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教案(DOC)
机械设计基础的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的优秀教案第一章:机械设计概述1.1 课程简介介绍机械设计的重要性及应用领域解释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3 教学内容机械设计的定义和目的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方法机械设计的分类和应用1.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机械设计的应用第二章: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2.1 课程简介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原则解释机械设计的创新思路和方法2.2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2.3 教学内容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原则机械设计的创新思路和方法机械设计的创新案例分析2.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创新训练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案例分析法:分析机械设计的创新案例,让学生理解创新思路和方法第三章:机械设计的常用材料3.1 课程简介介绍机械设计中常用的材料及性能解释不同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条件3.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中常用的材料及性能培养学生根据使用条件选择合适材料的能力3.3 教学内容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常用非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材料选择的原则和使用条件3.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常用材料的性能及应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进行材料测试和选择练习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材料选择的原则和使用条件第四章:机械设计的强度计算4.1 课程简介介绍机械设计中强度计算的重要性及方法解释不同载荷和应力对机械结构的影响4.2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中强度计算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进行强度计算和优化设计的能力4.3 教学内容强度计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不同载荷和应力对机械结构的影响强度计算的案例分析和优化设计4.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强度计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实践操作法:让学生进行强度计算练习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不同载荷和应力对机械结构的影响及优化设计方法第五章:机械设计的摩擦与磨损5.1 课程简介介绍机械设计中摩擦与磨损的概念及影响因素解释不同摩擦与磨损控制方法的应用5.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中摩擦与磨损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摩擦与磨损控制方法的能力5.3 教学内容摩擦与磨损的基本概念及影响因素不同摩擦与磨损控制方法的应用及优缺点摩擦与磨损控制案例分析5.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摩擦与磨损的基本概念及影响因素实践操作法:让学生进行摩擦与磨损实验练习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不同摩擦与磨损控制方法的应用及优缺点第六章:机械设计的配合与连接6.1 课程简介介绍机械设计中配合与连接的概念及重要性解释不同配合与连接方式的特点及应用6.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中配合与连接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配合与连接方式的能力6.3 教学内容配合与连接的基本概念及重要性不同配合与连接方式的特点及应用配合与连接设计案例分析6.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配合与连接的基本概念及重要性实践操作法:让学生进行配合与连接实验练习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不同配合与连接方式的特点及应用第七章:机械设计的传动系统7.1 课程简介介绍机械设计中传动系统的作用及组成解释不同传动方式的特点及应用7.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中传动系统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传动方式的能力7.3 教学内容传动系统的作用及组成不同传动方式的特点及应用传动系统设计案例分析7.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动系统的基本概念及作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进行传动系统实验练习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不同传动方式的特点及应用第八章:机械设计的热力学分析8.1 课程简介介绍机械设计中热力学分析的重要性及方法解释热力学基本原理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8.2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中热力学分析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热力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8.3 教学内容热力学分析的基本原理及方法热力学基本原理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热力学分析案例分析8.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热力学分析的基本原理及方法实践操作法:让学生进行热力学分析练习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热力学基本原理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第九章:机械设计的经济与市场因素9.1 课程简介介绍机械设计中经济与市场因素的重要性及影响解释机械设计者在考虑经济与市场因素时的策略和方法9.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中经济与市场因素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机械设计的能力9.3 教学内容经济与市场因素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及影响机械设计者在考虑经济与市场因素时的策略和方法经济与市场因素分析案例分析9.