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设备管理制度
计量设备管理制度(实用文档)

计量设备管理制度(实用文档)1.引言计量设备是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其准确性、可靠性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和科研成果。
为了确保计量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提高计量管理水平,制定本制度。
2.管理原则(1)统一领导:计量设备管理工作由公司领导负责,设立计量设备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计量设备管理方针、目标和计划。
(2)分级管理:根据计量设备的重要性和使用频率,实行分级管理,确保计量设备的安全、准确和有效运行。
(3)全员参与:计量设备管理工作涉及全体员工,要求员工积极参与计量设备的使用、维护和管理。
3.计量设备分类根据计量设备的重要性、使用频率和精度要求,将计量设备分为以下三类:(1)A类计量设备:关键性、高精度计量设备,如精密天平、光谱分析仪等。
(2)B类计量设备:一般性计量设备,如电子秤、压力表等。
(3)C类计量设备:辅助性、低精度计量设备,如卷尺、温度计等。
4.计量设备采购(1)采购原则:根据生产、科研需求,遵循“质量第一、经济实用”的原则,合理选择计量设备。
(2)采购流程:提出采购申请→审批→确定供应商→签订合同→验收→投入使用。
(3)验收要求:验收人员应具备相应资质,按照国家标准和公司要求进行验收,确保计量设备符合规定的技术参数和精度要求。
5.计量设备使用与维护(1)使用原则:遵循“正确使用、精心维护”的原则,确保计量设备正常运行。
(2)操作规程: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操作人员熟练掌握操作方法。
(3)维护保养:定期对计量设备进行保养和维护,确保计量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计量设备检定与校准(1)检定与校准原则: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要求,对计量设备进行定期检定与校准,确保计量设备符合精度要求。
(2)检定与校准周期:根据计量设备的使用频率和精度要求,确定检定与校准周期。
(3)检定与校准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进行检定与校准,对不符合要求的计量设备进行维修或更换。
计量设备管理制度

计量设备管理制度1. 前言计量设备是企业生产过程中必不行少的工具,保障计量设备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对于产品质量的掌控和生产过程的稳定性至关紧要。
本制度旨在规范企业的计量设备管理,确保计量设备的可追溯性和准确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部涉及计量设备的部门和人员。
3. 重要内容3.1 计量设备管理责任•确定一名专人负责计量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并明确其职责和权限。
•部门负责人应确保计量设备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保证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2 计量设备采购管理•全部计量设备的采购应经过审查和批准,并由指定人员进行采购。
•采购计量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要求,并保证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对于紧要的计量设备,需进行供应商的评估和验收。
3.3 计量设备台账管理•对于全部计量设备应建立认真的台账,包含设备名称、规格型号、使用日期、校准日期等信息。
•对计量设备的更改和报废情况应及时记录,并进行审批和备案。
•定期进行计量设备的清查,确保设备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4 计量设备使用与维护•计量设备应依照规定的操作程序和保养要求进行使用和维护,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定期对计量设备进行校准和验证,并记录校准结果。
•对于发现故障或不符合要求的计量设备,应及时报修或更换,并记录维护情况。
3.5 计量设备检定•计量设备应依照规定的周期进行检定,以确保设备的准确性。
•检定应由特地机构或有资质的检定人员进行,并出具检定证书。
•定期对计量设备的检定结果进行复核,确保检定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6 计量设备培训和意识提升•对使用计量设备的人员进行培训,包含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知识。
•定期组织计量设备的培训和沟通活动,提高员工对计量设备管理的意识和技能。
4. 监督与评估•订立内部审核计划,定期对计量设备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和矫正,并进行记录和追踪。
5. 附则•本制度的修订和更改应经过相关负责人的批准,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计量设备管理制度

计量设备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计量设备的管理,保证计量设备计量准确性和可靠性,维护计量设备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促进生产经营活动正常开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所有计量设备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计量仪器、工具、秤重器、计量软硬件等。
第三条本制度的实施目标是规范计量设备的管理流程,提高计量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准确性,确保计量设备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法规的要求。
第四条企业应建立健全计量设备管理制度和组织机构,制定并执行可行的计量设备管理方案,完善计量设备台账,并定期对计量设备进行检验和校准,确保计量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五条企业应加强对计量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计量设备管理水平和专业技能,确保他们能够独立、正确使用计量设备,并及时发现和处理计量设备的故障和异常情况。
第六条企业应加强对计量设备使用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计量设备使用规程和操作流程的理解和遵守,确保计量设备的正确使用和保养。
第二章计量设备的购置和验收第七条企业应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在正规的供应商处购置计量设备,保证计量设备的质量和准确性。
第八条企业应对购置的计量设备进行验收,检查计量设备的产品质量、技术性能和准确性,确保计量设备符合企业的使用需求和标准要求。
第九条企业应对验收合格的计量设备进行台账登记,并制定计量设备的存放和使用规程,确保计量设备的安全使用和有效管理。
第十条企业应对计量设备的使用环境、温度、湿度等因素进行监测和控制,确保计量设备的正常使用条件和工作效果。
第三章计量设备的校准和维护第十一条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计量设备校准和维护制度,制定并执行计量设备校准和维护计划,确保计量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二条企业应严格执行计量设备的校准和维护规程,对计量设备进行定期的校准和维护,及时处理计量设备的故障和异常情况。
第十三条企业应定期对计量设备进行检验和校准,确保计量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计量设备的使用效率和质量。
计量器具管理制度(最新8篇)

