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跨文化交际1..

合集下载

跨文化交际与全球化趋势的研究

跨文化交际与全球化趋势的研究

跨文化交际与全球化趋势的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跨文化交际通常是指在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交流的能力和技巧。

而全球化则是经济、文化和政治上的互相联系和依存程度不断加深的趋势。

本文将从跨文化交际和全球化两个方面探究相关的研究成果。

第一章跨文化交际的定义与发展1.1 跨文化交际的定义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简称ICC)是指涉及不同文化间的交往、互动和交流的过程。

具体来说,它涉及到跨越语言、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来进行有效的交流。

1.2 ICC的发展历程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但直到1960年代才逐渐获得注意。

在这一时期,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关系和跨国企业的兴起,人们开始重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问题。

由此,跨文化交际逐渐成为研究领域。

此后,ICC研究逐渐深入,多个学科进入了该领域,如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语言学等。

第二章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因素2.1 文化差异文化是一组人共有的价值观、信仰、行为方式和传统。

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特征,如礼仪、语言、信念、价值观和社会组织形式等。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是影响交际的一个重要因素。

例如,中国和西方国家在礼仪、行为方式和交际风格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如果不能理解这些文化差异,就很难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2.2 语言差异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文化的语言相互影响,产生不同的语言差异。

语言差异可以包括音调、语法、语音、词汇和语用等方面。

例如,中文和英文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如果在跨文化交际中不能理解这些语言差异,就很难进行有效的交流。

2.3 个人差异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性格、背景和价值观,这些因素会影响跨文化交际。

例如,在中西文化之间进行交流时,某些中国人可能会遵循中国传统的尊重长辈和权威的礼仪习惯,但是在西方文化中却不太重视这一点。

因此,不能简单地将不同文化的人看做是一个整体,而是应该关注每个人的个性化需求和习惯。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笔记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笔记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笔记----f334b180-7164-11ec-82d6-7cb59b590d7d第一章跨文化交际一、什么是跨文化交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的过程。

今天,跨文化交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主要原因是由于交通的进步和交际手段的发展,来自不同国家、种族和民族的人们可以频繁地接触和交流。

l、哈姆斯认为,世界上的交流经历了五个阶段:语言的浮现;用词;印刷技术的发明;近百年来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工具的快速发展;跨文化交流。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交流的特点是跨文化交流。

二、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1.首先,它在美国兴起。

美国有来自各国的移民,有自己的文化体系和习俗,并逐渐形成为了美国社会的多元文化格局;美国与其他国家交往频繁。

2.edwarhall 《无声的语言》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

认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使用时间、空间表达意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对时间、空间、交际的关系作了深入探讨)3.1970 年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

今年,国际传播学会承认跨文化传播是传播的核心一个分支,成立了跨文化交际学分会。

1972 年,第一届跨文化交际学国际会议,日本东京。

一、沟通与沟通三、传播的种类沟通可以分为人际沟通和非人际沟通;人际交往可以分为社会交往和非社会交往。

非社交沟通指的是内向沟通 (自我沟通) 。

社会传播包括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第四章语言交际一、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同时有受到文化的巨大影响。

)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由于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人类文化才得以产生和传承。

不存在没有语言的文化,也不存在没有文化的语言。

广义的文化包括语言,同时文化又无时无刻不在影响语言,使语言为了适应文化发展变化的需要而变得更加精确和缜密。

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

e.g.①亲属称谓是语言反映文化的一个突出例证。

汉族不仅注重长幼顺序,而且对于是父系、母系或者婚系亦十分重视。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自学题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自学题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自学知识点第一章跨文化交际名词跨文化交际填空L.S.Harms 认为,在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

问答1、跨文化交际日益重要的原因?2、对跨文化交际有哪些不同理解?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名词跨文化交际学社交-语用失误语用-语言失误填空1、一般认为,Edward Hall 在1959年出版的《》是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

2、跨文化交际学被正式纳入传播学,是在年。

问答1、跨文化交际学为什么产生在美国?2、跨文化交际学一般包括哪些内容?第三章文化的定义与特性问答1、文化的特性包括哪些?2、哪些文化因素对于跨文化交际的影响比较大?3、一般性了解文化的各种定义第四章交际名词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5W模式填空1、传播可分为与。

2、人类传播分为与。

3、非社会传播指或。

4、社会传播包括、与。

问答1、了解几种常见的传播定义2、了解基本的传播模式名词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文化词汇交际风格填空1、语言既是文化的,又是文化的。

2、就语言要素与文化的关系而言,与文化的关系最不密切,次之,而关系最密切反映最直接的是。

3、词汇可以分为一般词汇与。

4、词汇意义具有和的区分。

5、就词汇意义而言,其指示意义实比较固定的,而隐含意义则因时因人而异,因为隐含意义是通过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隐含意义又可称为或。

