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材料题

合集下载

马原材料题

马原材料题

1、材料分析题(20分)材料一:恩格斯说:“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者传给它而它便由以出发的特定的思想资料作为前提。

因此,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十八世纪的法国对英国(而英国哲学是法国人引为依据的)来说是如此,后来的德国对英法两国来说也是如此。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9页。

材料二:毛泽东说:“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这是我们对于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关系及政治和经济的关系的基本观点。

那么,一定形态的政治和经济是首先决定那一定形态的文化的;然后,那一定形态的文化又才给予影响和作用于一定形态的政治和经济。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63-664页。

材料三:2006年3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请回答:上述材料中蕴含的哲学原理是什么?该原理包括哪些内容?参考答案:材料中蕴含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原理。

社会意识的相对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具体表现在:第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第二,社会意识发展水平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第三,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第四,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必须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才能得以实现。

马原考试材料分析题

马原考试材料分析题

马原考试材料分析题篇一:马原期末试卷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1、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历史上的哲学家各有不同的回答。

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材料1:关于世界的本原,最简捷的途径是在经验里呈现的事物中去寻找,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始基,阿那克西米尼认为“气”是万物的始基,而阿那克西曼德则认为“无限”是万物的始基。

(注:始基即根本,或本原;无限就是不生、不灭、不竭、不可摧毁)材料2:毕达哥拉斯认为,统治着整个世界的是“秩序”,天体依照数字所规定的间隔,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中心而旋转,这就是‘数”。

万物产生于“一”。

材料3: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

万物皆流,无物常存。

材料4:巴门尼德认为,既然无物常存,我们怎么认识它呢?感官得到的东西是不真实的,所以,必须认识理性中的东西(即存在),只有它才不会欺骗我们。

请回答:(1)材料1属于什么观点,三位哲学家的观点有什么区别?(2)材料2属于什么观点,错误何在?(3)材料3属于什么观点,与材料4相比,分析二者的区别?参考答案:(1)材料1属于朴素唯物主义一元论的观点。

三位哲学家都把世界的本原统一在一种自然物质上。

阿那克西曼德试图从“无限”中探索事物的本原,其意义远比其他两位哲学家要大。

(2)材料2属于唯心主义一元论观点,它把世界的本原归结到抽象的“数”上,尽管它远离了感性经验,但由于它将“数”当作本原,因此从根本上是错误的。

(3)材料3中属于朴素唯物主义一元论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团永恒的活火”,这就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的观点;这团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

“万物皆流,无物常存在。

”是朴素辩证法的观点。

它同材料4是相对的,材料4将“存在”(思维)当作了本原,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材料4中的“存在”又推动了人类思维的发展。

2、阅读下列材料,用唯物辩证法理论回答有关问题。

马原各章材料题归纳(共五篇)

马原各章材料题归纳(共五篇)

马原各章材料题归纳(共五篇)第一篇:马原各章材料题归纳【绪论】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

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基本方法列举说明。

(1)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即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2)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指导我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如实事求是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社会基本矛盾分析的方法、历史分析的方法、阶级分析的方法、群众路线的方法等。

2.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鲜明特征看当前我国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创新发展)。

(1)马克思主义具有批判的、革命的精神,而这恰好是我国创新发展所需要的。

(2)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3)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创新能让我们获得更多机遇。

(4)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有辩证关系,只有将理论和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创新。

理论与实践创新有重要意义,因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勇于创新,而且创新是让我国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因此,我们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为什么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因为(1)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人们只有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

(2)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马克思基本原理材料题

马克思基本原理材料题

马克思基本原理材料题马克思基本原理材料题:材料一: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掌握在资本家手中,而劳动力则被资本家购买和使用。

资本家通过支付一定的工资雇佣工人,工人利用自己的劳动力从事生产,生产出商品并创造价值。

然而,工人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他们所得到的工资,多余的价值被资本家占有,这就是剩余价值。

资本家通过掌握生产资料和工人的劳动力,可以获取剩余价值以增加自己的财富。

他们以商品的形式出售产品,获得商品价值,并将一部分利润用于再投资,扩大生产规模,进一步剥削工人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这种经济结构导致了贫富差距的加剧和阶级对立的存在。

材料二: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交换是经济运行的基础。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两个方面。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实际需求的满足能力,而交换价值则是商品在交换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相对价值。

商品的交换是依据价值规律进行的,即以等价物交换。

价值是劳动时间的量度,不同商品之间的交换比例取决于所含劳动时间的多少。

例如,一辆汽车的交换价值应该相当于生产它所需的劳动时间,而不是资本家决定的价格。

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通过控制生产资料,能够操纵商品的价格,从而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他们通过垄断市场、操纵供需关系等手段来扭曲价值规律,使商品交换的比例失去公正性,进一步加剧了社会阶级的分化和不平等现象。

材料三:资本积累和危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获取剩余价值,积累大量资本。

资本的积累会导致一系列矛盾和危机的产生。

首先,由于剩余价值的追求,资本家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导致过度生产和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

这会导致商品的过剩和销售困难,进而引发经济危机。

其次,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剩余价值,不断压低工人的工资,这会导致工人的购买能力下降,市场需求减少,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危机。

最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无产阶级因为被剥削而日益贫困,对资本家进行抗议和反抗,这也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政治危机。

马原复习题材料分析题

马原复习题材料分析题

材料分析题一、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写道:“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

”他们又说:“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马克思恩格斯的上述论述包含了什么哲学原理?并运用该原理论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答案要点】(1)以上论述所包含的是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

(2)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

否则,就不成其为真理,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

由于条件的限制,任何真理对认识对象的反映只能是相对正确的,即在认识的深刻程度上、精确度上都是有限的,或者是近似性的。

这是真理在深度上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其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

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

(3)在对待真理的问题上,必须反对割裂绝对真理、相对真理二者辩证关系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倾向。