计量器具管理制度(最新8篇)计量器具管理制度篇一1、目的对计量设备进行有效的控制,保证设备的测量精度和准确性,满足预期的使用要求。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计量设备的控制(分析天平。
计量容器等)3、职责3.1质管科负责计量设备的控制和管理,计量设备周期检定计划的编制。
3.2检验员负责计量设备的正确使用及维护保养。
3.3 销售部负责计量设备的采购。
3.4质管科主管负责贵重的计量设备申购审核和周期检定计划的审批。
3.5总经理负责设备购置申请单的批准。
4、工作程序4.1、计量设备的范围用于对采购产品、半成品及最终产品检测所用的设备。
4.2、计量设备的购置4.2.1、使用部门需增添、更新计量设备时,由采购部负责人填写《采购单》,经总经理批准后予以采购。
4.2.2、采购人员按要求进行采购,设备购入后通知质管科按照《进货验证记录》中的内容,对其进行确认。
4.2.3、在确认过程中发现与要求不符或是设备损坏、缺件时由销售部负责向供应商调换。
4.2.4、计量设备经确认后由质管科负责送检,合格后进行登记、编号,进行标识,注明编号、有效期等,并根据使用的地点、位置,写入《生产设施、设备一览表》,统一进行管理。
4.3、计量设备的周期检定4.3.1、质管科负责制订《设施保养检修记录》,并按其内容组织实施。
4.3.2、对需检定的设备和即将到期的设备及时送检,由质管科负责联系国家法定计量部门进行检定,并保存检定报告。
4.3.3、需自校的计量设备由质管科制订相应的自校规程,进行自校,并作好自校记录。
4.3.4、检定或校准合格的设备,进行合格标识,并标明有效期;校准不合格的。
,同样进行不合格标识,经修理后重新校准;对不便粘贴标签的设备,可将标签贴在包装盒上,或由使用者妥善保管。
4.4、计量设备的使用、搬运、维护和贮存控制4.4.1、使用者应按使用说明书或规定的要求正确使用设备,确保设备的测量能力与要求相一致,防止发生可能使校准失效的调整,使用后要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保养。
设备计量管理制度

设备计量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设备计量管理工作,提高设备计量管理水平,确保设备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设备的计量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设备、实验设备、检测设备等。
三、机构设置公司设备计量管理工作由设备计量部门负责,设备计量部门设置设备计量管理员,负责设备计量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四、设备计量管理流程1.设备登记所有设备在购置后即应当及时登记入册,登记信息包括设备名称、型号、出厂编号、规格、购置日期、购置价值等。
设备计量管理员负责设备登记工作。
2.设备检定设备检定工作由设备计量管理员组织实施,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
设备检定周期应当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和环境条件进行合理确定。
3.检定结果记录设备检定完成后,应当及时记录检定结果,并在设备上作出相应标识,确保设备的检定状况清晰可见。
4.超期处理对于已超过检定周期的设备,设备计量管理员应当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停止使用,并予以相应的处理。
5.设备维护设备计量部门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状态。
对于发现的设备故障,应当及时修理并进行再次检定。
6.备件管理设备计量部门应当建立设备备件库,对常用备件进行储备,确保设备维护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7.定期总结设备计量部门应当定期对设备计量工作进行总结,分析设备使用情况和检定结果,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五、责任分工1.设备计量部门负责设备的登记、检定、维护等工作。
2.各部门负责使用设备的保管和维护,对设备的异常情况及时上报设备计量部门进行处理。
3.公司领导负责对设备计量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设备计量工作的落实。
六、附则1.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实施,制度解释权归公司设备计量部门。
2.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按照公司相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罚。
3.本制度最终解释权归公司所有。
计量检测设备管理制度

计量检测设备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确保计量检测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检测效率,保证产品质量,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计量检测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测量仪器、检测工具、校准设备等。
三、管理职责1.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修订计量检测设备管理制度,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2. 各使用部门负责本部门计量检测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3. 采购部门负责采购符合要求的计量检测设备,并确保供应商的资质和产品的质量。
四、设备采购与验收1. 采购前应进行市场调研,选择合格的供应商,并确保所购设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2. 采购的计量检测设备到货后,由质量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共同进行验收,确保设备性能、精度符合要求。
五、设备使用与维护1. 使用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设备操作规程和维护知识。
2. 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保养和校准,保持设备良好的工作状态。
3. 建立设备使用记录,记录设备的使用情况、维护日期和结果。
六、设备校准与检定1. 所有计量检测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和检定,确保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 校准和检定应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或公司内部授权的专业人员进行。
3. 校准和检定后的设备应有明确的标识,并保存相关证书和记录。
七、设备报废与更新1. 对于损坏无法修复或精度无法满足要求的设备,应及时报废。
2. 根据技术进步和生产需要,适时更新计量检测设备。
八、违规处理对于违反本管理制度的行为,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包括但不限于警告、罚款、责任追究等。
九、附则本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如有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地方,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计量设备管理制度