国情语言学正是在此基础上创建的。

6、逻辑在所有文化中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逻辑概念本身有着很深的。

有学者笼统地把逻辑分为和。

7、东西方说理方法的不同实际上体现了的差异。

8、归纳式和演绎式交际模式的真正分歧在于。

问答1、文化词汇相对于一般词汇而言具有什么特点?练习根据影视文学材料分析问题【可选用推荐电影,也可自选电影、英剧、美剧或小说】1、片中何处体现了词汇的指示意义与隐含意义的不同2、片中何处体现了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的人交际风格的不同名词非语言交际体态语副语言填空1、非语言交际对语言交际大致起着、、、、或的作用。

备课教案第一章跨文化交际

备课教案第一章跨文化交际

备课教案第一章跨文化交际一、引言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下的个体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过程。

在全球化的下,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在教育领域,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本教案的第一章将介绍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原则和意义,并提供一些教学方法和策略。

二、跨文化交际的概念跨文化交际是指在不同文化下,个体之间进行交流和互动的过程。

跨文化交际涉及到语言、文化、社会习俗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

在跨文化交际中,个体需要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同时要注意自己在交际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态度。

三、跨文化交际的原则1.尊重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应该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包括语言、礼仪、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不应该对对方的文化进行歧视或偏见。

2.适应变化:在跨文化交际中,个体需要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和情境。

需要灵活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以便更好地与对方进行交流。

3.建立共同语言:虽然语言可能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障碍,但个体可以通过学习对方的语言,或者使用一种中性的语言来建立共同的语言,从而更好地进行交流。

4.接纳多样性:在跨文化交际中,个体需要接纳不同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

要意识到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特点,不应该将自己的文化观念强加于他人。

四、跨文化交际的意义跨文化交际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有助于消除文化冲突和误解。

在教育领域,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多元文化的社会,并且能够为未来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提供基础。

五、跨文化交际的教学方法和策略1.多元文化教育:在教学中注重引入多元文化的内容和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和特点。

2.语言对比学习:通过对比不同文化下的语言差异,帮助学生理解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3.资源共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文化和经验,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了解和交流。

4.情景模拟:通过模拟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如何应对文化差异和问题。

跨文化交际-第一章-第二节-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第一章-第二节-跨文化交际

4.交际双方进行的是直接的言语交际
对外汉语专业的任务是教会外国人说汉语,包括中国文化的对 外传播。所以着眼点在交际双方的直接交际,而不是通过“翻译” 这个中介来完成交际任务。因此,我们基本上不涉及翻译问题,而 侧重语用规范,通过了解对方文化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协调双 方交际中涉及的文化因素,从而保证交际的有效性。
2005年版 贾玉新:《跨文化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8(英文版)
二 文化差异与交际失误
1. 词语意义的文化差异与交际失误 “文化词汇” 例如:“痛打落水狗”/“Love me, love my dog.” “white elephant”/ “白象牌”电池 “dragon”/ “龙” “龙”---高贵吉祥的象征。
“姓+职务”的称呼方法,有些翻译成英文不宜直译,如主任、 局长、科长、老师等。
对于教师的称呼很多,汉语中常用“姓+老师”,英语中主要有 三种: Sir./Ms.; Mr./Ms.+姓;直呼其名。
注意:不要用“姓+teacher”,也不要直呼别人的姓。
③ “实用心理”&“信仰至上”
“谐音”文化:谐音 祈福、求富贵发财 “168超市”:“一路发” 宗教文化 忌讳13,请客不请13个人,送花不送13束,住楼不住13层
人群) 中产阶级 支持民主党 主张环境保护的人群 反对种族歧视的人群 喜欢运动的人群
再如:
Margaret是黑人, 居住在华盛顿市区,中 学毕业以后做过各种工 作,收入较低,信奉天 主教,目前在一家餐馆 打工。她对于政治没有 兴趣,从来都没有参加 过选举。她主张环境保 护,反对种族歧视,反 对人工流产,认为这是 伤害小生命。她不喜欢 运动,喜欢流行音乐。 因此,她属于以下一些 群体:

