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第二章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合集下载

遗传的分子基础ppt课件

遗传的分子基础ppt课件

.
47
.
48
从1857年孟德尔进 行豌豆杂交实验算 起,经过无数科学 家近百年的探索, 蒙在生命遗传奥秘 上的面纱正在一层 层地剥去。
科学探索的道路 是螺旋式的,科学 家们在阶梯上不断 攀登,一个新的螺 旋展现在他们的眼 前,而这将引起一 场生命科学的革命。
.
49
• 最初由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因子的概念, 通过摩尔根、艾弗里、赫尔希和沃森、 克里克等几代科学家的研究,已经使生 物遗传机制建立在遗传物质DNA的基础 之上。
• 结果: (1)可以破坏、消化蛋白质的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不影
响转化活性; (2)分解、消化RNA(而不是消化分解DNA)的RNA酶对
转化活性无影响; (3)在加入分解、消化DNA的DNA酶后,转化活性丧失。
这些实验进一步证明了DNA作为遗传信息载体的功能。
.
32
• 发现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是DNA,这是基 因研究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但在当时, 这项重要的发现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艾弗里虽曾被提名为诺贝尔奖的候选人, 但当时评奖委员会认为“最好等到DNA的 转化机理更多地为人们所了解的时候再 说”。可是,当争议平息、诺贝尔奖评 选委员会准备授奖之时,他已经去世了。
36
噬菌体感染实验
• 35S标记蛋白质外壳的噬菌体感染细菌 细菌无放射性
• 32P标记DNA内芯的噬菌体感染细菌细 菌有放射性
• 这一结果确凿无疑地证明,进入寄主细胞内 的是噬菌体DNA,而不是蛋白质外壳。噬菌 体的DNA不但包括噬菌体自我复制的信息, 而且包括合成噬菌体蛋白质所需要的全部信 息。
.
42
富兰克林拍摄的DNA晶体的X射线衍射照片,
这张照片正是发现DNA结构的关键

刘庆昌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答案

刘庆昌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答案

刘庆昌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答案
刘庆昌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答案
《遗传学(第二版)》(刘庆昌主编)部分习题解答
第二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p58)
8. 如果DNA 的一条链上(A+G)/(T+C)=0.6,那么互补链上的同一个比率是多少?
[答案]:其互补链上的(A+G)/(T+C)为1/0.6=1.7。

10. 有几种不同的mRNA 可以编码氨基酸序列met-leu-his-gly ?
[答案]:根据遗传密码字典,有1种密码子编码met 、6种密码子编码leu 、2种密码子编码组氨酸、
4种密码子编码gly ;因此有1×6×2×4=48不同的mRNA 可以编码该氨基酸序列。

分别为:
AUG CUU
[提示]:有的同学把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也考虑进去,尤其是终止密码子。

个人认为也不应该算
错,说明你考虑问题更深一层;如果再深一层考虑题述本来就是一个片段,而不是一个完整的基因,所以可以不考虑。

CAG CAC GGU GGC GGA GGG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生物技术系杨先泉。

遗传学简答题

遗传学简答题

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有丝分裂的遗传意义:1、核内每个染色体,准确地复制,为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在遗传组成上与母细胞完全一样提供了基础。

2、复制的各对染色体有规则而均匀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的核,从而使两个子细胞与母细胞具有同样质量和数量的染色体。

3、既维持了个体的正常生长发育,也保证了物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减数分裂的特点和遗传学意义:特点:1.核分裂两次,染色体复制一次,染色体数目减半。

2.前期I各对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

后期I同源染色体分开。

后期I非同源染色体随机的组合。

n对染色体有2n种配子组合类型。

3.粗线期同源染色体内非姊妹染色单体的交换。

意义:1.保证了有性生殖生物个体世代之间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

2.为有性生殖过程中创造变异提供了遗传的物质基础。

细胞的有丝分裂的过程:间期合成前期(G1):细胞分裂周期第一个间隙,它为DNA合成作准备。

DNA合成期(S):DNA复制,DNA含量增加1倍合成后期(G2):DNA合成后期至核分裂开始之间的第二个间隙前期:细胞核内出现细长而卷曲的染色体,以后逐渐缩短变粗,每个染色体含有两个染色单体。

核仁和核膜逐渐模糊不明显。

中期:核仁和核膜消失,细胞内出现由来自两极的纺锤丝所构成的纺锤体。

各个染色体的着丝粒均排列在纺锤体中间的赤道面上。

后期:每个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为二,各条染色体单体各成为一个染色体,由纺锤丝拉向二极。

末期:核仁和核膜重新出现,染色体又变得松散细长,一个母细胞内形成两个子核.接着细胞质分裂,在纺锤体的赤道板区域形成细胞板,分裂为两个子细胞。

细胞的减数分裂的过程:前期I细线期:染色体细长如线,由于间期染色体已经复制,每个染色体含有两个染色单体。

偶线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二价体(四合体)。

粗线期:二价体缩短加粗,非姊妹染色单体间出现交换。

双线期:各个联会了的二价体虽因非姊妹染色单体相互排斥而松解,但仍被一、二个以至几个交叉联结在一起。

终变期:染色体变得更为浓缩和粗短。

遗传课后题补充答案完整版

遗传课后题补充答案完整版

刘庆昌版《遗传学》答案补充生科1301 荣誉出品主编侯帅兵李泽光参编李泽光岳巍刘新露徐泽千宋新宇侯帅兵(排名不分先后)主审刘洋第二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1.怎样证明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证明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可设计两种实验进行直接证明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1)肺炎双球菌定向转化试验:有毒SⅢ型(65℃杀死)→小鼠成活→无细菌无毒RⅡ型→小鼠成活→重现RⅡ型有毒SⅢ型→小鼠死亡→重现SⅢ型RⅡ型有毒SⅢ型(65℃)→小鼠→死亡→重现SⅢ型将IIIS型细菌的DNA提取物与IIR型细菌混合在一起,在离体培养的条件下,也成功地使少数IIR型细菌定向转化为IIIS型细菌。

