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答案要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文献信息检索工具的共同特点。P6

从内容上看,检索工具强调比较全面系统地汇集、记录某一方面的知识或资料,即具有完整性;从编排上看,检索工具强调必须按照特定的方法对内容加以组织、编排,即具有易检性;从编纂目的看,检索工具强调是供人们有目的地检索查考,而不是系统阅读,即具有查考性。

2.电子版检索工具的特点 P7

检索工具和文献信息资源本身二位一体,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零距离;强化了对文献信息资源内涵和内在联系的深度揭示;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信息;内容更新周期短、速度快;

3.进行二次检索的原因P13

利用电子版检索工具检索文献信息时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当选定一个检索词完成检索后,发现得到的检索结果数量太多,而且有大量文献信息的内涵外延远远大于需要。数量太多,给有效地利用带来了困难。二次检索就是为了进一步准确、精细地选择文献而设计的一种功能。利用这种功能,可以有效地淘汰冗余检索结果,使检索效率最大化。

4.什么是位置检索,有什么优点?P19

位置检索主要运用于全文数据库,它是一种对多个检索词在源文献中相对位置进行限定的方法,在现有中文版电子检索系统中,一般都将位置检索固化在检索界面,而且主要位置限定是“同段同现”和“同句同现”。位置检索的优点是:为查找相关概念在局部环境中的同现情况提供方便,而相关概念的同现往往意味着文献信息内容的相关,所以位置检索也是提高查全率和查准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5.相关度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P24

“相关度”是指检索结果与输入的检索词在内容上关联的疏密程度,由计算机根据词语主题关联分析技术自动处理完成。影响相关度的因素主要有:在数据库中匹配到的关键词数量的多少;关键词在网页中出现的位置;关键词在网页中出现的频率;关键词本身的词义和系统定义的权值大小等。

6.文献资源利用学术规范的基本原则 P24—30标题

原则一:所有的专门性研究,都应该依据已有文献对相同或相关的研究成果、研究状况作出概略性的说明介绍原则二对已有文献任何形式的引用,都必须注明出处原则三原则上不采用间接引用的方式。间接引用,即一般所说的“转引”:引用第三者作品中所引用的内容。间接引用必须明确注明“转引自”。原则四引用以必要、适当为限。原则五引用不得改变或歪曲被引内容的原貌、原义。原则六引用原则上使用原始文献。原则七引用原则上使用最新版本。原则八引用标注应完整、准确地显示被引作品的相关信息。所谓相关信息,包括作者、题名、出版地、出版时间、卷期、页次等。原则九引用网络资源必须注意其“动态性”。网络资源的引用出处一般由网址和时间信息构成。时间信息是指网络资源的发布、更新或获取时间。

7.规范引证标注方法的原因P32

虽然它并不反映学术成果的内在学术含量,但却是外化内在学术含量的基本手段;虽然不能反映作者的全部水平,却可以反映作者的研究态度和学术积累;虽然不是学术研究和学术规范的全部内容,却是学术研究的必要条件和学术规范的起点;总而言之,它是接受过基本的学术训练的标志,是具有基本的学术素养的标志,是建立良好的学术道德的程序性制约。

8.中国辞书体系形成的标志P46

(1)基础性、权威性汉语语文辞书已经形成系列;(2)汉外对照的双语辞书基本覆盖了所有实用语种;(3)学科性辞书基本覆盖了所有主要学科;(4)辞书的品种、类型多样化;(5)辞书的功能、效用特定化;(6)辞书的社会认知程度明显提高。

9.电子词典深度开发的表现P52--54

(1)检索系统的开发。(2)内容的整合。(3)相关内容的跳转。(4)基本信息的添加。(5)字音朗读

10.试述古籍资源的分类方法。P73--75

我国最早对古籍资源整体而系统的分类,出现在汉代,标志是我国最早的系统目录《七略》的完成。《七略》原书已亡轶,但其分类体系被完整地保留在《汉书?艺文志》中,史称“六分法”,包括: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中古时期,南朝梁国的阮孝绪编纂了总结性书目《七录》,但一般认为它把典籍分为五大类,史称“五分法”。其分类为:经典录、纪传录、子兵录、文集录、术伎录、佛法录、仙道录。唐代初年,又一部划时代的总结性的书目问世,它就是《隋书·经籍志》,直到今天,它依然是我国古籍资源最主要的分类方法。分为:经——儒家经典以及阐释儒家经典的著作。史——历史著作。子——传统学术中的“杂学”。主要包括诸子、兵书、数术、方技、佛教、道教等类别的典籍。集——文学及文学评论作品。