跨文化交际概论 ppt课件

跨文化交际概论  ppt课件

ppt课件
3
第一章 跨文化交际概述
第一节 文化、交际和语言
在文化学或文化人类学中,“文化”一词通常指 人类社会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全部活动方式以及活动的 产品。就这一概念的核心内涵而言,它的意义是明确 的。然而专家们给“文化”所下的定义可以说各有千 秋。在众多的关于文化的定义中,文化人类学家泰勒 (Tylor)和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的定义比较 受人推崇。前者着眼于文化的整合性和精神性,后者 着眼于文化的功能性和制度性。
ppt课件
9
第一章 跨文化交际概述
第一节 文化、交际和语言
在文化学研究领域,通常把文化分为主流文化和亚文化。 也就是说,文化的概念具有层次性,一种整体文化中往往包含 了各种不同的次范畴“变体”,形成某种文化圈内的亚文化圈。
亚文化产生于亚群体,亚群体是某个民族内部的群体分化, 他们在亚群体中享有共同的信仰、价值观、行为准则、交往规 范以及认知模式。不同亚群体之间在所觉、所思、所言、所为 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既 有“大同”的一面,也有“小异”的一面。
广义:指人类在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 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在通常情况下,提到“文化”人们首先想到的 是它的狭义方面,即文化的精神形态方面。
ppt课件
8
第一章 跨文化交际概述
第一节 文化、交际和语言
2 .文化定势
世界上大多数社会中都可能存在着若干群体或社团,这 些群体或社团对地域、历史、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共 享,使其成员形成、发展并强化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及与之相适 应的交际文化。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学者们往往倾向于把某 一文化群体的每一个成员都视为该文化定势的代表或整体文化 形象。这种整体式的文化取向通常被称为文化定势。

跨文化交际 知识点整理

跨文化交际 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跨文化交际概论1跨文化交际汉语国际教育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的活动。

新世纪如此广泛而深入的跨文化交际主要是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2.经济的全球化3.人口的流动4.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什么是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既是一种人类的社会活动,也是指一门研究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学科。

根据几个定义归纳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特点:1.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2.跨文化交际是通过象征符号来实现的;3.跨文化交际是一种动态的过程4.跨文化交际是一种双向的互动;5.跨文化交际的目标是创建共享的意义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这里的跨文化交际实际上包含着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指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例如中国人与美国人等另一个层面是指同一个国家或民族中,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地域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例如男性和女性之间的交往就可以被看做是一种跨文化的交往跨文化交际的特点1.跨文化交际主要指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面对面的交流既包括了语言交际也包括了非语言交际,而且是一种双向交流和互动的过程2.跨文化交际中涉及很多差异性(陈国明)差异可以是文化传统、价值观、信仰等方面的差异,也涉及行为方式和习俗方面,如手势、衣着、语言使用的差异,同时也涉及个人文化身份和社会角色方面的差异。

这些存在差异的因素相互作用,影响了跨文化交流的过程和结果3.跨文化交际容易引起冲突由于语言、交际风格、非语言行为、思维模式、社会准则、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跨文化交际很容易产生误解和冲突4.跨文化交际的误解和冲突大多属于“善意的冲突”许多冲突往往不是出于人们恶意的动机,而是来源于人们良好的愿望。

在自己文化中得体而礼貌的行为到了另一种文化中却成了无礼的举动,善良的意图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误解和不愉快5.跨文化交际常常引起情感上的强烈反应很容易造成心理紧张,人们经常提到的“文化休克”就是形容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心理反应。

跨文化交际概论各章节内容要点

跨文化交际概论各章节内容要点

跨文化交际概论各章节内容要点第一章跨文化语言交际概述第一节文化、语言和交际一、关于文化的概念(一)文化的内涵和特性1、关于文化的内涵概括地讲,文化即是人们所思、所言(言语和非言语)、所为、所觉的总和。

在不同的生态或自然环境下,不同的民族创造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也被自己的文化所塑造。

交际即文化,文化即交际,如果没有交际,文化是难以形成的。

科学的提法是:“文化是冻结了的人际交流,而交际是流动着的文化。

”2、关于文化的特性(1)文化由人们的内稳和外显的行为组成。

(2)文化是通过符号被人们习得和传授的知识。

(3)文化是群体行为规则的集合。

(4)文化与社会是潜在现实中两种类型或两个层面上的概念。

(5)文化是历史所衍生及选择的传统观念。

(6)文化和交际具有同一性。

(7)文化是动态多变的。

(8)文化具有选择性。

(9)文化是群体或民族中心主义的意识产物。

(10)文化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二)文化定势、群体文化、亚文化1、文化定势和群体文化世界上大多数社会中都可能存在着若干群体或社团,这些群体或社团对地域、历史、生活方式、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共享,使其成员形成并发展和强化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与其相关的交际文化。

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范畴:一是全民族的文化,即整体的文化形象,二是具体的个性文化,即是按个人的社会情况或个人所属文化群体为基础的文化,有的学者把这种文化称之为群体文化或副文化。

2、亚文化与亚群体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对文化分类的一种较为传统的做法是把文化分成主流文化和亚文化。

