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渔歌子》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渔歌子》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渔歌子》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歌子【五代】李殉①获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

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

水为乡,篷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

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

【注】①李殉:五代词人,前蜀灭亡后,词人不仕后蜀,而“志在烟霞慕隐沦”,从蜀中乘船沿长江东下,经巫峡,入湖湘,在湖南、湖北一带生活了一段时期,这首《渔歌子》便是作于此时期。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词与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同样是描写湘江秋景图,但描写的时间不同,本词写秋日湘江夜晚之景,毛词写秋日湘江白天之景。

B. 本词与《沁园春·长沙》的意境不同,选取的景物精致秀雅,江边获花、江上碧烟、天空明月、水面小艇、意境清朗明丽。

C. 通过“渔歌子”这一词牌,我们可知本词叙写了江边渔人的生活,表达了对长期以水为乡,以船为家的渔人清苦生活的深切同情。

D. 词人这首词写景平淡,不事雕琢,明白如话,真实地表现了词人以隐逸为乐的内心活动,旷达超脱,余韵悠悠。

16.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试作分析。

【答案】15. C 选项有两处错误。

首先“通过‘渔歌子’这一词牌,我们可知本词叙写了江边渔人的生活”说法错误,词的词牌名与词作内容没有直接的关联。

“表达了对长期以水为乡,以船为家的渔人清苦生活的深切同情”分析错误。

应是描写了对自己能过与渔人一样以水为乡、以船为家的生活而感到满足与愉悦。

16. ①对潇湘自然风物和恬淡生活的喜爱之情。

词的上阕描写了地处潇湘的橘子洲的秋夜,荻花临风,美景如画。

作者一叶扁舟,月下徜徉于如梦如幻江景之中,安闲恬适。

②淡泊名利,怡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词的下阕写隐逸之乐。

生活江中,舟中吟诗饮酒,生活简朴恬淡,不将名利挂心上,开怀惬意。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雨后为山亭独卧》真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雨后为山亭独卧》真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雨后为山亭独卧》真题含答案(2024·新高考Ⅱ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后为山亭独卧叶梦得①过雨虚檐气稍清,卧闻刁斗起连营。

几看薄月当轩过,惊见阴虫绕砌鸣②。

汹汹南江浮静夜,寥寥北斗挂高城。

白头心事今如许,惭愧儿童话请缨。

[注]①叶梦得:南宋文学家,曾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

②阴虫:秋虫,如蟋蟀之类。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雨后空气清新,为山亭的夜晚凉爽宜人,然而诗人的心情却难以平静。

B.本诗第二句与辛弃疾《破阵子》中的“梦回吹角连营”一句立意相似。

C.诗人凭轩望月,浮想联翩,而阶前突然传出的虫鸣声惊扰了他的思绪。

D.颈联通过江水、星空等物象营造出了一个天高地迥、苍茫寂寥的境界。

16.如何理解诗人的“白头心事”?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5.C 16.①首联写诗人独卧为山亭,似乎听到连营中的刁斗声,表达了他渴望像年轻时一样充满豪情壮志、为国征战效力;②颔联和颈联写诗人夜不能寐,只能看薄月过轩、高挂城头、南江夜静,听阴虫鸣砌。

诗人已白发苍苍,英雄老去,不得重用,再难建功立业,诗人心中充满无奈、愤懑。

③尾联运用终军请缨的典故,将自己与“儿童”对比,“惭愧”一词暗将矛头指向南宋统治者,表达了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不思收复国土的不满。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阶前突然传出的虫鸣声惊扰了他的思绪”错,“惊见阴虫绕砌鸣”的“惊”并非虫鸣惊扰了诗人思绪,而是与“几看薄月当轩过”的“几看”相对,是暗暗心惊于时光飞逝,年华空老。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

诗歌前三联描写诗人雨后独卧为山亭看到的景象,听到的声音以及诗人内心的感受。

首联写雨过天晴,空气清新,诗人卧在为山亭中,耳中似乎传来军营中的刁斗之声。

“刁斗”,古代军队中用的一种器具,铜质,有柄,能容一斗。

军中白天可供一人烧饭,夜间敲击以巡更。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楚州夜泊》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楚州夜泊》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楚州夜泊》含答案3.(2023春·广东·高二统考学业考试)阅读下面的元诗,完成小题。

楚州①夜泊【元】俞俊漏鼓声频欲四更,野航灯火对愁明。

城头楚语惊乡梦,船尾吴歌动客情。

漠漠水云听雁度,潇潇风雨自鸡鸣。

离群远道何嗟及,未必江湖老此生。

【注】①楚州:古地名,元代指淮安府路,下辖淮阴、山阳等地。

(1)首联“漏鼓声频欲四更,野航灯火对愁明”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①诗句描绘了一幅江船野火图,首联上句写江岸漏鼓之声,下句写江上野船灯火。