该提取物不受蛋白酶、多糖酶和核糖核酸酶的影响,而只能为DNA酶所破坏。

所以可确认导致转化的物质是DNA。

(2)噬菌体的侵染与繁殖试验T2噬菌体的DNA在大肠杆菌内,不仅能够利用大肠杆菌合成DNA的材料来复制自己的DNA,而且能够利用大肠肝菌合成蛋白质的材料,来合成其蛋白质外壳和尾部,因而形成完整的新生的噬菌体。

32P和35S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

因为P是DNA的组分,但不见于蛋白质;而S是蛋白质的组分,但不见于DNA。

然后用标记的T2噬菌体(32P或35S)分别感染大肠杆菌,经10分钟后,用搅拌器甩掉附着于细胞外面的噬菌体外壳。

发现在第一种情况下,基本上全部放射活性见于细菌内而不被甩掉并可传递给子代。

在第二种情况下,放射性活性大部分见于被甩掉的外壳中,细菌内只有较低的放射性活性,且不能传递给子代。

2.简述DNA双螺旋结构及其特点。

(1)两条多核苷酸链以右手螺旋的形式,彼此以一定的空间距离,平行地环绕于同一轴上,象一个扭曲起来的梯子。

(2)两条多核苷酸链走向为反向平行(antiparallel)。

即一条链磷酸二脂键为5-3’方向,而另一条为3’-5’方向,二者刚好相反。

亦即一条链对另一条链是颠倒过来的,这称为反向平行。

遗传学课后答案

遗传学课后答案

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p32-33)4. 某物种细胞染色体数为2n=24,分别指出下列各细胞分裂期中的有关数据:(1)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数。

(2)减数分裂后期I染色体着丝点数。

(3)减数分裂中期I的染色体数。

(4)减数分裂末期II的染色体数。

[答案]:(1)48;(2)24;(3)24;(4)12。

[提示]:如果题目没有明确指出,通常着丝点数与染色体数都应该指单个细胞或细胞核内的数目;为了“保险”(4)也可答:每个四分体细胞中有12条,共48条。

具有独立着丝点的染色体才称为一条染色体,由复合着丝点联结的两个染色体单体只能算一条染色体。

5. 果蝇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8,假设在减数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分离,被拉向同一极,那么:(1)二分子的每个细胞中有多少条染色单体?(2)若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时所有的姊妹染色体单体都分开,则产生的四个配子中各有多少条染色体?(3)用n表示一个完整的单倍染色体组,应怎样表示每个配子的染色体数?[答案]:(1)两个细胞分别为6条和10条染色单体。

(2)四个配子分别为3条、3条、5条、5条染色体。

(3)n=4为完整、正常单倍染色体组;少一条染色体的配子表示为:n-1=3;多一条染色体的配子表示为:n+1=5。

[提示]:正常情况下,二价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分离并分配到两个二分体细胞。

在极少数情况下发生异常分配,也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形成的原因之一。

6. 人类体细胞染色体2n=46,那么,(1)人类受精卵中有多少条染色体?(2)人的初级精母细胞、初级卵母细胞、精子、卵细胞中各有多少条染色体?[答案]:(1)人类受精卵中有46条染色体。

(2)人的初级精母细胞、初级卵母细胞、精子、卵细胞中分别有46条、46条、23条、23条染色体。

7. 水稻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小麦中有42条染色体,黄瓜中有14条染色体。

理论上它们各能产生多少种含不同染色体的雌雄配子?[答案]:理论上,小稻、小麦、黄瓜各能产生212=4096、221=2097152、27=128种不同含不同染色体的雌雄配子。

