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危害分析及预防措施

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危害分析及预防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病人术中低体温的危害及预防。方法:通过加强患者心

理护理、术中控制室温、控制皮肤散热、输入加温的库血和液体、覆盖肢体保温

及加强术中低温的检测来预防低体温的发生。结论:积极有效的预防是有效防止

术中低体温发生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术中;低体温;原因;危害;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3-0178-02

人体通过体温调节系统使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从而维持中心体温在

37±0.4℃,身体中心温度(体核温度)低于36℃,称为低体温[1]。现就术中低体温

发生的原因,低体温的危害,预防低体温发生的方法和护理措施综述如下。

1.导致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原因

1.1 患者自身的因素

患者个人体质和年龄因素会影响体温。尤其老人及小儿,老年人术中低温主

要原因是因为代谢率比较低;同时,机体成分在衰老时发生变化,而使机体热储

量降低,围手术期更容易发生低体温[2];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大一些,皮肤很薄,血管也丰富,容易散热[3];另外,小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也不完善,体温调节功

能差,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术中易致低体温的发生;应激情况下产热率往往不

如散热率高,均导致机体散热加快[4]。

1.2 产热不足

手术前病人需要进食进水,69000机体能量不足,产热减少,术中易导致低

体温。

1.3 麻醉因素

在全麻过程中,患者意识消失,产热减少,肌肉松弛,麻醉药物会导致体温

调节障碍,麻醉抑制血管收缩,病人只能通过自主防御反应调节温度的变化,全

麻手术时间一般超过2小时,都可引起患者体温下降。

1.4 手术间的低温环境

手术室温度过低,会导致病人体热散失,直接影响体温。人体在正常情况下

通过热调节反应可有效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但在麻醉创伤和手术情况下,患者

机体丧失正常的热调节反应功能,使得患者体温极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4]。

1.5 大量输血、输液,大量的冲洗

由于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较多,需要通过静脉通道大量的输入库血和液体,大量的快速的冷液体进入病人体内,更导致了低体温的加重。

1.6 手术时间

手术时间过长,导致的患者固有热量流失。

2.低体温对手术患者的危害

2.1 增加手术切口的感染率

患者体温下降可引起术后寒战。低温患者的白细胞介素生成减少,中性粒细

胞吞噬能力下降和血浆皮质醇增高,促使体内促炎症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的

平衡失调,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增加了切口感染和肺部感染的发生。

2.3 机体代谢受到影响

低体温能降低机体重要组织代谢率,从而使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提高,另外

低体温还可导致静脉淤滞和局部组织缺氧,引起静脉血栓。

2.2 凝血功能受到影响

低体温能使循环血流速度减慢,降低血小板功能,血小板数目减少,使凝血

因子活性降低,影响正常的出凝血时间。

2.4 心血管并发症的增加

低体温可使心率减慢、心律失常、呼吸减慢,心输出量下降、心脏收缩力、

增加外周阻力和血液黏稠度,心肌造成缺血。

2.5 延缓术后恢复

低体温减慢多种药物的代谢速度,尤其是麻醉药物的代谢,使麻醉时间延长,患者苏醒时间延长,影响患者的苏醒和恢复。

3.手术中低温的预防措施

3.1 心理护理

加强手术前对病人的心理疏导,有助于预防术中的低体温。术前访视做到位,通过与病人面对面的交流,消除手术室的工作人员与患者之间的陌生感,缓减病

人紧张、焦虑的情绪,使患者对冷刺激的阈值降低。

3.2 调节手术间的温度

在手术病人进入手术间前30min,应将手术间温度调节在22℃~24℃,湿度

保持在40%~60%。可根据年龄不同进行调整,对于婴儿、小儿及老人手术时,

可将室温适当调高,保证病人正常的体温,减少病人因室温太冷而发生的低体温,避免因低体温造成伤口疼痛、寒战。感染的发生。

3.3 术中输液、输血加温

利用液体加温设备将液体或血液升温至35℃左右,这样防止输液产生气泡现

象和低温反应。研究表明,加温至36℃~37℃的液体用于静脉输液安全、可靠和

舒适,且对药物成分无影响[6]。但有些药物不能加温处理,如青霉素、维生素等

药物。

3.4 保暖设备的使用

病人在手术期间,可采用多种保暖设施,如使用热水袋、电热毯、压力气体

加温盖被等措施对病人保暖,确保病人围术期温暖、舒适。

3.5 麻醉机呼吸回路安装气体加温器

术后患者通过麻醉剂可以扩张血管、抑制体温调节,从而导致病人体温下

降。

3.6 术中加强对病人体温的监测

对病人体温的监测,可早期发现,早期处理,防止低体温并发症的出现。

4.小结

术中低体温是手术常见并发症。预防和处理低体温的发生,是手术室工作人

员必须重视的工作,加强对手术病人安全的保障,积极采取有效的保暖措施,给

病人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有效防止手术病人术中发生低体温,使病人能够顺

利通过手术期,从而提高手术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孙育红,陆冠宇.术中患者体温变化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4,18(12):2118-2119.

[2]洪华,黄小红,祝妍华,等.综合保温措施对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中华

现代护理杂志,2009,15(13):1209-1211.

[3]朱瑞芬,王瑞欣.新生儿术中不同保暖方式对体温及麻醉恢复期并发症的影响[J].河北医药,2008,30(3):306-307.5.

[4]莫朝辉.低体温对围手术期病人的影响和护理干预[J].中国社区医师,2010,

19(12):199.

[5]谢自茂,李霞等,一种带可控湿热水器手术器械台的应用[J].黑龙江护理杂志,1999,,5(4):35.

