍生物统称为脂类,这是一类一般不溶于水而溶于脂溶性溶剂的化合物。

脂类是机体内的一类有机大分子物质,它包括范围很广,大体上可以分为类脂和油脂两大类。

类脂包括磷脂(phospholipids),糖脂(glycolipid)和胆固醇及其酯(cholesterol and cholesterol ester)三类。

而油脂可以分为常温下常温液态的油和常温下固态的脂肪两类。

这几种脂类化学结构有很大差异,生理功能各不相同。

其共同物理性质是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在水中可相互聚集形成内部疏水的聚集体。

(2)在固定细胞时,通常使用脂溶性固定液。

然而,鉴定的材料是脂肪时,脂溶性的固定液会溶解脂肪,致使把切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时,观察不到被染色的脂肪,只能看到脂肪细胞中有很大的空洞。

最好的固定材料是甲醛类的固定液。

如医学上保存尸体采用的是福尔马林,即40%的甲醛水溶液,本次实验采用的则是甲醛钙溶液。

(3)光学显微镜的切片多是石蜡切片。

在熔接石蜡时,需要用到脂溶性溶剂,而脂溶性溶剂会溶解细胞中的脂肪,因此本次实验不可采用石蜡切片。

但是锇酸固定的脂肪不溶于无水乙醇、二甲苯等有机溶剂,可以采用石蜡切片。

(4)制作切片有多种方法,如冰冻切片、明胶包埋冰冻切片、本次实验采用的是操作简单的铺片法。

(5)脂类染色的原理是,染料溶于脂类显色。

选择溶剂时应注意,溶剂必须既溶解的染料,又不溶解掉脂类。

4.实验步骤:(1)用断头法处死小鼠,置于解剖盘中。

剪开腹腔,用镊子提起小肠,使盖玻片紧贴于肠系膜。

用剪子将连同盖玻片和其上粘的肠系膜剪下,反扣于已滴加甲醛钙的载玻片上,固定15分钟,(2)吸蒸馏水滴于载玻片、载玻片之间冲洗,用滴管不断吸取液体以去除固定液。

脂肪的鉴定

脂肪的鉴定

脂肪的鉴定
人体脂肪是构成我们身体的重要部分,而脂肪的类型和量对身体
健康也有着重要意义。

脂肪的鉴定有助于诊断患者是否携带某种遗传病,也有助于识别先天性代谢紊乱,脂肪类型也可以表示患者营养水平。

脂肪鉴定是一种方法,用于测量脂肪含量,目的是了解某个特定
细胞或液体中脂肪的类型,以及其含量在哪些混合物中。

它是一种化
学分析方法,用于测量脂肪的含量,并识别出脂肪中的不同类型。


肪的鉴定采用术语“油气相分离”,这是一个两步过程:先反溶解脂肪,然后将脂肪和其他成分分离出来。

鉴定过程包括几步:詹克氏实验、寒冷结晶、萘醚和正丁醛测定
反应等。

其中,詹克斯试验是鉴定脂肪类型,也称为脂肪指示剂反应,通过在有机溶剂中测定脂肪类型。

寒冷结晶是一种脂肪分析法,也叫
溶剂结晶,它we定义氯仿溶剂可以影响脂肪结晶形式。

萘醚是一种脂
肪指示剂,可根据溶剂中脂肪的类型而变色。

而正丁醛测定反应是一
种用于识别低脂肪的方法,通过在溶剂中添加正丁醛来测定不同类型
的低脂肪,如有机脂肪、勃氏硬脂和植物油。

脂肪的鉴定可以帮助诊断出某种遗传病,也可以识别出先天性代
谢紊乱,同时可以指示患者营养状况。

很多临床实验室都采用詹克氏
实验、寒冷结晶、萘醚和正丁醛测定反应等多种技术,来鉴定脂肪类
型和含量,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脂肪类型和含量信息。