亚文化是指存在于某一主流文化之中的一种非主流文化,某一少数群体的文化,这一文化中的行为模式区别于主流文化的行为模式。

二、关于语言的概念(一)语言是交际工具1、交际媒介言语交际是人类社会中必需的另一种交换活动,交换的是信息、思想、情感。

语言就是一个符号系统,一个人脑子里贮存了符号和符号的组合规则,他就可以和别人交际,传情达意,沟通信息。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

文化的特性
1. 文化是人类所独有的,是区别人类和动物的主要标志。文 化是社会遗产,而不是生理的遗传。
2. 文化不是先天所有,而是通过后天习得的。 3. 文化中的大部分是不自觉的。 4. 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 5. 文化是动态的,文化的形态与一定的历史时期相联系。
主导文化和亚文化
主导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或一个语言群体所共享的主流文化 特征;是人们日常生活和交际中起主导作用的文化因素;是同一文化 群体共同认可和遵循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交际规则、思维方式和 交际观念。
• 与美国人在一起,就照美国人的方式、习俗去说话、办事; 与中国人在一起,就按中国人的习俗来做。
第二语言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 跨文化交际能力指的是跨文化交际环境中的交际能力,即 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进行交际时,具有强烈的跨文 化意识,善于识别文化差异和排除文化干扰并成功地进行 交际的能力。是在跨文化交际环境中由语言交际能力、非 语言交际能力、语言规则和交际规则转化能力以及文化适 应能力所组成的综合能力。
西方社会的个人取向: 提倡个人主义,崇尚个性解放、提倡自我奋斗。
self—support、self-help、self-dependence、self-confidence
(二)求稳与求变
中国文化的“求稳”心态: “相安无事”、“知足常乐”、“万变不离其宗”、“以不变应万变”、“安土重 迁”、“顺其自然”。一切发展之大前提是家庭、家族、社会之稳定。
• 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 同一种语言(母语或目的语)进行的口语交际。
• 交际双方必须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立足本专业,文化差异 主要指不同文化圈之间的差异,尤其是中国和欧美国家的文 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第一章

跨文化交际第一章

面子协商理论:
面子——协商理论由面子、冲突和文化这三个关键因素组成。 围绕这三个概念, 形成了该理论的前提假设, 即:自我身份在人际互动中十分重要, 来自不 同文化的个体会用不同的方式与他人协商自己的身份;冲突管理以面子和文化为中介;某种行 为会威胁个人的自我形象投射 (面子) 。 他和他的同事曾把面子表述为一种“泛文化现象”, 也就是说, 任何文化中的个人都拥有和 管理着面子, 面子存在于所有的文化中。很显然, 面子是生活中的重要元素, 是自我形象的比喻。 在人际交往的情境中, 面子与自尊和他人的自尊投射有着密切的关系。汀-图美还认为来自不 同文化背景的人对他人“面子”的关心程度会有所不同。面子虽然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概念, 但 是不同文化中面子的表现方式是不一样的。面子需求存在于所有文化中, 但并不是所有文化的 面子需求方式都是一样的。
——TingToomey,1999
跨文化交际的特点:
面对面; 差异性; 易起冲突; 大多为善意冲突; 引起情感上的强烈反应; 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收获
二、跨文化交际学: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1、兴起:美国 诞生标志:霍尔 1959年出版的《无声的语言》The Silent Language
跨文化交际
• 1.哪些情况你认为属于跨文化交际? • 2.为什么要进行跨文化交际? • 3. 什么是跨文化交际?(哪个定义,为什么?) • 4.南方人和北方人的交际算不算跨文化交际?为什么? • 5.跨文化交际有什么特点? • 6.跨文化交际学兴起于….?为什么? • 7.跨文化交际学诞生、确立和成熟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 8.什么叫主位研究和客位研究? • 9.跨文化交际与汉语国际教育有什么关系? • 10.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哪些?

(精选)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自学题

(精选)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自学题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自学知识点第一章跨文化交际名词跨文化交际填空L.S.Harms 认为,在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

问答1、跨文化交际日益重要的原因?2、对跨文化交际有哪些不同理解?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名词跨文化交际学社交-语用失误语用-语言失误填空1、一般认为,Edward Hall 在1959年出版的《》是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

2、跨文化交际学被正式纳入传播学,是在年。

问答1、跨文化交际学为什么产生在美国?2、跨文化交际学一般包括哪些内容?第三章文化的定义与特性问答1、文化的特性包括哪些?2、哪些文化因素对于跨文化交际的影响比较大?3、一般性了解文化的各种定义第四章交际名词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5W模式填空1、传播可分为与。

2、人类传播分为与。

3、非社会传播指或。

4、社会传播包括、与。

问答1、了解几种常见的传播定义2、了解基本的传播模式第五章语言交际名词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文化词汇交际风格填空1、语言既是文化的,又是文化的。