绝对主义,就是只看到真理的绝对性,无视其相对性;而相对主义则相反。

(4)马克思恩格斯的以上论述,体现了他们坚持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统一的立场,也启发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反对教条主义、思想僵化;同时也要反对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而是应当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根据新形势新条件,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二、材料1 我国工业用水量从1980年起的508亿立方米增长到2010年的1 397亿立方米,其中60%以上的工业用水集中在火力发电、钢铁、石化、纺织和制造等行业。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神B. 物质C. 意识D. 能量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A. 劳动价值论B. 剩余价值论C. 资本积累论D. 商品交换论3.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指()A. 人们的思想活动B.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C. 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D. 人们的精神创造4.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科技进步C.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D. 文化传承5. 下列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 历史是由少数英雄人物创造的D.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6.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A.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B. 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C. 资本家与无产阶级的矛盾D. 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7.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剩余价值的来源是()A. 必要劳动B. 剩余劳动C. 资本家的投资D. 政府的税收8.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是()A. 实现共同富裕B. 建立无阶级社会C. 实现个人自由发展D. 全面发展经济9. 下列哪项不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A. 以公有制为主体B. 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C. 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D. 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10.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是()A. 物质极大丰富B. 阶级差别消失C. 按需分配D. 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

12. 阐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剩余价值理论。

13. 描述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14. 解释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本质区别。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5. 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的理论。

马原考试材料题及其答案简析

马原考试材料题及其答案简析

1.请仔细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118世纪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在《论精神》中给物质下了一个定义性的说明:"物质并不是一件东西,自然中只有一些我们称之为形体的个体,物质这个名词只能了解为那些为一切形体所固有的特性的集合。

"材料2霍尔巴赫为了克服17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者的物质概念的狭隘性,给物质下了一个更概括的哲学定义。

他说:"物质一般地就是以任何一种方式刺激我们感官的东西;我们归之于各种不同物质的那些特性,是以物质在我们内部所造成的不同的印象或变化为基础的。

""一切物质的共同特性是广延、可分性、不可入性、形状、可动性、或为某个物质的运动所引起的性质。

"材料3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在总结哲学和科学发展成果的基础上,给物质下了一个科学的定义,他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回答:(1)分析材料1和材料2中物质定义的局限性。

(10分)(2)分析列宁的物质定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0分)(3)结合客观实际,谈一谈你对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认识。

(10分)答案:(1)材料1中,爱尔维修他看到了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区别,认为自然中所存在的只是作为物质具体形态的个体,而不是物质本身,物质是对这些个体所固有的特性的抽象和概括。

但是爱尔维修没有看到物质的根本特性在于它的“客观实在性”,而仅仅局限于物质的一般特性,因此,这一定义仍是不科学的。

材料2中霍尔巴赫的这一物质定义,肯定物质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独立存在的,我们的感觉只是物质的反映。

他试图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的高度来把握物质概念,这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形成有一定影响,列宁正是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的角度为物质下了一个科学的定义。

