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四 常见植物组培方法与易发问题处理

合集下载

植物组织培养的三大难题及解决方法

植物组织培养的三大难题及解决方法

植物组织培养的三大难题及解决方法摘要:植物组织培养是以细胞全能性为理论基础建立的一种离体培养技术,阐述了植物组织培养快繁中褐变、玻璃化、污染和移栽成活率低等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预防和控制措施。

关键词:植物组织培养;污染;玻璃化;褐化中图分类号:q81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1-0142-2植物组织培养是利用植物体的一部分进行无性繁殖,而产生大量同源母本基因幼苗的生物技术。

植物的组织培养到如今以和农业、园艺、林业、医药等多个方面有了密不可分的关系,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利用自然条件在获得珍稀植物和经济价值较高的植物时,由于受地域及季节的限制,很难达到高效、快速的目的。

通过组织培养这一技术手段则能满足这一要求。

组织培养在挽救珍稀植物、创造新物种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

但是在植物的组培技术上面临的三个难题却经常困扰大家。

它们分别是污染,植物玻璃化和植物褐化。

1 污染污染是在组培过程中所面临的首要难题,该问题经常遇到并且难以解决。

不能把污染率降低到可行的范围内植物组培就很难进行下去,这是该问题所要面对的第一个难题。

在进行植物的组织培养时,通常存在两种污染方式:一种是外植体消毒不彻底以及无菌操作过程中引起的污染;另一种是引起内源菌污染的主要原因的真菌和细菌[2]。

大多数的研究结果表明引起污染的主要原因为外植体的生长状况、环境条件和操作过程[3]。

外植体污染是最难解决的污染之一。

污染来源主要为外植体处理不当或培养基的灭菌不彻底,或对接种工具的消毒不够,或操作人员的操作不慎,或环境不洁等所致。

选取外植体的原则是污染少易启动[4-5]。

选择有最大分化潜能的外植体是确保组织培养成功的关键[6]。

常规试验一般选用0.1%hgcl2溶液浸泡,再用无菌水对外植体进行反复冲洗,灭菌效果最好且污染率低。

胡重怡等在烟草无菌苗培养前种子消毒技术的研究中使用先用70%c2h5oh溶液进行消毒,再用30%h2o2的浸泡,再用无菌水反复冲洗外植体,所得烟草种子污染率底[7],h2o2分解后生成有杀菌作用的氧气而成为无毒害的化合物[8-9]对外植体的损害小。

植物组培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植物组培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植物组培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前景植物组培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前景植物的组织培养指在含有营养物质及植物生长必需物质的培养液中,培养离体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并诱导使其长成完整植株的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起始于1902年德国植物学家哈伯兰特提出的植物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根据这个理论基础,经过五十多年,Steward和Reinert用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养出了完整的植株,进一步证实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应用近年来,我国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已经渗透到植物生理学、病理学、药学、遗传学、育种以及生物化学等各个研究领域,并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园艺、工业、医药业等多种行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被认为是一项很有潜力的高新技术。

因此,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领域相当广阔,归纳起主要有以下儿方面:1苗木的离体快繁快速繁殖是组织培养在生产上应用最广泛、最成功的一个领域。

当前微繁最主要的用途是替代传统的营养繁殖方法以增加繁殖系数。

这样可以节省常规营养繁殖所需的大量母株及因栽培和保持这些母株所需的土地和人力资源。

另外,植物离体快繁也适合于一些价值较高的杂种植株的繁殖。

快繁的优点:应用于用其他方式不能繁殖,或繁殖效率低的植物;快繁技术容易掌握,繁殖率高;无性繁殖避免了有性繁殖过程中发生变异,能够保持某一品种的基因型稳定。

2培育无病毒植株病毒能引起植物的严重病害,经过逐代传递和积累,危害口趋加重,可导致种性退化,严重时可使品种灭绝。

茎尖分生组织不含病毒或浓度很低,通过茎尖的离体培养便可以得到无病毒再生植株。

目前国内外已通过茎尖培养的方法得到大量甘薯、苹果、月季、菊花、康乃馨等数百种经济植物的脱病毒苗,减少或者消除了山病毒引起的植物病害。

3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植物组织培养在育种上的应用主要有单倍体育种、原生质体融合以及胚和胚乳的培养。

我国在小麦、烟草、橡胶、柏树、辣椒等植物的单倍体育种的工作处于领先地位。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植物育种上有着较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原生质体融合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获得属间甚至种间的杂交体细胞,产生新的植株品种,在生产上可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植物组织培养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植物组织培养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3
二、传播途径
(1)户外风传播 菌类细小如尘 随风飘散,由上下落,见湿就长,有风就有 沙,有沙就有尘,有尘就有菌,菌尘混共存 (2)涡流传播 超净工作台上,摆放物品太多,当无菌风吹过时,就会在 物品周围形成涡流群,菌类就会在涡流群中停留。 (3 )接种传播 脏手每只带有细菌4万~40万,干净的手,指甲盖大小也有 3200多个细菌。指甲缝可以窝藏30多种细菌。如果手上带菌 较多,在操作过程中,就难免有菌落入培养基或植物材料上, 而导致污染。
问题及解决办法
门市店长 训练 Flash 网络动画 培 训 绩效 产业现况 分析 大学生 社
1
第一节 组培污染及防治
一、污染来源
1、真菌:种类丰富,分布 广泛,繁殖快速,无处没有, 无处不在。 2、细菌 细菌是无孔不入的微生物, 为避免细菌的侵袭,科学家 曾尝试用抗微生物材料生产 各种用品,但效果不十分理 想,因为这些材料虽然能杀 死细菌,却充满了化学物质。
门市店长 训练 Flash 网络动画 培 训 绩效 产业现况 分析 大学生 社 5
四、污染原因判断及污染苗抢救
(1)若污染菌类是零星分散在培养基中,则可确定是人为引 起的污染。若是外植体,菌类从材料培养基以上部分长起,且发 生在5天以后,则说明是材料带的内生菌。若从培养基以下开始长 菌,发生时间较早,且有从里向外的趋势,则说明是切口引起的 污染。 (2)真菌污染后,如果已形成孢子,则必须经高压灭菌后扔 掉。但若是细菌污染,因此只要及时发现,将材料上部未感菌的 部分剪下转接,材料仍可以用。 (3)用抗生素等杀菌药剂的处理,会影响植物材料正常生长。
门市店长 训练 Flash 网络动画 培 训 绩效 产业现况 分析 大学生 社 20
门市店长 训练 Flash 网络动画 培 训 绩效 产业现况 分析 大学生 社一、褐化现象 外植体褐变是指在接种后,其表面开始变褐,有 时甚至会使整个培养基变褐的现象。它的出现是由于 植物组织中的多酚氧化酶被激活,而使细胞的代谢发 变化所致。在褐 变过程中,会产 生醌类物质,它 们多呈棕褐色, 当扩散到培养基 后,就会抑制其 他酶的活性,从 而影响所接种外 门市店长 训练 Flash 网络动画 培 7 训 绩效 产业现况 分析 大学生 社 植体的培养。