计量设备管理制度计量设备是用于对物质或信号进行测量、检测和调节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
为了保障计量设备的精度、可靠性和准确性,加强计量检测工作,维护国家计量秩序,制定计量设备管理制度十分必要。
接下来本文就为你详细介绍一下计量设备管理制度。
一、总体要求1、落实国家计量法律法规和强制性计量规定,统一计量单位制度;2、完善计量设备台帐管理,建立台帐台账;3、落实计量设备的检定制度和强制检定周期;4、加强计量设备的保养和维修管理,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二、计量设备的申购、验收和管理1、计量设备采购应符合国家计量法规的规范要求及质量标准;2、对新购进的计量设备应实行“三包”(即保修、退换及维修)制度,并与供应商签署质量保证协议;3、在实施计量设备验收程序时,应确认设备的型号规格、技术参数、精度等指标是否符合要求,并核实是否具备计量单位符合性能、准确读数及稳定性等特征。
4、新装、扩建生产线或改建工段时,应与计量检定机构配合,对计量仪表进行检定。
三、计量设备的检定和校准1、计量设备的检定和校准是保证计量设备精度和可靠性的基础,应按照国家计量法规、计量强制性规定和相关技术标准进行检定和校准;2、检定或校准后应开具“检定证书”或“校准证书”,详细记录检定或校准的项目、结果和有效期;3、有效期逾期的计量设备,不得再继续使用,应尽快送到计量检定机构重新检定或校准。
四、计量设备的维护管理1、对计量设备应根据其精度要求、使用频度、型号规格和质量状况等因素,制定定期保养计划;2、定期对计量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计量设备的正常运转;3、定期换取和更新计量设备内的标准件、测量探头、传感器等易损件,保障计量精度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五、计量设备台账的管理1、建立计量设备台账,并对其进行规范管理;2、计量设备台账内容应包括设备名称、型号、厂商、购置日期、厂商编号、计量器具编号、有效期、检定记录等必要信息;3、对计量设备台账应按照计量设备使用频度,定期进行清点、盘点以及更新管理。
计量设备配备管理制度

计量设备配备管理制度第一章绪论1.1 为了规范公司内计量设备的配备和管理,提高计量设备的使用效率和精度,保障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1.2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计量设备的配备、采购、维护和管理。
第二章计量设备配备2.1 公司应根据生产和质量管理需要,明确计量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并逐步配备相应的设备。
2.2 计量设备的选型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保证精确度和稳定性,并能满足生产和测试需要。
2.3 公司应建立计量设备档案,包括设备名称、型号、出厂编号、购置日期、定检日期、使用部门等信息,并定期更新档案。
第三章计量设备采购3.1 计量设备的采购应根据公司的预算、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符合公司的采购管理制度。
3.2 采购计量设备应优先选择具有ISO认证或国家计量认证的品牌产品,确保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
3.3 采购计量设备应由专门负责的采购人员进行,严格按照公司的采购程序和流程进行,确保采购的设备符合规定要求。
第四章计量设备维护4.1 公司应建立计量设备维护制度,明确设备的维护责任和周期,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维护。
4.2 计量设备的定期维护应由专门的维护人员进行,按照设备的维护手册和说明书进行操作,确保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
4.3 计量设备的维护记录应详细记录设备的维护时间、内容和责任人,建立维护档案,定期进行检查和核对。
第五章计量设备管理5.1 公司应建立计量设备管理制度,明确设备的使用权限、管理责任和监督机制,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和管理。
5.2 计量设备的使用应符合规定的使用程序和流程,禁止私自调整或修改设备,严禁擅自改变设备的使用范围。
5.3 计量设备应定期进行检定和校准,确保设备的准确度和精度,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
第六章总则6.1 本管理制度由公司质量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改,各部门应密切配合,认真执行。
6.2 如有违反本管理制度的行为,公司将依据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6.3 本管理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如有需要修改,应经公司相关部门审批并重新颁布。
仪器设备计量管理制度范文(3篇)

仪器设备计量管理制度范文(1)仪器设备、计量器具均须按照国家标准计量部门的有关规定施行定期检定,凡没有检定合格证或超过检定有效期的仪器设备、计量器具一律不准使用。
(2)各检测室对仪器设备、计量器具编制周期检定日程表,并负责组织定期检定工作,对检定合格的仪器设备、计量器具,检定合格证应随同仪器设备、计量器具一起妥善保管。
(3)新购置的仪器设备、计量器具应先进行检定,并合格后方可使用。
(4)检定周期有效期内的仪器设备、计量器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失准时,经调整或修理后,必须重新进行检定。
(5)凡经过计量检定(包括自检)合格的仪器设备贴上(绿色)合格证并检定日期和周期,仪器设备某一精度、量程不合格,但能满足检验工作所需量程的或降级使用者等可贴上(黄色)准用证,仪器设备已损坏或经计量检定不合格,以及仪器设备性能无法确定者,贴上(红色)停用证。
(6)对自查的仪器、设备要制定校验规程并做好记录。
仪器设备计量管理制度范文(2)[公司名称]仪器设备计量管理制度范文(3)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仪器设备的计量管理工作,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能和准确度,保证测试数据的可靠性和合法性,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使用与测试相关的仪器设备的计量管理。
第三条仪器设备计量管理的目的是确保仪器设备的准确度和可靠性,保证测试数据的真实有效,并提供了解仪器设备状态的依据。
第四条本制度的实施依据包括国家有关计量法律法规、计量国际标准和公司内部相关规定。
第五条公司成立仪器设备计量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计量委员会),负责制定具体的计量管理工作方案,并监督、检查各部门的仪器设备计量管理工作。
第二章仪器设备计量管理的组织机构和职责第一条公司设立计量委员会,由负责仪器设备管理的部门负责人担任委员长,各部门仪器设备管理负责人担任委员,具体组成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第二条计量委员会的职责包括:1. 制定仪器设备计量管理规定和工作流程;2. 确定仪器设备的计量周期和方法,制定计量计划;3. 统一管理仪器设备的计量记录、检定证书和检定结果;4. 组织仪器设备的监督和检查工作;5. 提供仪器设备的维修、维护和更新计划;6. 配合公司自查和外部审核的相关工作。
(一篇就够)计量设备管理制度完整版

