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文本解读

合集下载

古诗三首1注释

古诗三首1注释

《独坐敬亭山》群鸟高飞远去无影无踪,孤云独自飘动自在悠闲。

我静静地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我,好像互相交流,彼此总看不够。

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望洞庭》湖光和秋月交相辉映,融为一体。

湖面平静无风,就像一面铜镜,还没有被打磨。

远远地看,洞庭湖翠绿的山水,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枚青螺。

《忆江南》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曾经很熟悉。

春天来了,太阳升起,照得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江水深碧,像蓝草一样绿。

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独坐敬亭山》群鸟高飞远去无影无踪,孤云独自飘动自在悠闲。

我静静地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我,好像互相交流,彼此总看不够。

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望洞庭》湖光和秋月交相辉映,融为一体。

湖面平静无风,就像一面铜镜,还没有被打磨。

远远地看,洞庭湖翠绿的山水,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枚青螺。

《忆江南》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曾经很熟悉。

春天来了,太阳升起,照得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江水深碧,像蓝草一样绿。

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独坐敬亭山》群鸟高飞远去无影无踪,孤云独自飘动自在悠闲。

我静静地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我,好像互相交流,彼此总看不够。

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望洞庭》湖光和秋月交相辉映,融为一体。

湖面平静无风,就像一面铜镜,还没有被打磨。

远远地看,洞庭湖翠绿的山水,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枚青螺。

《忆江南》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曾经很熟悉。

春天来了,太阳升起,照得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江水深碧,像蓝草一样绿。

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独坐敬亭山》群鸟高飞远去无影无踪,孤云独自飘动自在悠闲。

我静静地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我,好像互相交流,彼此总看不够。

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望洞庭》湖光和秋月交相辉映,融为一体。

湖面平静无风,就像一面铜镜,还没有被打磨。

《独坐敬亭山》课文解读

《独坐敬亭山》课文解读

《独坐敬亭山》课文解读《独坐敬亭山》是中国古代文学家杜甫的一篇名篇。

该课文描述了杜甫登上敬亭山后的心情以及他对国家时局的思考。

本文将对《独坐敬亭山》进行详细解读。

敬亭山位于中国四川省,它是一座著名的山峰,也是杜甫经常游玩的地方。

杜甫在《独坐敬亭山》中描绘了自己独坐在敬亭山上的情景。

文章开头便写到了山峰的高度和秀丽的自然景色,以及山中的林木水流,这些描写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杜甫当时的所见所感。

在文章的第二段,杜甫提到了自己的心情。

他写道:“渡头云销故国回,峡口月明心已远”。

这句诗语表达了杜甫心系故国的心态,他思念自己的家乡和国家,希望国家能够早日恢复安定。

这段文字展示了杜甫的忧国忧民之情,也反映出他对时局深深的担忧。

接下来,杜甫提到了他在山上的宿愿。

他坦言自己无法参与政治和国家的斗争,但他希望自己能够用自己的文字之力,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对国家的思念之情。

他写道:“更有明朝山河破,胡兵夜半传虎符”,这是他对国家历史的思考,对于明朝的兴衰,以及边疆战事的描写。

通过这些文字,杜甫向读者传达了他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愿望。

文章的结尾,杜甫回到了自己的心情,他用“愿为平生醉客行”来形容自己,他希望自己能够以游历山水的方式,忘却烦恼,抒发情感。

他写道:“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是他对自然的喜爱和追求自由的态度。

通过这种自在的心情,他能够忘记世俗的烦恼,寻求内心的宁静。

总的来说,杜甫的《独坐敬亭山》是一篇表达了他对国家时局和自然山水的思考和感慨的作品。

他通过描写自己独坐于敬亭山的情景,向读者展示了他对国家的忧虑以及自然给他带来的宁静。

他渴望用文字传递自己的情感和对国家的思念之情。

通过阅读和理解《独坐敬亭山》,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杜甫的思想和他对国家的关怀。

作为一名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杜甫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化的瑰宝,更是人们思考社会和时代问题的重要参考。