第四讲 组培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

第四讲 组培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


无机盐浓度过高可引起酚类物质外溢,Mn和Cu是参与
酚类合成和氧化的重要因子,降低盐离子浓度可减少酚 类外溢;

6-BA/KT不仅能促进酚类合成,还刺激多酚氧化酶的活 性,降低这两种激素浓度可减轻褐化;

加入吸附剂(活性碳)和抗氧化物质(PVP、VC)
3)外植体受伤害程度

机械伤害 减少切口伤面,缩短切口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
催化下迅速氧化成褐色的琨类化合物,导致整个组 织代谢紊乱,死亡。
1、褐变产生的影响因素

影响植物组织培养褐变的因素很复杂,随植物的种 类、基因型、外植体部位及生理状态等的不同,褐 变的程度也有所不同;

培养基种类,继代次数,外植体放置方式,光照及
培养基中的添加物等,均对褐化有影响
1)外植体的选择
1)接种前培养基出现大量污染 菌落只存在于培养基表面:可能是密封不好或放置 培养基的空气中孢子过多; 菌落存在于培养基内:贮存母液污染,器具不洁净 或灭菌不彻底。
2)接种后真菌大面积污染,菌落位置不定 可能是接种室的孢子过多或超净台的滤网不洁; 经常清洗或更换滤网,用甲醛熏蒸接种室; (将50ml甲醛倒入10g高锰酸钾中,使甲醛蒸汽散 发出来,密闭门窗24小时)
逐渐变成褐色,外植体组织也随之进一步变褐、死
亡,这一现象称为褐变(Browning)。

褐变主要发生在外植体,在植物愈伤组织的继代、 悬浮细胞培养以及原生质体的分离与培养中也经常 发生。

褐变的发生与外植体组织中所含的酚类化合物多少
和PPO活性有直接关系。在完整组织中两者是分开
的,当切割受到伤害时,酚类化合物外溢,在酶的

化学伤害 各种消毒剂引起的伤害,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消毒 时间

浅谈林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林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林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林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一项重要的科研工作,它为林木品种的改良、疾病抗性培育、研究基因工程等领域提供了重要手段。

在实践中,我们也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找对策进行解决,以提高组织培养的效率和质量。

一、存在的问题1. 低成活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植物组织培养失败或成活率低的情况。

这主要是因为生长条件的不合适、外界环境的影响、培养基质的选择等因素的影响。

2. 疾病和污染在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中,病毒、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侵袭是常见的问题,导致植株死亡或生长异常。

外源污染也会对培养的植株造成影响。

3. 难以获得优质种苗目前,林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种苗培育上存在着一些问题,难以获得高质量的种苗、难以实现批量生产等。

二、对策建议1. 优化生长条件为了提高植物组织培养的成活率,我们应该在培养的过程中,对生长条件进行优化。

控制培养基质的水分、温度、光照、空气流通等,使植物可以在最佳的环境下进行生长。

2. 强化无菌技术在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强无菌操作技术,以避免外源污染对植物的影响。

对于已经受到影响的植株,应该及时进行消毒处理,以避免疾病的传播。

3. 创新培养基质针对不同种类的林木,我们应该开发和应用更加适合的培养基质,以提高种苗的生长速度和质量。

可以尝试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微量元素等物质,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4. 多途径育苗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中,除了传统的培养法之外,还可以利用愈伤组织培养、芽生苗培养等多种途径来进行育苗,以提高育苗的成功率。

5. 建立评估标准为了判断不同培养方法的有效性,我们需要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评估标准和指标,对种苗的生长速度、生长势、抗逆能力等进行量化评估,以此来指导我们的培养实践。

林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实践的不断积累,我们有信心克服这些问题,提高培养技术的效率和质量,为林木植物的良种繁育提供更好的支撑。

植物组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植物组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植物组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植物组培实验是在研发技术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合理的条件下,它可以
以最佳时间和最低成本同时获得超高效率,使科学家能够研究新品种,改良已有品种,并获得植物及其特性的详尽信息。

然而,植物组培实验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调整和改进,例如:
首先,植物组培实验的准确性破坏性往往被低估。

由于它不仅要有精确的位置
信息,而且还要满足足够的营养、湿度、气候和光照条件,因此影响它准确性的因素很多。

其次,植物组培实验的成本高于自然培养,使得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从而阻碍了植物研究和培育的发展。

最后,繁茂杂草会在组培实验中大量滋生,使得识别植物标本和拔出来变得非常困难。

为了有效控制植物组培实验中的上述问题,许多科学家提出了不同的改进方法。

其中,最突出的是采用最高标准的培养方法,确保植物在实验中的纯净乾净,以避免实验过程中的干扰和不必要的损失;其次,可以采用机器辅助技术,以确保每一项植物组培实验都可以在最佳条件下进行;此外,为了防止杂草滋生,可以使用生物防治和药物防治手段,保证植株的健康发育。

当前,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解决植物组培实验困难的产品和服务越来越多,从而实现有效的植物组培,有利于培育新品种并开发更好的品种。

只有通过努力研究和实践,才能保证植物组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植物研究开发奠定基础。