[6]祝妍华,谢小玲,黄小红,等.保温干预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体温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9):4-5.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

手术病人术中低体温的预防与护理 一.低体温概念: 人体正常的体核温度介于36℃至38℃之间。虽然低体温被定义为体核温度小于36℃,但是它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这三个等级: (1)轻度低体温是指介于34℃至35℃之间的体核温度。 (2)中度低体温是指介于30 ℃至34℃之间的体核温度。 (3)严重低体温是指低于30℃的体核温度。 二、低体温影响的原因 1、低温环境环境温度较高,体温略高,反之体温略低。如果环境体温太低,则可造成体温过低。通常情况下,手术间应该保持室温22~24摄氏度,手术间相对湿度在40%~60%。 2、大量输液输血由于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较多,需要通过静脉通道大量的输入库血和液体,可达每分钟100~200ml,若加压可达500~600ml。大量的、快速的冷液体进入病人体内,可导致低体温的加重。 3大量的冲洗在施行胸(腹)腔大手术时,体内脏器及切口直接暴露于环境温度下,术中用大量的未加温的盐水冲洗体腔,导致机体热量散失,并且覆盖在病人身体上的被单在冲洗时浸湿,进一步导致热量的散失 三.低体温的危害 1、血液系统的改变体温下降可出现多方面的血液系统异常,其中较为重要的是凝血障碍,导致极差的预后。低体温主要是通过对凝血酶和血小板的影响引起凝血功能障碍。 2、心血管功能改变轻度低体温时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和血液黏稠度升高,会增加心脏做功,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 3、代谢紊乱低体温可降低代谢率和氧的供给,体温每降低1℃,约降低机体需氧量7%。尽管低体温时人体可通过降低机体代谢率减少对氧的需求,但低体温引起的氧传送功能的下降可导致机体严重缺氧,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4、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低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极其明显,轻度出现意识错乱,进而出现淡漠、判断障碍、异常行为,严重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 标签:手术病人;低体温;预防;护理 围手术期低体温是指人体在麻醉和手术期出现的非控制性体温下降的现象,是麻醉和外科手术期常见的并发症,有研究显示大约有50%的手术病人中心体温低于36℃,33.3%病人中心体温< 35℃[1]。低体温会对机体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减慢药物代谢导致麻醉苏醒延迟,呼吸抑制、循环功能抑制导致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凝血功能障碍导致出血量增多,免疫功能抑制导致术后感染,术后寒战导致组织耗氧增加组织缺氧等等。维持患者手术过程中体温恒定是降低术中、术后和麻醉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1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原因 1.1 心理因素病人因恐惧、紧张、焦虑等情绪波动,使血液重新分配,影响回心血量和微循环,术中易致低体温。 1.2 环境温度过低手术室的适宜温度为22℃~25℃。暴露的体表面积越大,经皮肤丧失的热量越多,这是由于皮肤和环境温度差值过大,辐射和对流散热显著增加。 1.3 气管插管和麻醉剂的影响当气管插管后,气体不经鼻腔上呼吸道的加温加湿作用,低温干燥的气体直接进入肺内,可使中心体温下降约1~2℃[2]。麻醉药抑制体温调节中枢,肌松药使全身骨骼肌处于松弛状态,消除了肌紧张及肌肉运动的产热而导致体温下降。 1.4 输液输血对体温的影响手术过程中患者输入大量与手术间等温的液体或血液,有冷稀释作用,可导致机体温度下降。 1.5 手术因素:胸、腹部手术术野消毒范围广,面积大,因消毒液挥发带走体内大量热量,手术时间长,体表暴露面积大,手术切口大,肠管、腹膜等腹腔内容物暴露时间长,术中反复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患者身体覆盖巾部分被冲洗水浸透,也可导致机体温度下降。 1.6 患者自身因素:患者如果自身体质较差,对于冷刺激敏感性强,术前禁食使机体释放化学能减少,慢性消耗性病人的体温调控能力不足,机体代谢率下降,易引起体温下降。 1.7年龄对体温的影响小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健全,体温易随室温下降而下降,如1岁婴儿常温下手术1 h体温可下降0.5℃,手术2 h体温可下降3~4℃[3]。老年人基础代谢率低,体温调节功能差,体温下降的发生率也较高。 2 保温及预防措施

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危害分析及预防措施

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危害分析及预防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病人术中低体温的危害及预防。方法:通过加强患者心 理护理、术中控制室温、控制皮肤散热、输入加温的库血和液体、覆盖肢体保温 及加强术中低温的检测来预防低体温的发生。结论:积极有效的预防是有效防止 术中低体温发生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术中;低体温;原因;危害;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3-0178-02 人体通过体温调节系统使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从而维持中心体温在 37±0.4℃,身体中心温度(体核温度)低于36℃,称为低体温[1]。现就术中低体温 发生的原因,低体温的危害,预防低体温发生的方法和护理措施综述如下。 1.导致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原因 1.1 患者自身的因素 患者个人体质和年龄因素会影响体温。尤其老人及小儿,老年人术中低温主 要原因是因为代谢率比较低;同时,机体成分在衰老时发生变化,而使机体热储 量降低,围手术期更容易发生低体温[2];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大一些,皮肤很薄,血管也丰富,容易散热[3];另外,小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也不完善,体温调节功 能差,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术中易致低体温的发生;应激情况下产热率往往不 如散热率高,均导致机体散热加快[4]。 1.2 产热不足 手术前病人需要进食进水,69000机体能量不足,产热减少,术中易导致低 体温。 1.3 麻醉因素 在全麻过程中,患者意识消失,产热减少,肌肉松弛,麻醉药物会导致体温 调节障碍,麻醉抑制血管收缩,病人只能通过自主防御反应调节温度的变化,全 麻手术时间一般超过2小时,都可引起患者体温下降。 1.4 手术间的低温环境 手术室温度过低,会导致病人体热散失,直接影响体温。人体在正常情况下 通过热调节反应可有效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但在麻醉创伤和手术情况下,患者 机体丧失正常的热调节反应功能,使得患者体温极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4]。 1.5 大量输血、输液,大量的冲洗 由于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较多,需要通过静脉通道大量的输入库血和液体,大量的快速的冷液体进入病人体内,更导致了低体温的加重。 1.6 手术时间 手术时间过长,导致的患者固有热量流失。 2.低体温对手术患者的危害 2.1 增加手术切口的感染率 患者体温下降可引起术后寒战。低温患者的白细胞介素生成减少,中性粒细 胞吞噬能力下降和血浆皮质醇增高,促使体内促炎症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的 平衡失调,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增加了切口感染和肺部感染的发生。 2.3 机体代谢受到影响 低体温能降低机体重要组织代谢率,从而使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提高,另外 低体温还可导致静脉淤滞和局部组织缺氧,引起静脉血栓。