漏鼓报时,将欲四更,对灯无眠的客子愁思起伏,不觉时辰已近四更天气,故觉报时之声频频传来。

②作者闻漏鼓之声反觉其频,因为客子此时沉浸于因回忆思念故乡所产生的“乡梦”之中,温馨、甜蜜,使他反觉时辰太快,反衬出客愁,含蓄巧妙。

(2)①思乡之情。

漏鼓之声惊扰了诗人的思乡之梦,于是对灯而愁、四更无眠。

②孤独之感。

江中船上的吴声歌谣,与城头楚语遥相呼应,强化一个令客子感觉陌生、凄凉的环境,产生一种天涯孤鸿的孤独感。

③追悔之情。

诗人面对“离群”生涯,嗟叹追悔,后悔不该离乡背井,尝尽客愁滋味,浪迹江湖,老此一生。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画面的能力。

画面题首先需要概括画面,然后分析诗句情感。

首联上句写江岸漏鼓之声,下句写江上野船灯火。

漏鼓报时,将欲四更,对灯无眠的客子愁思起伏,不觉时辰已近四更天气,故觉报时之声频频传来。

以前的诗人写客地愁思,总是慨叹长夜时辰太长,像是永远也熬不到天明。

此诗作者闻漏鼓之声反觉其频,似甚费解。

其实客子此时沉浸于“乡梦”之中,对故乡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思念,对家里亲人的美好回忆,使他反觉时辰太快。

这里的“乡梦”,并非梦回故乡,而是因回忆思念故乡所产生的一种幻象,犹梦境一般的温馨、甜蜜。

这“乡梦”正是身在异地医治思乡病的,反衬出客愁,含蓄巧妙。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与解析)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与解析)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与解析)(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题弟侄书堂杜荀鹤【注】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曾经历黄巢之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先叙侄子虽身处困境却能于世道纷乱之时谨守礼道,勤奋修业。

B.颔联上下两句形成对比,以弟侄静心好学、尚礼的行为反衬了战乱中社会的纷扰。

C.尾联是对弟侄的慰勉之辞,诗人以长辈的身份直抒胸臆,语重心长地鼓励了弟侄。

D.这首诗语言通俗浅近,平易自然,仿佛从诗人心中流出,没有雕琢的痕迹。

2.诗歌颈联情景交融,请简析其妙处。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苏轼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注】。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注】湘灵:湘水女神。

作为尧的女儿娥皇女英,二人均为舜妃,舜南巡时死于湘水,成为湘水女神。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凤凰”三句描写了诗人在湖上所见到的美景:雨后凤凰山下,水风清爽,晚霞明艳。

B.“一朵芙蕖”两句紧接其后,既实写水面荷花,又以芙蓉喻弹筝的美人,收到了双关的艺术效果。

C.“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将白鹭人格化,以白鹭有意倾慕来衬托演奏技术的高超。

D.“数峰青”一句回应词的开头“凤凰山下雨初晴”描写的雨过山青的景象,言有尽而味无穷。

2.本词下片是如何来描写音乐的?请作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次韵王定国马上见寄①苏轼昨夜霜风入夹衣,晓来病骨更支离。

疏狂似我人谁顾,坎轲怜君志未移。

但恨不携桃叶女,尚能来趁菊花时。

南台②二谢无人继,直恐君诗胜义熙③。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参考)_1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参考)_1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石鼻城①苏轼平常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别闲。

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

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注】①石鼻城即宝鸡东北30里的武城镇,相传是诸葛亮所筑,曾是蜀、魏的战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别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曾经是古战场的石鼻城,现在一派太平的景象,路上行人各自奔忙。

B. 颔联写南来北往的人到此的感觉,用“新险”“残山”突出石鼻城地势险峻。

C. 颈联写“暗月朦胧”“奔河苍茫”,形象地表现了“独穿”“愁渡”的黯然迷蒙。

D. 尾联写向西南行进,风景逐渐优美,路旁是修长的翠竹,耳畔是潺潺的流水。

(2)宋诗富含理趣,常在具体的形象中蕴藏抽象的哲理。

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

【答案】(1)B(2)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别变的考虑;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觉差异,表明角度别同导致体验别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觉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解析】【分析】⑴本题中,颔联的意思“石鼻寨对北方人来讲,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讲,只只是是小丘陵”,因此“新险”“残山”是别同行进方向的人的感觉。

故选B。

⑵本题中,“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事实上是对诗人情感的把握,要多方位把握,这首诗的意思:如今祖国统一了,但南来北往的旅客们还是闲别住,石鼻寨对北方人来讲,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讲,只只是是小丘陵。

在月色朦胧中渡过奔腾的渭河,渐向西南,风景渐变,修竹萧萧,流水潺潺。

由此可概括为答案为: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别变的考虑;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觉差异,表明角度别同导致体验别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觉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诗歌鉴赏(真题汇编)附答案

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诗歌鉴赏(真题汇编)附答案

〖2023年高考真题〗(2023年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友人论学林希逸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

【注】①笺:注释。

这里指研读经典。

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

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

B.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

C.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

D.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

16.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

”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5.A 16.①卖花担上的桃李,虽然也缤纷绚烂,但活力已经不再。