植物组织培养中常见问题与对策

植物组织培养中常见问题与对策

植物组织培养中常见问题与对策作者:祁建国来源:《现代园艺》2012年第16期摘要:从植物组织培养中常见的污染、褐化、玻璃化现象等问题入手,分析了其形成的原因,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对植物的组织快繁和工厂化育苗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组织培养;污染;褐化;黄化1 污染问题及对策1.1 污染原因分析控制污染是组培过程中的首要技术。

造成污染的原因很多,如外植体的种类、取材的季节、时间、预处理方法、消毒药剂的种类、浓度、消毒时间以及消毒方法、培养基和器皿灭菌、操作人员、工作环境的要求、超净工作台的工作质量等都与污染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组培污染源分为3大类:材料带菌、接种污染、培养过程感染。

1.2 对策选择合理的外植体种类、取材的季节、时间、初代接种选取大小适宜的外植体。

在组培中应选取带菌较少或不带菌体的材料作为外植体。

对母株预处理,改善植株栽培环境,对母株喷布杀菌剂或抗生素。

改变灭菌方法,使用真空减压灭菌、多次消毒灭菌、混合消毒液、灼烧等。

在培养基中加入其它抑菌剂。

切分潜在的带菌材料时,要保证所用的接种工具已经过彻底的消毒;继代培养时确保污染的材料应给予丢弃。

针对接种污染,要做到紫外灯接种室消毒,清洗超净工作台;接种工具、材料不要与酒精灯、超净工作台铁网面、台面接触;接种人员接种时用酒精棉擦手或用浓度为75 %的酒精喷洒双手,接种时应穿上无菌的白大衣,戴上帽子和口罩;无菌室要注重平时除湿和熏蒸消毒工作。

培养过程中要定期对培养室进行消毒处理,及时清除污染材料,污染的材料及仪器必须经过药液消毒后方可使用。

2 褐化问题及控制措施2.1 褐化概念及原因分析褐化是指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在诱导脱分化或再分化时,自身组织由其表面向培养基释放褐色物质,以致培养基逐渐变成褐色,外植体也随之进一步变褐而死亡的现象。

褐化一般分为2种:由于细胞受胁迫或其它不利条件影响所造成的细胞死亡而形成的褐化现象;由于酚类物质被多酚氧化酶氧化所引起的褐化。

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20221020世纪3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目前,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能使离开本体的植物体重新分化芽苗,得到新的小植株,具有快速繁殖能力的植物品种已经多达千种以上。

但是,无论初代还是继代的植物培养都存在易受污染物影响、易黄化和褐化导致枯死的现象,植物组织培养中还存在着不确定的变异率。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外植体的进一步脱离分化和再分化,成为植物组织培养的拦路虎,绝对不可小觑。

通过分析以上植物组织培养中的问题,研究其解决对策并加以执行,对提升植物组织培养成功率具有积极作用,也是当下值得深入探索的重要问题。

1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污染问题及对策1.1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污染问题的危害及其成因污染问题一直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有适宜快速繁殖的条件,微生物也能在其中快速繁殖,给试验材料产生不同程度的霉变、浑浊、云雾状、粘液状、泡沫状等形状、颜色和大小不同的污染痕迹。

污染问题带来的直接影响是阻碍植物组织培养材料的良好保存和新产品植株的培育。

同时,污染问题背后造成大量间接影响,带来大量的培养材料和前期工作时间的浪费,影响植物组织培养进度,被迫提高科研成本,阻碍科研和生存项目的发展。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污染原因大致包括:植物本身的种类和大小、预处理方法、灭菌消毒方式、人员操作和环境因素四大类。

1.2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污染问题的对策1.2.1选择外植体的种类和大小不同,污染风险等级也不尽相同。

在自然环境中难以避免植物本身携带各种真菌、细菌和相关的病虫害。

在适宜生长的野生状态下,细菌和病虫害都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其威力更大。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应选取细菌较少或不带细菌的材料作为外植体。

避免选择长期生长在存在大量微生物环境中有块茎、鳞茎等器官的外植体。

外植体材料表面积越大,各类菌体含量越高,污染几率直线上升。

因此,应选择外植体材料表面积较小的植株,降低菌体污染的可能性。

1-5 植物组织培养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1-5 植物组织培养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有效降低褐变现象的发生。
(二)减轻褐变现象发生的方法
(3)使用抗氧化剂:在培养基中,使用半胱
氨酸、抗坏血酸等抗氧化剂能够有效地避免 或减轻很多外植体的褐变现象。

培养基中添加0.1%~0.5%的活性炭对防止 褐变也有较为明显的效果。
(二)减轻褐变现象发生的方法
(4)连续转移:对容易褐变的材料可间隔
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结
合你的实践经验,分析如何降低
组培过程中污染现象的发生?
1)植物品种

由于多酚氧化酶活性上的差异,有些品种 的外植体在接种后较易褐变,而有些品种 的外植体在接种后不易褐变。
2)生理状态:

一般来说,老熟的组织在接种后褐变程度较
幼嫩组织严重。
3)培养基成分:

浓度过高的无机盐会使褐化程度增加;
细胞分裂素水平过高也会刺激某些外植体的 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从而使褐化现象加深。
(二)、继代培养阶段
• 1、苗分化数量少、速度慢、 分枝少、个别苗生长细高
• 可能原因:细胞分裂素用量
不足,温度偏高,光照不足。 • 改进措施:增加细胞分裂素 用量,降低温度,改善光照, 改单芽继代为丛芽继代。
2、苗分化过多,生长慢,有畸形苗,节间极短,
苗丛密集,微型化

可能原因:细胞分裂素用
量过多,温度不适宜。
(一)、初始培养阶段

1、培养物变色、坏死、茎断面附近 干枯
可能原因:表面杀菌剂过量,消毒 时间过长,外植体选用不当 改进措施:调换其他杀菌剂或降低 浓度,缩短消毒时间,试用其他部


位,生长初期取材。
2、培养物长期培养几乎无反应
可能原因:基本培养基不适 宜,生长素不当或用量不足, 温度不适宜。 • 改进措施:更换基本培养基 或调整培养基成分,增加生 长素用量,试用2,4-D,调 整培养温度。