实验一: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

实验一: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

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一、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注意事项: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①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②甲乙液必须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液中,现配现用;③必须用水浴加热脂肪的鉴定:①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②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③需使用显微镜观察④使用不同的染色剂染色时间不同蛋白质的鉴定:①先加A液1ml,再加B液4滴②鉴定前,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对比资料一: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可溶性糖类较多,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

前三种糖的分子内都含有游离的具还原性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还原糖;蔗糖分子内没有,为非还原糖. 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 2O沉淀。

如:加热葡萄糖+ 2Cu2+ + 4OH—葡萄糖酸+ Cu 2O↓(砖红色)+ H 2O 即Cu 2+被还原成Cu 2O,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

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淀粉遇碘变蓝色(直链)或紫(红)色(支链)。

资料二:脂肪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脂等)统称为脂类。

它是构成人体组织的正常成分,脂类的主要功能是氧化供能。

脂肪主要存积于脂肪组织中,并以油滴状的微粒存在脂肪细胞内。

苏丹三染液其实是苏丹三固体颗粒溶于高浓度乙醇(70%-95%,多用95%)配制而成的,而脂肪同样较易溶于高浓度乙醇,所以染色时间长了就会让样品中的脂肪溶解,洗浮色的时候被洗掉,就观察不到了。

在病理检验中,脂类染色法最常用以证明脂肪变性,脂肪栓子以及肿瘤的鉴别.脂类染色使用最广泛的染料是苏丹染料,最常用的有苏丹Ⅲ,苏丹Ⅳ,苏丹黑及油红O等。

脂肪被染色,实际上是苏丹染料被脂肪溶解吸附而呈现染料的颜色。

临床上常对组织切片进行染色观察.资料三: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脂肪鉴定步骤

脂肪鉴定步骤

脂肪鉴定步骤脂肪鉴定,这事儿就像一场探秘之旅,可有趣啦。

咱得先准备好材料。

就好比大厨做菜得先备好食材一样,脂肪鉴定也需要相应的东西。

要有含脂肪的材料,像花生种子这种就很不错。

然后呢,还得有苏丹Ⅲ染液或者苏丹Ⅳ染液,这就像是给脂肪化妆的特殊颜料。

再有就是显微镜啦,它就像一个超级放大镜,能让我们看到微观世界里脂肪的模样。

还有载玻片、盖玻片这些小工具,它们就像是给脂肪搭建的一个小舞台。

拿到花生种子后,咱们得把它弄成薄片。

这就像把一个大面包切成薄片一样,只不过这个过程得小心点儿。

可以用刀片轻轻切,切得薄一点才能在显微镜下看得清楚。

要是切得太厚了,就像你戴了好几层眼镜看东西,模模糊糊的,啥都看不准。

切好薄片之后,就把它放到载玻片上。

这个载玻片就像是脂肪薄片的小床。

然后滴上苏丹Ⅲ染液或者苏丹Ⅳ染液。

这时候就像是给脂肪穿上了一件彩色的衣服。

苏丹Ⅲ染液会让脂肪呈现橘黄色,苏丹Ⅳ染液呢,会让脂肪变成红色。

这颜色一变,脂肪就像是在舞台上被聚光灯照亮了一样,特别显眼。

滴好染液之后,再用盖玻片盖上。

这盖玻片可得轻轻放,要是用力过猛,就像你一屁股坐在了小蚂蚁身上,那下面的脂肪薄片可就被压坏啦。

接下来就可以把载玻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了。

通过显微镜的目镜往里看,就像是打开了一个微观世界的大门。

你会看到被染成橘黄色或者红色的脂肪颗粒。

那些脂肪颗粒就像是一个个小珍珠,有的单个存在,有的还会聚在一起,就像小伙伴们聚在一起玩耍似的。

你说这脂肪鉴定难不难?其实一点都不难,就像搭积木一样,一步一步来就行。

这整个过程就像是在玩一个探秘游戏,我们从宏观的花生种子,一直探索到微观的脂肪颗粒。

有人可能会问,为啥要鉴定脂肪呢?这就像我们认识一个新朋友,得知道他长啥样,有啥特点一样。

在科学研究里,知道脂肪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和状态,对研究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可重要啦。