我们应该倍加珍惜这样的作品,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课后练习及答案

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课后练习及答案

打印版
古诗词三首
【课后练习及答案】
1. 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答案供参考“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意思是: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寂寥的长空有一片白云,却也不肯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里托着一只小小的青螺。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意思是: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由于红日映照,所以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春回大地,春天的江水如蓝草一样碧绿、清澈。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精选2篇)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精选2篇)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精选2篇)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篇一1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望洞庭》教学设计[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

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沟,感受颇深,并写了非常优美的文章。

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

有谁知道洞庭湖的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生: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生: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

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

生: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生: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师: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生: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皓月当空……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

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

听,他正在吟诵呢!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1,自读全诗,明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小学语文_古诗词三首之《忆江南》《望洞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古诗词三首之《忆江南》《望洞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古诗词三首之《忆江南》《望洞庭》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本篇课文共三首古诗词,《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

《望洞庭》诗人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

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

《忆江南》是白居易离开江南,回到洛阳以后怀念江南时写下了三首《忆江南》中的第一首。

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赞美与怀念之情。

(本节课学习《忆江南》、《望洞庭》两首诗。

)知识与能力:1. 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明白《洞庭湖》中的三个比喻句。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学习注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件与想象,引导学生了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2.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通过讨论找出《望洞庭》中的三个比喻句。

3.明白“山水”是偏义复词,偏指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白居易对江南的赞美与怀念。

2.体会刘禹锡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

教学重点:1.通过课件与想象,引导学生了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2.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通过讨论找出《望洞庭》中的三个比喻句。

教学难点:明白“山水”是偏义复词,偏指山。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学释疑法、分组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古诗词三首》,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独坐敬亭山》,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词《忆江南》和一首诗《望洞庭》。

首先我们学习《忆江南》这首词,《忆江南》的作者是唐代的白居易。

二、学习《忆江南》1.教师示范朗读2.作者创作背景(出示幻灯片)白居易在五十岁至五十五岁期间,曾先后在杭州、苏州出任刺史(地方行政长官),秀丽的江南景色和灿烂的吴越文化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他晚年回到洛阳闲居后,还时常回忆起这段令人愉快的时光。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以下是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古诗三首》的课堂笔记:
1. 《独坐敬亭山》: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人通过对敬亭山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抑郁情感。

2. 《望洞庭》: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通过描写洞庭湖的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3. 《忆江南》: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词,诗人通过回忆江南的美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在学习这三首古诗时,需要掌握以下重点:
1. 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这三首古诗都是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需要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2. 掌握古诗的韵律和节奏:古诗讲究韵律和节奏,学生需要掌握古诗的韵律和节奏,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3. 学习古诗的翻译和注释:由于古诗的语言较为古老,学生需要学习古诗的翻译和注释,以便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含义。

在课堂学习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认真听讲:学生需要认真听讲,跟随老师的讲解,理解古诗的含义和思想感情。

2. 积极发言:学生需要积极发言,参与课堂讨论,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 做好笔记:学生需要做好笔记,记录老师的讲解和重点内容,
以便课后复习和巩固。

4. 练习背诵:学生需要练习背诵这三首古诗,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对这三首古诗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自然和人类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四年级下册古诗20首必背

四年级下册古诗20首必背

以下是四年级下册常见的20 首必背古诗:1.《独坐敬亭山》2671.作者:唐・李白2.原文: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3.译文: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2.《望洞庭》671.作者:唐・刘禹锡2.原文: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译文:洞庭湖水光与月光互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恰似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田螺。

3.《忆江南・江南好》671.作者:唐・白居易2.原文: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3.译文: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

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还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4.《乡村四月》61.作者:宋・翁卷2.原文: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3.译文: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

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四月到了,乡村里没有闲着的人,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5.《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1.作者:宋・范成大2.原文: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3.译文: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6.《塞下曲》21.作者:唐・卢纶2.原文: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3.译文:死寂之夜,乌云遮月,天边大雁惊飞,单于的军队想要趁着夜色悄悄潜逃。