组培模块四 常见植物组培方法与易发问题处理

组培模块四  常见植物组培方法与易发问题处理

*****职业学院教案No 4
授课日期
班级
课题:常见植物组培方法与易发问题处理
知识目标:
(1)学会植物不同器官的取材、处理和灭菌方法;
(2)理解离体快速繁殖的培养流程;
(3)学会不同植物继代的切割方式;
(4)一般掌握胚胎培养、根培养、花器和种子培养方法;
(5)熟练掌握茎尖、茎段、叶片的培养方法与注意事项;
(6)理解再生培养的流程和操作方法;
(7)掌握污染、褐化和玻璃化等组织培养常见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调控方法;
(8)理解花药培养与花粉培养的含义与实质,以及花药
(9)培养和花粉培养的影响因素;
(10)掌握花药、花粉预处理与接种培养方法;
(11)掌握花粉发育时期的检测方法。

技能目标:
(1)能够根据不同植物的种类选择合适的外植体进行启动培养;
(2)能够对外植体准确修整和有效消毒;
(3)熟练进行营养器官等的离体培养;
(4)能够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污染、褐化和玻璃化等常见问题;
(5)能够正确进行花药和花粉预处理,正确区分并熟练检测出花粉的发育时期;
(6)能够按工艺流程进行花粉植株的诱导与培养;
(7)能够科学设计培养方案并针对不同的植物有效开展组培工作。

重点难点:针对不同植物,外植体的选择、继代及生根培养的方法
教学方法:现场观察、讲解、操作训练
教具:
教学参考书:
课后作业:实验报告
教学札记:
编写日期:。

植物组培技术常见问题及其预防措施

植物组培技术常见问题及其预防措施

植物组培技术常见问题及其预防措施摘要主要对植物组培技术中常见问题如污染、材料褐变和玻璃化现象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常见问题;预防措施中图分类号:S72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 (2015)36-0-0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作为当代生物科学中最有生命力的一门学科,应用广泛,在农业、林业、工业和医药业等行业均有涉及,且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由于组培育苗操作程序复杂,各种技术难题仍受到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困扰,如污染、材料褐变、瓶苗玻璃化等常见问题屡见不鲜,试验组培成功的植物多样,但利用组培规模化生产的植物并不多见,下面对该技术中常见的三大问题(污染、材料褐变和玻璃化现象)及预防措施进行阐述[1-4]。

1 污染问题1.1 污染原因污染是指在培养过程中,培养基或培养材料上滋生真菌、细菌等微生物,使培养材料不能正常生长和发育的现象。

在实验室及规模化生产中,组织培养中污染时有发生,造成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培养基以及在培养过程中的各种器具灭菌不彻底;培养时外植体消毒不彻底;接种和培养环境不清洁;接种人员无菌操作不严格;培养容器原因,包括盖子和封口膜等。

此外,材料灭菌不彻底同样也会造成成批接种材料被细菌污染,而且培养过程不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也是造成细菌污染的重要原因。

培养环境不清洁、超净工作台的过滤装置失效、培养容器的口径过大以及封口膜破损等主要引起真菌污染[5-9]。

1.2 污染的预防措施1.2.1 灭菌彻底严格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特别是培养基及操作过程中的各种器具必须要严格灭菌。

培养基灭菌有以下要求:耐高温培养基在121~123 ℃条件下灭菌20~30 min。

其次,接种用的器具除了经过高温霉菌外,在接种的过程中,每使用1次后,都要蘸酒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灭菌,特别是在不慎接触到污染物时,极易由于器具引起污染。

最后,对于被污染的培养瓶和器皿要单独浸泡,单独清洗,有条件的灭菌后再清洗[10-14]。

植物组织培养中常见的问题及防治措施

植物组织培养中常见的问题及防治措施

植物组织培养中常见的问题及防治措施1微生物污染问题1.1造成污染的原因(1)外植体材料本身带菌;(2)接种过程中接种工具灭菌不彻底或者交叉污染;(3)培养基灭菌不彻底。

1.2防治措施(1)外植体灭菌要彻底。

首先可以选择组织内部无菌材料;其次根据不同的材料选择不同的消毒剂和消毒时间;第三外植体消毒要细心,比如茎段消毒,经过消毒处理后,要把两端切去约0.5cm,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污染的概率。

(2)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操作人员在进入接种室前一定要洗手,然后换上接种服,带上口罩,操作之前先用75%的酒精擦拭双手,接种工具要经常灼烧一保证不会带菌或者交叉污染。

(3)加抗生素。

在培养基中适当的加入抗生素可以有效防止污染。

(4)无菌培养环境。

培养室内要定期进行灭菌,可在室内装紫外灯,或者用高锰酸钾和甲醛熏蒸,或者利用其它的熏蒸剂进行灭菌。

(5)控制外植体的接种数量。

每个培养瓶中尽量接种少量的外植体。

(6)及时继代培养。

定期检查组培苗的生长情况,发现有污染苗头的组培苗及时转接到新鲜培养基上。

2褐变问题2.1影响褐变的因素(1)外植体材料的基因型;(2)外植体的生理状态;(3)培养基成分。

2.2防治措施(1)选择适当的外植体。

选择处于旺盛生长状态的外植体,对于容易褐变的植物注意对其不同品系的基因型进行筛选,选择褐变率较低的材料作为外植体。

(2)在培养基中加入还原性物质或者吸附剂。

在培养基中加入偏二亚硫酸钠、抗坏血酸、柠檬酸等抗氧化剂;或者加入0.1-1%的活性炭吸附培养物在生长过程中分泌的酚类、醌类物质,但是要注意活性炭也可以吸收培养基中的激素使之浓度降低。

