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统计教学设计
![管理统计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fb86a41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8b.png)
管理统计教学设计一、背景介绍管理统计是管理学、经济学等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它是现代管理科学的重要基础和决策依据。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等技术的应用成为了企业决策和管理的重要手段。
因此,管理统计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二、教学目标1.了解管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理论知识;2.掌握管理统计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3.培养数据分析和挖掘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管理统计学基础1.1 基本概念 1.2 数据类型 1.3 描述统计 1.4 概率统计基础 1.5 统计推断2. 数据分析和挖掘2.1 数据探索 2.2 数据清洗 2.3 数据可视化 2.4 数据挖掘方法 2.5 实践项目演示四、教学方法本教学设计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件等形式,讲解管理统计学基础和数据分析等知识点。
2. 实践操作在课程中安排实践项目演示,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
3. 讨论互动采用小组讨论、案例讲解等形式,加强学生的互动和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方式本节课程采用以下教学评价方式:1. 作业考核每周安排作业,包括理论课程作业和实践项目作业。
2. 课程测试每学期安排一次课程测试,测试内容涵盖管理统计学基础和数据分析等知识点。
3. 实践项目安排实践项目,通过项目演示和报告来评价学生的成果和实践能力。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1. 教材曾令发等著,《管理统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参考书目胡剑锋,金行峙等著,《SPSS统计分析实战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郭宗明,徐峰等著,《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
七、总结通过本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管理统计学基础和数据分析技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研究提供重要的支持和帮助。
同时,教学设计也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和改善,以适应新时代和新形势的需要。
《管理统计学》课程纲要
![《管理统计学》课程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e72a8586eff9aef8941e0698.png)
《管理统计学》课程教学纲要一、课程概述(一)课程学时与学分开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专业,第6学期开课。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二年制)第2学期开课。
课程总学时64学时,3.5学分。
课程总学时包括课堂讲授32学时、实验32学时。
(二)课程性质《管理统计学》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必修的专业教学平台课程之一,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专业基础课之一。
《管理统计学》是一门建立在数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础上,涉及多个学科和多领域的综合性课程。
(三)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掌握管理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掌握并能运用管理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进行初步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工作;同时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数据分析的基础能力。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的前续课程为《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生原则上须要在完成以上课程的学习后才能进行本课程的学习;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是《数据管理与挖掘》和《信息资源管理》,本门课程可以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应用依据。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与要求(一)管理统计学概述教学内容:1.管理统计学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2.管理统计学的概念、特点。
3.描述性统计与推断性统计。
4.管理统计学的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理解管理统计学的重要性及其作用;掌握管理统计学的概念、特点及描述性统计与推断性统计的区别;了解管理统计学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描述性统计与推断性统计、管理统计学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描述性统计与推断性统计。
授课学时:2学时。
(二)统计数据收集与整理教学内容:1.总体与样本。
2.数据的计量尺度与数据类型。
3.抽样调查方法。
4.调查方案的设计。
5.收集数据的质量。
6.常用的抽样方法简介。
教学要求:掌握总体与样本的概念;掌握数据的计量尺度与类型;了解常用的统计数据收集的方法及收集数据的质量要求;了解调查方案的设计基本思想;掌握抽样的基本方法。
管理统计学第三版课程设计
![管理统计学第三版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4bc4ede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0f.png)
管理统计学第三版课程设计课程概述管理统计学是一门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的管理科学课程,主要关注如何运用统计学方法和技术解决问题。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统计学概念和理论,并通过实际案例和数据分析工具,教授如何应用这些概念解决管理问题。
本次课程设计将针对商业案例进行分析,学生需要自行选择公司进行研究,分析其销售、财务和运营数据,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出相应的管理问题和解决方案,最后撰写一份完整的报告。