在生活里,也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啥的。

你要是不按照这个步骤来,就像你盖房子不打地基一样,肯定得不到准确的结果。

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鉴定 (共15张PPT)-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鉴定 (共15张PPT)-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2步骤: (1)试管中加样液2mL (2)加双缩脲试剂A液2mL(造成碱性环境),摇匀 (3)加双缩脲试剂B液3-4滴,摇匀 (4)观察颜色变化(紫色) 注:①若用蛋清液作材料,必须稀释,防止其 黏在试管上不易刷洗。
②B液不能过量,多余的B液会与A液反应成蓝色,而掩盖生成的紫色。
比较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
常用字列表
作图元素 小区、业务平台等的表示图标,上面放终端或产品示意图
作图元素 立体部件化组合
数据库
作图元素
放一些财务数据或者市场份额(国内、国际)、产品归 类、组织结构之类的文字,反白字,加阴影。
TMG
AGW
作图元素
产品示意图标,使用时标上名称。 (组网图不能使用产品实物图, 所以大家要善于运用此示意图标)
作图元素 立体部件化组合
数据库
作图元素
放一些财务数据或字,反白字,加阴影。
TMG
AGW
作图元素
产品示意图标,使用时标上名称。 (组网图不能使用产品实物图, 所以大家要善于运用此示意图标)
Soft X (CS)
策略管理服务器
SGW 信令网关
实验 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鉴定
一、糖类鉴定 (1)实验原理: 化学试剂+有机化合物→特定的颜色
还原糖 + 斐林试剂 水浴加热砖红色沉淀 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
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 使用注意事项:等量混合,现配现用( NaOH+CuSO4)
淀粉 + 碘→蓝色 用试管取2mL待测组织样液,向试管内滴加1~2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GK
C&C08 iNET
MSR多业务交换机 (ATM/IP/MPLS)

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鉴定

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鉴定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实验原理
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实验原理
鉴定物质 还原性糖
脂肪
蛋白质 淀粉
试剂 斐林试剂
苏丹Ⅲ 苏丹Ⅳ 双缩脲试剂

实验现象
砖红色沉淀 橘黄色 红色 紫色 蓝色
方法步骤: 1.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的选择 2.设计记录表格,记录预测结果 3.检测的方法步骤 (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2)脂肪的检测和观察; (3)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
D、使用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最好是现配现用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网络构建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的分子组成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C、H、O、N 种类
20种
氨基酸 脱水缩合 多肽 化学键名称 肽键
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空间结构
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
蛋白质7~10%
显微观察: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已着色的薄片,后用高倍镜观察
现象:有被染成橘黄色(或红色)的脂肪微粒
脂肪的检测结果
3.蛋白质的鉴定
选材与制备 黄豆组织样液(或鸡蛋蛋清稀释液) 组织样液:[黄豆浸泡 →去皮→切片→研磨→过滤→滤液]
显 色 反 应 现象:
(创设碱性条件)
(提供Cu2+)
无色
紫色或紫红色
而后立即使用。
砖 红 色 沉
0.05g/mL

在碱性
NaOH 浓度为
蛋白质 的鉴定
双缩脲试 剂NaOH和
CuSO4
环境下 的Cu2+
0.1g/mL
CuS04 浓度为
先加入Na0H 1mL,然后 再加CuS04 4滴,摇匀。 (不能过量)

实验十 脂肪含量的测定

实验十 脂肪含量的测定

实验十脂肪含量的测定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食物中的脂肪含量,掌握脂肪含量的测定方法,进一步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实验原理脂肪含量的测定可以通过酶法或物理测定法进行。