手术中低体温症的预防措施#精选、

手术中低体温症的预防措施 “低体温症”发病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有些人体内产热少,体温调节功能差,在寒冷环境中从皮肤丢失的热量多,不能使体温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特别是老年人和婴儿,对温度的变化不那么敏感,有时即使室温相当低,也可能感觉不到,因而保温防护能力差。当体温下降到35℃以下时,就会发生“低体温症”。 严重的“低体温症”常有意识障碍、颈项强直、血压下降、心动过缓或心律不齐。有人统计,60岁以上的老人在气候特别寒冷的冬季,死亡率要比一般冬季高60%,其中“低体温症”是一个重要因素。 低体温症症状,按逐渐加重的顺序为: 1. 控制不住的颤抖。 2. 无法完成复杂的动作,特别是手不听使唤,步伐不稳。手指敏捷度下降60%左右,握力下降30%左右。 3. 神志不清,言语含糊。 4. 剧烈颤抖。 5. 不合常理的举动,例如,脱掉外衣而不知道其实很冷。 6. 停止颤抖。此时进入非常危险状态。 7. 皮肤发白,变青。 8. 瞳孔放大。 9. 心跳和呼吸剧减。 10. 肌肉发硬。 11. 在32℃时身体进入“冬眠”状态,关闭手臂和腿部的血流,急剧降低心跳和呼吸频率。 12. 在30℃时身体进入新陈代谢几乎停止的“冰人”状态,看似死亡了,但仍然是活的。 术中低体温原因及预防 身体中心温度(体核温度)低于36℃,称为低体温。手术患者心理紧张、焦虑,术中内脏或肢体大面积、长时间的暴露,大量室温液体的输注和反复长时间的术区的冲洗等均可导致术中患者体温的下降,术中低体温对患者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现就术中患者低体温的原因及预防综述如下。 1 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原因 1.1 患者自身的因素 手术前患者要常规禁食禁饮,加上病人自身体质较差,对冷刺激敏感性增强;患者紧张、恐惧的情绪使血液重新分配,影响了回心血量以及机体的微循环,术中易致低体温的发生;应激情况下产热率往往不如散热率高,均导致机体散热加快。尤其老人及小儿,老年人术中低温是因为代谢率低、体温调节易受干扰;同时,衰老时机体成分发生变化,有机成分下降,机体水含量减少,进而使机体热储降低,围手术期更易发生低体温;小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能力差,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另外,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薄,血管丰富,易散热。 1.2 麻醉因素

术中患者低体温的危害与预防.doc

术中患者低体温的危害与预防 人的正常体温在健康状态下一般波动在36.5℃ -37.5℃之间,是一个相对恒定的值,它是靠人体下丘脑中的体温中枢调节人体产生的热量与散发的热量保持平衡。而在手术间中由于各种原因破坏了这种平衡,而出现了低体温(34℃-36℃)。有研究显示:大约50%手术患者体温低于36℃,33.3%的患者低于35℃。术中发生低体温对患者的危害非常大,现就患者发生术中低体温的原因、危害及预防综述如下。 1 低体温的原因 1.1 个体因素:术前患者禁饮禁食,灌肠及疾病本身等因素可能导致患者体质下降,对冷刺激敏感性增强;应急情况下产热率往往不如散热率高,易导致机体散热加快[1]。老年人及小儿体温调节能力较弱,更容易在手术中发生低体温。 1.2 麻醉药物: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体温是靠下丘脑来调节的,可以使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相对平衡,而麻醉剂对体温中枢的自我调节有抑制作用。有研究表明,全身麻醉时,全麻药物可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其对低温反映的阈值降低约 2.5℃[2]。有学者提倡将中心体温>35.5 ℃作为病人搬出术后恢复室

的指标之一[3]。 1.3 环境温度:无菌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净化手术室也相当普遍,手术室环境温度一般控制在 22-24℃。研究显示,当手术室温度小于21℃时,则体温易低于36℃。有相关文献研究,体温下降的幅度与手术室环境温度相关[4]。 1.4 输血、输液及大量使用冲洗液:手术时输入大量与室温相同的液体与库存血或大量使用室温下的冲洗液,会达到“冷稀释”的作用,造成低体温的发生。 1.5 皮肤暴露:患者进入手术室在手术开始前,皮肤暴露时间过长,加之大面积消毒,给病人的保暖不到位,消毒液挥发带走热量,患者易出现寒战和低体温的发生。 2 低体温的危害 2.1 增加手术切口的感染率:低体温导致血管收缩,降低了组织的氧含量和灌注量,同时降低了中性粒细胞的活性,使中性粒细胞的氧化杀灭作用减弱,导致伤口感染率增加。 2.2 影响机体凝血功能:手术过程中轻度低体温可阻断血栓素A2的释放使血小板功能降低,降低凝血酶的活性,导致手术中出血量增加和对输血的需求

预防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预防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复杂手术在临床开展,围手术期“低体温” 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有文献报道,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50 %~70 %[1 ]。 低体温可影响凝血功能、药物代谢、肾脏功能和心肌收缩力,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手术病人的危害较大。即使是轻度低体温(临床上将中心温度34~36 ℃称为轻度低体温[2 ]) 也可以导致很多并发症[3 ,4 ]。 现对围手术期低体温发生的原因、低体温对机体的危害及预防低体温发生的各种方法和护理措施综述如下,旨在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发生,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围手术期的护理质量。 1 低体温的影响因素 1.1 麻醉因素全身麻醉时,麻醉剂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温度调节,抑制血管收缩和寒战的程度是抑制出汗的3倍[5 ]。 研究表明,全麻下人体核心温度的变化可由原有的012 ℃增加至4 ℃,高达正常体温调节阈值区间的20 倍[6 ]。 另外,全身麻醉后气管直接与外界空气相通,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滤过、加温和湿化作用,使大量冷而干燥的空气直接进入肺部,通过呼吸带走体内大量热量,导致体温下降。区域阻滞麻醉产生的神经阻滞阻断了麻醉区域神经的传出和传入,既干扰温度感受器,又抑制正常的温度调节反应如出汗或血管收缩和寒战,体热由深部向外传导,使体温下降。 肌松药使全身骨骼肌处于松弛状态,消除肌紧张及肌肉运动的产热,而导致体温下降。 1.2 环境因素 Morris 证实,若手术室的室温低于21 ℃时,病人往往出现体温过低[7 ]。近年来,随着无菌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手术室采用净化空气层流设备,通常情况下手术室的温度一般控制在22~24 ℃。由此可见,层流手术室的常规温度和室内空气快速对流的两个因素,会增加病人机体的散热,更容易导致病人体温下降。 1.3 机体散热因素使用挥发性消毒液消毒,消毒液的蒸发要吸收和带走大量热量,使体温下降迅速。手术时间长,体表暴露面积大,手术切口大,肠管、腹膜及胸腔内容物暴露时间长,使水分从手术中蒸发,都是重要的散热原因术中反复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病人身体上的覆盖巾部分被冲洗水浸透,导致机体热量的散失[9 ]。 1.4 输液输血的因素 大量快速输注冷晶体或库血可使体温下降。据观察,在室温下输入1 u 4 ℃冷冻库血或1 L 冷晶体液可使体温下降0125 ℃[6 ]。有报道[10 ],500 ml 库存血在5~10 min 被输入人体会使体温降低015~1 ℃。因此,大量输入未复温的液体或血液可明显降低机体温度。 1.5 年龄因素 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健全,体温易随室温下降。如< 1 岁婴儿常温下手术1 h体温可下降015 ℃;手术 2 h以上可下降3~4 ℃。老年人基础代谢率低,