计量设备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保证计量设备的准确可靠,实现计量数据的统一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用于贸易结算、工艺控制、环境监测等方面的计量设备。
三、职责1. 质量管理部负责计量设备的统一管理,包括设备的采购、检定、校准、维护和报废等工作。
2. 各使用部门负责本部门计量设备的日常使用、维护保养和管理工作。
四、管理规定1. 计量设备的采购(1) 采购前,质量管理部应进行市场调查和选型论证,确保所选设备符合公司需求和相关法规要求。
(2) 采购后,质量管理部应对设备进行验收,包括外观、性能、附件等方面,并填写验收记录。
2. 计量设备的检定和校准(1) 质量管理部应根据国家法规和标准,制定计量设备的检定和校准计划,确保设备处于受控状态。
(2) 检定和校准应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质量管理部负责协调和监督。
(3) 检定和校准后,质量管理部应保存相关证书和记录,以备查验。
3. 计量设备的维护保养(1) 各使用部门应建立计量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保养制度,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 质量管理部应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4. 计量设备的报废(1) 对于无法修复或失去准确度的计量设备,质量管理部应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评估,确定是否报废。
(2) 对于需要报废的设备,质量管理部应填写报废申请单,经批准后进行报废处理。
五、数据管理1. 质量管理部应建立计量设备台账,记录设备的名称、型号、编号、检定/校准周期等信息。
2. 各使用部门应妥善保管计量设备的原始数据,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六、监督检查1. 质量管理部应对各部门的计量设备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2. 对于严重违反本制度的部门或个人,质量管理部将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应责任。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质量管理部。
医院计量设备检测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确保医院计量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用于医疗、教学、科研等目的的计量设备。
三、职责1. 医学工程部负责全院计量设备的监督管理,制定计量设备检测管理制度,组织实施计量设备检测工作。
2. 使用科室负责本部门计量设备的日常管理和使用,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3. 计量室负责全院计量设备的检定、校准和维修工作,确保设备准确可靠。
4. 财务部负责计量设备购置、报废等财务管理工作。
四、计量设备检测要求1. 计量设备应按照国家计量法规定,定期进行检定、校准。
2. 新购置的计量设备,应在验收合格后,由计量室进行首次检定、校准。
3. 计量设备检定、校准周期根据设备类型、使用频率和精度要求确定。
4. 检定、校准过程中,发现设备不合格的,应及时通知使用科室停用,并进行维修或报废处理。
五、计量设备检测流程1. 计量室根据检定、校准周期,制定计量设备检测计划。
2. 使用科室按照检测计划,将设备送至计量室进行检定、校准。
3. 计量室对送检设备进行检定、校准,确保设备准确可靠。
4. 检定、校准合格的设备,由计量室出具检定、校准证书,并返回使用科室。
5. 检定、校准不合格的设备,由计量室通知使用科室停用,并进行维修或报废处理。
六、计量设备使用要求1. 使用科室应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规程使用计量设备,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2. 使用过程中,如发现设备异常,应及时报告计量室进行处理。
3. 使用科室应定期对计量设备进行清洁、保养,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4. 使用科室应妥善保管计量设备,防止设备损坏、丢失。
七、奖惩措施1. 对在计量设备检测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设备损坏、丢失或影响医疗质量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并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八、附则本制度由医学工程部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计量设备管理制度

计量设备管理制度计量设备管理制度是指为了确保计量设备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合法性,规范计量设备管理活动的一系列制度和规定。
计量设备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营和质量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一份针对计量设备管理的制度,供参考。
一、总则1.1本制度是为了规范计量设备的选择、购置、验收、标定、维护、计量证书管理等活动,确保计量设备的准确性和合法性,保证企业产品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
1.2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所有使用计量设备的部门和人员,包括计量设备的选择、购置、使用、维护和计量证书管理等方面的规定。
二、计量设备的选择和购置2.1企业应根据业务需求,制定计量设备的需求计划,并进行比较分析,选择性价比最高的计量设备。
2.2企业应购买具有强制性计量认证的计量设备,并要求供应商提供完整的产品说明书、质保书和强制性计量认证证书等相关资料。
2.3企业应对采购到的计量设备进行验收,核对设备名称、型号、规格、计量范围、准确度等与购买合同及计量特性一致性,并填写验收记录,确保计量设备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三、计量设备的标定和验证3.1企业应根据计量设备的使用周期和规定要求,定期进行计量设备的标定和验证,确保计量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2标定和验证工作应由具备相应资质和技能的人员进行,标定和验证结果应记录并保存相应的证据。
3.3对于标定超出容差范围的计量设备,应及时修理或更换,并重新进行标定。
四、计量设备的维护和保养4.1企业应建立计量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制度,规定计量设备的定期保养内容、保养周期和责任部门。
4.2计量设备的定期保养工作应有专门的维护人员进行,并应记录保养情况,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4.3对于发现计量设备存在故障、损坏或其他异常情况的,应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并填写维修记录。
五、计量证书管理5.1企业应建立计量证书管理制度,确保计量证书的合法性和及时性。
5.2企业应对计量证书进行登记和归档,记录计量证书的编号、设备名称、规格、标定结果等信息,并依据计量证书的有效期限进行更新和重新标定。
计量及检测设备管理制度