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经济与市场因素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及影响实践操作法:让学生进行经济与市场因素分析练习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机械设计者在考虑经济与市场因素时的策略和方法第十章:机械设计的评价与优化10.1 课程简介介绍机械设计评价的方法及优化策略解释机械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评价及改进方法10.2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评价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运用优化策略提高机械设计性能的能力10.3 教学内容机械设计评价的方法及指标优化策略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评价与优化案例分析10.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机械设计评价的方法及指标实践操作法:让学生进行机械设计评价练习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优化策略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机械设计基础的相关内容,包括机械设计概述、基本原理、常用材料、强度计算、摩擦与磨损、配合与连接、传动系统、热力学分析、经济与市场因素以及评价与优化。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机械设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2. 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3. 机械零件的设计4. 机械系统的总体设计5. 机械设计的优化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步骤。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机械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过程。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机械设计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设计任务,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2. 第二课时: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3. 第三课时:机械零件的设计4. 第四课时:机械系统的总体设计5. 第五课时:机械设计的优化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设计基本概念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设计任务:评价学生运用机械设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六、教学内容6. 机械设计中的材料选择7. 机械设计中的力学分析8. 传动系统设计9. 机械结构的强度计算10. 机械设计的可靠性分析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材料选择、力学分析、传动系统设计、强度计算和可靠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这些方法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相关设计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设计任务,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八、教学安排1. 第六课时:机械设计中的材料选择2. 第七课时:机械设计中的力学分析3. 第八课时:传动系统设计4. 第九课时:机械结构的强度计算5. 第十课时:机械设计的可靠性分析九、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材料选择、力学分析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一、课程简介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基本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本课程将重点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工具,通过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常见机械零部件的设计、装配和工程分析的基本技能。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习并熟练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模型建立和分析。
3. 能够独立进行简单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和装配。
4. 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础概述- 机械设计的定义和作用-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机械设计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2. 机械零部件设计- 机械零部件的功能和分类- 机械零部件的设计步骤和方法- 常见机械零部件的设计案例分析3. 机械装配设计- 机械装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机械装配的设计规范和注意事项 - 机械装配的实际案例分析4. 机械工程图学- 机械图形学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 工程图纸的绘制方法和符号规范 - 机械图学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5.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工程分析- 常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介绍-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本操作和建模技术- 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6. 机械设计实践- 选择一个适合的机械设计项目进行实践- 制定项目设计方案和计划- 完成机械零部件的设计、装配和工程分析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利用案例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室实践操作,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机械设计中,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应用:引导学生学习并熟练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机械零部件的建模和分析。
4. 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五、教学评估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室操作等。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案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熟悉常用机械设计软件,提高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机械设计的定义、目的和意义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 机械零件的设计轴承和轴的设计传动机构设计(齿轮、链条、皮带等)联接件设计(螺栓、螺母、焊接等)3. 机械动力学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惯性力、力矩和运动规律动力学方程及其应用4. 机械强度计算材料力学性能的计算和选择零件的强度计算方法安全因数和寿命预测5.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参数化设计和三维建模机械设计实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核心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上机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CAD软件,提高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讨论和设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设计手册、计算机辅助设计教材等。