②唯有回归本原,方能获得学问真谛,就如同在树头枝底欣赏桃李,方能体会到其活泼的精神。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手法的能力。

A.“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错误,“学转难”表明用“逐字笺”的学习方法难以理解经典真谛,且“逢人个个说曾颜”也并非指努力学习圣人之道,而是讽刺当下人们对圣人之道的学习流于表面。

故选A。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涵,把握诗歌主题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首先要把握魏了翁名言的意思。

“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是说在树头枝底观赏桃李才能体会到其活泼泼的精神状态。

接着把握本诗尾联的内容并结合诗歌的主题来谈自己的理解。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是说大家在肩挑的担子上观看鲜花,在喧闹的酒楼上欣赏音乐,根本想象不到桃李绽放的盛况,也不可能体会到丝竹管弦的精妙。

结合诗歌的标题“答友人论学”可知,此处用“看桃李”来喻指做学问,以“树头枝底”来喻指学问的本源,诗人以此说明要想获得学问的真谛需要回归本源,这就如同观赏桃李,卖花担上的桃李虽美,但离开“树头枝底”,没有了活力,唯有到树头枝底才能体会到其活泼的精神状态。

高中语文2025届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名校九月试题汇总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2025届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名校九月试题汇总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名校九月试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01(2025届广东衡水金卷高三年级摸底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夜宿斜溪闻杜鹃韩元吉船窗初日弄晖晖,起坐胡床自揽衣。

无数青山随岸改,几声幽鸟唤人归。

鸥盟好在重游戏,蝶梦惊回果是非。

便拟走书闻稚子,归来同买钓鱼矶。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题虽为“夜宿斜溪闻杜鹃”,但诗歌是从次日清晨写起,与题意若断若续。

B.诗人看见朝阳洒下清辉,于是起身坐于胡床。

“弄”字化静为动,活泼有趣。

C.青山随行舟改变面貌,鸟儿送来婉转的啼鸣。

这里的“幽鸟”不一定是杜鹃。

D.眼前的美景引发了诗人的感触,他准备写信约幼子归来垂钓,共享美好景色。

16.本诗颈联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赏析。

(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历史课上,吕老师引用《过秦论》中的“,”两句,来形容秦末广大百姓踊跃加入起义军的浩大场景。

(2)谈到中国古代桥梁时,陈老师引来用《阿房宫赋》中的“,”两句,表达古代桥梁建筑之美,感叹古人比喻之精妙。

(3)古代文人,常常以乐景衬哀情,来加重哀伤的程度,如“,”。

02(2025届江西部分高中盟校高三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节选)李白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西岳云台歌送丹邱子(节选)李白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①转秦地雷。

【注】①毂:车毂、车轮中间车轴贯入处的圆木。

15.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与苏轼的“卷起千堆雪”相比,“流雪山”除同样描写壮丽景色外,还多了宁静的氛围。

B.第二首诗的一、二句既写高峻壮美的西岳华山,又写宛如丝带的黄河、二者相互映衬。

C.第二首诗中的“触山动”是视觉,“秦地雷”是听觉,生动展现了所写对象的特征。

D.两首诗均以描写自然风景为主,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壮丽山河的独特感受。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练习(2023高考真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练习(2023高考真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真题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2023高考全国甲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临江仙晃补之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

明年应赋送君诗。

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

东溪春近好同归。

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

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

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

15.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2023高考全国乙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陆游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

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

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

与君同醉醒。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

B.词人着屐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15.这首词是如何表现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附:参考答案【2023高考全国甲卷】14.【参考答案】A【解析】“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错。

词中“明年应赋送君诗。

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意思是眼前虽是相聚,明年肯定又要送别你了。

从今夜开始细数,到明年分离时还有多少相聚的时候。

据此看出词人是明年送别朋友,属于虚写,并不是真实的场景。

15.【参考答案】①用动词“垂”“谢”赋予“柳”“梅”动态的美感,运用虚写的手法,想象在春季邀约友人同去东溪岸边,去观赏秀丽的春景;②此句以春光美景收束全词,通过想象未来再聚之景,表达了对即将再会的期盼,安慰即将远离的友人,更表达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和乐观豁达的情愫。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诗歌鉴赏练习题(共15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诗歌鉴赏练习题(共15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小题。

葛山溪刘子翚①寄宝学浮烟冷雨,今日还重九。

秋去又秋来,但黄花、年年如旧。

平台戏马②,无处问英雄茅舍底,竹篱东,伫立时搔首。

客来何有?草草三杯酒。

一醉万缘空,莫贪伊、金印如斗。

病翁老矣,谁共赋归来③?芟垅麦,网溪鱼,未落他人后。

[注]①刘子翠生活在北宋末、南宋初。

②“平台戏马”用项羽典故。

当年项羽曾在“戏马台”指挥操演兵马。

后来,刘裕也于重九在此大会宾客。

③“赋归来”用陶渊明《归去来辞》。

8.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赏析。

(4分)9,作为一首重九寄人之作,作者眼中的重九景物一反常人眼中的美景,全都改变了颜色。

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分析这一特点。

(4分)二、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小题。

晚泊岳阳欧阳修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注释】①失江路,意谓江水苍茫,看不清江上行船的去路。