(3)对培养材料进行预处理。

用抗氧化剂溶液进行预处理或者在接种前用无菌水洗净切口渗出的酚类物质。

(4)适当的培养条件。

在培养初期保持较低温度(15-20℃),可以降低PPO活性,防止酚类物质氧化,减轻褐变。

(5)其他措施,培养初期进行连续转接。

3玻璃化问题3.1影响玻璃化的因素(1)外植体材料;(2)培养的环境条件;(3)培养基成分,琼脂的浓度、碳源的种类及含量等;(5)封口材料。

植物组织培养常见技术性问题

植物组织培养常见技术性问题

植物组织培养常见技术性问题、解决方案及应用实例植物组织培养常见技术性问题、解决方案及应用实例1.组培植物组织培养指在无菌条件下利用人工培养基对植物组织进行培养。

近年来这项技术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尤其在作物育种、马铃薯、甘薯、果树及花卉的脱毒和快繁等方面更具其他技术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虽然组织培养的操作并不难,但对一些技术环节的要求却十分严格,稍有疏忽变会延误实验进程甚至导致整个试验的失败,因而分析和探讨组培工作中应该注意的提是非常必要的。

2.在培养基配置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2.1配置大量元素母液时残留不容物钙离子与硫酸根离子和磷酸氢根离子易反应生成硫酸钙、磷酸氢钙等不溶性化合物沉淀。

所以各种化合物必须充分溶解后才能混合,混合时注意先后顺序,特别要将钙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磷酸氢根离子错开,混合时速度宜慢,边搅拌变混合。

2.2激素不易溶解由于母液中许多激素都不易溶于水,所以在配置母液过程中IAA、玉米素、IBA、GA、多效唑等激素应先溶于少量95%乙醇中,再慢慢加水定容,如果加水后有结晶析出,则可以考虑先用1/10体积的95%究竟溶解后再定容;2,4-D 易溶于碱性水溶液,可用少量1mol/L的NaOH溶液溶解再慢慢加水定容;KT和6-BA应先用少量1mol/L HCL 溶解,再加水定容至一定浓度。

2.3培养基灭菌前凝固,灭菌后不凝固蔗糖和有些激素如吲哚乙酸在高温灭菌时容易酸化,致使培养基的pH值在灭菌后有所下降,而琼脂在酸性强的条件下不易凝固。

所以在灭菌前调整培养基的pH值,在琼脂用量为6.5~7g/L的情况下pH 值最好不低于5.8,如需酸性较强的培养基可适当增加琼脂的用量。

3.培养基污染3.1接种前培养基出现大量污染若菌落只存在培养基表面且多为真菌时可能是由于瓶塞不严或放置培养基的空气环境中孢子过多;如果菌落存在于基内侧则很可能是由各种储存母液的污染而引起的;另外,培养瓶不洁净或灭菌不彻底也会导致培养基在未接种前即有大量污染。

植物组织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植物组织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植物组织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部分,植物组织培养已经成为了科学家们研究植物发育、繁殖、基础遗传等领域的重要手段。

但是,在实践中,植物组织培养也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会影响培养的效率和成功率。

本文将就植物组织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其对策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污染污染是植物组织培养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此类污染往往源于致污物的不洁、操作人员的不洁以及环境的不洁。

对此,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对策:对器皿、培养基、辅助物质等实验关键点的消毒操作必不可少;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勤洗手、不闲置的原则;尽可能在清洁的环境下工作,如实验室的净化处理等。

二、温度温度是组织培养中的核心因素之一,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组织培养产生一定的影响。

高温下培养,组织分化发育快,营养物质吸收速率增快;低温则能有利于激发细胞分裂。

但如操作者不去细心调节温度,则会造成培养组织养分不充足或异常分化等不良现象。

因此,对于植物组织培养,科学家们应该注意温度的调节,使其在一个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工作,以达到最理想的培养效果。

三、培养基培养基是植物组织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配制和新鲜度都会影响培养的效果。

无论是配制过量、欠量,还是老化的培养基,都会降低培养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分化能力,从而影响分化速率, 使组织无法正常分裂,影响胚胎质量。

要想避免上述情况,科学家应该严格控制培养基的配制方法、投入量,及时更换过期的培养基,以保证最好的培养效果。

四、光照光照是植物组织培养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良好的光照将有助于培养出优质植物组织。

而适应不同光照强度的植物,其光合作用速率也不同,从而影响到组织细胞的分裂能力。

在组织培养过程中,科学家应该给予足够的光照,同时根据植物的特性和需求设置光照强度,并注意避免光照过度或不足,以及光照时间不均等问题,保障植物组织的健康发育。

总之,植物组织培养的成功性一方面取决于实验者的经验与技能,另一方面则取决于齐备的实验设备和极为细致的操作。

植物组织培养常见问题及对策

植物组织培养常见问题及对策

植物组织培养常见问题及对策摘要:本文从植物组织培养中常见的问题污染、玻璃化、褐化、生根难、炼苗难等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为以后的组培奠定基础。

关键词:组织培养;问题;对策Plant tissue culture comm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plant tissue culture of common problem pollution vitrification Browning tried hard to take root seedlings paper describes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for the future of tissue, lay the foundation Keywords: tissue culture。

Problem。

countermeasures引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手段,已在工厂化育苗、种苗脱毒复壮、遗传育种、种质资源的保存与交换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近几年开展植物组培快繁技术研究和生产过程中,发现有几个问题较常见,有时会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进展,降低组培快繁的经济效益。

现将这些问题及解决对策总结如下。

1污染组织培养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的,在培养过程中若有微生物污染,组培将无法进行。

对于工厂化育苗来说,污染往往是影响生产任务按时完成的主要原因。

1.1产生污染的因素1.1.1外植体通常多年生的木本材料比1—2年生的草本材料带菌多;老的材料比嫩的带菌多;田间生长的材料比温室的带菌多;带泥土的材料比清洁的带菌多。

18中以雨季的材料带菌多,1 d中以中午阳光最强时的材料带菌少。

1.1.2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的温度、压力、时间和正确使用情况,以及过滤灭菌中过滤膜孔径、过滤灭菌器械的灭菌处理、过滤灭菌操作等均影响培养基的灭菌效果。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常见难点及解决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常见难点及解决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常见难点及解决1玻璃化现象在进植物组织培养时,经常会发现试管苗呈半透明状,植株矮小肿胀、失绿;叶片皱缩或卷曲、脆弱易破碎;叶表无角质层蜡质,没有功能性气孔,仅有海绵组织,没有栅栏组织。