但是霍尔巴赫在具体说明物质时,又把广延、可分性、不可入性、形状、可动性等看成物质的普遍的不变的特性,这表明他的物质观还没有摆脱机械唯物主义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绪论1 .材料l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 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 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25 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材料2 恩格斯在1895 年时指出:但是,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1848 年革命时期,编者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 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讨;材料3恩格斯指出:“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十分轻蔑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材料4 恩格斯在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一文中指出:“他说的很对,任何一种社会哲学,只要它还把某几个论点奉为自己的最终结论,还在开莫里逊氏丸意即‘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引者注,它就远不是完备的;我们最需要的不是干巴巴的几条结论,而是研究;结论要是没有使它得以成为结论的发展,就毫无足取,这一点我们从黑格尔那时就已经知道了;结论如果变成一种故步自封的东西,不再成为继续发展的前提,它就毫无用处;但结论在一定时期应当有一定的形式,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应当摆脱模棱两可的不确定性,应当形成明确的思想;”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50 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彻底的科学性是与理论的与时俱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一定意义上说,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的必然要求;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与时俱进就要把握规律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不认为他们的理论是一成不变的,而总是要求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丰富发展他们的学说;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后,马克思恩格斯一直都是着眼实际,着眼历史条件的变化,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和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的过程;2.材料1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英国学术院院士霍布斯鲍姆指出,给确定某一具体思想方式或者观点是能否被看作马克思主义的标准作依据的,“是在19世纪末大致定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美国著名学者海尔布隆纳在标准问题上有着与霍布斯鲍姆相近的看法;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有一个可以得到“公认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来源于“同一套前提”,它是规定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前提;“凡是包含有这类前提的分析,都可以正当地将其分类为‘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即使作者本人并不如此认定”;这“同一套前提”是:对待认识本身的辩证态度,唯物主义历史观,依据马克思的社会分析而得出的关于资本主义的总看法,以某种形式规定的对社会主义的信奉;材料21934年,当德国共产党的理论家卡尔•科尔施还没有彻底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时候,他写了一篇题为我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科尔施力图通过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所谓的特殊看法来表明他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些看法的要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原理,包括那些表面上具有普遍性的原理,都带有特殊性,马克思主义不是实证的,而是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的主题不是现在处于肯定状态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显得日益分崩离析的正在衰亡的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目的不是观赏现存的世界,而是对它进行积极的改造;材料3匈牙利思想家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认为:“我们姑且假定新的研究完全驳倒了马克思的每一个个别的论点;即使这点得到证明,每个严肃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仍然可以毫无保留地接受这种新结论,放弃马克思的所有全部论点,而无须片刻放弃他的马克思主义正统;所以,正统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结果;它不是对这个或者那个论点的‘信仰’,也不是对某本‘圣’书的注解;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是指方法;”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早在马克思在世的时候就已经使用;从狭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材料1和材料2的观点是正确的;材料1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是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的角度,明确地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材料2科尔施的理解则着重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从政治立场着眼规定马克思主义;材料3是卢卡奇的马克思主义观,这是一种方法至上的马克思主义观;所谓方法至上,就是把理论方法和结论对立起来,片面强调方法而轻视结论;卢卡奇最初是在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的正统性问题时提出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的;卢卡奇的方法至上的马克思主义观的错误之一,是他把方法仅仅理解为辩证法,而否认世界观的方法意义,实际上是否认唯物主义的方法意义;错误之二,是离开论点,结论谈方法,把方法看做是可以离开论点、结论的独立自在的东西;其最终结果将是对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否定1.对世界的本质问题存在着不同的哲学观点,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并回答有关问题;材料1泰勒斯认为万物由水产生,又复归于水;万物有生有灭,而水则是永恒的;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材料2毕达哥拉斯认为:从数目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平面;从平面产生出立体;从立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物体,产生出四种元素:水、火、土、空气;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于是创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材料3东汉哲学家王充认为:天履于上,地偎于下,下气蒸上,上气降下,万物自生其中间;天地合气,万物自生;材料4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请回答:1材料1、2、3的观点相同吗并加以评述;2材料4说明了什么原理,坚持这一原理有何意义1材料1、2、3的观点有相同之处,也有不不同之点;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坚持世界是统一的;不同之点则在于:材料l、3都表现为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把世界统一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泰勒斯归结为火,王充归结为气,但都是用物质的东西作为世界的本原;材料2表现的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他们把世界归结为数,归结为某种客观的精神、理性因素;2材料4说明的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本质上是物质的;坚持这一原理的意义在于:第一,这一原理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它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起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切原理的根本立脚点和出发点;它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科学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第二,这一原理是反对二元论、宗教神学、唯心主义的锐利武器;它证明了:否认世界统一性的二元论不能成立,宗教神学所谓“上帝创造世界”的虚幻和荒谬,唯心主义一元论关于世界统一于精神的根本错误,并给予其根本性的摧毁和打击;第三,这一原理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它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理论基础;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2.材料1韩非提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材料2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材料3列宁指出把主要的注意力正是放在认识“自己”运动的源泉上;只有对立统一的观点:才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才提供理解“飞跃”、“渐进过程的中断”,向对立面的转化,旧东西的消灭和新东西的产生的钥匙;请回答:1材料1和材料2的观点有何异同2材料2和材料3的主要分歧是什么并加以评述;答案要点1材料1和材料2都承认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但是材料1认为运动变化是客观事物自身具有的,世界发生变化,事物就要变化,事物变了,各种规律、办法、功能也就会发生变化;材料2慧能的观点则不是从事物自身来谈变化,而是认为人的心理、人的思想、意志是变化发展的源泉、动力,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运动观,割裂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2材料2和材料3的主要分歧在于是否认为事物因内在的矛盾,引起运动变化;材料3强调事物内在的矛盾性,事物内在的对立统一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而材料2否认事物自身存在运动变化的源泉,而把运动变化看作是由精神因素,特别是由人的主观因素作用的结果,这样就否认了事物运动变化的客观性,因而不能正确地把握运动,不能科学地说明运动变化;3.在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问题上,历史上的哲学家们有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并回答有关问题;材料1霍尔巴赫认为,一切都是必然的,没有偶然性;偶然性这个词是没有意义的“空洞语词”;偶然性是我们对产生结果的原因愚昧无知造成的,我们把看不出同原因相联系的结果归之于偶然性;材料2毕尔生说,必然性只属于概念的世界,而不属于现实世界本身;莫诺认为,偶然性是生命起源和发展的全部基础,生物进化,本质上是由无法预测的纯粹偶然变化造成的,人类的出现也不过是“蒙特卡诺赌窟里中签得彩的号码”,是纯粹的偶然性;材料3黑格尔认为,必然性和偶然性是“绝对观念”发展的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环节;必然性根据于事物自身,偶然性根据于他物;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科学和哲学的任务“在于从偶然性中去认识必然性”;请回答:1材料1的哲学观点和错误是什么2材料2的哲学观点和错误是什么3材料3的贡献和错误是什么答案要点1材料1属机械决定论观点;其错误在于夸大必然性,否认偶然性;偶然性同样是客观存在的,有其产生的原因,不是由于人们主观上没有认识而造成的;2材料2属非决定论观点;其错误在于夸大偶然性,否认必然性及其客观性;生物进化绝不是毫无必然性或规律性可循的纯粹偶然性,而是包含着内在的必然性,人类的出现是生物长期进化的必然结果;3材料3表明,黑格尔明确分析了必然性和偶然性产生的不同根据及两者的辩证关系,这是它的贡献;但黑格尔把必然性和偶然性视为“绝对观念”发展的两个环节,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4.