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5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54
(总分:4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总题数:12,分数:24.00)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高度统一的。之所以能够实现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关键在于( )
(分数:2.00)
A.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性
B.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
C.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D.无产阶级的革命性
解析:解析: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高度统一的。之所以能够实现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关键在于无产阶级的先进性。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与社会发展的方向、与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故C正确。
2.马克思曾批评费尔巴哈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者”,而主张唯物主义应该成为新的彻底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之所以认为费尔巴哈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者”,是因为费尔巴哈等人的观点是( )
(分数:2.00)
A.历史唯心主义√
B.不可知论
C.客观唯心主义
D.相对主义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是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分离,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分离。所谓“半截子的唯物主义”,即批判费尔巴哈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者,但在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
3.在19世纪初。火车在发明后的一段时间里受到了人们的质疑。那时候,马车比火车跑得都要快。人们往往讥笑火车的低速度。但是到了20世纪之后,火车早已战胜了马车,成为人们最主要的运载工具之一。火车战胜马车的哲学依据是( )
(分数:2.00)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规律√
D.内因外因的辩证关系规律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发展的观点和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规律。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代表了前进和发展的方向,是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而旧事物是失去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因此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必然的。火车作为代表科技和生产力发展方向的新事物,必然要战胜马车这个旧事物。ABD都是干扰项。考生注意鉴别,就知道它们与试题内容不符。
4.思维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中介。辩证思维方法(主观辩证法)是人们正确进行理性思维的方法。主要有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等。主观辩证法的基础是客观辩证法。分析与综合这一思维方法的客观基础是( )
(分数:2.00)
A.普遍性与特殊性
B.共性与个性
C.局部和整体√
D.现象和本质
解析:解析:分析就是在思维中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要素来分别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综合是把事物当做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的思维方法。当然,综合绝不是把事物的各部分、各组成因素机械地凑合起来或装配在一起,而是在思维中把对象的各个本质的方面按其内在联系有机地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该方法的客观基础是事物的整体和部分、系统和要素之间的关系。普遍性(共性)与特殊性(个性),是归纳和演绎的客观基础;现象和本质分别是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反映的对象。
5.牛顿的经典物理学是科学史上的重要成果,直到今天仍然在帮助人们认识世界。但是,随着人们对世界认识的深化,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领域;面对这些领域和问题,牛顿物理学显得有些“无能为力”。于是诞生了如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新的理论。科学发展史上这些推陈出新的事实表明( )
(分数:2.00)
A.真理具有相对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客观性
D.真理具有主观性
解析:解析:本题属于案例型考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所谓真理,就是正确的认识。真理具有多重属性。题肢中给出的四个选项,都是真理的属性。所谓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条件性、有限性,即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有限的范围内才成立。正因如此,所以真理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所谓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即作为人的认识,任何真理都有其客观来源;所谓真理的主观性,是指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是人的意识。由此可知,与题干设问一致的只有A。
6.“熟知不等于真知”所揭示的是( )
(分数:2.00)
A.感性认识具有直接性
B.感性认识具有具体性
C.感性认识贴近现实
D.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
解析:解析: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各个局部和外部联系的认识。感性认识的形式有感觉、知觉和表象等。感性认识的内容(对象)是事物的现象、各个局部和外部联系。感性认识的直接性是指感觉器官可以直接接触反映对象,因而贴近现实;感性认识的具体性是指由多个感官所获得的信息比较丰富;但感性认识只能反映事物的外部和局部,不能把握事物的全局和本质,即“熟知不等于真知”。感性认识的局限性表明它是认识的初级阶段,也决定了它必须要上升到理性认识。故选D。
7.“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实,这个结果又可以看做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的和不自主的起作用的力量的产物。所以以往的历史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该论断所揭示的道理是( )
(分数:2.00)
A.社会发展是自发的
B.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
C.社会发展是由物质力量所推动的物质过程√
D.社会规律与自然过程的规律是完全一样的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的理解。恩格斯在这句著名的表述中指出了人类历史是“不自觉和不自主的起作用的力量的产物”,“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这里所说的“不自觉和不自主”是指不是意识的、精神力量的意思;而“自然过程”的意思就是物质过程、客观过程的意思。所以,题干所给出的这段恩格斯的名言,核心意思是论定人类历史的发展,归根到底是由各种物质力量推动的客观进程。故C正确。社会发展不是自发的,而是通过人类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所以A错误;社会规律与自然界的规律,既存在相同,也存在差异。相同之处是二者都具有规律的共性比如客观性。差异之处是社会规律要体现在人的活动中,并通过人的活动来实现;而自然规律自发地就可实现,无需借助人的活动。所以D不对。B本身不错,但是与该材料内容无关,是干扰项。
8.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总体上将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等五大历史阶段。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却未经资本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却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而西藏等地区却直接由封建农奴制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