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学案分析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_《将进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将进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将进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因声求气,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吟咏诗韵,注意诗歌的韵律,通过声音的轻重缓急高低变化等来表达情感。

3、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清诗人思想感情的变化,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1、在聆听经典、自我感悟、探究合作中逐步掌握诵读要领。

2、在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诗人借着酒兴,淋漓尽致地抒发的不平之气。

2、探究诗意,认识李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在劝酒放歌中,吐胸中块垒,抒发多种人生感慨。

3、引导学生融入诗境,吟咏诗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因声求气,诵读全诗。

在聆听经典、自我感悟、探究合作中把握对诗歌得体的诵读,在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变化。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融入诗境,吟咏诗韵,认识到李白在劝酒放歌中,吐胸中块垒,抒发多种人生感慨。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探究、演读。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导入:先请同学们猜一个字谜。

谜面是:酉时下大雨。

酒。

真聪明!我相信今天和一群智者对话一定是非常愉快的。

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时时洋溢着诗情,处处弥漫着酒香。

而论诗酒之道当首推李白,杜甫的一首诗《饮中八仙歌》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我们一起来朗读一遍。

李白爱诗若痴,嗜酒成狂,一生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李白的《将进酒》一起去欣赏“酒仙”的姿态,“诗仙”的风采!《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将,请、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

2、展示学习目标:理解“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要求;通过诵读感悟,提升对诗歌的理解;透过诗文品读李白。

二、书声琅琅(一)知识积累(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给下面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将()进酒金樽()岑夫子()馔玉()恣欢谑()()千金裘()烹羊()沽取()对君酌()2.解释下列重点词语的意思。

将进酒教案评课反思

将进酒教案评课反思

《将进酒》教案评课反思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将进酒》,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诗歌的背景知识,理解诗中的意象、典故和寓意。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和创作,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将进酒》,使学生感受诗人豪放、奔放的个性,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将进酒》的诗意、诗境和诗韵。

2.2 教学难点:诗中的意象、典故和寓意。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以酒文化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将进酒》的创作背景。

3.2 新课导入:介绍李白的生平事迹,展示《将进酒》的诗意画面。

3.3 诗句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典故和寓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3.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典故和寓意,分享学习心得。

3.5 诗歌朗诵: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感受诗的韵律美。

3.6 创作练习:以《将进酒》为灵感,创作自己的诗歌。

四、教学反思4.1 教学效果:4.2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

4.3 改进措施: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方案,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

五、课后作业5.1 背诵《将进酒》。

5.3 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价6.1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讨论、创作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七、教学资源7.1 教材:《将进酒》相关文本。

7.2 参考资料:关于李白的生平介绍、酒文化资料、诗歌鉴赏指导书籍等。

7.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等。

八、教学拓展8.1 对比学习:引导学生比较《将进酒》与其他李白诗作的不同之处,探讨李白的诗歌风格。

8.2 文化探究:深入了解酒文化在中国历史和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扩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九、教学计划调整9.1 依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将进酒优秀学案

将进酒优秀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将进酒》学案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品鉴特色,体悟作者思想感情;2.拓展延伸,分析比较,领略诗歌独特韵味。

写作背景:《将进酒》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即安史之乱前两三年光景。

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诗人对此极为不满,却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借酒销愁,“但愿长醉不复醒”。

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

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当时,他曾多次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

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

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的主要经历:14岁立志“济苍生,安社稷”;24岁离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42岁入长安,供奉翰林,“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44岁被排挤“赐金放还”;54岁“安史之乱”爆发,入永王幕府;56岁兵败,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61岁因战事再次请缨,因病而半道还;62岁卒。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测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的含义将.进酒:()金樽.:()岑.夫子:()钟鼓馔.玉:()恣.欢谑:()()千金裘.:()二、浅味1.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朗读注意的问题:诗歌的停顿、语调的轻重、高低,语速的快慢。

2.找1-2位同学示范朗读三、品味1.读《将进酒》,你读到了一位怎样的李白?找出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提示:内容+手法+情感)从“,。

”这两句我读到了一位的李白。

将进酒的教案(优秀6篇)

将进酒的教案(优秀6篇)

将进酒的教案(优秀6篇)李白《将进酒》优秀教案篇一教学分析:《将进酒》这首诗的旨趣跟《蜀道难》不同,它着力刻画的是诗人的自我形象,其实是借劝酒为名吐胸中块垒。

全诗的基调是豪放的,但思想感情却十分复杂。

诵读时应当伴随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适当地变换声调和节奏,力求再现诗人的形象。