2、就语言要素与文化的关系而言,与文化的关系最不密切,次之,而关系最密切反映最直接的是。

3、词汇可以分为一般词汇与。

4、词汇意义具有和的区分。

5、就词汇意义而言,其指示意义实比较固定的,而隐含意义则因时因人而异,因为隐含意义是通过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隐含意义又可称为或。

国情语言学正是在此基础上创建的。

6、逻辑在所有文化中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逻辑概念本身有着很深的。

有学者笼统地把逻辑分为和。

7、东西方说理方法的不同实际上体现了的差异。

8、归纳式和演绎式交际模式的真正分歧在于。

问答1、文化词汇相对于一般词汇而言具有什么特点?练习根据影视文学材料分析问题【可选用推荐电影,也可自选电影、英剧、美剧或小说】1、片中何处体现了词汇的指示意义与隐含意义的不同2、片中何处体现了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的人交际风格的不同第六章非语言交际名词非语言交际体态语副语言填空1、非语言交际对语言交际大致起着、、、、或的作用。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第一章教案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第一章教案

Chapter 1 CultureI. Teaching ObjectivesIn this chapter, the teacher should enable the students to:1. understand concepts concerning culture.2. recognize the nature of culture.3. describe the defini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e.4. discuss about cultural identity and cultural varieties.II. Contents1. Keywords(1) Culture (from intellectual perspective): Culture is “the arts and othermanifestations of human intellectual achievement regarded collectively”(从知性角度定义文化:作为整体的人类智力成就的艺术和其他表现。

)(2) Culture (from anthropologic perspective): Culture consists of patterns, explicitand implicit, of and for behavior acquired and transmitted by symbols, constituting the distinctive achievement of human groups, including their embodiments inartifacts; the essential core of culture consists of traditional ideas and especiallytheir attached values”.(从人类学角度定义文化:文化由清晰和模糊的行为模式构成,这些模式通过符号获得并传播,这些符号由人类群体的特别成就构成,包括具体的人工制品。

跨文化交流学概论

跨文化交流学概论
上是合理或不合理的一切,它们在某一个时期作为人们行为的潜在指南而存在。Kluckhohn指出:A文化具有相对性 B文化可作为人们行动的指南
1)文化时人们通过长时间的努力所创造出来的,是社会的遗产;
2)文化既包括信念、价值观念、习俗、知识等,也包括实物和器具;
3)文化时人们行动的指南,为人们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
? 我们观察人们的跨文化交际过程,不能孤立地看,而是要考虑到传者和受者的周围的群体以及整个的社会环境。
第三部分 跨文化交际的过程
第五章 语言交际
一、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同时有受到文化的巨大影响。)
? 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
E.g.①亲属称谓是语言反映文化的一个突出例证。
D语言是后天习得的,而不是生而知之,非语言交际的手段一部分是人类的本能,有些是后天习得的;
E从神经生理学的角度看,在从事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时使用的大脑“半球”不同。(语左,非语右)。
? 非语言交际通常起补充、否定、重复、调节、替代或强调的作用。一般来说,在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传达的信息冲突时,人们倾向于相信后者。
? 传播与人类的历史同样长。自从有了人类,就产生了传播。传播是对于人的社会性的确定。
? 传播学大致形成于30~40年代的美国。
? 张国良的定义:所谓传播,即人类传授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传播就是信息的传送和接受,一方发出信息,另一方接受信息,这一过程就是传播。)
三、传播的种类
? 传播 人类传播 社会传播: 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电视手段)
信源 → 发射器 → 信道 → 接收器 → 信宿

噪音源
? 循环式的模式:加入“反馈”

(完整版)跨文化交际

(完整版)跨文化交际

第一章关于文化、交际及跨文化交际第一节文化一、文化的定义(一)《现代汉语词典》对于“文化”的解释:1。

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2。

考古学用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

同样的工具、用具,同样的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

3.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

文化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是一个整体,我们所能观察到的只是形成文化系统的具体要素,就是一个个具体的文化现象。

简单归结,文化即是人们所思、所言(言语和非言语)、所为、所觉的总和。

二、文化的特征1。

文化是人类所独有的,是区别人类和动物的主要标志。

是由人类进化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

2。

文化不是先天所有,而是通过后天习得的。

3。

文化是一个体系。

4.文化在一个群体中具有共享性。

5。

文化是丰富多样的.6。

文化是发展变化的;7.文化具有民族性和特定的阶级性;8.文化常有本民族文化优越感的倾向;9.文化是建立在象征符号之上的,是可以传递的。

第二节交际一、交际的概念交际这一词汇communicate来源于拉丁语commonis一词,commonis是common的意思.很明显,交际这一概念与“共同”commonness密切相关,即“共同”或“共享”是交际的前提。