计量及检测设备管理制度计量及检测设备(以下简称计量设备)是指用于测量和检测物理量的仪器、装置、设备和相关软件。
计量设备的精度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生产质量和技术进步,因此,对计量设备进行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计量设备管理工作,制定计量及检测设备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一、计量设备管理制度的目的和重要性目的:计量设备管理制度的目的是规范计量设备的采购、验收、使用、维护和报废程序,确保计量设备的精度、可靠性和合法合规性,提高质量控制和技术实施水平,促进企业的科学管理和发展。
重要性:1.保证计量设备的精度和可靠性:计量设备是进行测量和检测的工具,其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的判定和生产过程的控制。
通过制度化管理计量设备,可以确保其在整个使用寿命内始终保持准确可靠的状态,为企业的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可靠的基础。
2.降低生产成本:合理的计量设备管理制度能够确保计量设备的有效使用和维护,延长其使用寿命,减少修理费用和更换成本。
同时,通过加强计量设备的管理,可以提高现场检测效率,减少生产中的大量废品和返工,降低生产成本。
3.规避法律风险:计量设备是进行产品质量测量和检测的依据,其合法合规性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合法性和市场竞争力。
制定计量设备管理制度能够确保计量设备的合法使用和防止非法操作行为,规避相关法律风险,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4.推动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制定计量设备管理制度可以促使企业对计量设备进行全面监控和管理,为科学管理提供可操作性的依据和手段,为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提供有力保障。
二、计量设备管理制度的内容1.计量设备的采购管理:明确计量设备采购的程序和要求,包括项目审批、需求分析、供应商选择、合同签订等环节,确保采购的计量设备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性能要求。
2.计量设备的验收管理:规定计量设备验收的程序和要求,包括验收标准、方法、时限等,确保计量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计量设备的使用管理:明确计量设备的使用责任和权限,建立使用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加强使用人员的培训和管理,规范计量设备的使用操作和维护。
医院医疗计量设备管理制度(4篇)

医院医疗计量设备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医疗计量设备管理,保障医疗计量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正确使用,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与医疗计量设备相关的工作。
第三条医疗计量设备是指用于医学诊断、治疗、检验、监测和研究的仪器、设备和系统。
包括但不限于医疗影像设备、检验分析仪器、医学检测设备、监测仪器等。
第四条医院医疗计量设备管理以科学管理为原则,以提高服务质量和安全性为目标,依法维护医疗计量设备的合法权益和用户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设备管理第五条设备管理包括设备的购置、验收、入库、清点、维护、保养、维修、报废等环节。
第六条设备购置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购置前需要编制设备需求计划,在医院预算范围内完成设备采购。
第七条设备验收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验收标准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规定。
设备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
第八条设备入库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入库时需要对设备进行清点、贴标识和登记,确保设备的数量和资产证据的正确性。
第九条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应按照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和相关技术要求进行,由设备使用部门负责。
第十条设备维修由设备管理部门组织实施,维修工作应及时、准确、有效地解决设备故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第十一条设备的报废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报废前需要编制报废申请,经相关部门审批后方可报废。
第三章质量管理第十二条医院医疗计量设备的质量管理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规定,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三条医院应建立设备日常检查和定期校准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校验和检修。
第十四条医院应配备专职人员负责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第十五条医院应建立设备保养制度,制定维护计划并定期进行设备的保养工作。
第十六条医院应建立设备故障处理制度,及时处理设备故障,确保设备能够正常使用。
第四章安全管理第十七条医院应建立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保障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第十八条医院应制定设备使用规程,明确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培训相关人员。
计量设备使用检定管理制度