这种试管苗生长异常现象被称为“玻璃化”,是植物组织培养中特有的一种生理性病变,是培养环境中的一些物理、化学和生化因子共同作用使植物组织新陈代谢紊乱所造成的。

玻璃苗的光合能和酶活性低,器官功能不全,分化能力低,很难继续用作继代培养和扩大繁殖的材料。

1.1 玻璃苗发生的因素培养材料种类和外植体类型影响玻璃苗的发生:梅菜外植体玻璃苗发生率依次是下胚轴≥茎尖≥子叶。

瑞香基部茎段玻璃苗的发生率最低,其次是茎尖,中部茎段产生的玻璃苗几率最高。

此外,玻璃化还可能与外植体大小有关。

组培苗生长的微环境能够影响玻璃化的发生有研究表明,光照时间太长会导致玻璃化现象的增加,超过14h玻璃化现象较严重。

使用透气性较差的塑口薄膜封口或组培温度过高时,由于引起组培瓶内气体组成的改变,也提高了玻璃化率。

培养基成分(如大量元素、植物激素和蔗糖浓度等)与玻璃化现象有关:培养基中的NH4+过多容易导致试管苗玻璃化的发生。

在BA质量浓度0、5~1.0mg/L条件下,玻璃苗率随BA浓度的增加而显著上升。

蔗糖浓度与玻璃化呈负相关,在一定范围内,蔗糖浓度越高,玻璃苗的比率越低。

1.2 措施:①增加组培室内通气,并改善培养容器的通风换气条件,适当缩短继代间隔时间。

许多研究表明,使用透气性好的容器或封口材料(如牛皮纸和棉塞)可显著降低玻璃苗率。

增加自然光照②组培室温度:组培室温度控制在20~25℃,可缓解玻璃化现象。

另外,采用昼夜变温交替取代恒温也是不错的选择。

③适当提高培养基中蔗糖含量在培养基中添加4%和3.5%的蔗糖,能分别较好地预防光叶楮和山桐子组培玻璃苗的发生。

④调节培养基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和比例2褐变2.1 影响褐变的因素植物种类、基因型及外植体类型:橡胶树不同品种或品系的褐变程度不同,海垦2号的花药褐变较少,而有些品种极易褐变。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李万德,杜桂,张剑(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200)[摘要]植物组织培养操作过程中的经验积累和技术的掌握是很重要的。

在实验过程中常常出现下列问题:培养基母液配置时容易出现钼酸钠难溶解,母液的贮存过程中产生沉淀或有结晶析出,培养基高压蒸气灭菌后出现灭菌不彻底,组织培养中出现褐化及玻璃化现象。

通过改进母液的配制方法、培养基高压灭菌时采用二次排气法,在培养基中,添加有机物、抑制剂等可解决实验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植物组织培养;问题;解决办法[中图分类号]Q813.1+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000-2157/SG (2006)02-0011-02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自Haberlandt (1902)的工作开始,至今已有100年的历史,广义的组织培养,不仅包括在无菌的条件下利用人工培养基对植物组织的培养,而且包括对原生质体、悬浮细胞和植物器官的培养。

Gam-borg 曾根据所培养的植物材料的不同,把组织培养分为5种类型,即愈伤组织培养、悬浮组织培养、器官培养(胚、花药、子房、根和茎的培养等)、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和原生质体组织培养。

现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已在科研和生产中广泛应用,成为最引人注目的生物技术之一,虽然植物组织培养的操作过程并不复杂,但在实验和生产的失败,给科研和生产造成损失,所以,植物组织培养操作过程中经验积累和技术掌握是很重要的。

1培养基母液的配制MS 培养基是组织培养中常见的培养基,下面以MS 培养基为例,简述其母液配制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改进办法。

1.1大量元素母液贮存时有沉淀物大量元素中的Ca 2+与SO 42-和HPO 42-容易生成CaSO 4,CaHPO 4沉淀,改制方法把其中的Ca 2+单独配制成一个贮备液,而把其他的大量元素配制成另一个贮备液,考虑到大量元素的溶解度及方便使用问题,通常配制成20倍母液,例如配制1000ml 培养基,只需50ml 大量元素母液。