手术室低体温预防

手术室低体温预防 手术室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陌生、神秘的环境:眼花缭乱的医疗设备、滴答的报警声、冷冰冰的手术器械......你是不是有这样的疑问:进入手术时患者穿得那么少,会不会很冷?手术室里面怎么保温呢?有些手术患者回来后一直“哆嗦”,这是冷着了吗? 本文将从低体温发生的原因、危害、预防措施等加以阐述,以便大家了解手术室低体温预防健康科普知识。 体温是人体主要生命体征之一,我们的体温调节系统通常将体温恒定在36.3℃-37.2℃。术后患者打“哆嗦”,医学上称为“寒战”,低体温是其最常见的诱发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其发生与麻醉药物使用、心理应激等因素也密切相关。 一、手术室低体温发生原因 1.环境因素 按规范要求,手术间温度为21℃-25℃,加之手术时裸露皮肤面积过大,影响皮肤的体温调节功能,冬天时患者会体感较冷。 2.麻醉药物导致体温调节障碍 麻醉药会抑制血管收缩,抑制机体对体温改变的调节反应;麻醉药还能阻滞运动神经,减少肌肉运动和张力,肌肉松驰后机体产热会相应减少。 3.“冷稀释作用” 手术时输注未加温液体、血液,或者使用大量未加温冲洗液等,形成“冷稀释作用”,造成患者体温过低。 4.其他因素

术前禁食禁饮、皮肤消毒、患者紧张等因素会影响机体体温调节。另老年人、婴幼儿、严重烧伤、大面积创伤、虚弱等也是低体温发生原因。 二、低体温对机体影响 1.手术部位感染风险 低体温降低人体免疫功能,引起外周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从而增加外科 手术部位感染风险,可使住院时间延长。 2.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低体温造成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如血压下降、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时可引起室颤、心脏骤停等。 3.对凝血功能影响 低体温使患者血液循环减慢,血小板数量减少、功能减弱,凝血物质活性降低,抑制凝血功能,增加手术出血量。 4.改变药物代谢周期 低体温使内脏血流减少,肝脏功能降低,药物排汇的半衰期延长,循环减慢 影响麻醉效果,药物代谢减慢延缓了麻醉术后复苏时间。 5.中枢神经系统系统影响 低体温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耗氧量,减少脑血流量,降低颅内压。 6.内分泌系统影响 低体温抑制胰岛素分泌,甲状腺素和促甲状腺素分泌增加,肾上腺素、多巴 胺等随低体温而增加,麻醉中易发生高血糖。 7.其他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和护理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和护理 围手术期体温<36℃称为体温过低[1]。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复杂手术在临床开展,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文献报道[2],术中低体温发生率约为50%~70%。 由于加温设备缺乏和工作人员相关知识的缺乏,致使手术患者的低体温问题长期以来未引起 足够的重视,甚至被忽视,影响手术患者的安全和康复。术中低体温对患者造成的危害是十 分严重的,低体温可影响凝血功能、药物代谢、肾脏功能和心肌收缩力,增加术后并发症的 发生率,对手术病人的危害较大。针对造成术中低体温的原因如何进行有效预防是围手术期 护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分析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危险因素,总结护理干预措施。1.手术中发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 1.1麻醉因素:手术时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通过中枢和外周作用降低了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麻醉抑制了血管收缩、寒颤和非寒颤产热机制。正常人的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状态, 通过大脑和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和神经体液的作用,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但 麻醉剂的使用既损害中枢温度调节,又损害周围温度调节,尤其全身麻醉阻断了身体大部分 的神经传导,有些还能扩张血管,因而机体较难随环境温度的变化来调节体温,易受环境温 度影响而出现体温下降[3]。全身麻醉可明显抑制正常的体温自身调节功能,使体热从核心室 向外周室重新分布,是大多数患者低体温的主要原因,区域阻滞麻醉亦抑制体温自身调节功能,但比全身麻醉范围小[4]。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低温干燥的气体直接进入患者肺部,可 增加呼吸道的热量的丢失[5]。肌肉松弛药使全身骨骼肌处于松弛状态,消除肌紧张及肌肉运 动的产热.而导致体温下降。 1.2手术室内温度:手术室正常温度应该在22~25℃,相对湿度在50%~60%[6]。如果空调温度设定低于22℃,再加上空气对流速度过快,往往会引发体温过低,老年人及婴幼儿更多见。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中,机体散热大于产热,保暖不够,就易造成体温过低。近年来,随着 无菌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手术室采用净化空气层流设备,通常情况下手术室的温度一般 控制在22~24℃.由此可见,层流手术室的常规温度和室内空气快速对流的两个因素,会增 加病人机体的散热,更容易导致病人体温下降。目前,手术室配有空调设备或空气净化系统 的情况已很普遍。近年来发现[7],室温低于2l℃时,所有患者都会出现低体温现象,这是由 于皮肤环境温度差值过大,辐射和对流散热的显著增加。 1.3机体散热因素:术中体表散热主要与以下三方面有关[8]:①使用挥发性消毒液消毒,消 毒液的蒸发要吸收和带走大量热量,使体温下降迅速;②由于手术时间较长,体表暴露面积大,手术切口大,肠管、腹膜及胸腔内容物暴露时间长,使水从手术中蒸发,都是重要的散 热原因;③术中反复用冷液体冲洗胸腹腔,病人身体上的覆盖巾部分被冲洗水浸透,导致机 体热量的散失。 1.4输液输血的因素:大量快速输注冷晶体或库血可使体温下降。在室温下输入l u 4℃冷冻 库血或1 L冷晶体液可使体温下降0.25℃-0.5℃,500 ml库存血在5~l0 min被输入人体会使 体温降低0.5~l℃。因此,大量输入未复温的液体或血液可明显降低机体温度。尤其是失血 性休克或术中需要大量输液输血的危重患者,由静脉快速输入大量与手术间等温的液体或库 存血,则对患者机体中体液产生“冷稀释”作用。 1.5年龄因素:老年人易发生体温调节障碍,老年人肌肉量减少,静息肌张力降低,体表面 积与体重比升高,皮肤血管收缩反应减退及心血管储备下降,机体每小时热量产生少,麻醉 后体温丧失快。因此,老年病人更容易发生围术期低体温。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不完善,且因其体表面积与体重之比大,呼吸道水分丢失多,代谢率低,皮下组织薄及寒冷反应弱,特别易致低体温。 2.护理措施 2.1手术前评估和预热:加强手术前的心理疏导,有助于预防低体温。为了更好了解病人的 病情,实施人性化的护理,手术室护士应参与术前讨论,了解病人的病情,对病人进行综合