针对以下关于对立统一规律在运动发展中的作用的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材料1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摘自韩愈:原道玉不遇砥砺,不可以成器,人不遇困穷挫辱,不可以成德;摘自梅峰语录卷上材料2任何一件静止的东西,若不是在它以外有别的物体以运动力图进入它的位置使它不再处于静止,即将永远静止;同样情形,任何一件运动的东西,除非在它以外有别的物体使它静止,即将永远运动;摘自霍布斯:论物体,载十六一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材料3列宁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在谈到黑格尔关于每一事物都是“和它自己的他物有差别”时认为“非常正确和重要;‘他物’是自己的他物,是向自己的对立面的发展;”’“有两种基本的或两种可能的,或两种在历史上常见的发展进化观点: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以及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统一物之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关系;”摘自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请回答:1分析材料l的观点,说明它的发展观的依据;2分析材料2的观点,说明它的发展观的依据;3谈谈你对材料3的理解;答案要点1材料l把事物的发展看作是对立面互相斗争、互相作用的结果;韩愈的观点认为对佛教、道教如不加以禁止,儒教就不能得到流传和推行;梅峰语录中关于人的发展的观点认为,人不遭受困难屈辱的锻炼,就不能成为品德高尚的人;这种观点是朴素的、辩证的,是正确的发展观;2材料2中霍布斯把力学中静者恒静、动者恒动的规律直接引入哲学,把物质的运动发展看做是外力作用的结果,陷入了外因论,他的这种发展观具有形而上学的性质;3材料3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它揭示了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实质内容;矛盾的同一性使矛盾双方联结起来,使事物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提供矛盾双方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从而也就孕育着扬弃旧的矛盾的条件;矛盾斗争在事物量变过程中的作用,就在于它推动着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质变过程中的作用在于它能突破特定事物存在的限度;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基本属性,它们在矛盾中的地位是不同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5、根据以下关于矛盾问题的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材料1列宁指出:就本来的意义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的矛盾;他还指出: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即辩证的矛盾,而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材料2杜林说:“矛盾的东西是一个范畴;这个范畴只能归属于思想组合,而不能归属于现实;”材料3艾耶尔断言:“自然界不可能有矛盾,只是在陈述中才可能有矛盾;”请回答:1材料l的观点是什么是否正确2对比材料1与材料2,指出材料2的错误;3对比材料l与材料3,分析材料3的错误;答案要点1材料1的第一句话是说辩证法所研究的矛盾是对象自身中的矛盾,就是矛盾不是主观自生的,而是客观事物自身所具有的,人们思维中的矛盾不过是客观事物的矛盾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第二句也是强调辩证矛盾就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即实际客观存在的矛盾,不是主观字面的或头脑臆造出来的矛盾;这两段话突出一点,就是指出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这个观点是正确的;2材料2把矛盾归结为一个范畴,当作纯粹是主观的思想的东西:认为它不是现实的,只能是思想的任意组合;它与材料1把矛盾看作是对象自身中、实际生活中的矛盾的观点是完全对立的;其根本错误在于否认矛盾的客观存在性,把矛盾当作是由思想臆造的;3材料3公然否认自然界中有矛盾,他认为矛盾只存在于陈述中,即只存在于语句上、字面上;材料l明确指出矛盾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材料3的错误在于:一是公开否认自然界矛盾的存在;二是把矛盾当作字面上的、语句上的,同样是否认了矛盾存在的客观性;6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党的“十六大”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完善、科技更加进步…… ,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依据上述材料,运用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意义;l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含义以及二者的对立统一关系;2可能性和现实性辩证关系原理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宏伟的,是现实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性;7 .阅读下列材料,用唯物辩证法理论回答有关问题;材料l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他们认为,现在的市场不能仅仅用“供大于求”四个字来概括,不适应市场需求的无效供给过多,而适销对路的有效供给不足,才是对当前市场供给状况的准确把握;在供过于求的大市场里也有供不应求的产品,明智的企业家就在于创造出这种产品;于是他们着手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实行产品分流策略,一是男女鞋分流,二是风格分流,三是档次分流,四是市场零售与团体消费分流,五是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分流;五大分流,大大提高了该厂产品的市场应变能力,常年保持淡季不淡、旺季更旺;材料2 在市场开拓上下功夫:他们认为,生产出好产品是开拓市场的基础,没有好产品就没有好市场,但是光有好产品,还不一定有好市场,有了好产品以后,还要加强企业产品的市场建设;他们从柜台形象的树立、户外广告的设置和强化服务功能等三个方面大力进行市场建设,使生产产品与销售市场比翼齐飞,鹏程万里;材料3 实行一区一策:他们认为,统一的大市场也有区域的差异,市场的共同规律是以各地区不同的特点表现出来的;他们把销售总公司分为南方总公司和北方总公司,同时把分公司化小,由原来的5 家分公司裂变为28 家分公司,一个公司只管一个省份的销售,每个公司都提出了自己的销售策略;这种小公司大市场和一区一策战略大大增强了产品的市场渗透力;l在上述三个材料中,某鞋厂分别处理的主要矛盾关系是什么2用矛盾同一性原理分析材料1 中所讲到的无效供给和有效供给的关系;3通过材料3 ,说明该企业是怎样运用辩证法分析、解决矛盾,来增强产品的市场渗透力的l上述三个材料中,分别处理了供大于求与供不应求的矛盾或无效供给与有效供给的矛盾、生产与销售的矛盾、统一大市场与区域差异的矛盾;2矛盾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包含和相互转化的关系;在当前我国的商品市场中,同时存在着不适应市场需求的无效供给过多和适销对路的有效供给不足两个方面,在无效供给过多中包含着有效供给不足,人们通过创造一定的条件,可以促使无效供给向有效供给转化;3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出来,它要求在承认矛盾的普遍性的前提下着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该企业具体地分析了统一大市场中的区域差异,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实行一区一策,从而大大增强了产品的市场渗透力;2.材料l恩格斯指出:就一切可能看来,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纠正我们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可能经常以极为轻视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他进一步指出:科学史就是把这种谬误逐渐消除或者更为新的、但终归是比较不荒诞谬误的历史;材料2波普尔在科学知识进化论一书说道:“衡量一种理论的科学地位是它的可证伪性或可反驳性;”“我所想到的科学知识增长并不是指观察的积累,而是指不断推翻一种科学理论,由另一种更好的或者更合乎要求的理论取而代之;”“科学史也像人类思想史一样,只不过是一些靠不住的梦幻史、顽固不化史、错误史;但科学却是这样一种少有的―也许是唯一的―人类活动,有了错误可以系统加以批判,并且还往往可以及时改正;”材料3正当相对论得到普遍称誉时,爱因斯坦却冷静地说:“如果引力势场不能使光谱线向红端位移,广义相对论就站不住脚;”“从它推出许多结论中,只要有一个被证明是错误的,它就必然被抛弃;”l上述材料在科学理论发展问题的共同观点是什么2恩格斯与波普尔对科学的发展有什么不同认识3简述波普尔“衡量一种理论的科学地位是它的可证伪性”的观点;1恩格斯、波普尔和爱因斯坦分别从不同角度解释了科学发展过程中真理与谬误的矛盾,指出科学是一个不断发现真理、检验真理、修正错误、发展真理的过程;2恩格斯与波普尔的不同在于,波普尔把科学可能错误、可以被否证作为科学的最本质的特征,把科学史简单归结为一种理论推翻另一种理论的历史,没有重视被推翻理论其中可能包含的合理性因素,这是一种简单的否定过程;恩格斯则辩证地认识这一问题;在承认任何今天看来是正确的东西都包含着明天可能发现是错误的同时,强调科学史是一个在真理与谬误的斗争中,不断证实真理,克服谬误、发展真理的历程;3波普尔的观点指出了科学发展必须不断批判和改正错误,这对于研究科学知识增长规律有很大启发;但是他认为一个理论是否具有科学性的标志仅在于它是否具有可证伪性的观点显然是片面的;3 .材料l今者臣来,见人于太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材料2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逮善游哉此任物亦必悖矣请回答:“南辕北辙”和“引婴投江”犯了认识论上的什么错误认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人的目的、愿望要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南辕北辙就好似一味朝着反方向强调客观条件的优越和主观能动性,违反了事物的客观规律,结果离目的地越来越远;引婴投江则犯了经验主义、主观主义的错误,同时混淆不同事物之间的区别;1 . l根据材料1-4 ,说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2根据材料2 ,说明“社会革命时代到来的条件”是什么3根据材料3 ,说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l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指的是:当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取代旧的生产关系后,在一段时期内,由于它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的要求,因而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的作用,它能把被旧生产关系束缚的生产力解放出来;但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就会由原来的适合而变为不适合,甚至逐步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栓桔;这时社会矛盾就会激化,最终导致社会革命;打破旧的生产关系,重新建立新的生产关系,开始新一轮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指的是:上层建筑是适应一定经济基础而建立起来的,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在新的社会形态取代旧的社会形态之后,新建立的上层建筑,基本上是适应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要求的;如果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已经变成落后腐朽的时候,生产关系严重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与生产力发展要求变革经济基础之间,就形成尖锐对抗;通过社会革命,去对原上层建筑加以根本变革;然后在新的基础上,重新建立新的上层建筑;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到一定程度时,便能检验出现存的生产关系已不再适合生产力发展,变成了束缚生产力的栓桔,这时社会矛盾就会激化,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题