遗传学复习提纲

遗传学复习提纲

遗传学复习提纲刘庆昌绪言1、遗传学研究的对象,遗传、变异、选择2、遗传学的发展,遗传学的发展阶段,主要遗传学家的主要贡献3、遗传学在科学和生产发展中的作用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原核细胞、真核细胞、染色质、染色体2、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大小、类别,染色质的基本结构、染色体的结构模型,染色体的数目,核型分析3、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周期、有丝分裂过程及遗传学意义4、细胞的减数分裂:减数分裂过程及遗传学意义5、配子的形成和受精:生殖方式、雌雄配子的形成、受精、直感现象、无融合生殖6、生活周期:生活周期、世代交替、低等植物的生活周期、高等植物的生活周期、高等动物的生活周期第二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1、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证据:间接证据、直接证据(细菌的转化、噬菌体的侵染与繁殖、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与繁殖)2、核酸的化学结构:DNA和RNA及其分布、DNA和RNA的分子结构3、DNA的复制:DNA复制的一般特点、原核生物DNA合成、真核生物DNA合成的特点以及与原核生物DNA合成的主要区别4、RNA的转录及加工:三种RNA分子、RNA合成的一般特点、原核生物RNA的合成、真核生物RNA的转录及加工5、遗传密码与蛋白质翻译:遗传密码及其特征、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心法则及其发展第三章孟德尔遗传1、分离规律: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性状分离、分离现象的解释、表现型和基因型、分离规律的验证(测交法、自交法、F1花粉鉴定法)、分离比例实现的条件、分离规律的应用2、独立分配规律: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及其分离比、独立分配现象的解释、独立分配规律的验证(测交法、自交法)、多对基因的遗传、独立分配规律的应用,某2测验3、孟德尔规律的补充和发展:显隐性关系的相对性、复等位基因、致死基因、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多因一效和一因多效第四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1、连锁和交换:连锁遗传的发现及解释、完全连锁和不完全连锁、交换及其发生机制2、交换值及其测定:交换值、交换值的测定(测交法、自交法)3、基因定位与连锁遗传图:基因定位(两点测验、三点测验、干扰与符合)、连锁遗传图4、真菌类的连锁与交换:着丝点作图5、连锁遗传规律的应用6、性别决定与性连锁:性染色体、性别决定、性连锁、限性遗传、从性遗传第五章基因突变1、基因突变的时期和特征:基因突变的时期、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2、基因突变与性状表现: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的表现、大突变和微突变的表现3、基因突变的鉴定:植物基因突变的鉴定(真实性、显隐性、突变频率)、生化突变的鉴定(营养缺陷型及其鉴定)、人类基因突变的鉴定24、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突变的分子机制(碱基替换、缺失、插入)、突变的修复(光修复、暗修复、重组修复、SOS修复),转换与颠换,DNA防护机制(简并性、回复突变、抑制突变、多倍体、致死突变)5、基因突变的诱发:物理因素诱变(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化学因素诱变(碱基类似物、DNA诱变剂)第六章染色体结构变异1、缺失:类型、细胞学鉴定、遗传效应2、重复:类型、细胞学鉴定、遗传效应3、倒位:类型、细胞学鉴定、遗传效应4、易位:类型、细胞学鉴定、遗传效应5、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应用:基因定位、果蝇的CIB测定法、利用易位制造玉米核不育系的双杂合保持系、易位在家蚕生产上的利用、利用易位疏花疏果防治害虫第七章染色体数目变异1、染色体的倍数性变异:染色体组及其整倍性、整倍体与非整倍体(名称、染色体组成、联会方式)2、同源多倍体的形态特征、同源多倍体的联会和分离(染色体随机分离、染色单体随机分离)3、异源多倍体、多倍体的形成与应用、同源联会与异员源联会(烟草、小麦)、单倍体4、非整倍体:亚倍体(单体、缺体)、超倍体(三体、四体),三体的基因分离5、非整倍体的应用:单体测验、三体测验、染色体替换第八章数量遗传1、数量性状的特征:数量性状的特征、多基因假说、超亲遗传2、数量性状遗传研究的基本统计方法:均值、方差、标准差3、遗传模型:加性-显性-上位性效应及其与环境的互作,显性3表现形式4、遗传率的估算及其应用(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5、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单标记分析法,区间定位法,复合区间定位法,应用(3方面)第九章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1、近交与杂交的概念、自交和回交的遗传效应,纯合率2、纯系学说3、杂种优势的表现和遗传理论(显性假说、超显性假说、上位性假说)4、杂种优势利用与固定第十章细菌和病毒的遗传1、细菌和病毒遗传研究的意义:细菌、病毒、细菌和病毒在遗传研究中的优越性2、噬菌体的遗传分析:噬菌体的结构(烈性噬菌体、温和性噬菌体)、噬菌体的基因重组与作图3、细菌的遗传分析转化:转化的概念与过程、转化和基因重组作图接合:接合的概念与过程、U型管实验、F因子及其存在状态、中断杂交试验及染色体作图性导:性导的概念与过程、性导的作用转导:转导的概念与过程、利用普遍性转导进行染色体作图第十一章细胞质遗传1、细胞质遗传的概念和特点:细胞质遗传的概念、细胞质遗传的特点2、母性影响:母性影响的概念及其与母性遗传的区别3、叶绿体遗传:叶绿体遗传的表现、叶绿体遗传的分子基础4、线粒体遗传:线粒体遗传的表现、线粒体遗传的分子基础5、共生体和质粒决定的染色体外遗传:共生体的遗传(卡巴粒)、4质粒的遗传6、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雄性不育的类别及其遗传特点(核不育型和质核不育型、孢子体不育和配子体不育、单基因不育和多基因不育、不育基因的多样性)、雄性不育的发生机理、雄性不育的利用(三系法、二系法)第十二章基因工程1、基因工程概述4、重组DNA分子5、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常用导入方法)、转基因生物的鉴定、基因工程的应用、转基因生物(食品)的安全问题第十三章基因组学1、基因组学的概念与概述、C值、N值2、基因组学的研究内容:结构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3、基因组图谱的构建(遗传图谱与标记种类、物理图谱)4、基因组测序策略:鸟枪法、重叠克隆群法5、基因组图谱的应用(5个方面)6、生物信息学与蛋白质组学第十四章基因表达的调控1、基因的概念及其发展、基因的微细结构、顺反测验、基因的作用与性状的表达2、原核生物的基因调控:转录水平的调控,乳糖操纵元、色氨酸操纵元;翻译水平的调控3、真核生物的基因调控:DNA水平、染色质水平(组蛋白、非组蛋白)、转录水平(顺式作用元件、反式作用因子)、翻译水平的调5控、蛋白质加工4、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在基因调控上的区别第十五章遗传与发育1、细胞核和细胞质在个体发育中的作用:细胞质在细胞生长分化中的作用、细胞核在细胞生长分化中的作用、细胞核与细胞质在个体发育中的相互依存、环境条件的影响2、基因对个体发育的控制:个体发育的阶段性、基因与发育模式、基因与发育过程3、细胞的全能性第十六章群体遗传与进化1、群体的遗传平衡: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哈迪-魏伯格定律及其应用2、改变基因平衡的因素:突变、选择、遗传漂变、迁移3、达尔文的进化学说及其发展:生物进化的概念、达尔文的进化学说及其发展、分子水平的进化4、物种的形成:物种概念、物种形成的方式(渐变式、爆发式)6。