交际是符号活动,它是一个动态多变的编译码过程,当交际者把意义赋予言语或非言语符号时,就产生了交际。

交际受制于文化、心理等多种因素 ,交际不一定以主观意志为转移,可能是无意识和无意向的活动 .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可定义为:信息发送者与信息接受者共享信息的过程。

人们的交际行为主要是以语言为媒介进行信息交换的动态过程。

二、交际的特点1. 交际是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的相互活动;2. 交际的双方是动态的;3。

交际过程一旦完成,所发出的信息是不能收回的;4.交际具有社会性。

三、文化和交际的关系文化会影响到交际。

跨文化交际选修课教案

跨文化交际选修课教案

第一章:跨文化交际概述1.1 什么是跨文化交际定义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1.2 跨文化交际的障碍语言障碍文化差异非语言交流的差异1.3 跨文化交际的技能文化意识适应能力沟通能力第二章:文化差异与交际2.1 文化差异的影响价值观的差异交际习惯的差异表达方式的差异2.2 跨文化交际的策略尊重和包容主动学习和适应有效沟通技巧案例分析讨论和总结第三章:语言与跨文化交际3.1 语言与文化语言与身份语言与权力语言与性别3.2 语言交际风格直接与间接交际高语境与低语境交际口头与书面交际3.3 跨文化语言交际策略语言学习和习得语言适应和调适语言沟通技巧第四章:非语言交际与跨文化交际4.1 非语言交际的含义与特点非语言交际的定义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非语言交际的多样性4.2 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肢体语言的差异空间距离的差异视觉符号的差异4.3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沟通策略非语言交际的适应非语言交际的解读与理解非语言交际的有效运用第五章: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与解决策略5.1 文化偏见与歧视文化偏见的定义与表现文化偏见的影响克服文化偏见的方法5.2 文化适应与融合文化适应的含义与过程文化融合的重要性促进文化适应与融合的策略5.3 跨文化交际中的有效沟通沟通技巧的培养跨文化交际的实践与锻炼跨文化交际的评估与反思第六章:跨文化交际中的权力与地位6.1 权力与跨文化交际权力定义与类型权力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权力不平等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6.2 地位与跨文化交际地位的定义与体现地位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应对地位差异的策略6.3 跨文化交际中的权力与地位平衡促进平等交流的方法增强地位认知的技巧构建和谐跨文化交际环境的策略第七章:跨文化交际中的性别差异7.1 性别与跨文化交际性别角色与期望性别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体现性别歧视与跨文化交际7.2 女性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挑战女性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优势女性面临的交际障碍提升女性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7.3 跨文化交际中的性别平等性别平等的重要性促进性别平等的策略构建性别平等的跨文化交际环境第八章:跨文化交际中的年龄差异8.1 年龄与跨文化交际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代际差异的体现年龄歧视与跨文化交际8.2 应对年龄差异的策略理解和尊重不同年龄阶段的差异增强跨年龄交际能力的方法促进跨年龄交际的技巧8.3 跨文化交际中的年龄包容性培养年龄包容性的意识实践年龄包容性的策略营造年龄包容性的跨文化交际环境第九章:跨文化交际中的网络沟通9.1 互联网与跨文化交际互联网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网络沟通的特点与挑战跨文化网络交际的现状与发展9.2 网络沟通工具与技巧网络沟通工具的选择与使用跨文化网络沟通的技巧网络沟通中的文化适应9.3 网络沟通中的跨文化交际策略提升网络沟通能力的途径应对网络沟通挑战的方法构建积极的网络跨文化交际环境第十章:跨文化交际的实践与应用10.1 跨文化交际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家庭与朋友间的跨文化交际工作场所的跨文化交际社交场合的跨文化交际10.2 跨文化交际在特定领域的应用教育领域的跨文化交际商务领域的跨文化交际医疗领域的跨文化交际10.3 跨文化交际的实践与反思跨文化交际实践的意义提升跨文化交际实践能力的策略跨文化交际反思与成长这是“跨文化交际选修课教案”的后五个章节的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__胡文仲版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__胡文仲版

第一部分绪论: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学第一章跨文化交际一、什么就是跨文化交际——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跨文化交际之所以在今天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 主要原因就是由于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使得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能够频繁地接触与交往。

L、S、Harms 认为,在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语言的产生;文字的使用;印刷技术的发明;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际。

近二十年来的交际就是以跨文化为特征的。

二、对跨文化交际的不同理解:有的人认为每个人在文化上都就是独特的,所以任何两个人之间的交际都就是跨文化交际。

有的人认为, 不同国籍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与不同职业的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就是程度上的差异。

有的人认为,跨文化交际研究应该把重点放在亚文化系统的语篇系统方面。

有的人认为,作大范围的国与国之间的对比对于改进跨文化交际益处不大,应该把眼光放在更具体的文化差异上。

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范围应该也包括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的文化差异的探讨。