2. 课件:PowerPoint、Flash等。
3. 软件:AutoCAD、SolidWorks等。
4.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期刊、论文、视频教程等。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等。
2. 设计报告:评估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的创新性、实用性、准确性等方面。
3.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包括16次课,每次2课时。
2. 课程安排:第1-4课时: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第5-8课时:机械零件的设计第9-12课时:机械动力学第13-16课时:机械强度计算第17-20课时: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案例介绍机械设计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讲解: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掌握机械零件的主要参数和选型依据;(3)熟悉机械系统的运动分析和动力分析;(4)能够运用机械设计软件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利用模拟实验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3)采用小组讨论和课堂讲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热情;(2)增强学生对机械工程领域的认同感和责任感;(3)培养学生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机械设计概述1. 机械设计的意义和任务2. 机械设计的过程和方法3. 机械设计师的要求和素质第2课时: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1. 机械零件的设计原则2. 机械零件的选材和加工3. 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和校核第3课时:机械系统的运动分析1. 机械系统的自由度和平衡条件2. 机械系统的运动学分析3. 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分析第4课时:机械系统的动力分析1. 机械系统的动力源和动力传递2. 机械系统的负载分析和计算3. 机械系统的动力性能优化第5课时:机械设计实例分析1. 机械设计案例介绍2. 机械设计案例分析3. 机械设计案例总结和启示三、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设计基础》2. 辅助材料:PPT课件、教学图样、设计软件教程3. 实验设备:机械设计实验台、测量工具、模拟实验器材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机械产品,引发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2. 讲解:结合PPT课件和教材,讲解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
3. 案例分析:分析机械设计实例,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或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设计思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重庆大学机械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步骤;(2)使学生熟悉常用机械零件的结构、性能和设计方法;(3)使学生了解现代设计方法、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及仿真技术。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现代设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进行机械设计的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常用机械零件的设计3. 机械系统的分析与设计4. 现代设计方法及计算机辅助设计(CAD)5. 仿真技术及其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原理、方法和步骤,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机械设计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3. 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4. 实践教学:通过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5. 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第二周:常用机械零件的设计3. 第三周:机械系统的分析与设计4. 第四周:现代设计方法及计算机辅助设计(CAD)5. 第五周:仿真技术及其应用6. 第六周:课程设计(1)7. 第七周:课程设计(2)8. 第八周:课程设计(3)9. 第九周:课程设计(4)10. 第十周:课程设计(5)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实验报告等;2. 课程设计:根据课程设计成果进行评分;3. 期末考试:闭卷考试,考核学生对机械设计基本原理、方法和步骤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设计》;2. 教学参考书:《机械设计手册》、《现代设计方法》等;3. 计算机软件:CAD、仿真软件等;4. 实验设备:机械设计实验室。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案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对简单的机械系统进行设计和分析。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2.掌握常用的机械设计原理和方法。
3.熟悉机械系统的性能评价和优化。
4.能够运用机械设计原理和方法进行简单机械系统的设计和分析。
5.能够使用相关软件工具进行机械设计的辅助计算和绘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2.常用的机械设计原理和方法,如力学分析、运动学分析、动力学分析等。
3.机械系统的性能评价和优化方法,如效率、精度、稳定性等。
具体的教学大纲如下:1.引言:介绍机械设计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流程: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流程,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3.机械设计原理和方法:讲解常用的机械设计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4.机械系统的性能评价和优化:讲解机械系统的性能评价和优化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实际应用和挑战。