②清辉,皎洁的月光。

③一阕,一首乐曲。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5分)(2)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6分)三、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小题。

上元怀古李山甫南朝天子爱风流,尽守江山不到头。

总是战争收拾得,却因歌舞破除休。

尧行道德终无敌,秦把金汤不自由。

试问繁华何处有?雨苔烟草石城秋。

【注】①上元:古金陵的别称,即现在的南京。

②李山甫:唐朝诗人,累举不第,文笔雄健,名著一方。

(1)颈联在全诗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分)(2)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这两句表达感情的方式与前六句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四、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小题。

长安春望卢纶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阁夜①杜甫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

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

击柝②可怜子,无衣③何处村。

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

【注】①766年,诗人移居夔州,初寓山中客堂,秋后,离西阁。

该诗写于移居西阁时。

②击柝,敲梆子巡夜。

《易》:“重门击柝,以待暴客。

”是说设置多道屋门,击柝巡夜,以防强盗。

③《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首联描绘日暮景色,山雾缭绕;颔联描绘山上夜中见闻,动静结合,景色相映成趣。

B. 前两联,“暮”“昏”着眼时间,“雾”“风”“月”着眼景物,内容富有层次感。

C. 诗歌善用修辞,比如“白雾昏”“月侵门”采用了比拟手法,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

D. 诗歌尾联直抒胸臆,安史之乱虽已结束,诗人却依然关注纷乱时局,担心百姓疾苦。

(2)颔联和颈联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析。

【答案】(1)C(2)①颔联借景抒情。

借山风落石、月侵静楼,营造清冷寂静的氛围,委婉表达了诗人寓居他乡的悲凉痛苦之情。

②颈联引典(借典)抒情。

重门击柝,暗喻战争战事;“无衣”“同袍”以待战事,含蓄表达诗人对时局纷乱的忧虑。

【解析】【分析】(1)C项,“比如‘白雾昏’……采用了比拟手法”错误,“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而“白雾昏”意思是白雾缭绕让山间日色如昏,“白雾昏”既没有拟人,也没有拟物,所以没有采用比拟手法。

故选C。

(2)“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颔联中主要写了山风、落石、静楼、月等景物,这是描写山上夜中的见闻,这些景物营造了一种寂静清冷的氛围,结合诗歌的注释“诗人移居夔州”可知,诗人借这些清冷之景抒发了旅居他乡的悲凉之情,这是借景抒情;“击柝可怜子,无衣何处村”,结合注释可知,“击柝”和“无衣”都使用典故,“击柝,敲梆子巡夜。

《易》:‘重门击柝,以待暴客。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牧童词①张籍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②【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②北魏时,拓跋辉出任万州刺史,从信都到汤阴的路上,因为需要润滑车轮的角脂,派人到处生截牛角,吓得老百姓不敢把牛放出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开头两句交代了牧童远牧的原因:村子四周禾黍稠密,怕牛吃了庄稼。

B. “白犊时向芦中鸣”写出了牛儿时而低头吃草,时而举头长鸣的情状。

C. “还鼓长鞭三四声”用“鼓长鞭”这一动作写出牧童们放牛时相互嬉戏的情景。

D.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明白如话,结尾借放牛娃之口,点明全诗主旨。

(2)这首诗结尾两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C(2)①运用了用典、反衬的手法。

诗的前八句生动地描绘了牧童的心理活动和牛的动态,情趣盎然,结尾两句用典,写牧童之忧与上文形成了反衬。

②结尾两句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封建剥削的残酷性,写出了人民对官府的畏惧,表达了诗人对安史之乱后农家命运的担忧、同情。

【解析】【分析】(1)C项,“‘鼓长鞭’这一动作写出牧童们放牛时相互嬉戏的情景”分析错误,这句诗的意思是牧童抖动几下手里的长鞭,怕牛儿相斗,“鼓长鞭”是对牛的警告。

故选C。

(2)牛本自在食草,牧童却担心牛被官家割牛角,一自在一忧虑对比,用了北魏拓跋辉生截牛角的典故,借古讽今,写出封建剥削的残酷,百姓的忧怕和作者寄予的同情。

故答案为:⑴C;⑵①运用了用典、反衬的手法。

诗的前八句生动地描绘了牧童的心理活动和牛的动态,情趣盎然,结尾两句用典,写牧童之忧与上文形成了反衬。

②结尾两句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封建剥削的残酷性,写出了人民对官府的畏惧,表达了诗人对安史之乱后农家命运的担忧、同情。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送郑户曹》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送郑户曹》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送郑户曹》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各小题。