计量设备使用检定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保证计量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计量工作质量,确保计量结果的准确可靠,根据《计量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事业单位内所有计量设备的使用和检定管理相关工作。
三、计量设备管理1.计量设备采购(1)计量设备的采购应根据需要进行申请,由负责计量管理的部门审核,并确定合适的供应商。
(2)采购计量设备应有合同,并包括设备名称、型号、数量、价格等。
(3)计量设备验收应由负责计量管理的部门进行,验收标准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
2.计量设备的领用与归还(1)计量设备的领用应有书面申请,并由负责计量管理的部门进行审批。
(2)计量设备的领用人员应对设备进行登记,并签署责任承诺书。
(3)计量设备的归还应在使用完毕后及时进行,归还前应进行检查,确保设备的完好无损。
3.计量设备的日常管理(1)计量设备应存放在干燥、整齐、安全的环境中,禁止直接接触水、尘埃等有害物质。
(2)计量设备应设有专门的保管人员,负责设备的保管、维护和保养,定期进行设备清查。
(3)计量设备的使用人员应按照设备的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禁止随意更改设备的参数。
(4)计量设备的涉及到的工作环境应符合设备的要求,避免工作环境对设备造成损坏或干扰。
四、计量设备的检定管理1.检定周期(1)计量设备的检定周期应根据设备的类型和使用情况进行确定。
(2)计量设备的检定周期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和规定。
2.检定方式(1)计量设备的检定方式应通过国家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进行。
(2)计量设备的检定结果应有检定机构出具的合格证明。
3.检定记录(1)计量设备的检定记录应详细、准确,包括设备的编号、型号、制造商、检定日期和结果等信息。
(2)计量设备的检定记录应备案保存,至少保存5年。
五、计量设备的维护与保养1.日常维护(1)计量设备的日常维护应由专门的保养人员进行,包括清洁、校准、调整等。
(2)维护人员应记录维护情况,并进行及时修复和更换。
设备计量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设备计量管理,确保设备计量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设备使用效率,保障安全生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单位所有涉及计量工作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设备、检测设备、计量器具等。
第三条设备计量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管理,确保设备计量工作的合法性;(二)科学管理,提高设备计量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三)规范管理,建立完善的设备计量管理制度;(四)持续改进,不断提高设备计量管理水平。
第二章设备计量管理体系第四条设备计量管理体系应包括以下内容:(一)设备计量管理机构;(二)设备计量管理制度;(三)设备计量人员;(四)设备计量设备;(五)设备计量工作流程;(六)设备计量监督与考核。
第五条设备计量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设备计量工作,其主要职责包括:(一)制定设备计量管理制度;(二)组织实施设备计量工作;(三)组织开展设备计量培训;(四)负责设备计量设备的配置、维护与管理;(五)组织开展设备计量监督检查;(六)处理设备计量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三章设备计量管理制度第六条设备计量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一)设备计量工作流程;(二)设备计量设备管理制度;(三)设备计量人员管理制度;(四)设备计量监督检查制度;(五)设备计量考核制度。
第七条设备计量工作流程:(一)设备计量计划编制;(二)设备计量作业实施;(三)设备计量结果审核;(四)设备计量结果应用;(五)设备计量档案管理。
第八条设备计量设备管理制度:(一)设备计量设备的采购、验收、使用、维护、报废等环节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二)设备计量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检定,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三)设备计量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应由专人负责,并建立相应的档案。
第九条设备计量人员管理制度:(一)设备计量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二)设备计量人员应定期接受培训和考核;(三)设备计量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保守技术秘密。
公司计量设备管理制度

公司计量设备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与范围本制度旨在规范公司计量设备的采购、使用、维护、检验和报废等全过程管理,确保计量设备的性能稳定,测量数据准确可靠。
适用于公司所有涉及计量设备的部门和人员。
二、组织架构与职责1. 成立计量设备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修订管理制度,监督执行情况。
2. 设立专职或兼职的计量设备管理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3. 各使用部门负责本部门计量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三、采购与验收1. 根据生产需要和技术要求,由使用部门提出计量设备采购申请。
2. 采购前需进行市场调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要求的设备。
3. 设备到货后,由计量设备管理员和使用部门共同进行验收,确保设备性能符合要求。
四、登记与标识1. 所有计量设备必须在公司计量设备台账中登记,记录设备型号、规格、精度等信息。
2. 每台设备应有唯一的编号,并在设备上明显位置粘贴标识。
五、使用与维护1. 使用前应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无损坏和污染。
2. 定期对计量设备进行校准或检定,保持其准确性。
3. 发现设备异常应立即停用,并报告管理员处理。
六、检验与校准1. 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定期对计量设备进行检验和校准。
2. 检验和校准工作应由具有资质的机构或专业人员完成。
3. 校准后的设备应贴上校准标签,注明校准日期和有效期。
七、故障处理与维修1. 设备出现故障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由专业人员进行检修。
2. 维修过程中应记录故障原因、维修措施和结果。
3. 重大故障或维修后,应重新进行校准或检定。
八、报废与更新1. 对于无法修复或性能不再满足要求的计量设备,应予以报废。
2. 报废设备需在台账中注明,并按公司资产管理规定处理。
3. 根据生产发展和技术进步,适时更新计量设备。
九、培训与考核1. 定期对使用计量设备的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培训。
2. 对操作人员的计量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确保其具备相应的操作能力。
十、制度的监督与改进1. 计量设备管理委员会定期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计量设备管理制度范文