3.实验法:通过实验和实践,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实际操作和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机械设计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和教学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4.实验设备:准备适当的实验设备,进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其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机械设计电子教案
机械设计电子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掌握机械设计中的一些关键技术;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4.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关键技术的应用。
教学难点:1.机械设计中的创新思维;2.设计和制造的结合。
教学准备:1.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2.机械设计的相关案例和实例;3.教学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一些具体机械设计的实例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并激发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
二、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0分钟)1.机械设计的定义和范畴;2.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流程;3.数学、物理等学科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三、关键技术的应用(30分钟)1.材料选择和强度计算;2.零件设计和装配原理;3.传动和控制技术。
四、机械设计中的创新思维(20分钟)1.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的介绍;2.如何在机械设计中运用创新思维。
五、设计和制造的结合(15分钟)1.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关系;2.如何将设计方案转化为可制造的产品。
六、动手实践(3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提供不同的设计任务。
七、总结与展望(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馈:1.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的表现;2.课后学生的思考题和回答情况。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机械设计竞赛,拓宽他们的视野和提高他们的机械设计能力。
教学资源:1.机械设计的相关案例和实例;2.教学PPT和课件。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能够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计算和分析。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机械设计中常见的应力、强度、刚度和变形的计算。
4.机械设计中的动力学分析和运动学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观看一段机械设备运行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设计的重要性和作用。
2.知识讲解:2.1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机械设计是指通过合理的图纸设计和选用材料、零件和构件等,以满足机械设备的功能、可靠性和经济性要求的过程。
-机械设计分为机械结构设计、机械传动设计和机械装置设计等几个方面。
2.2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设计原则:设计要求、安全性、经济性、可靠性、适应性和制造简易性。
-设计方法:确定设计任务、收集设计资料、进行设计计算和绘图、评价设计方案。
2.3应力、强度、刚度和变形的计算:-应力:介绍正应力、切应力和轴向应力等的计算方法。
-强度:介绍静应力强度、动应力强度和疲劳强度的计算方法。
-刚度:介绍刚度的概念和刚度计算的基本方法。
-变形:介绍零件受力产生的变形和变形计算的基本方法。
2.4动力学分析和运动学分析:-动力学分析:介绍运动物体的力学特性和动力学分析的基本方法。
-运动学分析:介绍运动物体的几何特性和运动学分析的基本方法。
3.实例分析:通过给出一个具体机械设备的实例,进行设计计算和分析,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设计方案。
4.小结和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和总结,并布置相关的作业。
四、教学效果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讨论和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对机械设计的疑问和思考,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DOC 76页)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DOC 76页)就形成了“门类多”的特点。
为此,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各种零件的工作性能和适用场合等方面多作对比,从它们在机器中的功能、相互影响、装配关系等方面多作分析,找出各零件间的关联;更要从设计理论及方法上找出各章之间的共性和特性,要认真分析各个零件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要从中总结出某些普遍规律,以便用来解决现在没有学到而将来可能遇到的新型零件的设计问题。
所以,绝对不应把一个个的零件孤立起来,否则就难免产生内容零碎杂乱的感觉。
3)由于设计机械零件时,除了需要满足强度、刚度、耐久性、工艺性、体积、质量、经济、安全、方便、美观等一系列一般要求外,有时还要满足绝缘、抗磁、耐酸、防锈等特殊要求。
对于部件还常会提出更多的要求,这就形成了“要求多”的特点。
因此,教学时务必引导学生学会善于全面分析比较,权衡轻重,区别对待。
“要求多”是由于全面考虑、分别论述的结果,而对于具体的零(部)件,则应该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来处理。
4)由于本课程是设计性课程,内容自应紧密围绕零(部)件的设计问题。
设计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但其主要部分通常是工作能力设计和结构设计,而工作能力设计一般须进行某些计算(如强度计算、刚度计算、寿命计算、热平衡计算等),这就形成了“公式多”的特点。
因此,教学时务必引导学生学会彻底搞清公式的性质、使用条件、符号意义及代入单位、计算结果的单位等,然后才能正确应用它们。
教材中的公式,有解析性的、经验性的、半经验性的、定义性的等,其中有些是在先修课程里学过的,有些则是新遇到的,还有的是只要求会用而不要求懂得其理论根据和推导方法的(如零件曲面接触应力的计算公式是引自弹性力学)。
尽管公式很多,但除了一些定义性公式(如许用正应力[σ]=σlim/S;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模数m=d/z等)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外,其余公式只要求能正确使用而不必硬记。
5)由于本课程很多内容要用图形表达,这就必然形成“图形多”的特点。
机械设计基础的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概述:介绍机械设计的定义、目的和意义。
2.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步骤。
3. 机械设计的数学基础:介绍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等基础知识。