术中低体温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术中低体温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低体温是指体温﹤36℃[1]。术中低体温是手术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婴幼儿及老年患者。如果病人中心体温降低1℃,就会出现寒战,机体耗氧增加,心率增快;而且低体温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使血液粘稠度增加,外周阻力增加,血液回流缓慢,凝血机制紊乱[2]。为了避免手术中多种因素所致低体温的发生,我们在手术过程中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和护理干预,取得较好的效果。 1 低体温的影响因素 1.1 低温环境 手术间的温度一般在22℃左右,对于半身或全身裸露接受手术的病人无疑是冷环境。若手术室的室温低于21℃时,病人往往出现体温降低,这是由于皮肤与环境温度差值过大,辐射和对流散热均显著增加。 1.2 产热不足 术前禁食使机体释放化学能减少,慢性消耗性病人的体温调控能力不足,机体代谢率下降。 1.3 麻醉药和镇静药的作用 麻醉药、镇静药、肌松药可直接或间接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和骨骼肌的产热效应,致机体产热减少,导致机体体温下降[3]。 1.4 大量输血、输液 术中输入大量低温液体、血液,增加机体热量的消耗,使体温降低。 1.5 手术过程开放体腔 手术时间长,体表暴露面积大,使水分蒸发,也是重要的散热源。另外大量切口冲洗液的使用,也可导致机体热量的散失。 2 低体温对机体的危害

2.1 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低温可抑制心肌收缩力,使心输出量下降。外周血管收缩,心脏做功和氧耗增加,导致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如体温低于30℃可出现室早、室颤甚至室速。 2.2 对代谢的影响 低体温抑制受体生化代谢酶活性,药物在肝脏的代谢速度减慢,麻药的抑制作用增强,病人的苏醒时间延长。 2.3 对凝血的影响 低体温可使血小板数量减少,功能减弱,凝血物质的活性降低,造成凝血障碍而增加手术出血量,可抑制机体免疫功能而增加感染发生率。 3 低体温的防治 3.1 调整室温、注意保暖 手术室的温度控制在24~26℃左右,保持温暖环境。术中加强覆盖,避免不必要的暴露,可采用U型棉护垫覆盖肩颈部或用棉袜套等。 3.2 调整禁食禁饮时间 常规术前12h禁食,4h禁饮,然而在临床上,许多因素如灌肠等肠道准备的过早,使病人空腹等待手术时间延长,易产生饥饿感,增加焦虑和不适,降低机体抵抗力,容易导致麻醉诱导期间低血压及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目前更宽松的禁食时间为:如末餐进食为脂肪含量很低的食物,可执行术前8h禁食,2h禁饮[4],但急症手术、消化道手术及功能性消化不良、心理紧张者除外。 3.3 全麻病人的管理 插管使用机械通气的病人应吸入热化气体。使用保湿加温过滤器是安全、有效的防止术中低体温的方法,不仅可预防呼吸道散热,还可减少深部温度继续下降。 3.4 术中输液、输血的管理

术中低体温的危害及护理进展

术中低体温的危害及护理进展 针对手术中低体温的危害,从低体温的影响因素、对机体造成的危害以及预防术中低体温的护理措施等几方面进行介绍。 标签:手术;低体温;危害;护理 体温是人体重要的生命体征之一,体温的恒定是维持机体各项生理功能的基本保证。低体温可影响凝血功能、药物代谢、肾脏功能和心肌收缩力,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现对手术期间低体温发生的原因、低体温对机体的危害及预防低体温发生的各种方法和护理措施综述如下。 1 低体温的影响因素 1.1环境因素有研究指出,在19℃~21℃的手术环境下,至少有50%的患者会出现低体温[1]。手术室的适宜温度为22℃~25℃。室温小于21℃时患者散热明显增加,体温小于36℃,老人和小儿散热增加更为明显。近年来,随着对手术室空气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大多数手术室都采用空气净化层流设备,因为手术室快速的空气对流容易导致患者体温下降[2]。 1.2麻醉因素研究表明,全麻下人体中心温度的变化可由原有的0.12℃增加至4℃,高达正常体温调节阈值区间的20倍[3]。 1.3体表散热因素手术中体表散热主要与以下3 方面有关。①使用挥发性消毒液消毒,消毒液的蒸发要吸收和带走大量热量,使体温下降迅速。②由于手术时间较长,体表暴露面积大,手术切口大,肠管、腹膜及胸腔内容物暴露时间长,使水分从手术中蒸发,都是重要的散热原因[4]。③术中反复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患者身体上的覆盖巾部分被冲洗水浸透,导致机体热量的散失[5]。 1.4输液输血因素由静脉快速输入大量与手术间等温的液体或库存血,则对患者机体中体液产生”冷稀释”作用[6]。有文献报道,成人静脉输入1L 环境温度下的液体或1U4℃的血液可降低平均体温0.25℃[7]。 1.5自身因素通常情况下,患者术前需禁食12h 左右,如果自身体质较差,会对冷刺激敏感性增强,导致抵抗力减弱,手术引发的冷刺激易引起体温下降[8] 。 1.6年龄及其他因素年龄是影响围手术期体温的一个重要因素。老年人皮下脂肪少,肌肉量减少,静息肌张力降低,体表面积与体重之比升高,皮肤血管收缩反应减退及心血管储备有限[9]。小儿由于体表面积与体重之比相对较大,散热较快,且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有效调节和保持恒温能力差,故在手术期更易发生低体温。