送郑户曹①苏轼游遍钱塘湖上山,归来文字带芳鲜。

羸僮瘦马从吾饮,陋巷②何人似子贤。

公业③有田常乏客,广文④好客竟无毡。

东归不趁花时节,开尽春风谁与妍?【注】①郑户曹:郑僅,时赴任北京大名府。

②陋巷:代指颜回。

《论语》有言:“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③公业:东汉郑太的字。

《后汉书》记载他“阴交结豪杰。

家富余财,有田四百顷,而食物常不足,名闻山东。

”④广文:郑虔,在广文馆中任博士而被当时人称为“郑广文”,他“在官贫约,甚而淡如”。

15.(3分)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游遍钱塘湖上山”点出送别地点,“归来文字带芳鲜”则暗示出钱塘湖景色优美。

B.中间两联主要评价友人。

说的虽是友人,却也体现出诗人的利义观和为人处世的道德观。

C.尾联劝朋友趁春天一路赏景赴任,不要辜负好时光,与首联在意趣上相关联,首尾呼应。

D.此诗跳出一般送别诗的离别悲伤情调,对友人的离别赴任由衷地表达出喜悦与祝福之情。

16.(6分)全诗中间两联多处用典,请结合诗句分别说明这些典故的作用。

【答案】15.A16.①“陋巷何人似子贤”借颜回的典故,赞美朋友的安贫乐道;②“公业有田常乏客”借郑太的典故,赞美朋友的大方好客;③“广文好客竟无毡”借郑虔的典故,赞美朋友的清贫廉洁(或清贫好客)。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A.“点出送别地点”“暗示出钱塘湖景色优美”错误。

首联是诗人对与朋友交往的往事回忆,回忆当初他们游遍钱塘一带,游玩之后还写出优秀的文学作品。

因此“游遍钱塘湖上山”并非当下的送别地点,“归来文字带芳鲜”还暗含着归来之后写出的作品文字优美之意。

故选A。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孔子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陋巷何人似子贤”借颜回安于贫困的典故,赞美朋友的安贫乐道;根据注释③郑太“阴交结豪杰。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最新诗歌鉴赏练习题(共十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最新诗歌鉴赏练习题(共十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问题。

送郑侍御谪闽中(1)高适谪去君无恨,闽中我旧过(2)。

大都秋雁少(3),只是夜猿多。

东路云山合,南天瘴疠和。

自当逢雨露,行矣慎风波。

【注释】(1)侍御:官名,即侍御史。

负弹劾纠举不法之责。

郑侍御为高适的朋友。

谪:指官吏因过失,降职调遣到偏远的地方。

(2)闽中:就是现在的福建地区。

(3)大都:大概。

(1)诗歌的领联选取了那些意象?这些童象写出了闽中怎样的特点?(6分)(2)请简要赏析尾联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

(5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问题。

青玉案[宋] 曹组碧山锦树明秋霁。

路转陡,疑无地。

忽有人家临曲水。

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

凤楼远、回头谩①凝睇。

何处今宵孤馆里。

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注】①谩:徒然、空自。

(1)上片后四句写景,包含了词人哪些丰富而微妙的情感变化?试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说明。

(3 分)(2)词人为什么说“凄凉只恐乡心起”?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

(4分)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裁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

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5 分)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一(2)题。

(11分)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①阅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分)(2)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五、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试卷及答案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诗词中,属于唐代诗人王之涣的是:A.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 下列诗句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C.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3. 下列诗词中,描写边塞风光的是:A.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C.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D.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4. 下列诗词中,运用了对比修辞手法的是:A.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B.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C.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D.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5. 下列诗句中,描写人物情感的是:A.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B.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C. 草色遥看近却无,野花留宝盖初敷。

D.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 下列诗词中,描写战争场面的有:A.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B.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C.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D.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 下列诗句中,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8. 下列诗词中,描写边塞将士的英勇事迹的是:A.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9. 下列诗句中,描写自然景象的是:A.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B.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洞仙歌赵鼎①空山雨过,月色浮新酿。

把盏无人共心赏。

漫悲吟,独自拈断霜须。

还就寝,秋入孤衾渐爽。

可怜窗外竹,不怕西风,一夜潇潇弄疏响。

奈此九回肠②,万斛清愁,人何处、逖如天样。

纵陇水秦云③阻归音,便不许时闲,梦中寻访?【注释】①起鼎:南宋抗战名臣,遭秦桧谗言被貶,后绝食而死。

此词就是他谪居时所作。

②九回肠:喻愁极多。

司马迁《报任安书》:“是以肠一曰而九回。

”③陇水秦云:“陇水”和“秦云”本指陇头之水和秦岭之云这些环绕故都长安的山川云雾,词人在这里用来暗指那些昏庸无能的朝中奸佞。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上片集中写了独酌、悲吟、孤卧三个生活细节,表明作者处境的艰难,愁怀的激烈,以及时光难度的悲吟。

B. “空山雨过,月色浮新酿。

把盏无人共心赏”词人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了自己被贬谪此地孤苦伶仃的苦闷之情。