计量设备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为规范企业内计量设备的管理及使用,保证计量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精准度,提高企业的计量质量,订立本制度。
第二章管理标准第一节计量设备的管理范围1.计量设备管理范围包括企业内全部使用计量设备的部门和员工。
2.计量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仪器仪表、计量仪器、计量工具等。
第二节计量设备的维护1.部门负责人应确保计量设备的正常维护工作。
2.计量设备的维护要定期进行,包括设备清洁、校准、维护和修理等工作。
3.若计量设备显现故障,应适时通知维护和修理人员进行处理。
4.新购或者新维护和修理的计量设备需要经过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三节计量设备的校准1.计量设备的校准工作由质检部门负责。
2.校准不得超过规定的有效期,到期后需重新校准。
3.计量设备校准记录应认真、精准,并进行存档。
第四节计量设备的保管1.每个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计量设备的保管工作。
2.计量设备应放置在干燥、通风、清洁的场所,并定期进行检查。
3.长期闲置的计量设备应做好防尘、防潮工作。
第三章考核标准第一节计量设备管理考核指标1.计量设备的清洁情形。
2.计量设备的校准合格率。
3.计量设备的维护及维护和修理情况。
4.计量设备的保管情况。
第二节考核方法1.考核周期为半年一次,实在时间由企业法务部门确定。
2.考核指标由法务部门、质检部门和相关部门共同订立,并定期公布。
3.考核结果作为部门绩效考核的依据,确定奖惩措施。
第四章责任与监督第一节部门责任1.各部门负责人应加强对计量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视,并推动相关工作的落实。
2.部门负责人应定期对计量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督促。
第二节监督与检查1.企业法务部门应定期对计量设备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2.发觉问题,要适时跟进整改,并提出改进看法。
第五章附则第一节罚则对于未依照本管理制度规定进行计量设备管理的行为,依据企业相关规定进行惩罚。
第二节本制度的解释权本计量设备管理制度的解释权归企业法务部门全部。
计量器具管理制度

计量器具管理制度计量器具管理制度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今天,很多地方都会使用到制度,制度泛指以规则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
这些规则蕴含着社会的价值,其运行表彰着一个社会的秩序。
想学习拟定制度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计量器具管理制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计量器具管理制度 1一、度计量器具使用、维护、保养制度1.1合理选用量具。
不得用高精度量肯测量低精度工作,测量前,效对好零位,检查量具的超始是否灵活正确,发现失准,应及时向计量管理员报告,待修复后方可使用。
1.2保持量具的清洁。
对测量完毕后的量具,须擦净量具工作面油污,必要时,涂上防锈油后,放在盒内,对正常用的量具要定期进行保养。
1.3在使用表类量具测量工件时,应保持垂直工件被测量面,不允许受到剧烈冲击和震动,以免影响测量精度,使用完毕,应立即将表拆下,放入盒内。
1.4使用量具时,须了解量具的保养知识,非量具检修人风吹草动,严禁随意拆卸、改装及自选修理。
1.5保养量具时,要将量具存放在清洁、干燥、无震动、无腐蚀气体的地方,并收集好量具的检定合格书,严格执行检定周期,按时送上级计量部门检定。
二、衡器的使用,维护保养制度2.1使用衡器称重前,首先检查台称计量杠杆是否完好,对好零位,一切正常方可投入使用。
2.2在秤量各种原料时,应将被秤物放在衡器台板中央,注意低放、轻放、养活冲击力,以免损坏衡器和影响其准确度。
2.3每次称量完毕后,应首先关闭制动器,在取下被称物,以免损坏刀刃。
2.4称量不同价格物件时,应选择相应精度的衡器进行称量,对一般不大于衡器最大称量百分之五,正常应在最大称量的三分之二范围内进行称量,更不得超过衡器最大称量进行称量。
2.5使用衡器人员,应了解衡器计量性能和检定周期,发生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送计量部门检修,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计量器具管理制度 2计量工作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要基础工作之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和《全国公司工矿企业计量管理实施办法》,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办法:一、设立适应生产需要的检验室,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计量人员,在总经理直接领导下,协同各部门,统一管理全公司的计量工作。
计量设备管理制度