酶法是利用脂肪酶水解脂肪,生成游离脂肪酸,再通过比色法或滴定法测定脂肪酸的含量。

物理测定法包括直接溶解法和摩擦法,通过测量脂肪在特定条件下的熔点或固体脂肪的流动性来估计脂肪含量。

实验材料和仪器- 待测食品样品- 脂肪酶- 乙醚- 红茜试剂- 乙醇- 滴定漏斗、比色皿等实验步骤1. 准备食品样品,并称取适量的样品。

2. 使用酶法:- 将称取的样品置于容量瓶中,加入脂肪酶溶液。

- 加入适量的红茜试剂。

- 装置冷凝管,加入冷水。

- 反应一段时间后,用1%的乙醇滴定量度。

- 计算脂肪含量。

3. 使用物理测定法:- 将样品放入直接溶解法或摩擦法的设备中进行测定。

- 根据所用方法,计算脂肪含量。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步骤所获得的测定结果,可以计算出食品中的脂肪含量。

通过比对理论值或参考值,可以评估食品的营养价值或用于质量检测。

实验注意事项- 操作时需注意安全,避免酶溶液和试剂的接触。

- 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避免误差的产生。

- 实验后要及时清洗仪器和,保持实验场所整洁。

结论本实验通过酶法或物理测定法,成功测定了待测食品中的脂肪含量,并得出相应的结果。

脂肪含量的测定是了解食物成分和进行质量检测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如果有引用的参考文献,请列出)。

脂肪的辨别实验报告

脂肪的辨别实验报告

脂肪的辨别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对不同脂肪样本的观察、检测和分析,了解脂肪的特性,并学会辨别不同类型的脂肪。

实验材料和仪器- 豆油- 植物油- 动物油- 橄榄油- 黄油- 脂肪样本切片- 显微镜- 加热板- 试管- 试管架- 试剂:苏丹红III溶液、碘液、苯酚溶液、氧化铅试剂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准备好所需的脂肪样本切片,放在显微镜下用低倍镜观察表面的形态特征。

2. 鉴别外观:观察脂肪样本的颜色、质地、气味等外观特征,并记录下来。

3. 溶解试验:取少量脂肪样本放入试管中,加入苏丹红III溶液,轻轻摇晃。

观察溶液的变化。

豆油、植物油、橄榄油在溶液中会迅速显红色,而动物油和黄油溶解较慢,颜色较浅。

4. 碘液试验:将一个脂肪样本切片放在玻璃片上,滴加碘液,观察切片表面的变化。

豆油、植物油和橄榄油无变化或变成淡黄色,而动物油和黄油会显现出深红色或紫黑色。

6. 酸碱试验:取少量脂肪样本放入试管中,加入苯酚溶液,轻轻摇晃。

观察溶液的变化。

如果样本在搅拌后变成白色,说明是脂肪。

7. 检测纯度:取少量脂肪样本,加入试管中,加入氧化铅试剂,对加热板进行加热。

观察样本是否出现酸、碱或其他物质,判断脂肪的纯度。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观察和化学试剂的反应,得出以下结论:- 豆油、植物油和橄榄油在苏丹红III溶液中迅速显红色,溶解度高。

- 动物油和黄油在苏丹红III溶液中溶解较慢,颜色较浅。

- 豆油、植物油和橄榄油在碘液中无变化或变成淡黄色。

- 动物油和黄油在碘液中显现出深红色或紫黑色。

- 脂肪在苯酚溶液中搅拌后会变成白色。

- 经过加热和氧化铅试剂检测后,脂肪样本未出现酸、碱或其他物质,纯度较高。

实验讨论经过实验观察和化学试剂的反应测试,能够准确地判断不同脂肪的特性和区别。

豆油、植物油和橄榄油在溶解度、颜色反应等方面与动物油和黄油存在明显差异。

通过这些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方法来辨别和鉴定不同类型的脂肪。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观察和测试不同脂肪样本的特性和反应,学会了辨别不同类型脂肪的方法。