植物组培快繁过程中的问题解决措施

植物组培快繁过程中的问题解决措施

防止玻璃化发生的措施 随着对玻璃化产生机理研究的深入,某些植物的玻 璃化己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而且研究发现,玻璃化现象 只是一种表现特征,玻璃化的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可 以恢复为正常苗 在控制玻璃苗发生时,一般可采用如下猜施:①选不 易玻璃化的基因型及部位做外植体.②适当提高光照强 度,改善培养材料的通气状况;固体培养时,增加琼脂 使用浓度,降低培养基中的水势,可以有效地降低玻 璃苗的发生频率.
*③培养基中增加K .P.Fe.Cu.M n、二元素的含
量,降低B含量,增加硝态氮,降低铰态氮.
*④选择适宜的糖源及外源激素种类和浓度,并
注意生长素与分裂素的配合,在未出现重玻璃化 之前,适当降低激素特别是细胞分裂素类激素的 用量,可以减少玻璃苗的出现U3l.
*⑤添加有机物,如添加根皮普,可有效地抑制
玻 璃苗形成.添加植物激素合成前体如ACC等.对防 止芦荟玻璃化有效
透化能力降低,不易成活。因此不宜用 作继代和移栽的材料。
*玻璃化的原因
迄今为止,对于玻璃化的成因尚无定论, 目前认为玻璃苗的形成可能有以下几方而 的原因。
1培养条件的影响
试管苗培养过程中,光照、温度、湿度.pH值均间接影响着玻 璃化的发生91培养时光照远较自然环境下弱,一般仅为 1000^3000)x,培养器皿内相对湿度过高,氧气供应逐日下降, Cot浓度逐渐上升,培养基中各化学成分往往开始浓度过高而后 又供应不足.肖玉兰等5o:究发现,光照度在100 00-20000lx范围 内,随着光照度提高,玻璃化苗显著减少.降低培养温度、相对 湿度,提高pH值也可有效防止玻璃苗发生。
1、植物材料木木植物,单宁含量或色素含量高的 植物容易发生褐变。因为酚类的糖昔化合物是木质 素、单宁或色素合成前体.酚类化合物含量高,木 质素单宁或色素形成就多,而酚类化合物含量高将 导致褐变的发生,因此,木木植物一般比草本植物 容易发生褐变。 幼龄材料一般比成龄材料褐变轻,可能与幼龄 材料中酚类化合物含量少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频4-1-11 接种
二、培养方法和程序
1.培养
最常用的基本培养基为MS培养基,加 入3%蔗糖,用0.7%的琼脂固化。培养条件 保持25℃左右,给予充分的光照和光期。 经培养后茎段的切口特别是基部切口上会 长出愈伤组织,呈现稍许增大,而芽开始 长长,有时会出现丛生芽,从而得到无菌 苗。
月季茎段侧芽萌发
实际应用
植物器官培养可利用茎、叶和花器 培养建立的试管培养物,进行名优特新 品种的快速繁殖;利用茎尖培养可以得 到脱毒试管苗,解决品种的退化问题, 提高产量和品质;将植物器官作诱变处 理,利用器官培养可得到突变株,进行 细胞的突变育种。
第一节 根的培养 第二节 茎尖培养 第三节 茎段培养
第一节 根的培养
油棕根培养 (引自刘进平,2005)
二、培养方法
一、植株再生培养
根的离体培养也可以用来再生植株。 第一步诱导形成愈伤组织; 第二步在再分化培养基上诱导芽的分化 在愈伤组织上分化成小植株。
需要注意的是,愈伤组织如果先分化形成 根则往往抑制芽的形成。
再生培养流程
视频4-1-1 再生培养
二、培养方法
二、固氮培养
通过分离和培养具有固氮作用的根瘤菌,接种 到禾谷类等作物的试管苗根系中,可以实现谷物直接 利用生物固氮的捷径。
通过选择有效的适当浓度的诱瘤剂诱导根瘤菌侵 入试管苗根部结瘤固氮,固氮菌接种时要给根系创造 伤口,以利于根瘤菌的侵入。
接种根瘤菌形成的根瘤具有一定的固氮活性并向 宿主提供氮素,能促进植株生长和氮营养的改善,无 论在株高、鲜重和叶绿素含量都有提高。
一、根无性繁殖系的建立
1.外植体
根的培养材料一般来自 无菌种子发芽产生的幼根或植 株根系经灭菌处理后的切段。
2.根无性繁殖系的建立
将种子进行表面消毒,在无菌条件下萌发, 待根伸长后从根尖一端切取长1.2cm的根尖(或 植株的根系经表面灭菌后)接种于培养基中。这 些根的培养物生长甚快,几天后发育出侧根。待 侧根生长约一周后,即切取侧根的根尖进行扩大 培养,它们又迅速生长并长出侧根,又可切下进 行培养,如此反复,就可得到从单个根尖衍生而 来的离体根的无性繁殖系。这种根可用来进行根 系生理生化和代谢方面的实验研究。
(引自谭文澄、戴策刚,1991)
二、培养方法和程序
在茎段培养中,促进腋芽增殖用6-BA 是最为有效的。生长素虽不能促进腋芽增 殖,但可改善苗的生长。GA对芽的伸长有 促进作用。
继代扩繁是茎段培养的主要一步。这 可由二种途径解决:一是促进腋芽的快速 生长;二是诱导形成大量不定芽。
茎段快繁方式 模式图
第一种途径 的好处是不会产 生变异,能保持 品种优良特性, 且方法简便,可 在各种植物上使 用。每年从一个 芽可扩繁增殖10 万株以上。
二、培养方法和程序
第二种途径(诱导形成大量不定芽) 有时会产生变异。
继代增殖过程所用培养基和生长调节 剂与初代培养相同,有时会稍低。
二、培养方法和程序
生根培养主要是降低或除去细胞分裂素 而加入生长素。由于在苗增殖时施用了较高 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其苗中保持着一定的量, 因此在生根培养中不需要加细胞分裂素。生 长素的浓度,NAA一般为0.01~1.0mg/L, IBA和IAA可稍高。
1.取材
取生长健壮无病虫的当年生幼嫩枝条或鳞茎 盘,•去掉叶片,剪成3~4cm的小段。取材时注意 茎的基部比顶部切段、侧芽比顶芽的成活率低, 所以应优先利用顶部的外植体,但由于每个新梢 仅一个顶芽,也可利用腋芽,茎上部的腋芽培养 效果较好。还应注意尽量在生长期取芽,如苹果 在3~6月取材的成活率为60%,7~11月下降到10%, 12~2月都在10%以下。
一、普通茎尖培养
5.驯化移栽
生根培养一个月左右,多数新梢即可 获得生长健壮而发达的根系。移植时可根 据生根情况来进行。若发现新梢基部生有 较浓密的不定根,长度在1cm以内,就可移 栽入土。移栽时通过几天的炼苗过程,从 试管中取出小植株,轻轻洗掉培养基。栽 后给予较高的空气湿度条件。