4. 机械设计实例分析:分析实际机械设计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机械设计软件应用:介绍常用的机械设计软件及其应用方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机械设计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机械设计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准确性。
3. 实践操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和成果。
4. 期末考试评价:通过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机械设计基础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知识点。
3. 案例资料:收集相关的机械设计案例资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4. 实践设备:提供必要的实践设备,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5. 设计软件:安装常用的机械设计软件,供学生学习和使用。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授课方式:课堂教学结合实践操作。
3. 教学进度安排:章节一:机械设计概述(2课时)章节二: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4课时)章节三:机械设计的数学基础(6课时)章节四:机械设计实例分析(6课时)章节五:机械设计软件应用(4课时)章节六:机械零件设计(6课时)章节七:机械系统设计(4课时)章节八:机械设计优化(2课时)章节九:机械设计案例分析与实践(4课时)章节十:总结与复习(2课时)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机械设计教案
机械设计教案机械设计总学时为 64 学时共 4 个学分,因实验为单独设课,所以讲课为 64 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机械设计是以普通通用零部件的设计为核心的设计性课程,而且是论述它们的基本设计理论与方法,用以培养学生具有设计普通机械的能力的技术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在于培养学生: 1、掌握通用机械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特点、选用及设计理论与设计计算方法。
2、初步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了解设计的普通规律,具有设计机械传动部件及简单机械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表和查阅有关资料的能力。
4、学会典型零件的实验方法,获得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
二、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一)内容1、机器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2、机器的基本组成要素3、本课程的内容、性质、任务(二)基本要求了解机器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及机器的组成;明确零件的概括分类及零件与机器的关系。
明确本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注意本课程与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的关系和相应的学习方法。
(三)重点、难点及学习注意事项一是机器的主体及其基本组成要素和机械零件的分类,机械零件(局部)和机器(总体)的关系;二是本课程的内容、性质与任务。
学习时的注意要点是,除了掌握本章的基本内容外,还应联系本课程的性质与特点,积极探索具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
(四)本章用时 1 个课时第二章、机械及机械零件设计概要(一)内容1、机器的组成2、设计机器的普通程序3、对机器的主要要求4、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5、设计机械零件时应满足的基本要求6、机械零件的计算准则、设计方法7、机械零件设计的普通步骤8、机械零件材料的选用原则9、机械零件设计中的标准化(二)基本要求1、明确机器的组成,了解机器的要求及其设计程序。
2、深刻理解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及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3、深刻理解机械零件的设计准则及设计方法。
4、了解机械零件的普通设计方法,重视结构设计及标准化工作。
机械设计学教案(全套)
教案首页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学任课教师第一章绪论计划学时 3教学目的和要求:1.明确课程定位,使学生理解机械设计与机械设计学的内容侧重点和课程特点;2.了解机械设计学的发展史;3.本课程的内容按章节的分布情况;4.要求同学掌握机械设计学的研究重点;5.要求同学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
重点:1.设计的基本内涵,机械设计学的学科组成;2.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
难点:机械设计学的定义、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
思考题:1.如何认识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都是设计的产物?2.根据“功能”思想,预测下一代家用电器会风靡市场的是什么产品?本课程以培养学生“能提出创新构思并能尽快将其转化为有竞争能力的产品”的初步能力为目标,围绕影响产品竞争力的功能原理设计、实用化设计和商品化设计三个关键设计环节展开讨论。
科学和技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千万不可混为一谈,科学是指那些基础性的研究,例如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技术则主要指制造工艺(包括材料的制备、加工、处理)以及各种制作的技巧、经验等。
设计的产品有的来源于生活,有的来源于想象,总的来说来源于思考,设计的始终都在贯穿着思考。
俗语说: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会使很多不可能变为可能,把很多幻想变成现实。
机械设计学是一门方法性的课程,讲的是机械设计的理念、思路与方法。
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尤其是产品的方案设计中机械设计学的知识占的比重很大,能熟练运用辩证法、创新设计方法、概念设计等方法在机械设计中尤为重要。
第一讲绪论教学主要内容:1.机械设计的概念2.“设计学”的核心内容3.“机械设计学”的学科组成4.机械设计的类型及设计过程5.传统设计和现代设计一、概念1.机械(Machinery)机械是依据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和设备,是机器和机构的总称。
它包括机器、工具、器械、仪器…….2.机器 (Machine)机器是人类进行生产以减轻体力劳动和提高劳动生产力的主要工具。
2024年《机械设计基础》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一、课程概述《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工程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际工程应用奠定基础。
本课程内容丰富,涉及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和设计实践,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3.了解机械设计领域的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4.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工程素质和职业道德,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1.机械设计概述:介绍机械设计的概念、任务、分类和发展趋势。