文化通常不就是指个人的行为, 而就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与习惯。

作者认为作跨国、跨种族、跨民族研究不仅应该就是跨文化交际研究包括的内容,而且应该就是放在首位的。

至于地区、阶级、阶层、职业、性别、年龄等不同层次的差异也应该给予关注。

至于个人之间的差异的研究只就是在我们把她们当做群体的代表时才有意义。

在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特点时, 我们的眼光首先应集中在它的主流文化主流文化上,其次才注意它的亚文化与地区文化的特点。

主流文化-主流文化-亚文化-地区文化-小群体文化(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群体的文化)三、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跨文化交际学在美国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与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关系密切)1、首先在美国兴起。

美国有来自各个国家的移民,有各自的文化系统与风俗习惯,逐渐在美国社会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格局;美国与各国交往频繁。

跨文化交流第一章

跨文化交流第一章

Next Let’s have a general survey of definitions of cultures…...接下来让我们浏 览、评述一下文化的定义…...
Some Definitions of Culture in the Chinese Academic Circle 中国学者关于文化的定义
Culture stemming from the Latin word cultura, is a system of symbolic resources, shared by a group of people, whether it is based on nationality, ethnicity, gender, sexual orientation or physical ability or disability . (Igor Klyukanov )
Topical(局部的): Culture consists of everything on a list of topics, or categories, such as social organization, religion, or economy. Historical(历史的): Culture is social heritage, or tradition, that is passed on to future generations. Behavioral(行为的): Culture is shared, learned human behavior, a way of life. Normative(规范的): Culture is ideals, values, or rules for living. Functional(功能的): Culture is the way humans solve problems of adapting to the environment or living together.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流完整第一章ppt课件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流完整第一章ppt课件
.
A_____ P_____
.
Can you tell which of the following are above the water and which are below?
What and how people eat How to keep healthy How to raise children How to do business How to use time How to introduce people How to participate in ceremonies Rules for gestures Rules for facial expressions and eye contact Etiquette Work speed What is right or wrong, beautiful or ugly, clean or dirty, good or
.
3. Defining Culture from the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According to the social scientists: “Culture is defined as a pattern of learned, group-related perception—including both verbal and nonverbal language attitudes, values, belief system, disbelief systems, and behavior”.
.
DEFINITIONS OF ‘CULTURE’
1. Defining Culture from the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970年,国际交际协会(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正式成立跨文化交际学分
会(Division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3)1974年《国际与跨文化交际学年刊》创刊。
国外研究成果 美国
● 涌现了一批有国际影响的专家学者,如L. A. Samovar,

——关键在于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不同”
2、文化的特性决定了跨文化交际的 复杂性

① 文化的差异性是跨文化交际问题、矛盾、冲
突产生的根源;案例

② 对“母文化”的认同感、优越感,使跨文化
交际的双方容易对“异文化”产生成见,情况
严重的甚至会产生“文化休克”;

③ 文化的无意识性容易导致本族文
化依附,加大了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

(二)文化的无意识性

人类遗传基因只是给人提供了习得文 化的生理条件,而文化的习得是后天 环境将这种可能性变成了现实。另一 方面,一个人一出生便置身于一定的 社会文化圈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使一个人不知不觉地具备了一定的文 化素养,其言谈举止自然而然地打上 了本民族文化的烙印。
(三)文化的优越感
“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

概念:美国文化人类学家Kalvero Oberg
(奥伯格)于1960年首次提出,用于概括 种种跨文化不适应现象。 “由于失去了自己熟悉的社会交往信号或 符号,对于对方的社会符号不熟悉,而在心

理上产生的深度焦虑症 。”
问卷调查:



美国老师感到最难适应的前5个方面是: A、抽烟的习俗 B、作决定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C、公交车上的拥挤 D、学生的学习方式 E、赠送礼物和接受礼物

2)90年代中期以后

出版学术专著 发表相关论文 召开学术研讨会 1995年8月,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在哈 尔滨成立,此后,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国性 会议。
学术专著

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王宏印:《跨文化传通》(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 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一)交际的过程和类型
编码,形成信息,通过渠道
行为源
解码,反应,通过渠道反馈
反应者


跨文化交际中的交际主要研究人与人面对面 的口头交流(face-to-face interaction) , 以及打手势等非言语交际(nonverbal communication)形式。

交际 传播(communication)
案例分析(本族文化依附)


Jackson Frank 还是 Frank Jackson ?
-----“Pay Mr. Frank Jackson the sum of 500 pounds…”

-----“But my name is Jackson Frank, not
Frank Jackson .”