材料题一、材料:马克思主义的有关观点中的一些对一般客观实际的阐述还任然符合实际,不过一些理论已经过时了。

问题:综合上诉材料,探讨对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的必然要求。

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

从这个意义上看,与时俱进就是要把握规律性,马克思要根据时代发展而变化,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这一理论。

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是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和创新也没有止境。

我们要突破亲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人类有益成果,做出新概括的过程。

二、材料:在17世纪牛顿曾坚信光是由微粒组成的。

这一学说得到了几何光学学家的质疑,后来到了费更斯时代,光的波动学说被认可,认为光是由微粒组成的,但是它具有光波动的方向和能量。

显然,量子学说所说的光量子是具有波动性的微粒。

它和牛顿所假设的微粒学说有着本质的区别。

问题:结合马克思基本原理,辨析这段文字。

答:1)辨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的内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

否定是发展的环节与联系的环节,是包含肯定的否定,这种辨证的否定是经历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有规律的过程,即肯定至否定,否定至否定的过程。

事物这种否定至否定的过程,从内容上看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

从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方向是前进上升的,道路是曲折迂回的,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马原试题库与答案

马原试题库与答案

马原试题库与答案一、单选题(共70题,每题1分,共70分)1.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A、概念——判断——推理B、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C、实践——认识——实践D、感觉——知觉——表象正确答案:C2.“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是:A、《资本论》中的一段话B、《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C、《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D、《共产主义原理》中的一段话正确答案:C3.哲学上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形态的关系是:A、形式和内容的关系B、一般和特殊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本源和派生的关系正确答案:B4.列宁指出:当然,就是物质与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有限的范围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

这里讲的“有限的范围”是指:A、物质能否被意识所正确反映B、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C、意识是否对物质具有反作用D、意识是否根源于物质正确答案:B5.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A、人民民主专政B、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现实C、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D、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正确答案:C6.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C、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D、科学实验正确答案:A7.真理是:A、被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的意见B、客观事物及其规律C、人们有用的观点或理论D、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正确答案:D8.区分和认识事物的前提和基础是:A、矛盾的特殊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普遍性D、矛盾的同一性正确答案:A9.概念、判断、推理是:A、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D、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正确答案:B10.“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B、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C、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D、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正确答案:A11.下列是真理的客观性的含义是:A、真理是正确认识B、真理是社会规律C、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D、真理是自然规律正确答案:C12.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继续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2023马原期末考试题库马原材料分析题

2023马原期末考试题库马原材料分析题

2023马原期末考试题库:马原材料分析题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和立场特点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请结合具体理论进行解释。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特点有哪些?请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
(1)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社会中的历史地位是什么?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时代性和现代性?
(2)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样的指导作用?请解释马克思主义在实际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应用。

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流派的区别与联系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的区别在哪里?请结合具体的哲学观点进行解释。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辩证法唯物主义的联系是什么?请从思想方法和认识论层面进行论述。

4.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应用和发展
(1)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解决当代社会问题中的应用案例有哪些?请列举并分析其背后的哲学思想。

(2)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中发挥作用?请结合具体的理论举例进行说明。

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和实践价值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有哪些特点?请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进行解释。

(2)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指导实践有什么样的价值?请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以上是2023马原期末考试题库的马原材料分析题,希望同学们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回答,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祝同学们取得好成绩!。

马原材料题2022黄冈师范

马原材料题2022黄冈师范

马原材料题2022黄冈师范一、简答题 ( 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

共 30 分 )1. 【题干】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 ?【答案】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或者简要地说,它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 科学性:表现在,首先它不带任何偏见,其次在于它具有深刻性,再次它还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2) 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 ;(3) 以实践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为基础的 ;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考点】绪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2. 【题干】简述认识客体的含义、构成和性质【答案】(1) 含义:认识客体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2) 构成:主要有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