视频4-1-8 驯化
三、影响因素
4. pH 根的培养适宜的pH范围为5.0~6.0, 5. 光照大多数人认为,黑暗有利于根的形成。
试管苗的生根一般无需考虑光照的影响, 有时加一点活性炭可减弱光照,对植物的 生根比较有利。 6. 温度生根温度一般控制在16~25℃。
第二节 茎尖培养
意义: 茎尖不仅生长速度快、繁殖率高、不 易产生遗传变异,而且是获得无病毒苗木的有 效途径,故茎尖培养是植物组织培养最常用的 试材之一。
视频4-1-7 生根培养
单芽茎段微繁示意图
单 芽 茎 段 增 殖 示 意 图
丛生芽微繁示意图
(引自刘进平,2005)
丛生芽增殖示意图
4.培养
一、普通茎尖培养
(5)培养条件
每天照光16小时,照度1500~3000Lx即 可,温度通常为25±2℃。一般茎尖培养在 40天左右可长成新梢,进行继代培养。
茎尖灭菌
视频4-1-3 外植体灭菌
一、普通茎尖培养
3.接种
为了减少污染,可在接种前再剥掉一些 叶片,使茎尖为0.5cm左右大小。有些植物 的茎尖由于多酚氧化酶的氧化作用而发生褐 化,使培养基变褐,影响材料的成活。所以 在接种时,不能用生锈的解剖刀,动作要敏 捷,随切随接,减少伤口在空气中暴露的时 间,也可配制1~5%Vc液,将切下的茎尖材 料浸入处理一下。
离体根培养是进行根系生理和代谢研 究最优良的实验体系。因为根系生长快, 代谢强,变异小,能根据研究需要,改变 培养基的成分来研究其营养吸收、生长和 代谢的变化。在工厂化生物反应器系统中 通过工艺调控实现大规模根培养,不受环 境和季节的限制,随时随地生产根培养物, 进行药物、微量活性物质及一系列次生代 谢产物的工厂化生产。另一方面,由根细 胞可再生成植株用于生产实践。
最适宜的温度是16~20℃,春季地温 较低时,可用电热线来加温。
光照管理上,初期可用较弱的光照, 在小拱棚上加盖遮阳网或报纸等,以防阳 光灼伤小苗和增加蒸腾作用,后期可直接 利用自然光照。
为了提高驯化效率,可用育苗盘进行 驯化生根,选择2cm左右孔径的育苗盘即可。 孔穴装入蛭石:珍珠岩:草炭土为1︰1︰ 0.5的基质。
学习提示
多动手,勤实践; 多比较,多联想,勤归纳; 手、口、脑并用,学做合一。
理论阅读
植物器官培养主要是指离体的根、茎、 叶、花器和果实、种子的无菌培养,是植物 组织培养中最主要的一个方面。植物器官培 养不仅是研究器官生长、营养代谢、生理生 化、组织分化和形态建成的最好材料和方法, 而且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视频4-1-2 外植体采集与处理视频
茎尖取材示意图
茎尖的解剖构造
(引自刘进平,2005)
一、普通茎尖培养
2. 灭菌
将采到的茎尖切成0.5~1.0cm长,并将大 叶除去,休眠芽预先剥除鳞片。将茎尖置于 流水冲洗2~4小时(视干净程度),再在70% 的酒精中处理10-30秒,然后在稀释5 ~ 10倍 的次氯酸钠(商品次氯酸钠为10%)中浸 10~15分钟,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 ~ 4次, 或者用0.1 ~ 0.2%的氯化汞灭菌5 ~ 10分钟, 无菌水冲洗5次以上。
第三节 茎段培养
茎段培养是指对植物带有一个以上芽的 外植体(包括块茎、球茎、鳞茎的幼茎切段) 进行培养的技术。茎段培养的主要目的是进 行植物的离体快速繁殖。茎段培养用于快速 繁殖的优点在于:培养技术简单易行、繁殖 速度较快;芽生芽方式增殖的苗木质量好, 且无病、变异小、性状均一等。
一、无菌培养物的建立
视频4-1-9 取材
一、无菌培养物的建立
2.灭菌
20分钟,如果材料表面有绒毛应在消毒 剂中滴加1-2滴土温—20或80。因材料老嫩 和蜡质多少而定时间。最后用无菌水冲洗数 次以致干净,否则植物材料会受残留灭菌剂 的危害。
视频4-1-10 灭菌
一、无菌培养物的建立
3.接种
消毒好的茎段用锋利的解剖刀或 剪刀剪去两端消毒剂杀伤的部位,分 切成单芽小段接种于预先配好的诱导 侧芽萌发的培养基中,一般每瓶接种 一块外植体,防止交叉感染。
生根培养时最好在培养基中加0.3%活 性炭,以促进生根。
二、培养方法和程序
2.移植
二、培养方法和程序
这是组织培养的关键一环。试管苗是 在恒温、湿度饱和、营养丰富、激素适 当和无菌条件下生长的。植物的组织发 育程度不高,植株幼嫩,表皮角质层变 薄,抵抗力减弱。移植是一个由异养转 变为自养的过程。因此,在驯化时要进 行炼苗。然后洗净琼脂,小心移栽,初 期湿度要大,基质通气良好,保湿保温, 更要精心管理等。
单元一 器官培养(一) 单元二 器官培养(二) 单元三 花药培养和花粉培养 单元四 培养物的不良表现及
改进措施 单元五 花卉的组织培养
单元六 水果作物的组织培养
单元一 器官培养(一)
1 一般掌握离体根培养的取材部位和培养基的 选择;
2 掌握茎尖培养的种类和操作步骤; 3 掌握茎段培养中材料的选择、处理及培养基
首先营养钵的培养土要浇透水,所放 置的床面也要浇湿,然后搭小拱棚,以减 少水分的蒸腾,初期要常喷雾处理,保持 拱棚薄膜上有水珠出现。当发现小苗有生 长趋势,可逐渐减少湿度将拱棚两端打开 通风,并且减少喷水次数。使小苗适应湿 度较小的条件。以后揭去拱棚的薄膜,并 给予水分控制,少浇水或不浇水,促进小 苗长得粗壮。
桑树茎尖萌发
杨树顶芽萌发成丛生芽
一、普通茎尖培养
4. 培养
(2)初代培养
茎尖的初代培养主要是通过适宜的培 养条件刺激顶芽和腋芽的生长。外植体启 动生长的关键主要是培养基的度的生长素,解除顶端优势的抑 制作用,生长素浓度过高容易产生愈伤组 织。
视频4-1-5 初代培养
一、普通茎尖培养
4. 培养
(3)继代培养
茎尖长成的新梢,可切成若干小段,转入到增 殖培养基中。长大后又可切成小段,再转入新培养 基,这样一代一代继续下去,便建立和维持了茎尖 无性繁殖系。继代培养的激素浓度要降低或用MS0 培养基。有时也可边进行继代培养边进行诱导生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