高中生物实验 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高中生物实验 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 肪、蛋白质的鉴定
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化学试剂+有机化合物→特定的颜色 还原糖 + 斐林试剂 水浴加热 砖红色沉淀 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 →紫色 脂 肪 +苏丹Ⅲ(或苏丹Ⅳ)→橘黄色(红色) 淀 粉 + 碘 →蓝色 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还原糖 + 斐林试剂 加 热→ 砖红色沉淀 先混合再加入糖中 ( NaOH +CuSO4)
• 第二步:分别向3支试管内加入相应的液体。一号加 2mL正常尿液;2号加_2m__l含__有__葡__萄__糖_的__尿_;液3号加 _2_m_l_待__测_尿__液_____________。
• 第三步:向3支试管内分别加入刚配好的斐林试剂1mL, 振荡试管,使溶液混合均匀,并将这3支试管放入盛有 50~60°C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min。
先加NaOH 液于样液中, 再加CuSO4 液于样液中
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 → 紫色
二、目的要求 三、材料用具
四、方法步骤
1、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
取材、研磨、过滤
制备生物组织样液
取样 取2mL组织样液
注入试管
注入试剂 向试管注入2mL斐林试剂
加热和观察
注意事项:1、若用斐林试剂要现配现用; 2、对试管加热时,试管口不要朝向实验者; 3、检测还原糖时应水浴50~60度加热。
去浮色 滴1~2滴50%的酒精溶液 制作临时装片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注意事项:花生种子要提前浸泡3~4小时;
六、探究试验
通常情况下,正常人的尿液中没有葡萄 糖。当一次食用大量糖时,尿液中是否有葡 萄糖存在?试运用对照的方法设计实验方案 进行鉴定。

实验-脂肪的鉴定

实验-脂肪的鉴定

实验二: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一、实验目的
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二、实验原理
1.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脂肪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脂肪可以被苏丹III染液染成色(或被染液染成红色)。

2.苏丹III可以溶于体积分数50%的乙醇溶液。

三、实验材料用具
1.实验材料:花生子叶
2.用具: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刀片,培养皿,镊子,滴管
3.试剂:苏丹III染液,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溶液,蒸馏水
四、方法步骤
1.取材:取一粒浸泡过的花生种子,去掉种皮。

2.切片:用刀片在花生子叶的横断面上平行切下若干薄片,放入盛有清水的的培养皿中待用。

3.染色:从培养皿中选取最薄的切片,用毛笔蘸取放在载玻片中央,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2-3滴苏丹III染液,染色3min。

4.洗去浮色:用吸水纸吸去染液,再滴加1-2滴体积分数50%的乙醇溶液,洗去浮色;用吸水纸吸去花生
子叶周围的乙醇,滴一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5.观察:在低倍显微镜下找到花生子叶的最薄处,移至视野中央,将物像调节清楚,换高倍镜显微镜观察,
圆形的脂肪颗粒为色。

注意事项:
1.脂肪的鉴定实验最好选择富含脂肪的种子,如花生种子(实验前浸泡3h~4h)。

2.该试验成功的关键是获得只含有单层细胞理想薄片。

3.滴苏丹Ⅲ染液染液染色2-3min,时间不宜过长,以防细胞的其他部分被染色。

实验-脂肪的鉴定

实验-脂肪的鉴定

实验二: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脂肪一、实验目的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二、实验原理1.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脂肪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脂肪可以被苏丹III染液染成色(或被染液染成红色)。

2.苏丹III可以溶于体积分数50%的乙醇溶液。

三、实验材料用具1.实验材料:花生子叶2.用具: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刀片,培养皿,镊子,滴管3.试剂:苏丹III染液,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溶液,蒸馏水四、方法步骤1.取材:取一粒浸泡过的花生种子,去掉种皮。

2.切片:用刀片在花生子叶的横断面上平行切下若干薄片,放入盛有清水的的培养皿中待用。

3.染色:从培养皿中选取最薄的切片,用毛笔蘸取放在载玻片中央,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2-3滴苏丹III染液,染色3min。