(3) 性质:认识客体具有客观性和对象性。

【考点】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认识的本质3. 【题干】什么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它的本质是什么 ?【答案】 (1)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对世界和社会的系统看法和见解,它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其核心是利己主义。

(2)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毕竟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之上,是为资本主义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制度服务的,因而其本质上是维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思想体系。

【考点】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4. 【题干】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国家垄断统治加强的原因和主要表现【答案】原因:(1) 仅靠私人垄断资本的力量,无法满足大规模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巨额资金。

(2) 在一些大规模公共设施的建设上,私人垄断资本无能为力或不愿进行投资建设。

马原之材料分析题

马原之材料分析题

马原之材料分析题第一篇:马原之材料分析题一、阅读下列材料早年,梅兰芳与人合演《断桥》,也就是《白蛇传》,剧情是白娘子和许仙两个人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梅兰芳在剧中饰演白娘子。

剧中,白娘子有一个动作就是面对负心的丈夫许仙追赶、跪在地上哀求她的时候,她爱恨交加、五味杂陈,就用一根手指头去戳许仙的脑门儿,不想,梅兰芳用力过大,跪在那里扮演许仙的演员毫无防备地向后仰去。

这是剧情里没有设计的动作,可能是梅兰芳入戏太深,把对许仙的恨全都聚集在了手指头上,才造成了这样的失误。

眼见许仙就要倒地,怎么办?梅兰芳下意识地用双手去扶许仙。

许仙是被扶住了,没有倒下。

可梅兰芳马上意识到,我是白娘子,他是负心郎许仙,我去扶他不合常理,这戏不是演砸了吗?大师到底是大师,梅兰芳随机应变,在扶住他的同时,又轻轻地推了他一下。

所以,剧情就由原来的一戳变成了一戳、一扶和一推,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白娘子对许仙爱恨交织的复杂心情。

这个动作,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演得出神入化,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从此,在以后的演出中,梅兰芳就沿用了这个动作,而且,其他剧种也都移植采用了这个动作处理,这个动作成了经典之作。

由此可见,不仅在舞台上,在各行各业,在各个岗位,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出现失误和错误以后怎么去对待,怎么去处理。

处理不当,会酿成事故,导致全盘失败;处理得当,能败中取胜,化腐朽为神奇。

(1)为什么“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2)梅兰芳为什么能“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之作”?(3)当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出现错误或失败该怎样对待和处理?二、材料1应当承认,每个民族都有它的长处,不然它为什么能存在?为什么能发展?同时,每个民族也都有它的短处。

有人以为社会主义就了不起,一点缺点也没有了。

哪有这个事?应当承认,总是有优点和缺点这两点……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精神B. 物质C. 意识D. 理念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A. 直线上升的B. 螺旋式上升的C. 波浪式前进的D. 静止不变的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A. 剩余价值理论B. 资本积累理论C. 劳动价值论D.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关系理论4.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阶级矛盾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C.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D. 人与自然的矛盾5. 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是:A. 实现共产主义B.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C. 实现共同富裕D.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此处省略15题)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包括:一是唯物主义,即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二是辩证法,即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矛盾的统一;三是历史唯物主义,即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 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答: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必需的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决定,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此处省略2题)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

答: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这种矛盾表现为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断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但同时导致劳动者失业和贫困化,加剧了贫富差距,最终可能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2. 论述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其优越性。

答: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按劳分配原则、人民民主专政等。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于能够更好地发挥社会化大生产的优势,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和权益,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四、材料分析题(每题15分,共15分)阅读以下材料,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马原材料题复习资料

马原材料题复习资料

马原材料题复习资料马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中国大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理论基础课程的一部分。

马原课程的学习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是培养我们的思辨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的关键一步。

而马原的材料题,作为马原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大挑战。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马原材料题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马原考试。

一、马原课程概述马原课程作为中国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重点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史观、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等内容。

学习马原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世界,更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

二、材料题的特点马原考试中的材料题是针对某一段文字材料,要求学生进行分析和论述的题目。

材料题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需要理清材料的思路和论点,准确把握材料的观点;2. 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材料进行分析和解读;3. 需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加以论证。

三、马原材料题的复习方法1. 系统学习马原课程内容。

深入理解和掌握唯物史观、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等基本原理。

只有掌握了正确的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应对材料题。

2. 频繁解析和讨论材料题。

找到一些经典的材料题,并针对这些题目进行解析和讨论。

通过分析不同材料的观点和论点,增强对材料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论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通过写作论文或小结的方式,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归纳总结、论述和阐释。

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理论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马原材料题的解题技巧1. 注重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

首先要理解材料的意思,确定材料的观点和论点,进而分析和解读材料。

2.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分析。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材料进行批判性分析,指出材料中的问题和不足。

3. 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进行论证。

在材料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通过论证和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50道最新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50道最新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1.材料1恩格斯指出:“自然研究家相信,他们只有不理睬哲学或羞辱哲学,才能从哲学中解放出来。

但是,因为他们离开思维便不能前进,而且要思维就得有思维规定,而这些范畴是他们从所谓有教养者的那种受制于早已过时的哲学残渣的一般意识中盲目地取来的,或者是从大学必修的哲学课中听到的一点儿东西中取来的,或者从各种各样的哲学著作中缺乏批判的和杂乱无章的读物中取来的,——正因为这样,他们同样做了哲学的奴隶”。

材料2爱因斯坦认为:“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可是,科学的各个领域对那些研究哲学的学者们也发生了强烈的影响,此外,还强烈地影响着每一代地哲学思想。

”请根据材料,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回答:(1)恩格斯的这段话批判的是何种观点?(2)分析爱因斯坦在哲学与科学两者关系问题上的观点。