正想要带领轻骑兵一路追赶,大雪纷纷扬扬落满了身上的弓刀。

7.《墨梅》21.作者:元・王冕2.原文: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语文四年级下人教新课标1.1《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课件

语文四年级下人教新课标1.1《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课件
洞庭湖面像白色银盘.
洞庭湖中的君山像湖中的一颗青螺.
2019/4/30
13
这 是 怎 样 的 江 南 ?
2019/4/30
14
这 是 怎 样 的 江 南 ?
2019/4/30
15
这 是 怎 样 的 江 南 ?
2019/4/30
16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 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17
哪里好?
2019/4/30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2019/4/30
18
日出江花红胜火,
火?
2019/4/30
19
日出江花红胜火,
2019/4/30
20
春来江水绿如 蓝 。
2019/4/30
21
能不 忆 江南?
现在你“忆”江南的什么?
2019/4/30
22
忆江南
(唐)白居易
9
望 洞 庭
2019/4/3010白银盘 Nhomakorabea11
青螺
2019/4/30
望洞庭
(唐)刘禹锡
你同诗人站在一起 望到了哪些景物?
湖光 秋月 两相和, 潭面 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 翠, 白银盘 里一 青螺 。
12

2019/4/30
古诗中有三个比喻句,你能找到吗?
没有一丝风吹过,静静的湖面 像 一面镜. 子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 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 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谁能理解我此时 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篇一教学目标: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

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明诗意,背诗词,积累语言教学难点:品味诗句教学创新点:边学边练,实时反馈教学准备:制作课件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1独坐敬亭山1.学生齐读课题“古诗词三首”,教师导入:把这个课题和以往的同类课题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不同吗?2.学生表述,教师相机训练学生规范的表述:……是诗,……是词。

3.教师过渡:诗盛于唐,词盛于宋,所以在文学史上有唐诗宋词之说。

什么意思呢?通俗一点儿说,就是唐朝的诗写得最好,宋朝的词写得最好。

诗和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这些我们先不谈,咱们一首一首地学,慢慢地就明白了。

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读第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4.学生朗读,教师相机评点:是否读正确了?注意“相”字的读音。

5.运用反复手法,训练几个学生朗读全诗,教师横向评价:诗味读得最浓的是谁?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全诗。

6.教师过渡:诗和词,最大的作用就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感受。

李白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感受呢?我们先来听一段小故事:……在被迫离开长安十年后的一天,李白在游完安徽宣州郊区的敬亭山之时,写下了这首诗。

一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首诗,你体会到一种怎样的感受?7.学生表述,教师相机:(1)这种感受在诗题里边有没有表现?(2)在诗句里有没有表现?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遍,着重注意“闲”和“厌”的解释。

8.教师小结诗中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只有”一词的深意:能陪伴李白的,只有一座无言的敬亭山。

这句话当中的“只有”什么意思?只有,就是除了敬亭山,什么都没有!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有的只是眼前的青山,身边的孤独!9.教师过渡:学了这么久,也不知道同学们学明白了没有,听老师说一段话,看老师说的是哪一句诗?教师引读:天上的鸟儿都结伴飞走了,不见了踪影;那一片白云,它也飘走了,只留下孤孤单单的我。

(优选)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1.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ppt课件1新人教版