课程目标•掌握基本的统计学概念和理论;•熟悉常用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方法;•能够对现实生活中的商业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和报告能力。
课程安排第一部分:理论授课(2周)本部分将主要介绍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统计学的定义、样本与总体、参数与统计量、抽样方法、假设检验等。
第二部分:数据分析工具和方法(2周)本部分将主要介绍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方法、数据可视化、基本统计分析方法和适用于商业问题的数据分析工具。
第三部分:案例分析和报告撰写(5周)本部分将以团队为单位,选定一家公司进行研究,对其销售、财务和运营数据进行分析。
学生需要共同协作,确定分析范围、搜集数据、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管理问题和解决方案,并撰写一份完整的报告。
第四部分:报告展示和分享(1周)本部分将组织学生进行报告汇报,展示分析过程和结果,并与其它团队进行分享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同时也可以从其他团队中学习到更多的分析方法和经验。
课程要求•学生需要自组成3-5人的团队,自行选择研究公司和问题;•团队需要在课程第三周前提交研究报告提纲,报告的内容需要包括研究问题、数据来源和分析方法;•团队需要在课程第八周前提交最终报告,报告的内容需要包括研究问题、数据来源、分析方法、实证结果和管理建议;•报告撰写需采用学校规定的格式和标准,并在校内网上上传报告电子版;•学生需要参加报告汇报和分享环节,并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学生需要认真完成课堂作业和所分配的任务,并按时提交。
《管理统计学》课件
![《管理统计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8efff5d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98.png)
本课件介绍了《管理统计学》的课程内容。通过数据整理、图表绘制、假设 检验等学习统计学在管理中的应用,帮助学生提升决策能力和数据分析技巧。
课程介绍
1 课程目标
学习如何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
2 课程大纲
包括数据整理与图表绘制、描述统计学、概率与概率分布等内容。
数据整理与图表绘制
概率与概率分布
概率的概念及其计算
学习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
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的特点。
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
掌握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的应用。
假设检验
1
假设检验的概念与原理
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单样本均值检验
学会使用单样本均值检验进行假设检验。
3
两样本均值差检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掌握使用两样本均值差检验进行假设检验。
回归与相关分析
简单线性回归分析
学习如何进行简单线性回归分 析。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了解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应用。
相关分析
掌握如何进行相关分析以评估 变量之间的关系。
质量管理统计方法
1
极差图与控制图的制作
2
了解如何制作极差图和控制图来评估过
程的稳定性。
总结与展望
课程主要内容回顾
回顾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到的知识点。
管理统计学的前景展望
展望管理统计学在未来的应用和发展。
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了解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以进行分析。
2
填充空缺数据的方法
学习如何处理数据中的缺失值。
3
用Excel制作图表
《管理统计学》课件
![《管理统计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121088a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35.png)
ABCD
指数平滑法
利用历史数据的加权平均值进行预测,其中较近 的数据给予较大的权重。
神经网络和机器学习方法
利用复杂的算法和大量的数据训练模型,进行长 期和短期预测。
时间序列分析的应用场景
股票市场预测
通过分析历史股票价格数据,预测未来的股 票走势。
销售预测
基于历史销售数据,预测未来的产品需求和 销售量。
统计学的作用
统计学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数据,预测 未来趋势,制定科学决策,解决实际述统计学主要研究如何用图表、图像、数学公式等手段整理
、展示和解释数据,以便更好地理解数据。
推断统计学
02
推断统计学则更注重通过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如预测、
和因果关系。
社会科学
用于研究社会现象、人类行为等,如 教育、犯罪、婚姻等领域的实证分析
。
金融分析
用于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的价格预 测和风险评估,以及市场趋势分析。
医学研究
用于疾病诊断、治疗方法和药物效果 的研究,以及健康状况与生活习惯之 间的关联分析。
06 时间序列分析
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概念
时间序列分析是一种统计 方法,用于研究随时间变 化的数据序列。
图表解读
说明如何解读图表,理解数据分布、变化趋势和异常点,以及如何通过图表进行数据可视化表达。
数据的数值描述
均值、中位数和众数
介绍均值、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它们在描述数据集中趋势时 的优缺点。
方差和标准差
介绍方差和标准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它们在描述数据离散程度时的应用 。
03 推断性统计学
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
假设检验
管理统计学课程大纲
![管理统计学课程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f60b45f0912a21614792960.png)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管理统计学是统计学在管理领域的运用和发展,通过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等手段为管理者提供定量决策依据,以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
本课程针对中高年级管理类专业学生开设,课程包括管理统计学的基本内容:描述统计法、假没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非参数统计方法、时间序列分析和决策分析等。
通过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管理统计学的若干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利用这些理论方法并借助计算机软件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升对管理决策的理解。