手术中预防低体温的措施

手术中预防低体温的措施 低体温是指人体核心温度降低至正常范围以下。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由于麻醉药物的作用和手术环境的特殊性,容易出现低体温的情况。低体温不仅会对患者的生理功能产生负面影响,还会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手术并发症的风险。因此,为了保障手术的安全和顺利进行,预防低体温成为了手术中的重要环节。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手术中预防低体温的措施。 1. 保持手术室温度适宜 手术室的温度是影响患者体温的重要因素之一。手术室的温度应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通常为20-24摄氏度。温度过低会增加患者散热,导致体温下降。因此,在手术开始前,手术室温度应进行调整,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能够保持适宜的体温。 2. 使用预热设备 在手术前,可以使用预热设备对患者进行预热,以提高体温。预热设备通常包括温热毯、温热袋等。这些设备能够通过加热的方式提高患者的体温,减少低体温的风险。 3. 空气加温 手术室中的空气温度也是影响患者体温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空气加温的方式,可以提高手术室的温度,减少患者散热。常用的空气加温设备包括加温灯、加温器等。在手术中,可以根据患者的需要

进行空气加温,以维持患者的体温。 4. 保持患者皮肤干燥 患者的皮肤如果潮湿,会增加散热的速度,导致体温下降。因此,在手术中,应保持患者的皮肤干燥。可以使用吸湿剂或吸湿垫等辅助工具,帮助患者保持皮肤干燥,减少体温下降的风险。 5. 注意液体管理 手术中的液体管理也是预防低体温的重要环节。在手术过程中,应注意补充患者的液体,以保持患者的水平衡。同时,应避免使用过凉的液体,以防止患者体温下降。 6. 使用保温设备 在手术中,可以使用保温设备对患者进行保温,以防止体温下降。保温设备通常包括保温毯、保温器等。这些设备能够有效地保持患者的体温,减少低体温的发生。 7. 注意术中换热损失 手术过程中,患者的体温也会受到换热损失的影响。为了减少换热损失,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例如,手术过程中可以使用保温膜覆盖患者的暴露部位,减少散热;手术过程中可以使用保温液体,减少体温下降的风险。 总结起来,手术中预防低体温的措施包括保持手术室温度适宜、使用预热设备、空气加温、保持患者皮肤干燥、注意液体管理、使用

术中低体温的危险因素和防护措施研究进展

术中低体温的危险因素和防护措施研究 进展 摘要:阐释术中低体温的含义,同时对术中低体温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随 后依据危险因素对做好相应的术前评估与防护干预措施,从而不断提升医护人员 的专业能力,并加强对术中低体温的防护意识,预见性的实施综合研究,从而减 少低体温的危害。 关键词:术中低体温;危险因素;防护措施 对于人体而言,其正常体温为36.5℃--37.5℃之间,当人体的温度 骤降至36℃之下便是医学上所说的“低体温”状态,此情况在手术过程中极易发生,属于并发症的一种,出现低体温后会影响患者的预后身体恢复,若是处置不当,则会增加患者死亡的几率,于患者而言,危害较为严重[1]。为了进一步降低 术中低体温情况的发生,且对其危险因素展开分析,从而帮助患者保持恒定体温,有助于人体的正常代谢,并维持患者生理功能稳定,改善预后。 1.术中低体温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1)患者年龄危险因素,对于老年人而言,其身体耐受力相对较差,同时代谢率较低,此时患者在温度变化方面具有较强的敏感性,且患者多是合并 慢性病,在展开麻醉后,术中实施大量冲洗液等操作后,则会增加低体温情况的 发生率。一般情况下,年龄越大的患者,其术中低体温发生率越高,大约可占比50%-90%左右,对手术以后恢复均造成了不良影响;对于小儿而言,因为其自身 正在发育中,体表面积较大,相对散热也更快,小儿的皮下脂肪少,若是环境温 度降低,则会加重发生低体温几率。 (2)患者不良心理危险因素,因为手术不可避免的会有创伤出现, 有的患者对手术知识较为匮乏,有的患者有过既往手术史的不良体验,进而使得

患者对手术创伤、效果产生担忧,从而有焦虑、紧张的心理,一旦有不良心理出现,则会使得机体的微循环、回心血量受到影响,引发低体温情况的发生[2]。 (3)患者手术时间危险因素,若是在手术期间,患者的手术时间增加,机体器官、或者切口暴露时间延长,患者体腔则需要反复实施液体冲洗,此 时则极易造成低体温情况;另外在术中患者需要输入大量液体的时候,由于入液 体的“冷稀释”作用,使得患者体温下降明显。 (4)能量摄入危险因素,即多数手术操作需保证患者处于胃排空状态,从而防止麻醉时候出现返流、误吸情况,但是长时间禁食、饮会使得摄入量 不足,进而导致患者出现能量代谢障碍,造成低体温情况发生。 1.术中低体温的防护措施分析 (1)认真做好术前评估工作,主要是借助多学科团队协作对患者进 行主动术前访视,减少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并且需制定MDT团队访视计划,随后 负责手术室的专科护士、麻醉医生、病房护士等人与患者进行沟通,全面性的落 实术前宣教工作,明确患者的需求,并及时加以处理[3]。 (2)做好预保温防护工作,在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后,需将室内温度 控制在25℃-28℃之间,手术展开前需尽可能的减少过度暴露;同时在麻醉诱导 之前要隔离对患者的外周组织、皮肤表面实施加温,以进一步增加外周的组织热量,减少出现外周、核心之间的温度差,具体保温方法则是:在麻醉后60分钟内,借助充气加热毯进行保温,或者在手术床垫中埋设双排渐开螺旋线形状软管,借热水循环流动,以此能够源源不断的补充热量,实现恒温、保暖,上述方法均 可有效降低术中低体温发生的发生,具体保温方式需根据医院的自身情况加以确定,但是第二种方法的制作更加简单,制作的成本也更低,患者不需要花费金钱,进而得到了患者认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3)特殊人群的保温措施,对于老年人,婴幼儿以及急诊手术的患者,除了对室内温度以及加热装置的调节,还需强化对输液、输血进行加热保温,输液、输血温度在37℃,从而改善患者的低体温与寒颤情况,同时借助“零”平 衡输液方案、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液体入量加以控制,防止输注过多液体将机体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及措施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及措施 摘要: 术中低体温是手术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导致许多不良影响。本文将详细介绍预防术中低体温的措施,包括使用预温设备、监测体温、保持手术室温度适宜、使用保温措施、避免术中感冒、进行有效的输液管理、术中定期活动以及调整麻醉药物管理等。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减少术中低体温的发生,提高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患者的恢复效果。 1. 引言 -术中低体温的定义和危害 2. 使用预温设备 -温热毯、温热空气循环系统等的作用 -术前预温的重要性 3. 监测体温 -无创体温监测设备的应用 -体温探头的使用方法