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闲暇的时候喜欢听歌吗?(喜欢!)那么老师在这里为大家唱一首歌怎么样?(欢迎!)好,下面我就为大家清唱一首。

(有感情的诵读李白诗歌《将进酒》。

)同学们听没听出来老师刚才唱的是什么歌?(不是,是读了一首李白的诗——《将进酒》!)没关系。

古时候人们读诗叫“吟诵”,“吟诵”也就是唱。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吟诵和欣赏李白的这首千古佳作——《将进酒》。

二、背景简介我们在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时候知道,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

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

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三、解题“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

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

关于“将”字的这一含义,我们在高一时学习《诗经·卫风·氓》中间有“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的先例。

“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四、整体感知1、下面,先请一位同学为我们大家朗读一遍李白的这首诗。

其他同学注意他朗读时的字音和节奏。

讨论朗读中的问题,达到所有学生都能读准字音,读准诗句节奏,理解诗句的基本含义。

2、下面,我请同学们依据诗歌的内容作一个大胆的推测:宴饮后的李白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并说出你的依据是什么?形象:大醉,酣卧不起。

高中语文_将进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将进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将进酒》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转化的复杂性。

2、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即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和极度的夸张。

【预习学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知识链接·知人论世1、作者介绍: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

逝世于安徽当涂县。

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岁。

2、背景资料补充《将进酒》就是李白咏酒诗中的代表作。

《将进酒》本是汉乐府的曲调之一,是为劝酒而唱的歌辞。

李白的《将进酒》约写于天宝十一年(752),当时他与朋友岑勋在元丹丘的颖阳山居喝酒,因感叹时光流逝,自己功业无成,“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悲愤填膺,在酒酣胸胆开张之时,借《将进酒》之调,吟出此千古绝唱,浪漫的诗风、奔放的语言,充分展示出他傲岸和狂放不羁的个性,抒写了他不合时宜而又慷慨自信的情怀。

二、基础积累·厚积薄发1. 默写与酒有关的诗词名句(1),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

(2),西出阳关无故人。

(3),化作相思泪。

(4),独酌无相亲。

,对影成三人。

(5)抽刀断水水更流,。

人生在世不称意,。

(6)艰难苦恨繁霜鬓,。

(杜甫《登高》)2.识记字音。

(给加点的字注音)将.进酒()烹.羊宰牛且为乐()岑.夫子()钟鼓馔.玉()恣.欢谑.()呼儿将.出换美酒()千金散.尽还复来()3.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

①高堂..一饮三百杯()..明镜悲白发()②会须③钟鼓馔玉..不足贵()④斗酒十千恣.欢谑.()⑤呼儿将.出换美酒()⑥与尔.同销.万古愁()【课堂学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读诗歌,整体感知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思考:诗歌中诗人的情感经历了哪些变化?请在诗中圈画出相关的词语并分析。

《将进酒》教案学情分析优秀(三篇)

《将进酒》教案学情分析优秀(三篇)

《将进酒》教案学情分析优秀(三篇)《将进酒》教案学情分析篇一一、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准确把握情感基调并背诵全诗。

学习诗歌中唤起、暗示和夸张的用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欣赏诗歌中情感语境的变化,可以用准确流畅的语言概括全诗的内容和情感。

能品味诗人婉约的音乐语言的深意,学会联想对比的欣赏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正确认识诗人对自我的肯定与对现实不满的矛盾思想,认识“以酒销愁”的历史文化背景与人文精神。

诵读法品味鉴赏法二课时第一课时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1、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时何时换?2、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3、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注意节奏点,用韵、语调变化)感情线索:悲——欢——乐←—歌—→愿——恣——愁(首尾呼应)↑↓自己高|潮转折万古(愤激、无奈——豪爽、旷达)(自信)全诗诗眼:悲愁——感情基调:愤激。

全诗中心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开头四句与全诗主旨关系渲染慷慨悲凉气氛,为第二段“歌弦”作铺垫,也与“天生我材必有用”构成对比反衬效果。

“天生我材必有用”与开头之“悲”,后来之“愿”有矛盾吗?你怎样理解?思想情感的矛盾统一:入世思想:我必有用——突出愤激之情出世思想:圣贤寂寞为什么举“曹植”为例,说明“古来圣贤皆寂寞”?(略)“与尔同销万古愁”中“愁”的对象范围有多大?试举例。