Management statistics is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tatistics in the field of management. It provides quantitative decision-making basis for managers by means of data collection, collation and analysis, so as to realiz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management. This course is designed for middle and senior management students. The course includes the basic contents of management statistic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alysis of variance, regression analysis, nonparametric statistical method, time series analysis and decision analysis. Through the course study,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master some basic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management statistics, and be able to use these theories and methods to analyze practical- 1 -problems with the help of computer software, so as to improv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management decision-making.2.设计思路:本课程以管理中的数据收集、分析、解释、运用为主线,结合运营、营销、财务等管理领域具体运用场景,通过统计学方法在实例中的运用,引导学生探讨和理解基于数据的管理决策,进而掌握相应技能。
《管理统计学》教案B1601
![《管理统计学》教案B1601](https://img.taocdn.com/s3/m/27e5ff9ea76e58fafab00398.png)
《管理统计学》教案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授课教师:毕德春
授课对象:信息工程学院B1601
授课学时:32学时
授课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辽东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制
辽东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制
辽东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制
辽东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制
辽东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制
辽东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制
辽东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制
辽东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制
辽东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制
辽东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制
辽东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制
辽东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制
辽东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制
辽东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制
辽东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制
辽东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制
辽东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制
辽东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制。
《管理统计学》-实验教学大纲
![《管理统计学》-实验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cf331d55727a5e9846a61ac.png)
《管理统计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225004课程名称:管理统计学英文名称: Statistics for Management实验总学时:24适用专业:信管专业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先修课程:线性代数,微积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实验教学的总体目的和要求1、对学生的要求:了解统计学、数据分析技术对世界、企业的作用及全球化过程中我国快速发展的伟大成就;让学生掌握课程中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方法;能将实验过程、求解方法及在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发现的问题正确地表达出来,并以实验报告的形式总结出来。
2、对教师的要求:授课教师实验前在课堂上简单讲解实验流程,实验中解答学生的疑问。
3、对实验条件的要求:SPSS,Office软件以及网络开发环境。
实验教学内容实验项目一实验名称:界面介绍和基础操作介绍实验内容:1.了解SPSS软件界面:菜单栏;工具栏;数据窗口;数据视图与变量视图切换.2.SPSS数据结构1)变量名是变量存取的唯一标志。
起名规则:不多于8个字符组成;不区分大小写;允许汉字作为变量名;默认变量名为VARn,如:var00001。
2)变量的类型(type)和显示宽度(width)3)变量名标签(Variable label) :对变量名的一些解释说明,增强分析结果的可视性。
可以省略。
4)变量名标签(Variable label) :对变量名的一些解释说明,增强分析结果的可视性。
可以省略。
5)变量列格式(Column Format):对齐方式(Text Alignment):左对齐(Left):字符型默认,右对齐(Right):数值型默认居中对齐(Center);列宽度:默认值为变量的总长度。
6)缺失值(Missing Values):对缺失值的一般处理包括事先指定和其他处理方法。
3.变量度量(Measurement):scale: 定距数据,一般为数值型数据。
如:收入、人数。
ordinal:有固有顺序的顺序水准的数值型或字符型数据。
《管理统计学》教学大纲模板.doc
![《管理统计学》教学大纲模板.doc](https://img.taocdn.com/s3/m/ddadf4abf12d2af90242e6fc.png)