-监测频率和及时干预 4. 保持手术室温度适宜 -适宜的手术室温度范围 -避免过低或过高的温度对患者的影响 -空调系统和温度调节的重要性 5. 使用保温措施 -温热毯、温热空气循环系统、保温覆盖物等的作用-选择合适的保温措施 6. 避免术中感冒 -冷冻液体或冷却设备的潜在影响 -避免术中感冒的措施 7. 进行有效的输液管理 -避免使用过冷的液体 -使用预温的液体输液方法

8. 术中定期活动 -活动对血液循环的促进作用 -术中定期活动的重要性 9. 调整麻醉药物管理 -麻醉药物对体温的影响 -根据患者情况调整药物使用和剂量 10. 结论 -综合应用多种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麻醉团队和手术团队的密切合作 -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患者恢复效果的意义 通过采取上述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减少不良影响,并提高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患者的恢复效果。手术团队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手术特点,合理选择和应用预防措施,并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以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同时,麻醉团队和手术团队之间的紧密合作也是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关键,通过共同努力,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体会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体会 摘要:利用科学的方式预防患者术中低体温现象的发生,有利于保障患者术 中体温的稳定性,提升患者手术过程的安全性,从而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良好 的保障作用。为此,本文结合引发术中低体温现象的相关原因,详细的分析了术 中低体温现象的预防措施,由此为术中低体温现象的相关研究提供部分理论参考。 关键词:手术治疗;术中低体温;引发原因;预防措施 1引发原因 1.1患者自身方面 首先,患者手术前通常会被禁饮禁食,所以会导致患者的机体能力下降,体 温调节能力也随之下降,在手术紧张与恐惧心理的影响下,患者极易出现低体温 现象。其次,针对患者而言,手术属于一种应激原,会导致患者的产热率低于散 热率,所以机体散热会加快,从而出现低体温现象。再次,由于衰老时人体的机 体成分会发生不同的变化,有机成分会出现下降情况,机体水的含量会减少,所 以机体热储降低进而导致手术时出现低体温现象。 1.2麻醉方面 使用麻药会导致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受到抑制,由此出现术中低温现象。主要 是因为麻醉药物会导致周围血管扩张增加散热情况,而肌松药通过消除人体肌震 颤阻碍热量的产生,从而引发术中低体温现象。 1.3低温环境方面 室内空气对流的速度过快,也会加速患者机体的散热速度,从而出现术中低 体温现象。如果手术室的室温过高,则会增加细菌繁殖的概率,同时也无法为医 护人员的工作提供理想的环境。所以,手术室的室温都相对较低,在使用层流设 备的条件下,手术室的对流散热比例会升高,进而引发患者出现低体温现象。

1.4“冷稀释”的影响方面 患者在手术的过程中会输入大量的液体药物,这些液体药物的温度与手术室的室温是大致相同的,所以液体药物则对患者的体温产生了“冷稀释”作用,由此加速了患者低体温现象的发生。例如,患者手术过程中输血,而患者所输入的血大部分都是在血库低温保存的,血库的室温要明显低于人体体温,所以输入患者的身体后容易引发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低体温症状。 1.5机体散热方面 手术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挥发性消毒液,从而在消毒液蒸发作用的影响下使得患者体内的热量被带走,由此出现低体温现象。此外,在手术过程中的冲洗操作,患者器官暴露等环节,都会使得患者机体的热量出现流失现象,同时受患者机体额外热量消耗的影响,患者自身的体温则会逐渐下降。 2预防及护理体会 2.1强化心理护理 首先,在手术前,护理人员要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利用亲切耐心的态度有效的提升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从而实现缓解患者术前紧张与焦虑的心情。其次,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要确保各项保温措施运行的有效性,并结合患者的具体体温检测结果对保温措施进行调整与优化,从而保障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 2.2落实术前评估分析 在患者手术的前一天,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各项情况进行详细分析与综合评估,例如身体情况,病情等,并结合手术方案开展患者术中低体温的预防。如果患者术中低体温现象预估的发生概率较高,则要高度重视预防措施的可行性与针对性,从而保障术中低体温现象的有效预防。 2.3保障热量散失控制措施的科学性与全面性 2.3.1术前

术中低体温的危害及预防

术中低体温的危害及预防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病人术中低体温的危害及预防。方法:通过加强患者心理护理、术中控制室温、控制皮肤散热、输入加温的库血和液体、覆盖肢体保温及加强术中低温的检测来预防低体温的发生。结论:积极有效的预防是有效防止术中低体温发生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术中低体温;危害;预防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012—01 生命体征是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总称,是衡量机体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临床护士评估患者身心状态的基本资料。人体通过体温调节中枢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从而维持身体中心温度在37±0.4℃。由于手术中病人内脏或肢体大面积、长时间的暴露,大量室温液体的输注,反复长时间的术区的冲洗,麻醉药对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的抑制等,导致术中患者体温低于正常体温。(手术期身体中心温度低于36℃,称为低体温[1])。术中低体温对患者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尤其是老年人及小儿,术中低体温可使机体耗氧增加、心率增快、免疫功能受损,甚至危及生命。现就术中患者低体温的危害及预防综述如下,旨在有效的预防和减少术中低体温的发生,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我们手术中的护理质量。 1 术中低体温的危害 1.1 增加手术切口的感染率