C. “可怜窗外竹”三句,既是景语,更是情语。

从“可怜”、“不怕”、“弄”等用语看来,词人含蓄地赞颂了竹子耐严寒的品质,以寄托诗人的情操。

D. 上片以行动描写为主,下片先是心理描写,后是景物描写,深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险,渴望回归故土,一心报国的满腔忠贞之情。

(2)请对这首词中运用的最突出的手法“赋”作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按时间顺序从空山雨过,独饮无绪,悲吟断须,孤衾独卧,一直写到夜阑不寐,闻风吹竹,一怀愁绪,梦寻旧乡。

这样词人写出了一个凄凉人难度凄凉夜的全过程,真实感人。

②描写细腻有层次,上片三个连续性的细节描写,下片先是景物描写,后是心理描写,描写层层深入,而且每一种描写都作了精细的刻画。

如月色、悲吟反衬无人与之共赏良辰美景,以拈断霜须表明悲吟的深切,以“万斛清愁”形容愁恨之多,以“邈如天样” 以形容朝廷之远,以“陇水秦云”暗指秦桧一类掌权奸臣等。

【解析】【分析】(1)D项,“下片先是心理描写,后是景物描写”错,应是先景物描写,后心理描写。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含答案)「篇一」水调歌头·游览(宋)黄庭坚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③。

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祗恐花深里,红路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④。

谪仙何处,无人伴我螺杯。

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释] 此词大约写于被贬官时期。

‚瑶草:仙草。

③武陵溪: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④金徽:瑶琴。

7、下列对这首宋词上阕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瑶草一何碧”运用比兴手法,赞美瑶草(仙草)像碧玉一样可爱,激起读者兴趣,把读者引进仙境中去。

B、“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承接“春入武陵溪”,表现了“桃花源”仙境的清丽澄净,幽静脱俗。

C、“我欲穿花寻路”三句表达了作者对此境的喜爱,满怀喜悦规划着自己的行程,渴望有更美的发现。

D、“祗恐花深里,红路湿人衣”故意正话反说,说仙境里花深露重,怕会打湿衣服,实际表现了词人对仙境的深深喜爱和依恋。

参考答案:选CD。

解题说明:本体考查的是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与鉴赏能力。

本词实际上是化实为虚,运用想象,以虚衬实,以理想仙境之虚衬托现实黑暗、作者内心不满之实。

C 项,“我欲穿花寻路”三句虚写想象、以虚衬实,写词人幻想能找到一个自由施展才能的理想世界,含蓄地表示对现实的不满。

D项“祗恐花深里,红路湿人衣”承接前三句,写词人担心仙境里花深露湿,沾湿人衣,既写现实的游览,又曲折地表现他对纷乱人世的厌倦但又不甘心离去的矛盾。

所以D错。

8、结合下阕内容,简要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参考答案:词人想象“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弹瑶琴)”表现他的志行高洁、与众不同。

‚接着说李白不在,无人陪他饮酒,是说他缺乏知音,感到异常寂寞,同时曲折地表达出他对现实的不满。

③词人说自己到仙境探索是为了得到灵芝仙草,不是为了得到像“朱唇丹脸”一样的桃花,即使得不到又何必长啸呢?以象征性的语言说明自己不必去为得不到功名利禄而忧愁叹息。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含答案(2022·江西上饶·高三阶段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①。

【注】①海西头:指扬州。

隋炀帝《泛龙舟歌》:“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

”因古扬州幅员辽阔,东临大海,故称。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日暮、山深、猿啼、江流,诗人伫立而听,感觉猿啼似乎声声都带着愁情。

B.颔联语势趋向自然平缓,写风缓吹轻拂,明月照耀着沧江中的一叶孤舟。

C.尾联写诗人情绪强烈,内心难安,不由潸然泪下,幻想热泪随大海飘向友人。

D.全诗写景兼抒情,两者完美融合,写景愈真切,其情愈深,显得浑成自然。

15.结合诗题,说说本诗前四句和后四句各侧重写什么?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答案】14.B15.①该诗前四句侧重写“宿桐庐江”之景色:日暮、山深,猿啼、江水、秋风、孤舟等凄迷孤寂的景物,构成清峭孤冷的意境,衬托出诗人的绵绵愁思(或“极写景色的寥落凄寂,同作者凄凄惶惶的心情互为衬映”)。

①后四句侧重写“寄广陵旧游”:月夜宿孤舟,热泪横流,诗人向友人倾述独客异乡的惆怅和孤独之感,又抒发怀念友人的拳拳之心。

【解析】14.本题考查学分析理解诗词的内容和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B.“风缓吹轻拂”错误,由上联语境可知,风不是徐吹轻拂,而是吹得木叶发出鸣声,其急也应如同江水。

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词的内容的能力。

首联“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首句写日暮山深,哀猿愁啼,环境清寥,使人情绪黯淡、低沉。