2.机械零件设计:包括传动零件、连接零件、轴系零件、弹簧等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
3.机械传动设计:介绍传动系统的类型、性能参数和设计方法,包括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等。
4.轴承和联轴器设计:分析轴承的类型、性能和选用原则,介绍联轴器的结构和设计方法。
5.机械结构设计:阐述机械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步骤,包括结构要素、强度计算、稳定性分析等。
6.机械创新设计:探讨机械创新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
7.机械设计实例分析:分析典型机械设计实例,使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有全面了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机械设计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组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实践教学:安排课程设计、实验等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5.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安排1.总学时:64学时2.理论教学:48学时3.实践教学:16学时(含课程设计、实验等)4.教学进度安排:第1周:机械设计概述第2-4周:机械零件设计(传动零件、连接零件、轴系零件、弹簧)第5-7周:机械传动设计(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第8-9周:轴承和联轴器设计第10-11周:机械结构设计第12周:机械创新设计第13周:机械设计实例分析第14周:课程设计第15周:实验第16周:复习与考试六、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3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小测验等)2.实践环节:30%(课程设计、实验等)3.期末考试:40%七、教学资源1.教材:《机械设计基础》(主编:X,出版社:X)2.参考文献:《机械设计手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等3.网络资源: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等在线课程资源4.实验室:机械设计实验室、机械创新实验室等八、教学效果评价1.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
2. 熟悉常用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和计算公式,具备一定的机械设计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3. 常用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和计算公式4. 机械设计实例分析5. 课程设计的要求和评分标准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步骤,分析常用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和计算公式。
2. 实践法:引导学生参与课程设计实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机械设计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交流设计心得,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介绍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
2. 第二课时:讲解常用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和计算公式,分析机械设计实例。
3. 第三课时:布置课程设计任务,讲解设计要求和评分标准。
4. 第四课时:学生分组进行课程设计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程设计成果的完成情况,包括设计报告、图纸和实物模型。
2. 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学生对机械设计原理和方法的理解程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学生课程设计的创新性和实用性,以及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热情。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设计基础》2. 参考书籍:《机械设计手册》、《机械零件设计》3. 网络资源:相关机械设计的学习网站、论坛和视频教程4. 软件工具:CAD、SolidWorks等机械设计软件5. 实物模型:展示常用机械零件和完整的机械设备模型七、教学过程1. 课程导入:通过展示实物模型和图片,引发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
2. 讲解基本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最新最全《机械设计基础》教案(完整版)
行业前沿动态分享
老师可以介绍机械设计领域的最新研 究成果和前沿技术,包括新材料、新 工艺、新机构等方面的进展和应用。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机械设计领域 的热点问题和争议,包括设计伦理、 知识产权、环保等方面的讨论和思考 。
老师可以分享机械设计领域的行业趋 势和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智能化、绿 色化、个性化等方面的趋势和挑战。
根据被连接件的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选 择合适的过渡配合类型,如间隙配合、过 渡配合等,确保连接的精度和稳定性。
配合表面粗糙度要求
配合件材料选择
根据配合的性质和要求,确定合适的配合 表面粗糙度要求,以确保连接的精度和稳 定性。
根据使用环境和强度要求,选择合适的材 料,如钢、铸铁、铝合金等,以确保连接 的强度和耐腐蚀性。
轴系零部件定义
轴系零部件是组成机械传动系统的重 要部分,包括轴、轴承、联轴器、离 合器、制动器等。
功能特点
轴系零部件在机械传动中起到支撑、 定位和传递扭矩的作用,其性能直接 影响整个机械系统的运行平稳性、精 度和寿命。
2024/1/26
20
轴系零部件结构类型选择依据
2024/1/26
载荷性质 转速高低 工作环境 安装与调整
轴承校核方法及注意事项
01
静载荷校核
根据轴承所受静载荷的大小和性质,校核轴承的静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要
求。对于不满足要求的轴承,应重新选择或采取加强措施。
02
动载荷校核
根据轴承所受动载荷的大小和性质,校核轴承的动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要
求。对于不满足要求的轴承,应重新选择或采取加强措施。
2024/1/26
03
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和校核
03
掌握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进行强度
最新机械设计基础教案——第16章联轴器与离合器、其它常用零部件.docx
第 16 章联轴器与离合器、其它常用零部件(一)教学要求(1)了解联轴器、离合器、制动器的类型与特点(2)了解各类弹簧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掌握圆柱螺旋弹簧的设计方法(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联轴器、离合器、制动器的选用(2)圆柱螺旋弹簧的设计计算(三)教学内容16. 1联轴器一、联轴器的类型、结构和特性联轴器机械式联轴器液力联轴器——液压~、液力~、液力偶合器电磁式联轴器其中以机械式联轴器最为常用机械式联轴器:1、刚性联轴器1)刚性固定式联轴器(无法补偿两轴线相对位移偏差)①套筒联轴器,图16-1②凸缘联轴器:图16-2a ,用普通螺栓联接;图16-2b ,用铰制孔螺栓联接③夹壳式联轴器,图16-32)刚性可移式联轴器(可补偿两种轴线的X 、Y和综合误差的影响)图16-4①十字滑块联轴器②万向联轴器。