《办理核算学》教育大纲模板《办理核算学》教育大纲一、课程的根本描绘课程名称办理核算学英文名称management statistics课程编号060319hi02课程性质学科、专业基础课学分2.5学分适用专业信息办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总学时40学时学时分配理论学时34学时,试验学时0学时,上机学时0学时,翻转0学时,事例6学时,实践0学时,立异0学时开课学期第三学期教材刘金兰.管理统计学[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参阅资料[1] 马庆国.管理统计——数据获取、统计原理spss工具与应用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67-92,126-157,203-225.[2] 马永开,唐小我.基于跟踪误差的证券组合投资决策模型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1,21(12):11-16.[3] makarand h. a framework for life-cycle cost assessment of composites in construction [j]. journal of reinforced plastics and composites, 2003, 22(15): 55-60.前导课程办理学、概率论与数理核算后续课程技能经济学、大数据与数据发掘、多元核算剖析及事例、系统工程1、页面设置:a4,上边距2.5cm,下、左、右2.2cm,页眉、页脚1.5cm。
2、标题:一级标题为小二字号、黑体(不加粗),1.5倍行距、段前12磅,居中;二级标题为四号字、黑体(不加粗),1.5倍行距、段前12磅,左顶格;三级标题为小四字号、楷体加粗,1.5倍行距。
3、阶段文字:五号字、单倍行距,汉字运用宋体,英文和数字运用新罗马字体。
4、参阅资料:学科、专业基础课应指定教材,并挑选国内(外)威望规划教材;专业渠道课除有教材外,还应供给参阅资料,如书本、网课等,并指出参看的章节或页码;专业方向课可不指定教材,但需供给参阅的书本或期刊论文,并指出需参看的章节或页码。
《管理统计学》教学大纲模板
![《管理统计学》教学大纲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2d964757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96.png)
《管理统计学》教学大纲模板《管理统计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描述课程名称管理统计学英文名称Management Statistics课程编号060319HI02课程性质学科、专业基础课学分2.5学分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总学时40学时学时分配理论学时34学时,实验学时0学时,上机学时0学时,翻转0学时,案例6学时,实践0学时,创新0学时开课学期第三学期教材刘金兰.管理统计学[M].天津大学出版社,2023.参考资料[1] 马庆国.管理统计——数据获取、统计原理SPSS工具与应用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3:67-92,126-157,203-225.[2] 马永开,唐小我.基于跟踪误差的证券组合投资决策模型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23,21(12):11-16.[3] MAKARAND H. A framework for life-cycle cost assessment of composites in construction [J]. Journal of Reinforced Plastics and Composites, 2023, 22(15): 55-60.前导课程管理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后续课程技术经济学、大数据与数据挖掘、多元统计分析及案例、系统工程1、页面设置:A4,上边距2.5cm,下、左、右2.2cm,页眉、页脚1.5cm。
2、标题:一级标题为小二字号、黑体(不加粗),1.5倍行距、段前12磅,居中;二级标题为四号字、黑体(不加粗),1.5倍行距、段前12磅,左顶格;三级标题为小四字号、楷体加粗,1.5倍行距。
3、段落文字:五号字、单倍行距,汉字使用宋体,英文和数字使用新罗马字体。
4、参考资料:学科、专业基础课应指定教材,并选择国内(外)权威规划教材;专业平台课除有教材外,还应提供参考资料,如书籍、网课等,并指出参看的章节或页码;专业方向课可不指定教材,但需提供参考的书籍或期刊论文,并指出需参看的章节或页码。
管理统计学
![管理统计学](https://img.taocdn.com/s3/m/fe5a9ec76137ee06eff91853.png)
管理统计学Managerial Statistics 卫生事业管理、药品营销专业审定人:宋桂荣教研室主任;刘启贵学院负责人:1管理统计学教学大纲(卫生事业管理、药品营销专业)一、课程简介卫生管理统计学是现代卫生管理科学的方法基础之一,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在卫生事业管理中常用的统计方法,为将来从事卫生管理工作打下必要基础,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统计思维方法。
卫生管理统计学教学通过讲课和实习两种方式进行。
理论课以启发为主,着重阐明统计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实习课中主要通过课堂讨论,做习题,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熟悉统计方法的应用。
本课程共72学时,使用《卫生统计学》卫生部或教育部规划教材。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2内容提要: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1、基本概念:资料的类型: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总体和样本,参数与统计量,统计误差。
2、统计工作基本步骤: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要求:掌握基本概念,熟悉统计工作基本步骤。
第二章统计表与统计图内容提要:1、统计表:统计表的要求,种类,错误修改。
2、统计图:图形选择,制图原则,常用统计图及其绘制方法。
要求:掌握统计图表的要求,选择,应用。
了解统计图的绘制。
3第三章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内容提要:1、集中趋势指标:算术平均数(直接法,加权法);几何均数(直接法,加权法);中位数(直接法,频数表法)2、离散程度指标:全距、四分位间距、标准差、变异系数3、正态分布及其应用4、正常值范围的制定要求:掌握各种平均数的应用条件和计算方法;掌握各种离散趋势指标的计算方法及应用;掌握正常值制定原则,单双侧意义,适当百分界限,正常值的计算方法。
熟悉频数分布表的制作、用途;熟悉正态分布的特点。
了解正态分布的定义。
第四章相对指标及分析内容提要:比、率、标准化法、动态数列4要求:掌握相对数的计算及应用,掌握率的标准化法。
熟悉相对数与标准化法的注意事项。
《管理统计学》课程执行大纲B1701
![《管理统计学》课程执行大纲B1701](https://img.taocdn.com/s3/m/b2f40914dd88d0d233d46a9a.png)
课程执行大纲(2019年~ 2020年1学期)专业名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课程名称:管理统计学任课教师:毕德春教学单位:信息工程学院2019 年8月30日编制辽东学院 2019年~ 2020年1学期课程执行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教学进度计划三、主要教材及参考资料(与课程纲要内容一致)(一)重点教材李金林《管理统计学》(第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二)可选教材宋光辉《管理统计学》(第四版)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 (三)其他参考资料马军海《管理统计学》(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四、考核方式及评分标准(与课程纲要内容一致)五、其他要求(一)学生参加本门课程学习的总体要求与注意事项1. 学生必须携带和阅读的教材、参考资料等要求(1)课堂笔记本;(2)相关演示材料;(3)相关阅读材料2. 课前要求(1)预习上课内容;(2)完成作业3. 出勤要求(1)上课认真听讲、记笔记,积极参与讨论;(2)无故缺课3次及以上,取消考试资格;(3)请假需要提交辅导员假条;(4)无故缺席一次,平时成绩扣2分,事假、病假扣0.5分。