4.洗去浮色:用吸水纸吸去染液,再滴加1-2滴体积分数50%的乙醇溶液,洗去浮色;用吸水纸吸去花生子叶周围的乙醇,滴一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5.观察:在低倍显微镜下找到花生子叶的最薄处,移至视野中央,将物像调节清楚,换高倍镜显微镜观察,圆形的脂肪颗粒为色。

注意事项:1.脂肪的鉴定实验最好选择富含脂肪的种子,如花生种子(实验前浸泡3h~4h)。

2.该试验成功的关键是获得只含有单层细胞理想薄片。

3.滴苏丹Ⅲ染液染液染色2-3min,时间不宜过长,以防细胞的其他部分被染色。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以下无正文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脂肪鉴定原理

脂肪鉴定原理

脂肪鉴定原理
脂肪鉴定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用于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脂肪成分。

其原理基于脂肪的特定化学性质和反应特征。

脂肪主要由甘油与脂肪酸组成。

首先,鉴定过程中需要将样品中的脂肪分离出来。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溶剂提取,将样品与有机溶剂(如正己烷、四氯化碳等)混合,使脂肪溶解于有机溶剂中。

通过离心或过滤,可以得到含有脂肪的有机溶液。

接下来,需要检测提取溶液中是否存在脂肪酸。

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酸值测定法。

首先,将提取溶液与一定浓度的盐酸混合,在加热条件下进行酸酐化反应。

脂肪酸与盐酸反应生成甘油和相应的盐酸盐。

反应后,用强碱溶液中和过量的盐酸,生成沉淀。

通过滴定法测定反应液中未反应的盐酸溶液的用量,就可以计算出脂肪酸的含量。

除了酸值测定法,还有其他一些常用的脂肪鉴定方法,如皂化值测定、脂肪酸甲酯化等。

这些方法都是基于脂肪酸的特性,通过相应的物理或化学反应来确定样品中的脂肪含量。

通过脂肪鉴定,可以快速有效地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脂肪成分,并对其含量进行定量分析。