往古圣贤不被君王赏析之人。

自己与自己同时代人。

以后和自己同命运之人。

第二课时【把讨论结果写出提纲,课后整理与同学交流】读诗,初步掌握内容和情感基调。

《将进酒》教案学情分析篇二1.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2.了解李白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激愤之情3.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1.把握全诗由悲而欢而激愤而狂放的感情基调2.鉴赏全诗。

杜甫有一首诗为《饮中八仙歌》,内容如下:李白在一个桶里写了一百首诗,去长安的一家餐馆睡觉。

将进酒学案及答案

将进酒学案及答案

理由:①“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饮酒多〕②“将进酒,杯莫停。

〞〔饮酒快〕【问题二】李白为什么要这么狂喝痛饮啊?从诗歌的内容里,你能找出原因吗〔诗歌中的哪一句话集中而鲜明的说明了这一原因?〕①酒逢知己千杯少——朋友聚会②“与尔同销万古愁〞——借酒消愁【问题三】好友相聚,本来是人生快事,宴逢知己,应把酒言欢,李白却为何有违常情,不喜反愁呢?【明确】李白于公元744年,赐金放还,离开长安,本诗写于公元752年,已据流放当时八年之久,本来梦想未灭,只是“且放白鹿青崖间〞,李白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还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但韶光易逝,人生易老,垂暮之年的李白,发现昔日的梦想离自己愈来愈远了,却无可奈何,怎么不愁思满怀呢?(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朝如青丝暮成雪。

〞【提问】“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解析】黄河的水好似是从天上奔涌而下,一泻千里,向东流去,很有挟天风海雨的气势,运用夸大的手法描绘出一幅气势雄壮的画面,有种势不可挡的感觉。

【提问】作者描绘这样一幅景象要表达怎样的感慨?【解析】看似是作者借黄河之恢宏气势抒发豪迈之情,其实作者“另有所图〞:我们知道,自从论语提出“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之后,我们中国人只要看到流水一去不复返很自然就会想到时光的流逝,诗人借“奔流到海不复回〞引发“时光易逝〞的感慨。

这种“先咏他物,而引出所咏之物〞的手法在诗歌中叫“比兴〞。

【提问】“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中,诗人为何而悲?悲什么?【解析】看似作者借此“悲〞头发白了,青春不再,其实,从更深一层讲,作者是由“青春易逝,人生短暂〞引发“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的感慨。

【小结】诗的开头运用比兴的手法,引发作者“时光易逝,功业未成〞的悲凉之情,作者因“愁〞而“悲〞,感人肺腑。

(2)“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

〞【提问】这几句中,哪两个字明确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解析】“欢〞“乐〞。

《将进酒》学情分析方案

《将进酒》学情分析方案

《将进酒》学情分析方案
1.情感分析
2.意象分析
3.结构分析
4.艺术特色分析
-辞章豪放:全诗运用了大量的辞章,使诗歌豪情洋溢,气势磅礴。

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等。

-意境独特:诗中通过描绘壮志豪情的饮酒场景,营造了一种独特的意境。

诗中描写的痛苦和豪情并存的情感,给人以深刻的震撼和思考。

-对仗工整:全诗每句都是五言句,每句都有一定的对仗。

整首诗的韵律和节奏非常流畅,给人以一种强烈的感染力。

总之,《将进酒》是一首情感丰富、意象深远、结构严谨、艺术特色突出的杰出诗作。

通过深入分析诗中的情感、意象、结构和艺术特色,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的诗意。

将进酒优秀教案赏析

将进酒优秀教案赏析

将进酒优秀教案赏析标题:《将进酒》优秀教案赏析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对李白的《将进酒》进行赏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教案将围绕文本的主题、结构、语言运用以及情感表达展开,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 理解《将进酒》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运用。

3. 发展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将进酒》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运用。

教学准备:1. 李白的《将进酒》诗歌文本。

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多媒体展示《将进酒》的诗歌文本,并请学生大声朗读。

2. 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对这首诗有何印象?你觉得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主体活动: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记录下他们对《将进酒》的理解和感受。

然后,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

4. 主题分析: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分析,找出《将进酒》的主题,并解释每个主题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5. 结构分析:让学生观察《将进酒》的结构,分析其诗句的排列和韵律。