11.古籍目录的特点 P100--101

(1)“目”和“录”原本有区别。目指篇目,录指篇目和叙录。(2)“目录”一词在汉代出现,晋代以后目、录、目录的含义向近义甚至同义的方向发展。(3)在形式上,早期的目录置于一书之末后来才移至卷首。(4)内容上注重“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具有学术史功能,强调学术性而淡化工具性。

12.界定“善本”的原则P109--110

(1)宋明时期,一般把精加校勘的书本称为善本。(2)晚清,张之洞的界定:“善本之义有三:一,足本,无缺卷,未删削;二,精本,一精校,一精注;三,旧本,一旧刻,一旧抄。”丁丙的界定:旧刻、精本、旧抄、旧校。(3)当今学术界规定“三性九条”原则: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九条”是对三性原则的解释性规定。

13.试述类书的结构、特点和功用。P118--123

类书的结构:中国古代类书采用的分类体系,从总体上说,是一个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万事万物区分为“天、地、人、事、物”的模式。这一分类体系,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古代儒家文化中“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哲学观念。如唐代类书《艺文类聚》的分类体系。分类体系中陈列资料的方法:“事居于前,文列于后”。性质相同的资料,大体依时代先后为序,所抄录资料注明出处。最早采用按韵目编排方法的类书是唐代颜真卿的《韵海镜源》,此书已亡佚,明代《永乐大典》是按韵目编排的类书的代表作。所谓按韵目编排,就是“以韵统字,以字隶事”。以韵统字,说的是类书的整体架构不是一个分类系统,而是一个按古韵目的既定成规统摄同韵单字的韵目系统。以字隶事,说的是类书汇聚的具体资料,不是隶属于分类系统的类目之下,而是隶属于韵目系统中由韵脚字构成的语词之下。类书的特点:类书的内容是抄录资料,整合形式是分门别类。“区分胪列,靡所不载”。“事以类聚,事类相从”。“分类”和“陈列”,是中国古代类书的核心要义。类书的作用:系统收集参考资料。查考语词和典故出处。校勘考证古籍,辑录古籍佚文。

14.试述近代以来图书内容发生了哪些变化?P144--147

西学强烈冲击中国传统典籍经史子集的内容格局,其中最具时代特点、对近代以来学术文化乃至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是以下三类图书:译书的变化:近代以前,中国的译书主要是宗教内容,明末清初出现少量科学著作翻译。近代以来的译书分为两个阶段:中日甲午战争前主要集中在与制船造炮等近代工业有关的声光电化等自然科学,甲午战争之后,翻译重点转向社会科学,特别是西方的政治制度、社会学说、经济法律等方面。近代工具书的变化:伴随着西学东渐,近代工具书出现了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中国固有的工具书类型开始借鉴西方的编制方法而走向现代化,如字典、词典;二是一些产生于西方的工具书类型被引进中国,如百科全书、年鉴、索引等。变化的结果是中国的工具书编纂在整体上由古代阶段演进到现代阶段,较为完整的工具书体系逐渐形成。近代教科书的变化:在中国古代,虽有识字启蒙的字书但并没有形成独立的图书类型。 1902年清政府颁布学堂章程,通令全国遍设学堂后,以传播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主要内容的新式教科书及学堂辅助读物才开始大量出现。

15.试述电子图书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P155--159

电子图书的特点:系统容纳了海量的数字化图书产品;数字化图书的传播依托于网络;数字化图书的阅读依托于计算机阅读平台;系统集书目信息检索、数字化图书阅读、数字文本编辑加工等功能于一身。一个电子图书系统实际上就是一个数字化图书馆。使用方法:下载专用阅读器,并在本地计算机上安装登陆注册在线阅读或下载电子图书

16.百科全书的发展历程P169--170

一般认为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古代百科全书(5世纪前):编者是个人,内容是汇编通过讲学阐述的全面知识,具有教科书色彩。(2)中世纪百科全书(5世纪-18世纪初期):编者是修道院神职人员,内容是知识分类成果被广泛用于百科全书,具有宗教色彩。(3)现代百科全书(18世纪以后):编者一般是多学科合作,尤其是跨国合作,内容是以现代科学观念系统概述知识为主,兼及教育作用。

17.创建个人资源管理数据库的好处 P222--2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