(5)缺课达三分之一以上或欠交作业二分之一以上的学生,不得参加考试,,取消考试资格;4. 作业、测验要求(1)认真完成课程作业、测试;(2)未按时提交作业或测验,作业总成绩扣0.5分,并补交。
5. 网络资源利用等的要求(1)按课程要求上网学习;(2)按时完成网上作业及其他。
6. 诚信教育内容的要求(1)作业不得抄袭,测试不得作弊;(2)如果发现作业有抄袭,测试有作弊行为,将取消考试资格。
7. 课堂思政的要求。
在课堂上不得有任何反党、反社会主义、分裂国家的言论。
(1)课堂讨论不得有(二)答疑时间、地点、方式等内容1、每周三下午13:00-2:00,信息系办公室,面对面答疑;2、网上通过课程微信群答疑。
管理统计学教学讲义[1]
![管理统计学教学讲义[1]](https://img.taocdn.com/s3/m/c570513031126edb6f1a107f.png)
课后练习题:
1、指出下面的数据类型
(1)年龄
(2)性别
(3)汽车产量
(4)员工对企业某项改革的态度(赞成、中立、反对)
2、某研究部门准备抽取 2000个职工家庭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要求:
(1)描述总体和样本
(2)指出参数和统计量
样本方差:s
样本比例: p
样本统计量是可以通过计算知道的
5、变量(variable)与变量值
变量:是指在某一问题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17世纪笛卡尔*把变量引入数学,成为
数学发展的转折点,从而进入变量数学的新时期。引进变量后,就可以用数学方法来描述事物之
量的变化,即运动。这为微积分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4学时
42学时
实验学时
2学时
2课时
2学时
6学时
作业学时
2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管理统计学 孙跃
第一次课(2学时)
教学目的:
1、介绍管理统计学的学习方法与教学要求
2、介绍管理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3、与管理统计学相关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
度完成作业要求的内容。
4、上课时,教师随机抽查每个小组的作业完成情况。由教师随机指定一个小组的任意一个同
学上台讲解本小组的作业完成情况。根据该同学上台讲解情况及作业质量确定全体小组得分。
5、课程结束考试前,小组成员提供两个大作业的电子文档和纸质文档。电子文件包括(PPT、
SPSS文件、Excel文件、Word文件)。纸质文件仅需提供 Word文件。教师根据各小组作业完
管理统计教学提纲
![管理统计教学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c75e1b76aaea998fcc220ed3.png)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1.认识到统计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2.了解如何有效地收集、整理数据,并应用基本
统计原理和方法来处理和分析数据。 3.熟悉常用的统计方法和公式,并能正确地解释。 4.能正确地应用统计方法来分析、处理管理和经
济问题,为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5.了解和能初步应用常见的统计软件。
统计学的历史
三、近代统计学时期(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末)
1、数理统计学派 〈1〉创始人:阿道夫.凯特勒 〈2〉产生的背景: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然科学有了很大发
展,促使英美统计学界尝试用研究自然的方法研究社会经 济现象,并引入概率论,产生了数理统计学派. 〈3〉研究方法:用大数定律从社会经济现象复杂不定的偶 然性中寻找其规律性。
这必须经过仔细策划并保证以下几点: * 处理过程是公平的,持续的; * 对生活圈没有不可修复的损害; * 没有道德的污染(或降低人类的价值)。 要达到这样的革命,统计学是关键的技术,即通向和 平的新世界的关键的技术。
什么是统计学
不同原因引起的寿命损失
原因
天数
原因未结婚(男性) 3源自00一般工作,事 故四、现代统计学时期(二十世纪初至今)
统计学的历史
一、统计实践活动的产生与发展
统计实践活动产生于奴隶社会,当时的统治阶级为了 对内统治和对外战争,需要征兵征税,开始了人口、土 地和财产的统计。封建社会末期,特别是进入资本主义 社会以后,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统计逐步成为社会分 工中的一个独立的部门和专业。同时欧洲出现了一些统 计理论著作,标志着统计学的产生。统计学产生后形成 不同的学派。
什么是统计学
统计学是一门科学 统计成为一门科学始于17世纪。 Statistics 是一个有很多意义的单词,
管理统计学教学大纲
![管理统计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4618f611711cc7931b7168a.png)
重 点 7 难 点 重 点 8 难 点
(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求解 (2)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显著性检验 回归模型的自相关、异方差与多重共线性检验 (1)时间序列的成分 (2)综合考虑趋势、季节与随机成分进行时间序 列预测
在讲清楚基本原理后,由学生自己收集统 计资料,运用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写出相 应分析报告。
第一章 统计资料 1.1 统计资料的基本概念 1.3 统计调查 第二章 统计资料的整理 2.1 统计表 2.3 双变量的二元分布 第三章 统计资料的综合 3.1 表示集中位置的特征数 3.3 表示偏倚情况或程度的特征数 3.5 盒形图 第四章 统计抽样与统计分布 4.1 关于抽样的基本概念 4.3 样本平均数的抽样分布 第五章 参数估计 5.1 点估计 5.3 样本容量的确定 第六章 假设检验 6.1 假设检验的一般问题 6.3 总体比率的假设检验 第七章 统计抽样 7.1 统计抽样基本概念 7.3 调查误差 7.5 分层简单随机抽样 7.7 系统抽样 第八章 方差分析 8.1 方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8.3 双因素方差分析 第九章 一元线性回归 9.1 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 9.3 总平方和分解 9.5 一元线性回归显著性检验 9.7 E(Y)的区间估计 第十章 多元线性回归 10.1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10.3 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10.5 二元线性回归方程相应计算公式 第十一章 时间序列和指数 10.2 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 10.4 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9.2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9.4 样本确定系数与样本相关系数 9.6 模型适合性分析 9.8 因变量 Y 的预测 8.2 单因素试验的方差分析 8.4 正交试验设计 7.2 抽样调查种类和抽样方法 7.4 简单随机抽样 7.6 整群抽样 6.2 正态总体参数的假设检验 6.4 非参数的假设检验 5.2 区间估计 4.2 几种与正态分布有关的概率分布 4.4 中心极限定理 3.2 表示变异(分散)程度的特征数 3.4 五数概括法 2.2 统计图 1.2 统计资料的收集