引导学生思考结构对诗歌意义的影响。

6. 语言运用:引导学生分析《将进酒》中的修辞手法、意象和比喻等语言运用,探讨这些手法对诗歌的表达效果产生的影响。

拓展活动:7. 创作活动: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将进酒》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首类似的诗歌,展示给全班。

8. 赏析其他作品: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李白的诗歌作品,比较《将进酒》与其他作品的异同,并分析其主题和情感表达。

总结活动:9. 学生反思:让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思考他们对《将进酒》的理解和感受有何变化,并分享他们的收获和体会。

10. 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并再次强调《将进酒》的重要主题和文学价值。

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记录和汇报的质量。

2. 学生对《将进酒》主题和情感表达的理解。

学案1:将进酒

学案1:将进酒

将进酒【学习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学法指导】课前预习、讨论交流、质疑对抗、小结归纳、反思感悟【重难点预测】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知识链接】文体常识及写作背景:《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铙歌的曲调,题意为“劝酒歌”。

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

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

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

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

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本诗作于天宝十一载(752),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友人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元丹丘家里做客。

他与友人岑勋、元丹丘饮酒,借酒兴诗情写下这首《将进酒》,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也流露了施展抱负的愿望。

与酒有关的诗词名句(1),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 ,西出阳关无故人。

(3) 欲饮琵琶马上催。

(4)酒入愁肠,。

(5),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6)兰陵美酒郁金香,。

,不知何处是他乡。

(7)抽刀断水水更流,。

人生在世不称意,。

(8)艰难苦恨繁霜鬓,。

(杜甫《登高》)(9),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0 ,怎敌它,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 (11),去年天气旧亭台。

(晏殊《浣溪纱》)(12)?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13)?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李白的饮酒1.李白是“诗仙”,也是著名的“酒仙”。

在诗文中哪些内容说明李白不愧于“酒仙”这个称号?“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五花马,千斤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一生不得志,借酒浇愁,及时行乐,是他无奈的选择。

《将进酒》学案分析

《将进酒》学案分析

《将进酒》学案分析情境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因为“愁”而喝,怀才不遇,喝!仕途失意,喝!功业未成,喝!离愁别绪,也喝!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

许多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穿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狂言,因酒而成传世佳作。

唐代天才诗人李白在这个方面尤为突出,李白好饮也善饮,这有杜甫的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饮中八仙歌》)【小黑板出示】一个嗜酒如命,狂放不羁的李白跃然笔下,不过李白不仅能喝,而且也善劝酒。

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的一首劝酒歌——《将进酒》,感受他与酒的不解之缘。

教材编排《将进酒》是盛唐时期李白的代表作,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盛唐模块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诗人“狂放痛饮”下的激奋之情,体会盛唐诗风的特点,同时为后面学习李白的诗词奠定基础。

课程标准诗歌与散文1.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与附录一所建议的古诗文程度相当),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

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4.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5.尝试进行诗歌、散文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将进酒》的学案符合上述要求,且难易程度适中。

学生应完成的任务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诵读诗歌,正音释义。

将重要的音义写出来。

将.进酒金樽.还.复来烹.羊岑.夫子馔.玉宴平乐.恣.欢谑.径.须沽.取将进酒且为乐会须钟鼓馔玉寂寞恣欢谑径须沽取何为(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

《将进酒》学情分析方案

《将进酒》学情分析方案

教学重点 学习难点
1.在把握诗人感情变化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揣摩诵读语气语速 和语调,使学生美读、熟读,最后成诵。 2.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提问题,解决疑难,以学生活动为主, 老师只做必要的点拨。 感受李白勇敢挑战权贵的风骨,学习李白自信豁达气概。
以学习者为对象,以教育数据驱动的方式改进教学实践、促进学
学情分析方法
和工具
习者个性化发展的方法和技术。
其他
味语言,让学生自主品析文章。
教学目标
教学对象 及学情分析
1. 认识李白淡于富贵,积极用世的思想,了解其怀才不遇的愤 闷和豪放不羁的情怀。 2. 感受李白勇敢挑战权贵的风骨,学习李白自信豁达气概。 3.欣赏本诗气势磅礴,多用夸张,语气豪放,句式多变的艺术特 色。 4.以灵活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特别是读的训练。 学生对 1.在把握诗人感情变化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揣摩诵读语 气语速和语调,使学生美读、熟读,最后成诵。 2.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提问题,解决疑难,以学生活动为主, 老师只做必要的点拨。
A1 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一)学分析方案
姓名 所涉学段 教学主题 学情分析目的
教学内容
一、基本信息
所属学校
高一
所教学科
语文
二、学情分析方案
《将进酒》
《将进酒》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李白是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诗风豪放飘逸,举止洒脱不羁,一生思想复杂,目标远大,自视 甚高,既是诗仙又是酒仙,本诗很能反映他的思想和诗风。学生 对诗人很熟悉且很热爱,有一定了解,但并不深入。 课上创好情境,搭好平台,采用诵读法、讨论法,要让学生多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进酒》学案分析
情境导入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因为“愁”而喝,怀才不遇,喝!仕途失意,喝!功业未成,喝!离愁别绪,也喝!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