参考答案:(1)在哲学与科学关系问题上存在着两种错误观点:一是否认哲学对科学的方法论意义,因此要取消哲学;二是夸大哲学的作用,把哲学看成是凌驾于各门具体科学之上的东西。

恩格斯的这段话批判的这是第一种观点。

(2)爱因斯坦的这句话正确揭示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

他认为,哲学给科学发展以根本方法论的影响。

哲学是对世界以及任何世界关系的总体性反映和把握,因此它对一切具体科学和实践活动具有普遍方法论的作用。

在科学研究中,往往运用哲学所提供的一般概念和范畴,按照某种一般方法论进行分析和推演;哲学能够从总体上确定科学发展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方向;哲学世界观和思维方式能够为科学家提供创造性的空间。

同时他也强调,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具体科学为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时政知识和基础;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哲学也会不断改变自己的内容和形式;哲学从具体科学中不断吸取养料,才能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和原理。

2.列宁强调:“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成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大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大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大全)材料1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

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材料2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摘自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⑴根据材料 1 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一切唯物主义有哪些区别?⑵根据材料 1 、 2 说明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第一的观点。

1 .⑴材料 1 中马克思第一次明确地阐述了新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两个根本区别。

首先,旧唯物主义不懂得实践的观点是我们认识和理解一切事物的基础和出发点。

旧唯物主义虽然坚持了物质的第一性和本原性,但他们仅仅停留在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层面去理解世界,因此,看不到人的活动的能动性。

其次,旧唯物主义不懂得认识的辩证法。

由于他们只是在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上来理解物质的第一性和决定作用,看不到人对世界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作用,亦即不懂得主观与客观、物质与意识相互作用的辩证法。

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这两个根本缺陷。

一、强调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二、正确阐述了认识的辩证法,强调了人的活动的能动性。

⑵材料 1 、 2 表明马克思把实践的观点作为自己哲学的首要的、根本的观点。

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上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

即: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尔是“怎样让石头漂起来“的思考讨论题1、为什么速度对一个企业有这么重要的意义?2、在现代社会,企业更加注重资本循环的那一环节?为什么?案例解析首先,企业资本周转的中心问题是速度问题, 企业资本周转越快,增值的价值也就越多.加快企业资本周转的速度,其实质在于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其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企业都必须把资本不断地投入到经营活动中,通过购买生产要素,进行生产,然后将产品销售出去,最终收回货币并获取利润。

企业竞争最激烈的环节是资本循环所经历的购买和销售这两个阶段。

其中,商品的销售阶段是最重要的阶段,它关系到商品是否能转化货币资本,它关系到企业的命运。

当然,商品的销售速度的快慢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一个企业的存在与发展,因为它不仅是关系一个资本循环的终结,也关系到下一次资本循环的开始。

因此,现代企业都十分重视资本循环所必经的这两个阶段。

再次,在现代社会,随着因特网的兴起和迅速发展,资本循环和周转的速度对企业越来越至关重要。

海尔的这一举动,不仅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也顺应了经济发展规律。

第四,海尔改变过去企业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建立起以定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资金流、市场链的业务流程。

它是从企业的经营整体上来改革流程,它最终加快了企业的总循环和周转速度,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这比单纯地改革某一过程,见效要大。

教学建议本案例可用于第四章第二节“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部分的教学使用。

猪肉价格波动的秘密思考讨论题1、分析说明过去两年中猪肉价格上涨和下落的原因。

2、这种波动是什么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是如何作用的?案例解析2007年5月以来猪肉价格的上涨,具体地说是由于:首先,2006年生猪的价格过低,养猪亏损,造成了农民大量宰杀母猪。

另外,2006年夏季发生在南方地区的猪蓝耳病疫情,造成了母猪流产和仔猪大量死亡。

这双重影响,使得市场生猪供给量减少,猪肉价格一路走高。

其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进城务工农民数量的增加,对猪肉的需求数量也随之增加。

在供给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情况下,猪肉价格的上涨也就成为一种必然。

而在2008年3月以后,猪肉价格开始持续回落,究其原因,是2007年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养猪生产发展的政策,养猪户积极性得到提高,生猪市场供应量不断增加,价格回归正常。

直到2008年下半年,由于受市场供求状况和生猪生产周期的影响,价格又出现了大跌,养殖户收益明显减少,甚至有的连成本都无法收回。

这两年猪肉价格的波动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就像一根指挥棒,以价格为信号,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

哪个部门可以获利,就指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流入这个部门,无利可图时,又指挥一些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流出这个部门。

教学建议本案例通过对近2年来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猪肉价格的波动的分析,让我们具体深刻地体会到了价值规律的作用。

该案例可用于第四章第一节“价值量与价值规律”的教学。

1、南柯一梦(槐安之梦、一枕南柯、一枕槐安)——物质决定意识..解析:故事表现了物质和意识或者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这个哲学基本问题。

淳于棼梦中所见,正是他希望改变现实生活中不得志这种客观“存在”的再现。

槐安国的“原型”也就是大树下的蚂蚁窝,说明意识的本质从其内容看,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无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能从客观世界找到“原型”。

此故事充分说明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智慧结晶: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马克思2、庖丁解牛——掌握规律,得心应手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不能创造或改变规律,但人并不是毫无作为的。

人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使客观规律为自己的实践活动服务。

庖丁的解牛技术之所以高超,在于他掌握了牛的构造规律,做事情自然十分熟练和得心应手。

智慧结晶:人类用认识的活动去了解事物,用实践的活动去改变事物——克罗齐3、唇亡齿寒——联系的普遍性解析: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总特征。

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者。

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在了解个别事物时,要注意把握同它有关的周围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在分析事物时不要孤立地看问题。