《管理统计学》理论教学大纲(公管)
![《管理统计学》理论教学大纲(公管)](https://img.taocdn.com/s3/m/4e066517a32d7375a417804c.png)
一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熟 悉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掌握多个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多个 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 (二)熟悉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三)了解Dunnett法和Bonfferoni法。
三 教学内容
(一)配对设计和单样本资料的符号秩和检验 1 配对设计资料的符号秩和检验:方法选用、编秩、检验步骤、查
表、推论 2 一组样本资料的符号秩和检验
(二)完全随机化设计两组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 1 两组连续变量资料的秩和检验 2 两组有序变量资料的秩和检验
(三)完全随机化设计多组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 1 多组连续变量资料的秩和检验 2 多组有序变量资料的秩和检验
《管理统计学》理论教学大纲
(供四年制本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用)
Ⅰ前 言
本教学大纲是根据方积乾主编的《卫生统计学》(卫生部规划教 材,第五版)编写而成。卫生统计学教学分课堂讲授、课堂练习。理论 部分对学生有三种要求,即:掌握的内容、熟悉的内容和了解的内容。 掌握部分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讲深讲透,使学生深刻理解、记忆并融会贯 通;熟悉内容教师要详细讲解,使学生充分理解;了解内容教师可作一 般介绍也可鼓励学生自学,以扩大学生知识面。课堂练习内容皆与课堂 讲授中的掌握内容密切相关,该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 思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深统计学原理的理解,最终达到提高学 生运用卫生统计学原理对研究课题设计和资料分析的能力。
管理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1d14ade0b4c2e3f562763b2.png)
管理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管理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管理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管理统计学课程类别:专业拓展课适用专业(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总学时数:32(其中:理论20,实验12)编制部门:信息与软件工程系修订日期:2021-03-01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属于专业拓展课程。
管理统计学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核心课程,其内容包括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统计数据的描述、抽样与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分类资料的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等,本课程将管理统计学基本原理、实际管理问题和软件应用结合起来。
本课程不仅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要为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该课程所提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必要的理论上、方法上、思路上和工具上的帮助和指导。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了解管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及基本方法。
2.学会用统计学观点和思想考虑、分析和解决信息系统中一些与统计相关的问题。
3.学会用统计学软件解决常见的与统计相关的问题。
三、课程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一、绪论(2学时):理解管理统计学的重要性及其作用;掌握管理统计学的概念、特点、及描述性统计与推断性统计意义;了解管理统计学的主要内容;了解管理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二、统计数据收集与整理(3学时):掌握总体与样本的概念;掌握数据的计量尺度与类型;了解常用的统计数据收集的方法及收集数据的质量要求;了解调查方案的设计基本思想;理解抽样调查的有关基本概念。
三、统计数据的分布特征的描述(3学时):掌握数据的总体指标和相对指标;掌握描述数据分布的集中程度与离散程度的概念与方法;理解数据集合的峰度与偏度的概 1四、概率与概率分布(2学时):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内容,我们仅作回顾与复习,仅仅涉及与统计学相关的一些概念与方法,不对内容作详细讲解。
但是,该内容对后面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具有重要作用。
《管理统计》教学大纲
![《管理统计》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394e8fc9e314332396893f5.png)
《管理统计》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性质:本课程是信用管理专业基础课,属于必选课程,是研究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的一门学科,在信用管理专业中的作用是对信用风险识别和度量方法的一个前期准备工作,为学生今后从事相关的信用管理工作打好良好的基础。
任务:使学生掌握概率论的基本概念,掌握以数理统计为主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统计推断的理论框架,提高学生数据整理和数据分析的基本技能。
二、课程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随机事件及其概率、一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二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数理统计的基础知识、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能力。
三、课程内容(一)随机事件及其概率教学内容:随机事件及其运算;随机事件的概率;概率的加法与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与贝叶斯公式;事件的独立性及伯努利概型。