申小龙著:《语言与文化的现代思考》,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0年版
四、跨文化非言语交际
时空利用:时间、空间
非 言 语 交 际 系 统
身体行为:
眼神及身体各部位动作
声音行为:声音要素如:音量、音调、语气、语速、
音质;功能性发声如咳嗽声等;静默
外表形态:如 衣着打扮,体形肤色,周围环境,气
味等
非言语交际的功能

交际是一个(或多个人)对另一个人(或 多个人)的行为或行为轨迹作出了反应。
交际的类型
划分标准
依交际时所使用的符号 依信息流过中间环节与否 依存在反馈与否 依信息源和信息反应者数目
交际类型
言语交际(口语和书面语) 直接交际 双向交际 点/面 点交际 非言语交际 中介交际 单向交际 点/面 面交际
依是否有固定反应者


二、跨文化交际学
(一)跨文化交际学的定义、性质及研究内容

1、定义:专门研究跨文化交际中的矛盾和问题,
并探索如何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学科就是跨文化 交际学。


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交际学的比较:
①性质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跨文化交际学是一门 学科,研究跨文化交际这种特殊的交际行为; ② 跨文化交际由来已久,而跨文化交际学则出现于 20世纪50年代末,传入我国则在20世纪80年代。
罗常培著:语言与文化 北京:语文出版社,1989.9 1990.6
顾嘉祖, 陆升主编:《语言与文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美)尤金· A.奈达(Eugene A.Nida)著:《语言与文化:翻

译中的语境》,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孙利民主编:《语言与文化》,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年版 (英)Claire Kramsch著:《语言与文化》,上海外语教 育出版社,2000年版
楚先生(微笑):好的,我等你的电话。

文化依附(cultural dependence)

文化依附指的是交际双方代表或体现何种文化, 一般分为三种: 1)从依附关系上,分为本族文化依附和目的语 文化依附; 2)从交际方式上,分为言语文化依附和非言语 文化依附;



3)从依附原因上,分为有意文化依附和无意文 化依附。



重复
替代 补充 调节 强调 否定
“你的眼睛背叛了你的心”

掩饰心情
非言语交际面面观
(一)时间利用
单一时间制
多元时间制
(二)空间的利用
1、Hall经过长期的观察研究,将人际距离分为四种:


亲密距离:0-45厘米
个人距离:近者46-76英尺,远者76-122厘米 社交距离:近者122-214厘米,远者214-366厘米 公众距离:近者3.66-7.5米,远者7.5米以上
依行为源提供信息的情况
有向交际
有意交际
无向交际Leabharlann 无意交际依反应者选择信息的情况
依交际发生的时间
主动交际
共时交际
被动交际
非共时交际
(二)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
1、“跨文化交际”的定义

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
就是跨文化交际。(胡文仲)

行为源和反应者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就
是跨文化交际。(林大津)
R. E. Porter, W. Gudykunst, Richard Brislin 等。
● 出版了几十部专著,如 L. A. Samovar & R. E. Porter,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 Reader( 2003) 和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1998); W. Gudykunst & B. Mody,Communicating with strangers: An Approach to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2003; Richard Brislin, Understanding Culture’s Influence on Behavior。

对本民族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还 容易使人产生自豪感、光荣感、优越 感。一个人对本民族文化习惯成自然 时,对其它民族文化的行为准则感到 不适应时,在交际中出现矛盾时,往 往倾向于先归咎于对方,不自觉地捍 卫起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意义

(一)有利于消除交际障碍 (二)有利于防止交际摩擦 (三)有利于拓宽视野、促进文化交 流
进入异文化的人大致分为以下四种
(一)旅游者 (二)短期出访的商人、政府官员、 外交官等。 (三)留学生和长期在外工作的人员, 例如使馆工作人员、跨国公司的管理 人员和技术人员、我国劳务输出的劳 工等。 (四)移民和政治避难者。

蜜月期
跨文化交际的特征及其复杂性
(一)文化的认同感 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环境里,经过长时间 的历史累积,在群体中形成的,所以文化 是一种社会现象,而非个人现象。属于某 种文化的人们,对自己的文化怀有强烈的 归属感和认同感。
2、跨文化交际学在中国的发展
1)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中


介绍、翻译、编录相关文集
① 何道宽,《介绍一门新兴学科——跨文化的交
际》(《外国语文教学》1983年第2期);

② 胡文仲 主编,《文化与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 出版社,1994a); ③ 王福祥、吴汉樱编,《文化与语言》(外语教 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3、研究内容

核心问题是:what(是什么)why(为什
么),how(怎么办)

“What”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
行为上存在哪些差异;表层差异(现象)

“Why”是指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深层原


“How”是指面对这些差异,该如何沟通信 息,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表层差异(现象)
言语行为:口语交际,书面表达 非言语行为:身体语言、体态语、
第一章 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学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 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 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

一、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