医学遗传学复习题

医学遗传学复习题

医学遗传学复习题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遗传复习题(黑体为多选题)第一章概论1.先天性疾病是指A.出生后即表现出来的疾病B.先天畸形C.遗传性疾病D.非遗传性疾病2.下列哪类疾病可能不是遗传病A.染色体病B.单基因病C.多基因病D.家族性疾病E.线粒体病第二章遗传的分子基础1、肺炎球菌转化实验证实遗传物质是1)多糖2)蛋白质3)DNA4)脂类2、DNA的复制是采用1)全保留复制2)半保留复制3)全新复制4)随机复制3、基因中插入或丢失一个碱基会导致1)变化点所在密码子的改变2)变化点以前的密码子改变3)变化点及其以后的密码子改变4)变化点前后的几个密码子改变5)基因的全部密码子改变4、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称为1)复制2)转录3)翻译4)反转录5、中心法则的正确顺序是1)DNA -> RNA -> 蛋白质2)RNA -> DNA -> 蛋白质3)DNA -> 蛋白质-> RNA4)RNA -> 蛋白质-> DNA6、突变后导致原来编码的氨基酸变成另一氨基酸,这种突变称为1)同义突变2)错义突变3)无义突变4)移码突变7、断裂基因中,可表达为多肽的编码序列称为1)外显子2)内含子3)启动子4)增强子8、在mRNA加工成熟过程中,被剪切掉的序列为1)外显子2)内含子3)启动子4)增强子9、突变后导致蛋白合成提前终止,这种突变称为1)同义突变2)错义突变3)无义突变4)移码突变10、在编码序列中插入或缺失1个或2个碱基,会造成1)同义突变2)错义突变3)无义突变4)移码突变11、真核生物结构基因中的外显子与内含子接头处高度保守,内含子两端的结构特征为A.5’AG……GT3’B.5’GT……AC3’C.5’AG……CT3’D.5’GT……AG3,E.5’AC……GT3’12、基因表达时,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和主要过程是A.RNA→DNA→蛋白质B.hnRNA→mRNA→蛋白质C.DNA→tRNA→蛋白质D.DNA→mRNA→蛋白质E.DNA→RNA→蛋白质13、mRNA分子上蛋白质合成的三个终止密码是A.GAA.GAG.GGAB.AGA.AUG.AUUC.UAU.UGU.UUAD.UAA.UAG.UGAE.CCA.CAG.CAC14、在蛋白质合成中,mRNA的主要功能是A.串联核糖体B.激活tRNAC.合成模板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D.识别氨基酸E.延伸肽链15、下列碱基置换中,哪个属于转换A.A→CB.A→TC.T→CD.G→TE.G→C16、基因中插入或丢失一或两个碱基会导致A.变化点所在密码子的改变B.变化点以前的密码子改变C.变化点及其以后的密码子改变D.变化点前后的几个密码子改变E.基因的全部密码子改变17、某基因表达的多肽中,发现一个氨基酸异常,该基因突变的方式是A.移码突变B.整码突变C.无义突变D.同义突变E.错义突变18、DNA的半保留复制发生于A.前期B.中期C.间期D.后期E.末期19、融合基因产生于A.同源染色体的错配联会和不等交换B.染色体易位C.整码突变D.基因转换E.片段突变20、突变后导致原来编码某氨基酸的密码子变成终止密码子,造成蛋白合成提前终止,这种突变称为A.同义突变B.错义突变C.无义突变D.移码突变E.RNA剪切突变21、肺炎球菌转化实验证实遗传物质是( )A.多糖B.蛋白质C.RNAD.DNAE.脂类22、真核生物mRNA的成熟过程包括A.剪接B.戴帽C.添尾D.包装E.聚合23、人类结构基因的结构包含A.外显子B.内含子C.启动子D.增强子E.终止子24、基因的碱基置换可引起A.同义突变B.错义突变C.无义突变D.移码突变E.终止密码突变第三章遗传的细胞基础1、染色质和染色体是1)同一物质在细胞的不同时期的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式2)不同物质在细胞的不同时期的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式3)同一物质在细胞的同一时期的不同表现4)不同物质在细胞的同一时期的不同表现2、常染色质是指间期细胞核中1)螺旋化程度高,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2)螺旋化程度低,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3)螺旋化程度高,无转录活性的染色质4)螺旋化程度低,无转录活性的染色质3、异染色质是指间期细胞核中A.螺旋化程度高,有转录活性韵染色质B.螺旋化程度低,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C.螺旋化程度高,无转录活性的染色质D.螺旋化程度低,无转录活性的染色质4、仅在某些细胞类型或特殊的发育阶段呈现凝缩状态的染色质称为A.结构异染色质B.兼性异染色质C.常染色质D.X染色质5、真核细胞中染色体主要是由1)DNA和RNA组成2)DNA和组蛋白质组成3)RNA和蛋白质组成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4)核酸和非组蛋白质组成6、经检测发现,某个体的细胞核中有2个X小体,表明该个体一个体细胞中有________条X染色体1)12)23)34)47、某个体的细胞核中有3个X小体,表明该个体一个体细胞中的X染色体数目为A.1B.2C.3D.48、根据ISCN,人类C组染色体数目为1)7对2)6对3)6对+X染色体4)7对+X染色体9、在核型中的每对染色体,其中一条来自父方的精子,一条来自母方的卵子,在形态结构上基本相同,称为1)染色单体2)姐妹异染单体3)非姐妹染色单体4)同源染色体10、按照ISCN 的标准系统,1号染色体,短臂,3 区,1带应表示为1)1p312)1q313)1p3.14)1q3.111、按照ISCN的标准系统,2号染色体,短臂,3区,1带,第3亚带应表示为A.2p31.3B.2q31.3C.2p3.13D.2q3.1312、按照ISCN的标准系统,l号染色体,短臂,3区,1带第3亚带应表示为A.Ip31.3B.1q31.3C.1p3.13D.1q3.1313、根据ISCN,人类的X染色体属于核型中的A.A组B.B组C.C组D.D组E.G组14、染色体多态性部位常见于A.X染色体长臂B.Y染色体长臂C.1、9、1 6号染色体次溢痕D.端粒E.随体及随体柄部次溢痕区15、根据着丝粒的位置可将染色体的类型分为A.中着丝粒染色体B.亚中着丝粒染色体C.近端着丝粒染色体D.端着丝粒染色体E.双着丝粒染色体16、根据着丝粒的位置可将人类染色体的类型分为A.中着丝粒染色体B.亚中着丝粒染色体C.近端着丝粒染色体D.端着丝粒染色体E.以上4种类型17、核型为46,XY的男性个体的间期核中具有A.1个X染色质B.1个Y染色质C.2个X染色质D.0个X染色质E.1个X染色质+1个Y染色质18、核型为47,XXY的男性个体的间期核中具有A.1个x染色质B.1个Y染色质C.2个X染色质D.0个x染色质E.1个x染色质+1个Y染色质19、X染色体的失活发生在A.细胞分裂中期B.细胞分裂后期C.胚胎发育的第16天D.胚胎发育早期E.胚胎发育后期20、在第一次减数分裂后期A.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只在交叉的部位连在一起B.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已经互换了片段C.等位基因分离D.不同对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遗传学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和分子基础课件

