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学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媒体分析

麦克卢汉的媒介观P118-121

关于媒介技术的历史和社会影响的著名理论,由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提出。

著作:《理解媒介:人的延伸》、《媒介即讯息》、《地球村》等。

(1)“媒介即讯息”、“媒介是人的延伸”、“‘热媒介’与‘冷媒介’”,这三个观点构成了麦克卢汉媒介学说的主要内容。

①媒介即讯息。

这是麦克卢汉对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高度概括。其含义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们所开创的可能性及其带来的社会变革。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的媒介的诞生,都开创了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

②媒介是人的延伸。

媒介是人的感官能力的延伸或扩展。印刷媒介是视觉的延伸,广播是听觉的延伸,电视则是视听觉综合的延伸。每种媒介的使用都会改变人的感觉平衡状态,产生不同的心理作用和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和反应方式。

③“热媒介”和“冷媒介”。

麦克卢汉关于媒介分类提出的两个概念。“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受者不需动员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就能理解。“冷媒介”则相反,传递的信息少而模糊,在理解时需要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的配合。这个观点,在于说明不同媒介作用于人的方式不同,引起的心理和行为反应也不同。

把关理论(结合实际)P131-134

(1)“把关人”又称守门人,即在大众传媒中可以决定什么性质的信息可被传播、传播多少及怎样传播的人或机构。最早是卢因1947年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书中提出的,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出现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

1950年,怀特将其引入新闻研究领域,明确提出了新闻筛选过程的“把关(gate-keeping)”模式。但怀特的“把关”模式只强调编辑的“把关”作用,而没有意识到把关是一种组织行为,是一个整体过程。

(2)“把关”过程的实质:

大众传播对新闻”把关”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要考虑新闻价值或新闻要素分析,而是应该把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因素考虑进来.

①依据传媒的一定立场、方针和价值标准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的取舍选择和加工活动;

②与媒介的方针和利益一致或相符的内容更容易优先入选、优先得到传播;

③传媒的“把关”在总体上是传媒组织的立场和方针的体现。

(3)“把关”标准

时间跨度、强度、明晰性、文化接近性、预期性、出乎意料、连续性、组合性、社会文化价值

把关标准:

新闻信息由两个本质属性:

(一)新闻信息必须有真实性,它传达的是客观的事实而不是虚构或捏造的事物

(二)新闻信息必须具有及时性和新意,这时的事件、历史的回忆等等,不能成为

新闻

不具有这两个属性的信息,是不能作为新闻加以传播的。

美国学者盖尔顿和鲁治曾经对国际新闻的选择标准警醒过详细研究,他们认为,有九种要素对新闻的选择和加工发生重要的影响:

1. 时间跨度:一个事件的发生如果符合某种媒介的时间表,就会受到该媒介较

多的关注。例如数小时内发生的时间更适合于日报或广播电视新

闻,而持续如数或更长时间的时间则更适合于周报

2. 强度或阈限价值:一个事件越是具有震动型,或事件的重要性突然增加,也

就是越有可能受到传媒的重视

3. 明晰性:事件的意义越清晰、模糊性越低,越适合于新闻处理

4. 文化接近性:事件越是接近受众文化或受众兴趣,越是有可能被选作新闻

5. 预期性:符合某些既有的期待或预想的时间更容易被选作新闻。例如,人们

预料某国近期内可能发生危机,与此相关的时间会引起更多的关注

6. 处于预料性:事件越是不同寻常,越出乎意料,越容易选作新闻

7. 连续性:一旦某个事件被确认为有新闻价值,就会引起对该事件或相关时间

的持续关注

8. 组合性:某些事件的采用处于媒介内容的整体构成或平衡性的需要,有些事

件作为对照性事件而得到入选

9. 社会文化价值:受众群体或“把关人”的社会观念或文化价值也会对新闻选

择产生重要的影响。

【课堂讨论】

网络时代把关人能否站得住脚?

有人说:“在互联网时代,好像传统媒体的后院被打开了无数个缺口,‘把关’一说无从谈起了,‘把关人’下岗了。”

你对此怎么看?

——【网络时代把关人面临的严峻挑战】

1、把关人角色被弱化。网络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新型互动媒介”;在网络传播中并不存在着一个固定的传播者的概念,传播者和受传者的区别在减小。网络传播使昔日的把关人失去了信息传播中的特权,“把关人”这一传统角色在逐渐弱化。网络论坛传播更是一种典型的“去中心化”的信息流动。在网络论坛里,把关人角色被弱化的现象更严重。网民在论坛上获得信息时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即可以自己控制以何种方式获得信息,还可以随时就自己接收到的信息作出反馈。这种交互性方式使“把关”角色被弱化。

2、把关的可行性降低。网络传播信息的迅捷性和无障碍性大大降低了“把关”的可行性;网络论坛的网民可以自由地发布信息,导致无数个体化的传播主体浮出水面,无数个信息发布点在世界范围开放。这就给谣言借助各种先进的传播手段进行快速、广泛的传播提供了条件。由于传播的迅速,论坛把关人可能根本来不及作出反应,一些帖子就已经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把关人处境尴尬。其次,网络论坛的海量信息也导致把关难度加大。海量的信息常常混淆受众的视听,使其目不暇接,甚至会对信息的真假慢慢丧失基本的判断能力。而对于把关人,每天发布千条信息以下的中小型网站的审核工作就能将工作人员累垮,更别说再审核网站的互动社区里的帖子。所以论坛信息的海量存在这一事实又进一步降低了“守门”的可行性。

3、把关权的分化。网民个人、网站编辑、论坛版主、媒体外部组织及环境都会分散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