低体温通过三种方式促进切口感染:第一,低体温引发体温调节血管收缩,显著降低皮下氧张力致组织缺氧,间接抑制中性粒细胞的功能;第二,低体温直接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第三,低体温加重术后蛋白的消耗,使伤口愈合受到抑制[2]。有研究表明,轻度体温降低可直接损害骨髓免疫功能,尤其是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氧化释放作用,减少多核白细胞向感染部位移动,减少皮肤血流量,抑制组织对氧的摄取,增加伤口感染率 [3]。 1.2 寒战的发生率增加 人体体温调节系统通常保持中心体温接近 37℃,患者中心体温约降低 1℃,就会出现寒战,这使机体耗氧增加,心血管系统供血需求增加[4]。寒战增加患者不适感,以及引起伤口疼痛,从而需增加止痛剂的用量[5]。 1.3 影响机体凝血功能 手术期间发生的轻度低体温可使血小板功能降低,凝血功能受损,降低凝血物质的活性,降低凝血酶的活性,血液黏滞度增加,激活纤溶系统,严重的低体温可致dic的发生,导致增加术中失血量和对同种输血的需求。而另一方面,低温又导致静脉瘀滞和局部组织氧供减少,进一步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5]。 1.4 对机体各系统的影响 轻度的低体温由于每分钟通气量和氧耗量减少,通气/血流比(v/q)比例失调而导致缺氧加重;低体温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排血量增加,血压升高,低温可引起

术中预防低体温的保障措施

术中预防低体温的保障措施 低体温是外科手术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很多,如老年患者机体各种机能退化,产生热能减少;手术前禁食使机体释放化学能减少,慢性消耗患者的体温调控能力减弱,机体基础代谢率降低,导致产热不足;麻醉及各种药物的作用:全身麻醉可以明显的抑制体温的自身调节,使患者的核心体温降低;电切手术、急性腹膜炎等手术腹腔需要大量液体冲洗,可导致体温急剧下降;再有手术间室温过低等诸多因素都可导致患者术中低体温。术中低体温对手术正常运行及术后机体的恢复可产生许多不良影响。如低体温增加了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低体温可导致机体强烈的震颤,影响心血管系统正常运行,导致失血过多,增加术中输血几率;再有影响药理和药代动力学。机体的调节器官功能(主要是肝脏和肾脏)和代谢大多数药物的酶都受温度影响,因此体温的降低对它们影响很大。为了预防术中低体温现象的发生,我科室多次召开持续质量改进大会,不断完善和改进预防术中低体温的措施,收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是市级综合性医院,是全市仅有的一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面对临床16个手术科室,拥有800张床位。统计: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共做手术8367例,其中2945例60岁以上的患者,占352%;3004例全麻患者,占359%;电切手术480例,占57%。急诊手术2803例,占335%;局麻及表麻患者1849人,占221%,从资料上显示将近80%患者需要专职麻醉师,也就是说大部分患者术前需要禁食,老年、急诊、电切等手术患者总起来看占很大的比例,可见采取措施预防术中低体温非常重要。 2 术中预防低体温方法及改进措施 21 术中冲洗液的加温为了保证术中热盐水的及时供应,手术室设定墙壁温箱两个,每天规定专职人员管理,以保证温箱热盐水的温度、用后及时补充、卫生及时清洁及热盐水的质量。经过运行,无论何时进行腹腔温盐水冲洗都能及时供应,保证了手术正常进行,因此,我院手术室一直在使用墙壁温箱。 22 术中盖单问题术中盖单不仅起到保护患者隐私问题,同时对保障患者的体温起到很大的作用。手术室盖单经过布单→毛毯→棉被的反复应用,直至现在根据室温情况应用的是布单和小棉被,为了加强患者的保暖需求,2012年手术室又特订做了肩部保暖垫,为的是预防层流系统的垂直风流对肩部的侵袭,使患者的身体达到无缝隙的保暖状态。 23 保证层流系统的正常运行专职人员每天检查手术室层流系统,保证手术室温度22~25℃,湿度40~60%。特殊情况下可开启手术间内廊门及室内加湿器,以缓解手术间温湿度的暂时不适,保证手术间环境要求和患者的舒适度。 24 引进输血、输液加温器及电热毯输血、输液加温器的引进防止了术中大量输液、患者体质差、危重患者的体温散失,使患者的机体保持常温运行。电热毯应用于电切患者效果显著,虽然手术中不断用电切液冲洗切割的组织,电热毯的应用能够及时补充丢失的热量,保持机体热量平衡。 25 其他情况的应对措施对于机体比较瘦弱的、手术时间长的患者,加强皮肤的保护,防止压疮的发生,使患者舒适,也可减少体温的散失;四肢进行输液的患者做好四肢的保暖,必要时可在肢体下垫一个热水袋,保护肢体的温度,注意热水袋温度不可过高,保持在50℃左右即可;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防止

术中低体温危害

时间: 主讲人: 参加人员: 手术病人术中低体温危害 临床上一般将体温在34℃~36℃称为低体温。有文献报道,50%~70%的手术患者出现低体温,由于麻醉剂的作用,再加上体腔、静脉输血输液、膀胱和腹腔的灌洗等原因,一般体质的患者,在手术中体温降低1℃~2℃对机体虽有干扰,但可耐受,不致造成太大伤害,然而对于病情重、体质弱,尤其是老年人及小儿,术中低体温可使机体耗氧增加、心率增快、免疫功能受损,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手术中有必要了解体温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 低体温的原因分析 1.1 自身因素病人因精神因素、恐惧、紧张、害怕等情绪波动,使血液重新分配,影响回心血量和微循环,术中易致低体温。通常情况下,病人术前需禁食12h左右,再加上灌肠等肠道准备,如果自身体质较差,会对冷刺激敏感性增强,导致抵抗力减弱,术中易引起低体温。 1.2 环境因素近年来,随着无菌技术的发展,大多数手术室采用净化空气层流设备,通常情况下手术室的温度一般控制在22℃~24℃。由此可见,层流手术室的常规温度和室内空气快速的对流这两个因素,会增加病人机体的散热,导致机体热量的流失。 1.3 麻醉因素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均可对机体体温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机体在麻醉状态下,体温调节中枢抑制,外周血管扩张,肌肉松弛,产热减少,均是术中低体温的诱发因素。 1.4 体表散热因素手术中体表散热主要与以下三方面有关。 (1)使用挥发性消毒液消毒,消毒液的挥发要吸收和带走大量热量,使体温下降迅速。(2)由于手术时间较长,体表暴露面积大,肠管、腹膜及胸腔内容物暴露时间长,使水分从手术中蒸发,都是重要的散热原因。 (3)术中反复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