遗传学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和分子基础课件
人工染色体
合成生物学方法可用于构建人工染色体,以研究染色体结 构和功能,并可能为未来的基因组编辑提供新的工具。
基因组工程
合成生物学与遗传学的结合,使得科学家能够设计和构建 定制的基因组,从而实现新的生物功能或提高生物体的性 能。
人工智能在遗传学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算法
人工智能算法可用于分析大规模基因组数据,以识别与遗传疾病相关的基因变异和模式。
耗能量。
DNA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的 特点,即母链和子链的DNA
分子各保留一条。
DNA复制过程中,双螺旋结 构解开,DNA聚合酶催化新 的链合成,合成方向为5'至3'

转录
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 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 过程。
转录产物为单链RNA,后续需要经过 加工成为成熟的RNA分子。
析,可以确定最佳的转基因方案。
03
农业生物技术
基因组学可以为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通过对植物
和微生物基因组的测序和分析,可以发现新的生物资源和利用方式。
05
遗传学的未来发展
基因编辑技术
基因编辑技术
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系统,允许科学家精确地修改生物体 的基因组,为遗传疾病的治疗和农作物改良提供了革命性的手段。物质的稳定。
细胞膜的功能
细胞膜参与细胞间的信号传递、物质 交换、能量转换等重要生命活动,维 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细胞核
细胞核的结构
细胞核由核膜、核仁和染色质组成,是细胞内遗传物质的主要储 存场所。
细胞核的功能
细胞核负责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等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控 制细胞的生长、发育和代谢。
预测模型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遗传学(genetics):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是生命科学最重要的分支之一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最普遍最基本的特征。

遗传(heredity):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亲代和子代相似的现象。

变异(variation):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亲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相异的现象。

遗传变异:由于遗传物质组成不同而引起的可遗传变异。

环境变异:由于环境的作用(如温、水、肥等)引起的变异,不能遗传。

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

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核糖体: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rRNA,是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是遗传信息表达的主要途径。

染色体是指细胞核中能被一些碱性染剂染色的由DNA、蛋白质和少量RNA所组成的线状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同源染色体:二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成对存在的,在形态、结构、功能上相似的成对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不同对染色体之间,在形态、结构、功能上不相似。

细胞周期:从母细胞第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子细胞分裂结束所需要的时间。

细胞的减数分裂:在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有性繁殖(sexual reproduction) :由于雌雄配子受精结合形成合子,随后进一步分裂、分化和发育而产生后代的繁殖方式。

无性繁殖(asexual reproduction) :通过营养体的分割产生后代。

也称营养体生殖。

无融合生殖(apomixis) :是雌、雄配子不发生核融合,便又能形成种子的一种特殊生殖方式。

双受精:在被子植物中,一个精核与卵细胞结合为合子,将来发育为种子的胚(2n);一个精核与两个极核结合发育为种子的胚乳(3n) 。

被子植物所特有的这种两个精核参与受精的过程。

直感:受精的产物或母体组织,在受精后的杂种后代表现出来父本的特征。

直感现象:由于受花粉的影响而表现父本的特征。

孢子体世代:高等植物从受精卵发育成一个完整的绿色植株,是孢子体的无性世代。

遗传学_朱军课后答案

遗传学_朱军课后答案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参考答案)一、解释下列名词:染色体:细胞分裂时出现的,易被碱性染料染色的丝状或棒状小体,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是生物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各种生物的染色体有一定数目、形态和大小。

染色单体:染色体通过复制形成,由同一着丝粒连接在一起的两条遗传内容完全一样的子染色体。

着丝点:即着丝粒。

染色体的特定部位,细胞分裂时出现的纺锤丝所附着的位置,此部位不染色。

细胞周期: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后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称为细胞周期(cell cycle)。