次句写沧江急流,给人以不平静之感。

颔联“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写风吹叶鸣,月照孤舟,给人孤寂、动荡之感。

所以,诗的前四句侧重描写作者“宿桐庐江”时所见凄迷孤寂之景,以此营造孤冷的意境,衬托出诗人内心的愁绪。

颈联“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交代了诗人夜宿江边时孤寂哀愁的原因。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过洞庭青草湖》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过洞庭青草湖》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过洞庭青草湖》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洞庭青草湖①黄庭坚乙丑越洞庭,丙寅渡青草。

似为神所怜,雪上日杲杲②。

我虽贫至骨,犹胜杜陵老。

忆昔上岳阳,一饭③从人讨。

行矣勿迟留,蕉林追獦獠④。

【注】①此诗写于黄庭坚贬官之后。

②杲杲:明亮貌。

③一饭:一餐饭。

唐·杜甫《解闷》:“一饭未曾留俗客,数篇今见古人诗。

”也以之喻微小的利益或恩惠。

④獦獠,岭南地区的少数民族。

15.(3分)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用“乙丑”“丙寅”这二个相邻的日子,突出行程之紧迫快速。

B.第二句说一路上白雪漫漫但冬阳和暖,表面上是写神明垂怜,实际上是诗人自怜。

C.第三句诗人表示自己虽然十分贫穷,但境况要比杜甫好,因此由衷感到高兴。

D.本诗与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都运用了典故,体现了作者善用典故的创作风格。

16.(6分)黄庭坚写诗主张“平淡而山高水深”,这一主张在尾联如何体现?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答案】15.C16.①尾联说不要停留,快快赶路,要到芭蕉林中与獦獠为伍,语言平淡,直白浅近。

②“蕉林”、“獦獠”暗示所贬之地的荒远蛮昧,传达出作者被贬的无奈与失意。

③作者急于到这个地方去,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势利炎凉社会的鄙弃。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C.“因此而由衷感到高兴”分析错误。

“犹胜杜陵老”仅仅是一种戏谑和苦中作乐,并非“由衷感到高兴”。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首先应准确理解黄庭坚“平淡而山高水深”的含意。

“平淡”应是指语言风格质朴无华,“山高水深”应是在朴实文字中,委婉含蓄的表达强烈的情感。

(1)“行矣勿迟留,蕉林追獦獠”意思是不要停留,快快赶路,要到芭蕉林中与獦獠为伍,写了面对岭南的蛮荒和苦楚,他也要继续前进不能停留,语言直白、朴实无华,使读者通俗易懂;(2)两个意象“蕉林”、“獦獠”是边远山区的典型事物,概括了岭南的蛮荒和苦楚,暗示所贬之地的荒远蛮昧,从而间接的表达了作者被贬的无奈与失意,条件的艰苦和内心的忧愁;(3)但作者他“行矣勿迟留”,急于到芭蕉林与古朴纯真的獦獠为伍,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势利炎凉社会的鄙弃,表现出一种坚定正视和不屈服的态度。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解析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秋日经信陵君祠①(清)陈维崧席帽聊萧,偶经过、信陵祠下。

正满目、荒台败叶,东京客舍。

九月惊风将落帽,半廊细雨时飘瓦。

桕初红、偏向坏墙边,离披打。

今古事,堪悲诧;身世恨,从牵惹。

倘君而尚在,定怜余也。

我讵不如毛薛②辈,君宁甘与原尝③亚。

叹侯嬴、老泪苦无多,如铅泻。

【注】①康熙七年(1668年),陈维崧赴京求仕,未果而归,途经河南开封,凭吊信陵君祠,写下此词。

②毛薛:战国时赵处士毛公与薛公的合称。

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

魏公子信陵君客赵,闻二人名,折节往从之游。

后秦兵攻魏,二人力劝信陵君归救魏国,终于大破秦军。

③原尝:赵平原君和齐孟尝君合称,与魏信陵君、楚春申君合称为“战国四君子”。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词写作者偶然路过信陵君祠进行凭吊,表达了作者凭吊时的感受。

B. 上片描写了秋风中信陵君祠荒凉破败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悲凉萧瑟的氛围。

C. 下片开头两句总领,以古今人事相通令人悲诧,引出吊古伤今的情怀。

D. 词中用典,抒发了生不逢时的感慨,表达了对侯嬴老年才被重用的同情。

(2)词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作者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D(2)词中塑造了一位失意潦倒、内心沉重、颇为自负,而又怀才不遇,渴望受到赏识(或得到重用)的作者形象。

“席帽聊萧”写出作者失意潦倒的状态;荒凉破败的景象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无比沉重;自比毛公、薛公和侯嬴,表现出作者的自负和怀才不遇;渴望像毛公、薛公、侯嬴一样遇到赏识自己的人,反映出作者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情。