③齿轮联轴器,如图16-8 ,允许Y 和位移,适合于重载传动2、弹性联轴器(并可补偿轴线偏差,有弹性元件、缓冲吸振)1)弹性套柱销联轴器2)弹性柱销联轴器3)轮胎联轴器二、联轴器的选择1、选联轴器类型——按载荷大小,转速高低,而轴对中性和工作特性(振动、冲击等)2、定计算扭矩3、定型号4、校核转速5、协调轴孔直径6、规定部件安装精度(根据联轴器允许的轴的相对偏移量)7、必要校核。
16. 2离合器要求:操纵方便、省力,接合和分离迅速平稳、动作准确、结构简单一、机械离合器1、牙嵌式离合器(如图16-13)——适于停车和低速(n<10r/min )时接合矩形牙—— Z=3~15图 16-14 牙型梯形牙——Z=5~11接合不太容易三角形牙——易于接合,但承载低Z=15~60锯齿形牙——只能单向接合Z=2~6牙齿可布置在周向,也可布置在轴向2、摩擦式离合器——接合平稳,适合于高速运动中接合1)单盘摩擦离合器(图16-15)2)锥面摩擦离合器(图16-16)在同样压紧力下有较大的摩擦力3)多盘式摩擦离合器(图16-17 )传动能力较大、应用较广。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案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步骤。
2. 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设计,提高设计效率。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机械设计的基本步骤3. CAD软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4. 创新设计方法和团队合作5. 设计实践和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介绍CAD软件的使用方法。
2.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设计实践,合作完成设计项目。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设计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和参考书:机械设计教材、CAD软件教程。
2. 教学设备:计算机、投影仪、白板。
3. 设计工具:CAD软件、绘图板、尺子、圆规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设计成果的评价:根据学生完成的设计项目,评估其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
2. 学生课堂参与度的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3. 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评价: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共计32课时,其中理论讲解16课时,实践操作16课时。
2. 教学进度安排:课时1-4: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课时5-8:机械设计的基本步骤课时9-12:CAD软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课时13-16:创新设计方法和团队合作课时17-20:设计实践和案例分析课时21-24:学生分组设计实践课时25-28:学生设计成果展示和讨论七、教学活动1. 理论讲解:通过PPT展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CAD软件的操作练习,掌握软件的基本功能。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设计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 设计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设计实践,合作完成设计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设计成果展示和讨论: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成果,进行交流和讨论,互相学习和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设计》教案总学时:64其中实验学时:12讲课学时:44,习题课学时:8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机械设计总论第十章:齿轮传动第三章:机械零件的强度第十一章:蜗杆传动第五章:螺纹联接第十二章:滑动轴承第六章:键、花键和销联接第十三章:滚动轴承第八章:带传动第十四章:联轴器和离合器第九章:链传动第十五章:轴北方工业大学机电学院谭晓兰绪论【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设计”课程的地位和作用;2 了解“机械设计”课程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学习方法;3 了解机械设计学科的最新发展。
【教学重点】1“机械设计”课程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教学过程】一、课程的地位和作用1 动画演示:自动生产线中带式运输机.2 展示:带式运输机平面图.3 讨论:带式运输机设计问题.4 讲授:“机械设计”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二、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1展示:带式运输机平面图.2讨论:机器的组成,引出机械零部件的基本概念.3讲授:机械零部件的基本概念.4 动画演示:减速器拆装过程.5 讨论:减速器中的机械零部件.6 总结和板书:机械零部件分类.7 讲授和板书: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三、学习方法举例:单因素思维和多因素思维的区别.四、学科的最新发展1讲授:发展方向.2举例:科研成果.3演示:成果图片或动画.五、总结和结尾1 总结:机械零部件分类以及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2 结尾:指出本课程根据机械零部件的分类情况,分3大部分展开.机械设计总论【教学目标】1 了解对机器的主要要求;2 熟悉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及应满足的基本要求;3 掌握机械零件的计算准则及设计方法;4 熟悉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
【教学重点】1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及计算准则。
【教学过程】一、对机器的主要要求讲授:对机器提出的主要要求二、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1展示:齿轮、轴承等的失效图片2讲授:失效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的失效形式3讨论:零件在具体工作条件下发生何种失效形式与哪些因素有关三、设计零件时应满足的基本要求讲授:设计零件时应满足的基本要求.四、机械零件的计算准则1讨论:如何针对失效形式确定计算准则及相应的设计方法.2讲授:机械零件的几种计算准则.五、机械零件设计的一般步骤1 展示:机械零件设计一般步骤框图.2 讲授:机械零件设计的一般步骤六、总结本章内容比较多,由于学时有限,我们只能做概括介绍,希望同学们课下将本章内容系统复习。
第二讲机械零件的强度【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零件强度的基本概念;2 了解载荷和应力的分类;3 熟悉材料的疲劳特性;4 熟悉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和提高零件疲劳强度的措施。
【教学重点】1材料的σ—N疲劳曲线和极限应力线图;2零件的极限应力线图。