同源染色体:体细胞中形态结构相同、遗传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 chromosome)。

两条同源染色体分别来自生物双亲,在减数分裂时,两两配对的染色体,形状、大小和结构都相同。

异源染色体:形态结构上有所不同的染色体间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一般不能两两配对,形状、大小和结构都不相同。

无丝分裂:又称直接分裂,是一种无纺锤丝参与的细胞分裂方式。

有丝分裂:又称体细胞分裂。

整个细胞分裂包含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先是细胞核分裂,后是细胞质分裂,核分裂过程分为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最后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在染色体数目和性质上与母细胞相同。

单倍体:指具有配子染色体数(n)的个体。

联会: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配对。

联会复合体——减数分裂偶线期和粗线期在配对的两个同源染色体之间形成的结构,包括两个侧体和一个中体。

胚乳直感:又称花粉直感。

在3n胚乳的性状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

果实直感:种皮或果皮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花粉影响而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二、可以形成:40个花粉粒,80个精核,40个管核;10个卵母细胞可以形成:10个胚囊,10个卵细胞,20个极核,20个助细胞,30个反足细胞。

三、(1)叶(2)根 (3)胚乳 (4)胚囊母细胞 (5)胚(6)卵细胞 (7)反足细胞 (8)花药壁(9)花粉管核(1)叶:20条;(2)根:20条;(3)胚乳:30条;(4)胚囊母细胞:20条;(5)胚:20条;(6)卵细胞:10条;(7)反足细胞:10条;(8)花药壁:20条;(9)花粉管核:10条四、如果形成的是雌配子,那么只形成一种配子ABC或A’B’C’或 A’BC或A B’C’或 A B’ C 或A’ B C’ 或AB C’ 或 A’B’ C ;如果形成的是雄配子,那么可以形成两种配子ABC和A’B’C’或A B’ C 和A’ B C’ 或 A’ BC和A B’C’ 或AB C’ 或和A’B’ C 。

《遗传学》朱军版习题及答案

《遗传学》朱军版习题及答案

《遗传学(第三版)》朱军主编课后习题与答案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2)第三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6)第四章孟德尔遗传 (9)第五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12)第六章染色体变异 (15)第七章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21)第八章基因表达与调控 (27)第九章基因工程和基因组学 (31)第十章基因突变 (34)第十一章细胞质遗传 (35)第十二章遗传与发育 (38)第十三章数量性状的遗传 (39)第十四章群体遗传与进化 (44)第一章绪论1.解释下列名词:遗传学、遗传、变异。

答: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

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

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

2.简述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任务。

答:遗传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等,是研究它们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学研究的任务是阐明生物遗传变异的现象及表现的规律;深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物质基础,揭示其内在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育种实践,提高医学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3.为什么说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答:生物的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

没有遗传,不可能保持性状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就不会产生新的性状,也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

遗传和变异这对矛盾不断地运动,经过自然选择,才形成形形色色的物种。

同时经过人工选择,才育成适合人类需要的不同品种。

因此,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4. 为什么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必须联系环境?答:因为任何生物都必须从环境中摄取营养,通过新陈代谢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从而表现出性状的遗传和变异。

高三遗传的分子基础知识点

高三遗传的分子基础知识点

高三遗传的分子基础知识点高三生物学教学中,遗传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而遗传学中的分子基础是遗传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下面是关于高三遗传的分子基础知识点的描述。

1. DNA的结构DNA是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全名为脱氧核糖核酸。

DNA由两条互补的链组成,每条链由磷酸、脱氧核糖和四种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腺嘧啶)交替排列而成。

2. DNA复制DNA复制是指DNA分子自我复制的过程。

在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中,DNA的复制是一个关键过程。

复制过程中,DNA的两条链分开,每条链作为模板合成新的互补链。

3. RNA的种类和功能RNA是核酸的另一种形式,全名为核糖核酸。

根据功能和构成基元的不同,RNA可分为信使RNA(mRNA)、核糖体RNA (rRNA)和转运RNA(tRNA)等几种类型。

mRNA在转录过程中携带DNA的信息到核糖体,rRNA是核糖体的组成部分,tRNA 转运氨基酸到核糖体。

4. 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合成是一个遵循中心法则的过程,被称为转录和翻译。

转录是指mRNA根据DNA的信息合成的过程,翻译是指mRNA 的序列被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

5. 突变与遗传变异突变是指遗传物质中的改变,分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突变。

通常情况下,突变会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进而影响基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6. 基因调控基因调控是指通过控制基因转录和翻译的方式来调节基因的表达。

调控因子可以是激活子、抑制子、启动子和基因座等。

7. DNA修复DNA修复是维护遗传物质稳定性的重要机制之一。

当DNA分子发生损伤或突变时,细胞会通过一系列复杂的修复机制来修复DNA,以维持正常的遗传信息传递。

8. 基因工程和基因编辑基因工程和基因编辑是在遗传学领域中应用的重要技术。

基因工程通过改变基因片段的顺序和结构,实现特定遗传特性的改变。

基因编辑则是通过定点修复或改变基因序列,以达到特定的遗传改变。

这是有关高三遗传的分子基础知识点的简要描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第二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一、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证据分子遗传学的大量直接和间接的证据,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而在缺乏DNA的某些病毒等中,RNA就是遗传物质1、间接证据从DNA含量、代谢、结构、染色体共有等方面均能间接证明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其他物质2、直接证据(1)细菌的转化肺炎双球菌两种类型:光滑型(S型): SI 、SII 、SIII粗糙型(R型): RI 、RII 、RIII1928, Griffith首次将R II →S III ,实现了细菌遗传性状的定向转化。