这对于食品、化妆品等行业的质量控制和产品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考纲要求: 1、理解所学实验的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方法 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 2、具备验证相关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 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能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性研究。 二、考试范围: 实验1、书P17-19 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实验2、书P30-31 高倍显微镜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实验4、书P46 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实验5、书P47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实验6、书P53-54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7、书P59-60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实验8、书P79-80 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 实验9、书P84 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 发育的影响 实验10、书P87-88 动物饲喂小动物的实验(选做) 实验11、书P101 观察被子植物的花粉管 实验12、补做:温度及pH对酶活性的影响
一、物质的鉴定实验
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1) (一)糖类物质的鉴定 1.还原性糖的鉴定 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 还原性糖: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酮基的糖; 如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乳糖、纤维二糖。 非还原性糖: 淀粉、纤维素、蔗糖、糖元 。 鉴定还原糖的试剂: 斐林试剂:由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 为0.05g/mL的硫酸铜溶液配制而成,二者混合后,立即生成 淡蓝色的Cu(OH)2沉淀。Cu(OH)2与加入的葡萄糖在加热的条 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CuO2沉淀,而葡萄糖本身被氧化成 葡萄糖酸。 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
(一)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实验2)
⑴目镜 ⑾粗准焦螺旋 ⑶镜筒 ⑿细准焦螺旋 ⑷镜臂 ⑺压片夹 ⑻载物台 ⑼遮光器与光圈 ⑸反光镜 ⑹镜座 ⑽镜柱 ⑵物镜
(三)蛋白质(多肽、二肽)的鉴定 1.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有何区别? 2.鉴定蛋白质的实验材料 斐林试剂
用途
双缩脲试剂
最好选用富含蛋白质的生物组织(或器官),植物 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存在; 鉴定蛋白质、二肽及多肽 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 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A液) 材料常用的是大豆,动物材料常用的是鸡蛋(卵 成分 白)。 0.05g/mL的硫酸铜溶液 0.01g/mL的硫酸铜溶液(B液)
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实验材料 为什么不用双子叶植物叶? 双子叶植物中,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葡萄糖形成后合成为淀粉,暂 时储藏在叶子内,因此最好不用双子叶植物的叶子作实验材料。 为什么不用单子叶植物叶? 有些单子叶植物,如韭菜、鸢尾,并不将光合作用的初始产物转变 为淀粉,因此叶内含有大量的可溶性单糖,但是,由于叶片中叶绿 素的颜色较深,对于鉴定时的颜色反应起着掩盖作用,导致实验现 象不明显,因此,也不宜用单子叶植物的叶子作实验材料。
发生的 Cu(OH)2被还原为砖红色的
3.探究课题 反应 Cu2O (1).《果实成熟前后营养成分的变化》多糖变成单 应 糖,还原性糖增加;蛋白质是增加还是减少? 现配现用;混合均匀;隔水 先加A液,与样液混匀后滴加B液 使用方法 (2).《种子萌发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变化》还原糖、 加热; 蛋白质、脂肪的含量变化;要解决如何定量的问题, 颜色反应 呈砖红色 呈紫红色 比色的方法。
本实验最理想的实验材料是含糖量较高的生物组织 (或器官),而且组织的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的, 如:苹果和梨的果实。经试验比较,颜色反应的明 显程度依次为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
2.鉴定葡萄糖的方法 尿糖试纸、血糖快速检测仪的原理:葡萄糖氧化酶催 化葡萄糖形成葡萄糖酸、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分解产 生氧气,使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 3.鉴定淀粉的方法 碘—碘化钾溶液 (二)脂肪的鉴定 1.苏丹III或苏丹IV
染色时间
苏丹III 苏丹IV 2~3分钟 1分钟 脂肪滴颜色
橘黄色 红色
2.鉴定脂肪的实验材料 最好选择富含脂肪的种子,如花生种子(取其子叶)。
3、脂肪鉴定的实验步骤:
取材-制片-观察-结论
取材:将子叶削成薄片
制片:a:取理想的薄片
b:染色
c:去浮色
d:制成临时装片 观察:先低后高 结论: 实验关键: 子叶应切成薄片
实验复习方法概述: 1、熟记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要点和基 本实验试剂的用途。 2、明确科学研究的方法、原则和一般程序 3、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4、明确实验设计的一般程序:
(了解题目的要求)、明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原理、 确定实验思路、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步骤、预测结 果与分析 5、将每一章节的相关实验进行实验设计方面的分析 四. 复习重点: 1、 实验设计中的注意要点 2、实验设计的过程 3、实验分析思路 五. 学习难点: 1、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2、实验结果的分析
三、观察实验
1.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实验2-1) 成像特点:视野暗、细胞大、数量少; 方法:低倍镜下将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 央,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清晰。 放大倍数计算:物镜放大倍数 × 目镜放大倍数 显微镜下看到的是倒象 。因此要使物象向左移动 , 装片应向右移动 。要使物象向上移动 ,装片应向 下移动 。(同向移动!) 在视野中发现异物 ,则该异物只能位于装片、物镜 或目镜上 。想想如何判断?
双缩脲(H2NOC-NH-CONH2)能 与铜离子作用,形成紫色或紫红色 的络合物,这个反应叫做双缩脲反
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6)
1.实验原理: 提取:研磨——二氧化硅: 加速研磨; 碳酸钙:中和酸性物质,防止叶绿素分 子受到破坏; 有机溶剂,如丙酮、酒精,溶解色素。 分离:纸层析,几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2.注意事项: 剪去滤纸条的两角; 划滤液线要直、细、齐; 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 3.扩展探究: 不同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提取和分离; 色素溶液吸收光谱的实验; 能否进行光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