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境地区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同江市第一小学刘正学

【摘要】: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要以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至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拓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本文阐述了边境地区如何因地制宜开发利用适合本地的科学教学资源。

【关键词】: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教育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为了实现课程的教育目标就必须认真研究有关课程的课程资源问题。课程资源对小学生的发展乃至相关学科课程的实施状况具有独特的价值。因此,致力于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关注和思考,是非常重要和十分必要的。换句话说,为了有效的推进小学科学课程的实施,全面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做好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一、当前我国边境地区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课程实施、课程目标实现的基本条件。然而,长期以来课程资源被简单的理解为教材。诚然,教科书、教学参考书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中的主要课程资源。这种情况是适宜的。而且直到现在我们也一直将它们作为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然而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常常会误认为教科书就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提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就会想到编教材、订教材,而想不到还有其他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就是这种僵化观点的长期存在,导致我国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落后与世界先进水平。

除了把教科书当成唯一的课程资源外,长期以来我国边境地区在课程资源

的开发主体、实施空间和资源的内容等方面也很落后。从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看,主要是依赖少数的学科专家,而没有将广大的一线教师调动起来;从课程资源实施空间看,仅仅将教学局限于班级课堂,使得班级课堂成为利用课程资源最重要的载体;从课程资源的内容看,偏重于知识的开发,忽视对学生的能力、素质的培养。同时教材结构单一并且落后于时代,从而忽视了相应学科知识的新发展和各学科知识间的渗透与融合,这样的课程内容远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以上种种不尽人意的现象说明,我国边境地区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已经迫在眉睫。

二、边境地区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要以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至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拓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广阔而丰富的边境环境资源就是天然的科学课堂,为学生学习科学课程资源提供了广阔的活动平台。

1、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

教师根据教材需要,努力发现、采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不管是自然环境资源,还是社会环境资源,都可以采取“拿来主义”的方法,使其用于教学,教师还可以请学生及家长帮助发现教学资源,或从学生那里获取信息找到更多、更好、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周围环境问题的情境创设,资源材料的选择,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方面,其中每个环节要真正做到实处,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例如,在讲解,噪声对人的危害时,教师和学生谈起我国的传统习俗:

放鞭炮。开始学生非常兴奋,放鞭炮和看放鞭炮时大部分男生和小部分女生的钟爱。这里每逢新年之际,鞭炮声震耳欲聋。此起彼伏伏,从除夕开始一直持续到农历二月二。这节课教师把燃放鞭炮对环境的危害作为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这一问题。通过学生的分析、讨论,使他们认识到燃放烟花炮竹固然可以增添节日的喜庆和欢乐,但是燃放烟花炮竹爆炸的瞬间,不仅可能造成伤害,还会污染空气,同时产生的噪音污染也是环境污染之一。学生通过讨论后,纷纷表示:燃放烟花爆竹的危害太大了,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以后过新年不燃放烟花爆竹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我做起,还要向父母、亲戚宣传。

2、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利用边境地区的环境资源,意味着要把环境资源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活动中得到有效的锻炼。例如,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带着问题去大自然中寻找答案,就必须为学生提供观察活动的足够时间,为学生提供交流资源信息的机会,把探究延伸到课后,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体现。

三、课程教学资源的利用

1、信息收集。

收集信息资料是学生自主学习、拓展知识,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必不可少的学习过程和方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轻松的从父母以及周围人获得农作物的知识。可以运用扦插、压条、嫁接等技术在校园的果园瓜地开展实践,从而提高动手能力。

2、采集制作。

学校的科技制作小组可以利用地区的资源优势,从校外采集各种材料,用树叶麦秆等制作成的“海底世界”种子制作的米粒画“苹果”毛线制作的“欣欣向荣”……它们不仅美化了校园,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在对光的传播进行研究时,做了一个万花筒或潜望镜,这些小制作所用到的材料都是学生从身边搜集到的废旧物品,这不仅是对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而且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教育。

3、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这是小学生获取感性认识的重要启动方式。通过观察,学生可以感知事物外部特征,提出问题,甚至发现一些规律。要把学生带出教室,大自然才是科学课的大课堂,到处都是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如在研究蚯蚓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来到校园里。引导学生到墙根下、石头下、草地里,、引导学生一边观察,一边议论。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在他们的意识中自己似乎也成了蚯蚓家族中的一员,体验着一种别样的生活快乐。

开发和利用边境地区小学课程资源,开展生动活泼、富于趣味的科学教学活动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开展科学课堂教学的需要。科学教师要根据本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以多种渠道,多种途径开发和利用本地区的教学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和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