被加热杀死的S III 型肺炎双球菌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变的活性物质1944 ,A very等用生物化学方法证明这种活性物质是DNA,该提取物不受蛋白酶、多糖酶和核糖核酸酶的影响,而只能为DNA酶所破坏(2)噬菌体的侵染与繁殖1952, Hershey等用同位素32P和35S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3)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繁殖1956, Frankel-Conrat,Singer 的实验:RNA接种到烟叶→发病RNARNA酶处理RNA→不发病TMV蛋白质:接种后不形成新的TMV →不发病说明在不含DNA的TMV中RNA就是遗传物质二、核酸的化学结构核酸的构成单元是核苷酸,是核苷酸的多聚体每个核苷酸包括三部分:五碳糖、磷酸、碱基两个核苷酸之间由3’和5’位的磷酸二脂键相连两种核酸的主要区别:DNA:脱氧核糖,A、C、G、T,双链,分子链较长RNA:核糖,A、C、G、U,单链,分子链较短1、DNA的分子结构1949-1951,Chargaff对多种生物来源的DNA的碱基成分的精密分析,发现DNA中:A=T,G=C,A+G=C+T说明碱基A与T之间、G与C之间存在互补配对关系,称为查尔格佛法则(Chargaff’s rule)1953,Watson和Crick根据:查尔格佛法则(碱基互补配对的规律)和对DNA分子的X射线衍射结果,提出了著名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遗传学教学大纲(刘庆昌版)

遗传学教学大纲(刘庆昌版)

遗传学(Genetics)【课程编号】G000001【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总学时数/课内实验数】40/8【周学时数】3【总学分数】2.5【先修课程】植物学、动物学【课程负责人】【适用专业】生物一、课程简介遗传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领域,研究基因传承和遗传变异的原理以及其在物种进化、个体发育和疾病发生等方面的应用。

本课程旨在介绍遗传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包括遗传的细胞学基础、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孟德尔遗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了解细胞结构与功能、遗传物质的结构与功能,掌握遗传信息的传递与变异的机制,熟悉基因的遗传定律和遗传性状的规律,理解连锁遗传和性连锁的原理和应用。

同时,本课程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强调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理论课程与实验实践相结合,学生将掌握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技能,为进一步的生命科学研究和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学生应该能够理解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如基因、染色体、遗传物质等,以及遗传规律,如孟德尔遗传定律和连锁遗传等。

2. 掌握遗传学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学生应该具备丰富的遗传学知识,包括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遗传变异等方面,并能够运用基本实验技能来进行遗传学研究和实践操作。

3. 理解遗传学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学生应该了解遗传学在进化、发育、医学、农业等方面的应用,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4. 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学生应该培养科学思维方式,能够进行科学推理和解决遗传学问题的能力,同时发展创新意识,为进一步的遗传学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

5. 培养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学生应该意识到遗传学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密切关系,以及自己在遗传学领域的社会责任和角色。

通过达到以上教学目标,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和掌握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知识,具备进一步从事遗传学研究和实践工作的能力和素质。

DNA是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DNA是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DNA是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DNA,即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是构成生物体遗传信息的分子基础。

它作为遗传物质,承载着个体遗传信息的传递和稳定。

DNA分子的发现和解析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里程碑,对于我们理解生物的遗传特征和进化过程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DNA分子的组成是由若干个称为核苷酸的单元组成的。

核苷酸由糖分子、磷酸基团和一种进化和遗传的英特核碱基组成。

DNA的四种碱基是腺嘌呤(A)、胞嘧啶(T)、鸟嘌呤(G)和胸腺嘧啶(C),它们通过氢键相互配对形成DNA双螺旋结构。

A和T之间有两个氢键连接,而G和C之间则有三个氢键连接。

这种配对方式使得DNA在遗传信息的复制和传递过程中具有高度的稳定性。

DNA作为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承担着多个重要功能。

首先,它是基因的载体。

基因是DNA上的特定序列,它编码了生物体合成蛋白质所需的信息。

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调节分子。

通过DNA的复制和遗传过程,基因的信息能够被准确地传递给下一代,实现物种的遗传稳定。

其次,DNA还参与了生物体的表达调控。

基因表达是指基因内的信息通过转录和翻译等过程转化为蛋白质的过程。

这一过程中,DNA通过一系列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和表达水平。

通过基因表达的调控,生物体能够对内外环境的变化进行相应的适应和响应。

此外,DNA还具有遗传变异和进化的潜力。

由于DNA分子在复制过程中会发生突变,这些突变可以导致DNA序列的改变。

这种遗传变异是生物体进化和适应环境变化的基础。

通过突变和自然选择的作用,具有有利特征的生物体能够适应环境的压力,并在进化过程中不断演化和改变。

此外,最近的研究还发现,DNA还可以通过表观遗传机制调控基因表达。

表观遗传是指不改变DNA序列但影响基因表达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式。

这些表观遗传信息可以通过化学修饰DNA分子或与DNA分子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传递给后代。