教学要求:1、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了解样本空间的概念,掌握事件之间的关系与运算;2、了解概率、条件概率的定义,掌握概率的基本性质,会计算古典概型的概率;3、掌握概率的加法公式,乘法公式,会应用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4、理解事件独立性的概念,掌握应用事件独立性进行概率计算的方法;5、理解独立重复试验的概率,掌握计算有关事件概率的方法。
教学重点:随机事件的概念;概率的定义及性质;古典概型与伯努利概型;条件概率;概率加法、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Bayes)公式;事件的独立性。
教学难点:古典概型的概率。
教学建议:由于计算古典概型的题目要求较高的技巧性,所以要通过一些典型的概率模型例题的讲解使学生体会解题技巧。
注意区分易混淆的概念,如两事件互不相容和两事件互相独立。
(二)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教学内容: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教学要求:1、理解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的概念。
2、理解随机变量分布函数的概念及性质,会计算与随机变量有关的事件的概率;3、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的概念,掌握两点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及其应用;4、理解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密度的概念,掌握概率密度与分布函数的关系;5、掌握正态分布,均匀分布和指数分布及其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Statistics for Management课程代码:课程性质:专业基础理论课,选修适用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总学分数:3.0总学时数:48 修订年月:2010年11月编写年月:2009年9月执笔:谢湘生课程简介(中文):管理统计学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核心课程,其内容包括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统计数据的描述、抽样与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分类资料的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等,本课程将管理统计学基本原理、实际管理问题和SPSS软件应用结合起来。
课程简介(英文):The course of statistics for management is a core curriculum of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he content of the course includes gathering and sorting out statistic data, describing statistic data, sampling and parameter evaluating, hypothesis testing, hypothesis testing for classified data, variation analysis,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etc. This course integrate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statistics for management, practical problems in management and SPSS application into a whole.一、课程目的本课程所提供的统计分析方法是管理学、社会学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数量方法。
正确掌握和应用管理统计学方法,对解决大多数管理问题和社会问题及其相应的研究,都是重要的。
本课程不仅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要为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该课程所提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必要的理论上、方法上、思路上和工具上的帮助和指导。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3学时)理解管理统计学的重要性及其作用;掌握管理统计学的概念、特点、及描述性统计与推断性统计意义;了解管理统计学的主要内容;了解管理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主要内容:管理现实中的统计应用;管理统计学的含义、特点与主要内容;管理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统计数据收集与整理(8学时)掌握总体与样本的概念;掌握数据的计量尺度与类型;了解常用的统计数据收集的方法及收集数据的质量要求;了解调查方案的设计基本思想;理解抽样调查的有关基本概念。
主要内容:总体与样本;数据的计量尺度与数据类型;获取数据的抽样调查方法;调查方案的设计;收集数据的质量要求——信度与效度的概念;常用的抽样方法简介。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概括性描述(5学时)掌握样本数据的图形与表格表示的基本方法;掌握样本数据的集中趋势测度与离散测度的概念与方法;理解样本数据特征表示的综合图形方法-箱形图;了解样本数据集合的峰度与斜度的概念。
主要内容:样本数据的整理与展示;样本数据集的集中测度;样本数据集合的离散特征;箱形图;样本数据集合的峰度与斜度。
自学:用Excel或SPSS绘制条形图、饼图、直方图、茎叶图、箱形图;及用Excel或SPSS进行描述性统计的方法。
第四章抽样与参数估计(8学时)理解抽样分布的基本概念;掌握正态分布的概念与特征及掌握 2分布、t分布、F分布的基本概念与特征;理解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与样本比例的抽样分布;理解参数估计量与估计值的概念;理解点估计的矩估计法与极大似然估计法并掌握总体均值与方差的矩估计量与极大似然估计量的计算;理解评估点估计量优良性准则;理解参数区间估计的概念;掌握正态总体或大样本下总体特征及总体比例的区间估计方法并能应用于参数样本容量的确定。
主要内容:抽样与抽样分布;参数估计的基本概念;点估计与区间估计;点估计的简单应用与利用区间估计确定样本容量。
其中有关计算与应用应尽量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并展开适当的案例分析讨论。
第五章假设检验(6学时)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与原理;掌握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掌握单个正态总体与大样本下一般总体均值与方差的假设检验的方法;掌握总体比例的假设检验方法;掌握两个正态总体或大样本下两个一般总体均值比较的假设检验方法;掌握用Excel或SPSS进行单个总体或两个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的方法。
主要内容: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单个正态总体与大样本下一般总体均值与方差的假设检验;总体比例的假设检验;两个正态总体或大样本下两个总体均值是否相等的假设检验;利用SPSS(或Excel)进行假设检验。