计量设备管理制度计量设备管理制度是指为了确保计量设备在正常工作状态下进行有效管理,提高计量设备的使用效能和质量,确保计量结果准确可靠,达到技术要求和法律法规的要求而建立的一套管理体系。
以下为一份700字的计量设备管理制度的草案:一、总则为规范计量设备的管理,确保计量结果的准确可靠,提高计量设备的使用效能和质量,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所有的计量设备。
三、责任主体1.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计量设备的购置、调拨、维护、校准和报废等工作。
2. 使用单位负责计量设备的日常使用、保管和维护工作。
3.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计量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验证。
四、计量设备的购置1. 计量设备的购置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经设备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购置。
2. 购置的计量设备应具备相应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且应有完整的技术资料和合格证书。
五、计量设备的调拨1. 计量设备的调拨应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并填写相关调拨手续。
2. 调拨计量设备的使用单位应按照调拨手续接收设备,并做好相应记录。
六、计量设备的保管和维护1. 使用单位应制定计量设备的保管和维护计划,并按计划进行执行。
2. 计量设备的保管应放在指定的计量设备库房或专用场所,设备库房应保持干燥、通风良好。
3. 计量设备的维护应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中的要求进行,定期进行清洗、检查和校准。
七、计量设备的校准和验证1. 计量设备应定期校准,并保留校准记录和报告。
2. 校准应委托具备合法资质的第三方实验室进行,或由质量管理部门进行验证。
八、计量设备的报废1. 计量设备经鉴定不再适用于使用时,应及时报废。
2. 报废的计量设备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处理,并做好相应记录。
九、监督和评估1. 设备管理部门应定期对计量设备的使用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并做好相关记录。
2. 设备管理部门应定期对计量设备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完善。
十、违纪处分对于违反本制度规定的行为,将按照单位相关纪律和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量设备管理制度
1.0 目的
为规范计量设备的管理,使原、辅助材料在生产投用过程和产品重量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合理地配置公司的产品资源,并满足顾客利益,达到公司计量设备维护和保养的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0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计量设备的操作和管理。
3.0 职责
3.1质检部职责
3.1.1做好计量设备的巡检和异常记录,并跟进异常现象的处理过程;3.1.2负责制度的建立和监督管理,计量设备的校准和鉴定工作;3.1.3依据《计量设备操作规程》的内容和要求监督操作。
3.2生产部职责
3.2.1严格遵守《计量设备操作规程》;
3.2.2对于计量设备出现的异常,应及时向相关人员汇报,并查找原因;3.2.3做好计量设备的检查、维护保养。
3.3 物资部职责
3.3.1依据公司的各相关程序文件及制度要求,履行相关工作职责;3.3.2做好计量设备操作规程的学习和故障的判断、异常的汇报;3.3.3做好计量设备的检查、维护保养。
4.0 计量设备的管理
4.1器具的维护与自校
4.1.1计量设备在使用期间要正确使用、妥善保管防止损坏和丢失,若器具发生偏差或损坏以及超
过检定有效期等影响使用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由部门负责人通知质检部计量员维修校正,若无法进行维修和自校应送外维修和检定;
4.1.2计量设备使用人员负责本部门计量设备使用情况的日常检查,发现计量设备超过检定有效期
要及时停用并通知质检部计量员送检;发现不正常使用或损坏、丢失计量设备的行为,计量员要立即制止并上报处置;
4.1.3当计量设备使用人工作变动时设备计量员须及时监督办理计量设备的移交手续,对检查、维
修、校准、移交、报废、收发等计量管理工作要做好记录。
4.2计量设备的运输、搬动
4.2.1计量设备在校准或移动至其他场所工作时,要轻搬轻放,确保万无一失,运输距离较远的检
测要有防震、防冲击措施,在搬动时注意防止倒置;
4.2.2计量设备在搬运前将可活动的部件拧紧,并采取相应的防护、固定措施;搬运过程中重要保护好检定标识、防止丢失、破损。
4.3计量设备的贮存和使用环境4.3.1工作现场使用人应保持计量设备的清洁卫生、干燥、无积尘、积水、油污;
4.3.2计量设备贮存场所应保持干燥、通风、无积尘,避免放置于温度变化过大或空气流动剧烈的场
所。
4.3.3计量设备须使用独立电源插座以免其他电器的干扰;
4.3.4计量设备在使用前,开启电源,应先进行预热15 分钟以上;
4.3.5 计量设备在使用时,应先检查放置是否平整,固定部件是否齐全,防护措施是否完善,周围
是否有影响操作的不利因素。
4.4计量设备的使用
4.4.1计量设备应按《计量设备操作规程》中的规定操作、使用;
4.4.2计量设备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内使用,严格简化、违反操作规程,不准超功能,超范围、超检
定周期使用;
4.4.3计量设备使用人发现计量设备偏离校准状态时,应及时报质检部计量员,并重新用经确认合
格的计量设备(器具)评价已补测量结果的有效性,并对该设备时行重新校准,上述评价、校准和重新校准的过程和结果记录在《实验和计量设备维修记录表》。
4.5 计量设备的防护
4.5.1由使用部门按检测设备的精密度和防护要求,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或定期维护;
4.5.2检查中发现锈蚀,失灵或其它故障,应由设备计量员/设备管理员进行排除,其他人员不
得自行折卸和修理,计量设备应重新送检。
4.6操作人员培训及资格
4.6.1 计量设备由指定专人保管、使用。
使用人员要熟悉仪器设备的原理、性能、技术条件,熟练
掌握操作规程,并经专业技术培训、考核合格;
4.6.2计量人员须经国家认可的省级或国家级计量机构培训合格,取得相应资质后,方可进行设备
的校准。
4.7 检测设备的档案
4.7.1设备计量员应对设备建立档案,并长期保存,内容包括:
(a计量设备名称、型号规格、编号;
(b )制造厂名称;
(C)设备收货日期和投入使用日期;
(d )目前存放地点;
(e)设备保管人;
(f)准确度、量程;
(g)说明书、产品合格证、保修单其它;
(h )检定证书或测试报告;
(i )迄今所进行的维护记录和今后的维护计划;
(j )损坏、故障、改型(改装)或修理的历史情况。
5.0 责任与处罚
5.1计量设备使用人对设备使用不当,违规操作,造成器具损坏、丢失应进行全额赔偿;
5.2投用后的计量设备造成的损坏、报废,应按照设备的折旧价格进行赔偿,最高赔偿不得高于设
备金额的80%,不得低于设备的50%;
5.3非正常使用、丢失或故意损坏要加倍赔偿和处罚;
5.4计量设备操作、管理、监督人员不履行职责或造成损失的要追究管理责任,相关领导要追究领
导责任;
5.5计量设备不按要求进行维护和保养,无运行、保养记录;防护不当;使用不当,或不在规定的
环境中使用发现一次处罚500.00 元;
5.6计量设备校准人员不按规定周期或规程校准;无校准记录或记录不全面;不及时监督计量设备
的操作,发现一次处罚500.00 元。
6.0 相关文件
6.1《实验和计量设备控制程序》
6.2《生产设备控制程序》
6.3《调校规程》
6.4《计量设备操作规程》
7.0 相关记录
7.1《计量设备台账》
7.2《调校记录》
7.3《实验和计量设备维修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