这一发现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于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理解,并对遗传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图 2-5 核酸分子的化学结构 21
DNA分子模型最主要特点:
(1)两条多核苷酸链以右手螺旋的形式, 以一定的空间距离,环绕于同一轴相 互盘旋而成
(2)反向平行:5’-3’,3’-5’ (3)两条单链间以碱基间氢键配对相连:
A T,C G (4)每个螺旋34Å (3.4nm),含10bp,
直径约为20Å (5)分子表面大沟和小沟交替出现 22
已使几十种细 菌和放线菌成 功的获得了遗 传性状的定向 转化,证明起 转化作用的是 DNA;
6
(二)噬菌体的侵染与繁殖:
② 噬菌体的侵 染与繁殖 主要 是由于DNA进 入细胞才产生 完整的噬菌体, 所以DNA是具 有连续性的遗 传物质(1分)。
分别标记:亲代 子代
7
8
(三).无DNA生物,RNA是遗传 物质及其证据
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繁殖:
9
佛兰科尔-康拉特-辛格尔(Framkel-Conrat-Singer)试验:
Frankel-Conrat, Singer (1956) 试验
③. 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繁殖说明在不含DNA的TMV中RNA就是
遗传物质)。
10
DNA是生物体主要遗传物质直接证 据是什么?★
图 2-7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23
A-T和C-G两种核苷酸对分子链内 排列的位置和方向只有四种形式:
A---T C---G A---T G---C C---G A---T G---C A---T
假设某一段DNA分子链有1000bp,则该段 就可以有41000种不同的排列组合形式, 反映出来的就是41000种不同性质的基因.
A=T,G=C,A+G=C+T 说明碱基A与T之间、G与C之间 存在互补配对关系,称为查尔 格佛法则(Chargaff’s rule)
19
1953,Watson和Crick根据: 查尔格佛法则(碱基互补配对 的规律) 对DNA分子的X射线衍射结果
提出了著名的DNA分子双螺旋结 构模型。这个模型已为以后拍 摄的电镜直观形象所证实
14
• /sites/0072556781/student_view0/ chapter13/animation_quiz_1.html
15
第二节 DNA和RNA的化学结构
* 核酸的构成单元是核苷酸, 是核苷酸的多聚体
* 每个核苷酸包括三部分: 五碳糖、磷酸、碱基
第二章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第1节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第2节 DNA和RNA的化学结构 第3节 DNA的复制 第4节 RNA的转录和加工 第5节 遗传密码与蛋白质的翻译 第6节 基因的概念与发展
1
第一节 核酸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证据
一、 DNA是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 二、 分子结构
绝大部分RNA以单链形式存在,但可折叠 起来形成若干双链区域。这些区域内,互 补的碱基对间 可形成氢键。
一些以RNA为遗 传物质的动物 病毒含有双链 RNA。
25
第三节 DNA的复制
一、DNA复制的一般特点
1、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 2、复制起点:原核生物一般只有一个
复制起点 ,一个复制子 ;真核生 物是多起点的, 多个复制子 3、复制方向:一般为双向复制 4、具有复制的忠实性
• 答: DNA作为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直接 证据:
• ①. DNA使细菌性状的定向转化(2分); • ② 噬菌体的侵染与繁殖 证明:DNA进入细
胞产生完整的噬菌体,DNA是的遗传物质 (1分)。 • ③. 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繁殖说明在不含 DNA的TMV中RNA就是遗传物质(1分)。
11
12
13
* 两个核苷酸之间由3’和5’位的 磷酸二脂键相连
16
两种核酸的主要区别:
DNA:脱氧核糖,A、C、G、T 双链,分子链较长
RNA:核糖,A、C、G、U 单链,分子链较短
17
图 2-4 构成核苷酸分子的碱基和核糖18
一、DNA的分子结构
1949-1951,Chargaff对多种生 物来源的DNA的碱基成分的精密 分析,发现DNA中:
33
三、真核生物DNA合成
真核生物DNA的复制与原核生 物的主要不同点:
1、DNA的合成只是在S期进行,原核生物
则在整个细胞生长过程中都进行DNA
合成
2、有二种不同的DNA聚合酶分别控制前
导链(δ)和后随链(α)的合成;
在原核生物中由聚合酶III同时控制
二条链的合成
34
3、原核生物DNA的复制是单起点的, 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复制则为多起 点的
4、真核生物所需的RNA引物及合成的 “冈崎片段”的长度比原核生物要 短
5、核小体的复制。组蛋白八聚体则 以全保留的方式传递给子代分子
6、真核生物染色体端体的复制:原 核生物的染色体大多数为环状 35
真核生物DNA复制
36
四、RNA病毒中RNA的自我复制
先以自己为模板(“+” 链)合成一条互补的单链(“ -”链),然后这个“-”链 从“+”链模板释放出来,它 也以自己为模板复制出一条与 自己互补的“+”链,形成了 一条新生的病毒RNA。
前导链,连续合成;另一条先沿5’ -3’ 合成冈崎片段,再由连接酶连
起来链,后随链,不连续合成 31
图2-13 DNA合成 模型
32
* 在前导链上,DNA引物酶只在 起始点合成一次引物RNA, DNA聚合酶III开始DNA的合成
* 在后随链上,每个冈崎片段 的合成都需要先合成一段引 物RNA,然后DNA聚合酶III才 能进行DNA的合成
26
图2-9 DNA半保留复制
27
图 2-10 原核生物 的复制子
28
图2-11 真核生物多复制位点电镜图29
图 2-12 DNA复制叉示意图
30
二、原核生物DNA合成
1、酶系统:DNA聚合酶、连接酶、解 旋酶、拓扑异构酶等
2、半保留复制,双向复制 3、有引物的引导,为RNA 4、延伸方向为5’-3’ 5、一条链一直从5’向3’方向延伸,称
(一)、 细菌转化试验 (二)、 噬菌体侵染与繁殖试验 (三)、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和繁殖实验
2
一、DNA是生物体主要遗传物质间 接证据
• DNA 普遍的普遍性:
• DNA恒定性
• DNA稳定性
• DNA的诱变性 260nm
3
4
二、DNA是生物体主要遗传物质直 接证据 ★
5
(一). 细菌 的转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