许多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穿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狂言,因酒而成传世佳作。

唐代天才诗人李白在这个方面尤为突出,李白好饮也善饮,这有杜甫的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饮中八仙歌》)【小黑板出示】一个嗜酒如命,狂放不羁的李白跃然笔下,不过李白不仅能喝,而且也善劝酒。

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的一首劝酒歌——《将进酒》,感受他与酒的不解之缘。

教材编排
《将进酒》是盛唐时期李白的代表作,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盛唐模块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诗人“狂放痛饮”下的激奋之情,体会盛唐诗风的特点,同时为后面学习李白的诗词奠定基础。

课程标准
诗歌与散文
1.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与附录一所建议的古诗文程度相当),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

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4.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5.尝试进行诗歌、散文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将进酒》的学案符合上述要求,且难易程度适中。

学生应完成的任务
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诵读诗歌,正音释义。

将重要的音义写出来。

将.进酒金樽.还.复来烹.羊岑.夫子馔.玉宴平乐.
恣.欢谑.径.须沽.取将进酒且为乐会须钟鼓馔玉寂寞
恣欢谑径须沽取何为
(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

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

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

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课程标准》)
2、一同学诵读,其他同学认真聆听。

讨论解决音义问题并指导诵读。

3、诗文的主旨句?
(按大纲要求,诗词应该在诵读中进行赏析。

这样的安排符合认知规律。


二、反复诵读诗歌,分析鉴赏
1、疏通诗义,并写出本诗的诗眼、作者情感的大起大落线索及对应的诗文。

诗眼:愁。

情感——————————对应诗文
(1)感伤之情:“君不见”两句。

(2)欢乐之情: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

(3)愤激之情: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自欢谑。

(4)狂放之情: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2、诗文写悲伤的两句用了什么手法?能否再举几例?作者因何而悲?
(分析: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2012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比兴:先咏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夸张。

例子:《关雎》《蒹葭》
悲伤原因:流水急速——时光飞逝——年华易逝
看似作者借此“悲”头发白了,青春不再,其实,从更深一层讲,作者是由“青春易逝,人生短暂”引发“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的感慨。

3、作者兀自悲伤,为何突然转欢?
虽然仕途不顺,但故友相聚也为人生一大乐事。

4、“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是诗人的真心话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不是。

“钟鼓馔玉”采用借代手法,代指豪门贵族的奢华生活,一个“不足贵”将李白对权贵蔑视之性格淋漓尽显。

5、“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是真的羡慕饮者还是另有所指?
自古以来,古代的圣贤们如孔子,孟子,贾谊等,都得不到重用,可谓怀才不遇,李白言之“皆寂寞”,作者认为“善饮者”才留下了美名,看似是羡慕,其实李白是另有所指,“圣贤”本重用不用,李白无形中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向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表达自己对这种不公平的愤怒的批判。

6、作者为何举曹植的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他们有何共同点?
作者用典列举曹植,是基于两者的共同点而来的:有才,好饮,怀才不遇。

作者其实要借曹植自比,表达怀才不遇的愤慨。

三、多次诵读诗歌,深度探究
好友相聚,本是人生快事;宴逢知己,更应把酒言欢。

李白却为何一反常态,不喜反愁呢?这个“愁”又包含怎样的内容?(结合背景解读情感)
这个愁不是一般的愁,乃是古往今来一切敏感的才人,一切清醒者所通感的愁。

这个愁除了包含对人生短暂的慨叹外,主要指功名不立,岁月蹉跎,时不我待而言。

[拓展提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2011年高考江苏卷)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此处指论诗。

(1)本诗前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
答:①诗坛地位,无人可比;②诗的思想情趣,洒脱不凡;③诗歌风格,清新、俊逸。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
答: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

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3分)
答: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美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

(按大纲要求: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