不应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部分,不见整体。

虞国国君只看到了美玉和宝马,没有看到虢国一旦灭亡,可能会殃及自己的国家,结果是贪小便宜,国灭身亡。

智慧结晶:这些物体处在某种联系之中,这就包含了这样的意思,它们是相互作用着的,而这种相互作用就是运动。

——恩格斯4、列宁与《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析: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去认识事物,要有强烈的时空观念,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及其变化为转移,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反对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坚持用运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列宁的做法就是从当时的实际出发,将原则性和灵活性很好地结合到了一起。

5、田忌赛马——排列顺序的变化引起质变..解析:质量互变的规律是多方面的,量变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从引起质变的角度看,量变的基本形式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事物数量增减变化引起,一是事物构成成分的排列顺序和结构形式上的变化引起。

孙膑的建议正是排列顺序引起质变的具体运用。

马还是三匹马,但改变了出场顺序,就完全扭转了局面。

此案例说明,要促使事物象好的方面发生质的转化时,除了要注意量的积累,还应把握事物空间“排列顺序”的变化。

扬长避短,合理安排,就有可能获得预想的成果。

6、“无中生有”的瑞士——矛盾的转化瑞士是当今世界的富翁,在全世界百万人口以上的国家中,瑞士以人均收入4.4万美元而排名第一。

瑞士国土7%是山地,自然资源贫乏,地下没有什么可开采利用的东西。

用瑞士人自己的话说,历史上的瑞士是个穷得丁当作响的国家。

难谋生计的瑞士人,只能去邻国当雇佣军,靠给别人打仗来赚钱糊口。

这是一条多么悲壮、艰难的谋生之路!至今为梵蒂冈站岗的礼兵还是瑞士人,虽然只是一种象征,但依稀可以看到历史的陈迹。

现代的瑞士,走了一条“无中生有”的路。

当今支撑瑞士的产业都与一个“无”字有关,瑞士的富靠的是“无”。

一靠无烟工业,即旅游业。

这是瑞士一大产业,每年20%的GDP来自旅游。

靠着原来被认为的“穷山恶水”,做山水文章,吸引各国游客前来观光度假。

二靠无形资产,即科学技术,知识产权。

瑞士重视科技人才培养和科技发展,只有700多万人口的国家,却培养出了像沃尔夫冈·波里这样的一大批世界级的顶尖科学家和科技成果,创造了一批享誉世界的名牌产品。

三靠无本买卖,即金融服务业。

瑞士是世界的金融中心,金融业发达世界闻名。

小小苏黎世,证券交易额高峰时占到整个西欧成交额的70%。

跨越全球的金融服务,让大把大把的钞票装进了瑞士人的口袋。

无烟工业,无形资产,无本买卖,加在一起成了“无中生有”,这“有”不是“小有”而是“大有”。

看来,这“无”和“有”也是辩证的。

瑞士人把从“无”到“有”的法则,演绎得淋漓尽致。

“无”在“有”的面前,常常会激发出“有”的欲望;而“有”在“无”的面前,则会产生“富有”的惰性,常使人变得漫不经心。

世界上,常有因为“无”而奋起,使“无”变为“有”者,然而也有因为“有”而不思进取,由“有”变为“无”者。

其实“有”和“无”并没有不可跨越的距离,要紧的是应当懂得没有永远的“有”,也不会有永远的“无”。

还是两千年前的老子说得好,天下万物,“无”生于“有”,“有”生于“无”。

7、短缺与过剩的辩证法前些年,我国电力曾一度出现过短暂过剩。

一些地方为了卖电,曾破天荒做起了广告,号召市民多用电,甚至鼓励上马高耗能产业。

一些媒体也着力渲染,美国的人均年用电量是我们的多少多少倍,因此我们要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加快生活的电气化速度。

包括做饭,用电炉都比用气先进合理等。

而我们每个人从小就灌输的口号“随手关灯、节约用电”等,一时间都没了声音。

和西方核电不同,在我国电力作为最重要的二次能源,80%多是由一次性能源的煤炭转化而来。

浪费电就是浪费宝贵的不可再生的一次性能源。

我国的基本国情就是人多,人均资源相对匮乏,而能源更是紧张。

为了卖电,怎么能号召甚至鼓励大家多用电呢?毕竟,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消费,而不是相反。

..果不其然,没几年光景,新的情况出现了,各地先后由卖电难到电力供应紧张再到出现电荒。

当然,并不是说今天的电荒完全祸起于当初的鼓励多用电政策。

之所以重提旧事,就是希望通过此事引起有关方面重视一个问题: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特别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决策更要有长远眼光。

比如目前,由于电力紧张,各地又掀起建设电站新高潮,上千亿资金往电站上投。

如果我们总是这样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过不了几年,恐怕又会回到吆喝着卖电的局面。

此种发展思路不改,不仅摆脱不了恶性循环的怪圈,而且会把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资源糟蹋掉。

其实,稍有些常识就会明白,对于企业,降低消耗是提高效益的重要手段;对于个人,节水节电体现着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对于社会,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才是一个健康的社会。

因此,对于一时的能源过剩或紧张,即使调整也应该认真分析原因,在供需两个方面来调整,而绝对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多了就让大家多用,少了就多建。

记得印度圣雄甘地曾说过:地球是慷慨的,它可以养活我们全人类,但绝对无法满足我们的贪欲。

电多了就不再提倡节电,牛奶多了就倒入大海,这样的经济发展方式对人类特别是对子孙,贻害无穷。

相反,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任何时候,提倡全民的节俭意识,建立节约型社会才是正路。

即便真过剩,我们多为子孙省下一些资源又有什么不好呢?8、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解析: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而不是不发展不变化的事物的堆积。

所谓过程,是说任何事物都处于发展之中,不存在静止不变的事物。

人的知识能力,经过主体的努力,是完全可以发生巨大改变的。

用僵化的观点看人看事物是不正确的。

智慧结晶:事物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恩格斯9、塞翁失马——矛盾双方向对立面的转化解析: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

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指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导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

它有两种情形:其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其二,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矛盾双方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福和祸也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就会相互转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