【教学过程】一、机械零件强度的基本概念讲授:判断零件强度的基本方式和强度分类;二、载荷和应力的分类1举例说明:静载荷和变载荷的概念2讨论:名义载荷和计算载荷;3展示:静应力与变应力图示4 讲授:变应力的分类及描述稳定循环变应力的5个参量;5 展示:稳定循环变应力分类图示;6 讨论:非对称、对称、脉动及静应力的循环特性及各参量之间的关系。
.三、材料的疲劳特性1讲授:疲劳破坏及其特点;2讲授:材料的疲劳曲线:σ—N疲劳曲线和极限应力线图;3展示:材料的σ—N疲劳曲线并分析各段意义4讲授:材料的极限应力线图及绘制四、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1讲授:零件的极限应力线图2自学与讨论:单向稳定变应力时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五、总结本章内容较多,由于学时有限,我们只介绍疲劳强度计算的一些基本知识。
但对于要考研的同学还要对本章内容进行深入自学,因为考研题往往都有这部分的内容。
第三讲螺纹联接1【教学目标】1 了解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以及其间的区别;2 了解螺纹联接拧紧的目的和拧紧力矩的计算方法;3 了解螺纹联接防松的必要性以及防松的基本原理和措施。
【教学重点】1螺纹联接类型间的区别;2防松的必要性、基本原理和具体措施。
【教学过程】一、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1 提问:机械零部件分类(引出本部分研究对象——联接件).2讨论:联接件之间的区别(给出联接件分类).3板书:联接件分类.4展示:螺纹联接的4种基本类型.5 讲授:各类螺纹联接在结构、应用和承载机理方面的区别.二、螺纹联接的拧紧1讲授和板书:螺纹联接拧紧的目的.2讲授和板书:螺纹联接拧紧力矩的计算.三、螺纹联接的防松1 讨论和板书:螺纹联接防松的必要性.2讲授和板书:螺纹联接防松的基本问题.3 讲授和板书:螺纹联接防松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方法.4展示:防松的具体方法(图片和动画).四、总结和结尾1 总结: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及其间的区别;防松的必要性、基本原理、具体方法。
2 结尾:指出本部分属螺纹联接的基本知识,以此为基础,应该进一步展开螺纹联接基本设计理论和基本设计方法的学习.螺纹联接2(螺栓联接强度计算)【教学目标】1 掌握受剪螺栓(铰制孔螺栓)联接强度计算方法;2掌握受拉螺栓(普通螺栓)联接强度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既受预紧力又受工作载荷的受拉紧螺栓联接强度计算。
【教学过程】1 讨论:螺栓联接可能的失效形式.一、受剪螺栓联接强度计算1展示:受剪螺栓受力分析图和动画.2讲授和板书:受剪螺栓强度计算公式.3举例:说明受剪螺栓强度计算公式应用.二、受拉螺栓联接强度计算(1) 受拉松螺栓1展示:受拉松螺栓受力分析图.2讲授:受拉松螺栓受力特点和强度计算公式.3 板书:受拉松螺栓强度计算公式.(2) 只受预紧力紧螺栓1展示:只受预紧力紧螺栓受力分析图.2 讨论:只受预紧力紧螺栓强度计算方法.3讲授:只受预紧力紧螺栓受力特点和强度计算公式.4 板书:只受预紧力紧螺栓强度计算公式.(3) 既受预紧力又受工作载荷的紧螺栓1展示:既受预紧力又受工作载荷的紧螺栓受力分析图以及动画演示. 2展示:受拉螺栓联接力-变形关系图.3讲授:受拉螺栓联接力-变形关系图.4讲授:预紧力、剩余预紧力和工作载荷之间关系的三个基本公式.5板书:预紧力、剩余预紧力和工作载荷之间关系的三个基本公式.6展示:拉力变化图.7讲授和板书:拉力幅计算公式.8讨论:既受预紧力又受工作载荷的紧螺栓强度计算方法.9板书:既受预紧力又受工作载荷的紧螺栓强度计算公式.三、总结和结尾1 总结:螺栓联接承载机理、失效形式、受力特点和强度计算的区别.2 结尾:指出螺栓一般成组使用,关键是求出受力最大螺栓及其载荷.螺纹联接3【教学目标】1 掌握螺栓组受力分析的方法;2掌握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几项措施。
【教学重点】1螺栓组受力分析。
【教学难点】1受翻转力矩螺栓组的受力分析。
【教学过程】1 讨论:科学和假设的关系.2讲授和板书:螺栓组受力分析的任务和假设.一、受拉螺栓组联接受力分析(1) 受拉螺栓组联接受横向力1展示:受力分析图.2讲授和板书:预紧力计算公式.(2) 受拉螺栓组联接受旋转力矩1展示:受力分析图和动画.2讲授和板书:预紧力计算公式.(3) 受拉螺栓组联接受纵向力1展示:受力分析图.2讲授和板书:工作拉力计算公式.(4) 受拉螺栓组联接受翻转力矩1展示:受力分析图和动画.2讲授和板书:最大工作拉力计算公式.二、受剪螺栓组联接受力分析(1)受剪螺栓组联接受横向力1展示:受力分析图和动画.2讲授和板书:工作载荷计算公式.(2) 受剪螺栓组联接受旋转力矩1展示:受力分析图和动画.2讲授和板书:最大工作载荷计算公式.讨论: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关系.三、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措施(1)改善螺纹牙间载荷分布1 展示:动画演示.2 讲授:螺纹牙间载荷分布的不均匀性.3展示和讲授:改善措施.(2) 避免附加弯曲应力1 举例:附加弯曲应力的危害性.2 展示和讲授:改善措施.(3) 减小应力集中1讲授:应力集中的存在和危害.2 讲授和板书:改善措施.(4) 减小应力幅1讲授和板书:减小应力幅的效果.2讲授和板书:根据应力幅计算公式分析.3讲授和展示:根据力——变形关系图分析.四、总结和结尾1 总结:螺栓组联接受不同载荷时受力分析的区别;提高螺纹联接强度的4项措施.2 结尾:螺栓组受力一般均可化为上述基本受力情况的组合,将通过设计实例理解和掌握其综合分析方法.第六讲螺纹联接习题课【教学目标】1 掌握螺栓组联接力分析和强度计算的基本技能;2进行查阅图表和运用标准的基本训练。
【教学重点】1螺栓组受力分析。
【教学难点】1根据不同的工作要求综合确定预紧力。
【教学过程】1 展示和板书:设计实例(结构、受力和已知条件).2讨论:受力分析方法和强度条件.二、螺栓组联接受力分析1板书:螺栓总拉力计算公式.2分析:受力分析的基本步骤.3 讲授和板书:力系简化.4讲授和板书:最大工作拉力计算.5讲授和板书:由不滑移条件和不离缝条件联合确定预紧力.6 练习:图表查阅和系数选取.7讲授和板书:螺栓总拉力计算.二、螺栓参数确定1讲授和板书:螺栓直径计算.2讲授和板书:螺栓标准直径选取.三、挤压强度校核1讲授和板书:挤压强度计算公式.四、应力幅校核1讲授和板书:应力幅计算公式.五、总结和结尾1 总结:本设计实例为3种基本受力情况的组合,设计的核心工作是受力分析,其中考虑多种工作要求综合确定预紧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 结尾:通过本设计实例基本掌握螺栓联接的设计方法,还有许多其它类型联接的设计方法有待于学习和掌握.第七讲键、花键和销联接【教学目标】1 了解键联接的主要类型和应用特点;2掌握平键联接的强度校核方法;3 了解花键联接的类型、特点和应用;4了解销联接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教学重点】1平键联接的强度校核方法。
【教学过程】提问:联接类型.一、键联接(1) 分类1讲授和板书:键联接分类.2 展示:平键联接结构图.3讲授和板书:平键联接承载机理和应用特点.4展示:半圆键联接结构图.5讲授和板书:半圆键联接承载机理和应用特点. 6展示:楔键联接结构图.7讲授和板书:楔键联接承载机理和应用特点.8展示:切向键联接结构图.7讲授和板书:切向键联接承载机理和应用特点.(2) 平键联接的强度校核1展示:受力分析图.2讲授和板书:失效形式和强度校核公式.二、花键联接1 讨论:平键联接的优缺点.2讲授和板书:花键联接的优缺点.3 展示:花键联接基本类型图.4 讲授和板书:花键联接分类.5 展示:花键联接定心方式图.6讲授和板书:花键联接定心方式.三、销联接(1) 销联接功用1讲授和板书:销联接功用.(2) 销联接分类1展示:销联接基本类型图.2讲授和板书:销联接分类、特点和应用.四、总结和结尾1 总结:键联接的结构、特点和应用,平键联接强度校核.2 结尾:螺栓联接、键、花键和销联接均属可拆联接.尚有其它几类可拆联接以及不可拆联接也在工程中获得广泛应用,需要了解.第八讲带传动1(带传动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教学目标】1 了解带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情况;2熟悉普通V带的结构和标准;3 掌握带传动工作原理、受力分析和应力分布、弹性滑动和打滑等基本理论;4掌握带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承载能力确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