(优选)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1.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ppt课件1新人教版
洞庭湖中的君山像湖中的一颗青螺.
这 是 怎 样 的 江 南 ?
这 是
(唐)白居易
江南 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哪里好?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日出江花红胜火,
火?
日出江花红胜火,
1.古诗词三首
《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 《忆江南》
把诗题对比来看,你发 现了什么?
我会写
• tíng tíng tán luó ān •亭 庭 潭 螺 谙
亭子 家庭 湘潭 田螺 谙熟 凉亭 法庭 泥潭 青螺 谙练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 尽, 孤云独去闲 。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亭子 凉亭 亭台楼阁 亭亭玉立
他的心境? 独坐敬亭山
这是一种怎样的看?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 , 孤云独去闲 。 相看 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原来诗人写诗的时候带着?
• 诗人写诗的时候带着孤独, 伤感,无奈的感情。
诗句大意
•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 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 慢向远处飘去。
80.自信的朝你梦想的方向前进,去过你所想要的生活。 21.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 78.会遗憾,但不会后悔。会争取,但不会强求。能低头,但有底线。会妥协,但有原则。 49.就让我们扬起奋斗的风帆,吹响奋斗的号角,奏响奋斗的乐章,向前吧!去改写自己的命运,去创造自己的奇迹吧!因为,人生需要不停地奋斗。 63.收拾起心情,继续走吧,错过花,你将收获雨,错过这一个,你才会遇到下一个。 19.没有崇高信仰的人就如同一潭死水,永远荡不起壮阔的波澜。 61.待人退一步,爱人宽一寸,人生自然活得很快乐。 97.不要企图永远活下去,你不会成功的。 45.择其所爱,爱其所择,前四个字是前半生,后四个字,便是余下的岁月了。 83.没有比记忆中更好的风景,所以最好不要故地重游。 75.人一旦不存希望,生命也就休止。希望的具体表现就是欲,它形成具体的目标和实践的动力,而令自己乐于完成它,乐于实现它,从而缔造幸福的生活。 1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82.思念是没有翅膀的鸟,在心里盲目的停留不前。 11.招手海边鸥鸟,看我胸中云梦,蒂芥近如何?楚越等闲耳,肝胆有风波。 91.为自己活着没什么错,自私一点没什么坏处。 85.很多人应该都吃过“茶叶蛋”,蛋壳破裂最多的,才是最入味。同样,人生经历愈丰富,挫折愈多,愈有味道。苦难可以帮助一个人成长,而之后的快乐是你想象不到的。 70.只要与困难抗争,便能使孱弱的筋肉变得坚强。

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的注释

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的注释

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的注释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①》[唐] 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②。

相看两不厌③,只有敬亭山。

注释①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

②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③厌:满足。

《望洞庭①》[唐]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②,潭面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④。

注释①洞庭:湖名,在湖南省北部。

②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③潭面:指湖面。

④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忆江南①》[唐] 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②。

是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③。

能不忆江南?注释①忆江南:词牌名。

原题下有词三首,这里是其中第一首。

②谙:熟悉。

③蓝:一种植物,叶蓝绿色,可提取青蓝色染料。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教学分析《古诗词三首》课文中有三首古诗,分别是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刘禹锡的《望洞庭》、白居易的《忆江南》。

三首诗在内容上都是写南方自然风光的。

学习这三首诗,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和欣赏,感受南方自然风光之美。

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积累古诗词名句,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丰厚文化积淀。

独坐敬亭山这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

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

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

全诗的大意是: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

我静静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

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望洞庭诗人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

明月当空的夜晚,诗人经过洞庭湖,记下所见的景象。

故名为“望洞庭”。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内阅读和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内阅读和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内阅读和知识点梳理一、概要本单元为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第四单元,主题为“阅读理解与知识点梳理”。

本文将全面梳理该单元的课内阅读内容和核心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更系统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语文知识。

本文将概述课文的主要信息,并总结关键的阅读技巧和知识点,包括生字新词、句式结构、文本解读等方面,以便学生更好地把握学习重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本单元的阅读材料和知识点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基础,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拓展课外阅读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单元主题及课文内容概述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进美妙的自然与人文世界”。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丰富多彩,主要包括一系列描绘自然风光、人文风情以及生活感悟的课文。

这些课文不仅展示了自然界的鬼斧神工和人文的深厚底蕴,也传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悟。

首先单元中的课文《自然景观》带领学生领略到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从雄伟的山川到秀美的湖泊,再到奇妙的自然现象,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学生们在阅读中,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接下来《乡村生活》一文则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与宁静。

课文通过描绘乡村的风景、人物活动以及生活场景,使读者感受到乡村生活的和谐与安宁。

学生们在阅读中,可以了解到乡村生活的特点,感受到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此外本单元还包括一些描绘人文风情的课文,如《传统文化》一文介绍了我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包括传统节日、习俗以及传统艺术等。