结合案例教学来帮助学生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学习有关假设检验的方法并理解如何应用参数假设检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
第六章方差分析(6学时)理解方差分析的有关概念与基本思想;理解单因素方差分析、无重复实验的双因素方差分析及*重复实验的双因素方差分析原理;掌握借助于SPSS统计软件进行上述方差分析的基本方法。
主要内容:方差分析的概念与基本思想;单因素的方差分析的原理与计算;无重复实验的双因素方差分析原理与计算;*重复实验的方差分析原理与计算;用SPSS(或Excel)进行方差分析。
结合案例教学与讨论来帮助学生理解方差分析的原理、学习用SPSS(或Excel)进行方差分析并理解用方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第七章相关分析(4学时)理解变量的相关关系的概念;掌握简单相关系数的计算;理解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原理;掌握用SPSS(或Excel)计算简单相关系数并对其进行假设检验的方法。
主要内容:两个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简单相关系数的定义及计算;相关系数异于零的假设检验;用SPSS(或Excel)进行相关分析。
第八章回归分析(8学时)理解回归分析的概念;理解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构成与基本假设;理解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最小二乘法;理解对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统计检验的方法;掌握用SPSS(或Excel)对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的方法并能应用于简单的管理实际问题;了解将一元非线性模型化为线性模型的方法;*了解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有关概念与估计方法;理解用SPSS(或Excel)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的基本方法。
主要内容: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及有关基本假设;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估计的最小二乘法;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判定系数;F检验、t检验;用SPSS(或Excel)进行一元回归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及用SPSS(或Excel)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的基本方法。
上面标注*号的内容可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学要求进行调整.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计算机的日益普及,深刻理解统计学课程的基础理论与基本内涵,并能够灵活运用描述性统计学与推断性统计学方法解决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成为统计学发展的趋势。
在这样的趋势下,要求我们的管理统计学教学必须从实际出发,首先阐述清楚管理统计学各种方法的实际应用背景与其所解决问题的定位与对象,在此基础上强化基础统计理论与方法的学习,并选择相应案例运用统计软件进行计算与分析。
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统计学思想,以及统计方法所能够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与工具,并能够综合运用统计理论与其他经济、管理理论进行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的基本方式是:讲清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思路(舍弃证明过程的讲解与讨论)、主要用途和特点,通过例题讲明相应统计知识的应用,通过课堂演示和课后练习,使学生不仅有正确运用统计知识的能力,而且有运用成熟统计软件处理数据、寻找本专业问题规律的能力。
管理统计将着重采取案例研究、课程作业、小组讨论、计算机分析演示与课后上机练习等多种实践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分析的能力,及提高学生(按照国际规范)分析与研究管理问题的能力。
第4章开始每章应采用一个综合性的案例来介绍有关的统计思想与相应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演示SPSS(或Excel)进行统计分析的过程。
并且建议各种统计方法都采用案例的方式引入。
进行案例讨论之前,教师事先对案例讨论的具体过程进行充分的设计,考虑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并向学生下发或详细介绍有关案例;案例讨论中,教师应把握讨论的进度及方向,进行必要的提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管理统计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案例讨论后,教师应及时进行总结。
由于使用通用的电子表格软件或成熟的统计软件,因此并没有安排专门的实验课,但课堂教学中应强化运用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的演示,并每种统计分析方法布置运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的作业。
此外在课程结束之前也可安排一次集中上机检查课的环节。
考试可采用闭卷方式也可采用开卷的方式,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及自学的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方法的理解、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与方法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考试题型应尽量多样化。
总评成绩:平时作业及案例讨论30%,考试占70%。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后续课程:五、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建议使用教材:胡培、王建琼,《管理统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教学参考书:[1]马庆国,《应用统计学:数理统计方法、数据获取与SPSS应用》,科学出版社,2005[2]李金昌、苏为华,《统计学(修订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3]刘金兰,《管理统计学》,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4]李金林,赵中秋主编,《管理统计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
[5](美)格罗布纳等,《商务统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注:1、“课程代码”由教务处教研科统一填写;2、“课程性质”按培养方案的“课程性质”及“必/选修”两栏填写;3、“适用专业”按招生简章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