【解析】【分析】(1)D项“表达了对侯嬴老年才被重用的同情”错误,应该是表达了作者渴望像侯嬴一样得到重用的感情。

故选D。

(2)“席帽聊萧”写出作者失意潦倒的状态;“正满目、荒台败叶”写出了荒凉破败的景象,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无比沉重;“讵不如毛薛辈,君宁甘与原尝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及答案1.(2018•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弯弓射鸿,麻衣冲锋、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1)B(2)①意味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2.(2018•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副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过程中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D⑵本题考查“酒”的作用,结合诗歌第二联,“酒为旗鼓”“势从天落银河倾”可以看出运用比喻修辞,为下文积蓄了气势。

“须臾收卷复把酒”瞬间就完成草书,又端杯饮酒,就像打了一场胜仗,消除国难,恢复了太平,感觉酣畅淋漓,表现了其踌躇满志。

故答案为:⑴D;⑵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

【参考译文】胸中自有军事谋略,想要试炼一番却没有门路,空怀豪情。

草书如同行军打仗,书写前喝酒,好似军中的旗鼓以壮声威,手中的笔好似战士的刀枪,其气势如同银河从天上倾泻而下。

以端溪出产的砚台磨墨,在烛光的照耀下,下笔纵横如飞。

瞬间就完成草书,又端杯饮酒,就像打了一场胜仗,消除国难,恢复了太平,感觉酣畅淋漓。

3、(2018•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精卫词王建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感,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2)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1)A(2)观点一:同意。

①这两句诗是精卫坚忍不拔、前赴后继奋斗精神的自我抒发;②意为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业,也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承遗志,填海不止。

观点二:不同意。

①这两句诗是作者对精卫的同情与崇敬之情的表达;②意为移山填海的事业尚未完成,我愿牺牲生命来帮助精卫,以自己的生命来换精卫的生命。

4、【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答案】(1).C(2).“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5、【2019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2).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答案】(1).D(2).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

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6、【2019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

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

(2).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答案】(1).B(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整,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这几句特别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插田歌》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真题启示1.在完成上面课标卷真题的基础上认真思考课标卷古诗鉴赏的命题特点和规律,填写下表。

2.课标卷诗歌的命题特点对于我们复习备考来说有何启示?答案(1)读诗坚持基本读懂,整体把握。

赏诗,首先要懂诗,要明确诗歌写了什么内容,诗句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这既是课标卷的命题原则,又是实实在在的具体题目。

另外,课标卷重视考生对诗歌的整体把握,即便是切口很小的某一句、某一联的题目,也会让你联系全诗。

因此,阅读一首诗,切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力求整体把握全诗的内容和情感。

(2)强化课本古诗的复习。

近两年课标卷考查越来越倾向于课本与课外相结合,出了不少联系课本的好题。

因此,对于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古诗,尤其是名篇,应对应高考考点,全面系统梳理总结。

(3)强化训练。

训练重点一要放在内容、情感和表达技巧三个方面,因为它们是课标卷考查的重点;二要放在书面表达上。

考生经常面临“有话写不出”的苦恼,其原因在于“写”得少。

为此,要强化书面表达训练,虽然这种训练可能会招来“程式化”“套路化”的微词,但从阅卷效果看,阅卷老师往往更喜欢那些卷面清爽、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的答卷。

书面表达要做到答案要点化、要点程式化、程式术语化。

(4)力避误区。

之所以把这点单独列出说明,是因为考生容易掉进下面的误区。

以下误区在做题时应该着力避免。

误区一:重字词不重整体把握。

很多考生习惯于在鉴赏诗歌时只注意从一词一义去理解,特别是遇到不熟悉的词或典故,或者词序颠倒的句子,只从字面上进行简单的附会性理解,不知道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及其抒发的感情。

命题者常常抓住这种“望文生义”的毛病设计题目。

因此,在鉴赏诗歌时,不应拘泥于字词句的理解,必须从整体上去把握,注意抓住诗歌题目,做好诗歌情感归纳,比如爱国爱民、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孤标傲世、伤春悲离、惜别怀友、羁旅思乡、即事感怀、咏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今、隐逸山水、参禅说理等等。

误区二:重做题不重考点归纳。

很多同学在复习备考时,只注重做题,而不注重对各种题型、考点的归纳。

复习时应注意对考点进行归纳和突破。

总体上说,各种题型的考点都集中在语言、技巧、形象和思想感情四个方面。

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要努力熟悉一些术语,如景物描写技巧中的修辞手法术语: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反问、反复、设问、对偶、借代和叠词等。

表现手法术语:衬托、反写、铺垫、渲染、想象、对比等。

关于“结合”的术语:动静结合,时空结合(高低结合、远近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侧面结合,各种感官结合等。

此外还有白描、细节描写等术语。

误区三:重自我感觉不重命题意图。

高考所选诗歌材料在思想内容上大多是积极向上的,这很容易导致考生在体会这些内容时拔高原有主题。

而命题者恰恰常在此点上命题。

因此答题时应该围绕题干,仔细揣摩命题者的意图。

最好的办法就是认真研读题干,特别关注某些词语,如“从全诗看”“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请从写景的动静和写景的顺序”等等。

须知,只有吃透命题者的意图,才能比较容易地得出正确答案,才不会盲目作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