通过阅读这些课文,学生们可以了解到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本单元的课文内容不仅丰富多样,而且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通过阅读这些课文,学生们不仅可以拓展视野,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以及人文的深厚底蕴,还可以培养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

同时这些课文也是知识点梳理的重要内容,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知识点和阅读技巧。

深圳四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大全

深圳四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大全

深圳四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大全
深圳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古诗包括《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乡村四月》等。

具体来说,这些古诗都是唐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作品,包括李白、刘禹锡、白居易和范成大等。

这些古诗描绘了自然景色、田园生活和情感表达,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例如,《独坐敬亭山》中“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通过描写敬亭山的静谧与孤寂,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落寞。

而《望洞庭》中的“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则以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洞庭湖的美丽与宁静。

除了以上提到的古诗,还有《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清平乐·村居》和《卜算子·咏梅》等也是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古诗。

需要注意的是,课本中要求的背诵内容可能会有所不同,建议查阅具体的语文课本或教学大纲以获取最准确的信息。

《古诗词三首》的课文解读范文

《古诗词三首》的课文解读范文

《古诗词》的课文解读
《古诗词三首》的课文解读范文
本课所选的三首词都是借景抒情的。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诗人李白秋游安徽省定州时所作。

诗人通过对敬亭山孤寂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情感。

《望洞庭》的作者刘禹锡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优美的洞庭秋月图,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忆江南》中白居易描绘了当年曾经观光游览江南风景时所留下的美好印象,赞美了如诗如画的江南风光。

感知古诗大意,品味、背诵诗句,积累语言是本课的学习重点,难点在于在理解了诗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这几首诗的意思,并会默写《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学习这几首古诗,可以结合注释,根据诗句的意思和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合理的想象;也可以通过语言描述、画面等形式,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意境,并体会诗人当时不同的心情。

古诗词欣赏技巧及桂林阳朔山水诗词赏识

古诗词欣赏技巧及桂林阳朔山水诗词赏识

古诗词欣赏技巧及桂林阳朔山水诗词赏识——李灵资老师一. 学习方法①初读诗词,疏通文字②细读诗词,理解词句③朗读诗词,体会情感二. 分析《独坐敬亭山》[唐] 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②。

相看两不厌③,只有敬亭山。

[注释]①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

②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③厌:满足。

[理解词语及句义]解题:解词:句义: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

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理解诗意及诗情]全诗描绘了孤山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背景知识]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他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

《望洞庭》[唐]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理解词义]查找有关资料,理解字、词意思。

①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②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光融为一体。

③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④白银盘:形容洞庭湖。

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

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译文]洞庭湖中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赏析]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

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部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辽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

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

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指“山”,即湖中的“君山”。

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

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文本解读这三首诗的共同点是:都是描写自然山水风光的古诗。

不同点是:写作的手法和作者面对美景的心态不同。

祖国山水,风光无限,在三首诗的诗句中俱有表现。

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面对美景的心情如何呢?
从《独坐敬亭山》的诗句中看到,一群争鸣的飞鸟,从树丛中掠起、飞走,天上飘来的一片孤云,也独自悠闲而去,离开了敬亭山,消失在苍茫的太空,面前只有这座敬亭山并不走开。

诗人与山独坐,敬亭山默默无言,却又善解人意般地凝望着诗人,仿佛它深谙诗人的内心世界,仿佛它读懂了诗人的心语。

而李白也灵犀一点,一样地心领神会。

他们亲密无间,感情交融──“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种只有极亲密的朋友才达到的境界,诗人把它寄予敬亭山,而敬亭山也把它寄予了诗人。

题目用了“独坐”两字,倍添惆怅、孤独之感。

而在《望洞庭》中,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

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足见诗人的浪漫色彩。

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

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

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作者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

再看《忆江南》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

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

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我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正所谓,以景映人,以景映情。

从这三首诗中,我们不仅欣赏优美的自然山水风光,更要通过了解当时的写作背景,读懂作者看景、写景时的情感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